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电影影评(通用10篇)
1.英雄电影影评 篇一
文/木易孝敦
卷福之所以在国内拥有浩浩荡荡的粉丝群体,皆因其在《神探夏洛克》里无休止的叨逼叨以及跟华生无处不在的基情四射。如今是腐女当道的社会,银幕上男女卿卿我我爱的死去活来的故事似乎已经很难拨动观众的心弦,唯有出奇方能制胜。于是由陆毅跟何润东主演的电影《英雄之战》就切切实实的打了一回基情牌,陆毅饰演的枪神独龙冷血强“攻”,何润东饰演的拳神杰森淡漠忍“受”,一出出血色跟浪漫交织的情义故事拉开帷幕。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处处显露着国仇家恨的电影竟然是一部穿越片。据说导演虞军豪本想以写实主义拍摄手法展现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最终却听取《天堂电影院》导演托纳多雷的建议,选择以穿越加浪漫主义的形式将这部融合战争、爱情、金钱,父子之情、兄弟之情、男女之情的魔幻传奇影片呈现给观众。战场上血腥屠杀,拳击场上拳拳到肉,父子情义从冷漠到热烈,这些看上去都无比写实的内容的确通过导演的浪漫手法一一展现,不可谓不神奇。
电影《英雄之战》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展开,导演从儿童的视角切入,加大了影片的矛盾冲突。任谁都很难想象,一个跑步天才少年,手持一枚蝴蝶胸针,一次穿越之旅竟会揭开一段尘封历史的往事。若飞跟老高,杰森跟他的父亲,无不经历了从固执叛逆到相互理解的过程。与时代无关,父子之间的情义总有诸多相同之处,从另一层含义讲,这部电影中关于父子情的演绎,对现代家庭父子之间关系有着诸多可借鉴之处。血浓于水,养儿情深,沟通换位,设身处地,父子情往往都能穿透坚固的外壳直抵柔软的内心。
《英雄之战》有传承有致敬亦有颠覆。作为午马先生的遗作,《英雄之战》里的豪杰老高也算让银幕上英雄了一辈子的他得以宽慰。侯勇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说一不二的硬汉代表,此次颠覆出演一个阴险贪婪的资本家,但最终仍旧抵不过舔犊情深。再说陆毅跟何润东,虽说观众也常见何润东饰演如吕布、项羽这样的英豪,但是如杰森这样赤身裸体,赤膊上阵却并不多见,而对于陆毅则完全可以称之为惊喜演出,众所周知,陆毅以阳光小生出道,影视形象擅长清秀、内敛的角色,而在《英雄之战》中却360度大转变,不仅大秀肌肉,而且跟何润东硬桥硬马打斗的过程中丝毫不落下风,将一个嫉恶如仇誓死杀敌的爱国青年诠释的淋漓尽致。
独龙跟杰森,为了争取唯一的飞行员资格相约在拳击场,两个人既是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战友。“蝴蝶女神”的出现让这段本就走向不明的感情更加扑朔迷离,作为女神,当她出现在两位男神之间时,无论是索吻或者被强吻,似乎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近有句流行语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喜欢的这个男人,她也喜欢男人。我想,这也是蝴蝶女神深藏心底未曾说出口的潜台词。
2.英雄电影影评 篇二
既美又善, 美善合一是传统儒家品评艺术的标准,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依旧以此为鉴赏准则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只不过随着几千年文化的积淀, 我们今天的美善观念比传统孔儒思想的美善有着更广泛的内涵。孔子对艺术的观念是礼乐归于仁。这不仅仅来源于其哲学的沉思, 也更多地来源于其艺术实践和艺术心灵的体悟。徐复观说:“孔子可能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位最明显最伟大的艺术精神的发现者。” (1) 孔子生活于礼乐盛行的春秋时代, 他自身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 有关孔子音乐活动的记载在《论语》中有很多, 如:“子于是日哭, 则不歌。” (《论语·述而》) “子与人歌而善, 必使反之, 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 孔子具有体会艺术的心性, 能够感悟艺术的妙用, 他以自身实际经验 (当他欣赏《韶》乐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 说明艺术使人忘却功利, 陶冶情操, 涤荡心灵。他也看到了艺术的巨大社会功用, 把艺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他说:“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论语·泰伯》) 当子路问成人时, 他说:“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 亦可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他看到了一个人的修养是与诗的启迪、礼的教化、乐的熏陶分不开的, 艺术可以教化人、激励引导人、完美人, 是人的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他又敏锐地观察到了艺术的负面效应, 所以他主张“放郑声, 远佞人”, 赞扬“《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他又对鲁大师乐说:“乐其可知也, 始作, 翕如也;从之, 纯如也, 皦如也, 绎如也, 以成。” (《论语·八佾》) 可见孔子追求的是一种音韵纯正、节奏分明清晰, 翕翕然和谐之音, 一种优美雅正之音, 他所追求的艺术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情感。他把美限制在仁的范围之下, 所谓“绘事后素”, 孔子所追求的艺术标准就是美善合一下“仁”的体现。
我们今天的美的标准是在儒释道相互融合, 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中国与西方相互交汇等文化基础上展现的一种审美多样性的态势, 既有合德、贵真, 又有法天、尚情;既有意境之美, 又有具象之真;既有情感的表达, 又有观念的释放。但其中以仁善为主旨的艺术精神经历了宋明理学家、新儒家、现代新儒家的代代相传, 始终贯穿于艺术创作之中, 今天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尤其是马一浮的“释回增美”、徐复观对传统儒家美善思想的现代解释使儒家艺术精神具有了现代意义。马一浮从艺术的最高境界上强调了现代艺术的美善合德, 徐复观则融汇中西艺术、传统和现代艺术于传统的美善认知之中。他认为一个拥有仁善之德的人也可以由俗乐、胡乐、今日西洋的和声乐音乐, 提升到孔子所要求的境界, 即仁美合一的境界。所以他说即使孔子与贝多芬相遇, 也一定会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的。孔子之心与贝多芬之心在人性善德上的无差别, 正是“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传统经典音乐和现代经典音乐超越时空达到了某种会合。这无疑是惊人之语, 这不仅使传统的儒家艺术精神于现代社会中充满了旺盛的生机, 而且对于现代音乐的发展、创作灌输了新的活动, 重新开启了现代艺术家仁善心性的阀门。他说:“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 即是善 (仁) 与美的彻底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 对于目前的艺术风气而言, 诚有‘犹汉何而天极也’之感。但就人类艺术正常发展的前途而言, 它将像天体中一颗恒星一样的, 永远会保持其光辉不坠。” (2) 这个启示也是学人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和现代文化危机中的深刻反省, 是学人对现代艺术精神最高境界的呼唤。
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英雄》, 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折射出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影片制作人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营构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感受:
第一, 画面的唯美。无论是空旷的西部风景、温婉的江南山水还是森严的秦朝宫殿、清雅的藏书阁;无论是慑人的黑、惊人的红, 还是醉人的绿、醒人的白;无论是漫天飞舞的黄叶、随风轻扬的绿幔还是飘逸的长发、舞动的身姿, 这些都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即《英雄》在刻意创造一个超现实的美境。《英雄》告诉我们如果你用美的眼睛看世界, 那么世界无处不是美, 天空瞬息万变的流云是美, 大地弥漫的黄沙是美, 箭阵穿梭兵器往来是美, 力量是美, 速度是美, 甚至连死亡也是美。导演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了我们的情感愉悦。此即悦目悦神。
第二, 音乐的凄婉壮美。《英雄》的创作源是我国历史上“荆轲刺秦”的故事, 荆轲是一位悲剧英雄, 古诗“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令读者倍感苍凉悲壮, 剧本保留了这一主题, 低回哀婉的小提琴, 犹如一人娓娓道来述说着昔日往事, 给人营造了一种荡气回肠之感, 如果说小提琴强调了故事主题的凄与婉, 那么浑厚的大提琴与合唱团的低音则强调了主题的悲与壮。音乐是从声音的角度营造了作品情境, 影片中还有多处用突出强化独特声音来表达作品主题。如兵刃相交、金属碰撞的尖利、清脆的声响仿佛带着我们心驰神往回到千年古国;清越、高亢的琴声以及琴弦的断裂暗示了剧情的剑拔弩张, 《红楼梦》中有妙玉听黛玉弹琴至琴弦断裂, 暗道不好, 此即听琴知意;飞雪的仰天长哭与如月的踉跄痛哭, 划破天宇响彻时空, 动人心扉。此一哭达到全剧的高潮, 强化了悲壮的主题。剧中所有的人都处在为家、为国、为天下的道义担当上, 人物性格内忍、克制, 此一长哭使情感得到宣泄, 从而使观众情绪也有了一定出口。此即悦耳悦意。
第三, 语言的含蓄凝练之美。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常常成为电影的灵魂所在。《英雄》一片中人物对白尽管有的地方缺乏新意, 但是仍不失精彩之处。语言的洗练、凝练极强地塑造了人物的个性, 同时给欣赏者留有很大的回味空间。残剑的一句“还有你”表达了剑客对恋人的一往情深;飞雪的“拔剑”、“我只要你拔剑”强烈刻画了侠女的爱恨情仇, 孤注一掷;而无名的“人若无名, 便可专心练剑”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编剧和导演在电影中大量地借鉴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 语言凝练直指中国艺术真谛, 语言含蓄又亟须受众领悟。“武功琴韵虽不相同, 但原理相通”、“书法剑术境界相通”、“书法剑术同源同理”, 阐明了中国的书艺、剑艺、武艺不隔、圆融的道理。此外, 片中还隐含了舞与诸艺之间相通的道理, 虽然这一点没有明确地通过台词点出, 但是蕴涵于图像的传达上, 如残剑书写“剑”字时的舞动之姿, 飞雪与如月厮杀时的飞舞之态, 甚至飞雪的垂死倒地也呈现一种舞动旋转, 宗白华先生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 (3) 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 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 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极状态, 而且是宇宙创化的象征。“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 具有着共同的特点, 这就是它们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精神。” (4) 显然导演已经意识到舞与诸艺之间的奥妙, 并试图用艺术的语言来传达其思想。这种无声的语言阐释中国艺术的精神需要欣赏者的领悟, 正如无名对秦王说“奥妙全靠领悟”, 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方式, 无名长久未悟出的理秦王瞬间就可悟得, 说明悟是当下的、瞬间的, 是一种心灵直觉体验的。欣赏《英雄》当然也需要内心的体悟, 此即悦心悦意。
电影中残剑说:“书法之真谛在于意境, 剑法也是如此。”的确, 意境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电影艺术作为近代以来诞生于西方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的方式思路不同于传统艺术, 在此我们看到导演刻意营造一种具有中国传统审美倾向的电影。他试图从画面的唯美、音乐的凄婉壮美、语言的含蓄凝练之美几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置于一种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中, 试图打破或扩大一种评判体系和标准。虽然影片没有荣获奥斯卡金像奖, 但是我认为《英雄》是成功的, 因为它开启了一扇门, 创造了一个新界, 营造了一个至情至性让人心灵游弋的美境。
罗丹认为没有一件艺术品, 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满足视觉的, 就能够打动人。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5) 不论罗丹还是黑格尔都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精神理念和内在意味。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层次, 还应具有艺术意蕴, 《英雄》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之作。《英雄》主题在宣扬一种善, 这种善对国人来说则是家、国、天下的仁者情怀, 对世界来说则是天下太平的共同心愿。这种善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髓的把握, 又是时代最强音的彰显。
钱穆曾说:“儒家精神代表了中国文化之最高点。” (6) 儒家认为人性是善的, 善的究极便是仁, 仁是以亲子之爱为基础的一种源于生命根源的人性自觉。这个“仁”先天而有却又通过修养不断突破生理限制, 做无限超越, 实际同于传统的天道、天命。所以“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徐复观指出性即仁, 仁即天道, 性与天道上下贯通进入人的生命之中, 人对天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几千年来, 天道思想、仁者情怀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仁人志士通过“修己以敬” (《论语·宪问》) , 成己成物, 追求普天下皆归仁的最高境界。于是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众情怀, 有了“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国家道义, 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古人的人生准则, 《英雄》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精义, 正如残剑对无名说“一个人的痛苦, 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 赵国与秦国的仇恨, 放到天下也不再是仇恨”, 一句话, 让无名顿悟, 使壮士内心的国家道义上升到对天下苍生的担当上。这也成为故事剧情急转和主题升华的关键因素。几位剑客最终选择了放弃小我成就大我, 放弃个人的苦痛成就天下的大幸, 然而这种放弃又是沉甸甸的, 于是我们看到残剑因书法悟剑法而明天下苍生之理并以血明志, 无名受残剑、秦王点拨最终放弃刺秦舍身取天下之共理, 长空为祭奠残剑、飞雪、无名而弃武以明不杀之心, 片中悲壮主题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同时, 作品中又极具时代的精神, 通过“人剑合一, 寸草皆利器”———“手中无剑, 剑在心中”———“手中无剑, 心中也无剑”三段式升华引申出大胸怀包容一切、不杀、和平的主题。和平是人类共性话题, 从《创世纪》中人类历经灾难再生, 白鸽衔回橄榄枝到一战、二战、中东战乱, 人们期盼和平, 和平是世界所有民族的共同的梦, 这也是天下苍生最大的梦。《英雄》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理念正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是富有时代意义的作品。《英雄》所蕴涵的文化观念正是黑格尔所重视的意蕴, 孔子所强调的绘事后素, 恰是其中的文化价值使它能够历久弥新, 能够让人心性提升, 精神境界升华。
所以审而又审、思之又思, 《英雄》确实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善合一的经典佳作。
参考文献
[1][2]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第四卷》,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第4页, 第35页。
[3][4]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第69页, 第78页。
[5]黑格尔[德]:《美学·第一卷》, 商务出版社, 1979年版, 第25页。
3.电影《跑出一片天》影评 篇三
它讲述了李小天是一个善于跑步的孩子。小天的爸爸李飞雄没文化,一直以卖砂锅为生。他希望小天在班级和学校里成绩能够名列前矛,赢在别人前面,通过学习变得有出息,不要像他一样每天为别人做砂锅,像自己一样没有出息,所以经常教育小天要多学习。在学校里,因为小天身材矮小,即使有体育方面的突出才能与成绩,就算一次次超越他人,也进入不了田径队,接受不了专业训练,还经常被同学们讥笑甚至被称为“矮冬瓜”。他很气馁,为了自己的愿望,为了不被同学嘲笑,为了赢回自尊,小天下决心在跑步方面超过别人,他代替叔叔去给爸爸送沙锅外卖,最后和大眼仔赢下了夜跑之王,发挥了自己很久以来的潜质。之后,大眼仔对他进行了专业的训练,平常,他经常边学习边进行简要训练。虽然没有校田径队那么整齐划一,但却让李小天进步。在有一天训练中,一个同学因为自己跑得很快,故意去羞辱李小天,说他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正是因为这位同学的一席话,使李小天更加努力与大眼仔一起训练,即使高强度训练再苦再累,汗水再多,李小天都努力坚持下来了,他终于获得了进入比赛的机会,可对手马晓却比他成绩要多出两秒左右,他做了什么呢?更加努力训练,并且在最后冲刺关头跑赢了马晓,赢得了冠军。但这对于小天来说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还要继续努力训练,争取拿下一个又一个冠军。
在比赛结束的时候,李小天看到了垂头丧气的马晓同学,他并没有像之前马晓同学羞辱他那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微笑着走到马晓面前,安慰马晓同学,并同他击掌、握手,相约下一次在一起比赛。李小天同学虽然曾被马晓同学羞辱,但他并没有任何不满,而是将这种羞辱化作激发自己的力量,努力前进,跑得更好。他安慰马晓同学,不仅说明他大度,他更是善良的。
这部影片之所以说是一部励志影片,是因为它教会了我们许多哲理,而这些哲理,却隐含在一个小学生励志跑步,努力奋斗,不怕吃苦的小事中。
首先,李小天同学可以赢得比赛,他的天分是一方面,其次他很努力的训练,从替叔叔偷偷送爸爸做好了的砂锅外卖,到遇见,结识了大眼仔,和他一起训练,接受专门的高强度训练,即使项目再多,再苦,再累,他也为了跑步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与他勤奋训练、不怕吃苦的训练十分不开的。
不过我认为他能赢得比赛,不仅靠自己,更因为有大眼仔正确的指导培训,使他进步飞快;有家人、老师、同学们等那么多人的支持。所以说明成功需要他人正确的指点,需要他人的支持,同时更要游戏机辛勤的历练,努力,为之奋斗。
怀揣梦想,为之奮斗,不怕吃苦,努力追求!——只为心中的梦想
李小天同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强大的跑步决心与动力,自然是与他人的不懈、羞辱有关,因为身高,老师、同学不相信他,父亲却又只想他好好学习,不相信他会跑步。可是,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看不起,这么多人的不懈,他被激发,他要让不懈的人看一看自己是可以的,他想证明给所有人看:身高低,又怎样?我努力了,我肯定可以跑好,我要证明给你们看,身高不算什么,我就能跑得很快!也正是:不借别人的光自豪。当然,结局是成功的,这也是全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输在起跑线上,赢在终点!
李小天同学起跑比别人慢了8秒,观众因此都失去了信心,但是,他在冲刺关头,却通过支持激发出正能量,超越了马晓,夺得了来之不易的冠军。这说明起跑晚没关系,只要后来冲刺,拼搏努力赶上,仍然会赢。就好比许多同学学习,之前漏洞比较多,可只要即使认识到了,并努力查漏补缺,一定可以超越自我,赢得“终点的胜利线”。再比如,大家身上的不足,既然发现,努力改正,依然是可以“赢”的。
其实,这个赢在终点,不一定是让别人输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巨大飞跃,这,才是真正的“赢”。因为,我超越的曾经的那个自己!
4.《烈火英雄》电影影评及观后感 篇四
很多人都说看哪吒都看哭了。我敢保证,去看《烈火英雄》的人,也一定会红着眼睛走出影院,它的泪点更能戳中观众的泪腺。
电影里一场海港码头的管道爆炸事件,威胁着全城人民的安全,而消防队员挺身而出,为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这其中就涌现出十分感人的瞬间。当救火队员被大火团团围住、孤立无援时,他们想到了家里的亲人,而杜江饰演的队长则拿出手机,让大家每个人对着镜头给家里人说一句话。在那个时刻,每一个人都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所以给家人的留言都情真意切,仿佛是留下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番话。
这些普普通通的消防员其实也是普通人,也是小人物,但是他们所肩负的职责,让他们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所以尽管有队员哭着说他不想死,想要回家,但没有人真的退缩。那一刻,我流泪了……
有战斗,就会有牺牲。有消防员在执行任务中英勇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全市人民的平安。舍小家为大家,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出消防队员的伟大。
片尾市民自发为消防队员送行的段落,其实与现实不谋而合。元旦,发生在哈尔滨的一起火灾事故,夺走了5位消防队员的生命。在那个寒冷的清晨,数千名市民也是自发为烈士送行,场面感人肺腑。真实的力量,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2、场面火上天
既然名为“烈火英雄”,火灾和爆炸场面自然必不可少。此前也曾有类似题材的电影,当时还以“用真火”作为卖点,可见特效场面占据了绝大多数。
但是《烈火英雄》这一次可是来真的。前段时间导演陈国辉就在微博上晒出了一段拍摄花絮,影片片头那场餐馆爆炸的场面,竟然是实景拍摄的!而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由于场面十分震撼劲爆,一度让观众误以为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
为了能够达到最逼真的效果,剧组在特效场面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呈现出真实的质感。不少火舌喷薄而出的画面,都让人看得惊心动魄,手里捏把汗。
片中有一幕是黄晓明饰演的消防队员,要去把油井的闸关掉,但是每个闸必须转8000转才能关上!而黄晓明身处火势最旺的地方,要顶着火的烘烤,忍住烫手的把手,把这个任务完成。
当时看这一段时就格外令人揪心,在换闸的时候,还需要在火场中间穿梭,可以说紧张气氛达到了定点。那个场面让人难忘。
导演陈国辉在调控大场面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20_第一部国产灾难大片”的名号非《烈火英雄》莫属。
3、演技不注水
现在的电影为了追求爆款,都要选择所谓流量明星做主演,然而《烈火英雄》并没有这么做,它的演员都是眼下中生代和新生代里最有口碑实力的演员,让影片的可信度直线上升。
主演黄晓明饰演的消防队长是一个患有有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消防员,甚至被下了不适合做消防员的通知,但在之后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依然克服了心魔,发挥了沉稳果敢的领导能力,成为化解危难的英雄。黄晓明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表演,也让江立伟的角色得以立住。
杜江则代表了另一条支线,在江立伟离开后直接升为队长的他一心想要证明自己,但到了火场后发现自己只能跟队员一起站在原地死守化学罐区,确保火势不会攻过来,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杜江把这个角色演得也很出色,他最近的戏约不断,很多电影里都有他的出现,这也证明了他的实力越来越受到业内和观众的认可。
杨紫和欧豪饰演一对准备结婚的小夫妻,而他们又同为消防队员。虽然两人也有小吵嘴,但是看得出感情始终深厚。只是这对情侣却以一个悲情的结尾收尾,让人唏嘘不已。杨紫最后的那场哭戏相当令人动容。
杨紫也曾经自曝,其实饰演这个角色是为了圆父亲的梦,因为她的父亲曾经就是一个消防队员!
还有谭卓的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饰演黄晓明的妻子,灾难发生后她带着孩子一起逃难,可途中却跟孩子走散。她的焦虑、失控,以及与孩子团聚的释然,所表现出来的那份舐犊之情相信会让每一个母亲感同身受。
5.英雄电影影评 篇五
差點以為在看抗日神劇!
對火大叫大喊有用嗎?火跟人打心理戰嗎?火跟人講氣勢嗎?
還長時期在火場不帶面罩氧氣筒,這是找死的節奏?火場溫度坐底以千度攝氏計,請問多久能把人蒸熟?還未計吸入濃煙、火會消耗氧氣等問題⋯還脫手套徒手直接轉那個開關轉輪,請問設計這場的人有沒有吃過鐵板燒?而且隊長轉完了,下屬卻竟然停手了好久,太太太太太太過份了!這場設計不好,寧願是下屬支持不了已經死掉,掛屍在轉輪或手卡著之類,隊長接力,兩個最終都犧牲,夠悲壯。
還有向殉職消防員敬禮那段,已經爭分奪秒的危急關頭,還敬這麼久的禮⋯⋯
另外市民那邊也不太合理,男主老婆怎麼對港口大火如此後知後覺?他丈夫被緊急召回出勤呀,怎會不多留意新聞?而他後來與兒子走失,選擇先幫孕婦這安排很奇怪,孕婦丈夫為什麼處理不了?她兒子那邊也不合理,那對老人見孩子與父母走失,怎會興起拿他換錢的念頭?如果一直找不到他父母呢?他們是一直住在這個城裡,所以可排除收子佬,他們這做法非常古怪,反正最終反轉送孩子到醫院,怎麼不說他們一開始是保護孩子呢?就像強行為反轉而反轉一樣(老人演得不錯)
全套戲的重點就是煽情,拍遺言那段處理不錯,但其他,特別是那對準新人消防,就顯得非常不專業,已是危急存亡之秋,還在那裡鬧脾氣,囧!而且女的跑到屍體旁那堆,如果他怎麼怎麼做男的會醒吧之類,我明知是煽情位,但一點不感動,因為之前的鬧脾氣把角色的分都扣掉。
此外另一問題是很多鏡頭不願意剪,幸好火場氣勢夠壯,支線夠多,沒什麼悶場,但其實劇情可更緊湊點的
6.英雄电影影评 篇六
《乡愁》可能是塔克洛夫斯基最晦涩难懂的一部电影, 需要观者反复观看与揣摩才能领悟其内在情感, 但这又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自己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悟, 对电影中道具的陈设、人物之间的关系, 空间的穿插交错又有新的理解, 作为一个被流放的俄国导演, 对故乡与童年的怀念成为他心中最柔软也最痛的部分, 落叶无法归根, 自己的灵魂无法得到归宿, 也许这就是一个艺术家最大的无奈与痛苦, 就像影片虽然是在意大利拍摄的, 但在政治上、情感上、道德上都是俄罗斯的情感基调, 电影当中的一个片段:当诗人安德烈和他的情人回到酒店, 他自己回到房间, 翻开书, 隐隐约约听到房间角落传来的弹珠声, 这声音就像牵引的丝线一样拉开了诗人记忆的盒子。都说声音和气味是有记忆的, 塔克洛夫斯基也许正是运用声音引导观者进入诗人的回忆, 加上书中夹的一把缠有女性头发的梳子, 象征着诗人对母亲的回忆, 一下把酒店房间这个现实的空间与自己的回忆重叠起来, 窗外连绵的阴雨和房间昏暗的光线在全景镜头下显得悲凉与阴郁, 当狗从房间一侧出现在诗人床下躺下时, 我的心里为之一震, 狗是忠诚的代表, 它的出现打破的阴郁的氛围, 给人一些暖暖的安慰, 产生了对诗人乡愁怜惜的情愫。在诗人的梦境中出现了母亲与他的情人的拥抱以及趟在床上怀孕的妻子, 三个女人绝美如同俄罗斯的油画一般, 而她们也正是诗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她们之间关系的互动与空间的穿插, 使电影的画面充满了唯美而忧郁的诗意, 让观者跟随着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他童年的农家村社, 导演完美地运用了长镜头的缓慢移动, 展现了如同梦境一般的氛围, 如同油画一般地质感和唯美, 强调并加重了诗人乡愁的浓度。
如果说诗人在酒店房间的回忆是内向型地向观者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么他去拜访多梅里克家的场景就是向观者呈现出外向型的比较了, 诗人拜访多梅里克, 是两种观念的交谈, 可以看成是两种文化的对接, 虽然各有各的极端, 却源于相同的根源, 我想这样的根源或许就是信仰。当诗人进入房间, 呈现在眼前的是俄罗斯乡村小溪的景象置于意大利民居的空间内, 这种空间的重合也寓意着诗人与多梅里克殊途同归的情愫, 两种文化和意识的重叠与融合, 这时背景音乐再次出现了诗人童年回忆中的锯齿声, 声音再次带领观者进入诗人的回忆, 而深沉的交响乐把电影的情绪渲染地凝重与庄严, 暗示了诗人与多梅里克潜意识里化不开的关系以及情感对照。多梅里克在外人看来是一个疯子, 他把自己的家人关在家里7年不见天日, 常人与他无法交流, 也无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相应反应的其实是多梅里克对外界人和事的绝望与恐惧, 在他看来, 外界才是疯狂的, 就像一个自闭患者一样, 他有自己的次序与规则, 把家人关在家里是他对自己家人的一种保护, 这种极端的情绪恰恰和诗人内敛和含蓄的情绪形成了对照, 但本源却是相同, 所以, 在世人都不理解多梅里克这种极端的做法的时候, 诗人却能理解他, 两者关系的微妙之处在导演的镜头与空间安排以及道具的陈设上都给予观者以暗示, 也为多梅里克以及诗人各自的命运走向做了铺成。
多梅里克在广场自焚的片段可谓是整部影片的高潮, 也是最为震撼我的片段, 导演在场景的安排上独具匠心:镜头采用全景式, 人物散落在广场的阶梯上, 静止由于一座座雕塑般, 而唯独两个人物向上与向下得穿插走动打破了静止的空间, 我不得不惊叹坦克洛夫斯基的才华, 在近30年前能拍出如此前卫的电影, 迄今在电影史上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安排的广场上的人物角色形形色色、光怪陆离, 或冷漠、或嬉笑、或神经质, 就像现实中普罗大众的缩影, 面对多梅里克以死对命运的抗争, 他们表现出了看客般的漠视与无情, 这也是多梅里克精神世界的反应——外界才是疯狂的, 他们才是疯子。我想多梅里克在点燃自己的那一瞬间, 内心是逾越的, 就像他朗诵的诗歌:哦, 母亲, 哦, 母亲, 空气是如此的轻盈, 您一笑, 它就更加轻盈了。伴随着欢乐女神的背景音乐, 一个火人纵身而落, 每次看到这里, 我总是抑制不住地热泪盈眶, 这是多么悲壮的绚丽呀, 逃离了炼狱, 灵魂得到了升华, 终于得到自由。
多梅里克的死, 也许抽掉了诗人灵魂最后的慰藉, 就像他自己所说:我已经达到极限了。他一生在渴望自由, 但始终没有得到自由, 他背负不了自己命运的沉重, 始终无法逃离那烟雾弥漫的乡愁, 当他手持蜡烛直至心脏病发时, 耳边传来了亲人的恸哭声, 也许这一刻, 诗人的灵魂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 这是影片的结束场景, 也是凄美得让人流下眼泪的场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农舍安置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教堂内, 空间的重叠也是回忆的叠加, 诗人与代表忠诚的狗并俯在水塘前, 镜头逐渐拉远, 诗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缠绕一生而无法找到解脱出口的乡愁情愫也终于得到了慰藉。
看过很多表现思乡情绪的影片, 它们或基调温暖、或忧郁, 但没有哪部像坦克洛夫斯基的《乡愁》让我情绪这么久久不能平静, 长镜头的移动充满了叙事性, 人物关系的安排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道具的设置都与“乡愁”这一主题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镜头的取景更是犹如油画般唯美, 所有电影元素的组合恰到好处地为导演的思想服务, 让导演的“乡愁”情愫感染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理,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乡愁”, 它们或是经历不同, 但童年的经历是每个人的原本, 它将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 所以, 我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老是做一些关于自己童年的梦, 《乡愁》已经感染到我的灵魂了, 我想很多观者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一般电影之所有成功, 就是能够感染人的灵魂, 迸发出最内在的情感, 而塔克洛夫斯基以他高超的技巧和真挚的艺术情怀征服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 只有忠于自己的灵魂, 忠于自己的信仰, 才能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到他人。
摘要:最近晚上老是做一个梦:自己穿过长长的斜坡, 周围全是雾气笼罩, 前面出现一排小平房, 屋前藤椅上坐着个胖胖的老太太, 身旁依偎着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 空气不透, 时间很慢, 我走过她们, 就像两个空间自然交错, 走进小平房, 屋内的陈设如此熟悉, 甚至能闻到它的气味, 感觉自己并没用走动, 空间在推移着我前进, 厨房在视线尽头, 胖胖的老太太已经在做饭了, 我和想和她说点什么, 但总是这个时候就会醒, 心里空荡荡的, 我知道外婆已经离开我16年了, 小平房也拆了, 此生我再也回不去了, 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有些后悔选《乡愁》这部电影来作为影评作业, 它勾起了我太多对童年的缅怀与记忆, 对至亲思念的痛苦又被挖出来了;但又必须而且注定要选择它, 我何尝忘记过从前, 有时想想, 可能在我弥留之即, 都会再回到我童年的时间和空间当中去, 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乡愁”。
7.美国电影中的英雄 篇七
第一,看到大场面再也不一惊一乍了。从第一次看到蝙蝠侠里价值千万美金的豪车出场没几次就报废时的肉疼,到后来看见美队的高端飞行器出場没几分钟就掉到海里时的心痛,我的情绪几乎到了失控的边缘。可后来看到《复仇者联盟》里纽约的摩天大楼一座座倒下,人一排排死去,我就已经有了一种“任凭风雨吹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到现在成了三观极度不正,仿佛不倒个一片,不烧成一片,不从太空叫几个人下来,就不叫震撼。为此我感到很对不起政治老师。
第二,要想成为英雄,你得有一颗百折不挠、硬度堪比金刚钻的积极乐观的心。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英雄也不例外,在光鲜背后,每个人都有一把辛酸泪。有的死了爸,死了妈,死了叔叔,死了女友;有的承受了身体改造的彻骨之痛,一觉醒来,女友已经老成了能做自己的奶奶;有的因为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差点把自己丑死。但他们无疑都挺过来了,破而后立,涅口重生。所以别太羡慕英雄,他们只是吃了平凡人无法承受的苦,靠着自己的勇气和努力,在血与泪中成功了;也别太鄙视反派,他们只是在吃苦的过程中心神混乱,对自己的无助和被社会的遗弃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开始用鲜血祭奠自己的苦难。
第三,尽管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以暴制暴的暴力美学我并不赞同,但我还是被英雄们在拯救众生时具备的责任感和路见不平时的正义感震撼了。他们不是参悟大道后无悲无喜的佛陀,也没有因为获得超能力而以万物为刍狗,他们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爱国爱民。看到混乱,他们会焦急;看到死亡,他们会自责。他们有寻常人的缺点,更有满腔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他们临危受命,救万民于水火。
金庸曾借郭靖道出了他心中大侠的标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与美国超级英雄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蝙蝠侠最后自己带着核弹飞走,钢铁侠抱着炸弹冲向外太空,美国队长更是爱国主义的象征,三观正得就像从教科书里出来似的。再看金庸笔下的英雄,《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和《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个战死襄阳,一个自杀以免两国生灵涂炭。这些英雄功成身殒,留给后人一声绵长的叹息、一段千古的佳话,还有一点不灭的烛光。
第四,随着系列电影一部部地上映,我十分担心这些英雄电影会走到油尽灯枯的一天。难道拯救完世界后,他们就得内斗了?超人、蝙蝠侠相互打起来了,美队、冬兵、钢铁侠打起来了。我害怕之后再来个什么绿巨人大战黑寡妇,蜘蛛侠与金刚狼相爱相杀之类。再严重一点,复仇者联盟和正义联盟直接扛上家伙,来个人类大战,那地球就真的危险了,我们也只能去外太空找雷神兄弟了。
8.英雄电影影评 篇八
叫这个名字的缘由是作者当年去采访这场灾难的生还者,被火灾的可怕和消防员们的救火行为深深震撼,以至于夜晚入睡时不自觉泪流满面,打湿了枕头。
这群人从此深深镌刻在他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他们是英雄,但他们也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员。
《烈火英雄》的故事正是以消防员江立伟如何由火灾PTSD患者成为救火英雄为主线展开的。
滨海市海港码头发生管道爆炸,整个罐区的原油都顺着A01油罐往外流,化成火海和阵阵爆炸,威胁全市、全省,甚至邻国的安全。
慌乱的市民们四处奔逃,一辆辆消防车却逆向冲进火海…
这当中,有患上火灾PTSD的消防员江立伟(黄晓明 饰)。
一次任务中,因为失误,导致了手下队员的死亡,江立伟从此心结难消。
被降级去了郊区消防队,并且心理检测结果显示他已经不适合干消防员了。
同时,最亲的儿子也对自己产生了质疑:爸爸“害死”过人,已经不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了。
江立伟心中满是迷茫和困顿。
马卫国(杜江 饰),则是代替江立伟接替队长一职的优秀消防员。
他自认能力出众,却始终没有出头的机会。
江立伟的失职让同样优秀的他成了队长,本该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父亲却并不认可他的成绩。
马卫国对此郁结于心,于是在这次救火行动中更加拼命。
《烈火英雄》没有特定主角,而是群像结构。
江立伟、马卫国之外,还有张哲瀚饰演的郑志,他马上就要退役了。
欧豪饰演的徐小斌,和女友王璐拍婚纱照那天紧急出任务。
而杨紫饰演他的女友王璐,一名防火监督员,尽管和男友闹别扭,但始终保持专业精神。
谭卓饰演江立伟的妻子,一名刚强坚毅的女人。
对丈夫的工作一直理解,尽管他被很多人质疑,但妻子无条件支持他。
印小天饰演魏雷,一个非常真实的人,在火灾面前要命不要钱,要死也要和家人死在一起。
还有谷嘉诚饰演的周浩,他满腔热血,有赤忱的英雄情怀。
而正是他的一句话,让江立伟清醒过来:
“如果每个指挥官都像你这样,我们真的会毫无价值死在里面!”
而侯勇冲着港口负责人的那句怒吼:“你太不了解消防员了!”也在点明电影主题。
消防员在灭火现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江立伟选择做敢死队,手动关闭阀门,手都被烧焦了还在转动阀门。
“别说八千次,就算八万次,八十万次,我们也要关上!”
郑志被水枪击晕了还挣扎着爬起来,给队友劈开一条生的道路。
马卫国(杜江)和队友们手拉着手,没水没泡沫,以皮肉对抗烈焰,齐心协力大吼:中队有我,有我必胜!
徐小斌(欧豪)身上都是黑乎乎的石油,快脱力了还一次次下水除掉干扰水泵的垃圾。
每个人的行动,都深深令人震撼。
电影从开始便直奔主题进入火灾营救现场,1个多小时都在全方位展现烈火燃烧的场面。
而其中90%都是真实火焰,几乎把任何前去救火的人都逼到绝境。
演员们无不亲自跳入火海、完成拍摄…
这样的敬业精神,这样拿命换来的国产片,多少年没出现了。
没有拖泥带水的节奏、不过多特效渲染,尽可能追求最大真实。正是这种纪实风格的真实,将这种震撼最大化呈现了。
且不说每个消防员救火的模样令人钦佩,当他们褪去消防员身份,回归普通人的场景出现时,观众的泪腺基本就止不住了。
面目全非的江立伟用烧焦的手抚摸家人的照片…
郑志用尽全力将帽子扔给队友,高喊:“给我妈!”。
杜江一队人挨个给家人录制视频,视频里口音五湖四海,但面孔都是那么年轻。
影片最后半小时,至少6处情感冲击,情绪非常克制,但消防员们的英勇表现却让观众止不住飙泪。
而是用这些鲜活生命的牺牲和灾难下最宝贵的人心,将救火题材应有的人性之光呈现出来。
在8月1日这个特殊的档期,《烈火英雄》没有落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窠臼。
从最真实的人性出发,表现这场特大火灾下作为普通人的消防员全貌。
他们可以是江立伟这样的父亲,想做儿子最好的榜样。
可以是马卫国这样的儿子,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
可以是徐小斌这样的男朋友,老实温柔且勇敢。
也可以是郑志这样的朋友,以我血肉换汝生机。
他们是千千万万人中平凡的一个,也是芸芸众生中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真正的负重前行者。
片中开场运动会谭卓饰演的妻子对江立伟说:
“这么多年你第一次来学校吧,你看看你儿子,高兴的跟过节似的,还不快去陪陪他。”
消防员心酸,而做家属的无奈。
好在有他们的鼓励和肯定,才能换来消防员们在前线的安心,没有后顾之忧。
她们,是英雄背后的英雄。
他们,是所有人的“烈火英雄”。
看完《烈火英雄》,再看到火灾、消防车、消防员,你就会明白,“最深的水是泪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9.英雄电影影评 篇九
影片一开始就用一次火锅店大火燃爆了全场,向观众展示了消防员的日常工作流程是多么娴熟和果断,但意外从此发生......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码头漏油油罐着火事件,在爆炸后,消防员赶往现场救援和群众逃离城市产生鲜明对比,最美逆行由此产生,有趣的是他们救火的用语跟打仗的用语完全一样,但丝毫不觉得违和,因为火场就是他们的战场,大火就是他们的敌人。“这么大的火,简直烟都点不着”更是既可笑,又无奈。
影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happy ending,许多对白与视角极为考究,体现出人们在灾难中的恐惧与人性和大义的矛盾,而消防队员的牺牲更体现出火灾的无情,突出了影片的真实。视觉效果可以称得上一流,完全可以与春节的《流浪地球》相媲美,但呈现方式完全不同,后者是特效做的跟现实一样,而前者则是现实看着像特效一样,现场都是1:1还原。泪点很多,但又让你哭不出来,因为战斗还在继续,每次听到“特勤一中队”都有不同的感受,从戏谑到同生共死的蜕变!
电影中还有许多有关人性的画面,从家庭、爱情等方面来诠释大城危机下人类的另一副面孔也显示出来,在灾难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与无助,恶的一面也随之暴露。但展现这方面的结构不太完整,比例不够合理,如儿子的语言有些僵硬,人性的体现不够丰满,那对好心老人最后也没有交代。还是有提升空间。
10.英雄电影影评 篇十
五十年前的罪行
1952年,当政治入侵好莱坞,要将所有前共产党员列入黑名单之时,任何人也估计不到伊力·卡山会是一个叛徒,他不单将自己所认识的所有前共产党员的名字交给当时的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HUAC),而且更公开发表宣言,希望各位也可跟他一样去将名单交出。当时此举不但令很多前共产党员无法继续他们的银圬事业,甚至更令他们受到政治迫害。直至五十年后的今天,好莱坞大部分同业仍然无法原谅伊力·卡山,令他的一生蒙上污点。
在1999年3月举行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当中,伊力·卡山被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以表扬他对电影的贡献时,就在好莱坞影坛引起很大的争论。很多资深的电影人均表示反对颁给他这个终身成就奖,有些激进分子甚至声称要回奖杯,而在举行仪式之际,亦有很多人拒绝拍手,令场面非常尴尬。
英雄革新美国影坛
其实单以伊力·卡山对电影的贡献来说,这个终身成就奖他绝对是当之无愧,甚至有点迟来的感觉,皆因他所指导的多部电影均经得起时间的洗礼,直至现在仍然激奋人心。他所拍摄的电影如《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荡母痴儿》(East of Eden)及《君子协定》(Gentlemen's Agreement)等,到现在仍然是不朽的经典作品。其中可谓以《码头风云》最受欢迎,同时也最值得研究。
其实在伊力·卡山专做电影导演之前,他已经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舞台剧导演,跟他合作最纯熟的剧作家包括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及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等·他们合作炮制的《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及《欲望号街事》舞台剧等都十分受欢迎,而伊力·卡山更因执导这些Pulitzer Prize 作品而夺得多次的东尼奖(Tony Awards)。自1947年起,伊力·卡山正式投身电影行业·开始执导电影,但仍然不断跟米勒及威廉斯两位剧作家合作。他们跟史特拉斯堡(Lee Strasberg)等人一同组成了一个名为Actor's Studio的团体,希望可以让一些独立的作家、导演甚至演员一同创作。这个团体更盛产了过去五十多年来最出色的演技派巨星,其中包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占·士甸(James Dean)、罗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真·赫吧 (Gene Hackman )及阿尔·柏仙奴(Alpacino)等。就是这个组织,令整个美国影坛出现新局面。
推行“方法演技”
一向以来,好莱坞的所谓明星制度很保护演员,他们在镜头前只需要扮得美轮美奂,譬如扮演一个英雄或是一个奸角等,扮得最像的便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不过伊力·卡山这个Actor's Studio的组织就实行了一种称为“方法演技”( methodacting)的演戏方式,这个由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Stanislavski)提倡的方法,要求演员演回自己,将自己过往曾经拥有过的经历一一重现于银幕上,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从个人出发,令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内在的生命,这样才真正演活一个有趣而又丰富的人物。演员很可能在拍摄时有即兴演出·如马龙·白兰度便会利用一些物件去帮助自己发挥更好的情绪,罗拔·迪尼路更会亲身经历角色的生活才去演出角色。
这个时候,伊力·卡山合作得最好的演员是马龙,白兰度。他的演戏方法除了实现了方法演技之外,更为电影界带来了演戏的新方式,他在《欲望号街车》中的演出便被电影学家称为“电影史上最危险而又最具男性魅力的一次"。
《码头风云》是伊力·卡山成为“叛徒”之后的第一部电影,他再次跟马龙·白蔺度合作,而影片讲述的是一班码头工人被大老板不断欺压,但大家也为了“义气”二字而从不将多宗杀人事件交予警方处理。但马龙·白兰度就在此时做了“叛徒”,将事情的始末公诸于世,好让各位工人能有美好的生活。片中所讲述的工人马龙白兰度明显地是伊力·卡山的个人写照,他甚至利用本片去为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作出辩护。
争议焦点:《码头风云》的辩解
纯以电影的角度去看,《码头风云》是一部很独特而且出色的作品。马龙·白兰度在此片中的演技简直无懈可击,其中他跟洛·史特加(Rod Stegier)对话一场,更成为方法演技的经典示范,而且这场戏更有伊力·卡山为自己辩护的重点所在,其中马龙·白兰度就表现出自己进退两难的局面,绝对是伊力·卡山的个人心声。在片中,马龙·白兰度的行径起初虽得不到认同,但导演就发掘其中的牺牲及勇敢说话的精神,希望藉此得到同行的认同。
影片后来的确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包括电影人及全美的观众,皆因该片除了票房上得到成功之外,更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中夺得了八项大奖,以影片本身的质素来说,这些奖项绝对值得,但其实很多行内人士仍然无法原谅伊力·卡山,尤其是他以一部电影去为自己辩护这个行业,更加令到很多行内人认为他是博同情,不值得其他人的赞赏。其实以一位电影导演来说,电影是他对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媒体,很多导演也会藉着自己的影片去将自己的信息向观众发表,有些甚至会用电影去治疗自己心理上的伤口,所以伊力·卡山用《码头风云》去为自己辩护是无可厚非的事,不过接受与否则是另一回事。
其实深究起来,《码头风云》中的主角Terry Malloy的所为并不能为导演伊力·卡山辩护。影片中所呈现的是一个低下阶层的劳工社会,他们对于解决愤怒的方法是用拳头而非民主。 Malloy虽然声称自己是为了工人而争取,但其实他的个人因素绝对比较大。首先, Malloy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爱情路上受到挫折,才令他有动力去反抗。而且他的反抗之中亦充满报复的心态,可见他的出发点与导演本身的处境大有不同。另外,片首时马龙·白兰度跟大老板的对话中亦可看到,其实这些有权力的人物也曾经是低下阶层一分子,他们本身就是靠这种反抗才能爬到今日的地位,证明Malloy其实跟这些片中的奸角也无异。你可以说伊力·卡山在尝试扭曲事件去为自己辩护,但在他夫子自道的过程中亦不无反思的空间。
开注重演技之先河
在伊力·卡山的自传当中,他也表示当时自己心中充满矛盾以及伤害,皆因他一方面不想伤害自己的朋友,但另一方面却觉得这是一项正义的举动,所以亦令他在羞愧之余仍有点自豪,而且他更深切体会到Terry Malloy角色的矛盾。
幸好自该次事件之后,伊力·卡山并没有丧失其创作的灵感,在《码头风云》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后,他更拍摄了多部不朽的电影作品,去证明自己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在其后的影片当中,他对场面调度的实验以及对演员的启发等都是同样不可多得的,比如《荡母痴儿》一片便是这方面的好例子。其中第一次担当主角的占·士甸·可以拥有今日的地位应该拜伊力·卡山所赐,皆因《荡母疾儿》为占·士甸定下了反叛的形象,而且他亦受到其方法演技的影响,令占·士甸亦非纸上明星般简单。
美国影评人Andrew Sarris曾经质疑伊力·卡山电影的价值,称他的影片其实缺乏内容,说他只是一个只注重演技的导演,所以在他的电影当中,除了出色的演技之外就没有其他。而他崇尚的方法演技所制造出来的效果亦多以歇斯底里的情绪表达,就算是沉默或停顿的时刻出现无法收拾的效果,令观众看得很累。这种批评对于伊力·卡山后期的作品来说的确不错,但若只是一概而论就忽略了伊力·卡山对演员的重要性。在学术届,一向很少有人研究演技的问题,大多也只集中于影片的拍摄技巧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思想,但伊力·卡山就做到了其他导演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将演员的重要放于首位。如果说他的影片欠缺内容就有点过分,他对人的关心在影片中表露无遗,可能表达的方式过激了点,但这是他的风格,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抹煞他的才华。
【英雄电影影评】推荐阅读:
电影《厕所英雄》观后感10-29
电影英雄观后感600字09-06
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观后感07-21
影评电影11-17
末代皇帝电影影评10-24
春节电影《紧急救援》精彩影评,紧急救援电影网友评价06-19
经典电影英文影评11-02
励志电影《爆裂鼓手》精彩影评07-09
简爱电影观后感影评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