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共8篇)
1.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 篇一
2013~2014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李进
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研究计算机方面的教学问题及该领域的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
2、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这学期我担任高一春招3、4班的计算机课的教学工作,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认真。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春招3、4班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
讲练结合。并给学生多些实际操作的机会。
3、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多次听公开课,使自己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计算机专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一学期以来,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 篇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为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须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发展模式。
教学发展模式的内涵
合理有效的教学发展模式通过科学设计的一系列步骤,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发展问题,调整师生的心态,以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
对于师生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适应状况
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开展,计算机专业师生的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如表1所示。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适应状况(见表1),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的教学发展模式,引导师生尽快适应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教学发展模式的分类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考虑到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承担的任务,可把教学发展模式相应分为两种:适应教师的教学发展模式和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模式。教学发展模式从教师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以有效的程序指导教师平稳过渡,找到发展方向与应对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态度、方法、效果和质量,引导教师做好“专业带头人”。学习发展模式从学生角度考虑,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有效的步骤引导学生平稳过渡,找到职业方向与适应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导学生做好“岗位职业人”。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在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充实教师力量,构建一支理念超前、专业水平高、操作能力强、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校企合作、教师顶岗学习、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应地,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发展模式,学习新的职业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培训、进修等机会提高专业综合水平,改变教学工作方法,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打造品牌专业,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专业协会文化,科学应对教学改革带来的考验,结合学校特点,创新品牌专业的发展模式。
学习发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教学改革不只带给教师冲击和挑战,对另一个教学主体———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略。计算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应该坚持一套合理、有效的学习发展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了解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学习能力,主动获取、选择信息,转变学习观念,树立团队精神,善于从团队中学习,注意发展与学伴的人际关系,学会反思,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结合自身特点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实施弹性学分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组织方式的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中职理工类师生转型发展强有力的理论保障。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教师营造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态度、动机和学习风格等因素,开展专业能力的考核,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意识、探索、自信心等软能力的发展,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以“工作任务”为学习中心,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获取过程性知识和较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创造能力,并形成较高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从而在师生互动和主体参与中建构知识。教学发展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的主体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针对职业岗位群,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以工作过程的“逻辑性”串行组织课程结构,构建“学习情境”并贯穿专业知识点,在教学实施中,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着重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高素质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学发展模式在教学环节实施上,强调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围绕“工作任务”创建“学习情境”,关联专业内容,真实再现上岗必备技能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实用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发展模式构建的思路合理的教学发展模式应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要求,科学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发展问题,使教学不断得到有效的发展。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的适应状况,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模式应具备以下特点:(1)指引性。对困惑中的师生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思考路径,再结合现况选用或者补充不足,做到有准备,有思路,有想法,有模式。(2)参与性。能使师生通过结合具体岗位,感受企业文化,重视企业工作方式,为教与学积累“第一手”社会资料。(3)循环性。实践与理论学习时间安排合理,不相脱离,循环更新。(4)时效性。专业知识保持与市场需求、发展相一致,既重基础,又重专业,教学知识不滞后于实际的发展。
教师“体验、反思、创新”教学发展模式研究
学校可采用“金字塔型”的师资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科与技术带头人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克服困难,坚持教学改革,做有真才实学的“专业带头人”。“体验、反思、创新”教学发展模式让教师体验某个具体岗位,经实践提高实战水平,并反思总结出知识点,启发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实用性的专业知识贯穿学习领域,从而推进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创新。
“体验、反思、创新”教学发展模式具体由体验岗位、反思专业定位、充电学习、编排实用知识以及创新教学方法这5个步骤组成,经历相对稳定的“体验—反思—学习—实用—创新”程序组合。其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该教学发展模式,教师通过“体验岗位”环节,熟悉职业岗位群的知识需求与发展动态,积聚原始、实用、丰富的工作任务;结合教学模式,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设计课程;通过参与学术交流会议、专项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专业水平,2~3名教师分项目地负责重构教学内容,编排专业实用性知识;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
学生“服务、反思、内化”学习发展模式研究
学生应遵循合理的学习发展模式,不断改进学习模式,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积极转型过渡,学以致用,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和就业方向,做有真本领的“岗位职业人”。“服务、反思、内化”学习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具备热忱服务岗位的职业意识,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熟悉专业知识,通过企业实习,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让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
“服务、反思、内化”学习发展模式具体由岗位服务意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顶岗实习、反思在校所学并整理学习思路、学以致用以及内化为能力这6个步骤组成,经历相对稳定的“服务—学习—实习—反思—致用—内化”程序组合。其流程如图2所示。
根据该学习发展模式,学生应以企业标准要求自己,熟悉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以“职业人”的态度完成企业要求;设置短、中和长期专业学习目标;及时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巩固好专业知识;参与岗位实习,保证专业技能过硬、适用;反思实习所得,提出改善学习环境、补充知识的中肯意见;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用实践指引专业理论的学习;将知识、交流技能、生活技能等内化为能力,达到硬能力与软能力兼备。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希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中职理工类师生应积极采用上述教学发展模式应对,要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调整自身的心态,促进教与学的进展,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改进教学。师生教学发展模式应在实践中日渐成熟与完善,为开展教与学做好前期准备,对教师与学生真正起到指引和帮助作用。
摘要: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 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应构建合理可行的教学发展模式, 积极适应自身的新角色, 指导自身平稳过渡。本研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发展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发展模式从内涵、必要性、理论基础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为教师做好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培养学生成为称职的“岗位职业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模式,学习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学梅.职业人视角下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2) :81-83.
[2]刘红委.职业院校“一师一企”教师实践模式的操作与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35-38.
[3]秦金华.教育理念隐于无声以生为本现于细节[J].教育导刊, 2011, (2) :52-55.
[4]李燕.小组合作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2) :144-145.
[5]范洁梅.高职院校“金字塔型”师资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82-84.
[6]黄文浩.对广东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东教育 (职教版) , 2010, (6) :11-13.
[7]唐振华, 刘珊珊.澳大利亚职业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7) :90-93.
3.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能力培养
一、中职计算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方法小析
1.传统的讲课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开动思维,实际上只注重了知识内容的灌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接受了这种授课方式的学生,成绩优秀,但缺少最重要的实际能力运用及创造性;二是不接受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连最基本的知识也无法掌握,更无法完成自身能力的提高。
2.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对计算机专业要求的最基本要求便是动手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着重点仍是教师的“教”,而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与“用”。很容易出现学生在某一堂课已学会当堂课的内容,但更多的学生仅是记住而非学会。出现当时会,过后忘的现象。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实际能力教学的内容小析
1.现有的中职计算机教育中也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如:上机的实机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实现动手的能力,将上课的内容转换成实际的演练,增加学生的记忆及知识的掌握。但这样的课程有限,单一且重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无法灵活运用到教学课程中。
2.开展实验课也是当前当前中职计算机实际能力教学的一部分,即是在实机操作的同时,布置题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无法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因为实验课的课程及时间都非常有限,大多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时草率应付甚至是抄袭,不能真正运用到所学的知识。
(三)当前中职计算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
现有的中职计算考核中存在只看重结果,不注重能力的问题,且考核内容单一,一般只分为笔试、机试。而在考核题目上,多为理论题,学生只要在强制记忆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在实际的能力上却没有更多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得心应手。
二、中职计算机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探析
(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
1.从教学内容出发,现有教材中的内容多为单一的知识传授,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容易产生倦怠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主要的问题是能将这些知识转变成实际操作的内容来进行。适当地运用“示例演练”法,结合书本知识,调动起学生兴趣,将内容与实际能力有机结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抛弃单一的理论知识,选择能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来进行讲解分析。例: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运用,前期的教学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内容繁琐且重复。这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直接打开Excel电子表格操作演练给学生看,每一步的操作都让学生与教师统一步伐,达到“学、看”相关相联。
2.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前,应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会导致学生无法认真去完成该项技能。只有不断地通过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其真正掌握这一技术。比如在设计Photo shop实践课时,可以找班上学生的照片来进行照片处理(去青春痘、修红眼),并让学生互相恶搞,将成果照片放入自己的空间给其他学生欣赏评分,从而产生对计算机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中应当完善教学方法
1.在进一步的学习中,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单一的学与看已满足不了知识的积累,这时只有再与实际操作相统一,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学生能力提高的效果。比如Excel电子表格运用中函数的使用,内容复杂且难度大,这时就需要教师去分析这些函数的实际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的重要性,能够将复杂的内容转变成简单的知识讲述,结合课堂练习作业,提高学生在复杂性强的知识面前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保证过而不忘,记忆深刻。例:函数“AVERAGE”的运用,首先应先告知“AVERAGE”的英文意思是“平均”,那该条函数引伸意思即为:计算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参数:number1,number2,...是要计算平均值的1~n个参数。实例:可将以往的学生成绩隐名公布,要求学生自己算出该次成绩的平均分是多少。在实际数据面前,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达到“学、看、用”三者有机结合。
2.完善实践课程的备课。完善实践课程的备课应该与理论课同时制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现有教材,对教学的进度适当调整。每节实践课都应该与理论课相辅相成,设计该课的要求、内容、重难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实践课的所学成果。
3.讲解内容的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前几年所实用的dos操作系统已被Windows所代替,更出现了Win7、Vista、Linx等,在讲解的时候,应该选择与科技同步的内容;再比如,现流行的文字处理仍然为Excel2003、Word2003,但也出现了2007及2010新版本,在老版本的基础上新版本的内容同样不能忽视,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给学生注射更加新的知识血液,同时为培养他们的能力提供一个依据。
(三)对考核及评定的方式进行更新
1.前面所提到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只看重结果,不注重能力的问题。面对这一改革,所要做的首先是将观念转变,在考核及评定的方式上应该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对考试的方式应当进行转变。例:考基本的电脑知识时应当转变成由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电脑和安装系统,并在组装的同时说出各类部件的名称及基本用途。这样不仅能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知识也一并考核,一举两得,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2.制定专业课考核标准。例如:Excel电子表格、Word表格、网页制作与设计等专业性强的课程应该如何去考核及评定,应该拟定出其考核标准,不能以简单的笔试作为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操作及运用,判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一专业。
(四)教师应当注意多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提高
1.各个学生能力方面参差不齐,在这一问题上,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特点分析,掌握学生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生可能擅长的方面不一样,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避开自己缺点的同时,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面。
2.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之中,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思考,让学生在提高创新力的同时,能力一并提高。鼓励学生多想、多思、多做。
(五) 教学中应安排学生多进行课外实践
1.提高能力的最有效及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安排学生多进行实习,为了能让学生有责任感,应该多尝试校外的课外实践,能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成果转换成能力的一种变相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生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更能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将计算机这一学科灵活的与各学科相结合,使学生在综合知识运用、自行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2.课外实践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简单介绍几种:联系单位用于学生的实习基地。比如联系信息广场,让学生参与进工作的实践中,对多种多样的计算机产品加深学习的印象。
3.学校开展“电脑维修部”等工作部门,联系客户,让学生能自主帮各种客户解决各种问题。开展及参加各种能力竞赛,例如:“打字比赛”“组拆装电脑比赛”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及培养很好的方法。
结论
中职业教育明白地讲即是为就业所创造的教育。根本目的就是以就业为根本,培养能力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模式。而中职计算机更是为了向社会提供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所创造的。为了实现提供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根本。上述表明,学生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只有完善教学,精讲多练,适当的选择教材内容,做好实践课的开展才能真正地培养及提升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乐萍. 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N]. 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2]史丽霞. 中职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浅谈[J]. 科技信息,2011(15).
4.中职生计算机技能大赛活动总结 篇四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中职生计算机技能大赛活动总结
我校第三届中职生计算机技能大赛现已圆满结束。在本次比赛中,各班积极准备,同学们勇于创新,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计算机特长,踊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计算机能手。现就本次比赛中的一些工作做以下总结,并公布评审结果。
一、第三届中职生计算机技能大赛经验总结:
1.此次竞赛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结,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把竞赛选手分成五个小组(除高三非专业班因备考没参赛外),并提前公布参赛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行赛前准备,公平竞争,又是对计算机教学的促进。
2.竞赛内容和评分细则制定详细具体,使竞赛更具操作性,评比更公平、公正。
3.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准备。学生激情高,准备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热情,并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有很大提高。
4.参赛选手能按时到位,且作品质量较高,效果好。参评评委能准时到岗,齐心协力,公正评审各作品。
5.以赛促教学,这次竞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加强计算机技能训练,也是专业教师的一次教学检测和总结。
二、第三届中职生计算机技能大赛问题思考:
1.学生的赛前准备还应加强,特别是非专业班在推选参赛选手的教程中,个别班级没有进行全班同学评比,而是凭感觉和兴趣报名,没有达到提高全体中职学生技能的目的。
2.参赛选手中部分不够认真,特别是专业班部分同学对作品的要求没有追求完美,只是认为差不多就行了。
3.从参赛选手的作品反映出,我校计算机教学中还应继续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
4.本次参赛,高一非专业班有3位同学弃权,没有按时参加比赛,这三位同学是高2013级1班xx,高2013级3班xx、xx,请这三位同学到班主任那说明没有参赛的原因。
当然,本次比赛是我校计算机专业方面举行的又一次全校性的技能竞赛,也是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又一次探索,鉴于中职学校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相关专业教师还要更加引起重视,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使我们的学生掌握真正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存在问题和不足,我们也力求在今后的类似活动中克服和改进。
附:xx职业技术学校第三届中职生计算机技能大赛评审结果。
文 章来源莲山
5.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 篇五
今年7月15日到7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2017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带头人的培训,主办单位是湖南省教育厅,承办单位是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衷心感谢省、校各级领导、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中,能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精英们一起学习和交流,能得到各校名师的谆谆教诲,聆听了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参观了重点职业院校的实训室,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拓宽了我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前沿的理论知识,强化了我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下是我这半个月的培训学习总结:
一、学习内容
7月15日余国清院长召开了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设计研讨会;观看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战略、湖南省产业政策的相关视频,中电软件园人力资源经理廖旭东和湖南云协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林分别就湖南省职业教育对接产业进行了发言。会议过程中如何让专业办学对接产业进行探讨。7月16日余国清院长就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我们学习专业群的构建思路、了解专业群的构建原则、学习专业群建设案例。7月17日,湖南信息职业学院院长朱焕桃教授就《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解读。7月18日,湖南省教学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谭立新教授与大家共同研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解读。通过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机器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层次要求、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的系统构建的解读,提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六化”:系统化、体系化、校企化、终身化、协同化、国际化。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类型介绍。7月19日,湖南省教学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谭立新教授专题讲解专业(群)课程体系:1.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法与路径。2.制定专业(群)课程体系。3.分组讨论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7月20日,湖南省互联网协会秘书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成奋华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1.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2.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方式。3.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与实施。4.微课视频教学的设计。还有超星专家何晴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使用超星学习通,超星学习通的下载,超星学习通APP的学习。7月21日,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邓文达教授解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法与案例分析。2.设计本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图。3.实践教学项目设计。7月22日,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案设计,在张四平、罗奇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学员今天到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进行企业调研。在软件学院邓文达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软件学院的金蝶软件客服中心及学院的网络实训室,不少学员在参观中,积极与邓院长进行讨论,咨询,现场气氛十分火热。7月23日,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邓文达院长作专题讲解《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案设计》:1.对本专业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岗位分析与教学分析,制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2.制定实践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3.构建校内实训室配置标准。4.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7月24日,李斌专题讲解《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设计》。7月25日,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吴振峰教授专题解读省颁专业教学标准,学习专业标准的构成要素和开发思路:1.吴振峰教授所经历的专业建设。2.从国家看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3.从技术进步看专业需要。4.从设计思维看人才培养模式。7月26日,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吴振峰教授根据专业群建设方案,结合学校及专业自身特点,对省颁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二次开发。7月27日,湖南信息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吴再华教授讲解课程标准的编制,包括课程定位、目标、内容、课时、教师要求、教学条件要求、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方式、教学方法和建议等。7月28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邓锐教授讲授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课程教学资料、课程学习课件、学习仿真软件、课程学习指导、参考用书。7月29日,结业考核。
二、学习思考
6.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六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3.2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实验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
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3.3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创新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等问题,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自我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的学习过程。
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思维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则,并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职学生是以实用为目的,“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注重锻炼用计算机去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的琢磨上。
3.4 改革考试办法,深化教学改革 中职类学校学生的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类考试完全可以进行上机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在实训环节上增加课程设计,根据课程性质来安排综合任务。
这些都是对其他考试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升华。
如办公软件,学习各类应用文的排版;CoreldRAW和PS平面设计,设计各行各业的宣传海报以及封面图案,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结合使用。
即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得到巩固。
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 结论
7.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 篇七
当前,不管哪一类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都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从业人员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率低,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入校,毕业时进电子厂或其它与计算机相关性很低的岗位,垂头丧气地“被就业”。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现在有一种激进的“工具说”,认为中职无法搞好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只是一种为其它专业使用的工具。更多的一种论调是调和的“工具说”,主要针对计算机动漫专业,认为计算机可以作为美术工作者的工具,应将计算机动漫课程完全纳入美术专业的范畴。这些论调在公开和正式的文献、场合中可能出现得不多,但是在教师和一些学者当中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寻找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能把问题一推了之。
中职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问题,不是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罪过,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做好“应用”的工作。
一、“工具说”归因以及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内涵
持“工具说”的主要依据,一是认为计算机仅仅是一种其它行业使用的“工具”,不是一种供研究学习的东西;二是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无法学好跨学科的知识。事实上,许多“工具”是没有专业之分的。例如,乒乓球拍可以是专业运动员的工具,也可以是普通健身者的工具。同样,计算机可以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工具,更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工具,计算机专业比其它任何专业都需要这个工具。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不能把计算机专业的工具夺去。
就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必然是供研究学习的东西,但是我们较少研究学习理论性强的、科学性强的内容,而是侧重研究学习工程性强的或技术性强的内容,研究学习计算机工具如何应用的问题。对于中专层次的教学对象来说,正因为计算机的确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无法要求我们的学生去搞“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中职计算机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定位,那就是做好“应用”。我们要求中专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工具,做好一个技术化工人,而不是学问化学者。
涉及到应用,就不得不与其它学科有所结合并且是内化的结合,正因为涉及到其它学科,才更加体现出“应用”的本质内涵。例如:计算机和美术、摄影的结合,形成多媒体与动漫专业;计算机与制图、广告、制造技术的结合,形成计算机图形专业……哪怕是程序设计这样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方向,它也涉及到外专业的问题,例如开发一个财务软件,就涉及财会类专业性的问题,开发一个物流软件,就涉及到物流类专业性的问题。
从市场上看,社会需要大量计算机中、高级应用人才。为了顺应这种需求,教育部2010年3月发布《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中职的“计算机”专业归属“信息技术类”,它又可以分为很多专业。包括三个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以及新增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速录”、“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这些专业特别是新增加专业都在体现“应用”。
从受教者看,虽然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不理想,但是每年仍然有大批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他们有这种需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我们是来学技术的”。这也在促使我们要做好计算机“应用”工作。
那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不能跨学科学习呢?持否定态度的人有一个潜在思想,就是我们无法为学生打下“跨学科”的基础,例如,无法为动漫专业学生打下美术基础。实际上,笔者并不赞成这种“跨学科”的说法。还是以动漫(笔者倾向于改为动画)专业为例,首先,美术是这个专业的天然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应该内化在动漫专业内部。而不是说,因为我学了动漫专业,就要跨越计算机的领域再去学美术知识。其次,“学科”的说法,仍是受传统的学科体系影响,按学科体系来思考问题。传统的学科观认为,要先学好基础知识,再学习其应用。而我们现在职教改革正是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观”,打破理论是为实践做储备、实践是理论的应用的观点。按照传统的“基础观”,中职学生应该什么也学不好,因为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普遍较低,而文化素质基础在这种观点中是学习一切的基础。那么为什么不必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这是由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的。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讲的是猴子学摄影。猴子急于拍照,但是老师不让拍,总是讲许多摄影知识,例如光圈、景深、构图之类,最后猴子失去兴趣。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是像这只猴子一样,“静止”地学知识是难以学成的,而在工作过程中“动态”地学知识是符合实际认知规律的。
我们要彻底放下传统的“基础”这个沉重包袱,从机械论的基础观转向生物学的基础观,用“生长”的观点来看待“基础”和能力发展,轻装上阵进行课程改革。对于动漫专业而言,将美术能力作为一个基础模块,但不作过高要求,就像是培育一颗种子,不要求种子长出,然后这颗种子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的学习中不断扎根,并促使上层枝叶生长茂盛。
某动漫培训机构在广告中称:“……三维动画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对色彩搭配、画面布局等内容,老师会进行详细的讲解,所以没有美术基础也可以学习我们的课程。此外美术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慢慢积累、慢慢体会。”他们的这种说法,正是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的体现,说明不需要刻意储备过多的基础知识。
如果非要按传统学科观,把某些基础划出计算机专业来谈“跨学科”的问题,笔者仍然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可以既学好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又能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得比较好的。仍以动漫为例,社会上很多非学历培训机构,他们培训大量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学习动漫,取得了成功。有培训机构在广告上称:“我们不以学历教育为目的,注重能力技能培养,贴合企业实际,打造实用人才。众所周知,动漫专业的学历教育更注重艺术的整体熏陶,而不以学历为目的的动画培训,则主要是为动画公司直接培养上岗人员。”这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目前职业学校的问题。
对于“跨学科”知识,我们不要求学生学得非常深入。例如,在多媒体与动漫专业中,我们不要求学生对美术和摄影专业有多么高深的造诣,因为现实工作不要求工人有多么高的设计产品能力,而更需要的是工人有较强的制作产品能力,有比较熟练的使用工具的本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对于三维动画更是如此。在三维动画项目实际工作中,分工可以有几十种,在项目制作的时候,是由一个团队分工协作来完成的。整个项目中,分镜故事版才需要手绘的美术基础,而这一部分都是由项目总监安排二维设定组的二维原画师来完成。电脑制作三维画面,更侧重的是三维动画软件技术本身,比如像参数化的电脑建模过程。
国家级计算机技能大赛和江苏省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参加计算机动画和影视后期比赛的几乎全部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赛中学生的表现也证明了学生可以学好相关技术。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用”观念下的课程观
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用”观念下的课程观,从宏观看,即课程设置层面的职业能力模块;从微观看,即教学实施层面的模块化项目课程。
(一)职业能力模块
在课程设置层面,应以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为依据设计模块,我们称之为能力模块。学生掌握了一个模块(非基础模块),即获得了一种职业能力。
能力模块分为公共模块(见表1)、基础模块(见表2)和职业能力模块(见表3)。
为了适应应用工作的需要,必需有这些基础模块,但是不作过高要求,正如上文所述,更多的“基础能力”可以在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中发展。
在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向不明确,学生职业能力不显著。在上表中,我们在子模块中去掉计算机原理一类的理论性极强的模块,把计算机基础原理性知识纳入公共模块的“信息技术基础”中,强化文字录入能力和对办公材料处理的高级能力,并在项目课程中不断强化会计实务基础和统计学基础,以此适应应用工作的需要。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评价考核标准以及就业指向。模块可以适应校本教学的需要,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模块,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能够适应学分制的学制,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服务观念。
职业能力模块直接和就业能力挂钩,可以直接为社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教学上针对社会用工的需要对不同模块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强化教学。学生可以学到较新的、实用的技能,毕业后基本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构建了学校—社会就业直通车。
在实施上,从二年级开始,向学生发放“选课指南”,科学客观地介绍各个模块,并且测试学生的心理和气质因素,评价学生的能力倾向性,最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相应的模块。
事实上,整个职业教育就是跨越学校和企业的,职业教育研究就要跨越学习规律和工作规律,这种跨越,就要求我们以职业能力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更新课程观及教学理念。
(二)模块化项目课程
职业能力需要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中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把计算机工具和相关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也应该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项目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这种观念,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单纯是说实践课时要比理论课时多,而是要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学习。
在项目课程中,师生共同实施完整的真实环境下的项目工作。它以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实践及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
项目的实施,由于学生的实际条件所限,不可能象企业一样,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一气呵成,必须将项目分模块实施,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系统。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分析、分解为一些规格大体相当的学习单元,这就是模块化项目课程。模块化项目课程的实践观把实践理解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认为实践只有指向获得产品或服务才具有意义。这样才真正体现出“应用”的本质内涵。
有人认为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创新底蕴的培养与项目课程是矛盾的,其实这是对项目课程的误解。一个设计完整的项目课程不仅强调项目任务的完成,而且强调知识的学习。在项目课程中,学科知识并没有消失,只是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将工作过程作为知识序化的一种新的参照系。项目课程更加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最后我们以三维动画Maya的项目课程为例(见表4),简要地、实际地分析、分解项目模块,希望能给中职计算机教育者一定的启示。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中存在不利于教学的“工具说”和“跨学科”思想,这要求中职计算机教育者更新基础观,做好计算机“应用”工作。另外,从课程观角度看,课程设置层面的职业能力模块以及教学实施层面的模块化项目课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计算机“应用”问题。这对于扫清教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姜大源.漫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
[4]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
[5]徐国庆.技术的本质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2(1).
[6]刘重庆,徐国庆.关于模块课程的误解与澄清[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2).
8.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计算机网络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新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测试工具层出不穷,各网络公司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立即开展工作,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岗位要求相脱离的弊端,根据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的。该理论对世界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按学科体系来构建的,即按知识的逻辑性来组建课程体系。采用学科体系的课程安排的好处就是每一门课程都可以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有利于教师制订成熟的教学计划,并拥有大量在学科体系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师资。然而学科体系教学是按各学科进行独立教学,强调的是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无法做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学生常有“不知道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的疑惑,难以激起学习兴趣,最终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要求,必须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一、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特点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中,职业岗位角色和工作任务处于中心地位,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典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组织的。一个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自数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但往往某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只需要其中一个或几个知识技能单元,因此要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或技能单元,然后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流程将其组合起来。学生在高仿真的职业场景中集中学习和训练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完后能尽快适应该职业岗位,因此能做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真实职业能力,而并不苛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
二、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在行业领域中的目标职业岗位群。
(二) 分析目标职业岗位群中各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三) 以工作任务为项目,确定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匹配的知识与技能。
(四) 打破原有课程体系,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系重构与序化课程的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三、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中职学校现在执行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笔者所在学校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设计了四个职业岗位,每个学期的课程设置围绕一个职业岗位,四个职业岗位从易到难,所需的专业知识从少到多,第一个学期的职业岗位最容易,所需的专业知识最少,第四学期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最多,难度最大。对于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解构成若干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然后根据职业岗位对基础能力的要求,筛选出所需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并重构成各职业岗位基础能力模块。
我校经过调研,确定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是:网络设备营销员,综合布线及网络测试员,网络管理员和网站设计员。
四、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的重构
(一) 培养网络设备营销员的课程体系
依据网络设备营销员职业岗位的要求,其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络设备的销售,将工作任务分解如表1。
网络设备营销员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目标岗位群中最基础的岗位,其所需的专业知识最少,相关教学安排在第一个学期。本岗位的核心能力为熟知网络设备的参数与性能,教师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组,用真实的设备进行模拟销售。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网络设备的性能,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网络互联实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设备相关的性能指标。教师将表1所列的基础知识技能整合成若干个基础模块,让学生学了就能马上应用,学完第一学期即能胜任网络营销员岗位。
(二) 培养综合布线及网络测试员的课程体系
依据综合布线及网络测试员职业岗位的要求,其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络布线及线路测试,将工作任务分解如表2。
综合布线及网络测试员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目标岗位群中最基础的技术岗位,需要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相关教学适合安排在第二学期。中职学校学生的弱项是理论学习,强项是动手实践,教师可以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综合布线图,让学生按图进行综合布线,最后进行测试,生成测试报告,解决测试的失败项。教学要由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生可以学之即用,第二学期结束即能胜任综合布线及网络测试员岗位。
(三) 培养网络管理员的课程体系
依据网络管理员职业岗位的要求,其典型工作任务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诊断和修复,将工作任务分解如表3。
网络管理员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目标岗位群中重要的技术岗位,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关教学适合安排在第三个学期。有了前两个学期的基础,本职业岗位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至于难到让学生退缩。本岗位要求网络实训室有充足的工位,一个班分为8至10个小组较为合理,三个典型任务相互轮换,可使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在第三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即能胜任网络管理员岗位。
(四) 培养网站设计员的课程体系
依据网站设计员职业岗位的要求,其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站美术编辑、网页代码编写、网站维护,将工作任务分解如表4。
网站设计员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目标岗位群中的软件类技术岗位,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难度相对还是比较大的,相关教学放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也比较紧,因此设定项目课时不宜过长,项目以做一个15个网页以内的网站比较合适。教师最好能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引导他们侧重训练某一个典型任务,如有些同学虽然编写网页代码不熟练,但对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很在行,那也算是达到教学目的了。在第四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即能胜任网站设计员岗位。
五、重构后的课程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做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教学的设计与展开都是在高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由项目引领,用任务驱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获得成就感,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实施新的课程体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要重新整合各门课程知识,编写校本教材
要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将用到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重新整合成几个模块,编写校本教材。
(二) 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必定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要做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教师不仅要懂理论,而且要与企业保持同步,所以要求教师学习最新技能。
(三) 对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和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学生的实训环境以及所使用的设备必须与行业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相一致,否则就达不到“零距离”的目标。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要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有足够的工位。
(四) 对排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模块化课程的排课方式与学科体系下的排课方式差别是很大的,在部份专业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而另一部份专业实施传统课程体系时,排课就更是一个大难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合理排课,是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2]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潘汝春(1972-),男,讲师,现任广西物资学校网络中心主任。
【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中职计算机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100字)11-25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06-23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计算机专业09-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职培训08-23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10-29
中职技能大赛总结06-22
中职教师研修总结09-09
中职期末个人总结10-14
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总结09-04
班级工作计划中职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