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初三作文

2024-06-28

负责初三作文(共15篇)

1.负责初三作文 篇一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一) 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 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 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 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 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2.负责初三作文 篇二

关键词:作文,学生,教师,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考中, 作文得分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尽管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初三最后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写作和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写作方面感到迷惑, 找不到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师也疏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知识的系统性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具有系统性。

首先, 应进行表达方式的基本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无论写何种类型的文章, 平时作文或考场作文, 都离不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就什么也建立不起来。如果说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 那么表达方式就是文章的骨骼。从许多考场作文成功的案例来看, 一些考生正是善于运用一两种表达方式, 写出了上好的文章。练习基本的表达方式, 实质上就是练习作文的基本功。所以, 所有考生都应认真练习, 做到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是检验考生写好考场作文的真功夫。五种表达方式可能在作文中都用得到, 但并不是都要在练习中平均用力, 重点突出, 才有可能出彩。一般来说, 初中阶段应在记叙、描写、议论上多做文章, 或重点叙述, 或精心描写, 或专注议论, 凡此一种做得好, 皆能出彩。

其次, 要进行文体的基本训练。中考的导向作用使作文训练主要偏向记叙文这一基本模式。考题基本已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学生的写作实际仍暴露出文体不明的问题。这一弊端提醒我们, 中考作文训练应重视文体分练。文体分练适宜集中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 既可以与第五册教材课文阅读同步, 又可突破中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这一阶段,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分练程序。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为例重点说明。 (1) 先谈谈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编排了经典议论文篇目, 在阅读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以让学生按照议论文的三要素分析这些课文, 以课文为范例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和写法, 并设题训练:一是模仿写作;二是分步训练。学生模仿写作时, 难免会出现注重论点忽视论据, 或关注论据忽视论证过程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步训练。如以《世上没有傻问题》为范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 重点训练论据。训练论证时, 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要求每位学生的训练习作中必须用到一种论证方法和一种规范的论证结构, 并且一定要具体, 从而就可以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 以及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分步训练, 一次集中训练一个重点, 必须严格遵守, 落到实处。 (2) 也需要重点规范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 小说是最典型的记叙文, 有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精辟的环境描写, 这些都是好的记叙文应具备的。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值得揣摩分析的有几个精彩片断, 如“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买酒”等场景。作家从多个角度成功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 用笔细腻传神, 正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根据实际需要, 其他文体训练也可以如上所述分步展开。如此一来, 效果显著。学生作文文体特征突出, 不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遇到“文体不限”要求时, 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情发挥。

二时间的连续性

作文是语文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 教师在总复习阶段花费的时间却并非最多, 通常有这样的误区, 认为复习时间如此紧张, 作文训练耗时、费力又难见成效, 把时间花在语言、知识考点训练上效果更好, 导致作文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要保证训练时间, 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 从思想上认识训练对作文的重要性。在《集体习作实践记》一文中, 叶圣陶先生明确具体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为一的。”因此, 练习习作实际上就是练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的事情, 虽然不一定有害处, 但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初三每周的作文课一定要用于学生的写作, 作文课不能挪作讲读课, 一周要完成一篇规范的作文。

其次, 加强作文的讲评和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 发现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作文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就是盲目的实践, 往往事倍而功半, 收效甚微。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指导, 又要有体察细微的点拨。在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的针对性

初三这一年,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累。具体到作文训练上, 有的采取高强度写作、大容量训练的方式, 写得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考范文和名句名篇, 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能否设法减轻初三师生在写作训练方面的沉重负担呢?

在谋求“提高效果和节省时间”的统一, 追求“最优化”写作的十多年里, 笔者感到初三和初一的训练同中有异, 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基础, 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措施, 还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首先, 初三师生一定要做到胸中有“类”。天下的好文章何止千篇万篇, 哪能一篇一篇看得过来?天下的作文材料又何止千则万则, 哪能一一练遍?看不过来, 无法练遍, 与确保中考作文成功相互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就在于胸中有“类”。“胸中有类”要求师生一起动手, 广泛搜集写作材料, 然后分类。其后, 每一个类型都精选一个最新颖、最具代表性的材料, 师生合作写文章, 互相传阅。对于大家公认的好文章, 从审题过程开始, 讨论各环节、各步骤成功的原因, 总结规律, 再尝试运用这些规律修改自己的文章。整个训练过程, 使学生对材料形成“类”的概念, 掌握针对这一“类”材料的具体写作方法。一旦学生做到胸中有“类”, 无论考卷上给出怎样的材料、命题, 学生都能将其快速归类, 应用写这些材料的成熟方法, 写出符合中考要求的好文章。

其次, 倡导“提高有道”。越到初三, 越不可以一味多写, 而要强调读写结合。笔者常建议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 多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之类的书及《中国青年报》之类的大报。不必背诵, 只是在学习间隙欣赏品味。读是如此, 写更要精巧。每学期一般可写十篇作文, 每次作文交上去后, 卷面上一定要有本班另一同学的评语、画出的精彩语句和在不足之处做出的提示标记。教师看作文时, 把评价和标记当作批阅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样给出评价。作文发给学生后, 不必誊抄, 就在原文上修改。一次修改成功的即可过关, 修改没有提高的要再做修改, 达到提高标准为止。这种训练方式减少了学生重复写作的劳动量, 效果直观明显,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 应考有“方”。进入初三第二学期, 学生往往出现焦虑情绪, 严重时会影响到学习。具体原因多样, 其中学生对作文训练成效的担忧是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这时候要拿出扎实的应对策略, 让学生对训练放心。这个策略就是师生一起动手, 结合近几年的命题规律, 预测中考作文内容。对可能考到的题目范围做好预估, 指导学生依照类别做准备。

四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 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为此,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体验”和“自主”为立足点展开研究。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首先, 科学地重组教材。以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为例, 架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感”而“悟”其情 (情感) 、“感”而“悟”其喻 (比喻、象征) 、“感”而“悟”其理 (哲理) 、“感”而“悟”其趣 (情趣) 、“感”而“悟”其虚 (想象) 。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感受作者的生活体验。其次, 引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关注永恒的主题, 激发创作兴趣。可以开设作文材料积累课:如现场观察课、人物采访课、感受体验课、课外阅读课等。积累的材料多了, 感受深了, 表达自然也就真了。

此外, 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 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对作文的评价,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 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综合评价与专题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分数, 还要注意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态度, 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3.语文教师应对套话作文负责 篇三

有鉴于此,我以为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其一,教师要有善写作的本事。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要指导学生写作,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恐怕是不行的。如果没有,那就要“练”,人非生而知之,又何来生而能“写”之?既不能写,则须练。写作“下水文”就是一个好办法。只有写好下水文,才能亲尝其中的滋味,指导起学生作文来才容易切中肯綮,而不只是隔靴搔痒。叶圣陶先生早就对此有过深刻论述。然真能写者有几?敢与学生同台竞技,一比高下者又有几?不是有很多人都认为语文老师好当甚至是每个人都能干吗?这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假如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善属文,谁还敢这样说?只是我们自己不争气罢了。自己不能写,而又希望学生考场写作得高分,则套作之风自不能免矣。

其二,课堂作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最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审好题,打开写作思路。(注意:我说的是“课堂作文写作教学的指导”,并非否定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对素材的积累,那其实是更重要的。)何以言之?因为课堂写作和天然的写作是不一样的,有着很大的区别。看不到这种区别就无法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人为什么要写作?总是因为他或有了抒发一己之情思的需要,“仿佛感受一种压迫”(叶圣陶语),不吐则不快;或为实际之需要。有了这两个原因,则非写不可。这两种情形都是先有了情思、需要,总之,是先有了内容、主题,才有了写作的动力,产生了构思为文的计划。而课堂作文写作则不如此。是先有了教师的一个题目,有了一个要求学生写作的要求,学生才去写作的。即是说,前者是有“米”才下锅,而后者则是有锅再去找“米”,这里面就有很大的被动性。这时候学生脑子里并没有现成的素材主旨以驱写作,而是要根据教师的题目去搜寻去挖掘去构思。即是说,学生此时并没有产生写作的兴趣,并没有一种急欲倾吐、不吐则不快的“压迫”感或实际的写作需要。如此则是否可以说学生不必写作,正如鲁迅先生所传授的“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呢?显然也不行,要是那样可以的话,语文写作教学可以休矣!

《语文课程标准》可以不必费心费力的制定写作要求与建议了。看清楚这一点,则我们就知道课堂写作教学的指导主要应该做什么了,那就是要努力唤起学生一种类似于天然的写作兴趣和动力,让他有情可抒,有话要说。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这一点,学生写作就有了基本的保证。而要想唤起学生的这种类似于天然写作的兴趣和动力,产生有情可抒、有话要说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审好题。课堂或考场作文的全部“奥秘”都在题目中。所有的作文都要问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审题其实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一个过程。写什么,就是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尽快在头脑的存储仓库中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这一点,对于课堂命题写作来说最为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可下锅,学生写作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指导学生写作以“我的珍藏”为题的作文。“珍藏”显然是文中之题眼。所谓“珍藏”者,乃因“珍”而“藏”也。所“珍”者,可以是一种实物,可以是一份感情,可以是一种信念,可以是一种理想,等等。何以“藏”之?或人去物留,藉以怀人;或人去情在,难以忘怀;或信念常在,藉以励志;或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珍藏心底,留待来日,以增人生之动力。而所“珍藏”者,又多与经历有关,常常是因事而起,因事而作。事不在“大”,而在“真”;情不在“烈”,而在“切”。这样指导之后,再指导学生互相启发,开列素材,平中选优,则学生思路必将大开,“写什么”这一问题就解决了。至于“为什么写”,还在话下吗?惟抒“真情”,写“真意”而已。再说“怎么写”。“怎么写”的问题,看似技巧,其实不然。“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情如何“抒”,话怎样“写”,主题才可突出的问题。而这些,也全看你对“珍藏”之“珍”的理解。即是说,对所“珍”者的体悟有多深,直接关系到“怎样写”的问题。体悟越深,“怎样写”就变得越简单。就不会只是简单的在技法上取巧,搞有“口”无“心”,有“文”无“质”的形式主义。诸如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等作文常识就变得不再神秘,而成为一种为“情”所驱,不为而为的正常写作行为。真的再碰到技法上的毛病,也不再是那么难以矫正。

某次让学生写作以“初冬的————”的半命题作文。见一男生老长时间了还未下笔,便问他为何还不写。他一脸无奈的说不知道写什么。我随即指着他临近的窗台上的一盆海棠花说:“就写它。”学生惊奇的问:“写它?”以为我在开玩笑,在他看来,一盆花能写成一篇六百字以上的作文?“为什么写它?”他随即又问。“难道你没有看到它和你以及你们的关系吗?”“和我的关系?它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它不在教室,”(我作势要将它搬走)“那么你肯定和它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它就在你的身边,它就一定和你有关系。”学生似懂非懂。“难道你没有觉得有这样一盆鲜艳的花盛开在初冬的季节里并且放在你们的教室里是一种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吗?”学生若有所思。“美是到处都存在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点头。“怎么写?”他依然心里没底。“先写它的花和叶,写一百五十字……”“一百五十字?”他吃惊的问。“当然,”我教给他,“你看它的花以及叶子的颜色完全一样吗?”“不一样。”“阳光照在花叶上,因角度不同,产生的色泽一样吗?”“不一样。”“你再看它的花……”一番细心的指导后,学生终于恍然大悟。“老师,我会写了。”于是眉头舒展,伏案写作,再也不肯抬头。三十多分钟后。洋洋洒洒八百字的作文完成了。

由此可见,课堂写作教学的审题指导该有多么重要。因为这一点,才显出语文教师的作用来。说到这里,不由得又想起另外的一个问题。因语文老师本身素质的高低不同,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也不同。能力高者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提高指导学生写作的效果,而能力低者暂时就有些无奈。如果这时候能够有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课堂写作指导教材,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课本上阅读教材一枝独秀,写作教学材料萎缩简陋几近于无的现实又让人倍感无奈。好多名家名师对此已有很多呼吁并有实际的行动,如程翔老师、李海林老师、郑桂华老师等,都进行了这方面的颇有成效的努力,期待这方面的教材尽快的

推广普及于中学写作教学,庶几可解作文教学之窘困,则套作之风或许可以减轻许多。

第三,要改变套话作文的现状,增强平时作文写作的目的性非常重要。张志公先生对这一点感慨颇深,他说:“(传统的命题作文)使写作神秘化,让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另一方面,又把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为文字游戏的态度。”对此,李海林老师也有论及:“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虚假的作文。”“根本不需要写作却偏要你写;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语境……”在这种无目的无对象化的写作情形下,学生怎么会有积极主动的写作态度,又怎么不会产生套用现成的作文以应付老师的想法呢?只要套得巧,套得好,还很有可能得高分呢!省时省力省心,何乐而不为?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张志公先生认为:“第一,无对象,无目的的那种作文题目,可以出,但是不宜多;有对象、有目的的写作,应当作为训练的重点。……后者不仅仅写出几个字作题目,而是根据一种实际情况,明确一种具体目的,让学生去写文章。”李海林老师认为:“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其要义也是指向增强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对象性。有了这三个“真实”作为前提。则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谁还愿意去套用别人的东西呢?毕竟,写作应该是件叫人愉快的事,因为,它是创造。而创造,应该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天性。

第四,要改变套话作文的现状,最根本的乃在让学生多读书。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形成“套”作之不良习气,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自身思想的缺失,而思想的缺失很重要的原因是读书太少。现在电视、网络超级发达,内容丰富多彩,它们是时代的宠儿,学生心中的密友,他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了这些上面。而纸质文化的读书却备受冷落。名著的阅读更是如此。虽然不少学校都申请了书香校园建设的课题,并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在这上面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深入下去搞的毕竟还是少,多是“名”大于“实”,学生一学期下来,接触的主要还是薄薄的一册课本,能力上积累上又能提高和增加多少?

阅读之风日渐式微,与整个社会的浮躁紧密相关。功利性的教育观依然根深蒂固,学校、教师、家长要的依然是一个可见的分数。尤其是作为教育主角的语文教师,身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氛围之中,如何能掉以轻心?如何能不如履薄冰?读书是重要的,但是读书的效果却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分数的压力却使教师耐不得这么长时间的等待。于是,读书自然有其名无其实了。在如此功利化的形势下,学生的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当然就不是一件如何要紧的事,可以回避,可以应景,可以不当回事。所以,学生或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或是被明确要求不读课外书,于是乎,名著被冷落在图书橱里,少人问津,学生被固定在一张张试卷里,反复折腾。

学不到好的语言,又如何能进行高质量的写作呢?

学不到好的语言,学生又如何能不套作?

世界上如以色列日本美国等国家年人均读书量是相当可观的。有几十本之多,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一点上却远远的落后于先进国家。“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朱永新教授的这句话真可谓一针见血,这也是他发起“新教育实验”的思想基础吧。

4.负责作文500字 篇四

暑假时,我和我的朋友出去玩,坐上了一辆大巴。大巴里的售票员在开车前说:“请不要在车内抽烟。”我们前面的一位叔叔也就把烟给熄灭了。

当我在欣赏外面的风景时,发现了前面那位叔叔的手在口袋里摸来摸去。过了一会儿,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包烟,很惬意的抽了起来。售票员看见了,赶紧走上前,对那位叔叔说:“请您把烟给熄灭,抽烟对身体不好。”那位叔叔还在抽烟,当烟快抽完时,才说:“我抽烟关你什么事,我又没有少付你钱,现在哪个男人不抽烟。”售货票没有泄气,又说:“我以前也抽,可当上售票员明白健康最重要,也就戒了。”这时旁边的人都在纷纷议论那位叔叔。

那位叔叔火了,把烟甩在脚下踩了踩,没声好气地说:“不抽就不抽呗,哼。”我觉得那位叔叔很没礼貌,售票员最少也要把他赶下车去。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售票员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而是弯下腰来把烟头捡了起来,大方地说:“谢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5.负责的作文 篇五

只见校门口排列两排整齐的彩旗,迎风招展,只见同学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六年级下学期的生活,现在 开始 !

开学第一天真是与众不同啊,尤其是九点钟的升旗会。以往一大早就开始的升旗会,现在却推迟到了九点 钟, 原本半个小时的升旗会现在推迟到了一个小时。在这次升旗会上,不仅举行了开学典礼,还表彰了寒假之 星, 我们班的李雨鑫同学荣幸的成为博腕儿,真是可喜可贺啊!

在升旗会上,校领导分享了几个小故事,有中外名人的,也有中国的伟人,他们的故事蕴含着值得我们铭 记的 道理:自信、负责、感恩、合作,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吗?哦,我懂了,这是校领导给我们新学期的 寄语 ,更是我们的目标啊!

6.对自己负责作文 篇六

今天放学,爸爸要带我和奶奶回老家,正是下班时候,爸爸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将车开到路上,我坐在车上往周围一看:哇,真是“车满为患”啊!街上到处是车,左边的男司机,边打电话边开车,感觉他的思绪已经飘到了远方;右边的女司机,一个劲地往我们的车旁靠,想要窜到我们的前面去,我看着那辆车就像“粘”着我们一样,好几次都差点要刮到,真让人心惊胆战。这种场面,就像是运动员跑步比赛终点冲刺,你追我赶,不分上下,但在马路上来比赛,这危险真是可想而知了。

到了红绿灯口,大家就更来劲了:黄灯已经亮了,但前面的车为了赶最后的两三秒时间,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还有辆车实在冲不过去了,最后停在路中央,这下子,红绿灯口更乱了……

看到这情景,我想起了幼儿园时常背的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儿歌里写得多么美好,但现实却是这样的情景,难道大人们都忘记了这基本的交通规则了么?

7.她负责欣赏 我负责成长 篇七

路遇亲朋故友,妈妈迈不动腿,不拉她,她不走,她要向人夸夸我,夸我是如何孝顺懂事。

妈妈夸我,夸了一辈子。有些话,全家人都能背诵。什么三岁讲故事,四岁背课文,七岁上学,奖状贴满墙,大会发言,竞赛得奖,她的女儿让她骄傲了一辈子。

从三岁到十八岁,我负责生长,她负责欣赏。她很少过问我的学习,她在我的鞋子上扎花,让我穿着小花鞋跳舞,给我做粉色的衣裳,务必把我打扮成花骨朵的模样。她冰清玉洁、伶牙俐齿的女儿实在让她爱不尽啊。

可因为这个女儿,她与人打了架。她天天晒娃,晒得左邻右舍都受不了。那天,她又在晒,邻居大妈受不了了:“你闺女这么聪明这么好,怎么没考上大学呢?”一句话,她的脸成了蒸笼上的螃蟹、血红的虾,她挥舞着愤怒的“大钳子”,对方的衣服被撕破了,她自己脸上更是挂了花。女儿没考上大学,她心里难受,她一夜夜睡不着觉,却从没舍得骂孩子一句。现在,孩子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招人嘲笑,她的脸皮不出点血,难平这一腔怒火。

这件事,我不知道,过了二十多年妈妈才说出来,当时的怒火二十年不熄,她还在痛恨那个大妈。那大妈嘲笑挖苦的表情,像咸菜缸里千年的盐卤,腌着她的心,风干着曾经的悲伤。

姐姐是爸的忠实粉丝,每当爸妈口角时,姐姐总是站在爸爸一方。我平时也和爸好,可一旦“战争”爆发,我就会义无反顾地倒戈。妈妈是女人,再坚强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她。我没想到一向注重邻里和睦的妈妈会为我打架,而且一直隐忍着不说,到我足够强大时,才对我说起。

我到北京来工作,有人不屑地说:“打工妹吧?”这句话惹恼了妈妈:“什么打工妹,我的孩子有知识有文化,我们在设计院里工作,哪里是电视里演的打工妹了?”

妈妈的反应太过敏,也许从我十八岁以后,她就不能安心欣赏,她试图用她的正义、坚强为我筑起一道坚固的墙。她手持钢叉站在墙外,谁敢来侵犯,她就举起钢叉扎过去。同乡一个姐妹来我家,我热情招待,没想到她回乡之后开始大肆宣传:“哪是住在北京呀?离天安门可远了,跟个郊区一样。那嫁的对象还带个孩子……”妈妈受不了了,说:“我们孩子哪儿对不住你了,你要这样败坏我们?”幸好,當时我在,我抓着妈妈的手:“妈妈,让她说,我都不在乎,你在乎啥?”那一晚,我拉着妈妈的手,是我让她操了太多的心。

妈妈老了,千里眼、顺风耳,那是从前,现在你不在耳边响个雷,她听不见。听不见的妈妈变柔软了,那爱夸奖我的毛病也回来了。她与老公争:“是你的媳妇不错,更是我的女儿。”她与儿子争:“你的妈妈是谁呀?还不是我的女儿吗?”她与老爸争:“你的一切一切,都是我女儿给的。”听到这些话,我常常心酸欣慰也黯然。妈妈夸了我一辈子,我究竟哪一点值得她老人家夸啊!

我是个平凡的孩子,可我有母亲的爱,有母亲的夸奖,这就是我的幸福,即使我一无所有,我依然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6年5月10日)

8.对自己负责作文 篇八

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是个守信之人,既然应允了就会做到,是了什么男子汗大丈夫说话算话。现在想着,原来是那么的可耻,那么的可笑,那么的可悲。

心下暗问,曾说好的坚强做到了吗?为何没有直面风雨的勇气?曾笑话过别人的脆弱,原来自己比别人更脆弱,不敢于面对人生的挑战。曾告诉自己的坚持,也为何找到了放弃的借口?没有坚定的脚步,所以才会找不到了脚下的印记。

明了生活中有了太多的诱惑,是不可放纵、随风红尘、虚渡年华的。现在总是残酷,要占有一席之地,则须坚定信念。

明了天道酬勤,更需要一份坚持,烈火的青春,本就应挥洒汗水。

昨天所有的一切尽成回忆,苦也好,痛也罢。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

9.对自己负责作文 篇九

东海之中,海龟和章鱼同时发现了一颗水龙珠,于是呢,他们商议之后决定由海龟将这颗水龙珠拿到日本去出售,所得的收入两人平分。一年之后,海龟背着鼓鼓囊囊的钱袋从日本国回来,章鱼赴海龟家去,他们在一番寒暄之后,章鱼见海龟绝口不提分钱的事,便忍不住问:龟兄,那个水龙珠卖了吗?哦哦哦呃,卖那个卖了,我海龟说完,正准备转换话题时,章鱼紧追着问题:那么,现在你可以把我的那一半钱分给我吧?

什么?你的一半?哪来的你的一半?海龟刚说完,便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便示意章鱼立马走人。章鱼看见后十分生气,生气的对他说:龟兄,那颗水龙珠是我们共同发现的,当时不是都说好了,卖后所得的收入我们俩平分吗?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当初也同样是水龙珠的发现者?海龟理直气壮的反问章鱼。这,即使你不分我一半,也要给我三分之一呀!再说,这一年你的家人都是我照顾的呢!章鱼为难的说。你们都得到了他的照顾了吗?海龟怒气冲冲的问向自己的家人。没有!海归一进门就与家人串通一气,因此,他的家人众口一词的回答道。

你你你居然见利忘义,不守信用,今后定不会再有人与你们再交往了,更不会与你们为友了!章鱼说完之后,便不回头的离开了海龟的家里面。

10.镜头只负责记录,不负责渲染 篇十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

众所周知,这是于坚名篇《尚义街六号》的开头。白衣飘飘的年代,让老吴一举成名,现代诗歌的版图上,从此有了一点细小的标识:尚义街六号。在中国,在云南,在昆明。

可尚义街六号的屋主老吴本人,却走出家门,走出国门,总在路上。

最近正重温2001年上海文艺版的《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作者吴文光。其实里面的文字,大都在《书城》杂志读过了,那时并不知道吴文光便是诗句中的“老吴”,只凭直觉喜欢他的文字。一来因为平实,二来因为他总谈论一个我所感兴趣的话题:纪录片。

作为中国独立纪录片开山之作《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的拍摄者,写一本关于纪录片的书再合适不过。《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有一个副标题叫“纪录片与人”,顾名思义,吴文光笔下记录的,是他关于纪录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准确地说,眼睛看是主要的,他的笔像镜头一样只负责记录,而不负责渲染、思索、挖掘。凡涉及个人意见,吴文光都下笔谨慎,每每括号注明:(我愿意这么想),(我没敢问,瞎猜的)。这算一种职业病,还是一种职业操守呢?我想两样都是。

一个观影狂人大抵不会漏掉纪录片这一课,读老吴的书,我惊讶地发现,书中提及的许多人名我并不知道(抑或看过便忘,根本没上心),许多影片我却一早看过。也就是说:他帮我反刍了囫囵吞枣的恶果,帮我把一脑袋糨糊梳理出轮廓,把满屋子碟片分门别类做成资料小卡片。从此,在纪录片这个问题上,我也不至于满口黄腔、贻笑大方。

吴文光的讲述多次涉及一个名字:怀斯曼。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后来“我的老英雄”,这中间经历了好几年,从中我们也能获知吴文光本人对纪录片的见解和偏爱。

怀斯曼的作品不好“看”,这位几十年如一日,像车床前的工人、田野里的农夫一样拍纪录片的劳作者,其作品如他本人一样冷静如铁、犀利如手术刀。他总把镜头对准一个地域、一个行业,不动声色地记录,按吴文光的话说“舒缓沉静、从从容容、悠悠叙来”。那些平淡琐碎的庸常生活,一章接着一章,几十年下来,竟集成一本“美国社会百科全书”。这不禁又让我想起厚天雄春回忆小津说过的话:“无论如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成就的。”

怀斯曼的坚持成为一种常态,观众的忍耐和意志却经受着考验。因为,和通常两个小时左右、有跌宕起伏戏剧冲突激发感官愉悦的故事片相比,长达三四小时的纪录片,镜头注视的生活水波不兴、匀速运行,这样的观看,有如沙漠中的慢跑。所以说,怀斯曼的观众,全都有备而来。

《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整本书读下来,我得出结论:纪录片是纪录光影在地上一寸寸移动的苦活累活,没有起码的耐心,是做不成事的。

首先要在场,其次是时间。两大要素,成就索然无味的影像背后非凡的意义。纪录片是一种见证,证明一切流逝,均有意义。

说到见证,吴文光笔下,复述了一个故事,碰巧我也看过,它来自一部叫作《烟》的电影,美籍华裔导演王颍的处女作。片中两个主角,一个是零售雪茄烟店的店主,一个是住在附近的作家。

作家的妻子两年前在一次街头暴力事件中被流弹击中意外死亡,从那以后,他一直精神郁悒。作家常去烟店买烟,而渐渐与店主熟络起来。有一天,他发现烟店柜台上摆着一台照相机,这才知道店主的一项“业余爱好”——摄影。而他所谓的“摄影”,与其说是拍照,不如说更像一场行为艺术:

时间:每天早上八点整

地点:第七大道和三十街的十字交叉路口

频率:每天一张

就这样,这位普通的烟店店主,在十四年的四千多天里,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给他的小店所在街口,做了一份“每天早上八点整记录”。

作家把集子翻开。开始他翻得很快,他觉得没什么可看的,每张照片都一模一样。这时,店主说了一段精彩的话:“它们是一模一样,可是却又彼此不同,有时阴,有时亮;有时夏天,有时冬天;有时工作天,有时周末;有时人穿厚衣,有时穿T恤;有时是同一个人出现,有时却空无一人。地球每天绕着太阳转,太阳从不同角度照着地球。”

作家放慢翻阅照片的速度,然后,他看到了他死去的妻子:生前某一天的早上八点整,正穿越这个街口。作家大恸,掩面而泣。

这便是时间和镜头两要素,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诗意。我觉得吴文光本人对诗意的解读特别好,他说:“诗意是产生在日常生活的流程里面的,不是那种无病呻吟。一个酒吧里面,一枝假玫瑰花搁在桌子上,在微黄的灯光下,一男一女对坐着,这种所谓的诗意有多可怕!”

正因为诗意无法制造,只能等待,见证它,才如此之难。想想看,《烟》里面这个店主,为了每天坚持拍这样的照片,十四年的时间里,不能外出旅行,不能睡懒觉,甚至不能生大病出意外。每天早上八点整,他必须和他的相机、他的三脚架一起,来到那个街口的固定位置。这实在不是人干的活儿,早超出了“业余爱好”的范畴,连“偏执狂”的概念也无法容纳,所以他只能出现在一部虚构的电影里,寄托人们对记录真实生活的美好向往。

拍纪录片的人多少得有这位店主的坚持,会累积大量无用素材,也可能在尘封已久的影像日记里翻出宝藏。也就是说,纪录片拍摄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无用功”,为了等待有价值的时刻,镜头必须一直在场。而所谓的等待,也不一定能够保证都有结果,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

那些纪录片人的访谈中,不约而同屡屡提及拍摄一个题材,或一个人物,素材积累了很多,终不能成篇,只好放弃的情况。也可能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却突然有了下文,重整旗鼓,继续拍摄。

11.对自己负责作文 篇十一

不对自己负责的人,怎么奢望他对别人负责呢?更别说身外的事物了。一个不能对自己负责的人,是不自信的,甚至是孱弱的,不能得到信任,进而很难交到朋友。不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可能会高调,时时高声叫嚷;可能会骄矜,处处招摇显摆;可能容易躁动,东窜西跳,因为他内心虚弱,因为买单的始终是别人。遇到不对自己负责的人,犹如在夏天踩烂一条腐鱼,不光恶心,还很秽气。

心里有责任,有负责的.念想,会行事稳重有节,行走坚定有力,眼前天宽地阔,相反,会事事棘手,处处不顺。

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珍惜时光,苦练本领,砥砺德行,澄净灵魂。对待身外的事物,怀悯心,抱大慈悲。不只芸芸纵生,飞禽走兽,游鱼虾米,绿叶红花,天空白云,都是有生命的,鲜活灵动,叫人心生爱慕。负责的人对待它们就像对待自己一样。

对自己负责的人,对着石头,石头是自己;对着流水,流水是自己;对着笔墨纸砚,笔墨纸砚是自己;对着床椅桌凳,床椅桌凳是自己……面对的一切都是自己。他谦逊,淡静,雅致,清朗。他的笑像阳光灿烂,他的举动如春风温婉,他心如冰玉纯洁。

一切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蝴蝶效应不陌生的人都明白,我们的任何言行举动,都会对将来产生难以保量的影响。只有现在对自己负责,将来才能对一切负责。现在的小真小善小美,将来会是大真大善大美。现在的小丑小恶,将来会是大丑大恶。“和善成德,神明自得。”

12.负责作文500字 篇十二

相信大家都读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吧,故事里的小男孩就是没有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结果大家都不再相信他了。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没有人来帮他,他就被狼吃掉了。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同学没有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

记得有一天下午上学,我走到教室门口,发现门口聚集着一些同学。凑近一看,原来是老师拿着钥匙也打不开教室大门了。仔细一打听,原来有两位同学拿小三角板往钥匙孔里插,试图把教室门打开。结果呢,小三角板太软了,插进去刚扭了一下,小三角板的一个角就断了,堵住了钥匙孔。这下可好了,就算有钥匙也打不开门了,好在学校的修锁师傅赶来把门打开,我们才进了教室。这就是地自己的行为不负责。

最近几个星期,班上的几个男生喜欢上了打篮球。为了安全,每天早上老师都要派一名同学到操场巡视,看有哪些同学在操场上疯玩。有几位男生总是被巡视的同学发现,每次都找借口说是去上厕所,一开始老师还相信他们,但一而再,再而三,找这样的借口多了,老师就不再相信他们了。最后,几位男同学在打篮球时发生了几起小的安全事故,篮球被没收了,他们也受到了老师的惩罚。这就是对自己的“言”和“行”都不负责任。

13.负责初三作文 篇十三

公正的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最有效的手段,正是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筑起民众心中的法律信仰。维护司法公正的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今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对案件“终身负责”。这也意味着,相关人员无论是升迁还是退休,只要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过错就要承担相应责任。以此观之,“终身负责”着眼于促使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更加谨慎、规范地行使手中权力,从制度上杜绝和防止故意违法和重大过失出现,值得点赞。

但必须强调的是,“终身负责”也不能泛化理解、泛滥使用。法官和检察官都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案件负责。比如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7种情形,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违法审判责任;但因出现新证据而改变裁判等8种情形,即便案件再审后改判,也不得作为错案进行责任追究。因此,厘清“终身负责”适用的范围和情形,是进一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前提,也可避免给法官、检察官等增添既不合理也不必要的束缚和压力。

要让“终身负责”真正负起责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关键就在于放权和赋权。只有实现了“权责统一”,赋予法官、检察官必要的权力,并保障其充分行使权力,才能让责任追究顺理成章、有据可循。比如落实法官独立审判的地位和权力,不仅要在法院内部推行去行政化改革,更要保障法官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这方面,相关制度框架已经逐步完善。眼下,任何组织和个人违法干预司法活动、过问和插手具体案件处理,都会留下相应记录,并及时通报、追究责任,以保障法官不受外界干扰行使审判权力。而在检察机关方面,“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工作机制也逐步建立,在一些试点地区赋予检察官办案决定权,改变了以往那种“层层审批”的传统办案模式。

此外,“终身负责”还要形成更为广泛的合力,才能更有力地维护法律公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很多过往案件都可发现,判案结果之所以出现错误和过失,问题并不一定全都出现在检察院、法院方面,在案件侦破、证据搜集等前端环节出现的错误,很可能导致最终错判的出现。正因为此,对案件负责的态度和制度,必须贯穿案件处理以及司法活动的所有流程。去年3月,公安部已出台相关规定,提出要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追究体系,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这一做法,正是公检法在“终身负责”方面形成合力的最佳例证。

作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破题之举,对案件“终身负责”既是司法系统应有的态度和责任,也是一份对公众对社会的庄严承诺。当然,“终身负责”四个字背后,还牵涉一系列配套改革的跟进,任重道远。但责任意味着担当,更意味着使命,唯有让“终身负责”真正运转起来,才能成为呵护司法公正、确保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14.负责的老师作文 篇十四

别看王老师平时对我们温温柔柔的,一旦与学习有关他就特别负责。还记得有一次,小刘考了40分,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细心地为他讲解难题,上课时,老师也多请他回答问题,而且王老师还会利用他的课间时间纠正他的错误,并一步步的给他讲解过程,指导小刘听懂为止。

王老师不但负责,还是十分幽默。为了渲染课堂气氛,她经常为我们找一些幽默有趣的图片,再加上,王老师生动的语言。艰涩难懂的知识,就变得简单多了我们理解起来就很容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行程问题时,老师用大象和猎豹比赛的故事,把我们带入了情景中,哇,行程问题好简单呀,大家都懂了。

15.对自己负责作文 篇十五

请看我为大家搜查到的资料:

视角一:天津静海一位男青年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不小心撞到一张钢丝网上,钢丝尖头正巧插入其右眼。

视角二:市民向女士边开车边低头抢红包,因为分心没注意已到了十字路口,致使撞上了前方等红灯的租车,出租车又接撞上前面另一辆轿车,造成了连环撞。

视角三:浙江王女士一人在湖边散步,一边散步一边玩手机,一不留神,一脚踩空跌入湖内,不幸丧命。当时天色已晚,无人经过也无人发现,却被路旁的监控录像记录了下来。

视角四:某市一女士边过红绿灯边看手机,没注意到红灯已婚亮,被对面左转的车辆侧身撞飞,当场丧命。

……

诸如此类的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发生,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就在人们沉溺于手机强大的网络世界里瞬息发生了。难道一个手掌大的手机比光明、比生命更为重要?一项关于玩手机思维反应研究显示:司机驾驶车辆时玩手机,反应比正常情况慢35%;行人走路时盯着手机,平均视野只有正常走路的5%。我想这些数据足以为每一个人敲响警钟,“低头族”已成为新型的马路杀手,我们当时刻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不拿生命当儿戏。

我还发现,我们小学生也有“低头族”,如玩游戏、聊QQ、看影视剧等等,前不久,我们班的世杰同学就是因为只顾着玩手机游戏,忘了妈妈交代的水烧开后关电源,造成电磁炉烧坏,还好没有造成火灾。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师个人述职下一篇:谦虚是搞好学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