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

2024-10-09

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共8篇)

1.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 篇一

对股指期货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推出股指期货是顺应国内外形势的,这已为各界人士所认同。近来许多文章论述了股指期货推出的诸多益处,但鲜有涉及有关股指期货本身风险及推出时机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与论证,以便投资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股指期货。

关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时机包括国有股权和法人股在内的约三分之

二的股权不能流通,是我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如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出股指期货,难以回避以下问题:首先,这一特殊的股权结构对发展股指期

货市场而言,影响了股价指数的代表性,股价指数不能真正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总市值为权重或以流通市值为权重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股价是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为前提所形成的供求均衡价格。从套期保值效果来看,特殊的股权结构使衡量股票风险的β系数具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其解释程度也很有限。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要求看,流通股比例偏低使得股价的可操纵性强,影响定价效率。

其次,在国有股减持、非流通股流通实现流通的过程中,无论采用总股本加权还是流通股本加权,股指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而以一个缺乏连续性的指数作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此时推出股指期货会无法实现其发现价格与套期保值的功能。因为,第一,一旦从众效应或聚堆行为使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生非理性的下跌,股指期货市场将缺乏风险承担者,从而套期保值不能找到合约的对手而无法实现风险转移;第二,在股指预期持续处于空头状态时,股指期货价格肯定低于其理论价格,在成熟市场本来可以通过做多期货,卖空股票组合而实现套利,从而使实际期货价格与理论价格靠拢。但在我国由于股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难以建立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均衡机制,造成股指期货的定价机制失灵。

最后,国外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推出从长期看不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但短期内确定是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而在当前中国股票现货市场处于变革时期,在这种环境下推出股指期货万一失败,代价很大,股指期货要再次推出可能就不是等上三年五载的了,正如国债期货的失败就令人们心有余悸。因此我认为,股指期货是一定要推出,这是一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推出时机。在国有股减持没有完成,非流通股实现流通之前,至少有关确切方案(给投资者一个完整、系统的释放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预期的不确定性;释放的程度时机合适的非流通股流通方案)提出来之前,股指期货不宜过早推出。即使有关指数的计算、交易的方式、合约的设计以及结算程序等问题都已经解决,产品的推出也需要等待时机。

关于股指期货避险功能的发挥目前主张推出股指期货的一个重要理由

就是股指期货可用来对冲股市下跌的风险。那么股指期货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冲股市现货风险呢?

利用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套期保值,除非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组合其构成与股票指数的`成份股构成完全一致才能进行直接套期保值,由于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物的股票指数的成份股多达几百只,这样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指数化基金才可能进行直接套期保值。而大多数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的组合与成分股构成是不同的,因此对他们而言只能是交叉套期保值,是不可能达到完全套期保值的。

对于一般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持有大量股票构成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然后通过放空股指期货对现货多头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但这里要特别注意不能进行直接套期保值,而是要选择适当的套头比(Hedgc.Ratio,是对一单位现货头寸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套期保值工具单位数),以达到有效的套期保值,在选择套头比的过程,由于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变动不可能是平行的,而且衡量组合系统风险的β值估计的准确度不高,也存在风险。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其持有的股票品种有限,如果也通过卖空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话,很可能因为其所持有的股票价格运行方向与股指运行方向背离而根本达不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反而很可能造成的现货与期货的双重亏损,反而增大风险。

由于我国股市没有借空机制,因此只能在现货市场做多,而通过放空期货来套期保值。如果在此时建立股票组合多头头寸,然后卖空股指期货,即使股票组合的价格变动完全与股指相关(股票组合中的股票构成结构与股指成分股的构成一致),也存在现货与期货价格差异的风险(即所谓的简单基差风险)。

因此,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并不象有学者描述的那样简单、直接与有效,对非指数化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这一功能并不容易实现,比起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而言,要实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要难得多。

关于股指期货本身的风险在大家热炒股指期货具有发现价格与转

移风险功能时,似乎很少有人对股指期货本般具有极大风险进行论述。

首先,存在结算风险。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后,如果一旦出现交易双方持仓量激增,赢家拿钱走了,输家没钱给,这样的话很可能出现巨大的结算危机导致市场崩溃。

其次,隐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由于投资人的心态和行为模式影响,香港市场上最活跃的期指品种就是当月合约与下月合约。于是每到月底结算日的最后几天,指数期货和股市都会有不少联动以及反动效应。以国内证券市场高投机的心态和短线操作风气,不难想象,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都会有潜在的风险。

第三,具有巨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对个人投资者与非指数化基机构而言,投资股指期货并不能很好地回避现货市场的风险,因此他们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机,而期货具有保证金交易性质,能够将损益额放大数倍,其风险可想而知。

第四,存在技术风险。我国期货交易发展时间很短,对期货交易风险的监控技术还相当薄弱。股指期货作为期货的一种,虽然有避险的一面,但其风险和投机的特点也很明显,如果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不到大幅提高,只会加剧市场的操纵和投机行为。

关于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大多数文章认为,统一指数是股指期货推

出的基本条件。市场只有具备这样一个权威的股票指数,相应的衍生产品才有创建的可能。还有一种观点是,股指期货的标的并不一定是一个所谓的“统一的指数”,可以是多种不同的指数,当然使用不同的标的指数开发设计的产品特

征是不一样的,而且使用不同的标的指数也意味着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股指期货,因此对于统一指数的过多研究和探讨没有多大必要。

按参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套期保值或对冲,主要是为了规避当前所面临的风险;第二类是投机,为了获得收益而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第三类是套利,利用市场中产品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获得无风险利润。这三类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合约及其标的指数的设计要求是不一样的。从套期保值的角度看,标的股指应具有不可操纵性,这就要求成分股的构成要相对均衡,单只成分股的市场比重不宜过大,成分股的市值之和占总市值的比重要相当大(70%以上)。同时,股指的成分股构成要满足稳定性,标的指数本身要具有连续性。此外,标的指数要具有代表性,成份股能够涵盖整个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标的指数的走势能够反映整个市场的波动,这样才能便于与股指期货相对应的指数基金的构建与风险对冲,以及发挥价格发现功能。至于投机对股指本身没有太多额外要求,它要求的是期货合约的设计对其有利,比如合约的价值、最小变动值、交易成本等;套利涉及的是期货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因此我认为,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也不一定必须是统一指数,但是它必须满足上述的一些基本条件。

其实,在国外,统一指数与股指期货交易指数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规范,股票指数按使用功能分为两类------指标指数和交易指数。指标指数作为市场整体的表征,目前的沪深指数、即将出台的统一指数都是指标股。交易指数则是作为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等结构性产品的标的以及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标的。

交易指数与指标指数的差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易指数的真实性、连续性,交易指数作为金融期货合约标的必须能够较好地发挥经济功能尤其是较好的套期保值效果,其必须具有抗操纵性、编制方法的高透明度和纯客观性。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现成的指数被认可满足上述交易指数特点,因此有必要编制一系列的指数,这也就自然将编制统一指数首先提到议事日程,而且最早推出的指数期货也应以统一指数为宜,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再开发其它的交易指数。

关于股指期货投资者主体结构在文章称,调查表明股指期货对于一些中小

投资者会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管理层提出的先引入大机构而限制个人投资者的想法是诸经济的思维。持此观点认为,只要清楚说明风险自担,没有必要再去把股民当小孩子。只要控制成本,加强透明度,严格风险监控,指数期货成为一大投资热门在中国是很可能的。

国外经验表明,股指期货推出之初,主要参与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事实上,这不是管理层主观上要这样规定,而是由股指期货本身固有的性质决定的。

从投入的资金量看,参与期市比投资股市的门槛要高。从入市缴纳的基础保证金,到其后的维持保证金,其数额都不小,尽管股指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但由于期货合约金额本身较大,因此保证金也大。相对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资金量的保障要低得多。

从对冲风险看,要用期货对冲风险,现货与期货的价格运动必须高度相关。由于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股票指数,因此只有持有的股票数额多且足够分散,其价格运行才可能与指数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金额与数量显然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个人投资者投资于股指期货实际上并不能对冲现货风险,而只是投机,加上保证金交易具有的杠杆效应,会使赢利的机会和潜在的亏损风险放大数十倍,其风险极大。

从投资策略看,股指期货盯市制度使得投资者不可以无时限持仓,一旦投资者投资失误,而又无法补充维持保证金时被强行平仓,这不同于股市,即使投资的股票三五个月处于跌势还可以长期持有待涨,有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对个人投资者也是更不利的。

从投资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看,期货应该是一个专业人士投资的小圈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象股市一样的大众投资工具,从总体上看,机构投资者在专业知识的拥有与操作经验方面显然优于个人投资者。

据《汪洋证券》

2.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 篇二

股指期货的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 是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交易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在合约到期后, 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是新生的金融衍生品, 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 但是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在规模上与交易品种上都迅猛地发展。据2006年的数据, 在全球期货 (期权) 交易中, 股指期货 (期权) 所占的比例为38%, 位居第一位。

2 股指期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2.1 美国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1982年, 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诞生于美国, 快速的发展使其在短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 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规范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国家期货管理法律、法规, 二是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 互为补充和配合两部分法律规范体系不仅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并且实现了市场的充分竞争和高效性。在微观方面, 美国股指期货规则是保证股指期货交易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法规。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保证金制度、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报告制度、价格限制制度、交易头寸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

2.2 日本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日本的股指期货从产生到迅速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期:80年代初期到1987年, 日本虽然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 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日本股市。但是, 首先出现的股指期货合约却并非来自日本本土。在第一阶段时期, 日本的《证券交易法》明确规定证券投资者禁止从事期货交易。因此, 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扫清法律政策障碍。

发展期:1988年到1992年, 此时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股指期货刚推出时, 并不被太多交易者关注, 通过修改和制订法律法规, 如《金融期货交易法》等法律法规, 为股指期货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政策也倾向于保护国内的机构投资者, 促使股指期货健康的发展。

成熟期:1992年直至今天, 股指期货市场逐渐成熟。日本积极改革创新, 制定新法并修改旧法, 如2004年对《商品期货交易所法》进行了重大的修改, 确保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正轨。

2.3 国外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 从发展趋势上看, 各国都更加注重对股指期货法律法规的完善。日本在股指期货法律法规薄弱的情况下推出发展股指期货, 走了较多的弯路, 不仅曾一度使投资者丧失信心, 而且也令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出现停滞。这样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之际更具借鉴意义。

其次, 从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看, 美国和日本都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级监管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监管权限。均强调了政府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自律组织的协调发展, 使股指期货市场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灵活协调下互相制衡, 分散风险, 保障股指期货市场的有序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

第三, 从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上看, 美国具有完备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比如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而日本因为是“三省分口管理体制”, 没有设立期货行业协会, 只是有全国商品交易所联合会等民间协会, 与美国的期货监管模式有异同之处, 因此日本在借鉴美国模式同事积极创新与改革, 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土现状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模式。在此处, 中国与美国、日本股指期货发展现状都有所不同, 所以“闭门造车”的空想立法方式不仅易出现法律漏洞, 而且浪费调研资源。因此, 参考国外先进法律制度与结合自身现状并适当创新, 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应为我国股指期货立法思路的首选。

3 我国对股指期货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3.1 社会背景角度

从外部环境看, 我国已加入了WTO, 经济全球化进程要求期货市场更加完备, 推出股指期货是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内部环境看, 我国欲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以及股票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需求, 都需要法律法规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垫定基础, 并对推出后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制。

3.2 经济学的角度

第一, 股指期货一方面是有效的投资手段和套期保值工具, 能够加入到传统的证券投资组合中, 改善其投资绩效。并且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品种, 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给了期货投机者以投机的机会, 得到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喜爱。

第二, 通推出股指期货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 吸引投资者和资金, 有利于扩大期货市场的规模, 加强市场的流动性, 并以此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第三, 推出股指期货后, 通过法律法规可以规范期货交易行为, 促进期货市场的规范化, 可以提高期货市场服务水平, 确保期货功能的发挥, 因此有利于期货市场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3 可行性的角度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们的既定目标, 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法制不健全, 投资者钻法律漏洞, 投机现象严重的情况为我国进行法律规制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并且勤于变动的股指期货政策对金融市场是不利的, 而基本的期货法律制度与股指期货法律法规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政策的重复建设”。因此, 运用法律手段确保股指期货顺利的推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只有法律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从长远保障我国的股指期货的顺利上市与其后的平稳发展。

4 我国股指期货立法的基本原则

4.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仅为证券立法的基本原则, 也应当为股指期货立法的基本原则。投资者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分, 在资金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股指期货立法应该贯彻公平的原则, 为各类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同等的交易机会, 参照期货交易规则中的“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 而并非“数量优先”“和资金量优先”。立法者也必须根据市场状况, 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保障交易中处于弱者的一方, 真正贯彻股指期货要求公正立法的基本原则。

4.2 符合国际惯例原则

规范化和国际化的交易品种名称不仅为他国投资者交易本国股指期货品种带来便捷, 而且能够保障安全与提高效率。虽然这些国际惯例能够促使股指期货的成熟发展, 但在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相结合, 坚持“国际惯例引进为主, 创新为辅”的原则,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独具特色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

5 我国股指期货法律规制的立法模式

5.1 “应急型立法模式”与“设计型立法模式”

从美国和日本的股指期货发展过程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中可以看出“立法先行”的“设计型立法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股指期货在中国论证了如此多年却迟迟不能推出, 究其根本原因即是有关期货的法律法规滞后, 并且内容简略, 效力层次较低。在立法结构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也不规范, 致使期货市场的发展处于法律的软约束之下。因此, 填补法律的空白, 从美国和日本的立法中吸取经验, 为股指期货“量身定做”适合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但是出现问题后再立法的“应急型立法模式”也不应该被摒弃, 多变市场状况需要法规的更迭与修改, “应急型立法模式”应为“设计型立法模式”的补充。

5.2 “单独立法模式”与“混合立法模式”

证券衍生品主要分为两类, 证券型 (如权证) 和契约型 (如股指期货、期货) , 不同的证券衍生品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采取“混合立法模式”将不同的证券衍生品种与公司债券等现货交易并列去制订法律法规, 会造成适用和执行的混乱。与此同时, 制订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既要做好与《公司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法律的衔接, 又要保证股指期货立法的有效性与前瞻性。因此采取“单独立法模式”比较合适, 制订一部专门调整股指期货的《股指期货法》, 不仅能将股指期货制度创新建立在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平台上, 真正有效地控制风险, 而且能够促使市场当事人、市场执法人遵法守法。

5.3 “官僚型立法模式”与“民主型立法模式”

“官僚型立法模式”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现的意志是当权人士与各级政府官员意志的集合, 是内部部分民主的集中, 不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 这种立法模式弊端较为突出, 具有单一性、可控性和上位性, 背离了现代立法的民主原则。

“民主型立法模式”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公开的、广泛的征集公众对股指期货的立法民意, 确保各方相关证券、期货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民主型立法模式”为民众参与股指期货立法垫定了政策基础, 顺应了公众和市场的需求, 相当程度上赋予法律的正统性、民意性和权威性。同时, 也为即将制定的股指期货法律在执行上扫清部分障碍。

参考文献

[1]邱永红.我国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的法律基础[J].证券市场导报, 2005, (9) .

3.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法律思考 篇三

关键词:股指期货 规避风险 套期保值 完善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00-02

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股指期 货成为指数期货中的主导品种,同时也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之一。 股指期货作为衍生工具能为股票投资者及交易者提供全新的交易手段,从而有效地规避股票 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同时,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出现和套期价值的功能,通过引入期货市场 投机者,使得股票市场的风险能够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间进行分散。

一、股指期货的发展简介及其市场动因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以期货市场上标准化股票指数为标的物进行交易的股票 衍生产品。

股票指数期货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克服了观念、法规与技术等方面的障碍。1975年芝 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率先推出利率期货产品。1982年2月24日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终 于推出了一种新颖的产品——股票指数期货;此后,美国的其他交易所也相继推出各自的股 票指数期货。1982年4月2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标准—普尔综合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很 快这种指数期货便风靡美国,美国各大交易所纷纷推出股指期货。

1984年7月23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主要市场指数期货,和其他期货品种相比,股 指期货品种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股指期货的交易标的为相应的股票指数;第二,股指期货 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第三, 股票指数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即不是通过交割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 寸。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国际投资日益广泛,投融资者及作 为中介机构的投资银行对于套期价值工具的需要猛增,这使得近10年来股指期货的数量增长 很快。至2000年底,全球已有150多种股指期货合约在各国交易。

股票指数期货是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共同产物,它既具备了期货的特点,又包含了股 票 的特点,因此,具有了现金结算、高杠杆作用、把股票指数换算成现金进行交易、具有 综合防范风险职能等特点。

股指期货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随着股票现货的发 展,市场波动也越来越剧烈,投资者迫切需要使用有效的金融工具实现规避风险、价值增值 的目的。一般来说,股指期货具有以下功能:(1)风险转移(Risk Shifting)。所谓风险 转移,是指将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风险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方法从一部分人身上转移到另一部 分人身上。股票市场的风险有两大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股票指数期货之所以具有风 险转移的功能,是因为它创造了套期保值的机制,也就是通过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同但 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 波动而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莫顿•米勒说:“只要有自由市场,就会存在未来价格的不确 定性,只要存在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就需要期货市场。”对现货和期货进行逆向操作就 能规避大部分的市场风险。(2)价格发现(Price Discovering)。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发 现功能源于其独特的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各方通过他们平等自由的公开竞价来形成 交易价格,因此,形成的期货价格,的确包含了影响期货市场价格的所有信息,体现了交易 各 方对市场供求以及对利率、汇率变化的看法,综合了大多数交易者的预测结果,故它能够比 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正如默顿米•勒所言:“期货市场 的魅力在于让你真正了解价格。”加上期货价格又具有连续性和公开性的特点,直接在期 货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就成为一种权威性的报价,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参考价格。(3)资 产配置功能。这一方面表现为能够买空卖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于机 构投资者进行组合投资与理性交易,有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另 一方面表现为指数期货的推出使股市交易高度活跃,吸引了大量投资或投机性社会资金投 入股市,促使成交量不断增加、股市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上述三大功能是股指期货推出的主要市场动因,通过股指期货的交易能够将股票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并使股票市场的风险在两者之间进行分散。

二、我国股指期货交易标的物的理论分析

在股指期货交易中,非常关键的一条是对交易标的选择,因为股指期货最大的风险来源 于标的的不确定性、不规范性和不透明性。因此,该标的指数能否为投资者认同决定了一种 合约能否获得成功。

1.对股票指数期货标的指数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指数期货标的指数设计时,要考虑以下一 系列的因素: (1)保值效果与成本 。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大部分的交易动机来源于投资者 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套期保值动机,因此任何一种新的指数期货对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应 当是有吸引力的套期保值工具。另外,交易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套利与指数的 代 表性 。套利也是一个重要的交易量来源,套利的一个必要前提是能够及时察觉价格偏离无 套利条件,这就是说,需要使用一个算术平均而非几何平均指数,用现行的报价来计算指数 而非陈旧的交易价格。一旦发现了定价偏差,套利者要能迅速的进行一揽子指数股交易。因 此,指数覆盖内的所有股票都应当交易活跃。 (3)防止市场操纵 。股指包括的股票越多 ,覆盖的市值越大,市场也就越难操纵。另外,指数的内部结构也很重要,例如,以总股本 加权 ,某些股票总股本很大但流通股很小,就会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成份指数中如果某个股票 权重过大也容易发生被操纵现象。(4)计算准确、发布及时与市场认同。交易标的指数应 当能够非常迅速地计算并及时发布,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广泛应用的 条件下这已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此外,股指期货要获得成功,标的指数能否为人们所 接受也非常重要。

2.股票价格指数的数理分析 。对我国现有常用的10种股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有指数 中没有非常适合进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指数,因此,应尽快编制覆盖中国股市的新成份股 指 数,该指数应以流通股加权,市值覆盖年最好达到50%以上。中国目前常见的10种股指分别 是:上证综合指数;上证A股指数;上证30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深证A股指数;深证成份指 数;道中88指数;君安指数;中信成份指数;中信100指数。衡量某种指数的效果如何,关 键是考察其套期保值的效果及其交易成本的大小。套期保值的目的在于使现货和期货头寸组 合在一起的收益率变动的方差最小化,由此引出了确定风险最小化保值比的回归分析方法。 最小方差模型的实质是以一个现货头寸收益率时间序列和一个期货头寸收益率时间序列为基 础,通过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的反向对冲操作得到现货——期货组合头寸的收益率,通过对 现货头寸收益率、期货头寸收益率的历史数据作回归分析,回归直线函数的斜率即为这个方 差最小的套期保值。在套期保值情况下,一种合约的套期保值比越小,针对同样的现货头寸 交易需要的期货头寸就越少,套期保值成本也就越少。

而我们最终要求的是期货头寸的套期保值效果,也就是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后的现货—期 货组合头寸之收益率方差比套期保值前的现货头寸收益率方差减少的程度,显然,这个值越 大,套期保值的效果也就越好。

三、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障碍

随着对股指期货功能认识的统一与相应法律制度的完善,股指期货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150多种股指期货合约在各国交易。

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仍存在较多障碍,其中主要阻碍是法律法规障碍和 技术性障碍。

1.现行法律制度障碍是最主要的问题 。我国现行《现货交易暂行条例》(简称《条 例》)主要立足现有期货品种的管理,前瞻性不足,如规定期货交易不得进行现金交割,而 股指期货交易必须以现金交割方式进行现金结算才具有可操作性;《条例》还规定金融机构 不得进入期货市场,这明显有悖于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将是证券公司及其他机构投资 者(如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投资银行等)的事实,这使得我国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相隔 离了。因此,在开发股指期货交易中,必须打破我国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壁垒。此外,期 货市场的会员结构亟待调整,一方面应扩大期货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可允许抗 风险能力强的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作为期货市场的会员进行股指期货的交 易,以满足证券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股指期货交易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外,根据国际惯例设 立专业的期货投资基金也很有必要。 为了消除上述法律障碍使股指期货交易有法可依,应 根据股指期货交易的特点,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有关内容,尽快制定《股指期 货交易管理办法》。 从长远看,为完善法规体系,应 按国际惯例制定我国《期货法》,以 便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进行具体法律规定。

我国1999年7月颁布的《证券法》中的有关规定也存有明显的障碍,《证券法》明确规 定证券交易所只能从事现货交易,这对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指期货是一个很大的法律障碍。为 此,必须修改《证券法》中的有关条款,为股指期货的顺利上市消除障碍。

必须指出,我国至今尚未颁布专门的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准则,除可转换债 券外,其他绝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仍不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核算披露要求 。因为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定义,投资是以让渡其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而不 少金融衍生工具的初始投资很小,甚至为零,很难满足上述定义。

2.技术障碍正在逐步研究解决 。股指期货的上市交易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就 是合约的设计及指数的编制,因为如何根据我国市场状况确定股票指数、合约规模、最小价 格变化、初始和维持保证金水平等,是发展股指期货交易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

其中,统一股票指数的编制乃是股指期货设计的关键。标的指数既有综合指数,也有成份 指数,而且成份指数的计算方法也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成份股一般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指数被机构操纵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赋予某一种成份股的权重必须要恰当,选取的成份股 的数量必须较大,要具有足够的涵盖性,而且基准行业的选择不能过于集中,应能基本反映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国民经济的变动趋势。

目前,我国的一些规模较大的交易所和研究机构正在加紧进行股价统一指数的编制工 作。如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02年底完成了《我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总体方案设计》的课题报 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FSI)也完成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研究报告,对 国内主要市场指数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清华大学著名的金融工程实验室则率先推出了一 份全国统一指数编制方案,这一跨市场的全国统一指数的推出,将会对股指期货产品的设计 产生积极的影响。 

参考文献:

1.陈晗,张晓刚等著.股票指数期货—理论、经验与市场运作构想.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 1

2.王爱俭主编.金融创新工具交易.1997

3.周立.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4.刘也.他没有“过渡投机“的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H•米勒访谈录.

中国期货,1995(12)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法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4.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 篇四

一个完整的股指期货交易流程包括开户、下单、结算、平仓或交割四个环节。具体为:

(1)开户:客户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需要与符合规定的期货公司签署风险揭示书和期货经纪合同,并开立期货账户。

(2)下单:指客户在每笔交易前向期货公司下达交易指令,说明拟买卖合约的种类、方向、数量、价格等的行为。

(3)结算:结算是指根据交易结果和中金所有关规定对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盈亏、手续费及其它有关款项进行计算、划拨的业务活动。

5.股指期货营销手段 篇五

1.积极提高营销队伍的专业素质

股指期货的影响因素更多的是宏观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现货市场的种种波动,这是我们以前接触相对较少的领域。做过股票和了解现货市场是两个概念,比较而言,后者更需要对整个市场的运行规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一定的经济、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去阐述市场行为,而这也正是专业化的体现之一。

2.组建专业化的营销团队

目前,多数期货公司的营销以个人开发为主要模式,也有多人合作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仅局限在集体活动时,并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不能称为团队。在股指期货时代,服务会呈现多样化的演变,个人能动性的发挥肯定不如团队的互补更有效。组建一支分工明确、专业互补、协同有效的营销团队,变“游击队”为“正规军”,肯定能提升公司的整体营销能力。3.细分目标市场

股指期货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不同的潜在客户会有不同的需求。基金、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以及保险和银行类金融机构,他们的需求点是不一样的。期货公司要以细分客户群体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选好主战场,拟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切合实际地推进工作,提高营销工作的有效性,同时避免开发资源的浪费。

打造期货营销之精英团队建设方案

期货营销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奋斗方向和战略意图,然后制定清晰明了的经营策略和战术计划,界定各个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和权限,并根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期限赋予相应的权力,同时也要求员工敢于承担责任。

此外,我们更要重视营销团队在整个公司发展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对其建立合理的经营目标和评价体系,并据此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使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具体方案如下:

1.明确的目标及实施战略

(1)目标:

A.阶段性业务目标。开发多少资金,带来多少客户,在某个相关品种行业上的影响,创造多少交易量和手续费。

B.组织结构目标。除了硬性的业务要求,团队是否具有合理、协调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合理的团队组织结构往往会对企业产生更为稳定、更持久的收益。

C.人员素质。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客户的要求总是越来越多,所以尽管有了合理的组织、有效的分工,但团队成员还是要通过部门培训或自我学习的形式来不断地学习、提高,以满足客户的现有需求或引导客户产生新的需求。

D.团队文化。虽然较为务虚,但也是最高级的目标。团队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团队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仅仅建立在金钱和生存压力下的合作关系很难经受困难的考验和利益的诱惑。因此我们必须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树立至少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并通过这种理想和价值观在团队成员间的不断深化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自发的互助精神。如此,团队的合力才会最大程度最稳定地发挥。

(2)战略:

A.市场开发的重点对象。实现团队业务目标的重点客户群体。比如:现货企业、投资公司、个人客户等。

B.重点对象的特征和需求。重点对象的地域特征、行业环境、决策机制,以及他们的资金来源、风险承受能力、偏爱的投资工具等。

C.开发战术及合作流程。如在开发中先建立联系,再沟通行情,随后结合企业特点推荐运作模型,不断加强情感交流。

D.人员分工及职责。必须建立明确的分工。可以说,分工明确是衡量一个销售团队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

E.产品种类、标准。标准化、高品质的产品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最直接的工具,也可以说是外部竞争力的物质体现。

F.沟通渠道。团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同团队内外的哪些人进行哪种形式的讨论,或分派任务、总结经验、信息交流,将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运转效率和自我进步的能力。

G.团队制度。

H.培训体系。

I.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2.良好的氛围

假如一个营销团队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每个成员的力量就很难合在一起,项目也就不可能成功。大力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宽松环境,积极倡导员工广泛交流、深度互动和共享信息,鼓励员工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允许员工在工作中犯错误,才能培养一个团队形成互相支持、坦诚合作的良好氛围。

3.有力的营销团队

(1)人员充实。业务人员的缺乏,很容易造成营销团队头重脚轻的问题。选择正确的人是成功打造营销生力军的前提。入选营销生力军的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讲诚信。营销界最重视、同时也最欠缺的就是“诚信”。营销生力军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和加强自己的“诚信”意识。

B.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强,面对挫折不低头,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能持之以恒地做事。由于营销工作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碰到种种困难阻碍,所以“自信”和“坚持”是营销生力军必须具备的素质。

C.善于学习。这里的“学习”指从社会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学习前人的各种经验教训,总结自己的所得所失,感悟营销精髓,体验人生乐趣。

D.组织协调能力要强。期货营销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公关、研发、服务、运作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营销生力军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E.认可企业文化。一个人无论其能力多强,如果不能认同其企业文化,则该员工并不是企业需要的员工。企业需要的是“最适合自己的员工”,而不是“能力最强的员工”。

(2)素质提高。营销团队须从上至下,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合理的培训制度。完善的培训机制会为员工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培训应包括理论上的灌输,实践中的传、帮、带。培训应该既在公司内部自主展开,同时还需借助外部的的专业力量(如与高等院校中的管理学院)进行系统的业务创新。

(3)、期货营销团队的运作流程

在营销团队建立后的运作流程,从营销讨论会到意见汇总的顺序应不断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一方面要接受组织管理小组的统筹,另一方面要在全过程中贯穿充分的沟通和实用性的培训。当然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理想模型以外的情况,届时可进行修改,这里仅通过上图提供参考。

现代化的企业营销是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的,在期货这个有极强专业特征的行业就更是如此。期货营销团队的建设不仅体现在销售规模的跳跃式增长,更体现在营销理念的升华与营销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满足企业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结合。

能在这个时代进入中国期货市场的人是幸运的,能在这个时代拥有一只完整的现代化营销团队的期货公司老总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了一把同行所没有的市场利剑。打造这把利剑也许需要很多的投入和时间,但本着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态度,我们一定可以把团队建设的工作既有水准又讲求务实地建立起来。

期货营销的五个方向

要做好一名营业部经理,必需做好自我定位。对于所从事的期货行业要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期货行业要有深度的爱,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视为职业生命。同时要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的约束,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精神,并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智慧与献身精神。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在明确自己权利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义务。而作为期货公司营业部经理,我们的个人目标必须与公司目标相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责任感的必然驱使。

营业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就地取材,结合自身和客户的特点进行不同层面的服务营销。以下几种营销方式需要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

投资公司营销:与行业内有规模的投资公司联合,针对部分客户对代客理财的需求,为客户搭建理财通道。在甄选投资公司的过程中,要对它们进行多项评估。所选择的投资公司数量不宜少于三家,可以使投资者有合理的选择机会。在整个过程中,期货公司只起引导作用,而不能介入其中,同时代客理财合同手续必须健全。

会议营销:参加或举办形式多样的面对投资者的会议,利用会议人员集中的特点,向参会人员发放名片和宣传资料,介绍公司情况,并对有意向的客户进行跟踪服务,不定期地与客户进行沟通。有条件的还可以现场开户。

行业协会营销:对于期货市场已上市或拟上市的品种,参加相应品种产业的行业协会及行业年会。充分利用年会期间专业厂商董事长和总经理参会的机会,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为他们解决经营的困难。

创新产品营销:新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优势,如今客户不必非要坐在电脑桌前网上交易,手机看行情和下单交易正在普及。期货公司可以利用这种便利的信息工具,在进行业务推广时,当权益与利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以赠送手机等方式来激发投资者的参与。

研发中心营销: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好期货公司的研发力量,结合新品种上市,满足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例如指导投资者和企业进行跨期套利和期现套利等。但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每位投资者负责,树立诚信的行业形象。

境界决定眼界,只要用心经营,就一定能为公司打造出品牌,做到行业和市场的双赢。

新型营销模式 特定客户“一对一”

随着股指期货开户工作的推进,期货公司客户营销工作也大规模铺开。从多家期货公司了解到,股指期货的推出,开始改变期货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一些推陈出新的手段,如针对证券私募、权证投资者等特定客户群体的“一对一”服务

方式悄然出现。不仅如此,一些期货公司负责人坦言,未来股指期货正式交易时,对于手续费的收取,也将对客户进行划分,在手续费收取方面,不少公司将侧重交易量指标来定。

特色化营销方式出现

长期以来,商品期货的营销手段以大量举办投资者报告会等形式出现,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撒网”方式不断获得新客户资源。然而,在股指期货适当性制度安排下,这种营销模式不得不改变。由于股指期货的高门槛,只适合具备较强风险承担能力的大资金参与,这可以使期货公司直接将目标群体锁定在高端人群,客户总量较少,为“一对一”营销服务模式创造了条件。

据悉,由证券公司首先筛选客户,期货公司对其进行小范围培训和服务,是不少券商系期货公司的通行做法。最小规模的培训活动,参加者可以少至四个客户。

与券商系期货公司有所不同,目前传统期货公司并不急于去“营销”,而是主要针对现有老商品期货客户,尤其是资金实力较强、经验丰富的“老手”进行培训。

面临手续费挑战

一般而言,期货公司营销通常有两大手段,客户服务和手续费水平。根据现有制度安排和门槛预测,上市初期参与股指期货的主导力量是机构客户,主要是公募基金、私募,还有一些实力较强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未来股指期货的主导力量,因此,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将是客户营销和服务工作的重点。

但业内人士担忧,大资金除了注重期货公司的客户服务和增值服务外,通常对各家公司的股指期货交易手续费十分关注,他们对佣金的“议价能力”要远远超过中小投资者,因此,期货公司在营销过程中,如果在手续费问题上不能令大资金满意,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客户。

根据规定,中金所对股指期货手续费收取标准为交易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期货公司通常按照客户情况适当加价。虽然期货行业协会不断出台手续费统一指导标准,但由于期货公司营销手段的需要,一直以来,手续费恶性竞争的顽疾无法根除。

手续费定的太高,客户自然会流失,因为大资金和散户不同,他们对行情和交易有独立判断能力,从这个层面讲,客户资产增值服务倒是次要的。坦言,我们今后可能会根据客户交易量,而不是资金量来确定手续费标准,但初期不会很高,在万分之零点五到万分之一之间的可能性比较大。”

营销和服务要“准”

因人而异的营销

国内期货公司单一的手续费盈利手段,使得公司盈利的80%以上来自于营业部,因此营业部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以地域划分,期货公司针对不同的城市应当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比如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应当采取战略同盟等方式,放低姿态,与各行业进行合作,效果较好;对二线城市如济南、福州等,采用积极的营销策略,作为行业专家开展营销;三线城市则采取客户说明会和行业报告会等方式,效果最佳。

对于不同的客户也应当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期货客户可分为产业客户、机构客户和个人投资者三大群体。对于产业客户,营业部不仅要提供套保、套利交易方案,还应该针对其经营提供可行的生产方案。比如预计下一年市场会相对萧条时,应当建议其降低生产成本,稳固生产,减少扩张,降低支出等,同时提出应对方法,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其生产经营问题,这才是最好的营销策略。如果公司条件允许,可以不定期地举办行业论坛,这样客户得到信息,我们增加客户,双方得利。

机构客户其实是最易于维护的客户,因此此类客户带来的收入也是最低的。他们有自己的交易理念和研发团队,对于这类客户的开发,品牌价值和贴心服务是取胜的法宝,而投资报告对于他们则意义不大。

普通投资者对于投资报告会的热情最高,因此,要针对这类投资者举行各种培训和报告会,并对其现场答疑。

在开展市场营销前,应当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基本情况,比如市场的消费水平、客户群体的投资喜好(股票、商品、高档收藏品、房地产和黄金等),以及客户对于服务方的要求,是比较苛刻还是相对宽松等等。只有了解了客户的基本需求,才能针对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从而大大提高市场开发的成功率。

无论哪一类客户,在进入市场交易后,对他们的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举办定期的品种、操作技巧的培训以及不定期的投资报告会,以提高客户的生存和赢利能力。

对客户需要了解更多

客户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为了更好地培训客户交易技巧,防止穿仓等极端情况出现,同客户建立紧密的关系是必须的。首先,员工工作应当细致,不耐烦是客户服务的大忌。为客户建立基本资料档案是较好的方法,档案内容包括客户的生日、爱好、性格特点及作息规律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扩大到客户的家庭成员。档案建好后,可以随时送上公司的问候和祝福。在与客户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交易的意外情况,就能够很容易地与客户沟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在交易上,营业部风控人员应当对每一位客户进行跟踪,了解其交易特点,建立档案。一方面可以随时调整客户所享受的权利(比如降低手续费、进入大户室等),提高客户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在出现交易风险时可以提高监控效率,降低公司风险。

总体而言,对于我们的衣食父母,应当本着细心、贴心、耐心、关心的原则,这样与客户的关系将会非常融洽。最后借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墙上的一段文字来总结客户服务:

6.股指期货培训教程 篇六

教程内容简介

本教程由股指期货培训教程基础教程和股指期货培训教程两套组成。

第一套股指期货培训教程基础教程简介:

是以基础为主,主要介绍讲解了目前国内市场的几种交易模式,例如:短线交易,套利手法,套利保值等的。

各种指标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期货实战技术精华讲解。通过近千幅幅实战示例图让期货学员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各种交易模式的交易方法及技巧。

详细的讲解了程序化编辑,交易模型的编辑。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决策体系建立等为主。让我们的学习更加专业化。

教程目录:

1、短线交易技巧。

2、套利交易技巧。

3、程序化交易。如何把技术指标转换成程序化交易。

4、交易系统模板指标编辑,设计及实战中使用技巧。

5、各种技术指标买卖技巧,参数的设置。

6、期货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及决策体系建立。

7、技术分析详解,日常交易及下单软件设置技巧。

8、所有实战技术分析讲解。

让期货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技术分析,让长期无法获利的期货投资者豁然开朗,走出亏损困境,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进场有依出场有据,明明白白的计划着你的交易,交易着你的计划。

第二套股指期货培训教程简介:

第二套直奔主题,全部是实战技术,是初中级主要内容,都是目前国内在职操盘手通过10几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行情分析方法。各种指标的与散户不同的分析方法。

职业操盘手通过实战总结出来的10几种职业操盘手常用的进出场方法,各种行情的不

同的进场方法,进场后各种行情不同的止损点的设置。如何跟踪止盈,如何让盈利。如何快速找出目前行情的关键支撑位及阻力位。

教程目录:

1,盘面语言,各项指标所要表达的意义。

2,K线组合盈利模式,如何通过K线进场及设置最佳止损点。

3,K线形态实战技巧。

4,如何利用均线让盈利最大化。

5,趋势线 颈线投资者画法误区及正确画法。

6,如何通过波浪理论分析行情,以及MACD二小操作法,慢速KD之KD界操作法。7,实战中几种经典的突破战法,及夹板战法。

8,国内外品种的关联性,如何找出同类品种中的领头羊。

9,国内行情的六大时段交易策略。

10,价量仓实盘如何配合分析后势。

11,行情中支撑位,阻力位正确判断。断头铡刀操作法。

12,10种经典的进出场方法,(如何进场,进场后的最佳止损点位判断,第一止盈点确定,)。

让想成为职业期货操盘手的投资者突破瓶颈,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交易为生的目的。

马云说过:最快的成功捷径就是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此套教程会让我们在期货交易学习中,少走很多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的交易不在盲目,让我们真正做到进场有依,出场有据。计划着你的交易,交易着你的计划。最终达到以交易为生的人生梦想。

教程是目前国内期货由在职职业操盘手亲自录制的股指期货培训教程。

10几年来让无数迷茫的期货投资者通过学习,摆脱亏损达到稳定获利的目的。

期货市场是残酷的,据统计期货投资者的平均交易寿命只有9个月。而且期货市场是个高淘汰率的行业,淘汰率高90%以上。所以期货行业不了半点马虎,闯大运式,赌博式的交易方法最后都逃不过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希望各位期货学员都要放平心态,脚踏实地的从教程开始学起,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通过学习及模拟盘或者实战演练。循序渐进的。70%的学员都能达到摆脱亏损困境,走上稳定稳定获利的彼岸。

7.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 篇七

一、股指期交叉套期保值的含义

据Keynes和Hicks的观点,所谓的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交易中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同种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将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合约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所造成的实际价格差额的交易。套期保值的操作特点是:商品种类相同、交易方向相反、商品数量相等以及交割月份相近。而交叉套期保值,是指当投资者对其现货资产的风险进行套保时,若无相对应的该种资产的期货合约可用, 就可以选择另一种与该现货品种不同,但价格走势大致相同的相关标的的期货合约来对冲现货风险。

套期保值操作的原理。首先,期货的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一致。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虽是两个独立的市场,但在相同的市场环境内,势必会受到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次,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而趋向一致。这是由股指期货交易的交割制度决定的。股指期货交易实行现金结算,并且以现货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割结算指数,这必然使期货价格临近合约到期日时趋向于现货价格,否则就会有套利空间,若套利者通过买低卖高获取利润,那么套利的最终结果也是促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最终趋同。

二、案例分析

根据参与期货交易的方向不同,可以把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分为多头(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空头)套期保值两类。本文以空头套期保值为例来研究利用股指期货为证券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某股票型基金经理在2014年2月20日持有股票组合价值为1 000万元,他预测大盘可能要下跌,并希望在未来一个月内能基本保持所持股票组合不出现亏损。2月20日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的3月份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报价为2287点,合约乘数为300元。 到了3月20日,现货股票型基金资产组合损失6%,3月份到期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报价为2158点。

现分析此基金经理的避险选择。因为投资者要求在大盘下跌的过程中实现现货保值,现货的买卖以及仓位重建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假设此股票型基金的证券组合β系数(系统性风险)与沪深300股指的β系数接近,要避免现货市场抛售即规避现货价格下跌风险,应该选择空头交叉套期保值,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根据数量相等原则来确定股指期货合约的购买份数。2月20日现货风险敞口为1 000万元,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报价为2 287万元,则套保合约份数为现货风险敞口除以当下每份期货合约的价值,此结果极有可能不是整数,我们用四舍五入法来操作,具体公式为:

购买份数=现货风险敞口/每份期货合约价值=1 000万元÷2 287万元×300元=14.68份≈15份

第二步,交叉套期保值操作。为防范股市价格下跌, 应根据套期保值操作原理,对现货股票组合进行交叉套保,可利用“空头”交叉套保操作(即期货先空头再多头)。 下表系基金经理根据2014年3月份到期股指期货合约的报价情况,进行本次空头交叉套保的结果。

第三步,盈亏分析。从上述套期保值的结果来看,基金经理通过股指期货空头交易,期货市场盈利58.05万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货市场亏损头寸,初步实现保值目的,亏损缺口1.95万元,此为本次套期保值的损失或者偏差。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偏差可能是盈利,也可能是损失。这些原因将会影响我们套期保值的预期效果,下面我们对引起偏差的可能原因进一步进行分析。

三、套保结果出现偏差的成因

1. 套保合约份数及套保率的确定。在套期保值中,按套保的基本思路应该进行与现货市场数量相等的操作以对冲风险。但是受股指期货当时报价及现货市场风险敞口的影响,我们有时候很难做到期货头寸与现货头寸完全一致。上例中,我们通过计算大约购买15份,如果我们不是用四舍五入法,而是直接取整数14份,通过计算,我们在期货市场的盈利将是54.18万元,套保亏损为5.82万元。如果我们选取的是16份,期货市场收入为61.92万元, 套保的结果将是盈利而非亏损。不同的购买份数,会出现不同的盈亏状况,这个问题的出现涉及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即一单位现货市场风险头寸,需要多少数量期货市场头寸的问题,一般用N来表示。其算式为:

套保比率=期货套保头寸/现货风险头寸

即:N=Bs/Bf

可以肯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将是实现套期保值预期效果的核心因素。

2. 套保周期及平仓日期的确定。上例中,我们假设套保操作的时间周期是一个月,实际套保结果亏损1.95万元。现实操作中,由于股指变动比较频繁,或节假日休市因素,或投资者自身的操作抉择因素,都会影响期货平仓的时间选择,也会影响最终的盈亏及保值效果。如沪深300股指期货3月19日报价为2120.87,3月21日报价为2158.80 ,报价不同,加之合约乘数的倍数效应,期货价值将会不同,期货市场的盈亏变化有可能大不相同。

3. 现货股票组合与沪深300指数β系数的差异性。交叉套期保值中,在期货市场我们只能选择近似或最优替代现货资产的合约标的来进行套保,我国目前唯一的期货合约标的是沪深300指数。尽管以往文献研究证实现货多样化股票组合的β系数,尤其是ETF类现货的β系数与沪深300指数的相似度极高,但是股票投资组合的β值与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β值不可能完全一致。β系数其实是任何投资组合的市场收益率与整个市场预期收益率的线性回归函数的斜率。设股票i的β系数为βi,则现货n种股票投资组合的β系数记为βs,则:

所以上述套保操作中偏差的出现,可能与现货资产的系统性风险与沪深300指数期货的系统性风险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

4. 基差及差幅。从严格的基差定义来讲,基差=股指现货价格-股指期货价格。作为交叉套期保值,期货合约标的只是现货资产的近似替代品,所以无法求出真正的基差值,但是我们可以用近似值来描述。我们用上证指数近似地代表现货价格水平,用沪深300指数表示期货价格水平,则现货与期货的基差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图是交叉套保1个月内,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趋势虽然相同,但是波动幅度却很少完全相同。由市场数据得知,套保开始日绝对差幅为148,平仓日绝对差幅为112,这样,期货与现货两个市场的盈亏不能完全相抵,出现偏差。若基差值由小变大,说明基差走强,期货市场盈 (亏)大于现货市场的亏(盈),空头交叉套保者获净盈利, 多头套保者获净亏损;若基差值由大变小,说明基差走弱,期货市场盈(亏)小于现货市场的亏(盈),空头交叉套保者出现净亏损,多头套保者获得净盈利。

引起套保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在交叉套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我国目前股指期货品种过于单一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四、实现套期保值最优化的策略

1. 分析现货股票投资组合与沪深300股指的相关性。 现货品种与期货品种的相关性是影响交叉套期保值的重要因素。科学衡量现货股票组合β值与沪深300股指β值, 分析现货组合的收益率与沪深300收益率的相关性,来确保交叉套保的可行性。同时,完善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的披露、多样化披露平台及渠道,并确保其及时更新。

2. 争取最优套保比率。套保份数的确定、现货资产与期货品种系统性风险(β值)的差异,都会影响最优套保比率的确定。只有选择合适的套保比率,才能降低上述因素的影响,使β系数法在考虑了期现货资产系统性风险差异的基础上确保最优套保比率。其计算式为:

式中:N*为最优套保率;P为投资组合现值;A为股指期货合约现值;βs为现货投资组合系统性风险;βf为股指期货的系统性风险。

3. 套保目标的设定及执行。套保的最初目标是规避现货市场的损失,也就是保值。保值的思想应贯穿操作的始终,有人认为应把期货市场盈利最大化作为目标,这种思想无疑带有投机套利的性质,会加大套保风险。因此, 我们应该坚持保值目标,时刻盯盘,选择合适的平仓时机,注意保证金的风险,做到止盈止损。注重现货资产组合分析,以及股指变化的预期,可以采取不套保、部分套保、分批套保及分阶段套保等灵活操作,在操作中要注重变仓成本的控制,关注极端行情。

4. 完善股指期货的交易品种。在完善我国股票现货和期货的基础上,扩大股指期货的交易品种,并使之多样化,以方便现货市场的投资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期货品种,减少交叉套保风险。

以上所研究的股指期货交叉套期保值效果的偏差分析,及套期保值的优化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将其运用到股票现货市场所有投资者(尤其是ETF)的套保操作中。套保的最终目标是规避现货市场风险(即保值),若偏离初设目标而追逐期货市场的最大化盈利,就难免出现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破产的类似事件。套期保值要达到预期效果,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完善,离不开投资者衍生工具操作的基本纪律及风险控制。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制度、品种的完善,资本市场个股系统性风险的披露以及投资者套保心理变化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周好文,郭洪钧.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问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

张健,方兆本.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3).

高辉,赵进文.沪深300股指套期保值及投资组合实证研究.管理科学,2007(4).

唐子健,刘懿祺,唐亚勇.用股指期货对ETF基金进行套期保值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8.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股指期货 套期保值 交易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02-02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资产 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是为了满足管理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产 生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作为指数期货三大投资策略之一,是指数期货市场的主要 功能,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维护金融系统安全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推 出股指期货之际对于其可行的套期保值交易策略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一、套期保值交易分类

从狭义上讲,按操作方法的不同,套期保值可分为空头套期保值和多头套期保值。按达到的 目的不同,套期保值可分为积极的套期保值和消极的套期保值。从广义上讲,利用指数期货 可改变投资组合的β系数,消极的套期保值就是把股票加指数期货的整个投资组合β系数降 为0的操作。

1.空头和多头套期保值交易。 空头套期保值是指已持有股票组合或预期将持有股票组合的投资者对未来股市走势看跌时, 卖出一定数量的股指期货合约,在套期保值期结束时再对冲掉的交易行为。

多头套期保值是指持有现金或预计将持有现金的投资者对未来股市走势看涨时,买入一定数 量的股指期货合约,在套期保值期结束时再对冲掉的交易行为。

2.积极和消极套期保值交易。 积极套期保值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对现货股票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测,有选择地运用套 期保值策略来规避系统风险。一些大型投资组合管理人在面临较大系统风险时,会采取积极 的套期保值行动对冲股票组合的系统风险,但这种对冲仅是暂时的选择,在系统风险释放后 即 将期货头寸平仓,而不进行反向现货交易。也就是说,积极套期保值策略性是在一段时间内 对股票组合进行套期保值,在系统风险释放后又恢复原股票组合的系统风险暴露。该套期保 值 策略性可看作“锁仓”行动,将组合面临的系统风险暂时锁定,在系统风险释放后“解锁” 。大多数积极的套期保值者对投资组合实施套期保值策略的目的是保证使投资组合的价值不 跌破某一底线,同时又有相当的上升空间。积极套期保值交易可有效运用于保本基金的日常 投资组合管理,在锁定风险的同时有机会获得潜在的高回报。

消极套期保值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不涉及对股票现货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测,仅仅通过在期 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时进行反向操作。这种套期保值者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目的在于减少甚 至完全规避他们在股票市场中所面对的系统风险,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在指数期货合约 中获得利润,而是通过持有指数期货合约,以增加其对股票现货仓位价值的确定性。

3.改变组合β系数。 把股票现货组合和股指期货结合在一起,可改变整体组合的β值,从而达到改变组合风险, 提高组合收益率的目的。套期保值就是通过股指期货把现货组合的β值降为0的操作。

投资者在运用指数期货改变组合的β系数时,可使组合的系统风险暴露符合新的市场判断, 一旦导致当初控制β系数的影响因素消失后,投资者一定要将指数期货头寸平仓,从而恢复 资产原来的系统风险暴露。

二、套期保值方法及效率衡量

在套期保值方法架构上,大多数研究专注于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在不同的假设前提及 目标函数下,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也会不同。Ederington按照套期保值方法演进,将套期保值 方法分为简单套期保值、选择性套期保值和投资组合套期保值三类,其中投资组合套期保值 方法为前两者的结合,其假设条件更符合现实市场环境,在资产管理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运 用,下文仅就该方法给予具体分析。

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方法将简单套期保值方法的风险规避和选择性套期保值方法的追求利润最 大化相结合,认为套期保值的功能是实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组合投资部位的风险最小化与 收益最大化,避险者可以通过选择最佳套期保值比率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这样进行投资 组合套期保值的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这两个市场的头寸比例,其操作更加灵活,避险者 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状况及自己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调整头寸和出入市时间,实现动态保值。

衡量套期保值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判定系数R2法、风险—收益权衡法。

1.判定系数R2法。套期保值组合的风险通常用其方差来表示,因此,衡量套期保值策略的 效率,可以视其套期 保值后方差减少的程度为准则。前述求最佳套期保值比率所用的最小二乘法中,回归方程的 判定系数R2的值解释了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也就是度量套期保值效率的指标。判定系数R 2的值越大,表示套期保值效率越高。

2.风险—收益衡量法。 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套期保值效率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1)风险最小化的框 架下研究套期保值对收益波动的影响;(2)在风险-收益的框架下研究套期保值对风险降低 与收益增加的影响,进而比较套期保值的绩效。

Ederington首先在风险最小化的框架下分析了套期保值的效果,给出了套期保值绩效的衡量 指标,即与未参加套期保值时收益方差相比,参加套期保值后收益方差的减少程度:

HP=Var(U)-Var(H)Var(U)

其中,Var(U)表示套期保值前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的方差,Var(H)表示套期保值后投 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的方差。

三、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策略设计及风险控制

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制定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业务规则》,沪深 300指数期货合约的乘数为每点300元,最低价交易保证金为10%,按照目前标的物沪深300指 数3700点左右的点位计算,合约价值为111万元,最低交易保证金为11.1万。最小下单数量 为1手,最大下单数量为200手,按3700点计算,支付保证金2220万。实行单边持仓限额,最 高600手,按3700点计算,支付保证金6660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需要 的资金量相对较大,因而就我国开设的股指期货交易而言,各类机构投资者占据了主要份额 。针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参与者情况,本交易策略主要是适用于机构投资者及有条件的个人 投资者。

1.套期保值交易策略设计。(1)对股票投资组合风险进行系统性的测定。 计算总风险σ2总=σ2系+σ2非,其中σ2系、σ2非分别表示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系统性风险的计算可采用最 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用β表示股票的系统风险相对程度,用R2表示股票系统风险绝对 大小 。以股指期货收盘价的日收益率为自变量,以股票收盘价的日收益率为因变量,所得回归方 程的自变量系数就为β值,方程的R2就为股票的绝对系统风险大小。非系统风险表现为个 股报酬率的变动脱离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的变动。

(2)对投资组合风险进行分析。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反向操作来规避系统性风险,若股票 的绝对系统性风险很小,对这种股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则效果肯定是很差的。 实际操作中可按最近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和一年的交易数据计算各股票的绝对系 统风险和相对系统风险,对各类股票进行套期保值的实用性进行详尽的分析。股票的系统性 风险越高,则该股票越适合于进行套期保值分析。 通过该步骤的个股分析,可决定哪些股票适合于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哪些股票不适合于进行 套期保值交易,建立相应的备选股票池。

(3)对股票市场运行整体趋势进行分析。 进行套期保值前,投资者应对持有的投资组合进行分析,对沪深股市及投资组合的下跌概率 、幅度进行预测,确定市场多空形势,采用动态避险策略,进行积极的有选择性的套期保值 交易。

(4)确定最佳买卖股指期货合约数目。套期保值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建立合适的指数期 货头寸,以使现货头寸的风险能被期货头 寸抵消。通常应当选择与股票现货组合关系最密切的指数期货近期合约进行交叉套期保值。

在决定合约数量时,衡量股指期货合投资组合的相关性的β系数可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求得, 以股指期货收益率为自变量,投资组合市值收益率为因变量,所得回归方程的自变量系数就 为β值。

现以空头套期保值为例说明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方法。

设V0、V1分别表示现货投资组合在起初、期末的市场价值,D表示现货投资组合在起初 到期末时间段内收到的现金股利,RP表示起初到期末投资者在现货市场上的收益率,则:

RP=V1-V0+DV0

设F0、F1分别表示一份股指期货合约的起初、期末价值,RF表示起初到期末投资者在 股指期货市场上的收益率,则RF=F1-F0F0

以N表示投资者为套期保值而购买的股指期货合约份数,RH表示实施了套期保值的现货投 资组合收益率,则:

RH=(V1-V0+D)+N(F1-F0)V0=RP-NF0V0RF=RP-hRF

其中h表示套期保值比率。

RH的方差为:Var(RH)=Var(RP)+h2Var(RF)-2hCov(RP,RF)

套期保值效率可以风险最小化衡量,则需使Var(RH)达到最小。对上式右侧对h求导使其 为零,并整理可得到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为h*=Cov(RP,RF)Var(RF) =β,此时应该购买的股指期货合约份数为N=h*V0F0=βV0F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套期保值是简化模型,实际中期货合约与投资组合价值的变化往往有 差异,主要因为两者价格变动的幅度和时间不完全一致,还需考虑各种交易成本,但原理相 同。

(5)对现货股票组合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确定需购买的合约份数后即可在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相应的合约,如空头套期保值则为出售股 指期货合约。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交易过程中的冲击成本,可能造成套期保值效果出现偏差, 因此建议可采取分次分时购买的策略,以减小冲击成本的影响,最大化收益。

(6)结束套期保值交易。 对现货股票投资组合进行空头套期保值后,要积极关注大盘走势,当认为大盘下降到了一个 阶段性的底部时,可在期货市场上平仓,规避股票市场下跌的系统风险,然后可积极在股票 现货市场上操作,以获取股票现货市场未来上涨的收益。同样,在进行多头套期保值交易时 ,也要关注最佳时机及时进行期货市场上的平仓交易,规避股票市场上涨时的系统风险。

2.套期保值交易风险控制及建议。 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为保证套期保值的有效性需关注以下风险: (1)基差风险。基差风险为套期保值交易中最主要的风险。由于股指期货价格具有收敛性 ,随着到期日临近,现货指数与指数期货价格趋于一致,因而基差也具有收敛性。但实际市 场中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收敛性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在股指期货到期之前进行对冲, 期货价格常常会过度偏离现货价格,基差风险就可能增大。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般进 行的是交叉套期保值,个股变动性相当高,股票现货组合与指数期货反应市场消息程度不一 ,基差波动性很难掌握,最终可能会影响套期保值的效果。 (2)β系数的不稳定性风险。交叉套期保值中绝对系统风险不是很高的股票,其β系数一 般来说稳定性较差,这就使得计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可靠性较差,也就影响了套期保值的 效果。为降低β系数的不稳定性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可在进行套期保值前通过个股分析 ,剔除绝对系统风险很低的股票,然后对准备进行套期保值的投资组合进行局部调整,使得 调整后的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很低,而绝对系统性风险很高,这样套期保值的效果就比 较好。 (3)交易风险。当市场流动性不足,出现单边市的情况时,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按原有计 划配置期货头寸或及时平仓。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制定了相应的风险 控制管理方法,会视市场情况实施提高交易保证金、限制开仓、限制出金、限期平仓、强行 平仓、暂停交易、调整涨跌停板幅度、强制减仓等措施,因此避险者若资金调度不当,很可 能迫使期货避险部位提前解除,造成避险失败,在仿真交易过程中就曾出现因临时调高保证 金额度而大量强行平仓的情况。因此,投资组合的套期保值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时要避免 满仓操作,掌握资金调度状况,以规避交易风险的发生。 (4)交易策略选择风险。投资者参与套期保值的目的在于通过承担股市风险而获得相应的 投资收益,若在投资策略上采取消极的完全套期保值策略,将使得投资者只能获得无风险收 益,这违背了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的初衷。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之前要积极进行大 势研判工作,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准确判断大盘走势,积极获得现货市场增值收益。 (5)管理风险。在从事股指期货交易初期,会牵涉新的资源与人力配置以及相关的报表流 程、会计、税务与法规等,结算公司、交易所及机构投资者本身若管理不到位,可能会产生 相应的管理风险。就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而言,中金所推出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为正式交易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管理风险相对较小。就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要做好自身的交易策略设 计、流程控制以降低风险。

套期保值交易作为指数期货最基本的投资策略,是推动衍生产品市场正常运行的首要动力, 可有效维护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因此,套期保值投资策略最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展, 其推广和运用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金融改革的深化,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其潜在的风险,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使我国资本市场始终运 行在稳定和谐的轨道上。

参考文献:

1.Charles Sutcliffe, Stock index futures [M],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

2.John C.Hull.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 001

3.赵曙东.期货投资和期权[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檀向球.全国统一指数及指数期货[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1800)

(责编:若佳)

上一篇:陪我一起走过优秀作文下一篇:《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填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