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024-07-09

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共8篇)

1.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篇一

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化进程,全面加强旅游的软、硬件建设,扩大我县旅游对外知名度,使三百山成为“绿色赣州”的重要品牌,把我县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对照这个目标和要求,深入分析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

义。为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地破解各种难题,扫清旅游业发展中的障碍,才能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东江源三百山生态旅游节,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得到提升;三百山风景区、东江源温泉度假区基础配套设施大为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旅游经济社会效益已端倪初现。据统计,2008年我县接待游客12.9万人次,增长1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60万元。可以说,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问题一:缺乏政策扶持,政府主导力度较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至今没有正式出台关于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旅游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二是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投入的经费小,设立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量偏少。三是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我县的旅游管理体制不很健全,尤其是三百山风景区的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部门多头等问题比较突出,单靠旅游局协调和组织面上的发展,很难有明显成效。

问题二:投融资渠道较窄,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当前,我县旅游投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县是国家开发扶贫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政府对旅游产业方面投入资金相对偏少;二是投资开发主体较为单一,投资开发摸式落后,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目前我县旅游资金的投入依然主要来自政府及少数几家公司,而大量的民间资金却没有得到有效激活,全民投资办旅游的多元投资机制未能建立,投资开发模式落后,市场化动作程度低。

问题三:资金投入较少,开发建设进程慢。由于对旅游业开发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少,再加之对旅游资源缺乏宏观性、系统化的配置,我县已开发的景区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旅游景区开发程度低。目前全县已完全开发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没有,而现已开发的景区也仅开发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且景区内的游览线路过长、景点分布又较为分散,难于调动游客的游览兴致;二是旅游产品种类少。已开发的产品以观光类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较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几乎没有,难以适应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三是旅游景区容量小。全县现已开发的景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景区的容量小,旅游者进出景区只有一条通道,旺季时过分拥挤,给人的感觉比较差,即使是现在重点开发的三百山风景区也是如此;四是旅游景区老化进程加快。由于近年来我县旅游开发进程较为缓慢,再加之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体验项目设计少,游客的参与度低,缺乏新的热点产品牵引客源市场,对游客吸引力度呈下降趋势。

问题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县旅游业涉及的行、游、娱、购、食、宿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较差。从**县城到各景区以及各景区之间交通网络建设不健全,道路指示系统不完善,远没有达到旅游交通的“舒适、快速、顺畅”的要求;二是娱乐项目不丰富。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而且规模档次都不是很高,缺乏大型娱乐项目,对游客的逗留吸引力不强;三是旅游商品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没有成熟成形的旅游商品,专门进行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还不具备,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也未形成;五是住宿档次和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全县具有2000多床床的接待能力,用于旅游接待的不足1200张床,且当前全县仅有一家旅游星级饭店,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问题五:对外影响力不强,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一是缺乏世界级旅游品牌。我县虽然拥有4块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生态旅游大县),有了一定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但由于缺乏世界级旅游品牌,致使我县旅游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缺乏强有力的后劲支撑;二是旅游对外形象不够鲜明,客源市场较窄。由于缺乏经费,在宣传造势上形式单一,方法滞后,未能形成强劲的舆论攻势,致使我县旅游业的对外形象至今还不够鲜明、生动和突出,游客的主要来源也只仅限于广东、香港及本县周边地区;三是旅游对外宣传缺乏新的炒作热点。由于当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品牌过多,新

闻炒作没有很好的切入点和轰动效应,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国家地质公园等品牌我县又还没组织创建和申报,旅游宣传缺乏新的炒作热点;四是客源面临被抢夺的威胁。由于我县是交通“三无”县(无铁路、无国道、无高速公路),省道安定线还在全面拓宽改造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的可进入性,而邻近的县市却不断加大旅游投入与炒

做,与我县争夺客源市场。

三、对策措施

对策一:政策扶持,加大引导力度。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政府主导和扶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县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的产业来培育,政府在协调管理、扶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必须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一是建立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利益关系。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县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对一切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统一调配;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对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进行科学统筹,对涉及的相关利益进行合理调整;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大政府对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旅游市场营销的投入,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外来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民办旅游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要进一步确立旅游业产业地位,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接续产业来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旅游业列入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县直各有关单位的目标考核内容,整合力量共同推动旅游发展;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舒适的居住氛围和良好的服务是我县提升旅游吸引力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重要抓手。按照“东江源头,生态之都”和打造“旅游名县”的工作目标,在硬件上通过净化美化市容市貌,把我县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异、自然山水优美、文化特色浓郁、休闲度假功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栖居之地;在软件上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抓手,科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对市民的思想言行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增加居民的好客度,形成浓厚的旅游氛围。

对策二: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旅游资金投入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全县对旅游资金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景区开发建设进程明显偏慢。因此,必须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旅游资金投入作为当前和今后全县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县域外的资金。精心编制好《**县旅游招商手册》,用最好的项目,提供最好的服务,实行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景区景点开发,兴建旅游宾馆饭店、开办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二是要向上级发改委和旅游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要根据政策的变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跑“部”进“厅”,申报各类项目,争取项目配套资金,以支持**县旅游业的发展。三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引导部分资金投资旅游业宾馆建设、旅游景点景区开发、旅行社经营等,掀起社会投资办旅游的高潮;四是积极地争取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成熟时机可考虑用景区门票收入作抵押的办法争取金融信贷,筹集必要急需的资金投资旅游业,支持旅游景区做大做强;五是与海轩投资公司协商,在服从规划和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依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打破现行的投资开发经营模式,鼓励更多外资企业投资开发经营三百山旅游资源,加快开发和利用好三百山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策三:整体推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良好的服务功能,是吸引游客树立良好旅游形象的关键所在。我县对旅游形象至今不够鲜明、生动,没有赢得游客的良好口碑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景区特别是三百山风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因此,完善旅游配套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是树立我县对外良好旅游形象的根本所在。对此,要依照旅游业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工作:行走方面:一是要依照“舒适、便捷、顺畅”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在定南、信丰进入我县旅游景区的道路上设立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的设立,实现无障碍旅游;二要开通并加密节假日县城至三百山风景区过桥垄、东风湖的公交车,方便游客特别是散客能顺畅进入旅游景区;三是要加快县城到三百山风景区公路建设,重点是要加快县内省道343路面的拓宽改造工程,提高公路路面等级,确保旅行畅通。游览方面:一是要加快三百山东风湖景区的开发,开通东风湖至知音泉的“黄金旅游线路”,彻底解决当前旅游景区容量小和走回头路的问题,丰富“寻宗探源游”线路的看点;二是突出“东江源温泉”旅游品牌建设,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在2年左右的时间把东江源东江源温泉度假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上乘,特色鲜明的温泉度假休闲的乐园;三是要扬优成势,利用我县果业面积广、景色壮观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使之成为我县特色旅游的一部分,从而不断丰富特色旅游内容。当前可重点利用距三百山风景区近,又易于线路安排和游客行走的三百山仙人峰脐橙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四是要学习借鉴龙南关西围屋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客家围屋东生围管理体制,完善围屋利益收入分配机制,大力发展客家风情游。购娱方面:在县城和三百山镇虎岗村分别开辟旅游商贸特色街区,对街区的装饰风格、经营内容、经营秩序进行指导和规范,并给以相应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降低准入门槛、市场推广等。进一步可考虑发展美食一条街、娱乐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建立健全旅游产业链条,真正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效应。食宿方面:要依照“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在三百山风景区附近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和特色星级农家饭店。一是重点要加快东江源温泉度假区餐饮区建设及三百山热泉河酒店四星级旅游饭店的申报,以提高宾馆饭店接待档次;二是要在鼓励民资投资宾招设施建设,利用民资在三百山风景区周边的虎岗村和符山村兴建一批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钓农家鱼”于一体的特色星级农家旅馆,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对策四:强化旅游营销,拓宽客源市场。旅游营销是开拓市场、挖掘客源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县游客接待人数来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的对外营销工作力度不深,面度不广。因此,强化营销是我县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继续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通过创建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断扩大**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二是组建专职旅游网站。建立专门的东江源三百山旅游网站,为大众提供详实的**旅游情况介绍,为潜在的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资讯服务,挖掘潜在的客源市场;三是要利用三百山与粤、港地区源头源尾的特殊联系,切实加强与东江源流域特别是粤港地区旅游界知名人士、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适时邀请粤港地区旅游界知名人士、新闻媒体前来我县进行旅游采风,报道**的景点景区、旅游企业、旅游活动和旅游人物,进一步提升我县在粤港地区知名度;四是要积极组织各大旅行社到我县考察、踩线、洽谈业务,并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第三者销售行为,努力提高**旅游的知晓度;五是要依托东江源头的品牌优势,加大与粤港等地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合作力度,大力推介“东江寻宗探源”、“温泉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等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高这三条旅游线路在粤港甚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篇二

镇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江苏南部, 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时称“润州”, 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 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 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镇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宋朝书画第一名家米芾、医药学鼻祖葛玄、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北宋科学家沈括等等都在镇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镇江旅游资源丰富, 有一处国家5A级景区, 六处国家4A级景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镇江拥有的旅游资源涵盖了8大主类中的7大主类和22大亚类, 拥有155个基本类型中的57个, 基本覆盖率为36.8%。近年来, 在镇江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镇江市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表1显示的是2009—2013年镇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数据。

(注:根据镇江市统计局统计公报制作。)

二、镇江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江苏其他城市相比, 镇江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从图1中可以看出, 镇江的旅游收入不仅与南京、无锡等旅游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甚至与常州这样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城市的差距也在增大, 这明显折现出镇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

1、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较差

江苏省大多数城市都依山傍水, 且镇江市毗邻以瘦西湖闻名天下的扬州市和以悠久历史著称的南京市, 其尴尬的处境不必赘述。

2、市内景点分散, 旅游资源缺乏深加工

镇江旅游资源呈星罗棋布状分布, 景点比较分散, 在旅游规划中还未提出合理的资源整合方案, 且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 多年来旅游形式就是观光, 定位不明确导致游客体验感差, 觉得镇江旅游枯燥、单一。

3、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镇江只有一条去茅山的旅游专线, 对于其他旅游景点都未有专门的公交, 这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非常不便的。此外, 镇江旅游景点周边地区餐饮、住宿都不完善, 餐馆少, 住宿条件差。

4、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

说到镇江的景点, 人们通常只会想到“三山”、香醋, 而其他的旅游资源例如宗教资源、名人故居、历史长街并不为人所知。

5、景区管理不规范

个别导游存在兜售商品的现象, 有些景点门票价格偏高, 景区内强拉客现象依然存在, 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三、对镇江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1、营销策略

(1) 联合周边城市, 完善旅游一卡通。目前, 镇江已经与南京、扬州联合发起旅游一卡通项目, 市民在这三个地区都可以购一张卡畅游三座城市。但是, 政府宣传不到位, 仅在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主动开展办卡业务, 普通市民对此知之甚少。而且, 由于南京、镇江与扬州知名旅游景点有所重复, 镇江的名气逊于这两座城市, 使得本来很好的项目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益。

对此, 笔者建议:第一, 将一卡通项目延伸至周边更多的小城市, 例如宜兴、常州、淮安等地, 形成旅游资源的互补, 产生集群效应。第二, 旅游卡的宣传方面, 可以在镇江或其他城市的电视节目中滚动播放, 在报刊上刊登相关信息, 使更多的居民了解到这项政策。第三, 完善办卡点的建设, 方便居民快捷、简易办卡。一个城市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往往是节假日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可以在新生入学之际为他们办理旅游卡业务, 抓住这一重要的旅游客源。

(2) 高铁沿线营销。中国的铁路网系已经十分发达, 京沪、宁杭、沪汉三条主要的线路都通过镇江, 巨大的客流量为宣传镇江的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因此, 可以在京沪、宁杭、沪汉沿线城市开展针对性营销。例如在高铁进出口悬挂海报, 在服务窗口摆放旅游宣传手册。镇江站作为镇江最大的一个站台, 可以在高铁出口处集中进行镇江优势旅游项目的介绍, 形式可以有影片宣传、图画展示、照片展览, 让外来的游客能够进一步了解镇江。

(3) 网络营销。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 微博、微信、人人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社交平台。因此, 加强网络营销势在必行。建议官方正式进驻社交平台, 广泛发布关于旅游的各种信息, 如景点介绍、周边小吃、交通路线等等, 并解决游客在镇江旅游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形成良好的服务形象。镇江的景区、餐馆、旅馆也可以加强与淘宝、美团等网购网站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景区门票、饭店客房、餐饮等预订服务, 形成旅游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2、完善基础设施

(1) 建设美食区, 挖掘镇江美食特色与美食文化。结合镇江城市的商贸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符合旅游特点, 迎合大众口味的美食区, 重点提升“镇江三怪”, “老字号”传统小吃以及镇江香醋的知名度, 刺激本土菜系的消费, 打造镇江本土菜系品牌。

(2) 特色旅游住宿和商务经济型酒店统筹兼顾, 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度假需求。建议相关部门在主要的旅游景区发展特色旅游住宿, 例如建设符合景区历史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和度假客栈, 以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周到的服务解决游客留宿问题。在镇江市的商业中心引进国内知名品牌经济型酒店, 满足自驾出游和商务出游旅客的需要。

(3) 加大景点公路建设, 提高旅游景点通达度。近年来镇江市交通建设步伐很快, 但通往各个景点的条件略有欠缺。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景点公路建设, 在计划安排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修建通往全市各旅游景点的公路, 提高旅游景点通达度, 使全市旅游景点穿成线、连成片, 实现城市景区公共交通的全覆盖。同时开发特色旅游交通工具, 加快水上旅游线路的开发与运营, 形成多种类的水上游线, 与单一的陆路观光形成互补格局。

(4) 加快旅游企业培育步伐, 壮大导游队伍建设。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 加快引导并积极推动旅行社、旅游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形成市场共赢合作机制, 提高市场配置旅游资源要素的效率。吸引国际知名旅行社落户镇江, 鼓励国内著名旅游战略投资商落户镇江。

3、加强景区的建设

加强景区内部路线规划的合理性, 设立清晰的路标和景点标志图, 使外地的游客明晰景点的全局。加强景区商业管理, 整顿景区内外部商贩, 可以使其统一服装、统一经营, 这样既能发挥集群的优势, 又能使其与景区环境充分融合。对于景区门票, 建议减价或者各个景区统一门票。景点门票的设计要更加合理化, 传达更多的信息, 使其更加具有收藏性。

4、开发特色旅游路线

(1) “宗教一条线”。宗教文化是新兴的旅游资源, 宗教旅游客源稳定、游客重游率高。镇江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教齐全, 具有开发优势。首先是佛教, 镇江的金山寺、定慧寺、甘露寺以及宝华山都是知名的佛教圣地, 当代高僧、台湾佛光山创始人星云大师曾说过:世界的佛教在中国, 中国的佛教在江苏, 江苏的佛教在镇江, 镇江佛教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其次是道教, 茅山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道教名山, 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 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 有“第一福地, 第八洞天”之美誉。再次是基督教, 镇江有基督医院、美国北方卫斯理宗的教会创办的镇江私立崇真小学、福音堂和崇德学校、伯先路的内地会教堂旧址和浸礼会教堂旧址等等。此外, 伊斯兰教、天主教也都在镇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都是镇江独特的旅游资源。

对于宗教资源的开发, 笔者建议:第一, 重修焦山佛学院, 定期举办“中国·镇江佛教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加强镇江佛教在全国的知名度。第二, 维护宗教古建筑的风貌, 对于毁损的建筑在不影响其古典风貌的情况下加以维护, 尤其是茅山道教几经浩劫, 很多珍贵的文物已毁于一旦, 对其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第三, 开发佛像、礼佛用品、佛经和道教雕塑、道教音乐、道教美食、道教茶道等系列旅游商品, 这样既能刺激游客消费, 又可以加深游客对于景点的印象。第四, 大力支持镇江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的建设和完善, 旅游部门可以与宗教协会合作, 举办大型宗教活动, 弘扬宗教文化。

(2) “历史一条线”。镇江历史文化长街包含西津渡历史街区、伯先路历史街区、大龙王巷历史街区、杨家巷、薛家巷、新河街传统风貌区, 几乎穿过镇江历史上的所有古城:三国铁瓮城、六朝京口城、唐代东西夹城、唐代润州罗城、南宋镇江府罗城、明清镇江府城以及太平天国新城;长街一线, 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10座城门遗址:朝京门、金银门、南角湾门、高桥门、铁瓮门、钦贤门、鼓角门、定波门、利涉门以及花山湾古城东门。这些古建筑正是镇江散落的一颗颗明珠, 一旦把它们串联起来, 一定能够为镇江旅游业的发展添上一笔浓墨重彩。

针对历史长街的开发, 笔者建议如下:第一, 杨家巷、薛家巷、新河街传统风貌街区应保持老城区的整体风貌,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就地保护, 对主要历史街区和重要街坊按原貌保护, 对于旧城墙在进行修缮、保护的时候, 必须严格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持现状的原则, 要“修旧如旧”, 以维护城墙的原生态, 保持其古朴风格。第二, 明确各条街区内部的开发主题。如此一来, 有利于建立游客的全局意识, 避免因景点分散而导致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的景点被游客忽略。第三, 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可以在长街上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邀请民间组织一起参加。例如, 根据西津古渡的历史故事, 每月安排一场大型文化创意剧, 进一步丰富古渡文化活动。再如, 在古渡遗址处利用幻影成像科技, 再现当年渡口客来船往的繁华景象。第四, 适当引入商业功能, 有助于对历史的重塑。例如, 在长街两侧引入更多商业店铺, 经营与历史相关的纪念品,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增加游客对历史发展变迁的体会, 加大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5、对“三山”进行再定位

(1) 金山。金山寺以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而闻名, 因此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将金山定位成“爱情之山”。笔者建议做好白蛇传这个传说的文章, 平时可以排练大型的舞台剧, 在全国各地巡演以加强影响力。对于景区的维护方面, 一定要加大对金山湖的保护力度, 再现当年“水漫金山寺”的景象。可以仿效其他景区, 建立爱情许愿台、许愿树等来吸引情侣。在情人节、七夕以及其他节假日大打情人招牌, 举办如两人夜游金山湖、七夕庙会等一系列活动, 在情侣们的脑海中建立情人节就应该去金山的印象。

(2) 北固山。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 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 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 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而宋元以来, 历代文人名士, 达官显贵, 在此诗酒唱和, 欧阳修、苏轼、米芾、辛弃疾和陆游等都曾留下许多著名的诗作。因此, 北固山可以定位为“历史名山”。笔者建议对于北固山的开发要和历史紧密结合, 对于北固楼周围景观的建设, 要能体现辛弃疾所云“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壮丽景象。可以在北固楼、多景楼内展览历史文人的墨迹、故事。甘露寺是刘备招亲之地, 在这里可以通过影像重现, 修建三国长廊的形式重现历史。

(3) 焦山。焦山风景十分秀丽, 碧波环抱, 林木蓊郁, 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 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 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 被誉为“江中浮玉”。而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 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 也有“山裹寺”之称。因此, 焦山可被定位成“风景之山”。所以, 对于焦山的开发重点就在于对其秀美风景的维护, 一定要维持其自然风光。同时, 宣传也是十分必要的, 可举办焦山美景照相展览、书画比赛, 在公交站台、大型商场悬挂焦山风景图等等, 使更多的人了解焦山之美, 向往焦山。

摘要:近年来, 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如何充分挖掘镇江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取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仍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对此, 笔者结合日前公布的镇江市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就镇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镇江,旅游业

参考文献

[1]镇江市旅游局:镇江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

[2]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S].2003.

3.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问题 解决办法 发展

0 引言

延安是孕育和发展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旅游在中国旅游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也是中国旅游中一笔不可复制的财富。延安旅游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延安旅游的更高更快发展。

1 延安旅游业的现状

近年来,延安市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延安市的一项重要产业。延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以“两圣两黄”著称于世。延安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6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目前全市具有影响力、规模较大的旅游景区共15处,其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2家,被省旅游局评为2A级旅游景区3家。

2 现阶段延安旅游业存在问题

2.1 城市环境 作为一个黄土高原高海拔内陆城市,莅临陕北内蒙古荒漠环境,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延安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其水土流失严重,市區交通拥挤,人流密集,城市三废问题较为严重,都使延安的生态环境大受侵害,使延安旅游形象严重受损。

2.2 社会环境 游人整体素质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涂乱画乱贴现象较为严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达标,在工作中难以尽职尽责,遇到小问题睁眼闭眼掠过,不注意细节管理,缺乏对文物的保护和高效管理,没有足够的管理意识和经验,对工作敷衍了事,管理不够完善;小商小贩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各景区商贩在兜售商品,更有甚者还围追客人;闲杂人员难于管理,重要的地点、景点标示不明确,公用厕所等无标示等问题突出。

2.3 延安交通 延安是个条状式的城市,由于城市形态的特殊性,延安的交通很受限制。再加上近年来延安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问题呈现紧张局面,主要问题有:秩序混乱,拥堵现象严重,车流量不均匀,交通疏导的难度大。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尤为严重,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通堵塞已经大范围蔓延开来。

2.4 景点设施及品牌开发 延安旅游的不断升温,接客量不断增大,景点设施的问题也日趋明显,设施保护不当及缺少,急需重视。延安以众多革命旧址作为依托,着重发展红色旅游,在景点开发方面力度不够,内容比较单一且重复,游客在餐饮、娱乐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忽视了它的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还有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使景区不能适应大多数普通游客的需要。

3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文化宣传,提高旅游服务软实力 作为国内标杆红色旅游城市,延安应该在完善基础设施、旅游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学习、提高导游员的待遇、加强行业管理、强化旅游管理监督机制。同时还应加强宏观调控,遏止旅行社之间的恶性削价竞争,以期提升延安市旅游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延安旅游一直保持着旺而不淡的良好势头。提高旅游服务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延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不断地提升旅游的品质和品牌。

3.2 加强辅助设施建设 旅游辅助设施是旅游活动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延安旅游辅助设施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快完善延安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

①在保持延安市内交通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对市内道路进行有计划的扩建和修复,同时做好交通设施的维护工作。要确保车站、火车站、机场、主要景点到旅游景区的交通便捷,对市内交通施行规范化管理。②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尤其是当地酒店。在市中心区兴建一些级别比较高、档次比较高的豪华酒店,用来接待商务会议游客;同时在旅游景区建立一些中低档经济型酒店,满足中低收入旅游者入住酒店的需要,对酒店进行规范化管理。③在维持好现有航空航班、火车车次、汽车车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向各省会城市的航班或火车。延安的公交车和出租车缺乏统一管理,尤其是出租车没有统一收费标准,欺诈游客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在完善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交通环境的管理。

4 结束语

延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旅游业的今天,旅游产业必将为我国第三产业带来新的契机,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延安也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完善延安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时,继续开发一些新颖的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扩大延安旅游地形象,增大延安第三产业收入比重,促进延安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晓霞.邯郸沿太行山旅游资源国际市场推广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

[2]董宪民.陕西旅游出版社[J].导游业务新编,2008.4:44.

[3]李祝舜.高等教育出版社[J].旅游心理学,2008.4:72.

[4]代莹.广东惠东莲花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

[5]朱晔.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2(3).

4.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四

时间:2010-06-28 12:12 点击:

719次

一、村旅游的现状与问题

以小见大:

北京山合水易乡村旅游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摸索,开拓中创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普遍问题,可以总结为五各方面。这些问题基本上反映了现阶段乡村旅游在升级过程中的普遍困惑,需要我们深度关注。

(一)发展不均衡,缺乏规范指导

(二)资金投入小,缺乏融资渠道

(三)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新理念

(四)规划不到位,缺乏品牌营销

(五)服务水平低,缺乏指导培训

二、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一)发展规划的问题

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看,个别地方的产品开发已有同质化的问题。表现为一定区域内一种模式、一类产品、一样风格,要么都是农家乐,要么都是古村民居,要么都是田园农庄,其危害在于易形成同质化竞争,消弭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客观上是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类似性、发展思路的模仿性、旅游产品开发的自发性,出路在于研究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发展规划,真正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乡村旅游产品策划、详细规划、民俗旅游活动策划等落地型规划,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特色化发展。

(二)乡土化特色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至今未形成公认的定义,但除了资源利用的乡土化以外,产品的主流形式也应体现乡土化。目前,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去农化”倾,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尤以景观设计、房舍风格、乡路铺设、建筑用材等方面表现明显,形成了较多的介于城乡之间的建筑形式,与乡村旅游的周边环境、基础优势、游客兴致相背离,客观上降低了乡村旅游的特色和市场吸引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应首先在思想上确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导向,加强旅游开发的专业化指导。

(三)以农为本的问题

有的地方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有的地方提出以企业为主体,有的地方提出以农民为主体。这里可能有理解角度的差异,有的指工作引导,有的指开发经营,有的是指利益分享,但不管乡村旅游如何发展,发展形式和手段如何多样化,但都应明确以农为本的主旨。其内涵大致可包括: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要依托“三农”资源;二是乡村旅游产品应体现乡土气息、乡土文化、乡土环境、乡土风格;三是乡村旅游要以农民作为受益主体,企业可以参与开发或成为开发主体,但要把农民利益处置放在重要位置,并尽量使大多数农民受益;四是乡村旅游发展要尊重农民意愿,涉及农民土地、房屋、山场等的入股、租赁和开发经营,一定要征得农民同意,不能搞强迫;五是乡村旅游要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精品化问题

目前,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众化趋势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简单、低档、模仿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有的地方把乡村旅游理解为在郊区餐饮的“农家乐”、田园采摘的活动、到农村过民俗节日等。在现阶段,既要防止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档次,也要避免放任乡村旅游低档次地发展蔓延,应在保持乡土化、地方化、特色化的同时,推动一部分资源、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瞄准国际旅游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开发和培育精品化的休闲度假产品,也以此促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提升。

(五)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问题

乡村旅游开发必然涉及土地使用和用地性质的变更,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多数地方困惑和困扰性的问题。例如,为了集中保护和开发古村民居,最好是让农民集体另择居处,这就涉及宅基地政策;把农田、林地、山场开发为经营性的旅游农庄、休闲田园,也涉及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为了旅游经营和管理的需要,需在原来的农田上建设房屋或休闲度假设施,也涉及土地使用政策问题。目前,各地对此基本采取协商或暂时搁置争议的办法,并未有一个合法或切实可行的变通手段,从长远来说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与土地政策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土地使用性质变化以后,很多地方的税收部门立即开征营业税等,使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农民感到了困难和心理不平衡。农民疑问,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农民还是那些农民,为何种庄稼可以免缴农业税,而只要搞乡村旅游就要缴税?中央希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有关部门为什么还要管是以何种方式致富?他们希望有关部门统筹研究乡村旅游的税收政策,起码应对乡村旅游营业三年以内的农民予以免税,以真正体现对农民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

(六)扶持发展的政策问题

调研中发现,部分省市已出台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例如,广东等省的旅游扶贫资金、某些省市对评为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点的奖励政策等,但各地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有关地方呼吁出台全国性的扶持政策或措施。例如,乡村旅游的起动资金问题,能否出台贴息贷款政策;对于计划开发乡村旅游的地点,政府能否积极予以解决交通、通信、广电、厕所等公共设施问题;对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能否实行三年至五年期的免税扶持政策,对乡村旅游企业的用水用电价格给予优惠,减免房产税等,对农民种植、养殖产品进行销售免税。

(七)新农村建设政策的享受问题

目前,各行业尚未有针对乡村旅游的专项扶持政策。但先前已有的促进“三农”发展政策,有关部门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应积极争取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例如,旅游部门的旅游发展基金,旅游国债资金,农业部门的阳光培训工程,农村新品种推广、沼气建设、改厕,交通部门的乡村公路“村村通”建设,文化文物部门的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政策等。从争取实施的现实性出发,可能首先是筛选和确定一批乡村旅游的扶持点,然后争取相关部门予以集中支持,把各方面的政策“打捆”支持乡村旅游。

(八)人才培养的问题

人才问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目前,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均十分缺乏,短时期内难以解决各类人才的培养问题。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坚持当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坚持农村现有人才与企业、院校输送人才相结合。培训应以从业旅游人数众多的农民为主,以直接提升从业农民的服务水平与技术技能为重点,同时兼顾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

(九)规范发展与加强管理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规范与管理问题,在一些地方表现比较明显,主要是个体利益与企业利益(或社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民传统习惯与规范管理之间的矛盾。如广西龙胜龙脊梯田、黄山宏村和西递等,都曾走过由乱到治的一个过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立足于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二是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之时抓起,三是充分采用各种管理和规范手段,例如,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村规民约、旅游协会等,四是引入经营管理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十)旅游与农业部门的合作问题

广西南宁等地市提出,旅游和农业部门合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关键是在各个层次建立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基层的旅游与农业部门之间要深度协作,才能统筹用好各种支持政策和资金,目前这个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此外,有的地方反映,国家旅游局近年来开展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与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已存在一定层面和工作上的重复问题,担心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会导致工作上的进一步交叉或覆盖,建议统筹研究这一类的问题。

5.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篇五

论文摘要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存在的新问题,本文探索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目的地营销,使旅游目的地既可获得有力的竞争力,又可以持续的发展。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潜在旅游目的地的数量已大大增加,众多的地区为吸引旅游者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营销则成为目的地相互竞争中所选择的重要手段。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指由某地旅游组织将本地作为旅游目的地而负责的营销活动。其活动的开展既有对目的地的直接促销,同时也包含了对目的地营销的各种支持和保障的活动。营销的本质就是要使旅游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离不开成功的营销,而成功的营销必须要建立起符合科学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旅游目的地不是单一的旅游产品,而是一个由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同部分组成的复合产品。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一种在地区层次上进行的旅游营销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地区将代表区域内所有的旅游企业,以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作为营销主体加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地区营销的参和者不是某个旅游企业,而是地区内所有的机构和人员;营销对象不是某个旅游产品,而是地区内所有的产品和服务;获益者也不是某个旅游企业,而是整个地区。因此,传统的营销理论不适合旅游目的地的实践。但是,至今为止,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对于这种营销理念的变革和策略的改变还不够,依然存在套用传统产品的营销理论来营销旅游目的地。所以,目前在我国旅游目的地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使得许多旅游目的地重新思索它们的营销战略。

一、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存在的新问题

营销观念滞后。把成熟的营销理论简单移植到旅游目的地营销中来。对旅游目的地作为一种综合旅游产品的非凡性所引发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变革熟悉不足,如对目的地营销单纯化为主要是目的地形象的建立和传播,对目的地中的众多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不够,缺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营销目标单一。不少旅游目的地单纯把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及其增长速度和旅游收入等数量指标作为旅游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而缺乏对旅游服务质量、目的地居民的满足度及目的地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考量。结果造成在旅游促销期内,大量游客涌入目的地,客流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给当地社会、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在旅游旺季,杭州西湖风景区平均天天的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人满为患,不仅造成交通拥挤,处处排队,游客满足度下降,也给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很大影响。

目标市场和产品雷同。旅游产品重复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产品雷同,某个地区的旅游项目火了以后,其他地区一拥而上,没有目标市场之分,提供完全相同的旅游产品。这种单一型的旅游项目不但造成旅游产品竞相降价,无序竞争,而且游客重游率和旅游综合收益率低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度假型、体验型等多种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的市场环境不相适应。如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兴起的温泉度假,几乎每个县市地区都有,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后,温泉度假产品已进入了拼规模、拼资金的无序发展阶段,这一现象极有可能导致近距离的恶性竞争的局面。

旅游目的地形象不鲜明。旅游目的地的主要目的是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目的地形象提炼出来,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给目标受众,以影响其出游选择。而目前许多旅游目的地

形象雷同,缺乏个性,或者形象混乱,不明确;再就是目的地信息传播手段要么比较单一,缺乏成效,要么混在一起,传递不同的声音和形象。如广州历来是商业流通中心和商业活动的集聚地,流通业和饮食业高度发达,素有“食在广州”和“购物天堂”美誉,但和广州相邻的香港,同样以“购物天堂”和“美食”著称,上海在国内游客心目中一样有“购物天堂”之称,这样广州的形象不可避免和其他城市的旅游形象有一定趋同性和相互替代性。

营销效果缺乏科学评估。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效果是指旅游营销的实际结果和营销投入的比较效益。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大多是政府主导下的营销活动,各地政府在目的地营销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促销活动,认为在促销上投入越多,宣传目的地效果越好,而缺乏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和使用评价、营销方式优化的探究以及对相关责任的追究,存在“盲目性、趋同性和随意性等新问题”。如不少地方进行的巡回式促销方式“旅游大篷车”,耗资巨大,却无力对这种营销方式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甚至有制造政绩、愚弄百姓和“大篷车旅游”嫌疑。

二、解决新问题的策略

1.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旅游目的地应当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和解决消费者以及利益相关群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长期性新问题,通过目的地的整体营销活动来系统地回报利益相关者。这一点不是旅游目的地一时的或短期的想法,而是旅游目的地深层的思索和长期追求的东西。

旅游目的地营销传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消费者,所以,旅游目的地组织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消费者进行。组织者必须借助信息社会的一切手段知晓什么样的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来,为什么来,有怎样的消费行为,要建立完整的消费者资料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利用来获取和存储有关顾客、潜在顾客的各种购买决策信息、消费行为的预期和购买习性等重要的消费者行为信息,以便进行消费者分析,确定目标市场及进行营销管理等。同时,利用数据库可以把有关的传播资源整合在一起,如邮件、电话、直销、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统一协调调度,选择更经济的方式,从顾客的角度来开展营销传播活动,比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通过网上销售产品等使客户节约更多的信息收集及区分成本。最后利用数据库对最终传播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据此来改善下一次的传播活动,并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回报价值的顾客身上。最终建立和消费者之间的牢固关系,使目的地品牌忠诚成为可能。

2.营销战略目标的多元化。旅游目的地不仅是一个为游客提供游览、娱乐、住宿、购物、体验等多种旅游需求的综合体,同时它也包含了分别提供产品、服务、设施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每个利益相关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点,甚至是矛盾的,而他们的每个行为都会影响到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看法,甚至决定对目的地的选择。所以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目标就不光是对游客利益的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紧密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并和目标市场旅游者保持长久的互动关系。所以,旅游目的地通过整体的营销来协调和重建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战略和利益相关群体的关系,就解决了目的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和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保持一致,协调的共同的发展这个新问题。也就是说,当旅游目的地系统中的旅游者、潜在旅游者、旅游供给商、旅游中间商、交通运输企业、宾馆、饭店、商店、当地政府部门、媒体、目的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整合营销传播战略中都可以得到满足,旅游目的地就可以实现旅游和当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3.塑造和传播旅游目的地鲜明的、一致性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必须结合目的地本身的旅游资源及产品的特征和客源地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提炼出一个统一的、有鲜明个性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即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有三个原则摘要:一是突显区域精华,既要符合自身的资源特色,又要体现鲜明、富有个性的旅游形象;二是要富含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使目的地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三是要突出市场原则,从旅游者角度透视和设计目的地整体形象。目的地形象确定以后,就要将以前分散化的各种营销活动有机地、合理地进行整合和统一,达到由于整合而产生的最大的协同效应。传播目的地信息的手段有多种,如广告宣传、公关、销售促进、节事等传播活动,各有其特征,再加上消费者每个人对信息的理解不同,所以很轻易造成对信息传播理解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所有的传播手段应该能够反映并围绕营销传播战略目标来开展,传递的是统一的目的地形象信息,产生传播的合力,最终形成对目的地品牌和形象一致性的诉求。

4.产品的差异化。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首先是是建立在对不同类群顾客(如商务游客和休闲游客或国内和国外游客)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意念升华,而不是传统的建立在策划人员对产品或服务功能和特征的理解基础上的创造力的发挥。策划人员首先要分析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和出游动机,然后考察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是否适合该类游客,并挖掘本地区旅游更深处的新奇性及存在于旅游吸引物中的惊异。同时,还要考察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又是如何认知它们的,了解他们心目中的有关旅游目的地品牌和形象构成因素,进而明了本地区的竞争对手有哪些以及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对它们的认知是怎样的。最后创造性地提出本地区旅游的消费者利益点和目的地品牌和形象个性。

第二是信息的传播和发送也要紧紧围绕着目标市场的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来进行。了解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所偏爱的品牌及形象接触途径,判定哪些是最能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决策过程的关键点和最能说服潜在旅游者的品牌及形象信息传递的关键点,然后利用这些重要的接触点,运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恰当的时间来传递和沟通信息。

5.规划和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系统。对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效果的测量,主要体现在对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行为反应的测量,这可以通过以营销数据库为主的信息系统,建立对营销传播的评估和反馈系统。

通过了解顾客的预定记录,游客信息记录、顾客的满足度调查等,建立以顾客基数出发的数据库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数据,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组织者可以确切知道它的目标客户群体和他们所具有的现在的消费水平和收入基数;接着旅游目的地通过整合的可利用的各种有限的营销资源进行营销传播活动如摘要:广告、直接邮寄、电子邮件、电话营销等方式将公司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所有这些信息(品牌信息和营销传播沟通信息)都会影响顾客的后来购买行为,通过顾客的购买数据(何时、何地、满足度、数量、重复周期等)又可以测量传播品牌的力度和有效程度,并指导下次的一个又一个营销传播活动。这样,就可以建立信息传播的回路系统摘要:一方面目的地可以将能够测量游客的消费行为和收入的变化,并计算此次针对非特定顾客和潜在顾客的营销传播活动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对于营销传播投资回报率的科学评价和目标客户的明确清楚及其消费行为的熟悉,就为解决旅游目的地有限的资源配置新问题提供了方法,从而提高传播效益。

参考文献摘要:

[1 伍延基.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值得深入探索的两个新问题[J.旅游学刊,2006,8摘要:11-12.[2 王国新.论旅游目的地营销误区和新策略[J.旅游学刊, 2006,8摘要:45-49.[3 王晨光.旅游营销管理[M.北京摘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 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摘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菲利普.科特勒.成功营销-向西方营销中国城市,(http摘要://.)2006.3.23.

[6王磊,刘洪涛.旅游营销的新观念摘要:旅游目的地营销[J.旅游科学,2002,3摘要:28-44.

[7郭鲁芳.旅游目的地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因素[J].旅游学刊,2006,8摘要:6-8.

6.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篇六

(1)新疆旅游客运企业的特点:“散、小、弱”。乌鲁木齐有大大小小旅游汽车公司40余家,这些旅游汽车公司的车辆绝大大部分是以挂靠车辆从事旅游客运,个人经营,规模小,没有长远打算,缺乏整体意识,在旅游淡季时,采用低价竞争办法,到旅游旺季车辆紧张时,又哄抬车价,直接扰乱了旅游客市场。旅游客运企业太弱小散乱,没有形成规模,造成在市场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旅游客运企业的车辆绝大大部分都是挂靠经营管理,目前旅客运企业都规模不大,个别企业本身就没有任何文化精神,完全只是以短期的逐利为目标。企业内部的管理极其松散,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往往不能到位,企业的文化精神不能完全的灌输到每一个驾驶人员的心里,造成了服务质量的低下,安全意识的不强,每每造成客人对服务质量的投诉,甚或造成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而旅游客运企业做为旅游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微乎其微。在旅游淡季盲目的恶性低价竞争,在旅游旺季漫天要价,对旅游客运企业自身及市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新疆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因此,行业管理部门能质量信誉考核等相关政策,优胜劣汰旅游客运企业,协调旅游客运企业强强联合,使新疆的旅游客运企业能做大,做强。使旅游客运企业与驾驶人员的管理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种教育,培训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将企业的文化精神真正灌输到每个人的行为中。(2)市场的供需状况摸不准。在现在旅游客运市场中,由于车辆挂靠,个人经营,交易是私下进行的,旅游客运企业太弱小散乱,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旅行社是直接与车主或承包者进行联系,协商价格。这不仅是造成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我们企业、政府职能部门无法摸清市场客运市场的直接原因。如何强化管理可能是每个旅游客运企业的难题。因为企业不够强大,没有话语权,定价权。造成了市场直接选择挂靠车司机,而企业无法有效监督。虽然旅游主管部门对相关行业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但在实际操作当中有许多流程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去做,出了问题一样给个人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如:7.19发生在喀纳斯的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了一名游客死亡,多人受伤。A公司的司机在接待旅游团队当中使用的是B公司的包车协议,A.B公司都无法按照相关程序对旅游行程单进行盖章确认。事故发生后A.B公司相互推诿,责任不能尽快明确,在保险公司理赔时又遭到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去办理,是违规操作,拒赔!给整个旅游客运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目前存在的各旅游汽车公司,以挂靠的形式来吸收很多的车辆,公司自身并没有资产。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建立防范风险机制。它们一旦出现一个重大交通事故,这些小的汽车公司就没有任何能力去承担事故所带来的高额赔偿,常常是人去楼空,逃之夭夭。

在实际管理中还遇到某些具体问题,如:自治区旅游汽车公司的一辆中型客车今年8.7号在新源县境内与另一旅游汽车公司的大型客车迎面相撞,造成6人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我方司机右小腿被迫截肢。而对方的车辆的各种保险居然全是假的。挂靠车司机向车队出具假保单蒙混过关。造成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而无法理赔的局面。对及时救治伤病员及善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并对相关旅游客运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有时甚至会对一个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也向企业敲响了警钟,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转嫁危机时应该任何去做?强制保险不仅仅是企业应对自己负责更应该是对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建议旅游客运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能出面协调选择2-3家保险公司进行强制性保险并且进行集体采购式,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保费,一方面可以使保险公司的理赔更快,更好。从而有效降低了旅游业方方面面的风险。(5)旅游客运企业是一个极其脆弱的行业,它受方方面面的影响。

新疆的旅游受地域,季节的严重制约,5.1来新疆,早了点。10.1来新疆,晚了点。坐飞机,贵了点。坐火车,慢了点。形象的描述了新疆的旅游境况。新疆旅游客运企业没有高级车辆,无法为高端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因为旅游客运企业纯粹就是旅游客运,一年也就是3-4个月的经营时间,中级车辆少则20几万,多则40-50万。仅靠短短的3-4个月的经营时间,何时才能走向盈利之路?企业,车主在动荡之年心里压力巨大,有时极个别车主的心里极其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又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种种原因还是因为旅游客运企业太弱小散乱,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没有话语权。因此,我们希望行业管理部门能和企业多商讨如何将新疆的旅游客运企业做大做强。使新疆的整个旅游业能走向健康,良好,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二、对策

根据自治区交通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旅游包车客运运力保障工作和旅游包车客运经营许可的通知》要求现有从事挂靠经营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要求进行整改,对不进行整改的企业,不得更新车辆并逐步退出旅游客运市场。按照上述内容和自治区旅游局关于旅游客运的要求,乌鲁木齐具有省际客运资质旅游客运的主体企业拟联合,以此为平台,建设新疆旅游客运服务中心(客运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实施新疆旅游客运集约化经营。

(一)集约化的基本步骤

1、积极引导经营者以经营权为依托、资产为纽带,实行多种方式联合与重组,加速企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班线客运经营权改造可采取联营公司、线路公司、股份公司等模式,实现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服务、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的目标。

2、在政府指导下,规治旅游客运管理,整合旅游客运企业,主要采取八项措施进行,一是严格旅游客运市场准入,二是强化旅游客运车辆装备及附加装置管理措施。三是从事旅游经营的三类企业必须符合相应的条件。四是引导经营业户以资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实行旅游客运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五是要求旅游客运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服务,做到风险共担,责任明确。六是加强游客运输安全管理,七是整顿规范旅游客运秩序,八是实行旅游客运服务质量监督。

(二)集约化的障碍及推动力

在道路客运业,集约化是高效和优质的代名词,但是集约化过程往往是曲折的,既有内部的障碍,也有外部的障碍,此过程中不乏夭折者。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障碍。对经营权的占有观念。尽管国家不承认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有价,但业界却承认,经营者将经营权视同无形资产,若集约化非经营者自发、而是行业管理部门推动的,则依托班线组建的企业或独立核算单位的股东(原车主),往往会有个人资产流失之感。再加上此类班线整合后可能导致效益下降,最终使得班线的股东复又变成车主。税赋负担增加。道路客运的税收会因经营方式的不同而存差异。属于承包经营的,一般采取单车定额包干的方式。如某短途线,税务部门估算为每车每月营业额为8500元,按3%营业税,月缴255元/车。但是,一旦按公司化运作,税务部门除了会根据财务上的实际营收收取3%营业税外,还要收33%企业所得税,股东分红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沉重的税赋负担,阻止了客运班线集约化的脚步。不平等竞争。在目前的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意味着服务的规范,问题是,在非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下,服务规范了反而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一条班线规范了,其他相同的或同向线路不规范,那么意味着中途客源的流失。经营成本增加。这里的经营成本不包括税收,主要指集约化经营后,由于执行了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会使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如一条个体经营的班线,一般为“夫妻车”,在组建企业、哪怕是班线统一经营体后,要有财务会计、出纳,要有管理人员等,还要有办公场所,如此等等,费用明显增加。原本微利经营的,统一经营后将变成亏本。

(三)集约化的推动力 集约化有障碍,但也有推动力。集约化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源动力在于通过集约化经营以求取得更高的效益,以及内部的易于管理。换言之,就是集约化能够带来好处。集约化的推力来自于行业管理部门和机构,其源动力在于集约化后,行业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成本的下降。集约化的助力则来自于社会公众,集约化经营后服务质量的提升,使社会公众能够受惠。了解三者关系,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决策:企业的动力是成功的内因,企业没有动力,依靠行业管理部门的行政压力,会有“强扭的瓜不甜”之感。行业管理部门的推力是外因,企业有了动力,再加上行业管理部门的推力,可大大缩短集约化的进程。对此,行业管理部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三、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道路客运业普遍采用承包(是经营权的承包,车辆由经营者购买,有的称之为“暗挂”)这种分散经营的状况,集约化就是要将客运线路经营权、车辆、人员及资产进行有机整合,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经营管理,以求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集约化应从客运热线、从专线客运开始

客运热线意味着有丰厚的营收,而集约化经营成功的关键是经营效益的保证。从海南、上海等等旅游客运线路集约化经营的成功案例,多是客流较大的线路。集约化经营后,由于产生了品牌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客源,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集约化后经营状况十分稳定。从实际情况来看,集约化经营的成功无不依托于干线客运。

(2)集约化经营要与服务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相结合 实行集约化经营后,客运企业对经营要素具备了完全掌控的条件,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行服务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战略。

(3)集约化是选项,是方向,但不排斥其他经营方式 客运的经营方式是应当是多元化的,集约化也是多层次的。在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并非一用就灵,跳到客运市场外看客运市场,集约化应当只是一种选择。在目前客运市场尚不十分成熟的今天,承包经营、联合体经营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从行业管理部门角度看,市场秩序必须日益改善,客运服务必须日益提高,要达到这个要求,除了集约化途径外,应当通过服务质量标准加客运诚信经营考核的途径,对经营行为加以规范。(4)集约化需要政府支持

7.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篇七

邢台旅游业从2000年开始起步。2004年邢台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一二年打基础, 三四年见成效, 六七年建成旅游大市, 十来年建成新兴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几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全市68处可开发资源中已有45处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了50家, 星级宾馆12家, 拥有床位2400张, 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3家、一星级3家, 总资产4.2亿。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5000人, 带动全社会20000人就业。已开发的45处景区中, 35处位于边远贫困山区, 涉及20个乡镇, 受益农民达11万人。2006年邢台市接待国际游客4026人次, 同比增长17.86%, 创汇183.49万美元, 同比增长70.23%;接待国内游客420.08万人次, 同比增长29.32%, 创收185272.08万元, 同比增长41.90%。“十一五”期间, 谋划了21个项目, 总投资9.4亿元, 目前已累计投资7.4亿元。其中, 景区 (点) 投资4.9亿元, 星级宾馆投资2.5亿元。主要是景区 (点) 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及宾馆饭店建设、改造。

一、“十一五”期间邢台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 邢台市的旅游业有了明显提高, 但总体上看, 旅游建设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适应, 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较大, 但深度挖掘不够

邢台市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68处, 到现在为止, 已经有45处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在已开发的旅游景区 (点) 中, 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请专家编制了景区建设规划, 在不到三分之一编制了景区建设规划的景区 (点) 中, 只有7个景区 (太行奇峡群、天梯山金水洞、张果老山、紫金山、云梦山、前南峪、九龙峡、岐山湖、灵霄山) 的旅游规划通过了论证评审。全市已开发景区都没有深度开发规划, 在已开发的45处旅游资源中普遍存在着简单粗放、设施简陋、定位不准的问题。

2. 旅游企业的数量发展较快, 但经济效益较低

从2001年底至今, 全市旅游景区 (点) 从20个增至45个, 旅行社从1995年的一个旅行社增至到现在的50个, 数量增加较快。但是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低, 现在我市旅游业总收入只占全市GDP的2%左右, 劳动生产率不高。

3. 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大

邢台市旅游业起步较晚, 知名度较低。因此招募人才不易, 招商引资更难, 游客吸引不来。邢台市在促销宣传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 对京津及其他周边市场开拓不够, 邢台市在出游与来游的比例方面还处于“赤字旅游”。

4. 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

全市星级宾馆饭店只有15家, 只有辰光一家四星级饭店, 没有五星级饭店, 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饭店。全市有50家旅行社, 只有辰光一个国际旅行社, 其他均为国内旅行社, 规模较小, 分布散, 经营水平低和市场竞争能力弱。

5.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全市旅游景区 (点)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声誉。全市总计约386公里从干道通往景区的道路需要建设, 多数景区通讯不畅、停车场不平、厕所档次低、信息信号不明确、景区卫生差、缺乏基本的接待设施等。

二、邢台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的发展原则

针对目前旅游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 旅游局制定了发展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原则

在旅游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 以游客为本的原则。大力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 实现由资源型向创新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弱散型向集约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2. 优化结构, 资源整合, 坚持4321原则

以邢台市为核心, 以平涉线为轴线, 以产业发展为纽带, 坚持四个统一 (统一规划、管理、建设和经营) , 三权分离 (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 , 两个主体 (旅游基础设施以政府为主体, 经营设施以企业为主体) , 一个赋予 (赋予资源整合的主体企业20年~30年经营权) , 整合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六大旅游区。

3. 坚持抢抓机遇, 拓展市场原则

抢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机遇, 推出一批市场针对性强, 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创新促销手段, 加强重点市场促销, 优化客源结构, 培育我市多元化市场体系, 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品和市场优势。

4. 坚持区域合作, 共同发展原则

以环渤海旅游圈的构筑和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为契机, 打造环渤海、京津冀、省内、市内各区域旅游一体化格局, 实现多边合作、互补共赢、共同发展。

5. 坚持创新驱动, 人才强旅原则

构建旅游创新引进应用机制, 加快旅游理论、机制、体制、管理、服务、业态、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步伐, 加强旅游创新成果的转化, 提升旅游产品素质。同时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工作, 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必须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要树立“人才强旅”观念, 强化教育培训,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十一五”期间邢台市旅游业建设的措施

1. 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

旅游产业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旅游产业的开发, 首先是领导的开发,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如果思想不解放, 观念不转变, 旅游产业就不会做大、做强。因此, 各级领导、尤其是党政的主要领导, 要真正把旅游产业放在心上、拿在手上, 一抓到底, 抓出成效。各级党委、政府要形成“政府统筹主抓, 主管部门负责, 各行各业配合”旅游的工作机制。

2. 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及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要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 必须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观念, 把完善市场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 拓宽旅游业发展的资本投入渠道, 引进先进的旅游开发模式, 实现多元化市场融资体制。积极发展外向型旅游经济, 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放宽准入条件, 加快与外来企业、外来资本, 特别是国际旅游集团的合资、合作, 让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市旅游市场。要大力发展民营旅游企业, 为民间资金向旅游产业投资提供广阔舞台, 要制定出台旅游投资优惠政策, 吸引和调动各种资本向旅游集中, 在全市形成国有、集团、股份制、民营资本共同开发旅游业的态势。

3. 加速对旅游市场的培育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 而市场的开拓又需要营销策略。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工作力度, 把一些好项目、好景点及时向市场推介, 使我市旅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要选准目标市场, 在巩固周边城市等一级客源地市场的基础上, 借助京广、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的优势, 积极开发郑州、北京、天津等城市二级客源市场;借助邢氏、邹式、清河张氏在东南亚、港澳的影响, 开发港澳东南亚三级市场。还要不断走出去参加国际、国内旅交会;并且要请进来, 邀请旅行商及新闻记者来邢台采访, 在主要客源地举办邢台旅游推介会, 组织大蓬车巡回促销等。通过灵活多样的促销形式, 把邢台市旅游品牌打出去。

4. 加快旅游精品的打造

旅游景区只有提升文化品位, 才能打造精品景区。景区提升文化品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重视环境保护, 永续利用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历史人文类资源和自然生态类资源, 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珍贵性。旅游景区最基本的文化品位就是珍惜宝贵资源, 科学开发利用。

5. 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8.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引言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12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包公祠、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殷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清明上河园、云台山、石人山、白云山、重渡沟、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90.77万人次,旅游创汇6.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36%、11.3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和11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863亿元,同比增长15%。

全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3个国家5A级景区),10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03家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10家),旅游从业人员120万人,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

三、河南旅游业的特点

(一)以精品线路、景点为依托,构筑河南旅游大框架

郑、汴、洛沿黄旅游线以洛阳龙门石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以申报郑州嵩山进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了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效应,为河南省开展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的理想旅游区和发展国内旅游的重要基地。配合国家规划建设了黄河生态旅游示范区、伏牛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了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的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建设并完善了包括黄河小浪底度假区、白云山旅游度假区等。

(二)营造河南旅游市场格局

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创立旅游品牌,增强了河南省旅游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发展空间,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提高河南省旅游景区景点的市场占有率。结合国家旅游局每年度的旅游主题,发挥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相互烘托的综合效应,把河南的旅游精品推向全国和世界。还要改善旅游条件为重点,注重创建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

四、河南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旅游虽然较前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横向与旅游发达省份比起来仍有巨大差距,河南旅游在全国的排名始终尴尬地处在20位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入境游人数少、比例低

入境游一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2012年的数据看,虽然我省接待游客达3.63亿人次,但入境游客只有168万人次。航线少尤其是国际航线少,是造成入境游偏低的关键因素。

(二)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不够

厚重的河南文化大多表现在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上,属传统的观光产品,游客游览也仅仅停留在观光的层次上。因此,河南的文化观光产品必须实现与现代旅游概念的结合,实现向娱乐产品的转化。

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一些地方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宣傳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河南通过组织“河南风”等旅游推介到全国各地,受到了海内外旅游界、新闻界和广大旅游者的广泛好评。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忽略了市场开发。

(四)整体开发水平欠缺,服务质量和设施不健全

河南省部分旅游景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旅游旺季,许多景区还是面临尴尬:房间、床位和停车位仍无法全部满足,景区的服务质量低,有的连热水、三餐和床褥都无法保证。

还未形成省、市、县和区域节点四级旅游服务中心联动网络,难以有效实施全省范围内的旅游统一服务、咨询、调度和指挥。全省高星级酒店数量及服务配套设施不够,还不能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方式的多样消费和需求。

五、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方向

(一)改变传统观念

对于河南经济的发展来说,把旅游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必需的。要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一是避免形象,做好近期和远景规划;二是在河南旅游资源众多、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采取四面出击的发展思路,把有限的经济力量集中到拥有广大客源市场的特色景点景区和精品线路,重点投入、分批建设,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构建旅游发展大平台。把整个地方经济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一个合理的均衡制度,方便各旅游接待部门的有机合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要增加景点景区的可进入性,减少路途中的时间,提高游客满意度;二是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可以建设家庭旅馆,集自住和经营于一体。

(三)深挖文化内涵,拉长河南旅游产业链

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特点和文化内涵,制作出具有当地资源特点的旅游纪念品和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形成更强的旅游合力。采取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方位提升文化品位。

(四)拓宽宣传渠道和方式

改善宣传形式和内容,并且要适当加大实地宣传的力度。这方面应可以借鉴外国的不少博物馆,每年固定几次免费开放时间,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得以潜移默化,也促进了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增加其对旅游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不仅了解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了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找到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发展的努力方向。相信河南省旅游业在今后会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十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M]

[2]戴松成,龚绍方.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报告[R].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34138

上一篇:安全的理财方法下一篇:愉快的周末-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