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有效性论文(精选9篇)
1.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一
注重教学创新,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散文的特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采取更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散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了对散文教学的研究,优化教学设计与方案,改革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空间,引导他们深刻地领悟分析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以致用。与此同时,笔者还将散文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把握散文的主要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生命、自然等独特的认知体验和情感表达。散文的语言精美、意蕴悠远,集诸种美于一身,又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抓住要点,感到茫然。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从散文的这一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一条主线”“两个要点”。“一条主线”是散文的思想情感;“两个要点”是要抓住典型意象和表现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看似形散的文章中提炼出鲜明的主题,紧扣学习的重要环节。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变得更为有效。笔者根据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流程,从学生课前预习的针对性、课堂探究的自主性和课后巩固的拓展性三个方面入手,精心设计适合散文教学的方案,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领悟的效果
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将其区别于一般题材文章的教学,要针对散文语言文字优美、人物意象优美、情感情境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散文的精髓,走进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深切的体验,准确地感悟和理解文章。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用心地读”。散文形散而神聚,其意境之美更多的是通过句段表现出来的。如何感悟散文之美?读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散文的语言色调如同素描,内涵极其悠远;其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其主题或使我们愉悦,或使我们哀伤,或使我们沉思。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艺术形象的魅力。
2.引导学生“用心地悟”。散文的魅力要用心去感悟,感悟人物的情感、感悟人生真谛,其突破了单纯抒情的层面,使情和景融为一体。散文的意境蕴含于情景之中,蕴含于事物之中,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形象、关键字词、关键语段去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分析,认真地思考,认真地感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赞美,实现从对精美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到深远的意境物象的体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散文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能使其受到情感熏陶与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用心地说”。说也是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学生要用心地说,说出自己对这篇散文的印象感知,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作者表达的思想、刻画的形象、精美的表达技巧,要用心地说,既说对文章情感、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要说对文章写作技巧的领悟,达到深刻理解教材和学习借鉴写作技巧的双重目标。在说的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另一个层面的说是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有效阅读、分析感悟的,说出自己在散文阅读学习方面的方法技巧,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教师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种阅读的方法,关键在于学生如何将其与自身的学习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成效,这也是散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教学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4.引导学生“用心地写”。在有些教师的眼中,散文不但难领悟,更难写作。实际上并不如此,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散文。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深刻领会散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无论是写人、写景还是写事,在学生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题材。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仿写开始,从机械地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增强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这一点对于初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应试的压力挤占了学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机会,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陶冶性情,增加文学积累。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诸多名家的散文精品,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名家的其他散文,同样的风格或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章,使之成为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笔者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感悟、研读这些精美的散文,走进其中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感悟人生,让散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好伙伴。
综上所述,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加强创新,紧扣散文的特点变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从对散文的阅读中获得更多感悟,健康地成长。
2.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二
机房大屏幕上播放着NBA比赛的精彩片段, 球员的大力扣篮、精准的三分远投让学生热情高涨, 欢呼声不断。上课铃声响起, 教师暂停视频准备上课, 在部分学生的一再要求下, 同意再看2分钟。
2分钟后, 教师简单介绍了火箭队及其2006~2007赛季的战况。之后, 让学生讨论火箭队在这个赛季战况不佳的原因。经过学生讨论得出, 火箭队队员伤病情况比较严重, 缺少大前锋是很重要的原因。由此, 教师提出由学生来充当球队经理, 通过选购球员调整球队。教师给出一个N B A市场可交易名单的Excel文件, 让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球员。由于可供选择的球员很多, 引出新课“自动筛选”的内容……
本课上, 教师从引入新课到知识的应用都围绕N B A火箭队这一教学情境展开, 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导入时机控制不当、主题选择没有顾及大部分女生的兴趣等, 情境的引入有许多不足之处,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是近几年在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逐渐被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虽然经过尝试和实践已被证实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质量, 但目前对教学情境的滥用也是不争的事实。上述教学情形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已是非常普遍, 这提醒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同时提醒我们应该用优化的情境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 它们是检验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因此, 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是教学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 能够合理运用教材,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升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事实证明, 情境设计不当不仅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优化的设计, 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因而创设情境时, 教师应首先考虑, 该情境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如果仅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会让情境教学成为课堂的一个“包袱”。本文实例中, 课前播放的N B A视频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学生紧张的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是播放的视频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学生的注意力只是被吸引到视频的内容中, 并没有激发起学习教学内容的兴趣。像这种“包袱”, 应该进行优化, 减少不必要的内容或者干脆将其删除。比如不播放NBA视频片段, 而播放一些N B A的图片或者姚明的图片, 同样可以达到情境创设的需要。
2. 围绕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教学情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面向高一学生, 此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认知能力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 以及书籍、报刊、网络或者家庭环境, 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因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使其愿意并且能够接受。例如, 有些教师在Excel数据处理时创设了股市投资的情境, 虽然学生没有真实投资股市的经验, 但可以通过家庭、电视、网络了解股市的走向, 这些略高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更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好例子。
3. 围绕相同主题优化教学情境
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包含多个知识点, 可以创设出多个教学情境, 但是所有情境应该围绕一个主题, 综合创设, 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情境的优势, 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 本文课堂实录中整堂课都围绕N B A火箭队展开, 学生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这一个情境当中, 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比较完整、流畅。如果教学内容实在无法与创设的教学情境相联系, 生硬套用情境教学则会显得牵强, 不如放弃情境教学。
4. 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了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信息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因此, 创设情境时要顾及全体学生。本文课堂实例中, 教师选择NBA的主题, 迎合了一部分学生, 特别是男生的兴趣, 却没有考虑到女生对篮球并不感兴趣, 甚至连前锋、后卫都搞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 她们在整个情境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
5. 平衡学生兴奋点和社会价值优化教学情境
学生萎靡不振、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效果必然不好。因而有效的课堂, 首先要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并能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情绪不仅让大脑觉醒水平高、思维敏捷、联想丰富, 而且能激发起人的活动能量, 使人充满活力, 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所以,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实中, 虽然许多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 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是在QQ、游戏和音乐上。因而优化教学情境, 还应该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 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实现有效的教学。例如创设问题情境, 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内容为素材, 让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 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引起积极的思维。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创设一种竞争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 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6. 围绕创新实践优化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信息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讲, 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高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信息技术教材以单个知识点的方式呈现, 若将知识点独立地传授, 学生不会运用, 那么教学是无效的。因而创设多种应用情境的教学, 让学生亲历信息处理的过程, 养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 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创新。例如, 单纯掌握网页中插入文字、图片、声音的方法, 除了应付会考之外, 没有其他实际意义, 而让学生尝试制作个人主页、班级主页, 在掌握网页制作方法的同时, 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通过网站进行宣传和交流, 共同构建信息文化的内涵。
7. 掌控时机优化教学情境
实施情境教学时应该考虑效能问题。也就是说, 实施情境教学所花费的时间 (投入) 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产出) 要有一定的比例, 不能投入很大, 产出却很低。例如上例中, 教师为了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N B A视频, 介绍火箭队, 学生讨论火箭队输球的原因, 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学生当球队经理的应用情境。整个导入过程历时十几分钟, 导致探讨“复杂的排序”时间不足, 匆匆结束,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教学有效性, 优化教学情景, 一般而言, 课堂的导入最好不超过5分钟。
总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优势, 应首先优化教学情境, 使其能真正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N].中国教育报, 2007年5月8日第6版.
[3]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B/OL].http://blog.cersp.com/UploadFiles/2007-10/1031110584.doc.
3.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优化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来开展数学教学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树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课堂问题设计指向明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多数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只需打开记忆库便可找到完美的答案,这种问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谈不上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同样,“生练”在多数情况下,也摆脱不了简单模仿和按程序解题的模式,长此以往,必将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遏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掩盖了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另外是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常见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针对这种现象,首先应该肯定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脚戏”,即所谓的学生“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合作”成了“独做”,交流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意义上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活动效果只能是低效的。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动手环节
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还小,不太成熟,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要尽量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或者验证问题的答案,让问题的解答方式更加多元化,这样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好处。如在教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有的学生提出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计算三者之和,从而使结论得以验证。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换一种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这一结论。让学生分别将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然后将三个角的顶点放在一块,将三个角拼到一起,拼成一个180度的角,从而使问题的结论得到验证。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将直观的感受问题解答过程,使得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兴趣被调动,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數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参考文献:
[1]赵怡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14期.
4.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四
同行们都知道,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我们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我们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最终目标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基础,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那么,要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施中一点做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
新课程要求课程功能要从过去单纯地追求知识与技术,变成同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立体式的教学。根据课程功能改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有效的教学必先要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才能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也才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精读教材,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二、学习活动的组织要得当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必段体现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交流互动中,自主学习、全作交流、探究发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化,问问、答答、讲讲、走过场了事,要提供学生充分展示活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对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工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不要进行统一要求的规范训练,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对一些操作的技巧和思考的方法,最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做到有机渗透即可,不要提出全班一刀切的要求。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尽可能多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以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
三、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激励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化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激励学生多样化学习的欲望。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如问题的不同场景呈现,练习的不同题材选择以及一些富有游戏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设计,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我们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搬运工,而应是教材的开发者、整合者、编写者,要把新课程的理念、新教材的思想,创造性地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不仅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课堂评价要全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及。
5.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五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设计的依据不是一本教材,而是课程标准,所设计的内容不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剧本,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在节外生枝中,在倒行逆施中……,如果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那么很多时候,孩子的创造性就会被教师扼杀在萌芽状态。但是现在很多课(公开课)经过反复试教,一硾定音,这就意味着框死了教学内容,于是施教者在课上“指导、引导、诱导”着学生按照预设的设计在课堂上活动,学生刚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与教师预设相一致的),就被教师牵引着离开了。因而,课程设计的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在设计中要考虑多种情况,这当然要建立在教师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活的教学机智上。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实际。
1、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新教材编排的主题图:“银行储蓄、超市购物”等情景很多学生都没有体会。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口算这个内容时,我不采用课本提供的游乐场项目,而让学生说说博白公园有哪些游乐项目,如果你们小组一起玩,该要多少钱呢?让学生说说。然后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博白公园有鬼屋,每人每次要10元”,让学生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来完成乘法口算的学习。我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另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我采用课本提供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就打开课本看着照搬问题、答案,不是真正学会。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教材安排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从略。有些内容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就应该把授课过程拉长,突破难点。有些内容学生学不会的,可以不教。
3、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节课好课,教学情境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有趣活动引入课堂,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在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1、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中自动生成。而不是老师在一个劲的讲解。
2、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3、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动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4、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 方法。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造性的使用别人的教学设计,促进有效课堂。
有时候借鉴别人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又不是照本宣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集别人所长,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有效课堂。
6.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六
5月26日下午两点,南京市特教学院的礼堂内济济一堂。这里有特教学院的老师、同学们,还有来自南京各个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教师们。大家聚在这里,共同聆听了我国著名教学专家、中央教科所华国栋教授的以“ 实施差异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讲座。
华教授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高度和二十年来对“差异教学”的研究深度,对“探究”、“合作”、“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返朴归真的阐述。华教授首先给我们以有效教学和差异教学的内涵。首先,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及观点有很多种说法,虽然表述不同,但意义相通。华教授选择了两种解释:定义一是有效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投入等)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定义二是促进学生愿意学习,并在教学后能从事教学前不能从事的学习(速度收益安全)。那么差异教学则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华教授还从“差异”与“有效”理念下教学改进方面对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作为一个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两年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
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重了分层教学,但是对于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不同,没有对各个孩子展开不同的个别化的.教学,以致一段时间教学以后,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差距更大。所以,在区分“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关系中,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到精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与差异教学有关的优质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效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技能。
另外,作为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没有正常孩子和教师之间那样频繁、热烈的互动,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可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做到的。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用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合作读书,探究问题,体验成功与快乐。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要能抓住学生,这样学生才乐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善学。另外,在我的课堂上还要加强的,那就是教学常规。教学时一定要有教学常规。孩子的差异本身是一种资源,如何在教学常规中利用好学生的差异性,使之差异得到体现,这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究发现。
7.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七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是一般教学过程结束时对整个教学的合理评估和自我反省, 也就是我们教育行为中的“反思”。反思并非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古来有之,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杜威则认为“根据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之依据和他们所趋于导致的进一步结论, 对他们进行主动的, 坚持不懈与仔细思考”。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行为是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达到了既定的预期目标, 而有些行动则是实施计划过程中偶然出现的, 如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生一些并非预料之中而在预料之外的未评估的事情, 那么我们完成一定量的教学行为之后可以对前面一部分内容科学评价和认真反思。
二、“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完善
一般来说, 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这三个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相关知识, 掌握一定的能力并在某种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内涵。一般的教学者都会围绕这三个目标开展备课, 继而组织安排教学, 然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不能说明教学任务就能完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甚至会发现, 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完成, 如在课堂教学中会临时发生一些备课中预料不到估计不到的事情, 因为所有的教学都具有思想性, 这里的思想性既包括我们师生的思想的相对独立, 也包括教学活动会因时因地而产生细微变化, 有时处理不妥, 会产生后遗症, 处理好了,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三、“教学反思”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然而这种反思应当不是一节课的教学终点, 因为我们在教学批判中, 我们可能得到的不仅是经验并且也有教训, 无论是经验或是教训, 我们不能单独让它驻足成为一时一地的理论, 而应该成为我们新的教学阶段的指导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对于我们研究撰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指导教学是有很积极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论断中讲到,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不仅能在头脑里反映出客观存在东西, 而且能够多以概念的形式在空间上, 时间上超越外部现实世界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追溯过去, 又可以预见未来, 并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的需要, 在观念中改造事物, 展望未来。
我们所论述的教学反思正好是哲学理论中讲到的意识范畴, 它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理论汇编, 有效地利用这个经验教训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新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 它使教师从教与学得两个层面上检验教学成效, 使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融为一体, 又有助于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参与教学, 通过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 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 使原有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反思”撰写注意的几个原则
1.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巩固和熟练掌握的程度, 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准确地再现出来。巩固性原则是撰写教后记的必要条件, 贯彻巩固性原则时, 我们在撰写教学反思时才会积极地反思, 哪些是学生深刻理解的知识, 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的复习, 交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要在下一步学习新知识时不断扩大原有的知识并巩固提高, 要精心组织具有拔高性质的各种作业和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教后记的实践操作性。
2.开放性原则。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时不能故步自封, 必须做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要博取众长, 听取各方面意见, 甚至包括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 特别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异议, 要科学地批判与汲取, 做到“教学相长”, 开放性原则还要求我们做到“否定之否定”对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进行反复思考, 要与时俱进, 多读书, 读好书, 使自己的理论知识系统化。
3 . 持之以恒的原则。撰写教学反思需要我们对每一节课, 甚至对教学中某一个重要细节都要做到“反思, 批判, 凝练”, 在这个过程中, 将会倾耗我们大量的人力与心血。因为这个反思不是简单的概括, 而是“对行动的反思”要在实践基础上反复获取经验与积累, 内在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提炼和琢磨。瓦莉认为“反思”是将理论及基于知识的经验与实践相联系, 分析自己的教学与以实现改革为目标的学校前景, 以多视角思量情景, 看到不同于自己的选择及其后果, 以及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与道德的植根之地。
8.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有效性
G633.51
前言:所谓初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初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积极的努力和全面的准备。
一、影响初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的问题
1.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条理把握不够清晰。
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于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没有清楚的认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具体、深入。历史的知识往往有一定的线索和规律,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好历史知识的线索,导致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历史成绩的提高来说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历史知识不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与时俱进。
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吸取成功的经验、反思错误的教训,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然而,如今的历史学习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目的和方向不够明确。有的同学甚至为了取得到理想的历史成绩而死记硬背,不仅给历史学习加大了不必要的难度,更给历史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误区。历史的学习不能与时俱进,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不会根据当前发生的事情通过历史知识来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解释,让历史学习变得片面、狭隘。
3、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不能明晰学习历史的积极意义。
“以史明鉴,可以知得失”,学习历史的积极意义在于更好的发展社会和未来。然而,如今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不能明确学习历史的积极意义,让历史的学习变得孤立,这样给历史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往往对于历史活动、 知识不感兴趣,着眼点在于一些新鲜刺激的事物,不能从历史学习中收获快乐和自信心。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把握教材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历史教学循序渐进的顺利进行。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教材内容,充分研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教材的线索有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有效把握历史教学循序渐进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充分备课,不仅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更要学会分析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了这些环节,才能有效保证历史的有效性教学。只有了解了编者的目的,才能得心应手,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相互交流、进步,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把握历史教材与时代的联系,给历史教材中注入一些新鲜的成分。
只有把握了历史教材和时代的联系,给历史的教材中注入一些新的成分,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和核心价值。要知道,历史的真正意义是服务于现实生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把握时代的脉搏,让历史课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新鲜感和想象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能够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真正含义,在不断的积累和训练中让学生获得更加敏锐的视角,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可以将当今的问题引入到历史教学中去,将历史事件与时事问题联系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敏锐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3、设计精彩的导入和教学内容,充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教学内容的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教学是否能够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更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和中心工作。因此应该是我们努力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应该设计精彩的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伴随着教师的积极引导不断思考、探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技巧。同时,教学的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才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例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让学生针对某一历史问题展开辩论,或者针对历史的故事表演话剧,不仅能够使历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更能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具体。再如,教师在进行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歷史故事的形式开始课堂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初中历史的 有效性教学体现在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因为历史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是环环相扣、密切联系的。作为教师应该迎难而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让初中的历史教学更有效率、更有质量。作为学生,更应该将国家的兴旺看做自己的责任、热爱历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初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才能顺利实施。
9.有效性的识字教学 篇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一年级,认识600多个字,会写200多个常用汉字。这样大的识字量,对教师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在我们的识字课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兴趣索然;老师面面俱到,识字效果却不如人意;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分辨不清。这样的教学令人头疼,我们期待有效的识字课堂。怎样才能收获扎实、有效、乐学的识字教学呢?
一、认真钻研文本,梳理识字信息。
语文姓“语”。阅读教学是这样,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没有对文本这个例子的反复认识、诵读、感知,就没有日后的积累成诵。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文本研读空间,需要老师沉下心,细细研读文本。作为低段识字课,我们在钻研文本时一定要关注:
1、文本的字音困难。
识字、把课文读正确,是学生初读课文的“拦路虎”,也是低段学习的重要任务。本学期,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磨课,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反复诵读《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文时,我发现,本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篇幅长,很难读。
1)句子难读。文中有很多长句,如:“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鸭先生推来一辆小车,拿来一把扫帚,认真地清扫小路上的垃圾。”
2)词语难读。如“鹅卵石、洒水壶、一辆小车、一把扫帚”等。
3)有很多带“啊”的变音的句子。如“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啊,多美的小路啊!”“美丽的小路好香啊!”“美丽的小路好亮啊!”等大量感叹句、问句的出现。
2、文本的字形特点
中国汉字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根据构字特点,识记字形,是有效的识字方法。第二册《识字4》中的字形就很有特点,有形声字:蜻蜓、蝴、蚯、蚓、蚂、蚁、运、蝌、蚪、蜘、蛛等,还有会意字:网。一位老师就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环节如下:
师:(课件出示图和动物名字)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生认读动物的名字。
师:请你们再看看这些有趣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是“虫”字旁的字。
生2:都是动物。
生3:都是左右结构。师:观察得真仔细。虫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虫、小动物有关。观察一下“蚂、蚁”二字,因为是昆虫,所以左边是虫字旁,右边呢?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马和蚂的读音相同,义和蚁的读音相近。
师:对了,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生开火车读形声字。
3、文本的构词特色
反复朗读课文,发现文本特点,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特有的语文现象,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文本。在钻研《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发现课文的词语极有特色。文本中有很多轻声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有各自的结构特点,如:
干干净净、花花绿绿(AABB式,重叠的第二个字为轻声。)
捂上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都是动作,表示人身上器官的词语,末尾一个字为轻声。)
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AB式,第2个字为轻声。)
鹿先生、兔姑娘、鸭先生(表示称呼的二个字为轻声。)
一把扫帚、一辆小车(一组量词的运用。)
二、强化目标意识,确定识字力点。
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彰显精彩。一堂好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预设,首先老师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黄永敏老师认为,在备课时,老师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学什么?一堂课,必须要知道到底学什么?是语言上的规范?是阅读中的感悟?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还是其他的什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2、练什么?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落实词句的理解,这些基本的技能必须要掌握。
对于识字课,老师更要从字的音、形、义上明确任务,有所侧重,而不是平均用力。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意识,课堂才不至于上成大杂烩,大锅烧,才能扎实地植根于语言文字,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因此,对于文本中挖掘呈现的丰富的原始材料,要筛选、梳理、加工、整合,而不是一股脑儿的搬运。
《美丽的小路》一课,词语教学就经过3次较大的变动。第一次试教,我把它们一块儿集中出现的:
第一组:堆积 推车 奇怪 赶来 不久 鹿先生慢慢地干干净净
第二组:鹅卵石 洒水壶 一辆小车 捂上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
第三组:散散步 说说话 浇浇水 洗洗澡
第二次试教时,我作了这样的修改:
第一组:堆积推车 奇怪赶来 不久
慢慢地 鹅卵石 洒水壶
一辆小车 一把扫帚
第二组: 鹿先生
捂上了鼻子 皱起了眉头 一拍脑袋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散散步 说说话 浇浇水 洗洗澡
经过反复修改,我将词语这一块的教学内容确定为:
第一组:堆积 推车 奇怪 赶来 不久 慢慢地
鹅卵石 洒水壶 一辆小车 干干净净
第二组:皱起了眉头 捂上了鼻子 一拍脑袋
散散步 说说话 浇浇水 洗洗澡
我认为:本课词语教学一块可以轻声词语的练读、积累为主。目标预设为:读正确文中的轻声词语,感受轻声词语的朗读美。第一次教学时,识字教学有特点,但特点不明显,词语很多且杂。经过修改,第二次语教学有了明显的教学特色,也比较系统,但给人的感觉是一大串词语的堆砌。什么都想抓,肯定什么都抓不好。对于教学目标应有所选择,有主有次,然后举一反三。第三次教学时,第一组词语以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为主目标,在读中读准字音,认识自形,对字意有所了解。第二组词以练习轻声为主目标,读准字音,了解字意。这样,识字教学目标明确、简单,也有了特色,显得清爽、干净,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三、依据识字要点,实施有效策略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探究多种识字方法。在识字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自己比较,自己思考。教会学生用眼去看,用心去记。学生的思路是很开阔的,大多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想出记字办法。
1、调动感官,多样化识记生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借助图片、音乐、游戏等手段,以求识字更优化。
1)识字生活化,发展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最近笔者听到一位老师在作课第二册《识字3》时,利用课前搜集到的大量云、雾、霞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借助一张张鲜活直接的图片认识生字,再配以老师生动形象的解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在增长见闻、在拓展生活视野中记住了生字的音、形,了解了字义。这样的方式直观、形象,又充满生活气息。
2)识字色彩化,发展视觉空间能力
儿童总是喜欢色彩鲜亮、画面感强的东西,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识字教学,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一写汉字的笔顺;给汉字配上一幅画面等,当抽象的字符变为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或图画时,儿童的无意注意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识记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的要深刻得多。
3)识字儿歌化,发展音乐能力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儿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识字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大量的儿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渴”和“喝”两个极易混淆的形近字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口渴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
生1:我想喝水。
生2:我想喝饮料。
师:(出示生字卡片“渴”)口渴的时候,老师也特别想喝水。看看这个“渴”字,你能编一句顺口溜来记住它吗?
生:口渴想喝水。
生2:渴,渴,渴,渴了请喝水。师:真棒,这么一说,我就记住了“渴”是三点水旁,那谁能给它的双胞胎兄弟“喝”也来编一句顺口溜,让人一下子就能把两兄弟分清楚呢?
生:“喝”是口字旁,我这么编:喝水要用口。
师:这真是记字的好方法,我们把这两句顺口溜加在一块儿就能分清“渴”和“喝”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4)识字游戏化,发展肢体运作能力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浓厚。
2、结合语意,在语境中多次复现。
大量的生字在课文中出现,学生回生很快。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利用遗忘规律,在教学中将文中的生字词多次复现,是认识生字、理解生字、运用生字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有这样的一组环节:
环节一
师: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词老师特别喜欢,你们喜欢吗?
(出示第一组词):躺 立 蹲 捧 游 眨 展开
生齐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可有意思了,来,我们给它加上动作读读看。老师读词语,看谁的动作做的最棒!
师读词生做动作……
环节二
师:同学们加上动作学习生字真有趣,下面这组词呢,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读出词语的意思来。
亮晶晶 笑嘻嘻 游涞游去 放声歌唱 透明的翅膀 很美很美的水花
……
环节三
学习小水珠一段:
师引:让我们闭上眼睛,现在我们就是那一颗最漂亮的小水珠了,躺在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上。这时候,风姐姐轻轻一吹,我们就随着风摇啊摇啊,像躺在摇篮里一样。什么感觉?
生1:很舒服
生2:像要睡着了一样。
师:难怪,小水珠会把这荷叶当作自己的摇篮(课件随机把“躺、眨、摇篮”变红。)躺在摇篮里的小水珠,你来读一读吧!
生极具灵性地朗读课文。
这样一段话的朗读和感受,因为有了环节1的识记生字、做动作理解,有了环节2的美读铺垫,显得水到渠成,情到而词发。也因为有了环节3的情感朗读运用,使得文中的生字词语“蹲、眨”在学生的情感朗读中一次次地复现,相信这些动词已经具化为一个个具象的动作。
3、广开渠道,有效利用相关资源。
语文是母语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安排,恰当地运用,使之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使课堂能兼容更广阔的世界,变苦学为乐学。我校一位老师作课第二册《识字4》,在学习理解“蚯蚓土里造宫殿”一行里的“宫殿”时,她是这样安排环节的:
男女生问读“蚯蚓土里造宫殿”,男生齐问:蚯蚓土里干什么?
女生齐答: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造宫殿用我们人的话来说就是在干什么?
生1:就是造房子。
生2:就是建造它们的家。
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出示图片)这就是蚯蚓的房子,你看,蚯蚓家有好几间房呢。这间大的是他们家的客厅,左边的这一间是蚯蚓爸爸、妈妈的卧室、这间最小的呢,就是小蚯蚓的卧室,你喜欢蚯蚓造的房子吗?同学们要想了解更多蚯蚓的知识,老师手中的这本《蚯蚓的日记》就会告诉你很多,小朋友可以去多看看象这样有意思的课外书。
这样的识字教学岂止仅仅是识字,它已经将喜欢汉字、喜欢阅读的根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里。
4、有效整合,努力构建科学课堂。
课堂不是建在沙漠上的海市蜃楼,课堂需要有效的整合。《美丽的小路》篇幅长,句子难读。第一次备课,在初读课文环节,我采用学生听读和自由读的方法进行初步感知,把课文读正确的目标没有落实。第二次备课,我增加了一个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的环节,在读文时一边正音。这样学生课文虽然读好些了,但相当耗时,需要7-8分钟,加上前面的听读、自由读,初读课文就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
最后,我采用长文短教的策略。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后,再自由读文,引出对生字词语的学习和轻声词语的练读。然后引导:像这样的轻声词语放在课文里你还会读吗?你看——(老师出示句子: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提着洒水壶,给花儿浇浇水,给小路洗洗澡。)学生练读带轻声词语的句子。老师再次引导:像这样带轻声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好多呢?同学们来找一找,读一读吧!
从教学实效看,这样的教学策略浓缩课文,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学生真正有困难的内容,为课堂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环节的设计,由生字-轻声词语-轻声句子,既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同时,也是对所学的轻声词语的运用、落实和巩固。
教学方法本身都是正确的,没有完全正确的,也没有完全错误的,关键在于在对待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我们选用的最适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策略。
5、情感激励,关注学习状态。
为使教学预设能有效完成,课堂精彩生成,我们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上适时、适当地运用激励策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面貌的良药。
①你可真能干,这个字的后鼻音读得很到位。
②你真棒,小手放得那么平,我奖励你读这句话。
③别人读的时候,你听得可认真了,你会学习。
类似于这样的话,老师将自己的要求隐含在对某一学生的激励性的话语中,对被表扬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一种影射,也是很好的榜样示范。
四、就地取材,拓宽识字领域。
大量的识字挤压我们有限的课堂,枯燥的识字只能使我们成为识字的奴役。我们要将有限的课内变为无限的课外,变苦为乐,变识字要求为识字兴趣,就地取材,拓宽识字领域,将快乐识字进行到底。如:
1、做字卡,编识字歌,在游戏中享受识字的快乐。将自己课外认识的字剪贴下来,做成一张识字剪贴报,在班级中展示。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宣传牌、告示牌、校园橱窗里的标语。和学生一起走在校园里、走廊上时,经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让学生觉得每一处、每一景都可以识字。
3、比赛,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如识字大王小比赛,见缝插针。让孩子在比赛中感受识字的魅力,知道认识很多字是很能干的表现。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在识字中,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以吸收各种信息。
4、与家长取得联系。识字还要和家长经常沟通,形成家校合力,督促识字困难生。本学期,本人采取晨读单的形式将每周要求会认读的词语罗列出来,作为学生每日晨读的内容,使生字在每次的晨读中不断复现,同时,也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时督促。
【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的论文10-18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
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06-30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07-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技能论文10-04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论文10-13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7-31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11-02
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