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7-12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共7篇)

1.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Ⅹ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ⅩⅩ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ⅩⅩ市总数的98.3%;全ⅩⅩ市共有中小学生388 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 294名,占全ⅩⅩ市总数的64.1%。可见,我ⅩⅩ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ⅩⅩ市实有公办教师22 367人,其中农村15 937人,占全ⅩⅩ市的71.25%。其分布情况是:全ⅩⅩ市小学12 649人,其中农村10 225人,占全ⅩⅩ市的80.83%;全ⅩⅩ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ⅩⅩ市的73.91%;全ⅩⅩ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ⅩⅩ市的16.7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ⅩⅩ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截止到 底,全ⅩⅩ市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3%,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16%;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ⅩⅩ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ⅩⅩ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ⅩⅩ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ⅩⅩ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ⅩⅩ市人字【2005】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至目前,全ⅩⅩ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ⅩⅩ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ⅩⅩ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ⅩⅩ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五是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ⅩⅩ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ⅩⅩ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ⅩⅩ市人字【2005】56号),ⅩⅩ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高平ⅩⅩ市教育局对原有的请销假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危重病人和其他无法继续执教的教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予以妥善安置。对聘任困难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仍无法返回教学岗位的实行转岗安置;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ⅩⅩ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以来,全ⅩⅩ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从总体上看,我ⅩⅩ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ⅩⅩ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ⅩⅩ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ⅩⅩ市农村与城ⅩⅩ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ⅩⅩ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在我ⅩⅩ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487人,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1704人。

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ⅩⅩ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ⅩⅩ市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ⅩⅩ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黔教计字【1998】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目前我ⅩⅩ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ⅩⅩ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ⅩⅩ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ⅩⅩ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ⅩⅩ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1.“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 联合制定的。制定于 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在我ⅩⅩ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人数不少,调研中发现,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长期重病、进修、产假;二是下海做生意;三是被有关部门借调或抽调。因此,教师编制岗位实际挤占严重,加剧了学校实际教师编制的短缺。

(3)教育投资短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实行以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短缺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实际上是教育投资主体责任由乡镇向县级政府的一次转移。对于我ⅩⅩ市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区)而言,教师的工资始终是占据全县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财政饭”,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身并无力负担全县的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投资因此处于短缺状态。由于县(区)级财力的紧张,地方政府尽可能地压缩教师编制,不少学校长期处于缺编难补的状态,教育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交的教师进编申请往往遭到财政部门的否决。经费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缺编问题的根本原因。

2.小学教师知识老化的原因。

(1)“民转公”教师大多知识老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时,要求必须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年轻教师多被辞退,留下来的教师普遍知识老化。

(2)中学的选拔抽调。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是从小学抽调教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

(3)小学教师停止补充。“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堵塞了招聘毕业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的进口,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引不入源头活水。

3.代教人数多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在刚性的教师编制约束下,学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只好雇用代课教师。

(2)“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也无法让家长满意,加上校长疏于管理、ⅩⅩ市场的诱惑力、财政拨款的工资保障,一些“民转公”教师干脆选择了自费雇用代课教师“顶岗”。

(3)尽管在我ⅩⅩ市严格执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各类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也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作为前提条件之一,但我ⅩⅩ市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已有34 747名,也就是说我ⅩⅩ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 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4.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教师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尚不够完善,正常流动渠道又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做好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对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重新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我ⅩⅩ市许多农村学校地处丘陵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ⅩⅩ市农村教育实际,出台我ⅩⅩ市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办法,形成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对农村学校补充一次新教师的制度,促进我ⅩⅩ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

3.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尽快建立不合格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的退出机制。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落实(黔教人【2003】41号五部委文件)精神,对在职教职工中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按文件要求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4.加大教师培训和民办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督促各县(ⅩⅩ市、区)政府落实责任,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起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和教师师德档案,将思想品德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要构建开放的办学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5.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要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刹住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考核淘汰机制;对德、智、体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6.建立长效支教体制。要在全ⅩⅩ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ⅩⅩ市(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农村学校教师的良性补充机制,有效推进长效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

7.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对各地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临时代课教师的招聘、管理、工资统一划归县(ⅩⅩ市、区)教育局管理,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清退临时代课教师。

8.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因此,要进一步为农村教育发展打造一支“领头羊”队伍,必须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聘任机制,让我们的校长能够真正担负起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9.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制定、出台我ⅩⅩ市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尽快缩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实现“三个同酬”:城乡教师同酬、中小学教师同酬、教师与公务员同酬。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将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主体由县(ⅩⅩ市、区)政府提升到ⅩⅩ市政府。同时,要全面落实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和山区村镇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认真解决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艰苦工作岗位对于优质教师的吸引力,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10.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各种现行教育法规,并要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县(ⅩⅩ市、区)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实行教育财政经费“三个单列”。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各县(ⅩⅩ市、区)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目标责任制度,把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作为考核各县(ⅩⅩ市、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推进我ⅩⅩ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推动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2.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一、企业人才基本情况调研数据

这次调研共发放调查统计表225份,收回有效表205份。统计结果显示,被调研的50家企业人才总量为2267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30%。从岗位结构分,经营管理人才3436人,专业技术人才17723人,技能人才1511人。按学历层次分,博士8人,占总量的0.035%;硕士265人,占总量的1.16%;本科学历3651人,占总量的16.1%;专科学历7252人,占总量的31.9%,专科以下11494人,占总量的50.8%。从年龄分,30岁以下7942人,占总量的35%;31—40岁的9200人,占总量的40.6%;41—50岁的4687人,占总量的20.7%;50岁以上841人,占总量的3.7%。

二、企业人才工作现状

1.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与2012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这次调查数据人才占比提高1.6%,本科学历占比提高5.5%,硕士以上占比提高出1.6%(中大生物在2014年一年内就引进11名硕士)。

2.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逐步形成。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做大做强的企业,已经把人才开发培养摆上了重要位置。比如,双汇集团在考虑发展走向时,首先把人才战略拿出来研究,进行科学规划。企业拥有来自美国、日本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还拥有熟知国际商务规则的谈判专家和法律专家。

3.高端人才对企业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大生物公司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了专门从事细胞工程研究的1名院士,其主导开发的栀子黄色素、β-胡萝卜素、姜黄素系列应用产品,无论是质量、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位居全国第一。君叁集团,成功引进海外华人侯金平博士,主导研制开发复合材料钢板弹簧,不仅培育形成新材料产业,而且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校企合作的氛围日渐浓厚。在政府的带动与倡导下,尤其是在连续三次举办“博士漯河行”活动之后,企业与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意识逐步被唤起。比如,莲花医疗与河南科技大学进行人才合作,有3名博士、3名硕士校企共享;亿博橡胶与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专业合作,不仅合作项目,还柔性引进1名教授,定期来漯河工作;曙光健士集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与2名教授共同研发、开发新产品等。

5.以研发聚人才,以人才促研发的良性循环基本形成。被调研企业中,成立研发中心的占50%,态势喜人。比如,双汇集团的研发中心一直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南街村集团为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对人才的集聚承载作用,先后投入400万元购买80台(套)设备用于科学研究,为高层次人才进站工作搭建了创业舞台。

6.初步建立了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引才的机制更加灵活,引才的视野逐步国际化,留才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人文化。调研中,不少企业一致认为:薪酬待遇是决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原因,但是感情留才、事业留才的因素近年来也逐步显现。比如,双汇集团提出“先让自己值钱,别先忙着挣钱”的学习理念,鼓励员工参加培训。贝尔公司在实行“低工资,高奖金”薪酬分配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生产要素与分配模式。

三、当前企业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才意识不够强烈,不能主动引才。有近30%的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设有人力资源部的企业中,有不少企业人事经理、人力资源部部长更换频仍,人才工作思维、举措不连续。部分企业看不到目前的市场竞争已经演化为人才的竞争。还有部分企业竞争的视野狭窄,甚至仅限于本省本市,不能从全国的层面制定引才、留才的措施。

2.选才的途径不够多,引不到才。一是高端人才寻访难。调研中企业反映,目前漯河市人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业务范围还不够宽,人才猎头服务尚不成熟,不少企业急需高端人才时,通常是由公司老板、公司高层通过“圈子”推介、挖取“圈内”的人。二是中端人才引进渠道不畅。部分企业反映,漯河市人才中心组织的“校园招聘”“外出组团招聘”效果好,不仅量大,而且质优,轻而易举就能招到想要的人。但是漯河本地的现场招聘,除了“新春重点企业招聘周”和“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期间,其他时段可选资源匮乏。三是低端人才不容乐观。技术工人,尤其是熟练技工还供不应求。虽说漯河成立的有技师学院,但毕业生“销路广、销量大”,有的技校学生甚至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外省、外地提前预定,客观上造成了人才外流,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3.留才的手段不够丰富,留不住才。一是薪酬待遇不高,留不住才。调研中,不少企业也坦陈相对于外省、外地市,漯河同行业、同岗位的薪资待遇相对偏低,对人才吸引力度不大,即便是暂时引进来,但依然是“留人乏力”。以新和车业为例,该公司在漯河舞阳县和洛阳的偃师县建有不同的生产基地,但两地的工资标准却相差近25%,人才“弃低从高”也就在情理之中。冠军瓷业尽管给成熟技工的工资(绝对值)已经相当高,但仍然被许昌、平顶山等地的同行“挖”走。在座谈该问题时,企业也承认薪酬相对较低是留不住人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是环境不优,留不住才。虽然漯河自2000年以来,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加快引进创新创业型领军型人才实施意见》《调整人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等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但实事求是地讲,漯河目前在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上还无法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提并论。如果企业作为引才主体的作用再出现“缺位”,就很难筑巢引凤。在生活环境上,出于城市规划和征地办厂的综合考量,工业企业一般都建在相对市(县)中心偏远的地方,无形中造成了员工出行、购物生活不便。比如,2014年初,中大生物在武汉“教育部直属高校双向选择会”上引进到两个外地硕士生,但最终因为公司地处临颍县郊区而选择了离职。三是平台不大,留不住才。漯河食品产业主导特征明显,而食品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科研附加值相对较小。尤其是近些年产业集聚区引进不少食品企业,多为加工基地,立足本土搞研发的相对不多。如华润集团的雪花啤酒(舞阳厂),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是从总部直接派遣。诸如此类的企业还有恒安公司、亲亲食品、旺旺公司等。食品企业以外的工业企业,与全省、全国同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单就现有事业平台而言,很难承载很多的高端人才。

4.育才的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培训缺乏战略高度。部分企业仅仅把培训当作提高眼前工作技能的一种手段,未能将培训工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高度去考虑。二是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漯河市的企业除个别委托专业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外,大多数企业都是自主进行随机性培训,缺少专职的培训机制、培训人员以及对培训过程的科学监控、对培训效果的合理评价。三是培训投入不够。大多数企业侧重市场运作,在生产、广告方面不惜重金,但对于培训却相对不够重视,能省则省,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时间的投入不够。一些企业多是利用员工的下班和工休时间进行培训,培训时间难保障,培训效果不理想。四是培训的规模不大。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育与开发,但是整体开发培育的规模并不大。不少企业反映,受经济成本因素制约,公司花费大成本送出去培训的多是单位“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与开发人才、储备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5.励才的手段不多。在人才的使用和激励上,除双汇集团和金大地外,大多数企业还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还没有真正建立管理、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长效机制,薪酬和人才价值还不完全相匹配。

四、对策建议

1.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拓宽引才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加大引才资金的投放,提高人才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期限,同时引导企业主体资金到位,制定在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不断改善企业人才生活条件,形成引进人才的“比较优势”。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要重点依托漯河市“河南省食品行业人才市场”这块金字招牌,找准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组织开展以“进百家企业、访百名专家、联百项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三百”活动,通过发挥市场功能,促进产研结合、成果转化、专利转让、柔性引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层次急缺人才向漯河积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征集培训需求,“按需培训,订单培训”,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继续教育体系。三是进一步畅通人才交流渠道。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突破依靠固定市场交流人才的局限,建立“人才信息高速公路”。当务之急是要结合“河南省食品行业人才市场”的定位,构建功能强、容量大、辐射广的专业门户网站。将网站正式更名为“河南食品行业人才网(漯河人才网)”,突出市场特色、专业特色。在网站设立“食品人才专区”,增设“食品企业需求信息发布、食品人才入库登记、食品人才培养培训、食品智力科研成果发布转化”等四个专题模块。嵌入“人事代理服务平台”,开发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与网站联网运营,开通薪酬发布系统,引导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开发IC卡自动录入求职者信息简历功能。四是明确引才的重点。要紧盯高层次人才,紧盯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以高端引领、用高端突破、靠高端带动。下一步要着力全市的大项目重点,围绕项目集聚人才、吸纳人才,努力形成人才与项目的良性互动;着力关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把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领导人才引进漯河;着力关注企业高端人才需求,主动发挥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尝试开展人才猎头服务。

2.健全培训机制,丰富育才的手段。一是整合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挖掘各方潜力,多渠道建立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培训机构联合培训平台,大力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每年组织一批企业负责人和企业高端人才参加出国培训,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将学术优势、研发优势、教育优势为我所用。二是创建载体,扩大资助范围。建立完善企业人才培训机制。积极吸引国内知名管理院校来漯河设立分校,对来漯河设立分校和培训基地的,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扶持,并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发挥各种协会的作用,开设企业人才沙龙、论坛,定期组织规模企业举办1—2次论坛交流,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形成有利于企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鼓励企业人才到高校学习深造,积极开展企业人才学历教育,对企业人才通过考试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并继续在漯河企业服务的,政府要参照《漯河市人才资金调整办法》的标准报销部分学费,并适当补贴。三是完善体系,加强储备人才培养。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部门要对辖区内企业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人才进行重点培育、跟踪管理。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猎头公司推荐、内部员工举荐、企业内部竞聘等多种方式,培育优秀企业人才苗子,建立专门的后备人才库,保持企业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3.搞活激励机制,创新留才举措。一是要积极推行年薪制。在总结有关企业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推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年薪水平的设定,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经营目标、风险程度以及行业特点和国家宏观工资政策分别确定,同时要考虑与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保持在一个科学范围内。年薪要与企业的业绩和人才的业绩直接挂钩,与承担的风险相挂钩,真正体现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报酬”。二是积极探索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股权、期权、生产要素入股的新路子。采取多种措施对企业优秀人才进行长期激励,努力使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利益趋同。并通过将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经营者的自身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机制,引进和培养后续人才,用未来的收益激励现在的奋斗,用长远的发展来约束短期行为,达到激励与制约同步的目的,确保经营管理者的健康成长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健全优秀企业人才评选奖励制度。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单项选用可以奏效,有时则需要综合运用。根据我国企业人才的现状,应以薪酬激励为基础,并辅以精神激励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利益激励机制。

3.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北京市;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改进

一、问题提出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方法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学生进行谈话或通信,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的一种方法。它与政治思想工作有很大区别,不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问题,而是解决心理困惑和障碍、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保持心身健康的问题。

我们于2006年进行调研时曾经发现:在所调查到的北京1452所学校中,有固定提供心理服务的专门场所的学校有829所(57.09%),其中朝阳区有251所,比例最高,占了30.28%;燕山、大兴、房山在10所以下,其余区县在13到65所不等。提供心理服务的专门场所名称包括心理咨询室、聊聊吧、心语室、宣泄室、知心小屋、心灵小屋、谈心室、心语小屋、知心屋、心理辅导室、心曲交流站等,其中以心理咨询室、知心小屋、谈心室为称呼者最多。

有专门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咨询热线的学校有302所(20.80%),有专门的学生心理问题咨询信箱或邮箱的学校有656所(45.18%),有较为健全的学生心理档案的有287所(19.77%),配备了专门的学生测量工具的有106所(7.30%)。

为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保证实施2007年德育工作要点提出的全市小学中心校以上的建成心理咨询室的工作目标,为及时了解区县和学校工作进展状况,帮助和指导学校建设好示范性心理咨询室,加快和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应用,从2007年6月6日到6月22日,我们对北京全部18个区县和燕山的小教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及40所小学进行了调研。

调研内容: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外部环境;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内部环境;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条件;心理咨询室的应用情况。

调研形式:听取学校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解、座谈等。

二、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发现,北京市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和2006年调研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进。不少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示范性心理咨询室工作,从教委的主管科室到学校的主要负责的校长,大多数工作热情高,有实际行动。

1.成果显著

(1)加大资金投入

北京部分区县比较重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如顺义区,全区中学100%有心理咨询室,全区小学80%有心理咨询室。加上市拨20万元建设咨询室的经费,两年为建设心理咨询室共投资200万元。

又如,朝阳区小学心理中心在中心所在地三里屯小学建成了一个示范性的咨询室。 2006年,区教委选择10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小学,每所学校拨专款1万元,专门用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区教委要求各学校要做好事前调研,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专款专用,建设完毕各校上交《关于咨询室建设与使用的报告》。2007年,区教委将心理咨询室建设列入“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作,按照每所学校5万元的标准,拨专款投入全区150所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分期分批实施。

丰台区共有小学120余所,2批68所小学心理咨询室资金已经到位。

(2)开展场地建设

心理辅导室(谈心室、咨询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辅导室不是学校的摆设,它有着自身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一些小学克服场地紧张的困难,留出房屋建设心理咨询室。一些学校的咨询室体现出了心理咨询宣传、发展、预防、转介的四大功能。

石景山区的小学中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的,共有33所小学;采取现场咨询的有24所学校,占72.7%。

东城区和平里二小在2005年建立“心理宣泄室”的基础上,开辟出心理辅导专用的教育区域——心理健康团队辅导室“开心天地”和个体心理辅导室“爱心小屋”、“阳光书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室。

2005年,房山区仅有4所小学和7所中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到2007年,小学发展为20所,中学发展为26所,职业学校发展为2所。超过半数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绝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心语信箱”。各种活动吸引着学生主动打开咨询室的大门。这里有针对陷入困境的学生进行的个别辅导,又有面向有着共同需求的学生所开展的小组专项辅导训练。学生还可以到这里来玩一玩、看一看,或者参加为心理辅导室起名字的活动。不少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有时学生会在小屋外面排起队来。

丰台区新发地小学的心理咨询室档案资料目录有: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台帐;班级与团体心理辅导记录;面询与电话心理辅导记录;高危学生情况记录;与家长和教师沟通记录;心理预警记录。

宣武区32所小学全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计划,有13所学校建立了专用心理咨询室,19所学校设兼用心理咨询室。负责咨询的人员全部专科以上学历。学校均建立心理档案,咨询室硬件建设逐步改善。

(3)培训教师队伍

北京市2006年、2007年各集中培训了数百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各区县普遍认识到,相比场地和硬件建设,配备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更为关键。因此,各区县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参加市、区级乃至全国的有关培训的机会,设法保障教师的培训经费和时间。

通州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带领梨园中心校德育干部到西城、朝阳、石景山参观学习,建立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召开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为全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同时,组织全区中小学心理教师参观学习通州六中,并在通州六中的心理室培训全区的心理教师。

东城区西总布小学为校心理小组成员制定了每月交流两次的工作制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和“比赛”气氛。

怀柔区的师资培训有梯度,有38人的研究生课程班,有区里的培训,有观摩研讨。目前,共22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从2006年暑期开始,房山区与高校联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班。第一期43人,第二期34人。18名中小学教师已经获得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等级证书。还有部分教师自费完成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

崇文区、石景山区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宣武区教委小教科和健康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合作,举办了宣武区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培训班。有38名学员取得结业证,为各校培养了骨干。还有七十多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的学习,为学校、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2007年,有26名教师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教育学习。 2006年,小教科组织34位德育干部赴广州、深圳考察,对四所广东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并以体验式方式学习团体心理辅导。

(4)重视整体部署

一些区县重视整体部署,从机制上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朝阳区出台了咨询室的评价方案和标准,并于2006年在150多所小学中评出了56所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朝阳区劲松四小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完善制度,落实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每天中午12:30~1:30、下午3:30~5:00是咨询时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有网络论坛、邮箱交流、家长心桥、教子田地、快乐驿站等板块;学校每班培训三名学生成为“快乐小天使”,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房山区教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中、小教科和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在市教委的正确指导下,2005年颁发了《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基层学校由主管校长负责,组建由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由德育处(政教处)组织实施。

顺义区教委成立了由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主任担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员有教委中教科、小教科、职教科及教研中心心理教研室、师训科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参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逐步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团队干部和政治课教师等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各校心理咨询室有学期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期终有工作总结。

燕山教育委员会2006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在教委投资与自筹资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建设标准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确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原则上5年不准调换工作。切实做到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化”,即辅导工作普遍化、辅导人员专业化、生涯辅导主流化。充分利用个人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通州区开展常规教研,提高心理教师的工作能力。一是根据区里中学心理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水平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让中学教师来培训小学教师;二是开展心理室使用的具体操作技术培训,从如何向学生宣传、如何制订预约表和谈话表、如何建学生心理档案、如何接待学生、如何了解学生到如何谈话等形成系列培训。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把握教育契机,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抓学期开始之时;抓评选班干部之机;抓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抓校园活动开始之日;抓典型人物表彰宣传。

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2000年建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牵手心育网。

据统计2006年,石景山区心理咨询室一年间共接待学生117人,教师14人,家长222人,合计353人次。对来访的学生所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学习问题(含厌学、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无动力、考试焦虑等)、人际交往问题(家庭关系、同伴交往、师生关系)、性问题(恋物癖、恋爱问题、异性交往、性角色混乱)。此外,还有学校问题、行为问题(打架斗殴、沉迷网络、常不回家、异常打扮、违规违纪、厌食等)、情绪问题、自我认同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多为发展性问题,约占40%;第二层面是一般心理问题,约占40%;第三层面是神经症,约占15%;第四层面是精神病(多为家长代询),约占3%。

2.存在问题

(1)观念问题

在部分干部和教师中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心理咨询不就是做思想工作吗,谁都可以进行;有人认为小学生哪儿来那么多事,过一会儿就好了。而实际上,小学生确实有许多心理问题需要解决。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方面面都可能遇到障碍,遇到矛盾,产生困惑。此时,咨询工作者应以爱心和真诚,以亲切问询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帮助他们。首先,咨询者要能倾听,弄清问题所在,有时要巧妙设问,引导求询者把问题说清楚。心理工作者千万不要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教训别人,而要用语恰当,有所创建,给予求询者科学、独到、恰当、耐心的服务,并提供几个方案供其选择,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的学校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但资金、人员、时间各方面投入不够。

(2)政策问题

目前,按照新的人事编制制度,中小学校的编制人数根据学校的学生数和教学班数而定,具体教师岗位编制完全由学校自主安排,因此不存在“心理教师没有编制”的问题,学校心理教师有没有专门的编制完全在于学校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决心和重视程度。由于小学规模相对较小,而学校虽小,功能齐全,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学校总体的编制非常紧张,因此小学教师身兼数职,小学心理教师往往都是兼职,重心往往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是尽可能调整学校总体编制;另一方面是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大规模的学校可以安排专职教师,较小规模的学校安排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也不能身兼数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或者有很大的随意性,至少要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

同时,也不存在心理教师不能评职称的问题。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有心理教师系列。学校中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都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走心理教师系列参评职称。问题是,教师职称评定中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时量,而如果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上课课时”概念,心理教师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参评心理教师系列的职称就不占有优势。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学校应合理将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折合成相应的课时,使心理教师的工作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

(3)人员素质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不等于无所不能。如果教育者只想改变对方的观念,证明自己的观念更成熟、更正确,这样就没有对话的可能,这样的交流不能算是对话,而是抗衡、辩难。所谓对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不宣传自己的教义,不强求对方改变自己的信仰,不通过对话达到宣教的目的。对话主要是了解,同时自我反思,了解对方,也重新反思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理想有没有局限性。对话的结果应该是互相参照,不仅是互相参照,而且是互相学习。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对话才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平等互惠。对话的最后应该是“庆幸多样”。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有的人咨询了一两次,没有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其实,心理疏导与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求询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决心和恒心,是难以成功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辅导教师不是无所不能,不是救世主,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教师,希望教师开出一剂灵丹妙药,服后立即见效,只会造成消极被动的局面,推卸责任,终究于事无补。

北京市的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培训的机会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小学心理教师都是兼职,不具备咨询服务资格,咨询行为不规范,也很难专业。

(4)效率问题

在部分小学心理咨询室,学生很难主动去寻求帮助,有的咨询室名不符实,主要还不是地方不好,或名字不对,而是教师的资格成问题。咨询时间(上级要求一天10小时)很难保证。对咨询室建设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有一定的偏差,有追求建设专业性、治疗性咨询室的倾向。如采购了一些不符合教师实际能力和水平的设施。

建设中功能划分过于求全,势必会造成难以长期坚持与充分发挥作用,而造成使用不充分的设施浪费。学生咨询档案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缺乏统一标准。

另外,区县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推进不平衡,城区和郊区相差很大。在一个区或县内的小学相差也可能很大。这有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也和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有关。

三、具体建议

1.完善政策、建立管理机制

今后,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校干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在重要会议上应强调,并制定有关文件,加强宣传,深入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政府需要转变角色,从教育培训的主要提供者转化为一个更为广泛和更具有包容性体系的促进者和监管者。

完善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组织机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顾问小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加大支持力度。

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与兼职教师的编制、任职资格和各项待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系列。为高校的心理学系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完善的政策保障。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

学校领导者要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培训。要挑选出色的教师担任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除心理健康教师外,学校要对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以规范教学行为。班主任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

3.积极稳妥,场地要提高效率

学校在心理咨询室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主体性,把咨询室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实施过程。心理咨询室除本身固有的功能外,还要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队伍的培训场所。

小学如果只有一间房间作为心理咨询室,建议不称为“心理咨询室”,可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按照此方向建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

咨询室建设应依据本校的不同性质而定。在环境的布置、测试和统计软件的选取及团体辅导器械等方面的选取上,高中校、初中校和小学校应有所区分。心理咨询室不应仅限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还应对所有的学生、家长开放,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咨询室建设要依据本校的现有经济状况而定。校领导要努力争取多方上级主管部门的经济支持,力争使咨询室设备的配置达到齐全。虽然目前各种学科及地方课时的安排已经把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主管部门仍然要想办法给学生安排心理咨询的时间。

4.面向社会,加强体系的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加强与社会性的教育咨询和治疗机构的整合衔接,各司其职,加强联系和相互配合。学校的责任主要应该集中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上,学校不承担对有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的矫正和治疗,对他们的治疗需要社会相关机构的介入。

充分利用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和中小学家长学校的阵地,宣传普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知识,从而使家长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目前,北京市大部分中小学校的心理教师中,专业出身的仅限于部分高中学校,大多数教师为其他学科或校医转行兼任,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提高,而多数学校在聘请指导专家方面还比较感性和随机。学校非常需要了解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的整体情况和专业特色,所以应在政府的指导下以适宜的方式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形成组织机构和服务机制,以便选择和利用。

要构思建立市、区、校、班的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网络系统,研究搭建起与社会专业机构相联系的咨询渠道和转介渠道。

5.科学测量,规范工具的使用

目前,学校心理测验工具的使用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购买渠道不统一,部分量表信度和效度存在问题。应组织心理测验方面的专家对目前中小学使用的心理测验量进行专题的调研和梳理,并推荐和购置适合于当前中小学需要的心理测验量表,同时加强心理测量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6.模式研究,及时推广好经验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以研究带动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作为第一线的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丰富鲜活的经验需要用科研的方法加以总结和归纳,同时他们又面临着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采用课题研究和研讨会等方式推进工作,培养队伍,传授经验和组织学习培训,为教师提供支持性教学与实践操作活动的技能。

围绕着咨询室建设与应用,应该设定专项研究课题,加强研究与指导。如:如何建立咨询档案、健康档案;如何开展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

适时召开全市性交流研讨会,或在区县召开现场交流研讨会。

近年来,北京市的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边研究、边培训、边实践、边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支骨干队伍带头发展到学科教师、行政后勤人员、家长的全员参与,由一条途径、一个载体发展到学科渗透、各项活动渗透、整个教育过程的渗透。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稳步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相信在干部、教师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在北京市素质教育中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电邮:yangzhongjian@medu.cn)

4.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小学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650人,教职工62人。其中:专技人员57人,工勤人员5人。教师队伍结构情况如下:

1.组成结构:我校编制数为62人,实有专任教师54人。根据国家14年标准,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我校应配87名教职工,可现实师生比为1:27,教师严重缺编,目前聘请代课教师30人。

2.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0周岁以下18人,31—40周岁9人,41—50周岁15人,51—55周岁8人,55周岁以上4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17%、28%、15%、7%。

3.教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教龄在10年内的有18人,11-20年的有10人,21-30年的有14人,30年以上有9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18%、26%、17%。

4.学历结构:专任教师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27人,中专1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0%,2%。

5.备注:因年高体弱、患重大疾病或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有3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2人。

从总体来看,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是:总体数量严重不足,年龄、性别及学科等结构均不尽合理,师资力量严重紧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缺”,即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近年来,我校学龄儿童数量急剧增长,2018年3月份,我校共有1650名学生,按照国家2014年基本的师资配比1:19计算,加上目前大病不能上班的3位老师,我校将缺教师30余人;我校预计今年退休教师为3人,但2017年我校仅分配新教师3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好聘用大量的临代教师。目前我校临代教师30人。

2、“老”,即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40岁以上教师达教师总数一半左右,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无论从精力、知识构成还是教育思想来说,面对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都显得力不从心,绝大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不会制作课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和探究的时期,老龄化的教师很难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们不愿与他们亲近,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发展。

3、“偏”,即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教师偏多。从最近3年我校招收的13名新教师来看,仅有2名男性教师女性占85%以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处在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来自两种性别的教育和滋养,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甚至大学都在单性的氛围中成长,显然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棋盘镇中心小学的金蒙老师说:“在现代家庭中,因为父亲多数忙于事业,孩子和母亲相处的时间相对多一些;在学校里,又是女教师多,孩子一直在女性多的环境中成长,可能会造成他们‘阴柔有余,刚强不足’。”外地女教师因乡村小学生活不便,许多人想方设法考走,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4、“兼”,即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大多身兼多门课程。据统计,我校音乐教师仅2人,美术1人,信息技术1人,劳动技术仅有2人。按照课程设置等相关规定,综合类教师严重不足,学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大多数教师并非固定教授某一学科,据统计,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非常普遍。

(二)教师队伍补充与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尽快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一是及时补充缺编教师。

鉴于农村教师总数每年2-3%的自然减员实际和生源暴增的情况,要定期核定编制,实行“定编定员定岗”,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教师队伍,对年老体弱的教师,酌情办理提前退休,保持教师队伍良好的梯次结构,逐步改变老龄化现状。

二是适当加大男教师招收比例。

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教师招聘时可以探索试行男女生分别划线。比如,南京六城区每年教师招考时,为了平衡男女教师的比例,女生的合格线要比男生高一些。实践证明,虽然很多男教师笔试成绩低于女教师,但进入教学岗位后,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远远优于女教师,很多人迅速成长为骨干或者教学能手。

三是加大薄弱学科教师的招收比例。

近几年的教师招考中,主要偏重语、数、外教师的招录,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教师招录较少,建议根据农村小学实际情况,适当增添补充“小科”专业教师,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教学条件,陶冶艺术情操。四是稳定临代教师队伍。有的人已经代课十多年,长期的低待遇,无编制,导致很多代课教师心生怨气,纷纷转岗,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学校因长期负担代课教师的工资,往往不堪重负。建议采取切实措施,稳定临代教师队伍,财政承担临代教师工资,切实减轻学校负担。

2、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一是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制定农村小学在岗教师学历提高计划,鼓励、安排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等学历提高教育,并给予一定的政策、经济支持;教育部门可将学历达标情况,纳入申报职称和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建议教育部门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本着“面向全员,注重农村,按需培训”的原则,依据“全面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脱产学习、研讨班、观摩会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探索适应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让他们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交流提高,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师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师的差距,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三是注重名优教师培养。

成立名师工作室,精心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含特级教师)等,定期进行名优教师评选活动,形成名优教师培养评选长效机制。适当调整名优教师津贴制度,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一定金额的政府津贴,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教师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逐步形成一支队伍强大、富有活力、多种层次的名优教师队伍。

3、加快优化现有教师资源。一是安排初中教师回流。将当年小学教师因种种原因流向初中的小学教师,适当安排调回小学,缓解小学师资不足的压力。二是优化环境。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优先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重点解决新招的外地教师居住问题;对因家境、身体等原因出现生活困难的农村教师,应给予应有的关怀和救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教师待遇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一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奖励专项资金,奖励长期扎根农村且成绩优秀的教师;

定期调整农村班主任津贴,且随工资按月发放。

二是评优树先上向农村教师倾斜。

先进典型、职称评定等,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要优先,比例也要提高。

三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

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切实减轻农村教师负担,提高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热情。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2、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展开适当向农村倾斜。

目前乡镇教师职称晋升非常困难,每年名额太少,希望上级领导考虑乡镇教师的实际困难,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3、住房紧缺,每年新进老师没有地方住。

5.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

(闽教办人〔2007〕45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

为了解掌握当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经研究,决定开展一次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主要内容

调研工作围绕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培训、招聘录用、交流、职务评聘等方面进行,具体详见调研提纲(见附件1),重点了解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调研方式

调研工作采取面上了解情况和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请各设区市教育局根据调研提纲,先行组织调研,认真填报有关统计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二)9月下旬,省教育厅将选择若干市、县、区和学校进行重点调研。

三、具体要求

(一)各设区市教育局要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科学的工作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调研工作应本着“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出对策、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力争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措施上有新突破。

(三)调研结束后,各设区市教育局要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提交一份情况比较全面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和调研表格[由设区市和县(市、区)汇总]请于9月 30日前报省教育厅人事处。

本调研统计数字截止时间为2007年8月底。本通知及有关表格可登陆福建教育信息网(http:// 。

附件:1.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2.市、县、区2003-2006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调查表

3.市、县、区近三年中小学教师录用及今后三年预计情况调查表

4.市、县、区近三年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调查表

5.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专任教师情况调查表

6.市、县、区中小学教师编制情况调查表

7.设区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情况调查表

8.设区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情况调查表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含校长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培训机构建设情况,培训经费落实情况。

三、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做法?

四、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的落实情况(含工资、住房公积金、医保等)。

五、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中小学教师评聘制度,含“评聘分开”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六、中小学教师交流情况(含城乡交流、支教等,以及教师流失情况)。

七、把好教师“入口关”的具体做法以及贯彻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情况。

八、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何意见、建议。

6.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一、调研目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打造xx学区教育品牌,需要高水平的教育,而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日前,结合第三批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安排,学区党支部开展了以《如何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调研活动,了解我学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进一步提高我学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探讨,为我学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科学发展服务。

二、基本状况

(一)在调研中,受访者普遍认为,我学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较高,队伍构成也较合理,基本上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较好,师德水平较高。

我学区历来重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借助暑期教师学习和平时的教师例会,宣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心组织好党内活动和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尤其是通过开展“学习阮文发同志的先进事迹”等活动,各类先进的评选,以及在党员教师中开展“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岗位是模范岗”的主题实践活动,使教师经常不断地接受来自身边的先进人物的教育,从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待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全学区绝大多数教师都在“用心、用力、用爱”努力践行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成才,让每位教师成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教育教学业务素质较高

我学区教师计92人,35周岁以下38人,占39%,女教师13人,占14%。学区历来重视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函授、进修学习等,促使我学区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目前我学区教师基本上都是合格学历,初中教师专科率以上达到了93.5%,全学区教师专科率以上80%,较好地提升了我学区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我学区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学区中考在生源不是较理想的情况下能长时间保持全县的较好领先地位,这与初中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是分不开的。

(二)我学区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矛盾。

陇西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教育作为一项事关陇西人民福祉和未来发展的先导性和全区性事业,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陇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用战略的前瞻的眼光看待陇西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着眼打造 “陇西强县”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保证。目前,我学区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少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淡漠,进取精神不强,业务水平较不适应新课改要求。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这些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机械呆板,不够形象生动,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水平。

2、部分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不快,个别学科(如英语)教师超工作量工作,多数教师平日忙于教学工作,较少参加学习进修提高培训或自我“充电”,影响了教师队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压力较大。不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超负荷地工作,身心压力很大。

(4)骨干教师队伍现状与学区教育实现“领先”目标还有距离。各级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与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三、成因分析

1、少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足,未能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受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盲目攀比,心理不平衡,导致对教育工作缺乏激情,缺乏高度的责任心。

2、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较落后。

我们不少教师有当个好教师思想,却很少有当“家”的想法,他们除了上好课外,很少进行研究和学习,对新思想、新观念常常持怀疑、观望的态度,而不是学习、思考和选择,教学缺少创新。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以及有效的管理未能完全到位,教学研究基本上处于较低状态。不少教师单兵作战,团队精神不足,没有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缺乏争取当科研型的骨干教师、老师的进取心,认为难度大,力不从心,而且没有大的突破,能代表学校拿得出手的示范课题还很少。

3、由于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和兄弟校的日趋激烈的竞争,少数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4、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够强,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对策探讨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确保我学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抓师德教育,激励教师爱岗敬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立场观点、政治态度、思想境界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始终要把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放在首要的位置,多途径、多渠道地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1、要提高师德水平,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将师德教育活动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并纳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作风建设。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扬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每一位教师要强化学校整体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学校的肯定、同事的信赖、社会和家长的好评、学生的爱戴,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实现学校教育环境的最优化。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用电化教育,介绍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表扬教师为了做好教育工作敬业奉献、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先进事迹和闪光点,树立学习榜样,激励上进。

3、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爱我母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做学生喜爱的老师”等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以做“母校人”为荣,加强教师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教师归属感,深入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四项承诺活动,以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为准则,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

(二)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建学习型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终身学习的理念,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知识增长新才干,这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应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能力。

2、加大教师“走出去”教研交流学习力度。

近年来,我学区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观摩课教学合作平台,取得很好的成效。骨干教师如教研组长、到友校参加教研、交流等活动,普遍反映收获不小,看到与名校骨干教师的差距,学到了先进理念,弥补了不足。但多数老师出外交流机会偏少,学校应充分运用教研室搭建的平台,每年都有计划逐步增加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让教师开阔视野,吸纳新知,增强科研意识。

3、加强教研力度,成立由专人负责的“教研组”,组织开展教研工作。如通过业务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研究课,个人反思,开展“最满意的一节课”和优秀论文评选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广阔、多层次平台,实现专业发展。

4、认真实施“优师工程”和“名师工程”,全面打造优质教师队伍。要分别利用讲授示范课、观摩课、教研、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学科培训和业务辅导工作,让新教师早入门,早日提高教学能力,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建立新老教师结队帮助等操作机制,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强化传帮带,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督查与指导,实现共同提高,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和新课程共同成长。青年教师要虚心向名师、骨干教师学习,诚恳接受意见,勇于反思,积极探索,认真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师德表率、育人模范、业务骨干”的作用。骨干教师要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向名师学习,勇于改革,勤于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名师,成为学科带头人。

5、要鼓励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基础。积极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有重点地认真学习教育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开展“读好书、学名师、做高素质教师”的活动。还要更多地学习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经常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向同行和名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学历达标。支持和鼓励未学历达标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修,鼓励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研究生课程。

6、倡导教育研究之风,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学校应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促进教研,教研促质量的原则,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应该采取激励举措让教师们勇于、乐于承担研究任务,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研究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自我。实施鼓励措施,在有条件的任课教师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自选一项研究课题、写一份实验研究方案、上交一篇教改研究论文,对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在总结大会上给予奖励。以研究促发展,有助于使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实践、改进、提高,逐渐从原来的墨守成规、凭经验教学的教书匠转变成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的科研型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多关注教师的生活。

1、部分教师有的偏颇教育言行往往反映教师的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日益严重,精神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学校必须关注教师的精神健康。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缓解教师身上的压力。

7.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一、我县乡村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强大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齐抓共管机制。把乡村文明行动列入今年全县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之一,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列出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一村一档”任务台账,健全乡镇(街道)干部、村干部和群众党员包片区、包村庄、包街巷的责任机制。二是强化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印制8万余份《致全县人民群众的一封信》,逐户发放;在县电视台开设《我眼中的乡村文明》专题栏目,从百姓视角介绍典型经验做法,曝光脏乱差现象;另外,还通过设置大型宣传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编印《情况交流》等形式,切实增强宣传密度,提升文明意识。

(二)开展提升年行动,提升整体水平。一是清脏治乱集中整治全覆盖。采取“示范片区、典型示范村先行带头,整体达标村、环境治理村随后跟进,干线两侧、政府驻地树立标杆,进村道路、村内街巷严格标准”的方式,组织机关干部、广大群众和保洁人员群力行动。二是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全托管。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县政府与昌邑市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托管合同,建立起“政府统管、市场化运作”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机制,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打破了原先乡镇街道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了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农村保洁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突出三个重点,培育文明风尚。一是突出道德建设,弘扬文明新风。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围绕“孝”、“诚”两大重点,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表先进典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二是突出素质提升,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推进“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工程,结合农村现实问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各类涉农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育一批技术工人和创业型、技能服务型、生产经营型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一些问题。

(一)群众环卫意识还不强。通过广泛宣传和整治,大多数群众增强了卫生健康意识,认识到环境卫生对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但少部分群众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生活陋习还未根本改变,环境卫生保护意识还不强,主动、自觉参与程度还不高。

(二)监管机制还不全。调研中发现有的乡镇的村规民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与托管公司配合不密切;监管部门督导不及时,保洁人员管理滞后,致使清理力度不大、整治深度不够、清扫覆盖不广、遗留死角太多、垃圾清运迟缓等问题出现。

(三)经费投入还不足。现在我县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与县城相比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太少。在文化发展上,城乡投入明显失调,文化设施分布不匀,呈现出从城镇向乡村逐渐衰减现象。

(四)文化下乡力度还不够。一是文化下乡次数还不够多,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二是文化下乡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强、贴近性不强。三是文化下乡培训度太低。在形式上,搞演出活动的多,办培训、辅导的少。

三、对策建议

(一)要依靠群众巩固清脏治乱集中行动成果。一是提高群众认识,规范群众行为。借助正在开展的驻村帮扶、教育帮扶、“乡村文明、巾帼先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要修订完善符合本村实际、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二是坚持依靠群众,主动自觉保护环境。可以通过开展卫生评比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结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创新有效的活动载体,在我县乡村中内开展每月一次的卫生检查暨“清洁家庭”评比活动,通过上门检查,对每家每户卫生情况进行当场打分,并分成三档,归档并在村部宣传栏公示,年度平均分到达一定额度的清洁家庭予以公开表彰奖励。

(二)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农村保洁机制。一是细化工作职责。科学制定加强保洁公司管理的系列制度,加强对农村环卫一体化运行监督监管,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乡镇(街道)可以指派一名副职和村干部负责此项工作,密切配合托管公司,协调解决有关事项,尤其是监督好保洁员及时到岗、定期清扫等方面问题,切实督促保洁员履职尽责,做到卫生清理全天候、无缝隙。二是完善考核办法。建议城管部门建立对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按质量付费的考核机制,制定严格的信用评定制度,每月考核一次,按考核成绩支付服务费用,督促保洁公司履职尽责。

(三)要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一是要筹集资金。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是基础,资金投入是关键。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补贴资金,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政府积极推进。建议政府部门把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在设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以政府的手段着力改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坚持行政化、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建立“党政齐抓、市场主导、社会共建”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渠道,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兴办乡村公共文化设施。

(四)要加大文化下乡力度增强针对性。一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建立覆盖城乡、城乡一体化的服务网络,让送文化下乡、送戏(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常态化、制度化,让免费开发的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文化惠民的乐园;二是提高文化下乡针对性。在下一步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中,可以针对农村和农民的需要,选择群众看得见的文化事例、听得懂的艺术语言、信得过的人物典型、用得着的产品和服务送下乡,还要有针对性地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其中,把先进文化和舞台精品送到农民群众的生活中。三是丰富形式壮大文化服务队。注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积极分子,组建腰鼓、舞龙舞狮、书画等文化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指导。

上一篇:2017年股市走势回顾及2018年股市展望下一篇:西沟矿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