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2024-07-31

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反思(通用11篇)

1.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篇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铜陵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铜陵就真的要停止呼吸了。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铜陵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詹 立 军

2.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篇二

困惑一:只有“合作学习”,没有“自主探索”,行吗

反思 毫无疑问,“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就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我们认为关键的因素恰又在于我们如何辩证地处理好这对矛盾.合作不应该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要因材施教.有的内容需要自主探索而不需要合作,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学习时机,如当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研究结果多样时、独立思考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需要分工操作时,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同时学生合作还需要注重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如,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合作中不同角色的作用等).与单纯的追求形式相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因此,也可以这样说,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都是学习的不同形式,没有优劣之分,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困惑二:重视算法多样化,省略优化,行吗

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对是否要强调某种方法而感到举棋不定.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解题方法,不强求算法的统一,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最易懂的.而且老师担心,解法一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思维混淆,不知所措,对此我们老师深感困惑.

反思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以,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方法,就应该给予肯定.至于学生的方法又多又杂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不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当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不排斥追求算法最优化,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找到相对最优的算法,使学生懂得追求最优化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

困惑三:合作交流,如何做到切实有效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多是流于形式.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学困生就玩耍起来……合作学习如何做到切实有效,有些教师也深感困惑.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只追求合作交流的表面上热热闹闹,那么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交流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指导.

困惑四:强调改善学习方式,否定接受学习,行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有人把新课程提倡的这种学习方式仅仅理解为唯一的选择,形而上学地认为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一概是不可取的.

3.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高点;困惑;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33-02

在实施新课程之时,我也曾经迷茫、困惑,但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室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许多困难,明确了奋斗目标,通过一系列学习,使我改变了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和所有老师一起在这次课改大潮中愉快地遨游。

一、实施新课程带来的亮点

新课程实施后,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多年教学经验浅见:

1、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过去的课堂教学一向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我和许多教师一样一直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按自己的要求将学生“格式化”。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有一种深深的认识:课堂教学本身应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只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交流与对话才是主动的、高效的、发自内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教师正在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在教学中也上这样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中获取知识,真正地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课程观念的逐步转变

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现在我们意识到,教材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却同时给以了我们老师充分的发挥空间,我们固然要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不是不可改变的圣经。没有一个完全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以教材为平台挖掘各种有利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得到三维一体的综合发展。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打破以往的“纯数学教学”,注意适时适度地与其它学科有机整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美育等教育。例如我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以后,让学生把学过的图形拼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感受着自己“创新”的魅力。

3、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重要任务。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确实这样的观念正在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用数学”时,就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收集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他让两个学生进行跳绳活动,让其他学生统计跳绳的个数,根据数据学生提出了“一共跳了多少下?”“某某比某某多跳多少下?”“某某比某某少跳多少下?”等数学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小统计”以后,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有的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導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探究中学习,得出多种算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我在教学“有多重”时,就让学生的体验贯穿课堂始终,开始的背一背,后面的猜一猜、估一估、掂一掂等,使学生在体验中牢固地建立了概念。

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在师生互动多,学生活动机会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体现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1、教师基本素质的不平衡。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等在理解和行动上表现得很不平衡,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长的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新课标理念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旧路”;有的只满足于课堂的热热闹闹,忽视了最基本的双基教学。这主要是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缺少相关的课程改革资料或平时不注意学习而造成的。我认为这对新课程改革健康、全面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合作学习难以深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盲目讨论多,个人思考少;互动多,互助少;自私多,分享少;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讨论讨论,动动手,再让一个学生起来汇报,其他补充,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与效果。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更有成效,值得我们交流探讨。

三、几点建议

在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课程改革,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和各级教育工作者一起面向挑战,加强学习,勤于思考,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实践。

1、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新课程实施并不是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我国的传统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有许多很好的方法,如注重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和生长点;精心处理重点、难点,知识掌握系统完整等,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教材、环境和教师自身的因素,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及教法进行有效的处理,这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要明确认识的重要观点。

2、注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有机结合。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是获取更多信息,听取不同见解的途径。

4.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这个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称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教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称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我想称文具盒”“我想称钢笔”“我想称校牌”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称物体的重量,另一些人却讲闲话,摆弄天平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状况下延续„„)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二: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看到教师翘起大拇指。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予以学生主体的人文眷注。但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真棒”“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笔者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误区四: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5.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篇五

江珊菊学校:水寨中学 发布时间: 2012-11-27 9:00:37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这一专题的第一个视频里, 鲁子问博士通过小组教学演示给我们展示了 “阅读中的信息处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这个片段里,鲁博士把阅读文My first ride on a train分个两个部分.首先, 鲁博士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如on a bus,从而激活学生已有信息.然后,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两个问题:What is the part about? What is it related to the topic? 在第一次阅读之后,学生知道文章讲camel,然后鲁博士让学生推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els and train.引导学生明白both are means of transport…carry goods…教师一开始不评价,然后让学生继续阅读全文,验证自己的推测.在这个视频里,鲁博士给我们显示了阅读的一种新的模式,主要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些理念:

一.教师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利用图式理论激活学生已存储的信息,积极调动原有信息去理解阅读.二.阅读理解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解码的过程,更是一个假设,推测,验证和取舍的过程.三.针对不同的阅读文,要有指导性地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质量.不要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阅读.比如这里就显示了阅读文要注重篇章结构和信息的组织建构,要站在 “整体阅读”的高度去理解文章.在另外一个视频中,鲁子问博士对于如何处理理解阅读中的生词给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鲁子问博士给出一篇短文,其中下划线的单词是需要理解的生词.短文如下:鲁博士首先让大家通读全文,理解它主要讲什么---children’s education.在激活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再让学生理解生词.鲁博士通过鼓励,启发,引导,帮助,参与,监控,适时的反馈与评价,出色地扮演了教师在生词处理中的角色.他恰当地 “粗放经营”, 对不同的单词做了不同的处理.一.利用context来猜测词义.比如frustrating.下文后有dragging children out of bed, 在这里是一个negative word.而想到孩子们肯定那时是unpleasant.又比如industrious.在这里,并不是和industry相关,而和work hard意思相近.又比如stifled.根据句子结构either…or…,猜测与encouraged的意思相反.二.运用构词法和句子成分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和词性

比如internal drive 首先处理drive,鲁博士用充满激情的体态语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这里的意思是sth makes you go forward,当学生说出motive,他指出这是名词,即motivation,然后处理internal, 来自于in,和 inside相近的意思.又比如eagerness 和curiosity.通过构词法知道它们分别是来自词根eager和curious.从鲁博士的精彩示范中,我们可以知道只要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猜词策略,让学生在语境当中去理解词语,学生是可以克服看到生词难词的焦虑和紧张,掌握更多的词汇,更好的扫清阅读障碍,更加有效的阅读.通过阅读课程文本和观看视频,我对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倡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高中英语新课标摈弃传统的read for language, 倡导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beyond language, focus on meaning.超越传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把语言上升到语用的角度.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目标突出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

下,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强调用英文思维,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是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需要,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 “信息爆炸”的时代,靠单纯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取,挑选,调取,整合信息,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的高考也非常注重考察阅读能力,所以,阅读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养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 “会学”,而不仅仅教会学生 “学会”.高中英语新课标倡导的阅读教学方法有: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如略读,寻读,预测,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重要细节,理解作者意图,把握全文结构等.二.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包括生词处理策略,文本阅读策略,图示利用策略,选择注意力策略,策略调控策略,文本利用策略,整体阅读策略,信息分析策略,结构分析策略等.针对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活动.三.阅读主要教学模式是PWP模式,即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采取 “任务型教学”.阅读前,要通过提问,头脑风暴,概念图,图片讨论等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阅读中,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任务,如略读,寻读,研读,为文章添加或选择标题,判断信息的正误,为文章的信息制作图表等,积极调动学生开展有效阅读.阅读后,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改写,缩写,复述,讨论,采访,写摘要等活动.反思我的阅读教学,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二.开展限时训练,每天阅读一两篇,形成习惯.三.利用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观看精美的相关图片,话题讨论,知识小竞赛,调查,歌曲,视频等来进行课前导入.阅读中,注意设置难易相当,形式多样的任务来让学生积极参加.阅读后,常常采用复述课文,角色扮演,讨论,做报告等形式进行升华.比如学习SCEF Book3 Unit2 Working the land的Reading部分的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欣赏了<悯农>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教育了学生要珍惜粮食.在观看非洲挨饿的儿童的图片时,播放了Heal the world,启发学生要学好知识,争取以后为解决粮食问题做贡献.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图片和标题的预测,略读,分段研读,填写袁隆平的基本信息,然后进行了设置了两个角色扮演的任务,一个情景是袁隆平参加湖南卫视何炅和谢娜所主持的<成人礼>,袁老赠送了青年人超级杂交水稻,假设你是主持人,用英文介绍袁隆平.另一个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曾经采访了袁隆平.假设你是鲁豫,对袁隆平进行采访.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完成了相对容易的任务,获取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当然我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6.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六

英语组 潘炜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外语学习者成功之首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也就是说,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考虑”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语言学习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当我们英语教师们仍在课堂上反反复复教学生“How are you?”之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当我们的学生与外国学生交谈时,如果还用“Not at all”来回答别人的感谢;如果还用“a motorcar”而不用“a car”;或者还坚持说“I should like to know”而不说“I would like to know”,那么他们的英语未免太过时了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

础。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

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7.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篇七

一、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1. 树立了新理念

通过新课程的培训,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也有所变化, 新课程理念在头脑里基本树立了, 初步有了实施新课程的基本能力。之前教师对新课程茫然、困惑, 现在是了解新课程、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许多教师正努力研究新课程, 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

2. 转变了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们在实践教学中开始慢慢接受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 在初步实施新课改的新学期已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旧观念认为教师是演讲者, 新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在学生学习方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得到了树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应该认识到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死搬教材, 要结合教学实际, 灵活使用教材。

3. 变化了教学观念

在教学观念方面, 以前的观念是重语言知识传授, 现在是重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标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体验、参与、探究和合作等, 这些已经被教师所接受而且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已经开始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尝试用英语完成所有课堂作业也正在尝试, 初步体现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

新旧课程的理念本质区别是不同的。比如旧课程观的观点是课程就是知识, 所以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新课程观点却不一样, 它认为课程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 而且也是现成的经验, 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 更是参与式课程。旧课程只注重课程形式, 而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探求新的知识。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东西之余, 更重要的是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联系不紧密, 教师只有教材意识, 只注重一些现成的资料和教材, 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 不是分开的, 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些理念的不同促使基础教育课程有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新课程的启示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不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不能自如地进行实际交流。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世界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作用很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慢慢扩展各种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如果涉及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最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知水平等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也需要扩大, 这样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才能更好地打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四、结束语

新课程带着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内容、新的评价体系向我们走来。我们需要学习、研究、感悟、交流,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反思, 在反思与探索的交替运动中, 将其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琳, 程晓堂, 高洪德, 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8.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篇八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程 改革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42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很多高校的从教人员看来是一件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他们认为所谓的新课程改革无非是换一套新的教材,增加点新的内容,或者是换一套大纲,正是由于一些教师们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新课程改革,所以在他们的教学中总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局面。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是一件触及教育本质的改革,从教人员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均实现改革,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英语教学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苦读、死记的一个过程,更要以学生为本,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英语教学不仅重视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更要提高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知道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不是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虽然也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实践能力却很差,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变成了仅仅应付考试,而这一点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学生也终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遭到淘汰的命运。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定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英语学习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多学生提起英语都出现了畏难的情绪,对英语不感兴趣,或是无法维持长久的兴趣。笔者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没有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大都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进行学习的,这种不情愿的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以及英语的魅力。21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好一门外语是精英适应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如果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作为学生就必须要学好英语,而且要懂得如何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英语学习中要学会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积极的状态、活跃的思维去学习英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加强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把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最终转化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总之,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确保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一个“容器”,等待教师往里面灌输东西,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育观念取代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师就要放下唯师是从的观念,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引导、监督和帮助的人。课堂上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还会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等等。学生在自己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会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主动去学习,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重视的是传授知识,老师们也以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把分数作为教学成果的唯一检测手段。这种一成不变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教师们要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和中心,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过程。

四、设计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交往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过程,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交际活动。比如,在学习英语文章时,教师可以把英语文章改编为一个小话剧或是一个小剧本,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起来朗读文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英语,加深对英语文章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而检测自己的教学成果。在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就像导演,而学生就像是演员,师生共同参与,频繁交流,不仅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也能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

9.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篇九

江珊菊

学校:水寨中学 发布时间: 2012-11-27 9:13:38 从事英语教学五年, 笔者接触两种不同新教材----人教版和人教新课标.虽然执教时间不长,却颇有感触.特别是九月份开始接触人教新课标这本教材,深深感觉到教学永远是形影不离的.高中英语教学给我的印象是: 与时俱进;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赢;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是渔夫,授学生与渔.作为授渔者,要了解授渔的渔具.教师首先必学对新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对其指导精神了如指掌.在笔者眼里,新教材本着”以人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话题与时俱进,语言地道自然;;教学理念先进,倡导体验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编排体系合理;设计图文并茂,留给创造空间;单元生词大幅增加,语法进度大步加快.作为教授者,要了解授渔的对象.笔者执教于一所县城中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往往都具备这样的特征:英语基础薄弱,底子差,深受”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只关注语法和单词用法, 听力口语零阶段.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见识少而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考试会做题.总之,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方法且自尊心特强.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尝试: 一.教学过程中, 注重常规教学中求创新,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入学考试等了解学生的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开学后一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尽量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加强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二.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不玩花架子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记的习惯(2)读的习惯(3)写的习惯

2.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贯彻交际性原则也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是: ⑴.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it’s fine today, isn’t? / 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⑵.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⑶.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

⑷.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如:办英语小报,举行英语晚会。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高一我们就要求学生人人尽量有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他们勤查字典。4.认真抓好英语早读:外语教师下班级认真抓早读课,除了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这时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明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做法,学生的兴趣明显增强,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了.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对教材的使用存在有不少困惑: 1.生词量大,学生难以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词汇量: 修完1-5本必修课本, 词汇量为2400-2500个,达到七级要求;达到八级要求, 即修完1-8本教材, 词汇量要求为3300个;九级要求的词汇量是4500个.鉴于这样的安排,每个单元的词汇基本是在50-60之间。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难度颇大。

2.听力材料多而长,设题较难不便使用。新教材每个单元中的听力内容比较多,连同练习册中的至少有三个听力材料与练习,尽管所选材料都与本单元话题密切相关,但是总体难度都很大。我们曾在教学第一单元时,按照要求给学生听第六页的短文,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练习,结果学生普遍没听明白,不但浪费了一节课,还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

3.workbook部分包括有利于巩固或进一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和活动,容量几乎和主教材相当。有的教师惟恐不周,为了赶进度,只好加班加点,走马观花过一遍。有的教师以课时有限、学生消化不了为由放弃workbook。只有少数教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练习册的内容。4.教学内容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进入高中,对新学期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无论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刚开始都是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可是一两个星期的教学过后,发现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究其原因:

1、教材难度大,内容多,应接不暇;

2、课堂所学的内容似乎和考试脱节,试题不会做,没有成功感;

3、学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难极易退缩.对新教材的使用的反思与实践: 1.合理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 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实际操作过程中, 对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相应调整: 1)删减难度教大的内容主要是listening, speaking, 以及练习册中的project 等等;project因为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甚至需要收集资料,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完成,这对于农村寄宿制的学校,很难做到。而listening and speaking 则是鉴于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大部分根本无法开展。于是选用英语辅导报上的听力材料或者英语歌曲等代替,以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外关于写作,因为每个单元写作任务比较多,也只能是有所筛选着用或者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见的句型背诵以及课文精彩段落背诵。

2)调整教学顺序每个单元的教学我们一般需要7个课时,通常是:warming up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国家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重要特点是既体现学生主体又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它强调学生在构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者——教师,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实现身份转化,从仅仅传授知识到能进行教学反思的研究性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课后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总结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也体现出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解和实践的对话。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回顾。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与方法怎样?结合教学实践,我想谈谈本人的看法。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一、反思的内容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为此,新的课程标准主要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六个基本理念体现出新课标的几个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中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倡学生体验参与,倡导发现式学习和培养能力。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首先要抛弃陈旧的应试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检查自己教学中是否遵循了新的教学理念:有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有没有既照顾学生普遍需求又关照到学生个性需要;有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又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没有在照顾到学生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又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目标的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目标反思时,也应该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查找自己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检查自己有没有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学习动力。(2)检查自己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时是否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素养整合发展基础上。(3)检查自己有没有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4)检查自己有没有引导学生获得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英语学习策略。

3、教学内容的反思

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反思时,有必要明确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目标。可以对教材内容取舍的同时,添加自己选编的材料。反思时,回顾教学效果,对有益的尝试不凡加以总结经验,为以后备课提供参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

4、教学策略的反思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所谓“教无定法”,但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定是能经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不断吸纳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转变到新的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发现式学习、启发式引导的教学模式上来。这就要求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场所。教学策略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教学策略的反思应该围绕自己的引导、启发学生取得的经验和不足进行,看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反思的方法

1、内省式反思

内省式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写教学日记和教后备课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索。这种反思是常见的,也是教学反思的基本做法。有时不形成文字,教师通过心中思索得失,在下节课纠正不足。

2、交流式反思

交流式反思是指教师通过教师间或者与教师与学生间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探讨和分析,得出经验和不足,为以后教学做准备。新课标要求教师学会协作,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获取更多有益的经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在新课程改革中有重大意义。

3、学习式反思

学习式反思是指通过对新的教学理论或者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思。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一日千里,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掌握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更新自己专业知识储备,做一名研究性、专家性教师。

4、研究式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得失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呈现,使自己研究成果系统化。

10.《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教学反思 篇十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各位参加课改教学的老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想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我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多向自己发问,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对新课改中的教学活动进行一下反思,归纳如下:

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老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老师在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老师们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老师们仍然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教育新理念仅仅停留于口号,谁都会说,而其实在老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认可。因此,新课程理念下,老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

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老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老师们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应用次数频繁。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老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这些说明,学习要重视实效,而不能只顾形式,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老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我以为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应该在课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老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当前许多老师也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究中的快乐,这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11.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感态度,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感态度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态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项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讲话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想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多使用鼓励、赞赏性的言语。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应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进入初中的学生,刚开始可能会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和新鲜感,但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发现初中英语和小学英语完全不一样,进而导致他们将学习效果不好归咎于小学的基础,也就慢慢地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及时地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今天讲了知识点,明天上课一定会提问,这就要求学生当天一定要及时复习知识点,这样经过一个单元,学生会感觉学有所成,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断提升。而且每次的单元测验,我会将成绩有进步的落后生的名字提出来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与喜悦。有些落后生的接受能力慢点,一个简单的句型讲几遍还不理解,我会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切忌急躁、发怒。无数事实证明,落后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所以,教师对待学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因素,一定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

四、走科研之路,做学者型教师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会教教材,而且还要会研究教材,要求教师要做教研型的新型教师。因此,我们从事新教材的英语教学,应该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教材不仅仅是一条总纲,如何去延伸、发挥和创造性的利用它,完全要靠教师的能力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起到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我们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除具备流利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运用现代化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力之外,还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幅度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应时代步伐。

五、敢当小学生,共同求发展

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形式,整个教室常常静悄悄的,只有教师在发号施令,教师就如同将军一样,多威风啊!然而,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动起来,要开展小组活动,要人人都做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形式又如何来驾驭呢?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要敢于当学生,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新课程注重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求知识的过程。前几天,我们校内组织优质课比赛,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很活跃。可再细细分析起来,还要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真的没有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仅仅是热闹,未见“发展”,还要没有从本质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驾驭好课堂。

上一篇:大学生网站 文档下一篇:大榆树镇党员契约化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