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经典读书报告(共8篇)
1.马列经典读书报告 篇一
关于《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这些名词从很早的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已经不再陌生了,可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社会主义”,恐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说,对于我们很大一部分人来说,不仅是无法说明清楚,甚至会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概念。
拿自己为例,在很小的时候,一般而言,对于共产主义的直
观概念就是“共产”,没错,不存在所谓的阶级,不存在所谓的剥
削,不存在私有制,然后,“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当然,我 不是说这些概念错了,只是直观上来看,似乎“共产主义”应该
就是这么解释。但是,很明显,这些并不全面,甚至来说,有些
过于“限定范围”了。
怎么说呢,首先,我们有那么一个名词,无产阶级,那么,很明显,即使是共产主义的领头羊,也依然具有阶级的属性。或者说,如果这个社会存在,国家存在,那么,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阶级就会存在。毕竟,人和人在身份上没有差距,在先天地位上也许也可以不存在差距,但是,总会存在着不同的擅长与不擅长,也就是不同的分工,不同的社会地位,然后,无可避免的,阶级就会出现。这当然不是说不同的工作在地位上有什么优劣之分(就好像现在的国家元首要远远比很多工人累一样,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多么让人羡慕),只是能力大小的问题导致的工作种类不一样。可是,即使是我们清楚的知道,每一份工作的自然地位应该是一样的,每一份工作的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生活物资却也绝对不会一样,就像,你不可能指望一个管理者所得到的和被他管理的人拿到的一样多一样。而这种无法避免的差别,也就无法避免的形成了阶级。不要说真正的共产主义不需要管理者,那对于任何存在社会的生物体系应该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种假想。就连我们发明的电脑都需要所谓的终端机,那么有着思想的我们就更加不可能允许自己的生活环境是一盘散沙。也许将来的世界上会是一个融合了很多小社会的大社会,但是,却几乎不可能是一个没有“社会”的世界。
所以,由此来看,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也是一种阶级,也是一种政权的存在形式。
如果说以前觉得这种说法不过是为了另辟蹊径而另辟蹊径,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看得比那些所谓的伟人更加清楚,那么,现在在看过真正的《共产党宣言》后,就会知道,其实,真正创立这个名词,写下那些书籍的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以前自以为的“看透”,不过是因为自己是井底之蛙而已。
那么,既然无产阶级也是一种阶级,我们又该怎么来进一步深入的了解那些早已被我们所熟知的名词和概念呢?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既然无产阶级也是阶级的一种,社会主义也是社会的一种,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过分的强调它的必要性,它的正确性,甚至,就现在看来,我们也许选择更应该选择另外一种阶级和社会形式,反正仅仅是形式不同而已,反正都会有一个统治阶级而已,那么,也就没必要那么绝对了,非它不要。
可是,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就有进入了一个误区——无产阶级是阶级没错,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也是一种政权形式没错,但是,和其他的阶级不同,无产阶级,刚好具备了其他阶级所不具备的一个性质,而哪怕即使仅仅是这个性质,也足以让它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我们必须选择的地位,那就是,无产阶级的群众性,无法否认,无产阶级确实是现在大多数人所处在的一个社会阶级,而只要是大多数人的社会阶级,就具有着某种可能——随着教育和素质的提升,我们越来越能够发现,让一个少数人的阶级去统治一个多数人的阶级是一种越来越无法让人接受的情况。举个不恰当例子,即使是资本主义的国会选举,也是要看席位的,所以,很明显,在人们贫富差距越来越小的趋势下,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大形势,已经不再是一件模糊的事情。
其实,和《共产主义宣言》中描述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相比,即使是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已经和当时的不同了,就更不用提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更加不同的是,现在这些国家的政权过度也和当时的不同了。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在当时,在《共产主义宣言》的描述中,无产阶级想要掌握政权,是需要“夺取”的,所以,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很明确的声明——“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很明显,这就是所谓的“夺取”了,而且,当然也是暴力性质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或者说,即使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事实也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知道,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反对共产主义,依然拒绝共产党人,但是,无法否定的,现在的资本主义本身却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他们也许依然掌握着生产资料,但是却渐渐的不再是少数派,更多的人拥有了生产资料,更多的人走向了所谓的“资产阶级”,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表面上看,由于资产阶级的某种“亲民”的手段,让无产阶级接受了他们,然后,允许其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他们,成为新的资本家,达到了扩大自己所在阶级的目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在无产阶级走向资产阶级的同时,资产阶级其实也是在慢慢衰弱——不存在可以吸血的资本家,那些原来被极个别人所掌握控制的资金财产正在一步一步的化整为零。所以说,我们真的很难说,在遥远的未来,到底“消失”的会是哪一个阶级。
我认为,《共产主义宣言》的书写着不会仅仅把眼光定在“无产”上,其实,他们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所谓的“大多数”,是更进一步的“公平”,而在当时,这个“大多数”,正好是“无产阶级”,所以,才有了这个名词。而现在,如果那些伟人还在,那么,也许他们会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这些“大多数”者。
所以,相比较“无产阶级”的政权,我更加欣赏“共产主义”这个词语的创作。共产,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这种制度的先进性,这个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可以称之为“绝笔”。而且,如果是仅仅从这个方面看的话,我们就完全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转变了——不执着于无产阶级的暴力夺取政权,也不存在资本主义对于这种制度的排斥(反正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了),我们所要期待的,所要看清的,不过是一种尽力让最大多数人达到公平,达到满意,达到生活上的优质化而已。
很多人都说这个社会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这个社会上相对意义上的公平的存在,而由这一点看来,我们所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尽量达到这一点,然后,尽可能的让人类群体中的大多数得到我们所能保证的优化生活。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的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从一百多年前的那篇宣言中看到我们将要走的道路,不是夸大,也不是空洞的宣传,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那篇并不长的宣言上,确确实实凝结着那批智者的智慧,也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属于未来的光芒,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去做些什么的。
共产主义,也许更加大胆的设想,那个社会的形式不是由谁来掌握政权,而是,不管是哪个阶级,它都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都能够尽量公平和平等的对待那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仅此而已,很简单,却也很困难。篇二: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 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李 志 天 院系专业班级: 机电院10电气四班 联 系 电 话: *** 指 导
教 师: 汪 建 兵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0月3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1年2月26日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清社会实践中矛盾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胡主席提出来的和谐社会,更需要实践与矛盾的辩证统一来支撑。毛泽东在当时提出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今天仍然不失价值,在矛盾中顺时改变,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才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牢记的准则。只有在实践才会发现矛盾,只有对矛盾的总结,才能更加高效的实践,从而才能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矛盾;实践;辩证;统一;发展 正文:
一、矛盾和实践的概念
何为实践:
1、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何为矛盾:
1、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二、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 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我们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知”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当一个过程从某发展阶段推移到另一个发展阶段,这些实践的认识也会随之而变化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真知”。
三、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矛盾论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核心”,其基本规律表达便是对立统一规律。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理论解释功能。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篇三: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
矛盾在事物中
——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读书报告 摘 要:矛盾论一直是哲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矛盾存在与事物之中而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同时矛盾也以自身的发展和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运动。如何正确地认识矛盾、理解矛盾、解决矛盾,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主题。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本文提出,对于矛盾的认识、理解和解决,应从其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矛盾;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 1.必然性 1.1 哲学基本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同时,这也应是整个哲学系统的基本论点之一。事物自其产生之初,内部就已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或从一开始就暴露无疑;或没有任何迹象,隐藏在事物内部,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阶段中最终显现出来。虽然这些矛盾形式不同,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矛盾产生的必然性。1.2 普遍性与特殊性 对于矛盾的必然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矛盾必然性这种看似不合理、实则合情合理的性质呢?这一点,则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说其体现为两点,第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乍一看,这两点似乎说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实则不然。第一点只是说矛盾的存在,而第二点则更深刻地指明了矛盾的运动。矛盾的存在,它与万事万物相生而生的关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政治上,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经济上,不同产业、不同商家之间的竞争;文化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具体一点的,如数学中的加和减,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学中的合成与分解??恩格斯有一句名 言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生物是它自身,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正是它自身才构成了这个生物。但它又是别的什么?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正是与自身矛盾的部分。生物是个有机体,但却是由无机的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生物生命的整个过程不过是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应,所以说生物“又是别的什么”。以上种种无一不在向我们说明着,不论是简单或复杂,不论是主管或客观,不论是社会或自然,甚至是生命本身,矛盾都是普遍地存在着,存在于一切事物过程。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的事物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不同的矛盾之间区别着不同的事物。各个事物的发展运动千差万别,其内部的矛盾也自然大相径庭。但对于任一事物来说,正是它所包含的特殊的矛盾,构成了这一事物的本质,并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从人类的认知过程 来看,对于每一件事物,我们会关注到它的全部特征,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将它与别的事物相比较,而在比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使我们找到其间的规律,而不同点使我们对事物加以概念。由此发现,矛盾的特殊性在人类认知、科学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发展性 2.1 矛盾的整体发展 正如万事万物时刻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中一样,其所包含的矛盾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运动和发展。其中,既有矛盾在整体上的发展、变化,又有矛盾自身内部的运动与转化。在整体上,矛盾有其当下固有的形态或本质,比如现在我国所面临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这项矛盾会保持其现在的形态,以一种整体的面貌呈现出来。但是,它也在不断地发生运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绝不是静滞不动的。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项矛盾也会消失,但这里的“消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是说这项矛盾发展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矛盾。这正如中国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转化为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再发展为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最后直至现在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在矛盾的发展中,各个矛盾的相对低位也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件事物,其内部可能同时有多个矛盾。但这些矛盾的地位并不是相等的,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矛盾在不断发展,因而主要矛盾可能会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能会转化为主要矛盾。这正如抗战前国共两党矛盾尖锐,此即为主要矛盾。而当抗战爆发后,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因而产生国共合作,共同抗战。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进行了解放战争。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事物中的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正是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前面已经说过,正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事物的本质,并成为事物间相区别的根本特征。这里要说明的,一项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而并不在于其外部。就拿大学的学习来说,处于同一所大学中,在学习环境、师资力量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学习成绩仍会有较大的差别;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从大一到大四的成绩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其所处的学校环境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在事物外部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内部矛盾的发展与转换,事物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2 矛盾的内部发展 每一项矛盾中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或几方面,如上下、正反、里外,这些方面虽然矛盾,但却又包含着一定的统一性。首先,矛盾的一方面的存在必以其对立方面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是说,矛盾着的各方面,并不能孤立的存在。假如没有与它相对立、相矛盾的一方,它自己的存在也自然失去了意义。也即,无所谓上,也就无所谓
下;无所谓正,也就无所谓反;无所谓里,也就无所谓外。各方面互相依赖、互相联结,共同构成了矛盾的存在。其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着的各方面也是在不断地转化的,转化为其他方面,或甚至转化为其对立的方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中体现地最为明显。阴代表相对静止的、向内的、下降的、有形的,阳代表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无形的,这两方面互为对立,却又互相补充,并且互为消长,动态平衡。一段时间内,可能阴消阳长,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又会阳消阴长。而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转变。俗话说:“物极必反。”阴会转化为阳,阳也会转化为阴。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体现了这个道理。列宁也曾说过:“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做死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做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3.可解决性
既然存在矛盾,那么也就一定存在矛盾的解决方法,所以矛盾具有可解决性。首先,科学的辩证法要求我们以一种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对待事物中存在的矛盾,我们自然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对矛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解决矛盾。就以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为例,形而上学主张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宇宙观,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相矛盾的。但是,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代,我们却需要抛除形篇四:马列读书报告
关于武则天——
读《武则天——女皇之路》后的心得报告
最近读了一本人物传记,是萧让所著的《武则天——女皇之路》,由此产生了一些关于本书的看法,如有原书作者观点有冲突,纯属个人想法。
本书从武则天的少女时代讲起,讲述了武则天在等级森严的中古时代,如何以商人之女成为一国之后,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如何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武则天出生商人之家,本来凭她的出身是与宫廷无缘的,但由于其父武士彟的独到眼光及敢于一搏的精神,是武家跻身开国元勋家族之一(支持李渊起兵)。贞观十一年,天子以其才慧征召武则天入宫,她对母亲说了那句很著名的话“见天子焉知非福”,那时的武则天仍只是个14岁的天真烂漫的少女,这话很可能就是一句普通的临别赠言,安慰母亲“我会过得很好,不要为我担心”,这时的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好女儿。自武则天进宫之后,所走的路并不顺畅。不受宠是她另谋出路,由太宗的妃子变为高宗的情人,从幽闭宫中到未来的叱咤风云,她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一条康庄大道。成为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天子宠妃之后,武则天所想的并不是从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而是如何正位中宫。
这时武则天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宫廷生活,学会尔虞我诈,学会心狠手辣,未来目的可以不顾一切。正如她登上后位的代价——杀死自己刚刚出世的亲身女儿安定公主,更何谈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对自己的儿女媳婿各种残忍手段,或许,为了登上最高点,就必须冷血无情,不让情感左右自己吧。
除却残忍手段,武则天能成为天下第一人,凭借的自然还有聪明才智。武周王朝,是武皇的毕生心血所在,她不仅贪恋君王的权力和名分,更希望武周能够繁荣强盛,万世永昌。她大力推广制科取仕,首创殿试,开了皇帝亲试举人的先河。同时开创武举,以示文武并重,以此开拓了一条获得人才的门路。积极宣扬佛教,力挽狂澜的改变了穷李唐三代之力造成的道先佛后的局面。
纵观全书,武媚的一生十分精彩,她的从政之路血腥残忍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各种真真假假的记载和传说,但是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女子,谁又能理解她独坐高位的孤独与悲哀呢?个人与历史,瞬间与永恒。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角色扮演。时光悠悠,千年转瞬即逝,一朝而亡的武周王朝显得那么的短暂,尽管那是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心血。在无尽的时空中,她的女里,她的挣扎,她的辉煌,她的悲欢也只是历史一个小片段而已。然而历史终究呈现,她曾于世上,改变过世界,正如本书最后的一首小诗: 天命自我有,无字碑在,任尔评说千载; 素手握乾坤,紫宸殿上,女帝唯我一人。
2.读马列品经典演讲比赛 篇二
思路:
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这种事情的本质原因?(引用马元)分析科技异化?
该如何应对科技异化? 记忆流程图:
介绍开场图片问题异化劳动科技异化抛题类本质伴随效应产生原因人文精神挖掘科技价值观科技伦理体系应对科技发展评价体系结束语
开场: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地球科学学院的程锐。很高兴能来到这里进行演讲。今天我的题目是:当代社会科技异化之我见。首先,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相信大家对于这几幅图片都不会感到陌生吧!(同时播放ppt)
第一张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即使是朋友面对面,大家也是低头一族;第二张图片就是前不久的刷屏新闻,谷歌程序阿尔法狗与前世界围棋第一的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网络对人类的方便,当然也有禁锢,看到了AI的强大当然,也感到了恐怖。
总的来说,20 世纪以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把人类推向高技术时代的顶峰,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物质生活的富足。然而,当人类运用现代科技利器攫取自然,并认为可以无往而不胜之时,却遭遇科技的伦理异化难题与人的科技异化困惑。科技与伦理的背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伴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展开,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伦理道德等问题。
抛题:
(1)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思想,认为由劳动产品的异化导致劳动过程的异化,当劳动对人而言仅仅成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的时候,劳动本身就“异化”了,异化状态下的人的劳动已经日渐远离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
(2)而科技异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主体的科技活动及科技活动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背离主体人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危害人的特殊现象。反观现代社会。现代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智能机器、生物克隆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与虚拟空间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人之为人的本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3)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自觉的劳动形式是人的生命本真状态的显现,是人的“类本质”。但是当人机关系进入社会关系视野,当转基因技术大量介入人的自然生命繁衍,当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陌生而严重依赖虚拟空间交往时,人的社会意义和“类本质”也将逐渐丧失,人与动物之间的鸿沟似乎逐渐被填平。科学对于现实世界的是一种支撑,这又怎么会产生科技异化效应了?
产生原因:
①科技的“伴随效应”导致科技异化 科技的正负效应往往交织在一起, 当科技的正效应产生或出现的时候, 其“伴随效应”即负效应并不因人类的意愿而不出现。科技的“伴随效应”难以消除, 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科技在运用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些“副产品”和“伴随现象” , 如排放一些废气、废料。二是科技的运用的主体———人的认识能力有限造成的。人类认识能力是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 人们难于觉察科技应用的潜在风险, 如爱因斯坦这样, 当初由于其认识能力的局限, 也加入了劝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行列。恩格斯指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 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 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因此, 科技的实现过程, 带给人类的并不是单纯的进步, 而可能是“忧喜之共门, 吉凶之同域”的种种矛盾过程。②一系列的物质欲望使人们缺少对其中的人文精神的发掘。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 科技一旦形成并独立地在人类面前运作起来后, 人就会被纳入一个科技共同体并受制于它, 从而变成科技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或零件。科学技术愈来愈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 人在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的同时却失去了主体性, 成为附属于机器的奴隶。许多思想家对于这种压制和消解人之本性的做法, 都作过严厉的批评。
既然科技异化会对人类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我们又应该怎么去面对科技异化了?
应对科技异化:
(1)确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价值观作为深层次的文化意识, 是影响人类生存方式的最深层的原因, 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科技价值观, 毫无疑问, 是指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性认知, 即人们对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价值判断。造成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不是科技术, 而在于支配科学技术运用的价值观。科技异化, 其根源是人对科技的价值异化, 本质上是价值危机。
(2)构建现代科技伦理体系:科技是人的理智的建设性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使人成为现代人以及生活于现代文明模式中的力量。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科学技术在使人类的能力和自由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日渐强大时, 实际上人类自己也处于某种危险之中。科技是福还是祸, 完全取决于应用科技的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异化的产生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过错, 是人和社会文化的异化。这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 需要一种力量加以引导。
(3)建立合理的科技发展评价机制:长期以来,人们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已形成一种传统规范, 这种规范主要着眼于其成果的有效性、经济性和独创性,而对其消极性和危害性则考虑甚少, 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危险的。科技成果必须着眼于总体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 既要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又要预防、控制其负面作用, 不仅要进行技术效益、经济效益评价, 更要进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以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调整社会制度, 建立合理的社会、政策约束机制, 也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词:
3.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感想 篇三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当今对于基层工作者而言,除了要有端正的三观、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善于采用正确方法去实践创造,完成既定任务,达到行为目的。
古语有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校有校风,行有行风,文有文风,曲有曲风。在这里,我所要谈论的“风”,是体现着一个部门、一个机构、一个地区的整体素质、整体形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层乡镇,也逐渐感受到经济飞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巨大冲击力。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在努力促进GDP增长的同时,去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共同繁荣,那么——作为基层政府又该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去创造蓬勃向上,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我镇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包括流动人口),商品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总体风气良好,社会呈向上发展态势。但市场经济在给我镇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唯利是图思想冲击着淳朴思想,金钱和良知的较量频频发生。信息快速传递,使好的风气迅速树立,也使恶的因素悄然滋生。因此,在我镇未来的发展路子上,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的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作为基层工作管理者,我们直接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不能逃避责任和使命。乡镇要健康、科学、有序发展。首先,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就要摸清家底,找准突破口,并发挥榜样效应。乡镇工作有乡镇的特点具有繁、杂、细,且时间安排灵活、重点突出、处理事情时间集中。这使得乡镇工作应急有余,规范不足。不按时上下班,随意找借口请假,欺瞒群众索取“好处”,工作场所不固定致使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等等现象的出现,这并不是个别地方的现象,而正因为它们的普遍,所以更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
所以“文建明工作法”的大力推行,不仅仅只是上级所下达的任务,它更是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是我镇转变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的实效指针。
“业务工作常抓制”,平常工作中,主要领导常关心,分管领导常过问,人员到岗、责任到人,日常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中心工作分组制”,目前我镇中心工作由神剑园国防军体训练营建设转移到了宣罗路打造工作上。将相关工作人员分成六组,由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思想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风雨无阻,起早摸黑,领导职工每天按时到场。(注:补充一点成果)“应急工作集中抓”,例如抢险救灾、信访维稳、突发事件等工作,自开展之时,就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工作之中,确保工作的时效性。
目前,我镇机关各部门的按照文建明工作法进行深化,推行1235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五型党委。使办公流程规范化、权利运行阳光化,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检查。对全体干部职工实行定岗、定员、定酬;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能者居上,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对各村(社区)实行领导包片,各个负责,将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找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一步步寻求化解消解之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出现必然有其量变的积累,而解决问题也需要循序渐进,从根源上逐步化解。“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的发展的阐明”。“在每一个时期,我们应当善于根据形式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策略和最近的任务”。
自“文建明工作法”同我镇实际相结合以来,工作人员上下班更加准时,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思想素质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随着榜样的树立,良好办公风气的形成,必将带动我镇实现自上而下的一场潜移默化的社会风气改良运动,目前只是短短一段时间的效果,目前只是点点滴滴的改变,然长期以往,必然会造就一个先进党组织出来,也必然会打造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乡镇出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而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去和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方式方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也许会面对更多的麻烦和困难,也许会遭遇不理解的目光和言辞,而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只有不断向前,再向前,方能换来百姓的福祇,得到人民的肯定。
正如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所说: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4.马列经典读书报告 篇四
2011.11.16
一、活动主要目的:
1.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能力。另一方面,对共产主义有更深的了解,对于自身以后的发展将有很大的益处。因此,为丰富团日活动,加强思想学习,提高同学们的时政关注度,11月16日,我班举行了以“回顾马列经典”为主题的班会,以使同学们对共产主义的精神有一定深度理解。
2. 本次班会提高广大同学对马列经典的兴趣,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思想,并在同学中展开分析与讨论。
3.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给了自己表达观点的机会,增强了建大学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兴趣,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觉悟。使广大建大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二、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
三、活动地点:C2--303
四、活动安排: 1. 由团支书和副班长先做好初步工作,制定班会计划时间和地点,并收集最近时事热点。
2. 通过小组讨论决定班会形式为诵读会形式。
3. 要求分小组收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总结感想,通过对时事热点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和兴趣。4. 由陈雨准备摄影器材负责拍照,副班长和团支书带领各小组人员收集资料。5. 班会召开
五、参加班会人员:11级艺术设计1班全体成员。
六、活动内容:回顾马列经典
七、开展活动如下:
1.由团支书、副班长上台组织今天的班会。2.团支书和副班长上台进行了发言。
团支书吴育峰: 读一点马列经典,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列经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只有从源头上去学,才能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理解,自觉运用。
读一点马列经典,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是合格的成熟的领导干部。
读一点马列经典,有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领导干部科学分析问题,科学判断、科学决策、科学制定行动方案的基础。马列经典都是经典作家们科学思维方式的产物。马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充满了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论证、科学结论,贯穿着科学的思维逻辑和科学思维方式。坐下来,读进去,就能被它们所深深吸引,被它们所折服。因此,常读、熟读马列经典,对我们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十分有益。
读一点马列经典,有利于提高理论鉴别力。有些错误观点、错误理论,为了取得人们信任,往往引经据典,貌似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他们或断章取义,或移花接木,或照搬照套、生吞活剥,或任意曲解。如果没有读过马列经典,极易轻信,上当受骗。读一点马列经典,我们就有了理论鉴别能力,不会被一些简述读物或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而保持理论上乃至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副班长许雅婷: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马克思针对阅读《资本论》的困难时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读马列经典,就要有这种登山精神。
3.同学们纷纷自主上台朗诵自己喜欢的著作,并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收获。马依丹: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国家同势力极大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溶合在一起,它对劳动群众的骇人听闻的压迫愈来愈骇人听闻了。各先进国家(我们指的是它们的“后方”)变成了工人的军事苦役监狱。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的空前惨祸和灾难,使群众生活痛苦不堪,使他们更加愤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显著地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践的意义了。在几十年较为和平的发展中积聚起来的机会主义成分,造成了在世界各个正式的社会党内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沙文主义流派。这个流派(在俄国有普列汉诺夫、波特列索夫、布列什柯夫斯卡娅、鲁巴诺维维奇以及以稍加掩饰的形式出现的策列铁里先生、切尔诺夫先生之流,在德国有谢德曼、列金、大卫等;在法国和比利时有列诺得尔、盖得、王德威尔得;在英国有海德门和费边派,等等)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沙文主义,其特点就在于这些“社会主义领袖”不仅对于“自己”民族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正是对于“自己”国家的利益,采取卑躬屈膝的迎合态度,因为大多数所谓大国早就在剥削和奴役很多弱小民族。而帝国主义战争正是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这种赃物而进行的战争。如果不同“国家”问题上的机会主义偏见作斗争,使劳动群众摆脱资产阶级影响、特别是摆脱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影响的斗争就无法进行。
首先,我们要考察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特别详细地谈谈这个学说被人忘记或遭到机会主义歪曲的那些方面。其次,我们要专门分析一下歪曲这个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即在这次战争中如此可悲地遭到破产的第二国际(1889-1914年)的最著名领袖卡尔·考茨基。最后,我们要给俄国1905年革命、特别是1917年革命的经验,作一个基本的总结。后面这次革命的第一个阶段看来现在(1917年8月初)正在结束,但整个这次革命只能认为是帝国主义战争引起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这个问题是要向群众说明,为了使自己从资本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他们在最近的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国家与革命》 随后大家纷纷响应,反应热烈。随后张芳婷上台朗诵了一段《思想方法论》。王孝红上台诵读了一段《共产党宣言》。最后,大家对纷纷发言并进行了讨论,大家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4.由团支书进行了总结并宣布班会结束,并号召同学们阅读马列经典,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同学们在掌声中结束了这次班会,大家都颇有收获。
八、活动总结:
5.马列经典读书报告 篇五
观看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
电视直播
3月5日,校团委组织马列理论读书社等我校主要学生社团成员于校务楼630会议室观看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电视直播。校学生处处长谢永国、校团委副书记鲁镇、校团委老师李亚云、祁斌业与学生一起,观看了开幕式电视直播。
在国歌声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揭开序幕。温家宝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温总理总结了这五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发展。并总结了坚持解放思想、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等宝贵经验。同时,温总理也提出了这五年来政府工作的不足,并对未来的政府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同学们认真听取了温总理的报告,对祖国这五年来取得的进步感到无比骄傲。
报告会后,校团委李亚云老师作了总结发言。李老师表示,同学们在认真听取报告后,一定要认真领会报告的精神,并在会后全面学习两会内容,领会两会实质。
6.马列经典读书报告 篇六
用时两个星期,我读完了《鲁迅经典》,感触良多。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最初的梦想不是文学,而是当一名医生,来拯救痛苦中的病人,但他后来发现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不能医治人的思想。于是他果断地弃医从文,用犀利的文字,控诉近代中国社会的黑暗,诉说中国人民的悲哀,唤醒人的思想,让中国——沉睡的雄狮从梦中醒来。
鲁迅先生一生著有大量文章,主要著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他为我国近代思想界的成形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鲁迅先生的文章值得我们去阅读、深思,同时反思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能为中国做些什么。
他的小说虽不多,但对后世影响巨大,如《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成为传世佳作,启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鲁迅小说经典——《药》辛辣地讽刺了人们的愚昧。文中的主人公华小栓得了肺痨,去看病,医生却说要吃人血馒头,病才能好。华老栓拿出辛辛苦苦换来的钱,去换来两个沾着革命战士鲜血的馒头,但小栓最后还是病死了。这种现象发人深省,它表现出当时中国社会中处处充斥着愚昧、无知和迂腐。文中透露着鲁迅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对清末民众的失望,以及鲁迅急于改变现状的迫切心境。
他的散文使人了解了时代的黑暗、社会的腐化。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的语言亲切、感人。它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回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当时的中国确实是个弱国,但当我看到“中国是弱国,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时,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我们的人民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头,却和日本人一同欢呼,可见麻木不仁这种态度已经根植在当时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骨子里了。
他的杂文语言犀利,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当时社会的讽刺。读鲁迅的杂文,最使我有感触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要文中先写中国人相信过的东西:“地”“物”“国联”,但就是从未相信过自己,这是一种“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随后便分析失掉自信力的后果:自己麻醉自己,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不久中国将会没落。但随之笔锋一转,讲还有一类“中国的脊梁”,还没有失掉自信力,中国的未来就靠他们,让人又对未来有了一丝希望。我想,“中国脊梁”应该指的就是那些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人吧。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表现最多的就是那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他的作品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他的言语像尖刀一样直刺要害。他的努力收获了回报。在他之后,出现了大批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这些“中国脊梁”成功拯救了中国,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的成功所在吧。
7.马列经典读书报告 篇七
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为我们,为当时的社会与人民做了许多,奋斗了许多。所以我们肯定他、崇拜他、学习他,我也不例外。我最崇拜鲁迅先生这些点:一、他能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的麻木,毅然弃医从文,魄力之大使人敬佩。二、文章出色,在那个社会,那个环境下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呐喊。三、思想犀利,令人赞叹,行为令人敬佩,在那个年代,仍是保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我与鲁迅先生是不同时代的人,并不能像他那样亲眼看到当时社会的炎凉与人民的麻木,然而通过欣赏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带给我们对人间万物的细腻描写,对人生思考,对历史的审视,对现实的辛辣的嘲讽,对社会的不满与对改变社会现状的努力。
鲁迅先生的散文,主要有《朝花夕拾》与《野草》。《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与亲身经历。《野草》体裁为散文诗集,文章冷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批评反思。
如《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以孩子的角度出发,语言虽是平淡,却严厉批评了这些封建的思想、误人子弟,给孩童留下了心灵的创伤,甚至挑拨了孩子与亲人的关系,而《父亲的病》则痛斥庸医害人,封建的礼节更是对父亲最大的过错。但《藤野先生》与阿长与《三海经》却是极少的较温暖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敬意与对阿长的祝福与怀念。
《野草》中的《雪》通过对北方与南方的雪对比,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北方的雪的自由与顽强,抒发了对那些有同样的精神的奋斗着的人们的敬意。《狗的驳诘》用短小的 篇章,表达了对于人们种.种做法的不满与社会的种.种现象。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收入《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大部分以清末的百姓为主人公,借他们的麻木不仁来影射社会的艰难,而《故事新编》则是借历史影射现实。
《孔乙己》是借主人公孔乙己与其他人的漠不关心,拿他找乐子,反映了清末的科举制度害人,社会生活艰辛,人民麻木不仁,同时借丁举人这一形象揭示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无情。《药》则是通过两条线索,明线:华老栓找药;暗线:夏瑜的革命经历。最后两个人——小栓与夏瑜都死了。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写出了当时社会中无知愚昧与革命者鱼龙混杂,而结尾的花环却代表着革命者的奋斗与继承。
鲁迅的杂文集有《坟》、《热风》等,风格多变,给读者较大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批评了现实生活,内容有很多,如《纪念刘和珍君》反映了社会的局面,军阀残暴,外国欺压,有识的知识青年却遭到了屠杀,反映了鲁迅对于社会现状的愤怒与对真的猛士的敬意。
8.马列经典读书报告 篇八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班级总要求:至少两次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一)社会实践调查要求
1.请老师和学生一起先制定出一份社会调查问卷,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去完成问卷调查,之后请学生做一份8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求用统一格式并用A4纸张打印,学习委员把本班调查报告收齐,并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装订时要使用统一封面,封面见调查报告撰写模版(见附件)。
2.调查报告可供选择的主题:家乡/农村支柱产业市场化情况调查、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情况调查等。也可以由任课老师自拟。
3.电子稿和文字稿同时交,电子稿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发给老师,期末交思政部教务秘书存档。
4.请各位老师批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并请每班评选3份优秀的调查报告,所教班级的优秀调查报告的纸质稿和电子稿请另外再单列一份并上交。
(二)专题研究、观后感、原著和文献选读的读后感、学生制作相关主题PPT、知识竞赛或其他活动。
1.单个或几个学生的集体作业或成果用A4纸张打印,由每班学委统一收齐电子和纸质稿,按班级装订成册,送交给任课老师。
2.请各位老师批阅学生的相关作业,请每班评选3份优秀的作业,所教班级的优秀作业的纸质稿和电子稿请另外再单列一份并上交。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班级
总要求:至少一次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社会实践调查。
1.请老师和学生一起先制定出一份社会调查问卷,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去完成问卷调查,之后请学生做一份6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求用统一格式并用A4纸张打印,学习委员把本班调查报告收齐,并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装订时要使用统一封面,封面见调查报告撰写模版(见附件)。
2.调查报告可供选择的主题:家乡/农村支柱产业市场化情况调查、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情况调查。,也可以由任课老师自拟。
3.电子稿和文字稿同时交,电子稿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发给老师,期末交思政部教务秘书存档。
4.请各位老师批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并请每班评选3份优秀的调查报告,所教班级的优秀调查报告的纸质稿和电子稿请另外再单列一份并上交。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班级
总要求:至少两次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社会实践调查、和观后感、原著和文献选读的读后感、学生制作相关主题PPT、知识竞赛或其他活动。
(一)社会实践调查要求
1.请老师和学生一起先制定出一份社会调查问卷,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去完成问卷调查,之后请学生做一份8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求用统一格式并用A4纸张打印,学习委员把本班调查报告收齐,并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装订时要使用统一封面,封面见调查报告撰写模版(见附件)。
2.调查报告可供选择的主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机制的调查与研究。也可以由任课老师自拟。
3.电子稿和文字稿同时交,电子稿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发给老师,期末交思政部教务秘书存档。
4.请各位老师批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并请每班评选3份优秀的调查报告,所教班级的优秀调查报告的纸质稿和电子稿请另外再单列一份并上交。
(二)原著和文献选读的读后感、观后感、学生制作相关主题PPT、知识竞赛或其他活动。
1.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或论文写读后感、观看电视文献记录片《共产党宣言》写观后感等。
2.单个或几个学生的集体作业或成果用A4纸张打印,由每班学委统一收齐电子稿和纸质稿,按班级装订成册,送交给任课老师, 期末交思政部教务秘书存档。
2.请各位老师批阅学生的相关作业,请每班评选3份优秀的作业,所教班级的优秀作业的纸质稿和电子稿请另外再单列一份并上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作业
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主题:地方史料搜集整理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谢素科
2010-2011一学期
2010年11月 20 日
观后感或读后感或者其他论文要求1000字及其以上,符合一般论文的 格式,要求
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内容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题目,用二号黑体字,加黑,居中,并在段前段后各留出1行。
正文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加黑,空两格居左。
【马列经典读书报告】推荐阅读:
马列作业论文稿07-26
“学马列创意大赛”活动总结10-25
为什么说 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10-13
经典读书名言名句08-18
《围城》经典读书名言09-03
于读书的经典名言07-03
经典读书笔记昆虫记09-14
读书名言名句经典摘抄10-18
《野性的呼唤》经典读书感悟07-01
苔丝经典名著读书笔记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