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

2024-08-30

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通用11篇)

1.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 篇一

《吉祥图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要讲课的题目是《吉祥图案》。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应用”单元的延伸和拓展,属于自主研发课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感悟吉祥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体验我国民间艺术中吉祥图案的美感,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是以学生自主思考为主。在第三部分内容吉祥图案的表现方法中,需要学生探讨,进一步理解吉祥图案的表现方法。第四部分,设计步骤中要学生进一步探讨把自己的祝福送给谁。

(二)学情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表现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2.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继承。因此特意设计了这节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吉祥图案的设计方法,并根据我国民间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完成一幅能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美术作品。

2、过程方法: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运用创设情境、资料分析、学生探究、艺术实践等教学方法开展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美化生活的愿望。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主要有三个环节,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运用了情景设置的方法,播放音乐《春节序曲》营造出欢快的气氛。

第二环节,讲解吉祥图案的概念。先通过图片认识吉祥图案。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概念。

第三环节,吉祥图案的应用。运用实物、图片分别讲解吉祥图案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和在生活装饰品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作为学生知识拓展的部分,不用深入讲解。

第四环节,吉祥图案的表现方法。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这一环节的学习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设计制作。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并且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深入了解这个知识点。

第五环节,吉祥图案的设计制作。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把它分为三步。第一步,详细讲解设计步骤,第二步,现场演示,有益于加深学生印象和图形创作。第三部,学生作品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第六环节,学生创作,老师作为辅助者,在学生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引导和帮助。

第七环节,作业点评。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让教学评价更加有效。

第八环节,结束语。总结本课。给学生们送上祝福。

2.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 篇二

1.1 教育理念

以“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提高护理学生的医学护理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 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 真正地做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分析教材

常用注射法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护理学》的第12章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第三节内容, 属于“三基”内容之一,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术, 是在医院工作的每一位护士每天都要用到, 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其教材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章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 注射的原则及准备, 并练习了抽吸药液后, 目的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进行临床各项注射实践奠定重要基础。老师能教好这次课、学生能学好这次课就为学生日后能胜任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专科大二年级学生, 首先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对形象的知识容易理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奇心也较强, 善于模仿, 参与和探索的热情, 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而且课堂纪律较好。这些特点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学生已完成了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及部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但是由于临床护理各学科还未涉及, 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思维模式还未建立, 在教学设计中, 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医学、护理学知识体系思考问题;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另外在学生以往的经历中, 大多数亲身体验过注射, 对注射并不陌生, 学习这次课学生有极大的学习热情。

2 说课的教学方法

2.1 演示法

通过实物、直观教具来进行示范性操作, 这是基础护理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护理技术操作。讲解每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时我会请同学来做病人, 进行真实注射, 制造一种真实的临床场景, 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要点, 注射完成后我会让同学讲述真实感受。这种方法形象、直接、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 同时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在一起,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而且调节了课堂气氛。

2.2 案例教学法

通过临床带教发现实习护士缺少应变能力, 不知道在各种场合中应该如何应用所学的护理技术, 所以我将学生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一些典型生动的案例中, 将鲜活生动的临床场景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有整体性的理解, 知道在各种场合中运用操作技能, 拉近学生与护士岗位的距离, 比如肌肉注射临床案例:56岁刘师傅, 为2型糖尿病, 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 近1月月来, 病人出现左侧前臂疼痛, 皮肤有轻度麻木感, 经检查,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医嘱:维生素B120.5mg肌肉注射, 每日一次, 请同学合理执行给药, 并给予用药指导。通过案例讨论分析锻炼学生灵活的学习和实施肌肉注射, 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涉及到了具体药物的应用知识。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法,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2.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取代了以往课堂中使用的挂图、幻灯机、投影仪等, 通过电脑储存大量的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清晰的图、表、视频资料, 在视觉效果、听觉效果、趣味性、信息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讲授[2]。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性, 增强感性认识, 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臀部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的选择、进针手法是重点内容, 可应用多媒体图片清晰地展示注射部位与解剖之间的关系, 说明注射部位选择的重要性, 并播放进针的操作录像, 分解动作讲解, 特别是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 放大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

2.4 小组教学法和单独辅导法

实验课主要的授课方法, 老师分组示教,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指导。

3 说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理论示教课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3.1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论语》上说“温故知新”, 复习旧课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联系现在要学的知识, 激发学习的兴趣。我是通过提问抽吸药液的知识和观看护士为病人注射的图片完成本环节的。

3.2 展示课堂目标

教学目标的展示可使师生达成共识, 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3 讲授过程

这是本次课的主体。主要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是这样的:对每种注射法逐一讲解。讲解5个大问题:定义、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是教学重点, 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展开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分步重点讲解, 实施一步是难点, 我将这一难点的重要细节归纳提炼为定位、消毒、进针、回抽、注药、拔针, 使学生对注射法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认识, 接下来, 再一一讲解。如在讲解皮内注射注射部位时, 提问学生自己过去都在什么情况下经历过这种注射法, 都是在什么部位注射的, 教师把定位方法告诉学生, 即前臂掌侧下段靠内侧,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在自己及周围同学的手臂上寻找准确的部位。再讲解“消毒”方法:教师先把消毒的方法, 如消毒液的选择、消毒的范围、大小、手法等讲解 (边讲边做) , 然后学生按教师的示教模拟消毒;接下来“持针”:教师说明持针手法要点并持针演示:皮内注射为“平执式”, 针尖斜面朝上, 食指固定针栓, 学生通过观察, 拿起笔做注射器模仿教师的动作。将复杂操作分次讲解, 化整为零, 先用多媒体展示详细讲解, 再实物现场演示, 这样化难为易, 来学习此次课的难点。

3.4 课堂检测

通过10道选择题如护士资格考试复习题, 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复习, 既可起巩固新课作用, 同时还可及时接受反馈, 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3.5 课堂小结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进行, 主要是强化内容, 回顾教学目标, 让学生全面理解内容, 形成知识网, 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同时明确下节实训课练习内容, 注射法要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所以理论课上督促学生重视练习, 为下次实训课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 2002, 8:31~32.

[2]黄荣怀, 沙景荣.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1:5.

3.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 篇三

——纳皮尔(英国数学家,1550-1617)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 下列四个三角形都是全等的三角形,写出它们间的变换关系.

A与B__________;A与C__________ ;A与D__________.

2. 如图2,△ABC与△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图中的△ABD和__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__变化互相得到.

3. 如图3,图案绕中心按某一方向至少旋转

能与自身重合.

4. 如图4,有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它们所能拼成的部分图形.其中运用旋转、平移可以拼成的图形有__________(填序号).

5. 如图5,正方形A′B′C′D′是由正方形ABCD平移得到的,点A′是AC的中点.AD=1.则平移方向是__________,平移距离是__________,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

6. 从镜子里看到的一串符号的像是,这串符号是__________.

7. 在△ABC中,∠C=90°,AC=2 cm.把这个三角形在平面内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那么点A所走过的路线长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8. 如图6,左边的松树是右边松树经过怎样的变换变过来的()

A. 平移B. 旋转

C. 轴对称D. 旋转再平移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长方形的每一条对角线都是长方形的对称轴

B.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

C. 菱形可以通过三角形翻折得到,但不可以通过三角形旋转得到

D. 等边三角形不能通过旋转变换得到

10. 下列对图7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P与Q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

B. P与R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

C. P绕MN与AB的交点旋转180°可以得到S

D. 将Q平移可得其他三个图形

11. 如图8,将图①变成图②,变换正确的是()

A. 旋转、平移

B. 平移、轴对称

C. 旋转、轴对称

D. 平移、旋转

12. 经过平移或旋转不可能将甲图案变成乙图案的是()

13. 奥运五环图案可看成()

A. 由一个图经过平移得到的

B. 由两个图经过平移得到的

C. 由两个图经过旋转得到的

D. 由两个图经过对称得到的

三、解答题(14、15、16题每题8分,17题11分,共35分)

14. 请你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知识分析图9的形成过程.

15. 观察图10,试问:

(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

(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

(3)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16. 试用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等简单几何图形,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17. 如图1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的延长线上一点,AF=AB.(1)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哪种方法使△ABE变到△ADF的位置?(2)指出图中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四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习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2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 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 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 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

1、复习导入:出示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83+59 83-59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准确又快速的计算出得数吗?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说课稿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说课稿

4.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5.《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学数学说课稿

6.《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7.《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8.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学数学课件

5.《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篇五

1、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法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景画面

谈话:今天是一个值得玲玲庆祝的日子,这天正是她的生日,她邀请了她最好的朋友小丁一起过生日,看!他们正准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

课件演示:玲玲:我吃2块;小丁:我吃3块。

师:用分数怎么表示?(2/8,3/8)

师:他们两一共吃了几块,怎么想的?(2+3=5)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师:那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怎样列式?

生:2/8+3/8=5/8

师:你是怎样想?

同桌交流想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生1:从图上看结果是5/8

生2:3/8是3个1/8,2/8是2个1/8,3个1/8加上2个1/8是5个1/8,也就是5/8

生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玲玲吃了2份,小丁吃了3份,他们一共吃了5份,用5/8表示。

课件演示:验证2/8+3/8=5/8(加法)

指名学生再说说怎么算的。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如学生没有观察到,可提问:在这个算式中什么没有变,什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为什么不变?(3/8和2/8合并前后,都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的,所以分母是不变的)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

课件出示:你能提出一个减法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小丁比玲玲多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

生:3/8—2/8

师: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把计算的方法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1/8

师:你是怎么得出来的?(生……)

课件演示:验证3/8—2/8=1/8(减法)

师: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师总结:同分母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齐读。

三、新知识的巩固强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指名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口算各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演示题目

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校对。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学生提问:

生1: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校对。

四、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再次明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五、拓展练习,延伸应用

1、课件出示:选择题

(1)3/8+4/8=    ①7/8       ②7/16

(2)1/5+4/5=    ①5/5       ②1

师明确:5/5=1

2、课件出示:一杯牛奶喝掉了它的1/4,加满水后又喝掉了它的2/4,再加满水后,全部喝完。问喝掉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使学生明确:喝掉的水就是加进去水的总和1/4+2/4=3/4

3、思考题

课件出示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指名回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8+3/8=5/8

3/8—2/8=1/8

课后反思:

6.《简单电路》的说课稿 篇六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电》学的第三个教学内容。在前两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电路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样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本课中,一开始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认识了一些装置后,就引导学生探究用更多的材料来组装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学的认识。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一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三、说学法、说教法

教师介绍必要的设备使用方法,学生自主探究电路的不同连接方法。

四、说过程

整节课分两大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带灯座和电池盒的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样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本课中,一开始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元件的构造。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接头的弹簧夹、小灯座的螺口,以及旁边的两个接线头,想想这些构造的用处。

了解了这些元件的构造后,能用这些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吗?我引导学生用三个步骤进行安装。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一我们的小灯泡亮了!

这样的安装步骤,特别是第二步,可以强化学生对前一课学到的知识的理解。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灯泡亮了以后,要让学生拿出科学文件夹,把电路用实物图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觉得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这时可以引人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简单电路图。要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

第二部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在学生们已经学会使用电池盒、小灯座后,用这些材料来组建一个比较复杂电路的活动就可以开始了。点亮更多的灯泡,意味着要提供比较多的材料。

给每组准备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4根导线、电池盒和电池,让学生探究电池在电路中怎么连接。连接之前,要求学生先画好电路图,对接下来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当新的电路连好时,要让他们把这些电路画在科学文件夹上,以便在讨论、交流时使用。教师可以从这些图中,了解学生对电路的掌握情况。

7.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七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角,并运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相关的性质。它是对轴对称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在备课时我删除了为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所设置的做一做环节,那么用来探索的操作办法就不仅仅是运用角的轴对称性了;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学会初步应用,同时为了统一和深化让这个性质的思维、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对课本上的练习与例题作了一定程度地调整。

重点: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相关性质的应用;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掌握线段中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2.通过对线段中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索,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3.通过让学生参与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了三点。

1.采用实验直观的手段(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削弱抽象严谨的逻辑证明,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2.由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以类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结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方法的妙趣,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由学生的特点确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屏幕上投放图片]:一幅是角,其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并提出问题:它是轴对称图形吗?设计意图:在学生能感性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理性地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做一做:在纸上画出线段AB及它的中点O,再过O点画出与AB垂直的直线CD,沿直线CD将纸对折,看看线段OA与OB是否重合?得出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后,问;你能用相同的方法说明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去感受类比的方法,体验数学方法的.妙趣。)给出课题: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知识:

在识别了线段、角是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分别指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师给出定义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称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称中垂线。利用线段的轴对称性探索线段中垂线的性质:用类似的方法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屏幕上出示]问题:如图,OA是∠POQ的角平分线,M是OA上任一点,过点M分别作∠POQ两条边的垂线,垂足分别是点C和点D,线段MC和MD相等吗?你来说说理由或者操作办法!要得到这一结论还有其它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索得出数学结论,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教师可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由此可见,角平分线有什么特征呢?[适当多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屏幕上出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练一练)如图,如果M点在∠ANB的角平分线上,那么AM=__。

(三)应用与拓展:

例1:△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叫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例2:练习4练一练:练习2及拓展想一想:书上的云图;练习2及变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改成“角平分线”)

(四)学习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方法?

8.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9页例6,“做一做”

2、教材分析:

“用数学”一节是在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6,是以三个小象运木头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3个4”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4、教学难点:建立“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淘教案网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含义。

其次,课件出示相同练习题2,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然后说算理,分析问题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2、3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知识理解,理清乘法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9.初中信息技术图片简单处理说课稿 篇九

一,教材,学习情况分析:

这一节是针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涉及到图片处理的开始,但对于新的高中生来说,对于计算机来说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好吧,好奇,乐趣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对于上述因素,本节将设置为使用独立和网络软件,学生的个人照片进行个性化处理。

二,知识要素:

网站:有趣的照片制作平台photofunia ②LAN文件共享

③个人空间图片上传

三,教学目标

10.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 篇十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小学部)文时时

前言:老子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获取更多知识,才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将我们的科学教育最终作用于孩子们的现实及未来的生活。我想: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应以此共勉。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三课《简单电路》,它是在前面阶段,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基础上,来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经验。从单元结构来看属于承上启下的一课,上好了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总结,又能启发学生探究电路的兴趣,给后面课程的学习铺好路。

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

4根、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关于简单电路,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会了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并且有的同学早就知道用灯座、电池盒连接电路,这很容易使学生降低继续探究的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电路经验,既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想:给孩子一杯水,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寻找水源。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为动手操作、探究发现为主,适当讲解、情境激励为辅。为了让探究活动更有趣、更透彻、更扎实,我将教材上的两个探究活动细分为三个探究活动:玩一玩——连接一个带灯座、电池盒的简单电路;画一画——学生设计电路符号,并画出简单电路图;赛一赛——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围绕:“在活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探索中研究问题,在交流辩论中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来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出问题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新课开始,我先播放灯景视频给学生欣赏,再让学生连接电路(预设问题:这些灯光美吗?我们想不想将小灯泡点亮?那先请你们用1分钟的时间点亮了小灯泡,并画出电路图!)。引导学生发现见过的灯泡没有用手握住!自己连接的小灯泡不能松手,于是学生经过思考,联系到必须要将灯泡、电池固定好,才能松手。设此情境,很自然地就将学生带入到简单电路。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我设计为认识新的电路元件和三个探究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集体讨论新的电路元件的结构、使用方法。(趣味预设:因为今天我们要进行连电路比赛,所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帮手小灯座、电池盒——出示灯座、电池盒图,有谁知道小灯座、电池盒的结构是怎样的?并请一学生上台安装连接?)活动一:玩一玩(连接一个带灯座、电池盒的简单电路)

趣味预设:电路小帮手请到了,你们想不想玩一玩有小灯座、电池盒的电路?但老师要求画出电路图!学生连接电路会发现非常简单、方便,可画电路图变得麻烦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为下一活动目的做好铺垫。活动二:画一画(学生设计电路符号,并画出简单电路图)

这个活动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安排是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电路符号的实用性、重要性和最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整合教材要让学生设计电路符号。先引导学生画复杂的电路图,让学生联系到会遇见的种种困难,由此使学生迫切希望知道用简单的方法画电路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解决问题。(趣味预设:刚刚你们连接电路很快,老师对于你们画电路图的速度还不服气,你们敢不敢挑战画有5个灯泡的复杂电路,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情况?根据这些出现的情况,你们觉得最好用什么方法来画电路图?接下来,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电路符号最简单、最方便。)

在实验汇报,以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对于画电路图活动涉及到多条导线重合、电池盒、灯座是否要画出来等问题着重讨论,比较出设计最合理的电路符号。同时,必须根据学生设计的情况,介绍用简单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这是符合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可以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的平台中展现自我。活动三:赛一赛(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这个活动是教学重点之二,教材安排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两种电路,并做到科学学习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首先,先让学生画出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实验汇报以交流的形式,在此让学生发现、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及其各自特点。(趣味预设:你们将一个灯泡能点亮,你们敢不敢比一比同时点亮两个灯泡,看看谁的方法最多,先将要连接电路画下来,再进行连接!比比两种电路图有什么不同?)

再次,让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路灯设计,利用串联、并联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现生活电路中隐含的科学技术。(预设:根据我们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你们能不能科学地设计一个有3个路灯的电路图。实验汇报再次以交流的形式进行,各自介绍用的什么电路连接方法,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

思考:如果这些路灯一直亮下去,又会怎样?怎样才能轻松地控制电路灯泡的亮与不亮?为下一课“做一个小开关”设思维的起点。

最后郑重提醒学生:记住我们今天研究用的是电池,它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千万不能从插座接电。那样做非常危险,甚至会造成火灾和人员死亡。

综合上述,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突出以下两点:

1、创设趣味情境,营造开放性的探究空间。

11.杯子的设计说课稿 篇十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14课《杯子的设计》一课,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杯子进行功能、材料、外形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要与使用相联系。启发学生从使用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杯子的历史,认识古代杯子的造型特点及其功能、材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发现设计的艺术美感。

2、过程与方法:

欣赏现代各种各样的杯子,了解它们的材质和各部分的用途,运用了解的知识与方法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并感受设计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身边事物的敏锐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设计要素,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方法,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现代五种不同材质的杯子(有金属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一次性纸杯、有磁荼杯、磁化杯)。

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每个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五、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针对该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会探索及应用,提高欣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引发兴趣、体验感受生活中的设计。在对生活中最熟悉物品的选择、触摸中,学生进行感知体验,展开探索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欣赏古今的精美设计,加深了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激发创造精神。在大胆的尝试设计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及自信。

六、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认 A、导入

这节美术课是一节设计课。在黑板上先出示“设计”二个字。设计什么呢?答案就在老师的动作中,师演示喝水的动作。生:杯子。

师:对了,杯子。接着再出示“13杯子的

各种各样的杯子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想不想看一看古代的杯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想。好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古代杯子,去一饱眼福。B、授课过程(欣赏探究)

1、了解古代的杯子。(打开课件,展示古代杯子图片。

师:我们来看——象牙雕夔鋬(PAN)杯(商)、玉云形杯(唐)。学生回答。(首先是材质不同,造型更细腻,色彩丰富。)

师:早期的杯子只是作为一种生活器物而设计,后来杯子不仅具有喝水、饮酒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古代的杯子,简单了解杯子的历史。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具有先明的设计意识。2.了解现代的杯子。(出示现代杯子。)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意识越来越强。现在的杯子种类繁多、功能奇特、造型生动。看看现代的杯子是什么样的。

师:这是保温杯、磁化杯、„„同学们到前面摸一摸,说一说杯子的不同之处。除了实用以外,也因为它的特殊意义成了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一杯子代表“一辈子”的情意。

师:现在我想考考你:杯子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手中拿一个有盖的杯子。谁知道杯盖的作用是什么啊?

【设计意图】:由杯子的种类转到杯子的特殊含义,渗透人文教育。从而知道杯盖的作用 以及杯子的组成部分。

师:你知道杯子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一个闯关游戏,能不能过关就要看你们的了。准备好了吗?好。

生:咖啡杯、荼杯、磁化杯、水杯师:恭喜你顺利过关,别高兴太早,还有一关呢? 出示:折叠杯、自动搅拌杯、榨橙汁杯子。

师:我叫你们别高兴太早,先大胆猜一猜吧。猜错没关系。生:一次次地猜错。

师:需不需我助你们一臂之力。生:不需要。

师:那好。我就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谁来猜? 生:学生试探性地说那个杯能折叠。师:恭喜你。回答正确。下面我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吧。出示连线图。最后学生顺利过关。师:还有更生动的杯子呢? 展示特殊杯子。

师:足球型杯子、娃娃型杯子、动物型杯子等。【设计意图】:了解有特殊功能的杯子,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设计意识。为了满足不同的人的需要和喜好,这些杯子都实行了最人性化的设计。杯子设计是给人用的,这说明设计要以人为本。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设计一个杯子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学生说自己的设计思路。生:我想设计喜羊羊杯子。你是不是很爱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呀? 生:是。

师:我也很喜欢看这部动画片 生:我想设计一个鸟型的杯子。师:我相信你一定能画得更好。师:我期待你的作品。

下面我们来结合书中学生的作品来总结一下画好一张完整的设计图都包括哪几方面? 学生看书来总结:造型、名称、尺寸、说明、色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书中学生作品中去分析杯子的设计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想象,总结规纳、培养设计能力。

4、提出作业要求(为自己或身边的人设计一个美观、新颖、有个性的杯子)师:先打扰一下。什么叫有个性的杯子? 生:是不能和别人一样的杯子。

师:好样的。开始设计吧。一会儿我们有一个小小的展示会呢?加油!【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交流构思后,教师的指导是本节课难点的过渡。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让他们体验到设计的喜悦与乐趣。D、“杯子小小展示会”展示作品

师:五年一班杯子设计展示会现在开始。首先我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下面有请设计者到前面来说一下你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吗? 生:

【设计意图】:整个展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手段。学生享受到创作后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评价交流中使自己的设计能力得到提升。E、拓展

电脑展示其他设计物品。师:除了杯子,生活中衣食住行无不与设计有关。同学们课后多去发现古今更多的设计艺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设计意图】:拓展的作用是把学生的思维由设计杯子这个小的方面,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13 杯子的设计 尺寸 说明

杯子的设计图 色彩

上一篇:2007年财务人员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有关于军训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