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权力与义务

2024-09-13

领导干部权力与义务(共10篇)

1.领导干部权力与义务 篇一

国家的未来和权力的基本责任与义务

虽然说国家体制不同,但是国家权力的责任确是相同的。封建社会的权力粗略地看更有点“占山为王,向老百姓收租”的味道,不过,历来帝王为了自己家族江山的稳固,也在一定程度上履行着一定的责任。社会发展到现在,多数国家的江山社稷已不再被某一家族所有,于是这就更加激发了帝王们服务人民以“青史留名”的愿望,因为历史终究是由人民所写的。

国家权力的责任有哪些呢?

1、打击邪恶,抑制强者,以确保弱者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确保维护人民生

活的和谐、稳定、幸福安康。

2、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确保最富有者的家庭财富不超越社会家庭平均财富的5/3

倍(即1.6倍)。最为以高薪养廉著称的新加坡,其官员的收入也就是这一比例。

3、打造“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和谐稳定幸福的基础,更是老

百姓爱国的思想源泉。

4、法治中国。法治的权威不能得以彰显,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且法

律必然要建立在70%以上的老百姓的民愿之上,建立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之上。一个社会只有弱者得到的保护,才能社会才能和谐,才不至于因为法律所逼促使社会中的弱者向“禽兽”转变。

5、给予青年人一个公平的事业“起跑线”,这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保证,更是预防

青少年“远离邪恶”的保证。

6、以国家利益为重,抵御外来势力的入侵。

7、公民荣誉体系的建立。公民荣誉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国家道德信仰较高标准的体现,每一个获得荣誉的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为此公民荣誉必须给予那些“为了人民利益”而做出贡献的人士或家庭;它的确定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几百年之后,并立足于世世代代的国人都因为其贡献而想去祭奠、歌颂他,所以荣誉公民荣誉的获取必须远离政治和金钱。政治和金钱其实质是对公民荣誉的亵渎,试想一个稍稍为人民做出了一点贡献的公民如果得到了大额的奖励,那么老百姓就会怀疑其行为的真实动机。

2.领导干部权力与义务 篇二

“教练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 “经过西方企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的研究和实践而形成的, 能够最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力及个人效能的新型管理技术。”教练“通过给人们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 并帮助他们面对持续的行为改变过程的各种困难, 好的教练能够确保人们的行为改变成为事实。”“教练是基于可靠的原理和假设, 根据认知、行为、情感等建立起来的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发展的技术。”在职体验 (辅之以教练、轮流作业及其他厂内培训) 是管理开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企业教练制“就是把课堂教学、手把手的训练、激励约束三者结合起来的一种强化训练方法, 教员像教练一样进行教学。企业教练制的主要教学环节有:系统知识+案例讲解+询问聆听+言传身教+大量练习+激励约束。

教练型领导是一种领导风格。什么是领导风格?各种领导行为通常是结合着使用的。这些组合产生了在许多组织中常见的几种典型的领导风格。“在现实社会中, 许多领导者不会完全符合这些风格中的任何一种, 而一些领导者则可能综合了这些风格中的几种。”笔者认为教练技术和教练型领导并不是一个概念, 对教练型领导的研究应包含对教练技术、技能的研究。教练型领导是一种领导风格, 以行为科学知识为指导, 主要运用学习理论和强化、激励的教练技能, 促成被领导者发展的领导类型。这种对员工的训练既涉及工作心态、思维和行为的改变, 也涉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改变。

二、教练型领导的主要特质

1. 自信和果断。

指自尊、决断力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教练型领导更愿意自己做出决定, 对其决定负责。

2. 较高的成就欲。

一个有追求卓越的渴望、通晓下属的任务且有着高度支持行为和指导行为的教练型领导对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和下属明确其任务尤其有着有利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 熟悉下属的任务、关心下属并表现出对优秀成绩的强烈渴望的领导者在指导下属时会是多么有效。

3. 正直。

成功的教练指导关系由三个相互依赖的元素构成:信任、尊重、表达自由。

4. 权力的社会化需要。

领导对权力的社会化需要是帮助教练型领导有效地运用参与领导行为的另一特征。“大多数教练对权力有着相当高的社会化需要。这是一种强烈的想要建立对他人影响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帮助下属成为独立的工作者以支持他们实现目标。”社会化的权力需要使领导喜欢通过指导和发展下属去形成他们对环境的影响, 最优秀的教练要培养下属的自我管理技能, 培养下属自觉和自知的能力, 以便进行自我纠正, 其最终目标是让自己可有可无。

5. 高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这一人格特质指的是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个体能力。高自我监控者对环境线索十分敏感, 可以更好地认知和分析周围环境, 在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方面表现出相当高的适应性, 他们更关注他人的活动, 这些领导者从其他人的反馈那里学习, 并逐步了解了他们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他人的。

6. 移情理解力和社会洞察力。

领导者善于理解下属关于重大事件的态度、动机和需要, 能够认识到下属的兴趣、目标和价值观。这种移情理解力和洞察力常常源于教练型领导运用参与领导行为解决问题的情境经验。他们运用理解来加强合作、推动讨论, 在下属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通过参与型的讨论使下属追求集体的目标。

三、教练型领导的主要技能

1. 沟通技能。

2. 人际关系技巧。

3. 技术和专业技能。

4. 工作经验。

5. 冲突管理技能。

6. 奖惩技能。

四、教练型领导的主要权力基础

1. 法定权力。

在正式组织中, 法定权力通常依附于某一职务, 而担任该职务的人则有权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人或特定范围的活动施加影响, 即下属的服从是建立在领导有权力指导和下属有义务服从的信念的基础上的。领导者通常有法定的权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指导领导行为, 比如分配特殊的工作、安排工作时间、确定工作方法和监督工作等。

2. 专家权力。

专家权力是以下属认为领导者具有做好工作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的信念为依据的。专家权力是领导者运用指导领导行为一个可靠的力量源泉, 下属相信领导者能运用其专业能力指导下属制定优良的计划和战略, 为下属提供其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性建议, 解释操作过程, 给下属指明所需信息的出处,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达到工作预期目标。

3. 奖励权力。

奖励权力是以下属对领导者有能力付给报酬的信念为依据的。领导者的奖励能满足下属的需求和欲望, 也是对下属的支持, 奖励权力高的领导通常为下属所亲近, 下属把领导的支持看得非常重要。奖励权力能够为下属提供所需要的资源、一个更好的工作计划、高额费用报销或者各种建议。当领导者拥有奖励的权力, 他们可以用那些奖励措施去鼓励某一特定行为或表现, 增加某一特定行为或表现的出现频率。

4. 强制权力。

强制权力是以下属对领导者有能力惩罚的信念为依据的。当今, 领导者使用体罚以及许多有形惩罚措施的能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但是领导者仍有许多的强制权力。当领导者拥有惩罚的权力, 他们可以用那些惩罚措施去抵制某一特定行为或表现, 减少某一特定行为或表现的出现频率, 直至消除。

5. 参照性权力。

具有个性、成就、正直特性的领导者能够得到追随者的尊重和认同, 下属产生把自己看成与领导者是一体的感觉, 因而领导者也就具有了参照性权力。参照性权力有利于领导者运用奖励领导行为和支持领导行为。领导者一旦有了参照性权力, 追随者就会认为是领导者给他们创造了积极的动力, 他们渴望得到领导的赞同, 他们会把领导一些微小的且有明显含义的动作, 比如微笑、友好的手势等, 看作是对他们的鼓励、肯定和支持。

6. 资源/关系权力。

3.领导科学与权力文明 篇三

如果把“领导”和“权力”视为同义词(至少是近义词),有人一定会摇头,表示非议。有的人又会大力肯定,双手赞成。可惜两者的出发点和基本的心理取向截然不同,难免都陷于偏颇。前者认为领导与权力根本是一回事,因为“领导”一词听起来较为柔和,较为弹性,在很多时候有亲切感。而“权力”一词在词典中的注解是“政治方面的强制力量”,和“在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和支配权”,总之使人觉得有点冷意。然而在实际上,领导一经失去了权力属性,也必将陷入民粹主义的无序盲动或成为不作为主义、无责任主义的借口。而后者则认为领导与权力不仅是一回事,而且又将权力刻意地予以神圣化、神秘化、威仪化,致使将一切专制主义、独裁主义、霸权主义、官僚主义的行径都视为合理合法,这更是领导盲、权力盲的标志。因此摆在中国面前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领导的行为走向科学化,如何使权力运用在实现科学化的基础上迈入权力文明化的高阶。领导科学是个新术语,此前曾经听到的往往是领导能力、领导艺术、领导形象、领导风采等等。将领导的行为上升到领导科学,是中国全方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表现。于是如何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领导科学,不陷入领导科学的误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领导岗位、领导干部、领导人员、领导行为,属性和职能之一是权力的拥有和使用。这是常识,无须进行这样那样的非议。因此领导科学有时也可称之为权力科学,或曰权力文明。而权力文明又是社会文明的主旗之一,这一点也是常识,不必去做任何过分情绪化的辩驳。关键是领导科学、权力文明是真是伪,比这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导向上是趋正还是趋偏。

我们绝不能再欣赏当年的“文盲神圣化”或“权力愚昧化”的领导行为,因为它本身就有反文明的因素,而且更是对现代领导科学、现代权力文明的梗阻。但是将领导科学或权力文明予以教条化、作秀化、表演化,总之陷入伪化,这也是现代社会、和谐社会的天敌。

今天的领导者(无论是称之为行政干部还是称之为政府官员,都无妨),文化水平都空前地提高了,其中获得了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也不少。为此,也更有可能走向领导科学的境界。

但是领导科学如果在导向上走了偏,也就必然趋于伪化。

中国的领导科学(也可称为行政科学)的首要之偏,是某些执政者把当领导与当官看成绝对相同的一回事。因此把官衔、官阶、官级、官职视为主要的追求对象、保护对象、攀升对象。于是,当干部、当官也就成为一种资本。为了保护和加大这种资本,除了以貌似合法合理(包括合情)的名义将社会公器化为个人私器之外,就是将领导科学伪化成为各式各样的作秀、作态、作势、作威本领。好像只要会讲假大空式的理论,就等于懂得了领导科学。然而在实际上,那正是反科学的标志。

什么是科学?在一切定义中,第一定义就是对真理的发现和恪守,坚持和捍卫。这一切,都需要勇气。

领导者有勇气坚持真理和捍卫真理,比一切都更加接近于懂得领导科学。说真话是科学,办实事是科学,将真话说得有文明品位、将实事办得高效更是科学。反之,将一切虚假的话或不作为、无实效的事用什么样的堂皇词令去装点,都是反科学的。

如前所述,领导科学在很多时候等同于权力科学。虽然今天的权力科学和古代的权力愚昧、权力专制、权力暴力、权力野蛮、权力随意相比,是很大的进步,是很大的飞跃,但离现代的权力文明尚有一定的距离。现代的权力文明,第一标志是对“等级神圣”、“等级崇拜”、“等级屈从”等落后现象的否定,而将一切官衔、级衔、职衔、名衔仅仅看成社会符号。由谁去佩戴这样的符号仅仅是社会分工因时因事的特定需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可置换性。它既不能成为个人资本,也不能世袭。官员的选择、任用、升迁,绝不能遵从上峰意志,要依据公平竞争。竞什么?争什么?首先是真德、真才、真绩以及真正人格魅力的优选。也就是说,真正的权力文明是道德品格(包括正义感、仁爱心、勇敢性等等)和才智品级(包括有知识、有见识、有实践能力、有人格影响力等)的综合体现。总之,是对科学的尊重和对人的关爱两者兼顾。必须承认,古代的中国即使有过很多对明君、贤臣、清官、廉吏的颂歌,但大都表现为人们的泛泛情感或良好愿望,从来没有形成过具有公识性的吏治理论。致使在以“人治”为基本操作的社会中,对昏君、奸臣、贪官、污吏的制约效应和惩治力度非但很低,甚而习惯于姑息、纵容。即使到了几千年之后以革命为世风、以无产阶级为本位、以一元化领导为基本政治实施的年代,我们强调的也常常是个人化的领导意志、领导意图,对领导科学的认识仍在盲区中徘徊。

是改革开放(尤其是政治改革)使我们渐渐懂得了科学发展观,从而有了建立领导科学的可能。这个功劳很大,值得赞颂。但是又必须正视:我们对领导科学的理解尚未达到深化、细化地步。尤其是对权力文明的倡导和强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如何使领导行为日趋科学化,尤其是如何使权力行为日趋文明化,这仍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大工程。

当前中国的权力科学、权力文明的现状是:一是既有真实而可行、可用的理念和实践的勇往直前,也有形式主义的多余而无用的理论作秀或行为作伪的绊脚 。于是真科学和伪科学斗争的胜负,一时还难以形成定局。至于将科学仅仅当成一种操作本领,而未视为文明品位的这种认识也不乏其例。更何况将权力文明仅仅理解为种种形式文明(如仪态文明、礼节文明、词语文明等等),而未上升到德和智、知和行有机统一的文明,领导界中的此类现象也不是罕例。

科学也好,文明也好,都离不开精神的达标和优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什么是真正的精神达标和精神优化?最通俗也最主要的注释就是如前所述的两条:一,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衔为本;二,以民为本,即以民心、民意、民利、民生为本,而不是以各式上级、上司的个人意志和个人功利为本。

这里说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对领导头衔或领导意志的统统否定吗?不,有时恰恰相反!领导的头衔,领导的意志,不仅是一种特殊的、高于常人的行为能量,而且也是一种常人无法取代的影响力。关键是这种能量是良性能量还是恶性能量,这种影响力是建设力还是破坏力。良性的行为能量,建设性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领导者综合了、集中了、代表了公民的意愿和利益。这样做,又必然是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在形式上和本质上的统一。而领导者的恶性能量或破坏性的影响力,不在于他有什么头衔,有什么权威,而首先在于他将权力予以个人化、资本化、滥用化。也就是说,他不仅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窍不通的政盲,也是对以民为本避之千里的权盲。

领导不必讳谈权力,但要弄明白权力趋公趋私的性质完全相反!

4.教师的权力和义务 篇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也愈加显著,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护教师应有的权利和监督教师应尽的责任,我国于1933年10月31号颁布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法律《教师法》该法律对教师的性质与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可见,教师在执教当中,享有特殊权利,也有履行的义务。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享有由《教师法》规定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为或不可为的许可和保障。教师的权利与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师享有权利有如下几个:

(一)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此权利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权利。

(二)教师享有科学研究权。此权利是指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三)教师享有指导评价权,此权利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

(四)教师享有获得报酬待遇权。此权利是指教师“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五)教师享有参与学校管理权。此权利是指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主管理”的权利。

(六)教师享有培训进修权。此权利是指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权利。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及其他的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做出的一定行为。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有如下几点:

(一)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是指教师应自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二)教师应该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指教师应该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三)教师应该依法教育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是指教师机应当履行“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

(四)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教师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五)教师应该制止侵害学生的行为,保护学生健康发展。指教师应该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六)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指教师应该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当然,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作为教师,既是权利的享受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权利应正确地行使,义务须自觉的履行。以上就是新时期教育教师应有的权利与应尽的责任。

5.党员义务和权力思想汇报 篇五

所谓思想汇报,就是申请入党的人或党员为了使党组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情况,自觉地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定期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以下是由

敬爱的党组织:

这是第二次党课,所讲述的内容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给我们上课的是陈雄辉老师,陈老师讲课条理清晰,主次突出,内容生动有趣,结合时事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关怀学生。因此这节课大家都十分地认真听讲。

课堂伊始,陈雄辉老师讲得一句话,触动了我心灵的想法,那就是“党课学习不在于考试,在于思考。”这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陈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和对知识的认真思考。这句话后来也深深地体现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面。

开始的时候,陈老师便强调我们的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党员的权利。所以最初的一部分,他讲的是党员权利的演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等等,到1923年7月,中共三大关于候补党员权利的阐释,到最后XX年,关于独立完整的党员权利保障的产生,一步一步地,党员的权利日益得到确立发展和丰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学习党员的历史可以帮组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范文网

紧接着,陈老师说了“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他慢慢地解读了党员确立保障条理。他说,党员权利是一种利益价值,包含意见保留权和请求帮助权;党员权利是一种公共权益,包含参与权和建议权;党员权利是一种平等诉求,包含知情权和监督权;党员权利是一种民主权利,包含申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把党员的详细的权利都告诉我们,更有趣的是,他结合现实的例子来讲。他讲到现在的一个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其中一期节目中,有一个优秀男嘉宾的相亲故事。他希望通过这个相亲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和什么叫“为人民币服务”男嘉宾最后提问的一个问题是:假如你有了一千万,你会怎么做?其中一个女嘉宾说,让自己父母享福,而他的心动女生说,她的生活没有变化,还会这样下去。但是这样的答案都不是男嘉宾希望的。他认为,人要反馈社会,为人民服务,他认为最好的答案是把一千万捐出去。后来,他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独自离开,但是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人其实应该要有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心。在我们学习党员权利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

最后,陈雄辉老师讲了关于党内民和人民民主。他说:“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它们在主体范围、政治功能、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一方面,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

在这次党课上,我学到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做人应当有自己的原则,而这种原则应该要和自己,和集体,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只有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都能同时得到满足,大家才能同时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6.论领导者的权力、责任与服务 篇六

【摘要】如何正确行使权力,坚持执政为民?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课题。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长期根本性课题”。为此,本文从领导的权力、责任、服务展开论述。

关键词:权力、责任、服务

一、领导者的权力、责任、服务的基本概述

(一)领导者的权力的概述

1、领导者的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一个人(A)影响另一个人(B)的能力,这种影响力是使B做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而对于领导者而言,其领导权力是指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组织里因占有领导职位而形成的权力,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施行的强制性支配和控制力量。定义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领导权力的主体。在这里,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

第二,领导权力的目标。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第三,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第四,领导权力的客体。总体而言,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可以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囊括了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2、领导权力的本质

(1)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阶级关系。

(3)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二)领导者的责任

领导者的责任是指领导集团和领导者对人民群众所负有的责任,其本质是由人民群众对领导集团和领导者的需要所决定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责任,即通过确定和宣传目标、领导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自觉的行为;二是,向导的责任。即指导组织、带领群众开展工作,胜利实现既定目标的责任。一切 领导责任都是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来对他人民群众负责。

一般而言,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决策、用人和检查、落实,因而领导责任就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但是,领导责任不是一句空话,不能成为搪塞责任、逃避处罚的挡箭牌,而必须认真、严肃地予以落实。

领导责任不是一句空话,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意思,就是当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和失误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失误,也是正常的。但这决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领导干部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必须实事求是地弄清其产生的原因,主动自觉地查找自己在主观意识和工作方式、方法上的责任,不推不拖,不遮不掩,诚心诚意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这才是责任意识强的表现,才有助于达到改进和推动工作的目的。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一些领导干部在重大事故中应负的领导责任必须予以追究,而决不能姑息迁就。

(三)领导者的服务

当今中国,提出了建立服务型政府,这也就说明了领导者就是服务者。“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民主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曰政府形态。理解这个概念,要着重把握四点:第一,服务型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在于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职能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其他一切职能都处在次要的位臵,服从于社会服务职能这一中心职能的实现。第二,服务型政府提倡公民参与,并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提供社会服务虽然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提供服务,却不取决于政府意志,而是取决于公民的意愿和要求,政府必须对公民的服务要求做出前瞻性的回应。第三,服务型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平

等、合作的新型互动关系。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如何,对于公民获得的服务质量和数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第四,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或曰超越。“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的政府类型,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服务型政府”绝不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修修补补,也不是对传统政府模式进行局部性的、操作层面的改革。

二、领导应打好权力、责任与服务这三张王牌

(一)领导的权利王牌

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理应服务人民、受人民的监督,权力意味着责任、义务和奉献。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义务越多、奉献越大。如果有责无权,则无法尽责;有权无责,便会滥用权力,甚至滋生腐败。因此,领导干部要摆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权力是实现责任的手段和工具,而责任的落实是运用权利的目的。职务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权力意味着奉献。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看到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而淡漠或忽略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必然导致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没有把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而是把权力当作一种“风光”、一种“享受”、一种“满足”;有的领导干部在提拔之前或升迁有望时没有忘记责任,但在提拔之后或升迁无望时则放松责任,甚至放弃责任,转而“捞一把”,“以利补位,以利补权”。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摆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只讲权力、不讲责任,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背离了权力的责任,损害了权力的尊严,最终会受到人民群众的谴责,甚至会身败名裂。

位高者责重,名赫者责大。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党和人民赋予其一定的职权,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倡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以整风精神纠正党内存在的种种不良作风和现象,目的之一就是要教育领导干部多一点担当少一点推诿、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扯皮,以身

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有为有位”的政绩观,带头负起责、带头做起事,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工作、抓落实、创事业上来,在大事大非面前要主动承担,不推诿、不扯皮,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揽功推过。要敢于直面矛盾,坚决克服碰到矛盾绕道走、遇到难题往外推、出了问题卸责任的思想,竭尽全力去面对、去破解工作中遇到问题、困难和矛盾。要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奋发有为,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领导的责任意识王牌

1、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有了责任意识,领导干部才会同私权意识、金钱崇拜意识作坚决的斗争。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是处心积虑得来的,是千辛万苦挣来的。是劳命伤财换来的。他们多把升官同发财联系起来,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乐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自己不痛快。他们漠视群众疾苦,千方百计把权力变作特权,只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取利益。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陷入滥用权力的泥潭之中。领导干部只有强化责任意识,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对灵魂的侵蚀,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就会把对老百姓负责当作自己最大的责任。

有了责任意识,领导干部才会尽职尽责抓落实。“不用扬鞭自奋蹄”。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部门的领导若是尽职尽责,那这个部门的工作必定是蒸蒸日上的;一个部门的领导若是得过且过的.那这个部门的工作必定是了无生气的。毋庸臵疑,尽职尽责和得过且过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尽职尽责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做人、做事、做官的价值;得过且过虽然得到了片刻安宁,却遭到了老百姓的唾弃,同时也丧失了自己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就会自觉纠正自己做人、做事、做官的准则。把权力运用到为党的事业作贡献、为人民谋利益中。因此,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是抓落实的关键。我们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把“讲责任、问责任、究责任”的“责任风暴”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中,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立足责任主体明确化、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限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真正做到一岗一责、职责清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向一级交账,让那些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不负责的官无处遁形,让那些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好官、勤官、务实官、清廉官、有作为的官流血、流汗、不流泪。

2、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的根本

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觋。权力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施政行为。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呢?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人民对于权力拥有毋庸臵疑的法定所有权。谁授权,就要为谁服务、对谁负责。这是政治学的一条普遍原理,也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法则。背离这一法则,权力就有被滥用、被私有化的危险。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个“试金石”同样是衡量权力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所以,我们说正确权力观的本质是权为民所用。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长期以来,在“官本位”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即领导干部“位高权重责任轻”。这种“潜规则”极易造成权力层充斥“逐利者”,而非干事者;充斥为己谋利者,而非为民谋利者。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一些人看似做了风风光光、轰轰烈烈的事情,但他们的心思不在群众从中能得到什么,他们热衷的只是自己的“位子”,是那些显由露水和“短、平、快”的形象工程能让他们的政绩增添色彩。为他们的升迁增加筹码。对那些一时效果不明显、涉及群众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工作,他们不热心、不积极、不负责。这势必会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权为民所用这一正确权力观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3、责任意识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石

马克思指出:“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邓小平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并把“人民利益标准,具体化为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和理论论断都包含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权力是人民群

众给予的,只有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问百姓疾苦,不解百姓忧愁,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责任意识造成的。

古人云:积小胜成大胜,积小善成大德,积跬步成千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看似小事,却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因此,“责任”这两个字不能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化为执政者和履职者真真切切的意识、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时时处处体现出负责任的姿态,像老百姓做农活一样“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为强化责任意识尽职尽责抓落实.正风正己尽责任,为实现建设“五区”目标和创建最具魅力、效益、和谐城区做出无愧于己、无愧于民、无愧于心的不懈努力。

(三)领导的服务王牌

7.领导干部权力与义务 篇七

1 何谓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干部的品德修养、知识能力、情感状态等素质和行为形成的, 是一种自然性的影响力, 可视为一种“软”性力。“软”性虽然不具备“硬”性力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但其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 却远远大于“硬”性力。古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表明“非权力性影响力”对领导管理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以看到, 同一种职务, 同一种权力, 在不同的领导人的手里, 发挥的作用可以差别很大, 甚至南辕北辙, 其原因就在于领导人品德修养不同, 人格魅力不同, “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同。

2 增强和提高企业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的新形势, 面对员工思想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客观现实, 企业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大力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创新发展。增强和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提高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局的需要。共圆“巨化梦”, 打造受人尊重的一流企业, 需要一支专业高效、充满正能量的一流员工队伍, 需要一批员工信任、充满威信、具有良好形象的领导干部。因此, 增强和提高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事, 更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在广大员工中的影响和威信, 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 从企业的工作性质上看, 企业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整体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是引导和团结广大员工完成企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领头羊和粘合剂。巨化第一代创业者们之所以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 靠着“两个肩膀两只手, 一条扁担一把锹”, 硬是在荒塚累累、血吸虫肆虐的千塘畈上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大型化工联合企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那时候的领导干部, 在员工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他们处处以身作则, 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胜利完成任务。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正处攻坚阶段, “打造一流企业、创行业龙头”的发展目标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思想决定行动”, 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 巨化的领导干部首先要运用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引导职工转变观念, 积极面对利益格局变化的阵痛,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最大效能, 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力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这也正好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

再次, 从职工群众自身的特点来看, 企业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凝聚广大员工的强大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那么他们就可以消除与广大员工的感情隔阂,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激发员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弘扬正能量, 共圆巨化梦。

3 增强和提高企业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 从加强品德修养中提高。“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优秀的品德会给领导干部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达到从者如云, 一呼百应的功效。领导者要提升自身的品德, 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 做克己奉公的表率。其次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古人说:“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群众中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因此, 领导者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公正廉洁,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要善于总结反省, 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作风。古代先哲曾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经验之谈, 我们的企业领导干部, 要在总结反省中提高, 在否定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第二、从努力学习中提高。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总理的毕生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告诫我们要多学习。终身学习是企业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更是提高和增强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企业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 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并指导实践,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不断提高自己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创新发展、组织协调、知人善任、应变处置等各项能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通过学习, 认真掌握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知识, 努力成为本行业的“通才”和专家。

8.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 篇八

共产党的寒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干部,一切言行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当官是要为民做事的,所谓人民的公仆。柳宗元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写道;“凡吏于士者,若知其知乎?善民之身,非以役民而已矣!”意思是:人民是主人,官吏的工薪是从民收入中提取;官吏是人民雇用的仆人,必须为主人尽力,办事公正;如果这些仆人不合要求,甚至侵犯主人的权利,那就要受到罢免或处罚。不管柳宗元是不是说漂亮话,但说的做官必须为民办事的道理是对的。封建士大夫都能有此认识,难道我们党的干部,经过党的多年教育,对此道理还能不身体力行吗?

人民公仆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作为公仆,如不明了这一点,不以人民的权力而去服务人民,甚至拿着人民给的权力去作威作福,腐败枉法,没有不走向反面的。

作为掌权者,腐败必自权灭亡。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没有不腐败的。殷纣王,因“酒池肉林”,淫乱宫闱,残杀忠良而自亡;陈后主,沉溺声色,一曲《后庭华》,自作自受“亡国之音”;隋炀帝,空有文采,游江南,辟驰道,劳民伤财,自寻败落;“老佛爷”,挪用军费,大兴土木,_醉生梦死,丧权辱国,罪名千古;李自成,南征北战,功败垂成,骄傲自大,自兴灭亡……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惩治腐败之君!所以,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曾告诫我们:我们不是李白成,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近些年一些腐败而落马者,他们身居高位,高调常唱,何等道貌岸然地教训别人,而自己却干起鲜廉寡耻的事,从不接受监督,从来言行不一致,结果落得个可耻的下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9.领导干部善待权力之我见 篇九

有人说,权力是柄“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被剑刃所伤。权力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权力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其实,权力本身并不坏,关键是如何对待它。善待它,权力就能成为造福人民的“耕牛”,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善待权力、造福人民的榜样;不能正确对待它,权力就有可能成为放荡不羁的“烈马”。胡长清、王怀忠之流就是深刻的教训,他们都因滥用权力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善待权力,须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亲民意识。只有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思想上才会与群众产生共鸣,行动上才会向着人民,才能为老百姓慎用权、用好权。领导干部的楷模焦裕禄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自己的亲人,对老百姓爱得朴实,爱得执著,爱得深沉。正是源于这种感情,他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干旱,为改变兰考的面貌奉献了生命,他用自己的行动在人民的心中树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善待权力,须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民情怀。古人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关心群众疾苦,就应善于利用权力竭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率领全县人民建成了红旗渠,解决了世代困扰林县人民的用水问题,人民永远记得他。

善待权力,须有“官瘦民肥”的富民责任。权力就是一种责任。许多领导干部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了非凡的政绩。郑培民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把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最大职责和崇高使命,带领群众干一地、兴一地,管一行、兴一行,帮助群众致富,深受群众爱戴。原因何在?责任使然。只有按人民的意愿认真履职,[本文来源于范文大全-,找范文请到范文大全]尽心尽力用好权,才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0.领导干部权力与义务 篇十

如何修德呢?我认为主要抓好“四项修炼”:

1.坚持用通达的心态调理自己。修身养性首在养心。领导干部修炼自己首先要调理内心,减少名利得失困扰、进退留转的影响,看得开、控得住、放得下,常保内心的平和安宁。

要看得开。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一切,把提高自身素质看得重一些,把进退留转看得淡一些。常持这种心态,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妒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留下的千古名言。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我活了一辈子,差不多到人生的最后几年才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快乐。”怎样才能快乐?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心态。著名作家海伦曾经说过一句话:“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同一件事,看开了是天堂,看不开是地狱。有哲人说:烦恼的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比较。在现实生活中,使人高兴或者沮丧的,与其说是事实,还不如说是攀比。决定自己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人生就是这样,想通了,想开了,就能快乐一生。作为领导干部,都应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想得通的心境。

要控的住。让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往往是自己的欲望。“欲”字与“火”字连在一起,表明两者有着相似的热势与疯狂,控制不好,就将毁掉一切。控制欲望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坐怀不乱,而是避而远之。控制了欲望,可以得到财富;控制餐饮,可以得到健康;控制情绪,可以得到快乐;控制感情,可以得到幸福。学会了控制,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在工作、生活、社交中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理智把握人生,真正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树立远大志向,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浮华所惑。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板凳须坐十年冷,方能吃得冷猪肉。”有了这样的定力和境界,才能保持本色,抵御住金钱、美色等的诱惑。

要放得下。放弃是一种智慧。一个人当名利失去时,什么都没有失去;当自由失去时,一切都已失去。只有经常清理思想上的行装,放下那些身外之物,才能得到灵魂的自由和精神上的解脱。唐明皇时候,大将郭子仪独力平息安禄山叛乱后,皇帝赐他汾阳王府。在兴工修建的时候,他闲来去监工,吩咐一个正在砌墙的泥工说,墙基要筑得坚固。这名泥水匠对他说,请王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都是作泥水匠的,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了的。郭子仪听了,柱着杖走了,再也不去监工了。这个泥水匠讲的是实际经验,而郭子仪听了以后,就想通了人生的一个道理,不是消沉,而是通达了。人生在世,长者百来年,短者几十年光景,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今天在座的各位,既有科级干部,也有处级干部,大大小小都是“官”。政治待遇、物质待遇在全市近七百万人中也是少数,应该知足。要象中组部撰文指出的: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

2.坚持用博学的追求充实自己。学习是人类道德修炼的基本方法。“教化”帮助人类消除野蛮、走向文明。人们常讲“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学习能改变人的气质与品质。当前,我市领导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也有少数领导甘当“五不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装点门面、走走过场,不真学;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由于不重视学习,一部分领导干部内心变得空虚,思想发生变化,信念开始动摇。空虚是道德修养的天敌,它让人四处寻找刺激。学习是治虚最好的办法,它让人内心变得充盈。

要“重学”。“重学”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直坚持集体学习,平均40天左右1次,从不间断。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这种基本趋势,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一条途径,就是读书学习。要把加强学习不仅当成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而且看作自己肩负的一种政治责任,是党交给自己的一项政治任务。

要“好学”。大家都知道“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的道理,学习是掌握新知、认识真理、探索规律,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途径。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负重托,获得领导资格。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不能适应这样的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应当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能够担当市委政府交给的任务的。但也有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领导决策水平与时代的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同志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领导工作的需要。缩小这个差距,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是一个始终走在时代高峰、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不断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当今世界,知识已成为关键性的战略资源。面对

严峻的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作为领导者学习上决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懈怠,谁放松了学习,就会思想落后于形势,能力落后于任务,被时代淘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精神富有,信念坚定。一个人有所作为,必然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往往是与学识联系在一起的。掌握的知识多了,学问多了,精神境界自然就会高起来。反之,放弃了学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必然会落后,甚至可能滑和精神颓废的泥坑。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就没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就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就会迷失方向;不用正确的理念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在腐朽思想文化侵蚀面前就会打败仗、栽跟头。

要“善学”。追求事业成功是每个领导干部的愿望。要达到这个目标,既要有重学的态度、好学的习惯,还要有善学的方法。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还是三个老办法:从书本中学: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广泛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从实践中学: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有这样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学也学了,懂也懂了,但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嘴上说一套,行动上做一套;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说得头头是道,但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漠不关心。正如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学习时报》撰文所批评的那样,“有的干部政治意识淡薄,民怨已起还不在意,矛盾已酿毫无察觉,面对歪风无动于衷,听任错误思想传播不加抵制。这种现象不加改变,工作要误事、干部会误身,最终会误党、误国、误民。”学习如果不落实到“用”上,就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每个领导干部要把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作为砥励品质、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开拓创业的最好课堂和广阔舞台。向人民群众学: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虚心向群众请教,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争学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

3.坚持用反思的利刃警醒自己。保持警醒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要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一日三省,时常反思,思想上不打擦边球,行动上不碰高压线,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严格控制在时代的道德范围之内。要懂得敬畏。反思的思想前提是敬畏。有所“畏”,正是我们进入角色和做好工作的心理起点和思想基础。对知识敬畏,就会发奋学习;对法律敬畏,就会遵纪守法;对工作敬畏,就会勤勉努力。康德有句名言:“我畏两样东西,一是头上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有所“畏”、有所怕。古人讲得好,“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提醒人们要严于律己,谨慎从事,切不可胆大妄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法律监督,做到畏“天理”,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畏国法,坚持依法行政;畏党纪,坚持自警自省;畏百姓,坚持利为民谋。心中有所畏,做工作时就会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心态,面对诱惑时就能守得住心中的道德底线。

要经常反思。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人讲“十慎”,我看长期坚持“六慎”就差不多了。慎始:警惕“第一次”累积成“每一次”,防止思想道德防线被突破,给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以可乘之机。慎言:现在,干部队伍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讲话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说一些有悖于中央精神的话,津津乐道于一些消极颓废、格调低下的所谓“黄色段子”,满口荤话、粗话、脏话。希望大家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慎好: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不能恣情放纵,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则育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则弃之,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则节之。领导干部对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善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领导干部的缺口。慎权: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运用权力,掌权为公,执政为民,就会使权力造福人民;滥用权力,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就会使权力造祸人民。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状态谨慎行事,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慎平:谨防在困境、险境、恶境之中容易做到谨慎小心,格外警惕,而在顺境、佳境之中容易怠心懈志,忘乎所以。慎友:领导干部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选良交友,择廉交友。

4.坚持用笃行的办法检验自己。“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行”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工作作风上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当好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当前,我市干部队伍中有几种风气与“笃行”的要求背道而驰。一是缺少务实的风气。有的以会议落实精神、以材料对付检查、以汇报代替调研,不愿接触实际;二是缺少担当的勇气。个别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遇事推诿,有事称病,绕开矛盾走,不敢负责任;三是缺少创新的锐气。推进发展的思路狭隘、视野短浅、能力较弱,真正懂工业、懂市场经济的干部偏少。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对党的事业负不负责的德性问题,必须戒庸戒懒,克服惰性和“差不多”心理,在能力与态度上进行综合“治理”。

要勤于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绩。要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摆脱名利思想的干扰,集中精力抓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要注重实功,力戒空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应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和开展工作。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效果的关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有效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要勇于开拓创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既学习前人,又敢于突破前人;既要博采众长,又要独立思考。要抓住关键环节。善于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要善于谋划全局。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和本地实际,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系统的思维谋划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正确把握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善于把上级精神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

作。要坚持科学决策。把开拓创新与科学决策有机统一起来,既善于用创新的理念和思路指导决策,又注意在决策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无私奉献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所决定的党员的基本操守。因此,无私奉献应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要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不计较个人得失;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境界,讲风格,多做贡献;要善于调整心态,不仅甘当绿叶,而且要使自己成为一片最好的“绿叶”,将“红花”衬托得更加鲜亮。

高亦鑫

上一篇: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下一篇:我的好兄弟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