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控设计

2024-11-01

疫病防控设计(通用10篇)

1.疫病防控设计 篇一

生猪 “高热病”防控明白书

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弓形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单独发生或混合感染的综合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生猪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

1、实施有效免疫。生猪养殖户必须依法做好生猪的免疫工作。要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疫病的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疫苗的免疫方法为肉猪21日龄或苗猪购回后注射,种猪在配种前注射,种公猪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0.3-0.5mg/kg体重,每周用两次)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等提高免疫机能类药物。及时测定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接受检疫监督。

2、规范免疫行为。必须使用贴有东台专供防伪标志的疫苗,疫苗购买后要及时使用,切忌在家中存放。疫苗注射器及针尖煮沸消毒,注射时,必须坚持每头猪更换一次针尖。

3、强化饲养管理。生猪养殖户(场)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做好防暑、驱蚊、灭蝇、通风、饲料防霉等工作,多给予青绿饲料,并保证猪有接触土壤的机会。

4、严格消毒灭源。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饲料专库存放,防止病原污染,猪的排泄物和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勿任意排放到河流中,猪舍及其周围环境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5、实行封闭饲养。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到疫区购买生猪,对新引进的猪群进行隔离观察,加强人员进出管理。

6、及时报告疫情。对病猪及时发现、诊断,治疗。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隔离病猪,做到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及时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发现批量发病或死亡,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站报告。

7、实行举报制度。养殖户或其他知情者,有权对拒绝防疫、乱抛乱扔或出售病死猪、隐瞒疫情、销售或提供疫苗及兽药不出具凭证等不法行为,向当地动物防疫站或县兽医站举报。

8、相关法律责任。对拒绝防疫、乱抛乱扔或加工出售死猪、隐瞒疫情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条款,追究法律责任。

2.疫病防控设计 篇二

1 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1) 圈舍要经常清扫, 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使用10%~20%的生石灰乳、2%~5%的火碱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百毒杀等常用消毒剂消毒。消毒次数:羊舍冬季间隔1个月, 春季间隔0.5个月, 夏季10d消毒次1次。此外, 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2) 转群或出栏后, 要对整个羊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 方可进羊。 (3) 贮粪场的羊粪中常含有大量的细菌及虫卵, 应集中处理。可在其中掺入消毒液, 也可采用堆积发酵法, 杀灭病菌和虫卵。 (4) 场门、场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 保持有效浓度。谢绝无关人员进场, 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及车辆等都要严格消毒。

2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每年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从外地引进羊只, 要经严格检疫并确认没有传染病方可进场, 不从疫区购买草料和畜禽。饲养员不得相互使用其它羊舍的用具及设备, 草车、粪车要分开。患结核和布氏杆菌的人不准入场喂羊;羊场内不养猫、狗、鸡、鸭等动物;羊舍内应消灭老鼠和蚊蝇。

2.1 免疫接种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注射一次, 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本省较多见的羊传染病还有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等。应根椐疫病流行情况, 按说明进行疫苗预防注射。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要注射三联四防苗一次, 不论大小羊一律肌注或皮下注射1ml, 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预防羊痘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按说明稀释, 不论大小羊一律于腋下或尾内侧或腹下, 皮内注射0.5ml, 注射后4~6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 免疫后一般无不良反应, 有些羊在注射后5~8d在注射部位有小的硬节肿块, 不需处理, 会逐渐消失;预防传染性胸膜肺炎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 6月龄以上羊用5ml, 6月龄以下羊用3ml, 皮下或肌肉注射, 注射后14~1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 注射部位应于颈部两侧远离肩胛骨处, 不要注射臀部, 以免发生跛行。后5~8d在注射部位有小的硬节肿块, 不需处理, 会逐渐消失。预防羊口疮用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以每头份加生理盐水0.2ml进行稀释, 采取羊口唇粘膜注射0.2ml进行免疫, 注射方法是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好羊的上 (下) 唇, 将其绷紧, 用食指上 (下) 顶使上 (下) 唇粘膜稍突起, 立即向黏膜内注射。注射是否正确以注射处呈透亮的水泡为准, 免疫期为5个月。根据情况1年应进行1~2接种 (春季在3月份, 秋季在9月份) 。预防羊O亚型口蹄疫每年用羊口蹄疫O亚型疫苗在春季 (约为3月上旬, 母羊产后1个月, 羔羊生后1个月后) 和秋季 (约为8月, 母羊配种前) 对羊各免疫1次, 按说明或皮下注射1ml, 15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半年。

2.2 使用生物制品应注意事项 (1) 弱毒活疫苗要求冷链运输和保存, 最好在0℃以下。死菌苗、诊断血清, 要在2~15℃运输和保存, 防止冻结或高温。 (2) 生物制品药瓶上应有完整的瓶签, 并注明厂名、使用方法, 使用前应认真对羊群进行检查, 严格按厂家的说明方法使用。 (3) 经稀释过的生物制品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超过的应废弃。用过了的空瓶 (包括装有未使用完的药瓶) 要经消毒后方可处理。 (4) 具体的免疫时间可在当地的兽医部门的指导下, 根据生产需要和生产免疫力的时间确定, 有条件的场还应检测抗体水平。

3 建立完善的驱虫制度

3.1 坚持定期驱虫一般是每年的3、6、9、12月份各进行1次全群驱虫, 驱虫药物根据本地寄生虫流行情况进行选择。从外地引进的羊要驱虫后再并群。

3.2 使用驱虫药物注意事项 (1) 驱虫药交替使用, 避免产生抗药性。如在羊场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药物或不合理用药, 可使寄生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会造成驱虫效果不理想。抗药性的预防, 可以通过交叉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合理用药得到解决。如对Avermectin有了抗药性, 可以换用Iver-mectin、Moxidectin、或Doramectin取得高效的驱杀作用。 (2) 注意阿维菌素剂型。阿维菌素商品名多种多样, 有阿维菌素、阿福丁、揭阳霉素、7 5 0 1 、虫克星、灭虫丁、虫必净、虫螨光等。剂型有片、散、针剂等。有些制品是用菌丝体, 甚至用药物残渣制成, 有的注射液不是缓释剂, 药效不是28d, 由于缺少稳定剂, 药效会降解。因而在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质量。预防体内寄生虫, 阿维菌素隔7~10d需要重新注射1次。

4 羊常见普通病的治疗

4.1 瘤胃积食这种病发病较快, 病羊不吃食、不倒磨, 有腹痛感, 回头看腹, 行动不便。治疗可用石蜡油100ml、人工盐50g或硫酸镁50g, 加水500ml进行灌服, 帮助下泻, 同时用5%碳酸氢钠100ml加入5%葡萄糖200ml中, 静脉注射, 防止胃内发酵引起酸中毒。

4.2 瘤胃臌气该病主要是羊吃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 如幼嫩的青草、苜蓿、青菜等。此外, 长期舍饲后突然放牧于草地茂盛的地方, 羊吃了有雨水或露水的青草、抢食补料等也易发病。治疗可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1500ml洗胃, 排出气体及内部食物。

4.3 胃肠炎病羊精神不振、食欲消失、反刍停止, 腹痛不安, 喜欢卧地。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缓泻止泻。内服0.1%~0.2%高锰酸钾液500~1000ml, 1~2次/d或内服磺胺脒、黄连素。如果病情较重可服氯霉素, 30~60mg/kg体重, 2~3次/d;肌肉注射氯霉素针剂, 20~30mg/kg体重, 2次/d, 同时要强心补液, 每只羊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 200ml、20%安那加注射液5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

4.4 感冒防治方法是加强对羊群管理, 防止受寒, 避免风吹雨淋羊群, 有防寒措施。一旦发生, 可用复方氨基比林5~10ml或30%安乃近肌肉注射, 为防止继发感染, 用青链霉素各50~100万IU加蒸镏水10ml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5d。

3.动物疫病及其防控对策 篇三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养殖的种类、养殖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反映在养殖数量与规模的扩大上,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畜牧养殖动物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动物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又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畜牧养殖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将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视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1 常见疫病分析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动物疾病主要包括: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三种。普通病主要包括的是内科、外科、产科等疾病,外科的疾病主要是指牲畜的蹄病及所受的外伤,而内科的疾病则呈现出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动物的普通病在规范的治疗、科学的诊断基础上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痊愈,并不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牲畜的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这种病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病原体,也包括那些已经患病的牲畜,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也十分广泛,它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饮水、空气、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这给动物疾病的预防带来了困难。寄生虫病主要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蠕虫、原虫、节肢动物等。这些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表面,以摄取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食。每种寄生虫的宿主不同,主要是通过宿主之间的密切接触来进行传播的。

3 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如果一旦暴发疾病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由于畜牧养殖的动物所处的环境不同,诱发各种动物疾病的原因也不同。例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都是造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爆发的主要诱因。针对不同的诱因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3.1 加强对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与规范

在畜牧养殖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动物饲料的配制与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动物的日常饮食与健康成长,更对疾病的防控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例如:在动物饲料的配制中必须对饲料进行检测,做好消毒工作,以确保饲料食品的安全。

3.2 加强对动物的安全检疫工作

防疫工作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在乡镇,畜牧业的收入占农业的比重很大,而动物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动物疾病的检疫与防控。因此,必须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宣传,例如:政策的投入、资金投入、科技的投入等。只有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形式,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的防控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

3.3 加强对突发疫情的处理工作

不论是环境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一旦疫情暴发,需做好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控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为了即使控制疫情,就必须严格配合相关的动物疫情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遵照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指示,加强对疫情的防控。例如:对发生瘟疫的牲畜可以采取火化、填埋的方式处理。

4.春季动物疫病防控通知 篇四

为切实做好我街道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确保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免疫率达到100%,同时做好鸡新城疫、鸭瘟、狂犬病、羊痘等其他疫病免疫工作(狂犬病城镇免疫率达到100%,农村达80%);确保动物防疫“三位一体” 工作落实到位,即畜禽标识率达100%,免疫档案及免疫台帐填写规范,内容全面(登记应免头<羽>数、疫苗生产批号、生产厂家);免疫台帐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检疫远程办公管理。

二、防控对象

关口街道辖区范围内全部畜禽

三、时间安排

现在至3月20日完成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和猪瘟免疫;4月10日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4月30日前完成狂犬病、鸡新城疫、鸭瘟等其他疫病完成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估,对免疫不合格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范文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畜牧站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春防工作计划,部署、组织和检查督促以及情况收集、综合等日常工作。

(2)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遵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要求,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组以及养殖大户专人负责的责任制。

(3)家畜(猪、牛、羊)的免疫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聘请的动物防疫员负责免疫接种;狂犬病的免疫注射由村(社区)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免疫接种由区域防疫员负责。家禽的免疫:散户由村(社区)组织人员进行免疫注射(其费用在办事处到村的经费中列支);大户由村(社区)通知动物防疫检疫站区域防疫责任人负责免疫注射,并各自做好免疫档案和台帐的登记工作。村聘请进行散户禽流感注射人员的技术培训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村进行散户禽流感注射所需物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套、疫苗、登记表、免疫档案)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

(三)严格操作规程

动物防疫员对各自区域内畜禽进行免疫,在免疫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免疫操作规程:①疫苗必须按要求进行保存,携带疫苗使用疫苗冷藏包;②稀释液用灭菌的蒸馏水、生理盐水或专用的稀释液,用量准确;③对使用的疫苗进行详细检查并登记批号,空疫苗瓶带回站统一收集处理;④对免疫过程中使用的器械严格消毒,免疫注射实行一牲畜一针头;⑤免疫注射前对免疫对象进行健康调查,对怀孕牲畜、患病动物及处于观察期内的动物不得进行免疫接种;⑥对从外地调回的畜禽,必须隔离观察30天以上并确认健康后方可进行免疫;⑦免疫接种与疫病治疗分开。

(四)加强督查

5.养鸡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五

摘要:在养鸡的过程中,疫病防疫工作必须做好。鸡的抗病力相对较差,而且规模养殖又不同于普通农户的散养,规模养殖密度比较大,鸡个体间接触密切,极易引起疾病的大规模暴发。一旦鸡群染病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轻则影响个体生长,严重会导致大面积的鸡群死亡,所以在鸡的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十分重要。

关键词:鸡场;疫病;防控;饲养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1.038

1育雏鸡的科学饲养管理

1.1要选择健康的种苗

初生的雏鸡身体还没有发育,在疾病的抵抗方面能力较差,这时期的管理十分重要,因为一旦防疫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的大面积死亡。此时期应抓好饲养管理,为以后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提高养殖效益意义重大。在种苗选择时一定要选择经过兽医卫生部门检疫并确认健康无病的种禽场提供的种苗,注意观察种苗的精神状态,健康种苗精神饱满、叫声清脆、反应灵活,用手握住时会进行强力的挣扎,从外观上看,体重均匀,腹部紧凑,脐孔愈合较好,眼睛有神,毛羽整洁光亮。

1.2要做好保温工作

雏鸡选择好后,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做好保温工作,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导致雏鸡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一旦受冷或者过热,均会导致雏鸡发病,影响发育,甚至死亡。要经常对鸡舍进行巡查,查看温度变化,做好保温工作,可以采用添加热源的方式来提高鸡舍温度。

1.3适时断喙和接种

雏鸡随着生长会有啄癖现象产生,个体之间容易互相啄伤,要在适时进行断喙,一般在雏鸡长到6~10日龄时进行,方法是把雏鸡上喙约剪去近一半,下喙剪去约1/3,都不要断的太多,断喙后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这些药物利于止血及伤口的愈合。另外雏鸡要及时进行接种,由于鸡的抗病力较差,多数情况下一旦染病就会群体发病,发病后在治疗上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所以在防治上以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疫苗对于鸡的饲养过程中疫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种时要结合免疫程序和疫苗的针对疾病类型进行科学选择,合理施用,做好雏鸡的接种工作。

2鸡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2.1鸡场的卫生管理

鸡场的环境对于鸡的生长及疾病防治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要做好鸡场的环境管理工作。一方面是鸡场的卫生,要建立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清扫,保持场区的卫生清洁,场区内不能有鸡粪、鸡毛及垃圾存放,对于清扫后的垃圾杂物要及时进行处理,及时进行运出、焚烧或深埋,对于鸡粪要进行发酵或烘干处理,对于场内排出的废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要做好消毒工作,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进行经常化消毒,目的是消灭一些病菌及病毒,从源头上斩断疾病传播,场区内要坚持带鸡消毒,也就是在鸡舍中有鸡的情况下进行消毒,达到净化环境,消灭病菌,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但在带鸡消毒时,一定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避免使用不当对鸡的生长产生影响,发生中毒情况。另外对于进出鸡场的人员、车辆及物品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带菌物进入鸡场,导致疾病的发生。

2.2 鸡舍的环境控制

鸡舍的环境对于鸡的生长影响很大,一定要做好鸡舍的环境条件控制,在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等方面进行调节,给鸡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鸡的生长对外界的条件变化会产生应激反应,有时外界条件刺激变大,就会导致鸡的身体机能出现变化,诱发疾病的产生。在夏季做好降温工作,避免鸡舍的温度过高影响鸡的生长,在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一般都采用封闭鸡舍,在鸡舍添加热源方式进行取暖,由于处于密闭空间,而且鸡群密度较大,很容易导致空气污浊,氨气量增大,湿度也会增加,因此要适时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清新、氨气量在一定的浓度,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时间不过长,避免引起温差过大。

2.3饲料的供给

养鸡过程中,鸡的生长必须要在足够的养分供应,对于饲料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要营养均衡充足,而且要干净卫生,同时也要注意饮水卫生。优质的饲料是鸡群体重保持的必备条件,养分充足才能满足鸡的生长、产蛋及自身代谢的需要。在断喙、转群、免疫或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及天气骤变时,鸡群会发生应激反应,对维生素A、K、C需求量增加,应及时补充,能增强鸡的体质和抗病力。鱼粉和骨粉中常含有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不宜直接喂。发生霉败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不能喂鸡。鸡的饮水应清洁。

2.4 做好隔离饲养,坚持全进全出

鸡场最好选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这样有利于隔离,既要求安静,又要交通便捷,禁止从疫区购买饲料、种鸡。要做好防鸟、防鼠、防蚊蝇等工作,避免外来生物对鸡群影响。在饲养管理中,要坚持全进全出,不要把雏鸡、育成鸡以及成鸡都放在一起混养,这样利于管理,也便于鸡场合面消毒,减少病害的发生。

2.5 做好疾病防治和免疫接种

养鸡防病工作要严格做好,结合本地的发病情况和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投药程序,有计划进行喂药,结合鸡的生长及季节变化情况,科学投药,同时要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并常变换给药的种类。养鸡场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制订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要有计划的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以便确定最佳的免疫时期,并要检查免疫后的效果。免疫前后,要保护好鸡群不被强病毒侵袭,还要避免各种应激。对鸡群增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及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效果。

6.农村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六

1、场址选择与布局

规模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供水供电方便、有充分自然隔离条件的地段。全场应严格划分行政管理区和饲养生产区,两区之间设立隔离屏障。猪舍应彼此独立,间距10米以上,排列顺序从上风向始依次为: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猪舍和隔离观察室。净道门边设消毒室、更衣室(沐浴室),大门入口、饲养区入口及猪舍入口分别设立消毒池。在下风段饲养区外(50米)建立兽医室、病猪隔离舍、污物污水处理设施等。装猪月台应建在饲养生产区育成舍附近的围墙外。

2、防疫措施

规模猪场应配备的主要防疫设施,包括防疫、诊疗、消毒、冷藏设备,兽医室,病猪隔离场所,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猪场周围应筑有围墙或其他有效屏障,并建立绿化带。

(1)门卫制度。生产区内应严禁非本场生产管理人员随意出入,外来人员出入需经主管兽医人员批准。进入生产区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消毒,通过消毒池入内。(2)消毒制度。整个饲养生产区范围内的所有猪舍、运动场、工具、道路应实行定期清洗消毒。消毒药应选用高效、低毒,几种消毒药应间隔轮换使用。禁忌交替使用酸性与碱性等相互拮抗的消毒药物。

(3)免疫制度。根据猪场和周边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正确选择疫(菌)苗种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同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适当增减免疫剂量。在免疫接种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母源抗体,猪群健康状况,疫病发生季节,疫苗的有效期和疫苗的副作用等。

7.大雁疫病的防控技术 篇七

1.1 空间隔离

(1) 大雁养殖场应尽量远隔居民区, 四周应建有较高的围栏, 围栏两侧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2) 养殖场的生产区要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 各雁舍之间要留有一定的距离, 并由绿化带分隔。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之间设置更衣消毒室, 消毒室前后门口设置消毒池, 池内装有旧麻袋等吸附物, 饱浸2%浓度的烧碱 (Na OH) 溶液, 每周补充两次, 平时保证湿润。消毒室内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和更衣柜、洗手池等设施, 平时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

(3) 养殖场门口要设置宽2.5m、长4m、深0.3m的消毒池, 内部装有2%浓度的烧碱 (Na OH) 溶液, 每周更新1次, 平时保证有5cm的液面深度。

1.2 雁群隔离

(1) 各生产阶段的大雁要定群饲养, 尽量减少转群, 禁止混群, 防止不同群的大雁相互接触。

(2) 雁舍采用全进全出制度, 在雁群进出前后要彻底清洗消毒。雁舍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中间应隔有绿化带。

(3) 禁止饲养员在职责以外的雁舍间随意走动, 兽医人员进出雁舍时必须经过消毒池。

1.3 疫源隔离

(1) 场区内要在下风处设置病雁隔离舍和病死雁处理室, 病雁应在隔离舍中饲养和治疗, 死亡确定患有恶性传染病的大雁扑杀后在处理室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之后进行深埋。

(2) 投喂饲料的推车、铁锨等用具与清理粪便的推车、铁锨等用具必须分别设置, 做好标记固定使用, 禁止混用。

(3) 所有人员进入生产区时都必须经过更衣消毒室, 进行更衣、换鞋、洗手和紫外线照射消毒。一般情况下禁止外界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 特别不能进入生产区。

1.4 搞好环境卫生

(1) 随时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保证大雁自由饮水的需要。每天定时清洗盛水器具和饲具, 保持卫生。饲料要保持新鲜,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冬季注意防寒保暖。相对湿度要控制在50~65%之间, 冬季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清新。

(3) 每天必须清扫雁舍, 及时清理粪便, 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保持环境卫生。

2 消毒措施

2.1 消毒前的准备

(1) 消毒前应先将可拆除的用具运至舍外清扫、浸泡、冲洗、刷刮;舍内从屋顶、墙壁、门窗, 直至地面和粪池、水沟等按顺序认真清理和冲刷干净。

(2) 采用熏蒸法 (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 消毒时, 要将被消毒的物品取出, 清理干净后散开摆放或挂在消毒间中。

(3) 实施消毒操作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4) 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品, 特别是带雁消毒时要选择毒性和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品要定期更换, 最好是两种以上药品配合使用, 但要注意配伍禁忌, 正确使用消毒药物。

(5) 严格按说明配制消毒药剂, 现配现用。

2.2 消毒操作

(1) 场内环境每月进行一次药物喷洒消毒, 消毒药品可选用过氧乙酸、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2) 雁舍和运动场每半月进行一次带禽消毒, 消毒药品可选用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3) 在雏雁离开育雏舍后和新的雏雁进入育雏舍前都必须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消毒药品可选用烧碱、过氧乙酸、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剂量要适当加大。

(4) 铁锨、扫把、推车等生产工具和饲槽、水槽、隔栏、垫板等用具每周进行一次消毒, 消毒药品可选用烧碱、过氧乙酸、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5) 兽医诊治用具按照手术器械消毒规程随时进行消毒。

(6) 病死和扑杀的病雁检查后要用大剂量的消毒剂彻底消毒, 之后在坑中撒入生石灰进行深埋处理, 消毒药品可选用高浓度的烧碱和来苏儿等。

(7) 人员进入生产区要在消毒间更衣洗手, 并用紫外线灯照射15min进行消毒。

(8) 生产区人员的工作服每周要进行一次清洗和消毒。

(9) 消毒操作要仔细认真, 均匀喷洒消毒药液。要全方位地进行消毒, 不留死角。

3 免疫程序

3.1 雏雁免疫程序

1日龄, 小鹅瘟雏雁用弱毒苗皮下注射0.1ml。

14日龄,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0.5ml。

3.2 育成雁免疫程序

35日龄, 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120日龄,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3.3 种雁免疫程序

每年开产前10d,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每年开产前28d, 小鹅瘟种雁用弱毒苗肌肉注射1.0ml。

每年秋季, 小鹅瘟种雁用弱毒苗肌肉注射1.0ml。

每年秋季,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摘要:本着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结合大雁养殖生产的实际, 参考家鹅的免疫程序, 对原有的防疫措施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大雁人工养殖疫病防控程序, 为大雁养殖生产提供依据。

8.直击生猪疫病 求解防控措施 篇八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经历几次大起大落,就像股市一样充满风险。根据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7年,猪蓝耳病暴发使生猪存栏数量明显下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然而,猪肉价格回到正常水平没多久,2011年爆发的腹泻病又给猪仔存活率带来严重影响,猪肉价格再次出现较大波动。

不难发现,养猪业的每一次起伏,很大一部分是由生猪疫病流行所致。我国养猪量居世界第一,猪病防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如今防控手段已有很大改善,但猪病难控的局面仍然客观存在。

猪病难以控制究竟与哪些原因有关?如何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控制猪病的发生?近期,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主任、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猪病防控岗位专家姜平教授接受本刊专访,就上述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记者:近年来,猪瘟、蓝耳病等疫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且生猪疫病越来越复杂。在您看来,猪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下降,是否与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关?

姜平:我国很多猪群免疫水平低下,确实与猪瘟、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有关。这类传染病原可以相互作用,一旦猪群受到其中一种病原感染,很可能引发其他病原感染。我国政府和养殖企业对这些疾病的防控十分重视,采取了疫苗免疫接种、分群或“全进全出”等综合性饲养管理和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等办法进行防控,使得这些疾病得到了较好控制,急性爆发和流行正逐步减少。但亚急性、温和型病例却时有发生,发病过程和经济损失与饲养管理条件和应激密切程度相关。

记者:以猪蓝耳病为例,此前相关人士说已得到控制,但您认为并没那么乐观。那么现在您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

姜平:我国猪蓝耳病毒的流行十分广泛,极大部分猪场都存在带毒现象,因此猪群的免疫力普遍较低。而且这种病毒的基因很容易变异,猪瘟疫苗免疫抗体常常达不到理想水平。就蓝耳病来说,我国和世界很多国家一样,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两种血清型病毒。美洲型病毒存在很多基因亚型,高致病猪蓝耳病病毒就是其中一种,它的基因和毒力都很有特点,所以被单独命名。同时,猪群中还存在很多其他亚型的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它们的毒力和抗原性均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一旦时机成熟,很可能形成新变种。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蓝耳病活疫苗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效果还是很理想的,而且养殖户对该病的综合性防控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猪蓝耳病防控现状比较乐观。但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应该加强对蓝耳病抗体检测和变异毒株的检测,加快研究开发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的疫苗,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猪群饲养设施和设备,减少次生危害。

记者:您研究蓝耳病多年,对于它的流行规律有什么发现?怎样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控?

姜平:纵观国内外蓝耳病病毒的流行情况可以发现,这种病毒的流行有一定规律,大约5年一次大流行,3年一次小变异。该病1996—1997年在我国第一次爆发并流行,2001—2002年为第二次,第三次则是在2006年,且不同时期的病毒基因序列均有不同程度变异。近年来,学者们发现,该病毒基因、毒力和抗原性仍在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频繁的人类活动和猪群活动、不同生物种和病毒间的相互作用等都可能引起病毒基因变异。

我们发现,该病发病与否与该病病毒的感染状态关系较大,短期内如果猪体内病毒大量增殖,发病的可能性就很大。病毒的感染状态主要取决于猪群的免疫状况、饲养环境以及猪群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同时我们还发现,该病的死亡率、发病持续时间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猪群的管理水平、预防性用药成本和猪的市场价格有一定联系。因此,我认为除了加强病毒变异的监测,把握正确的疫苗免疫程序和接种时间,减少疫苗接种给猪群带来带毒压力之外,还要进一步改进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卫生水平,避免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

记者:现在市场上有哪些防控蓝耳病的疫苗?养殖户怎么选择合适的疫苗?

姜平: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类,其中,活疫苗有很多毒株,包括高致病性活疫苗(JXA-1R、HuNan112、TJM-92)、传统毒株活疫苗(R98和Ch-1R)以及进口的VR2332传统毒株活疫苗。一般情况下,活疫苗有基因重组和毒力反弹的风险,对不同亚型的流行毒株保护作用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选择疫苗不可盲目,应该根据流行毒株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注意疫苗免疫程序。此外,也不要忽视“全进全出”和分段饲养管理方法、封闭饲养和发病猪血清驯化技术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的作用,同时,预防保健用药也可以防止细菌性病原混合感染,减少发病死亡率。

记者:猪圆环病毒也是危害很大的生猪疫病,您用8年时间研发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能否谈谈这段经历?疫苗的效果如何?

姜平:1998年我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兽医学院进修时就注意到了这种病毒,因为该病1997年首次在加拿大暴发时曾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当时我们研究组利用PCR方法对江苏省几个猪场送检的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均为阴性。2001年年底我回国,发现很多规模猪场出现了“高热综合症”,尤其在夏季,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那段时间,实验室收到很多病料,我们也实地调查了近百个猪场,在对病原进行检测之后,发现很多病例都存在蓝耳病毒 (PRRSV)和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的情况,而且猪体感染的试验证明,这两种病毒同时感染明显增强了致病作用和临床发病程度。

当时我们对发病猪的内脏和淋巴组织悬液进行了灭活处理,然后做了免疫接种,发现这种方式对控制临床急性发病有一定效果,我们猜想也许灭活型疫苗对该病具有保护作用。这就激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于是研究小组开始了该病灭活型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当时国内外均没有关于该病疫苗研究的消息。在克服了病毒培养、灭活、免疫佐剂、疫苗质量标准制定等难题后,2007年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获得了农业部批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2010年8月在国内第一个获得新兽药注册并成功上市。目前,该疫苗由洛阳普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苏南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量达5000多万头份。

nlc202309011502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可以有效降低生猪感染该病的几率,降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能有效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它还打破了进口疫苗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我了解到您有一项关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课题入选了2013年教育部科技研究重大项目。此次研究主要针对哪些问题?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姜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也就是俗称的猪蓝耳病,这个课题也入选了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周期为5年,属于应用基础研究。我们主要是想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该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解析病毒免疫调节相关蛋白,寻找新型疫苗的靶向分子和蛋白,最终目标是为了研制新型光谱疫苗。目前,我们已经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发现了两种与该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蛋白,还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记者:政府一直号召加强对生猪疫病的防控。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认为目前我国防控工作面临哪些难点?对于科学防控您有何建议?

姜平:我国猪品种单一,50头以上规模化猪场估计有30%~40%,规模化程度差异很大,饲养管理方式和生物安全控制相对落后,种猪群饲养标准化程度也比较低。而且我国猪病复杂,上世纪60~80年代的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大猪病依旧存在,猪蓝耳病、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等新的猪病不断出现并流行。这些都使得我国猪病防控面临诸多困难,尤其在猪场设计、饲养管理方式、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环境控制、疫苗品种、药物质量、疫病诊断技术和兽医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不足。

当前,在猪病防控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理解和贯彻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控、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工作方针,在农业部统一领导下,科学设计规划布局养猪规模,引进、学习、推广先进的养猪技术,建立种猪场疫病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高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重点抓好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不放松猪圆环病毒和气喘病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同时,还应该鼓励科研机构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科技集成,及时转化最新科技成果,组织科技力量,进行集中攻关,控制猪伪狂犬病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重新发生和流行,确保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创新的?对生猪疫病研究而言,怎样才能实现创新突破?您下一步有什么研究计划?

姜平: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生命力。我国猪病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如何利用这些成果也是创新。对于我们猪病研究人员来说,创新必须在关注国外疫病流行动态、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养猪特点和猪病流行情况进行,一旦确定目标,就必须根据计划逐步实施,坚持不懈。

现在,由于蓝耳病病毒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仍未明了,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率也未达到理想效果,同时猪圆环病毒带毒混合感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免疫抗体和野毒抗体仍没有被鉴别出来。所以,未来5年,我们主要还是围绕这两种疾病的致病和免疫机制、诊断和免疫防控技术开展研究工作,争取为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9.动物疫病防控调研报告 篇九

(一)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

1、积极投入春防工作:在市防指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积极投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春季强制免疫工作,制定集中免疫、督导和监测方案,配合县区畜牧兽医局做好了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的技术处理工作,并多次参与春防督察和验收工作。

2、科学制定疫病监测方案:根据省动物疫控中心下达的监测方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市动物重大疫病监测方案,把监测任务量化、细化到各县区。要求县区每月及时准确的报送监测结果,并按时向省疫控中心报送《日常监测月报表》、《半年报表》等各类监测报表。截至5月底,牲畜口蹄疫监测了33个场(户、屠宰场),抽检血清样品476份,410份抗体水平合格;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了25个场(户、交易中心),抽检血清722份,568份抗体水平合格;猪瘟监测了26个场(户),抽检血清403份,363份抗体水平合格;鸡新城疫监测了49个场(户、交易中心),抽检血清759份,655份抗体水平合格;猪甲型h1n1流感观察了27个场,750头,未发现临床疑似症状;家畜布病监测了46个场(户),抽检了459份血清,未发现阳性病例;牛结核病监测了19个场(户),抽检210头,未发现阳性病例。

3、积极开展春防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按照省防指办的要求,4月份完成强制免疫工作,5月份组织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我中心组织技术骨干奔赴县区,深入养殖场户一线,全市共采集28个畜禽养殖场、8个散养户、3个交易市场血清849份,分别检测了禽流感(h5)、新城疫、口蹄疫(o型)、猪瘟四种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经检测,达到规定效价水平的血清802份,总体合格率为94.46%,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为98.11%,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98.83%,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91.67%,猪瘟合格率为90.59%,并将监测结果内部通报全市。

4、按时完成送样工作:按照省动物疫控中心的要求,上半年共送检血样423份,其中用于检测禽流感的血清50份、检测新城疫的血清50份、检测口蹄疫的血清168份、检测猪蓝耳病的血清70份、检测猪瘟的血清85份,按质按量的完成了送样任务。

5、动物疫情网络传送工作进入常态化:我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使该项工作制度化,每月初督促县区及时准确的填报《无疫情月报》和《疫情月报》,保障疫情网络的畅通,为疫病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认真做好了《全国兽医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全国牲畜二维耳标追溯系统》的维护和填报工作。

(二)狠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中心于5月中旬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市-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专项检查。目前除了蒙城县仍有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未建成外,全市共建成7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中心站),总面积9968平方米,到位仪器设备3129台(套),累计完成中央投资650万元,地方配套283.3万元。三县一区的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改)建土建工程已完工,仪器设备正待省里统一招标采购。

(三)年度考评及调研等工作:一是3月份组织开展了市、县(区)两级动物疫控中心工作考核和上报工作,蒙城县动物疫控中心被推荐评为省级先进动物疫控中心。二是3月份组织开展了我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工作,4月份开展了奶牛规模化养殖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将有关情况汇报给省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三是按照省农委《关于加强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专项活动,加强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四是积极配合市人大会开展了《畜牧法》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

(四)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1、大力推广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我中心下发了《关于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指导意见》(亳疫控7号),要求在 全市范围内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门的微生物制剂来垫圈养猪,又称为“自然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猪在垫料上生活,垫料里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降解猪粪尿;同时,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能有效的杀死有害病菌,不需要冲洗猪舍,少用消毒药,从而减少了废弃物的排出,饲养几批猪出栏后,垫料清出圈舍就是有机肥,做到了无污染、零排放,较好地解决了规模养猪场以及农村养猪户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每县、区选择条件较好的3-5家养猪场、规模养猪大户进行示范推广,全市新增10家发酵床生态养猪场,推广生物发酵猪舍㎡。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6家利用了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生物发酵床面积达1200多㎡,效果比较明显。

2、积极组织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按照省活动办的实施方案,我中心负责起草下发了全市的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动员组织了全市124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帮扶633个养殖场(户),重点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即: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和种草养畜集成技术。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和母猪繁殖障碍防治技术。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奶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和奶牛日粮科学配制技术。种草养畜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和种草养畜技术。《实施方案》要求每名技术人员全年累计入户帮扶时间不少于60天。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指导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其根本目的是培育一批具有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并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近期,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导。

3、积极开展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元月份,我中心在利辛县、蒙城县、谯城区三个项目县共选择71个改良设施齐全、人员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品种改良站点,开展了国家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截至6月中旬,全市共发放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细管28000支,已使用18040支,配种母牛10010头,妊娠9648头,受惠农户7602户;发放荷斯坦奶牛冻精细管6400支,已使用4435支,配种母牛3142头,妊娠2732头,受惠农户307户。该项工作我们近期也开展了专项自查,形成了专项督查材料。

4、做好畜牧业公共信息的录入和更新工作。目前完成了畜牧技术支撑机构信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信息、养殖合作社信息、大型规模养殖场信息、大型养殖小区信息、专家库信息的采集并录入上报工作。为我市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电子信息服务。

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以化验室为主抓手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仪器设备配备不完善,仅局限在常规化验和检测工作;二是检测工作经费较紧张;三是防疫物资储备少。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一是人手少,知识更新的慢,全方位的服务理念没有形成;二是没有技术推广经费,仍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工作,不能采取“技物结合”的方式,去引导示范和推广。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畜禽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强力推进我市动物疫病防控与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尤其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控,为畜牧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继续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和抗体监测工作。

3、开展疯牛病、家畜布病和奶牛结核病的集中检测工作。

4、全面深入推进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开展,以此活动为主抓手,重点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做好活动的督查和年度的总结考评工作。

5、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学习、务实、精干的技术服务团队。

10.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篇十

市部分地区暴发了猪链球菌病,前段时间。导致大批生猪死亡,同时人感染链球菌病204例,死亡38人。这一人畜共患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市既是猪链球菌病以及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又是全省的重疫区。年全市6个县(市)69个村共发生猪链球菌病7912头,死亡1186头,曾发生疑似人—猪链球菌病4例。全省10个县(市)发生禽流感疫情,其中我市有3个县(市)发病。其它重大动物疫病也时有发生。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全面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我市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防疫检疫。科学防控疫情

三、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动态

要重点加强监测,对发生过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提高监测频率。各地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一次拉网式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要对散养户、养殖小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现可疑情况要一查到底,不留隐患。要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诊断和报告工作,加强疫情管理,发现疫情要按法定程序报告,严禁滥报、瞒报、谎报和阻碍他人报告疫情。

四、规范处置程序。防止人群感染

要严格按照动物疫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生疫情。由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迅速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同时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对病畜作不放血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禽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的饲料、污水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限制人、畜、车辆进出和动物、动物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要严禁屠宰、加工和食用病、死畜禽肉。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检疫人员和屠工的管理,对发现销售和私自屠宰病、死畜禽而出具检疫证明的检疫人员,要从严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各地要严厉打击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以及参与动物疫情处置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疫装备,严防人群感染。

五、加强科普宣传。实行群防群控

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可防可控。各地要组织专家深入老疫区和疫病高发地区。重点宣传防治动物疫病的科普知识,宣传兽医工作对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把防治知识、方法告诉基层同志及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对病死畜禽自觉做到不宰杀、不出售、不食用、不转运。要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防止媒体炒作。

六、落实防控资金。保障措施到位

按照财政部、农业部〔〕77号和省财政厅、农业厅〔〕1号文件的规定,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防治重大突发疫情必要的防控资金。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配套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当前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应急资金,用于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疫情监测,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八、强化工作职责。搞好部门配合任务艰巨。各级政府一定要认真部署,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严加防范。各有关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做好疫病监测、免疫接种以及检疫、扑杀、消毒和病害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按有关政策规定,保证防疫等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加强对防疫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卫生部门要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做好人畜共患病发生情况的监测和治疗工作。公安(武警)部门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强制扑杀以及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严禁车辆到疫区(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协助做好动物防疫公路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牲畜屠宰监管,严禁非法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牲畜及其产品,维护市场秩序。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各种媒体的管理和引导,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上一篇:国美考试题答案下一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