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及设计思路

2024-08-28

教案及设计思路(精选8篇)

1.教案及设计思路 篇一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的名作《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情节较为完整,人物形象较为丰满,故虽是节选,亦可作为一篇独立的小说来解读。

这篇小说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曲折有致的情节叙述和生动具体的细节刻画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一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

他对财富有一种超常的占有欲,看到金子就占有金子。对财富的最大限度地占有并万无一失的守护是他一生最伟大的事业,也是他在世的唯一生活目标。他会因占到一点小便宜而得意洋洋,也会因一点小利益可能不保而惶惶不安。与他的这种无节制的贪婪相适应,他的吝啬和专制也是少有的。

他的一切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以财富的得失为转移,金钱是他生命中的最重。为了一个小小的梳妆匣,他可以使自己从一个古稀老人变成一只猛虎;为了一个镀金的十字架,他可以在临终的时候作致命一抓;为了得到妻子的遗产,他对女儿可以冷酷得不近人情也可以亲热得有些肉麻。

他把一切都看成是一种交易,包括人间最真挚的感情。为了抢夺侄儿的梳妆匣,他可以无视女儿的爱情;为了占有妻子的遗产,他可以利用女儿的亲情。为了占有财富,他不择手段,至亲的人也可以当作实现目的的工具。

一场场的葛朗台式的交易,一次次的敛财和守财,终使老葛朗台成了百万资产的主人,但同时也成了这百万资产的奴隶。他为了占有财富,机关算尽;为了守住财富,忧心忡忡。他在世的时候,金钱使他牵肠挂肚,临终的时候,金钱还是他唯一的牵挂,拥有金钱叫他心里暖和。他拥有无数财富,但同时这也像一张罗网缚住了他的灵魂,使他不得自由不得安宁。老葛朗台是个大富翁,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他穷得只剩下钱了。

老葛朗台的精神特点在于他的痴和贪,他是一个守财奴,更是一个执着狂,对金钱的偏执崇拜,使他的灵魂严重扭曲。他是一个被外物异化的典型人物,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为这种怪胎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

人物当是这篇小说的教学重点,对老葛朗台不仅要透过情节和细节分析他的性格特征,还要进一步反观他的生存状态。文学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这个人物对当代崇尚物质的人们来说具有人生启示录的意义。本文讨论如下问题:

1、小说就是讲故事,本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叙述老葛朗台敛财和守财的故事)

2、具体来说,它由哪些生活场景构成?请给每个场景拟一个简洁的标题。(抢夺梳妆匣——剥夺继承权——年老看密室——临终抓法器)

3、小说情节曲折,张弛有致,扣人心弦,但小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主角:老葛朗台,他有什么特点?能否从小说中找到一些形容词作简明概括?(第一段:吝啬 专制)

4、老葛朗台的吝啬和专制具体表现在哪里,能结合小说提供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吝啬和专制可以从他对待妻女的态度中看出来:软禁女儿只许吃冷水和面包;妻子重病不舍得花钱;金首饰代月钱;……)

5、你认为这样的概括完全吗?如果不完全,你还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贪婪 无情 虚伪 善变 顽固 疯狂 病态 ……)

6、那么,是什么让老葛朗台这样子呢?

(钱,钱是他生活的唯一目标,也是其生活取舍的准则。占有金子,不择手段,这就是老葛朗台的人生。)

(一场场的买和卖,一次次的敛和守,终使老葛朗台成了百万资产的主人,但同时也成了这百万资产的奴隶。他为了占有财富,机关算尽;为了守住财富,忧心忡忡。他在世的时候,金钱使他牵肠挂肚,临终的时候,金钱还是他唯一的牵挂,拥有金钱叫他心里暖和。他拥有无数财富,但同时这也像一张罗网缚住了他的灵魂,使他不得自由不得安宁。他对金钱有生死不渝的爱情,他为金钱而活,他只作为敛财和守财的工具存在,金钱倒成了役使他的主人。老葛朗台是个大富翁,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他穷得只剩下钱了。)8

2.教案及设计思路 篇二

1教学设计的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 体现法律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遵循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坚持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培养;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按照以上原则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以项目为载体, 将不同的知识点, 技能点分布在精心选择的学生容易理解又感兴趣的项目上。“教师做导演, 学生做演员”, 教师通过项目的设计, 拟制出司法职业岗位所需工作任务, 对学生进行操练、示范、训练, 以此来实现高职法律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2改革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以课程项目任务的需要为主要依据, 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角度进行新的、系统化的改造。具体步骤是:第一步, 依据职业教学目标, 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及时增补, 以达到完成项目实践教学任务需要;第二步, 依据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计为: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引入 (项目引入) ;实施 (任务驱动)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创新 (拓展) ;总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3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创新项目教学设计突出体现在: (1) 虚拟工作职场。如本次课教学内容是检察院工作任务之一的公诉职能起诉。这样就需要按照检察官岗位所需要能力设计训练项目, 以角色扮演方法, 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活动, 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 突出体现学生参与性,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进而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 (2) 突出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借助网络, 引领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高效便捷地学习专业知识、快速提升专业能力及自身综合素质。 (3) 拓展教学方法。①“模拟案例”:采用先“模拟案例”的方法对所要学习和应用的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初步的使用, 然后“扩展案例”在做的过程中起到以做带学的效果;最后是“分小组学习”。对要设计的案例先“自主学习”, 如遇到问题再“团队协作”。通过这种方式训练,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实现了“以学帮学”;对于每个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要求学生“比较总结”, 比较自己先后所做效果, 同学之间相互比较, 然后归纳总结, “以比促学”, 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②“教学互动”:“互动”不是简单理解成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 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 “边做边学”、“先做后学”方式互动,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 用任务训练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4) 设计教学评价。对学生实训过程设有教学评价机制, 对学生采取实训过程全程考核。具体考核包括:一是日常考勤10%;二是完成项目各阶段效果 (老师考核35%, 小组考核15%) ;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精神20%;四是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及评价总结等各项文档20%。 (5) 设置个性化教学反思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情景是否和谐, 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 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 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 以此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不断的深入反思, 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能力, 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总之, 作为高职法律职业教育者, 应以发展国家职业教育, 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为己任, 勇于探索高职法律职业教育改革, 以项目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创新项目设计任务, 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 并充分利用实战项目和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 来服务于课程实践教学, 最终实现实践课程教学与法律职业工作过程的双向结合, 以达到法律职业教育终极目标, 身体力行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法律专业技能应用型法律人才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柳春, 汝宁林, 徐俐.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教师实践教学竞赛方案设计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61-64.

3.教案及设计思路 篇三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新思考;优化设计;分析

1道路设计的质量保证

城市道路的质量和路用性能首先决定于工程设计的好坏,设计对于施工、监理和养护来说至关重要。深入细致的可研、方案、扩初和施工图,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筹备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较差,业主往往不要求设计单位做可研报告,即使是城市主要道路也不例外,缺乏路网协调性的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包括流量、流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等的系统考虑。道路等级的定位、规模的确定都依赖于交通分析,如果仅给出个规划红线,而忽略了交通分析,就会出现新路修好了,拥堵随后又出现了,设计人员也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程医师。没有正确的交通分析,是很难做好与周边路网相协调的城市道路设计的。我国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的拥堵现象很多与路网不够协调有关,所以,充分重视交通分析是城道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環节。

2城市道路新思考

2.1自主创新

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图的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去论证,更没有时间去创新,只能“没有项目等项目,有了项目赶项目”,为了赶时间,设计人员免不了出现套范、套图纸赶任务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设计院内部缺激励创新机制,项目设计科技含量不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料、新方法不够重视。在当今环保、节能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设计单位、业主部门大力提倡自主新,鼓励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在道路工程设计、建设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2.2灵活设计

国内设计道路的标准是按全国的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或公路有关的设计规范,各省市区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都得按规范设计,这在设计中不免出现雷同,特别是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东西地理特点多,若设计上一刀切,难免会出现后遗症,所以在使用规范时允许有一定范围的灵活性是值得探讨的。在美国,也有类似于我们的全国性的“规范”《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政策》,这一规范手册俗称‘绿皮书”。它由美国各州公路及运输工作者协会发布。该“规范”实际上是道路设计的参考指南,在美国各个州甚至许多县、市都有符合各自特点的道路设计手册或者说设计规范,但它们都以绿皮书为基础,或多或少地参照了绿皮书。但绿皮书实际就是设计者推荐设计的参数或参数范围,它允许设计者发挥灵活性,特殊项目特殊设计,同样,各个州或县市的道路设计手册也允许或鼓励设计者发挥灵活性,若由于特殊情况要超出设计手册的标准进行,需要有充分的论证并获得认可。就如美国加州主要城市道路设计中,超标准设计须论证对道路安全、所在区域的要求、周围环境等等的影响,并在州交通厅所在地有关工作人员帮助下,向州交通厅申请批准。因此,美国设计标准在有规范的基础上能够有灵活性的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是一个道路设计新思维的亮点。

3优化城市道路设计

3.1机动车设计车辆尺寸分析

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主要以三种车型为依据:小型汽车、普通汽车和铰接车(见表1)。就拿小型汽车来说,规范要求以总长5m、总宽1.8m、总高1.6m、前悬1.0m、轴距2.7m和后悬1.3m为统一的参照标准,这里总长是指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总高为车厢顶或装载顶至地面的距离。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型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马路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尺寸的小型汽车,有越野车,有吉普车,有加长轿车等等,有的小型汽车的总高达到了l.8m,新奥迪A6、红旗旗舰等车宽都在1.8m以上,6.5排量的悍马、6.8排量的大众雅致车宽度竟达到2.lm以上,有的车总长超过了5m,甚至达到了5.8m。车长不同,其转弯半径也不同,车身长、轴距长的转弯半径就大,故用总长为5m、轴距为2.7m等指标作为设计尺寸的规范已不能涵盖全部的小型汽车。这是我们设计工作者应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3.2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

在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中,机动车车道宽度占据着重要位置。经过几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并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这情况下,有必要对现有机动车车道宽度设计标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总体上来说,我们的道路设计规范机动车车道宽度要大于欧美、日本等国的设计标准。在美国,AASHTO认为公路理想的车道宽度是12英尺(3.6576m),不宜大于13英尺(3.9624m)。美国各地城市一般的车道宽度从10~12英尺(3.048~3.6576m)不等,通常外侧行驶道要宽,内侧或转弯车道要窄,而行驶速度在20~40英里/h(32.186~64.372km/h)或更高。如对于城市主次干道和集散道路来说,华盛顿州的标准是:除外侧车道为12英尺(3.6576m)外,其余的内侧车道和转弯车道均为H英尺(3.3528m);佛罗里达州的标准是:行驶车道应该在12英尺(3.6576m)宽,但不能低于10英尺(3.048m)。有大量卡车、公交车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得有12英尺(3.6576m)宽的车道。欧洲国家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其城市主干道大部分为2~3车道,每个车道宽度是3.5m,而日本的更窄,其城市的干线道路的车道宽度主要有3.5m、3.25m、3.0m,等等。这些国家的城市车行道宽度小于等于我们的车道宽度,但它们城市道路的拥堵现象远没有我们大中城市的严重,这与其合理的路网结构等是分不开的,它们的成功而又成熟的经验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规范中40km及以上时速的大型汽车或大、小型汽车混行车道宽度为3.75m,已等同于我国的高速公路的车道宽度,等同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的高速公路,意大利的太阳公路的车道宽度;不分大、小车道,不计交通流量多少的3.5m车道宽度规范,已显得古板。实际上,在我国己有城市的交管部门,按实际情况对道路车道宽度的缩窄作了一定的尝试,1997年,北京市部分道路的车行道宽度从3–3.7m缩小为3.2–3.5m,经缩窄路宽增加车道后,对当时的交通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杭州等城市也早已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对车道宽度成功地进行了缩窄。因而,现有的城市道路车道宽度规范,应有一个灵活的范围。

3.3无障碍设计

4.《化石吟》教案设计思路 篇四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下面是教案设计思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乌有 骸骨 幽雅 叹服 海枯石烂 潜行”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的节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会快速默读评析探究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宜诵读的情景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来,读中见意,读中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 联想法

【课前准备】

1、请教生物老师,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拓展阅读:《化石吟》的教学实践构想

【学习要求】

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

2、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

3、也尝试来点化石吟哦。

【学习重点】

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

【学习课时】

二课时。

【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

“吟”诗切入,首尾解读:

一、入课

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加以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带“吟”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在学生报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学可能是首次。

二、标序

整首诗共七节,要求学生先将序号按惯例标出。

三、首尾解读

首尾即1、2、7节。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吟诵和朗读。以教师范读始,接着或齐读,再点读,分组读,将诗句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师生进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续而,逐节于诗意作出概括并板书。其间,留给学生酝酿并互相之间充分交流的时间。然后点名或自主回答,教师点评且归纳总结:1、2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7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行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有限的读书生涯中,似乎这首诗是第一回。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到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用近似回答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诗意般的遐想,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诗。又续,深味具体诗句的含义。比如,“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说话”的意思,即是考古学家们能从遗存在化石中的信息里,找到或者解开生命现象的某些密码,客观上就等于化石在说了话。那么,“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一句,“刚苏醒”是什么意思呢?在引导积极、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或予以归纳综合,或予以提示点拨,“刚苏醒”就是化石发掘出来以后,进行了相应考古研究,获得了初步的发现和了解。收尾,研读第7节最后一句,留下扣子,设置悬念。第7节末尾句云,“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让学生大声忘情地朗读,接下质询,“你讲的故事”是什么故事,我们知道了么?故事应在哪?这种设问,学生答出,则顺势接过;学生未答,则教师自问自答:故事在3、4、5、6节;是什么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且听下回分解。由此转入学生课后预习理解中间四节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布置

把“读一读、写一写”后的单字和词语抄写三遍,且单字给注音,词语加以解释。

第二课时

听你故事,展我诗才:

一、承前,界定故事的范围指代

开初仍继续齐读第7节,拎出“你讲的故事”发问:故事在3、4、5、6节早就讲过,这第7节的收束句不过是总结、划句号而已。诚然,前面的几节里到底讲了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深潜感悟吧!

二、朗读

多形式反复朗读,逐节进行,或范读起首,或以范读作结,前者是为了演示举例,后者是为了正宗表白。但重头戏始终放在学生兴趣和主体的参与上。独诵也好,二重演读也罢,小组竞读、全班齐上阵等等,就读的量而言,每一诗节起码不应少于四遍,应让学生烂熟内容。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是注意以意义为节奏单位,一是标出双行中的押韵词,朗读时重音收落,读出参与的热情和洋洋意气。

三、感悟故事内容

予以简练概括。其过程可大致逐节进行。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或一句话,或一个语词提炼,点评标注于相应的诗节旁,同时注明为“己”。再提倡安排交流,或点名,或让学生自行公布结论,且要求听者认真记下同学的思维成果,与自我批注并列,旁注明“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以随机掌握课堂,也平等地公布相应看法并板书,也同样要求学生旁注“师”字。教师的概括和板书大意为:

揭示真理(3)

保存信息(4)科学之美

描绘进化(5)文学之美

复现自然(6)

三者合列,于学生得到比较、鉴别、提高和反省的参照系。这种自注、众议和老师分析跟程序二是交错进行的。对于各节诗行,有的先朗读后感悟笔记,有的边读边悟记,有的先默默悟记后大声朗读,多样且有变化地教学,不是全部都机械地先读后整理。

四、具体诗句的理解和探究

比如,“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平凡的真理”在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中可以找出哪些?万物非上帝所造,本乃客观存在;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使猿变成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使人聪慧……尽可从日常生活中和学习实际联系起来,找到例证,启示学生认识化石提供真理的物质性。另外,“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几种现象的指代意义,且从诗句中找到原答。前者暗含地壳运动、时间推移、空间换位、世事的沧桑变迁,学生能答大意,即予肯定;后者以后续句“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为照应解答。

五、拓展阅读并写作实践

发放复印资料,即《深圳商报》2001年11月6日新闻“古脊椎动物年会在深圳召开,与会专家称化石森林成为深圳一块瑰宝”,引导学生为深圳拥有“华夏古国继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后的又一奇迹”而兴奋和燃烧。为更好地激发诗情冲动和写作欲望,教师也又提供自己根据新闻而发的题为《化石森林吟》的下水诗作(甚而当场即兴下水也未尝不可,也许更好),自得其乐、自我欣赏地诵读一遍,然后让学生不拘形式、充分自由地议说长短优劣。末了,更要掌握好火候,及时要求学生也当堂抒发我心中诗情,注意押韵更好。这个环节是重头戏,前面的学习和感悟要为此时的抒写蓄势作铺垫,以期达到人人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点诗情的效果。

六、给出相应时间,教师巡堂

待多数同学即将完稿之时,随机抽诵诗作并组织讨论,发现值得圈点的,不求全责备,哪怕一句半行,教师也应予以张扬、肯定和点评。

5.教案及设计思路 篇五

l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认识10。

l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l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l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小学数学教案《认识10》。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爱吃水果的牛小班教案设计思路 篇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有的不爱吃苹果,有的不爱吃橘子。如何能让幼儿主动接受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高呢?结合我们开展的“可爱的奶牛”的主题活动,我们利用《爱吃水果的牛》这个童话让幼儿获得“吃水果,身体好,不易感冒”这个信息。

《爱吃水果的牛》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故事,吃下各种水果,会挤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牛奶,尽管故事的内容与现实不符,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或感到好笑,但正是这个童话的魅力所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都能爱上水果的颜色,水果的形状,水果的味道,大家都能像“爱吃水果的牛”一样幸福、甜蜜地享受各种水果。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并学说“有……还有……”的句型。

2、知道水果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身体好。

3、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奶牛头饰;杨桃;切成片的杨桃装盆;水果图片若干,水果牛奶;课件;水果刀一把;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1、谈话:宝宝,你喜欢吃什么水果?我有一个朋友也爱吃水果,它是谁呢?宝宝们赶快把它请出来。

2、这头奶牛吃了哪些水果?启发幼儿根据奶牛身上的水果影子图猜出各种水果来。

(重点认识杨桃)(学说“有……还有……”的句式)

三、师幼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师幼共同阅读。

2、提问:

这头牛爱吃什么?

为什么主人生病了,邻居生病了,只有牛没有生病?(因为牛爱吃水果,水果里面有很多的营养,它能预防感冒,使我们不容易生病。)

3、你喜欢爱吃水果的牛吗?为什么?(这头牛不仅爱吃各种水果,也愿意去照顾它的主人。)

4、小结:水果营养丰富,而且每样水果都有不同的营养。我们小朋友以后也要像小牛那样爱吃各种各样的水果,使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容易生病,而且还要像小牛那样去关心别人。

四、游戏:挤牛奶。

1、师:这头牛怎么会挤出草莓牛奶来呢?吃了红草莓就会挤出红红的草莓牛奶来,那吃了黄香蕉会挤出什么牛奶来呢?

2、提供各类水果图片,喂奶牛吃水果。

3、幼儿逐一挤出各种颜色的水果牛奶。

7.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及设计思路 篇七

一、现状不容忽视

1.作业内容体系陈旧

我们在农村小学作业中发现, 机械训练的内容占据了大多数, 对于充满探索精神的小学生而言, 这些作业可以说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参与, 使其对作业逐渐厌倦, 失去兴趣。

教师布置作业目标不明确

很多家长认为, 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一所好学校。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全凭此说话, 巨大的压力使教师不堪重负。他们只好把部分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 给学生拼命地布置作业。至于学生能不能做完、自己来不来得及改、作业的效果怎样, 那又是后话。

3.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缺少真情实感

教师评价学生作业常规化, 千篇一律, 没有真正做到个性化。在作业中, 老师要通过作业评价和学生进行思想上、感情上的交流。否则, 学生领到作业后, 也是千篇一律地看看, 使其对作业逐渐失去信心。

二、作业设计多元化

(1) 让思维参与计算练习。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兼顾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 其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得以提高。这样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 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

(2) 让思维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布置能够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的数学作业, 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 形成数学小论文和数学日记的模式。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数学事件。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各学科之间的互通,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 教会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和操作, 开展众多丰富的社会调查, 做到“作业融入实践中”。

三、作业批改的新尝试

1.分项评价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优劣, 树立正确的导向, 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以细化分级, 用A、B、C、D等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可以赋以特殊的、不同的鼓励孩子们个性的含义。

2. 暂不评价

当学生的作业不尽如人意时, 为了避免孩子因作业不好、心理压力大而产生厌学心理而形成逃避作业的不良习惯, 我们可以采取暂时不评价的批改方式。给学生修改的机会, 使其重新订正后再评价。

3. 中肯评价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时, 教师可以利用评语的方法来指导, 使其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乐趣。

(2) 发散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拓展思路, 运用知识的正积累及引导, 使孩子能灵活地面对变化多端的题目。

4. 一课多评

学习是积累及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为了带动孩子逐步提高作业质量的目标, 可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 分阶段提高等级的评价方式。当学生看到作业后, 能够养成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我们就可以视情况对其提高等级。

8.教案及设计思路 篇八

关键词: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

当前,美术书籍封面的设计手法更趋灵活,功能要求日益多元。封面设计是美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设计者在有限的版面空间范围内,将容具具体意象的色彩、文字、图画和图形等元素依据认知及审美规律和封面功能进行有序搭配,理性传达信息,并带来艺术美感。对于美术书籍而言,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既需要扎实而有趣味的书籍内容,又需要高质量的书籍装帧设计。这要求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要善于把握当前封面设计的理念趋向,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拿出应对之策。

一、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封面作为联结书籍内容和读者的桥梁,发挥着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我国传统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因过分强调政治教化作用而相对忽视对读者特有的认知心理、色彩感知特点及具象思维属性等规律的贯彻,导致其难以适应现代美术书籍市场追求审美化、娱乐化和个性化的新趋向。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理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封面设计理念保守,审美艺术原则弱化

美术书籍的功能在于通过图形图像、美术理论及实践等促进读者审美感知发展,提高其艺术修养及美术技能,在赋予读者体会美的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认知进步及人格发展。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受国内美术教育理论及意识形态环境影响,对美学功能重视不足,尤其是对美学修养存在认识误区,将审美视为一种资产阶级享乐行为。比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术界对裸体模特存在认识误区,在美术理论和素材内容上相对狭隘、保守,导致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难以贯彻艺术至上的基本原则。审美艺术原则的缺失是我国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对美术规律应用不足,难以激发阅读兴趣

在美术书籍封面设计中充分尊重读者的色彩感知特点,既能在感官上给读者带来舒心愉悦的审美观感,又能激发其观阅兴趣。美术书籍读者一般具有独特的色彩感知偏好。研究表明,读者一般倾向于明快鲜艳、饱和度高的红、绿、蓝等颜色。红色视觉刺激最强、最显生气,橙色能让读者感到愉悦、温馨,黄色轻盈明快而具有温暖、提神的效果,绿色则令人平静、放松。例如我国传统的少儿美术书籍,其封面设计多用漫画风格,印刷装帧质量不高,色彩单调暗淡,且图像、图形模糊,在色彩运用、色调搭配等美术科学规律的应用上存在明显不足,导致美术书籍封面对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作用不强。

二、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更新的对策

在美术书籍市场日益健全的今天,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理念在读者认知发展规律的理性回归中开始重视对读者审美特点的发掘与利用,追求审美化、娱乐化和个性化的趋向日益明显。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理念开始摆脱一元化的政治教化方式,向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有助其认知发展、人格培育及智力开发的趋向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需要日益强烈,美术修养已成为很多人追求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领域,而美术书籍在美术教育和美术修养培育中又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应适应封面设计理念更新的最新趋向,争取出品更多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有助提升其美术素养的优质封面。

1.灵活运用色彩与插画,提升封面艺术性

美术书籍读者相比于一般书籍读者而言更加感性,色彩鲜明的图形、图像更容易引起其阅读兴趣。封面设计者应在封面设计中认真体会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审美情趣,尽量以色彩鲜艳的画面去凸显主题,在色彩运用上尽可能使用红、黄、蓝、绿、紫等区分度高、光鲜艳丽、激发性强的颜色。如《迪士尼儿童百科全书》封面大胆运用大红、明黄及蓝绿等比较欢快的颜色,直接刺激读者观感,让其看到封面后自然产生愉悦感。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还要懂得如何巧妙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去实现画面色彩的跳跃,充分利用读者喜欢观赏插画的心理,创作新颖奇特、极富想象和幽默诙谐的插画,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封面氛围中获得对抽象事物的具象感知。

2.把握受众审美心理,提高封面文字观赏性

美术书籍读者拥有特殊的审美心理,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更加深邃而独到。书籍封面既然属于书籍就难以避免使用文字,而文字的位置、大小、形状、排列及色彩设计可以体现书籍的内容和性质。对美术书籍读者而言,汉字可算作一种具象图形。对美术书籍封面文字进行恰当处理,可以极大拓展封面图像的艺术展现空间。新颖多变的文字不仅能激发读者的别样情趣,还能赋予书籍特殊的情感魅力。封面设计者在文字处理中要懂得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现代技术工具,以活泼可爱的字体样式将抽象的文字以充满艺术美感的图像呈献给读者,尽量拉近读者与书籍内容的距离。封面设计不宜使用过多字体,可通过调整字体明暗、大小、颜色及位置等增强读者的视觉观感。

3.精心设置封面布局,凸显书籍主题

主题是所有书籍的灵魂,封面主题凸显不明会造成封面与内容的脱节。美术书籍的读者对艺术美的追求有着特殊体晤,这就要求封面设计者在版面布局中贯彻图文并茂的基本原则,在抽象事物的具象化过程中注意凸显书籍主题。设计者要善于在版面布局中把握主题,充分利用丰富的色彩、变换多姿的图形图像及文字彰显艺术性,激发读者的想象乃至幻想,在美术教育价值基础上拓展书籍的审美价值。设计者要认识到读者对书籍主题的把握方式不同于一般书籍读者。设计者在版面布局中要具有强烈的主题意识,将能够展现主题的视觉元素置于封面最为显眼的位置上,形成主题指向明确的排版格局。设计者还要力求版面视觉元素的和谐,注意封面版式的秩序性、主次性及虚实搭配,在主题凸显过程中营造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有限的封面空间中拓展视觉符号的艺术张力。

上一篇:日本个人文件结婚证办理公证认证需要在国内使用下一篇:呼兰河传优秀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