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共8篇)
1.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一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材料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内容摘要
儋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4月
一、基本概况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34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居全省各市县的首位;海岸线长度225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14.7%。
全市共有17个乡镇,10个国营农场,5个市属农林场,6个农、林、牧业科研单位。全国知名的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简称热作两院),位于儋州市境内。
目前,儋州的城镇发展仍处于点状集聚发展阶段,城镇分布比较分散。户籍人口规模在海南省18个市县中仅次于海口市,居于第二。城镇化水平50%。
2007年全市(含洋浦)实现生产总值达157.81亿元(儋州83.64亿元,洋浦74.17亿元),约占海南全省生产总值的12.83%。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前,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三次产业比例为(含洋浦):33.8:42.8:23.4。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规划结合儋州现状发展实际情况和海南省全省发展战略,分析并提出规划期内儋州的城市发展目标为: 面向东南亚、背靠北部湾,服务全省、辐射海南西部的中心城市。具体目标概括为:
(1)活力开放儋州:面向东南亚、连接北部湾、背靠华南腹地的区域性物流和航运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外开放的枢纽门户。
(2)和谐现代儋州:海南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增长极,热带农业科技产业基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3)生态特色儋州:具有特色人文历史、度假休闲风情、热带滨海风光的宜商宜旅、宜居宜业城市。
2、城市发展战略
战略一:以能源和临港工业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先导战略。
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产业支撑,而儋州在海南省从资源优势、发展基础、未来趋势等来看,工业是支撑儋州产业发展的骨骼,因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工业为先导来实现儋州整体经济实力的跨越。
战略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中心城市培育战略。
依托儋州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那大城区和滨海城区为支撑,利用工业带来的优势发展航运、物流、出口中介服务、国际贸易、职业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能源和南海资源开发与服务基地,发挥西线“滨海山地”复合型特色旅游资源,建设山海互动特色旅游目的地。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培育中心城市。
战略三: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为支撑的双轮驱动战略。
利用洋浦保税区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大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强化工业跟现代服务业结合,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服务业、个人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壮大市域经济,加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改善民生,全力推动儋州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一)城市性质
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环北部湾地区新兴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和临港工业基地、海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旅游服务基地。
(二)城市规模
1、市域总人口规模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120万人,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150万人
2、城市人口规模
2015年儋州中心城市人口为40万人,其中那大城区为25万人,滨海城区为8万人,洋浦经济开发区7万人;
2030年中心城市人口为70万人,其中那大城区为40万人,滨海城区为17万人,洋浦经济开发区13万人。
3、城市用地规模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5—150平方公里左右。(1)那大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7平方公里。其中 ——那大中心组团37平方公里 ——西联组团3平方公里 ——两院组团4平方公里 ——兰洋组团3平方公里
(2)滨海新城建设用地约90——10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 ——滨海城区建设用地20.5平方公里(含儋州工业园一区)。——洋浦开发区建设用地69——85平方公里。
四、空间结构
(一)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空间结构
为实现市域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通过对自然条件、资源要素、发展动力机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分析,将儋州城镇化发展地区划分 “两翼双城”空间格局。
两翼:即西北滨海部发展翼和东南内陆发展翼。
双城:即那大城区和滨海城区,那大城区是东南内陆发展翼的中心城市;滨海城区是西北滨海部发展翼的中心城市。
2、城镇发展指引(1)西北部城镇带
西北部城镇带包括滨海城区、东城镇、中和镇、新州镇、木棠镇、峨蔓镇、光村镇、排浦镇、海头镇和王五镇。该地区岸线资源丰富,用地比较平坦。
重点发展滨海城区,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以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出口加工等为主的滨海产业基地及服务中心。
峨蔓镇、木棠镇、中和镇、新州镇、光村镇、排浦镇、海头镇,将成为西北部发展带的组成部分,重点发展为滨海城区服务的后续和配套工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其中,木棠镇、新州镇和中和镇以综合服务为主,光村镇、海头镇、峨蔓镇和排浦镇以热带高效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休闲度假为主。(2)东南部城镇带
东南部城镇带包括那大城区(含那大、两院、兰洋、西联)、雅星镇、和庆镇、大成镇、南丰镇,本片区经济基础较好,综合发展条件优越。
那大城区结合现状的基础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业、农业科技教育为主的综合型城区,加强与滨海城区的联动发展,同时带动西南丘陵地区的发展。雅星镇重点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农业服务。
南丰镇、和庆镇和大成镇共4座,以农业生产和农业服务为主,发展热带水果等高效农业。
(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儋州中心城区包括那大城区和滨海城区,那大城区位于市域的中部,滨海城区位于市域的西北部。
1、那大城区
那大城区采用组团式空间结构发展形态。即利用现状中的农田、林地、山岭等天然屏障与城市发展目标相结合,将那大城区分为那大中心组团、两院科研教育区、兰洋温泉度假区 4 和西联产业区四个规模不等、职能有别、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功能片区。
2、滨海新城
滨海新城远景构想空间结构为“一心三叶”。一心为滨海新城海湾绿心,三叶为北部洋浦产业组团、滨海综合服务组团+南部旅游组团和新英湾东部组团。
五、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为促进儋州市城乡建设的整体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空间,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针对规划区的资源环境进行空间识别,分析各类资源要素和现状建设状况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制约性,有利于合理引导城镇建设有序发展,为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保留相对稳定的区域。
河湖湿地生态敏感区,河湖湿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高敏感性。划定河湖湿地保护区,以控制周边建设,保护河湖湿地的格局、水质和生态环境。
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内禁止城镇、居民点和工业企业建设,严格限制土地使用强度。从严审批区内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及其它开发项目,大力提高区内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
海岸带环境区,海岸带环境区包括沿海滩涂、红树林、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和泻湖等。沿岸线和港区外围布置生态防护绿带。在海岸带的开发建设中,注意保护近海的生态环境资源,防治陆源污染和海上污染;在港区岸线及河流出海口要防止水质污染。保护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带,规范滨海采矿、养殖等开发活动。
基本农田保护区,儋州市市域内基本农田面积较大,耕地保护任务很重。对于基本农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基本农田进行严格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基础设施绿色廊道,指现状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包括道路、铁路、港口和各种市政工程管线设施及其防护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区应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严格限制其他建设活动,保障各项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
矿产资源密集地区,已探明的各项非金属资源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有序开发。地下资源开采区以及开采后的塌陷区地面不得进行城市建设。矿区开采应该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在采用技术措施限制污染的基础上,保证生活区和采矿区之间有不少于2公里宽的绿化隔 5 离带,新建矿区的居民点尽量向附近的小城镇集中。禁止在地质灾害隐患区或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禁止在水库、河流两侧采矿和排放废渣废液。
六、基础设施建设
(一)综合交通
1、交通发展目标
(1)将儋州建设成为组织全省流通网络的区域性功能枢纽,建立海、陆、空交通相结合的完善对外交通体系。重点处理各条高速公路、国道以及铁路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关系,逐步完善交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2)打造畅达的中心城区与乡镇交通,实现儋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那大城区与滨海城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缩短两个城区之间的时空距离。
2、交通发展战略
(1)构建城市与区域交通枢纽,发挥其对城市功能提升的支撑作用。
通过构筑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强化各类交通设施之间的换乘与衔接,在空间上整合区域性交通枢纽,形成城市三大枢纽地区。
突出白马井和那大物流交通枢纽,带动城市商贸、仓储及其他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发展。通过强化中部客运枢纽发挥儋州服务业对区域的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在琼西地区的地位。
(2)结合城市空间结构,整合城市交通廊道,提高用地集约程度。
根据多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结合组团隔离绿带,整合现有各类线性交通设施,形成快捷化、多样化的复合交通廊道。
在中心城区周边、高速公路环线外围预留大型基础设施廊道,主要用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交通设施和管道、高压走廊等大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控制大型基础设施廊道用地,任何占用大型基础设施廊道的建设行为,需进行规划研究。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与水利、电力、燃气、供水、供暖等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沟通,推动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共建共享。
(3)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和静态交通设施布局,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多方式客运交通网络。
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建设联系两城区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和那大“两横两纵”和滨海城区“一环两横两纵”的结构性干道系统,提高城市道路可达性。
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公交优先,努力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和服务水平,到规划期末,力争城市公共交通占客运交通分担率达到35%,快速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占城市公共交通的25%。
优化静态交通设施布局,合理确定停车供应结构比例,细化停车地区差别供应,实施分类停车需求管理,完善停车发展保障体系。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体、以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以路边停车为补充的格局,推动停车发展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实现停车供需平衡。大力推动慢行交通系统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地区差别化的慢行交通设施体系和管理政策,改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鼓励短途出行采用环保、健身、休闲的步行及自行车接驳方式,特别是在城市滨水公共绿地系统、轨道站点周边附近支路和有条件的次干道上结合开放空间、商业发展,建立安全、连续、人车分流的慢行交通系统。
(二)给水工程
1、那大城区
那大城区最高日用水量约26万吨/日,由那大新水厂与老水厂联合供应,供水范围包括那大主城区、西联组团、两院组团、兰洋组团以及附近的和庆等区域。两座水厂的水源取自松涛干渠与南茶水库,新水厂供水规模近期10万吨/日,远期扩大到20万吨/日,远期老水厂改造后供水规模5万吨/日,并将两院水厂供水能力扩大至2.0万吨,3座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27万吨/日。
2、滨海新城
滨海新城(新英湾以南区域)最高日用水量为17万吨/日,其中新英湾以南区域的滨海新城、滨海度假组团以生活用水量为主,最高日用水量约8万吨/日。近期由已建的白马净水厂供水,供水规模为2万吨/日;中期,将白马井水厂规模扩大,从目前的2万吨/日扩大至5万吨/日,水源取自春江水库;远期增加建设龙山水厂,为排浦、滨海度假区域供水,供水规模3万吨/日,水资源取自利拉岭水库。滨海新城(新英湾以北区域)洋浦经济开发区最高日新鲜水(不含重复利用循环水)需求量约为75万吨/日,平均约58万吨/日,年用水量约2.1亿吨。加上滨海城区的新英湾以北区域的儋州工业园区用水量(以工业用水为主,约最高日9万吨),该区域最高日用水量约84万吨/日。
(三)电力工程
那大城区最大用电负荷约437MW(兆瓦),滨海中心城区最大用电负荷约234MW(其中新英湾以南区域以生活用电为主,最大负荷约100MW,新英湾以北区域儋州工业园一带以工业用电为主,最大负荷约135MW),洋浦经济开发区最大用电符合约2171MW。三大片区电最大负荷约为2842MW。
那大中心城区、滨海中心城区、洋浦开发区三大区域总共需要从外界输电或增加发电装机容量约1000MW。本规划也预留洋浦电厂扩建的用地规模和未来高压线出线通道的控制范围。随着规划区用电量的增加,海口电厂、东方电厂、昌江核电等省域重要电源点通过220kV环岛主网架为那大、滨海城区、洋浦开发区等区域供电,来满足儋州市域的用电需求。
(四)重大公共安全体系与综合防灾
建设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系统,组织完善的公共防灾体系。以交通设施通道为基础,建立城区之间相互支援的生命线支撑体系。按照流域区划建立防洪、地质灾害抢险协调机制。将市域重要的水源地、流域取水河段纳入统一管理。整合公安、医疗急救、消防、交通、环卫、能源电力、供水等应急资源和信息系统,形成“预警得体、救援及时、重建迅速”的公共安全工程体系。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包括消防规划、防洪工程规划、人防工程和抗震工程规划。
七、空间管制
为约束开发建设行为,将市域空间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四类管制区。
(一)管制分区
1、已建区
已建区为合法的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即已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建设用地。
2、适建区
指范围应在城乡规划确定的空间增长边界内或规划建设用地内,城镇建设应依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用地总量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贯彻保护耕地的国策。适建区是可以进行城镇建设的地区,应当位于城市、镇、乡及村庄规划确定的空间增长边界或者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在保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设立一定程序调整具体的建设用地边界,或者采用空间增长边界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增加规划弹性。
3、限建区
范围依法或由城乡规划确定,区内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在控制规模、强度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
包括滨水生态保护地带、森林公园其它地区和林地、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一般农田、城镇绿化隔离地区、矿产资源密集地区、文保单位控制地带、引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地震活动断裂带、环境卫生工程设施防护区、基础设施的保护区、重要蓄滞洪区、噪音污染防护区等。
4、禁建区
范围依法确定,区内严格禁止与限建要素无关的建设行为。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禁建区的,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
包括河湖水系及湿地、森林公园内的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基本农田、城市干道绿化防护带、文保单位保护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高压走廊、行洪通道等。
(二)管制办法
1、禁建区的空间管制
禁建区内严格禁止与限建要素无关的建设行为,交通、市政、军事设施等建设行为确实无法避开禁建区的,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因此,禁建区应依靠法律法规管理。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执行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并通过选址意见书来参与对建设行为的审查程序。
2、限建区的空间管制
限建区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交通、市政、军事设施、农村住宅等必要的建设行为在控制规模、强度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因此,限建区应属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它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同时,要通过城乡规划的制定来划定某些限建区(如城镇组团隔离地区),通过选址意见书来参与对建设行为的审查程序。
3、适建区和已建区的空间管制
适建区和已建区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点管理区域,应依据城乡规划,通过一书三证进行规划管理。
八、近期行动
(一)近期重点建设地区
1、那大城区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包括城北新区、那大火车站地区、中心组团西部南片区。
2、滨海城区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包括洋浦组团的免税港周边地区、白马井组团南部旅游区启动区、白马井组团中心大街地区、对越边贸城。
(二)近期重点改造地区
1、那大城区的中兴大街、人民大街和解放中路旧城改造
2、白马井中心大街
(三)近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1、粤海铁路那大火车站
2、修建北部第二出口通道和建设洋马跨海大桥,打通洋浦南部对外联系通道,修建工业区和东部生活服务区主要道路;
3、筹建洋浦第二供水水源和扩建自来水厂,推进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干管的建设;
4、建设适应洋浦发展的输配电工程;积极推进开发区工业公用工程和管廊的建设。
2.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 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 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因此,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能够有效地指导城市绿化建设, 发挥导向和控制作用, 方可以实现绿地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衢州市1995年首次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4年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进行了第四次修编。多年来, 衢州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伴随着城市绿化一同成长。
2 上一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执行情况
衢州市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和两轮复查,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从上一版《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0~2020) 实施情况来看, 各区块园林绿化工作总体较好,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2.1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及其建设实施情况
《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0~2020) 确立的衢州市绿地系统结构为以衢州古城保护区绿地为核心, 衢江、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 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依托, 通过沿衢江、乌溪江、石梁溪两岸的滨水绿地、山林绿地、湿地及中部铁路、衢化生态防护绿地等构成的从城市外围延伸到城市内部的生态绿楔为联系纽带, 城市片区之间的生态农田、防护林地, 城市内部的道路绿带, 南湖、斗潭、石室堰等水系的滨水绿带为连接网络, 将城市内部的点、面绿地串接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林带, 从而形成一个网络连接的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 概括为“一芯、二轴、三片、五楔”的绿地布局结构[2]。
公园绿地是一座城市绿化水平和精神面貌最直观的表现。从衢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看, 城市的绿芯 (即以府山公园为中心、江滨绿带、南湖公园、斗潭公园为内环的古城保护区公园绿地) 和二轴 (衢江及两侧绿带构成的城市景观和生态主轴, 乌溪江及其两侧绿带形成的城市景观和生态副轴) 已基本形成景观。三片、五楔绿地也正按照建设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绿量。
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绿化的水平。近年来, 衢州市加强了单位、居住区绿地以及道路绿地建设指标的控制, 通过开展园林式单位、居住区评选等活动, 先后涌现了市新星学校、衢州学院、信安湖游船码头等多家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和世通华庭、乐业景观小区、春江月、金河湾、阳光水岸等园林式小区。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普遍达到或超过30%, 旧居住区的绿地率也不低于25%。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方面, 衢州市基本做到了绿化配套和道路建设同步延伸,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指标 (城市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5%, 次干道不低于20%, 一般道路每侧绿带宽度不小于3m) 标准控制。形成了中心城区“两横三纵” (两横:花园大道-西安路-信安大道、三衢路-东迹大道;三纵:新安路-斗潭路-上街-下街-荷花中路、迎宾大道-府东路-衢化路、新元路-双港东路-巨化西路) 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网络。
生产、防护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有力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柯城、衢江两区紧密结合实际特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在衢化路沿线等地建设了杭州新蓝天、浙江森禾、农业合作社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形成了花园、汪村、安仁、大洲等花木产业基地, 2013年底, 市区生产绿地面积348hm2, 占建成区面积比率5.23%。目前已建设完成的防护绿地主要为巨化、绿色产业集聚园区工业区与城区之间的防护林、衢化铁路沿线防护绿地、浙赣铁路线、乌溪江沿岸等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总面积295hm2。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2.2.1 各区块绿化发展不均衡, 城市绿化特色不明显
除老城区、西区的园林绿化水平较高外, 集聚区、衢江区、巨化等区块对城市绿化工作的认识相对欠缺、重视程度不够, 绿化项目建设相对薄弱, 区域内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相对缺乏, 绿地总量不足。各区块间园林绿化指标差距逐年增大, 园林绿化呈现不均衡发展的态势。衢州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在园林绿化方面缺乏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相匹配的精品, 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耐看度较低, 人文、历史资源挖掘不够, 体现本地文化性的特色不足, 树木花草品种较为单一, 没有展现衢州园林的“个性”, 加强园林文化内涵建设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2.2.2 绿化管理体制不顺畅
目前, 衢州市绿化管理主要分为市本级、柯城区、衢江区、西区、集聚区和巨化5个区块分别执行, 绿化管理按行政区划各自为政, 多头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叠”与“真空”, 绿化行业职能行使不畅、履行不到位的现象, 成为城市绿化管理的“软肋”。此外, 组织绿地建设管理的还有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 多头建设主体根据局部的建设任务来新建或改造绿地, 对绿地布局、绿化风格、绿化配置等方面的考虑缺乏统一性与科学性, 容易出现规划建设与后期养护管理的矛盾。
2.2.3 绿化管护经费投入不足
衢州市在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养护经费投入不足, 人员、设备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园林绿化管护水平的提升。目前衢江区、集聚区、西区等区块均开始实行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 个别区块运用最低价中标确定养护单位和养护价格。据了解, 养护费最低价为1.5~2元/m2, 相比周边同类城市的养护费标准相差甚远。最低价中标长期实行将影响企业养护的投入和考核机制执行, 造成恶性竞争和绿化管养质量的下降, 不仅不能降低城市绿化的养护成本和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更不利于培养水平高、实力强的专业养护队伍。
2.2.4 绿化指标增长速度放缓, 甚至下降
自2008年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后, 衢州市城市绿地总量增速缓慢。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各项绿化指标因城市绿地总量增速缓慢而逐渐放缓增长速度, 甚至出现指标降低的现象 (表1) 。
3 本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
3.1 规划层面的拓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版图的逐渐扩大, 如果还是停留在新建城市公园绿地、拓展道路绿化的层面上, 显然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目前应把衢州提升到浙江生态屏障的高度和层次, 注重区域生态景观的建设发展上来, 才能适应新的发展。
本次规划修编从过去仅仅局限在城市内部的园林绿地系统, 拓展到区域生态系统, 高度重视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和建设, 将林地、园地、水域等土地类型作为生态改善的积极因素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整个市域的整体利益出发, 对绿色开敞空间进行统一规划, 并分为市域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两个层次, 实现对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全覆盖, 形成与城市化进程共同协调发展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控制体系。
3.2 对相关规划的解读
本次规划修编增加了对《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修改) 》 (2006~2020) 、《衢州现代田园城市规划》 (2014~2030) 、《衢州市绿道网专项规划》 (2013~2020) 、《衢州市衢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6~2020) 、《衢州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2010~2020) 等相关规划的解读, 确立了绿地系统规划 (修编) 的上层参考依据, 增加了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有效地保障了各规划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一致性。
3.3 绿地系统规划的结构转变
衢州市老城区经过多年的建设, 城市的绿芯已形成景观, 上版绿地系统规编制实施以来, 衢州城市的发展逐步从“南湖时代”向“衢江时代”迈进, 绿化结构的中心也从府山公园转变为信安湖区域。随着《衢州市两江两港沿岸地区控制性规划》、《衢州市环信安湖概念规划》等的编制, 整个城市的格局开始形成“一纵两横” (一纵:自南至北流经市区的乌溪江及两侧绿带构成的城市景观和生态轴。两横:东西向流经市区的衢江及信安湖两侧绿带构成的城市景观和生态轴;东西向浙赣铁路沿线及衢化防护带形成的生态轴。) 的格局, 二轴也由此增加为三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前进, 衢州城区逐渐分为一主三副的空间格局, 即主城区 (包括老城区、西区) 、衢江副城、衢化副城、东部产业副城 (集聚区东港片区) [3]。上版绿地系统“一芯、二轴、三片、五楔”的规划结构已发生了变化, 形成“一芯、三轴、五楔、多园”的新格局。
4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操作性的建议
4.1 制定科学目标, 实现区块均衡发展
在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的过程中, 不宜一味地追求高指标, 高增长, 而要强化规划的指导性, 坚持各区块均衡发展的理念, 结合衢州绿化发展的实际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指标要求, 科学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科学规划配置各类绿地, 通过规划引导各区块范围内的山林绿地等向城市公园过渡, 指导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合理布局, 均匀分布。尤其要加强对集聚区、衢江区、巨化等绿化相对弱势区块的控制和引导, 使各区块园林绿化指标能在内部平衡和满足, 逐步缩小各区块之间的差距, 充分协调各区块园林绿化的均衡发展, 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不断提升城区绿化水平。
4.2 理顺管理体制, 实现良好执行效果
今后的绿化管理工作建议进一步理顺市本级、柯城区及衢江区等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深化体制改革, 强化市本级园林绿化行业管理的全面统一与协调体制, 适当增强市本级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 统筹管理。规划编制完成后, 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加强落实, 加强监督和指导, 加强绿线范围管制, 提高执行力, 适时组织开展绿地系统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及时掌握绿化工作进展和动态, 以更好地接近并逐步实现规划目标。同时, 建议增加园林绿化养护资金的投入, 改变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 保障养护管理持续、正常运行。创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 实行政府向社会采购服务, 走市场化道路。
4.3 衔接相关规划, 保障绿规的协调一致性
很多时候, 编制一部规划, 往往局限于该规划的专业和范围, 没有很好地对相关规划进行解读, 缺乏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结果往往是闭门造车, 导致部分内容脱节甚至出现矛盾。因此在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时, 尽可能全面地解读相关规划是十分有利的。这有助于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衔接与融合;有助于协调各专项规划之间的矛盾, 相互促进, 有效地保障各规划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一致性;更有助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从而提升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 为城市绿化科学、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一部目标科学合理, 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衢州市城市绿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操作性需要解决城市绿地如何从规划落到实处的问题, 这就需要紧密结合衢州本地实际, 让规划符合实际, 目标科学合理, 管理顺畅, 相关规划解读全面, 衔接充分。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 建城[2002]240号[R].北京:住房城乡建设部, 2002.
[2]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0-2020) [R].衢州:衢州市人民政府, 2010.
3.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三
【关键词】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
0前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地或行政区域进行布局和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民群众长期生活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会有所不同,为推动城市发展,保障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合理,进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对意义非凡。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一来,已经经过了两次较大范围内的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于上世纪我国国内环境和需求,前两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劃改革的重点都放到了真爱城市、保护农业用地上。伴随近些年我国对农业用地保护程度加大,农业用地不足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也导致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上的另一点不足,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没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共享和合理使用等问题,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部分地区甚至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灾害。泰州市是我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城市,其拥有便利的水上和陆地交通资源,无论是在江苏还是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也饱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足造成的环境问题,需要明确一点对市一级别的地区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印象研究,对其与上一级和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重点以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为例进行研究。
1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1.1泰州市简介
泰州市在行政区域划分中属于我国江苏省,是我国著名的水上交通要道,是上海、乃至长江地区的主要城市。在气候划分中,泰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温度怡人,雨水和光照也都极为充足。城市内部较为平台,河道便利,为其看展农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此外,由于河道遍布、其湖泊、山地也较多,拥有油田、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
1.2泰州市土地利用特点
1.2.1农业用地占地面积较多
在上文中已经阐述,泰州市地处平台,主要在于泰州市位于长三角的冲击平原之上,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便利,也为农业用地比重大提供可能。从最新的数据中看,泰州市2014年的农业用地整体比例在总土地数量的70%,由此也可以看出泰州市土地利用特点。
1.2.2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以2014年泰州市整体的区域单位面积产值看,每公顷大致为15.13万元,相比其他的建筑用地产值或是服务行业的产值,泰州市整体区域面积不足其5分之一。对于泰州来说,其地理优势十分显著,如能对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加以改变,必能推动其区域经济效益获得,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1.3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环境问题
就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环境问题本节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自2006年之后,泰州市的单位土地建设用地的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提升且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在2001年,泰州市单位建设用地的二氧化碳排放仅有0.32吨/公顷,到2006年,就上升到了0.61吨/公顷,到2014年则一跃十步到了1.12吨/公顷,可见其城市土地规划和发展中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研究伤害。
其次,尽管泰州市在我国早期的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伴随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泰州市的环境在城市发展中也承当了相当大的压力,并导致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具体如,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加大,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城市资源利用不合理、城市建设占到、特别是影响农业用地等情况加剧,直接导致泰州市的自然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面临灾害,人民群众可以活动的自然空间极为有限,作为泰州市发展中引以为傲的河道也面临研究的环境危机,严重影响泰州市的整体发展,加快完善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成为关键。
2推动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议
2.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规划纲要
对于泰州来说,在发展和制定土地利用纲要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泰州市在发展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其地处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的沿线,拥有便利的河道和沿江资源。目前泰州市对这部分的规划强大不大,因此,在泰州市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建议要对泰州市的沿江、河道部分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其码头、口岸等产业,避免一写不合理的建设用地,保障其周边的码头、口岸等产业能够推动泰州市经济发展同时,提升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泰州市土地、经济和生态的长期发展。
2.2严格规划建设用地的比重
严格规划建筑用地比重,要求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主进行建设用地的建设。在发展中要始终考虑到土地规划后的生态效益,避免只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对于城市发展,特别是进入到城市化进程后,建设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规划中要明确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切记不能侵害生态保护区或功能区。
结束语
总的来说,泰州市在发展中土地总体规划不合理已经严重影响其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来说,建设用地提升或其他城市建设都是城市化发展中的必经阶段,是城市进步的表现。但在发展中也应当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不能过分索取,对环境更不能毫无节制的破坏。本文尽管是以泰州市为例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研究,但对我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作用,希望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今后的战略制定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牛桂敏,加强规划环评 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J],城市,2011(02):69-71.
[2] 石宇,对我国规划环评编制中几点技术问题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82-83.
[3] 周浩,对土地规划问题的浅析[J],科技风,2011(14):30-33.
4.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及泸州市城市规划和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在泸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第三条: 泸县、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 我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GBJ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
第五条: 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执行。
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执行,涉及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的用地调整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 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片区用地,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的覆盖范围由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对各种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必须低于《表二》中所列的指标。
第九条: 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类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及其相应的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学校、科研机构、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二》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 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应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凡在详细规划中已明确为居住建筑用地的,不论公建用房所占比例多大,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均不应超过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建筑基地用地面积的计算,以红线确定的用地范围进行计算,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不纳入计算,代征地或代拆迁的小区道路(12米以下不含12米的道路)算至道路中心线。
各建设项目不论分期建设与否,均以红线范围进行统一指标计算,不能分割成若干块单独计算,已有建筑在红线范围内的仍要参与指标计算。第十三条: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也不得再插建任何建筑物。第十四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旧城用地面积0.5公顷。
(二)新区用地面积1公顷。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邻接土地已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无法调整合并,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第十五条: 各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既要满足详细规划的指标要求,又要满足附表
(二)的规定,取二者中的要求严格者作为规划管理的控制指标。第十六条: 在计算容积率时,全地下室不参与控制指标的计算,半地下室折半计算。
第十七条: 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为了在规划实施中更多地为城市提供广场、公共停车场、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含城市道路),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容积率,但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20%,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得改作它用。容积率控制指标(F)提供1M2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2)F<2 1 2≤F<4 2 4≤F<6 3所提供的公共绿地或公共活动场所须符合以下要求:任意方向净宽大于10米,实际使用面积大于150平方米。附表
(二)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表 控制范围控制指标建筑类别 旧城 新区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容积率
低层、多层住宅(1-6层)33% 2.0 30% 1.8 中高层住宅(7-9层)31% 2.4 28% 2.2 高层住宅(10层以上)23% 3.5 20% 3.5 多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2.5 35% 2.5 高层办公建筑、旅馆 40% 6.5 35% 6.5 多层商业用房 45% 2.5 40% 2.5 厂房及库房 45% 1.8 40% 1.6 市场 55% 2.2 55% 2.2 注:旧城是指以拆迁改造为主的区域,新区是指以征地建设为主的区域。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占地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建筑容积率是指建筑总面积除以基地总面积。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十八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十九条: 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的规定如下:(1)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
两幢建筑采光面相对时,在旧城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0.8H;新区内建筑采光间距应大于1.0H(H为建筑物高度)。(2)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山墙面对正面,山墙按山墙距退让山墙距一半,正面按平行布置采光间距一半退让,建筑间距二者相加计算。山墙开窗时按正面计算。(3)既非垂直又非平行的居住建筑
1、当夹角为00-3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时的居住建筑控制。
2、当夹角为300-600时,其最窄处间距在旧城应大于0.7H;新区应大于0.9H。
3、当夹角为大于60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第二十条: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8米,对32米及32米以上街道的临街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0米。高层与各种层数的山墙间距则不得小于13米。
第二十一条: 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30米以下高度的建筑,其最小值为24米,超过30米高度的建筑,每增加3米高度,建筑间距增加0.5米
(二)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各自规定间距的一半相加计算。第二十二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进行控制。第二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
(一)高层与高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其最小值为18米。
(二)高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
(三)多层与多层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0米。
(四)低层与高、多、低层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8米。
第二十四条: 特殊地段、地形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设计的要求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第五章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退让。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时,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自身相应间距的一半作为建筑离界距离。第二十七条: 当相邻已有建筑未退让间距时,新建建筑应退足相对应的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
道路宽度不满足间距要求时,按道路中线各退够相应间距。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的深度的0.7倍,且最小值为3米。第二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新建建筑物时,建筑退让距离的最小值按下表执行。
道路等级建筑退让建筑性质 40米以上 大于30米、小于或等于40米 大于20米、小于或等于30米 小于或等于20米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退让道路红线 高度24米以下的建筑 5 3 3 2 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 10 8 5 3 第二十九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等人流、车流大量集散的建筑应满足集散场地的要求,且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第三十条: 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
(一)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米时,不得小于10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50米时,不得小于18米。
第三十一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道路规划红线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第三十二条: 沿江道路靠江一侧不应新建建筑物。第六章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三十三条: 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如利用地形高差分层入口时,建筑物总层数不得超过7层。第三十四条: 在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净空保护区域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要求。第三十五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第三十六条: 建筑高度除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节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外,还应按下列计算公式控制建筑高度。H≤1.5(W+S)公式中:H-沿街建筑物高度; W-规划道路红线宽;
S-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第七章 城市绿化
第三十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居住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30%,旧城不低于25%;除居住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其基地内的绿地率新区不低于20%,旧城不低于15%。
第三十八条: 居住组团内必须设置集中绿地,且至少应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作为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400平方米。
第三十九条: 一个街区内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
第四十条: 在计算绿地率时,屋顶绿化不纳入计算,对全地下室上部绿化折半计算。
第四十一条: 当临城市30米宽以上道路建设时,除满足规划管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外,绿化用地宜临道路设置。第四十二条: 在确定保护的古城墙地段,古城墙两侧各2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任何建筑物,宜作为绿化用地。第四十三条: 规划确定的绿地,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得非法占用。第八章 附则
5.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篇五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毗邻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隔海相望,辖一市两区八县,人口约470万,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创建于1987年,1997年重新组建,隶属于漳州市城乡规划局,是漳州市唯一具有乙级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的综合性设计单位。主要承担漳州市政府下达的指令性规划编制任务,同时为其他各地的政府部门与建设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城市规划设计服务。下属主要有规划、市政、建筑等设计部门。
二十多年来,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为国家公共政策服务、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在业务拓展、技术进步以及深化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立足漳州,通过精心规划、潜心研究、创新设计,在推进漳州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海西建设、漳州先行”和把漳州建成“工贸港口城市,花果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闽东南中心城市之一,区域性交通枢纽。”的总体目标,提供了有力的规划技术支撑。先后获国家级、建设部和省市级优秀设计奖等奖项,其中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获得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漳州市台湾路历史街区整治保护规划》获得了2004年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招聘人员:
岗位 人数 专业 学历 要求有何种工作经历
具有通过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
城市
规划设计 5
规划 及以上 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有执业许可证
优先
具有通过建设部给水排水专业评估
给水
给排水设计 2
排水 及以上 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有执业许可证
优先 本科 院校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科 院校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道路
市政设计 1
6.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资料 篇六
一、基本概况
杭州市规划展览馆位于杭州市市民中心裙楼L座,总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杭州市政府投资八千万元人民币(杭发改投资[2007]168号)历时10个月建成。它是一个展示杭州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沟通市民与规划部门的桥梁,也是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1、建设历程
以“规划构筑品质生活”为展示主题的杭州市规划展览馆馆,是杭州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定位为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窗口”。
2007年3月2日立项,该馆的建设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杭州市规划局系统内抽调六人成立筹建工作组派驻现场工作;同年7月市编办批准成立了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日常管理机构。在2007年11月展览馆内部装修布展设计方案定稿后,筹建工作进入实质性装修布展阶段,筹建工作组为了节约财政经费,坚持花最少的钱选最好的公司、用最好的材料、买最好的材料、买最好的设图一 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正门
备、建最好的工程,整个工程先后组织了近40个标段的招标。从2008年初装修布展施工队伍进场开始,历时近10个月,先后有30余家不同专业的公司参与了展览馆的工程建设。【1】
2、选址情况
杭州市规划展览馆下属于杭州市规划局,同样也是杭州市市民中心的一个重点活动场馆。
它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具体地址为江干区富春路188号市民中心裙楼L座。周围的城市公建包括中央公园、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等,根据杭州市将来的市政工程规划,杭州市政府也将会入驻市民中心。
这样一来,杭州市规划部门就能够更好依托规划展览馆这样一个窗口,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到杭州市的各项规划工程中来。
3、建设资金
杭州市规划展览馆的项目是杭发改投资[2007]168号文件中审批建设的,总投资190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约9000万元,装饰及布展设施投资约10000万元,日常运行费用主要由水电费、安保与导向服务费用。
4、功能构成
杭州市规划展览馆以“规划构筑品质生活”为展示主题,定位为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窗口”。
展馆共分四层,除序厅外,陈列分为“印象杭州”、“解读杭州”和“展望杭州”三个展厅,设置城市记忆、名城保护、山水之城、蓝图总绘、和谐人居、品质服务、通达出行、基础命脉、亮点前瞻、城市立方、网络都市等主题展区,主要介绍杭州古都文化名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生活品质之城的灿烂明天。
馆内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将激光成像、发光地图、电子翻书、虚拟驾驶、历史影片复原、动感踩吧、多通道投影、4D动感多媒体厅、360度环幕影院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是一座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商务休闲、档案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馆。
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不仅是展示杭州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廊道。
5、建设原因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杭州市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是杭州市实现“执政为民、阳光规划、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是展示城市精神
气质、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自豪感、宣传规划知识的重要窗口。杭州市规划局先后以书面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申请报告,引起了杭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杭发改投资[2007]168号文件批准正式立项,杭州市规划展览馆破土动工。
个人看来,国内各大城市在世博会前后兴起一阵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浪潮,不得不说是规划活动需要民众参与的一个必然形势,但是动辄上亿的市政工程,能不能发挥最主要的功能——展示城市规划方案,联系规划部门、规划工作者与民众,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了。其选址在钱江新城,预示着杭州市“西湖时代”的落幕,“钱江时代”的到来。整个城市的发展形势将从“以西湖为核心”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杭州即将实现跨江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市政民生,文化内涵,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杭州市规划展览馆的建设原因,笔者认为也就在此了。
二、运行情况
1、工作人员数量及专业构成
(1)服务部人员8人(2)讲解礼宾组13人
(3)办公室以及规划馆领导11人
(4)专业人员主要从市规划局部门临时调遣
2、参观人员情况
(1)年接待人数300万,从08年到2013年8月,共接待了3709人访问团队,这部分游客总数为134604人。
(2)参观人员构成:以成年人为主,其中包括了4D展示间和环幕影院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观看。团队游客主要是其他省市的领导考察团,国外来宾。
(3)参观人员相关留言
在规划实时公开区,我们看到大量来访人员的反馈表。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的规划项目,当反馈的信息也主要是对项目的了解和态度。
同时,规划馆的门口还有调查问卷,包括了对展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评价,还有对一些展示区规划相关专业问题的疑问。
3、展示
(1)展示方式
主要的展示方式是分主题,分内容的展区展板,照片,规划图纸、沙盘、同时我们了解到,承办规划馆陈列布展工程的是杭州风雅颂文化传播集团,该集团中标后,通过多方调研,收集资料,为展馆制作了多达150部展示视频、其中包括围绕着“影响杭州“、”解读杭州“和”展望杭州“所制作的:城市记忆、名城保护、山水之城、蓝图总会、城市立方、网络都市等主题的视频影片。
馆内利用高科技展示城市方方面面的主要有:立体三维影片、互动动画、三维虚拟现实、环幕影院等。4D影视厅是以杭州历史、地理、文化为内核,利用一个将近15分钟的3D视频,介绍了杭州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京杭大运河、钱塘江等主要景点,观众坐在一比一的船模中观看,随着水波船身轻晃,游览着杭州的著名景点,可谓身临其境,怡然自得。
最令笔者震撼的是位于三楼的杭州市总体规划模型。它非常清晰地向参观者展示了杭州市主城区的详细情况,地理概况、城市形态、道路交通,一览无余。对于一个城市规划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平台;对于规划者来说,可以提供非常有利的现实依据,有助于设计规
划工作;对于前来交流的学者来说,是一件规划活动的展示艺术品;对于外来游客来说,是一张杭州市的导游名片。
三层还有一个虚拟自驾游的空间,但目前没有开放。旨在通过大屏幕与汽车装置来向体验者展示杭州的交通情况。(2)展示内容
一层(序厅):“城市概况“、”友好城市“两个单元。其中”城市规划项目公示区“、”西湖十三景“、”规划体验区“是主要展示内容。
一楼展厅还包括了一个城市书吧、咖啡厅和一个儿童活动区。
二层(印象杭州):立体展示杭州面貌。
“城市记忆“部分展示了杭州市从有人居住以来的各类遗迹、文献、照片等内容,细致讲述了杭州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
“山水之城“部分:”休闲胜地“展示了杭州市旅游总体规划展示区域,向人们诉说着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无限风情;”五水共导“展示了杭州区内的江、河、湖、溪、海等水域建设;”生态绿都“——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市建设、生态用地控制和生态带等规划展示区域,并结合率低,自然保护区、园林绿化村、多媒体演示等。区内设有动感踩吧、4D动感多媒体厅等体验项目。
“名城保护“部分: 杭州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
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部分简述了杭州的历史遗迹、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老字号等文化符号的保护工作、规划反思。”建新城、保老城“的规划双赢思想,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连景成片的意识,在规划上体现都是展览的重点。
三层(解读杭州):该层通过展板、模型、视频、数据库、分区展览了杭州目前城市建设与未来规划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居工程规划、交通体系规划、基础命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和谐人居“ :住宅规划展区展示了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善。商品房,节能房等住房规划建设情况。有电子展板、互动触摸屏等方式,开辟了较大的查询区,用以规划信息的查询。
“通达出行“ :综合交通规划展区展示的内容涵盖了航空、公路、铁路、水陆、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不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及各类交通设施,从对外交通、城市交通、交通设施规划的角度,特别介绍了道路交通整治规划建设情况及职能交通的应用技术。全面反馈了城市经济发展、用地布局、道路形态、出行特征。主要手段为电子展板、壁挂模型、互动式触摸屏、还有”城市自驾游“体验项目。
“品质服务“:工服务设施规划展区通过电子展板、互动式触摸屏、多媒体数码模型站台等形式展示了杭州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四类工服务设施规划。特别介绍了城市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基层工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
况,并对城市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了展示。
“基础命脉“:基础设施规划展区向参观者讲述了给水、排水、店里、能源、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重点介绍了水系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规划相关内容。参观者可以在3m*3m邹游的共同沟中身临其境地感觉各个管线的位置和工作状态下的情况。
“蓝图总绘“:大型城市总体规划模型展区,以气势磅礴的总体规划模型,运用声、光、电现代化技术合成手段营造出戏剧化的效果,将杭州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参观者可近距离观赏模型。
四层(展望杭州):该层的展区以以近期项目为经,以区县规划为纬,交织出杭州市八区五县的未来美好的愿景,主要展区有“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展区”、“八区五县市规划展区”、在四楼也可以观赏三层的城市总体规划模型。
“亮点前瞻”: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展区是随着杭州市的建设项目不定期更换内容的,包括市民中心、市奥体中心和是国际包揽中心、杭州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城市建设项 目都在此区做过详细展示。
“网络都市”:通过分区规划和五个县市区规划的展示,反应杭州各区县发展状况,进一步加深参观者对杭州的了解。以一条展示“两江一湖”自然风貌的走廊为铺垫进入本展区,走廊地面铺设展示灯箱,走廊西侧设置一面互动魔镜墙。
环幕影院是本规划展览馆的亮点展项之一,是四层“展望杭州”未来规划区的重点展示内容,它利用360度环幕,实现沉浸式的观赏体验,通过大型三维影片让观众在了解杭州远景规划及展望的同时体验到视听上的完全震撼。
4、组织的活动
(1)活动类型
杭州市规划展览馆的会展活动紧紧依靠于杭州市规划部门的规划部署,活动类型主要分为:规划项目展览活动、游客互动活动、围绕展馆工作人员的活动。(2)活动的频率
通过规划展览馆的网站介绍,了解到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会举办1-2次活动。(3)近一年(或今年)的活动情况
2013年截止10月,该馆共举办了五次活动,其中面向公众的活动有:
2013年1月17日举办的2012年”阳光规划“联展开幕活动,以展板展示为主,对《杭州蓝孔雀综合体地块烟囱改造更新设计方案》、《杭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北段用地梳理规划》、《文晖单元XC07(杭氧杭锅国际旅游综合体总体规划及建筑概念设计范围)控规调整》、《杭州市九堡中心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等10个我市今年批准通过的重点规划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展示时间较长,参展人数非常多。
2013年4月28日,规划馆开展了“走进规划”系列展览启动仪式。其中,为了积极响应和配合“美丽杭州”专项行动规划,更好地向市民群众宣传规划动态、业务知识,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组织策划了“走进规划”系列展览之“城市交通规划”单元。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示手段对规划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力求把概念中的“交通规划”转变成现实的“交通规划”。本次活动希望,通过让人们更了解杭州的交通,了解杭州交通的规划,吸纳群众的集体智慧,为杭州城市交通发展献计献策。
2013年7月11日,“美丽杭州”专题会展在规划馆开幕。网页新闻:为深入推进美丽杭州建设,落实“美丽杭州”规划专项行动,更好地向市民群众宣传规划动态,杭州市规划局决定将于7月11日起,在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美丽杭州”专题展。本次展览以“梦想点亮美丽杭州”为主题,通过互动项目、多媒体影片、模型和展板
等手段集中展示了国家战略与杭州责任的“美丽杭州”目标和定位,五美一体新都市的策略以及“美丽杭州”十大行动和20项在建工程等具体内容。
三、工作人员访谈
8月20日,笔者前往杭州市规划展览馆,在之前一次的参观之后,总结了一些问题,不仅与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还与前往参观的游客进行了交流。访谈一
访谈地点:服务台 访谈对象:规划馆讲解员
问:对于规划馆的展览功能,请问你们的年接待量是多少?对于团体游客,是否除了观展之外还有其他业务?
答:年接待量能够达到300万人次,团体游客很多,我们会为有申请的团体游客进行讲解服务,在节假日我们会轮班定时进行散客的讲解。对于团体游客具体的其他业务可能就是借用会议室开会了,主要是参观。规划展览馆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窗口。问:请问你们开展活动时会有城市规划专业在吗?
答:规划局会派遣专业人员为参观者讲解,但是只是在展板刚挂出来的前几天,后几天就没有了。规划馆内的专业人员是没有的。
问:你们这边提供的档案查询服务,数据库是如何更新的?
答:这要看规划部门的指示了,在我们的网站上,规划馆里的查询机上都能看到。问:那您认为规划馆能够达到使公众参与规划这样一个目的吗?
答:规划馆是规划局的下属部门,是公众与规划部门联系的窗口之一,可能公众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或保守城市建设也是可以直接前往规划部门的吧。这边主要是将规划部门近期的规划项目进行展示,将收集到的反馈交给规划局的。
问:那么游客们主要反馈的问题,包括对于规划馆的布展、服务等方面的反馈是那些问题呢?
答:主要是对于展览内容的问题,一些专业的和规划性的内容需要讲解人员解答。问:那么这些展览内容的更换周期大致是多久呢?
答:沙盘是没有更新过,主要是近期规划项目展览内容会更新,这都是按照规划局的相关指示来更新的,毕竟一个总体规划在长时间内是不会有大的变更的。访谈二:
访谈地点:城市书吧 访谈对象:游客
问:您来规划馆是看展览吗?
答:算是吧,一个亲戚在这边办事,进来坐坐。问:那您是哪里人? 答:我是宁波人
7.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七
1 项目特点
兰州市新老城区通道主要指现机场高速及水秦快速路, 其位于山地之间的川地内, 规划涉及全长91km, 总用地面积约57.2km2。规划涉及永登、皋兰2县的4个乡镇, 树屏镇、九合镇、忠和镇、水阜乡。沿线共分布着4个乡镇的12个村庄。本项目由于规划范围之大, 涉及层面之广, 牵扯部门之多, 规划在无上位规划、无地形图的情况下, 主要以通道沿线的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绿化体系、景观提升、产业设施5个方面进行整治策略方面的研究。
2 规划定位
根据对规划区的区位条件、交通环境、现状地形地貌以及用地功能的综合分析, 对本次规划区定位为:
城市形象对外展示的重要通道;
城市快速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
城市生态系统建立的重要通道;
城乡快速融合发展的重要通道;
城市产业转移对接的重要通道;
———“省门第一道”。
3 整治策略
3.1 土地利用整治策略
1) 通道沿线根据各自乡镇的总规划对产业用地进行整理并预留。
2) 大力发展镇区并规划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 整合现有村庄, 发展新农村社区。
3) 整理并发展通道沿线的农林用地, 主要经济林带为主, 提高沿线整体景观和经济效益。
3.2 交通体系整治策略
规划区域内, 交通体系共分4个层级:
1) 铁路、轻轨;
2) 高速公路、水秦快速路;
3) G109、S201、尹忠路、水罗路;
4) 乡村道路。
现状1级交通体系未建;2级交通体系已建设完成, 道路情况较好;3级交通体系除G109线较好外, S201、尹忠路、水罗路道路情况较差。本次交通体系研究的重点主要为3级交通体系。
3.3 绿化体系整治策略
主要从山体绿化、道路绿化以及经济林带绿化三方面进行整治策略的研究。
1)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走森林绿化道路, 未来通道两侧将成为兰州中心城区与兰州新城之间的绿色生态空间, 其两山绿化整治工程为本次规划重点研究的问题。
2) 高速公路绿化既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工程, 又是国土绿化和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保护路域生态环境, 促进高速公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遵循科学、系统的原则进行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能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的整体服务功能, 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增添助力。
3) 现状通道两侧绿化景观主要以山体绿化和道路绿化为主, 但是两侧占有较大比重的农林用地的绿化效果不佳, 土地的盐碱化和未利用率较严重。改善现有绿化结构, 应大力发展经济林带, 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增加绿化空间。
3.4 景观提升整治策略
景观提升研究的对象主要由村镇景观、地貌景观、田园景观、广告设施景观、交通节点景观、文化展示景观6个方面组成。
3.4.1 村镇景观
规划共对现状8处近期不考虑拆迁的地点, 提出建筑布局与立面的改造, 近期来完善通道沿线的整体景观效果。
改造时充分考虑建筑特点与周边环境、功能与区域风格, 在突出原有特色的基础上, 对建筑风格、色彩、屋顶、材质等4方面的改造, 刻化精致建筑细部, 协调建筑色彩尺度, 突出和强化建筑形式、色彩、质感的统一。
3.4.2 地貌景观:
1) “变废为宝”, 充分利用碱沟流经产业园核心区的有利条件, 强化河道两侧绿化环境的塑造, 形成大小不等、连续的城市绿化滨水公园, 与排洪进行综合性考虑形成多功能景观轴线带。
2) 对现有沟道线型进行局部整治, 对上游碱水排放实施上游管理, 下游维护的方式统一考虑。
3) 利用新区与中心城区形成的地势高差, 通过自流运河, 实现对沟道的冲刷式治理。定期清淤;在治理洪道的同时, 浇注两侧绿地, 反哺两岸。
4) 应对沟道沿口进行工程措施整治。
最终形成以园区绿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碱沟两侧的绿化防护构建沿线景观带。形成此通道的特色景观带。
3.4.3 田园景观
1) 现通道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 大量农田为一般农田, 为整合和土地变更创造了基础条件, 各个乡镇在规划预留产业园区用地的基础上应对现有土地进行整合, 尽量做到土地互补平衡。
2) 根据各乡镇、村实际情况建立设施农业区。立足农业生产的近郊优势, 发展新型农业。在通道两侧农业发展的模式上应发展经济林带-大地园林化景观。并在树种的选择上解决因为季节性带来的土地裸露问题。
3.4.4 广告设施景观
1) 应尽快编制完善《兰州市公路两侧广告标牌设施管理办法》。
2) 参考国内外研究高速公路广告牌的相关资料得出, 高速公路广告牌距道沿的距离以5~6m范围为佳, 广告牌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 不要冗繁拥杂, 且最好多用图片形式而少用文字形式;当用文字描述时, 文字大小应尽可能的较大;广告牌的色彩对比应尽量醒目, 当用图片和文字共同描述时, 图片最好左置。
3) 对现状通道两侧违法广告牌设施, 应尽快拆除。
3.4.5 交通节点景观
1) 匝道内景观性主要体现在植物景观和文化诠释两个方面, 遵循景观设计统一协调、特色体现的原则进行打造。
2) 植物景观环境的重塑可以尽快的提升环境效果, 应考虑兰州气候环境及植物养护的现状, 秉持尽量采用当地树种的原则。通过树木自身形态高低组合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化环境。
3) 文化诠释中应以园林模纹形式寻找代表兰州文化的设计手法来布置平面, 采用常绿植物构成间隔高低错落的方式进行填充, 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
4) 对两大交通枢纽, 忠和与树屏枢纽进行视线分析, 与周边规划山体公园及代表兰州文化的构筑物, 对外展示兰州文化。
3.4.6 文化展示景观
规划沿线选取特定区域, 分别设定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区。将不同文化利用大型雕塑、景墙、广告等形式浓缩于规划区域内, 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不同地段、不同区域的文化缩影。
3.5 产业设施整治策略
要紧紧把握建设“省门第一道”、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和建设兰州新区的历史机遇, 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按照现代物流园集聚区、城乡一体示范区、生态旅游文化小景区“三位一体”的发展定位, 对产业模式进行调整, 将传统的“一二三”型向“三二一”型转变。
4 结语
现阶段《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与《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2011-2030) 》均已编制, 但各自所涉及范围及内容并不能对兰州市新老城区通道沿线区域进行规划指导。本规划在此层面上初步对通道沿线区域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整治策略的研究, 但研究尚浅, 还需进一步对通道沿线区域进行规划技术的回应。
摘要:介绍了以兰州市新老城区通道沿线整治规划为例, 主要以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绿化体系、景观提升、产业设施等方面的整治策略为研究内容。
8.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八
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专题学习《规划》,贯彻落实《规划》作为当前一项头等大事和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举措,把功夫用在学习、运用、落实政策和谋划项目上,把推动《规划》的落实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来抓。他们还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掀起学习《规划》的热潮,准确把握《规划》精神实质,要学出思路,学出办法,学出成效,务求更好地把握政策,让政策红利真正成为发展优势。
同时,他们还派出相关人员,到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周边省市县(市、区)学习,借鉴他们在落实《规划》,争取政策、项目和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力争尽快将政策落实到实处。他们主动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主动跟进,希望《规划》尽快落地。他们还专门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广东省发改委关于《广东省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方案》(下称“省《方案》”)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修改建议。市委、市政府已专门指定一名市委常委牵头负责,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团队,全力抓好《规划》和“省《方案》”的研究和落实工作。同时,他们还要求全市各县(市、区)也尽快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实现工作常态化、重点化,共同争取政策真正落地。
【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推荐阅读: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构建和谐贺州国税11-13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09-27
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08-23
郑州市中心城区规划11-16
嵊州市规划局11-20
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06-23
广州市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09-03
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08-24
柳州市荣军路小学规划10-30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