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观摩会

2024-07-05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观摩会(8篇)

1.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观摩会 篇一

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议

主持词

(2011年2月26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在大规模、高规格的全省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刚一结束,xx书记、xx市长便于前天率团赴漯河、许昌、郑州三市,实地考察学习他们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的经验做法;昨天,我们又逐一对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今天我们利用周六时间,召开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议,足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部署,总结、点评我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情况,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全面加快推进我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在家的市四大家领导同志,各县(市)区负责同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发改委、商务局负责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今天的会议共五项议程。

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xxx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

……………………………………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各县(市)区委书记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首先,请xxx发言,xxx做准备;

请xxx发言,xxx做准备;

请xxx发言,xxx做准备;

………

请xxx发言。

……………………………………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人大常委会xxx主任对观摩情况进行点评;

……………………………………

会议进行第四项:请xxx市长讲话;

……………………………………

会议进行第五项:请xxx书记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刚才,xxx市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决定,各县(市)区委书记汇报了今年产业集聚区发

xxx主任对观摩情况进行了点评,展建设的意见和措施,xx书记、xx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客观剖析,并对2011年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提两点要求:

一是要迅速传达学习好会议精神。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我市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对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立即传达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按照xx书记和xx市长的讲话要求,对照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认真分析形势,针对薄弱环节,研究贯彻意见,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培育、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要迅速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将

2011年定为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年。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紧迫感,按照“四集一专”的原则,做到紧跟中心抓关键点、围绕大局抓兴奋点、迎难而上抓难点、创新工作抓亮点,学习先进经验,查找工作差距,进一步转变作风、务实重干,拉高标杆、自我加压,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快速掀起新一轮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高潮,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为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2.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观摩会 篇二

2011年4、5月份,漯河市人社局组织人员对该市各产业集聚区企业招用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研发现,该市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短缺难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普工供给偏紧的矛盾依然存在。为破解用工难问题,该市各县区、各企业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政府人社部门在企业招工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到位;覆盖城乡的人才开发网络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吸引、留住人才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重视并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日益明显。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问题依然存在。通过调查发现,该市产业集聚区企业招用工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 高层次人才数量少,引进难。

此次调查收集到的75家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有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企业不足50%,而且需求数量少,多集中在营销、财会等管理类专业,技术、研发专业人才需求寥寥无几。这种现象无论在科技型企业或食品加工企业都存在。主要原因是集聚区企业大多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不高,导致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旺。另一方面,漯河作为中小城市,即使面向全国招聘,对中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仍比较有限。

2. 企业参与人才资源争夺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不少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供给紧张现状认识不足,依然停留在买方市场的位置对待员工招聘,没有参与竞争的紧迫感,只是被动地坐等劳动者上门求职,没有在改善自身招工条件上下工夫、搞投入。政府在企业招工中引导作用也有错位现象,经常采用下命令、派任务等简单方式破解招工难题,没有在加强用工监管,督促企业在改善用工环境上下工夫,使企业错误地认为,用工难是政府工作没有做到位,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3.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调查中发现,企业普遍不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在招聘中只想招聘高技能人才和熟练工人,在培训方面缺乏应有的投入,加之一些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引发了结构性招工难问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和优化升级,对高技术高素质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强,而大部分求职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4. 企业用工环境成为制约企业招聘难的瓶颈。

调研发现,现阶段企业遇到的用工难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薪资待遇水平低、生产环境差引起的。凡是薪资水平高、福利待遇好的企业,基本不存在用工难问题。不少企业在管理中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简单、粗放,特别是对新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劳动力认识不够,缺乏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亲情关爱, 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造成员工招不来、留不住。

三、对策探讨

认真剖析当前产业集聚区用工市场出现的“企业招工难”现象,既有招工方的责任,也有求职者的原因,既反映了优质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又反映了普通劳动力的就业困难问题。因此,需要政府主动进位,部门加强服务,企业自身努力,引导产业升级,搭建招工平台,改善用工环境,合力打造缓解用工短缺的“金钥匙”。

1. 加强服务,积极搭建招用工平台。

一是人社部门要将服务进一步延伸到企业、乡镇。目前,漯河市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除日常的职业介绍工作外,每年举办近200场各类招聘活动,但县、乡人才交流活动偏少。今后,市、县人社部门要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指导乡镇组织人力资源交流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做招聘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招工信息服务网络,上下贯通,城乡结合,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余缺状况,合理、有序调剂和引导企业用工。要特别重视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就业资金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稳定性。

2. 改善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构建可持续的和谐劳动关系是减少劳资矛盾、缓和劳资冲突,稳定企业员工的必然选择。一是建立合法的用工关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不断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同意识,依法签订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以此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并且通过劳动合同的履行,实现双方各自的权利。二是加强劳动行政监察。严厉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不法行为,依法保障企业员工的正当权益。三是建立多元调解机制。积极推动组建以劳动部门、企业、工会为主的三方调解机制,开设群体劳动争议快速通道,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加快职能转变,完善有关制度和工作程序,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实行职工民主管理,职工可以依法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所在企业内部事务,对员工要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尽量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3. 积极引导,构建多渠道职业培训体系。

积极建立和扶持一批重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加大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基础建设力度,完善职业培训运行机制,发挥人社部门主办的职业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招投标办法,引导城乡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要提倡和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建立各种联合培训制度,开展“订单培训、定岗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要引导新生劳动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价值观。家庭、学校、社会要做好正面教育工作,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努力培育吃苦耐劳的风尚,积极引导劳动力到本地企业就业。

4. 多方联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改善内部用工环境,从细微之处入手,改善员工宿舍环境、提高伙食标准,配备多媒体电教室、多功能放映厅、羽毛球场、乒乓球室、阅览室等后勤娱乐设施,每年不定期举行小型运动会、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讲求诚信,善待员工,不随意增加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既招得到人才,又留得住人才。同时,县区政府要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打造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营造创业在家乡、就业在门口的良好就业环境,降低企业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使其在提高待遇、改善生产环境方面加大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5. 科学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3.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篇三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东、中、西部三个发展层次,其中东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在GDP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中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可以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安阳市地处中原北部,交通便利,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制造业优势明显。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的产业定位可以促进安阳地区在资源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三个方面形成极具优势的产业链,并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要精心策划整个安阳市旅游文化宣传工作

树立“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文化旅游品牌,不仅要利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如电视媒体、网络、电台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安阳旅游文化资源。而且要充分发挥当代科技手段在传媒业中的应用,提高宣传产品制作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当前三网融合的有力契机,与网络巨头合作,在通信产品制造、营销中成功的搭上顺风车,扩大广告效应。

2.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节事旅游、会展旅游等相结合

扩展节事旅游在文化旅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各种文化节的宣传,积极举办、承办各种公益活动和体育赛事;发挥会展旅游在安阳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中的支撑作用。以会展促交流,以会展促旅游,以会展促文化传承。会展经济作为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在文化宣传、产品推介以及城市宣传中将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培养文化产业链

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的色,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开发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产品品种,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旅游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将当地的旅游特色真正的展现出来。将旅游产品的创新力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品牌效应,同样能够形成一种以“创新”为名片的独特吸引力,从而在文化及资源类型相似的区域内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

加快旅游业产权流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股份制改革,采取拍卖、出售、产权置换、入股等方式,实现旅游景区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整合;组建一批有实力、管理健全的旅游景区管理企业或集团公司,成为旅游景区管理的主体;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根据安阳市经济实际,选择一批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资金注入、发行企业债券、资助项目开发、相关资产转换等方式给予支持,最终培育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企业集团,实现旅游资源的市场化优化组合.

4.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化经营,深化相关产业融合

创造良好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所需的环境。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问题主要的不是资金和人才问题,需要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在现实中,存在一些破坏旅游企业正常经营环境的情况。如:政府在有些方面的不规范特殊要求;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以高出市场价或强制配给的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供给,加大了旅游企业经营成本;等等。政府应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如:政府放宽对旅游业的限制,打破区域限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类弊端,精简政府机构,避免部门职能交叉,成立民间旅游业行会,等等,给企业发展以更多的动力。

政府以有效的行政手段,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高层次、大规模地对整个安阳市旅游企业进行重组式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兼并那些小、散、弱、差的旅游企业,实现企业集团产权的一体化,建立一批网络化的、覆盖安阳市所属区域的大集团,构筑跨安阳市各县区的旅游企业集团,从而产生新的竞争力。

5.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培养专业化人才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实现文化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引进、培养管理人员,二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提高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实现旅游生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6.调动当地群众积极性,鼓励创新

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应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在开发旅游产品中在保持原有风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设立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和管理水平,传播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尽快摆脱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形成创新性发展思路,实现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

7.政府职能作用的适当发挥

进一步理顺旅游产业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调整政府所属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中介机构、旅游景区管理企业的关系;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真正转到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造环境、制定旅游规划战略、指导旅游产业发展上来,进一步理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基于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部门,因此要尽快建立旅游协调委员会,建立和健全各类行业协调委员会,强化行业自律,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关的调整.安阳市各政府部门要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相关部门在旅游文化产业营销新模式中的行为转变:积极做好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和旅游产业相关政策的指导;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旅游产业运作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旅游企业实力的增强,实现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4.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观摩会 篇四

(2012年5月15日,根据录音整理)

市“两会”刚刚结束,我们就集中三天时间,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集中观摩巡视。通过三天的观摩,总体感到:一是成绩可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四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变化。二是经验有益。各县(市)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走出了新路,形成了特色,有典型,有启迪。三是势头不错。通过观摩点评活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明确了目标,明确了方向,既增添了动力,也增添了压力,保持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四是差距不小。主要表现在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不高、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不强等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求实求效。刚才,学友同志对观摩情况进行了总结点评,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四个县区分别进行了典型和表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提升思想认识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结合商丘实际,我们提出了 “三化”协调、粮为基础,“三新”推进、双轮驱动,四项重点、持之以恒,率先突破、打响品牌的工作总体要求,其中“三新”推进、双轮驱动,就是发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这两个轮子的驱动作用,加快新型“三化”进程。对商丘来说,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以产业集聚区为大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口,切实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商丘作为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建设产业集聚区,可以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经济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走出传统农区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

商丘作为人口大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就近就便实现农民的转移转换和生产要素的集聚集中,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有利于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走出人口大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商丘作为粮食大市,是“中原粮仓”,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发展二三产业,同时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有增加,巩固粮食主产核心区的地位,走出产粮大市新型农业现代化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在全省17项主要指标增速中,我市有13项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其中9项居全省前三位。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好局面,主要得益于我们发挥“双轮”驱动作用,持续推进“三化”

1协调发展。双轮驱动是今年我市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也是事关商丘发展大局的事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二、明确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就是两句话,产业集聚区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新型农村社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产业集聚区扩充总量、提升质量,就是要实现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有机结合,扩大成效,形成品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扩张总量,就是使更多的项目在产业集聚区落地。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要星星,又要月亮;既要抱西瓜,又要捡芝麻。要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实施“东张西望”战略,向东张开双臂,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向西眺望郑汴,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成为中原经济区的东部战略支撑,真正变边缘为前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瞄准长三角,紧盯闽浙粤,走出去、请进来,以引进重大项目为核心,加强与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对接,采取驻地招商、区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对口招商等方式,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经济总量。要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利益导向机制、税收分成机制,促进更多的项目落地。提升质量,就是培育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打响特色品牌,发挥“雁阵效应”,形成商丘标志。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软”(纺织服装)、“硬”(超硬材料)、“冷”(制冷)、“热”(碳纤维材料)、“苦”(生物制药)、“甜”(食品加工)等特色主导产业。比如民权县围绕制冷主导产业,引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企业,60多家制冷企业入驻,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已形成国内最集中、最具规模、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制冷工业基地,澳柯玛、万宝集团等知名集团落地民权,年底冰箱冷柜生产能力达到1300万台,压缩机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台,“中国制冷产业基地”初具雏形,正在倾力打造“中原冷谷”乃至“中国冷谷”品牌。夏邑县围绕纺织服装主导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培育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集群,一个县的纺纱能力达到150万锭,是郑州原来六个棉纺纱厂生产能力总和的3倍,正在打造 “中原经济区服装产业基地”。柘城县围绕超硬材料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不仅金刚石微粉产量占到全国40%,而且生产出终端产品,形成了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全市各个产业集聚区都要依托自身优势,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吸引带动配套和关联企业跟进转移,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

新型农村社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就是要实现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有机结合,合力攻坚,务求实效,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重点突破,就是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我们制定的目标是,今年完成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城乡结合部、中心乡镇、特色

乡村、有条件的行政村两年有突破、三年出形象;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2020年基本完成。从这几天我们观摩的情况看,形势还不容乐观,任务还比较艰巨。目前,尽管全市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都已全面启动,但是进展不平衡。这里面固然有保护麦田的客观因素,但也有值得我们总结的主观因素。目前市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已经结束,各级领导班子已经完备,而且小麦也即将成熟收割,下一步我们就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实施重点突破,迅速掀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热潮,形成全市行动、合力攻坚的强大攻势,确保今年全部完成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整体推进,就是全市整个面上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稳步推进。按照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三规合一”的原则,目前,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基本完成,全市4627个行政村初步规划为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但还要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6月底前要完成城乡结合部、产业集聚区以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规划,年底前要编制完成所有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县(市)区要结合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制定工作计划,把目标任务细化到每一年,确保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任务。

三、着力解决问题

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解决项目总体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一是项目总体还不多。尤其是基地型、龙头型的大项目、好项目更少,要进一步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使更多的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把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实、做强。二是产业集聚度还不高,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区还不多。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保障和导向机制,对产业集聚度高的特色主导产业,做到土地优先保障、资金优先供给、政策优先倾斜、重大项目优先摆放、环境容量优先配臵,促进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体现倍增效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三是服务功能还不完善,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影响了我们的招商引资效果。要加快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产品检验检测、专业物流、金融网点、信息平台等生产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继续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两不接触工作法”,继续深化“三治三提”,转变干部作风,增强素质,强化服务,为集聚区内企业项目的落地和发展营造条件,提供保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解决用地瓶颈制约、建设资金不足、规划起点不高等问题。一是用地瓶颈制约的问题。可以优先利用旧村盘,边拆边建滚动发展,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臵换增加的土地,要优先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与土地综合整治“百村试点”工程相衔接,协调一致,确保建设用地。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优先列入用地计划,积极争取建设用地。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整合涉农资金解决一部分,对涉农资金打捆使用,目前我们的整合力度还比较小,要切实加大力度;社会参与解决一部分,积极吸纳

社会资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财政支持解决一部分,市、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金融部门解决一部分,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农行河南分行已经与我市签订了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三是规划起点不高的问题。规划要高起点、有特色、成新景。高起点,就是要聘高手、找高人,高标准、管长远,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做到没有规划不开工、没有设计不建房。有特色,就是规划设计要与当地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突出个性和特色,突出乡村风情,一个社区一个特色,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成新景,就是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集聚区规划相符合,住房规划和学校、医院、商业服务中心等配套规划相衔接,做到产业支撑、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让群众住得进、住得起、住得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四、强化措施保障

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重、责任大、时间紧,需要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推进、来保障,确保双轮驱动“驱”得有力、“动”得有效。

一要落实责任。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事关商丘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商丘的未来,一定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推进落实。市委常委要带头执行联系基层基础工作的“五个一”制度,特别是要认真抓好联系的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目标管理,严格奖惩兑现。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督促落实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考评体系,用“三治三提”规范部门行为,用引进项目衡量单位作为,使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商丘,增强发展后劲,助推跨越崛起。

二要形成导向。要把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加快商丘发展的主战场,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素质的试金石,激励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踊跃投身其中,练本事、长才干、做贡献。对乡镇的负责同志,要通过开展“三新杯”建设竞赛,来检验工作成效和干部作为,让基层优秀干部立足基层,埋头苦干,脱颖而出。要将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干部目标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完善工作机制和奖惩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建设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形成争先恐后、大干快干的浓厚氛围。

三要注重运作。要遵循客观规律,相互学习借鉴,创新方式方法,科学合理运作,确保工作成效。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关于土地问题,可以通过成立土地发展投资公司的形式,用公司运作的方法来解决;关于资金筹措,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政府可以采取贴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关于政策创新,可以研究探索集体土地性质的房屋产权证的办理途径和方法,解决群众房屋产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要树立机遇意识,抓住新一轮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的机会,积极主动运作,扩大规划面

积,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依法依规;要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以情招商、文化招商,开展有针对性地、点对点面对面的招商,功夫用在平时,力戒盲目的大呼隆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效果。

四要合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全市齐心协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要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让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方法措施,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增强主动参与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找准“双轮驱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真正做到同心同德、合力推进。

5.产业集聚区外出考察情况报告 篇五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从4月11日起随刘明胜副书记、张承林部长、张沁峰副市长带队的产业集聚区考察团,先后赴武陟、长葛、长垣、邹城、德州、潍坊、沧州、临海、高碑店、新河、鹤壁等地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参观学习,感受颇深,收获很多。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周边县市发展快速。比如,武陟县的区域优势更加明显,发展速度快,有几家大块头企业相继入驻,并与华夏幸福基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来发展会更快。2011年,我随市委考察组曾到长葛考察,如今时隔五年再次到长葛,发现长葛发生了更大的变化,黄河集团、卫华集团、众品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其次,区域优势带动明显。郑州至焦作的轻轨线途径武陟,目前,武陟县充分发挥“郑州后花园”区域优势,产业转移优势大。河北固安离北京天安门50公里,距北京南机场只有10公里,近年来先后有11条铁路,9条高铁线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财政税收甚至从2010年的8亿元,2012年的13亿上升到2015年的56亿,呈现

几何式增长。其他诸如长葛、高碑店、鹤壁等地均在京广线上,依托便利的交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其三,体制机制创新有力。武陟县对产业集聚区范围内区域划分作了调整,把产业集聚区所涉及到的10多个村居划入一个办事处,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兼产业集聚区主任,实行两套人马、一个目标、减少内耗、提高效率。长葛机构规格全部到位,产业集聚区九个处室全部设置正科1名、副科2名,而且产业集聚区涉及到的乡镇(办事处)增设1正2副,专职协调项目征地、拆迁和服务。

其四,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比如固安从2002年起,先后走访了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聘请8个国家30多位城市规划领域的顶级专家,从战略(包括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包括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城市统筹规划、概念性总体规划、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等)、营销(包括城市营销战略、城市定位与命名、城市品牌符号等)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为打造“未来城市”确立了发展框架。

其五,产业集聚龙头带动。在考察过程中,所到县市至多4-5个主导产业,这样产业集聚程度更高,上下游企业配套能力强。如长垣以起重机、防腐和汽车作为

风、奔马集团和众品集团三大龙头企业作文章,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企业航母,摒弃非关联企业;长垣县围绕起重装备制造,产业区企业众多,上下游产品配套。建议我市要围绕超威、中电投、晋煤、昊华等重点企业,预留发展空间,加大配套企业招商力度,着力做大做强。

6.集聚区建设情况介绍 篇六

(2011年8月)

一、集聚区概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2008年12月批准成立的全省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集聚区位于鹤壁市区与淇县县城之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0平方公里,包括铁西工业区和高村工贸区;发展区15平方公里,北起淇河、南至淇县县城、东起京港澳高速公路、西至107国道。集聚区主要涉及高村镇和桥盟、卫都两个街道办事处,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2009年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首批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2010年被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首批25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被省服装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省服装推动大奖”;2011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全省10个创新性产业集聚区(试点)之一。

(一)发展定位。鹤淇产业集聚区主要以鹤淇大道两侧辐射开发建设为主体,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光伏等产业为支撑,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土地集约利用,为实现循环经济创造条件,为加快鹤淇一体化进程创造载体。

(二)规划布局。按照产业集聚、产城互动、统筹规划、有 1

序开发的原则,以鹤淇大道为城市发展主轴,沿思德河、鹤辉高速、淇河生态保护带,在由思德河、鹤辉高速、京广铁路分隔成的四大片区中,规划建设机械制造(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纺织服装、食品等园区,形成“一轴、三带、四片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共规划建设五大产业园区: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整车、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规划面积5400亩。二是纺织服装园区。重点发展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加工等项目,规划面积6000亩。三是食品加工园区。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四是光伏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终端产品等项目,规划面积1500亩。五是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家电日用品物流、生产资料物流等项目,规划面积3000亩。

二、发展情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成立两年多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政府“三个体系一个载体”和市委、市政府“两个构建”的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坚持以开放的理念推动工作,以超常规的措施破解难题,千方百计克服财力紧张等各种困难,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争取银行贷款、运用BT模式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固定资产建设资金80多亿元,强力推进开发建设步伐。目前,鹤淇产业集聚区已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规划体系日臻完善。集聚区发展规划已获省发改委批复,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省政府审批程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09年底获省政府批复,集聚区内土地全部由农业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按照“一区五园”的发展思路,编制完成了汽车、纺织服装等5个产业园区的详细规划,为主导产业的招商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将朝歌新区打造成鹤壁市副中心的要求,委托高资质的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现代城市标准,在集聚区与县城结合部,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区-朝歌新区核心区,目前规划已通过评审;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筑博建筑设计院,在鹤淇大道与泰山路交叉口四个角设计代表鹤淇产业集聚区形象的“6+3”标志性工程,目前已定稿,正在招商。

(二)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以来,新引进及续建工业项目46个,总投资6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7.67亿元。其中,永昌集团5万吨麦芽糖5万吨麦芽糊精、新亚500万套高档服装等31个项目已竣工,华晨汽车20万辆载货车一期工程的五个车间正在安装设备,预计近期完成安装调试;浙商、新纯服装产业园和欧斯腾多晶硅铸锭及切片项目已进入施工高潮,部分车间已投产;巴蜀有机食品工业园项目和无锡路达、上海凌野、河南亚富泰、鹤壁华实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近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19亿元。分别是投资8亿元的 3

福建加怡进出口贸易公司高档彩印包装工业园、投资6亿元的江苏常高新集团(黑牡丹公司)高档纺织面料项目、投资3.8亿元的朝歌纺织公司12万锭精梳纱及原棉仓储交易中心、投资1.2亿元的河南安普公司TCO光伏玻璃项目,目前这4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在谈项目20多个,总投资达100多亿元,目前正在积极跟踪洽谈。

(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以来,新引进及续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7个,累计完成投资42.17亿元。道路建设方面。已建设鹤淇大道、淇园路(一期、二期)、纬四路、纬六路、纬十路等9条道路,共计24公里,基本形成了“两纵七横”的路网格局。今年新开工建设了纬二路、纬三路、纬五路、纬七路、纬八路、经一路、经二路、经四路等21条道路38公里,全部建成后,将与集聚区已建道路形成“六纵十五横”的多环路大路网格局。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了11万伏和22万伏变电站、日供水3.5万吨的水厂、日处理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供水、天然气、通信等管网也已开始铺设,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入驻项目的条件。

(四)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好改善。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制度保障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将辖区内高村镇、桥盟街道办事处的14个行政村规划成4个大型新型农民社区。社区建成后,群众将搬进 4

宽敞、明亮、舒适的楼房。目前,阳光新型农民社区一期工程34栋楼房主体内、外墙粉刷完成,临街门面房、超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施工完成,正在进行供排水管线和供热管网施工。古烟朝阳、高村淇园2个新型农民社区已全面启动。同时,我们还在公共服务、就业引导、社会管理上通盘考虑,积极探索运用“一换、两转、三就”的方式,统筹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劳动就业等问题,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感受到集聚区发展带来的实惠。

(五)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集聚区主导产业,倾全县之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支撑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汽车整车项目推进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汽车配套产业。新入驻的华晨汽车、无锡路达汽车零部件等9个项目建成后,全县将达到年产整车20万辆、汽车零部件700万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纺织服装产业,以高水平印染项目引进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档面料和品牌服装。新入驻的浙商服装产业园等8个项目建成后,全县家纺、服装加工能力将达到年产8000万件(套),牛仔布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0万码。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围绕熟食、快餐做文章,推动畜产品向速冻调理制品、快餐和多元化肉食精深加工,小麦向专用粉和高中档面制品加工方向发 5

展,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形成产业集群。新入驻的巴蜀食品产业园正在进行厂房建设,建成后,可达到年产30万吨高档有机面粉、25万吨膨化烤焙食品的生产能力。光伏产业,巩固提升多晶硅生产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及关联配套项目,积极开发终端产品,推进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新入驻的欧斯滕多晶硅铸锭及切片、方周石英坩埚等3个项目建成后,全县年产多晶硅将达3000吨以上、多晶硅片500兆瓦、石英坩埚10万只、光伏玻璃70万平方米,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鹤淇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开工项目需要。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的用地指标为300亩,我县作为全省扩权县,每年还可申报四个批次,每个批次不超过525亩,预计2011年批地总量不超过2400亩。鹤淇产业集聚区近期开工项目和拟开工项目需用地4000多亩,若按原用地指标分配、审批,将严重制约开发建设。此外,商住用地可用指标少,对产业集聚区盘活土地资源影响很大。建议省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重点向鹤淇产业集聚区倾斜,优先保障鹤淇产业集聚区的用地需求,并尽可能多的增加商住用地面积。

(二)资金短缺制约严重。鹤淇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的融 6

资能力还非常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个别入驻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资金周转困难,存在投入不足现象。建议省政府协调各商业银行,加大扶持力度,增强鹤淇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的融资能力。

(三)国防光缆、通信光缆迁建问题突出。在鹤淇产业集聚区内,国防光缆、通信光缆纵横交错,在项目入驻和建设中,需要进行迁建或保护性施工,但由于国防光缆属于部队管理,通信光缆属省市垂直管理,协调难度很大。建议省政府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对鹤淇产业集聚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统筹考虑,列出明确的推进计划,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合理衔接。

(四)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其中供电方面,如河南欧斯腾光伏电力项目是用电大户,未享受市直供电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强;供热方面,虽已纳入市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但目前热电联供项目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企业急需解决的集中供热问题日益突出。建议:省政府尽快协调省、市直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整体实施计划。

四、下步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鹤淇一体化为方向,围绕“两提两扩”(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规模、扩大效果),抢抓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机遇,深入推进产业 7

集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平台支撑,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 努力把鹤淇产业集聚区打造成经济发展主平台、招商引资主载体和城市建设新亮点。

一是全方位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在产业招商上,按照“拉长产业链条,把规模做大;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把产业做强”的总体思路,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三动”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及园区服务组的招商积极性,以市招商引资重大活动为平台,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瞄准产业龙头和名牌企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在城市建设招商上,对已规划的2平方公里的朝歌新区核心区,在完成规划评审的基础上,要将其打捆包装,吸引战略投资者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启动建设“6+3”标志性工程,抓好鹤壁广厦、福建加怡、鹤壁天鹏等公司投资建设的高档商住小区项目,同步建设商业街、办公区、文化中心等,提升鹤淇产业集聚区的区域地位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在招商方式上,坚持大员上前线,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招商,分包领导具体抓招商,力争让一切有投资意愿的项目都能留得住、发展好;开展小分队招商,全面落实“二 8

分之一”工作法,“硬抽人、抽硬人”,组建招商小分队,专职专业抓招商,实施定位、定向、定点招商和坐地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协会招商,提升招商运作水平和实效。二是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工业项目方面。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拟建项目抓落地、促开工,储备项目抓跟踪、促签约”的要求,建立“赛马”机制,比进度、求实效,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对华晨汽车龙头项目,在加强服务组力量、开通“绿色通道”的同时,实施全程服务,确保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对其他在建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狠抓节点,按协议推进,达不到时间节点计划的减免其优惠政策,确保浙商服装产业园、新纯服装产业园、多晶硅铸锭及切片、巴蜀食品产业园、无锡路达汽车配件、靖江新程汽车配件等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对新开工项目,抓紧落实建设条件,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确保福建加怡高档彩印包装、黑牡丹高档纺织面料、TCO光伏玻璃等项目尽快进入施工高潮。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对道路建设,采取强力措施推进,力争今年年底前在建道路配套工程一步到位,拟建道路全面进入施工高潮,确保明年年底前区内道路全部建成,形成“六纵十五横”的多环路大路网格局。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积极与市直有关部门对接,随道路铺设给水、雨水、污水、供气、强弱电管网,全面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

三是多渠道加大投融资力度。进一步整合鹤淇投资有限公司、土地咨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公司的资源,完善投融资运作机制,谋划包装区内学校、廉租房、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大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贷款和国债资金;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多渠道盘活土地资源,探索运用BT、BOT、托管、托许、特许等多种运作模式,广泛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对集聚区进行连片综合开发;加快推进担保公司建设,组织开展银企对接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四是健全完善人才体系。结合集聚区开发建设进程和入驻企业用工需求,制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人才计划,全面为集聚区开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由组织部门从县直机关中选调一批德才兼备、勤奋敬业、懂业务、踏实肯干的优秀分子充实到集聚区管委会工作。二是对需要的规划、投融资管理、招商谈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三是依托县职业中专、五一技校,开设汽车、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各类专业课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四是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合作,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为集聚区定向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人才。

五是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实行项目入驻评估制度。对新入驻项目,由县招商引资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进行科学论证评 10

7.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七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坚持把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要求,瞄准全省先进,拉高发展标杆,整合优质资源,突出创新机制、强化载体、破解瓶颈、融合互动四个着力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张快、入驻项目多、产业层次高、承载能力强”的良好发展势头,产业集聚综合效应日益显现。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主纽带、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生改善的突破口。

一、快速增长、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着

一是产业规模由小变大。2012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较2009年增长208.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7%,较2009年增长3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80.6亿元,较2009年增长17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6%,较2009年增长19.4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7%,较2009年提高21.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先后实施瑞庆汽车61万台发动机、大江重工装备产业园等360个与优势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层次加速由“粗大笨”向“高精尖”转变。2012年,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占全市比重达到85.2%;规模以上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42亿元,占集聚区收入68%,较2009年增加660亿元。

三是产业布局由散变聚。企业集聚,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1个,比2009年增加210家,占全市比重由2009年的16.5%提高至33.8%;项目集聚,2012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96个,占全市比重达73.4%,分别较2009年增长460%、44.2%。

四是支撑能力由弱变强。截止2012年底,全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超200亿元,建成道路695公里、管网1350公里、标准化厂房550万平方米、电网390公里、变电站35座,建成区面积达110.7平方公里,较2009年新增60.84平方公里。

五是集约节约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达到4200万元/公顷、平均产出达到6240万元/公顷,较2009年分别提高28%、3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较2009下降15%以上。

六是产城融合步伐显着加快。截至2012年底,已启动村庄搬迁20个,新建安置小区1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达559.4万平方米;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6.6万人,较2009年底增长7.5万人;安置失地农民就业3.8万人次,占失地农民总数的40.4%,年直接提高农民工资性总收入近20亿元。

二、科学谋划、勇于开拓,创造性开展产业集聚区工作

(一)坚持把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强化考核作为坚强保障。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成立******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工信、财政等21家市直相关部门;对全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领导职数实施高规格配备,根据主要发展指标,对经济规模最大、发展迅猛的******、******市产业集聚区,按照“两个正县、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对发展较好、速度较快的******县等产业集聚区,按照“一个正县和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在完善政策支撑方面,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先后制定了《关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焦发〔2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焦发〔2012〕5号)和《关于印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的通知》(焦政办〔2012〕9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在强化考核方面,将指标考核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产业集聚区签订发展目标责任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通报表扬;当年未完成目标的,对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对连续两年完成建设目标的给予重奖,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两年未完成建设目标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降一级使用。

(二)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了《******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选择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重点实施“21315”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培育了风神轮胎、中内配、多氟多等20个集群龙头企业,打造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10个特色产业链,实施了厦工机械配套产业园、格林沃特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等300个主导产业培育重大项目,2012年底,全市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500亿元,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市工业现代化工等4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和******装备制造、******市经济技术装备制造等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主要抓手。高度重视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作用,采取定向招商、图谱招商、大员招商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一是定向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先后引进中国兵装、中国兵器、东风汽车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县产业集聚区邀请国家财政部、国资委领导和50余名央企高管,在京成功举办******对接央企活动,签约国药集团、中海油集团等6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在北京举行对接央企活动的县,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2012年全省大招商电视电话会上作为全省两个先进县之一做典型发言。二是图谱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抓产业链条缺失环节,突出建链、补链、延链招商工作。******经济经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与厦工机械、奇瑞汽车等行业龙头产业合作,其中引进投资25亿元的年产61万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仅用232天,刷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史上的纪录,创造了“奇瑞速度”,实现了“提升拓展”的新突破。三是大员招商,在全市实行招商引资党政“一把手”工程,市县各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走在招商引资工作一线,做到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拜访、招商引资重大问题亲自解决,提高招商效率。******市委书记、市长先后8次赴上海谈判,促成了总投资45亿元的上海宝钢再制造项目成功落地,为******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级再制造基地夯实了基础。

(四)坚持把促进节约集约作为本质要求。我市始终坚持“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的发展理念,合理确定集聚区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标准,不断加强各地土地整理储备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市产业集聚区“引企上山”破解瓶颈,把不适宜农业种植的山前荒坡地变成了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仅此一项就节约耕地8000余亩;******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园区充分利用该区北部太行山脉,投入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10条,总长20公里,平整出土地5000多亩。******县产业集聚区在全县尚有2万余亩土地指标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建设占地500亩的标准厂房,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6栋,建筑面积共26万平方米,宁波凯元电器、大正新能源等32个项目先后入驻,较单独供地节约用地1600多亩。******、温县产业集聚区将投资强度提高到280万元/亩,对每一个项目均进行科学测算,严把土地征用关,确保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五)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创新动力。一是加强套合工作,因地制宜地理顺与所在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县于2011年9月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产业集聚区行政村代管体制,将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区内5个行政村交由集聚区管委会代管,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县成立龙泉街道办事处并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龙泉党工委书记,集聚区规划范围内9个村所有涉及的人、财、物全部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管理,所有项目落地由集聚区管委会直接协调土地征迁事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套合。二是落实“直通车”制度,按照“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的模式,推动职能部门向产业集聚区派驻人员。******县在产业集聚区成立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工商、税务、质监、环保、安监、金融、电力等18个办事服务窗口,将涉企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统一办理,做到“进一个门、办全部事”;同时,建立项目手续“免费代办制”,凡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所有工商、税务等审批事项,由行政服务中心免费代办,承诺时限,限时办结,真正让投资者享受到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市集聚办建立“点、线、面”三位一体工作法,点即把握重点,将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规划调整、主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跟踪督导。线即抓住主线,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主线,建立对口服务制度,加强与相关责任部门沟通衔接,真正做到上下互通、部门联动。面即全面推进,统筹全面,协调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强力实行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对外公布制、工作台帐制四项制度,我市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典型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省政府办公厅以《政府工作快报》转发。******市产业集聚区推行“一线工作法”,由市级领导负责在一线招商,职能部门负责在一线服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在一线解决问题,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引进、快速实施,东风集团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签约后,仅用一个月完成用地协调560亩、办理各项手续29项。

(六)坚持把要素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积极组建投融资机构,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驻,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融资担保产品。目前,我市9个产业集聚区拥有投融资公司18个,总注册资金26.7亿元,累计融资超50亿元,其中******市政府注资5亿元成立******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累计为产业集聚区建设融资超20亿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62家,占全市总数的83.8%,比2009年增加36家。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保税、检验检测、环保、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现已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47个,综合配套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其中******市产业集聚区投资5.5亿元,建成了我省第二家公共保税中心--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中心具备保税存储,出口退税,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六大功能,并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开关运行,******市成为了全省首家拥有“通关口岸”和保税区功能平台的县(市)。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创新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培养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3名优秀科级干部到产业集聚区担当重任,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为集聚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实施“保姆式”服务,积极解决户口、住房、待遇、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加入******产业集聚区发展。******县强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通过引进造纸专家姜丰伟,实现了“一个人才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以江河纸业为龙头16家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群主营业务收入2012年突破50亿。

(七)坚持把协调联动作为重要推进手段。建立了由市政府有关领导负责、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按照“重在培育、示范带动”的要求,在10个领域分别选择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市发展改委认真履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综合协调;统计局加强产业集聚区统计队伍建设,全面、准确反映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为产业集聚区工作快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商务局以集聚区为平台,积极引导集聚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打造全市对外开新高地;市重点办强化项目服务,将产业集聚区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强化协调服务;国土局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集中用于集聚区建设;市工信、人社、科技、住建、质检、工商、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联动合作、打总体战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工作合力。

8.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 篇八

提要 本文对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资源禀赋和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提出河北重点建设的十个旅游产业集聚区及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河北;旅游产业集聚区;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来培育。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河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落实文件的具体政策措施,新增旅游产业基金1.7亿元,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引导和支持。全省上下对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形成了统一认识。政府主导明显加强,旅游大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

一、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

(一)旅游产业集聚

1、产业集聚。波特指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国外学者根据波特的产业集聚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聚,提出了“旅游竞争集聚”的概念,认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

2、旅游产业集聚。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的定义有以下共同之处:一是倾向于将旅游产业集群定义为旅游相关企业围绕旅游核心吸引物集聚的一种现象;二是强调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

(二)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指依托相应资源,以旅游设施聚集为主体,形成的规模型区域。产业集聚区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实施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是将休闲旅游业相关企业、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协会等机构加以整合,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面。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是产业要素,是集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核心吸引物、休闲旅游供应商和服务商以及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协同协作,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条件

(一)同城效应促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战略需要。随着城市和区域间交通设施的完善、信息沟通的加强以及要素流动的加快,京津冀“同城化”效应日渐显露。随着京津冀协商对话机制、协作交流机制、重要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的形成,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和环渤海旅游协作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根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河北是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休闲旅游业将会得到政策支持而优先发展。另外,河北与京津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方面,旅游相对于其他产业更加容易承接北京、天津的产业梯度转移,引领河北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变,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二)全省旅游交通和项目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省20多条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30多条高速公路、4个机场正在加快建设,3年内主要景区将全部通高速公路,阻碍河北旅游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此外,“十一五”

期间投资建设的大批休闲旅游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投放市场,形成接待能力,为河北跨越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三)河北旅游发展缺乏龙头型旅游目的地。从国际国内的视角来看,河北尚未形成游客的首选地和优选地,与北京、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相比,落差较大,尤其是缺乏龙头景区,缺乏有影响力的经典线路和旅游品牌。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竞争主体“小、散、弱”,缺乏产业带动力强、能与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同台竞争的龙头企业,严重影响了河北省旅游产品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与京津市场需求对接不够。面对京津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河北环京津地区观光产品偏多、休闲度假产品少,一般产品多、旅游精品和品牌产品少;由于基础设施的欠缺,旅游线路、交通设施、信息平台、咨询服务等与京津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了与市场对接和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

(五)面对周边省市竞争激烈。针对京津客源市场,河北旅游业不仅面临北京、天津自身发展旅游的竞争,也面临山东、辽宁、山西等周边省份争取京津地区客源的竞争;面向中远程市场,由于北京的排斥性竞争,大大增加了河北旅游产业和产品的增长成本;同时,区域整合、产业融合需要多区域、多部门合作,体制、机制问题协调难度大。

三、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

“十二五”期间,要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为核心,统筹环渤海、环京津、环省会旅游圈的发展,优化河北旅游产业的空间结构和各区域的产业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旅游经济发展情况,重点打造十大旅游产业聚集区,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一)秦皇岛-唐山湾滨海度假带。指秦皇岛和唐山湾沿海的带状区域,其中秦皇岛市以北戴河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新区为核心,唐山以菩提岛、月岛、祥云岛、曹妃甸及周边陆域为中心。以北戴河新区和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契机,打造环渤海地区顶级滨海度假带、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会展为一体的国际热点旅游目的地和度假海滨。

(二)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包括安新县、雄县、高阳县、容城县、高碑店市、白沟新城、霸州市、固安县和任丘市。规划以白洋淀为核心吸引物,重点建设环渤海地区的温泉休闲示范地,建设集湿地生态、温泉休闲、商贸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区和国内热点旅游目的地。

(三)廊坊商务休闲聚集区:包括廊坊市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以全面对接和融入京津商务与生活休闲为主要切入点,重点提升廊坊市区和“飞地三县”(三河、香河、大厂)的商务休闲功能,将廊坊打造成为环京津第一商务休闲城市,构建与京津两市同城效应突出的复合型商务休闲功能区,打造京津首选、环渤海首位的商务休闲目的地。打造专业会展中心,建设综合商贸基地,建设京津第一休闲运动中心和面向京津的温泉养生名城。

(四)张承草原生态度假区:包括张家口的张北县、沽源县、尚义县,承德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隆化县。打造华北最具吸引力的草原避暑休闲度假区和国际水准的自驾车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国最大自驾车旅游公园,形成草原风情与皇家文化相融合的生态度假区。

(五)崇礼-赤城冰雪温泉度假区:包括张家口的崇礼县、赤城县。构建华北冬季旅游胜地、国家级滑雪运动基地、山地温泉度假区,打造以滑雪休闲运动为主的国内热点旅游目的地。

(六)桑洋河谷、昌黎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包括张家口的桑洋河谷(怀

来县、涿鹿县、宣化县相关区域)、秦皇岛的昌黎县。建设集葡萄种植、采摘以及葡萄酒生产、包装、储存、品尝、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聚集区,打造国内一流的葡萄酒庄园聚集区和葡萄酒文化体验地。

(七)邯郸广府古城文化旅游区:包括广府古城、永年洼湿地。突出太极修学、健身养生、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的特色,创建“中国太极养生第一城”,建设世界级太极文化旅游综合体。五年内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的太极拳修学目的地和国内著名的热点旅游目的地。

(八)石家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主要指平山县域,并包括以西柏坡为中心向外2个小时能够到达的区域。以西柏坡革命遗址遗存为核心吸引物,以红色文化为主导,做大做强西柏坡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河北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温泉休闲、避暑度假、历史文化观光、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内热点旅游目的地。

(九)太行山-衡水湖山水生态旅游区。本旅游区包括两大组团:一是邢台的太行山旅游带;二是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沿湖区域。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以山水生态为核心吸引物,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建设以生态山水休闲、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产业聚集区。

(十)沧州吴桥杂技文化旅游区。以吴桥杂技大世界为核心吸引物,构建集杂技表演、杂技文化交流、教育培训、道具研发生产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综上所述,全省要着眼于差异竞争和错位发展,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构建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同时,要突出重点,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支撑,集中力量率先把资源品质优、区位条件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分工合作,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四、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规范化、经营主体与配套服务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他部门在专项资金使用中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要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

(四)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培育新兴旅游发展主体,加快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推动合资合作发展经营。

(五)加快人力资源培育。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形成“基地+市场”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旅游部门要制定旅游人才规划和培训计划,推进旅游人才政策创新,指导企业旅游开展人才规划,使旅游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满足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观摩会】推荐阅读:

上一篇: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下一篇:远方的优秀作文4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