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24-09-09

农委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共9篇)

1.农委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一

致富之星候选人事迹

--记上海市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 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王黎娜

(参选编号:409)

干一份阳光底下最骄傲的事业

“无论我身处何地,总难忘家乡的土地、乡亲,和那一片片淡紫色的花海,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而我能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人的力量有大小,但求成为社会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黎娜

每到夏天,上海市民的餐桌上总会有几道时令扁豆菜肴。尤其是一种外皮呈紫红色、炒煮后则变为碧绿的“青扁豆”,肉质鲜嫩,一烧就糯,非常可口。不过,很多市民不一定知道,这些青扁豆与一位年仅26岁的“扁豆姑娘”王黎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年前,她辞去某银行的工作,回到浦东农村专心经营青扁豆合作社。如今,她带领着一支团队,和4180名合作社社员种植出高品质的青扁豆,产值超过3亿元,在上海的青扁豆市场占有率达97%,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也有70%以上,“红刚”青扁豆在她的打造下两年内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合作社亦被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上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兵社”、上海市“两新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浦东新区三农工作“十面红旗”单位、浦东新区“十佳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舍“金碗”捧“泥碗”

12岁,尚在念初一的王黎娜便开始加入青扁豆收购行列,利用每年暑期去替农民收购扁豆。她每天早上6点即出家门,带上一杆秤独自一人跑到村头去设点收购,帮父母跑市场,2004年利用大学前的暑期,牵头成立了上海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2008年作为复旦大学管理学学士毕业的她进入了上海银行工作,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无疑是份稳定,体面的好工作。但是工作两年后,她发现自己心中始终难舍对农民的那份深厚感情,同时又担心年迈的父亲在田间地头过度操劳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年轻的她怀揣着一份对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愿景的美好憧憬,她意识到农业——这份关乎国民大计的事业需要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来参与,终于在2010年,在旁人看不明白的诧异中,她迈出了这坚定的一步:辞职回家种青扁豆。

汗洒田间为农忙

扎根农村之后,“农田”和“农民”成为了王黎娜生活中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而她的工作量也相比在银行翻了几番。在播种季节,从选择种子到购买环保农药,王黎娜都要一一参与,尤其是青扁豆收购季节,更是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深夜才结束。当同龄的女孩子有大把的时间和心思购物娱乐,妆扮自己的时候,她却常常忙到连水都没时间喝一口。

发挥所长,合作社里建“银行”

创新和探索是年轻人参与农业事业最大的亮点之一,成为合作社的女当家之后,如何把合作社管理得更有效,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受益始终是王黎娜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因此,王黎娜试着将原先职场中的一些工作方法引入合作社,开设了农资配送仓库、农产品结算中心以及农产品检测室等一批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服务窗口。

特别是“农产品银行”结算中心,即类似于银行的付款业务窗口,每天早上由双人负责清点一天所需资金,农户把青扁豆交给合作社后,只需凭收购点开出的单据到结算中心就可以领取现金,依农户需求,即可天天领取也可多天一起领,增加了灵活性,改变了之前司磅处农户堆积的状况,使合作社收购工作的效率提高了1/3,现金统一管理也降低了现金支付风险和差错率,保障农户没有1分钱的损失。王黎娜除了在基地设立收购结算中心外,她还在农户种植集中的地方设立了40多处便民收购点,为合作社内年纪稍长的种植户、赶着去上班的种植户等提供方便,并保证农户们采好青扁豆10分钟内就能换成现金,等于是天天“领工资”,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品种品质”是关键

虽然王黎娜所在的泥城镇已经有了“青扁豆之乡”的美誉,但是她并不满足于依靠传统经验种植青扁豆。王黎娜组建了一支高学历的青扁豆种植队伍,2011年对19种青扁豆品种杂交、试种,不断选育青扁豆新品种。在众人汗水与智慧的浇灌下,培育出了“红刚三代”青扁豆新品种,在抗病性、商品性上都有了明显提升,且产量比“二代”品种提升7.38%,经济效益增加1383元/亩。

提升附加值,品牌营销放异彩

由于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王黎娜尤其注重品牌营销,她通过农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经济日报、东方城乡报、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浦东电视台等多家报纸、媒体,对其事迹、青扁豆的特性及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等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红刚”青扁豆的知名度。2009年,青扁豆实现总产值1.78亿元,总产量达5.25万吨,平均亩产值11900元;2010年,青扁豆总产值1.86亿元,总产量4.86万吨,平均亩产值12400元;2011年,通过管理模式优化、科技创新、品牌营销、硬件设施建设等不断推进,青扁豆总产值达到3.18亿元,较2010年增加了1.3亿多元,增幅达70.9%,总产量达6.375万吨,平均亩产值达21200元;2012年,青扁豆种植面积从上年的1.5万亩,增加到2.5万亩,总产量达8.75万吨,总产值达2.67亿元。合作社里种植大户,一年就能赚20多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张张笑容洋溢的笑脸,是一个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社会的缩影。

2011年,王黎娜加入了浦东新区女带头人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视察上海市双学双比工作,王黎娜作为上海农村女带头代表向副委员长汇报工作,并受到了副委员长的肯定与鼓励。

2012年4月王黎娜去日本农协(JA)和日本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进行交流;2012年9月她将青扁豆带到了澳大利亚,参加澳洲的国际食品展,并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相关农业情况进行考察学习;2013年6月她又去荷兰考察学习他们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考察学习看到国内外的农业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王黎娜目前已被列入“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项目,同时被评为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上海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先进个人、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带头人等。2012年,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高学历、年轻、女性基层代表被选举为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13年被选举为中国妇女第十一大代表。在众多荣誉和责任面前,有压力但更有动力。

三年来,王黎娜没有白忙活,有成绩有荣誉,但她说:荣誉代表过去,未来更需努力。随着视野、经验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更坚定了她投身于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决心与信心,也对自己的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从始至终她一直坚持着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在自己的坚持和影响下,有更多的年轻人也愿意走进农村,热爱农民,奉献农业,在都市现代农业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农委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二

一、农业宣传工作情况回顾

(一)主要成绩

1、围绕中心抓宣传。一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宣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收入问题。我省农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速度较慢。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加强了对蔬菜、茶叶、马铃薯、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畜禽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的情况报道。突出宣传蔬菜、茶叶、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做法,先后举办各类农产品展览、展示、展销活动,如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主题的茶文化活动利用图片、音像资料、民族歌舞、推荐销售等形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地举办高端茶博会及万人品茗活动,展示贵州茶叶文化;在2011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上,国际国内应邀参展参会企业和客商达888家,产品交易1.3亿元,与浙江、上海、南京和香港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8亿多元,交易会涉及产品展示展销、企业专场推介、食品安全讲座、贴近生活访谈、百万产品优惠市民等活动。这些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集中宣传推介了产业优势、展示了农业成果、促进了交流合作、引导了健康消费,使我省农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活动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二是利用委内专栏宣传窗口进行宣传。农委的橱窗宣传文化,是宣传“三农”工作的一扇门窗。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专题新闻、领导讲话、政策解答、典型推介、调查研究等多种报道形式,将全委工作通过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展现在全委职工面前,共刊出专栏100多期。同时配合印发《贵州农业宣传》、《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新农村建设》等简报近100多期,得到全委干部职工上下一致的好评。三是围绕“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抓宣传。为及时反映我委在水城结对帮扶点,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干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委领导及各处、站、室、校做到“五到”(心到、人到、规划到、项目资金到、技术措施到),宣传部门针对这些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将各种帮扶、助农增收的活动情况先后编发成《三个建设年活动简报》50余期报有关部门。

2、搞好策划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我省农业部门干部职工在旱灾中表现出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我委设计出抗旱救灾宣传报道方案,以常规报道、专题报道、网络报道等形式,邀请《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社、《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追踪报道,为抗旱救灾、推进春耕生产起到了积极的鼓动作用。二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宣传力度。去年以来,我省多次举办马铃薯、茶叶、蔬菜招商引资活动,各媒体就大会相关内容进行了追踪全方位的报道,为贵州农业特色产业走出深山、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在广大公众面前,充分展示了贵州农产品的新风貌。

3、加强合作抓宣传。一是注重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经常邀请记者参加各种重大活动,通报重点工作进展,为记者采访提供方便,与媒体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去年春季旱灾期间,为大力宣传贵州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在抗旱救灾中表现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在省委宣传部的牵头下,我委组织召开了省农委机关弘扬“贵州精神”、服务贵州“三农”研讨会。中央及省内有关新闻媒体共12家单位参与了会议采访报道,会后达成对冷洞村进行帮扶的意向项目五个,有效地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增强与各媒体网络的互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贵州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媒体上,对我省农业农村二作最新进展进行适时报道,共在贵州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各类政务信息5100多条,新闻点击量938500次,新版网站自2009年10月9日上线以来,日访问量均达上万次,在2009-2010年度60家省政府组成部门共同参与的“全省系统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活动”中,“贵州农业信息网”获得综合评价排名第23位的好成绩。在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安排委领导接受贵州电视台、贵州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采访达20余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在报刊广电刊登新闻208条(篇),其中《农民日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发表报刊新闻70篇,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播出新闻68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出70条,参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阳光946”在线访谈2次,《贵州画报》、《当代贵州》期刊、增刊等发表新闻(图片)14条(幅),同时编发《农业宣传工作简报》50余期,将全省农业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强农惠农政策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农业部门所做的工作,有效搭建起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

4、提高素质抓宣传。加强信息员业务培训,7月中旬省农委举办了农业基点调查、热点报送工作相关知识培训会,通过以会代训形式,为调查员解答日常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升了调查员的业务素质,为我省更好地开展农业综合统计工作提供了保障。截止到11月8日,共收到各地报送的热点信息210余条,经审核,向农业部市场信息司编报或转发报送了69条,被《中国农村杂志社》采用1篇,为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较为及时有效的参考资料,受到市场司的表扬。

5、夯实基础抓宣传。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贵州农委信息网在完成升级改版的基础上,实现了省、州、市网站群联合,正在建设全省县级以上网站群,网络已覆盖了全省9个市(州、)和88个农业县(市、区、特区)。通过加强贵州农委信息网络建设,网站信息发布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有效增强。二是积极推进“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12316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建设。编制完成《金农工程一期建设项目(贵州省建设部分)初步设计”》,获省发改委批复。加快一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建设步伐。积极争取了农业部2011年三电合一省级项目建设资金70万元,与省农科院、移动公司合作,建设“12316”三农服务热线,共同开展“12316”农业信息服务。争取农业部“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基建项目在威宁县实施,65万元的设备已基本到位,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项目建

设。加快省地视频会议系统的改造工程,实现了部、省、地双向视频会议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6、办好杂志和制作“光碟”抓宣传。发行《贵州农机化》18期,共2万多份;发行《耕作与栽培》8期,共16000多份;编印《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宣传册10000份;汇编“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示范点总结材料《百村示点、百尺竿头》1000多本。制作《贵州名特优农产品介绍》光碟2000张。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在农业宣传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深入做好宣传工作,必须积极“创势”,主动“借势”,因时“顺势”,“三势”齐振,乘势而为。

1、积极“创势”,全力打造自我宣传阵地。一是深化共识,找准重点,大力度展示自我。去年以来,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委实际,明确宣传工作思路,找准宣传重点,制定年度宣传工作方案。今年我们以一个“加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推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三个“增加”(农产品总量增加、农业总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为宣传重点,在“三农”工作实践中,撰写各类稿件百余篇(条),从多个方面展示“三农”工作风貌。

二是搭建平台,扣一造阵地,多形式宣传自我。通过《贵州农业宣传》、《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新农村建设》等简报,定期发布全省“三农”工作动态、政策制定、典型经验、开发成果等重要信息,让广大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全委工作情况;同时做好网络宣传,及时在贵州农业信息网上更新发布“三农”工作信息,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三农”工作状况。

2、主动“借势”,让权威媒体为“我”鼓劲造势。新闻媒体是“三农”工作鼓与呼的重要依托。去年以来,我们主动借助权威媒体,较好地放大了“三农”工作宣传效应。一是重视媒体,主动沟通,吸引媒体关注眼球。我们采取走进报社主动汇报“三农”工作,邀请记者来我委采访等方式,第一时间将“三农”工作计划、总结、重大活动、建设成效等相关资料,传到记者手中,与《农民日报》、《贵州日报》、《贵州经济信息时报》等国家及省级主流媒体,保持紧密联络与有效合作,吸引了一批记者关注我省“三农”工作的眼球。去年以来,各相关报社的记者,来我委就“三农”工作进行专题采访达几十次,特别是省农委组织重大活动期间,各报社头版大篇幅刊登“三农”工作情况,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二是推介亮点,厚积素材,提高“借势”宣传效果。为使媒体来我委采访能有的放矢,我们经常向他们推介亮点,并厚积素材,供其取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在我省一系列特色农产品推荐展示等活动中,我们积极与各媒体联系,使我省特色产业化推荐等活动,真正做到电视上有图像、报纸上有文章、网络上有信息。

3、因时“顺势”,将“三农”发展的声音播向四面八方。去年以来,我们抓住农业部及省委、省政府在我委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或较大活动的机遇,因时顺势地开展“三农”工作宣传。一是编纂资料集(册),系统推介宣传。我们以贵州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为基本,汇编了《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分送到省、市有关领导手中,对全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推介。二是制作活动展板,重点推介宣传。在各种重大农业活动及宣传周(月)期间,我们将“三农”工作成效、亮点工程及来年设想,制成图文并茂的活动展板,摆放在活动现场,向广大公众展示“三农”工作成果。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省农业宣传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之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信息发布等工作滞后,不能适应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二是省和地方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不到位。三是宣传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费投入不足。

三、2012年农业宣传工作的初步打算

新时期“三农”宣传工作如何创新,能更好地担负起营造氛围、凝聚力量、鼓舞干劲、推动发展的重任,这是一个需要全体“三农”工作者认真探索的问题。

1、要突出“三个结合”。进一步拉长宣传“主线”,让农业宣传工作在更高的起点上,成为引导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力工具。随着宣传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我们的工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谋划,将宣传“主线”进一步拉长,把舆论“触角”进一步延伸,当前要突出“三个结合”:即农业宣传工作要与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出台的新举措、新部署相结合,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先天“弱质”农业转强的新思路、新见解、新成效相结合,让农业宣传工作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鲜明的主题、更加鲜活的内容开创新的局面。

2、加强“三个建设”。进一步拓宽“阵地”,让农业宣传工作在更宽的平台上,适应媒体格局新变化的需求。当前,新闻传播的新主体、新技术迅速发展,宣传对“三农”工作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也更加凸现。今后农业宣传工作要顺时应势,加强“三个建设”,建立一个以鼓劲造势为引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亮点频现、特色明显的宣传“阵地”。一是加强“内功”建设。贵州农业目前虽然没有自己的宣传“阵地”,但我们正在积极筹措,将原来的《贵州农机化》杂志更名为《贵州现代农业》,创建属于贵州“三农”的宣传平台,让各级农业部门的干部职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进一步“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推出一些指导性强、影响力大的优秀稿件,让自己的“载体”,成为宣传“三农”工作的势强阵地。二是加强“外力”建设。在借助权威媒体、释放宣传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的能力,倾力为媒体采访报道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及时掌握媒体的运行规律,敏锐找准宣传重点,加

强信息资源库建设,适时邀请媒体进来采访,借助媒体在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拓宽农业宣传阵地,放大“三农”工作的声音。三是加强“网络舆论场”建设。进一步加强贵州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快信息公开速度,提高社会公众的点击率,努力增加贵州农业信息的上载量,积极拓阔贵州“三农”工作网络舆论场地。

3、坚持“三个面向”。进一步放大“受面”,让农业宣传在更广的领域里,进发“同频共振”效应。一是面向“公众层面”,进一步引导主流舆论,努力策划开展主题宣传报道,推出先进典型,展现农业部门广大职工投身“三农”工作实践的精神风貌。同时及时收集群众对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思想动态,准确反映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想法、意见和要求,为领导了解舆情、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二是面向“三农工作群体”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通过组织报告会、知识竞赛、干群对话、开设专栏、编发简报、设立宣传橱窗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对“三农”工作更加关心,更加关注。三是面向“受众主体”。农民群众是“三农”工作的“受众”主体,要使新时期“三农”工作有新的突破,务必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用平实的语言向“受众”主体阐释道理,阐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三农”工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3.农委工作总结 篇三

20共有18个小麦新品种参加了展示,分别是皖垦的扬麦18;全球丰的皖垦076;天科的宁麦16;棉种场的生选6号;天裕公司的丰庆188、华麦5号、镇麦168、镇麦8号;富源种业的宁麦13、南农0686;良种场的扬麦19、皖0686;扬辐麦5号;新禾种业的扬麦15、扬麦20;天丰的宁麦15;阳光的苏麦188;乐农的丰庆518。

2,试验地点:

镇村曾尖村民组,土壤肥力中上等,土质为粘壤土,排灌方便,田块平整,供肥水平均匀一致,交通便利。前茬口为杂交水稻。

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品种编号顺序排列,没有设置重复,东西行向设18个小区,每个品种实种面积300个平方米,折0.45亩即墒长51米,墒宽3.2米,每个品种两墒。小区间隔0.4米〔连墒沟在内〕,

本次试验采用统一播种期,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根据各个品种的成熟时间,分批考种计算理论产量,并与最后成熟时分小区单收单打,计算实际产量。

试验于10月25日播种,采用手扶拖拉机旋耕灭茬,按墒定量人工撒播,每个小区播种子7.2公斤,折合亩播种量为16公斤,播后条播机盖籽,开沟机开沟。

基肥:每亩施45%素复合肥40公斤;尿素12.5公斤;多效微肥1公斤。

4.农委年终工作总结 篇四

一、强化管理,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以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督查考核和激励问责为手段,规范干部职工日常行为,切实解决纪律要求不严、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力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区委办《关于开展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解决懒政怠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三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扎实落实长效机制,深入农村、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为农民、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责任书,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组织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准则》及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管理制度,增强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和自律意识。抓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圆满完成年度任务打好基础。

二、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办事效能

完善廉政谈话、一岗双责、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管人管事。不定期地检查各部门落实效能、政风建设情况,及时通报发现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提高了落实效能、政风建设制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到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交办必报”和“现在办、马上办、办得好”的反应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快、落实快、完成好。一年来,按时按质按量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领导批示件、群众信访和市民连线答复等工作,对交办的市民连线和领导批示件全部在规定的办理时限内办结。

三、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改进作风

建立委班子成员联系镇、农技干部联系专业大户制度,根据农技人员所掌握专业技术,对口联系种养殖专业大户,由农技人员根据各自联系大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技术服务措施,定期上门跟踪服务,建立专业大户档案,通过各农业专业大户的科技示范带动,较好地达到了服务全区农业生产的目的。对审批和服务事项的流程、时限,采取当面告知、农业信息网发布和承诺方式公开,提高服务对象的知晓率,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实行一次性办结制,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凡手续齐全,资料完备的必须做到即到即办,一次性办结,对于符合受理条件,但手续资料不完全的要求在第一次接待时详实告知所需审批材料和相关要求,第二次补齐手续后按规定时限办结。

四、推进诚信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政务公开宣传,及时公开我委的各项惠农政策,公开农委重点工作建设情况,让农委工作职能在阳光下运行。加大诚信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公开办事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凡应予公开和承诺的政务事项,都公示于众、公开承诺并切实兑现、取信于民。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加强对各种行政行为的约束,对发生在本单位表里不一的人和事,不遮不掩不护,加大惩戒力度,切实维护好自身诚信形象。对影响或破坏发展环境、损害农委形象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所有投诉举报,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五、提高服务水平,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抓好政务公开,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农委机关工作作风,工作效能有了根本上的转变,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

一是农村常驻人口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预计农村常驻人口可支配收入可达12810元,同比增长10%。

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积极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各类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会和交易会,宣传推介企业品牌,展示我区农业产业化成果。20xx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6家,新增规上企业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0家。

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扎实开展,免疫密度达100%。统筹兼顾常规动物疫病防控,切实指导养殖户做好鸡新城疫、羊小反刍兽疫及猪腹泻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全区畜禽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有效保障了养殖户利益。

四是菜篮子民生工程全面完成。20xx年全区完成蔬菜标准化基地400亩、伏缺菜生产4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200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8万亩。

五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成效显著。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71.49亩,其中100亩以上面积达471.7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进。全区已完成外业指界任务39个村,正在进行土地确权村民组公示图表第1轮公示39个村,已完成第1轮公示10个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全区全年新增家庭农场5家,累计2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累计69家,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各1家。

六是农村“三资”管理实行常态化。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各项制度,下发《关于从严控制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的通知》。组织开展了一季度、二季度全区财务公开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限期整改。组织各镇及有关单位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自查自纠,并在此基础上,会同区财政局、物价局开展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执法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七是为农服务水平有力提升。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着重抓好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培训,组织19名农技骨干参加省农技人员能力提升集中培训,组织92人参加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8名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全年参与包村联户农技人员达89人,指导科技示范户890户,全年下户指导次数9000余次;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全年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0项,农作物新品种15个;推广粮油、果树等新品种共 3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果园生草和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10个。

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加强基地、农资经营店等源头的执法检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62人次对全区34家农资经营单位的种子、农药、肥料、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 、兽药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农资产品348个,开出整改通知书7份,一般程序处罚2起,当场处罚1起,罚款6000余元;指导标准化农业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监管,规范生产行为;加大农残检测力度,严格定点屠宰检疫,确保了中心城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5.农委工作汇报 篇五

一、突出科技服务和政策落实,夏粮生产再获好收成全市夏粮平均亩产达到429公斤,同比增长5.2%;总产量达到174.4万吨,同比增长5.5%,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一是深入开展了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110”建设,向社会发布了20项农业主推技术和70个主导品种,实施了千村万户科技行活动,组织千名农技人员进千村入万户搞好科技服务,全市培训农民9万人次。二是大规模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整县制、整镇制推进粮油高产创建,建设了51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较去年增加23个,小麦最高单产达到722公斤,促进了夏粮均衡增产。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中央农业“四项补贴”6.2亿元,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已分别按照16元/亩和105元/亩的标准发放到户,良种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正在积极发放中。争取中央防灾减灾资金2000万元,实现了小麦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的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抗灾能力。全面推进小麦政策性保险试点,小麦参保286万亩,赔付农民因灾损失510万元,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突出强化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平稳

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以标准化生产基地用药检查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涉嫌违规农药企业清理整顿、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韭菜生产用药专项检查等8项重点执法行动,上半年,全市累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279起,受理农资举报投诉案件57起,查获假劣农资8.7吨。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继续将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地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开展了设施蔬菜、大田韭菜、食用菌的专项监测,累计抽检蔬菜、水果、茶叶样品289批次,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了“三品一标”保真打假护农行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行动,累计检查“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企业)155处、市场28处、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100个,对个别违规现象进行了限期整改。四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开展“三品一标” 认证推荐,组织47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和2个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推荐。

三、突出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坚持内挖潜力、外拓渠道,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709元,同比增长18%。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区域优势布局,突出抓好大沽河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深入推进果茶和花生两个百万亩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了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14个标准园和11万亩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00个,发展了一批小水果、食用菌、休闲观光旅游等农村特色产业,打造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积极扶持农民创业。运用农民创业基金,通过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带动银行发放贷款1.8亿元,扶持了8500户农民开展自主创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深入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市已有30%的村庄集体资产基本核实完毕,促进了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518家,社员达到22万户,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突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6.农委工作职责 篇六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拟订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知道农产品生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改善

(三)制订农业科技、教育、技术推广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知道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四)按照农业个产业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农产品及“三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种子、化肥、农药等的监测管理。

(五)制定并实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依法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物资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六)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指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农业资源、农村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7.市农委2013年工作总结 篇七

及2014年工作打算

白山市农业委员会

2013年11月

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三化、强统筹,抓特色、上项目,增收入、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全力实施了绿色产业开发、种植结构调整”1261”、人参产业振兴、特色产业建设、“菜篮子”、产业化推进、新农村建设“221”七大工程,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实现10125元,比上年增加17%。

一、201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生产实现稳定优质高效发展。全市共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3557万元。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286场次,培训农民16.4万人次,投入农业生产资金32600万元。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全市建设了18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预计粮食总产可达5亿斤。实施绿色产业开发工程,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累计认证数量达到400个,绿色食品产量达到180万吨。

(二)特色主导产业日益壮大。全面实施了种植结构调整”1261”工程,全市建设了60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新发展了15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粮、经、菜比例由过去的6:3:1调整-1-

到了5:4:1。实施特色产业建设工程,加强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了15个专业乡镇和70个专业村,林蛙标准化封沟养殖面积达180万亩;中药材生产面积达25万亩,比上年增长19%;食用菌生产面积达24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以蔬菜棚膜园区建设为重点,全力实施了“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新建棚膜3000亩,新增露地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蔬菜自给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预计全市园艺特产产值可达到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三)人参产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了人参产业振兴工程。积极推行人参规范化种植,人参生产GAP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100万平方米。加快抚松、靖宇、长白三个人参产业园区建设,突出抓好林村、年久根参业、广药人参精深加工、首都国投人参化妆品等10个人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1亿元。进一步加强了“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加盟工作,全市共有10家企业的57个产品加盟了“长白山人参”品牌。新开发出人参缓释糖、皇封参紫参茶等食用人参新产品23个,上市销售的食用人参产品已达到42个。预计全市人参产业产值可达140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加强了18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全市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0家。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全市订单农业达到31万亩。预计2013年农业产业

化产值达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全市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已达44家,占全省数量的38%,预计全市乡镇企业企业营业业收入达588亿,比上年增长20%。

(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实施了 “百村示范、村村提升” 221工程,全市完成了22个高标准示范村和22个整体推进村建设,对145个重点区域行政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投资8.01亿元建设了450个新农村项目,栽植树木65万棵,完成绿化美化面积200万平方米,清理违规建筑475个,清理边沟 55万延长米,修建围墙围栏1.4万延长米,修建固定垃圾点238处,建立长效清扫机制的街路里程达900公里。认真抓好垦区危房改造建设,今年全市完成垦区危房改造面积5.58万平方米,改造户数930户。

(六)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强化农业执法力度,全市共检查经营企业2027个次,整顿市场416个次,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新建农村电子信息服务站50个。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83万元,购置各类机具 1071(台)套。加强了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查处液氨制冷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农机安全隐患36处。

二、2014年工作打算

基本工作思路是:以建设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强力推进人参产业、特色产业、农产品

加工业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主要目标是:201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27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846元,同比增长17%。

(一)突出发展规模型和效益型生态农业。稳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规模型和效益型生态农业。全市重点抓好60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18个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发展10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继续稳步扩大有机、绿色、无公害标识的农产品生产面积,确保年产量达到180万吨,推动农业向生态、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3000亩棚膜、增加1万亩的露地蔬菜生产面积。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蜂八大特色产业板块,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加快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步伐。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强力推进基地建设,重点抓好8个林蛙产业基地、6个食用菌产业基地和12个中药材产业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扶持2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超5000万元,培育10户村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特产业产值力争实现100亿元,增长20%。

(三)加快推进人参产业振兴。以建设三大产业园区、培育五大基地为主线,全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推动人参产业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人参标准化生产建设和新型种植模式推广,完善6个省级人参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个市级人参标准化生产小

区建设,积极推广落实28项人参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人参(西洋参)GAP生产面积稳定在2000万平方米,林下参发展到55万亩,非林地栽参达到600万平方米。坚持内部挖潜和外部拓展相结合,抓好人参深加工企业新建续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大型龙头企业,完成产业投资8亿元。积极抓好万良人参市场、长白山特产城、靖宇特产市场、松江河人参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市场功能。积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和连锁销售,完善现代市场营销手段。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加大 “长白山人参”品牌加盟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四)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带动特色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发展。全市重点抓好6个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以及15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力争实现200亿元,同比增长20%。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重点推进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建设,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676亿元,增长15%。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两大重点,重点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高效完成58个省级示范村项目建设,全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完成投资3亿元。对100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好71个新

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抓好垦区剩余危房改造工程。

8.农委2011年纪检工作总结 篇八

上半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以及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努力建设“富裕浑源、诚信浑源、和谐浑源”同时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有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之正气,在干部职工树立求真务实、学习进取、奋发向上的新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领导,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一把手亲自抓,强化责任分解。对农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明确谁主管谁负责,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学习、考勤、接待等制度,加强了党员的管理,督促全局工作人员注重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告诫广大干部职工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二、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局党总支提出“狠抓发

展增效益,关注民生构和谐”活动主题,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了各支部学习以及各站室业务学习培训之中,不断开展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廉政准则》以及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观看警示教育片,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廉洁自律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一些发生过的典型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自觉筑牢指导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半年来我们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经济环境,管好农资市

场,整肃行风,促进发展。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培养良好学风。二是走出机关,深入农村,依法行政。三是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和跟踪落实制度,执行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追究制度,杜绝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不良现象的发生。四是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行为,每日实行上下午签到制,严格考勤。五是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全年分上下半年对各站室工作、纪律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年终年度考核。

2、突出治理干部队伍中“懒、庸、浮”等现象。

按照“在工作任务上体现攻坚,在工作力度上体现狠抓,在工作效率上体现快速,在工作氛围上体现争先”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围绕优化干部队伍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整治干部队伍中的“懒”、“庸”、“浮”等现象,改进作风、提升效能。

(一)治“懒”促勤:重点解决干部队伍中不注重学习、懒于思考,主观能动性差,消极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工作热情、激情不够,缺少发展的冲劲、闯劲、冒劲,缺乏奉献精神。

(二)治“庸”提能:重点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克

服青年干部机关化、做群众工作不力,中年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工作的激情,服务中心工作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到位的问题。

(三)治“浮”求实:重点解决干部队伍限于应付和忙于

应酌问题;一些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好大喜功,好做表面文章;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不深入基层和实际,做表面文章,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浮夸,自由散漫,工作落实不力的问题。

四、认真落实农廉工作,更好服务农民。依据县委政府及农廉工作领导组的要求,及时成立了农廉工作领导组,成立了农廉办事大厅并配备了相关设施,开通了互联

网,抽调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务,接待和答复广大农民朋友反映的问题。制订了领导组制度、办公室制度、学习教育制度、信访制度、查案制度等5项制度,并组织成员多次进行了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在下发农业系统农廉实施方案的同时,设立专职人员,并对乡镇农业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指导和落实好乡镇农科站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把服务人民群众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化解群众矛盾,有效地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乡镇农科站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稳步发展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县纪委分解给我委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工作任务的落实工作。

(2)做好农委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任务的落实工作。

(3)积极参与业务工作,围绕“第一要务”,为农业农村工作。

(4)继续做好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包括廉政谈话;参与农业项目招投标;大额度资金使用监督;对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运行、效能进行监督检查;党风廉政教育等工作。

(5)严格监督和落实上级有关规定的执行,抓好责任追究等

工作,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予以整改。

(6)继续做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7)做好反腐倡廉宣传、纪检监察信访、案件、档案管理等工作。

(8)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包括思想、业务学习。

9.区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篇九

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区农委立足自身职责,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发挥农委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以“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第六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着力改善农村民生,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圆满完成农业生产保障任务 1.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一是完成农产品保障供应。全区二麦面积18.22万亩,总产5.77万吨;水稻种植面积24.2万亩,总产13.97万吨;水稻每亩产量为577.5公斤;2015年粮食总产19.81万吨,超额完成17万吨粮食生产任务。蔬菜在田面积5.1万亩,其中绿叶菜3.0万亩;地产蔬菜总上市量36.9万吨,其中绿叶菜上市量22.4万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出栏生猪30.80万头,家禽630.89万羽;水产品总产量9667吨。完成市下达的农产品保障供应任务。

二是继续优化农业结构。2015年,全区西瓜面积10211.2亩,亩产量2170.8公斤,亩产值9952元;甜瓜种植面积3440亩,亩产量1565.5公斤,亩产值7514元;草莓种植面积2525.2亩,亩产量1236.15公斤,亩产值19546元;鲜食玉米种植面积3861亩,亩产量755.5公斤,亩产值1948元;食用菌总产量6998.82吨,总产值5403.01万元。推进虾稻、蟹稻种养结合技术试验示范点建设,枫泾镇种养结合试点面积已达1100亩,效益十分显著。2.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粮食高产创建有新提升。全区建立二麦创建示范点41个,同时建立整建制推进示范镇1个,试点村5个,全区合计二麦高产创建面积41416.5亩,占全区二麦种植面积的22.9%。高产创建实施区平均亩产341.8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增7.9%。张堰镇秦阳村一示范点亩产量达到446.5公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全区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188个,同时建立整建制推进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水稻高产创建面积79512.83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33.1%。全区建立水稻超高产示范点34个,推广种植“交源优69”和“浦优22”超高产品种2146亩,每个镇落实1个水稻机穴播推广示范方,落实7.45万亩杂交稻和7.26万亩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进一步提升了xx区粮食生产能力。xx区张堰镇的226亩“交源优69”水稻丰产方平均亩产859.2公斤,在全市水稻丰产方中单产水平第一名。

二是蔬菜生产管理有新亮点。推进化肥减量化工作,完成17家园艺场的比例式注肥的水肥一体化建设,新增应用面积近4000亩,在配合“夏淡”液肥使用的基础上,达到了省工节水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标。农业部、市领导多次到xx进行指导,三季度市农委专题现场会在金召开,四季度在市农委的蔬菜机械应用推进会上作了专题发言,xx模式在全市推广。xx区蔬菜研发中心基本建成,建有玻璃温室、act活水系统、多样化灌溉系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成为xx农业新亮点。标准园创建位居前列。至2015年底,我区已创建标准园42家,其中农业部标准园4家,市级标准园18家,区级标准园20家,创建总数位列全市前列。

三是种源农业发展有新进展。继续开展亭林雪瓜种质资源的提纯、创新及周年化栽培技术研究;引进越丽、越心、小白、蕉姬、醉侠、红玫瑰等草莓品种;筛选出香菇808和中香215等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筛选出科糯系列、沪五彩花甜、浙糯6号等较高品质和丰产性的鲜食玉米品种。自主水稻品种选育工作有新发展,水稻上自主选育的“金农香粳1267”品种2015年完成了XX市水稻品种区试和生试工作,并参加了XX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多点试种,从目前田间长势看,比对照秀水系列品种有明显综合优势,产量高、熟期早、米质好;2016年该品种将参加XX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望2017年在本市范围内推广种植;选育“金香软1号”、“金香软2号”优质稻米作为xx岛品牌大米的主栽品种,深受市民欢迎。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在广东开展的罗氏沼虾亲本培育对比试验稳步推进;罗氏沼虾育苗3亿尾,市外合作育苗3亿尾,常规鱼育苗量2200万尾。四是对外合作交流有新突破。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上海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新疆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推进xx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扬州大学合作,成立刘秀梵畜牧兽医“院士工作站”。加强国际交流,与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地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中国-以色列发展中国家农业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在xx揭牌。在枫泾科创小镇建立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首次路演上海农科院的6个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上海、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青睐。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结合xx实际,对各镇(xx工业区)下达了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指标,督促各镇(xx工业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广大农户转变经营模式,推进规模化生产,规范种植管理,提升生产能力。2015年,全区共有706户家庭农场,其中粮食型及粮经型650户,水稻种植面积9.12万亩。二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2015年,为规范龙头企业发展,加强管理,制定并下发了区级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年内根据新办法对现有龙头企业及新申报企业进行认定,新增2家龙头企业。开展了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经审核认定,全区共有24家合作社荣获区级示范社称号,为全区合作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4.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全区新增联合收割机21台,新增插秧机25台,新增水稻穴播机10台,全区已建成粮食烘干设施总吨位1722吨。“三夏”期间,共出动各类联合收割机610台次(其中外来收割机190台),较好地完成全区5.22万亩大麦和12.86万亩小麦的收割任务;出动大中型拖拉机627台,机械耕作面积25.2万亩;出动水稻插秧机185台、水稻穴直播机10台,机械化种植水稻面积8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5万亩。积极推进本区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作为2015年“互联网+农业”上海高峰论坛的现场考察点,积极推进xx区水产研发中心以及xx区蔬菜研发中心两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10月18日,来自全国以及本市兄弟区县的论坛嘉宾考察两基地,并给予较高评价。

(二)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积极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XX县建设

做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以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基础、以“三品”认证工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检管并重,产控并举,全力抓好宣传和执法工作。2015年,我区加强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农业生产违法行为,开展农资打假、不规范禽畜养殖整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等工作;全面推进农业档案追溯体系建设,推行蔬菜产地编码、防疫环节真实数据录入、水产日志、二维码追溯等追溯体系,顺利完成了区内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两大任务,全面推进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2.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以“强化源头治理、狠抓专项整治、健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为重点,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动植物检疫、农产品抽样、资源养护、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等工作,确保了我区的农业生产有序进行。2015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280人次,组织执法行动871次,检查各类管理相对人2586家次,开展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抽样8260份,检查市境道口车辆58537辆次,检验各类农机具1264台次,受理、审核各类行政许可(证、本)1978起,增殖放流鱼种9060公斤,无害化处理动物及动物产品1309.019吨,查处农业违法案件216件,罚没款总金额30.16万元,没收渔获物325.6公斤,没收禁用渔具153件。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3.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开展春秋二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免疫工作。2015年,全区共免疫猪口蹄疫1244290头次;牛口蹄疫35535头次(其中双价免疫17777头次,a型免疫17758头次);羊口蹄疫116504头次;禽流感15429312羽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906460头次;猪瘟995803头次;新城疫8437666羽次;小反刍兽疫60099头;狂犬病10159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做到了应免尽免。二是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制订了《2015年xx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开展了2015动物追溯体系建设专项督查。2015年,我区上传中央数据库防疫信息25239条,其中佩戴耳标5399条,免疫信息19838条;防疫头数849339头次,其中佩戴耳标154033头次,免疫695302头次。4.加强畜禽屠宰监管、检疫

一是积极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有力打击了私屠滥宰行为。二是强化对生猪屠宰企业的日常监管,严格实行生猪来源和销售去向备案制度,加强台账资料的检查,并定期开展屠宰环节猪肉和猪肝违禁药物残留的抽样检测工作,督促生猪屠宰企业落实内脏包装规范要求,同时加大对生猪屠宰无害化处理的监管力度。三是协调推进枫泾生猪定点屠宰场关闭工作,10月15日完成枫泾屠宰场的关闭工作。四是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监管工作。2015年,产地检疫生猪304634头、牛2431头、羊216头,家禽351.3010万羽,鸽267730羽。屠宰检疫生猪150386头,检疫合格出证150335头,销毁51头,内脏斥品17645公斤。检疫鸽产品2.99吨。分销换证:猪产品88.54吨、牛产品4.6033吨、羊产品0.22吨、禽产品62.61吨。5.认真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2015年,我区共有183家无公害获证企业,绿色食品获证单位27家,3个地理标志,分别为xx蟠桃、枫泾猪和亭林雪瓜。我区三品认证率为87.63%,位列全市第二。一是受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完成10家合作社的材料审核、现场检查、产品抽样、信息录入等,并提交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同时,完成了68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的复查换证工作。二是完成6家企业的绿色食品续展工作,上海阿林果业专业合作社的青菜、上海晶绿结球生菜种植合作联社的生菜、上海鑫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等7家企业7个产品新获绿色食品认证。三是开展4家企业的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工作。上海明缘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阿林果业专业合作社、上海晶绿结球生菜种植合作联社、上海生新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已通过gap认证。6.扎实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2015年,共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猪尿样6800份,沙丁胺醇共检测尿样480份,莱克多巴胺共检测尿480份,齐帕特罗共检测尿样120份,赛庚啶共检测尿样120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对我区草莓种植户共46份草莓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项目包括19种有机磷类农药和8种菊酯,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开展蔬菜中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检测项目包括19种有机磷类农药和8种菊酯,共检测蔬菜样品1256份。完成蔬菜速测82506份,合格率为100%。

(三)加快发展第六产业 1.农业资源优势凸显

一是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把产品结构调优调高调安全。以现有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着力打造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xx蟠桃、枫泾猪、亭林雪瓜的品牌发展;着力打造“一葡二桃三莓四瓜”为核心品牌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和规模优势;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二是以农业节庆活动助推xx优质农产品摆上市民的餐桌。xx草莓节,把大批市民吸引来xx采摘鑫品美草莓,带动草莓销售节节攀升;xx田野百花节,与上海国际花展联动,四大核心赏花区游客爆棚;西甜瓜节,办到了“中国馆”脚下的世博源广场,前来品尝采购xx四大名瓜的市民络绎不绝;施泉葡萄节、吕巷蟠桃节、枫泾黄桃节、xx嘴海鲜节以及张桥羊肉节,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带动了xx农产品的销路不断拓宽,在提升xx美誉度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市民认识了xx,品尝了xx优质的农产品。2.产业联动打造成型

聚焦廊下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向地产农产品生产倾斜,实施黄桃、草莓、玉米、蓝莓等农产品以及净菜配送、中央厨房等的精深加工,形成具有xx特色的系列加工农产品。廊下鑫博海“中央厨房”每天解决12万人次的吃饭问题,形成了年加工生产配送能力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的规模。联中双胞蘑菇引进荷兰设备周年化生产,全年可产蘑菇3000吨,运用国际领先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隧道,带动周边蘑菇种植户共同致富。3.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集中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形成枫泾镇古镇文化农业休闲旅游区、廊下生态园农业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xx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等四个核心农业旅游集聚区。四大核心集聚区以xx几条交通要道为纽带,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亭枫公路沿线,打造以树莓园、丰泽鱼种场、待泾村花开海上项目、新义农庄、新新果林、“好味佳”芝麻园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金石公路两旁打造以蟠桃、葡萄、蓝莓、猕猴桃、火龙果等为主的经济果林产业带;金廊公路两侧打造结球生菜、时令茄果类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带;漕廊公路两旁打造以休闲垂钓、草莓、水蜜桃、葡萄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综合体;朱平公路打造以珠丰甜瓜、联中食用菌等为主的集采摘、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特色种植产业带。2015年,全区主要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7.97%;实现经济收入10583.6万元,同比增长15.3%;带动就业9157人次,同比增长15.9%。

(四)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1.稳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生产经营水平2015年我区被农业部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XX县之一,为规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我区制定并印发了《xx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实施办法》(金农委字〔2015〕231号)文件。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71名,认定294名新型职业农民。一是确定培育对象。主要包括从事经济果林、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和专业大户负责人共371名。二是制订培育方案。2015年制订《粮食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和《经济作物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明确培育方法、培育内容和培育目标,使培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设师资队伍。优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师资,同时邀请部分高校和市农科院专家充实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包括区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2位、市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9位。四是加强实践指导。优选35位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每人指导10-20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实践操作工作,全年安排8-9次指导,全年累计指导300多次,1万余人次。五是继续鼓励和开展学历教育。去年参加学历教育的52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参加上海开放大学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学习,今年新增16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学历教育,全年共有68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学历教育。2.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营销力度,实现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

一是通过节庆促进销售。西甜瓜节期间,四大名瓜凭着品质优良、质量安全受到了世博百联附近广大市民的亲睐。在三天的销售过程中,共销售xx四大名瓜等xx优质农产品68万元。二是探索东方cj电视购物销售xx小皇冠。6月13日晚8点开始,在半个小时的电视购物期间,共销售xx小皇冠1860箱,销售金额达到38.68万元。三是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区农委与1号店、菜管家等开展战略合作,把xx优质农产品搬上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优质农产品xx馆,开始全面实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今年共销售8600多单,带动合作社基地销售500多万元,消费者浏览量达到20万人次,为xx优质农产品销售提供互联网支持,扩大xx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强丰无人售菜机创新销售模式。上海强丰以在XX市区标准化菜场内开设“无人售菜”直销点作为创新的销售模式,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设立31台无人售菜智能终端机。强丰开设了自己的网上超市,以线上下单预订支付,然后到就近的自动售菜机、新型菜场取货的形式,创新了农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五是农宝信科微农游模式尝鲜。开发移动智能手机端农产品供销平台app应用,拓展了农产品营销的渠道。目前该模式得到了市农委的认可,正在共同开发“微农游”app平台,已有150家休闲农业企业入驻,范围辐射长三角,涵盖餐饮、住宿、农产品营销、宣传、主题活动等内容。

3.继续加大为农信息服务力度,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农民一点通”建设和应用。2015年,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点击数80.5万(次),本村信息维护15841篇,热点信息维护16082篇,区级平台共录入信息1137篇。“一村一网”管理,“一村一网”本村信息维护13538篇,图片1375篇,平均评分296.9分(全年合格180分)。在市级行政村网站评比中,朱泾镇慧农村获得二等奖。做好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信息的维护管理,完成2014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的数据录入工作,涉及24张数据表,涉及资金29769.2万元,所有数据都在“农民一点通”上公示。二是积极打造“12316”三农服务品牌。维护热线信息251条,有效处理各类热线咨询78起,同时开展“12316”三农服务宣传活动。三是以“xx农业网”为平台,做好为农信息公开和服务。2015年“xx农业网”上共录入各类信息2075篇。四是不断完善xx区农业综合数据中心内容。xx区农业数据中心主要包含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瓜果,本区农业五大主导产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录入数据共128700条。

(五)持续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1.巩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

切实提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率。区农委下发了《进一步提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工作通知》,要求各镇(xx工业区)经济管理事务中心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中尚未登记的农户,开展排摸、分析原因、逐一提出相关措施,并召开各镇(xx工业区)经济管理事务中心分管主任和土地承包专管员参加的业务推进会切实推动。经过镇村积极努力,2015年,本区农户综合登记率从98.84%提高到99.12%,全区农户耕地(承包地及自留地等)流转面积24.01万亩,流转率达到90.88%,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区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2.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村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今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要求,2015年,全区124个村已全部完成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了124个村经济合作社,并取得了村经济合作社证明书。全区124个村经济合作社改制时总资产35.5335亿元,净资产9.2982亿元,统计成员总农龄1442.3471万年,经济合作社入社社员12.4544万户,63.2353万人。二是积极探索镇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已启动山阳、亭林、廊下3个镇的镇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梳理、核实、界定阶段的工作。三是推进村经分账管理工作。对至2014年底已完成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并领取“证明书”的43个村,2015年按照市、区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实行“政经分离、分账管理”工作试点。四是试点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根据《XX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沪金融办〔2015〕32号)的文件要求,在本区吕巷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共受理6家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贷款金额430万元。

3.全面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工作

“造血”机制项目推进总体顺利。8个镇7个项目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总投资6.80亿元,涉及市级专项帮扶资金1.69亿元,占本区可获得市级专项帮扶资金总额2.075亿元的81.45%,基本完成预定工作目标。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区已收到帮扶资金47452.5万元,其中:12家帮扶单位累计到账帮扶捐赠资金27300万元,市级专项帮扶资金13435万元,镇级财政配套资金6717.5万元。通过打造“造血”机制项目已支出帮扶资金40057.27万元。4.稳步推进村庄改造

2015年我区村庄改造规模较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改造规模为5567户,涉及9镇1工业区的14个行政村,总投资概算11727.95万元,其中申请市级财政专项奖补资金6680.4万元,区级专项配套资金2226.8万元,镇级自筹2820.75万元。到2015年底,各镇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内容,计划2016年一季度完成区级验收。枫泾镇的中洪村、漕泾镇的水库村被评为XX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 1.积极倡导规范种植行为 制定《xx区2015年田间窝棚整治方案》,重点加强了对各镇(xx工业区)果园、蔬菜田间窝棚整治工作,加强对来沪务农人员的服务于管理,并严禁外来农户在本区掠夺性种植西甜瓜,通过对各镇(xx工业区)的不断宣传与督促,深入农户田头强化服务与指导,强化监督检查,来达到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良好发展的目标。2015年全区应整治果林田间窝棚323户,其中本区54户,外来269户。最终完成整治323户,整治率为100%。2015年全区应整治蔬菜田间窝棚474户,其中本区13户,外来461户。最终完成整治474户,整治率为100%。

2.深入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

2015年我区启动了新一轮整治工作,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是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整治对象。今年我区通过进一步的摸底排查工作,共确定121户整治对象,其中本地养殖户90户,外来养殖户31户。二是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任务。根据新一轮的摸底排查情况,制定了我区2015年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全年整治任务。三是建立简报制度,掌控工作进度。根据全区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工作情况,共印发15期《工作简报》。四是加强指导和督查,推广典型。积极开展工作督查,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并将漕泾化工区及朱泾镇的整治工作总结成案例在全区推广。今年121户(场)不规范养殖整治任务全部完成。3.大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完成化工区防护林建设3369亩,全区新建林地8919.66亩,森林覆盖率10.81%,已超额完成市下达xx区“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10.24%的目标值。正式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工作,覆盖全区各镇、行政村。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构筑生态屏障。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绿色防控示范区大田防治次数比面上常规减少3次,每亩化学农药用量比面上常规减少50.55%。推进规模化畜禽场粪尿综合治理3家。

三、2016年工作打算

上一篇:202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下一篇:词语搀扶的相关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