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职教中心

2024-08-23

合阳县职教中心(精选8篇)

1.合阳县职教中心 篇一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职教攻坚工程落实情况

自2013年以来,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职教攻坚工程工作的要求,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布置和安排,经过认真调研,制定出了学校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现将我校开展职教攻坚工作以来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但与目标要求仍有差距。在校生规模有了较大提高,由2013年的5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1700多人,但与发展规划要求还距离,还不能满足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多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多人次。

2013年以来,我校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累计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近350人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45%。近五年以来,毕业生近3000人,取得双证书率达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专业建设得到优化,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和市场需求,我校停办了幼教、医护、建筑等专业,新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激光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应用等新专业。我校于2015年被审批为河南省品牌示范和特色院校,专业优化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学校将在今后2--3年内重点发展3--5拳头和品牌专业。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以来,我校与百得利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校内实训基地,与苏州华硕、郑州思念、武汉大华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天坤国际教育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引资、融资、投资等手段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汽 车运用与维修、激光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应用三个专业实训室及相关实训实习基地,使我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了极大突破。

谋划“大职教、大培训”格局,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结合西平县农村产业优势、围绕现代试验示范园区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生态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定位,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具备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继续教育、全民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二、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

为贯彻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豫政〔2013〕59号)精神,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根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基本能力标准(试行)》(教职成[2013]112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44号)文件精神,我校就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教师培训工作方面:从2013年开始,我校每年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骨干教师、班主任、信息化教学、企业实践和“双师型”教师培训,截止到目前,我校共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350人/次。但仍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到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得不到大力推广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到企业实践实训待遇、组织培训教师开讲座、评选优秀培训教师和推广班级等,切实做到有培训、有收获、有落实、有提高。

教学改革方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改、教研力度。2014年9月邀请漯河二中校长张发生到我校开展讲座,2014年10月漯河二中部分优秀教师到我校讲示范课,2014年12月,组织12人到正阳职业中专进行学习,组织56人到漯河二中参观学习新课改,2017年10月26日---27日,组织学校32位骨干教师赴禹州学习智慧教学4.0课堂模式。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教师培训还未能全覆盖,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培训较多,提高很快,但有部分教师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培训,没有得到提升。以后争取达到全员培训,整体提升;课改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正在积极推进,力争2019年前结合外出学习情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教学模式。

三、立德树人,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高

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在上级统一布署下,遵循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园生活,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1、“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 评比及优秀班干部工作考核。不定时的对寝室进行安全大排查,每周一下午的安全工作例会,政教处安排学生会组织常规检查评比小组,坚持一日三检查的方法,对班级进行每天的行为分考勤、纪律、卫生、两操、午睡纪律、好人好事、集体活动、学生宣传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日将检查结果公示,一月一汇总。其次,由政教处组织学生会、学校保安,对打架斗殴、翻越墙头、抽烟等违纪学生进行查处和通报,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每月底再由政教处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排名考核,促使各班自觉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有力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2、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培养良好习惯。学校每期印发《中学生文明行为十不准》宣传单,每学期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花草,不在墙壁上留脚印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每周在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周日的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学规范,守规范,争当文明学生,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规范,校园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3、为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要求每周开展一个专题活动:安全教育、不随手乱扔垃圾做文明学生的卫生教育、不在墙壁留脚印的文明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防艾滋病、防传染病等多个教育专题,采用先国旗下讲话,班级召开班会,最后写心得感受的形式,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全体学生争做文明学生,争当品行标兵。

4、加大日常行为监管力度,及时纠正不良现象。为强化学生行为的养成,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加大监管力度,除在学校安装近百个摄像头外,政教处老师每日在校园巡查,学校另配了6名保安人员在校园内巡查,上课期间加大在教学区域的巡查监管,每天中午休息时间,下午放学时间,晚自习放学后时间,校园内比较偏辟的地方进行检查,同时学校每日安排4位学校领导24小时吃住在校,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5、坚持用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这块阵地,学生整装列队,通过出旗、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规范形式教育感染学生。国旗下讲话内容对上周学校的纪律、卫生情况进行通报,对违纪情况通报,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诚信美德教育,远离毒品教育,安全防护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护公物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周一个主题,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效果良好。

6、开学初组织新生进行军事训练及入学教育,让新生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规范,养成好习惯;期中考试结束,学校推选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同时在全校范内广泛开展以“讲文明、守纪律、争先进”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待品行缺陷生,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给学生做认真细仔的思想工作,为了杜绝学生外出及无故旷课、聚众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学校制定了《学生管理条例》、《学生违纪违规处罚决定》、《门卫管理制度》、《学生进出校门管理规定》和《学生证使用细则》等规章制度。做到以制“管”校,以规“治”校,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若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政教处牵头成立事情处理小组,及时处理。通过以上这些教育,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有了行动的镜子,就可以经常检查自已的行为还存在哪些缺陷,自已应该怎样改。每学期学期初,要求班主任摸清学生情况,包括品行缺陷表现,缺陷原因,家庭情况和周边环境影响。平时工作中,努力发掘品行缺陷生的闪光点,肯定优点,鼓励学生转变的信心。经常与缺陷生交心谈心,并发动班干部一起做其思想工作,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暧。对待学生缺点不厌其烦的指导、帮扶,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教育为主。要大力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帮扶缺陷生实施跟踪教育,反复教育。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在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

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由一名专职副校长负责,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这项工作,我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冠名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相关知名企业协商,开展“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订单的要求量身订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学校组建 “思念”班、德瑞“电梯”班、美的“电子班”、仁达“服装”班等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冠名班”。这些班级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共同承担教学及实习实训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共同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进企业就业。

(二)引企入校

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生产、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在“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指导下,开创性地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实习工场搬进学校车间,进行教学实习与教研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我校分别与仁达服饰有限公司(服装专业)、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烹饪专业)、苏州名硕电脑有限公司(计算机专业)、许昌德瑞电梯有限公司(电梯专业)、武汉大华广通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激光专业)、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专业)、北京金华昌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彩虹工程扶贫助学项目]汽车专业与网络营销技术专业)、鼎鑫名车维修服务中心、大众汽车维修中心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办学资金紧张。中职学校实践实训、教育教学管理成本高,配套资金到位难,而需要资金的地方多,造成办学资金捉襟见肘。改进措施: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

2、师资严重不足。近几年来,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师资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改进措施:一方面,学校选拔一批优秀中青教师外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交流,进入生产一线实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我们将继续向县政府申请增加学校专业课教师编制,同时加快部分教师转型,努力改变我校“双师型”教师人数偏少,教师年龄偏大,青年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偏少等现象。

3、生源快速萎缩,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减少、招生大战都给招生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改进措施:努力宣传社会经济对中职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国家资助政策,彰显中职学校的办学成果、骨干专业和就业特色,提高社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

4、实习实训设备缺乏,目前学校的实训设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投入严重不足。

改进措施: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羸,目前我校已引进合作企业四家,合作专业设备全部有企业投资。

2.合阳县职教中心 篇二

本刊讯2011年5月12日, 河南省汝阳县电业局“电费核算中心”正式成立, 隶属于该局财务经营部, 标志着该局“大营销”体系全面构建。

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决策部署,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高效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 汝阳县电业局创新电费管理模式, 成立“电费核算中心”, 对基层供电所财务会计核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账户、统一收支、统一管理。“电费核算中心”对现有电费抄、核、收、账业务流程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专业管理、实时监控, 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的管理办法、考核机制, 实现电费抄、核、收、账务处理、资金归集等集中管理, 全面增强对电费管理工作的过程监督, 促进企业电费管理工作水平新提升。

3.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专业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所职校和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好坏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江苏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专业建设的实践,对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进行市场调研,从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对开办专业的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论证。而市场是变化的,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需求的人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甚至同类企业也有不同的要求。

经过调研,学校在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征求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高淳县经济特色及“大工业”、“大旅游”的规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大专业结构调整:

第一,面向市场,加强专业建设。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前景广阔的专业作为建设重点。如高淳县是建筑之乡,但施工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为此,学校与县建工局联合办学,原计划招生45人,而实际招生超过90人。

第二,创造条件,改造传统专业。如结合高淳县机电加工业发达的特点,从2006年开始,逐渐拓宽机电一体化的办学思路,形成机械加工、维修、数控加工、汽修等专业群和专业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示范专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学校以课程建设为点,专业建设为线,教学改革为面,全方位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

(1)更新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能力。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2)依据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协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构成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共同形成的课程体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开拓发展学生的智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

(3)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

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加大校本教材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项目课程。目前已编写、出版了10多本项目教材,例如《计算机辅助制图》《金属工艺学》《工厂供用电技术》《变配电值班电工》《高淳土菜》等。

(4)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因材施教,采用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专题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提倡理实一体教学法、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方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推行个性化实训模式,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实行实训教学个性化,做好分层教学,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工种、实习内容、指导教师的自助餐型实训,并注重教学实习中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意、创新、创造。

培养“双师型”教师确保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和关键,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县级职教中心校远离城市,受城市的辐射较小,制约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近年来,学校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1.以“四个一”工程为基础,强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

“四个一”是指,每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或以上)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的企业;与一名以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每年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一个月;每年主持或参与一项教科研项目(课题)、创新作品的设计与开发等。

2.开展“名师工程”,提高师资素质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创建了适应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开展“名师工程”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知名教师,为教师成长搭建发展平台。首先在校内开展了“名师工程”活动,评选出校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然后逐级申报县、市、省级教学名师。对名师每学年经考核后享受特殊津贴,激励名师在教育教学上起示范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形成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

3.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启动“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传帮带”,实行个人成长“五年发展规划”管理。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并制度化。对青年教师专门制定考核办法,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尽快成长。

重视产学研合作 形成专业特色

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学校生存的基点,也是我们加强专业建设根本目的所在。学校以“与企业接轨,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建立了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逐步形成了专业的培养特色。

1.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和用人单位与学校的有机结合,将产学研合作工作落实到实处。学校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06—2010年产学研结合工作计划》,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人才需求网络,企业调研制度,产教技术开发与培训,实训与生产紧密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证制”的实施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2.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产学研合作

学校重视校企产学研合作,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构筑起学校与社会相互交流的桥梁,并形成双向互惠的局面。

(1)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多年来,学校与6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实习场所、提供必要的教学素材,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校提供兼职。学校为企业开设特色班级或特色课程,输送一定数量、掌握相关技术或管理知识的毕业生,为企业的在岗职工的培训提供优质服务,选派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每年通过企业赞助,举办以企业冠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校师生技能的提升。

(2)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

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年暑假期间到企业顶岗培训一个月。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目前生产、技术、工艺的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和新技术、新工艺;教师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为开发校本教材提供素材,增强校本教材的地方性和实用性。

(3)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学校一向重视产学研合作,将教科研作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在积极寻求对社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取得成效。学校与南京彩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51单片机小系统实验板”和“旋风铣刀”。该项目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4)举办企业职工培训。

学校要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把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近3年来,经学校培训的企业职工达10000多人次。

注重学生就业体现专业建设的市场价值

4.职教中心简介 篇四

学校全称:荆门市东宝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辖浏河中学、子陵职高、栗溪职高三个校区);现任校长:杨立杰(浏河中学校区负责人:贾泽富,子陵职高校区负责人:罗大军,栗溪职高校区负责人:周进)。

学校校训:自立自强创业创新。

荣誉称号: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北省星火培训基地,荆门市高中(职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荆门市家长示范学校,荆门市花园式学校,东宝区最佳文明单位等。

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经荆门市教育局批准,由东宝区人民政府主办,东宝区教育局主管的一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已形成“一校三区”格局,其中浏河中学校区位于荆门市城区金龙泉大道9号(中心办公场所设在该校区),子陵职高校区位于城郊子陵铺镇、栗溪职高校区位于山区栗溪镇。学校共占地350亩,建筑总面积26378平方米。建有标准计算机教室4个,有教学用计算机215台,开通校园局域网3个,有多功能教室1个;专用图书室3个,藏书2万余册,其中专业藏书5000余册;有运动场3个,其中300米环形跑道1个(子陵校区)、250米环形跑道2个(栗溪、浏河校区各1个);有7个篮球场;建有专门的锅炉房3个,学校食堂可满足2000人同时进餐;有专门的医务室1个。

学校有教职工168人,其中退休41人,在岗124人,在岗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95人,具有高级职称19人,特级教师1人,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有区管拔尖人才1人,有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人,双师型教师22人。在校学生2564人,主要开设有种植、园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音乐、文秘、烹饪等12个专业,其中,种植、园艺属于市级重点骨干专业。

5.职教中心章程 篇五

本章程于职教中心八届二次教代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依据: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嵊泗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简称:嵊泗县职教中心 英文译名:Shengs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学校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基湖村金沙路18号 邮编:202450 网址:http// 第三条

学校性质: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嵊泗县教育局管理的公办省三级职校,与市内外各大职校联办,学制三年。对完成规定学业经考核合格的学生授予职业高中毕业文凭,以发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同时承办各级各类培训及学历教育。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条 资金来源:全额事业拨款,少量自筹。第五条

办学宗旨: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第六条

校训:成人 成才 成事 成功 第七条 三风:校风:明德 尚技 务实 创新 教风:严谨 善教 爱生 求实 学风: 文明 自律 善学 勤练 第八条 校徽:“走向未来”

第二章 主要目标和任务

第九条 学校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加强“重点专业与专业师资”两项建设,稳妥有效推进中职课程改革,进一步拓展“职业高中与成人教育”两个生源市场,大力推进“办学模式与经营策略”两项创新,紧紧抓住“道德教育与技能学习”两个根本,创建校风、就业、培训等品牌,树立职教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教育环境优美、校风学风优良、师资结构合理、实训设备先进、专业技能凸显的具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的综合性职业高中,成为渔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技能培训和脱贫扶贫开发的综合性培训基地。第十条 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围绕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积极发展应用职业教育并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努力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第十一条 学校坚持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发展区内外交流、合作办学,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三章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第九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按照本章程管理学校,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检查,接受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学校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具体工作,对校长负责,并领导各部门开展工作。学校党支部、工会负责监督校长依法治校。第十条 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行使下列主要职权:

(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组织制定学校规划、制度、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检查和评价;

(三)拟定校内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提名副校长人选经上级有关部门任命,聘任学校中层干部,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

(四)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

(五)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

(六)依照法律和学校规定负责对教职工和学生实施奖励或处分的审核;

(七)拟订和执行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八)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抓好平安学校、书香校园、美丽校园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事故,保证师生的人生安全;

(九)关心教职工生活,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十)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 学校重大问题与事项由党政工联席会议和行政会议决策。党政工联席会议主要由校长、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涉及事项的相关处室长、部门领导组成。校长负责主持党政工联席会议、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决定学校行政工作事宜。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实行集体讨论制度、校务会议、行政会议的决议全校必须执行。校长主持校务会议、行政会议的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二)审定学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方案;

(三)审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四)审定学校各项重点建设项目方案;

(五)审定学校各项重要改革方案;

(六)审定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七)审定学校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报告;

(八)审定各专业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九)讨论和审定校长认为有必要讨论和审定的其他行政事宜。第十二条 学校建立中共嵊泗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在学校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负责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做好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考核工作,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

(四)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五)支持和监督校长依法行使职权;

(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十三条 党政工联席会议、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决议如果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需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第十四条 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凡属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的事项,必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任何人均无权改变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教代会审议采取表决制度,结果当场公布。学校建立工会组织,保障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教代会主席团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教代会每年召开两次,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议学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

(二)审议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重大事项报告;

(三)审议学校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教代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

(四)审议学校提出的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

(五)审议学校上一届(次)教代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按照有关工作规定评议学校领导干部;

(六)通过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七)讨论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学校行政与工会商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为防止教代会决策因时间变化、上级政策调整等各种原因带来的偏差,特殊情况下,校长有权对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提出暂缓实施的建议,提交教代会主席团同意后,待下一次教代会审议修改后实施,如有必要,也可以经主席团同意,提前召开教代会,对相应方案进行修订。

第十六条 学校设置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发展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服务职能,其中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处室、文秘宣传、会议安排记录、档案管理、接待、教职工考勤、对外联系等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教研计划实施、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科研工作等工作;政教处主要负责学生的各项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发展处主要负责培训、实习就业、招生等业务政策制定和现状管控,重点做好对外联络和业务拓展等工作;总务处负责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各处室部门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各部门每年要上交工作计划、总结和部门评估表。第十七条 学校建立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由党支部领导。第十八条 学校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学校通过各种平台向全校师生发布相关信息,向家长、社会通报相关情况,为师生及家长了解、咨询相关信息提供便利。

第十九条 学校根据聘用合同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由工会负责,就人员的聘用、待遇、奖惩等方面产生的争议进行调解,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提出的调解意见不满意的,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第二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沟通对话机制。通过设立校长信箱,举办师生民主对话会,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达到沟通的目的。成立家长委员会,负责家校沟通,定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成立由工会代表和教职工代表组成的民主议事会,讨论涉及教职工利益的相关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成立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膳管会,监督食堂管理。

第二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制度。制定校园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责任到人,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校按有关规定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鼓励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救助伤害学生,并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学校依法接受教育、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第三章 教职工管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教师须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具备正确的思想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言行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十四条 学校教师享有《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履行《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根据上级规定和学校实际定编、定岗、定人、定责。教职工由校长聘任。对不胜任现职工作的教职工,学校可不聘、解聘或安排其他工作。工资待遇按上级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 学校教师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制度;学校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学校工勤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第二十七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二十八条 敬业爱岗,遵循教育规律,服从学校领导,勤恳工作,严肃工作纪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谈吐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十九条 学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制定、实施《嵊泗县职教中心教职工岗位职绩考核办法》、《嵊泗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对教职工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奖励。

第三十条 学校按照人事管理规定,科学设置各类岗位,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保持合理比例,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岗位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第三十一条 严格执行岗位规范,自觉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或校本评估表。

第三十二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文明协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认真处理好家庭关系,赡养父母,尊敬老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邻居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和睦共处,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

第三十三条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师德,自觉做到不讲教育忌语、不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收受礼品或钱物;不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擅自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教辅用具或其他用品;不擅自设立或提高收费标准;不搞有偿家教、不参与黄赌毒及一切封建迷信活动。

第三十四条

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证制度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接受其它方式的培训。

第三十五条 对取得教育教学成果和对学校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及《嵊泗职教中心教育管理责任追查制度》予以处罚,如有不服,可以按有关规定提出申诉。第三十六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接受其他方式的培训。

(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第三十七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接受学校对其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督;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履行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规定的职责;

(三)教师要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第三十八条 学校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证教师享有国家政策规定的待遇,逐渐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第三十九条 学校对在编工勤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勤人员享有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条 学校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教育法》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二)熟悉本岗位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树立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四)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工作敢于负责,不推诿、不扯皮;

(五)树立全局观念,支持其他部门和人员的正常工作;

(六)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第四十一条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雇用临时工,所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四十二条 学校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学校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第四十三条 学校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行事历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日程。教学期间学校不得随意停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要由校务会议决定,并报上级相关部门审批备案。第四十四条 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成立课程委员会,负责中职课改和新课程设置。第四十五条 严格规范教材管理制度,开发使用校本教材。统一征订管理教材、学习资料。任何教师不得私下向学生推销各类学习资料,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四十六条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十七条 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由课程委员会、教务处共同负责学校的教学过程管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教学的督导工作,定期组织实施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

第四十八条 认真搞好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鼓励教职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教研组两年至少要开展一个课题研究,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一次公开课。第四十九条 根据《嵊泗职教中心学生学籍管理及毕业条例》,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严格执行转学、休学、借读、复学等手续程序,严肃招生、毕业证书颁发、学生档案管理等项纪律制度。第五十条 规范管理各类教育设施、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切实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益,同时做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第五章 德育管理

第五十一条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以及传统美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十二条 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育人责任,成立学生会,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校各个工作环节。

第五十三条 认真贯彻有关法规文件,建立好德育机构及工作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

(一)各学科课程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实施《嵊泗职教中心星级班集体认定办法》,定期对班集体德育工作进行考核;

(二)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规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到对已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校内讲纪律,社会讲公德,树立健康向上的整体形象;

(三)学校主动与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建立以班级为点,家庭为面,社会为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

第五十四条 学校贯彻实施《国旗法》,每周一早晨全体师生集中举行规范化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五十五条 建立《嵊泗职教中心成长导师制》制度,按规定执行对学生生活、学习、家庭、心理、专业等全方位的的引导。按照相关要求打造心理健康站,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持证率,运用心检系统,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十六条 创造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中华传统美德——忠孝雅诚”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和美丽校园。第五十七条 学校建立完善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加强德育过程的评价管理,实行全方位的德育考核办法,建立学生档案。

第六章 学生管理

第五十八条 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五十九条 凡按有关规定被学校录取的学生,即取得本校学籍。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嵊泗职教中心学科成绩评定办法》,认真做好学生的注册、课堂教学、成绩考核、实习实训、学籍变动、纪律考勤、奖励与处分及毕业、结业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学生档案,严格学籍管理。

第六十条 制定《嵊泗县职教中心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考核分制度》与《嵊泗职教中心学生违纪处罚规定》,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制度,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六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评优评先、学生奖学金、活动奖励等激励机制。对取得优秀成绩和对学校作出重大贡献的学生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六十二条 学校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符合条件应享受助学金的学生按时足额领取。第六十三条 学生享有的权利:

(一)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使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和学校规定获得奖学金或资助;

(三)参与学校管理,评议学校、教师工作,接受平等教育。对学校给与的处分,有权在校内提出申诉;

(四)在学习成绩和操行评语等评价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五)享有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规定的其它权利; 第六十四条 学生应履行的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规范行为,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勤学苦练,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加体育和各类艺术、科技活动,维护学校声誉,为校争光,立志成才;

(四)文明守纪,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和杂物、不乱写乱画、不破坏公物、不浪费粮食、不讲粗话脏话;

(五)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及规范的文字;

(六)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按期缴纳代收费、就餐费、住宿费等项费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义务; 第六十五条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学生团体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通过正常渠道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第六十六条 学校在学生中成立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支持其按照各自的章程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六十七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第七章 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

第六十八条 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成立发展处,具体负责学校的招生、实训、实习、就业工作,做好招生工作,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招生管理制度,杜绝违规招生行为发生。

第六十九条 学校制定招生管理、就业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招生、就业工作。对违反规定的招生行为,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制定招生工作计划,开展联合办学,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开设专业,拓宽招生渠道。

第七十条 学校加强招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建立毕业生联系档案,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跟踪调查、就业反馈信息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劳动争议等相关问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一条 学校加强基地各实训室的管理,科学地管理好实训室的设备。设施,净化实训室的环境,严肃实训课堂纪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实训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效果,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七十二条 学校不断辐射办学功能,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为社会劳动力实现终身教育服务。学校发展组织开展双证制、旅游宾服、劳动力再就业等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拓展培训业务。

第八章 安全与后勤管理制度

第七十三条 经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嵊泗职教中心安全制度汇编》,加强安全管理力度,结合实际制定安全预防、日常安全管理、各项活动应急安全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设立安全管理专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设施设备,全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创建文明、健康、向上、和谐的育人环境,确保校园安全。第七十四条 学校通过各种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卫生防疫教育,积极开展逃生避险、救护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卫生意识。

第七十五条 学校制定《嵊泗职教中心值班制度》,责任到岗,管理到位,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电、防毒,及时发现的排除隐患,确保学校安全无事故。

第七十六条 学校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规划,打造书香校园和美丽校园,改善办学条件,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第七十七条 学校依法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学校按照上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确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依法向学生收取费用,做好规范收费和财务公开。建立健全的会计账簿,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经费收支实行民主管理,严守财经纪律,并接受主管部门审查和监督。

第七十八条 学校明确后勤岗位职责,牢固树立后勤岗位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实行服务承诺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规范。廉洁自律,克已奉公。

第七十九条 加强校舍、校产管理,严防公物流失和浪费,学校校产按有关规定管理,做好校产的登记、使用、维护、折旧、报废等资产管理工作。第九章 附 则

第八十条 本章程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行,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十一条 学校章程需要修改时,由校长向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出。

第八十二条 学校依据本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八十三条 本章程如有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一律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准。

6.职教中心发展建议 篇六

1、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重大意义,积极报道技术能手、技师的先进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风尚,深化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转变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2、加大投入,做大做强职教中心

县财政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和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国家中职院校办学标准并实现基本达标。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能力,拓宽筹资渠道,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提高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标准,特别是要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如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和职教中心专业的实习实训场所不足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3、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完善制度 建议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建议实行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行政领导负责制,凡涉及职业教育方面的部门,层层签订职教发展责任状,将发展职业教育目标纳入部门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考核、任期目标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落到实处。建议政府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

4、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追踪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契合点 在三年或五年以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有什么样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研究的。但是,这种对市场的跟踪研究不是单靠县职业学校自身就能妥善解决的。加强对我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全面筹划,政府要充分考虑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和质量、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吸收人事部门和行业专家进入专业设置评审专家组;严格执行设置标准,充分论证专业设置现状以及服务面向和发展规模。此外,还要对产业政策、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与所开专业相应行业的规模、技术状况、发展趋势、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等为专业设置提供可靠的依据。

5、严格招生制度,落实职普招生比例。

政府要把职校招生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不法招生、有偿招生,还职业教育招生一片净土。严格学籍管理,杜绝普通高中招收自费生和借读生,职业教育的有关部门要加大违规招生的查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有关部门,督查招生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对非法招生、虚假招生、有偿招生等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确保职高、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6、引进人才,强化培训,落实待遇

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在合理补充文化课教师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专业课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给予一定的人才自主选择权,探索实施特聘兼职教师项目,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强化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培、省培、市培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相关企业,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赴企业实践锻炼和各种培训。加大对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在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操作等方面开展实用性培训,着力强化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课教师的指导能力。落实待遇。研究理顺现有行业培训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职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

7、健全政府部门、企业、行业激励机制。

建立企业和行业全面、全程、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参与和发展职业教育,有效缓解县内投入压力,推动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管理团队素质、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等同步升级。企业根据自己的意愿及合作情况与职教中心建立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将学校的实训中心与企业的生产车间有机融为一体,以此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给予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方税费优惠政策,如减免合作企业的税收、学生带薪实习、政府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对校企共建基地进行补偿;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校企共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可按地税的有关规定给予营业税减免的政策优惠等。落实相关规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效益。

8、扩大就业创业服务 为职教学生创造就业良机。

7.合阳县职教中心 篇七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教学直奔主题, 前后内容缺乏衔接

在教学当中, 我们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是这样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如此导入直接切入主题, 确实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是由于没有对已经学过知识的衔接性复习, 学生对于新的课程内容也难以真正理解, 往往辛辛苦苦地听一节课, 却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二) 内容设计不当, 忽略了教学主题

在题目为《棉花田间管理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课当中, 应该重点讲述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结果有的教师在棉花的栽培流程上花了较大的篇幅, 而这些本应该是上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这样做, 过多地复习已经讲过的内容, 势必会冲淡教学重点, 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在教学中, 温故而知新是不能否定的。 但必须注意, 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 教师必须把握好温故和知新的度, 由于温故而影响知新的做法是断不可取的。

( 三) 要求任意拔高,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应该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符合, 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但是, 中职农学专业课程, 特别是专业理论课程, 一直延续使用大学教材“精简版”的做法, 教师在教学当中经常会出现教学要求“大专化”的现象。 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如此随意拔高, 学生如何接受得了。

(四) 理念模式陈旧,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从现实情况来看, 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已经今非昔比,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更新, 但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当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一堂课下来, 学生都在教室当中面对教材和黑板, 静静地听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解。 教师则一直在自问自答式的表演, 极少甚至完全不与学生交流。 如此教学, 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如何让学生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但是, 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影像资料, 学生定然会形成较深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教学效果将会大不相同。

(五) 过于重视理论考核, 评价机制滞后

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 中职农学教学仍以理论考试为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 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考核, 这就造成了过程性评价的先天缺失。 从当前来看, 中职农学专业重在服务“三农”, 如果仍延续过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就违背了中职教育以就业为本的原则, 使教学过程性评价被忽视, 最终导致职普教育难以分清的结局。 因此, 职教中心农学专业教学应该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原则, 突出职业化的评价理念, 将就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引入到教学评价当中来。

二、解决策略与建议

(一) 抓住教学当中的主要矛盾, 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教学实际上就是处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关系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当中, 学生所经历的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 教师所做的则是正确处理自己“已知”和学生“不知”之间的矛盾, 而这一矛盾正是教学的主要矛盾。 这里所说的“已知”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从实践来看, 经历过专业训练的农学专业毕业生会基本了解农业科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 但并不能够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细节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精读教材, 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二) 知识与能力并重, 突出能力培养

中职教师需要钻研教材, 但更应该钻研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钻研教材最为重要的是挖掘教材当中所有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成长的要素。如梳理解题思路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定律, 也有利于学生总结能力的提升。由于教学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 学生在学校当中只能够学到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真正对其日后走上社会有指导意义的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能力。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其能力会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扩展和更新, 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 教师应该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 理论实践相结合,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其他学科相比, 农学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突出表现为综合性和应用性上。 所谓的综合性就是指农学与生物、化学、统计学等学科之间联系密切。所谓的应用性就是指农学与农业生产实践密不可分。 因此, 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有限的课堂之上, 而应该面向农业生产实践, 建立与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实验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实验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 但是,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 职教中心根本没有建立富有针对性的实验科目, 实验教学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直观感觉, 这便给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因此, 教师应该重新调整实验教材的结构布局, 整理和总结以往的实验内容, 汇编成册, 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参考。

(四) 注重执行性,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8.合阳县职教中心 篇八

一、对口教育成就升学梦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知学技自我积累的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却不能考入普通高中就读,尤其是农村学生,读职高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升学考试是这些学生实现升学梦想的绝佳捷径。为帮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实现人生梦想,自2006年秋季开始我校开办了对口升学高中班。几年来,已有800余名学生来我校就读。2013年毕业的对口升学的108名高考生,共录取本科生13名;专科升学率达到100%。其中医学专业的许敬文同学以583分的好成绩取得全市第一名,被延边大学医学院录取,使我校中职对口升学教育教学工作处在全市前列,为广大学生升学就业搭建了平台。

二、“三段式”增加就业机会

为扩大中职办学规模,使更多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有更多的学习、就业机会。2007年县教育局决定以职教集团管理中心为主校,在全县农村16个初中建立职教中心分校实施“三段式”办学,即第一年在分校学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到主校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入企业实践的办学模式。为广大初高中毕业生及分流人员学技求职提供了机会。

三、“百名中专生培训项目”服务新农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8月,通榆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实施“百名中专生培训项目”,通过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自2007年起,共招收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焊接四个专业,共三界学员404人。他们现已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骨干、新型农民的典型、劳动致富的能手。

四、校企联合实现双赢

招商引资、劳务输出是通榆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我校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脉搏,全力配合。2004年我们与沈阳明瀚制衣有限公司签订了150人的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并为其培训输出一期电动缝纫工。2005年我们进一步合作,于2005年3月25日至4月24日又为其培训输出电动缝纫工80人。我们的校企联合方式是厂方将50台电动缝纫机运到我们学校,选派资深教师与我校该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和指导。这种合作方式非常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学习兴趣特浓,培训的效果非常好,用人单位十分满意,输出人员转移后工作安心、稳定。通榆东宝风电塔筒有限公司是我县2005年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2005年一期建厂即投入2000万元,投产后需要一批机电专业的技术工人。调研后我校主动出击与其达成为其培训技术工人的协议,那边建厂,这边培训工人。共为该厂培训机电技术工人78人。这种边建厂边培训的方式是我们探索出的一条培训转移新路。2007年以来,我校又与吉林移动客服中心、天津泰进光电子有限公司、沈阳鸿本机械厂、大连北丰鞋业、北京京保保安公司、沈阳鸿本机械厂、通榆三一风电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建立了校企联合关系,现已成为上述单位的通榆培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

五、科教兴农龙头作用

1. 讲师团送科技下乡。作为通榆县科教兴农工作的龙头,通榆县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中心每年都抓住冬闲和春节后春耕前的有利时机,挑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种养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讲师团,深入农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十年来,讲师团每年都深入全县20个乡镇的172个行政村为农民讲授种、养实用技术。共培训农民7万人次,赠送实用技术资料10万册,让广大农民度过了一个个温暖的科技之冬和科技之春。讲授内容为《干秸秆的微贮技术》、《牛羊病防治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优良品种的合理使用》等若干个专题,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2. 科普大集。为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全县科教兴农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使“牧业强县”向纵深发展,我校挑选种养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多年来,我们采取跟各乡镇大集走的方式,先后在什花道、乌兰花、新兴、新华、向海、兴隆山、四井子、西艾力、边昭、鸿兴、双岗、八面等20多个乡镇开展了农业科技普及工作。通过农民问,专家答的方式,举办种养知识讲座380场;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播放《花生的田间管理》、《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种草养畜技术》、《肉牛高效饲养技术》、《养鹅技术》等科技专题片600余小时;行程1万余公里,无偿向农民赠送实用技术资料60000余册。

3. 上门服务。在做好送科技下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和科普大集工作的同时,职教中心向全县25万农民郑重承诺:农民有求必应。2005年以来,种植、养殖组教师多次应各乡镇政府、行政村、社及农民之邀上门现场为农民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现场讲解,手把手地教,实心实意地服务,让广大农户非常感动。

4. 开通科教兴农热线电话。为方便养殖户,中心将农专部主任室电话作为科教兴农热线服务电话向农民开通,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农民咨询电话1800余个,受到广大农民特别是边远乡镇农民的欢迎。

5. 请进来搞培训。通榆县是一个拥300万亩草原的牧业大县,是中国草原红牛的故乡。但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依然较小,红牛产业没能做强做大。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牧业从业人员从业水平低。为了提高广大牧业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我校充分利用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主动争取与县委、县政府和畜牧局联系,将广大牧业从业人员请到学校来向他们传授牧业科技知识。自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全县繁殖改良技术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肉牛育肥技术培训班”、“肉羊育肥技术培训班”等实用技术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1600余人。

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我们是本着“服务农民,促进增收”的原则出发的。我们不向农民收培训费和宿费,只收微乎其微的伙食费。因为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想实实在在为农民做点事。

六、劳务输出挑大梁

2004年,县委、县政府将劳务输出工作列为中心工作,同时将我校确定为全县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几年来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3000余人;春风工程学员2000余人;温暖工程学员400人;残疾人480人;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250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者和特种作业从业人员3986人;培训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2600人,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中心已成为通榆县新型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的基地、通榆县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基地、通榆县中、高等学历教育培训基地、通榆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通榆县春风工程培训基地、通榆县温暖工程培训基地、通榆县残疾人培训基地、通榆县安全生产培训中心、通榆县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几年来,学校先后被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评为“阳光工程工作优秀培训基地”;被白城市政府督导室评为白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级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吉林省劳动与就业保障厅确立为“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定点单位”;被省扶贫办认定为“吉林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上一篇:八一慰问队伍谈话稿下一篇:初中部2013-2014第一学期团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