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2024-08-16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通用15篇)

1.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一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测试题

一、拼一拼,写一写。

bolangqinlaoranshaodenglonglianjia()()()()()lishutuhuadaotiangaoliangmeili

()()()()()

尽力爽快翠绿壮丽壮观华丽谷子登山

层叠楼层秋天苹果好像大雁这样劳动

写字浪花作业尽情凉爽翠竹雄壮华灯

稻谷登高表层直爽丰收金黄流水人们

二、组词

波()()苹()()劳()()丽()()谷()()实()()壮()()金()()丰()()宜()()层()()色()()华()()浪()()灯()()尽()()字()()作()()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时节景色()()尽染叠翠()天()云()大雁()秋()气()山河()五()登 瓜果()春()秋()()收()藏

2、秋天来啦,()来啦,()就是()的图画。()树()起()的灯笼,苹果()出红红的(),稻海()起(),()举起()的火把。谁使()这样美丽?看,()上的大雁()出了回答,它们()成一个()的“人”字,()在说——()的人们()出秋天的()。

四、查一查

波:音序__部首__结构____共几画__笔顺____________劳:音序__部首__结构____共几画__笔顺____________丽:音序__部首__结构____共几画__笔顺____________丰:音序__部首__结构____共几画__笔顺____________层:音序__部首__结构____共几画__笔顺____________色:音序__部首__结构____共几画__笔顺____________尽:音序__部首__结构____共几画__笔顺____________

五、造句。

1、壮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灯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二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对一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语文教学在积极探索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佳模式, 但一直蹒跚前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 “语文教学难以构建简明易学的可操作性知识和能力体系, 首先是因为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体系作支撑。学生最基本的概念不明, 是语文教学的硬伤”。[1]所以积极探索一对一网络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构建一对一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实行一对一网络教学, 是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推动下进行的, 我校参与网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使用的是e Class网络平台。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1.有利于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形式, 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提示, 不同的学生可以做出形式不一的思维导图, 这样, 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对一环境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平台、提供媒介。学生们针对某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对作品中出现的缺少知识点或知识层次等问题, 及时提出建议, 作品的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或订正, 实现了作品时时交流, 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下, 学生作品只能由教师评改的限制。

3.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登录e Class平台的“互动课堂”,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后, 点击“提交”, 教师的网络平台就会呈现每位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想查看哪位学生的作品, 只需点开通过“投射”, 全班即能欣赏到这位学生的作品, 大家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补充。这样, 教学空间实现了开放, 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e Class网络平台是个性化学习平台, 特别是思维导图功能区, 不仅有文字叙述, 还兼带画板、画笔、橡皮擦、各种颜色、符号、小装饰等功能。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 可以随心所欲, 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语, 如读后感、体会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贴图装饰, 满足自己的视觉。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1.教师的设计策略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 (单元整合) 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 以思维导图为线, 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 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 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 唤起学生热爱动物, 保护动物,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笔者的班级从五年级上学期便开始充分利用一对一网络平台进行常态教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 笔者又开始尝试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列习作提纲, 升入六年级后, 一直在尝试单元整合教学, 即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用思维导图贯穿起来, 有了前面几个单元做铺垫, 笔者认为在本单元 (整合) 用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可行性很强。

导学目标:1继续练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学习作者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3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引起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制作网络教学“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课堂”, 笔者设计了“本单元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理解本组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感、学习内容及时检测、欣赏图片说故事、谈感受、及时上网找相关新闻与故事并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课文用思维导图理解, 笔者依托e Class网络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给出了学习支架。

2.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 笔者提前进入“互动课堂”, 学生用自己的账号也登录进入。

师: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 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细心呵护, 怕人的珍珠鸟能和他和谐相处, 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生命, 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 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走进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阅读。 (生齐读课题, 默读并知晓本组课文学习要求)

(1) 自主学习提素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特别对于小学生,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形成, 给学生的导学案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于简单, 并且要求一定要具体。目标要能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 自己在书上或本子上提前圈点标注, 写体会;有的小组做成了简单的PPT。课堂上, 根据本组课文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给出了做思维导图的三点提示:每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篇课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2) 小组合作促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笔者从四年级接班始, 就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现有39人, 6~7人为一组, 每组都有从1~6 (7) 号的编号。这样笔者的班级按异质分为六组, 每组有学习组长、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及成员。针对本组课文,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思维导图。因为“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2]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从1~6 (7) 号逐个交流, 大家对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 笔者来回巡视, 给予指导与补充。最后各组向全班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思维导图, 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修正, 在互相质疑中达到学习效果。

(3) 学习效果——迁移学习拓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质疑、讨论修正, 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组课文的基本结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写作特色。这样, 使用一对一教学平台,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达到了目前各个地方提倡的高效教学。当然, 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其他领域, 如习作、英语课、复习课等, 学生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提纲、理解概念、梳理课文, 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的一节课。课前学生充分预习, 组长分配任务, 组员各司其职进行找句子、说体会、诵感情、制作PPT等。课中, 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一对一网络教学作品共享的特色。

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帮助学习者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 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 最终都能促使学生快乐、高效、有创造、个性化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概念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教学·课堂, 2011, (12) :62-64.

3.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三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4.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四

(教学反思参考4)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较好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一、把握课文的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秋天的美好.例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第二段中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看看谁读得最美,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在感受到课文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到了秋天的美好,也学到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方法,积累了语言.二、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了仿写训练:秋天的雨用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把万物描绘得如此美丽.请你展开想象,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课件出示瓜果蔬菜的图片,让学生进行仿写.“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它把__色给了____,____像____,____,____.”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内化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方法.三、重视情感的激发.本文文情兼美,适合情感的培养和激发.备课时,我精心设计过渡语言,课堂上,我激情渲染,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言:多么神奇的秋雨,它像一位魔术师,把秋天染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你们喜欢这神奇的秋雨,迷人的秋天吗?把第二段中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看看谁读得最美,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披情入文,学得有滋有味.在学文的过程中体会到秋天

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5.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闻到(),听到()。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

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秋景图)布置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

2.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

4.练习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

1.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

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

2.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

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

3.美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1.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

用心爱心专心 1

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

2.读课文,学词语。

认读词语:

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3.说说怎么记生字:

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4.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

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认生字,词语开花练习。

二、基本功训练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果园图画。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看到(),听到(),闻到()。

三、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四、作业筹备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礼物》复习生字、词语。

说话练习,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梨树挂起灯笼

苹果露出脸颊

秋天的图画稻海翻起波浪

高粱举起火把

大雁排成人字

教学反思与小结:

这课由于在识字1已经接触过秋天的词语之后,学生比较熟悉这个话题了,而且课文插图很美,而且还和课文配合的刚好。所以,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效果很好!部分学生提到背课文时很没有信心,但是,看着图再按顺序背诵的时候,并不困难,孩子也很高兴。

6.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写本课生字。

2、能背诵课文。

3、能模仿课文句式写话。

教学过程:

一、写课题认识“图”字。

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三、认读本课生字。

1、出示八个带拼音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2、出示去拼音生字,指导认识字形。

梨 笼 浪 燃 勤

图 粱 劳

(偏旁用黄色粉笔突出)

(1) 梨、笼、浪、燃、勤为形声字。

根据偏旁说说,这些字的构造特点,并进行组词。比如“梨”是一种水果,所以是木字底,而“利”表示读音。学到“浪”时,让学生再说几个“三点水”旁的生字,并组词。

(2)识记第二排生字,组词。并认识“高粱”,出示图片,说说高粱像什么?为介绍为什么是米字底,因为它是一种粮食,就像我们吃的大米。学习“劳”后,再说几个草字头的字并组词。

(3)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朗读。

3、学习词组。

美丽的图画 金黄的灯笼 金色的波浪 红红的脸颊

燃烧的火把 大大的“人”字 勤劳的人们

(1) 指导读好词组。

(2) 灯笼、波浪为什么是红色的?联系课文,理解。

(3) 指一指,脸颊指哪个部位。

(4) 用勤劳的( )来夸一夸我们的同学,家人。

四、读课文。

1、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1) 指导读。

(2) 比较:“秋天来啦,秋天来啦”表示人们都很高兴。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引导学生联系识字一说一说。

(3) 读出秋天来临时,人们的愉快的心情。

2、第二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1) 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2) “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金色的波浪、燃烧的火把”指什么?为什么不说“秋天到了,梨头、苹果、稻谷、高粱都成熟了。”

(3) 指导学生读一读。

(4) 理解“挂、露、翻、举”几个动词的用法。

(5) 根据填空,背一背这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梨树 ________ ( )的( ),苹果 _______ ( )的( ),稻海 _______ ( )的( ),高粱 _______ ( )的( )。

(6) 模仿写几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菊花( ),牵牛花( ),石榴( )。

3、余下句子: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1) 指导读一读。

(2)师:谁使人们这样美丽?水中的小鱼作出了回答,它们好像在说(生:)

五、以比赛的形式,有感情读整篇课文。

六、写生字。

7.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七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8.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八

肖志艳

《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课之初,我采用“摸身体”的游戏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的境界里。接着,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中去,让他们走进文本,让他们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的情境确实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里,我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二、以生为本,创造活力课堂

在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这里,老师就成为了学生的“引路人”,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四、存在的不足

1、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应予以肯定的评价。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表扬,因为这些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我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

2、在课堂上应变能力不够。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与其学生共同找出正确答案。

9.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点:认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教学难点:认记8个带新偏旁的生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2.认识8个字和5个偏旁。

3.培养认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都有一个个幸福的家,能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家吗?(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画或照片介绍自己的家)

出示放大的课文中的情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同学的家,她家的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

(一)”的第三课《在家里》

二、自读识字:

1.认准字音:

(1)自读词语,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尝试认读。(其余小朋友认真听,你能听出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你当小老师帮他指出来。)

(3)同桌互练。(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交换角色练习。)

(4)教师用卡片练习,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2.学习词语,练习说话:

(1)第一行词:

小朋友,对这四种物品(沙发、茶几、报纸、书架),你有哪些了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随机出示图词对照卡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交流:

如:沙 发

沙发是用什么做的?你见过哪些沙发?

茶几上经常放些什么?

你知道有哪些报纸?

你有书架吗?放在哪儿?架上放着哪些书?

(2)读第二行词:

这四种物品(台灯、挂钟、电视、电话),你知道些什么?(交流说话)

3.认记生字:

(1)认读8个生字: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2)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半边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部件拼一拼认识生字)

(3)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介绍好办法,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三、合作交流:

1.出示偏旁、部件,让学生将能组成字的两部分合起来,在认读。(把各偏旁、部件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中合作拼、读)

2.游戏:看图选词卡。

3.猜一猜,连一连。

老大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

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四、巩固延伸:

1.说出自己认识的带“三点水、走之儿”的字。

2.你家里还有哪些物品是书上所没有的?请你在父母的帮助下写成词卡,自己注上拼音,举办一次“家庭用品识字展览”,评出“识字大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二、自读识字: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礻”字旁,“日”与“口”字旁的区别,知道“扌”“礻”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三、合作交流: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四、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总结。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词语,短文。

2.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卡片。教师用卡片练习,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2.组词夺冠:说一个字,与“上下”都能组成词。

3.同桌互检。(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交换角色练习。)

二、品读领悟:

(一)看图练习说话:

1、说一说兰兰和她爸爸妈妈在家里干什么?

同桌说、指名说。

2、学生借助拼音读短文,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请同学起来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

4、学习短文中的生字:

⑴ 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文中的生字。

⑵ 说说你是怎么识记的?

⑶ 同桌互读、互相检查。

⑷ 全班齐读、指名读去掉拼音读。

(随机学习部首走之儿、竹子头)

5、朗读短文,看看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吗?

6、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二)学习短文中的生字:

A、写字指导:

1.师:刚才咱们动口又动脑,现在咱们应该动动手了。今天咱们先写2个字,出示卡片“土”“上”,学生认读

2.引导观察,发现异同

师:就这2个字,你发现了哪些相同之处与哪些不同之处?

3.指导书写:

师: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写时要注意舍命?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观察 学生汇报交流,师示范写生书空 学生描一描,再写1-----2个

4.展示作业,师生合作评议

B、在游戏中巩固字词:

游戏方法:四人一组,由组长从抽屉中拿出信封和白纸,四人合作完成拼贴。即把被拆开的字的部件组合成今天认识的生字。比比哪一组完成的又对又快,评出冠军组,季军组,亚军组给予颁奖。

C、开展写字比赛:分组比赛,教师评价结果。

(三)学习短文:

师:学完生字后,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你能比刚才读得好么?先自己读读。生自由读、齐读

师:读完这段话,老师现在又有问题了,爸爸妈妈为什么会笑啊? 引导学生:爸爸妈妈看到我给他们送上水果很开心,因为我长大了,懂事了,会帮爸爸妈妈做事了。

师:那我为什么也笑了呢?

引导学生:因为我能帮爸爸妈妈做事了,我自己也很开心。

师:那小朋友在家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过事啊?都做过些什么事呢?生交流

师: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爸爸妈妈对你说过些什么吗?你又有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些什么呢?让生自由交流

三、巩固延伸:

10.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十

那么,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激活低年级语文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融入课堂呢?笔者在一堂公开课上执教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对此颇有感触。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能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了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执教过程中,趣味情境始终贯穿于我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让我的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

一、教学情境,让课题揭示趣味盎然

课堂伊始,老师与同学们聊开了关于夏天的话题,老师随即创设了小伙伴举行“荷叶圆圆”联欢会的情境。

师:夏天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多姿多彩的季节,在清清的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正要举行“荷叶圆圆”联欢会呢!邀请咱们一起去参加。(揭示课题:荷叶圆圆)

【评析】俗话说“四两可拨千斤”,其含义是善用巧劲儿。我认为这巧妙的四两劲儿便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本文开场的导入紧扣文本内容,用小伙伴举行“荷叶圆圆”联欢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情境犹如磁铁般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期待,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情境,让字词学习有声有色

师:(出示荷叶形生字卡)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荷叶)小荷叶想请大家帮忙,把它们送回池塘去,你们愿意吗?(指名读字卡,说说识记窍门,师贴荷叶卡于黑板上,清清的池塘映入我们的眼帘)

【评析】课文的生字、词,在教学中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教师创设“送荷叶回家”的情境,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巩固复习字词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当课文的生字词一一读完时,另一幅画面——清清的池塘、圆圆的荷叶已然映入我们的眼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呈现做好了铺垫,这一情境起到了承上启下、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情境,让角色呈现有板有眼

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多好看呀!小伙伴们都喜欢它。瞧,它们来了。快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第一个闪亮登场的是小水珠……(逐一出示水珠、蜻蜓、青蛙、小鱼图片,学生分别与四个小伙伴热情地打招呼。)

【评析】“与课文中的小伙伴们打招呼”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角色变得可触可摸,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小伙伴们仿佛是学生早已相识相知的老朋友,这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

四、教学情境,让板书设计有本有源

师:小伙伴们要到池塘去找荷叶朋友举行联欢会,它们会聚在一起做些什么呢?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小伙伴们与荷叶在一起的情景。

【评析】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聆听、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请你把小伙伴带进池塘吧!(请小朋友根据课文情境用贴画的方式设计板书: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游。)

【评析】在探究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持续地激发,变学生被动的学为自我发展的需要。课堂上巧设“带小伙伴进池塘”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教师创设的富有生活色彩的情境。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受到了美的熏陶,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教学情境,让课文朗读声情并茂

师:小朋友们,“荷叶圆圆”联欢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小伙伴们希望我们成为它们当中的一员一起表演节目,你愿意成为它们当中的哪一个呢?(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

师:你喜欢谁就找到课文中描写它的那个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最好能适当地加上一些动作演一演,这样会让我们的朗读更加生动、有趣。咱们得比一比,谁读得美、演得好,就评选他为“优秀小演员”。(学生个个积极地排练起来)

【评析】本环节寓朗读指导于趣味情境——与喜爱的小伙伴同台表演之中,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本角色进行串演。教师抓住契机,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串演文本中的角色,让所有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帮助学生深入地感悟、体会了文章内涵,与文本亲密对话,与文本角色的情感产生极大的共鸣,一举多得。学生学着,读着,欣赏着,感悟着,仿佛自己就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了。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这有利于达成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阶段目标。

六、教学情境,让文本拓展有张有弛

师:多么热闹的池塘啊!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你知道还有哪些小伙伴喜欢荷叶吗?它们又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请小朋友插上想象翅膀,在课文插图中添画自己想到的小伙伴并与学习伙伴交流“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

【评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文学作品的讲解都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启发、点拨、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搜寻自己大脑中储存的见闻、经历,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课堂中所讲的内容上去,以便更好地与文本对话。在这个情境中,教师选择重点语句“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由引到放,指导学生细读仿说,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如:“荷叶是小蚂蚁的船。”“荷叶是七星瓢虫的停车场。”“荷叶是小雨点的滑滑梯。”“荷叶是小蝴蝶的舞台。”等等。凭借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行说写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日趋规范、生动,能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11.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十一

教学目的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3.熟悉生字(展示)。

图-图画 梨-梨树 笼-灯笼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

粱-高粱 燃-燃烧 颊-脸颊(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出示课文第二句)。

(1)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2)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3)指名读、齐读。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4)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

谁使你这样美丽?梨树说:是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写波、浪两个生字

四、总结全文

今天大家在野里玩得高兴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儿了,不过我们相信明年这里会变得更美丽!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二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松柏小学 杨 玲 陈 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

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12.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十二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 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 画的特点。

我在2006年10月31日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画》,以下是我的一个片断教学: ……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歌,也是一首谜语诗,我们来猜一猜,它的谜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画

师:还有其他的谜底吗? 生:没有了,是画。

师:你们为什么认为谜底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有想过。

师:别着急,先想一想,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生: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谜底是一幅画。

师:是亚,这首诗的谜底就是他的题目。还有什么根据? 生:近听水无声,也就是说走得很近还没有听见水的声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由声音的。

师:是呀,你听,有水的声音吗? 生:没有,是画。

师:那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生:没有声音,应该读的轻声一点。生齐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就是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人来了,鸟也不会飞走。

师:平常你们在操场上,在家门口看到小鸟,你们走近小鸟会怎样? 生:小鸟会飞走了。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有这么多幅画,你摸一摸,小鸟飞走了吗? 生摸了摸课本,说:没有飞走,他是画。(出示诗句)生朗读。

师:还剩下一句“远看山有色”,是画吗?

生:是的,是画。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生朗读。

师:我们连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不仅会朗读诗歌,还会懂得思考,懂得了原来猜谜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谜面,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大家一起为自己精彩的发言热烈。……

这是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环节,这给我带来的启示如下:

1、这在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13.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十三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 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 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 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学生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 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 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词语活学活用的能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把重点应放在识字和朗读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上。识字要目标明确、方法多样, 朗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聪、活”等11个生字, 会写“总”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会将生活的事物用上“那么……那么……”说话,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4.感受文中美的因素, 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学会将生活的事物用上“那么……那么……”说话,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松鼠遇到的“难题”, 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

1.配乐听故事, 提出要求:这个故事里讲了谁, 它做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指正读音。

3.想了解更多吗?就让我们走进故事, 走到松鼠的身边, 甚至还可以走进它们的心……

二、初读课文——激“智”

1.提出要求,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2) 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 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 问同学, 问老师, 一定要多读几遍。

2.认识“聪”字。 (1) (出示:聪) 聪明的孩子呀, 就像这样, 做到了耳到、口到、心也到。 (2) 学写“聪”字: (1) 师范写, 生观察; (2) 生试写; (3) 点评, 交流。

3.识记生字: (1) 小老师带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互相交流。 (3) 读词语, 并用词说一句话; (4) 练读句子。

4.齐读课文, 检查识记情况。

三、朗读感悟——激“情”

第一自然段, 悟“乐”。

1.谁来告诉我, 松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吃松果) 对呀, 松鼠的高兴劲儿就在这段话里头藏着呢, 到底哪些词语能看出松鼠的高兴劲儿呢, 请你找找看。

2.体会:

A.第一句:松鼠聪明活泼, 学会了摘松果吃。

B.理解“一个又一个” (松果多)

C.用“那么……那么……练习说话。

(指导朗读。)

3.联系生活, 指导学生将生活的事物用上“那么……那么……”说话, 鼓励学生多观察, 多积累, 学以致用。

第二、三自然段, 悟“难”。

1.小松鼠遇到什么难题了?赶快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用直线画出小松鼠心里想的难题吧!

2.理解难题:出示课件:

A.认识省略号, 看看省略号后面会写些什么?

B.是啊, 松果就是松树的种子, 不种新的松树, 原来的松树就会慢慢地老去, 总有一天, 一棵松树也没有了!更可怕的事也随之而来, 读—— (第三自然段)

C.松鼠担心的情况会出现吗?创设情境, 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介绍森林毁灭的现状)

第四自然段, 找“法”。

1.聪明的小松鼠们想到解决的办法了吗?用波浪线画出。

2.这个能行吗?那就自信地读出来呀! (板书:埋) 读第四自然段, 指导读。

第五、六自然段, 悟“喜”。

1.出示图片, 指导看图:松鼠怀着美好的心愿埋下了松果, 它发芽了吗?请看——

2.指导说话:看到了什么?理解“蒙蒙细雨”。

3.读第六自然段, “将来——”

四、拓展延伸——激“爱”

1.师引导:小松鼠种下的小松果长大后变成了大森林, 让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们有了一个美好的家园。这是两只怎样的小松鼠呀?

2.学生感谈:连小动物都知道要爱护环境, 我们又能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做点什么呢?

3.环保诗:《家》

4.作业: (1) 把松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请拿起你的彩色笔, 想象一下, 画出未来的松树林吧!

14.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十四

《汉语拼音

9、ai ei ui》教案、设计说明 祁连路小学苏俊霞

2009年9月25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9、ai ei ui 教案设计说明

我在设计本课教案时完全遵循汉语拼音的规律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整体感知入手,再到部分,最后回到整体.遵循儿童这一认知发展规律,我在教学复韵母这一课时采用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观看插图,从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语言中带出要学的复韵母ai ei ui的音.根据初入学儿童整体识别的心理特征,先教学生借助口语中一个汉字的音从整体上认读这个复韵母,使他同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复韵母从分析音素(a-i)ai开始。我采用“音素连读”的复合式方法学习复韵母,为两拼音节的“声韵连读”打下基础。读复韵母时,只要把每个复韵母中的两个单韵母“快速连读”在一起,就能读出这个复韵母的音了。如我教复韵母ai,可先发a的音,然后快速连读i(发a时口型不必张得太大,由a滑向i,a要响亮,i要轻短),一口气读成一个音a-i,就成ai(挨)了。用这种方法学习复韵母,不仅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他们的音和形。(学生只要掌握了发音方法,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记住他们的音和形。即便有的学生一时忘了,还可以用此方法找回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学生按照学习ai的方法,就能学会其余的几个复韵母的发音。最后我让学生通过游戏和自由读儿歌进一步整体感知了这三个复韵母的读法和声调。这样,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有形有音有义进行教学,并把学拼音同认识事物、发展语言紧密结合起来,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又体现了科学地认读拼音的要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9、ai ei ui 教案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祁连路小学:苏俊霞

2009年9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它们的四声,了解复韵母的组合特点。能够读准音,认清形。2.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掌握复韵母的拼读方法及标调规则。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好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拼读复韵母ai ei ui 掌握其拼读方法及正确运用标调规则标调。

教学方法: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拼读方法采用“音素连读”的复合式读法)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母、复韵母卡片。第一课时(详案)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引趣激情(整体)情景引趣。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好看的图片,我想考一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动脑的能力,有信心挑战一下吗?(出示课文插图)

2、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相机出示复韵母卡片“ai ei ui”)引出ai ei ui”

二、结合图意,初识复韵母,整体感知(整体)指名分别讲解这三幅图。第一幅图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挨、矮”提示ai的音。第二幅图是小男孩用力砍枯树,砍树时发出的“诶”的音提示

ei的音,枯树与小男孩构成的形状提示ei的形。第三幅图是小女孩围围巾,“围”提示ui的音,小女孩脖子上及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帽子上垂下的绒球构成的形状,提示ui的形。

三、具体分析学习复韵母(部分)

1、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叙述:这姐弟俩一个高,一个怎么样?(矮。)把“矮”的第三声去掉怎么发音呢?(指名尝试发音。)(2)哪个韵母发ai这个音呢? 教师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教师叙述:单韵母的本事可大呢,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作韵母,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教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ai。(3)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4)学生练习发音。(5)在语言环境中进行ai的四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高矮”的“矮”是复韵母ai的第三声。学生进行说话或组词练习,其中要有ai的音。2.学习复韵母ei。

(1)教师叙述:图中砍柴的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ei的发音。(2)教师板书ei。(3)教发音方法:与ai的发音方法相同,先发e,再滑向i。(4)学生练发音。(5)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四声练习,并进行说话和组词练习,其中要有ei的音。3.学习复韵母

(1)教师叙述:要下雪啦!小姑娘戴上棉帽还觉得冷,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围上围巾。)“围”去掉声调谁会读?(2)教师板书ui。(3)教学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i的音,中间气不断。(4)学生练发音。(5)学生用含有ui的四声练习说话,组词、造句。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个韵母和以前学习的六个单韵母有什么不同?(它们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发音时口形要变化。)

四、教学标调规则(部分)1.设置疑问。

(1)教师叙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单韵母可以戴上声调小帽子,复韵母也可以,谁来试试看。(2)学生尝试标调。(3)教师叙述:复韵母由两个单韵母组成,那么声调小帽子究竟给谁戴呢? 2.教学标调儿歌: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 e戴;要是i 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3.学生上台分别给ai、ei、ui标上四声,并说说标调规则。4.学生练读ai、ei、ui的四声。

五、扩展延伸、积累运用。(整体)

1、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老师或同学随机抽读复韵母ai ei ui,看谁能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并大声读出来。

15.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巩固识字。

2、听写生词:波浪苹果美丽勤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的秋景图课件)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秋天的图画中画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些景物?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3、品读文章第二句。

(1)体会秋天的颜色美。

指名读后,老师也读该句,故意漏掉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你们认为老师读的美吗?为什么?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色彩不仅使图画更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采用指读、评读、赛读、齐读等形式朗读第二句,读出颜色美)

(2)体会秋天的活力美。

多媒体出示句子,对比朗读。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配上动作朗读)

4、分组轮读文章第一、二句,提示第一句要读出兴奋、赞美的心情来。

5、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三、激情朗读,熟读成诵

1、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但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让我们带着激情齐声称赞他们。师生齐声朗读全文。

2、学生练习背诵。

3、指名背、齐背。

四、课堂总结

学了课文,你想对秋天说些什么?

五、课堂拓展延伸

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去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就把它画下来吧?

(录音)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

六.板书设计:

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灯笼(梨子)

脸颊(苹果)

波浪(稻子)

上一篇:明德修身月义务维修活动总结下一篇:两分钟感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