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案

2024-10-24

种子的萌发教案(精选8篇)

1.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一

萌发的种子

教学内容:

萌发的种子 教学目标:

1、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2、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4、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刚发芽的蚕豆、棉花、培养皿,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蚕豆种子的构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播放种子发芽的录像,配上儿歌小雨沙沙)你能从老师带来的礼物中知道什么?(春天来了,种子发芽了;一个个新生命到来了,它们充满了勃勃生机,多么有生命力呀„„)

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研究《萌发的种子》,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猜测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种子们也不甘落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学生自由说)

2、观看种子萌发的录像,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思考五个培养皿的条件有什么不同?然后填写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水量

水过量的水适量

适量

适量 环境

温暖的阳台

温暖的阳台

温暖的阳台

冰箱冷藏室

暖气片 猜测发芽情况

备注:发芽的打“√”,不发芽的打“×”。

3、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得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4、播放种子萌发的秘密的录像。

三、探究活动:观察发芽的蚕豆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1)师给各组分发浸泡后的蚕豆两粒,问:这两粒蚕豆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蚕豆有什么不同?看看谁发现得最多?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每个蚕豆吸了多少水?

(3)汇报交流方法

方法1:用烧杯;

方法2:用秤称„„

(4)联系生活,发散:如果妈妈在家里面泡豆瓣,你就可以借用这些方法,这样可以节约用水,不浪费。

2、观察发芽的蚕豆

(1)讨论方法

师:我们刚才只看到蚕豆的表面,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清楚地探究蚕豆种子里面的结构呢?(解剖)

(2)学生提出方法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解剖。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用镊子剥去蚕豆的皮,然后从两边小心掰开,最后用放大镜子仔细观察。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c.保持种子的完整性。

(3)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A、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种皮

种子

胚根

胚芽

子叶

B、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C、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出示图片:分别观察、比较发芽3天、发芽6天、发芽9天的蚕豆各有什么区别?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板书: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根。

(4)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师: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A、全班阅读P33页介绍的一个研究操作过程。

B、小组讨论:研究过程的每一步骤的意图是什么?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实验设计有启示?

C、小组讨论:实验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分工呢?

D、制定我们小组的实验计划。

E、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F、要求学生下课后继续研究并在第33页作好记录以后交流。

师: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在课堂上研究,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也注意积累知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究,科学家们就是这样成功的。未来的科学家们就在你们中间。

四、全课小结

学生观看种子萌发的全过程的录象。

五、拓展与延伸

出示太空中的植物图片。

板书设计:

萌发的种子

充足的空气

种皮

条件

适宜的温度

种子

胚芽——茎和叶

适量的水份

胚根——根

子叶——?

2.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用于当归种子由甘肃岷县县政府科技副县长姜德民提供, 经原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中药鉴定教研室高岭副教授鉴定。种子千粒重1.67g。

1.2 方法

1.2.1 种子处理

A组:用无水乙醇、100%丙酮、二甲苯和5%双氧水分别浸泡当归种子24h后, 倒去有机溶剂并清洗干净种子表面附着的溶液, 然后用蒸馏水浸24h后做发芽实验。对照蒸馏水浸种至相同时间。B组:用0.5mol/L盐酸分别依次处理种子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和70min, 然后弃去硫酸 (盐酸) , 迅速用蒸馏水冲洗数次, 再用蒸馏水浸24h后发芽实验, 对照组用蒸馏水浸种至相同时间。C组:分别用30°C、40°C、50°C、60°C和70C°的蒸馏水浸泡种子2h, 自然降至室温 (14~20°C) 后倒去水, 再用蒸馏水浸24h后作发芽实验, 对照用蒸馏水浸种至相同时间。D组:用蒸馏水浸种24h后, 分别放入4°C、15°C、25°C的恒温箱中, 变温 (15~25°C) 处理的为每天16h置15°C温箱中培养, 8h置25°C温箱中培养。对照用蒸馏水浸种至相同时间。用不同浓度赤霉素500ppm、300ppm、200ppm、100ppm、20ppm和10ppm浸泡种子24h, 然后倒去溶液, 用蒸馏水冲洗数次, 再用蒸馏水浸24h后做发芽实验。对照用蒸馏水浸种至相同时间。

1.2.2 以上各实验组处理用种子各100粒, 播于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 除D组外其余均置于 (25±1) °C的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6天后统计发芽情况, 计算发芽势, 11天后统计发芽率。

2 结果

2.1 多种有机溶剂对当归种子萌发的影响

用无水乙醇, 100%丙酮, 二甲苯, 5%双氧水浸泡种子24h, 浸泡种子的溶液为淡黄色, 用FeCl3溶液进行种子成分检验可知:当归种子不含单宁类物质。从发芽实验来看, 当归种子由100%丙酮和二甲苯对种子有毒害作用, 50%双氧水处理过的当归种子发芽率为24%, 无水乙醇处理过的当归种子发芽率为12%。

2.2 0.5mol/L硫酸和1mol/L盐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2.1 0.5mol/L硫酸处理中浸种40min的发芽率最高达26%。见表1。

2.2.2 1mol/L盐酸处理当归种子50min的发芽率最高达44%。见表2。

2.3 不同温度蒸馏水浸种对当归种子萌发影响

用30°C的蒸馏水浸种的发芽率最高达58%, 当蒸馏水的温度≥50°C时, 种子胚中的酶在高温下失活, 从而影响萌发时生化反应的进行, 而不能发芽。见表3。

2.4 不同温度对当归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15°C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2%, 在室温 (14~20℃) 下种子发芽率为42%。见表4。

2.5 不同浓度的赤霉对当归种子萌发的影响

用10ppm浸泡的当归种子发芽率最高28%。见表5。

3 讨论

3.1 用不同的酸处理

当归种子发现0.5mol/L硫酸处理40min和1mol/L盐酸处理50min效果较好。当处理时间≥60min时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 种皮出现裂隙, 此为酸害现象。

3.2 导致种子休眠的因素很多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 30°C的蒸馏水处理过的当归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 这与改变种皮的透性有关。在4°C时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 南昌在15°C和室温 (14~20°C) 的条件下当归种子的休眠被打破, 发芽率较高, 且在15°C下当归种子发芽率最高为72%。这说明当归种子属于“胚后熟休眠”。

3.3 用赤霉素浸泡过

当归种子开始出芽的时间 (3d) 比对照组出芽的时间 (6d) 提前了3d。这说明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但它的出芽时间用酸、不同温度的蒸馏水及不同温度下处理的种子出芽时间相同, 且它的发芽率度不很高。

3.种子萌发过程的标本制作 篇三

关键词:教具;操作;标本制作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直观教具——生物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依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教具以它的“实在性”“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在生物教学中对教具的制作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如种子的萌发过程是在土壤中进行的,较难观察到,种子到底是怎样萌发的?萌发过程中结构会有哪些变化?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书中虽然有图片,但不够直观,而且只有一种双子叶植物的,单子叶植物的没有显示出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把种子的萌发过程做成了浸制标本,既有双子叶植物的也有单子叶植物的。下面介绍制作过程:

一、材料用具

花生种子、玉米种子、花盆、铝塑板、烧杯、酒精灯、镊子、塑料饮料瓶(1.25升)、注射器、冰醋酸、结晶醋酸铜、甲醛、亚硫酸、甘油、浓度为95%的酒精、硼酸。

二、制作方法

1.培育并處理萌发的种子。将较为饱满的花生种子数粒分别种到花盆中培育,为其提供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两天后取出几颗胚根稍有些发育的种子,用药液进行处理。为保持花生种子种皮的红色不变,我们作如下处理:将所选植物浸泡在由4毫升福尔马林、3克硼酸、400毫升水配制成的浸液中,浸泡2~3天,然后用注射器向植物体内注入少量浸液,最后用清水洗净放置于20毫升10%的亚硫酸、10克硼酸、580毫升水所配制的保存液中进行保存待用。每过两天取出几粒做如上处理,在此期间注意尽量不要让种皮脱落下来,直至出现有茎叶生成的植株。将长出茎叶的植株小心取出来(注意要保证根的完整),然后用清水冲去根部泥土。为保持绿色不变,我们作如下处理:用冰醋酸和等量清水混合,再徐徐加入结晶醋酸铜,一面加入一面搅拌,使醋酸铜充分溶解到饱和为止,再加三倍清水,就成了处理药水了。然后将标本放入药液中加火烧煮,温度以80摄氏度左右为宜。注意看植物由绿色变黄,约10分钟左右再变成绿色,就可停火。把处理过的标本从药液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后再放入5%甲醛的容器中保存待用。在做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同时,做一个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可用玉米作为材料,为其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制作过程与花生种子的相似。由于玉米种皮为黄色,为了保持其黄色不变,我们作如下处理:将选好的植物放入5%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1~2天,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放入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液的配制方法:在900毫升水中加入浓度为6%的亚硫酸溶液30毫升、甘油30毫升、浓度为95%的酒精30毫升中保存备用。当玉米种子长出绿色的茎叶后,保持其绿色不变的方法与前面处理花生种子的方法一样。

2.准备标本瓶。在准备以上材料的过程中可准备标本瓶。现在中学使用的动植物浸制标本,大都是用玻璃瓶装的,也有的是用化学试剂瓶装的。我们可以用塑料饮料瓶制作成标本瓶,方法如下:

方法一:取两个无色透明、大小相同的旧饮料瓶,用钢锯把其中一个饮料瓶去掉上半部,把另一个去掉下半部。或者根据标本的大小来去除上部或下部。使用时将标本浸入下半部瓶内后,在上口0.5厘米处涂上少许凡士林,再把上半部盖上即可。若无凡士林,也可以直接用透明胶带将接口封住。

方法二:取上述两个相同的饮料瓶,用钢锯均去掉上半部,或者根据标本的大小去除少部分。使用时将标本浸入其中一只,在上口0.5厘米处涂上少许凡士林,再把另一只盖上即可,也可以直接用透明胶带将接口封住。

方法三:取上述两个相同的饮料瓶,用钢锯去掉其中一个饮料瓶的上部,把另一个去掉底部。将标本放入后,在上口0.5厘米处涂上少许凡士林,将另一只插入接口。大部分瓶子都可以插入,若难以插入,可用一小块木方,轻轻地敲打瓶口,就会紧密插入。接着注入福尔马林等保存溶液,拧上盖即可。但是,重叠部分不能少于6厘米。这种标本瓶由于内外壁结合紧密,加之拧上瓶盖后,瓶内无溶液部产生了负压。因此,在不采取任何其他措施的情况下,瓶内溶液也不会渗出。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塑料饮料瓶有1.25、0.75、0.5、0.25升等不同的容积。只要同时收集来两个体积相同的透明塑料饮料瓶,就能制成一个标本瓶。经过两年多的观察表明,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保存动植物标本,标本、溶液和瓶子均无异常变化,与玻璃瓶的效果一致。同时,只要标本放到瓶子中部,从外观看标本就能放大一倍,从而更有利于教学,在陈列中的效果也不逊色。

3.固定植物体。将两块已裁减好的、能进入标本瓶的铝塑板上用锥子打出一行整齐的小孔,然后将已用药液处理好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从种子开始,按其萌发的过程,用细线捆绑在铝塑板上(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认真),然后将其放入准备好的标本瓶中。

4.保存。在标本瓶中加入5%福尔马林液浸泡封口保存。

三、使用说明

1.教具特点:能较真实地再现种子萌发的过程,可视性强,教具材料常见,在农村很容易得到,教具演示非常简单,且效果明显。

2.使用塑料瓶的原因:用塑料饮料瓶制作教具,材料易得,价格低廉,不易损坏,便于保存。利用废物,减少了污染,演示效果好。不论城市中小学,还是偏僻的农村中小学都可以做到。

3.材料的制作可由学生参与、准备,通过标本的制作,使学生了解、学会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制作能力。

4.《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能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说出影响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怎样设置对照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种子的一生”视频,设疑:种子一生的开始有什么奥秘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师提出问题:一周之前我发给大家每人5粒菜豆种子,让你们体验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现在谁来描述一下你培养的过程?

学生简要描述。教师继续设疑:

(2)在你们培养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思考过: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谁来大胆作出几个假设?

2.作出假设

预设学生做出的假设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1)针对学生作出的假设,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几个非必需的条件。(排除“土壤、阳光、肥料”这几个条件)

(2)继续设疑:“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温度?”这个假设表述准确吗?应该如何表述?(引出“适宜温度”)

3.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首先以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实验设计思路。

讨论提纲如下: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胚完整且是活着的种子)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罐头瓶、吸水纸、标签,除此之外,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样探究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要分成2组。一组是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该组为对照组;一个为较低温度(0℃),该组为实验组)

(4)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保证完全一样呢?(强调控制变量)

(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减少实验误差)

待如上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想要探究的条件,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然后,分组汇报探究计划,教师进行评价。

4.课下实施、观察记录

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只能在课下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了。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注意每天观察,同时观察)

(三)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实施实验计划,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下节课一起分享。

5.《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五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的种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是进行本节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避免学生因为遗忘这部分内容而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节内容为接下来根的结构、茎的结构和芽的结构做铺垫,是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个引子,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比较,教师进行适时的讲授引导。

学法指导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以及观察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6.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六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7.藏茵陈种子萌发初探 篇七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藏茵陈种子来源于青海玉树, 千粒重为0.098 45 g。

1.2 试验方法

(1) 生活力的测定, 用TTC染色法[2]。

(2) 在培养 (25±1) ℃, 实验柜内, 桌面 (阳) , 桌面 (阴) , 培养箱 (20±1) ℃做初步发芽, 发现在培养箱 (25±1) ℃下发芽率较高, 进一步用化学药剂处理, 在 (25±1) ℃进行培养。

(3) 预处理。化学药剂在室温条件下用0 (蒸馏水做对照) 、1%、2%、3%、4% NaOH溶液浸种3 h;0.01%、0.02%、0.03%、0.04%青霉素 (为华北制药厂生产) 溶液浸种48 h;0.001%、0.002%、0.003%、0.004%的赤霉素溶液浸种12 h;以30 g/100 mL的聚乙二醇 (PEG) 溶液浸泡12 h、24 h、48 h、76 h, 上述完毕后, 用蒸馏反复冲洗 (注:种子体积小用针管小心冲洗) 直至pH显中性, 然后将前三种处理的种子转入辅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 (25±1) ℃培养箱中进行常规发芽试验, 培养箱相对湿度在22.5%左右。用PEG处理后将种子取出洗去表面PEG溶液然后将种子播入盛有土的花盆中覆盖0.1~0.2 mm细干土让其萌发。每天定时定量浇蒸馏水一次, 每2 d观察和记录发芽情况。

(4) 每种处理取40粒种子, 用NaOH和PEG处理重复二次, 其它均重复三次, 根据供试种子数、逐日实际发芽数和苗长 (cm) 计算芽率, 最后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1) 种子生活力测定表明:

藏茵陈种子生活力为95%, 但发芽率较低 (约40%) , 表明该种子有休眠特性。

(2) 逐日发芽数以第14

d为最高, 以后未再增加, 各重复之间的差异可能由种子小、种子发霉等因素造成的。由表1可见药剂处理对芽整齐度影响不大。

(3) NaOH以藏茵陈种子萌芽发的影响。

表1可见用各浓度NaOH处理后藏茵陈种子均未发芽, 说明NaOH对藏茵陈种子有抑制作用。对照 (用蒸馏水浸种3 h) 的两重复至第7 d发芽率为36%和44%以后未再增加。

(4) PEG处理对藏茵陈种子的影响。

各处理和对照均未发芽, 这可能是由于土壤质地差和土壤板结的因素造成, 有待进一步研究。

(5) 赤霉素处理对藏茵陈种子萌发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F=0.719

(6) 青霉素处理对藏茵陈种子萌发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F=11.84

1) LSD 0.05=18.604;2) LSD 0.01=26.461

3 小 结

NaOH预处理对藏茵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青霉素赤霉素预处理对藏茵陈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 0.04%青霉素处理可明显提高种了发芽率。PEG处理种子作用不明显。

摘要:用几中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后在25℃恒温下进行发芽, 结果表明:NaOH对藏茵陈种子有抑制作用, 赤霉素对藏茵陈种子发芽影响不明显, 青霉素处理效果较好, 在0.04%下发芽率达44.8%, 聚乙二醇处理效果也不明显。

关键词:藏茵陈,青霉素,赤霉素,NaOH,聚乙二醇,种子萌发

参考文献

[1]黄秀梅, 邗素丽, 吉元德.正交高驻地法研究藏茵陈的提取工艺[J].中国药学杂志, 1994, 29 (8) :7-12.

[2]邹琦主编.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90-92.

[3]宋淑明.钙, 赤赤霉素对小冠花种子萌发的效应[J].草业科学, 1997, 14 (3) :46-48.

[4]韩蕊莲, 候庆春, 邹厚远, 等.用PEG“引发”沙达旺种子活力及抗逆性的研究[J].草业科学, 1993, 10 (6) :60-63.

8.种子萌发问题 篇八

一、 构建知识网络与疑难导析

(一) 果实与种子各部分结构来源及基因型

1. 知识结构

以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基因型雌性个体为AA,雄性个体为aa为例。

2. 难点导析

(1)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给问题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大致可表示为:

受精卵形成A胚萌发B幼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C性成熟植物个体

A过程:营养物质是由胚柄从周围环境(即胚囊)中吸收来的。

B种子萌发过程中: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来自子叶

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C幼苗真叶长出后:由光合作用合成营养植物。

(2) 果皮(包括豆荚)和种子的颜色判定问题是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所在,解决该类试题一定要弄清各部分的来源及发育情况。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因此所结的果皮的颜色是由子房壁的基因型所决定的,接受花粉的植株(母方)基因型即为子房壁的基因型;因为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成的,所以种皮的颜色也是与接受花粉的植株(母方)基因型相同;当某些种子的种皮为无色透明时,透出的是子叶颜色时,子叶是胚的一部分,子叶颜色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如果是有胚乳的种子,胚乳的颜色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的基因共同决定的。

(二) 种子的成分

1. 知识结构

2.难点导析

(1)关于种子体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

种子在晒干过程中,蒸发出来的是自由水;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再损耗的水是结合水。在植物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变化,是与生命活动相适应的,比值越大,意味着生命活动越旺盛。种子萌发期,部分结合水转变成自由水,增强新陈代谢强度;进入休眠期,则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降低新陈代谢强度。

(2)相关鉴定实验

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最好呈白色或无色含可溶性还原糖丰富的组织或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则不适合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其细胞内主要是淀粉,而淀粉是非还原糖。另外,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斐林试剂乙液(质量深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后,再与样品混合。在蛋白质的相关鉴定中,双缩脲试剂的加入,必须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不能加热,因为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活性。

(三)种子萌发过程中涉及的重要生理过程

1.知识网络

2. 难点导析

(1) 萌发种子的吸水方式

萌发的种子在液泡形成之前,其吸水方式为吸胀作用,其物质基础为体内的亲水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在根尖形成之后,主要在根毛区(成熟区)吸收水分,其吸水方式主要为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完成需两个基本条件:① 半透膜② 浓度差。

(2) 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与物质转变

油菜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可大致表示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成熟,脂肪占比重的百分比逐渐增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从图A可以看出油菜种子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从图B看出,随着萌发的进程,脂肪可以转化为可溶性糖,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

(3)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成分组成与耗氧关系

常见的几类种子有机物的含量有较大差别,如花生中含脂肪较多,豆类种子含蛋白质较多,小麦、水稻种子则含淀粉较多。三大有机物(淀粉、脂肪、蛋白质)从元素组成及比例来分析:脂肪C与H所占的比例最高,故同样消耗等量的三大有机物,氧化脂肪所需的氧气最多,产生的能量也最多。

二、 高考真题分析

例1

(2007年江苏卷)植物种子萌发出土前的代谢方式是()

A. 自养、厌氧B. 异养、需氧

C. 自养、需氧D. 异养、厌氧和需氧

解析 种子虽然是长在上一代植株上,但其已属下一代的器官。萌发时种子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种皮有一定厚度,呼吸方式包括无氧和有氧),不要外来提供营养,但毕竟不是自身合成的,同化方式仍为异养型。

答案 D

例2

(2007年天津卷)关于子粒的颜色:豆子的种皮是无色的,我们所看到的豆粒的颜色其实是子叶的颜色。子叶是胚的一部分(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豆粒的颜色是由受精卵所决定的。图2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 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B 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C ②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

D ④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

解析 从图中要判断出①是胚,②胚乳,③为珠被,①与③基因型可能不相同,A项正确; B项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柄不属于胚的组成;双子叶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在种子萌发初期所需的矿质元素来自于种子本身。

答案 A

例3 (2005年广东卷)认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图3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曲线,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阶级。第Ⅰ阶段是吸胀期,种子迅速吸水。第Ⅱ阶段是吸水停滞期。第Ⅲ阶段是重新迅速吸水期,主要通过吸收水分。第Ⅲ阶段由于胚的迅速生长,胚根突破种皮, 呼吸加强。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 阶段。

解析 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的第Ⅰ阶段吸胀期的吸水方式是吸胀吸水,即依靠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吸水;第Ⅲ阶段因根细胞已形成液泡,成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方式为渗透吸水。胚根突破种皮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其细胞死亡或处于休眠,根细胞未形成为成熟细胞,因细胞中含有亲水性物质,第Ⅰ阶段吸胀期的吸胀吸水仍能进行,故此时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Ⅱ阶段。

答案 渗透作用;有氧;Ⅱ

针对性练习

1 水稻的顶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它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种皮细胞、极核及胚乳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A 12、24、24、36B 24、24、24、36

C 24、24、12、36D 24、12、12、36

2 在荠菜胚的发育和种子萌发期间,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A 胚乳和子叶 B 子叶和大型泡状细胞

C 大型泡状细胞和胚乳 D 大型泡状细胞和子叶

3 图4中甲、乙两图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表示胚的发育,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

B b表示胚乳的发育,图甲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C c表示胚乳的发育,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

D c表示胚的发育,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4 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存在着差异。表1是几种植物种子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质量百分数)。下列有关针对大豆、小麦和油菜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播种时,尽可能浅播的是花生

B. 大豆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

C. 小麦种子结构中可能含有三种不同的基因型

D. 种子萌发过程中,既存在有机物的分解,也存在有机物的合成。

5 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 鸡蛋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的动物材料

6 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培养皿中有潮湿的滤纸,各放入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表2。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最恰当的一个结论是()

A 只要有光照,莴苣种子就能发芽

B 不照光,莴苣种子不能发芽,远红光能抑制其发芽

C 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其发芽

D 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

7 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如图5,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合成同样质量的种子,小麦需要矿质元素最少

B 种子中有机物最终都来自光合作用

C 萌发时,三种种子中酶的种类、含量不同

D 萌发时,同质量种子需氧量相同

8 (多选)番茄果皮红色对黄色是显性,番茄甲自交全部结红果,番茄乙自交全部结黄果,现将番茄甲的花粉授到番茄乙的柱头上,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上述杂交所得果实全呈黄色

B 上述杂交所得果实全呈红色

C 番茄甲肯定是纯合体

D 番茄乙肯定是纯合体

9 (多选)图6是大豆种子萌发时的干物质变化示意图。以下各项描述正确的是()

A. ab段胚轴延长较快

B. bc段子叶中叶绿素迅速增加

C. cd段子叶出现衰老

D. cd段之后幼苗由胚乳提供营养

10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图7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3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颜色较深的原因是;不变色的试管是,不变色的原因是。

(2)若向B、D、F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3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

(3)以上实验的3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4 B

5 A

6 D

7 D

8 ACD

9 ABC

10(1)A和C C 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 E 酶失活 (2) 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斑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上一篇:西南交大课程设计下一篇:鼓起勇气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