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4-10-05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10篇)

1.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一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程结业论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任紫宁 16801300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西方有学者曾说,中华文明是早熟的文明,这种早熟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般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它给中华民族注入了一种特殊的力量,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险阻和变故,我们的民族,终归会团结一致,我们的国家,终归会和谐统一,我们的社会,终归会繁荣富强。这就是中华民族强劲的内生动力——中国力量。

鸦片战争以来,正是这种强劲的中国力量,引领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演绎“东方巨人”的奇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中华文明的深厚文明底蕴璀璨绽放,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东方醒狮”以豪迈的气魄,巍然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

一、“中国梦”的提出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西方列强强行的打开了中国国门,从此,大清帝国跌落“谷底”,中华民族,风雨交加。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哀叹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事实证明,落后就会挨打。帝国主义列强的蜂拥而至,给中国带来了灾难重重,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如履薄冰、大厦将倾的时刻。戊戌变法的先驱康有为,在《三月十七日保国会上演讲辞》中痛心疾首的说到:“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破茧而出,并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从南昌暴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古田会议创立建党建军路线;从开辟井冈山第一 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立;从千难万险的长征到举起抗日救亡的大旗;从“九一八”的历史耻辱到赢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延安指挥惊涛骇浪的解放战争,到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二十几年的艰苦历程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胜利中,无论其历史规模与社会内涵,都为这个积贫积弱的东方民族注入了勃勃生机。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一个不再被人欺辱的民族,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了第一次伟大觉醒,深刻的分析和把握了当下的世界局势,并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观点,把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深入的阐述清楚,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江泽民任总书记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问题。

胡锦涛明确的指出了:“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这一观点的提出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改革的重要性,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每一次三中全会基本上都是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这个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力量是厚积薄发的、和平共处的、和谐发展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力量,是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论是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还是创新和完善社会制度,靠的都是人民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每个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就拥有了个人梦想的广阔空间。

二、“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路正长,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干兴邦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总书记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 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三、当代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余年的历史,在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各阶级、党派先后进行了多种路径的探索,其中有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有维新变法的制度性改良,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些探索和实践证明,仅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路子走不通,引进西方的制度模式进行改良、以及照搬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路子都走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难挫折之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功能,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历史到今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靠的是这种精神;从今天向未来,走向民族复兴的理想境界,仍然要靠这种精神。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首先是中国人民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实现梦想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必然要靠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

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今日之中国,其行进也迅疾,其承载也浩大,但距离两个一百年目标、民族复兴梦想,依然面对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严峻考验。改革涉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攻坚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敢于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敢于面对世所罕见的困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不再像一个半 世纪前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万道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2.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二

一、“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背景

(一) 源于古代中国的盛世与近代中国的衰败。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而在这其中汉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 并“独领风骚”达千余年, 其盛世标识有二:一是疆域版图特别辽阔。早在汉代, 中国疆域已非常辽阔。唐朝盛世疆域面积达1, 000多万平方公里。元朝疆域逾越汉唐, 面积约为1, 500万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 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定格为1, 300多万平方公里, 包括台湾和南海诸岛。二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 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 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 (包括发现) , 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进入近代以后, 逐渐落伍了。1840年以后,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满清王朝的腐朽, 中国主权沦丧, 割地赔款, 直到濒临亡国灭种边缘。绝境和苦难激起中华民族奋力抗争。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 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曾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 但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千年中国的盛世与百年衰败的变奏曲, 是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的重要历史背景。

(二) 基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1978年底我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从而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量于2010年超过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都迈上新台阶, 创造了惊艳世人的奇迹。从此,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这为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奠定了现实基础。

(三) 为改革创新发展集聚正能量的需要。

毋庸讳言, 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古老中国焕发出蓬勃青春, 创造了令世人惊艳的奇迹。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的问题, 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的问题等。为了改变现状, 推动改革创新, 凝聚正能量, 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因而,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 正恰逢其时, 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器。

(四)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 人类进入21世纪后, 以太阳能、风能等为可再生能源, 以互联网为通讯方式, 以3D打印为标准产业, 以分散合作式、个性化、就地化、数字化生产为生产方式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已露端倪。这是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机遇, 把握此机遇, 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指日可待。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主要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等收入陷阱”、经济转型与平稳增长和新一轮改革的压力。机遇与挑战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两个问题:如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后中国怎么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国际背景。

二、理解和把握“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

要把握和理解“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要点, 需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进行。

(一) 准确理解“中国梦”概念的本质含义。

“中国梦”是整个“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核心概念。首先要明确“中国梦”之“梦”的定位。习近平指出,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都有自己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还指出, 实现此梦想“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可见, “中国梦”的“梦”是有特定含义的, 就是梦想, 就是愿望和追求, 就是理想, 而不是别的什么其它梦。中国梦以通俗语言来表达, 具有现实性、民族性、大众性三个鲜明特征。

(二) 把握和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基础。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把握“中国梦”战略思想的基础。

1. 正确把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具体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标志, 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八个方面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内涵:一是经济发展, 建设富强中国;二是政治民主, 建设民主中国;三是文化繁荣, 建设文明中国;四是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中国;五是生态良好, 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军事强大, 建设安全中国;七是主权领土完整, 建设统一中国;八是和平发展, 建设和平中国。这些具体内涵可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安全、统一、和平”八个方面的目标。民族振兴就是国家富强, 二者是同一层面的含义, 即全中国层面的梦。

2. 正确把握“人民幸福”的具体内涵。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论述的精神和习近平多次深刻系统阐述, “人民幸福”内涵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更好的教育;二是更稳定的工作;三是更满意的收入;四是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五是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六是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七是更优美的环境;八是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3. 正确把握“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是中国人民梦, 又是每一个人的梦。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 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同时, 每个人又有各自有不同层面的具体愿望。

“中国梦”战略思想蕴含着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世界眼光。中华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范畴, 同时, 它又不仅是自己和自己比, 还应自己和世界比, 是世界范围内的概念。因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要使中华民族进入世界先进民族行列, 就是要为全人类作出较大贡献。

(三) 把握和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现实途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1.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生活如何, 又取决于走什么样的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他还提出, 实干才能兴邦,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3.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 有机会, 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四) 领会和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保证。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 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同时, 还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其中, 最重要的是, 坚持崇高信仰, 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 “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 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三、理解和把握“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意义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和命题, 不仅是一种目标, 更是一种方向性指引, 是一种战略性指导。因此, 作为一种重大战略思想, 它的提出, 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实践价值, 体现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

(一) “中国梦”能凝心聚力, 规定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改革得到全国人民的忠心拥护, 但与之相关的, 我们的社会结构愈发变得多元化, 利益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 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 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 趋于多元化, 差异化, 这种情况下, 必须找到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引导全社会更好地坚定目标追求, 凝聚共识, 激发活力, 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正能量, 从而通过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梦”概念的提出, 有助于消除不同个体, 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冲突, 在国富民强这一大的方向上达到发展共识, 继续推动改革的进行。事实上, “中国梦”的提出, 时间虽然不长, 人们普遍感到, 中国的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各种社会思潮市场大大缩减, 正能量日益呈磅礴之势。一是全社会有了高远、清晰的目标追求, 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信心大大增强。二是这个目标追求吸纳包容了各方面意愿和智慧, 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关切。三是实现目标的各项举措强势推进, 尤其是直面解决矛盾问题成效显著。可以说, “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 进一步回答了未来中国实现目标和发展走向问题, 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为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和汇聚了更多正能量, 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引领。

(二) “中国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它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方方面面。习近平同志指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 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 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 那就是中国道路是引导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途径, 中国精神是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动力,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

(三) “中国梦”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和谐发展注入了新能量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 与中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一些西方国家存在传统大国崛起的思维模式, 害怕和担心中国赶上和超越他们, 因而一段时间以来, 一些西方国家的焦虑感上升, 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轮番登场, 反复鼓噪。从目前态势看,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快, 对中国遏制围堵力度加大;日本对中国崛起最为焦虑, 正拉开与中国不惜一战的架势;周边有的国家, 既想从中国崛起中捞到好处, 又防范之心加重, 有的故意挑起事端, 拉大旗作虎皮, 甘当马仔。面对一些国家对于中国崛起多存忧疑。中国能否走出大国崛起安全困境, 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回答的重大课题。需要中国向世界进行和平发展意愿的真情宣示, 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 不仅造福中国人民, 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把发展自己与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统一起来, 始终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 分享人类共同利益, 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3.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三

【关键词】中华民族;人民群众;中国梦;力量源泉

一、人民群众的力量

(一)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从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唐太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舟水论,无不体现出古代仁人志士、贤君明主对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视。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时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他还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了突出位置,并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立党、立国之根本。

1.人民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国家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是生产活动的直接参加者,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善生产方式、改进劳动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更加丰盛了劳动成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因此,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首先,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为精神文明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古语云“仓廪足而知礼仪”,在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才有精力和兴致去追寻精神世界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只有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其次,文学家、思想家均来源于人民群众当中,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带来了精细化社会分工,将他们与劳动人民相分离。

(二)新时代人民群众被赋予了新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和捍卫者,并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赋予了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社会、人身等各方面的权利,人民群众的地位达到了空前高度。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得以充分稳固和加强,成为了新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由来

近代的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备受欺辱,鸦片战争以后,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侵略欺凌,各种不平等条约纷至沓来,中国成为列强瓜分掠夺的众矢之的。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从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提出的“伟大复兴”,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复兴理想始终贯穿于我党的发展历程,“复兴”一词的提出,寄托着所有中华民族儿女们无尽的期盼与梦想。中华民族的历史并非一直落后沉沦,我们有过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有过唐宗宋祖的压倒性辉煌,甚至在明朝的万历时期,GDP占到了世界的80%。但是明清后期推崇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统治阶级盲目自大的心理,让国家远远落在了世界强国后面。

(二)民族复兴与中国梦

首先,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我国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中国梦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梦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其次,人民群众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共同的梦想,不断拼搏苦干,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相关联,在努力追寻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进步。

第三,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中国梦的实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将极大提升国家的政治地位、经济水平和公众服务等,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个体,将成为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

人民群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密不可分的,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只有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积极引导,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4.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四

——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入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演讲,共79篇,分为18个专题。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我认真学习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专题。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而老百姓的梦想是什么样子呢,无疑是更好的工作,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朴实的梦想,拨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弦。今天的神州大地,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主题。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用的领域是全面的,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二无结构,建设家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

5.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五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力基础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国家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不断的在进步,先富裕的要起到带头的作用。

为什么要有中国梦

(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不缺梦想的民族。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理想,让人动容。《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我们党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不正是2000年来的中国人梦想的实现吗?这‚五有‛里面包含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这‚五有‛实际上包含着更远大的梦想。在2020年的基础上,我们再用10到15年的时间做到‚五应‛:学有应教、劳有应得、病有应医、老有应养、住有应居。在‚五应‛的基础上,再奋斗10到15年,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做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这‚优、多、良、乐、宜‛五个字恰恰就是我们更高一级的梦想。

(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

有了这些可歌可泣的梦想,有了为梦想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两个不可逆转中,有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三个百年梦想,在新中国逐一实现。第一个故事:梁启超的和平梦想。1902年,梁启超写了一篇小说,叫《新中国未来记》。他在这篇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宏大梦想:公元1962年正月初一,南京举行维新50年之大祝典,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召开,各国全权大臣在这里签署太平条约,并向中国表示祝贺。100年后的中国,我们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为我们的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二个故事:百年奥运的梦想。1908年,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向国人提出三个追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整整100年后,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完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深深印上了红彤彤的中国印。第三个故事:百年世博梦。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è)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在《新中国》中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又是整整100年,2010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创造和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史册。

(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梦想 中国人的梦想正是在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中不断得以实现的。新中国建立初期,人们的梦想就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一梦想在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过程中实现了。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梦想实现的制度基础。到了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人们憧憬的梦想就是:社会主义,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梦想就是:多打粮多种树,尽快成个万元户。这些梦想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世纪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越来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人的个人梦想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之中。

(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着中国对世界所承担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梦想,就是要对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梦想又是与中国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1956年中共八大期间曾说过: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比重的。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国梦‛:再过四五十年,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一想法,毛泽东可谓是一生念念不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他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坚实基础。1978年6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时曾说: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作更多的贡献。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认为,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1997年11月,江泽民在访问美国时指出:‚中国作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所以要进行百年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要实行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变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要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所以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这里,江泽民把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使中国梦的实现坚实有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强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向世界做出了庄严承诺,指出2020年的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要有什么样的中国梦

全面小康的中国梦

1.在第一个百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大平正芳在和邓小平见面时,就问邓小平: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如何实现小康目标?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4年10月,他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他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八大报告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20年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的概括是:塑型、强体、着色、铸魂的中国。

(1)成熟定型的中国。使中国成熟定型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讲:‚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个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372制度定型、方针定型、政策定型,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嘱托。20多年过去了,十八大指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六型中国:第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第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等国。从量化的角度看,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美国只有5%)。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中国对外来技术的依存度为50%,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幅度降低外来技术依存度。第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第六,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体魄强健的中国。第一,工业化的中国,用产业强体。工业化基本实现,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工业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1986年,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等著名人士的倡导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工业生产率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迈克尔〃德托佐斯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调查了40多个制造行业的情况,于1989年提交了《美国制造》的报告。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国家要想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其实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讲:‚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第二,法治的中国,用法治强体。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三,文化的中国,用文化强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第四,人才的中国,用人才强体。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五,民生的中国。‚五有‛的中国,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贫富差距缩小的中国,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一个体魄强健的中国应该是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国。

(3)五颜六色的中国。第一,蓝色的中国:初步建设海洋强国。第二,绿色的中国。初步建成美丽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第三,金色中国:GDP翻一番,达到90万亿元(约14万亿美元)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第四,红色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第五,青色中国: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

(4)铸魂的中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相比,核心价值观更加具象化、更具有直接现实生活性、更能够与大众的现实感受和利益相联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都要求不断破除社会中的种种特权,使人们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实现真正的平等。基本实现现代化

6.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六

【热点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五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中公预测】总书记在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时,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砥砺奋进的五年”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展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良好精神风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一心,与时俱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要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宝贵经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再接再厉,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我们教育引导青少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青少年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向青年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讲清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要激励青年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7.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七

1. 课程特点与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八章, 涵括三大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培育社会主义道德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育人性特征。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 “养成”。养成非朝夕之功, 需要不断引领, 需要良好氛围, 潜移默化。在非信息化教学环境下, 受时空局限, 一线教师在教室单兵单阵地 “作战”, 教学效果有限。因而在教学中, 我们在信息化试点项目“基于云的立体德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基础上, 依托大学城空间平台, 实施基于云的立体德育教学。

“基于云” 意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 依托云平台。 “立体” 有三层含义: ①教学内容集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法制素养、健康人格四位一体, 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 ②育人主体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各方力量, 通过富媒体齐发力; ③育人阵地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 线上线下共发声。利用信息技术连通课内与课外, 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2. 教材分析与专题设计

教材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包含三节内容: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计划4学时。在设计专题时, 考虑到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可以与 “中国梦”教育相结合, 因而把该章设计为两个专题 “让理想照进现实” 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前一个专题为理论讲授课, 讲授“人须立志” “如何立志”和 “全力达志”内容; 后一个专题为课内实践课,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

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1)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中国梦的提出和由来,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路径选择及实施保障。

( 2) 能力层面: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3) 态度层面: 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意识, 形成个人发展要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价值认同, 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其中,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路径选择及实施保障; 而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及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树立的理想信念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 “让理想照进现实”时, 虽然对理想信念教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 但是通过多渠道调查的结果显示: 学生普遍缺乏方向感, 有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 且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节。调查还表明: 学生希望能获得更多书本外的知识, 希望更多与人交流, 得到自我展示的机会及更多的指引。

三、教学策略

1. 教学组织方式

基于以上对课题和学情的分析, 考虑到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获得认知会更易形成价值认同, 本专题授课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 利用信息化平台, 运用多媒体, 组织翻转课堂教学。

2.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和调查研究学习法。不同知识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法。

3. 教学活动设计

本专题中, 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为中国梦的提出和由来; 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为中国梦的内涵、路径选择及实施保障; 需要接受的观念和形成的价值认同有: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当代中国的社会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实干兴邦的理想信念。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 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设计。

四、信息技术

教学的开展与管理, 主要依托大学城空间平台。老师利用账号开展导、教、管、评, 学生用账号进行学。此外, 还有校级精品课程网站、革命纪念数字展馆等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平台。我们还对大学城空间平台加以特色利用, 申请账号建立了主题教学空间, 并把账号开放给校内和校外专家, 专家可以用此账号参与到德育教学中。除了空间平台, 我们还利用微信、QQ群组、微博等服务教学。

五、实施过程

专题学习实施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共包含七个环节。其中, 课前和课后环节, 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

1. 课前完成

( 1) 情景创设———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环境, 憧憬 “我的未来生活”, 并发布在自己的大学城空间, 引出学生的个人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 2) 教师通过 “三问” ( 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历史时代、祖国命运的关系?当代中国的社会共同理想是什么, 怎样才能实现此理想?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 引导学生探究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 3) 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在空间设置的项目学习任务, 完成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的自主探究, 并将探究成果发布在大学城空间。

2. 课中完成

( 1) 分享和汇报课前完成的自主探究成果, 教师小结后, 学生探究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 2) 学生分组讨论视频案例: 2012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林俊德, 完成对讨论问题的合作探究, 交流探究结论。

(3) 教师总结。

3.课后完成

反馈与指导。课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完成空间发布的任务, 教师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 并有针对性地个体指导。

六、实施效果

非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 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 学生信息搜索受限, 获知面较窄, 从而对问题的探究学习无法深入。利用信息技术, 依托大学城空间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课前完成基本学习和初步思考, 课中攻克教学难点, 课后延伸练习引导养成, 从而获得了更优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对这种形式新颖、注重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的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七、专题教案

【教学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授课类型及课时分配】课内实践课 ( 2 课时) 。

【教学目标】

( 1) 知识层面: 了解中国梦的提出和由来,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路径选择及实施保障。

( 2) 能力层面: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3) 态度层面: 引导学生树立起理想信念意识, 形成个人发展要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价值认同, 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教学重点】中国梦的内涵、路径选择及实施保障。

【教学难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应树立的理想信念观。

【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三明治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调查研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准备】

视频: 知识类 《百年潮·中国梦》《微宣讲之中国梦》 《大国崛起之大道行思》, 新闻类 《焦点访谈———中国梦我的梦》, 案例类 《2012 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林俊德》 《公益之星———徐本禹》, 史实类 《南京大屠杀》; 音频: 朗诵类 《七子之歌》、歌曲类 《我的要求不算高》 ( 黄渤) ; 图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影像集》 《印象华西村》;文档: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共产党宣言》、PPT演示文稿。

【教学要点】

( 1)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的实现无法脱离时代背景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告诉我们, 当国家民族积贫积弱, 个人幸福梦、出彩梦便无从谈起。因而我们可以得出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的结论。

( 2) 当代中国的社会共同理想 ( 中国梦教育) 。 “现在,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 习近平语)

(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4)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应树立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族的梦想, 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圆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需要有实干兴邦的理想信念, 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需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韧的实干精神!

【教学环节设计】

(一) 课前

1. 情景创设, 引出学生的个人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请结合社会环境, 憧憬你的未来生活。发布在各自的大学城空间自创栏目“思政德育实践”的子栏目 “第一课堂”。

2020年, 我______岁, 我是__________ (职业名) , ___________ (我的工作生活状态) ;

2049年, 我_______岁, 我是_________ (职业名) , __________ (我的工作生活状态) 。

2. 教师引导探究

核心: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三问: 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历史时代、祖国命运的关系? 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怎样才能实现此理想?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3. 学生自主探究

思考A: 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历史时代、祖国命运的关系_______。

思考助力: 请依次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一: 登录大学城空间, 在线观看教师通过圈子推送的文档资料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视频资源《南京大屠杀》和图片资源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影像集》《印象华西村》。

活动二: 人物访谈 “寻梦之路”。分别与自己熟悉的一位六十多岁、五十多岁、四十多岁、三十多岁、二十多岁的人交谈, 了解他们十八岁时的人生状态以及当时他们对自己人生的憧憬。做成汇报材料 ( 可选择视频、音频、动画、PPT演示文稿或Word文档等形式) , 发布在各自的大学城空间自创栏目 “思政德育实践” 的子栏目 “第一课堂”。

思考B: 当代中国的社会共同理想是________, 怎样才能实现此理想?

思考助力: 请依次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 活动三。

活动一: 在线搜索视频 《大国崛起之大道行思》, 带着以下问题完成观影。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大国崛起是否有统一的模式? 中国崛起的道路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活动二: 访问老师的大学城空间, 在线观看视频资源 《百年潮·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微宣讲之中国梦》, 学习中国梦的相关内容。

活动三: 访问老师的大学城空间, 在教研苑 “思政德育实践群” 跟帖, 汇报自主探究学习成果。

(二) 课中 (90分钟)

1.时间分配

导课: 教师开场白, 呈现教学目标。 ( 3 分钟)

分享: 我的未来生活、寻梦之路 ( 15 分钟)

自主探究成果汇报。 (20分钟)

老师小结点评。 (7分钟)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 35 分钟, 其中观看视频8 分钟, 分组讨论15 分钟, 结论汇报12 分钟)

老师总结。 (10分钟)

2.学生自主探究

成果汇报

3. 老师点评小结

导引合作探究———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思考助力: 观看在线视频: 2012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林俊德.

4. 学生合作探究

(1) 讨论:①林俊德在癌症晚期, 仍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甚至都没有留时间跟家人道别, 你能够理解这样的选择吗?林老的选择让你想到了____________?②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当代大学生读书为_______?

(2) 结论交流汇报。

5.老师总结

( 三) 课后

反馈: 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对自己之前的人生憧憬进行审视, 完成 “中国梦我的梦———我的未来生活”, 发布在各自的大学城空间自创栏目 “思政德育实践”的子栏目 “第一课堂”。

各班在教研苑 “2013 级思政德育实践群” 发起投票, 每班票选出两位“梦想之星”, 参与到年级 “梦想之星”的评比。

8.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偉大的梦想。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最接近的时段,我们具备了最好的条件。这种空前大好的时代背景,显然也应该是中国画大发展的迎来中国画伟大复兴的最好契机。

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一枝独秀,使得中国经济对中国文化的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以中国画为例,从2010年开始,中国画有多幅名作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接连过亿元,到2011年、2012年,齐白石作品的最高价格已经突破4亿元,张大千的画作已经接近2亿元,徐悲鸿的画作也是2亿元多接近3亿元。这正如几十年前日本经济复苏并在世界强势发展的时期,对日本画本身的支持使日本画在日本国内和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前中国画大师作品的平均价格一般低于油画价格,现在有些国画大师作品的价格远远超过了油画,甚至数倍地超过了西方炒作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这显然是对中国画发展的巨大支持,也构成中国画发展的强大的经济背景。所以我们的中国画界,包括评论家、美术史论家、画家都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迎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把我们的中国画创作也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无论齐白石、张大千还是徐悲鸿等人,都是前辈的大家;在这么好的经济背景下,当前的中国画界却面临着难出精品、难出大家的现状。

二、造成中国画难出精品的原因

(一)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批判、打压、破坏与崇洋倾向

上面说到中华民族复兴,但中华民族却不是人种学上的概念,而是社会学与文化学概念。构成民族的基本条件,是构成民族中的人对共同文化的共识、认知和向心力;所以没有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无从谈起。但是自20世纪以来,我们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倾向特别严重,而且在最近100多年的时间内,崇洋倾向占主导,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批判、打压、破坏甚至成为了主流倾向。早在20世纪“五四”时期起,就有这样的倾向;到“文革”时期的六七十年代,这种倾向达到顶峰。而对中国画而言情况就更严重:20世纪初有中国画衰落论,到20世纪50年代起连中国画的称谓都被取消了,中国画似乎连存在的资格都没有了。再说崇洋:国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崇尚法国美术,50年代崇尚苏俄美术;80年代以后是欧洲和美国的美术在主导我们中国的美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画受到严重冲击,到80年代中期还有“中国画穷途末路”论。这种情况持续了100多年,这就是造成我们中国画出不了精品的社会背景。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否定、批判、打压、破坏造成的结果就是画家们对传统大都不够了解。比如前段时间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工笔画的问题与出路》。现在对于什么是工笔画这个问题,我们都没考虑清楚。我在研究古代工笔画时发现,古代根本就没有“工笔画”说法,当时的绘画是工笔和写意合在一起的。有时偏工有时偏意,有时兼工带写。有标准的工笔画吗?那就是院体画,宋徽宗算是院体画的标准了,但他的很多画里既有工笔,又有写意,至少是小写意。此类例子很多。我发现在古代,就没有特别严格的写意画和工笔画区别。如果我们的画家能意识到这点,今天的工笔画不要把界限搞得那么分明,那么严,工中带写,写中带工何尝不可呢;来点水墨,来点色彩也可以。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工笔和写意的界限打破了,打破以后新的面貌就可能出现。但问题是大家根本就不了解我们中国画传统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又谈何继承与创新?

(二)浮躁的心态

现在我们的艺术家太浮躁。今天在画坛出名的人中间有一部分是通过媒体炒作出名的,大家很少见到真正靠艺术自身而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名家,至于大师级的人物目前则还难以看到。

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商品社会,画画能卖钱了,名画家们的生活大都过得不错。但同时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浮躁。浮躁到我们根本无法安静下来研究中国画的实际问题,如中国画的传统是什么?中国画有什么体系?这个体系是怎么构成的?体系里的核心是什么?整个构成结构是什么?这些都没有人认真地去研究;即使有个别人在研究,人数太少,影响也太小,还没有形成风气。我由此想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曾经有一个国学复兴的阶段,那时大家都在研究中国文化系统的问题,都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本质问题,我们的美术界也就是中国画界也在研究中国画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画的体系是什么?中国画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中国画与西方美术比较,自身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画的形式、内涵有什么特点?当时研究得非常深入。如果今天我们的美术界能够像当时美术界那样,潜下心来做这些学术性研究,可能才是中国画能够发展的基础;可惜的是今天很少有人想到这点,更少有人做这方面深入的研究。

在20世纪的画家中,最近我在研究张大千,发现他是聪明人,什么东西都吸收,什么都画——山水、人物、仕女、花鸟、鞍马,宗教艺术、民间艺术……因为他对传统研究太多了,视野就比我们一般画家开阔很多。如果我们能有张大千的心态,对整个中国美术传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今天中国画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出精品的基本条件是:每个人都能沉下心来,如张大千到敦煌一去将近3年,吃多大苦,担多大风险,有时还有生命的危险。今天还有哪个人有张大千这种精神?几乎不可能了。大家养尊处优,手上的画都能卖钱,乘着中国经济发展东风,日子过得太好了,也就缺乏上进心了。

三、用生命燃烧精品

目前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是什么?物质条件、经济条件都具备了,欠的东风就是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传统,研究我们的时代,把我们的传统艺术朝今天、现代、当代做一个全方位的发展,精品在这种思潮中自然会出现。但今天美术界的人太浮躁,我们理论界也很浮躁。理论家们天天都在会场上,还能有什么时间去研究学问?如果一辈子拿不出什么有学术份量的大部头出来,研究的成果在哪里?但诱惑又太大,画家要卖钱,理论家有出场费,而且出场费越给越高,挡得住诱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非得有相当定力才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安静下来做学问,进行创作的人就不多,顶得住经济的诱惑确实太难。每个时代的大师都是一些有定力的人,真正爱艺术的人不是只爱钱的人,大师就有可能在这其中出现。张大千就是出精品的人,如《长江万里图》《庐山图》,真是让人感动。他一生中最后画的就是《庐山图》,此图长10.8米,宽1.8米,一幅画画了一两年;为画这幅大画,大师甚至把家都改建了,经常画得站都站不稳,到85岁高龄还没画完就去世了。齐白石最后一幅画是《鸡冠花》,像燃烧的火炬一样,显示出齐白石94岁高龄的老人顽强的对生命的渴望。

经典就是这样出世的。一个人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燃烧成精品,不把生命搭进去是出不来精品的。

从历史发展来看,精品的出现都有强大的创作背景。今天出现的齐白石、黄宾虹、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等一批人,实际上都是在20世纪国学复兴大思潮里出来的。20世纪国学复兴思潮是从20年代开始到三四十年代达到一个发展高峰,中国画和国学复兴的过程中,上述各位国画大家都是在那个时候涌现出来的,这些人构成了整个20世纪中国画大师的队伍。如果没有大家一致努力的时代氛围,这么多大师也出不来。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们那种民族虚无的时代氛围和时代背景下出大师、出精品相对而言要困难些。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又是全民性地对西方艺术的崇拜思潮,从现代思潮到后现代、当代思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民族美术受到的打压是非常严重的。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10来年,我们的民族美术又出现一个复兴的势头。如黄宾虹热、笔墨热等等,这是中国画复兴的契机,这个契机刚刚开始,势头还旺。但由于浮躁原因,势头有些表面化。如果能够比较实质性地、学理性地、实践性地进行研究、探索,估计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一批重量级的画家和作品,一批真正在历史上、学术上站得住的画家和作品,世人应该是能够看得到的。

9.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九

上徐小学六年级王洁

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复兴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人必具备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试想,我们假如生活在外敌入侵,战火连绵的国度,人民居无定所,四处逃生,那么,平安就是一种幸福;假如我们生活在治安混乱,盗贼横行的社会,那么,平淡也是一种梦想;假如我们生活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环境,那么直起腰杆做人就是一种快乐。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你体会到其中的幸福了吗?

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生活稳定,尊严无损,这些都源于我们祖国的昌盛,国力的雄厚。国富才能民强,国家强盛,人民才有尊严。为此,历史上,无数爱国志士前赴后继,为祖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他们的气节光照千秋,他们的事迹万古流传。爱我中华,是每个炎黄子孙对祖**亲最深情的依恋;爱我中华,是万千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行千里。过去的中国风雨飘摇,沧海桑田;现在的中国灿烂辉煌!未来的中国,要以龙的姿态雄踞于地球,全在于我们每个人今天的拼搏和努力。

10.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十

(2014年2月18日)

2014年02月19日07:27来源:人民日报

尊敬的连战荣誉主席和夫人,来自台湾各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春节刚过,就见到连主席和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很高兴。你们是我在马年见的第一批台湾客人,首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马年吉祥、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我同连主席多次见面,是老朋友了。连主席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怀,长期积极推进两岸关系、追求民族振兴,我对此高度评价。

一年之计在于春。去年,连主席和朋友们也是在开春之时来访,为全年两岸关系发展开了个好头。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更多实惠,并且蕴含着新的发展契机。新的一年里,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

感谢连主席就两岸关系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对我很有启发。你们是台湾各界的代表性人士,借今天的场合,我想同大家谈谈心。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这也不要紧,我们共同努力解决,但不应让它们影响两岸同胞发展关系、合作交流。同时,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

第一,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台湾同胞崇敬祖先、爱土爱乡、淳朴率真、勤奋打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我们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大家都认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传承中华文化。在台湾被侵占的50年间,台湾同胞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牢固的中华文化情感,打心眼里认同自己属中华民族。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

回顾台湾走过的历史,回顾两岸同胞一路走来的历程,我有一个深切体会,那就是不管台湾遭遇什么风雨,不管两岸关系历经什么沧桑,两岸同胞始终心心相印、守望相助。这告诉了世人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

第二,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这么多风风雨雨,我们对此都有很深刻的体会。

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近60多年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

我知道,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心结,有着强烈的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

对历史留给台湾同胞的伤痛,我们感同身受,因为这是中华儿女心头共同的创伤。把

民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一个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的堂堂中国人,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有志一同。

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我们有耐心,更有信心。亲情不仅能疗伤止痛、化解心结,而且能实现心灵契合。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也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第三,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5年多来,两岸同胞共同选择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两岸同胞都从中得利。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同胞要坚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扰,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两岸同胞都有利,大家都不希望目前的好局面逆转。为此,两岸双方要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个基础是两岸关系之锚,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只要这个基础得到坚持,两岸关系前景就会越来越光明。反之,如果这个基础被破坏,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前不久,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达成积极共识,对推动两岸关系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交流。世界上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谈着就有希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行列中来,大家一起努力,出主意、想办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让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都能更多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他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现在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

第四,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

正如连主席所说,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

我们是真心诚意对待台湾同胞的,愿意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办好,使广大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更多受益,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最后,祝连主席和朋友们在大陆之行圆满顺利。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上一篇:仓库文员工作简历下一篇:强弱电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