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消防规划理念

2024-08-28

城市消防规划理念(精选8篇)

1.城市消防规划理念 篇一

浅析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

摘 要:城市消防安全作为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保障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于完善城市消防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情况,对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模式,着力完善消防设施布局,构建消防设施体系,保障消防供水水源。

关键词:城市消防 规划编制 1 概述

消防事业关系着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落实。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是建立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于完备城市消防安全功能、提高公共消防服务能力、保障城市消防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并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

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2009年3月审定的《城市消防规划规范》对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起到了规范指导作用。在新《消防法》颁布前,天津市尚未编制城市消防专项规划,消防施设的配置系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 修

订)来进行。《天津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是按照新《消防法》和《消防规划规范》的要求,完善消防专项规划各项内容,使其更具科学性与时效性,更好的指导城市消防体系的建设。在规划编制完成后,我们对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重点研究当前城乡快速发展背景下科学进行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完善消防设施布局,构建消防设施体系,保障消防供水水源等问题,为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2 天津市消防设施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 2.1 天津市消防设施现状情况

截止到2010年,天津市共建设公安消防站74座,其中中心城区29座,环城四区9座,两区三县11座,滨海新区25座。现状消防站按行政区划分:和平区2座,河东区4座,河北区4座,南开区3座,河西区5座,红桥区4座,北辰区3座,东丽区5座,西青区6座,津南区2座,武清区4座,宝坻区2座,蓟县1座,静海县3座,宁河县1座,滨海新区25座。

全市现有消防指挥中心1个(南开区),战勤保障基地1个(河北区)。

2.2 天津市消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消防站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原来的农田、城中村等未开发利用地区均已成为土地开发的对象,城市建设区面积大幅扩张,建设强度不断提高。但消防站的建设未能同步跟上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步伐。现状天津市消防站平均责任区面积为18.2平方公里,大于《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7平方公里的要求,消防站数量存在较大缺口。长期以来,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欠帐较多,一些地区存在消防站空白点,而局部地区(如华苑)消防站相隔距离较近,不利于消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此同时,一些消防站所处位置道路狭窄,人流物流集中,拥堵严重,个别消防站距离重点单位较远,不利于消防车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2.2.2 特勤消防站数量不足,缺乏特种消防站

目前天津市共有特勤消防站5座,多数区县未设特勤消防站。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大型公众聚集场所、大型地下空间及石油化工产业的数量持续增加,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的危险性不断增大;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潜在危险也不容忽视,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日趋艰巨和繁重。而针对消防重点地区和公共安全事件,特勤消防站建设缺乏相应考虑,能够应对高空、石化、水域及地下灭火救援的特种消防站数量不足,应急装备配备不足,消防力量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城市消防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2.2.3 消防供水天然水源利用不足

天津市现状消防供水主要依托市政供水管网,消防水源单一,途经市区的8条河流两岸累计总长度172.48公里,均未在河流两岸建设消防取水设施,天然水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消防水源安全可靠性较低。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

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是根据城市历年火灾发生情况和城市性质、规模、结构、布局等的消防安全要求,以及现状消防设施条件等情况,科学分析评估城市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或损害的程度,为城市消防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天津市消防规划》根据城市性质、规模、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公共消防安全要求,将城市地区划分为“城市居住、公共中心、一般工业、重化危化”四类区域。同时,将各类城市区域火灾危险性以火灾发生概率、火灾导致的财产损失情况、火灾后的人员伤亡情况、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等指标来反映。并绘制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等级分布图,使城市各类火灾风险的整体分布情况更明晰化、直观化,利于规划部门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消防管理部门明确重点消防用地及场所的分布,便于计划未来的消防管理和救援战略部署。表1 城市火灾危险性指标表

火灾概率

1、最高

2、高

3、较高

4、较低

5、低 财产损失 a、特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e、较小 人员伤亡 a、特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e、较少 社会影响 ⅰ、重大 ⅱ、较大 ⅲ、一般 表2 各类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等级表 城市居住 公共中心 一般工业 重化危化 火灾概率

2、高

4、较低

2、高

4、较低

财产损失 d、一般 d、一般 c、较大 b、重大 人员伤亡 b、重大 d、一般 d、一般 b、重大 社会影响 ⅱ、较大 ⅰ、重大 ⅲ、一般 ⅱ、较大 4 消防站布局规划研究

城市消防站是灭火救援力量的基本组织单位,担负着城市灭火的主要职责,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其它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随时接受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是城市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城市消防站布局的合理性是保证火灾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队能否及时赶赴火灾现场的重要因素。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城市消防规划规范》规定了城市规划区内消防站布局的基本原则,即“城市规划区内普通消防站的规划布局,一般情况下应以消防队接到出动指令后正常行车速度下5分钟内可以到达其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应用transcad软件建立模型,对现状消防站5分钟可达范围进行分析,找出现状消防站布局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规划消防站布局原则及辖区划分标准。表3 消防站布局规划原则 地区 设置原则 中心城市

及环外新城 消防站责任区面积不大于7平方公里 大型工业区 以5分钟到警原则,不大于15平方公里 城镇 设置政府专职消防队

乡村 设置志愿消防队或政府专职消防队 同时依托周边城镇提供消防安全服务 5 消防设施体系的构建

为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增强城市预防和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以及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我们在本次规划中着力构建两个消防设施体系,一是建立符合灭火救援要求的城市综合消防战勤体系,二是构架与城市发展趋势、空间布局相适应的立体扑救体系。5.1 综合消防战勤体系

综合消防战勤体系的结构是以消防指挥中心为枢纽,在城乡空间范围内合理布置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和专职消防站,依据需求配置训练培训基地和战勤保障基地,以满足消防系统通信指挥、灭火救援、技能训练、物资存储和后勤保障的功能要求,提高消防部队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新形势下与城市快速发展相适应消防战勤体系。

5.2 立体扑救体系

《城市消防规划规范》中明确指出,城市消防站分为陆上消防站、水上(海上)消防站和航空消防站;有条件的城市,应形成陆上、水上和空中相结合的消防立体布局和综合扑救体系。结合天津市总体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本次规划确定的消防立体扑救体系是在城乡范围内规划设置陆地、水上(海上)和航空消防站,形成水陆空

相结合的扑救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需要,如山区和地下轨道交通等,规划设置山岳和地铁消防站,为天津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5.2.1水上(海上)消防站

随着海河中下游地区两岸工业商业和滨海新区沿海重点工业区的迅速发展,水上和海上设施及交通需求日益增多,这对海河两岸及沿海通航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水上(海上)消防站接到出动指令后在正常行船速度下30分钟到达服务水域为原则,合理规划水上(海上)消防站,使该站至服务水域边缘距离不大于20~30公里。水上(海上)消防站应设置供消防艇靠泊的岸线,其靠泊岸线应结合城市港口、码头进行布局,岸线长度不应小于消防艇靠泊所需长度且不应小于100米。5.2.2 航空消防站

航空消防站在地震灾害、山林火灾、高层建筑火灾和水上火灾救援中,能发挥陆上消防站难以起到的作用。根据天津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考虑将直升机应用于消防业务中,组建空中消防救援中队,将空中消防救援系统的建设纳入城市消防安全保障系统。航空消防站的设置有利于应对高密度城市发展区和山区的突发性火灾、救援任务,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高效的完成常规消防措施难以完成的灭火救援任务。5.2.3 山岳消防站

蓟县地处太行山与渤海之间,是天津南北生态建设的北部核心,具有地形变化大、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设置山岳消防站可以有效应对森林火灾、山地救援等突发灾害和事件。山岳消防站应配备与职能相对应的车辆和装备,并设置专门的训练场地。山岳消防站平时兼做普通消防站,担负灭火救援任务。5.2.4 地铁消防站

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普通消防站难以有效应对此类火灾的扑救。地铁消防站通过有针对性地装备配备和灭火训练,能够更好地完成地铁火灾扑救任务。消防供水天然水源利用

天然水源是城市消防供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天津市区内有多条河道,若能通过取水设施加以充分利用将为消防水源提供可靠保障。消防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的设置需要满足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消防车辆可以顺利接近并快速驶离,二是吸水高程满足消防水泵要求。考虑到市区内一级河道(如海河等)防洪需要,两岸不便消防车辆接近,采用结合水上消防站码头在河道内设置消防艇,消防艇上配备水泵并与陆上消防车辆对接,满足天然水源取水需求。二级河道两岸按3公里半径设置消防车取水点,并满足吸水高程不超过6米。取水点设置标识牌,禁止车辆停靠或物品占压。当沿河道路较窄,消防车调头困难时,严格控制道路单向行驶。取水点可结合桥梁设置。7 结语

城市消防规划是指导消防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城市消防安全目标的综合性手段。大量的灾害事件表明,城市需要有科学的火灾风险评估、完善的消防设施体系和充足的消防水源保证,才能满足公共消防管理和公共消防服务的需求。

同时,若要城市消防规划发挥预期的作用,需要相关各个部门密切配合,落实消防建设用地、保障消防建设经费,逐年建设、改造和更新消防装备和消防基础设施,做到消防设施建设与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参考文献:

[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天津消防志(2010年)

[3]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2.城市消防规划理念 篇二

近年来, 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城市人口迅速集聚, 土地开发强度日益增大, 高层建筑日益密集, 超高层建筑也不断出现, 交通拥堵, 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 大城市火灾新特点

随着大城市发展这些特点的发展, 大城市的火灾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由于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的欠缺, 每年火灾发生起数不断上升;高层建筑密集, 扑救困难, 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城市规模扩大, 交通拥堵, 消防车到达火灾现场也比较困难;大型公共场所火灾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

3 大城市消防规划发展新趋势

为了应对大城市火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我们来之不易的经济建设成果, 大城市的消防规划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趋势。

3.1 向综合防灾发展

由于大城市火灾的上述特点, 有时会出现连带产生其它次生灾害的可能, 如爆炸, 有害物品泄漏等;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消防的综合救灾能力, 大城市的消防规划向综合防灾发展。为适应大城市综合防灾应急救援综合训练需要, 同时更好地开展水上搜救与救援工作, 大城市消防规划需要建设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选址要求交通便利, 对周边用地影响较小, 用地规模要求一般在6公顷以上。训练基地要求设计先进、设施齐备, 主要用于消防战士的日常训练、应急救援综合训练, 培训企业专职消防员和保卫干部等, 消防及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储备供应。

3.2 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主要指消防通信手段、消防指挥设施、消防救灾设备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消防通信要求实现“三台”合一, 综合受理110、119、122报警和处理警情实现“集中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信息共享”。消防通信要求以责任区消防站为基础, 按三级网络配置。通信设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动中通”消防卫星通信指挥车, 以卫星系统建设为中心, 实现各类设备互联互通;海事卫星电话, 将在今后的跨区域或远距离灭火救援等重大灾害事故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计算机通讯装备, 随时、全面、准确的掌握火场情况, 了解道路通行状况, 便于指挥和扑救工作的快捷高效;高空电子火警了望系统, 具备红外透雾、自动巡查等功能, 可监控半径10公里范围内的异常情况。

消防救灾装备也多样齐全化、高科技智能化发展。如消防水车由原来的普通消防水车, 增加了泡沫消防车、干粉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举高喷射消防车、化学事故抢险救援或防化洗消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排烟消防车或照明消防车等增加为各种呼吸器、红外仪, 多功能水枪、高压水带、各种探测仪等, 随着科技发展甚至会使用机器人消防员。

3.3 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需要更多的投资

消防系统的建设和消防站场的建设、消防装备的配备都需要城市投入更多的资金。消防规划更需要系统性, 建设也更复杂, 更要求高科技, 这就要求资金投入更多。如消防通信系统、给水系统、消防供电系统、消防通道系统都需要安全保障性更高, 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来支撑。消防站场的建设对选址要求、场地要求更严格, 车辆配备更高级, 特别是综合性能装备水平高的车辆资金是一般普通消防水车的几十倍, 一台车辆费用甚至高达几百万元。

3.4 需要城市各部门协作配合

消防规划需要社会各级力量的协调配合, 特别是市区级政府、通信部门、给水部门、电力部门、交通部门的密切协作, 才能实现综合救灾、高效运转。

3.5 消防站级别要求及装备配置要求更高

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的规定, 普通消防站可分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和二级普通消防站。由于二级普通消防站装备要求较低, 同时又鉴于大城市内密集的建筑群、人口, 大城市城区内不宜建设二级普通消防站, 应建设一级普通消防站。

3.6 消防站布局更密集、更科学合理, 出警到达的时间要求更高

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的要求, 城市规划区内消防站的布局, 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消防站的辖区面积普通消防站与兼有辖区消防任务的特勤消防站一般不应大于7km2。而针对大城市发展建设的特殊性, 消防站之间也可以互相支援, 普通消防站辖区面积一般都在4~6km2之间, 特别是公共建筑密集区域、高层建筑密集区域可能会取该区间的较低数值, 特勤消防站也可能会规划在这些区域。

3.7 消防站选址更注重交通位置的便捷可达性, 场地要求更严格

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的规定, 消防站应设在辖区内适中位置和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临街地段, 其用地应满足业务训练的需要;其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容纳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应小于50m;, 距辖区内有生产、贮存危险化学品单位一般不宜小于200m;消防站车库门应朝向城市道路, 至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5m;不应设在综合性建筑物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 消防规划中大城市的消防站一般布置在城市干道的临街地段;并且为了满足停车要求、日常训练要求, 一级消防站用地面积一般取规范用地面积要求的上限, 场地要求不应小于120米*50米。

3.8 对城市道路交通及道路条件要求更高

消防通道主要依靠城市道路网系统, 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建设是否合理, 不仅直接影响城市交通, 而且与城市抗灾、灭火、疏散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规划路网的布局形式和设计标准, 应能满足消防要求, 并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合理确定路网结构, 考虑城市居住区和企事业单位内部道路满足城市综合防灾救灾和避难疏散的需要, 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

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 其坡度不宜大于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 应设消防车道。

3.9 空中消防力量、水上消防力量要求加强

依据《城市消防规划规范》 (试行稿) 的规定, 有条件的城市, 应形成陆上、水上、空中相结合的消防立体布局和综合扑救体系。城市应结合河流、湖泊、海洋沿线有任务需要的水域设置水上 (海上) 消防站。大城市宜设置航空消防站, 航空消防站宜结合民用机场布局和建设, 独立建设陆上基地, 陆上基地用地面积同陆上一级普通消防站。城市的高层建筑密集区和广场、运动场、公园、绿地等防灾避难疏散场地应设置消防直升飞机临时起降点, 临时起降点用地及环境还应满足用地面积、短边长度要求以及周边净空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 这些新趋势在城市发展及规划中需要我们及时发现、了解、总结、把握和运用, 通过不断地与时代同步发展, 做出更理想而又最切合城市实际发展需要的消防规划,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本文从对大城市发展新特点及大城市火灾新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城市消防规划发展诸多新趋势, 包括综合防灾性, 复杂系统性, 各部门协调性、高科技, 高投入, 水、陆、空相结合等, 为大城市消防专项规划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3.城市消防规划理念 篇三

关键词:消防体制;城市消防;消防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12-02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向着纵深方向拓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火灾无情,损失触目惊心,迫使人们对城市消防规划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层次。尽管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是,在实施消防规划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导致城市高速发展和消防规划不协调,对发展经济造成滞后性。所以,我们应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令依法管理,对消防规划的建设形成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城市整体性协调

发展。

一、我国消防体制的现状及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的影响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城市消防规划管理法律依据不够充分

我们讲究依法治国,但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实施所参照的法律依据明显还不够充分。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五条第二款作出规定,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也有相应规定,却都没有规定好具体的措施与罚则等。1989年由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制定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相对来说,是比较具体的一类部门规章,但其实施在《消防法》与《城市规划法》之前,现在也没有作出修订,所以,难以产生有效性与可依据性。所以,城市消防规划的管理尚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二)城市消防规划未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消防规划管理重视度不够

国务院为了强化公共消防设施,而所作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法规,属于城市建设总体上规划的显著部分。先前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曾经下发过法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就对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明确表明了要求,鉴于多种原因实效不显著。当前,一些城市在实施消防规划建设中负债太多,而有些城市并没有把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完全地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此外,有些部门也没有把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真正地放在城市规划建设之中来考量。公共消防设施作为保卫生命财产与城市建设安全的重要的公共设施属于那种技术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单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有些职能部门普遍缺乏消防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匮乏技术力量,特别是有一些新建开发区对城市消防规划不重视,更别说上加大投入相应经费。

(三)消防专项资金不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

城市消防规划必须要有专项的资金渠道,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上,消防装备与通信、消火栓、消防站等都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通常在经费上不能正常的加以投入。此外,很多城市的消防专业规划的编制还不够完备,甚至简单得一笔带过,很多的主管部门与规划设计人员对“消防规划”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消防规划非但不能引起政府与各部门的重视,更别说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监督。同时,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在市政工程建设与投资项目工程建设中,有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比方说管线、道路等,当初在设计审查时,就没有通知公安消防机构来参加;也有些投资项目工程设计并没有经过消防审核,或未审核合格就擅自施工,也有些工程竣工后,没有经过消防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等,凡此种种,城市消防规划自然不能得以落实。

二、促进城市消防科学合理规划编制的策略

(一)加强行政立法,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后,都自制或出台了一些《城市消防规划管理规定》,抓紧制定并逐步地完善有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的相关法规文件等。做到“有法可依”与“有法必依”的原则,重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将消防专业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来,将编制与审批同步。第二,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与职能职责。按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和落实消防规划的实施工作。第三,解决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实施的经费问题,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此外,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还要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等工作。同时,公安消防机构,需主动积极地向地方政府汇报,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出人大、政府的监督作用,有效地督促各级政府,出台城市消防规划年度计划与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权力,适时地开展有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治理工作。不断地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与抽查,严惩那些违反城市消防规划与违反报建审批程序的工程。同时还可以借用互联网,发挥出报刊杂志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导向作用,严格地督促有关单位与部门,遵守城市消防规划。总而言之,应当规范消防审核,逐步加强设施的管理,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

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有效依据,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它应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和配套,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势必会导致消防规划产生调整。鉴于消防规划的调整,在现实中滞后于城市规划调整的步伐,所以,在大力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要恰当地调整消防规划中的不相适应的部分,尤其是要加快消防规划编制这项工作,让它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法规性和科学性,不断地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消防站等,改变无消防安全保障的现状。此外,对于那些布局不大合理的工厂和仓库,尤其是那些位于老城区的工厂和仓库,如生产与储存化学危险品等,尽量地分期、分批、分时,进行关、停、迁等措施来控制其发展,或是拆除、迁移和逐步取缔等,防患未然,消除安全隐患。

三、结语

总之,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计划,是一项有关城市消防建设的编制计划,与城市的消防建设同步协调,意义重大。建立与健全城市完备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保障城市消防的安全目的,这也是合理制定与实施消防规划具体方案的基础与保证。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变化势必给城市的消防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与机遇。加强消防规划工作,需要充分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还需加大监督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和壮大各形式消防队伍的建队,使得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和城市的建设同步规划、实施、进行,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不断地推进着消防事业均衡

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毅.编制城市消防规划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11,(9).

[2] 王志祥.消防体制的现状及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的影响[J].城市消防,2010,(7).

(责任编辑:王书柏)

4.城市消防规划理念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正常情况下,人口的性别比在之间。A:80~94 B:92~106 C:66~80 D:50~64 E:经济政策

2、形态的城市是多位于地形比较平坦,而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A:放射型 B:星座型 C:组团型 D:散点型 E:综合治理

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这种观点以为代表,强调研究城市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A:芝加哥学派 B:社区学派

C:马克思主义学派 D:新韦伯主义学派 E:经济政策

4、关于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叙述中,错误的是。A:城市发展条件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B:发展条件评价应有动态的眼光,指标赋值时不仅应考察城乡的现状特征,也应将规划中可能对城市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变动纳入评价 C:指标体系应涵盖包括区域经济、社会、人口、交通等影响城市发展的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D:指标体系应在重点反映城市所在经济区或行政区域整体特征的同时,兼顾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 E:经济政策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是。A:公司城建设 B:城市美化

C: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巴黎改建 E:综合治理

6、以下不符合区域变电所的选址要求的是。A:变电所(站)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 B:35 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百年一遇的高水位处

C:所址地势高而平坦,不宜设于低洼地段,以免洪水淹没或涝渍影响

D:所址尽量不设在空气污秽地区,否則应采取防污措施或设在污染的上风侧 E:经济政策

7、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于1950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进一步发展。A:佩鲁 B:薪希曼

C:约翰·弗里德曼 D:纳克斯 E:经济政策

8、小城镇地区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地域特色,采用适宜技术,走特色发展之路,这体现镇规划的原则。A:人本主义 B:可持续发展 C:因地制宜 D:科学合理性 E:综合治理

9、土地具有肥力,是万物生长的重要来源,它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湿度、温度等结合在一起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殖。这是土地的功能。A:承载 B:生产 C:生态 D:使用 E:综合治理

10、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称为。A:城市 B:集镇 C:中心镇 D:重点镇 E:综合治理

11、区域环境中的核心是。A:城市 B:经济 C:工业 D:市场 E:综合治理

12、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中,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危机,而且能够改善面源污染状况,补充地下水,降低洪峰和延迟洪峰时间,从而大大降低洪水风险,帮助恢复因为水源原因退化的湿地。A: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

B: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倡导和加强废水回用 C:加强雨洪水利用与管理 D:强化水污染治理 E:经济政策

13、市政公用设施是指。

A: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设施 B:以公用设施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C:城乡建设提供先决性物质条件,其功能和效率直接支撑和影响城市运行和发展

D: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管理、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业和设施

E:综合治理

14、生产大气氧气属于生态系统服务的。A:供给服务 B:支持服务 C:调节服务 D:文化服务 E:经济政策

15、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A:5个 B:6个 C:7个 D:8个

E:综合治理

16、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上下(多层车库、医院),或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A:8% B:10% C:12% D:15% E:经济政策

17、我国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汉以后只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出现。A:三开间 B:九开间 C:十一开间 D:十二开间 E:经济政策

18、中国古代建筑运用的木构架体系,其形式为。A:穿斗式、抬梁式、板式 B:井干式、穿斗式 C:叠梁式、穿斗式

D: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E:经济政策

19、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中,不包括。A:立法机构监督 B:行政监督 C:社会监督 D:经济监督 E:综合治理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的是。A:整体性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 C:自然原则 D:地方性原则 E:综合治理

21、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方法中,固体废物经过堆肥,体积可以减至原有体积的。A:30%~50% B:40%~70% C:50%~70% D:85%~95% E:经济政策

22、中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中压配电网主干线的导线截面宜按远期规划负荷密度一次选定,争取在年内保持不变。A:10 B:15 C:20 D:25 E:经济政策

23、下列不属于城市能源规划主要内容的是。A:促进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确定能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C:落实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工作 D:制订能源保障措施 E:综合治理

24、城市供热系统根据不同,分为蒸汽供热系统和热水供热系统。A:用户 B:热源 C:热煤 D:方式 E:经济政策

25、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是。A:开间 B:斗栱 C:斗口 D:步梁 E:经济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为了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做到:__ A.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 B.尽量遵守国家用地标准

C.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

D.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2、地下水的等条件决定着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决定其产品的品质。A:水位 B:矿化度 C:水温

D:含水层的厚度 E:流动性

3、城乡规划包括、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等规划。A:详细规划 B:专项规划 C:镇规划 D:城市规划 E:城镇体系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历程包括。A:从产生到规范 B:不断的变革与探索

C: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D: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E: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5、下面关于冲突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冲突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 B.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充满着不平等现象 C.冲突论者认为,社会长期存在着对其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 D.从思想体系看,冲突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

6、以下属于乡村公共设施的是。A:乡村文化教育设施 B:乡村医疗卫生防疫设施 C:乡村文艺娱乐设施 D:乡村体育设施

E:乡村自来水生产建设

7、从对当代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城市都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

A:都是全球或区域经济的管理/控制中心 B:都是金融中心

C:都是人才高度集聚的中心

D:生产性服务业是技能密集型产业 E:城市是信息、通讯和交通设施的枢纽

8、下列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是__。A.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B.城市主干道走向 C.城市人防设施布局 D.高压走廊位置 E.城市防洪标准

9、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中,线路是线网的基本组成要素,按照线路在线网中的布置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可以分为的基本类型。A:网格式 B:分离式

C:无环放射式 D:联合式 E:有环放射式

10、城市燃气调压站按性质分为。A:区域调压站 B:高中压调压站 C:用户调压站 D:箱式调压站 E:专用调压站

11、影响工业用地规模的因素包括。A:城市主导产业的变化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工业工艺的改变

D:国家产业政策的改革 E: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不得设置户外广告的情形包括__。A.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B.利用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C.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D.国家级文化体育活动设施

13、在法律的基本特征中,对法律规范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B:规定人们可以做(授权)什么 C:规定人们禁止做(禁止)什么 D:警戒和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E: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的标准

14、村庄规划的基本图纸包括。A:村庄位置图 B:分析现状图 C:用地规划图

D:市政设施系统规划图 E:论证规划意图

15、城乡规划实施的行政机制发挥作用,产生效力的条件是__。A.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B.法律、法规对行政程序和行政权限有明确、完整的授权 C.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支持和服从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 D.行政管理事物的主体明确,行政机构的结构完整

16、划定规划区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A:坚持科学预测发展原则 B: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C: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D: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E: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17、属于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任务的是__。A.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 B.确定城镇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 C.合理地进行城镇布局

D.确定不同层次城镇的隶属关系

18、部门规章是我国规划法规体系组成部分之一,其部门规章的范畴包括。A:《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B:《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C:《城市规划法》 D:《城乡规划法》 E:《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19、下列选项中,属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的是。A:多样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地方性原则 D:自然原则 E:匀布原则

20、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原则包括。A:整体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匀布原则 D:自然原则 E:地方性原则

2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包括。A: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B:依据新区设计,紧凑发展 C: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D: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E: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须从建设项目所处地域的环境特点及其保护要求和开发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两个方面考虑。其中基于环境特点及其保护要求的舒缓措施主要包括。A:替代方案 B:恢复

C:生产技术改革 D:保护 E:补偿

23、在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中,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近期建设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E:城市分区规划

24、行政程序的价值体现在。A: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B:扼制行政主体自由裁量的随意性 C:避免行政复议的提起 D: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E:在行政公正和效率之间起到平衡的作用

5.城市消防规划理念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于1950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进一步发展。A:佩鲁 B:薪希曼

C:约翰·弗里德曼 D:纳克斯 E:经济政策

2、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A: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B:修建性详细规划 C:县城区规划 D:镇规划 E:综合治理

3、列昂·克里尔认为,组成城市空间的核心要素是。A:广场 B:街区 C:柱廊 D:拱廊 E:综合治理

4、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针对城市规划中涉及的某些特定议题进行的立法是。

A:主干法 B:专项法 C:从属法 D:相关法 E:综合治理

5、在城市气源规划的气源设施用地选择中,关于天然气门站站址选择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门站站址应结合长输管线位置确定 B:门站的控制用地一般为1 000~3 000 ㎡

C:门站站址宜靠近城镇用气负荷中心地区,与城市景观协调

D:门站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0 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 m E:经济政策

6、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工作程序中的关键程序是。A: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B:总体规划纲要

C: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D:现状调研 E:综合治理

7、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的方法是。A:等值线法 B:几何图形法 C:方格网法 D:图表法 E:综合治理

8、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条件。A:城市自然 B:城市现状 C:经济技术 D:历史文化 E:综合治理

9、采用直线电机作为车辆的驱动力,利用磁场的作用,驱动车辆运行,属于。A:磁浮系统 B:钢轮钢轨系统 C:非黏着驱动系统

D:黏着力(摩擦力)驱动车辆行驶 E:经济政策

10、在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中,政府的基本职责是。A: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B:城镇体系规划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D: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E:综合治理

1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为。A:权威性 B:地域性 C:灵活性 D:科学性 E:综合治理

12、特种仓库中,仓库要布置在城市远郊的独立地段的专门用地上,同时应与使用单位所在位置方向一致,避免运输时穿越城市。A:危险品 B:冷藏 C:易燃材料 D:木材 E:综合治理

13、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形式中,中各项配套设施更加完备,有时可做到基本上不依赖主城区,但与主城区有快速、便捷的交通相连。A:独立的散射式交通网城市 B:独立的工业卫星城 C:工业区 D:工业地带 E:综合治理

1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是指。A: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布局;岸线使用原则

B: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垃圾处理厂位置和规模

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 D: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功能分区;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 E:综合治理

15、现代城市的发展主要的趋势为。A:单一发展和综合发展 B:分散发展和现代发展 C:集中发展和城乡发展 D: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E:综合治理

16、城镇体系的前工业化阶段的特征不包括。A:规模小 B:职能单一 C:集聚

D:低水平均衡分布 E:综合治理

17、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中,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危机,而且能够改善面源污染状况,补充地下水,降低洪峰和延迟洪峰时间,从而大大降低洪水风险,帮助恢复因为水源原因退化的湿地。A: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

B: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倡导和加强废水回用 C:加强雨洪水利用与管理 D:强化水污染治理 E:经济政策

1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关键程序是。A: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B:城市规划分析

C: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D:总体规划纲要 E:综合治理

19、城市规划实施的首要作用是。

A:使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得到全面的实施,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

B: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体现城市规划的核心作用,城市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规划能够得到实施,也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作用

C: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全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E:综合治理

20、下列选项中,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A:农业剩余贡献 B:工业化的集聚 C:比较利益驱动 D:制度变迁 E:综合治理

21、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中,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作用。A:总体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近期建设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E:综合治理

22、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不包括。A:城乡规划实施的经济规划 B: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D: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E:综合治理

23、总体上看,非随机抽样中的方法更为科学,也比较常用。A:判断抽样 B:部分抽样 C:随意抽样

D:分层配比抽样 E:经济政策

24、市场经济早期模式是以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A:国有企业 B:乡镇集体经济 C:分散家庭工业

D:外资及混合型经济 E:综合治理

25、布局的一些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的现象。A:集中式 B:分散式

C:狭长带状式 D:扇形式 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对于用地条件受限制或地质不良地段,可采用挡土墙,的地区,不能采用草皮土质护坡,必须采用挡土墙。A:人口密度大 B:降雨量多

C:土壤工程地质条件差 D:建筑物密集 E:用地紧张

2、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有。A: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B:要贯彻我国城市建设中一直坚持的“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

C:协调的原则

D:节约资源、减少费用的原则 E:符合生态环境平衡的原则

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中明确规定,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应按__的布置要求,统筹安排,合理预留城网中各级电压变电所、开关站、配电所、电力线路等供电设施的位置和用地。A.城市规划规模控制 B.城市国民经济的发展 C.城市规划布局

D.城市道路综合管线的布置 E.城市建筑用电负荷

4、下列选项为乡和村庄规划任务的是。

A: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B: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C: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建设要求,保护耕地与自然资源,科学、有效、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广大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D: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E: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5、制定《城乡规划法》时,应具有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A: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 B:强调城乡规划管理

C:使各级政府能够对城乡发展建设更加有效地依法行使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

D: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 E:实现城乡合理布局

6、人类活动要素的等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A:信息上的组合 B:生产上的组合 C:数量上的组合 D:种类上的组合 E:空间上的组合

7、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市规划的制定包括了等。A:城市规划的文本体系 B:各类规划的编制过程 C:各类规划的认定过程 D:各类规划的执行过程 E:各类规划的审批过程

8、我国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按居民是否参加工作,分为__。A.基本人口 B.服务人口 C.劳动人口 D.非劳动人口 E.非基本人口

9、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可表现在以下__方面。A.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具有多极性 B.每个中心城市可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C.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 D.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 E.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相互促进,相互干扰

10、在行政法律责任中,对其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描述正确的是。A: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 B: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 C: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D: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的职责或法定义务为前提 E:只要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部分要件,就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11、下列属于项目建议书阶段内容的是。A: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B:设计、施工项目进程安排

C: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D: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E: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

12、在《测绘法》的测绘系统中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A:大地坐标系统 B:平面坐标系统 C:深度测量系统 D:高程系统 E:重力测量系统

13、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情形包括。A:认为行政机关违反要求履行义务的 B: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C: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D: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服的

E: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14、立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未来区域开发态势的判断,通常对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分别采取不周的空间管制策略,一般来说,可分为。A:优化调整区 B:鼓励开发区 C:控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E:适度发展区

15、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包括。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海洋资源 E:森林资源

16、以资源为核心的社会生态亚系统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为特征 B:以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为特征

C:以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 D:以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 E:以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聚集为特征

17、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9大类,30小类。其中大类为等。A:居住用地(R)B:生产设施用地(M)C:仓储用地(w)D:工程设施用地(U)E:绿地(C1)

1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D类水体标准用水适用于__范围用水。A.源头水

B.珍贵鱼类保护区 C.游泳区

D.鱼虾产卵场 E.饮用水

19、《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原则包括。

A: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B:先建设后规划的原则

C: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原则 D:环保节能,多占耕地的原则

E: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乡特色风貌的原则

20、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进一步确定再生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B:计算再生水需水量,提出对用水水压的要求

C: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合理布置再生水厂布局、规模和服务范围 D:布置再生水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

E:确定再生水利用对象、用水量标准、水质标准,预测城市再生水需水量

21、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的城镇化模式。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B:商品短缺时期以私营企业为主导 C: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 D: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

E: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

22、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特点是。

A: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B:强制性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C: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 D: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E: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23、城市规划体系是由子系统所组成的。A:法律法规体系

B: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C: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D:行政体系

E:工作(运行)体系

24、对于申请注册城市规划师的人员来说,其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A:遵纪守法,恪守注册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 B: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 C:所在单位考核同意

D:身体健康,能坚持在注册城市规划师岗位上工作 E: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6.城市规划理念(本站推荐) 篇六

现代城市规划阶段,人文关怀已经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密切关注,人文关怀正以各种形式,更广泛地深入到各级各类的城市规划中去。在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中,为了体现对人文的关怀,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人的感受、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人的尺度、生活习惯出发,设计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而不是单纯追求宏大与气势,或者表现自我。要求规划师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来创造适合人的城市环境。把握人和城市环境的情感关系,融情于景;根据人的感觉规律和感应原理,悉心策划宜人的城市景观和设施。

(2)从社会交往的角度,要求设计具有归属感空间,并尽量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融洽的邻里环境。尊重人的情感要求(私密与表现、共性与个性、欣喜与哀伤、速度与闲适、健康与残疾、男与女、老与幼),创造和谐美满的城市环境。

(3)亲和自然,创造开放灵活的空间。尊重自然和利用自然原态,是我国城市和园林建设中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思想的贯彻,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造同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表达自己独特风格的城市,是历来规划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从城市整体来考虑,设计宜人的个性化城市空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从整体出发,为未来着想,城市在不断发展,紧跟着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一系列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都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为以后的发展留足充分的空间。

7.城市消防规划理念 篇七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加,更显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受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影响,我国位于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呈“同心圆式圈层结构”的模式发展[1]。在经过数十年的外延式土地扩张后,上述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城市弊病也日益凸显,其中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如2007年济南马路洪水事件,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 2013~2014年武汉、深圳、上海、宁波等暴雨事件等。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雨水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国办发 [2013]23号、国发 [2013]36号政策文件,高度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要求各地2014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 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强调了城市雨水管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等基本原则。《指南》提出了传统以管渠、泵站、处理厂(站)等“灰色基础设施”为主的“工程治水”向以植被浅沟、雨水花园、 雨水塘 / 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为主的“生态治水优先” 并与“灰色基础设施”结合的方向转变;传统市政、环境、 水利等多部门“九龙管水”向“九龙治水”的方向转变, 实现多专业、多部门的衔接协调;传统以城市行政区域为界、上下游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向以水环境自然流域为单元的“流域管理”方向转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3]。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 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 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局部区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示意见图1。

2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作用体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因此,了解以上城市规划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2.1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对开发区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量化分析,识别风险区域位置和规模, 划定蓝线、绿线和开发区域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 保护和修复湿地、洪泛区等水敏感区域。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其中以文字描述型研究报告为基本形式的定性方法,由于简单易行、便于理解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偏离实际、规划内容难以落实和方法不够严谨等诸多缺点[5]。 相较于定性分析,基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 结果虽比较客观,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较少使用,因为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料数据,其收集难度较大。

比如处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末端的城市雨水工程规划设计,常在缺乏对场地开发前后用地性质、竖向、下垫面等条件分析的情况下,即按照规划道路初步确定城市雨水管道的走向、管径等。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现状条件在详规阶段只能对雨水管道做出局部的调整。实际工作中,总体规划一旦被批准通过,详规阶段对雨水管道的调整常常受限。同时,规划人员常会根据城市道路的级别,进行城市雨水干管和支管的总体布局。这种城市雨水工程布局模式缺乏对用地开发前后地表雨水产汇流量的定量评估,常会造成城市雨水工程的规模布局与用地开发强度之间的脱节。

2.2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各专项规划为总体规划提出要求和目标,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体现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关系,并统筹各专项规划(图2)。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用地规划和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之间缺少高效快速的反馈机制。 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一般首先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确定城市用地布局,最后再辅以道路、绿地和市政设施等,确定城市用地布局时较少考虑下位专项规划。在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时,对城市道路、绿地和市政等的布局缺少对城市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的分析评估, 常使地块开发强度与周围道路、绿地、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之间产生脱节。同时在规划方案的早期阶段,由于交通、景观等没有介入到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中,也就无法实行城市用地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相互结合的多方案比较。一旦城市总体规划体系初步确立,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很难在以后的施工建设阶段做出大的原则性调整[6]。 用地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脱节往往造成道路、绿地、市政等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被动结合的局面。

总体规划一旦批准通过,将对城市分区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地块性质和面积等[7]。在确定地块容积率、绿地率等具体指标的基础上,再编制城市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 这种常规的规划编制和组织办法只是将城市绿地、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等专项规划当作了城市规划的一个配合环节,只能被动地适应城市用地规划。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城市规划编制模式应将用地规划和专项规划有机结合,建立高效的调节反馈机制,根据其反馈机制的有效调节,最终达到用地与道路、景观及市政工程之间的协调统一,以便于有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

2.3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由于对“场地竖向规划”方面内容描述较少,使得制定规划时常常忽略了竖向规划的作用。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即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排水、建筑布局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 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作为城市防止发生内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竖向规划与城市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城市竖向规划的编制应建立在对规划区地形地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有效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重力流排放的竖向要求、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与管渠等排水设施竖向衔接的要求、以及超标准雨水径流的行泄通道竖向要求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对规划范围内的地质地貌等自然现状缺乏深入的调研和量化分析,再加上各种数据收集的困难,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常常偏离实际,造成未来城市各项用地在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冲突,以及用地与道路、排水、工程敷设及局部与整体等矛盾[9]。对于河网密集或地形复杂且常有洪水发生的城市或区域,一旦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严重偏离实际,常会引发一系列专项规划与实际的脱节, 结果导致遭遇强暴雨时,城市“内水”的快速聚积,加上河道“客水”的入侵,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城市局部地区的严重内涝。因此,竖向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建设应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 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城市规划专业,主要体现在它需要多规合一,即强调不同专业和部门的协调运作;区域规划,即强调城乡统筹和流域综合治理;新型城市化,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生态文明,即强调绿色理念、科学技术和路径。与营造城市空间的传统规划不同,海绵城市规划关注的是城市与生态环境尤其与水的关系,这就需要打破城市规划、 园林、道路、市政等专业的被动配合与有限交互局面, 解决不同专业技术协调性的困顿。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见图3。

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在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如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通过城市道路、 绿地、水系、竖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指导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空间布局、控制目标的制定等。最后,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等,以水系或绿道为构架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的用地性质和重大设施的布局,同时对海绵城市的规划管控、建设时序等做出要求。城市的总体规划还应统筹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处理好城市小排水系统和河流大排水系统、城市点源污染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关系,确保城市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上下游洪涝、污染问题。 尊重自然规律,修复城市原有湿地、河流、绿地等生态系统,渗、滞、蓄、排结合,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排水。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 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 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 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 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最终提出地块的城市设计引导,对地块内的建筑体量、建筑围合空间及其附属硬化面积等做出相关规定。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 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 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对于开发强度高的城市中心区,应改变过去以相对单一的工程技术手段被动地响应城市中心区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的思路,并依据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评估地块建设活动对周围城市用地所产生的交通、 给排水、市政等的影响,实现城市地块的开发建设和交通管制、雨水控制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地面条件不足时, 可考虑建立大型的地下调蓄设施,或者利用临近地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多余的城市雨水[10]。在远离市中心、 开发强度相对较小的地区,可在划定各级城市规划用地时,考虑在道路、绿地等城市用地中为低影响开发设施留出足够的用地。

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11]

济南市位于我国山东省中部,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65mm。市区南依泰山,北抵黄河,由于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上,兼具坡地与平原城市的双重特性,其城区总体地形变化较大,南高北低,落差较大, 市区地面高程在25.0~120.0m(黄海高程)之间。济南市属岩溶地质结构,渗漏带分布广泛,且泉水众多,素有“泉城”之称。

由于济南市区南北地势落差较大,造就上游行洪河道坡降较陡、下游坡降平缓,大量蓄滞洪区被挤占。一旦暴雨来临,易发生洪涝突发、并发现象,造成城市马路行洪、北部低洼区域内涝问题突出。同时,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大,硬化面积激增挤占渗漏带,导致地下水资源补给能力严重下降,泉水喷涌势头不足,合流制管道汛期溢流等问题导致的面源污染未能根除。

本次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选定济南市大明湖兴隆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9km2(图4)。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2.2 km2,山区用地面积16.7 km2。该区域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为山体丘陵,中部为山前坡地,地面坡度高达23‰,现状海拔高程在44.1~459.9m之间。试点区处于济南南部上游区域,含大量山前坡地,区域整体地面坡度陡降,马路行洪问题突出,是济南市洪涝高风险区域客水的重要来源和行泄通道。此外试点区位于大明湖、中心城区众多泉眼等水系的源头,区域内分布多个渗漏带,是渗漏补给地下水、保证下游泉水常年喷涌不断的重要地区。通过该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对济南市涵养地下水源、渗透补给地下水及促渗保泉都具有重大意义(图5)。

4.1场地分析及控制目标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中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济南市位于分区中的 Ⅳ区,控制率70%~85%。通过对济南市气象站提供的近30年20~20时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济南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图6)。通过对试点区域降雨资料的分析并结合试点区域场地内部地形地貌、土壤性质、开发强度、水资源分布状况等特点, 最终确定济南市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不小于27.7mm。

4.2目标分解

在确定雨水控制目标后,根据所选海绵城市建设区内部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布局、绿地分布、地形地势、 经济合理性等状况并结合现状调研将试点区划分为了数个示范区。结合各个示范区内部工程现状及规模,提出各个示范区的综合控制指标,随后结合示范区内具体项目对指标进行三级分解,对指标进行细化。同时,按照改造后场地综合径流系数不应大于改造前的原则,制定了试点区目标分解技术路线。

4.3试点区总体设计

在试点区总体设计阶段,首先对济南市开展了水系统、生态环境、下垫面性质、地质地貌、绿地系统等的专题研究。根据试点区域下垫面构成及地形地貌等特点, 统筹考虑试点区洪涝控制、促渗保泉、资源化利用及水质提升和涵养区保护等战略目标,同时结合各个区的开发建设情况、依托工程项目分布(图7)、控制目标实际需求等把试点区域分为六个示范区。

通过GIS及SWMM等软件对试点区内的地形坡度和汇水区进行了详细的数据模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的用地布局进行了初步优化。根据现有河流、绿地及坑塘的位置,结合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系统布局,在原有景观系统的基础上,局部调整优化了试点区景观绿地系统(图8)和河流水系(图9)。

依据用地性质、开发强度、自然地形等情况,在各地块中规定一定比例的城市用地用于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建设工作,从试点区总体设计层面,依据试点区内场地状况 , 将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进一步细分到场地地块,提出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单位面积集蓄容积、透水铺装率等具体指标与目标, 把海绵城市落实到各个地块中。

4.4试点区专项规划

由于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已建成区达到了80% 以上,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旧城区。因此试点区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问题。为此,对试点区各个示范区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开展了很多专题研究,最终根据济南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结合济南市城市特点,以山体区域、陡坡区域、平原区域三种典型区域为出发点,山体区域主要考虑涵养和保护类措施,陡坡区域主要考虑控制、提标及新建类设施,平原区域则重点考虑改建、修复、提标措施。对试点区的市政管线、道路、新旧小区、景观园林等提出了针对其海绵城市建设的专项改造实施方案 (图10)。另外,对于试点区尚未开发建设的地区,基于对规划中各个地块的开发强度、用地性质等的评估分析,对试点区内的道路、绿地等进行局部调整,重新确定城区的道路路网密度等。如在开发强度高的中心城区内人流量大,道路一般是生活性主次干道和支路,可适当提高道路路网密度,减小道路的路幅宽度,降低道路面积率;在以居住和工业仓储为主的城市边缘区,可适当提高道路宽度,降低道路路网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不透水硬化铺装面积率。同时倡导透水铺装与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在公共硬化地面空间的普及等 (图11、12)。

4.5试点区详细规划

在试点区的详细规划阶段,根据试点区内地块或项目的竖向规划设计,对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具体布局。下面以试点区内的泉城公园为例来详细说明海绵城市理念在这一阶段中的落实情况。

泉城公园用地面积46.7hm2,建筑密度约3.7%,绿地率高达79%,道路等硬化面积约17%,同时场地内部包含约6% 的水体。作为市区主要的游赏公园,泉城公园建设很好地考虑了景观和水系的关系,兼具有城市防洪排涝的作用。经过对公园地形高程数据的模拟分析后得知,除了公园四周较高外,整个公园的平均高程低于周围城市用地高程。在竖向规划设计上,降低公园四周局部高程,同时配合设置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以便于城市雨水地表径流的通过,引导雨水进入公园。在其平面设计中,根据现状条件,采用各种低影响开发措施, 对公园进行生态化改造。结合绿地和水系,设置“净”、 “滞”、“蓄”、“渗”、“排”等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 如小型蓄水池、生态排水沟及生态浮岛等(图13)。

4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起点,同时也是各种城市问题的源头[12]。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水环境问题的有效缓解需要从城市规划设计的源头着手, 统筹协调各层级规划,并实现建筑、景观、排水、水利等多专业的有效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对开发区域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合理控制各类城市用地,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并与各专项规划进行协调衔接。详细规划阶段应进一步细化落实总体规划阶段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各类用地特点和各专项规划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化布局。希冀此文能为未来国内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的编制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图片来源

图1~3:作者绘制;

图7、11~13:作者拍摄;

8.浅谈城市园林规划执行理念 篇八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人文关怀;风格与植物配置;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240-02

城市园林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发展的时期,在快速发展的需求下,需要有效地保证城市园林规划的人文关怀、重视城市园林规划的园林风格与植物配置以及实现城市园林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等三大理念。

本文就现代城市园林规划理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城市园林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城市园林是完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志。城市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对园林景观的科学布局和规划。

1城市园林规划的人文关怀

园林是一种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主要可以通过命名和主题立意、园林风格、园林建筑及其细部装饰、植物配置等方式来表达。风景园林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也是文化的载体,它采用不同的物质材料构成不同的艺术形象。物质表象传达着不同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包括造园的宗旨、意义、形式和形态的发展变化,建筑、绘画、诗词、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渗透和影响,并从中折射出对自然、审美等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1)园名、园林主题立意和园林中各景点的命名。园林的主题立意,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园林的灵魂。其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与发展,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而不恰当的主题定位会使园林景观流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园林设计师对园林主题的定位应该小心谨慎,将其建立在对园林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结构和精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园林使用者行为心理特点的关怀上,而绝不是突发灵感下的偶得。此外,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应过于抽象晦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过于具体,缺少含蓄美等。

(2)园林风格。世界各民族在造园活动中部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造园风格,这些风格都是民族文化的凝结和提炼。例如西方人偏爱数学、比例和几何形状的形式美,故其造园一开始就依照对称、规整的思路,从早期的十字轴线、中轴对称的方整庭园到17世纪法国凡尔赛宫,都是规则对称式的,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漠视。而在中国,人们遵循着自然、和谐的造园理念,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造园审美评价的标准。所以中国园林是不对称、不规则的,是自然和谐的。园林中假山叠石的峰峦峡谷或峭壁悬崖力求来自真山片段,理水的湖池泉瀑和驳岸也模仿自然水体的真实形态,地形高低起伏,道路婉蜒弯曲,树木苍翠葱郁,亭台楼阁绰约多姿,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执著追求和深刻理解。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园林的一个重要造景要素,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观赏性质已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要求,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化审美价值。它的文化因素,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它的实用功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到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造型美的建筑,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审美内容。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对于这类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建筑要极力加以保护和恢复。另外,与园林建筑密不可分的楹联、匾额等通常是园林景观的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和美学表现。楹联和匾额的内容一般与建筑的环境相结合,多取材于著名的诗句,暗示风景的特点,启发人的想象或表达人的志趣,同时人们在游赏之余还能欣赏优美的书法和金石雕刻艺术,给园林增添高雅的文学气氛。园林建筑这些匾额、楹联不仅起着点明景物的作用,而且还创造、渲染了一种文化艺术气氛,使人流连忘返,仔细咀嚼和品位那诗一般的意境,让人在游览之余,得到了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享受。从东方园林来讲,景观配上匾额和楹联,就注入了文化色彩,景观的风格、品位都会大大提高。

2城市园林规划的风格与植物配置

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城市绿地景观多样化的前提,也是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园林规划中充分利用植物多样性原则是城市园林规划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分析了园林绿化植物的使用现状,提出了园林规划中通过创造多样的地形生态环境、复层绿化、多样的观赏特性三种形式来体现植物多样性。

(1)创造多样的地形生态环境。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因此,为达到植物多样化,需要在园林规划时人工塑造适合不同植物生存的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植物生存的人工小气候环境。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植物生存环境的手段,如坡向、坡位、坡度、水面、湿地等,它们通过改变光、热、水、土、肥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群落的生存产生作用。微地形的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和湿的差别。旱生、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多样化的地形环境为多样化植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2)复层绿化。园林规划中,应克服广场化倾向。种植设计时,尽量向地面以上的构筑物空间扩展,在不同的平面、立面空间设计不同高度的乔术、灌木、花卉、地被、草坪和藤本植物,如以雪松、水杉、银杏、郁金香、马蹄金等不同植物高低错落进行组合。配置成具有层次感的橱窗形式,前矮后高,增加了立体轮廓的丰度,营造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绿视率。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特别是垂直绿化和悬垂绿化,对护坡、屋顶、墙面、栏杆等进行绿化,见缝插绿、找缝插绿,种植悬垂、攀援和藤蔓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凌霄、络石、紫藤等。可以大大增加植物的富集度和立面景观。

(3)多样的观赏特性。园林规划中,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观赏特

点,并运用到设计中,是体现园林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丰富多样,观花类型中有春花植物、夏花植物、秋花植物和冬花植物。叶片有大小、形状、色泽、质感上的种种不同,说不尽的自然界之奇妙。此外,树皮的色泽、纹理的粗细乃至盘根错节,也表现出极佳的观赏特点。如此多的植物观赏特性,给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一景区通过相似观赏特性的多种植物来表现,不同的景区各种观赏特世的多种植物相互配合,不仅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还能较好的增加植物的丰富度。

3城市园林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重心是居住区绿化的可持续。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着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提出小区绿化养护要突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追求长效管理的目的。在园林领域中,设计师如何将可持续发展与园林建设相结合,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设计师。从设计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技术在园林中的可行性,使可持续发展有的放矢。

(1)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推行养护工作的奖惩制度。首先,加大不同养护等级之间的费用差距,体现优质优价,使专业队伍愿意养护高标准的绿地,而不至越养越亏。其次,应该对养护工作设立奖项。不应仅限于对某块绿地或区域的评比,建议能扩大到对专业队伍的评比,这将有利于树立典型、提高专业队伍的积极性,鼓励养护中的高技术含量作业,做好养护工作。最后还要做到奖惩并行,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对于一些不到位的养护队伍应有惩罚措施,轻则由小区的管理单位进行惩罚,重则由相关责任部门取消其专业养护资质。

(2)完善绿化法律,依法治绿。参照国外对居民宅前屋后的绿地养护,既有鼓励政策,又有严格的惩罚失管措施,把养护不良行为认定为“破坏绿化”纳入执法范围予以处罚。即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奖惩措施,就能使管理者依法治理,而不会增加部分景观的不协调因素。

(3)长效管理。居住区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其关键就在于长效管理,这种管理并非依靠居住区管理方单方面实行,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要有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而不是给予一次评比就能一劳永逸的,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的、有效的管理机制。

4结语

上一篇:我最想做的一件事下一篇:徐渭的名言名句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