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为村官

2024-08-16

做有为村官(精选7篇)

1.做有为村官 篇一

使命维艰,做有为青年

各位同事:

大家好!

刚刚过去的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有末日预言的困扰,有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相信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有一个共同的印记,是值得永远怀念的,这一年,我们脱离了学生时代,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走向了工作岗位,我们的人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转眼间,来到公司已有半年有余,从最开始的眼高手低,到现在的注重细节;从开始的拘束与不适,到现在的与同事之间的融洽相处;从开始的茫然无知,到现在的应付自如。我能够切身地体会到每一位同事的成长。

作为公司的生力军,我们每一位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们应该有着年轻人的朝气。

青春并不仅仅意味着身体的年轻,只有终身恪守青春时代的信念,矢志不渝,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光彩。

既然我们选择了远方,便要不顾一切,风雨兼程,坚持自己的选择,坚定心中的梦想,追寻自己的骄傲,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公司年会上,魏强总经理所做的工作报告,动员全体员工进一步坚定信念,夯实作风,抢前抓早,从严从紧,为全面实现2013“土建工程年”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今年来,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炼化行业整体大幅亏损,企业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广东石化作为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项目,将拥有稳定充足的原料供应和相对较低的采购成本,有很好的盈利空间和发展前景,只要我们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专业化、清洁化、信息化道路,必然会将广东石化公司建设成为具有高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超重劣质原油加工基地。我们的未来大有可为,前途一片光明,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同事也是我们所肩负的使命。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们没有退路,项目建设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我们需要肩负起我们的使命去勇敢面对。

半个多世纪的大庆石油会战,以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艰苦奋斗,开创了石油工业史上的新纪元。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再次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以老一辈石油工人为榜样,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必胜信念,自觉承担起我们的责任。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责任。

责任的承担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作为企业的青年员工,我们更要,坚定信

念,自觉承担起对企业的责任,和企业一起发展壮大。

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积极投身公司建设的具体行动,在推进企业目标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实现发挥个人能动作用与顺应公司发展需要的有机结合。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继续增长知识。学习能力是个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青年员工,我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更应该时不我待,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始终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追求,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

让我们坚守信念有公司的正确领导,有我们的共同努力,广东石化的企业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为这个梦想而奋斗!

谢谢大家!

2.做有为村官 篇二

近年来,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对农电工作管理力度的加大, 农电队伍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后, 农电工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许多地方的换届选举中将农电工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笔者认为, 农电工做“村官”未必是好事, 有可能会对农电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村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服务“三农”的基层单位, 需要从以前的粗放式、大而全的作业模式向精而细的新型工作模式转变。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行农村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的指导意见》精神, 农电企业迫切需要推行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工作。目前的农村供电所由于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 实行的是一人多岗, 如果再当“村官”, 必然会疲于应付, 可能会既做不好“村官”, 也做不好电工。

国家电网公司要实现“一强三优”的目标,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农电企业必然要有一支优秀的职业化电工队伍。电工做“村官”带来的是农电工队伍的不稳定。要做好“村官”, 一村老少大小杂事都会来找他, 就会很难有精力和时间来做好农电工作。虽然表面上电工做“村官”可以为电网建设和电费回收带来一些便利, 但是电费回收工作和“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不是仅靠“村官”的威望就可以实现的, 靠的是农电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3.做合格有为校长 办人民满意学校 篇三

一、校长要以“德”为先

现代的管理学认为,任何一个领导者在行使自己的职权时,其自身的品质学识、风度声望、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等会自然形成一种影响力。校长的权威要靠校长的高尚品德,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人格魅力,使广大师生从校长的身上看到事业的希望,如果校长发现不了人才,那是水平问题;如果校长浪费人才,则是品质问题。愚蠢的校长批评教师建议,自大的校长漠视建议,品质高尚的校长不仅能善待每一条建议,更重要的是能尽可能地激发教师提建议。

一个校长对自己定位一定要准确。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坚守好,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热爱这个事业,才会有所作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拒绝出任政府高官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他提倡:“不要把学校当作人生道路的临时客栈,也不要把教育当作职业选择的权宜之计。只要进入师范学校,无论男生女生,都要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大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与此同时,还要有‘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决心,要有世世代代献身教育的精神。”

二、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

一所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一校之长的教育理想、办学思路和管理能力。具体地讲,取决于校长对课改的理解力、对课程的领导力和对教学的执行力。要切实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校长就需要对其拥有尽可能多的话语权。用教师的话来说,一个称职的校长就应该“能上课,会听课,善评课”,否则老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空洞说教,隔靴搔痒,无法尽责到位。鼓励校长们进课堂,不仅能发挥和提高他们原有的教学能力,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新课改的特点和规律,也因此能拉近校长和老师们的距离,增强对教学管理的发言权,进而树立起校长货真价实的领导威信,更重要的是校长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正是教育最本源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张佰苓先生就说过“校长办公室应设在学生集中的地方。”他虽行政事务很多,但一有时间就到学生中去,给学生上课,和他们聊天。在南开学生未满千人之前,他能叫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名字,甚至能说出他们的学习优劣和家庭情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仅和学生同学习,还同吃同住,并和学生共同发现共同创造,这样的校长才能成为一代名校长,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在办学。

三、校长不能“事必躬亲”

有些学校不管大事小事都需要校长点头,不管大会小会都得校长到会,不管大权小权都是校长独揽。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就势必造成校长越做越忙;校长的事必躬亲必将使下属不敢做事,怕做事,怕承担责任;校长的事必躬亲还会使下属对领导产生不满的情绪,这样必然造成下属的消极心理,自然将会影响管理,更谈不上学校发展达到预期目标。这类型的校长不仅不可能带领学校发展,更不可能为学校培养出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故校长要认真琢磨如何经营学校,如何长远地、战略地全面发展学校引领教师树立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属于每一位教师个体又与学校目标有机统一的工作价值体系。做事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要敢为天下先。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有思才有为。校长的思想应是清楚的,思路应是超前的、科学的,能够有效地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在中长期及学校近期规划中执行自己的办学思想。要把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事务分解成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任务,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忙”起来,不随意直接插手下属工作而应监督下属各自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打造高效的管理团体,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统筹全局,把握全局。

四、校长不能做无用功走弯路

温总理讲学校要让懂教育的人来办,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办人们满意的学校才能,要有丰富的学识、水平、经验,要有思想,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唯真;要有眼光,不仅能站得高,看得远,还能看得准、看得透;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除旧布新的魄力,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务实争先,管理上有方略,有艺术;教学上有创新有特色,实际工作中,做到刚性制度,规范管理,柔性操作,活性激励。对于上级任务要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特色有创造地执行,切忌不加整合地全盘操作要有自己指导扎实教学的办法与决心。但不能偏离教学常规与提高课堂效率这根主线,注重高效的前提下,也要注重课堂的和谐。德育工作要润物细无声,我们向来不缺乏有效的德育载体,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效德育的对象,但应注意有效契机和有效的方法。应当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巧在结合,功在创新”的德育策略,不能靠天天喊德育口号或经常变换德育口号来做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切忌不可做只开会的无用功,更不能走弯路。

五、校长不能带头“和稀泥”

校长在工作上要有力度。要一视同仁,工作上不打折扣,不讲条件。指定的事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如果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应选择集体利益为重,做到不丧失原则,不怕得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民主,办事公正。办事要得人心,顺民意,做到公平、公开,凡事以学校整体利益为重,严谨自律,不谋私利。正人先正已,不搞特殊化,公正廉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自己做到,不能带头“和稀泥”,不能曲解制度搞弹性规定,看人下菜碟。规章制度不要轻意制定,一旦形成,便不能藐视其权威性,不管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坚决执行。

六、校长要做好各类关系的协调工作

4.做有为青年高考作文 篇四

再一次对中国大学生的有关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时,多数大学生都做出相似的答复,都有对集体意识与担当的重视,对奋斗精神的重视以及对理性个性与真理的追求,从他们的答复中我看到了一个新时代青年的雏形,那毕竟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热爱国家并且勇于奋斗的青年们。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责任与担当意识,在如今这个时代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责任与担当意识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确立明确目标,以世界为佳,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共创光明美好的未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呢。

新时代新年需要有理性的爱国主义,前些年的中国人抵制,甚至砸坏日本进口车辆,到如今的冷冷静看待问题的我们,似乎已经从盲目冲动转变成理性,但并不沉默,这就是一代进步,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有责任热爱祖国并且忠于祖国,是祖国培养了我们,就像泥土培养了树木,我们是此后话落幕尘土絮语,肥沃它啦。

新时代新年更需要奋斗精神,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青年之奋斗时代之奋斗,也与经验奋斗与时代奋斗与境遇奋斗,古青年者人生之育,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胡适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今年是用来奋斗的,所以作为青年的我们,你应该奋斗奋斗,不仅仅使我们实现自身理想和目标,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连冰心也认为,奋斗是最惊艳美丽的花朵,古新时代的青年者应当为自己的奋斗,为国家奋斗,为时代和全人类奋斗,如此那么多的为了方能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吧。

而我们作为即将迈入大学的新青年,更应该努力学习圣人留下来的知识与优秀文化优秀品质,适应新时代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以一个优秀青年的身份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这个社会。

5.做有为村官 篇五

做“有为”党员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短短32个字,概括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党史篇章。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年轻党员干部手中,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立志做“有为”党员,在新征程中担当有为、大有作为,让伟大建党精神大放光芒。

在赓续建党精神中“讲忠诚、做表率”,立志做政治上的带头人。在党的多个发展时期对共产党员都有不同的新的要求,但是讲政治始终是第一要求,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无数革命先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忠贞不渝。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要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以理论过硬筑牢信仰之基。

在赓续建党精神中“讲奉献、当标杆”,立志做服务上的带头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翻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人民,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我们既来自人民,更要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善于从细微处着手,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着手,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6.核心价值观 做当代有为大学生 篇六

——记国际商学院2009级学生第一党支部大会

时间:2011-09-16 14:36:42 来源:国际商学院 作者:田畅

国际商学院2009级学生第一党支部大会于9月14日在教学楼D501室举行。会上,团总支书记张海涛老师向各位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们进行了系统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国际商学院2009级学生第一党支部大会

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新时期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赖于社会实践,所以进行价值观教育要特别重视“知行合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关于大学生教育,这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而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则是进行大学教育的切入点,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富裕以及物质、精神观念的变化,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才是有效促进社会进步、与时俱进之良方。大学生应该坚定理想、知荣明耻、勤奋笃学、励志成才、勇于担当、感恩报国,应有益于社会,通过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调节规范等有效途径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张海涛老

师强调,当代大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教育,感恩社会的锻炼,感恩党和国家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7.加藤嘉一:“我想在中国做村官” 篇七

在中国“走基层”

8年前,作为一名日本公派留学生,加藤嘉一从东京来到北京,当时正值非典高峰。一句中文都不会的他把“北京大学”4个字写在纸上,交给出租车司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中国生活。

“我要感谢人民日报,他是我学中文的好老师。”加藤笑着冲记者眨眼,“刚来北大时,每天下午跟传达室的大哥借人民日报,然后翻着字典,把报纸上的文章逐字逐句地背下来。”

如今,加藤已经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念完了本科和硕士,口语流利,可以用日、中、英三种语言担任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但加藤的要求是不仅能说,还希望说出来的话有分量。“刚来就靠喝酒——干了!”加藤对记者做了个一饮而尽的动作,“就这样来跟别人套近乎,打开话匣子。”“现在争取到了一点话语权,就要帮老百姓说话。”

“老百姓”3个字从他口中说出来,并不令人觉得诧异。加藤在中国旅游时,发现一个旅游团时间安排不合理,游客根本来不及游玩,他义不容辞地给主管部门打电话。在南方的大学举办讲座,加藤曾发自肺腑地对设宴款待他的无锡官员说:“无锡是一个很美的城市,交通状况很好,不需要建地铁。”也不管会不会闹得满席尴尬。加藤还去贵州最贫困的农村考察,“他们不想让我看到有些东西,就派人来跟我喝酒,结果我把那个人灌醉,他睡着了,我就溜走了。我喜欢跟农民交谈,中国现代化建设所依赖的正是这些农民。”

说到这里,加藤睁大了眼睛:“我其实很想在中国当个村官,如果有这样的实习或就业机会,我非常愿意!”加藤称自己是“贫二代、农三代”,因此一直对基层群体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同情心。这无关国籍,而与他的“个人史”有关。

跑一场名为“人生”的马拉松

1984年4月,加藤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的旅游胜地伊豆。3岁时曾遭遇车祸,昏迷了两周才醒过来,恢复则花了半年。“也算曾命悬一线,所以现在对生死看得很淡。要把握当下,抓紧每时每刻去积累。”

加藤遗传了当运动员的父亲的体魄,上小学一年级时身高就有1米5,在合影照片里总是最显眼的那个。“因为个子高,所以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不同的人,要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希望突出自己。有时别人说往东,我就偏向西,内心里有种叛逆,甚至有时被看作‘异类’,我都已经习惯了。”

在父亲的训练下,14岁的加藤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之后又改练田径,曾获全国大赛第四名。但他的腰由于过度锻炼而受伤,加藤只好忍痛割爱,就此放弃了比赛。不过,跑步却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在,他仍坚持早上4点半起床,然后跑步1小时。他告诉记者:“跑步时大脑一片空白,但有时会突然冒出灵感。我是在跑一场名为‘人生’的马拉松。”

但是,这个飞奔的阳光少年也经历过一段极灰暗的时光,“曾经憎恨过社会,怨恨自己不能拥有别人享有的安宁。”加藤上中学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为了贴补家用,他每天凌晨3点就出门送报,再骑车15公里去上学,不管风雪还是劳累,他都没有休息过一天,逃避过一天。为了让父母全心去挣钱,念高二的他甚至独自与向父亲逼债的黑道谈判。每次谈判,他必被毒打,留下了好几道永久的疤痕。但下一次,他还是会走进梦魇般的谈判场,高中生加藤把自己看成一个能担当的男人,没有退缩的余地。

背负着如此多的重担,有时甚至到了心力交瘁的边缘,加藤排解压力的渠道之一就是疯狂学习,因为“念书比谈判容易多了”。高中毕业,加藤考上了日本最好的东京大学。他将这归功于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虽然家里穷,但我和弟弟妹妹都有书念。”他一直对父母抱有一颗感恩的心。走进大学后,他不想让父母承担高昂的学费,选择了日本政府提供的公费留学项目,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大学。

“生活是有种延续性的。”加藤喜欢这么说:“现在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能从过去找到影子,我感谢曾经的‘个人史’,成就了现在的加藤。”

“纠结”的人

现在的加藤在某种程度上从草根变成了精英,他拥有名校背景、高涨的人气和有分量的话语权。

在中国,他在诸多媒体露面,写专栏或接受采访——就高铁事故深思,就地沟油现象谴责,就中日摩擦发言。他拥有一大批“粉丝”,其中以大学生居多。“我最喜欢去高校讲座,跟大学生交流,因为我们差不多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话题,我可以发问,也可以被他们反驳,我享受这种相互碰撞的感觉。”

有时,加藤更像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政治家:语气虽不咄咄逼人,但表达观点清晰有力。说到“坚定的立场”时,他会握紧拳头;说“你看”时,会向记者摊开手掌。他曾经将奥巴马称为“同类人”,但当记者问他是不是正在为从政做准备时,他说:“这不是我唯一的方向,只是一种可能。虽然很多长辈都觉得我应该走政治这条路。”

在镁光灯下频频亮相的加藤,称自己“是个内向的人”。“我喜欢跑步、看书、旅游,这些都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活动。我喜欢自己独处的状态。”他最喜欢读的是哲学书,尤其是古典哲学,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

加藤也是感性的。他在专栏里写道:“在一片水田上,我看到了无数发亮的萤火虫。我很受感动,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听着这些萤火虫飞翔的声音,看着它们萤火闪烁的样子,直到它们消失……”

听记者说起这一段时,加藤微微地笑了:“只身来到中国的第一夜,我就掉下了眼泪。想妈妈了。” “之后的一些夜晚,有时醒来,发现枕头上也是濡湿的一片。妈妈从小教育我,男孩子的眼泪不要给别人看。”加藤还跟记者分享了他妈妈的另一句“名言”:“吃饭只吃六分饱。”这被加藤贯彻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中——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永远保持一个饥渴的状态,对世界的未知充满渴望。”

加藤说,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足够好”,他对自己有种近乎完美主义的要求,唯一没有要求的就是饮食。“我永远在家门口吃8块钱的鸡蛋面或炒饭。有时刚写完稿子,会多奖励自己一个1块钱的卤蛋。”他对钱也没有什么概念,加藤现在每个月要写25篇专栏文章,每篇2500字,他太忙了,忙到根本想不起来自己到底赚了多少稿费。

精明、冲动;感性、理性;理想、现实,哪一个是真实的他呢?加藤笑称:“都是吧,我就是一个特别纠结的人。”

“我显然不是间谍”

加藤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要在日本与中国之间往返一次,“有两件主要的公务:一件是推进日本的灾后重建,另一件就是推动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他这次回日本是为了在庆应大学的讲课,主要内容是中国问题与东亚的国际关系。此外,他还要参加一个演讲,主题是“年轻人推动下的中日关系”。日本教育部、外务省和财务省的官员也都与加藤保持着联系,他们常就一些中国问题倾听加藤的意见。

“所以就这样,中国—日本,日本—中国地飞来飞去,成了常态。”他用手指来回画着弧线。

环球人物杂志:你在中国待了8年,你对中国印象如何?

加藤嘉一:中国正处在一个想知道外国人对她的看法的阶段,一个比较包容的阶段。而我正是一个想了解中国,并乐于见到她往越来越好、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的外国人。中國有很多地方做得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太要面子,以至于现在做什么不像什么。机场不像机场,农村不像农村,高校不像高校。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质疑你对了解中国社会的热情为何这么高涨,猜测你是间谍,你对此有何回应?

加藤嘉一:这些人首先要搞清楚间谍的概念。间谍是利用不正当的秘密手段,获得政府机密,以金钱为目的的人。而我的一切行为都是透明、正当的,了解中国也不是为了赚钱。我显然不是间谍。

但我并不害怕被他们误解,他们的攻击也伤害不到我,我只会从他们的声音中反观中国的“愤青”。我是抱着一种学习的精神来观察中国的,每天都在积累,每天都“在路上”。

环球人物杂志:在你看来,日本人对中国的真实情感是怎样的?

加藤嘉一:我们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中华文明始终抱着一种崇敬的态度。更由于战争的原因,我们对中国也抱有愧疚的感情,我本人就有。有些政府官员,碍于面子,碍于西方的态度,不会承认得这么痛快。但从根本上来说,日本人不会像西方的观察者一样,抱着傲慢与偏见的态度看中国。

环球人物杂志:你经常就一些敏感问题发表看法,也表达过一些与官方声音相左的观点;但你在媒体上,包括一些官方色彩浓厚的媒体,以及民众当中,都很受欢迎,你是怎么做到的?

加藤嘉一:这有赖于表达的艺术。我的表达方式一向是温和的、中庸的、辩证的。(随手在纸巾上画出一个田字格)我能表达的空间只有正中间这一点,而我要考虑的有4个方面:首先,我是日本人,日本的利益,不能违背;其次是中国的国情,我考虑到日本立场的同时,一定也会提到中方的立场是怎样,怎么寻找共同点;再次是决策层,只有对决策层有说服力,我的话才有建设性;最后是中国民众,要面向他们,让他们容易接受。

在中国的我,只是观察者,而不是传播者。

环球人物杂志:作为一个“80后”,你怎么看中日两国的同龄人?

加藤嘉一:日本“80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强一些,因为经常打工。而中国学生的爆发力很强,思维很活跃,这一点我很欣赏。其实现在日本和中国的“80后”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困境和焦虑,比如工作、对象、房子,这些都是由两国的国情和社会決定的,都很正常,社会不该对他们过多指责。

中国有个“80后”作家韩寒,我们俩虽然没有见过面,但经常被拿来比较。韩寒是一位我很尊敬的作家,也是我反观中国的一面镜子。

环球人物杂志:你如何评价自己?我觉得你是我见过的最不像“80后”的“80后”。

加藤嘉一:(笑)我自己有一套为人处世的完整的体系。总体目标是:做与众不同的人。中立、自立、独立是战略,理智、中庸、辩证是战术。

上一篇:发改局局长下一篇:设备维护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