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2024-06-16

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精选8篇)

1.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篇一

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载.是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一所学校校风、学风的物化反映.文章着重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意识淡薄、收集困难、队伍不稳及职责不明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作 者:王亚丽 WANG Ya-li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刊 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8(4)分类号:G472.4关键词:高校 教学档案 档案管理

2.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篇二

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钢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传统的钢琴教学在教学方法观念、课程设置、教学重点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新时期对钢琴教学提出的挑战,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水平质量。

一、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欠缺

高校的钢琴教学,仍然还是以教师的课堂教授为主要方式进行大班集体教学。钢琴课堂上,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机械的以听为主。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校输出的钢琴人才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仅需要理论性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实践性钢琴人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钢琴教育自身的特色,不能进行个性化教学。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集体教育。这样就会忽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钢琴理解、演奏水平等因素,不能“因材施教”,忽略了个性,不利于学生养成属于自身的演奏特色。

同时,集体教学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互动。传统的集体课堂,老师只是钢琴弹奏技术的传授者。集体课堂的缺陷之一就是课堂互动困难,因为时间、人数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疑惑一一解答。而高校中,学生对于老师的熟悉程度也相对较低,每学期都会有不同的老师,且教师大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所以学生的课后教师答疑是比较难实现的。这些更加不利于高校的钢琴教育,影响其健康的成长。

(二)教学内容偏颇

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掌握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存在着偏颇。高校扩招的后果之一就有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高校钢琴艺术教育原本应是“精英”教育,高校钢琴专业的设置初衷就是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钢琴专业人才。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而很多学生的学习背景存在着很大差别,在可塑性方面有很大区别。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内容,并且还有老师故意炫耀自身演奏水平而选择演奏难度大、演奏技巧复杂的曲目进行教学。往往是学生不能够理解音乐作品中隐含的情感,对作品不了解就不会加入自己的感情,也就无法熟练地把握演奏的技巧。通常是老师负责布置练习,学生课后拼命练习。大学四年,换了很多本书,弹奏了很多钢琴曲,学习了很多演奏技巧,但是却没有一方面比较特长。往往是学习了新的知识,而忘了之前的知识,新的学不完而以前的却都不熟悉。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学习越来越困难,老是觉得学生不够努力,最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感到失望。

(三)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钢琴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落后时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并是为了培养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应试性学生,而是为了培养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学生。

而目前高校在钢琴教学的评判标准方面存在着偏差,仍然以阶段性考核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而现代很多的家长也都认为学生只有获得了钢琴演奏证书和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就,这样才算是学好了钢琴。这些认识对于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兴趣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鞭促很可能会使学生差生逆反心理,是他们对钢琴产生枯燥、疲惫的心态,甚至会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

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教学成果,而忽视学生的需求。目前高校教师在校外兼职的数量十分巨大,并且还有学校的科研要求等,往往教学成为了教师的副业,教学只是老师的一项任务。并且,很多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不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一切教学以老师的教学安排为主。

(四)教学重技巧而忽视本质

就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把重点集中在学生具体的钢琴演奏方法、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钢琴的本质。钢琴是一种乐器,与其他乐器如二胡、笛子等相同,都是表达音乐的一种工具,钢琴并不是所要表现的,真正要表达的是音乐情感本身。而高校钢琴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培养钢琴专业学生欣赏钢琴艺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现存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钢琴弹奏指法、姿态等方面的训练,而对音乐的情感置之不理。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所弹奏出来的音乐没有韵味和情感可言,只是单纯的掌握了演奏的技巧。换了一种曲风,换了一种情感,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提高学生对钢琴艺术的趣味,也不能很好地阐释音乐的魅力。

二、提高钢琴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

高校钢琴教学不适宜集体教学的模式,应该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钢琴教育与其他普通课程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也应有自己的特色。对于钢琴教学,高校应该以小组授课模式为主,集体与个别授课模式为辅。以小组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成员钢琴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授课内容,针对不同的组员特点发展不同的艺术风格等。这样的个性化教学,老师可以根据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教学,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重新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高校需要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实践为重点,倡导多学科知识综合的教育为的新的大纲理念。教学大纲需要综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但是主要出发点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管理应该放权给老师,老师是高校中最了解学生的,由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的教学大纲是最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并不是为了考试,考核只是验证阶段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评判标准,不能以考核为唯一的标准,应该以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为评判标准。社会上的钢琴比赛和钢琴等级证书的存在,只是为了给钢琴爱好者提供一个钢琴演奏水平和学习情况的一个验收的机会,并不是为了评判钢琴学习的为唯一指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钢琴演奏的创新,发扬学生个性。以激发学生对钢琴的热情为教学手段,触发学生心中对钢琴演奏学习的渴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博采众长与自身知识的巧妙结合。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应该以教学为自身的主要追求。用自身的知识触动学生的内心,重视同学生的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加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

钢琴演奏想要表达的是音乐的情感,并不是为了突出钢琴本身。对演奏的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对作品所包含的内涵和情感进行准确的把握,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融入自身对作品的情感,使得演奏出的音乐不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是充满感情,容易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进而获得认可,提高演奏的水平。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情感内涵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理解,培养出自己的特色。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钢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钢琴教育必然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需要高校师生一同努力,去克服这些难题,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跟时代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高校也需要与时俱进,给予钢琴教学以支持。新的挑战也意味着新的机遇,高校应抓住机遇,完善钢琴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高校的钢琴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教学规模和水平都有了质的提高。随着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钢琴教学手段方式已不适应现在的需要,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与问题。本文从高校钢琴教学现存的问题入手,提出合理化的应对措施,旨在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水平,使其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篇三

一、大学体育教育现状

从理论到实践及体育教育的大力投入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然而这些改革范围的形式与内容较狭窄,没有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现今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日益进步的时代,把握我国政治、经济的变化带来的大学体育教育价值观与价值目标的变化,分析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以便我们能正确把握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逐步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以下介绍大学体育教育的国外大学体育教育现状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现状。

二、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体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深刻认识体育教育的内涵,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在大学体育教学这个平台上,教师与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才使得体育课充满着生机,而在现今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处在主导地位,教师依据课程安排指导学生学习,由于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内容,厭烦上体育课,久而久之,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自己喜欢的,让教师也处在被动状态。这些问题是不利于大学体育教育的改进的,若不引起重视,就会造成体育教育在目标执行上的混乱。以下主要阐述了大学体育教育中学生学有缺陷,教师教有偏差,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

1、学生学有缺陷,教师教有偏差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教师仍比较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轻视学生心理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结果是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其次,学生在对体育课内容进行选择时,仅仅依据个人喜好来取舍,不以自身素质发展为需要,最终体育课达不到满足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体质与素质的效果。例如,对人体心理与生理具有特殊作用的项目如田径等无人选择,最终这些项目不得不退出大学教学舞台。

2、课程设置单一

大学体育课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往往只有简单的几种形式,在实践课上,习惯于简单的队列队形等调动作为“教学组织”的主体,其次一周也只有一次的体育课,无论从体育活动时间还是次数上来讲,是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的。学生对于单一的形式提不起多大的兴趣,渐渐讨厌上体育课,甚至不参与体育课的学习。

3.缺乏对学生体育训练的指导。

大学体育主要强调的是学生是否完成相应的任务及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造能力的关注比较少,从而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目前在大部分大学体育课中,存在部分学生盲目锻炼、没有教师指导的现象,这从根本上导致学生的科学体育锻炼的思想难以养成,目前,迫切要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采取有效提高体育教育的措施。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需要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因为它不但有利于课堂文化的延伸与课外体育教育的配合,而且能将社会文化与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实现学生本身全面发展。只有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把教育功能与本机功能结合,才能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为了突破形式单一,无人指导等多种问题局面,向着体育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文化综合教育发展,就必须从教学内容增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制订教学目标与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下简要介绍解决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几种措施。

1、教学内容增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突破学生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依据个人喜好选择某个项目上课,不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体育课内容,让学生不再只是选择几种单一的运动项目上课,来增加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另外,还要多开设一些交叉学科的体育课,丰富学生的现代生活,增加体育课的娱乐性。最后,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能提升学校内部群体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推进学校加大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式,促进体育文化大环境的建设。

2、提高教师素质,制订教学目标

为了改变大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改变自己体育教育的传统观念。虽然学生才是体育教育学习的主体,但教师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作为确立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这样每个学生只有明白与自身相适应的目标,努力完成目标,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快感。

3、优化教学方法

4.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篇四

张玉

摘要: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吸纳大批青年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提供生生不断的后备军和社会主义事业强有力的接班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党建肩负起在保证学生党员数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质量的责任。但是,在推进其工作进程中,存在党建工作力度大、党员思想动机多元化、党员整体素质不高、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及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不健全等问题。以下就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简要阐述,并试图就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高校党建今后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问题;原因;解决对策

高校党建作为我国党建的基层建设部分,是我国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在吸纳大批青年加入到党组织,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选拔大批的优秀人才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鲜血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党建在保有吸纳党员数量的基础上,肩负起保证党员质量的责任。但是,高校党建在推进其工作进程中,面临着诸如党建工作力度大、党员思想动机多元化、党员整体素质不高、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及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不健全等问题。以下从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最后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高校党建今后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选拔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党建的现状

(一)国家就高校党建发展颁发了相关文件

国家就高校党建发展颁发了相关文件,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1]可见,国家对高校党建的高度重视。

(二)高校党组织大学生党员所占份额增加

目前,高校党组织中大学生党员所占份额增加,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在我国现有2529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师生党员达390多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10.53%,超过一半的教职工是党员;共有学生党支部9万多个,教职工党支部9万多个。[2]

二、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党建工作力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份额也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尽管大学生党员队伍逐渐壮大,高校党建仍然沿用辅导员兼任党支部书记的传统。[3]由于辅导员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还要兼管党建的工作,这样一种分配力量的分散必然影响到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这主要表现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多数是低年级学生,但是在管理这部分同学时,只是对其进行登记入档,而没有做到及时找同学谈话并了解其思想状况,这会挫伤一部分同学想更细致了解党组织并向其靠拢的积极性。另外,对没有提出入党申请的学生缺少及时和正确的引导,[4]对预备党员缺乏继续教育,对正式党员缺乏严格要求。而这些具体的工作恰恰是当前高校党建所忽视的,这会影响高校党建在发展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性不高。

(二)党员思想动机多元化

新生在进入高校后,由于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存在着好奇的心理,并且仍然保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看到多数同学递交入党申请书时,他们也想着要去递交入党申请书,在这点上存在盲目从众的心态,他们对党的认知不甚了解,而且也没有来得及思考入党是为了什么,将来在组织的引领下能做什么,就草草交了入党申请书。部分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不纯,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坚定。其中,有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以后报考公务员考试铺路,以便从政;有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表明自己能够在这一块上比别人强,加入到党组织来,让别人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大学生入党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在毕业竞聘时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便在竞聘时脱颖而出;有的大学生党员信念不坚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甚至对共产主义产生动摇,出现信仰困境。可以看出党建在发展学生党员时,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机,未能在学生递交入党申请前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党建在宣传党组织的各方面建设情况力度不够。

(三)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党建在发展学生党员时,按照组织规定的程序对其进行审核、考察及培养。期间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在考察方式选择上较为单一。在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一个月后,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然后学生按照组织要求,接受学校组织的党的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后,准许参加学员的推优考试,并且是划拨一定的名额到各学院。并且各学院为保证党员的质量,同样以分数线为准择优选择。不难看出,高校党建在发展学生党员时,仅仅以成绩作为接纳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标准,未能综合考虑党员的各方面的情况,这样单一的考察方式下,只能说明当时的党员成绩优异,而给其他的同学带来了不利,比方说是有的同学在参加党建组织的考试时,回回考不过,但是其在其他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就是因为考试不合格的因素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在对党员的考察时间上存在有不连续性,不能及时掌握党员的各方面情况。在接纳学生加入党组织前,都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对其进行审核、考察及培养,但是只是限于那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大学生党员基本上能对党组织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较平时更为精细。但是,过了这段考察期后,大学生党员对自己有所松懈,之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几乎忘光光,尤其是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后期培育、考察,大学生党员对自己是党员的这样一种身份有所忽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这也会使党员整体素质低下。最后,就党员自身素质而言,除了党组织定期的培训与教育后,大学生党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少积极主动去了解当下的党组织的相关事项及学校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通常在参加党建开展的活动时较为被动,这也不利于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高校党建组织活动形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为跟随时代的脚步与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变化,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尽可能起到吸引大学生党员积极并有效参与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开展的组织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数是学习党内文件、领略文件精神及重要讲话,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主题活动等。一份有关高校党建组织生活主要形式的调查显示:理论学习占48.7%,发展会、转正会占30%,听讲座和其他占21.3%;高校党建活动的内容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70%的大学生党员认为高校党建组织的活动过于单一。[5]大多数的学生党员没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对在组织会上提出的相关问题不会主动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转正会上鉴于人情尽可能地讲对方的优点,即使发现对方的问题也不会向组织反映。这样,高校党建组织活动的效果遭到削弱,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五)高校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不健全

当前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等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他们创建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渠道。[6]高校为了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及能更好地发展大学生党员,必然地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以便更好地管理相关事项,例如对近期开展的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对需要公开的信息要及时公开,尽力做到公正、透明等等。但是,高校党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及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未能很好发挥网络的作用,存在有如下问题:首先,高校党建网站在内容的选择上对大学生党员的吸引力不够。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学校网站,但是就其在内容上多数是关于党的相关文件及讲话等理论性的材料,平常基本上没人去关注党建的网站。只有在开展党内知识竞赛活动时,大学生党员才可能进去浏览,而且单是为了参加比赛。其次,高校党建在网站的管理上有所欠缺。这表现在高校党建在利用网络时,并没有全面使用相应渠道,仅仅是建立相关网址,对其日常管理也不是很到位,在具体的事项方面的管理有所欠缺。最后,高校党建在公开相关事项方面存在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有的事项上不能及时做到公开或公开度不够高。这会影响其在大学生党员及学生群众的影响力。

三、针对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以上就高校党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下面将试图就高校党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高校党建在吸收优秀的学生党员加入到组织中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选拔出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发挥作用。高校党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组织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党建在自身队伍的发展上,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在人员的配备上,要做到力量的集中。不能再继续沿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兼任党支部书记的传统,应该要专门选拔一批专业化的人员加入到支部来,能在日常管理中集中精力处理党建的相关事项;第二,在人员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其在党建方面的专业化水准。只有选择高水平的人员,才能更好地在吸收大学生党员方面发挥作用,能够推动高校党建的建设和发展;第三,高校党建要不断壮大自身队伍,适应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壮大形势,以期满足当前的学生需求,更好地管理党建事务。

(二)加大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

高校党建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要在他们递交入党申请书前对其进行党的教育。特别是在思想上,对其进行严格的思想考察。可以通过宣讲会的形式组织同学参加党的教育,以便大学生对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还可以找同学谈话,对其思想作相关的了解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便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思想情况并作出正确选择。

(三)加强对党员的后期考察与培养

高校党建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前期的考察与培养,最主要的是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的后期培养与教育。高校党建应该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进行学习,要对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加强他们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时刻提醒他们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以便能在学生中形成很好的影响力。

(四)开展新式的组织活动

高校党建在组织活动的开展上,除了学习党内文件、领略文件精神及重要讲话,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主题活动外。高校党建还应该致力于内容上的丰富性与形式上的活泼性。最主要的是开展一些吸引大学生党员的活动,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变之前的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可以在开展活动前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大家发表意见,动员大学生党员自主开创活动;可以定期的把大家聚集到一起,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从而更好地提升党员间的凝聚力。

(六)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优势

高校党建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应该跟随当前的科技时代与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优势。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高校网建应该建立并完备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除了建有相应的网站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扣扣群、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并不断完善其网络信息平台;第二,高校网建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以便能更大程度的吸引大学生党员。除了必要的党的文件及重要讲话外,还应该丰富网站的版块,把日常开展的活动添加进去等;第三,高校党建在网站的管理上要做到细致化与精致化,并在相关的事项上的公开尽可能透明。以便学生对党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提升党建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这样才更有可能将大多数优秀的学生吸收到组织中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5.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篇五

宋辉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300)

[摘要] 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全文从多角度分析了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问题;对策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也不断增大,关心和帮助贫困生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现状来看,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定依据的可信度存在质疑。目前,虽然各高校关于贫困生认定的依据有所不同,但是主要还是依据生源所在地政府出具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在为贫困学生出具贫困生证明过程中,在满足贫困家庭家长或学生意愿又不占用和花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往往对证明申请者家庭的真实情况缺乏认真详细的核实,甚至一路绿灯。这样就难免有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凭借特殊的社会关系或是人情关系而得到贫困证明;相反,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可能因为得不到证明而得不到资助。因此,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2.认定标准的一致性存在差异。关于贫困生的概念,虽然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曾界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只能定性考察,无法量化比较,在实际认定工作中操作难度较大。此外,从贫困生提交材料所反应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地域经济差异和家庭收入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贫困生的家庭贫困程度和贫困状况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地域的不同贫困生,其家庭的贫困程度亦有所不同。这就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提出挑战。

3.认定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性差。贫困生数据库的建立是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前提,其数据内容真实性直接决定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但是,很多进入贫困生数据库的同学了解了贫困生资助政策后,就会愿意一直做贫困生从而享受国家免费资助,即使家庭状况有所改善一般也不会主动提出退出贫困生数据库。这就导致贫困生数据库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贫困生的比例逐渐增大,人数逐渐增多。此外,各高校也没有统一的针对贫困生的评价标准。因此贫困生库就很难及时更新。

4.认定的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由于当前的贫困生认定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认定方法和认定体系且高校作为单一的贫困生认定主体其认定过程具有间接性和主观性,所以在贫困生认定中很难排除主观性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这就导致在认定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权力过大且缺乏监督,不能有效地杜绝人为操纵认定过程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枉法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此外,学校对贫困生日常生活和消费情况缺乏系统、动态的监督和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准贫困生”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加大、广度拓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使国家对贫困生关怀的福祉惠及广大贫困学生,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1.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认定依据,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可靠性。

(一)依据地方政府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学校根据家庭贫困学生的个人申请,并在学生提供户籍所在县区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或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的基础上,予以认定并按生源地整理建档。

(二)依据生源地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数据。具体操作中,可根据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划分成几个等级指标,通过用定量、定性的办法得出基本值进行比较,以此来划分学生的贫困等级。一般将贫困生分为特别困难学生、比较困难学生和一般困难学生三类。

(三)依据本学年学杂费和贫困生生活基本费数据。学校从新生入学时就对贫困生进行建档,并建立学生的饭卡消费、医疗记录、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多个观测点,在学校内部形成一套网络体系。学校可通过相关观测点,及时获得贫困生的相应数据,以学生

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主,参考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学费缴纳情况,根据学生平均消费水平线来认定贫困生。

2.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认定标准,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定体系,综合各方面的标准来认定贫困生。首先,对能提供城市低保证、农村特困证、烈士证、孤儿证、家人重病医疗凭证、多子女在读学生证的学生优先予以认定。因为这些证明有的是政府部门经过严格审核发放的,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来就有的,证明的可靠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参考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支出进行调查,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比,确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

3.要形成动态科学的认定机制,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科学性。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不应是静态,而应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动态管理机制,应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出申请时就为他们建立完整详细的信息档案,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为贫困生认定提供一个科学合理、规范严谨的工作平台。学校除应将贫困生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及收入状况、存在何种困难及困难程度等基本信息输入电脑外,还要定期加入学习成绩、曾受资助项目及金额、诚信情况、日常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学校还要根据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和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估,再将综合评估结果输入电脑,进行动态管理。这样,就增强了贫困生认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动态性。

4.要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督体系,保障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性。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是一个包括前期的调查、认定和后期监督处理的系统工作。对贫困生的监督包括家庭经济基本情况的监督和学生基本情况的监督。首先,学校和院(系)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加强和贫困生的沟通,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学生监督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为他们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为亲密,相对比较了解他们的日常情况。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对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受资助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在其档

案中留下记录,以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

5.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形成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自觉性。诚信问题一直是干扰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伪贫困、虚假证明材料等问题的出现都与诚信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加强道德约束,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伪贫困的现象发生。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贫困生的资助是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对于那些出于心理因素没有主动申请的贫困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并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对于家庭一般贫困的同学,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客观陈述家庭经济状况,从而使高校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提高认定效率。

[作者简介]

宋辉(1979-),男,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

[2007]8号)[z].2007-06-26.

[2]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l3号)[z].2007-05-13.

[3]苗福生.贫困证明的信任危机[N].中国财经报.2006-8-7.

[4]张春生,聂风华.高校学生经济困难程度评估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

6.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篇六

民办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高校资料完整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言而喻,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年档案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各二级学院档案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当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档案管理员法规意识浅薄。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管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对《档案法》学习不够,对档案法规了解不透彻,认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往往牵扯到自身利益时才能领会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民办高校工作比较复杂,往往因为节省开支,档案管理工作就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专职的人员很少,档案工作就不被重视,任何人都能替代档案管理员;民办高校由于人多事杂,一旦机构改革,岗位变动,档案管理员也随之频繁更换,对档案专业本来就认识不够,知识又很陌生,加之民办高校文件材料收集也是一项繁多的工作任务,需要归档时无论文件收集齐全不齐全都归档了,中间就会出现许多漏洞。

(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对档案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有细致的了解,对档案工作事务有清楚的认识,并熟悉档案的分类、整理、立卷等一整套档案工作的规程。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员对档案专业知识只靠每年学校组织员工参加一些档案业务培训略知一点,根本

不结合学校自身进行实践,每年档案管理检查时部分管理人员总是借口本职工作太多没时间整理档案为由,要么整理不完全,要么说文件找不着,甚至有人说不知道文件怎么归档,急需要的文件找不到时,就像是像热锅上的蚂蚁,既费时间又费精力。

(四)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1.部分学院档案室缺少安全设施,主要体现在灭火器已过期没有更换;没有安装防盗门等,“十防”安全措施有待于提高。

2.档案专业知识贫乏。文件材料的收集、分类、编目、装订、装盒等工作流程,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复杂,往往出现文件分类不正确、编目不规范、装订不整齐等问题。

(五)专业档案收集不全。各二级学院只注重本职工作中的专业档案如:主要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案例等档案,对本单位的照片、声像、实物、电子等档案收集不及时、不齐全,岂不知这些档案对本单位也非常重要,对以后撰写本单位专业志会起一定的作用。

(六)在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二级学院只对本学院每年的大事记、机构改革、领导更迭、党员登记、技术开发等资料编写重视。有些二级学院综合档案室为达标应付检查,编研资料质量差、利用价值小。

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

改观目前基层单位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我建议要解决一下问题: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

基层单位配合档案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发放宣传资料、贴标语、挂横幅、摆放宣传牌等,呼吁全社会重视档案、了解档案、积极捐献重要、珍贵

档案。

(二)提高文档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

档案部门应定期去基层单位进行专业业务指导,和基层文档人员多交流,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技能。

(二)档案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首先要强调学院档案室安全第一,这也是档案管理的第一要务。再就是学院应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强档案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服务,加强对各门类应归档文件材料的管理能力,确保归档文件准确、完整、整理规范,档案利用便捷;依法按期移交符合进馆标准的档案,具备条件的要做到电子目录、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全部进馆,逐步引导建立机关文件档案管理中心,完善机关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四)加强专业档案的收集工作。学院应及时收集本院每年重大活动的照片、声像、实物、电子档案等,如:上级重要领导视察、重要会议场面、大型活动等;录音、录像、碟片;奖牌、奖章;光盘等。

(五)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

档案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收集整理和保管阶段,要确立以利用、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指导思想,逐步走向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努力开拓档案利用的新途径,如利用档案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总结等方法编写资料提供给社会,实现资源共享。

7.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篇七

教务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受系教学主任、教务处的双从领导, 其作用表现在协调沟通、管理监督、桥梁和纽带等多个方面。

1.1 协调沟通的作用

1) 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秘书有许多工作与学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协调, 有利于教学工作水平的顺利开展, 现代大学生也需要采用尊重、理解、包容等人性化的沟通方式。教学秘书要经常和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 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 要耐心仔细的作答。对学生的选课、补考、成绩管理, 要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同时, 要注意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调节, 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宝贵意见, 及时将意见反馈给教师, 以便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秘书还要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 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执行者, 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 教学的顺利开展是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目的。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不可能经常与领导交流思想。教学秘书在领导与教师之间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学秘书平时应该多和教师沟通,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及时把他们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 营造一个理解、信任、相互尊重的教学环境。同时, 教学秘书要时时为教师着想, 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 尽量的方便教师。在教学, 考试环节上, 及时提醒教师, 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教学事故, 要及时解决, 注意疏导教师的情绪,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3) 院系领导之间的协调, 当好系教学主任的参谋, 避免领导与领导之间互不通气, 影响团结和工作。作为教学秘书, 要定位好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发挥好传送带的作用, 及时向领导提供各类信息, 汇报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汇报的过程中, 要注意方式方法, 注意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尽量让领导之间互相支持, 互相理解, 营造一个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

1.2 服务的作用

1) 服务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秘书的大部分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 性格和思想各有差异, 这就要求教学秘书根据具体的情况, 多和学生交流, 多关心和帮助学生,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让学生的困难得到及时的解决。在关心学生的同时, 也要注意学生不良习惯的发生, 考试作弊、旷课和逃课, 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该教育的教育, 该处分的处分。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 服务教学, 教学秘书要服务好教学。首先必须要加强学习,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提高工作效率, 必须要改进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学会抓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

3) 服务上级, 教学秘书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 如实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让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 及时处理教学中存在的情况。

1.3 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层的执行者, 起着上令下达, 下情上报的作用。教学秘书将系部、教务处、学院等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各项制度, 传达给教师和学生, 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比如教学秘书将收集的教学意见整理后交给相关领导, 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系部的各类通知及时的通知教师和学生, 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絮。

1.4 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的教学秘书, 几乎全程参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教师方面, 教学任务的安排, 教师课程表的打印, 教学的调停课, 教师的试卷的收集与印制, 教师工作量的统计等;学生方面, 学生的课程表, 学生成绩统计, 毕业生的学分统计等。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 要想做好, 方方面面都必须要很好的协调与沟通。

1.5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秘书要时时关注教学动态, 经常深入课堂, 检查教师的日常教学进度, 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 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起到监督的作用。

2 教学秘书存在的问题

2.1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教学秘书这个工作岗位, 时效性强、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秘书普遍存在业务不精, 工作无创新等问题,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2.2 教学秘书工作不被尊重

不被尊重的现象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时常发生。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教学服务, 为老师和学生服务。排课、监考、教学巡查等难免会使有的老师不很满意, 排课不理想, 不愿意监考, 如实反映教学巡查中存在的问题, 使得有的教师就会不理解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难处, 认为教学秘书刻意为难教师, 有意给教学秘书的工作制造麻烦, 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2.3 教学秘书工作怠慢

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 教学秘书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 无课时和科研费, 付出大量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导致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2.4 学院对教学秘书队伍不够重视

高校管理者对教学秘书还存在重使用, 轻培养的思想。认为教学和科研才是衡量高校水平的两大板块, 不少教学管理者并不十分了解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教学秘书就是单纯、简单的做一些事务性工作, 而忽略了教学秘书是辅助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执行者, 重视教学秘书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 教学秘书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院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教学秘书要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鉴.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3) .

[2]薛宝颖.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9 (03) .

8.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浅谈 篇八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文章就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推动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篮球运动因其自身无限的魅力和活力而为大学生所追捧。目前,各高校本专科均为在学生开设了类型较多的公共体育选修课。从实际选课情况看,篮球专项课是选修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然而,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课堂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从事高校篮球专项教学工作教师不可回辟的问题。

一、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背离教学宗旨,过度追求技术教学,教学质量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篮球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遵循“健康第一”的宗旨,而是按照“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投球—上篮—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贯彻始终,过度追求技术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低。

(二)教学大纲安排不科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均开设两年的公共体育课,其中一年级是基础课,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任务,二年级开设以专项技术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专项选修课。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一般都开在二年级,这一时期正是专业课程开设集中的时期,而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仅多、烦琐,而且教学大纲安排内容不科学。同时,加上教学时数偏少,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任务十分艰巨。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开展“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教学缺乏娱乐性和灵活性,因而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积极性。

(三)教学编班不合理,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质量低。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篮球的兴趣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类情况:第一类,接受过较系统的篮球训练,体质好,学习积极性高;第二类,初步接触过篮球运动,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身体素质较好,比较喜欢篮球运动;第三类,基本未接触过篮球,身体素质一般,对上篮球课渴望,但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学;第四类,身体素质差,健康状况不好,学习篮球是因为别的项目也不会,这类学生运动动作不协调,始终保持一种无所谓的消极态度。调查表明,以上四类学生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第二类学生人数最多,占高校学生52%。目前,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大多是按年级分专业行政编班,而且编成的教学班为数过大,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基本在50~70 人。篮球技术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示范传授,而且学生学习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反馈的过程,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向学生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要领。然而,由于学生人数多,水平不一,教师很难一一指点示范,学生在练习时,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对以后的学习更为不利。

(四)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它要求教师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既重“教”,更重“学”。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教学时不少动作不易做到标准规范,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个别高校引进多媒体设备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多数高校教学手段仍比较落后。

(五)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考核基本上按照“移动—持球—传接球—运球—投球—上篮—教学比赛”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考核方式也是围绕这些运动技能进行,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同时,在评价方法上过于侧重终结性和绝对性,重结果轻过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健身娱乐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体育回归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

(一)改变传统技术教学,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5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善各级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增进学生健康,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然而传统的篮球教学过分强调篮球技术和技能的教学,背离篮球教学的宗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在传授学生篮球技术的同时帮助树立坚固的篮球健康意识,养成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全面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二)打破教学大纲枷锁,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常篮球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学大纲枷锁,根据教学内容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有针对性,将篮球知识、技术、技能、战术意识和方法以及团队精神、意志品质、道德修养、主动性、自信心和强烈的胜利欲望等篮球文化教育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篮球知识、理论、文化教育和能力、素质、人格培养的同时开展娱乐性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篮球娱乐性教学。篮球娱乐性教学是指游戏性的、含有对抗成分、带有竞技色彩、有胜负结果、并以较大强度完成练习内容的方法,是教师主动创设的比赛性的教学环境。加强比赛教学是篮球娱乐性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比赛它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机智灵活的意志和作风,还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励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

(三)实施科学编班,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学生的基础、兴趣、态度差异大,要根据选课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类别差异,实施科学分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选同类课学生的知识基础、态度、爱好等因素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与辅导。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不同的起点上达到自己学习的最佳值。分层递进教学具有层次性、差异性、针对性、完整性等特点,它能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质量。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看各个阶段的篮球技术动作及完整的技术动作的篮球多媒体教学片,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同时,利用多媒体重播、慢放等功能,使瞬间的动作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定位,并对关键的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模仿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或者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强化动作要领,促进对技术的掌握之目的[2]。

(五)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实施科学测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以满足学生心理与生理以及技能掌握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为依据,建立与完善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和教学比赛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在各种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与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形式。另外,丰富篮球教学考核的内涵与外延,开展篮球技术、技能考核;开展篮球意识、学习作风以及团队精神的考核;开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实施科学测评,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运用比赛训练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兼顾了篮球教学的对抗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战术的应变能力,提高了篮球战术教学的质量[3]。

总之,高校篮球选修课任课教师要勇于探索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尝试,积极推动篮球选修课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欧阳鸿武.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J].四川体育科学.2004.4.

[2]叶常青.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3.2.

[3] 纵艳芳."比赛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4] 林政梅.试论当前高校篮球教师应具备的业务素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0.2.

上一篇:手术总结下一篇: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