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金融市场的作用

2024-08-09

论述金融市场的作用(精选5篇)

1.论述金融市场的作用 篇一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2.论述金融市场的作用 篇二

一、金融危机与《资本论》的热销

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自2007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两年多, 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危害也不断加深, 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中标”, 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 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 使得许多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受次贷危机拖累, 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 瑞银蒙受巨额损失, 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 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 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与此同时, 世界经济由于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增速降低。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来看, 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大都严重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 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经济的平稳增长。而以“金砖四国”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虽然最近几年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目前还无法完全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虽然这些国家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太大影响, 但是由于美国经济走弱势必会减少从新型经济体的进口, 同样对这些新型经济体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人们反思金融危机的时候, 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资本论》。《资本论》作为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在经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 重新受到人们的追捧。致力于学术著作出版的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 2008年年初以来, 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 500套, 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 更是1990年的100倍。重读《资本论》的不仅有各国的学者, 还有银行家、经理和政要人物。据报道, 被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德国财长布吕克自称成了马克思的“粉丝”, 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在研读《资本论》, 甚至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也发表评价说:“长久以前, 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全球的热销, 以至于有西方媒体开玩笑称, 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 《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德国新电影之父阿历山大·克鲁格甚至准备将《资本论》拍成电影。在西方国家, 马克思和马克思著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重视。

二、《资本论》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是科学的发展观

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花费了40年心血从事《资本论》这部近300万字的科学巨著的写作, 直到1883年3月14日逝世;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 又花了12年时间, 即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一共花了半个多世纪才完成这部辉煌巨著。据不完全统计,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 搜集了四千多种报刊杂志, 阅读了两千多册有关政治经济学著作, 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 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达100多本。马克思阅读和研究了当时他能够找到的几乎全部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这也是《资本论》能够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作出恰当的科学分析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 还广泛搜集了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材料。由此可见, 内容博大精深的《资本论》, 是建立在详细地占有前人的思想材料和实际材料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

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批判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 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增值,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不断扩张的驱动力。而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最高形式, 其本性也是逐利的。资本主义世界决不会放弃对剩余价值的追求。“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 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关于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 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 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 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一论述可以说是对今日华尔街银行家的生动写照。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预言了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 “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 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 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马克思深刻地指出,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升级后, 资本人格化自我膨胀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完全脱离实际生活的逻辑, 脱离实际经济逻辑, 从而反过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造成伤害, 成为自己的敌人。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所推出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债券, 归根到底, 其最终目的就是“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 在资本不断扩张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贪婪性和疯狂性。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 “资本来到世间, 从头到脚, 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另一个表现。以马克思的逻辑来看,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 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并无不同, 都是生产过剩危机。而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 商品卖不出去, 最终引发危机, 股市崩溃。上个世纪以来, 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是这一危机理论的最集中体现。而这次金融危机依然是对这一规律从另一个层面地反映。只是生产过剩不以“有效需求不足”而表现出来, 而是表现出虚拟的“有效需求旺盛”, 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 而虚拟的需求泡沫一旦破灭, 危机也随之俱来。不过, 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 危机的发端已从供给方转移到了需求方, 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爆发从当下推到了未来。但《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 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 因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散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及《资本论》中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 涉及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表现出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价值, 揭示了人们的逐利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由此可见, 《资本论》之所以“重新走红”, 不仅因为它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还在于创建了联系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 研究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理论框架, 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 如何认识经济 (金融) 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思路。

三、《资本论》对我国经济的指导

我国政府根据自身的国情,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完全正确的, 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掘出来以前是不会消亡的。”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其客观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过, 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凯恩

斯主义措施, 为资本主义寻找出路, 对其濒临破产的金融体系进行“救助”, 实用主义地求救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欧洲国家《资本论》热销, 我们自己的思考自然也应该是多角度的:从学术界来看, 应该抛弃对美国经济理论的顶礼膜拜。今天, 西方的政要们阅读《资本论》探询经济危机的根源, 寻找走出危机的答案。我们更应当重温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分析, 来加深我们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了解。从实践来看, 不应过分迷信市场的自发作用, 不应把私人资本捧上不适当的地位。学习《资本论》, 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市场经济和私人资本的两重性, 综合运用经济、法制和思想教育等各种手段, 扬长避短, 使市场和私人资本的消极方面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 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破产数量增加、大量农民工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学习《资本论》, 领会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要协调的思想, 才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2. 从直接原因上看, 这次世界性危机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蔓延的结果。

上世纪, 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分别经历30年代大危机和70年代滞胀的两次证伪之后, 重新汇成主流———新自由主义。其中心思想倡导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 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 鼓吹市场万能, 断言只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 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断言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 宣传私有制是灵丹妙药, 是唯一选择。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 新自由主义更强调金融与银行的作用, 并要求政府在减少管制和加强金融资本力量方面发挥作用。往昔, 掌管金融经济界的人物, 开口闭口倡导新自由主义, 而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美国的国会从20世纪80代初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后, 1997年美国政府又废除了1933年颁布的金融管制法《格拉斯———格拉蒂格尔法》, 用《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取而代之, 随之就出现了经济危机。我们看到, 这种新自由主义弊端重重, 可以说新自由主义推行到哪个国家和地区, 哪个国家和地区就会遭到巨大的灾难和风险甚至成重灾区。10多年前, 发生金融风险的亚洲国家和近年的拉美国家都是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而今,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一场人类空前的灾难。事实已告诉人们, 新自由主义行不通。对我们中国来说,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继续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加大监管力度, 不能放任市场的发展, 这也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要:由美国2007年8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猛兽一般, 从美国波及到全球, 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 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 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危机产生的事实告诉人们, 新自由主义理论行不通。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然而, 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 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对我们准确地认识金融危机, 进而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孙恩恩.《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迪[J].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党报, 2005, (3) .

[2]徐佩华.论《资本论》对现实经济建设的指导[J].社会主义研究, 2004, (6) .

[3]徐洋.“金融危机与《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座谈会纪要[J].国外理论动态, 2009, (3) .

[4]李改霞.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3) .

3.论述金融市场的作用 篇三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新常态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一是经济增长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二是在较长时间里经济转型和调整过程将与新兴产业发展并存;三是结构调整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的风险暴露,如当前全社会债务和杠杆水平仍在上升,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行业等存在的风险都不容忽视;四是改革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

在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提供更多的支持,债券市场应该如何适应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更加充分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值得认真思考。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十年,是辉煌的十年。期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金融市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超过3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中,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占全部债券余额的94%。

首先,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渠道,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4年,公司债券市场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14.7%,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债券融资成为除贷款之外实体企业获得资金的第二大渠道。由于债券融资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利率水平对资金供求变化的反应比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更敏感,下降幅度也更大。2014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利率逐月下降。2014年末银行间市场3年期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5.85%,比2013年末下降了约150个基点。债券市场利率的下降,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不仅低于贷款成本,更远低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其他方式的融资成本。如果没有债券市场,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每年至少要上升1000亿元至1500亿元。

与此同时,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各项要求,债券市场推出了不少新产品,如永续类债券、碳债券、供应链票据等,较好地满足了市场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另外,债券市场不仅支持了大中型企业发债融资,为小微企业腾挪出了信贷资源,还推动产品和机制创新,直接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债融资。比如,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的债券市场融资工具,先后推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及区域集优模式等产品;通过支持创业投资企业、融资租赁企业等以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发债融资,多渠道拓宽小微企业资金来源。

其次,债券市场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交易、回购利率完全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为贷款利率定价提供了参照;债券远期、利率互换等避险工具的推出,又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创造了条件,其固有的价格发现功能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有效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企业发债筹资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推动商业银行参与债券投资、做市商业务,并通过产品设计、债券承销、分销等,丰富其中间业务,开拓多元化业务与利润来源。债券市场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和资本补充渠道。

此外,位列全球第三的我国债券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开放的排头兵。截至2014年末,已有211家境外投资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境内机构可以赴境外发行债券,境外企业也可以在境内发行熊猫债券,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已成功发行两期共计2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

最后,债券市场还是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调控的重要平台。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都是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随着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债券市场利率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敏感性不断提升,推动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和实施效果的改善。同时,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债券市场也保证了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回顾债券市场的发展实践,思考新常态下应该如何发展,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要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减少行政管制、强化市场化约束机制等市场化理念发展债券市场;二是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加强监管协调,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扩大开放。只有坚持这两个原则不动摇,才能推动债券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才能保障债券市场未来的长远稳定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债券市场的发展展望

经济新常态下,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离不开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公平、更加规范的债券市场。虽然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债券市场余额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不到60%,而美国、日本债券市场余额占GDP的比重均在200%以上,我国债券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债券市场市场化改革还未完成,一些市场化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隐性担保、刚性兑付造成的价格扭曲现象仍时有发生,这需要进一步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推动债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包括:

一是促进市场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贯彻落实 “新国九条”相关要求,加强债券市场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创新,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2014年以来,为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服务企业转型升级,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并购票据;为给城镇化建设提供规范透明的融资渠道,研究推出了市场项目收益票据等。这些方面的工作,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要继续深入研究企业发债融资的影响因素,推动债券产品创新,另一方面,要推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满足市场主体利率、信用、流动性等风险管理的要求。

二是简政放权,加快市场化改革,更好的发挥市场功能。取消不必要的行政管制,激发市场发展新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的工具和产品创新动力。2015年将进一步推动简化发行程序,扩大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

三是坚持用发展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等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的作用。由于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信用债券市场仍然存在偿付风险,完善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坚持以信息披露和尽职调查为主要方式,有利于有序可控打破刚性兑付,发挥市场化的约束机制。

四是按照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推动各市场发展。明确各市场定位,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场外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适合发展结构和定价相对复杂的债券产品,主要依靠市场化机制发挥约束作用,而面向公众参与的交易所债券市场,更适合标准化、高信用等级的优质债券产品,监管标准也相应更加严格。同时,要根据不同市场定位,不断丰富投资者主体。投资者的多元化是市场差异化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分散风险和维护市场稳定。从实践来看,投资者多元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也与我国的金融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投资者以银行为主,随着市场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扩大投资者范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持有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80%下降到41%左右,这一比例比日本和德国等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还要低6~7个百分点。下一步,将继续促进投资者多元化,引入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主体,研究推进各类境外机构更加便捷高效地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步优化做市商制度和请求报价机制,规范改进尝试做市业务,促进市场分层,提高市场流动性。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债券市场更加安全运行。加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优化交易机制,促进价格发现,提升市场定价功能。合理借鉴发达市场基础设施运行经验,顺应国内市场现实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与协调。完善债券市场清算、托管制度安排,提升市场效率和透明度。

六是有序推进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推动相关部门研究解决会计、税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熊猫债券的吸引力。继续推动境外机构更广泛的参与银行间市场,扩大境外机构主体范围,简化审批流程。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债券市场迈出崭新步伐的一年,要继续推动创新,规范市场发展,切实发挥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责任编辑:夏宇宁 印颖

4.论述金融市场的作用 篇四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

一、乡土地理教育概念

所谓“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乡土地理教育是指依托于本地区的地理条件来开展地理教学,让学生从熟悉的地理环境入手,提高对家乡地形地貌、地理环境的了解,并由此进行地理教学扩展,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新课程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学生对自身所处的地区生活环境更加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爱家乡爱家园的情怀,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二、乡土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在地理授课时应当注重把地理基本知识和乡土地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研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对本地区的发展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乡土地理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学大纲中列举的典型地形和地貌,都能够和本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一一对应,引入乡土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现象。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好奇心,在学习中喜欢把知识点和现实生活对应匹配,发挥乡土地理教育优势给予学生近距离观察和研究的机会,学生从具体的地理表象出发,深入各项抽象概念的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增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例如在山东部分地区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侧重于华北平原地形地貌以及种植作物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来了解平原地区人们生活习惯和经济结构,让学生从感性经验出发得出理性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文化素养。

(二)培养爱家乡的情怀

爱祖国爱家乡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民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地理乡土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和风俗的了解,学生会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表现出高度的自豪感,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树立了建设家乡的情怀,从而帮助中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品德标杆,端正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奇特的地形地貌,有的地区是突兀挺拔的山区、有的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的地区则是秀美的江南之乡,中学生对乡土地理了解程度越高,则对家乡建设的好奇心越强,并激发了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教育不仅仅是结合本土本乡来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包括了组织开展乡土地理调查,地理教师要把握地理大纲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地貌的雄伟、家乡人文气息的浓厚,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对乡土地理有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调查本地区河流污染状况,详细了解家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调查本地区现有企业的污水排放状况,了解本地区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再者,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性较大,针对家乡气候变化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时定点每天记录温度,并把记录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绘制温度变化图表,让学生对家乡气候条件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陷入到呆板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利用乡土地理教育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解决遇到的困难,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格。

(四)激发学生保护乡土资源的意识

乡土地理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包括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历史底蕴、优秀的文化传统、雄伟的名胜古迹,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多了解到为家乡曾经做出贡献的名人雅士,增强中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明辨什么行为是美,什么行为是丑,引发学生学习美的意愿,激发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崇高美德,同时提升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下乡土地理教育开展原则

地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乡土地理教育开展应当遵循以下三点原则: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家乡美丽,并利用现有的教学大纲,引导学生来思索乡土元素。再者要理论结合实践,利用实地教学向学生展示本地区的地形、地貌、天气及气候等,同时延伸到经济结构、资源分布、人文元素、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等,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强化教材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调查的能力,对家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要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普活动联系,地理教学贴近于显示生活,学生可以真正走向实地去考察,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对家乡的旱涝疫情、空气治理、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等深入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教育提升了学生地理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同时有助于提升器实践能力,极大学生保护乡土资源的意识,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乡土地理教学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婷.浅谈乡土地理教育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人自社科,2015,(28).

5.论述金融市场的作用 篇五

关键词:航班延误;经济纠纷;信誉度;航空法规

一、航班延误的赔偿的探讨

目前,因航班延误所造成的纠纷逐渐增多,发生在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关于航班延误赔偿的纠纷也是屡见不鲜。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新的航班延误,不仅耽误了航空公司正常运营,而且影响了机场的正常运营秩序,给各方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航空运输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航空服务质量的外在体现。

发生延误,旅客与航空公司发生纠纷的情况下,解决纠纷的依据首先是我国《民用航空法》及其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如果是国际航空运输,还涉及国际条约的规定;其次是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再次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二、我国有关航班延误赔偿方面的现状

根据上述规定,在承运人违反合同,履行迟延的情况下,如果严重影响旅客行程,旅客有权利解除合同,承运人有义务做出经济赔偿。在运输途中发生停滞的,旅客也可以要求就尚未履行的部分解除合同,但对于承运人已经履行运输义务的部分则一般不能要求解除合同。另外,旅客也可以要求航空公司安排他们改乘其他班次航班,航空承运人应当根据旅客的要求做出妥善安排。并结合我国民航运输业现状和航班延误纠纷的原因,对航班延误经济赔偿做出合理的决策。由于航空公司计划、运营、管理以及航空公司自己的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航空公司应承担责任,如机务维护、航班调配、商务、机组等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现行法上的依据是199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以下简称《运输规则》)和《民用航空法》。在责任的承担上,我国《民用航空法》仅做了原则规定,这样,只能根据《合同法》,参照《运输规则》的规定,航班延误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1)继续履行:在发生延误后,如旅客愿意,航空公司应当继续履行运输义务。这在《运输规则》中有明确体现,即航班取消、提前、延误、航程改变或不能提供原定座位时,承运人应优先安排旅客乘坐后续航班或改签其他航班。(2)采取补救措施:航班延误或取消时,安排后续航班或给旅客退票。(3)赔偿损失:如旅客证明自己确实因航班延误遭受了财产损失,则航空公司应予赔偿。赔偿应该按以下原则进行:

三、航班延误经济赔偿模型

a.航班延误1到3小时,承运人(航空公司)应为乘客提供餐食、饮料、住宿等帮助。

b.如延误超过4小时,乘客可得到由承运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现金赔偿。而这个现金可通过以下建立的模型来计算。

首先,我们假设在整个航班延误的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

1、整个航班延误过程是由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没有天气等其他非航空公司的因素;

2、旅客没有出现身心受到伤害;

3、航空公司处理得当,避免了双方的冲突,没有其他各种诉讼等费用;

4、保险不在考虑范围内;

5、航班延误超过23小时就取消航班;

满足了上述条件后,我们考虑:旅客对航班延误的赔偿主要是买机票钱的返回以及航班延误所造成的精神和其他经济损失赔偿;而航空公司则主要集中在对旅客一定现金数量的赔偿上。基于双方的观点,提出一种折中的方法,就是航班延误经济赔偿基数法,即航班延误经济赔偿受航班延误时间长短、机票价格、航程以及航空公司信誉度和运力率参数制约。

具体参数设定:

Y 表示航班延误经济赔偿金额;J 航班延误折合旅程数;T 表示延误的时间;R 表示各航空公司确定的基本赔偿金额(单位延误时间的赔偿金额);P 旅客购买机票的价格;L 航班飞行的航程;V 该次航班的最佳巡航速度;A 赔偿系数;C 航空公司的信誉度;U 航空公司的运力率;G 代表航空公司每年的赢利额;S 航班的运营成本;D 代表服务质量反馈系数;

O 航班正点率;F 航空公司每年的航班数;H 航空公司每年延误航班数量;P 旅客每年对航空公司的投诉量;N 航空公司飞机数量;K 每架飞机每年飞行最佳小时数;Q 每架飞机每年飞行实际小时数;

参数设定后,信誉度和运力率的公式(信誉度是总局对各航空公司每年的业绩、服务质量反馈和航班正点率等做出的评估。)为: c=G/S*0*D

这里,服务质量反馈系数C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来: D=P/D

同样,航班的正点率也可以推算出来: 0=(F-H)/F*100%

这样,可得:C=G/S * P/F * (F-H)/F*100%

根据线形回归法,同时,各航空公司制订的基本金额应与航班最少所用时间、航空公司的信誉度以及运力率有关,通过分析其关系,可得:

a.当延误时间超过4小时但小于8小时:R=P/L

(4≦T≦7)

b.当延误时间超过8小时: (T≧8)

这样,可得:

通过对全国各航线飞行的航班的大概分析,知道在国内飞行中,这个上限不大于每个旅客3400元,这个结果是合理的,在现实中,这个模型也是可行的。这个赔偿额不仅适用于航班长时间的延误,而且适用于超售拒载和航班取消(延误时间以一天24小时计算)的情形。如果承运人采取有效措施,以上赔偿可以减少或不付。

四、航空法规的作用

今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没有不涉及法律的。而民航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更是依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的。这就要求民航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既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又要根据实践,不断地细化、完善自身的相关规定。而《航空法规》的发布,除完善了对公共航空运输活动的运行管理外,还具有其他十分重要的作用。(1)对我国广泛分布和日益普及的航空作业和航空运行提供了管理依据;(2)是我国航空作业和航空运营的系统化、法制化管理奠定了基础;(3)对非公共运输运营人和航空器代管人进行运行审定和监督的程序和标准;(4)对非公共运输运营人实施运行审定和监督的程序与标准;(5)对航空器代管人实施运行审定和监督的程序与标准。

五、航空法规的意义

航空法规是指导航空运行的重要依据原则,这不仅是法规的强制性决定的,更是科学安全的运行控制所要求的。因此,掌握法规所要求的运行要求是飞行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理的余度下,可以有效的避免运营冲突,促进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航空运输企业要参与竞争,走向世界,关键的问题是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航空法规与规章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智文.航空法规导论[M].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04.

[2]都业富.航空运输管理预测[M].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3]民航总局.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Z].2005.

[4]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信息通报制度暂行规定[Z].1995.

上一篇:校警工作制度下一篇:对内部审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