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共13篇)
1.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一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中医药发展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的通知》要求,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满足居民中医药服务健康需求,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目标任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经局党委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填平补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改善群众中医药服务环境和体验,开展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便社区群众就近享受规范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项目范围与内容
(一)项目范围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项目内容
1.改善中医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
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2.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标准,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按程序接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
3.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机构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组织本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2天的中医药服务培训。
4.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确保能安全有效开展和规范化操作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中医微创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骨伤类、肛肠类以及中药饮片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详见《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区卫健局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区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项目单位要制定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报区卫健局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
(二)资金安排
2020年省财政下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共2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其中15万元划拨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
5万元划拨入市区中医医院,用于开展全区中医药人员培训。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21年12月底前全部执行完毕。
五、项目监督与管理
(一)项目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加快项目执行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完成后做好自评工作。
(二)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开展评估,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区卫健局将把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单位考核,项目执行实际效果将作为今后安排相关中医项目资金的依据。
(三)项目单位要切实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归档。
2.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二
1 社区中医药服务建设
经过以创建全国中医中药进社区示范单位为契机,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得到了较快发展,为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目前中心及下属的6个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执业医师12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3名,中医药服务量占了社区总服务量的30%,中医全科培训率100%。
2 中医药人员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作用
2.1 团队的组成
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团队为依拓,开展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服务模式,组建了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由2名全科医生、3名社区护士、1名慢病管理员、1名防保人员共7名医务人员组成,平均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3 500户,同时为每个团队配备1~2名中医医生,为签约家庭提供中医药服务。
2.2 加强中医药人员素质培养
中医医生首先是一名医生,然后才是一名掌握中医学特长的中医医生,中医学不能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在提高自身中医业务素质外,着力培养适于社区卫生和家庭服务需要的技能,所有中医医生先后参加了全科岗位培训和中医全科培训,3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逐步改变了“中医坐台”服务的传统理念,为中医医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家庭医生作了准备。
2.3 构建家庭医生中西医互通站
通过院内学习和日常交流的方式向全科医生宣传中医知识,向他们介绍中医学整体思路、阴阳辩证法、系统的五行认识及其功能辨证的应用,体质辨识常识等中医药内容,使得全科医生有整体、系统、辨证、动态的中医理念,主动筛选出适合中医药治疗的病种,及时建议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会更合理使用中成药。全科医生对中医药的认识是提高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服务比例的重要举措;同时,中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丰富的经验宝库给全科医生增添了新的思维。
3 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具体内容
3.1 积极开展社区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
根据家庭医生团队年度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具体安排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对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做到通知到户,对未能参加活动的家庭则采取印发相关中医药书面资料的形式,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
3.2 针对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干预
对签约家庭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①从系统角度分析病因,注意心理、环境、饮食、气候等因素在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②观察病人生理、病理变化,运用传统中医学四诊,了解病人的整体体貌特征和微观变化,做到动态和全面;③对病人进行整体机能状态的诊断和治疗,针对慢性长期存在整体机能状态失去平衡的病人,以中医学系统功能调整的方法,诊断并纠正病人的病理性机能状态;④结合中医学的特点,传授病人整体护理知识及相关医学知识,包括对病人的心理干预、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康复训练和指导、疾病护理等内容。
3.3 开展中医药妇幼保健服务
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女性孕前保健,可弥补当前孕前保健模式的不足,对女性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①贯彻天人相应,顺应四时变化的保健理念,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②对孕产妇进行体质辨识;③当出现孕产妇生理或病理异常时选择合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如早孕呕吐时选用黄连、吴茱萸泡茶呷服的治疗方法;④发挥中医学注重心理学的特点,关注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心理健康;⑤注意新生儿生理习惯的养成,避免一些传统的、不符合新生儿生理发育规律的教养方法,如把尿习惯的纠正、喂奶方式方法的纠正等。
3.4 对签约家庭开展中医特色保健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①开展“治未病”服务,对签约家庭成员进行体质辨识,早期筛查出家庭成员中病理性存在的可能,并予以相应的指导纠正,把“病人要求中医药治疗”转变成“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接受中医药治疗”,避免了中医药的盲目应用,更使中医药的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②从中医角度分析病因,帮助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整体机能状态”进行分辨,并予以相关的“整体护理”。
3.5 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
开展脑卒中社区二级预防是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一个切入点,对签约的脑卒中患者除了在康复中心康复训练、健康治疗、器械辅助、中医药物等服务之外,还采取定期入户康复指导、康复督促回访等方式提高康复效果。
3.6 优先在签约人群中开展适宜技术服务
总结近年来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适宜技术和经验,编制适用于家庭健康保健服务的中医特色服务,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进行宣传,以协助家庭医生解决签约家庭不同成员的健康问题,如“玄银茶”治疗急慢性咽炎[2],“正金散”贴敷治疗咳嗽,埋线减肥,冬病夏治,捏脊等适宜技术的应用。
4 成绩和问题
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责任团队为依托,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实施健康管理和促进人群自我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提供连续、安全、有效和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3]。中医药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参与,使服务更加全面,满足了签约居民不同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居民中的认可度。但是,中医药在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困惑,集中体现在:①医疗服务价值不能得到合理的体现,制约了中医药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可持续发展。正如《行医日记》中所说“一项不能体现其价值的技术永远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4]”,对此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改良。②社会对中医药认识的片面性。一方面认为中医只适用于慢性病治疗和养生,另一方面,中医又好象遍治百病,无所不能,影响了居民对中医药的可信性;③中医药一些治疗方法在疗效上的不肯定性,影响了对中医药的选择;④缺乏中医临床路径指南;⑤中医医生的全科技能有待提高;⑥中药涨价制约了中医药业务的开展业务;⑦部分中医界人士存在把“中医”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倾向,难以融入现代医学的发展潮流;⑧适宜技术的应用缺乏规范。
5 对策和展望
5.1 加强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理论研究
5.1.1 重新认识什么是中医,回归中医的哲学属性。
对于中医的理解的,很多时候只是凭着一种感觉来界定中医的内涵,并习惯于把某位医家的观点理所当然地当作“中医认为”,而一旦成为“中医认为”,其观点就无法加以责疑,更难以否定;同时,中医学从其诞生就“具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5],很容易出现学术上的人文化、高深化和神秘化的倾向,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为此,正“中医”之名实在是当今社区中医发展之必须。关于中医的“中”,有二种解释,一说是中国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突出的是地域性,这种地域性同“藏医”、“印度医”等之类没有特别的优势;一说是通“中庸”的“中”,意为注重平衡、中正的医学,强调的是哲学性。这种哲学属性具体体现在:一是把机体当作一个系统,即治人,而不只是祛病;二是注重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体现中医学天人相应,顺应四时的理念;三是注意病人整体机能状态的诊断和调整。对整体机能状态的诊断和治疗是实现机体恢复整体平衡的重要内容[6]。重新认识中医学的属性将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5.1.2 区分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所谓“证”是分析了各种症状,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7]。但是,辨证论治使中医学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成为拒绝检验、论证的借口。同时应该注意到中医临床还有更多的对症治疗,这些内容与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无异,应该接受同样于现代医学的科学检验。为此,需要把对症治疗的内容从辨证论治中区分出来。区分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成为中西医沟通的切入点,协调中医学在家庭医生服务中与全科医学的关系,逐步建立适用于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药临床路径。
5.1.3 坚持逻辑和实证的原则。
中医学有几千年的经验,是实实在在的人体实验[8],但在诸多的经验中也存在良莠不齐,必须进行合理、有限的取舍。而对于取舍的标准和方法,须遵循逻辑和实原则,以保证选取的适宜技术和养生保健方法的科学性。
5.2 加大中医药的宣传
宣传理性、科学的中医,改变目前社区居民中存在的中医只是调理、看慢性病、西医看不好才找中医试试等片面印象[9],以提高中医药服务需求。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具有安全、有效、便于操作、价格低廉的优势,对降低社区居民医药负担可发挥重要作用[10],因此要宣传一些符合逻辑、实证要求的中药适宜技术,避免中医对中药的依赖,减少对中药的盲目使用。
5.3 加强中医医生全科技能培训
落实上级中医院与社区结对政策,让名中医进社区,营造中医氛围。选送年轻社区中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扎实中医基本功。创新中医全科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灌输正规的全科理念和思维,学习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做到中西医结合,打造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能力的中医全科医生,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改变目前中医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配角角色。
5.4 完善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保障机制
中医药具有的显著疗效和特色优势,决定了其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必然性[11],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12],因此需要明确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范围和功能定位,制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标准和实施细则、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考核与评价标准等相关管理规范,完善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质控体系[13]。以体质辨识为主的中医特色体检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方法不仅体现在疾病预防中的“未病先防”,更进一步走进慢性病管理领域[14],但在为签约居民提供该类健康管理服务上,其服务价值无法得到体现,需要加大医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将中医“治未病”等参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摘要: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单位之一,在家庭医生服务探索工作中,中医药参与了服务团队建设,构建家庭医生中西医互通站,在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医疗干预、孕产妇保健、康复等方面发挥中医的理论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的特色服务,取得了成绩,也发现了问题,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展望。
3.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17-03
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尤其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将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低廉、便捷、高效的服务,解决居民看病难,看中医更难的问题,使社区卫生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1-2]。因此,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如针灸、推拿等,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背景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医改的深入,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加强。自1999年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根据居民需求,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等适宜技术,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示中医药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应积极全面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使更多相关人才进驻社区,以中医药服务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成熟的中醫药技术服务社区基层居民,达到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的作用。
1.1.2 社区资料 选取我院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于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调查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口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山小榄社区人口管理办公室),本社区至2014年共有5213户住户,总人口34728人。其中,常住2671户,户籍人口19678,其中男性11582人,女性8096人;暂住2542户,暂住人口15050人,其中男性8973人,女性6077人。中山小榄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985人,其中常住老年人572人:男性243人,女性329人,75岁以上46人;暂住及流动老年人413人:男性180人,女性233人,75岁以上36人。
1.2 方法
1.2.1 需求分析 根据中山小榄社区体检、全科诊疗资料显示,患有疾病的居民中,老年人患者占80%以上,其中7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存在广泛的康复理疗需求;中山小榄社区现有残疾人48人,其中肢体残疾21人,存在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的医疗需求,而这种医疗需求一直也是残联要求开展的工作。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工厂数量不断增加,公路网日趋密集,工伤和车祸也随之增多,且在全科诊疗工作中发现,创伤、损伤等意外所致的疾病在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中所占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其诊疗需求也日益增大。
1.2.2 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立 医院社康科根据中山小榄社区特点以及其服务中心自身优势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中医药康复医师(1名)为组长,中医药康复技(1名)为副组长,护士(3名)为组员,由组长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计划和培训组员,副组长协助组长实施各项工作。
1.2.3 设备准备和技能培训 设备准备:准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如电子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全自动腰椎牵引床、负压吸引治疗仪、起立训练床、减重步态训练仪等;技能培训:所有人员均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灸、中频电疗、推拿按摩、颈腰椎牵引、中药敷贴、穴位注射、负压吸引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等。
1.2.4 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 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同时,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另外,运用中医药方法结合现代理疗手段,开展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解答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及针对性给出康复建议,健康教育疾病范围主要包括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落枕、中风后遗症、腹泻、便秘、肢体及脊柱关节功能障碍等。
1.3 评价指标 统计接诊人数和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诊疗疗效、服务态度、诊疗费用、康复保健、其他建议等,各项内容可多选,每3个月进行一次调查。
2 结果
自2010年我院在中山小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活动以及健康教育以来,社区居民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诊疗、功能训练等适宜中医药技术的人数持续上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0年至2014年期间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均达到70%以上。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日益感受到中医药养生保健所带来的好处。有研究显示,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社区卫生服务压力,解决社区居民“看中医难、贵、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合理分配医院医疗资源,减轻医院压力[3]。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有以下优点。
3.1.1 应用效果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达到70%以上,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便民、简化、低廉的特色,具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优势。
3.1.2 群众反响好 每年的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意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符合社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卫生服务的要求,可有效减少社区群众对日常医疗的投入,进而降低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有利于推动新医改的实施,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渐深入到基层居民中,可更为显著体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用价值,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3.1.3 开展环境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的开展,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医疗设备具有操作易、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如针灸、艾灸、推拿等,不需复杂大型的医疗设备即可实施和服务于社区群众,且群众实际获益良好,多数病患的病情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使整体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开展中便捷、低廉、优质的特点。
3.1.4 开展工作好 在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社区群众进行沟通,可充分了解病患的实际情况,并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同时可通过沟通向社区群众灌输日常医疗知识,宣导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使社区群众更深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知识,有利于提升病患对疾病、保健、康复等方面的认识,并可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形象,使社区群众更信赖中医适宜技术,为后续开展工作做出良好的铺垫。
3.1.5 开展前景好 随着中医适宜技术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区团队人员均参与了多次技能培训课程,并通过与诊疗患者的经常性接触将理论知识逐步应用至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中医药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技能,使病患获得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循环,有利于深化改革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系统,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充分体现出中医适宜技术实施的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3.2 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群众反应、开展环境和前景,使多数社区群众受惠,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在开展前期,所组建的团队成员中仅有带队医师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识和开展具有较深的认知,造成相关人才缺乏,且可投入资金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多方面开展的需求,使开展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开展进度也较为缓慢[4]。因此,总结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的重担问题,思考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以提高社区群众医疗服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5],本研究通过对本次开展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3.2.1 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中医药适宜技术已有卫生部文件下达推广指示,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政府未对该技术推广起足够的关注,在社区医疗中保障制度较为缺乏,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尚未纳入医保范围,且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培训等的相关支持政策较少,致使推广工作的进展比较缓慢。
3.2.2 中医药人才匮乏 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施过程中,相关中医药人才较为紧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且由于社区群众病患中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其病情一般較为复杂多变,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要求高,因而前期实施难度较大,效果也相对不明显,不利于后续的推广。
3.2.3 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缺乏系统管理 目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尚未有统一的服务管理体系,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精细化分级、分类存在较大的难度,其相应的实施配套设施也未完善,服务病患的疾病类型较为单一,多以内科疾病为主,尚不可满足对其他疾病的诊治,进而限制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
3.3 对策建议
3.3.1 政府加大支持 建议政府应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推广的关注和重视,深入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色与优势,并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使社区群众深切享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实惠,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各个项目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价值。
3.3.2 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及相关医疗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和标准,并实行相应的考核标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地位与待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发展,通过知识、技能培训等课程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6]。
3.3.3 宣传中医特色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便捷、简单、低廉的特色,在群众接受率不断提高的总体良好态势下,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鼓励社区群众走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人民真实感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进而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往更深的层次发展[7]。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全符合当前我们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2]许永建,高启胜,郭清,等.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11,31(6):448-450.
[3]蔡祖祥,马灿泽,余道兵,等.适宜中医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 : 80 -81.
[4]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5]余信国,李静,杨桂琼.西乡街道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和需求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91-1592.
[6]陈容,孙雷.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临床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34-35.
[7]汪珍秀,肖素娟,李玲,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的成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626-2627.
4.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四
行动计划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33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利民惠民为宗旨,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工作要求,切实推进基层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我院设立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疗量在“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升,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比例力争达到30%。
二、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建设。卫生院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加强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村卫生室要加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到2020年,卫生院普遍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卫生院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条件。
(二)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0.4-0.6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7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鼓励在职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水平。
加强基层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在职在岗以西医药知识为主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临床类别医师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其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方法处理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鼓励基层西医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将中医药作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必要内容。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到2020年,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65%。在孕产妇、亚健康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健康知识讲座、公众健康咨询的次数等方面,中医药内容应不少于40%。
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卫生院要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维护健康、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积极提供中医药咨询指导和人员技术培训,向居民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方法。根据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项目。注重发挥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中的独特作用,提供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中医护理服务。
推进基层签约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在推进签约服务过程中,要注重签约服务效果,努力让居民通过签约服务能够获得更加便利的中医药服务,引导居民主动签约。同时,要积极探索提供差异化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中医药服务需求。
(四)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深入开展
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为主题,以完善中医药健康文化内容、搭建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平台、畅通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路径为主要内容,各地要通过制作中医药健康知识展板、阅报栏、宣传墙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推广《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药知识、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引导城乡居民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到202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较“十三五”初期提升10%。
(六)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规范管理
进一步加强中医规范管理。加强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用药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中医诊疗规范,中医病历、处方等中医医疗文书书写要符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相关规定,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进一步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卫生院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应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中药饮片和煎煮中药的质量;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中成药类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知识 篇五
知晓率调查表
下述问题涉及中医药常识方面,每道题后面有三个选项(是、否、不知道),请回答:
1、中医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是: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2、“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支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对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3、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4一天的24小时里,每个时辰都有相对应的脏器在工作,中医叫“子午流注”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5、中国传统的养生要: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6、“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指:阴阳、前后、虚实、寒热。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7、中医将疾病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8、八纲中的阴阳最初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自然界,外为阳、内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就身体来说,气为阳、血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9、西医是平面医学,看表象,治表面,仪器分析,也是分析图像能看得到的表面,仪器分辨不出的有很多。中医是立体医学,根据天时地理方位,看表里,治内外,治疗病根,天时地理环境和任何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对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10、亥时,21.00-23.00,三焦经旺,也就是当令。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对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调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6.构建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 篇六
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局(2009年9月)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医药参与医改、发挥作用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在已经出台的医改配套文件中,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都有很多具体体现。
静安区中医药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上世纪90年代,我区在上海市最早开始探索社区卫生改革,奠定了较好的社区卫生工作基础。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07年元月,静安区按照中央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有力指导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并把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作为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区在建设上海市中医进社区示范点基础上,又成功了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我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软件与硬件并举、中医与全科医学并重,兼具上海特征、静安特点、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一、强化政府责任,确保四个到位,构建有效的社区中医药
务网络、人才开发等方面明确了工作目标,形成了规范性的制度框架。
3、投入到位——政府主导,加大社区中医药投入 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2006年至2008年共投入9210余万元用于社区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社区预防保健,另无偿划拨3000余平方米卫生服务站点用房,为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大力扶持区内中医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石门路门诊部名老中医荟萃,在业界享有盛誉,但长年来该门诊部房屋陈旧,又深处狭窄的居民弄堂内,居民就医十分不便。区政府认为,其优质的中医服务群众需要、百姓欢迎,区政府应予扶持,并决定投资2.53亿元对其规划重建,市中医门诊部规划新址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年内即将开工建设。
4、领导到位——切实加强领导,部门综合协调
区政府明确由分管副区长牵头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组织推进社区中医工作。区政府加强领导,卫生局牵头推进,并由具有中医副主任医师技术职称的副局长具体负责。街道办事处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优势,与区卫生局共同对发展社区中医药特色服务加强管理。区府办、发改委、建交委、人口计生委、民政局、财政局、人保局、房地局、规划局、食药监局等有关部门则结合各自职能,对创建工作提供支持。在创建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街道办事处和卫生部门实施管理”的发展社区中医药特色服务体系的工作
在医保部门的支持下,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医保“预付制”管理改革。医保预付费用指标向社区倾斜,促进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患者的门诊重心下移。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费用1.78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950万元,增长幅度达12.3%,2009年安排医保预付总量达到1.94亿元。医保部门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基本医疗的中医药服务项目、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都纳入了支付范围,并明确规定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中医家庭病床费用可以医保报销,方便老年中医病人和大病中医病人。
3、转变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中医药服务公益性质
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中医药服务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政策性亏损由政府财政弥补。2008年,由于药品加成率下降,实行药品零差率、减免挂号费和诊疗费等惠民政策,区财政贴补了近1500余万元专项经费及时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运行压力。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静安区同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改革。区政府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确保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控制就医费用为重点,从深化改革、预防保健、医政管理、中医药工作等方面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与政府投入挂钩。突出社会效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分配
对老年人、妇女、儿童、亚健康人群制定实施社区中医药保健计划;开展四季养生保健、四季食疗药膳、中医情致调摄、中医运动功法、中医体质分类调养等中医保健工作;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育龄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妇女、孕期妇女、产褥期妇女的中医养生保健;编制、发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处方和宣教资料,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知识。
四、加强引进,注重培训,打造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 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能否持续发展,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我区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力度。目前我区共有社区中医医生83名,占社区医师26.7%。其中:高级职称10名,中级职称3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34人,中医全科医师7名。为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我区还十分注重社区中医队伍的继续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开展外向型培训:为了帮助社区中医医师拓展国际视野,2006年选派1名中医全科医师赴澳大利亚短期培训,2007年选派2名中医药管理干部赴美国管理培训,2009年选定2名中医全科医生赴美国培训。进行岗位培训:我区6名中医医师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规范化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32名社区中医医师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社区中医医生的培训实现了全覆盖。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名中医医师纳入区卫生系统百名专业技术骨干培养计划,所申报的中医课题获得区政府7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有力促进了我区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已都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服务,2008年,社区中医药服务人次达69万,比2006年(2006年为39万人次)增长了76.9%。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服务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34.5%,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中医药服务量比例达到总服务量的51%以上。社区中医药服务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和欢迎。
7.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6月, 我们在居民自愿的前提下,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 选择磐安县社区居民5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条件:年龄18~80岁, 能够顺利完成调查, 排除认知障碍、精神病史或神经性疾病等不能顺利完成调查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内容: (1) 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医疗费用承担、家庭成员情况等; (2) 社区中医护理认知情况:对社区中医护理了解程度、所在社区是否开展了相关的保健服务; (3) 对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 包括饮食、中医中药、生活起居、康复护理、情志、中医护理操作、疾病护理、不同年龄层的健康护理、紧急救护等; (4) 将每项内容的需求程度分为非常需要、比较需要、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共5个等级;非常需要为4分, 不需要为0分, 分数越高则需求程度也越高。
1.3 质量控制
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 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 当场回收调查问卷。最终500人参加问卷调查, 有效调查问卷500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对各类护理内容需求平均得分以 (±s) 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500人, 男266人, 女234人。年龄18~34岁193人 (38.6%) , 35~59岁160人 (32.0%) , ≥60岁147人 (29.4%) 。文化程度:文盲28人 (5.6%) , 小学27人 (5.4%) , 初中78人 (15.6%) , 高中135人 (27.0%) , 大专及以上232 (46.4%) 。职业:工人55人 (11.0%) , 公务员41人 (8.2%) , 科技人员92人 (18.4%) , 公司职员104人 (20.8%) , 离退休人员或无业人员98人 (19.6%) , 其他110人 (22.0%, 包括服务行业、农民、运输等人员) 。医疗付费方式:公费98人 (1 9.6%) , 医保235人 (47.0%) , 自费167人 (33.4%) 。
2.2 对社区中医护理的认知
(1) 对社区中医护理完全不了解的有231人 (46.2%) , 部分了解者169人 (33.8%) , 比较了解者57人 (11.4%) , 非常了解者43人 (8.6%) 。 (2) 所在社区是否开展中医护理保健的调查中, 选择是的187人 (3 7.4%) , 选择否者3 1 3人 (6 2.6%) 。 (3) 在需要什么样的中医护理方式中, 因该项为多选题, 选择的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就近提供门诊咨询253人次 (50.6%) , 选择专题讲座94人次 (18.8%) , 预约上门83人次 (16.6%) , 定期上门巡诊67人次 (13.4%) , 建立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计划59人次 (11.8%) , 其他25人次 (5.0%) 。 (4) 卫生保健相关知识主要获得途径, 该项为多选, 选择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通过电视获得266人次 (53.2%) , 报刊书籍259人次 (51.8%) , 医护人员117人次 (23.4%) , 广播91人次 (18.2%) , 亲朋好友86人次 (17.2%) , 家人67人次 (13.4%) , 学校44人次 (8.8%) , 墙报11人次 (2.2%) , 其他3人次 (0.6%) 。
2.3 对社区中医护理内容的需求
护理内容需求分为12类, 共81项。
2.3.1 12类护理需求
平均分数由高至低依次为: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情志护理、中药用药护理、社区紧急救助、中医护理操作、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常见传染病、疾病护理相关知识、婴幼儿健康知识、康复护理、妇女健康知识。其中, 最高得分是饮食指导需求, 平均分数 (2.01±0.73) 分, 最低得分是妇女健康知识需求, 分数 (0.88±0.15) 分;最高需求与最低需求得分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u=3 3.9 0, P<0.0 1) 。
2.3.2 81项单项需求
分数排在前10位的项目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个性化饮食指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护理知识、睡眠养生知识指导、常见病食疗知识、按摩保健方法、活动锻炼养生相关指导、外伤与骨折相关护理、积极向上乐观情绪的指导、常用营养配餐食谱。单项得分最高的是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分数 (2.03±1.10) 分;最低的是常用营养配餐食谱, 分数 (1.80±0.66) 分;最高与最低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4.0 1, P<0.0 1) 。
3 讨论
社区中医护理要兼顾社区护理和中医护理的特点, 强调因人、因时、因地施护。社区护理强调社会、家庭、心理健康对总体健康的影响,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 并贯穿于整个疾病防治过程。中医护理包括饮食、养生、保健知识、简便、容易操作的护理技术, 更适合社区护理的模式。张路燕[1]采用社区中医护理对不同证型的老年高血压病120例干预, 采取针对性食疗、中药足浴、太极拳、耳穴按压、心理护理等中医护理技术干预, 配合社区健康教育, 取得了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罗晓曦[2]研究显示, 社区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便秘的症状。安秀艳等[3]的观察结果显示, 对离退休人群适时进行社区干预, 开展他们需要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平稳过渡有很好的帮助。徐筱莉等[4]的社区中医护理应用现状调查显示, 大部分护士能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用药、饮食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康复等内容进行护理干预, 但缺乏相关效果评价;社区老年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有较高需求。
本文调查中, 对社区中医护理的认知情况有46.2%的人不了解, 非常了解的仅占8.6%, 说明本社区中医护理的知晓率还很低, 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在希望开展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项目中得分最高的是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 其次是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显示了社区居民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较高。由此, 我们认为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群对中医护理的需求有侧重地开展工作, 注意发挥中医护理和社区护理各自的优势, 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 让中医护理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目的 了解磐安县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度和需求。方法 2012年6月选择磐安县社区居民500人为调查对象,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 对社区居民的一般社会学资料、中医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对中医护理完全不了解有231人 (46.2%) ;对饮食指导的需求得分最高;得分在前10位的护理项目中, 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注意事项占第一位;不同年龄段对中医护理项目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结论 社区中医护理可将社区护理和中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 对社区保健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应根据具体需求制定适合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 以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社区护理,中医护理,需求调查
参考文献
[1]张路燕.社区中医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12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 26 (9) :89.
[2]罗晓曦.老年性便秘的社区中医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8) :117.
[3]安秀艳, 周凤伟, 张丽萍, 等.离退休人群的社区中医护理需求分析[J].护理研究 (下旬版) , 2010, 24 (8) :2194.
8.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会计信息;社区服务;工作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各企业事业单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重医疗轻后勤管理的管理方式下,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理解仅停留在“收费室不少收钱、出纳员不付错钱”的错误认识上。由于管理者轻视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粗浅,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正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群众服务组织,必须要在各个环节上提高服务质量,因为它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现阶段我国社区中心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存在问题普遍较多,例如信息不透明,资料缺失不完整,核算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十分多见。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主观也有客观。先说主观原因,导致现在会计工作会出现这么多纰漏的原因还是由于现在从业人员技术能力不够过关,没有掌握到扎实的技能基础,才会出现工作中比较随意,经常马虎大意导致信息失真情况发生,而会计工作要求的是准确,快速,一点的误差就会给企业或者是民众带来巨大的损失。再谈客观因素,现在的社会浮躁,功利,这就导致有些从业人员的个人综合素养不过关,导致一些假账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还有一些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计责任主体的认识不清,内部控制意识淡簿等问题。
二、对社区卫生中心会计质量的提高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1、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对社区中心的会计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对每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反馈整理,最后进行总结,看工作人员都在哪些工作技能上面还存在不足,或者是存在个人特殊情况的困难,最后再根据本社区服务中心的特点进行整体技能培训或者对个人进行单独解决。
2、做好服务中心的年度总结工作。认真,客观的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全面落实激励制度,做好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从而提高每一个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效益。
3、保证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对每一项会计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反馈监督,并且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执行态度和执行效率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总结。
(二)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1、明确责任主体。《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帐务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其主要负责人仍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2、加强对服务中心会计工作内容的内部审计。中心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为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中心内部的审计工作可以清楚详细的了解到服务中心的人资情况,以便于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调节,及时转变和改进,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对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审查和核实,例如是否存在假账现象,会计票据是否有效,月末报表与票据是否相对应等等。
(三)流程管理制度化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系统)包括收费管理系统、医生开方系统、医生遗嘱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相关项目。该系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属各部门的物流、财流进行统一综合管理,再对随后得医疗活动中各阶段所产生的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最后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而该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流程梳理、规范、优化为基础,并通过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予以保证。为了避免流程与流程之间割裂、与实际运作脱节、流程繁多、内容形同虚设、管理缺位,应加强流程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流程管理制度化。
(四)加强社区服务中心会计工作的技能培训
为了使从业人员在直接面对前来看病的社区群众时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必须建立培训考核制度。通过对所有从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效率,还要进行不定期的考核,通过对所有会计人员的考核来发现有哪些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过关,要求其重新进行学习,或是不允许其上岗就业。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培训考核制度和加大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和参观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而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作为中国基层的群众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群众,最终目标也是为群众服务。因此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逐步涉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个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服务中心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做到精细,清楚,效率高。因此,建立起来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内部控制为保证,监管审计工作全面到位的系统会计管理制度,就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更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4,(14).
[2]刘素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必须强化会计基础工作[J].科技咨资讯,2013,(32).
9.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九
(讨论稿)
一、领导重视篇
领导重视中医药服务(1、区域内政策文件;
2、领导的调研视察;
3、相关会议)
责任部门:业务科,配合部门:办公室,各社区卫生中心,各单位各部门按照每个要点提供3-5张照片。
二、环境优美篇
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1、中医院;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中医药特色站点)
责任部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中医科、中医临床诊室和中药房等分别提供3-5张照片。
三、服务发展篇
加强中医药合作和对口支援切实提高服务能力(1、区中医院与省中合作;
2、区中医院和市中合作;
3、区二院与北京广安门医院合作;
4、霞浦中心与上海市中医院合作)
责任部门:新碶、柴桥、霞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提供3-5张照片。
四、人才队伍篇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1、中医药人才引进和聘任;
2、专科特色和祖传老中医;
3、西学中培训;
4、中医人员考试和技能比武;)责任部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2、4每个中心准备3-5张照片;
1、3由北仑区中医院分别提供3-5张照片。
五、功能完善篇
中医药参与社区“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1、适宜技术;
2、传染病防治;
3、慢病中医药管理;
3、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
4、中医药康复指导;)
责任部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每个要点分别提供3张照片。
六、特色服务篇
区域中医药特色服务(1、中医百草园;
2、区域中草药品种分类;
3、中医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情志调摄等特色服务;
4、院内中药制剂、膏方等;其他特色服务)
责任部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每个要点分别提供3-5张照片。
七、健康教育篇
社区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1、中医药健康教育;
2、中医药学会活动;
3、中医学术讲座;
4、中医药年会;
5、中医药义诊咨询活动)责任部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每个要点3-5张。
八、群众满意篇
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1、社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认可照片;
2、感谢信、锦旗等;
3、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相关照片)
照片按照项目内容统一放文件夹(标明序号和名称):
图片大小:11×15厘米或15×11厘米
10.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十
2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候选示范区
公示参考格式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的总体要求,经以区为单位创建评估,所在省(市、区)中医药管理部门全面评估和国家重点复核,北京市东城区等26个区成为候选示范区。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证示范区质量,依据创建工作程序,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现对该区进行社会公示。
如有不同意见,请于2009年ⅩⅩ月ⅩⅩ日17时前,以信函形式向我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或卫生厅)实名举报,也可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名举报(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举报内容要求真实、证据确凿,来信请在封皮上注名“举报”字样。我们将为举报人保密。
举报信邮寄地址: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或卫生厅接受举报信的邮寄地址)
2、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邮编:100026
ⅩⅩⅩ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
管理局或ⅩⅩⅩ省(自治区、直辖市)
11.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我团疾控中心自1995年以来,开展了居住在我团辖区内所有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服务,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后访视工作在深入社区,进入家庭,拓宽了妇幼卫生服务领域,加强了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多方面发挥这明显的作用。
1 做法
1.1九0团疾控中心设立专职产后访视人员1名及全团9个农业单位的9名连队卫生员为访视人员,负责全团辖区内近一万人口的新生儿、产妇的产后访视工作,产后访视率通过各位访视人员的多年辛勤工作,不断努力,逐年在提高,现在新生儿及产妇的产后访视率已达到100%,专职产后访视人员为正规妇幼卫生专科毕业,9名连队卫生员也都是医疗专业毕业,在上岗前接受过妇幼保健业务培训,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创建“爱婴医院”课程培训,“母乳喂养知识和技术”训练等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
1.2建立联系信息及反馈制度,各连队卫生人员及时掌握本单位近期到预产期的孕妇人员,随时了解分娩产妇情况,及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并将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访视情况及指导处理意见及时登记在《兵团母子健康手册》上,作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重要依据。
2 作用
2.1巩固“母乳喂养”成果,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不仅需要在孕期了解母乳喂養的好处,而且需要解决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妇出院后还需要大量的后续措施来巩固母乳喂养的成果,产后访视人员要具备医疗、预防、护理等医学专业知识,并具有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产妇在哺乳期的营养,乳房护理、泌乳、哺乳姿势等均能给于正确指导,同时督促家属支持产妇实行母乳喂养。产后访视人员在母、婴产后42天左右进行全面检查及,与儿童保健系统管理4.2.1体检相结合,构成九0团社区母乳喂养随访支持网络组织,在巩固和促进母乳喂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2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产妇在产褥期,儿童在新生儿期均处于特殊的生理、心里状态,是社区保健服务的重点对象,产后访视人员能深入社区,进入家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衣着、膳食营养、母乳喂养、产妇自身保健、计划生育知识、新生儿护理等方面作出指导和具体处理,满足了我团社区居民的基本保健需要,为我团辖区内居住的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质优的基本卫生服务深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宽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域。
3 提高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率
3.1产后访视是在孕妇孕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可以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恢复情况。
3.2通过孕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方式的服务项目中,提高了妇、幼保健两系系统管理率。新生儿在出生后建立了《母子健康手册》,42天后就进纳入儿童4.2.1系统管理,按时进行健康体检,并按照要求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科学育儿指导等系统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12.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为我们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皇帝内经》所述, 许多先贤哲人为我们提供了中医药的用途, 并有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手术开刀, 扁鹊首倡“望闻问切”四诊法, 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2,3]。因此,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改中的作用已迫在眉睫。
1 体质辨识为中医药服务于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的可能性
1.1 体质辨识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法, 为中医药服务于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1.1.1 体质辨识的基本定义
所谓体质, 就是指在个体的生命活动中, 在个体先天所有和后天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心理或生理方面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 相对而言稳定不变的特点。而中医自古以来就要一直注重人的体质, 在治病和防病上, 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质辨识就是根据不同人的不同体质状态和不同体质特点来判断健康和疾病, 从而确定防治措施, 制定与其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体质辨识在中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中医进行“治未病”的重要前提。
1.1.2 体质三级预防的概念
一级预防, 是对引起病发的因素的防治措施。个体的身体机能和抵抗程度不同, 某些身体条件不好的人易感染病毒。如身体抵抗力差的人易患感冒, 因此对于这些体质特殊而又易发病的人, 应让他们加强身体锻炼, 积极改善自身体质, 增强自身抵抗力, 从而实现对他们的预防。
二级预防, 是指对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各项指标正常, 但身体却不适的人群和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边缘徘徊的人群, 我们还未找到能有效治疗的方法。因此, 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情况来确立防治方案, 对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人群要提早进行防治, 从而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侵袭。
三级预防, 是对已经患病的人即使进行治疗, 防止病变。在治疗的过程中, 要随时注意患者的体质变化情况, 从而掌握病情的好坏和进展, 更好的进行治疗。此外, 在治疗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的调理病人的欠佳体质, 从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消除疾病。
1.2 体质辨识为从“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进入群体预防提供路径与核心技术
1.2.1 体质信息采集技术
众所周知, 要进行体质辨识, 最重要的就是要判定体质类型。究竟如何进行体质判定, 获得体质信息, 主要有以下几种采集信息的方法。
首先,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及其科研小组经过多年不懈努力, 提出了著名的体质九分法, 并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体质辨识中。此外, 对于已经存在的9种不同的体质类型,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手段而进行推广。
其次, 我们每年都会进行体检, 我们可以把中医体质辨识运用其中, 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 针对各个人的不同体质类型和健康概况, 进行个性化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并适当的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式, 确保中医体质辨识在体检后仍能发挥有用的作用。
最后, 我们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 为每个病人建立私人档案, 将各人的体质变化情况、各项指标结果、曾患疾病等一一记录和保存下来, 以方便以后可以及时的为病人服务。
1.2.2 体质辨识评估方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2009年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它为体质辨识以及养生保健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 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也为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2 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中的运用
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中的实践在政府及行业的支持、部队实践、深入社区、辐射境外、文化传播都有体现。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促进社区中医药的发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 中医体质辨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 中医体质辨识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运用
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 先辩体质再进行中医治疗比如运用中医熏洗足浴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加强全身的血液循环, 保护血管, 减少各种心脑血管和肝肾器官并发症的出现, 减少降压、降糖等西药的使用。
2.2 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儿童、孕产妇、妇女保健等方面的运用
在社区老人中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根据不同的体质给予不同的膳食指导和保健操锻炼。在社区孕产妇中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使有些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的妇女平时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理, 使孕产妇能够从根本上得到帮助。在社区儿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增对不同体质的儿童进行不同的培养, 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中医体质辨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作用
传染病在西医中很多都是同样的治疗方案的。在中医方面是有不同的, 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进行传染病预防会有积极的作用。不同体质的人可能会感染不同的传染病, 增对不同体质提前进行预防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 应用前景与展望
中医体质辨识已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对其高度重视, 大力进行推广, 使老百姓能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调节, 从而增强体质, 防患疾病于未然。此外, 通过建立中医体质量表等服务体系, 可以有效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 让他们因病制宜, 因人制宜, 更加快捷的接受治疗, 从而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光.关于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实践的战略思考[J].中国教育, 2010, 24 (3) :4-7.
[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3.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 篇十三
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柳州市卫生局、柳州市财政局(柳卫字[2009]28号)的通知》,为切实加强大埔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大埔镇范围内居民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大埔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农村地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质,从2010年3月1日起,我院遵照柳州市卫生局下发的关于启动国家确定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市政府确定增加的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文件要求进行工作,力求达到各项考核要求。
二、基本原则
1、明确职责:定员定岗,免费提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注重工作质量。
2、公开透明:公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家喻户晓,接受社会监督。
三、提供服务的人群范围:大埔镇全体城乡居民
四、服务项目及内容
1、卫生信息管理内容包括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1
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并实行计算机管理。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制度。
2、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
3、传染病预防控制内容包括适龄儿童接种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于我院无预防接种点,保健科人员负责到大埔防保院收集数据】。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4、慢性病预防控制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含35岁】以上的大埔镇居民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门诊输液及住院的大埔镇居民病人实行快速血糖检测和糖尿病疾病筛查,对确诊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大埔镇居民患者在门诊日志进行登记管理,为60岁【含60岁】以上的大埔镇居民患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患者建立慢性病专门档案,由辖区责任医师团队进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连续性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
5、妇女保健内容包括为辖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产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开
展婚前及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预防控制及49周岁以内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免费普查。(由于我院无产科,保健科人员负责到妇幼保健院收集数据。)
6、儿童保健内容包括为辖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由于我院无儿保门诊,保健科人员负责到妇幼保健院收集数据。)
7、老年保健内容包括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 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为65岁以上【包含65岁】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体检项目:
(1)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五官科)
(2)肝功能(ALT、AST、白蛋白、球蛋白.)
(3)肾功能三项(Cr、BUN、UA)
(4)血脂四项(TC、TG、HDL—C、LDL--C)
(5)空腹血糖
(6)血液流变学
(7)心电图
(8)肝、胆、脾、胰、双肾B超
8、康复服务内容残疾人登记与管理、个体化康复训练。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
10、基本医疗急救自救服务农村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及技能,免费提供农村急救知识普及服务:对农村群众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技术、现场外伤4大技术、复原卧位、心脑血管意外第一目击紧急处置急救知识及“120”呼救常识等培训。
2010
【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07-22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记录表09-04
沙坪坝区统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09-11
襄城区卫生局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情况的自查报告08-2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年终工作总结06-21
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09-20
社区卫生服务标语09-13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