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2024-10-14

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通用12篇)

1.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一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焦点。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循环经济模式得到人们的重视,也在不断进行演变和发展。区域规划环评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将循环经济概念引入到区域规划环评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改善方式。本文对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规划环评;规划环评

1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最早是一种生态经济理论。然而在早期阶段,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人们在当时只是关心对污染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直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潮流,循环经济才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而后部分发达国家开始积极采取这种发展模式,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能,减少未处理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率,把以资源净消耗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以生态型资源循环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同时进行资源回收,形成一个资源循环与物质循环共同进行的经济发展系统。其次,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理论开优化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密不可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再次,发展循环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2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

(1)循环经济与区域规划环评的关系研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基础发展战略,而我国长久以来也在不断地探索环境与发展有效的互动体系,探索一条健、和谐的与平衡发展道路。区域规划环评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要保证各区域的规划活动不超过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二是用来判断区域规划是否符合我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区域规划环评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抽象目标来说,循环经济已经发展成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因此,在进行区域规划环评时融入循环经济理论,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相对直接的方式。

(2)现行规划环评导则问题探讨。在我国现行的指导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性文件中,循环经济思想已经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体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循环经济思想仅仅在规划环评的个别环节有所体现,并未贯穿全部过程。只是在某些环节体现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等,并没有强调整体循环过程。其次,我国现行规划环评的过程中,循环经济仅仅在微观的个体清洁生产层面得到了部分实现,并没有考虑区域的整体发展。只是简单的强调生产过程中的流程改进。再次,我国现行规划环评的过程中,循环经济思想的运用方法还没有明确,还没有形成相对较为规范的、可行性较高的综合评估技术体系。

3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3.1应用方法

(1)设置评价专题。在现行的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包含的主题一般都是关于:环境现状、规划方案、污染源、环境容量、环保措施、公众参与、以及大气、水废物等相关的主题评价项目。循环经济理念只是在这些主题的进行过程中有所体现,并没有专门的循环经济环评主题。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区域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主题,从围观的个体循环分析开始,逐步扩大到区域循环测评,最终实现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

(2)建立评价标准。在设置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主题之后,还要确立一定的同意评价标准。循环经济环评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要循序渐进,适应区域的发展特征与速度。然而我国给去之间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区域之间甚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因此,在循环经济环评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阶段性的评价标准,这样就免去建立区域性标准,各区域可以根据其发展水平采取阶段性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样从总体来看,循环经济环评都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循环经济环评的主题和评价标准都得到确立后,还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指标评价体系,作为循环经济环评的重要工具,使得基于循环经济的环评过程能够得以实现,通过各类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相对客观的进行环评过程。

3.2应用方向

从理论上来说,循环经济环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限于手段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根据历史的发展经验,循环经济环评目前可以应用的方向主要有:

(1)在产业区域生态链的构建过程中,对企业上下游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产业链与生态链统一发展;

(2)使用物质代谢的分析方法来评价环境积累影响最小化的问题;

(3)区域规划方案制定;

(4)区域污染排放综合规划。

参考文献:

[1]段刚.初论环境影响评价新理念.云南环境科学,2000,19(04):50-54.[2]季昆森.循环经济与生态型城镇建设.乡镇经济,2003(11):5-8.[3]季昆森.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2).[4]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汇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史兴鱼.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02):36-37.[6]杨多贵,陈韵锋.循环经济大趋势.科学决策,2004(10):46-49.[7]季昆森.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决策咨询,2004(07):42-43.[8]林逢春,陆雍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评估研究.环境科学研究,12(02):8-11.[9]彭应登.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环境科学进展,1999,7(04):34-40.

2.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二

一、产权和市场失效理论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根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市场在一系列理想假设条件下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即正常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些理想假设条件往往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达不到有效配置资源,则产生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最严重的市场失灵首先是资源的产权不明晰,产权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是明确而专一的且可转让和实行的产权,产权是有效利用、交换、保存、管理资源和对资源进行投资的先决条件。

应用产权原理,我们不难分析出国有企业中会计造假的部分原因。从产权关系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处在一种特殊状态之中,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即不能实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也未能实现管理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由于产权界定的模糊,绿色会计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会计的确认要求将涉及环境的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中。绿色会计的剂量可依据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综合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等。绿色会计披露的重点在于设置绿色会计报表,进行绿色会计披露,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现金流量表、绿色损益表。此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环境经常性支出数字等内容。

二、委托——代理理论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委托——代理问题导源于对企业经理人员最大化行为的反思与分析。在一个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必须研究的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典型还是经济关系中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一代理理论正是为解决经理人员对投资者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而发展起来的。

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论,学者们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会计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舞弊案件时有发生,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内部控制问题等成为会计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促进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从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的角度讲,公司治理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如何激励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以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现代企业股权的分散性决定了投资者对管理者实施直接监督的不经济性或不可行性,借助于会计信息进行的间接监督成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有效的信息披露不仅是上市公司的持续责任,也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三、思维会计理论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思维会计(mental accounting)是指个人或家庭为了跟踪资金流向,控制支出,而像财务或管理会计那样,在思维中将个人的财务活动进行记录、总结、分析和报告的会计活动。思维会计由三个部分组成:思维会计系统为决策者知觉或经验事件结果、进行事前或事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提供基础;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分类,归入不同的思维账户;思维会计系统会以不同的频率评估各种账户,在较宽或较窄的范围内进行平衡。对各种交易活动而言,把交易行为归入思维账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该交易行为赖以进行评价的参照系的过程,从而决定了决策者如何把交易行为结构化为损失或收益,对实际的选择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经济学家利用思维会计原理,解释了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投资之谜案例。从美国的数据来看,从1926-1998年的70年间,股票投资的年收益率约为6%,1926年的1$股票投资到1998年变成了1800$;而与此对应,1$的国债投资只能得到15$(一半被通货膨胀吃掉了)。风险厌恶并不足以解释股票投资之谜。Benartzi and Thaler利用思维会计原理提供了说明。人的风险态度将取决于他们重新设置评价基准的频率,即他们多么频繁地重新评估他们的资产组合。他们的研究发现,投资者一般每13个月评估一次他们的资产组合。这样,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在长期中的巨大差距被忽略掉了,这正是行为经济学家对股票投资之谜的解答。

参考文献

[1]朱善利,微观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3

3.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三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进行,许多企业的出现不仅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有一套行之有效到位规范的经济管理策略是很重要的。经济学本来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但是在与贸易结合的情况下这种理论适用于所有企业,因此在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我们也同样需求,但是由于经济学是借鉴西方经济体系所总结出来的,所以在使用程度上来讲适用情况不高,因此很多企业有着执行上错误的经济管理体系,所以我们说选择合适经济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经济;管理;应用

我国制定的发展路线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本身的社会体制民族特点才有了一条独特的、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搞活、中国人民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完全变了个样子,在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中国人也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不论是从发展上还是从民族特征上中国的未来到势必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发展的重点也势必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社会主义道路比资本主义的发展性更强,更利于经济体系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开始过分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最终结果成了邯郸学步丢掉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企业被同化最终成为被吞并的结局,因此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出路。

1.理论与大方向行的差异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一味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经济发展体制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是薄弱的环节,并不像西方以经济为基础开展劳动力充分利用,其实在经济上来说所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产量最大化和劳动力的最大化,因此即使体系不同我们国家企业的发展依旧可以学习西方企业的一部分先进经济文化,但是这种学习是要在认清楚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不要忘记企业是生存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属于社会主义,一味的生搬硬套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不正确的,经验是要学习的但是仅仅是在理论上了解西方经济发展的利弊,不要在实际行动上完全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发展,以免迷失自己的道路。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是比重很大的一部分,因此民营企业有正确的其营业经济管理细则就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经济管理办法能引导企业经济的正常化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进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体系发展。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要走合适自己的经济发展路线。

2.理论进行与实际进行的差别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就是IS-LM模型,该模型为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决定了均衡的市场利率和产出,根据该理论模型,市场利率是由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决定,利率的自由浮动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逻辑如下:经济过热,政府要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IS-LM,首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收回货币,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投资下降,进而产出下降,最后经济降温。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利率,达到政府的经济目的,但在建立IS-LM模型时,货币市场均衡却出现了问题,传统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和收入成正比,提出投机动机是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贡献,正是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利率介入货币需求理论,为建立IS-LM模型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讲,没有投机动机就没有Is-LM模型,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提出投机动机是符合其经济特征的,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理论却与实际相背离,我国证券市场一方面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管制的存在,市场规模及在居民中的影响远不及西方国家,居民以投机动机持有货币的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旦没有投机动机,那么IS-LM模型在我国将不复存在,更别说用来指导实践了。

3.宏观经济理论前提条件的差异从私密开始

西方经济理论就把资本主义趋利行为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宏观经济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消费减少,投资减少,利率极低,居民普遍持有现金,这样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三大心理规律正是资本主义趋利行为的反映,是以西方长期以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为基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基督教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和清教教派)的宗教理论一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成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译本中,译者也作了精辟的论述,“该书精巧深刻地揭示了加尔文教义对18世纪美洲新大陆资本主义兴起的催化和诱变作用。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原本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地逼迫教徒对天生原罪作终生阡悔洗刷,笃信命运前定说,并对奢华懒惰风气严加惩戒,视同魔鬼。这种欧洲舶来的,比老教更纯粹,更偏激的教义逐渐不得人心,不利于新英格兰地区移民开发新大陆的进取要求和内部团结,不久便由一些宗教领袖点化改造,生出新意。他们将苦行僧式的世俗劳作和克己赎罪,同上帝选民重建理想世界的神圣‘天职结合起来,转而强调通过勤俭致富达到拯救灵魂。

4.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一种与所有人联系紧密的企业脱颖而出,几乎领导了整个企业市场,那就是建筑行业企业,不论是开发房地产的开发商单位,还是工程施工的建筑单位,建筑个人化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盛,因此在这一领导企业上就代表了我国大多数民营型企业,因此笔者就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注意事项进行浅析。

4.1建筑企业的经济

建筑企业的市场化经济是和建筑施工所关联的,因此建筑企业对于社会大环境的了解就和中国建筑市场的关系紧密,正确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为建筑企业谋得更多的利益。当即社会的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比较杂乱,几乎生搬硬套西方某些企业的套路,却并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国家为了遏制房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限制国内建筑企业成为民营企业经济的毒瘤。

4.2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

建筑企业更应该注重经济管理,因为一个建筑企业的资金流动量是巨大的,因此对于经济的把握上更要用心严格地对待,因为市场经济化的原因国内的建筑企业大多存在手续不全就可以开始施工,资金走向不明确、售房手续不全就开始出售楼盘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严谨的结果。

4.3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办法

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有明确的资金流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做到每一笔账目都明细,每一次购进材料都严格记账,避免回扣、偷税、漏税等问题的发生,另外购进权利和资金调动权利应该有多人共同参与,避免建筑企业财政大权独揽的问题,另外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以应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

5.结语

4.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四

在我国理论界,运用西方产权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文献和观点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不考虑约束条件地把西方产权理论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另一种则认为西方的产权理论并不适合分析中国经济问题。前者没有注意到西方产权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或暗含的假定,这就导致西方产权理论用于分析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大大下降。如西方产权理论暗含这样的假定:有效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产权变化与组织形式是同步的,等等。后一种倾向则没有注意到西方产权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产权是效率的基础,产权有效运作必须要有相应的宏观条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和微观条件(经济组织形式)及其科学的管理。

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异同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公平与分配问题,产权是目的;西方产权理论更多强调的是效率与有效配置,产权是工具

近些年来,西方产权理论在中国的“盛行”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冷落”这个现象本身就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产权(或财产权)这个范畴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是一个法学、政治学等都要涉及的概念。

从产权的实质来看,西方产权理论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有相同的地方,如西方产权理论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系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这些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又例如,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都强调所有制(或产权)在社会经济问题分析中重要地位等等。但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亦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的是所有制作为最基本的制度对社会的性质及其社会公平的影响,而产权经济学却强调产权的经济效率的功能,即产权的界定、转让以及不同产权结构的差异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西方产权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要表明产权的内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以预期的方式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一般的财产关系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对行为的这一效应,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分配等等。阿尔钦认为,在本质上,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经济学的问题,或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实质上是产权应如何界定与交换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形式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水平决定所有制的结构和演变,而产权经济学则强调交易费用、相对价格水平和人口因素对产权结构及其演变的影响。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从宏观的、动态的、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生产力及其发展水平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所有制演变的一般规律。这种分析框架受到了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的高度赞扬:“马克思的分析力量恰恰在于强调了结构变迁和社会生产潜力与产权结构间的矛盾”(诺思,1991)。而西方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技术。一些技术的发明降低了实行所有权的费用。在人类社会,技术因素是制约产权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压力。历史上存在着两个重要的人口与资源比例的转折点。诺思称之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革命。在影响制度和产权的成本与收益的多种参数中,“那种最重要的参数的.变化就是人口的增长,它可以导致制度的创新从而为西方世界的起源提供一种说明。”(诺思,1991)随着人口的增长,一些资源也逐步开始变得稀缺起来,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必然促使人们建立排他性的产权;3)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的稀缺程度是人口变化的函数,某一资源稀缺程度的增长也必然伴随其价值的上升,从而对其产权的界定是划算的(即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4)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某种要素价格的上升,会使这种要素的所有者相比其他要素而言能获得相对更多的利益。某种产品价格的上升,也会导致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要素的独占性(包括建立更明确的排他性产权)使用更具有吸引力。

3、什么是所有制形式的最优选择?西方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产权是最有效的,如西方产权理论认为,

5.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五

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枯燥的法律知识学习有所抵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模拟法庭教学模式。

模拟法庭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审判以及仲裁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巩固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在这里,笔者要探讨的是模拟法庭在我院经济管理系《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问题。

一、在《经济法》课程中开设模拟法庭的必要性

1.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不足的需要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为学生介绍现代企业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分配法等内容。对于经济管理系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繁多、法律术语晦涩、法律理论较难理解。如果只凭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很难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并能够运用的教学目的,而且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模拟法庭则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我系《经济法》课程的教学。

2.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

通过对我院经济管理系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稍有欠缺,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在《经济法》课程结束后,学生能掌握的知识非常少、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那么,通过引入法学教学经典的实践教学模式:模拟法庭,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经济法的知识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去审理并解决典型案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符合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二、模拟法庭的组织与实施

1.授课阶段

授课是开展模拟法庭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才能保证模拟法庭的正常进行,而且由于我系都是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诉讼法知识,那么在授课阶段,教师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可以通过讲授、观看庭审现场视频的方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法庭审理的基本程序和各个角色的任务、职责。

2.案例选择

首先,根据我系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大汉语水平有限的特点,选择开庭的案例难易度应适中;其次,我系开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那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也可以结合专业,如经济学专业,就可以选择和证券、投资、税收有关的案例,旅游管理专业,就可以选择旅游纠纷的相关案例,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达到普法的效果。

3.角色分配

在进行角色分配的时候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所以可以考虑按小组进行分配,把全班同学划分为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和辩护组,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师进行调配。最后由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出庭代表。

4.庭前准备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别准备不同的材料,如原告组要准备起诉书,辩护组准备辩护词、证据,审判组准备判决书等;另外学生还应准备发言词和相关的支撑材料(如书证、物证、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为开庭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材料准备的越充分,开庭的过程就会越顺利。

5.场地布置

虽然是模拟法庭,但我们应尽量营造出庄严的法庭氛围,审判庭设置应参照正式的法庭布局,并要有法庭应有的一切标志,如国徽、参诉人员标牌、法槌等,最好能配置法官服、检察官服,其他参诉人员也应着正装,符合法庭规范。

6.正式开庭

在模拟开庭前,指导教师应强调纪律,严禁在庭审过程中出现笑场、打闹现象。庭审的过程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在庭审出现卡壳、冷场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指导并做好记录,以便在庭审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评价机制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模拟法庭结束后必须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进行总结并复习所涉及到的经济法知识以便查漏补缺。由于模拟法庭在我系只是一门基础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所以不适合进行单独的考核,但它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评价:其一,在整个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深入学生进行调查,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是否有收获以及收获的大小;其二,通过纵向比较历年《经济法》课程的期末考试情况,特别是比较有无进行过模拟法庭的两个以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此来验证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在每次模拟法庭结束后必须注重经验总结并不断完善,争取使模拟法庭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微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 篇六

复利与贴现问题

复利公式

实利率与虚利率

数e的经济解释

贴现问题

增长率

级数应用举例

银行通过存款和放款“创造〞货币问题

投资费用

库存问题

〔一〕

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

〔二〕

陆续到货,不允许短缺的模型

〔三〕

成批到货,允许短缺的模型

由于现代化生产开展的需要,经济学中定量分析有了长足的进步,数学的一些分支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等等已进入经济学,出现了数理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经济控制论等新分支,这些新分支通常成为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探索客观经济过程的数量规律,以便用来知道客观经济实践。应用数量经济学研究客观经济现象的关键就是要把所考察的对象描述成能够用数学方法来解答的数学经济模型。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一元微积分与多元微积分在经济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复利与贴现问题

复利公式

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所得之报酬称为利息。利息以“期〞,即单位时间〔一般以一年或一月为期〕进行结算。在这一期内利息总额与贷款额〔又称本金〕之比,成为利息率,简称利率,通常利率用百分数表示。

如果在贷款的全部期限内,煤气结算利息,都只用初始本金按规定利率计算,这种计息方法叫单利。在结算利息时,如果将前一期之利息于前一期之末并入前一期原有本金,并以此和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新本金,这就是所谓的复利。通俗说法就是“利滚利〞。

下面推出按福利计息方法的复利公式。

现有本金A0,年利率r=p%,假设以复利计息,t年末A0将增值到At,试计算At。

假设以年为一期计算利息:

一年末的本利和为A1=A0〔1+r〕

二年末的本利和为A2=A0〔1+r〕+A0〔1+r〕r=

A0〔1+r〕2

类推,t年末的本利和为At=

A0〔1+r〕t

〔1〕

假设把一年均分成m期计算利息,这时,每期利率可以认为是,容易推得

〔2〕

公式〔1〕和〔2〕是按离散情况——计息的“期〞是确定的时间间隔,因而计息次数有限——推得的计算At的复利公式。

假设计息的“期〞的时间间隔无限缩短,从而计息次数,这时,由于

所以,假设以连续复利计算利息,其复利公式是

例1

A0=100元,r=8%,t=1,那么

一年计息1期

一年计息2期

一年计息4期

一年计息12期

一年计息100期

连续复利计息

实利率与虚利率

由例1知,年利率相同,而一年计息期数不同时,一年所得之利息也不同。当年利率为8%,一年计息1期,确实按8%计算利息;一年计息2期,实际上所得利息是按8.16%计算的结果;一年计息4期,实际上所得利息是按8.243%计算;一年计息12期,实际上是按8.3%计算;一年计息100次,实际所得利息是按8.325计算利息。

这样,对于年期以下的复利,我们称年利率8%为虚利率或名义利率,而实际计算利息之利率称为实利率。如8.16%为一年复利2期的实利率,8.3%为一年复利12期的实利率,8.329%为一年连续复利的实利率。

记r为名义年利率,rm为一年计息m期的实利率,本金A0,按名义利率一年计息m期,一年末将增值到A0〔1+〕m,按实利率计息,一年末将增值到A0〔1+rm〕。于是,有

1+rm=〔1+〕m,即是离散情况下实利率与虚利率之间的关系式。

假设记rm为连续复利的实利率,由于

所以,实利率与虚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数e的经济解释

设年利率为100%,连续复利计息,一元本金到年末的本利和为

这就是说,按名义利率100%,连续复利计息,一元本金年末将增长到e元。这可作为数e的经济解释。

由于,所以,这是的实利率大约为172%。

贴现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初时本金A0,年利率r,t年末的本利和At,以年为期的复利公式是,一年均分为m期的复利公式是,连续复利公式是。

假设称A0为现在之,At为未来值,一只现在值求未来值是复利问题,与此相反,假设未来值At求现在值A0,那么称贴现问题,这时利率r称为贴现率。

由复利公式,容易推得:

离散的贴现公式为

连续的贴现公式为

例2

设年利率为6.5%,按连续复利计算,现投资多少元,16年之末可得1200元。

这里,贴现率r=6.5%,未来值At=1200,t=16。所以,现在值

增长率

设变量y是时间t的函数y

=

f

(t),那么比值

为函数f

(t)在时间区间上的相对改变量;如果f

(t)可微,那么定义极限

为函数f

(t)在时间点t的瞬时增长率。

对指数函数而言,由于,因此,该函数在任何时间点t上都以常数比率r增长。

这样,关系式

〔*〕

就不仅可作为复利公式,在经济学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如企业的资金、投资、国民收入、人口、劳动力等这些变量都是时间t的函数,假设这些变量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以常数比率增长,都可以用〔*〕式来描述。因此,指数函数中的“r〞在经济学中就一般的解释为在任意时刻点t的增长率。

如果当函数中的r取负值时,也认为是瞬时增长率,这是负增长,这时也称r为衰减率。贴现问题就是负增长。

例3

某国现有劳动力两千万,预计在今后的50年内劳动力每年增长2%,问按预计在2056年将有多少劳动力。

由于未来值A0=2000,r=0.02,t=50,所以,50年后将有劳动力

例4

某机械设备折旧率为每年5%,问连续折旧多少年,其价值是原价值的一半。

假设原价值为A0,经t年后,价值为,这里r=-0.05。由,假设取,易算出t=13.86〔年〕,即大约经过13.86年,机械设备的价值是原价值的一半。

级数应用举例

银行通过存款和放款“创造〞货币问题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法定的比率保存规定数额的法定准备金,其余局部才能用作放款。得到一笔贷款的企业把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另一家银行,这银行也按比率保存法定准备金,其余局部作为放款。如此继续下去,这就是银行通过存款和放款“创造〞货币。

设R表示最初存款,D表示存款总额〔即最初存款“创造〞的货币总额〕,r表示法定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r<1。当n趋于无穷大时,那么有

假设记

它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显然,假设最初存款是既定的,法定准备率r越低,银行存款和放款的总额越大。

这是一个等比级数问题。

例如

设最初存款为1000万元,法定准备率20%,求银行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

这里,R=1000,r=0.2,存款总额D1由级数

1000+1000(1-0.2)+1000(1-0.2)2+…

决定,其和

贷款总额D2由级数

1000(1-0.2)+1000(1-0.2)2+…

决定,显然

D2=4000〔万元〕

投资费用

这里,投资费用是指每隔一定时期重复一次的一系列效劳或购进设备所需费用的现在值。将各次费用化为现值,用以比拟间隔时间不同的效劳工程或具有不同使用寿命的设备。

设初期投资为p,年利率为r,t年重复一次投资。这样,第一次更新费用的现值为,第二次更新费用的现值为,以此类推。如此,投资费用D为以下等比级数之和:

于是

例如,建造一座钢桥的费用为380000元,每隔10年需要油漆一次,每次费用为40000元,桥的期望寿命为40年;建造一座木桥的费用为200000元,每隔2年需油漆一次,每次费用为20000元,其期望寿命为15年,假设年利率为10%,问建造哪一种桥较为经济?

钢桥费用包括两局部:建桥的系列费用和油漆的系列费用。

对建钢桥,p=380000,r=0.1,t=40,因,那么建桥费用

查表知,于是

同样,油漆钢桥费用

故建钢桥总费用的现值

类似的,建木桥费用

油漆木桥费用

故建木桥总费用的现值

由计算知,建木桥有利。

现假设价格每年以百分率i涨价,年利率为r,假设某种效劳或工程的现在费用为p0时,那么t年后的费用为

其现值为

。这说明,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计算总费用D的等比级数是

例如,在上述建桥问题中,假设每年物价上涨7%,试重新考虑建木桥还是建钢桥经济?

这里,r=0.1,i=0.07,r-i=0.03,此时,对钢桥,建桥费用和油漆费用分别为

建钢桥总费用的现在值

D=D1+D2=698100〔元〕

对木桥,建桥费用和油漆费用分别为

建钢桥总费用的现在值

D=D3+D4=895550〔元〕

根据以上计算,在每年通货膨胀7%的情况下,建钢桥经济。

库存问题

库存或存贮在生产系统,商业系统,乃至各个系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求可由库存的输出来供给和满足,库存也要由输入来维持和补充,库存起到调节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之间不协调的作用。

我们的问题是库存数量为多少时最适宜。控制存货数量的目的是把存货总费用降低到最小。这里,假设存货总费用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费用:

1.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工厂生产产品成批投产,每次投产要支付生产准备费;商店向外订货,每次订货都要支付订购费。假设每次投产的准备费或每次的订购费与投产或订货数量无关。

2.货物的库存费用:货物存放仓库的保管费。假设在某一时间内单位产品的库存费不变。

3.缺货损失费:因不能及时满足需求而带来的损失。

另外,还假设需求是连续的,均匀的,即单位时间内的需求是常数,因而在一个方案期内需求的总量是的,简言之,需求是一致的,这是确定性库存模型。

我们讨论以下模型:

1)

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

2)

陆续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

3)

成批到货,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

(一)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

所谓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就是每批产品或每次订购的货物整批存入仓库,由仓库均匀提取〔因需求是一致的〕投放市场,当前一批库存提取完后,下一批货物立即补足。在这种理想情况下,库存水平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库存量由最高水平逐渐〔或线性〕的减少到0,此时,库存水平又立即到达最高水平,再循环前过程。这样,在一个方案期内,平均库存量可以认为是最高库存量的一半。图中的t表示一个存贮循环延续时间。

Q〔库存水平〕

每批数量

O

t

t

t

最高库存水平

平均库存水平

T〔时间〕

图1

由于在一个方案期内需求量是固定的,在这方案期内,如果每批投产或每次订购数量多,自然库存量多,自然库存量多,因而库存费多;但是,这时因投产或订购数少,因此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少。如果每批投产或每次订购量少,库存费减少,但因投产或订购次数多,自然,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增多。在这两种费用一多一少的矛盾情况下,我们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每批投产或每次订购的数量,即选择最有批量以使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

假设

D:一个方案期内的需求数量,即生产或订货的总量;

C1:一个方案期内每件产品所付库存费;

C2:每批生产准备费或每次订购费;

Q:每批投产或每次订货的数量,即批量;

E:一个方案期内存货总费用,即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与库存费之和。

这样,在一个方案期内,自始至终,按图1之分析,库存数量应认为是,即库存量恰是批量之半,所以库存费为;生产次数或订购次数,即批数应为,因此,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为。于是,存货总费用E与每批数量Q的函数关系为

现存的问题是:决策变量Q,使目标函数取极小值。

由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1〕

由上式解得

〔2〕

由极值的充分条件:

所以,当批量时,总费用最小,其值:

(3)

这就得到了求最优批量及最小总费用的一般表达式〔2〕和〔3〕。

表达式〔2〕在库存理论中称为“经济订购量〞或“经济批量〞公式。简称为“EOQ〞公式。

注意到〔1〕式:〔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可写作:

〔4〕

〔4〕式左端正式一个方案期内的库存费,而右端那么是一个方案期内的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因此,对“一致需求,成批到货,不许短缺〞的库存模型有如下结论:

使库存费与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相等的批量,是经济批量。

这样,对上述库存问题,我们也可直接由公式〔4〕来经济批量。

例1

某厂生产摄影机,年产量1000台,每台本钱800元,每一季度每台摄影机的库存费是本钱的5%;工厂分批生产,每批生产准备费为5000元;市场对产品一致需求,不许缺货,产品整批存入仓库。试确定经济批量及一年最小存货总费用。

由题设知,D=1000台,C2=5000元,每年每台库存费

C1=800×5%×4=160〔元〕

存货总费用E与每批生产台数Q的函数关系:

由〔2〕式,经济批量

一年最小存货总费用

E

=

E1

+

E2

200

300

400

250

Q〔台〕

O

E〔万元〕

由图2可知,库存费用曲线与生产准备费用曲线:

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经济批量,其纵坐标刚好是存货总费用的一半。

(二)陆续到货,不允许短缺的模型

陆续到货,就是每批投产或每次订购的数量Q,不是整批到货,立即补足库存,而是从库存为零时起,经过时间t1才能全部到货。

在此,需补充假设

P:每单位时间内的到货量,即到货率;

u:每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即需求率。

显然,假设P>u,每单位时间内净增加存货为P-u,到时刻t1终了库存出现一个顶点,这时,库存量为t1(P-u)。

由于经历时间t1到货总量为Q,因此,从而最大库存量为

这种库存模型的库存水平变动情况如图3所示。

T〔时间〕

图3

Q〔库存水平〕

O

t

t

t

t1(P-u)

平均库存水平

t1

t1

t1

这样,在一个方案期内,平均库存量应为最大库存量之半,因而库存费为。

本问题中,因为生产准备费或订购费与“成批到货,不许短缺〞库存模型一样,因此,存货总费用E与每批数量Q的函数关系,即目标函数是

为决策变量Q,由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容易算得,经济批量

这时,库存总费用的最小值

最优批量Q*的表达式〔6〕也可由下式得到:

例2

同例1,但产品陆续存入仓库,每月到货200台,试确定经济批量和最正确费用。

条件是:

由〔5〕〔6〕〔7〕可得经济批量为327.3台,这时最正确费用为30550元。

(三)成批到货,允许短缺的模型

前面讨论的两个库存模型是不允许缺货。允许缺货是指,缺货时未能满足的需求,在下一批货物到货时要予以满足,而且缺货时的需求直接输出而不经过库存。其它情况同模型一。如果缺货带来的损失很小,且不会因暂时缺货而失去销售时机,缺货现象是允许存在的。

允许缺货情况,库存水平变动情况见图4。图中的t是一个存贮循环延续时间,从前一批到货至库存量减少为0的时间为t1,从库存是0至下一批货物到达的时间为t2。

Q〔库存水平〕

批量Q

O

t2

t

t

最高库存水平

T〔时间〕

图4

t2

t1

t1

B

Q-B

这里尚需补充假设

B:库存得到补充之前的允许缺货量;

C3:在一个方案期内,缺一件产品的损失费。

需要注意的是每批投产或每次订购的数量Q包括了最大的允许缺货量B。

本库存模型中,生产准备费与订购费与前面模型相同:

库存费:因有货时间t1占一个存贮循环时间的比率为,所以,在一个时机期内,有货时间所占比率也为。有货时,最大库存量为Q-B,从而平均库存量为,由图4中

相似三角形易知

因此,在一个方案期内,库存费为

缺货费:在缺货时间t2占一个存贮循环时间的比率为,在一个方案期内,缺货总时间所占比例也为。最大缺货量为B,因此,平均缺货量为,由图4的相似三角形得知。因此,在一个方案期内,缺货量为.综上,在一个方案期内,库存总费用

或写作

这是该问题的目标函数。

现在的问题是决策两个变量Q和B,以使目标函数取极小值。

根据〔8’〕式,由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有

解该方程组,可得

可以验证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满足:,因此,将

代入〔8〕式,可得存货总费用的最小值:

比拟〔9〕式和〔3〕式,如果缺一件产品的损失费C3为无穷大,因,那么〔9〕式就是〔3〕式,这说明:不允许缺货可视为缺货损失为无穷大的情况。此式,又因,由〔10〕式知,恰有缺货量B*=0。

例3

某厂,一年劳动日为300天,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固定,一年可组装机床1500台;假设组装一台机床的零部件价值14400元,而一年的保管费为其价值的22%,因缺零部件而停工,少装一台机床的损失费为零部件价值的50%;又每次订购零部件的手续费为7500元,为使一年存货总费用最小,试就以下各种情况决策最优批量和允许缺货量〔如果允许缺货的话〕并计算最正确费用:

〔1〕不管每次订购数量为多少,都可立即到货,不允许停工待料;

〔2〕假设订货后,每天可到货30台机床的零部件,不允许停工待料;

〔3〕不管每次订货多少,都可立即到货,允许停工待料,但缺料时未完成的任务,当到货后,可不占劳动日就能完成。

由题设知

〔1〕这是成批到货,不许缺货的情况。目标函数为:,由〔2〕式得最优批量84.27,可取Q*=84台;由目标函数可得最正确费用E*=266985元。

〔2〕这是陆续到货,不许短缺的情况。目标函数为

由〔6〕式得最优批量92.3,取Q*=92台;最正确费用E*=243723元。

下面,比拟成批到货和陆续到货两种情况:

成批到货

陆续到货

最优批量

最大库存水平

一年订购次数

一年总费用

Q=84

Q=84

N=18(实为17.85)

E=266985

Q=92

Q=77

N=17(实为16.3)

E=243723

显然,陆续到货总费用减少,这是因为一年订购次数减少且平均库存量减少。

〔3〕这是成批到货,允许短缺的情况。目标函数

由〔9〕式和〔10〕式可分别得到最优批量和最大缺货量:

7.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七

一、导数在最佳营运资金决策上的应用

导数是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在经济管理中也存在变化率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把经济学中的很多问题归结到数学中来,用我们所学的导数知识加以研究并解决。

营运资金因其较强的流动性而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润滑剂和基础,企业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既要防止营运资金不足,也要避免营运资金过多。设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TC为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

则: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二、微分方程在新产品的推广中的应用

微分方程作为数学科学的中心学科,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解法和理论已日臻完善,可以为分析和求得方程的解 (或数值解) 提供足够的方法,使得微分方程模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有效性和非常丰富的数学内涵。当一个物种迁入到一个新生态系统中后,其数量会发生变化。假设该物种的起始数量小于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则数量会增长。

设有某种新产品要推向市场,t时刻的销量为x (t) ,由于产品性能良好,每个产品都是一个宣传品,因此t时刻产品销量的增长率与x (t) 成正比,同时考虑到产品销量存在一定的市场容量N,统计表明与尚未购买该产品的潜在顾客的数量N-x (t) 也成正比, 于是有

符合逻辑斯谛 (Logistic) 方程的模型,通解

当x (t**)

研究与调查表明:许多产品的销售曲线与Logistic曲线十分接近,许多分析家认为,在新产品推出的初期,应采用小批量生产并加强广告宣传,而在产品用户达到20%~80%阶段,产品应大批量生产,在产品用户超过80%时,应转产。

三、概率与数理统计在风险衡量中的应用

概率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对未来和未知进行展望和判断, 以求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高瞻远瞩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已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中。风险通常是指某种行动结果所具有的变动性,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风险的衡量中用到的主要是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离差率、协方差等。

(1) 单一资产投资风险衡量。决策者主要通过求标准离差率将决策方案风险加以量化,并据此做出决策:对于单个方案,决策者可根据其标准离差率的大小,并将其与可接受的此项指标的最高限制对比,然后进行决策;对于多个方案,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方案。例:某企业由A、B两个投资项目,两个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及其概率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A的风险较大。

(2) 投资组合风险的衡量。投资者通常不是把自己的全部资金都投放在单一资产上,而是同时向多项资产投资。这时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由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和标准离差 (δp) 来衡量。

例:某企业拟分别投资于A资产和B资产, 其中投资于A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为8%, 计划投资500万元;投资于B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为12%, 计划投资500万元。假设投资A、B资产期望收益率的标准离差均为9%。计算相关系数为+1时, 投资组合的δp。

四、模糊数学在上市公司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数学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是利用数学方法来处理客观实际和人类主观活动中存在的模糊现象,于是借助模糊数学的经济评价方法就随之产生。比如当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进行评价时,由于评价因素具有模糊概念,这时如利用普遍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而综合评价法一方面集合了AHP法与专家调查法在财务指标评价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了模糊评价方法在具有模糊性的指标评价中的独特作用,因而它能更客观、更全面地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进行评价。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其运用,假定对两家公司进行评价,评委有5人。

首先,设定各级评价因素。第一级评价因素可以设为: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依据第一级评价因素的具体情况,设定下属的第二级评价因素。第一级评价因素“非财务指标”可以不设置下属的第二级评价因素。第一级评价因素“财务指标”的下属第二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其次,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函数关系) 。由评标委员会成员直接评议:非财务指标最优的评价值为1;欠优的,依据欠优的程度,其评价值0≤E≤1。再次,设定各级评价因素的权重(W)分配。假定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第一级评价因素的权重W1=30%, W2=70%,财务指标下一级评价因素的权重W21=20%, W22=30%, W23=50%。最后,评分。按照评分细则5人逐项打分取平均值。

A公司的得分=1×30%+0.86×70%=0.902

B公司的得分=0.6×30%+0.97×70%=0.859

类似的应用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从这些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经济管理与数学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数学对于经济管理来说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数学理论也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 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从最佳营运资金决策上、新产品的推广中、在风险衡量中以及上市公司信用评价探讨了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在经济学界和数学界都赫赫有名的数学和经济学大师——约翰·纳什通过数学模型把日常生活中生动的经济问题分析并深化研究, 总结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这个著名的经济论断, 为以后研究各个领域的博弈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 数学与经济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关键词:决策,风险衡量,信用评价,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78-182.

[2]龚成通.大学数学应用题精讲[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23-132.

[3]马元兴, 季学芳.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92-93.

8.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八

在此之前,各方猜测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谁也没想到会是他们两个。他们属于研究博弈论的学者,而博弈论学者自从1993年以来,已经获得4次诺贝尔经济学奖了,这次是第5次。在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被颇多诟病之际,诺奖给了微观经济学,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他们获奖的理论。举个形象的例子,他们的理论可以用来解决当下十分令人苦恼的“剩男剩女”的问题,并可以解释什么样的“相亲节目”更有效率。

假如有3个男孩子,有3个女孩子,如何配对组成家庭才会是最稳定的,不至于在结婚之后出现婚外情呢?

我们让3个男孩子都去向各自最喜欢的女孩求婚,如果有两个男孩子向同一个女孩子求婚,女孩就暂时把比较喜欢的留下,把另外一个退回婚介市场;如果没有人求婚,女孩就等着;如果只遇到一个求婚者,就暂且留着。

第二轮开始,未被选择的男孩继续选择次喜欢的女孩,这时候已经有一个求婚者的女孩可以再次作出选择,把次喜欢男孩的退回婚介市场,男孩就再次进行排序选择,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最后男孩和女孩都能够配对出最稳定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稳定配置理论”。

这个理论的巧妙之处在于,经过最终配对之后,不可能找到配对外的更理想的组合,就是不可能出现“婚外情”。

因此,该理论不仅可以进行婚恋配对和婚恋网站的设计,还可以适用于诸如器官移植领域,捐赠者和受捐者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够让更多人受益,还可以运用在学生升学择校的制度设计方面,学校和学生如何双向选择才会最稳定。

此外,汽车牌照的分配当中同样需要配置理论,而在医学院遭遇实习生分配医院苦恼之时也可以借助这一理论。虽然这些问题谈不上是国家大事,但确实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从1978年开始市场化改革,大多数人理解的市场化就是价格机制的改革。

过去是计划经济,按照计划来分配资源、产品和服务,而市场经济则要发挥价格的作用,我们讲市场经济往往是供给和需求,如果供给低于需求的话,那就把价格提高,价格高了,需求就少了,供给增加,这样使得整个市场供求慢慢趋于平衡。

然而,在诸如医疗和教育这些民生领域,如果简单用价格机制推动市场化,大家就会不满意。我们都觉得,不能够完全依赖价格来解决这些领域的资源配置问题。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伊德·沙普利“稳定配置理论”,其精妙之处在于通过非价格的调整来实现一些资源有效稳定的配置。

这给了正处于改革进程中的我们很多启示,中国市场化改革需要有更好的制度设计,进行有效的配置,价格不是唯一的一个手段。

9.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九

国内高校一般在学科(或课程)理论学习阶段开展PBL教学。但是受学生人数太多,教育资源又相对不足、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学习模式转变等诸多挑战,一般难以在理论学习阶段大规模开展PBL教学法,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现从学校教育资源现状出发,尝试在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阶段应用PBL教学法,从而探索一种更适合当前教育资源现状的教学方法。为了客观评价PBL教学法在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中初步尝试的效果及可行性,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和医疗保险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效果对比研究。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选定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和医疗保险专业共15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卫生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阶段实施PBL教学法。

1.2方法

1.2.1编写案例资料

按照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计划学时,就卫生经济学领域看病难、看病贵,医方诱导需求,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典型问题,编写1-2个PBL案例资料。案例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①通过问卷调查中发现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②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事卫生经济学领域教学的老师集体讨论出来的问题;③与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中最新研究进展有关的问题;④网络、新闻、杂志中与卫生经济密切相关的问题。案例资料编写完成后统一印刷装订成册。在编写案例资料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已有理论知识水平,抓住社会热点,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提出符合教学条件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1.2.2实施方案

在课程开始前召开PBL专题会议,讨论在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阶段实施PBL教学法的具体步骤、案例资料的编写、实验班级的人员安排、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按照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计划学时,编写1-2个PBL案例资料,案例资料编写完成后统一印刷装订成册。与此同时,对学校现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拟实训室的利用和改造、充分创造学生上网查阅和检索卫生经济学知识资源的便利条件、增加图书馆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和医改政策等方面的图书数量和种类。具体方案:为了进行对比研究,卫管专业作为实验组在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医保专业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①教师提前1周将案例资料分发给卫管专业的学生,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长由各小组内部推荐产生。小组长对各自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可以通过图书馆资源、网络、教材等查找资料。②两个专业同时开展卫生经济学课程。卫管专业课堂上采取PBL的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授课,老师在课程开始前就提出关于如何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课程开始后,首先以小组讨论形式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其次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回答问题,组内人员也可对回答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最后老师做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第一次课程结束后,分发问卷,调查卫管专业学生对PBL教学法的熟悉程度以及对首次授课效果进行的评价,并且征求学生对于案例问题的建议,以期为PBL教学法在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阶段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保障。医保专业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观察并记录两个专业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回答问题的能力。③课程基本完成后,两个专业学生均按小组查阅文献,然后就”看病贵”问题集中开展讨论。并邀请包括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等学科的老师参与,由各学科老师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解答疑难并归纳总结。观察并记录两个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总结能力。④最后对PBL教学效果评估。对两个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分为笔试和口头考试两个部分,之后对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价PBL教学法应用于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是否对学生造成压力,是否造成学校成本的增加,是否丰富了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否认为PBL教学法有效果,学生是否处于主导地位,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生对于卫生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从而客观的评价PBL教学法的效果以及在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阶段的可行性。

2结果

2.1PBL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查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专业学生对教师作用的评价存在差异(P<0.05),未实施PBL教学法的医保专业学生在问题讨论过后完全依赖老师进行总结,而卫管专业仅需要老师简要总结即可;对于案例讨论发言形式,两专业学生对于讨论形式意见也存在差异(P<0.05),调查发现医保专业学生赞同各组推荐代表发言,而卫管专业大部分学生赞同自由讨论并且自荐发言。这说明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PBL教学法是否有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可认为学生对PBL教学效果的评价基本一致(P>0.05,见表1),两专业学生均认为PBL教学方式生动灵活能调动积极性。这表明学生们对PBL教学法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有一定的效果,有继续实施的可能性。同时,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学生们认为PBL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联合攻关的能力。

2.2卫生经济学课程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两专业学生笔试成绩(满分100分)和口头成绩(满分10分)均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2),不难发现应用PBL教学法的卫管专业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明显比仍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医保专业学生的成绩要高。这充分表明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效果更好。

2.3PBL教学法应用于卫生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0.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十

在对工程进行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本质就是技术以及经济知识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中,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经济分析始终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所有工序,一方面可以给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项目施工单位选择合适的投标项目,并明确出相关的投标方案,此外,还可以有效的帮助工程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设计、施工以及资金的配置方案。

2.2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工作

所谓项目成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中,项目的实施者要及时的对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花费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所有的收支费用进行限制和监督,及时的解决即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出现的费用偏差,尽可能的将项目生产的各项开销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的生产成本的投入,保证工程项目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2.3工程经济分析以及项目的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

11.数学期望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 数学期望 经济决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87-02

数学期望简称期望,又称均值,是随机变量最基本的数学特征之一,它是简单算术平均的一种推广。其本质运用就是对于一个随机事件,采用计算数学期望的方法将问题简化并得出最优方案,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出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最终得到较科学的决策方法。因其符合客观条件,合理科学,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于是通过实践,人们打破了数学的界限,将它推广到了经济活动和实际生活,特别在物流管理、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方面,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数学期望来解决。

一、相关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1.数学期望的性质

(1)设C是常数,则有E(C)一C

(2)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C是常数,则有E(CX)=CEX

(3)设X,Y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E(X+Y) =EX+EY

这一性质可以推广到有限个随机变量的情况。

(4)设X,Y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有E(XY)一EXEY

这一性质可以推广到有限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之积的情况。

2.几种常见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

二、数学在经济中的作用

1.培欣决策

培欣决策是基于概率基础上的著名决策法则,实质是一种风险性决策的分析方法,得出事件发生原因的概率,再按概率预测其经济效益,依此进行最后决策。如某企业要生产一种新产品决策前对市场销售量有好、中、差三种预测。其发生概率与经济效益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决策的是:(1)要不要先聘专家进行一次市场调查;(2)要不要生产该种新产品。如果市场情况好,增加的利润大于支付的调查费;若不好,不能增加利润,则支付调查费对企业不利。培欣决策是数学与经济学结合的一个典型事例。

2.生产决策问题

一生产厂对其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满怀希望。在确定计划之前,生产厂要进行微观经济决策,微观决策包括企业根据市场确定产量,进行人、财、物的合理分配目前,这样可以降低生产风险,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例如,某产员工以每周40h满负荷地工作着,为满足预期的市场新需求,业务主管领导在考虑是否要采用员工超时工作的应急措施或添置、更新设备的办法来增加产量(或提高产品质量),市场部的专家们预测对产品需求增加15%的可能性是60%,但同时指出,经济也可能恶化,有实际需求下降5%的可能性,其概率是40%。领导们要在此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从三种可以采取的行动中选定一个行动方案,已知的有关的数据列于下表。

解:这是一个在对自然状态的信息不确知(对产品需求可能会减少5%,也可能会增加15%),但又知其概率分布(概率分别为0.4和0.6)的情况下要作出决策的问题,常称这类问题为风险型决策。

对于风险型决策问题,不论采用怎样的决策都带一定的风险,如对本例而言,若采用第一种决策,即既不增加工时也不增添设备,一旦出现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时就失去了更多获利的可能。期望值判据是一种常用的处理风险型决策的判据,即比较各种行动所产生之效益期望值的大小以作出决策。对于本例给出的数据,期望收益为:

40x0.4+35x0.6 37.0(万元)

28x0.4+40x0.6 35.2(万元)

3ix0.4+43x0.6 38.2(万元)

故若用期望值判据,则公司领导将决定采取增加设备的应急措施,对自然状态的各种概率估计很重要。在表1的数据中,若对前景持更乐观的态度,认为出现需求增长的概率是0 8,那么依同样的判据就会作出不同的决定。事实上,这时期望收益为:

40x0.2+35x0.8 36.0(万元)

28X0.2+40X0.8 37.6(万元)

3ix0.2+43x0.8 40.6(万元)

于是公司领导将会决定增添新设备,扩大规模。

3.资金投资问题

某投资者有10万元,现有两种投资方案:一是购买股票,二是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买股票的收益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假设可分三种状态:形势好、形势中等、形势不好(即经济衰退)。若形势好可获利40000元;若形势中等可获利10000元;若形势不好要损失20000元。如果是存入银行,假设年利率为8%,即可得利息8000元。又设年经济形势好、中等、不好的概率分别为30%、50%和20%。试问该投资者应选择哪一种投资方案?

分析:购买股票的收益与经济形势有关,存入银行的收益与经济形势无关。因此,要确定选择哪一种方案,就必须通过计算这两种投资方案对应的收益期望值E来进行判断。

解:由题设,一年中两种投资方式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对应的收益与概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初步看出,如果购买股票在经济形势好和经济形势中等的情况下是合算的,但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则采取存入银行的方案比较好。

下面通过计算加以分析:

(1)如果购买股票,其收益的期望值:

E1=40000X 0.3+10000X 0.5+(-20000)X0.2 =13000(元)

(2)如果存入银行,其收益的期望值:

E2=8000x 0.3+8000x 0.5+8000×0.2 =8000(元)

因此,购买股票的收益比存入银行的收益大,按期望收益最大原则,应选择购买股票。

说明:该题是按风险决策中的期望收益最大准则选择方案,在这些方案的最大利润中选出一个最大值,与该最大值相对应的那个可选方案便是决策选择的方案。由于根据这种准则决策也能有最大亏损的结果,所以这种作法有风险存在。

12.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篇十二

项目式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一, 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这里的项目主要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利用情景、合作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有效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 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 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 项目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多从实践教学 (王平, 2004;陈万卷, 2007) 、双语教学 (曲海群, 何小洁, 2007) 、案例教学 (元鑫, 2011) 等方面进行。少数探讨项目法应用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的研究 (刘土英, 2011) (李国安、张开福、王信平, 2011) 则侧重于国际贸易实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而该方法在国际贸易理论性课程中的应用仅有少数研究可借鉴 (侯俊军, 凌艳平, 2008) 。因此, 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

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 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存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 一些课程, 如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具有较强的经济学理论特点, 必须运用经济学理论、原理和工具进行分析。如果一直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式, 容易造成课堂枯燥、单调, 学生不感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 在国际贸易等理论课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现实问题设置若干任务,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及深入的研讨完成自己的任务。项目式教学法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完成任务的过程应是一个人人参与、相互合作的创造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而实现我们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 有利于国际贸易等相关理论的创新并提高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指导和解释功能。

项目式教学法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性课程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 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形势的发展要求专业课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改革与创新应该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应用型经贸人才为目的, 拓展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手段, 改变教学模式, 而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实现上述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项目式教学“重学生”、“重能力”、“重过程”的特点有利于以往的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转变, 由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向模拟实战、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转变。

2.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课堂的唯一主角, 学生都是观众, 老师积极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结果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却因为教学内容的枯燥及教学形式的单调而不感兴趣。玩手机、打瞌睡等学生课堂开小差行为又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项目教学法在理论性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关系, 教师退出前台, 主要担当幕后导演, 学生成为主要演员。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学生人人都有任务, 人人必须参与, 人人都是主角,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推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沟通合作,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 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纯理论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变化较小, 教师对于同一门课程授课几轮后就能较熟练地掌握相关内容, 能顺利完成授课过程, 缺乏不断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动力和压力。实施项目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项目设计、指导及讨论和总结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前沿, 掌握最新的国际国内经贸形势和动态, 熟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并时刻思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只有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精通理论, 了解实践, 具备开拓创新能力, 才能促进项目式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式教学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和压力。为了完成项目目标, 学生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习, 不断探索思考。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项目式教学分别从课堂教学的供求两个角度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使每一节课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使师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收获和提高。

三、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性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项目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为了促进其顺利实施并推广,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项目和任务的设计

由于理论课程的特点, 如何设计适合学生完成的项目和任务是项目式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在项目式教学的应用和探索阶段, 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门理论课程的内容体系, 在每一门课程中制定出5~8个项目, 占课程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宜。项目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同时考查学生的协调和协作能力。一个大项目要由不同的小任务组成, 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另外, 项目的内容要难易适中, 让学生“跳一跳, 够得到”。太难的题目会让学生有挫败感, 反而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 考核方式的改变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仍然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也多以学生的成绩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这种“重成绩、轻能力”, “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考核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求, 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必须以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为后盾。

对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课程的期末考核, 除了试卷成绩外, 应把平时的项目完成状况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 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应提高到50%左右。对于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还要细分具体的考核标准, 如道德水平 (出席、完成态度积极与否) 、专业知识水平、项目完成质量等。由于每一个项目通常由一组同学来完成, 而项目组内的每一个同学又都承担项目下的一个小任务。所以, 每个项目都可以设置个人分和小组分, 既考查每个同学的个人能力, 又考查其沟通协作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为主, 所以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师应该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阐明该课程实施灵活考核方式的必要性, 确保以科学的考核方式推动项目式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3. 项目成果展示

在每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进行广泛的调研, 开展深入的讨论, 需要自己动手制作PPT、撰写论文或报告。每一个项目都倾注了学生的心血, 记载了学生的艰辛与收获。因此, 对于项目的成果, 除了通过课堂上的模拟、演讲、交流和讨论等方式来展示外, 还应该让优秀的项目走出课堂, 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例如, 可以通过专业内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辩论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题论坛”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 辩论会只能在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中进行, 专题论坛也由课堂上项目完成很好的同学来做演讲, 对大一、大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进行讲解, 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在整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和氛围。

四、结语。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以各种形式走向国际市场, 开拓国际化业务。在这一背景下, 社会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 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性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 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和经验的积累, 项目式教学法将会在培养高素质的实际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项目式教学法以其注重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侧重能力培养等特点在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性课程而言, 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关系, 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项目和任务的设计、考核方式的改变以及项目成果的展示是顺利推行项目式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课

参考文献

[1]侯俊君, 凌艳平.项目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 (11) .

[2]冯婉玲.项目式教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第9卷 (3) .

上一篇:在2011年镇村干部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法治知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