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2024-09-24

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8篇)

1.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篇一

摘要:农业合作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之一。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民群众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容乐观,所以农业合作社就重新进入到当代人的视线之中。这是因为农业合作社能够提升农民群体的自我组织、管理、谈判等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市场交易的成本,切实提升农民群体承受市场剧烈冲击与应对市场风险之能力。当然,因为目前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其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也出现了问题,亟待实施新的经济管理思路加以改进。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思路

鉴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民群体却因为不善于进行经济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从而让农业合作社再次引起关注,并且受到了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在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具有的服务职能。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合作社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农民群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之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但我国的农业合作社尚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研究分析推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的主要思路。

一、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经济全面改变了以往全体民众都在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以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经济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将所有的田地均分至每家每户,农民群众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耕作,而且还需做到自负盈亏。这一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地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广大农户提供了相应的激励体系,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实力,同时这也是当时确保我国的粮食产量能够持续提升与农民群体收入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但是,当时间推进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我国加入到了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生产也展现出产业化的新趋势,这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形式出现了大量让人觉得始料未及的新状况:一是个体的农户在变化多端的市场面前无法做到妥善地应对,因而也就不具备强大的抵御风险之能力。二是市场经济当中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等,农产品的价格总体偏低,竞争力也比较差,农民群众自然也就很难得到对其有利的化肥、种子以及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与此同时,个别农民只有能力卖出初级的农产品,也就在根本上无法对农产品实施加工,更谈不上进行流通了。三是个别农户的生产形式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升农产品在生产上的成本,而且影响到了生产的效率,无法全面发挥出农业经济所具有的巨大效应。同时还应当考虑到我国农业的基础相当薄弱,农业方面的科技信息流通途径不够畅通,因此,如今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影响到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取得新的提升。在此状况下,健全的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的思路即可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能够运用更多的途径来收集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并且为具有需要的农民群体提供其所需要的咨询与帮助,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切实避免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盲目行为。

二、推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路

(一)充分树立政府在农业合作社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农业合作社虽然属于自治型的农民经济组织,但它同时还是弱势的组织,难以离开政府及其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之中,政府就需要在思想观念上、在制度制定上进行更加主动地鼓励以及扶持,从而做到切实理顺政府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依据农业合作社自办与自治、自主收益之原则,确保政府对农业合作社之建立以及运转无法实施过度地干涉或者是变相的干涉。在政府应当采取的角色定位之中,可归结成,政府既不可强化对于农业合作社实施行政领导以及控制,从而避免发展成粗暴的干涉人员。然而,政府也不应当放任自流,而是应当为农业合作社的更好发展营造出相应的发展情境以及各类优惠的条件,从而成为农业合作社的服务者以及帮扶者。一是政府要在积极提供各类经济上的政策优惠。我国政府部门要依法在财政管理、税收管理以及价格、信贷等多个方面对农业合作社施行一些有必要的经济优惠措施。其一是要形成农业合作社的新型税收机制,落实低税或者免税等政策。比如,对于农业合作社予以免征相应的所得税以及营业税等。其二是提供一部分低息贷款或者一部分贴息贷款。其三是提供无偿性补贴以及奖励。对于符合我国产业经济政策的农业合作社投资开发等项目,政府部门应当运用营运设施设备来提供相应的无偿补贴,并且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运行评定达标者予以一定的奖励。其四是低价提供生产资料或者提供相应的价格补贴。其五是设置由财政部门积极支持的农业合作社发展基金,主要是用在农业合作社在组织成本上的补助,而且可以持续实施国际交流。其六是对农业合作社所接受到的社会捐款项目予以免除缴纳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规。其七是相关农业项目由政府优先由农业合作社来承担或者全面吸收农业合作社参与其中。比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项目、扶贫方面的项目、技术推广方面的项目、环境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项目等均应尽可能地交给农业合作社加以实施。其八是要设置中立化的平台,从而作为农业合作社的重要组织机构,拓展政府与农业合作社间相互沟通联系的途径,并且立足于这一途径为农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相应的经济政策以及市场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要组织或者协调农业合作社的专业工作人员实施短期的培训,而农业合作社在实践之中的各类信息还可及时地向政府加以反馈,从而促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加以调整,并且实施政策方面的全面调整。

(二)积极宣传农业科技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教育

科技可以说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农民群众要想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必须要依靠于科技,而农业合作社的更大发展还是需要科技。如今,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教育还不够乐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缺口非常大,大量高校毕业生已经全面脱离了农业一线。所以,政府要教育投资中注重于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切实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强化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加以管理以及引导。要致力于创设出更好的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外部情境。很好的外部情境对于农业合作社是不是能够高效运行与发展一样变得十分重要。政府要全面禁止所有的个人或者组织为农业合作社寻找摊派。因为农业合作社为弱者的联合体,立足于通过横向或者纵向联合,能够提升其在市场之中所具有的竞争性地位,进而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垄断。

(三)强化农业合作社内部经济管理

要注重于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要完善农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以及监督等机制,通过相同的一人一票制可以让组织成员的关系更加紧密;要高度重视与培养、引进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提升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让一部分能人以及能够较为突出人士能够得到全面的培训,这样一来就能促使经济管理能力较为突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脱颖而出,进而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更为强大的经济管理核心。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上的激烈竞争,农业合作社作为十分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为了能够在市场之中更好地参与到竞争之中,一定要有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能力的人才加以运作与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引入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从而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更好的经济管理能力支撑;要致力于改进农业合作社的整体结构,从而保障农业合作社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形成集中了生产、储存、物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农业合作社,从而推动农业合作社中的各位成员之间能够实施更加紧密的合作,在合作社与企业相互间、合作社和合作社相互间、农民和合作社相互间进行紧密联系的农业经济合作体系,切实降低其中的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种植、物流以及销售等环节能够更好地适应于现代市场环境以及市场需求,并且控制成本与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切实将农业合作社做大与做强。当然,农业合作社还应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先进经验。比如,西班牙蒙德拉贡农业合作社就直接引入了社员群体持股机制,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农业合作社之中的社员的主动性。又如,新西兰恒天然乳品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非社员投资人,极大地提升了本合作社的资金能力,并且还能够参与到世界乳制品业的并购之中;印度的一些乳品专业合作社则立足于开发现代电子商务,应用现代网络营销方式来控制对外销售的成本,致力于吸引80后、90后客户,进一步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西方国家的以上合作事例均可以为我国的农业合作社多元化提供相应的借鉴。

(四)全面应用各类经济资源来实施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

如今,我国所拥有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我国的传统经济合作组织,也就是供销社十分健全。供销社可以说是我国当前市场营销体系之中网点最为全面、覆盖范围最广的销售实体。有资料显示,我国的供销社系统经营网络已经涵盖了全国的1/3以上的行政村,而终端的销售网点则达到80多万,每年的销售额超过了万亿。历经多年发展,各类供销社持续深化机制上的改革,采用建设现代企业集团、开发连锁经营模式等新型流通方式,能够让供销社的总体资源以及群体上的优势得到相应的强化以及展现。与此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供销社已形成更加健全的专业化农产品网络服务体系。而新型的农业合作社则是由农民群体自发地加以成立,从而做到接近于基层农民、机制更多灵活、市场化程度更加高的优势。一旦能够将两种资源予以紧密联系,而新型农业合作社则可依托供销社目前所掌握的资源来发掘自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推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的目标是在健全农业合作社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政府所具有的职责以及地位,提升农民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并且在较为分散的农户和现代市场间形成彼此联系与相互协调之关系。立足于实施农业合作社经济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体控制市场风险与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应。这就需要持续加以深入探究,通过全面总结经济管理的经验,切实调整经济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才能持续健全完善农业合作社,从而真正维护好我国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宋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刍议[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

[2]李长健,冯果.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05(4)

[3]刘登高.农民合作社的历史教训和新鲜经验[J].农村经营管理,2005(5)

[4]万立波.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和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08(5)

2.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篇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现状,农业经济,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到, 农业的增长关键在于采用新技术。从历史角度来看, 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造就了农业的发展, 如农用机械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由人畜力向机械力的提升; 杂交优势理论和遗传育种技术推动了农作物增产技术的发展。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问世, 但这些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 ~ 40% , 与发达国家70%~ 80% 的转化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1]。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农业科学技术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W·阿瑟·刘易斯在其著作《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的数量和方式, 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本文将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结构和总量对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此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1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现状分析

1.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以政府投资为主

由于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社会公益性质, 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 所以其成本不是作为农业科技市场的需求方———农民及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单位所能独立承担的;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 缺乏大型的农业企业主体, 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技意愿低, 也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得不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目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2]56。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支出包括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支出和专项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国家和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其经费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 含县乡两级) 根据经费来源分三类: 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或自收自支单位。据统计, 2005 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财政全额拨款的仅占53. 3%[2]57, 到“十一五”期间已经有82. 5%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被列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3]。从微观角度来说, 农技推广投资中的事业费支出可划分为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 ( 或活动费用) , 这两部分占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总支出的比重大致是4∶ 1。农技推广中的专项推广经费一般是专款专用, 如2009—2011 年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3. 7亿元, 覆盖800 个农业大县, 每年支持每个示范县农技推广工作经费100 万元, 主要用于深化改革、推广品种和技术、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等[4]。

1. 2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断增长, 但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较低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 1981 年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为3. 85 亿元, 1991 年投资额为20. 51 亿元, 2001 年达到85. 02 亿元, 2005 年达到183. 90 亿元[2]57,[5]10。我国政府财政农技推广投资总体趋势是递增的, “六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46 641万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7. 3%; “七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141 279 万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11. 3%; “八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310 680 万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15. 4%; “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631 340 万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10. 1%; “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1 275 800 万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21. 3% 。

农业推广投资与农业GDP的比例是衡量农业推广投资强度的重要指标, 1981 年我国农业推广投资强度为0. 25, 1986 年农业推广投资强度为0. 41, 1990 年达到0. 43, 1999 年为0. 49,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政府农技推广投资的增长比例是缓慢的。21世纪以来, 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 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 2000 年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达到0. 51, 2003 年达到0. 61, 2005 年突破到0. 81[2]57。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相比, 我国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普遍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 113 个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 年代初, 平均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投资强度为0. 96[2]56, 而我国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在20 世纪80 年代初大致是0. 2 ~ 0. 3; 20 世纪90 年代农技推广的投资强度平均水平为0. 40 左右。2000 年至今,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增加的幅度较大, 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也逐年递增, 现在保持在0. 8%左右, 仍没有达到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平均水平。

从财政支农资金占比角度来说, 国家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较低, 财政支农资金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占比常年维持在10% 左右, 在国家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居于后位, 其比值也低于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2 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分析

一项新技术通过推广, 使得新技术得以普及, 会改善劳动者素质, 提高资本和土地利用效率, 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农业生产率,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其过程可以结合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 ( 图1) 与农业踏板理论中经济学分析 ( 图2 和图3) 来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效应。

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新技术采用率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在一项新技术刚开始推广时, 由于多数人不愿承担风险, 只有少数农户对其产生兴趣, 并进行试验, 这就产生了技术领先使用者; 当通过试验示范, 看到试验的效果, 采用的人数就会逐渐增加, 技术跟进使用者增加, 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 由于新技术被多数人采用, 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 曲线也就变得逐渐平缓, 这样便形成了S型曲线。

伴随新技术被率先使用者所使用及其随后的技术扩散过程, 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新技术, 这种过程累积到一定水平, 就必然导致产量增加, 农业经济增长。可以具体表述为: 部分农户釆用新技术 ( 技术领先使用者) →农产品产出增加→产生超额收益→大量农户跟进技术 ( 技术跟进采用者) →农产品产出进一步增加→产品价格下降—没有使用的农户开始使用 ( 技术被动采用者) →对技术的新需求产生[6]。技术扩散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 推动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可以用图2 和图3 简单说明这个过程。

假设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产品价格和市场均衡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如图3 所示, 在初始均衡点E1, 农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为S1, 市场需求曲线为D, 市场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为Q1和P1。图2 中的AC1是农户采用新技术前的平均成本线, MC1是农户的边际成本线。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 技术领先使用者采用新技术后, 导致农户边际成本线和平均成本线发生变化, 其中, 边际成本线由MC1下移到MC2; 平均成本曲线由AC1向下平移到AC2。技术领先使用者符合“经济人”假定,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产品产量会从q2增加至q3, 此时, 技术率先采用者获得超额利润。在利润的驱动下, 技术跟进采用者会相继采用新技术, 随着采用新技术的农户数量增加, 农产品市场供给总量增加, 图3 中, 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由S1移动至S2, 市场均衡点由E1 ( Q1, P1) 移动到E2 ( Q2, P2) , 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引起农产品供给增加, 推动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3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 提高农业生产率,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下面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法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 1 模型设计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分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 INVi表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 AGRi表示农业总产值, ε 为随机扰动项。研究期间为1980—2011 年。为使模型估计结果更优, 减轻乃至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性, 同时使回归系数更具经济含义, 对变量取自然对数, 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

本文中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投资农业技术推广总额, 农业总产值表示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数据来源于陈世军 ( 1998) 、张利痒等 ( 2007) 相关资料[2]57,[5]10以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科技部、农业部网站, 个别年份数据不全的用灰色GM ( 1, 1) 法补全; 农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1981—2012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运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和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 1980= 100 ) 分别对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进行平减。

3. 2 协整分析

对数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数据 ( INV) 和农业总产值数据 ( AGR) 必须考虑时间序列的稳定性, 从而排除“伪回归”问题。运用Eviews6 软件对其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表明: ln INV和lnAGR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 而原序列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 即: ln AGR和ln INV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为了验证变量ln AGR和ln INV之间是否有协整关系, 可利用EG两步法, 先做两变量之间的回归, 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若残差变量是平稳的, 则说明这两个向量具有协整关系。

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估计回归模型为: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优度高, t值与F值在5% 水平下通过检验, 说明方程回归结果显著。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有协整关系, 还需对残差变量的单位根进行检验。通过对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 其结果表明残差序列e不包含单位根, 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弹性是0. 654, 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每增长1% , 农业总产值将增长0. 654% 。

3. 3 误差修正模型 ( ECM模型) 分析

在确定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总产值具有协整关系后,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 ( ECM模型) 进行估计, 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短期协调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E ( - 1) 表示误差修正项, 其系数反映了短期对长期均衡的调整情况。从上述估计结果可知, 方程误差修正项系数为- 0. 149, 小于零, 符合负反馈修正机制, 但是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幅度很小, 仅为14. 9% , 表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以14. 9% 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拉回到均衡状态。从 ( 2) 式还可以看出,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短期影响弹性为0. 169。

结合 ( 1) 和 ( 2) 可以看出, 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都明显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 但是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 表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的短期效应较小, 但从长期来看, 则有较大的正效应。这是因为, 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增长不可能同步, 每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需要一定时间, 新技术只有在广泛运用生产中才能显现效果, 农业经济才会增长。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 表明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长远战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

3. 4 脉冲响应分析

为具体研究不同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VAR ( 2) 和渐进解析法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描述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冲击效应[7]。

从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脉冲响应图 ( 图4) 可以看到, 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两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 在前3 期中处于一个小幅波动状态, 4 ~ 8 期开始大幅上升, 第9 期后, 农业总产值开始形成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持续稳定的正向响应, 表明短期内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脉冲响应处于波动微调的时期, 长期来看,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正向拉动农业经济的时限更长, 也更稳定。这一结论进一步支持了协整的实证结果, 也说明了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长效政策, 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出增加和农业经济增长。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和效应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断增长, 但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较低,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足。通过协整分析法、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 其结果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弹性是0. 654, 短期影响弹性是0. 169, 表明长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更为有效。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 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切实贯彻2012 年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落实, 确保专款专用, 并进行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增加总量的同时, 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投入的结构, 调整事业费和项目费的比重, 及事业费中人员费和业务活动费用的比例, 确保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2 建立多元、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改变“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旧模式, 形成立足市场、满足农户技术需求的“自下而上”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主, 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民自我服务的各类合作社、协会为辅, 多层次、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科技推广运行模式。在各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部, 专门从事新技术推广工作。鼓励涉农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给予其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注重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促进农业科技有效传播。合理利用民间资本, 鼓励企业投资, 加强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对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贷款, 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1]朱玉春, 霍学喜.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1999 (3) :19-22.

[2]张利庠, 纪海燕.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财政投入[J].农业经济问题, 2002 (2) :55-62.

[3]82.5%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已列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EB/OL]. (2011-02-16) [2013-03-06].http://www.ce.cn/xwzx/gnsz/zg/201102/16/t20110216_22218928.shtml.

[4]朱隽.基层农技推广迎来春天[EB/OL]. (2011-09-04) [2013-02-07].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15582951.html.

[5]陈世军.我国农技推广投资总量和结构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1998 (2) :8-11.

[6]夏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论文, 2011:30-33.

[7]苏梽芳, 胡日东, 衣长军.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关系—基于协整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9) :26-29.

[8]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2 (8) :27-33.

3.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趋势;建议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然而相较于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在我国改革改变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十足的进步,特别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极大地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农业经济不断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依旧面临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构成一定制约,且以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为主要表现[1]。由此可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依旧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始终秉承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不同所有制经济一并发展的理念,其中各式各样的所有制经济涵盖了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以及信息产业经济等。在我国全面所有制经济一并发展期间,相关配套制度尚无法全面匹配,就我国经济核心内容农业经济而言同样如此。基于此,在农业经济逐步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有序发展受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大程度影响,这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再加上农业经济在民国经济中的地位因素,势必会使得我国全面经济发展情况遭受一定的影响。

(二)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发展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所以各地政府为了强化农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然而,伴随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抢占了农业发展的人才资源,致使从事农业的人才资源进一步面临紧缺的局面,农业发展人力资源不足。再加上一些农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对农业管理未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农业管理人员队伍存在专业素质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从而造成农业经济管理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全球经济一体化、经常经济逐步深化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而言,管理意识应当与市场发展规律相连接,革新过去落后管理理念,早强调农业生产质量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对生产速度关注度,切忌单方面的从数量效果角度出发,对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开展追求;引入一系列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农业经济效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技术手段不断促进着我国全面产业信息模式的发展。就农业来说,信息技术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生产危害、生态环境危害等展开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分析,从而为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制定提供有利的信息数据支持,信息技术将有效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模式势必会发生转变,农业经济将不断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势必会不断得到完善,实现体制全面创新[2]。

(二)农业经济管理意识更加先进

农业管理人员应当得到进一步科学培养,确保管理人员清楚认识到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构筑科学规范的农业管理理念,强化对先进农业管理理念的学习汲取,有效提升农业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水平。要想引入农业工作人员和社会共同获取发展、利益,应当对经济结构展开优化调整,提升农业工作人员收入,改善农业工作人员生活质量。

伴随农业科研新成果的不断获取,期间可发现科研研究不可或缺经济成本、科研设施设备的重要支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经由农业经济管理意识更加先进,科研管理制度的不断革新,农业经济管理势必不断朝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四、农业经济管理建议——以现代烟草农业为例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烟草产业链上最为薄弱的环节,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是烟草行业战略性的目标[3]。全面现代烟草业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如何进一步强化现代烟草业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相关建议展开:

(一)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降低种烟风险

1、方法创新,开展好烟草农业保险工作。长时间以来,烟草农业保险一直面临着理赔困难、烟农投保缺乏主动性、保险公司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使得诸多地区烟草农业保险发展效果不尽如人意。鉴于此,应当强化对烟草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推行捆绑式保险,通过将企业不同险种与烟叶种植险进行捆绑招投标,烟草机构为烟农统一投保,从而有效调动起保险部门工作积极性、烟叶保险赔付额度[4]。

2、完善种烟风险基金制度。切实保护烟农利益,构建种烟风险基金。资金可由政府、烟草商业企业、烟草工业企业等共同出资,由特定部门统一管理,对人力不可抗拒灾害引发巨大损失的烟农予以相应补助,尽可能降低烟农损失,强化烟农种烟主观能动性。

(二)强化政府与企业的参与度

1、促进规模化烟草种植有序进行。政府、烟草工商企业、烟农各方紧密联合,提升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相互沟通交流,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发展提到集约化、规模化,形成与工业企业互通的基地单元,强化烟农对土地流转信心,确保有序规模化种植[5]。

2、缓解资金问题。政府采取信用贷款等形式、工业企业设立互通原料基地等形式,对烟农予以有效资金援助,让烟农种植有序开展。

(三)继续探索完善烟草农业合作社有效运行机制

1、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是在烟草公司主导下,由烟农自发形成的烟叶生产自治合作组织,烟草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是现代烟草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其运行成功与否,利益分配是关键,烟草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完善管理机制、把握政策方向、指导经营管理,使之良性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2、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扶持发展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队伍,释放烟叶生产力,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实现烟农增收。

3、烟叶生产集约化经营还可以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现代农业技术有效植入,科学生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受农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影响,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依旧面临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构成一定制约,且以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为主要表现。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清楚认识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全面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积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序健康运行。(作者单位: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段鹏飞,鲁成树,朱传民.低山丘陵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413-416.

[2]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Market Modernization,2013,(15):188-189.

[3]薛磊,杨红.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11):10-13.

[4]王晓丽,郭 利,陶新国. 现代烟草农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探索性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9):08-14.

4.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篇四

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设备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机械设备生产效率,也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性起到一定的保障的作用,最后可以为管理动态化以及实时性奠定基础。可以这样理解无线通讯技术,将计算机和机械设备连接,利用无线通讯的技术实现管理系统实时控制[2]。操作人员利用中心控制计算机下发指令,可以令管理人员对远程数据进行调度处理,快速的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把信息处理的速率快速提升,这样对农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及合理的决策信息。

2.2农业机械中的电子装备应用

这一技术,主要是在农业机械中加入电子装备,使得农业机械具有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于农业机械中时,需要融入计算机控制终端(ECU),通过智能化的实施来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通信协议的设置与标准接口的设计来提高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3]。

2.3人机接口技术应用

传统农业机械操作,需要人来控制机械,进行操作,而人机接口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的技术是基于电子信息的发展,仪表盘被电子监视仪取代,实现智能化显示终端的设计,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显示。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机接口技术的完善应用,就要以人机互动为基础。

2.4农业机械电子信息的数据管理应用

对农业机械设备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时,可以使用农业机械数据统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该系统主要由3部分结构构成,包括业务数据服务层、业务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管理层[4]。利用该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农业机械设备数据信息统计,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电子信息管理的快速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电子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其对农业机械设备性能提升有了很大提升,可以为我国实现高质、高量、高效的农业提供前提。因此,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设备上有着很重大的意义,可是对于现阶段,我们国家在农业机械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是很完善,必须强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文章中也说到具体能够分为: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农业机械中的电子装备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农业机械中的电子装备、无线通讯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应用、农业电子信息的数据管理应用这些方面,同行业人员也要对这几方面进行努力,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乐伟.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7):178.

[2]李金科.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6,47(6):21+24.

[3]李先法.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164.

5.莱芜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五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按照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积极性抗旱保丰收,使我市上半年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下降明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前期干旱严重等不利因素。

一、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

1、种植业生产情况。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为40.1万亩,较上年增加0.85万亩,增长

2.2%。但由于去年秋种以来,我市气温明显偏高,降雨稀少,致使全市2.1万亩小麦绝产,据调查全市小麦单产为375.2公斤,较上年减产18.8公斤,减少4.77%,小麦总产达15.03万吨,减产0.42万吨,减少2.7%。大蒜、大棚蔬菜、蔬菜在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由于光照充足、气温偏高等有利条件,生产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单产提高10%以上。同时,&127;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夏收蔬菜面积增长10.3%,大蒜面积增长6.3%,特别是杨庄等乡镇由于采取扩大行距与株距的方法,降低种植密度,使部分地块6公分以上大蒜蒜头比重达60%以上,提高了种植效益;大棚种植逐步向香瓜、油桃等高值作物发展,生姜等春播蔬菜面积同比增长11%。花生、地瓜等作物由于前期干旱严重,部分山区特别是花生未得到及时播种,虽然在5月17号降雨后已全部播种完毕,但播种时间推迟二十天。

2、林、牧、渔业生产情况。今年以来,由于我市持续干旱,部分花椒树死亡,部分果树落花落果,6月20号晚暴风致使我市部分果树落果严重,;给全市林果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但自去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山区综合开发力度,整理开发了大量耕地,种植了名、优、特、新林果品种,并广泛引进了冬枣、雪枣等名优品种进行品种改良,使我市林业种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生猪、仔猪生产由于市场价格的严重下跌而下滑,农户与以出售生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存栏下降较大,而占我市比重较大的以出售仔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由于前几年市场形势较好,现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由于这一部分规模户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基本无老、病母猪,因此无宰杀现象。养殖户主要采取提前出栏,采取粗饲料喂养降低成本、延长存栏时间等措施等待市场的回升。据农村住户调查,上半年农民出售肉猪及猪肉数量增长11.5%,提前出栏是主要原因。同时,根据辛庄镇畜牧兽医站反映,农民及规模养殖户购买配合饲料数量下降60%以上。牛、羊、家禽等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渔业生产也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3、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情况。自去年以来,我市广泛采取出售、破产、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对乡镇企业进行改制,调动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重点产品产量明显增加,企业效益有所回升。今年是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年,各级积极扶持,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5月份,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9961户,&127;较年初增长23.9%,注册资金达14682.6万元,增长27.3%,从业人员达47310人,增长27%;私营企业为1148个,增长17%,注册资金26857万元,增长11.8%,从业人员达13253人,增长18.6%。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127;922.4万元,同比增长8.89%。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年我市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4、农民收入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308.76元,较上年增加73.7元,增长5.9%;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1120.2元,较上年减少97.91元,下降8%。从分项来看,农民蔬菜收入由于光照充足等有利条件产量明显增加,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大,以及农民惜售心理较重,农民人均蔬菜现金收入同比减少34.33元,下降14%;畜牧业收入由于98年下半年,农民饲养量增加,以及今年上半年生猪、仔猪提前出栏,出售量明显增大,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大,上半年农民畜牧业收入减少107.68元,下降32.55%;由于我市乡镇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去年以来我市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春节

前是劳动者报酬集中发放时期,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劳动者报酬以及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增加200.54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以及前期干旱较重,致使部分农民收入下降,收入差距进一步显现,农民收入增加难度加大。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生产从总体上来看,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致使部分农民收入下降明显,如:生猪价格自2月以来,一度下跌到每公斤4元以下,近期虽有回升,达到4.5元左右,但比去年同期下降1.1元;仔猪价格为每公斤3.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元,养猪仍处于亏本状态;蒜苔平均价格为每公斤0.4元,同比下降0.2元;鲜蒜价格为0.6元,同比下降0.1元;干蒜出售是农民出售的主要形式,现在已逐步进入销售旺季,但销售价格明显下降,六公分以上大蒜收购价格仅为每公斤1元,较上年2.2元下降超过50%,并呈下降趋势。&127;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下降,使部分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据辛庄镇畜牧兽医站测算,1─5月份全镇畜牧业收入减少近7000万元,人均1500元以上,全镇农民收入下降明显。蒜农收入也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前期干旱较重,部分山区乡镇农民小麦减产幅度较大,个别乡镇单产减产80公斤以上,影响了农民收入。随着粮食、大蒜价格的下降,下半年生猪、仔猪价格虽将有所回升,但看不出大幅度回升的迹象,特别是去年从4月份以后,我市投资规模明显加大,而今年下半年投资规模将比去年减小,对农民收入拉动作用也将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增长8%的目标难度较大。

2、在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过程中,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随着农民市场意识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户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愿望,但由于国家自97年4月以来一直冻结耕地,&127;影响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许多乡镇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以及引导农民解决这个矛盾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的乡镇力度不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虽然我市各级加大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服务力度,但在一些乡镇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特别是部分私营企业业户反映,办理过程中涉及部门多、手续复杂、工作烦锁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并且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今年以来我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但集中在餐饮、商业等对农民收入拉动不大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占80%左右,&127;并且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虽然这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如果不及时引导,必然会带来重复建设,降低投资效益,影响农民投资积极性。

3、农业结构调整中主导产业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并进行推广,是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随着近几 年农副产品进入买方市场,以及我市山区土地整理开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各乡镇积极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广泛引进各种名、优、特、新品种,使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加快,许多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引进名、优、特、新品种的积极性较高,有的乡镇引进新品种达十几个,但在下一步能否形成主导产业的问题上研究不够,特别是在其它地区也在加快调整的同时,如何结合各自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突出重点,选择适宜人们消费、符合自己资源实际、又能易于形成规模的优良品种并加以推广,避免前几年出现的山楂、苹果等卖难现象,最终以优良品质、一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问题研究不够。如果不加快研究及确立,必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新的一轮卖难现象,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4、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自去年秋种至今年5月中旬,我市 气温高,降雨量少,干旱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全市 小麦单产减产18.8公斤,部分山区单产减少80公斤以上,2.1万亩小麦绝产,许多山岭薄地减产幅度较大。地瓜、花生等作

物播种时间推迟,特别 是花生推迟播种面积大,对秋季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前期持 续干旱以及6月20&127;日暴风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秋季作物管理,立足抗灾夺丰收。秋季生产是农业的大头,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同时秋季又是多灾季节,特别是针对今年降雨 北移,汛期提前,有可能形成洪涝的情况,各级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 思想,因地制宜,加大措施,将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加强管理,确保秋季作物的丰收。生姜生产以加大水肥管理、防止姜瘟和推广延时收获等方面为重点,提高单产;水果生产要以推广套袋等实用技术为主,提高优质果量比重;山区地瓜、花生要结合今年秋季雨水较大的有利机会,加强管理,把前期干旱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

2、加大服务措施,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今年我市要完成农民收入增长8%的目标,个体私营经济的增长是关键。各级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各类市场建设以及路边经济建设等,采取退居进商、土地租赁、土地开发整理以及村庄改造等多种形式,以及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等方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占用矛盾;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主动帮助个体私营企业解决在办证等过程中存在的不知怎样办、如何办等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同时,扶持和引导个体私营拓宽第三产业范围,向农副产品购销、贮藏、交通运输、加工、规模养殖种植、建筑建材等一、二产业方面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个体私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3、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市场建设力度。各级要将加大市场开拓、市场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莱芜三辣”、“莱芜生猪”等产品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的称号,加大宣传,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在充分发挥购销户开拓市场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大政府开拓市场能力,以上网、组织购销户在各大市场建立销售点等措施,拓宽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运用市场机制,重点抓好三辣、兔毛、仔猪、林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形成以专业市场为中心,以众多农产品集散地为补充的市场体系,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4、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表明,发展优质小麦是今后小麦生产的发展方向,各级要积极做好优质品种小麦的引进、示范、推广等工作,确保近几年我市小麦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大蒜生产要减少苔蒜面积,扩大优良蒜种面积,如杨庄镇引进的杂交白皮蒜,同时,继续推广扩大株距、行距的作法,降低种植密度,提高6&127;公分大蒜比重,提高经济效益。生姜生产要在推广遮阳网、延时收获等实用技术的同时,研究贮存这个制约沙石山区种植生姜的主要因素,加快山区种植生姜步伐。同时,各级要在继续加快名、优、特、新品种引进、全面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注重结合北部、东部、南部山区的各自实际,加快主导产业的研究及形成,避免新的卖难现象的出现,为今后山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6.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六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县域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农业农村经济发生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积极的变化。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201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特征日益凸显。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运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7.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篇七

1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对农业生产各要素信息化、农业技术培训信息化及市场信息化等,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已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与众多技术、产业产生了多元化的交叉和融合, 信息化成为了各行各业取得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重要构成,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 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1]。一方面, 信息化农业管理能够让广大农民接收到更多信息, 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的问题, 是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的关键, 农民所了解到的信息更多。此外, 农作物的销售渠道也会增加, 收入也自然会增加;另外, 农民的增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代农村大面积劳动力外流的问题, 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 从而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促进农业经济转型

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市场化经济发展存在许多的弱势。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将更多的知识、信息注入到农业经营中, 促进知识型农业的不断发展, 形成知识型农业经济。在知识型农业经济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科学研究能够被应用到农业中, 为传统农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因此, 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 能够促进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的改革与转型。

1.3 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信息爆炸加深了市场环境内的产业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农业想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寻求新的发展, 就必须实现农业经济的模式化、产业化经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条件。

2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2.1 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

受文化教育水平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 很多农民缺乏信息意识, 加上我国农民大量进城务工, 留守农村的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且接受新科技、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的老年人, 种种原因既限制了农业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 继而使信息化难以为农业经济管理带来成效。

想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农民信息化培训计划,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一方面, 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 充分将现代化信息设备应用到农民信息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另一方面, 要结合农民的文化素质, 合理地设置相关的培训内容[2]。

二是构建出统一农业生产专业信息技能培训平台、网上远程教育, 为农民信息化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渠道。

三是由政府引导, 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信息化专家队伍, 组织农业科技生产队伍深入农村, 进行实地指导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信息下乡活动, 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2 提升农业经济信息服务水平

互联网为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信息十分丰富, 信息技术也让农村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农业信息的主要受众为农民, 他们对于信息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传统性, 相较于互联网信息, 他们对于传统媒体信息的信赖程度更高。想要进一步利用到互联网大数据提升农业经济信息服务水平, 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的权威性, 尤其是乡镇政府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 基层农业信息网站往往是直接面对农民的, 所发布的信息往往也是与农民真实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 要确保网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不断提升基层农民对农业信息网站的信任。

二是要积极的与传统媒体、社会媒体做好融合工作, 通过将互联网信息与传统电视媒体、广播媒体进行科学整合, 促使农业信息更加高质量、高效地传播;同时, 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 这对于拓展农业信息的来源渠道、降低网络运营成木、提升网站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3 强化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职能

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统筹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实施者。在实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政府的职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细化。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职能, 对区域沟建规范化、统一的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 同时进一步健全信息发布与传播有关的制度[3]。统一领导各区域、各行业、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方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做好规划、布局和分工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指导职能, 在农业经济信息的发布过程中, 政府需要根据区域农业生产实际、农业经济发展实情准确定位农业生产信息相关工作, 提高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指导作用。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 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基础项目建设、落实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当前, 国家正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财政投资, 政府需要加强对基层建设工作的监督力度, 防止建设不当、重复建设、过度浪费的现象, 同时杜绝贪污腐败的滋生。

3 结语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 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生存之本。现代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新时期社会对于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对于提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一定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将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之中, 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论述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及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泳.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决策与信息, 2012 (9) :162.

[2]王亚辉.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 2011 (12) :67.

8.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篇八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70-02

摘 要 农业经济结构变动对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总量与结构都不断变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农业经济结构;要素转移;结构优化;关联

1 我国农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农业增长的主要途徑

1.1 农业经济结构变动通过农业要素转移效应影响农业产出增长。 经济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产生要素转移效应。我国农业结构中,种植业长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现在,种植业占农业结构比重超过50%,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三者加起来不到一半。在农业的四个部门中,种植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而畜牧业和渔业较高,我国农业结构变动的过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种植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畜牧业和渔业的结构比重则持续上升,伴随着这一过程,农业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由种植业不断向林牧渔业转移,不但农业产出的量不断增长,而且农业产出的质也在不断提高。

1.2 农业经济结构变动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影响农业产出增长。 产业关联是产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经济结构形式。在社会化生产中,农业产业一方面依赖其他产业的投入以形成并发挥本产业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又依赖于其他产业的需求关联,销售本产业的产品,投入产出联系构成产业关联的物质基础。产业关联的方式包括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以及投资联系等。产业关联的类型可以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单向练习与多向联系;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产业关联分析的是产业结构与产出增长在“量”上的联系。为便于分析,本文主要考虑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农业各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如表1所示,下面分析产业关联对总量增长的影响。由于结构关联水平主要是说明农业各部门之间以何种生产技术发生联系,不同的生产技术水平将形成不同水平的结构关联,此时,某一部门生产一单位产品需要从各部门投入的中间产品投入量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用中间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来反映结构关联水平及其变动。

结构关联以一定的技术水平为基础,也受部门关联程度的影响。这种关联程度在投入产出表中的直观反映就是部门之间中间产品的交易规模。规模越大,说明产业之间联系程度越高。随着部门之间交易范围扩大、环节增多及交易额增大,产业结构关联程度开始深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1.3 农业经济结构变动通过产业优化效应影响农业产出增长。 农业经济结构优化是指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调整不协调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各部门间协调发展;高度化主要遵循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制,促进产出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的内容主要是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和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部门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互适应,四部门协调平衡发展,产业的结构效应能够充分发挥。

农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发展,沿着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顺向递进演进;顺着劳动密集型农业,资本密集型农业,技术密集型农业的阶段发展。

农业产业优化能够有利于发挥产业的结构效应,深化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程度,促进关联效应。尤其有利于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即主导农业部门“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分为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还存在其它的效应,如结构弹性效应、成长效应、开放效应等。

1.4 农业经济结构变动通过区域布局效应影响农业产出增长。经济结构具有层次性,农业区域结构是指地区层次的农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要素禀赋、适宜技术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比较优势,使得各种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不同。如两湖的粮食主产区,东北的粮食主产区,山东的花生,以及华北平原的玉米、小麦主产区等。

合理与协调的区域产业结构是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经济增长规模是经济发展的数量扩张,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反映了内涵的技术水平,两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联系密切,相互制约,经济增长引起结构演进。农业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能够有效影响农业产出的增长,被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过程所证明。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而且各种农产品的生长条件也不尽相同。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迥异,尤其是南北方、东西部的自然气候条件截然不同,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行政区的农业结构却高度同质化。1978年,17个省市自治区的种植业占农业80%以上,占59%,22个省的粮食占种植业80%以上。据统计,各省同质化程度超过90%。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同质程度高达99%,而且东三省与长江流域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相似程度也接近98%。农业结构没有反映地域差别,也没有反映产品差别。随着农业经济的加速发展,上述地区的同质化迅速降低,各区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主导产业,全国范围内形成大米、小麦、花生、玉米等主产区,既发挥了规模优势,也发挥了比较优势,与此同时,农业区域布局结构的优化还大大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促进农业技术的变革。因此,农业经济结构变动的区域布局效应,对农业产出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效应。

2 总结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分析下一篇:给朋友的冬至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