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 教学大纲

2024-10-24

少儿 教学大纲(8篇)

1.少儿 教学大纲 篇一

少儿美术教学大纲

1. 启蒙班,适合2. 基础班,适合3. 初中班。适合4~6岁儿童。7~10岁儿童。11~15岁的学生。

启蒙班

1.基础课:以线描,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为主教导孩子们简单认识美术,了解怎样去绘画。

2.创意课堂:在学习绘画基础的用笔和绘画元素理念构成理念之后完成的带有指导性的作品。

3.手工课堂: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打破了传统的认识理念,在接下来就要多动手,创作出属于孩子们的作品。

4.天天课堂:在我们的孩子掌握了所有的基础课程之后,每个课时都有新的创意等待孩子没去创作。

四个课程有64个课时,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10个课时去完成,三个阶段穿插进行。第四个阶段占有34个课时是对前三个课程的巩固与创新。

基础班

1.基础课:以线描、色彩等绘画基础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孩子理解和掌握绘画的工具和绘画的意识与形式。2.素描基础:训练绘画能力。3.色彩基础:训练色彩感觉。

4.元素创作:在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完称自己绘画作品。5.手工课: 6.欣赏课:

7.国画基础:了解中国画。初中班

1.基础课,以线描、色彩等绘画基础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孩子理解和掌握绘画的工具和绘画的意识与形式。2.素描基础:训练绘画能力。3.色彩基础:训练色彩感觉。4.国画基础:了解中国画。

5.拓展思维: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6.复习巩固课:

2.少儿 教学大纲 篇二

学琴最需要的是练习。如果有条件, 学琴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音色优美的钢琴。钢琴的挑选也有一些讲究。挑选音色是选购钢琴的重点, 应从高、中、低音三个声音区域进行对比试听。首先, 高、中、低各音区的声音要连贯, 过渡自然, 没有明显的层次差异。挑选时, 不能一味追求高音的亮, 而忽略对中音和低音的要求。其次, 无论弹奏单音还是和弦, 都应清澈、干净、声音饱满, 而不能刺耳和浑浊。触键感觉也是选琴的关键, 要挑选适合自己弹奏深度的琴键。如琴键深度“国标”的规定为9.5至11.5毫米, 其中有2毫米的可选范围, 而这2毫米的差距就会带来不同的弹奏感觉。一般初学者都应请专业人员或钢琴教师来挑选钢琴, 这是完全必要的。琴凳最好选用与琴相符、专业厂家生产的且可调高度的琴凳。因为孩子个子较矮, 合适高度的琴凳能让孩子弹奏时姿势正确, 做到肩、肘、手的放松。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钢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动脑又需要动手, 要经过一段长时间严格甚至枯燥的基础训练, 需要长期不懈地练习, 切忌半途而废。学琴前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困难, 并下决心花费一定的精力和物力去完成学习。当然, 也不能把学习钢琴看成是异常艰辛的事情, 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 使孩子失去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提醒的是,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学琴具有巨大的期望, 不管孩子兴趣、自身条件如何, 一学钢琴就希望使之成为孩子职业道路的选择。这样, 势必导致家长与孩子压力增大, 学习兴趣减弱, 这对于钢琴学习是很不利的。家长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心态, 把钢琴学习看做是对孩子素质教育及智力开发、性格锤炼的一种方式, 让孩子轻松、正规地学琴。如果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确实发现孩子有向职业钢琴家发展的条件, 再有计划地培养。

三、学琴的最佳年龄

一般来说, 四五岁是开始学琴的最佳年龄, 太早了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也坐不住, 精力较难集中, 教和学都有困难。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琴, 可选择一周学琴一到两次, 每天练琴至少保证半小时以上。

四、专业教师教学

现在, 想学琴的人比能教琴的人多得多, 找个好老师就更难。专业钢琴教师琴路对, 方法正, 并有一定教学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 找个正规的老师教学会使入门变得相对容易, 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顺利踏上音乐之途。

五、教材的选用

钢琴作品浩如烟海, 对于一个钢琴初学者来说, 如何从这众多的作品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循序渐进地学习那些必学的曲目, 这需要有经验的专业钢琴教师指导。选择教材应注重在训练技术、打好基础的同时, 也兼具培养音乐感。在以前的教学中, 教师大多选用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作为入门教材。但在今天, 可供选择的优秀教材很多, 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等等技术与音乐并重, 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的教材, 在学习时都可以相互补充选用。

六、家长的辅导

孩子学琴在课堂的时间相对较少, 主要还是靠课堂下的苦练。年幼、初学的孩子自觉性、自制能力都较差, 特别是要让他们在钢琴上练一两个小时, 有时还是枯燥的基础练习, 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和辅导, 孩子必然是“磨皮擦痒”、如坐“针毡”。因此, 课堂下的训练要靠家长的辅导配合。上课时家长应尽可能地陪伴学习, 帮助孩子记好笔记;孩子在家练习时, 家长应通过在上课时对老师教学的理解对孩子进行指导练习。如纠正孩子识谱中的错音、节奏、乐句处理等, 使孩子的练习成为有价值的有效劳动。在这个过程中, 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即:只是辅导, 不是代劳, 不要让孩子产生懒惰的依赖性, 自己不动脑子, 完全靠家长“嚼碎”了喂自己。另外, 家长的辅导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弹得不好或练习不够认真时就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 使孩子刚刚萌芽的对音乐、钢琴的兴趣被扼杀掉。虽然在父母的逼迫下练习, 但内心对钢琴学习产生了厌恶、恐惧心理, 对学习丧失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如教孩子唱歌、欣赏音乐CD等, 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音乐的美。当孩子练好一首乐曲时, 不管他弹得够不够好, 都应以鼓励为主, 让孩子愉快地学琴。

七、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才能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准确、严格地识谱。准确地识谱会使弹奏过程轻松许多, 对学习的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识谱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音的辨认。a.谱号 (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b.线、间的位置、关系;c.变音记号 (调号、临时升降记号) ;d.高、低八度记号;e.音符时值、休止符;f.分句。 (2) 指法。乐谱上的指法是建立在手指自然机能与键盘排列组合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有根据地制定的。养成好的指法习惯, 能使手指舒适地跑动, 并便于记忆。但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许多孩子都没有使用正确指法的习惯, 而是随意乱编指法, 按自己的方式弹奏, 从而造成技术困难。很多琴童都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不照乐谱上的指法弹奏, 往往乐句就不能顺畅有序地连贯下去, 造成弹奏中断, 结结巴巴。特别是音阶与琶音的指法, 假如不严格要求, 弹奏将会十分困难。因此, 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在初学琴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节奏与节拍。所谓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音符时值有长有短, 有快有慢, 如何辩别弹奏各种节奏, 使之连续成为旋律, 这就需要初学琴者学会数拍子。上课时教师教授的节拍数法, 家长与孩子一定要掌握并能举一反三。练习时, 对于新课要边弹边坚持数拍子, 直至熟练。 (4) 弹奏标记、音乐术语。很多钢琴作品运用各种标记、符号、音乐术语来提示弹奏。如>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反复记号等等。弹奏时, 都应该注意按作品意图把它们体现出来。而音乐术语在初学阶段就应开始记忆, 如f:强、p:弱、rit渐慢……很多学琴者只知道把音符、节奏弹出来, 却不重视乐谱上标注的其他重要提示, 以致弹奏的音乐呆板、缺乏表情、没有内在情感的体现。

(2) 科学的练琴方法。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每天练琴两三个小时, 很辛苦, 但进步却很慢, 为什么用功了却效果不理想呢?”其实, 这就是练琴方法不对。虽然在琴上弹了几个小时, 却不懂用脑、用方法去练习, 以致“瞎”弹。练琴也是有窍门和学问的。首先, 要学会慢练。初拿到一首曲子, 应按照谱面上的要求做到准确、严格地识谱。这个过程要慢, 不要马马虎虎地随便看一下就开始弹。速度快了, 脑子来不及反应、准备时间不充分、就会出现错音、节奏不稳、乐句不通顺、指法错误等种种问题。即使你认为全都准确无误了, 也还有个熟练过程。可以说, 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应培养孩子养成慢速练习的习惯。其次, 学会克服难点。一首练习曲或乐曲里总会有一两个较难的技术课题。练习这些难点如果花的时间也和容易的部分一样多, 那结果必然是一弹到难点就“卡壳”, 就结巴。很多孩子不懂练习的方法, 总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反复练习, 花了很多时间重复很多遍,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练琴方法不正确。一首曲子里, 假如某小节、某个句子老弹不好, 就应把这个小节或句子抽出来单独慢练, 可分手、分句、分段练习, 还应动脑思考, 找到“症结”所在, 及时调整思路, 辅以方法, 困难自会迎刃而解。再次, 学会集中注意力。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同样的曲子, 分别教授给两个学生, A学生相当认真, 能够随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 很快就学会了, 回家练习后效果也很好, 回课时一次就顺利通过。而B学生在教师讲授时, 他思想总是走神, 明明在讲授这个乐段, 他眼睛却看着别的不相关的乐段, 且目光呆滞, 不知神游到什么地方去了。叫他弹时, 他抠头摸脑, 不知所措, 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表现。在上课时都走神的学生, 回去自己练习就更别提了, 想都想得到结果一定是一塌糊涂。一个孩子如果能从小养成集中注意力干好某件事的习惯, 那这个习惯将在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他终生受益。最后, 还要学会用耳朵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要养成聆听自己弹奏的习惯。很多小孩弹奏时精力完全集中在手指和乐谱上, 而忽视了耳朵的重要作用, 因此常常弹错了音和节奏却不自觉。最基本的聆听应做到仔细听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是否准确、和谐, 节奏、速度是否正确。学到一定程度, 更高的聆听要求是倾听音乐的变化, 音乐的流动起伏……

学琴, 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上是笔者在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希望每一位琴童都能在音乐的旅途中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元.学习钢琴的途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3.少儿 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少儿心理特征 少儿英语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英语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多地区在少儿乃至幼儿时期就已经展开了英语教学。然而,对于少儿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我们还应该根据他们此阶段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从心理特征着手研究少儿英语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少儿与成人在心理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从少儿心理特征出发研究适合于少儿的英语教学方法十分关键。首先,正确的少儿英语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少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为其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打下基础。如果少儿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自主去学习,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少儿就会厌学。其次,正确的少儿英语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帮助少儿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达到少儿英语教学的实质目的。

二、少儿时期的心理特征

少儿的心理状态和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第一,自尊心强。在日常学习中容易受到挫折,一点失败和批评就会觉得自信心受挫;第二,自控力很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却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第三,好胜心强。什么事都想争夺第一,想要备受瞩目,证明自己厉害。第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模仿能力较强。第五,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很难产生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针对少儿英语的教学方法

少儿英语教学应该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根据少儿英语教学的目的、特点以及少儿心理特征,少儿英语教学方法应该以提高少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为最终目标,这是少儿英语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本文将针对少儿心理特点探讨五种少儿英语教学法。

1.鼓励教学法。少儿自尊心强,自我调节能力差,在学习中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马上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他们,即使他们有一丁点进步,也要鼓励,不能因为学生一个单词不会读,一个句型不会用,就批评他们,那样他们会更怯于表达自己。多鼓励,让少儿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老师的爱。最初,学生们会不敢开口,但是信心都是老师给的。在课堂上,老师如果经常说“Good job” “You are clever” “I am proud of you” ,学生们就会乐于学习。学生们如果经常听到“Try your best” “I think you can”等激励的话,他们便会放开胆子学。因此鼓励教学法在少儿英语教学法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2.情境教学法。对于少儿学习英语,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却对什么都有三分钟热度,而教师应做的就是用独特的教学法抓住少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少儿英语教学,不能因为怕学生听不懂英语而一节课都在用汉语教学,老师应该用简单的英文对话或一句英文开始一节课。当遇到比较难的单词时,老师可以换几种说法解释一下,如果实在让学生费解,就用汉语解释一下。除了一堂课都要说英语之外,还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入乡随俗的感觉。比如讲到“问路”那课,老师可以把教室里的桌子摆成几条路的形状,然后在拐角处或者路边放上“银行,邮局,医院”这样的标识语。两个人一组,模仿问路指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身临其境,在欢声笑语中学会问路指路的对话。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带到一个真正的英语课堂,感受英语氛围,在忘记母语的状态下专心学习英语。

3.奖励机制教学法。少儿好胜心强,任何事都想争夺第一,如果对他们实行奖励机制,会提高课堂活跃度,这会使他们认真听每一堂课,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关于奖励的研究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对奖励机制也是相当有研究的。墨子说过,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活。墨子从治国安邦的角度阐述了奖励的重要性。奖励可以诱导学生好的行为发生,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因为在得到奖励后,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应受奖励的,这样会使他们不断朝对的方向发展。奖励就是一种肯定性评价。在少儿英语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制作一大张海报并写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贴在教师的墙上。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认真完成一次作业。老师可以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一朵小红花。在少儿好胜心的促使下,他们会努力争取每一朵小红花,老师的表扬以及同学们的掌声。因此奖励机制教学法会让少儿充满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4.肢体语言教学法。少儿注意力不集中,但模仿能力强,肢体语言教学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从而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教师就如同演员一般,站在讲台上,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不但要能“讲”,还要会“演”,使台上台下互通一气。英国诗人密尔顿说:“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和他的学生心神交会。”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当老师讲到动物的单词时,不仅可以学动物的叫声,还可以模仿动物走路的姿势。比如讲到dog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发出汪汪汪的声音,学生自然会学会dog 这个单词的意思,当讲到rabbit 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把两只手放在头顶模仿兔子的耳朵,蹦几下,学生在充满兴趣和欢乐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就会学会很多单词。单词的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讲单词时,如果只是一味的领读,听写,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当老师在讲“go,walk,run”这三个单词时,可以做出这些动作,学生也会跟着模仿,并清楚的区分这三个词。肢体语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5.游戏教学法。少儿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对集体荣誉感也没有概念,而游戏教学法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完善自己。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生们可以不知不觉的学会知识。游戏抓住了少儿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无法专心学习,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差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更好的学习知识,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而游戏教学法一定要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按照科学性的步骤进行。比如当老师讲数字的单词时,先让学生们随意走动,当老师喊出two 时,两个人就抱在一起,喊出four 时,四个人就抱在一起。老师也可以把有关数字的单词分解开制作成卡片,比如一个卡片上写上th ,另一个卡片上写上 ree。让同学们随机抽取卡片,然后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完成组词任务。虽然只是游戏,但是少儿在心中已经产生“我一定要赢”的念头,如果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老师一定要耐心指导劝解,以免使学生因为好胜心,不但没学到知识,反而造成心理上的挫折。做到教与学相统一,学与玩相统一。

四、总结

少儿时期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时期,而兴趣正是决定能否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少儿英语教学需要一定的技巧性,一味的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不但不会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会对以后的学习道路不利,最正确的方法就是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选择正确适合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短处,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小娟.少儿英语活动教学法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何祖新.少儿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张志华.对少儿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86-87.

[4]闫鸽鸽.从少儿英语看心理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西青年,2013,06:90-91.

4.少儿书法教学初探 篇四

摘 要:少儿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少儿书法教学注重学生兴趣、习惯、择帖、笔画、临摹、创作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逐渐踏入艺术的大门,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少儿书法教学;兴趣;习惯;择帖;笔画;临摹;创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抽象文化艺术。少儿书法教育是整个书法教育的基础,做好少儿书法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书法人才,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怎样合理科学的进行少儿书法教学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书法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有关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少儿学习书法的兴趣

书法教学比较抽象、枯燥,面对理解和思维能力尚不强的儿童,教师难教,儿童也难学,想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和成绩的确不易。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儿童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种潜在力量和内在动机,它存在于儿童的深层心理。怎样培养儿童对于书法美(字写得好看)的兴趣,爱护和提高儿童的习字兴致,教师要因势利导,进行耐心的诱引。

二、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是书法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应当先行。因为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执笔,关乎到少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正确的习字姿势要求小朋友身体坐正,双脚放平踏稳,腰杆自然挺直,双肩持平,头部端正,胸部离桌子一拳头;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头和上身稍向前倾,眼睛离桌面大约一尺。简单的说,就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当开始学习执笔时,因小朋友理解力较弱,可以形象地讲解、分析执笔的要点:“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执笔过程是:先用大拇指和食指对握,再用中指帮忙往里勾,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往外顶,外紧内松。为了使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于是,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

在教学中只要将“双姿”贯穿于书法课的始终,经过不懈的努力,小朋友就会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执笔习惯。

三、根据少儿特点,选择合适的书法范本

字帖是最好的无言老师,教师在择帖过程中,必须从少儿的特点出发。从启蒙教育来看,楷书作为基础教学比较适宜。有人认为唐楷“法度森严”,用笔原则儿童难以把握,因此,应从篆书或隶书入手。但是,我认为正因为楷书有法可依,能把笔画写得方中矩,圆中规,长短合度,轻重合宜。而且楷书笔法丰富,有点、横、竖、撇、捺、折、提、钩八种笔画,每一种笔画又有若干变化,笔画粗细的变化,起笔收笔的变化,这对训练用笔有较大帮助。

唐楷中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大家,都可以学。其中颜真卿的《勤礼碑》我认为是入门首选。《勤礼碑》可谓是楷书中的经典,结构端庄,用笔精熟,炉火纯青,字体端庄,雄浑宽博高古苍劲,练习对书写功力提升较快,宜于初学。(当然,各种书体风格不同,都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不能厚此薄彼,这里只是探讨书法入门的问题。)

四、加强基本笔画教学

笔画教学是练好书法的基础,是书法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下的功夫最大。我教少儿写字是从楷书入手的,写楷书又是从基本点画开始的,因为中国文字虽然复杂多变,但每一个文字的结构都是由一些基本点画所组成的,因此学习书法,首先要从基本的点画着手。而“永”正好具备八种形态的基本点画。相传王羲之“用心十五年,始工一用字”。可见教练掌握这八个基本笔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笔的训练,要强调一笔一画的写。我是先教学生写横画的,为了写好这一笔,我分三节课教。第一个课时,要求学生掌握中锋行笔的方法,尽量将一笔拉长,同时体会腕肘的作用。第二个课时,在巩固上一节课要求的同时,教学生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第三课时,根据学生的作业,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属于“病笔”的,以及出现病笔的原因。同时,一对一,面对面,一笔一画的示范,与病笔进行比较,指出其不同的效果。之后,再分别教学直点、长撇、捺、浮鹅钩、戈、横折钩等,这后面的几笔,基本上是每一课时教一种笔画。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楚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挫;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

五、临摹教学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点画写法以后,我不是让他们马上去临帖,而是先指导他们去仔细的读贴,让他们弄清字帖上的用笔方法与笔势往来,特别是点画之间的牵丝映带关系,要举例加以剖析。然后让他们举一反三地加以领会,不但要弄清笔着纸时的运笔过程,还要弄清笔在不着纸时空中运行的轨迹。这些问题弄清以后,学生们对这本字帖就有了较好的理解,这以后,再把这本字帖上的结体特点加以讲解,然后拿起笔来临帖,就比较容易入门。

在学生开始临帖时,初临不要求写数量的多少,而注意精细,在练习好几个字的基础上,再慢慢扩展开来。

六、书法创作教学

在教学中加强书法创作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学习书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就可以由临摹逐渐过渡到初级创作阶段。在掌握章法、落款的同时,选一二句健康的诗句、成语或者格言警句,按字的顺序在自己练习的碑帖中,用细笔双钩的办法把字选出来,集成篇章,再把款识的位置安排好,并注意字与字之间的上下照应的承上启下关系,这样就成了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了。

5.少儿色彩教学 篇五

儿童美术的“创意”,是培养儿童自己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观察人和物,将美的情景,有意义的情节,利用画笔,通过思考、记忆、观察、体验、联想,加上适当的创造或夸张表现出来,是一种美的经历。具有“创意”的作品,画中的“创意” 色彩,是通过创造新色彩、创造新色调、创造新色彩配置,是一种训练儿童的审美、思考能力、大胆创新、判断力、坚毅处事态度和从错误中自我修正的综合能力。

强调美术教育价值的终极体现,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重视创作过程的同时,也不忽视创作效果(作品),主张顺应儿童自身本性的发展。为此,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的色彩教学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儿童自主创新的重体验、重表现、重个性的儿童创意色彩教学。

一、强调色彩体验方式的丰富性

6-12岁的儿童可以划分为“色彩朦胧化”阶段。此阶段儿童逐渐发现到色彩和物体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处在一种“非写实与写实色彩”之间,主要靠直觉而非经验、理性认识判断外部世界。儿童“色彩朦胧化”阶段的丰富程度是取决于儿童的性格、生活色彩环境和老师启发。

通过色彩游戏进行单个与集中的色彩体验。儿童重复的变相创作获得不同的经验,则会产生自信心。这些重复并没有刻板的意义,相反地,他们具有发现和控制新经验的欣喜意义,通过创设情景,如参观、欣赏、交流和课堂教学、色彩游戏等丰富的情景引导,让儿童去体验色彩,获得经验。如:色彩游戏——《调出我最喜欢的色彩》

色彩知识的教学课,旨在让学生体验色相的不同和丰富性。

先每人折一个特别的玩具,用三原色调出基本的间色和特别的复色。辨认各种复色色彩,在讨论中回答各种色彩知识。然后把着有不同色彩,且形状相同的折纸玩具排列在一起,分析相同的东西为什么每个人画出了不同的色彩。

启发学生破掉“固有色经验”观念。物体的色彩在阳光下,依不同时间、位置变化千万,没有固定标准不变的色彩。我在教学中,设计想像画、装饰画的题材,让儿童们自行决定怎么涂色彩,让他们大胆设想,破除过往设定形式色彩的枷锁,让一种题材,每个学员都有个人的配色方法,证明色彩画没有固定标准的设色模式。

通过写生、观察改变色彩体验。儿童现成的色彩模式是不会改变的,除非有一个明确的感情经验来导致色彩的改变。决定色彩样式的是视觉概念,所以,注重引导儿童观察,来改变已有的色彩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如:运用综合材料写生——《多彩世界》

当学生在纸上刻画叶子颜色时,结果几乎是一样的绿色。然后现场分析写生对象,同样绿色的叶子,同样的光线,在不同的侧面,发生了颜色变化。随后并要求在第二节课时每个同学带一片树叶回来,集中粘帖进行展示来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同一季节中叶子的颜色有差异,不会全是绿色的,还有黄、红、褐……再通过各种图片范画,欣赏四季各异的叶子资料,得出不同的季节,叶子的颜色有变化,春夏季叶子普遍偏绿,到了秋季,绿的叶子却成了红和黄。同时鼓励学生们课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大自然,会发现色彩变化万千,例如观看树木,发现并非如一般儿童的形式化色彩:树叶单一绿色、树干单一咖啡色,树叶可能会是偏黄绿色、偏青绿色;树干也可能是灰蓝、灰红 …… 总之事物的色彩是万千的,语言难以表达,多去观察和体会,会发现更多的色彩。

通过观察、写生到完成一幅作品,让儿童有一个特殊的体验。从而能改变儿童已有的色彩样式,改变了他们的体验,重新获得新的体验。这样的方法比起老师在课堂中,反复抽象地讲解叶子有各种颜色的理论知识,效果要事半功倍。

二、突出色彩表现手段的创意性

对儿童进行色彩教学,是不能只借助“色环”、其它“科学的”教具和“写实”来教授色彩的。这种施教往往会摧毁儿童的自发性艺术创造,而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直觉色彩经验并不安全。所以,我认为应注重让儿童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色彩的反应,去大胆地表现。

1、激发儿童的表现欲,让儿童将艺术当作自我表现。在成人的眼里,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儿童和家长不知道而已,作为老师应经常鼓励儿童内在的表现冲动,提高儿童色彩的表现力。

如:《冬天的城市》

冬天,每个孩子对寒冷的冬天都有着不同的感觉和印象。通过不同媒介,让孩子们讨论各自对冬天的感觉和印象,回想冬天里事物的变化,比如人的衣着、心情、精神面貌等;树叶的颜色,以及花、鸟、鱼、虫该怎样生活等。重点讨论对冬天的色彩感觉是怎样。最后,把自已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进一步交流展示。

通过大家经历过的生活经验,寻找冬天的感觉,激发了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儿童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效地引导儿童主动投入到学习研究活动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发起表现的欲望。

2、色彩的“求异”引导。不只是要求学生同一主题形象构思的“求异”,色彩画教学中“求异”也是我经常利用来引导儿童作画的元素,有时在课前或作业完成后作些小游戏,例如树叶为例,画面上有多块树叶开始涂色,要求第一块叶完成后,第二块叶颜色要与第一块叶不同,第三块叶与第二块叶又不同,但它们仍然是绿色系列,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可以用简单的混色法,达到树叶色彩“求异”目的。色彩上“求异”令他们养成随时要去独立思考、观察、尝试的习惯。

如:色彩的联想——《色调练习》

通过一种色彩进行联想一些有关的场景,鼓励学生创想独特的场景物或人的同时,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并形成统一的色彩调性,提高色彩的表现力。

通过色彩的联想练习,每位学生的色彩感受都不一样,有的在画的过程中甚至改变了当初确定的色彩,找到了新的也许更符合其内心的色彩。所以,色彩“求异”的过程也是一种发觉自身潜力的过程。

3、教师环境和激励创作。在不断激发儿童的表现天赋的同时,通过集体创作、小画展、小擂台、创作表演等形式为儿童提供舞台,展示儿童,激励儿童,提高儿童的色彩表现力。特别是教室的展示墙,学生每次上课都能直接感受到好作品的示范性,同时也对他们自己带来刺激性——“哪天我的作品能展出就好了!”

三、注重色彩个性发展的充分性

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人的个性。教育不是把每个儿童都培养成一个“模样”,而是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儿童都成为成功者。只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为有创造的人,所以,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创造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创新的教学。

色彩的创意教学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还是……对颜色无意识的选择,有可能表达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气质特征。

1、从开发潜能入手,发展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能充分发挥儿童潜能。

(a)在欢乐中学习色彩。引导儿童在欢乐中学习,不仅仅把一切归结为兴趣,因为学习毕竟是艰苦的劳动;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比如设定他们感兴趣的创意主题——从最新游戏、电影、动画、故事的基础上设定有关的趣味主题,把他们引向爱学、会学、好学、乐学的境界,从而由此焕发出更大的兴趣。

(b)利用色彩的创意表达不断发现自我。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为孩子们的独立探索开辟广阔的领域。因为现代儿童的特征之一,是喜欢独立观察和操作,喜欢通过个人或集体探索发现某种知识。如:《我的色彩日记》

长期作品对于孩子的绘画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每期都有一个长期的绘画课程——《我的色彩日记》。每个人准备一个32开小速写本,首先按照自己的心情选择色彩;然后用色彩联想一个小故事;写一篇关于色彩的日记,抒发自己的感情。

画色彩日记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养成随时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大自然现象的独立探索取得独特经验的习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带来的探索成果是一篇篇的色彩日记,这种独一无二的色彩日记会给孩子们整个成长过程带来最大的快乐,其个性也会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2、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儿童色彩创意教学,既要使他们的好奇、探索心理逐步得到满足,同时又产生更新更强的好奇、探索心理。如此一环扣一环,螺旋式上升,推动儿童创造的个性逐步形成。

(a)创新课例设计,诱发创意能力。通过色彩创意性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情景设计,充分挖掘色彩教学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看日出》

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情景,分别设置成春天的和眴、夏天的炎热、冬天的温暖三个日出情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三个要求(春天的美丽、夏天的心愿、冬天的渴望)来创造日出的色彩。结果每个人的作品各具特色:色调不一定是暖调,太阳不一定是红的,出现了春天的太阳是绿色的,夏天的太阳是淡蓝的、并能吸热,冬天的太阳是火红的并发出大量的热等创造性的色彩。

通过类似的创意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b)提供探索舞台,发展创意能力。通过提供“小发现、小创新”为主的探索舞台,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主要鼓励儿童去观察、发现不同于以往所得的色彩经验,在所得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小创新。如儿童已有的经验——天鹅都是白的。而有一天儿童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天鹅居然还有灰的、蓝的……于是,大胆创新、表现就由此开始了。把天鹅画成绿的,紫的……各种颜色,这本身就是一种色彩上的“可能”,同时更是一种创意能力的发展。这样,日积月累,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际创意能力将会得到很大发展,主体性也就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6.少儿声乐教学初探(推荐) 篇六

一、几岁学习唱歌最好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二、初级训练时的现象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三、单项练习方法训练童声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

四、注重自信心及歌唱表现力方面的培养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唱歌失去自信心。

7.少儿舞蹈教学基本策略分析 篇七

一、少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少儿舞蹈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少儿心智和身体成长阶段进行的舞蹈教学,对少儿的审美能力、情操品味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帮助少儿开发智力,激发其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艺术品鉴能力。不同的舞蹈种类可以培养幼儿不同的性格,比如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幼儿勇敢、豪迈和进取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幼儿性情与情操,使其获得美的享受,增强对美的感受力。我国舞蹈的历史悠久,学习舞蹈也是体现弘扬我国传统艺术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同时,少儿舞蹈教学可以使幼儿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形成辨别美与丑的能力,可以使少年儿童感受和发扬积极、艰苦、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

二、少儿舞蹈教学基本策略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恰当的导语能在舞蹈教学中体现其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式。在舞蹈课开始之前,教师设置一个场景,引入一个艺术导语,都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促使幼儿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工作状态,也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进入课堂,这也正是实现艺术效应的重要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女双手位”一课时,出示了一张画,画面上是几位蒙族少年策马扬鞭奔驰在草原上的情境。笔者根据画面采用新颖导语:“在这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几位蒙古族少年骑在马背上扬鞭奔跑,他们神情多么威武,动作多么洒脱。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他们的心境呢?幼儿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想”,这时候我再引入“女双手位”的学习,便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让幼儿的思维也能够与笔者的教学思路相契合,促使幼儿产生更加浓厚的舞蹈学习兴趣,进而愿意接受舞蹈动作的训练。由此可见,良好的导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少儿的舞蹈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少儿舞蹈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进行单一的某个动作训练,其很快就会觉得乏味,对舞蹈失去兴趣,导致学习舞蹈的效率低、效果差。因此,指导教师应该抓住舞蹈的特点,以感情为中心,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到舞蹈教学中,让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内容展现出不同的内涵,让幼儿能够从中领悟到不同的情感,让幼儿能够从舞蹈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促使少儿舞蹈教学产生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课也是感情课,舞蹈的教学通常需要具备感情,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显得枯燥和乏味。为了实现舞蹈课设置感情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对不同风格的舞蹈选择不同曲风的音乐,实现优化教学结构和内容,让幼儿每一节课都充满乐趣,唤起幼儿各种感官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使之充实、满足。

3、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及时的进行教学反馈不仅是舞蹈教学的内容之一,其也是是所有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反馈是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学习情况,以针对幼儿的学习状况提出针对性的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进而提高幼儿的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信息的输出,又要重视接收幼儿获得知识的反馈;既要及时地接收来自幼儿的反馈信息,又要适当的时机对幼儿的学习结果做出反馈。控制好反馈信息的正常交流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舞蹈课上儿童学习基本的动作之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动作情况收集幼儿的反馈信息,信息越准确,数量越大,对幼儿的舞蹈学习状况了解的就越细致。从而根据幼儿的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调节,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细心留意幼儿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幼儿的神态变化,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程序,便于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强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虽然教师具有主导的作用,但是对待幼儿学习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到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跟进幼儿的整体舞蹈训练,另一方面也要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缩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通过此种关系的建立让幼儿更加喜爱舞蹈教师,让幼儿能够更加喜欢所学习的舞蹈。比如,笔者在教授幼儿跳《三只熊》舞蹈的时候,笔者在前面做“引舞”,让幼儿一起跟着老师的舞蹈动作进行学习,之后,笔者还和孩子们一起扮演起可爱的三只熊,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让幼儿的舞蹈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整个课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真正提升幼儿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实现教法的创新和研究,真正让幼儿能够从中获得益处,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幼儿爱上舞蹈。因此,教师要注重探索舞蹈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舞蹈的积极性,为幼儿的更好成长奠定基础。

摘要:少儿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舞蹈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其审美能力,可以提高其整体素养,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掌握好基本策略,循序渐进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基于此,本文对少儿舞蹈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教学,基本策略,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潘亦情.关于少儿舞蹈教育培训相关问题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6,14:220+232.

8.少儿音乐教学探索 篇八

一、音乐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特质

1、音乐具有自己的观念范畴

音乐以自身的特有表现手段,如乐音、节奏、旋律、词句、色彩等来传达人们的价值观念。音乐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是想象力开拓的最辽阔、最自由的原野。作为一位音乐教师,是引导儿童在美丽的音乐原野中遨游的向导。

2、音乐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

宇宙万物存在着极其丰富的色彩。如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前苏联著名小说《盲音乐家》曾经出色地描写了盲音乐家怎样在他的音乐启蒙教师的帮助下,以音响的震颤高低来体会视觉形象和自然界色彩。《盲音乐家》的作者在这里正确而形象的描写出的一个科学认识的真理──音乐色彩的情感是靠人的感觉认知转换(联想)而得到的。换言之,音乐形象是能够也应该引起欣赏者一些预知和非预知联想的。因此,“音乐乃是人类理智的最强有力的表现之一。”

3、音乐能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儿童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音乐教育在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当然,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

二、音乐具有育人功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乐辅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儿童的情感中枢,震撼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儿童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二是以乐促智。音樂教育不仅帮助儿童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等。

三、音乐教学实践初探

少儿音乐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儿童审美趣味的有效途径。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人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表演与游戏增强儿童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等。

1、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有的人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就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儿童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的人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这样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

2、扩展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儿童的音乐视野。孩子们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少儿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儿童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其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风》、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马灯调》、男声齐唱《大路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

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育者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和乐曲,还要让儿童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首先引导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歌曲,并向其介绍这首歌曲是两位美国教师在1893 年创作的,不少孩子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 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孩子们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大家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制,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生动,非常煽情,使孩子们的视觉、听觉获得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愉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

4、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净化灵魂”,或曰“改进德行”。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上一篇:签证部岗位要求下一篇:税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