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训心理体会

2024-07-29

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训心理体会(精选6篇)

1.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训心理体会 篇一

参加《教师职业道德暨心理健康》培训

心 得 体 会

------马官镇中心学校 胡恩海

2014年11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普定县教育和科技局主办、贵州鑫源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暨心理健康培训,听了中学高级教师黄佑生作的《守望道德星空--新时期道德“两难”问题及修养建议》、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凤遐作的《教师之爱与师生之福》、全国模范教师盘晓红作的《美心美行,做幸福的人民教师》以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朱丹作的《聆听幸福--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幸福人生》的四场专题报告,为期两天的学习,使我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正确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从中学懂得了很多道理,真的感觉不枉此行。

听了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黄佑生作的《守望道德星空--新时期道德“两难”问题及修养建议》的专题报告,讲诉了习总书记说的有关好老师的论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体现了好老师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直至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健全的人格,但新时期的教师却面临待遇偏低、地位不高、任务很重、风险很大等等困惑,从而使教师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但我们不能因为待遇偏低、地位不高、任务很重、风险很大而产生懈怠心里,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的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但我国人口多、负担重,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们教师除了要获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外,更要端正心态,做到坚守底线,追求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培养出人才,使国家强大了,一切才会好起来,那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要有崇高职业信仰,树立为中华而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得信念;其次要懂得感恩,感恩国家、感恩学生、感恩同行;第三是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每个人的生命尊严,敬畏教育和成长的规律,敬畏每个孩子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第四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大爱之心,我们要热爱所有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人,我们既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第五是要不断学习,时时关注所发生的国家大事、掌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多看书籍、开阔眼界,使自己跟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

听了李风遐老师作的《教师之爱与师生幸福》的专题报告,我懂得了要用勤奋证明自己的优秀,要告诉学生,只要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关键看你什么时候遇到善于发现金子的人,同时我也懂得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找到金子,世上那么多淘金者,有些淘金者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有效的方法,很快就找到了金子,从而不但使自己获取了财富,并让金子有机会展示在世人面前;而有些淘金者由于方法不对或墨守成规,不会开辟捷径或听错别人的指引,导致金子被别人找到而自己最终却两手空空。所以我们不要埋怨,只有辛勤工作和学习,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发光的机会,就算是一直没有被人发现,但不会改变你是金子的事实。其实我们教师就是一个淘金者,只要你对所有学生都付出了爱,你善于去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

听了盘晓红老师作的《美心美行,做幸福的人民教师》的专题报告,最大的收获就是体会到,当一名普通教师很容易,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想成为一个名教师更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深深地被盘晓红老师的先进事迹所感染,盘晓红老师令人敬佩之处在于能够坚守师德底线,不为金钱所动,毅然放弃在沿海的高薪工作,回到大山深处和孩子们在一起,并顶住了同事的白眼、村民的不解,最终取得成功,获得学校、家长、社会、国家的认可,但她取得荣誉背后却是巨大的付出;在她自己本不宽裕的情况下收养了五个无人照管的孤儿,并使他们和自己的女儿一起长大成人,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接管了无人不敢要、父母管不了的坏孩子,使其慢慢转变,形成正确的人格,并具备几门生活技能,成为那个孩子一家人的支柱和希望,真的是功德无量;潘晓红不但帮助了几个人,她还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起来,开起了《美心课》,让更多的学生收益,并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推广,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相连,又易于被学生、家长接受,我打算将潘晓红老师的《美心课》和当前开展的《道德讲堂》,特别是我校的《民族美德与革命传统教育》联系起来,有机组合,对我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等。

听了朱丹教授的《聆听幸福--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幸福人生》的专题报告,结合自身实际,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才会感觉到幸福,朱丹教授在专题报告中讲到的积极心理学,不只是对我们教师有用,对学生更有用,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更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自杀、投毒的事件不要再发生,让学生不要遭受一点挫折或责骂就离家出走,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成功的教育,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愿所有老师都安心、尽心的工作!

2014年11月25日

2.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训心理体会 篇二

美国心理学家Maslow(1943:370)把人的需求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级。其中尊重需求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Maslow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也就是说,人必须从事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教师则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我,发挥个人能力,胜任教学工作,受到学生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才能体验到强大的幸福感。

国内外很多专家及教育研究者都从多方面论述了教师对职业和学生的热爱、教师的人格特征及自信心、教师的教育信念和专业承诺(career commitment)等教育隐含面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Williams&Burden1997;Freeman 2002;连榕2004;吴一安2005;何晔2009)。教师信念是教师经过长期积累并贯彻到课堂的关于教与学的信息、态度、价值、期望、理论和假想。台湾学者郭慧龙(1996)(转引自连榕2004:45)2指出,教育专业承诺是教师接受并信仰其所从事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价值,愿意为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愿意继续留在同一教学岗位的态度倾向。辛枝与吴凝(2007:69)指出:“教师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自我发展,体现为个人的心理、认知、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为职业生涯中的进步,如职称的提升、工作中的成功、专业技能的提高等。”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中,智力并非主要的因素。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上(连榕、邵雅利2003:26)。

笔者在统计分析夏纪梅在“中国外语教学与教法研究中心”的教师培训中收集的问卷调查结果时[1],发现了教师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发现了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和信心及成就感缺失的现象。本文结合该调查,从职业心理研究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自我发展的因素及自我发展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探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希望给研究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的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二、问卷的内容及实施

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组织的“高等学校英语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是比较权威的短期培训。参加培训的均为全国各地高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愿望。根据连榕(2004:45)的职业阶段界定,这些教师为熟手型教师(介于新手与专家之间、教龄在6~14年、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

笔者对2010年8月进行的研修班中“即场调研——分钟反思与自检”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该场调研到会68人,回收有效问卷61份。问卷的内容由十个开放型问题、一个选择题和一个排序题组成,问题依次为:教学中最不想做的事是什么?教学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外语教学原则是什么?从事的教学科研课题有哪些?使用过的教学刺激物有什么?用一句话形容你的职业现状?教学中最缺什么?教学中最需要什么?教学中最怕什么?教学中最享受什么?然后,要求教师们对教学、学生、科研、职称、岗位、收入这六个因素排序,反映自己职业发展中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选择题是:你的职业发展动力是外来压力还是内驱动力?[2]这些题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心理和方法、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以及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困难等,夏纪梅教授希望通过这些题目了解教师们的职业现状与发展需求,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问卷采用即场书写方式,没有固定的表格,不用填写个人信息,经过一分钟反思写下答案,马上收集,以保证教师们没有顾虑地写下真实想法。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教师的回答以陈述方式为主,答案比较分散。有些题目的答案多于一个,所以笔者在统计时采取的方法是关键词分类,以实际内容的出现数量统计,而不是以人数统计。本文仅选取涉及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结果进行分析。

具体结果如下:

(一)关于涉及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因素

1此问卷为夏纪梅教授做教师培训时即场收集,供研究分析使用,目前尚未出版。2此问卷是夏纪梅教授专门为教师培训设计的,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有一定代表性,由于是现场匿名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在以上六个题目的回答中,教师都提到了激情、信念、成就感等教师个人心理、情感及价值追求等方面的需求,这些因素已经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观。

从上表可见,对于职业发展中最缺什么,有15人次即四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是:激情、信念和动力;有12人次即近五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最需要的也是激情、信念和动力;对于教学中最享受什么,有21人次即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是:成就感和学生的肯定。以上数据说明,激情、信念、成就感等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词,突出地反映了他们职业发展的心理需求。

连榕(2008:18)指出,熟手型教师比新手和专家型教师更多地产生苦恼、烦闷、抑郁、无助、疲倦、焦虑等情绪,因而是心理问题较多的一个教师群体。熟手型教师已经有六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职业满足感开始下降。如果个人没有有意识地继续学习和力求创新,只是持续单调地重复所教内容,甚至同一本教案反复使用多年,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如果不能够走出这个职业发展的瓶颈,有些人就进入了职业衰退期。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还看到,有18%的教师描述自己的职业现状是消极、困惑、成就感不高,他们最怕的是成就感缺失,最享受的是成就感和学生的肯定(34%)。这些都说明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得到学生的肯定,实现自我,满足个人对成就感的需求,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到教师的成就感,越无法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精力越疲倦就越感到不幸福(连榕、潘贤权2009:7)。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技能上有所突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掌控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才能获得幸福感,实现人生价值。

辛枝和吴凝(2007:69)提出,教师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自我发展,体现为个人的心理、认知、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为职业生涯中的进步,如职称的提升、工作中的成功、专业技能的提高等。俞国良和罗晓璐(2000:78)指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笔者认为,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包括对工作激情、信念、成就感的缺失等涉及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钻研,从而影响到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得当就会影响到课堂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学生的肯定又会影响教师的成就感和任教价值追求,进而影响教师的职业承诺和效能感,没有信心和动力继续追求专业发展。所以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发展是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结合体,自我发展会促进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使教师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实现任教价值追求。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把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对于发展的动力来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是在专门设计专题培训的骨干教师中进行的。表2说明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要,是“我要发展”而非“要我发展”。

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赞赏,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职业发展。教师对职业发展的强烈要求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而有利的因素。可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是不知道该如何发展,尤其是在教学任务繁重及进修机会很少的情况下,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应该重视这些有强烈内驱动力的教师,及时给予他们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鼓励基于校本研究的教师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交流、学习的外部环境,从多种途径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

四、问题思考与对策

Clatthorn (1995)的研究指出,有两个方面因素对于教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是内部因素,即教师的个人因素,充分强调教师个体如教师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性格及兴趣爱好因素等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力;另一个则是外部因素,即教师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两者都强调了教师的组织环境因素的重要促进或抑制作用。我国也有调查表明,青年教师对教学普遍充满激情。但是中年教师普遍存在一种“停滞状况”。这些涉及教师的职称晋升,学校政策与管理等激励因素(王丽娟2008:52)。对于很多学校的教师来说,课时量大,缺乏入职的指导培训、职后教育、科研方向及方法的指导,缺少同事之间关于教学和科研的沟通、交流,应付上课、写论文及职称评审等已经造成很多困惑,致使教师失去对教学的热情与激情,出现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人对一些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结果。Chemiss (1993)(转引自连榕2004:45)的研究证明职业倦怠对个人的工作绩效、创新能力、自我效能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周围环境不能够及时为教师减压,对教学和科研给予指导和帮助,加强沟通与协助,教师就会产生消极心理甚至放弃对专业发展的追求,成为“教书匠”,得过且过,从而影响其整个职业发展的进程。

怎样能够给予教师急需的指导和培训,消除职业倦怠,让他们增强对课程的设计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获得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重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值得学校管理部门和负责教师发展研究的机构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结合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重视教师“自我”发展需要,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应该从教育信念和专业承诺的教育开始

贾爱武(2005:64)认为:教师的“自我”才能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是促使“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有效进行的发动机。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都应该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承诺的内容,重视教师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让他们接受并且信仰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价值,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熟手型教师发展阶段,应重视提高他们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调控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职业发展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加深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情感认同,形成职业的自尊和自信(连榕2008:20)。教师的人格特征已经成为教学技能的一部分,所以注重对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的培养,培养教师个人品质、自信心和责任心,让他们对教学工作保持持久的热情和投入,是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职后继续培养外语学科能力及教学能力,更新外语教学信念,提高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

教师效能感简单直接的定义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俞国良、罗晓璐2000:74)。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等,从事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获得成功,是提高教师效能感的基本条件(李梦丽2009:93)。自我效能感决定了教师努力的强度和持续度。教学信念是教师关于教与学、学生、学科知识及教师自身的认识和态度。Moon(2008)指出[1],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信念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很多教师在调查问卷中反映成就感缺失,课堂上学生没有反应、不配合,出现了“无力感”和职业倦怠,成为教书匠。其原因在于入职后大量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疲于应付,忽视了学科能力和教学技能的继续培养,没有及时更新外语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学生语言基础能力提高的要求。教师都知道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但是怎样实现有效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依然是令大家困惑的问题。所以,在各种教师培训的内容中应该强调学科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给教师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对专业发展的继续追求,促进职业发展。

五、结语

3.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训心理体会 篇三

【关键词】职业幸福指数 心理问题 教师

一、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呢?心理学表明,人的幸福感觉受到压力的影响,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

(一)社会的压力

由于教师育人工作的特点,人们对教师有着很高的期望,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与专业修养,而且还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但是培养人才的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形势又在不断变化,教师与社会期望之间总会有差距。而且现在社会又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公现象,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比较时心态容易失衡。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二)工作的压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其工作压力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教师担心担心差生的工作难做,担心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率,担心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管理人员不称职,学校形式主义的活动或检查太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要求太多,学校用学生考试成绩衡量教师工作水平,学校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教师的职称、奖金,等等。这些种种担心与问题都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其中,管理机制不合理是教师产生压力的重要因素。

(三)收入偏低

我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社会地位高也在情理之中,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教师的收入水平偏低。我国教师工资大约为比利时的1/7,美国的1/6,巴西的1/3,在被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垫底,甚至比不上同级别的国家公务员。特别是我国偏远地区教师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职业自信心,导致教师外流和转岗的情况屡见不鲜。

(四)自身的心态

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己。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之所以有人总觉得生活在亏待自己,是因为他们过分地强调自我,弱化了别人的存在。如果我们带着欣赏、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或事,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反之,如果总是充满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做法

教师要学会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幸福,主动去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如果教育给不了我们足够的幸福,我们就积极去创造幸福。社会各界和教师所在的单位也可以为教师创造幸福的工作环境。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一)幸福的教师应有爱心

情感是人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位幸福的教师,必然拥有亲情、友情、爱情,是一位感情上的富翁;一位幸福的教师,其内心必然充满着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必然充满着暖暖的温情和甜甜的柔情,同时还拥有高雅而有品位的闲情。

作为幸福的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用自己这把火去点燃学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为幸福的教师,要保持住自己的热情、激情,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内在价值与趣味性,使自己对工作、事业有一种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觉,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二)教师需要到学生中寻找职业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获得职业的幸福,就要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为伴,甘愿成为一名“孩子王”。教师来到学生中间,就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为建立师生情感创造了条件。当学生爱戴教师的时候,即使一句小小的问候也会让教师感到无比幸福。

(三)学校应为教师搭建幸福平台

学校要多搭建平台,给教师提供展示才艺和成果的机会。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来源于学校或上级对自己科研成果的认同。因此,学校在教师培训和开展活动上要积极投入。社会也应该为教师积极搭建幸福成长的平台,让“尊师重教”不是一句空话。各级政府应该秉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舍得给教育投资,花大力气办学,真正体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不是令人倦怠的无味无奈的工作。

4.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训心理体会 篇四

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盼盼中学王兴丽 讲座主要内容:

一、幸福感的多元化认知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

(一)、从职业观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二)、从自身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三)、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

1、合理情绪理论

2、积极心理学观点借鉴

3、心理减压方法例举 讲座过程: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的话题是: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这个话题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什么是心理健康?有太多太多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的概念是:心理健康是指:“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层面来看,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幸福感?同样有很多很多的回答。

一、幸福感的多元化认知

幸福,什么是幸福?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被人们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去年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提高该地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纳入政府工作纲要。对于什么是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

在今年的春晚中,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台。也多次出现和幸福相关的节目。这说明什么呢?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我们该思考自己的内心。我们过得到底好不好。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开学时,我问学生,假期你们过得幸福吗?结果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不幸福。为什么?因为假期太短了,作业太多了。对他们来说,有一个较长的假期就是一种幸福。我问一些家长,什么是幸福?他们说,孩子学习好,考个好大学就是一种幸福。

从这两个层面理解,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于幸福的理解是有所差异的。一直以来,人类的幸福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富裕与成就感的获得上。人生在世,吃得好,穿的好就是幸福的,我在某一领域获得了成功就是幸福的。现在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条件差,吃不好,穿的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却年龄大了。不能吃了,也不能随便穿了,觉得很不幸福。关于幸福,实际上并不局限于物质的富裕和成就感的获得上。生活中,人们对幸福有太多太多的解释,是非常主观化的一个概念。如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就发现了好几例。例如: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范伟扮演的杨红旗做好事了,到报社要求王志文扮演的记者古国歌能够登报表扬自己。因为表扬了自己就会有人幸福。记者就问杨红旗,幸福是什么?杨红旗说:“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从这个层面看,幸福是一种比较。会与人比较的人就幸福,不会与人比较的人过的不幸福。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又比如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让我们明白幸福的要义在于分享,在于成全,在于知足,在于责任,在于一个人为社会所能提供的奉献。

我觉得这部作品对于幸福的诠释是比较到位的,比较现实的。在故事中,以老实憨厚的傅吉祥的人生为模本,刻画了一个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拼搏历程。作品的故事并不复杂:热心诚恳、乐观执著的老大傅吉祥,本来在东北过着简单朴实的平凡生活。然而,几个自以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弟弟妹妹却认为老大过得不幸福,他们要帮老大到北京去寻找他们认为的“幸福”。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老大傅吉祥丢下他喜爱的足疗事业,离开他喜爱的徒弟,开始了在大都市北京城的幸福探求。然而,在目睹了房地产大亨的二弟、官迷心窍的三弟、沦为房奴的老四,以及成为“股疯子”的小五的生活实况后,他感到的是一种茫然,一种远离幸福的无奈。于是,在对幸福的解释及追求幸福的方式上,傅吉祥开始了与弟弟妹妹的矛盾和碰撞。他用坚忍和善良,唤起了同胞兄弟姐妹的良知,他最终让他们明白:有车子、房子、票子未必就是幸福,嫁给一个富翁也未必是幸福,不被人小看也未必就是幸福。傅吉祥的人生哲学是“舍得”比“得到”更重要,因为舍得是福,知足是福。正是他的这种纯粹的幸福观,不仅感染了他的兄弟姐妹,也同样感染了千百万观众。

这部作品,看似平淡的叙述,看似有条不紊地在展示一个小人物的心灵史,但却举重若轻,它拷问的是当今整个社会的良知,追问的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人生价值。这个社会机会很多,遇到机会,好好把握机会;这个社会,诱惑也很多,遇到诱惑,我们只能好好把握自己。然而,当一些人把欲望当作幸福追求的时候,他们可能得到了财富、官位、美色,等等,但他们唯一没有得到的就是幸福。《老大的幸福》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折射的却是整个社会,透视的是这个时代的心灵。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老大傅吉祥这样的心态,就会少一些波折,多几分和谐。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把“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作为一种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幸福阳光的氛围。幸福还可以说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当然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

如范伟去年演的电影《饭局也疯狂》中也有描写。在电影中范伟演一个成功学、风水学和国学的所谓“三栖”大师。每一次,他在做演讲时总会说“幸福是什么呢?幸福与贫富无关,和内心相连”。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是这句话却是有一定的道理。

又如冯巩演的电影《没事偷着乐》的片尾。张大民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公园去玩,孩子说自己好幸福,因为自己玩的很快乐。电影的最后,张大民说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很有哲理。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只要你好好活着,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幸福。电影最后的画面也很温暖,一家人,回家的背影。这种场景很幸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可能我们更多的人把幸福等同于物质上的富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收入的增长是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也就是说收入越高,幸福程度就越高。但是当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准,如小康生活,不愁吃穿这样的问题时。那么收入的增长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收入的增长不一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作为教师,不知道我们是怎样认识幸福的。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我总是觉得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要幸福。我以前总习惯于和他人比较,和我的同学比较,和我的同事比较,我发现比来比去,我总是不如别人,搞得心情很不好。所以,现在我喜欢和自己比较,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我觉得我过的还可以,起码我今天不再过我上大学以前那样艰辛的生活,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过的还算是幸福了。虽然每天生活中都会有一些烦心事,家里、单位还有很多的责任要担当,但只要努力去做都是会有好结果的。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性的快乐体验。无疑,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正日益在流失。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很多,我们立足于教师个体内部,尝试性的探究及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原因,寻求提高教师幸福感的策略及方法是有必要的。

(一)、从职业观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何要当老师?也就是说我们做老师的初衷是什么?当老师是不是我们在学生时代时就一直存有的心中的一个梦想。可能大部分都不是这样,我反正不是这样,我是阴差阳错走到了这条道路上的。很多人从事教师这份工作,注重的因素可能是,教师嘛,工作稳定,工资稳定,退休以后有保障。我看很多家长在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劝说自己的孩子当老师,最大的出发点也是这样。也就是说从谋生的层面来考虑这份工作的选择,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1.“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源

请细读以下三段文字,看看你是比较认同A小姐、B小姐还是C小姐。

A小姐做这份工作主要是希望多赚些钱,如果她有钱就绝对不会做某前这份工作。A小姐的这份工作是生活必需的,像呼吸或睡眠一样重要。她常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好早一点下班,也非常期待周末和假期。假如A小姐的生命可以从新来过,她可能不会再做这样的工作。她不鼓励朋友或孩子进入这个领域,自己非常期待早日退休。

B小姐喜欢她的工作,但是并不想在五年后仍在做这份工作,她希望能够转到更好、薪水更高的工作上去。她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打算,有的时候,她觉得现在的工作好像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她知道必须做得足够好才有可能升职。B小姐非常期待升职,对她来说,升职等于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是她比同事优秀的表现。

C小姐的工作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她很高兴自己能干这一行,因为这份工作对她的自我认同很重要,在做自我介绍时她总是先说自己的职业。她常把工作带回家做,度假时也会带着。他的朋友大部分是从事同业工作的同事,她也加入了许多跟工作有关的组织跟社团。C小姐很喜欢她的工作,因为她认为这份工作会使世界更美好。她会鼓励朋友和孩子进入这个行业。假如她被迫停止工作,她会很难过,她不期待着退休。我们怎么看待A小姐、B小姐、C小姐三者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从A小姐、B小姐、C小姐三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来定位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的关系。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工作有三种不同的层次。工作、职业及事业。

A小姐的行为体现的是工作的最低层次——工作。因为她仅仅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并不期待从中得到其他的东西,工作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为了谋生养家糊口。若这份工作没有薪水,或我很不满意工作带给我的回报,那我就肯定不干了。工作仅仅就是工作,不带有其他更多的意义。而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完成具体任务的工具。

B小姐的行为体现的是工作的中间层次——职业。她对工作有更深入的投入,她不仅通过金钱来显示自己的成就,也通过升迁来彰显自己的成功。每一次的升迁都带给他更多的特权和更大的权力,当然薪水也有所增加。B小姐这类人可能会从律师事务所的小律师升级为合伙人,从助理教授变成副教授,从经理升到副总裁,当升迁停止时,她开始去别的地方寻找满意和意义。

C小姐的行为体现是工作的最高层次或叫最高境界——事业。因为C小姐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这是一种事业导向。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值得自己无私奉献。工作本身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跟薪水和升迁关系不大。即使当薪水和升迁机会不多,工作依然充满热情。传统上,事业被认为是非常有地位的工作,如大法官、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事业,而任何事业也都可以变为工作。一位医生可以把行医看成是工作,行医仅仅是为了赚钱,只对赚钱有兴趣。一个把行医看成是事业的人一定比一个把行医看成是赚钱的工作的人技术水平肯定更高超,在做手术时更让人放心。而一位清洁工可以把他的工作看成是使世界更干净、更卫生的事业。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二道贩子,一个教书匠。毫无疑问,在这A、B、C三位小姐中,C小姐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其次是B,最后是A小姐。

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核心自我的实现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有效实现必定要以职业为载体。也就是说,核心自我的实现要以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为前提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如A小姐那样,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将“谋生手段”作为自己的职业观,意味着我们无视或忽略该职业是否是自己所认同和擅长的、是否是自己的兴趣倾向、是否是自己的能力可及并有较大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仅是为了谋生。

在此教师职业观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缺失状态。具体来说,“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的弊端在于:

首先,强化了“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的蜡烛观,把教师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解释为单向的知识输出。

既然“毁灭自己”可以作为支付成本“照亮别人”,何不把这种交换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然而,“假如把牺牲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由此,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也失去了源泉。其次,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化。

由于“匠人”常常依赖一定程度的熟练技能获取生活资料,其劳动过程可表示为固定的操作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教书匠”也故而被理解为依靠教书这门技艺以获取报酬作为生活资料的教师。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常便会受制于经验主义,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2.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源于将职业观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工作视为自己毕生奉献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由上述分析可知,“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部根源。有必要指出,教师之所以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也根源于教师没能真正明确职业的真正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性。职业作为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其内在规定性是由社会劳动分工本身所确定的,既负有社会劳动分工所赋予的职业责任,又是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和个人谋生的基本方式。无视和否定职业的经济功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只认为职业具有经济功能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教师职业,它的自身特性已经决定了“谋生手段”绝不是其职业意义的全部。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今天看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保证“传道、授业、解惑”要有具体效果。教师作为一种培养人的职业活动,指向人的心理世界,是人类社会具有极强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复杂工作之一。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心理和灵魂,职业实践方式以主体间交往为主,交往双方都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的职业实践是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情境中的。

教师职业以“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为特性。

“回归性”是指“教育工作的责任,没有任何归属,不管怎么高喊‘学生不好、社会不好、家庭不好’之类的批判,这种批判会像飞镖那样回归,责任还是归自己来负”; 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不确定性”是指教师的见解与理论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从一种场合来看是圆满的实践,在另一种场合看却是全盘否定的;

如: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尊重父母,但是回到家里,孩子遇到父母的放纵溺爱。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多做好人好事,但是回到生活中,却遭遇现实中嘲讽欺骗。“无边界性”是指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扩张的性质,使教师的职域与责任无限制地扩大。

如:教师在学校里是老师,走出校门还是老师。无论你是否这样定位自己,但是这个社会这样定位我们。所以老师很累。老师很容易被道德、被一些过于严厉的规则所绑架。

因此,教师职业情境中充满着复杂性、混沌性、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职业规范较为模糊、难以明晰。这种既可被看成科学又可被视为艺术的职业行为方式决定了教师职业实践的个体性和多元性,也使教师职业实践必然融通于教师的生活之中,成为其生活方式。(如学生学习英语,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刻都能利用英语。)此外,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的报酬形式实际上不仅通过物质回报一种途径,师生间在课业传授和道德人生上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作出贡献等,都是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确证。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教师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精神性质,才能真正发现包围自己的人生诗意。

有必要澄清,事实上,精神享受与物质回报同样是一种财富象征,二者都为人所需,因此只是财富类型不同,而无价值高低之分。那种认为精神享受高于物质回报的判断其实是一种误解,那种认为物质贫困理应放弃精神享受的态度更是对财富观的一种误读。生活财富的获得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还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可称其为有意义的美好生活。因此,作为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教师职业,其意义和价值的呈现和幸福感的获得更应体现和贯穿于习以为常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之中,否则教师将很难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的弥散体验。当然,不可否认,生存与生计是教师职业的首要基本功能。而内含于“生活方式”之中的“谋生手段”其实只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片段,绝非全部。

除此之外,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活泼而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实际上,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

作为“生活方式”的教师职业,将不再是为了获取物质的拥有、职位的提升以及他人的尊敬等外在奖励,而已升华为教师尊重和追逐内心的真正召唤、动机和兴趣,宣泄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激情而做的事业。事实上,教师职业幸福感得以持续获得的秘密正在于教师自觉激发出对于重复职业生活中人和事的不断创造,以此吸引和诱惑自己的生命平静之域。职业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重新激活也是依靠这种职业生活方式的持续“经营性”创新。

(二)、从自身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成7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又将这7个层次的需要归结为三大类型:一是“低级需要”,即生理需要,也就是物质需要;二是“中级需要”,即社会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3个层次;三是“高级需要”,也就是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个层次。

根据人的需要层次,幸福也可以相应地分为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曾经备受单位领导推崇的留住人才的三原则也说明了这一点。即: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教师的幸福在这三个层面都有体现。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其次,是职业人,再次,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幸福也满足作为一般人的幸福和作为一种职业的幸福,而不只把其限定在教育活动中的幸福。教师的幸福要建立在一般社会人和职业幸福的基础上,而不能使教师的幸福脱离“现实的基础”而神圣化。根据教师幸福的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教师幸福的要素或结构大致包括如下方面:

1.教师需要的满足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既不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也不是单纯的肉体感官的满足,其本质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一定的物质保证,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前提。人自从出生,首要的就是生存,为了能够生存,就不得不为起码的物质生活而奋斗。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某地区曾发生教师全体罢课事件,为什么罢课?工资太低,物价太高,满足不了生存的需要。有媒体就批评教师,没有无私奉献精神,误人子弟。好像老师可以不求任何回报,只求无私奉献。我觉得这对老师是不公正的。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很容易被道德所绑架。所以,当我们走出校门时,适当有一个角色转换压力可能会小一些。有些教师转换不过来,到了社会上仍以教师自居,教育这个教育那个。尤其回到家里,仍以教师自居,教育老公,教育子女,所以教师的子女很容易得强迫症。为什么,压力大。因此,幸福不是超越世俗的愉快和满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教师的幸福也要有基本的甚至较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如果连最起码的衣食住行都不能满足教师需要,就谈不上教师能够认真教学了,就更谈不上教师能体验到幸福感了。

所以,应当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师获得幸福的感受,相信教育是一种幸福的职业。

幸福固然需要物质条件,但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在肯定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的基础时,也要充分看到精神生活在幸福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思想、有理智、有觉悟。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更在于它的精神幸福,这表现在社会对教师价值的认可。教育是崇高的职业,每个教师都应当追求人生的价值和精神上的幸福,这就需要在奉献中得以展现和获得,而决非金钱所能衡量的。

2、教师身心的健康状况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创造人生,享受生活的物质基础。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不仅如此,精神的幸福也应该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惜牺牲身体健康,那只能是一种悲剧性幸福。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就是健全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依赖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很多实证研究表明,外向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有关,与负性情感无关,因而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水平;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相关,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此外,自尊心、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等都影响主观幸福感。那些自尊心强,自控能力高、自我内部协调性较好的人,普遍地感到更加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事业的兴趣,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爱,都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独特人格特质。

3.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中,生活在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表征。社会幸福是实现精神幸福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关注,满足尊重、归属、理解和爱的需要,才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际间的隔膜与孤独,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亦不利于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圆满。心理学把人际的和谐作为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因素,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的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教师的人际和谐不仅是处理好教师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关系,包括教育过程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要得到社会的尊重,提高其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经济待遇不等于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并不是挽留优秀教师的好办法。为什么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跳槽”离开教师岗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物质待遇吗?恐怕不全是。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一个以精神为业的人,他可以不计较收入,为学生、为事业而操劳,心甘情愿,但他最不能容忍社会和他人的不尊重。

所以,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成为最吸引优秀人才的职业,一定要尊重教师,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4.教师的创造性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幸福的教师是富有创造的教师。如李镇西、于永正、窦桂梅、任小艾等等。

人的目的的本质是创造,创造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外在化、对象化、客观化的过程。

创造在本质上说在于改变世界,开拓某种可能的生活,所以,有意义的生活都是由创造而来的,也只有创造性行动,才能构成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创造的生活反映着人的意志和自由,不仅这种新的生活使人生活得更幸福,而且创造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趣和享受,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的过程。没有创造的生活,尽管可以利用他人的创造成果,但始终是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重复别人的老路,咀嚼别人的生活,难以体现生命的意义。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难有创造性的。一轮又一轮,是重复性比较高的工作。

事实上,教师的劳动完全是创造性劳动,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在不断成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发展着学生新的精神生命,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其幸福根源于其创造性。“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而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会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才能在发展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

5.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影响幸福感的形成。幸福的教师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事业追求。教师的事业追求,就是要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主体的追求,持续地提升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过程。这样的教师生命不熄,超越不止,有着不懈的人生追求。人正是在追求中,通过超越和发展,体验着、收获了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体验到满足感,因为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这种发展不仅包括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有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广大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地位和身份,就需要逐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获得专业发展。陶行知也这样说到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与日俱增。

(三)、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1、应试教育、升学率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开展教育工作,实际上,我们都很明白,我们推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教师的力量十分微弱,面对中考、高考,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为什么?因为上级领导要求你这么做,学校需要这么做,学生家长也要求我们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才是对学生负责。学生要考高中、考大学,这样才能有出路。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高考才是硬道理。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教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教师间要比较,学生间要竞争,学校里要考评;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教师的神经系统每学期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学生的成绩掉下来。再加上评职称、写论文、做教育科研等等等工作上的一些压力,这对教师的幸福感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减负,其实老师更需要减负。举例。

新浪教育频道曾做过教师压力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弱化了教师学校教育的成效 在教育工作中,且不管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有多少消极的影响。单是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就会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今天,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00后,这些孩子在家庭里所能享受的物质条件已经是今非昔比。但是物质条件很优越是不是就代表在精神层面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很丰富呢?这就不一定了。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配合学校来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可是依然有一部分家长缺少对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而且盲目袒护着孩子。不能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极大困扰着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影响了班级整体教学效果。这些情况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幸福生活。举例:学生拿手机。学校不让学生拿手机,按理说这很好管理。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不就行了,但事实上,学校很难得到家长的真正配合。

在教育学生方面,有些时候,你给一些家长连道理都讲不通。物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例子。学生考试作弊,家长怎么说,我孩子不会做,他会做不就不作弊了。现在的一些家长,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是因为我孩子聪明,学习比较努力,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我孩子笨,而是因为你们当老师的教的不好。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育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单是教师的事。

3、教学对象的变化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但是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今天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处理学生的问题得有高超的艺术,得懂得学生的心理。教师处理学生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家长的质疑,甚至是上告、辱骂等等。或者是学生的自杀威胁等等。

所以,现在很多老师碰见比较难管的学生,一般先考虑的是能不能管,而不是该不该管。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举例小学生。我们学校学生逃跑乌鲁木齐例子。

有教师就说,教师这个工作今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无道理。一个从教多年的特级教师说,今天的学生真是无规无惧,无法无天。

年内期末学业考试,我监考,一个学生冒名顶替,我问他身份证上的照片为什么和考编上的照片不一致,结果人家理都不理,直接对我说,你等着,出考场门的时候,用手狠狠把教室门砸了一拳。

一直以来,中国的媒体有一种刻板印象,在校园里学生才是弱势群体。在报道校园伤害事件时,矛头大多指向教师。教师怎么怎么伤害学生了,教师怎么怎么误人子弟了。没错,在校园伤害事件中,的确有不少教师恶意伤害了学生,但其实,今天教师被学生所伤害的例子也有很多很多。这种伤害和家长素质过于低下有密切的关联。

4、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评细则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若能做出公正、公平、公开的合理性的评价,势必会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相反则压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踏实、勤奋、认真的人没有被评优选好,倒是华而不实、溜须拍马的人占据优势,这能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吗?或者评优选好每次都是那么几个人,其他人从来不会被关注。久而久之,他对于获取荣誉的欲望都没有了。他会有工作的动力吗。所以,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一定要清晰明确,让教师明白到底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有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对于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因素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在工作上做到问心无愧。

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领域常常将幸福的研究称之为“主观幸福感”,强调幸福感具有主观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判断什么是幸福,外在的标准只能是起到辅助或参考作用,更有甚者,某人眼里的玫瑰可能是他人眼里的毒草。

不过,主观幸福感也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例如,处于幸福状态的人总是表情愉悦,生活满意度较高。幸福感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让人心花怒放,觉得活着真好,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下面,在心理学上有几种理论也许对我们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情绪理论(又称ABC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所以,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认识问题,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事实上,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有些条件那么好,他怎么就不幸福呢?其实,不是他的生活不幸福,而是他和自己周围的人比较,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幸福,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导致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观点借鉴

积极心理学是这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增进心理健康也有5个简单的日常行为。这些行为若能立即开始行动起来,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那么这5种幸福的方法是什么呢?

1、经常与其他人联系

经常联系你周围的人——你的家庭、朋友、同事和还有邻居。把这些人当做你生活的基础,并且花时间维护发展和他们的联系。这些联系将支持并丰富你的日常生活。

2、坚持运动

让你的身体动一动,什么方式都行——去散散步或者跑一圈,去骑自行车,跳舞,打球,等等。运动可以让你自我感觉更好,还能给你带来生命的活力。那怎样运动呢?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机动性情况和身体情况的运动,而且要是一项你真正喜欢的运动。

3、留心你周围的环境

保持对你周围的世界以及自身感觉的好奇和探索。留心周围不经意的美丽,观察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捕捉那令人惊艳的一瞥。留心季节的更替。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无论你是走路去上班,吃饭,或者和朋友聊天。对自己体验的反思将会帮助你自己认识到什么事情才是真正对你重要的。

4、学无止境(保持不断的学习):(职称评定的改革)将自己的工作当做毕生的一份事业来做。活到老学到老。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或找回你过往的某一种兴趣,用内心的渴望来挑战你自己,你将享受到实现自我的乐趣——学会弹奏一种乐器,或者烹调你最喜欢吃的美食。参加一门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在工作中担任一种不同职责。学习新事物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同时能提高你的自信心。

5、付出(为你的邻里和社区做贡献):(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法,帮助人以体现自我的价值)

给朋友甚至陌生人帮一个忙。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微笑待人。把你的时间投入到社区工作和志愿者工作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自省。剖析你的内心,看到你自己的幸福。投入到更广泛的社区工作是非常有价值,它可以帮助你和周围的人建立联系。现在是提升我们心理幸福感的时候了

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和无数的金钱致力于提高身体健康以及长寿水平。现在也许到了我们开始提升我们的心智资产和幸福感的时候了,要知道现在可是有超过16%的人口伴有精神障碍。虽然在过去的5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家庭收入,长寿水平始终在增加,但是诸如抑郁,焦虑,自杀,药物滥用等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无论是相比于以往的任何时候。没有人希望在抑郁和焦虑中度过已经变得更长久的寿命。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更加幸福、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的人生。

(三)、心理减压方法例举

1、心存善良、自我接纳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莫言

这种大师的处事哲学和人生境界,我们不妨也学一学。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

2、童话减压

有报道称,某女白领空闲时喜欢读童话,被同事称为不老的“彼得·潘”。她觉得那些有趣的文字和情节能让自己忘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幼齿”的行为,但事实上,童话有它的奇妙之处。一个阶段以来,当我拿着电视遥控器,觉得哪个台的电视都一样,都不怎么好看时,总是习惯性的把频道放在少儿频道上。看看“熊出没”有时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有专家指出,从弗洛伊德开始,童话在心理治疗中就派上用场了。不论孩子还是成人,在童话世界里都可以宣泄自己的不安、恐惧,将无意识的担忧、内疚和愿望以某种形式安全地释放出来,重新认识容易在喧嚣生活中被忽略的纯真。在这个意义上,童话阅读就是心理自助。

时至今日,记忆中那些童话人物的信念依然会感染着我们,赋予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所以,不时回到童话世界里,暂时避开真实生活的窘迫,便可以从单纯的、理想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3、发发脾气减减压

美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日前刊登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当发泄愤怒情绪可使寿命延长两年。

据介绍,此项针对6000人的研究发现,擅于发泄愤怒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比更为“温和”的英国人平均寿命长将近两年。科学家认为,宣泄愤怒等消极情绪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反,自我克制和压抑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压抑人群”患冠心病、癌症的几率更高,另外他们在隐藏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为避免危险,总是寻求自我克制的态度,导致心率和脉搏加快,出现压力和焦虑等其他症状。

说得通俗点儿,这就是减压和积压的利弊。想起早年一首流行歌《男人哭吧不是罪》。哭泣、吵闹都可以看作宣泄压力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只是度的问题。

5.教师职业幸福感心得体会 篇五

马校长给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汇报: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把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荣辱视为一体。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能够快乐地做自己想做能做和可以做好的事情。那么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成功,来源于教育智慧。其实幸福离我们这么近,可是谁遮挡住了我们寻找幸福的眼睛?每每看到这句话,我就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思索,是为班上那些淘气顽皮的孩子,还是那总是觉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不满足,或是为了那林林总总应付不完的检查?当我们每天在抱怨累死了,气死了的时候,幸福已如肥皂泡般无奈的破灭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做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做到: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

在人欲横流的今天,如果你成天只想着要升官发财出名,你就永远不会感到幸福;如果你一心想着别人有的我都要有,你又怎么能够幸福快乐?如果你凡事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得尽善尽美,恐怕你也难以幸福快乐。培养一种纵向比较和向后比较的能力,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把生活和不如自己的人比,不求飞黄腾达,不求一夜成名,只求日有所进,在精神的世界里不断辛勤耕耘,把自己的饭碗当成职业,把自己的职业做成事业,你就会找到幸福。我曾经说过: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幸福,创业是一种境界。我们能够守住自己精神的家园,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能够教化一批孩子,有什么不幸福呢?

二、把读书当作第一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要不断点燃自己的学习内驱力,自主学习。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三、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

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

做个幸福的教师,不但自己幸福,也带给学生以幸福,带给他人幸福--这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教师职业幸福感心得体会【篇二】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够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抗拒“审美疲劳”,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呢?

1、从家人身上获得幸福感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家庭。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父母的健康安乐,是幸福;家人的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和谐共进,愉悦成长,更是幸福。反之,那种难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出”、“优秀”是不可能使人产生幸福感的。

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与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长,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为和谐家庭的榜样。

2、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

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怎样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3、从学生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

教师如何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长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师,那教师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

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4、从同事身上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解析课堂、开发课程、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失败的启迪,感受挫折的焦虑,与同事工程和谐相处,互相激励,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努力构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育工作团队,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团队,不仅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践行的事情,也是学校管理中应努力实施和实现的大事。

5、从领导身上获得幸福感

领导的赏识和肯定是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源泉。

6.教师职业幸福感心得体会 篇六

马校长给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汇报: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把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荣辱视为一体。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能够快乐地做自己想做能做和可以做好的事情。那么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成功,来源于教育智慧。其实幸福离我们这么近,可是谁遮挡住了我们寻找幸福的眼睛?每每看到这句话,我就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思索,是为班上那些淘气顽皮的孩子,还是那总是觉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不满足,或是为了那林林总总应付不完的检查?当我们每天在抱怨累死了,气死了的时候,幸福已如肥皂泡般无奈的破灭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做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做到: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

在人欲横流的今天,如果你成天只想着要升官发财出名,你就永远不会感到幸福;如果你一心想着别人有的我都要有,你又怎么能够幸福快乐?如果你凡事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得尽善尽美,恐怕你也难以幸福快乐。培养一种纵向比较和向后比较的能力,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把生活和不如自己的人比,不求飞黄腾达,不求一夜成名,只求日有所进,在精神的世界里不断辛勤耕耘,把自己的饭碗当成职业,把自己的.职业做成事业,你就会找到幸福。我曾经说过: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幸福,创业是一种境界。我们能够守住自己精神的家园,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能够教化一批孩子,有什么不幸福呢?

二、把读书当作第一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要不断点燃自己的学习内驱力,自主学习。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三、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

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

励,彼此促进,和谐共进,愉悦成长,更是幸福。反之,那种难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出”、“优秀”是不可能使人产生幸福感的。

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与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长,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为和谐家庭的榜样。

2、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

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怎样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3、从学生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

教师如何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长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师,那教师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

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4、从同事身上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解析课堂、开发课程、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失败的启迪,感受挫折的焦虑,与同事工程和谐相处,互相激励,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努力构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育工作团队,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团队,不仅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践行的事情,也是学校管理中应努力实施和实现的大事。

5、从领导身上获得幸福感。

领导的赏识和肯定是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源泉。

上一篇:岩瑞中心小学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财政局河长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