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市场分析报告(精选7篇)
1.西藏市场分析报告 篇一
西藏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
系
摘要 西藏自治区近些年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格局并不是很好,本文立足西藏本地生态特点,对旅游业、畜牧业、矿产业、绿色能源、以及藏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 西藏经济 生态 关系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东经78°25′至99°06′,北纬26°44′至36°32′之间。它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其全境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省(区)。境内地形多样,从南到北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由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组成,即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整个地区大多属于高寒缺氧的气候类型,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另有少数人信奉本教。
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由于地理及历史的原因使西藏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内地省市,1999年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各省份的帮扶下其经济得到的快速发展,但是与全国及沿海地区相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仍较为滞后,并且这些年在内地省份的支援下使西藏的经济走上了依赖型的发展道路。这并不利于西藏今后的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西藏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西藏坐落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世界屋脊”之上,其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将是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基于此,本文立足西藏当地的环境生态特点,对西藏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提出几点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大力发展西藏的旅游经济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独一无二的高原生态条件,再加上西藏独特的宗教及人文,使西藏在世人眼中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是现阶段人类最好的绿色经济,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发展旅游经济,但是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记得不能盲目发展,一定要做好规划。大力培养西藏旅游专业的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开发精品特色旅游路线,为西藏旅游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同时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环境保持良性发展。只有如此西藏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2.优化西藏的畜牧业发展道路
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在西藏的国民经济和农牧区经济中均占有较大比重,西藏共有14个纯牧业县,24个半农半牧县加上农区的牧业人口,1996年牧业人口共计68万人,在全区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发展好畜牧业将是惠及西藏广大群众的一件大事。西藏现有草场资源面积0.8亿多公顷。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近约68.11%。是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1%。草场资源十分丰富。另外由于西藏各地的地理气候因素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草场类型,且分布不均匀。因此也使其家畜种类繁多,并且由各类各具特色的家畜种类构成。但是由于西藏高寒干旱的环境是西藏的草地并不是很茂盛,草场的承载力不是很强。近些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个人利益的促使,是西藏的牲畜量不断增加,草场出现了超载的现象,并且已有大量的草场开始退化,并出现了沙漠化的现象,因此西藏的畜牧业改革一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一,我们必须限制草场上牲畜量的增长,注意保护草场,并使一破坏的草场得到恢复;二,发展优秀的牲畜品种;三,发展特色畜产品,提高肉质,形成品牌效应;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五,发挥高原环境优势,生产特色肉质,同内地乃至世界的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提高产品单位价格,增加草场单位产出收益。
3.有节制的发展西藏的矿产业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造地运动过程中由于受诸多条件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孕育了西藏地区地下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西藏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26中矿产中有11中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五位。铬铁矿质量好品味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全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世界罕见,锂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属矿中石膏居全国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全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居全国第四位;陶瓷土居全国第五位。西藏的采矿业现在已经在西藏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并且在未来几年中其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作为这样一个产业在西藏这样特殊的生态条件下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其发展方向,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注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若不然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在发展过程中具体应注意,一,协调好矿产开采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切不可因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利益,西藏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一定要格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二,协调好采矿企业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由于西藏的宗教文化决定了西藏人民特殊的意识形态,也正因为这一决定性的原因,使西藏民众和当地矿业的冲出时有发生,因此政府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当地群众的利益。
4.大力发展西藏的绿色能源经济
4.1.太阳能资源
由于西藏海拔高,纬度低,致使该区域的整体情况是空气稀薄,大气中所含杂质和水汽较少,透明度高,太阳光直射辐射量可以找到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50,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就全年的日照时间而言,全自治区平均日照时数都在1600-3400小时之间,单位面积全年日照量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高出一倍多。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2风能资源
由于特殊的的环境是西藏成为我国大风最多的地区之一,阿里地区7-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每年均在150天以上,为全国罕见,其他地区的大风也均在100天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可达200天以上,大风的持续,为我们发展风能事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再加上西藏地广人稀,有足够的空间供我们发展风能资源,如利用风能发电,引进新技术,使风能发电产业化,这将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动力。5.发展藏药事业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量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的、较有影响力的民族药之一。西藏独特的地理及生态环境使西藏拥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这就为西藏发展其藏药事业奠定了物质条件基础。大力发展藏药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本地的优秀的藏医药文化,并不断创新,大力培养藏药界的优秀人才,使藏药事业不断发展,加大西藏的藏药企业的管理力度,保护藏药生长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提高藏药的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使藏药文化形成品牌效应,提高藏药在世界的影响力。为藏药的长久发展铺就道路。
总结:西藏的特殊的地理及生态环境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同时也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正确的将经济发展同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走出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将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潘久艳,周红芳.“全国援藏”改革路径与政策回应.公共问题研究.[A].2010,2:62-64 [2]何海.对西藏农牧民增收长久之计的思考.西藏科技.[J]2010年7期(总第208期):9-10 [3]都阳,陆旸.实现减排与增长的双赢:区域间“碳预算”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10年7月第四期(总178期):34-48 [4]河北省科技厅.特色产业惠民生.中国农村科技.[J]2009年7月:43-44
2.西藏市场分析报告 篇二
关键词:市场调查,工布江达县,旅游市场
一、研究意义
工布江达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北,尼洋河中上游。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尼洋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县内最高海拔6 691米,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65.57万公顷。工布江达县位于川藏公路交通要道,是拉萨通往林芝的必经之地。
工布江达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地质、山岳、高山冰川、峡谷、洞穴、岛屿、象形岩石、河流、湖泊、湿地、瀑布、涧溪、泉水、植被、草甸、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又有古寺庙、古道、古碑文、岩画、壁画、古墓群、古桥等历史人文资源。主要景点包括巴松错国家森林公园、娘蒲巴嘎自然风景区、娘蒲乡间歇泉、朱拉多吉扎森岩风光带以及尼洋河风光带。
虽然工布江达县拥有丰富而又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但是和创收能力相比,其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部分特色资源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力度仍落后于市场需求[1]。为了实现林芝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打造工布江达县的旅游精品,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寻求该县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因此,通过市场调查的方式研究工布江达县的旅游状况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市场调研方法
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结论的客观性,笔者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对工布江达县域范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工布江达县旅游客源市场基本状况、不同的旅游者对工布江达县旅游形象认知的差异、旅游者对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评价等内容。调查对象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本次调查的采样点主要分布于车站、商业区、企业、重要的景点景区、宾馆饭店、旅游团队及其他人流量集中的地方。调查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共计发放问卷989份,回收有效问卷967份,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利用SPSS、Exce等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汇总,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和解释[2]。
三、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客源地的地域特点
1. 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区。
这一区域是目前工布江达县的重要客源市场。从调查获取的数据来看,西藏境内的游客占目前工布江达县旅游接待总量的40.6%。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普通居民消费能力偏低,但因为路程比较近,所以潜在旅游市场巨大。另外,由于工布江达地区服务行业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大多来自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因此,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游客也应该是工布江达县争取的客源市场。
2. 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
来自北京地区的游客占工布江达县旅游接待总量的9.23%,仅少于工布江达县对西藏和四川的接待量,这和北京地区的居民旅游意愿强烈不无关系,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北京地区的旅游景点特色与工布江达县明显不同,因此,工布江达县应该是北京地区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作为重点市场的北京地区并未给工布江达县带来充足的游客数量及可观的旅游收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道路通达性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工布江达县对这一区域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北京地区的游客对该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特色缺乏了解,难以作出旅游决策。
3. 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洲。
这部分地区的游客占工布江达县旅游接待总量的6.17%。这是由于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资源与拉萨、林芝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但知名度和交通条件远不如拉萨和林芝地区,因此大大降低了工布江达县争夺客源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将工布江达县融入西藏的黄金旅游线路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变目前状况。
(二)游客特征
1. 人口学统计特征。
性别比例方面,工布江达县的男性游客占54.55%,女性游客占45.45%,随着娘蒲乡巴嘎山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尼洋河专项运动旅游产品的完善,有可能使男女游客的接待量产生更大的差距。
年龄结构方面,16~25岁年龄阶段的青年学生占49.2%,26~45岁年龄阶段的中青年管理人员占35.3%。由于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加上工布江达县特殊的高原特征,目前对老年市场的吸引力不大,46岁以上的游客只占13.5%。
学历层次方面,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者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4.7%,这部分游客注重旅游安全,只要旅游产品能够带来良好的体验,必然会吸引其光顾[3],从而给工布江达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中专及高中学历的占41.3%,这部分游客属于中等受教育者,旅游机会偏少,喜欢到近距离、熟悉的地方游玩,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
经济条件方面,家庭月收入在8 000元以下的游客占工布江达县游客接待量的76.8%,说明当前工布江达县的游客以中低收入的周边市场为主,因此,近期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设施建设应考虑以中档为主,适当控制高端消费设施投入的比例。
2. 停留时间。
在工布江达县停留一天(不过夜)的游客占55.2%,停留两天的游客占25.6%,停留两天以上的游客占19.2%,也就是说,在工布江达县过夜的游客人数只占旅游接待总量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由于重点景区之间的距离较远,晚间娱乐活动有限,因此游客缺乏住宿意愿。
3. 了解途径。
游客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亲友介绍等方式了解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资源,由此可见,工布江达县在宣传推广、营销渠道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传播能力,积极主动地与拉萨、林芝地区的知名旅行社建立广泛长远的合作关系,另外,由于目前游客对工布江达县的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亲友介绍,因此提高整个地区的服务水平和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4. 旅游消费。
工布江达县游客的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1 000元以下,说明工布江达县的旅游产品开发、线路设计以及旅游纪念品的包装等方面还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后期相关部门要重点解决上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布江达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三)景区认知度
1. 旅游资源。
对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资源而言,游客熟知的有巴松措、巴河镇、尼洋河、米拉山、太昭古城、阿沛管家庄园和秀巴千年古堡,对仲措、新措、三色湖、巴嘎山、松多温泉、邦杰塘草原等资源的了解相对较少,说明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宣传资料的更新速度滞后于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没有及时将新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宣传,这对工布江达县客源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有消极影响。
2. 形象设计。
游客对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形象紧紧围绕着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对历史文化、高原探险以及其他形象设计的认可度较低,说明游客到工布江达县旅游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对西藏地区山水的向往和对藏民生活方式的好奇,对历史上的汉藏交往以及藏教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工布江达县应在旅游宣传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势必增强工布江达县的旅游综合实力,为本地区带来大批游客。
3. 旅游商品。
游客愿意在工布江达县购买的旅游商品主要包括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奇石。其中土特产品包括冬虫夏草、藏红花、灵芝、红景天、松茸、青冈菌等;手工艺品包括工布藏刀、工布服装、首饰、转经筒、餐饮器皿等[3]。工布江达县目前的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还处于初级阶段,游客在景区虽然能够见到各种类型的旅游商品,但是这些旅游商品的制造和包装都比较粗糙,难以获取合理利润。工布江达县应根据游客的购物需要,开发不同档次的旅游商品,尤其对具有送礼和收藏需求的游客所感兴趣的旅游商品要进行深度开发。
(四)旅游设施和服务评价
游客在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过程中,普遍感到满意的是景观和生态环境,它们分别占37%和28%,说明工布江达县的景观建设和生态保护已日趋完善,并得到了旅游者的认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娱乐设施、交通条件方面,工布江达县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夜晚娱乐活动匮乏、交通系统运营能力有限等现状客观上制约了工布江达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在下一步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1.合理定位客源市场。近期,工布江达县应把西藏、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作为一级市场,将休闲度假、宗教朝拜作为重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二级市场,将高原观光、民俗风情、商务会议、宗教文化作为主打产品。中远期,工布江达县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总体格局与近期市场相比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各级市场所占份额将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远程地区的游客接待量总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另外,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海外旅游宣传力度的加强,工布江达县的旅游知名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港澳台及外国游客数量会大大增加。
2.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工布江达县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可采用“一核一带四片区”,即将工布江达县城作为客源集散地进行规划,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产品建设,发挥其核心辐射的作用;以尼洋河—川藏公路作为条状发展带,构建以巴松措为中心的山水观光旅游、以太昭古城为中心的人文观光旅游、以米拉山口为中心的高原风光旅游、以娘蒲为中心的高原探险旅游共四大旅游片区。通过旅游发展带和旅游板块的建设,形成以县城为旅游服务核心、以尼洋河—川藏公路休闲观光带为辐射轴、涵盖全县的旅游发展模式。
3.全面整合旅游形象。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形象设计,一方面要依据主体资源的地理文脉,另一方面要明确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特征。目前游客及当地居民比较认可的形象定位有“雪山绿海秀水,古城古堡古道”、“多彩工布,多情尼洋”、“雪域高原的生态博物院”、“世界屋脊的原生态家园”等,相关管理部门应与规划设计单位在深入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将现有的旅游形象进行全面整合,提炼出能够高度概括工布江达县资源特色的旅游形象。
4.系统构建营销网络。工布江达县应积极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交易会;主动在拉萨和林芝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和州委等新闻单位进行宣传报道;在工布江达县和巴松措等地召开生态旅游推介会等等。与此同时,要尽快完善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尤其要加强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音像制品及播放系统、标牌指示系统等方面的投入[4],为工布江达县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汪正彬,凌成秀.基于市场调查的自贡游客旅游市场特征实证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3-106.
[2]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基于市场调查的欧美游客出游决策行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49-152.
[3]严艳,周文,张佑印.基于市场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决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4):78-81.
3.西藏市场分析报告 篇三
肖钢在会上表示,近几年来,证监会正确把握全国集中统一监管与积极支持西藏等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一是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审核环节,对西藏等西部地区实行优先审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二是减免西藏等民族地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费用,建立企业“即报即审”的快速通道,支持企业通过“新三板”市场融资。三是支持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参与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加大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和业务拓展力度。四是支持沪深证券交易所与自治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西藏证券期货论坛”等专题活动,宣讲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操作实务。五是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出资2000万元,设立西藏自治区资本市场培训基金,为证券期货行业人才培养和投资者教育提供经费支持。六是西藏证监局建立辖区资本市场信息平台,整合区内优势产业、优惠政策和区外资源等信息,推动西藏实体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
肖钢指出,证监会将建立健全对口支持西藏资本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西藏企业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发展壮大。继续实施企业首发上市优先审核政策,全面落实西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即报即审”、减免挂牌初费和年费政策,进一步加大“新三板”市场对西藏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指导意见,支持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发展。
二是支持西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西藏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新三板”、机构间报价系统和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发行公司债券(含中小企业私募债),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同时,协调扩大市场主体在受托管理机构、交易场所等方面的自主选择空间,支持西藏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拓宽资金来源。
三是发挥期货市场支持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支持西藏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证监会和相关期货交易所要研究出台完善交易机制、减免交易费用等措施,鼓励西藏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有效管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四是促进西藏证券期货服务业创新发展。鼓励内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审计评估机构在西藏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推动西藏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业务、产品和组织创新。针对西藏证券期货从业人员严重缺乏的实际,适当增加西藏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次数,并对西藏户籍的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分。
4.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篇四
西藏教育印象—— 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 刘丽霞
xx年5月21日至31日,临沧市政府马迎春副市长带领我市11名教育工作者参加由省教育厅、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织的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州、市教育局以及项目县相关人员赴西藏考察。考察的目的在于促进两省区教育工作者的相互学习交流,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10天的考察中,我们走访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等5个县8所学校,听评课9节,参加乡、村干部、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座谈会、交流会11次。此次考察,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
中英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促进我市民族教育和实施好中英合作项目颇有启迪。
1、规范化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旧西藏时期,这里的教育形态以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为主,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对西藏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在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国际友好组织的帮助下,西藏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借助“两基”攻坚规划的全面实施,按照自治区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在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实施规范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10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2%。
我们访问的学校,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学校的校舍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新建,农牧区中小学基本完成了第一轮规范化建设任务,村完小以上学校均基本解决了危房问题,与当地较为低矮的民房相比,学校的校舍显得高大、宏伟、明亮而色彩鲜艳,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五星红旗飘扬下的建筑群就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得到最大满足。这些学校都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配备较为齐全。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基本达到自治区二类学校以上的办学标准,农牧区教学点改造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拉萨这个有57万人口的市,从xx年起,每年从市级财政中拔出专款100万元对农牧区教学点进行改造,计划再用5年时间,教学点的校舍也将成为当地最好最漂亮的房子。
2、学生享受最好的待遇
西藏由于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
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国家在西藏实行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从1985年开始,国家拨出专款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心学校办学模式,距学校2公里以外的学生都可以住校,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都可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保证每个学生每月有伙食费80元;每个住校生有一套行李,每生每年有2套衣服;同时,学生享受免交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政策。我们还得知,今年学生的“三包”政策标准将再度提高,小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初中生每年每人1150元,边境一线的学生再增100元。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保障,切实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保证了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们所到的农牧区学校的住校生约占在校生的90%左右。为方便学生,学校在学习周期安排上,也作了许多灵活的处理,如上课10天,放假4天,以便于学生回家
和返校有充足的时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图书较为宽余,配备都在10册以上,许多学校得到内地捐赠的图书较多,如甲玛完小生均120册。得益于这些优厚的政策和条件,农牧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和巩固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打下基础。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我们到的甲玛中心小学有专任教师19人,大学专科以上18人,占%;牛玛完小专任教师14人,大学专科9人,占%;林周县苏州小学专任教师64人,大学专科52人,占%;羊八井小学专任教师23人,大学专科19人,占%。就拉萨市7县1市整体情况看,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占%,本科生占%;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占%,本科生占%;小学教师中,本科生占%,专科生占%。这些数据说明,教师队伍学历起点较高,整体素质较好。而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内地帮助培养和培训的。据一份资料介绍,在过去的20年
间,内地有21个省开办“西藏班”,共培养初中生3万人;中专、中师、高中生2万人;本科生6万人;每年还向全国各地引进大学生到西藏工作,仅xx年引进教师2500名,其中师范本科生870名。由此可见,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西藏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对西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西藏虽然是民族自治地区,但教育观、人才观是开放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我们重点考察的拉萨市基础教育居于自治区的领先地位,其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已基本满足发展需要。为此,拉萨市教体局采取了“骨干牵动,整体提高”的举措,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聘的中、小学教师按本科、专科学历要求进入,不断完善城镇与农牧区教师交流制度,新分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到基层从教锻炼,而交流教师的人事、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学校,下派到基层学校或跨区县交流工作3年再返回原学校。2002年以
来,城乡交流教师达250多人,年均交流50人以上。这一制度的实施既锻炼了教师,支持了基层学校,又稳住了人心留住了人才。与此同时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制定了《拉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拉萨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托北师大、首师大以及区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的步伐。关心爱护教师,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对农牧区基层、偏远、高寒地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在拉萨市区首个建成教师新村安居工程,真正使最基层的教师安居乐教。
4、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
“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这句话是我在两所农村小学看到的。农牧区中心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是件平常的事情,就在海拔最高的纳木措湖边的神湖小学,也有20台计算机,但学校用电靠太
阳能蓄电,仅能勉强维持照明用电,虽有计算机却未能正常使用。总体看,西藏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就拉萨市而言,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布点已基本完成,只要具备用电条件的学校基本做到电视班班通,教学点全部配备成套的教学光盘及播放系统,农牧区乡镇中小学配备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教育信息资源“校校通”达到70%,而城区学校配置更高,如闭路监控、校园广播、教学双向点播系统等,已成为办学的必备条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快信息化进程,偏远学校和农牧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带动农牧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观念新变化
西藏教育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广泛吸收和容纳着来自国内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在实践中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本土化,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体
现在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每年都选派大批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赴内地学习、考察,选派骨干教师、教研人员到相关的内地大学进行培训和研修;同时特别关注教育教学的运用研究。西藏从xx年开始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就把素质教育理念与中英合作项目的教师培训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有机结合,逐步整合,做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按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把“以学习者为中心”所倡导的如“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友好学校”、“儿童自尊”、“健康教育”、“生活技能”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儿童切身利益相关内容放到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索,积极主动地运用小组合作、提问、教学具使用、游戏四种教学技能,牢固树立尊重所有儿童、让所有儿童获得发展权利的观念,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五大
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建安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社区、家庭、学校三者关系。
在我们访问的学校中,我多次在显眼的墙面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今天你快乐吗?”这句话隐含的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诘问。在一所学校的班刊墙面上,我还看到这样一句话:“昨天的教师是圣人,是偶像;今天的教师是伙伴,是朋友。昨天的学生规规矩矩,今天的学生敢说敢议。”这些会说话的墙面,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西藏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和成果。
6、职业教育为农牧区孩子提供帮助
我们访问的农牧区学校,校校都建
有蔬菜大棚,不单是学生,学生家长、社区老百姓都参与到学校大棚蔬菜的种植中来,这是最普通,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我们重点参观的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中学职教中心,是英国救助儿童会申报由欧盟投资开办的,是日喀则地区规模较大的职教中心之一。学校有专用的校舍,有教室、车间、仓库、教职工办公室等,有种植基地20余亩,开办了民族绘画、蔬菜种植、缝纫裁剪、卡垫编织、木工制作、农机维修六个专业。学生与白朗中学及其它学校相互沟通,招生较为灵活,有三年制、有“1+2”、有“2+1”等模式,关键是按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意愿来办班,为广大农牧区孩子走出校门能自谋职业、发展生产提供学习的基地,目标是“上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致富有门路”。职教中心已有5年的办学历程,培养了5届学生,锻炼了一批教师,稳住了一批外聘技术教师。而且各专业的成果也逐步推向了市场。如学生制作的
木床、桌椅,编织的卡垫,缝制的藏棚、门窗帘已具有一定的工艺水平,农机具维修也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得到农牧民的欢迎和信任。毕业的学生或走进城镇,或返回农村,他们正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寻求创业之路,为自身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
5.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范文) 篇五
一、报告文学的含义: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具有三个特征:纪实性、及时性、文学性。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它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西藏社会的文坛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
二、90年代报告文学的基本状况: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藏文坛上的一批目光如炬、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努力汲取古今中外文学之精髓,学习和模仿汉民族等其他民族的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陆续在藏文的期刊、杂志、报纸等上刊登报告文学作品,终于将这一文体搬上了藏族的文坛,开始在藏族文坛上形成了这一文体的雏形。由此可见,藏族报告文学源于内地报告文学。
三、报告文学发展的原因:
90年代的西藏,在“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中,逐渐实现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发展,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这是90年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所以报告文学这一文体能够顺利传入西藏并发展跟马列主义文化观、时代新人、通讯传媒、期刊报纸以及本民族原有的各种文体等是分不开的。
(1)、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西藏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发展动力。
为推动西藏的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等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了西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从1984年起由国家投资、全国九省(市)援建西藏43项工程等一批项目。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的支援,壮大和繁荣了西藏的工业、农牧业和以商贸、饮食、旅游为
主的第三产业,提高了西藏产业整体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商品化水平,使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西藏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发展动力。
(2)、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不断繁荣,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0年代的西藏,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文革”影响的消除,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新的观念,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藏区,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不断繁荣,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西藏电视台的正式成立,西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这也为其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0年代的西藏,随着“文革”的结束及其影响的消除,西藏通讯传媒、期刊报纸工作恢复正常,特别是1985年8月,在没有扎实历史功底和现代新闻传统的特殊背景下,西藏电视台的正式成立,西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这也为其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代表作家党益民
说起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就不得不说党益民。
党益民,陕西富平人,诉讼法学研究生,武警交通二总队副政委,大校警衔。曾2次荣立二等功,11次荣立三等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西藏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徐悲鸿画院创作中心副主任。曾出版长篇小说《喧嚣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阿宫》等7部,散文集《西藏,灵魂的栖息地》,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长篇小说《喧嚣荒塬》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巴金文学院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入选新闻出版总署 “百部优秀图书”;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天山》获第四届徐迟文学奖、首届短篇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获第十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第三届徐迟文学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以上是他简单的介绍,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是有关建设和维护新藏线和川藏线的战士们,是有关为保持青藏线、川藏线畅通无阻而付出巨大代价及现在仍在继续付出的英雄的武警交通部队。作者说:“通往西藏的高原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个筑路兵年轻而崇高的灵魂,每一个脚印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看完这本书,真的颇受感动,了解建设和维护川藏线、青藏线的艰难不易,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名字都让我充满敬意和心疼。《用胸膛行走西藏》让我知道,在漫漫的新藏、川藏公路上,有一群武警官兵,他们简单而纯粹,他们崇高而平凡,他们不畏惧任何困难,永远奋战在第一线。
作者20多年间,30多次进出西藏,进出西藏的每一条路都走过,通过作者的直接发现、感受和采访,记录了发生在西藏公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在阿里无人区演绎了一个真实的版本;几次惊动国务院的重大抢险战斗中,数十名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有的甚至连遗体也没有找到,生活在世界最高处的女兵们的情感世界和难以言说的苦衷;战士的未婚妻千里迢迢去西藏结婚,却因高原反应倒在进藏路上,成为了战士心中永远的新娘……作者说:“每走一次西藏,我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和净化”,因为在西藏,有那些平凡的武警筑路兵。“我朝圣的是战士们伟大的灵魂”。
在新藏公路、川藏公路上那么多触目惊心的事:有战士在塌方中牺牲,整理遗体时,军医不得不用针线将他的肉体连缀在一起;经常有战士与当地群众举起火把,沿着咆哮的江水,一路寻找失踪战友;一位4岁小孩的一句“妈妈,能不能让爸爸再找一个妈妈,让那个妈妈去阿里,你留下来陪我?”大家笑过之后却一齐流下泪,因为就是这个小孩,为了追赶下楼的妈妈,从5楼窗户爬了下去,掉入雪堆幸无大碍。党益民记录着这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我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为了国土的完整、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宁,还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战士守在那里为了理想,为了职责。我也要让战士们自豪地对人说,看,祖国没有忘记我!”党益民说。
五、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的主要方面
1、传递时代精神,展现社会风貌。
90年代后,西藏各方面建设都翻开新的一页,以新藏公路、川藏公路及青藏铁路为标志性的建设事业的发展热潮不断涌现,西藏报告文学也以此发展迅速,从党益民的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到康维英、陈鸿升、岳耀文《镌刻在西部奇路上的忠诚-----武警交通第二支队支援西部公路建设纪实》及杨世君的《青藏铁路文艺创作采风纪事》都是在写西藏的公路、铁路建设。
不仅有关于西藏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的报告文学,更有西藏的城市化建设事业的报告文学,次多的《春回故城——拉萨老城区危旧房屋改造纪实》,是从拉萨居民住宅新旧变迁的过程来反映西藏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篇报告文学,作者首先简略回忆了拉萨城过去的旧貌,然后又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历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颓时期”之后拉萨城区规划建设的各个重要阶段。
2、描绘西藏的四化建设,讴歌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
西藏各方面建设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努力,这样就会涌现一系列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报告文学通常与故事和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都是与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令人敬佩的人物事迹和这些人物的崇高的品质联系在一起。因此,讲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报告文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类型,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中这种类型的文章也占了大多数。因此,通过记述人物事迹来颂扬人物的崇高精神,展现高原的时代精神,表现了西藏人民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和建设崭新西藏的不懈努力。
以下这些报告文学无一不是讴歌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的,如《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访92岁高龄的原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罗石生同志》(作者叶玉林、廖东凡)、《卓然群芳雪莲花,一颗赤心留羌塘-----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作者敖超)、《皓月当空情洒人间——记山南地区农民企业家次仁旺庆》(作者自玛娜珍、克珠群佩)、《雅鲁藏布江在叙说——记扎囊县羊嘎村委会主任普布次仁》(作者郭阿利)、《民族教育的楷模——记特级教师次仁罗布》(作者邵星)、《高原女杰----记气象专家普布卓玛》(作者格央)等。
这些作品以人物“采访”的方式,记述了不同人物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讲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他们有的人为工作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他们有的人放弃本来在内地很安逸的工作,来到西藏,再也没有离开;他们有的人从农民到企业家,一直不懈努力,从未放弃.......让人们感受到了守卫在西藏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们高贵的奉献精神和饱满高扬的战斗情绪。每一个篇章都情感饱满、叙述有力、举例得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白玛娜珍和克珠群佩合写的《皓月当空情洒人间——记山南地区农民企业家次仁旺庆》就是一篇值得充分肯定的具有开创性的报告文学。本篇报告文学讲述的是西藏农民企业家的创业过程和感人事迹。文章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位贫苦农民,但他却敏锐地抓住了时代赋予他的机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变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率先走上了致富起家的道路。先富起来的次仁旺庆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的帮助和支持,怀着感激之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先后拿出200多万元致力于教育、救贫、文物保护、环保福利事业”。
六、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的影响
1、是中国报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报告文学的辉煌的一章
2、是西藏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了解和认识西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让世人了解建设西藏的英雄们,不忘历史,更努力发展
参考文献:《用胸膛行走西藏》党益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镌刻在西部的忠诚---西藏报告文学评论选》,《西藏文学丛书》编委会编
6.西藏市场分析报告 篇六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西藏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原则进行改革。文章立足西藏小学语文教研成果,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西藏小学语文教研 新课改 策略
新课改下,西藏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小学语文不仅对西藏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研反思
(一)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针对西藏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应认真阅读有关新课程改革理论的书籍,例如《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等,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研过程中要积极开展高效的学习讨论活动,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语文教学中,并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
新课改使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1]。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班级的教学做出构想。
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做好教学准备,与其他教师交流自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对教学现状发表看法、评论,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也可以从字、词、句、段、写作方法等方面着手,然后将质量较高的教研反思和总结发表在学校内网上,形成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教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已渐渐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西藏地区的学生多为本地农牧民子女和少部分干部职工子女,还有少数内地农民工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藏小学语文教学的均衡发展。针对西藏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获得需要掌握的知识。自主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课下的自主学习,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目前,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成效不佳的??题,是西藏小学语文教学中急需处理的一个问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首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无论在小学语文课上还是课外,教师都要尽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课前提前预习课文,反复地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思考问题、探究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千万不能让自主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根据西藏小学语文教学进展情况,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相互交流。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没有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将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将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要因为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做到收放自如。
(二)科学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另外一种学习方式[2]。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并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但在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上的探究还不是很深入。目前,西藏小学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等与内地学校存在一定差异,合作学习还只停留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合作探究的任务不清晰,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很盲目;合作探究的任务不合理,缺乏合作学习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首先,恰当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在以下几种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并产生了对合作学习的兴趣时;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难题,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时;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需要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量过大,需要通过小组配合才能完成。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指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以一个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小组中去,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合理把控学生的课堂跨学科活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不能只教授本学科的知识。这一要求的初衷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保守的教学模式和封闭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由封闭式的课堂转向开放式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洋溢着活力。不过仍有一些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开展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一要求,过于强调跨学科的学习,过于强调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教学,从而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课堂上的非语文教学活动过于丰富。比如,一部分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演讲课、表演课等。虽然这种做法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放松学生身心,但是这种活跃与放松并不能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西藏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活动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中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活动必须是为语文学科服务的,不能偏离目标。那种为活动而活动,只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次,课堂上的跨学科活动要适量。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活动的开展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活动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上分离出来。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状况合理把控跨学科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目前,西藏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教研反思,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交流、实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真正关心和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不断提升西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7.西藏牧业县发展分析 篇七
一、聚类分析概述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1]从聚类分析的数理特性来看,同类中的指标往往具有相似的统计特性,因此可以通过同类指标的选择,达到指标分类及筛选的目的。[2]
二、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西藏牧业县经济发展
K-均值聚类是以k为输入参数,把n个对象的集合分为k个类,使得类内相似度高,类间相似度低,类的相似度是类中对象的均值度量,可以看做类心。[3]
定义准则函数:
其中,E是数据集中所有对象的平方误差和,p是空间种的点,mi是类ci的均值,也就是对于每个类种的每个对象,求对象到其类心距离的平方再求和。
表1所示:将6个属性变量导入“Variables”,将“牧业县名称”变量导入“Label Cases by”,“Numbers of Clusters”框输入“2”,即可得到将14个牧业县分成两类:
表2所示:那曲县、安多县、申扎县、班戈县、尼玛县为一类,其他为第二类。显然,第一类牧业县的发展迅速,能够产生很大的生产总值。这五个牧业县在西藏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完善,经济水平较高,收入水平高于其他的牧业县。
表2表示的分类的聚类中心,也就是两类牧业县的均值中心或者是质心的6个属性值。
可以从表3聚类中心上看出,第一类牧业县的奶类、羊毛、羊皮、牛皮、牛肉、羊肉都远远大于第二类的牧业县。所以,从这个表格上可以看出,第一类的牧业县发展迅速,各个经济指标都高于第二类的牧业县之上。
三、结论
在西藏14个牧业县当中,那曲县、安多县、申扎县、班戈县、尼玛县这五个牧业县的主要经济指标生产总值高于当雄县、仲巴县、萨嘎县、嘉黎县、聂荣县、巴青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这几个牧业县的主要经济指标生产总值,说明前面这五个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发展畜牧产业有着传统优势和优越条件。
摘要: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西藏14个牧业县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哪个牧业县发展最快,并对各县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那曲县、安多县、申扎县、班戈县、尼玛县的牧业发展迅速,能够产生很大的生产总值,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完整,经济水平较高,收入水平高于其他的牧业县。
关键词:西藏牧业县,发展,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旭明.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蒋耀.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市青浦区和谐社会战略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蔡建琼,于惠芳,朱志洪.SPSS统计分析实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西藏市场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西藏网络舆情分析报告09-18
西藏“公益福彩09-28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西藏自治区实施10-01
西藏介绍tibet10-27
西藏加强基层建设08-06
西藏游注意事项11-16
西藏旅游发展现状06-30
西藏初三政治复习资料07-04
西藏解放60周年之感想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