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精选4篇)
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篇一
毕业生求职信的礼貌用语礼仪
求职信是属于书信D类的应用文它是大学生毕业前为了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向用人单位推销自我的信函,那么写书求职信时,除注意简洁、富有感染力、真诚外,还得讲究语言的礼貌得体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才会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那么礼貌用语在求职信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称呼要有礼貌。
一般来说,收信人应该是单位里有实权录用你的人。要特别注意此人的姓名和职务,书写要准确,万万马虎不得。因为他们第一眼从信件中接触到的就是称呼。最初的印象如何,对于这份求职信件的最终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而要慎重为之。
因为求职信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对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熟悉,所以在求职信件中可以直接称职务头衔等。如果打探到对方是高学历者,可以用“××博士”、“××硕士”称呼之,则其人会更为容易接受,无形中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
二、问候要真诚、礼貌。
抬头之后的应酬语(承启语)起开场白的作用,
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素昧平生的,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
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您好两字,也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
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捷、然为宜。 三、正文用语要得体、礼貌。求职信的中心部分是正文,形式多种多样,但内容都要求说明求职信息的来源、应聘职位、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成绩等事项。
首先,写出信息来源渠道,如:“得悉贵公司正在拓展省外业务,招聘新人,且 昨日又在《××商报》上读到贵公司招聘广告,故有意角逐营业代表一职。”记住不要在信中出现“冒昧”、“打搅”之类的客气话,他们的任务就是招聘人才,何来“打搅”之有? 如果你的目标公司并没有公开招聘人才,也即你并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招聘新人时,你可以写一封自荐信去投石问路,如“久闻贵公司实力不凡,声誉卓著,产品畅销全国。
据悉贵公司欲开拓海外市场、故冒昧写信自荐,望加盟贵公司。我的基本情况如下……这种情况下用“冒昧”二宇就显得很有礼貌。
其次,在正文中要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与应聘职位有关的学历水平、经历成绩等,令对方从阅读完毕之始就对你产生兴趣。但这些内容不能代替简历 较详细的个人简历应作为求职信的附录。
2.(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篇二
1 英汉礼貌内涵的差异对比
1.1 英语“礼貌”含义的来历
英语中“礼貌”含义的出现和发展是经历了不断的演变。英语中的“礼貌” (politeness) 一词是和“宫廷” (court) 、“城市” (city) 联系在一起的。首先, 从词源上来讲, “polit”是“politeness”的词根, 这个词根是根据希腊语中的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的, 而这两个希腊语的词根的意思就是城市或者城市管理 (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 。其次, 在英语中courtesy, urbanity和civility这些词都是politeness的同义词, 而这些词原本都是用来表达宫廷中和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谈举止。
1.2 汉语“礼貌”含义的来历
“礼貌”含义在汉语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最早是源于古代的礼制。众所周知, 礼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同时礼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礼”明确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级别差异, 因此人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讲话来行事。“礼”就是当时维护社会级别差异的行为准则, 人们只要遵守“礼”, 就不会打乱规定的社会秩序。经过数百年的演化, 古代的“礼”逐渐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含义。因此, 现代汉语“礼貌”含义的悠久历史决定了它与英语中“礼貌”含义在内涵上是根本不一样的。
2 英汉礼貌用语原则的差异对比
在东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利奇 (Leech) 、拉考夫 (Lskoff) 等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顾曰国也都曾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并提出了关于礼貌用语的许多原则, 其中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2.1 谦虚原则
在东西方文化中都会遵守谦虚原则。然而两种文化对于谦虚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在中国, 通常是以贬低自己为前提来表示礼貌的,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谦虚就是要贬低自己。往往这种自贬所到达的程度已经是在否定别人对其的称赞。但是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所遵循的谦虚准则就是缩小对自己的夸奖。这种缩小决不想中国人的自贬一样, 因为贬低自我在西方文化中不仅不被认为是礼貌, 而且还被认为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2.2 热情原则
在东西文化中都认为礼貌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对人热情, 但是中国人比西方人更重视这一点。而且两种文化在表达热情时所选择的话题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中国人通常以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来实现热情, 因此这种热情原则往往表现为关心别人的私事, 例如年龄、职业、婚姻、收入。在汉文化中, 长辈通过询问晚辈这些问题来表示对其的关心和热情, 从而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 这种中国式的热情原是不被对方所接受的, 是被认为侵害了对方的隐私。因此, 在英文化中的热情往往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例如当对方请求你帮忙时, 你才能给予比方帮助, 此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和主动才是适当的。否则, 你的帮忙不仅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而且会被认为是一种侵害了对方自主权的不礼貌行为。
2.3 尊敬原则
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视尊敬原则。在西方文化中尊敬别人往往表现在尊重对方的个性自由, 要给对方充分的选择权, 要对对方的自由、权利、独立表示尊重。在中国文化中尊敬的表象形式确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 认为不可以把个人摆在突出的地位。尊敬一个人就是要对这个人的社会地位表示认同。所以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即以姓加职位来称呼对方, 例如“某局长”、“某院长”等。此外, 表示尊敬还体现在抬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往往会在所指的对象前加上“贵”、“大”之类的抬升词, 如“贵客”、“大作”等。
2.4 友好原则
在东西方文化中友好原则都被解释为让人感到自在舒服。但是其表象形式有时候是截然相反的。例如, 发出邀请, 在中国文化中, 如果只被邀请一次, 会让对方就得你不够友好和有诚意, 同样, 如果对方在接到一次邀请后就接受邀请也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行为。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如果不断地向对方发出同样的邀请则会被认为损害了对方的自由选择权, 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 自然也就没有遵循友好原则了。
3 英汉礼貌用语形式的差异对比
虽然礼貌的实现形式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如一个笑容、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都能来实现礼貌。但是礼貌主要的实现形式还是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并且其礼貌含义的文化起源又是不想同的, 因此作为礼貌的英汉两种语言实现形式的标记———词和句子势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异同。
3.1 礼貌用语的普遍性
语言是通过词或词组来实现的, 有些词语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都是普遍的礼貌用语。如英语的形容词“friendly”、“gentle”等和汉语的“敦厚的”、“和蔼的”等。此外, 实现礼貌形式通常还用代词。比如在批评别人时, 往往用“我们”来代替你们, 如We don't dump trash on public.这句话, 当用来教育孩子不要乱倒垃圾时, 就不会产生一种被教训的感觉。同样, 当拒绝他人的请求时, 用任何人 (anyone) 要比用你 (you) 更能让人接受和感到有礼貌。如I don't lend to money to anyone.和I don't lend money to you.在表示拒绝时前一句要比后一句更易于让对方接受。
3.2 礼貌用语的语言规约性
在表达礼貌时, 有些词语在英语中存在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 反之亦然, 这就是语言的规约性。如英语动词有许多的变化形式, 其中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或进行时也可以实现礼貌的表达, 特别是英语中的虚拟语气。而这些用法在汉语中确是没有的。但是汉语中表示礼貌的尊称“您”在英语中是没有相对应的词汇的。
3.3 礼貌用语的文化规约性
文化的规约性是指一些词汇具有文化特色。在汉文化中, 为遵守“上下有义, 长幼有序”的观念, 可以用姓加职位称呼人, 例如“王校长, 李局长”等, 而在英文化中, 这样的称呼如“Teacher Zhou/Manager Gao”是不恰当的, 只能称作“Mrs./Mr./Miss Brown”, 甚至可以直呼其名。同样, 在汉文化中, 表示自谦常常会用“小”、“鄙”等礼貌词,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则都用“尊”、“贵”、“大”等礼貌词。而在英文化中通常被认为是画蛇添足的。
3.4 礼貌用语的条件句式性
礼貌语言的另一项重要实现形式就是句式。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 当要表达对对方意见的尊重时都会用到条件句。这是因为条件句的运用首先考虑到对方的态度, 暗示“如果对方不答应的话, 也是没有关系的”, 因此给了对方较大的拒绝空间, 不让对方感到减这个请求时强加于他的。如“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我想问问你来自哪里的”。
4 结语
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文主要通过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化的对比研究, 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异同, 对实现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帮助, 使交际双方在相互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同时也为英汉礼貌的翻译研究作一铺垫。
摘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产物,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规范, 是人们道德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词汇和句法是英汉礼貌的主要语言实现形式, 但词汇和句法却都有其各自的语言规约性及文化特异性。由于受英汉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本文就英汉礼貌用语的种种差异化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礼貌,差异性,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Lakoff R T.Talking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 199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郭卫, 许之所.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5 (6) .
3.英语日常打招呼和礼貌用语 篇三
打招呼用语
1.Hello!(你好)
2.How do you do!(你好)
3.Good morning!(早上好)
4.Good afternoon!(下午好)
5.Good night!(晚安)
6.Goodbye!(再见)
7.See you later!(一会儿见)
8.See you tomorrow!(明天见)
9.How are you?(你好吗)
I am fine.(我很好)
10.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Amy(我叫艾米)
11.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
Nice to meet you too!(我也很高兴见到你)
礼貌用语
1.Please(请)
2.Come in, please!(请进)
3.Sit it down, please!(请坐)
4.Thank you!(谢谢)
5.That’s all right!(不用谢)或 You are welcome!(不客气)
6.Excuse me.(对不起,打扰一下)
7.I am sorry.(对不起)
4.汉英礼貌用语语用对比研究 篇四
一.汉英礼貌准则的理论对比
汉语的礼貌用语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 因此它的礼貌原则必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1. 以汉文化为背景
顾曰国教授根据汉语文化的源与流, 提出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 并提出了汉语礼貌原则的五个准则:贬己尊人准则, 称呼准则, 文雅准则, 求同准则, 德、言、行准则。
2.以英语文化为背景
Leech的礼貌原则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 概括了西方的礼貌用语的特点, 共分为得体准则 (Tact Maxim) , 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 赞誉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 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 ,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 , 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六条准则
可见, 英汉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性, 又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性, 这种文化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二.汉英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表现
1.称谓语
受社会结构、传统伦理、血缘宗族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中国社会的称谓语远比英语国家复杂。1) 汉语中的称谓词是和姓或名连在一起的, 而英语中的称谓词和姓搭配使用。2) 汉语中只有很亲密或熟悉的人才可以可以直呼其名, 孩子一般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姓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 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而英语里对此很普遍.3) 小X或老X在汉语中常见, 而在英语里的意思是家里年龄最小的或最大的;在中国亲属称谓可以称呼陌生人, 而在英美国家亲属称谓只称呼亲属。
2. 招呼语
中国人打招呼, 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比如:您吃了吗?/您去哪里?表达人与人之间一种亲疏礼貌的关系, 而不在招呼语本身。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是个人私事, 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他们见面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3. 请求语
汉语请求中的礼貌主要是通过使用带有礼貌标志语“请”的祈使句来实现。对应在请求策略选择方面, 汉语中的直陈式请求语所占的比例要比其在英语中所占的比例大。如请把书拿好等。英语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使用情态动词的过去式以及把动词名词化来降低请求的强加性, 例如:Would/Could you pleaseopen the window?I wonder if you could…
4. 委婉语
因为中国历来有“敬老尊贤”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老人在社会中普遍受到尊重, 年老并不可怕, 因此这方面的委婉语也很少。“老”字还带有敬意, 如“老师傅”、“老中医”等都成了尊称。但在西方人的眼里, 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人们在交往时, 常常避免用“old”, “aged”等字眼, 而用一些好听的词语代替。如:“seasoned man” (历练的人) , “golden years” (金色年华) 。
5. 称赞语
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自卑而尊人”的熏陶, 衍生出一套更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礼貌准则, 即尊敬、谦虚、热情和修养。其中贬己尊人则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如中国学者在报告、著作的结束语总是习惯谦虚几句:“本人才疏学浅, 文中所书, 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还望诸位多多批评指教”。同样的场合, 英语国家的人往往选择比较中性的结束语, 以示感谢, 如“I hope to have a chance to discuss on it with you together”。由此看来, 中西方两种文化都遵从了“礼貌原则”, 不同的是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贬己尊人, 而英语国家的人, 既要“尊人”又不“卑己”。
6. 致谢与道歉语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 几乎听不到“谢谢”二字。而在西方国家, “Thank you”或“thanks”之类的词很常用。即使对方的帮助你可能不需要, 也要对别人的关心表示感谢。即便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例外, 丈夫可以对妻子, 父母也可以对孩子均可说“thank you”。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则强调群体意识, 重视集体作用, 不喜欢突出个人。道歉只是为了维持人际间的和谐, 而这种和谐在上级对下级、长辈与晚辈间是不存在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命令与服从, 是“权威”的一种象征。所以即使他们不对, 也无需道歉。而“I’m sorry!”“Excuse me!”等却是西方人的口头禅。
综上所述, 汉英礼貌用语的差异表现在:首先是礼貌原则的差异, 其次是称谓语、招呼语、请求语、委婉语、称赞语、致谢语、道歉语等方面。因为汉语和英语本身属于不同语系, 相应地, 东西方文化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表现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语言意象等方面。那么, 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 双文化比双语言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对对方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言语交际习惯多加了解, 认清汉英礼貌用语上的表达差异。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西愈来愈频繁的交往中, 礼貌地使用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变得不言而喻。本文在英汉礼貌准则对比的基础上, 对汉英礼貌用语6个方面的差异表现进行了归纳分析。
关键词:汉英,礼貌用语
参考文献
[1]屈平.汉英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月第1期
[2]刘艳芝.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年3月第3期
[3]杨琦.中西礼貌语言的语用及文化差异[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5月第5期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推荐阅读:
酒店英语学习内容及礼宾部接待礼貌用语07-09
对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08-12
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08-21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10-06
毕业典礼英语作文-毕业英语作文07-07
初中英语作文关于毕业的句子10-18
用英语介绍客人的礼仪用语07-15
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策略研究论文07-02
简历中的英语自我评价用语06-26
毕业后的打算高中英语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