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计算机个人简历

2024-08-28

本科计算机个人简历(共8篇)

1.本科计算机个人简历 篇一

Time of birth :1979-6-5 Education: Bachelor of Computer Work experience: South武汉passenger locomotive depot team 1995- train drivers Shanghai Hui-yen real estate company network engineer 20xx- Beijing new network programmers Networks 20xx- Wuhan, corporate networks and cultural Chunjiang Manager 20xx- South武汉locomotive depot repair workshop network engineer 20xx - so far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re was a sincere love, but there is no lack of time and space stood dilution, that love is now only a beautiful memory, I would like to wish it in a foreign country, she has been the well-being of the rural. Motto in life: the material has been lost, promises to worldling, it means that people of inverted Resume Their goals in life: let me love and love my life and happiness

Time of birth :1979-6-5 Education: Bachelor of Computer Work experience: South武汉passenger locomotive depot team 1995-1999 train drivers Shanghai Hui-yen real estate company network engineer 20xx-2004 Beijing new network programmers Networks 20xx-2005 Wuhan, corporate networks and cultural Chunjiang Manager 20xx-2006 South武汉locomotive depot repair workshop network engineer 20xx - so far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re was a sincere love, but there is no lack of time and space stood dilution, that love is now only a beautiful memory, I would like to wish it in a foreign country, she has been the well-being of the rural. Motto in life: the material has been lost, promises to worldling, it means that people of inverted Resume Their goals in life: let me love and love my life and happiness.

2.本科计算机个人简历 篇二

在我国现阶段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培养计划中, 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四本科生的核心任务之一, 也是取得学士学位过程中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 要求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初步运用到科研领域, 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出一定的创新成果, 从而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目前我校物理专业教学大纲, 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一般在8000~10000字, 要求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这也是指导老师评审毕业论文时需要着重考虑的。作为大四的本科生, 必须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指导老师, 则应该严谨治学、严格把关, 以无比敬业的精神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根据我校规定,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期末, 经指导老师与本科毕业生双向选择, 最后由系里具体确定每位老师所带的毕业生。指导老师承接带生任务后, 召集所带学生开会, 商讨论文的具体要求与内容等问题。紧接着指导老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 规定学生在具体的时间段完成对应的任务。进入大四的下学期, 学生根据任务书上的时间节点要求, 按部就班地全面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1 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与网络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1.1 大四本科毕业生的“分流”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大纲及学校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其原因大致如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 因物理专业是一个基础学科, 专业性相对较弱。对物理专业的大四毕业生来说, 就业无疑关乎自己的饭碗, 而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途。这两项工作已成为比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更重要的一项工作了。大四的毕业生已经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毕业论文上, 少数同学甚至根本无心做论文, 而是更多地去关心将来的“饭碗”问题。总的说来, 大四学生可如下图1分流。近几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极低的招录比, 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意识到到自己很可能成为“炮灰”, 从而大多数报考者对自己的国考结果不抱希望。这部分学生仍然可以在大四的下学期加入直接就业者的“大军”, 因此在图1中的分流中未独立列出。

事实上从大四的上学期开始, 大四学生中的直接就业者就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职场招聘会, 这种状态一直要持续到大学毕业。对于大四的上学期报考了研究生的, 上学期末恰逢研究生入学考试, 初试入围者下学期3~4月份就进入研究生面试阶段。为了能确保自己录取, 学生们都会花大精力精心准备, 以便面试时未来的硕士导师给一个满意的面试成绩。在面试准备过程中, 如果学生所报考的专业与毕业论文关系较为紧密, 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督促学生认真做一点成果。如果学生所报考的专业与毕业论文关系不大, 就很可能对毕业论文中3~4月份的任务敷衍了事, 甚至完全不顾!等到他面试回来后, 已经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时在客观时间条件制约下他已经不可能认真对待了。对于没有获得面试资格的, 心里除了承受考研挫败感以外, 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已经因为考研错过参加大四上学期的招聘会了。这部分学生就会跟上学期尚未确定就业单位的学生汇成强大的就业“大军”, 他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抓紧时间就业。其直接后果就是:大四下学期很难知晓、找到他们的踪影。对于毕业论文, 他们显然力不从心, 结果必然是疲于应付。最后剩下上学期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这部分学生, 由于前途已定、自己以后又不干这行, 容易使他们对毕业论文产生消极应付的心里, 这需要指导教师加强引导与督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真正有条件做一点成果的只有两类学生:考研取得面试资格、且未来研究方向与毕业论文的内容相关者和大四上学期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 显然这只是一小部分。然而尽管如此, 这部分同学也会因为寻找资料困难、因第一次写论文而产生畏难、焦虑、心里没谱等心里。另外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过多地依赖于指导老师, 而自己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这一系列原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 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从他人的一篇或几篇论文中随意摘抄, 自己略加拼凑而成, 而根本谈不上独立创新。

1.2 学校、教师层面对毕业论文的影响

现阶段学校的各种教学评价体系 (如网上匿名评教、教学工作量定额要求与教师收入挂钩) 和职称评价标准 (如高级职称差额推荐、竞争上岗) 的框架下, 教师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繁重的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上, 从而根本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就具体的细枝末节具体指导。因此教师的论文指导和评审大都流于形式, 这对学生一点好处都没有。一方面, 学生抱怨学校资料查找困难, 导师提供的指导机会和精力受限;另一方面, 教师责备学生找不到人, 论文质量低劣、抄袭时有发生, 甚至质疑毕业论文是否该取缔[1]。

令人欣慰的是, 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目前大四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契机。目前我校大多数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及其相应的维护人员, 且江西省互联网节点就设在我校的网络中心。得益于这些, 国内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和教学软件, 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绝大部分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互联网的行列, 在大学二年级, 他们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理论以及一种计算机语言, 已经掌握了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 已经能做文字处理、上网、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以及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了。根据笔者近五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了可利用的无限空间。

2 网络技术运用使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注入了新的血液

当今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一个动态、能动的建构过程, 是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 利用自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借此得以发生量和质的改变的过程[2]。根据这种理论, 学习者是学习的核心, 教师在建构的过程中起引导、帮助、疏通和促进的作用,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控制自己, 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具体到毕业论文写作方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 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在完成论文的同时必须经历在网上查找检索对自己论文有用的资料, 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等过程, 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应用大致如下。

2.1 运用网络数据库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从小在学习上就依赖老师以及家长的管教,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独到见解的培养, 更是长期困扰物理教学的难题, 这也是至今还很少有地道的中国人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奖的原因。

大多数毕业论文选题都是物理学科里一个很精细的分支, 物理专业本科生不可能在四年内对这些分支详细深入的学习。他们要在论文中创新, 就必须先比较深入地了解指导老师给定的研究领域。而指导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就本领域的一些关键东西简单说说, 剩下的工作就依靠学生去做。这就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和进一步学习精细分支学科中的必备知识, 从而收集对自己论文有用的信息。学生刚选好题后, 导师往往先让他们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等搜索中文资料。当查阅中文资料熟练后, 就会适当地引导学生在Elsevier、IEEE等英文期刊库里查阅。这样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主动获取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 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能也大大提高, 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运用即时通讯软件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开放式学习空间和交流渠道, 给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目前这种互动主要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得以实现。运用即时通讯软件在线交流间接地给双方提供了一个相对隐蔽的空间, 从而缓解了学生的焦虑和畏惧心理, 减轻了心理压力, 避免了面对面的直接指责给学生带来尴尬, 提高了写作效率和效果。在线交流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说话, 更容易从对方获得较为真实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也为以后修改文章打下基础。如今学生除了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指导老师反馈意见外, 还能通过QQ、MSN、BBS、飞信、微信等软件与老师实现实时通信。与QQ相比, 飞信软件避免了复杂的账号, 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机号码登陆后添加联系人便可以实现即时通讯。与手机、电话交流相比, 它不收取任何费用, 只需要有一个能上网的手机或者电脑就行。这两年微信进入公众视野, 它不但能实现QQ、MSN、BBS、飞信等传统软件的所有功能, 在实时传递语音消息等方面更胜一筹。利用微信不但可以直接从手机中的通讯录中添加好友, 还可以直接从个人的QQ好友中方便地添加。微信继承了QQ和飞信的一切功能, 必将在即时通讯工具应用领域得到推广。

2.3 运用群的“电子资料室”和“例会”功能协助师生、学生之间资源共享

传统的资源要获得共享, 必须将它们放在开放的指定处 (对纸质资料) 或者彼此之间互发电子邮件。纸质资料存放处受空间距离的限制, 而且地点的开放性容易造成丢失、弄脏、弄坏等现象。彼此互发邮件首先需要时间, 而且还受到邮箱容量限额以及大附件传送等限制, 另外邮件的传输也需要时间, 长短因SMTP和POP3的不同而不同。

利用QQ、飞信与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中的“群”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办法是由指导老师建立一个群, 然后将老师自己的资料以及学生的资料都放在群共享里, 另外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去群共享下载。群共享这时成为了一个本组成员的“电子资料室”。与传统的存放处相比, 它不占据物理空间, 也不占电脑存储空间, 不怕偷盗与损坏, 也不与发送、接受服务器相关联。另外对群里资料中的内容, 如果需要讨论, 也可以借助群的聊天功能实现, 讨论后更新的内容也可以再次共享在群里。这里群聊实现了本组成员的“例会”功能。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毕业论文指导各阶段中的具体运用

具体说来, 我校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分为课题入门、开题报告撰写、正文撰写及修改、正文的定稿及其辅助部分、答辩及材料上交等五个阶段。指导老师一般在大四的下学期初给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并在其中规定具体的时间段做哪些具体的工作。

3.1 课题入门阶段

如上所述,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必然存在课题入门阶段。本阶段指导老师要将一个对科研领域一无所知的学生, 变为一位掌握自己所研究领域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准学士。要完成这个转变, 基本原理和知识就依靠图书馆的书籍阅读。纸质书籍除了有借阅时间限制外, 携带也很不方便:为得到某一个章节不得不借回一大本又厚又重的书, 有时一个课题还涉及到很多本书中的某一些章节。另外图书馆的馆藏有限, 必然给其他同学借阅带来很大不便。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是, 在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超星读秀图书网站上下载相应的电子书籍到电脑硬盘, 然后利用阅读器的搜索功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章节查阅。这样自己既迅速得到了所需资料, 又不影响别人, 此外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一般还不受学校寒暑假无人上班的限制。

3.2 开题报告撰写阶段

了解了所研课题基本知识后, 随即进入开题报告撰写阶段。本阶段学生必须了解所研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从而明晓自己为什么要做此项研究, 因此查阅相关文献是本阶段不可缺少、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国内外科研成果是动态更新的, 仅仅依靠图书馆里的纸质文献远远不够, 因此利用网络上的电子资源成为必然。国内与物理专业相关的中文电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学术期刊网 (CNKI) 、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万方学位论文服务平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DFD) 等数据库中。在CNKI、万方、维普网站上均可以通过题名、关键字、期刊名、作者 (单位) 等进行检索和筛选, 网站上一目了然, 不再熬述。万方学位论文平台和CDFD收录了我国1990年以来的近280万篇博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都是各级高校这几十年来科研成果的结晶。这两个数据库里的论文支持题名、关键字、作者、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学位专业等检索方式, 其中博士学位论文中相关内容系统详实、且支持全文免费下载 (限校内IP) 。

3.3 正文撰写及修改阶段

正文的撰写及修改阶段无疑是毕业论文中的主要阶段, 学生要根据任务书中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案在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本阶段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和修改论文上。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具有严格的要求, 大四的学生初次写毕业论文, 在内容和章节的安排、语言表达、论文结构和篇幅把握等方面相对欠缺。近年来高校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为了提升业务水平经常需要外出进修, 而学生在大四下学期也忙于在全国各地找工作, 因而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次数非常有限, 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就依靠网络来实现。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正文写好以后都得来回修改3~4次, 而每次的修改也并非Word中的修订功能就能实现。第一稿、第二稿修改中都会涉及到论文的内容、章节及整体结构, 这时候可以借助QQ、飞信软件中的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功能得以实现。语音聊天不涉及图像传输, 对网速的要求相对较低;所需的周边设备少 (一个普通耳麦即可) ;而视频聊天则要求较快的网速, 摄像头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图像的清晰程度, 此外视频还容易暴露身边人的隐私。除了确有传输声音和图像要求外, 一般采用语音为佳。笔者认为, 用现今微信代替QQ、飞信等软件是良好的选择。微信传输语音信息比QQ和飞信等软件更快, 需要的资源更少 (一部普通智能手机即可) , 通讯的地点也摆脱了人必须在电脑前面的限制, 值得推广。

3.4 论文定稿阶段

论文的定稿阶段主要是按照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通篇规范全文、杜绝口头语表述、消灭错别字、封面及页面设计等等, 本阶段网络主要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附加内容包括封面设计、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及致谢、翻译一篇2000字左右的英文文献。汉英互译在毕业论文工作中举足轻重, 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直接将待翻译的内容输入网络上的翻译软件。其实很多网页、软件的翻译功能仅限于简单的英语词汇和短语和常用句型的翻译, 而论文的翻译是专业英语翻译。直接输入汉语句子后的软件翻译的结果是机械翻译、语义非常紊乱, 甚至根本不符合英文表述习惯。要使得自己的论文通顺地道, 除了借助翻译软件查阅词汇外, 还必须在英文数据库里下载一些相关的专业论文, 仿效英语国家作者对相关内容的表述。目前我校图书馆购买的英文数据库很多, 跟物理专业相关的主要有Elsevier、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Ei Compendex、ISI Proceedings、Nature电子刊、Science Online等数据库。这些库中收集了大量的国外文献、会议报告、英文著作等资料, 不论内容的前沿性, 还是语言上的地道、严谨都非常值得非英语国家学者学习。通过中英互译, 也为学生 (尤其是马上准备读研的学生) 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论文答辩阶段

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准备答辩以及答辩后的材料上交。论文答辩就是首先陈述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 然后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以达到阐述、捍卫自己观点的目的。大四学生都是第一次就自己的论文答辩, 怎样在有限时间内 (我校规定本科论文答辩是5~10分钟) 充分陈述自己所做工作, 怎样巧妙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当指导老师不能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时, 这两方面的指导就只能借助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中的语音聊天、视频聊天、语音传输等功能了。

4 几点说明

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运用网络技术, 是在教师的主导下,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网络技术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只起到辅助作用。提倡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 并不是淡化、甚至取缔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更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仍然是毕业论文全过程中的领航者、舵手, 肩负着全程把控毕业论文的质量的重任。只要条件允许, 指导教师还是应当多跟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毕竟互联网上的资料太多太多, 网上论文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另外学生基础也各不相同, 此外有的学生自觉性也不高, 利用网络去做与论文不相干的事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除了通过文字、语音语调交流外, 还必须运用肢体语言、相互位置、性别、地位等各种信息方式, 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和谐共处的良好协作关系, 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为他们的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李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湖南湘西, 2012:211-215.

3.本科计算机个人简历 篇三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大学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系列课程之一——《网页设计技术》课程教学,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学生创新意识的确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0引言

面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只有及时跟踪新科技、掌握新型思维方式、更新与完善知识结构,具备综合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才能在知识型社会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人的智力有高有低,但智力的发展决定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所以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笔者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系列课程之一《网页设计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把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意识的确立,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网页设计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旨在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加快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学会适应、勇于创新的成长历程。

1营造创新性教学环境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良好的“外因”,即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使其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展现和生长的创新型教学环境,真正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性教学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很多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网页设计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以“校园网”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网络获取知识信息的培养,即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把多媒体、互联网与传统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比如,教师为学生提供既方便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自学的《网页设计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平台(图1显示《网页设计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平台模块结构图。该平台主要包含辅助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交流三大功能模块)。通过《网页设计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述的一些网页设计技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个性的发展。其次,为营造创新性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网站设计的竞赛,将优秀网站通过校园网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这样,通过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得以长足的进步,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同时,每位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创新性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应用,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参与,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才能迸发出来。

2完善创新性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主渠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这种教学模式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引导作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是双主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来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将“提出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认识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来确立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究的目标,它是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教学看作为发展认知的手段。

教学内容设计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发展前景,以及利用该技术处理相关问题经常使用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跟踪到模仿再到创新,培养学生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网页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设计中,不仅仅局限于“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而是在课程教学的后期,设置一个为期一周的“没计与开发型”实验,要求学生自由创作网站,老师对网站建设只是在技术难度、创新能力方面提出总体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小组学生根据本组同学的共同兴趣、爱好,自己设定主题,设计和完成网站建设。其间,教师不断加以具体的引导,一方面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另一方面防止某些学生由于对这种让学生自.由发挥和创新的题目感到茫然而无从下手,使创新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3改进创新性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者情绪上的参与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在《网页设计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法寓教于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动态网页设计技术教学时,教师布置利用动态技术制作精美网页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动态技术如动态字幕、悬停按钮、横幅广告管理器、音频、视频等动态网页设计技术完成作品。实践效果表明,学生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完成了一系列形式各异、图文并茂的网页。这样的任务驱动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网页设计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同时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进行的方法,利用广播式教学系统,教师演示热门或新颖的网站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并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组织中来。在巡视和辅导过程中,注意倾听和发现学生在讨论或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加以总结和引导。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堂外,鼓励学生建立课外科技小组进行协同学习,在业余生活中求发展、求创新,达到教学相长、互帮互学的目的,最终提高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4建设创新性教学资料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对于保证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起到了必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媒体。教材的创新易于体现,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具有实践价值。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必须不能因循守旧、陈陈相因,而是要紧密结合现实发展,反映出计算机网络时代特征。

首先,在知识点的确定上,应该求精求实。讲授知识的目的不是终结知识,而是提供进一步学习知识的路径。在教材编写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不满足于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感受到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其次,在能力的培养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在教材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领略到思考分析问题应具有的素养及基本的方法。教材中应该留下许多提示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内容,在课后习题中也应提出问题,提供空间,提出方向,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最新的。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任课教师不能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网页设计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中,教师们不过分依赖教材,及时了解和掌握网页设计技术的最新技术,将它们以最适合的网络教学资料形式融合到教学中,做到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死守教材,不断补充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结束语

4.计算机本科生简历 篇四

男 21岁 山东人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在读学生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上海 - 浦东 - 不限

求职意向:软件工程师 | 系统工程师 | 技术支持/维护 | 网页设计/制作 | 网络安全工程师

沟通能力强 执行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责任心强 阳光开朗 人脉广阔 善于创新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俄亥俄州立大学 计算机工程

项目/培训经验

3月-207月新东方英语助教

项目/培训机构:青岛新东方英语学校

项目/培训内容:

1.辅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

2.与家长,学生,同辈打交道

语言技能

英语:很好

自我描述

现在放暑假回国,想合理利用时间,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所以正在寻找IT相关的`实习职位,能够更好的在技术上和实战上的经验累积。

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平台和机会,以后还是要回国创业发展,等大学毕业优先考虑的肯定是曾经实习过的公司。

5.财会计算机本科生个人鉴定 篇五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掌握好学校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校期间,我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平时学习勤奋刻苦,专业基础扎实,所修专业成绩优异,曾荣获98-99学的学习单项奖学金,并于99年通过成人高考。并且于99年下半年报考了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目前已通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政治经济学等课程。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我现已具有较强的财务处理能力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我深知未来是计算机网络时代,因此,我自学了多种计算机软件应用与操作,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autocad、photoshop等图形设计软件,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express等上网工具,并能运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运用foxpro进行数据库开发。在计算机硬件方面,我熟悉其组成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组装,独立排除计算机的各种故障。

6.本科个人简历 篇六

为模板。大学生个人简历网特别提示,一切请按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求职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无照片
姓 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天河区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茂名 身材: 153 cm?40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19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其它类、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天河区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09 ~ -11广州捷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担任职务: 文员 
工作描述: 对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谨慎。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暨南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03-01
所学专业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10-03 2014-03 暨南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熟练普通的`办公软件,对英语较熟练,计算能力较强。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工作一年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望贵公司能给本人提供一发展与效力的机会。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 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阅读本文时请继续相关阅读:应届生个人简历模板下载、个人简历模板下载、暑期工个人简历模板

7.本科计算机个人简历 篇七

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后, 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尽管很多IT公司大幅裁员, 但IT人才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供不应求。2007年时我国IT市场总值达到519亿美元, 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陆续在我国设立。据测算, 我国一年至少需要100万IT人才, 其中专业人才在40万以上, 而我国一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2008年国内IC工程师需求达到25万, 而国内只有4000人;其它如存储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方面也是同样的存在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计算机学科教育大多是面向培养理论性人才而制定的, 比较适合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性人才。而面对市场, 毕业生往往就会觉得所学的专业根本跟不上社会现状。对如何适应非基础研究和教学部门, 特别是工矿企业的需要,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能够成为普通基层编程人员或硬件设计人员, 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他们应该能够成为软件设计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 部分人员通过长期的锻炼和实践能够成为系统分析师。这样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有鉴于此, 我觉得计算机的本科毕业生应该从以上方面做出培养计划和调整:

1 调整学习方向

压缩部分过于理论化的知识,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即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加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的内容。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下面知识领域的知识:离散结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复杂性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语言 (面向对象技术) ;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 (计算机图形学) ;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 ;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数字信号处理。分专业方向加强部分知识领域的知识要求。软件工程方向:增加对软件工程的知识领域的要求, 重点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等的要求。信息系统方向:增加对信息系统的知识领域的要求, 重点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电子商务策略、架构和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物理设计和实现;分析和逻辑设计;项目管理实践。

2 优化教学计划,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院校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 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应用方向设置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方向, 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等;在课程设置上, 应密切结合应用方向选择教学课程, 要有所偏重, 有所放弃;将教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对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须有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内容应与时俱进, 紧跟企业应用的需要, 结合课程的要点, 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刻进入实践环节, 使其在了解课程应用方向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程精髓。

3 开展校企合作, 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 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 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 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 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 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 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 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锻炼, 同学们能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结合起来, 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计算机专业应用的了解, 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性, 另一方面, 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 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4 优化师资队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 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开发经验, 在教授理论课程时, 能够深入把握课程的要点, 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 在教授实践实习课程时, 能将应用项目的问题分析得很透彻, 条理清晰, 便于同学们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 而且能够在学生专业技术上、就业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 同时也树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榜样。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 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 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 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 也可招聘在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院校从事实践实习型课程的教学工作。

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开展计算机本科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是迫切的现实需要。设计计算机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先进的知识体系和社会需求, 突出计算机学科的工程性特点。以理论够用和适用、有一定的系统级认识能力和抽象能力、具备很强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和诚实、正直、质朴、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质为培养目标。S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分析了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并由此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开展校企合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计算机本科

参考文献

[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2]李学勇, 王鑫, 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 2009.

[3]李发伸.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外校长论坛文集.教育部中外校长论坛领导小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周远清.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IEEE-CS, ACM.Computing Curricula:Computer Engineering[OL].http://www.ieee.org, 2004.

8.本科计算机个人简历 篇八

摘 要:高等学校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通过课程地图推动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是高校教学改革中尝试的一种新模式,对于教和学双方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地图;梳理;整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审视和调整本专业培养方案,以利于本学科专业的自身发展和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专门人才。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一个学校专业培养的总体思路,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基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当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各具特色并呈现不同的展示方式,大多数学校培养方案是以文字加表格形式展现的,也有较少数学校以鱼骨图方式展现,我校则要求以动态网页形式的课程地图展示培养方案。课程地图的优势非常显著,可以使教和学双方受益,便于教师重新审视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是否合理,便于梳理和整合课程;便于学生了解四年所学课程,尽早规划学业。

一、关于课程地图

课程地图(curriculum mapping)是以一个专业为基本单位,以网页形式表达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展示形式。学生通过课程地图的查询可以了解其专业本科四年培养的全貌,包括培养目标、总体课程框架、每个学期的课程以及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先后关系,所获得的能力指标等。课程地图让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对未来四年的学业有整体方向感,是帮助学生进行学涯规划,并为学生提供规划四年修课的参考。

目前,在国内高校中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课程地图,北京化工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要求各个专业以课程地图的制作来带动本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计算机和自动化两大专业课程地图的制作是作为其他专业课题地图的模板。下面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介绍课程地图的制订。

二、课程地图的结构

课程地图是专业培养方案立体化、可视化的动态展示。以往的数据管理系统,在数据展现方法上比较单一,基本以列表方式展现数据,课程地图系统的特色是以动态可交互的复杂拓扑图展现课程和学科关系。

1.课程总图

课程总图反映本专业四年本科教育所学习的全部课程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本科培养方案中四年的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六大模块:三个层次是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和拓展,六大模块是公共基础、通识教育、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和专业拓展。公共基础模块分为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外语教学、体育教学、两课教学和素质教育六个部分;专业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分;专业方向模块是学生在高年级时按照本学科凝练的智能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可视媒体技术等三个特色方向选择学习;通识教育模块要求学生自主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拓展模块的课程;独立的实践环节模块显示出在培养方案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程总图按三个层次六大模块来展示本专业四年的全部课程,层次分明,非常清楚,如图1所示。

在课程总图中不仅仅可以对本科四年的培养方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而且对每一门课程均有相关介绍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前后续关系,如图2所示。当鼠标停留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上成手型图标,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显示该课程的简介诸如学分、所在学期、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该课程有两门前导课程:数字逻辑、电路与电子技术,三门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VLSI设计导论及微机接口技术。若用鼠标“单击”该课程名称,则进入该课程更加详细介绍的另一页面。包括较为详细的课程介绍、课程编号、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开课学期、总学时、学分、课程性质、预修课程、建议教材、参考书和教材大纲等项目,点击课程大纲链接的PDF文件即可下载或打开该课程大纲。该页面右上方为课程的前后续关系图,右下方为课程能力指标图,如图3所示。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七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硬件系统综合集成能力、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和信息与网络安全设计能力。以上七个方面的能力用图中七个能力指标进行表示,这样每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的量化数据,图上清晰可见。

2.课程时序图

课程时序图从左至右犹如时间轴一般展示每个学期的课程,如图4所示。其中3、6和9学期分别是一、二、三年级的夏季小学期,小学期以实践、实训和选修课程为主,四年本科教育合计11个学期。

图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环节、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法课等用不同的颜色块来表示,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分出每个学期不同模块所包含的课程。单击方向课程中智能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可视媒体技术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灰色按钮,显示出该方向所包含的课程,课程框在不停闪烁;鼠标放置在任一课程框上,出现手形图标,并会自动显示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其后续课程,并清楚地显示这些课程应在哪个学期进行学习。如图5所示,例如,鼠标移动至“数据结构”课程上,出现手形图标,显示出该课程在第4个学期完成,前导课程包括红颜色的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后续课程包括粉颜色的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和灰颜色的两门实践类课程。

3.课程关系图

课程关系图是指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每一个方向所包含的课程及其课程之间的关系。例如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所应该学习的全部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学期显示出来的,若将鼠标放置在任意一个课程名称上,立即显示出该课程的前驱和后继课程。

4.课程内容联系图

课程内容联系图是指三个专业方向模块中的某一方向内部课程与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关联性,一个专业方向中的若干门课程内容之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教师和学生对此清晰把握,对于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是很好的方式。图6展示的是软件工程方向中的几门主要课程之间的内容相关性,蓝色实线表示两课程有联系,如将鼠标放在蓝色连线上,连线颜色变为红色,图中右侧立即显示出红色连线两端两课程之间的内容关联关系。如图显示的是“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工程”两门课程在内容上的区别与联系。endprint

5.其他

课程地图顶端下拉菜单第一项“首页”介绍了我校计算机系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培养方向及课程地图的使用说明。下拉菜单最后一项“就业去向”图主要告诉学生在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完成学业之后可能的就业及去向,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近5年本系学生毕业去向分为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就业和自主创业四个方面展示,使在校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课程地图的意义

1.有助于对整个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

在制订课程地图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教师研讨会。重新审视以往的培养方案,对整体培养方案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整个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按照课程模块将教师分组进行研讨,例如将教师分为程序设计组、硬件课程组、专业核心课程组、智能系统工程方向组、可视媒体技术方向组、软件工程方向组。每一组教师将本组一门门课程从教学大纲、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学生获得的能力指标,甚至是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对于整个教学体系以及各门课程进行梳理,纠正了以往不恰当的课程先后顺序,对于存在重叠和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更新。例如,原来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两门课程整合成为一门新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新课程内容更加简洁清晰,内容紧凑,学时大大减少而且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增强了学习效果。

2.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尽早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业

多数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对于所学的专业、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一脸茫然。通过动态的课程地图可以让学生对本专业四年的课程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专业方向所包含的课程及其关系做到先知先觉,从不了解专业到了解再到喜欢和热爱专业的过程。直观且动态的课程地图,方便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业,制订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把握学习的脉搏和节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和监督

课程地图展示了一个专业四年的全部课程及课程之间的关系,方便教学管理人员把握全局,审视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按照课程地图的规划监督并管理实施,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等。另外,当学生出现选课和专业方向选择等问题时,方便辅导员按照课程地图所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业,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学业。

4.方便本专业以外人员了解课程体系

外学校、外学院、外专业、非专业学生、非专业人员如果要了解本学校本专业课程体系,点击网站中的课程地图,即使没有专业人士的解答,也能够非常容易理解全部内容。另外,也非常便于与其他专业合作交流、专业交叉,也是对外宣传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5.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当一个新的院系、学科加入课程地图系统后,无需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开发,而只需通过平台提供的各类配置和调节工具实现课程地图的生成和展示。有数据接口的情况下,课程地图系统可与学校的选课系统以及教务系统对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自己培养进行规划以及方便学生选课。

以课程地图来推动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课程地图将对教和学双方均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能够清晰掌握大学四年的学业,利于学生自我规划满足自身兴趣爱好需要的学业方向,提升自主学习之能力。通过全校的课程地图,学生能够了解、认识、探索其他学科的培养方案,扩展其学习视野,激发跨学科领域学习之兴趣。对于各教学单位包括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将本专业培养体系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面进行梳理,便于其了解整个培养体系全貌,便于教学的开展,便于教学的管理,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将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0):11-14.

[2]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课程地图[EB/OL]. http://202.4.155.234/coursemap/jisuanji/.

上一篇:观长征五号发射有感下一篇:清明上河园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