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2024-09-07

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精选12篇)

1.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一

新一 路小 学20 09-2010 学 信息技 术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新一路小学 2010年10月19日

新一 路小学20 09-2010学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 是一个长 期复杂的 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认真的分析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结合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来进行剖析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一、优势

1、硬件设施的优势

近几年,校领导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与2008年改建并完善了机房建设。仅四楼微机室就有60台学生机和1台教师机。上机率远远高于课标要求的70%。

2、学生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比例越来越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近几年来,不断有学生在国家,省、市、区级以上信息技术竞赛中获得奖励。

3、教师队伍的优势

信息技术教师任课稳定,没有兼职学科,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掌握运用越来越熟练,对教材进行了适合我校的特色取舍,使得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大胆的寻求一条有益师生的教学发展之路。

展开有效的教研组活动,针对学期或者近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教师之间的 互通有无和互帮互助对本校的信息技术建设起来到了积极作用。

4、教学理念的优势 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学校不仅定有长期的发展规划,更开展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校本课程,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及社区活动相切合,每学提出相关的综合实践课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积极参与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即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师杂务工作太多

虽然信息技术教师任课稳定,虽然课时少,但是工作量并没有因此减少,甚至是超负荷工作。有时候导致顾此失彼,在备课及教研上不能深入。

2、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其实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是有的学生仍然是一清二白。能力强的触类旁通,能力差的一窍不通。

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积极性不大,有的家长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游戏层面上,使得学生活动开展不够理想。

三、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多懂几方面的知识。

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教广的知识面,首先自己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授之以渔。

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加强课内外的融合。不局限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去用,使学生的个性能真正得以发展。

2、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应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要创造性地找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拘泥与其他学科常规,打开自己的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当中能够对课堂情景进行合理的调整。

明确目标导向,利用一切低耗高能的手段提高四十分钟课堂的有效性。

3、正确对待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放宽对信息技术教案的管理,增加其灵活性,使其脱离死板与模式。信息技术学科毕竟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因而不是固定的教案模式就能够解决的的。

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教师也将任重而道远。

新一路小学 2010年10月19日

2.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二

随着中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收受到各方的关注。而课堂教学质量又是整个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如何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准确的、客观的评价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学的问题。

目前中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无记名打分, 按照事先设计的量化表打分, 然后统一计算总分, 确定课堂教学的优劣等级。这种评价对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也不够全面,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指标体系过于单一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目前的量化表设定的每一门的指标是一样的。这样虽然可以简化工作、提高效率, 但是不能很好反映各课程间的不同点, 方法过于简单。

1.2 学生评教带有主观性

在学期的某一时间, 学校通过无记名的形式, 让学生对量化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再通过一定的计算从而得到授课教师的评教分。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打分过程中比较理性,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够理性, 是带着一定的情绪给出评教分数的, 导致评教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偏差。

针对以上问题和课堂教学指标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在考评人员中, 增加了教师考评组, 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 (FAHP) 来确定不同课程的指标以及权重, 最终得到考评结果。

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模糊层次分析法采用0.1~0.9标度法, 能够准确描述任意两个因素之间关于某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其相应各级模糊标度的含义为:指标A和B同等重要, 标度为0.5;指标A比B稍微重要, 标度为0.6;指标A比B明显重要, 标度为0.7;指标A比B非常重要, 标度为0.8;指标A比B极端重要, 标度为0.9;标度0.1、0.2、0.3、0.4为反比较。由于在模糊数学中, 0.5代表一种最模糊的状态, 所以在这里正好可以表示两指标同等重要的标度, 因此, 该标度方法不同于传统层次分析中的标度方法。且由优先判断矩阵改造成的模糊一致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 无需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另外, 模糊层次分析法还解决了解的收敛速度及精度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优先关系矩阵。优先关系矩阵是每一层次中的因素针对于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两两比较建立的矩阵, 也称为模糊互补矩阵, 即:

其中rij表示第i个元素相对于第j个元素的模糊关系, 采用0.1~0.9标度给予数量关系, 且rij+rji=1。

(4) 将各层次间的重要性权值转化为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

(5) 计算出总得分。

3 实例分析

(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层定为目标层, 评价中主要涉及的6个方面的准则层, 依次建立如表1所示的结构图。

(2) 构造优先关系矩阵并计算各因素权重值。在层次结构表的基础上建立优先关系矩阵, 然后将优先关系矩阵改造为如下模糊一致矩阵。

根据计算公式, 取a= (n-1) /2, 计算各因素的权值。B层相对于A层, 各因素权值为w0= (0.1267, 0.2000, 0.2067, 0.1467, 0.1733, 0.1467) , C层相对于B层, 各指标对应于上层相应因素的权值分别为:

w11= (0.6, 0.4) , w12= (0.55, 0.45) ,

w13= (0.2667, 0.4000, 0.3333)

w14= (0.2000, 0.3000, 0.2667, 0.2333) ,

w15= (0.1833, 0.3000, 0.2833, 0.2333)

w16= (0.4000, 0.3333, 0.2667)

(3) 将各层次间的重要性权值转化为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 如表2所示:

现对绍兴鲁迅中学5位教师打分, 假设各指标满分100分, 结果如表3所示:

(4) 确定各教师的总分及排名。

根据结果得出这五位老师的总排名:甲>乙>丁>丙>戊。该方法得出的结果与真实结果相吻合, 而且更加准确。

4 结语

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从而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 避免了传统的将各项分数相加求和的不合理做法, 从而使教育管理者能更好了解教学状态, 有效实施教学管理, 而且还可以督促教师增加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此方法仍一定程度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光耀, 肖红, 刘承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 :46-47.

[2]姜启源.数学模型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良文.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4]姚敏, 张森.模糊一致矩阵及其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 18 (5) :78-81.

[5]张吉军.模糊一致判断矩阵3种排序方法的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3, 25 (11) :1370-1372.

[6]吕跃进.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排序[J].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2, 16 (2) :79-85.

3.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三

本学四年级人数共198人,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88.36%。在考查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比较认真,书写也比较整洁,但是在答题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笔试部分:

大部分学生对电脑的基本知识是基本掌握的,例如上档键的使用,文字的编辑和排版,电脑的冷启动与热启动等等,但对于电脑的软件或者WORD的实际操作等等,还有部分学生对电脑软件的实际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是未掌握。

操作部分:

4.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四

-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本学期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课堂转型工作中,在认真反思上学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学期工作思路如下:

一、备课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课前本学科组进行集体备课,通过说议完善课时内容,针对情境创设问题的设置、任务的设置、拓展提高的设计、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准备。

二、课堂教学

继续采用教研员提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即任务闯关的的环节中,任务应该是开放性的,要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只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千篇 一律就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并存。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小组讨论会的,教师不讲,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教师少讲,学生多动的课堂教学,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完成任务后,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由学生简单回顾通过完成任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并进行巩固提高,在拓展练习环节中,主要采取小组合

作形式,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5.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五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为教学增添了新的元素,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打破了书本固有的限制。而且由于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具有全、快、新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教学知识量的扩充,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和思路的开阔,更全面和多层次地了解事物,使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1 信息技术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趋势。由于信息技术具有高速性、便捷性和时效性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意义的影响,促进了教育模式、手段和方式的巨大变革。在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各个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促进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对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多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和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

2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设置对课堂气氛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产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产生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直观功能可以为语文教学创造形神具备、图文并茂的课文环境。

例如,在教授《台湾的蝴蝶谷》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台湾的风景,形成学生对台湾的初步印象,然后播放蝴蝶谷中蝴蝶翩翩起舞的美丽景象,使学生震撼于五彩缤纷的蝴蝶漫天飞舞的壮观,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种情绪深入地学习,对课本产生兴趣,脑海中盘旋着文字和图像的双重印象,带着兴趣有效率地学习。

2.2 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功能,服务学生释疑解难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候由于场景难以描述,教师的讲解比较艰难,同时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也很难领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而集图像、文字、视频、音频和图形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计算机,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优势的充分运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各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阅读。

例如,在讲授《在大海中永生》这篇文章时,学生并不是很了解邓小平和他对祖国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的简单描述将人们对他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感受。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与邓小平相关的实录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深入了解邓小平和他的事迹,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3 利用信息技术交互功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语文教学,可以实现学生与机器的交互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开展自主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开拓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鼓励学生想象创新,全面拓展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教师解决传统教学难理解和效果难达成的问题。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减少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教学开展前制作的,灵活性相对来说较差,而教学课堂又具有多变性,因此,教师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不能完全借助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和合作学习,而要多样化设计教学,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2 提高课件制作质量

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课件的制作质量直接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制作语文课件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性质,选取适宜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合适的信息技术元素,如音乐、图片、音频、视频等,以拓宽语文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注意不可盲目地追求课件的制作技术,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也脱离了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的目的。

4 结语

6.初二信息技术教师述职报告 篇六

初二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初一要难很多。因为初二的课程包含了程序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这两大难点,特别是程序设计是学生最头痛的知识,学生需要学会计算机语言、学会用vb编写程序。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没有把vb的基本要素学会,就会对编写程序无从下手。因此,开学初我就开始像上英语课一样,先教会他们计算机语言的语法,通过课堂测验检测他们学习的情况,严抓基础。变抽象为简单。在教学编程时,由于书上的例子都比较陈旧,缺乏趣味性,于是我自己设置了一些跟学生生活学习相关,或比较有趣的任务。比如练习分支结构时,设置的任务是编写一个密码程序;讲画圆语句时,让学生尝试用程序来画画(画米老鼠、五环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动手能力都强了。期末考的时候,该班的信息技术成绩超区平均分5分以上。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坚持对学生恩威并施,先严后松。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好,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都不会好。因此学期初,我首先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制定清楚的赏罚措施,并持之以恒。在规范好学生课堂行为的前提下,我坚持课改,并大胆创新,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在新课改的方向上,首先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立足点上,我做了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课堂中尝试了分小组教学,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交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大胆发言、质疑和补充;

二、备好快乐的课堂:设计新颖的、孩子们喜欢的口号;编写能够让孩子容易记忆的数学儿歌或口诀;设计跟教学内容相关,又容易操作的小游戏;设置小组比赛,并给每个小组取个富有童趣的名字,设定每个小组的目标等等。

三、创设新颖的提问的方式,如“弹钢琴式”提问法、随机叫学号法、学生叫号法,从而提高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覆盖面,也提高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四、备好趣味的作业:作业联系实际,体现简单操作性。

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一年下来,我在课堂中上课很轻松,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两个学期的期末考,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成绩都超永平片平均分,并实现合格率100%。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坚持严抓班风和学风,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争优当先的班级氛围。我始终认为,学校各项比赛活动是最能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时机。于是,我抓住每一次比赛的时机教导学生努力才有回报、团结才能走得更远。比如校运会,我亲自带领学生练习各项比赛项目,在校运会期间积极组织每一个学生写励志广播稿。最后我们班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以及学校道德风尚奖两丰收。在校运会的总结班会上,我举了几个我们班能获胜的项目:如四人接力赛、十人十一足。告诉学生我们其实每一天都在比赛,跟自己比赛,跟同年级的班级比赛,要想获得成功,少不了班里每一个人的奋斗。我们班每天都在进行着四十人四十一足的比赛,任何一个人落下了,就整个队伍都倒了,每一个人,在班里的地位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校运会,我班在学校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如数学口算比赛一等奖、班级布置一等奖、艺术节获得最具风采奖、读书节获得“书香中队”荣誉称号、学期末获得“文明班”称号、六一节目获得学校一等奖,这一学年我班每期黑板报都被评为优秀黑板报。

我的育人原则是: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知识。一个受欢迎的人一定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懂得感恩、懂得诚信、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团结协作是做人的重要品质。有句话说:“知识可以用道德弥补,但是道德却无法用知识弥补”。因此在平常班会或授课中,我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并形成其他优秀品质的意识。

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放大,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有成就感的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开辟自己其他的长处。比如有的学生在体育方面很厉害,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他觉得很光荣,自然地他就会想着我学习上也要好一点,或者其他方面也要好一点,也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长期下来就可能会形成良性循环。

7.初二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篇七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半个学期又结束了,我接的初二年级学生成绩虽然总体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不乐观的状况。

试卷上第一大题考查学生听、记忆、仿写的能力。这道题失分率很高,与学生平常听一个字记一个字的习惯是分不开的。第二大题检查学生的背写情况,由于学生课后不勤于及时复习、巩固,得分率也不高。第三、四大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由于不认真分析,没有读懂题目的要求,捕捉课文信息能力差,答非所问。第五大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积累。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很差,所以只有几个人是全对的。第六大题综合考查学生议论文、说明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不能辨别其考查的知识点,没有把握好题目的用意,胡乱答题。第七大题检查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此作文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很多学生没有理解透彻文章题目要求,偏离作文主题,使得这次考试满盘皆输。

8.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八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注重其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能力的培养。由此看来, 传统评价已经不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必须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新的评价方式应该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充分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以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依据, 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交往合作、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等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评。内容包括四部分: (1) 情感态度。在小学阶段, 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比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更具价值。通过适量的、贴近于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评价题目, 运用观察记录为主的评价形式, 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常规、学习情趣、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 (2) 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本操作, 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 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规范、信息伦理与道德等。通过“基础知识类”测评题目, 运用笔试这种测评形式, 重点考查各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常识的了解、掌握情况。 (3) 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技能测评是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熟练化的评价, 因此, 测评的重点在行动的定型化方面, 即实际操作时要求迅速、流利, 既要保证操作时的正确性和切实可行性, 又要保证错误少, 效率高, 结果好。所以, 测评过程中不仅要有在不同时期阶段性的测评数据, 更要有一个测评过程反映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幅度。通过一个过程的测评, 来激励学生努力训练。 (4) 综合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才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测试综合能力是激励学生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

●真正实现“积效”与“过程”的结合

积效目标是以应用知识技能的学习行为表现的、可以观测到的学习结果, 如电脑美术作品、电子贺卡、网页创作等。通过学生的项目结果或作品来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实践能力。而过程目标评价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 关注的是学生参加协作活动或探索活动时的积极性、态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过程评价与积效评价相结合才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要注重应用性和可观测性

因为信息技术学的工具性要求我们注重其应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白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和社会竞争中的现实意义, 明白怎样表现学习成果, 之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是促使他们去主动应用知识技能, 把评价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这样才在真正意义上使评价起到导向、调控、激励的作用。

●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

传统的评价都是针对封闭的单个的学生, 这就制约了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经验交流, 制约了团队力量的最大发挥。所以评价应由单一测试个人转向测试考查小组或团队, 即评价应具有开放性, 允许及鼓励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之后, 再经过去粗取精, 拿出自己或小组的最佳结果。这样评价出的结果才是他们的最佳成绩。

9.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

2、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3、计算机网络分类

二、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2、计算机网络分类

三、教学难点:

1、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2、网络各自的特点及功能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设置情境,引入网络

学生:根据提问与情境,进行讨论和回答 教师:总结并切入本节主题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作用(板书)

1、产生: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

2、作用:① 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乃至家庭

② 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

③ 一个国家的网络化程度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板书)

概念: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均可称为计算机网络。说明:

1、地理位置

2、独立系统

3、多个

4、连接起来

5、网络软件

6、目的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板书)

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我们通常根据网络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机器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电报、电话)网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 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

城域网MAN的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局域网LAN: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E的局部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简述其他分类:① 拓扑结构

②传输介质

③(说明:这些内容在本科目的后续内容中将陆续介绍)

五、课堂总结

1、总结:总结本节内容,指出指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兴趣、2、生看书、总结、质疑

3、师答疑

第2课 认识因特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教学,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以及网络的一般分类。(2)了解网络的硬件基本构成,网络的软件系统,比较局域网、校园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发展过程。(4)掌握个人电脑与因特网连接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概念、网络的基本构成以及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方法。(2)教学难点:网络概念、网络的构成。

(3)教学关键:计算机网络作用、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演示与讲解,类比教学。

(2)教学手段:应用大屏幕电化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软件辅导教和学(3)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章的教学要求和应该掌握的内容

(二)新课:

1.提问导入新课:计算机网络是什么?计算机网络作用是什么?因特网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请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和理解说明计算机网络知识)。

2.教师展示计算机网络图,并定义计算机网络概念:

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用一定的几何连接方法,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概念)

3.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请学生先解答,教师总结)(1)实现硬件资源共享(2)软件资源共享(3)信息传递与交换(4)分布式控制与处理

4.网络的分类(教师用投影展示不同的网

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以及联网计算机分布距离的远近,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1)局域网:(LAN)将小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如,学校计算机教学网是局域网。要求观察计算机教室局域网的结构:计算机终端(学生机器)、服务器、网卡、连接线、接线器等

局域网又分为:对等网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2)广域网(WAN):它是将分散在较远距离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传送。一般跨地区,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展示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3)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一般是将本地区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5.网络的基本构成

(1)网络的硬件设备:服务器、电脑终端(客户机——工作站)、网络的通信设备,如:网卡、传输介质——光纤、电缆,集线器、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等

(2)网络的布线方式——拓扑:星形、环形、总线。(3)网络的系统软件

① 网络的通信协议:TCP/IP、NETBEUI、IPX等协议

② 网络的操作系统:windows NT ,unix ,Novell NetWare ,Linux 等

③ 网络的应用软件:在网络操作系统下运行的软件。(教师简单介绍TCP/IP协议的含义、作用)

6.因特网的一些基本知识

(1)因特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2)因特网的发展史(3)我国因特网的发展(4)因特网的通信协议

① IP协议 :主要规定因特网上的计算机地址的统一定位方法,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地址,由四组数字组成,每组数字之间用“.”分隔。如202.96.209.169上海热线服务器地址。② 计算机域名

为了便于记忆,用字母数字来表示计算机的IP地址,称为域名。上海热线的地址:tv.com 看电影:

天府热线

http:// 欣赏Flash动画:

闪客俱乐部

http://

第12课

建立自己的网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网站首页的基本构成;了解制作网页的软件,掌握FrontPage2000网页文本编辑和图片插入方法,以及网页背景的设置方法。

2、先让学生观摩一些漂亮、有个性特色的首页,然后任务驱动,让学生参考教材,互助学习,自主学会知识与技能,实现首页的制作。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个人网站的基本组成和网页框架布局;

2、学习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的一般方法(重点是文本格式、图片、背景);

三、教学难点:

1、首页的艺术性与个性布局,色彩的搭配;

2、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它是一个漂亮的网站,它就是“刘翔个人官方网站”,请同学们欣赏。(课件)上节课我们已经规划了自己的网站,并且搜集了素材,这节课咱们来动手制作网站的首页。你知道有哪些软件可以用来制作网页吗? 教师引入:其实好多字处理软件都可以设计网页,如word中,利用“另存为web页”就可以将文档保存为网页,有些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也可以制作网页,windows“记事本”也可以制作网页……不过FrontPage和Dreamweaver却是最方便的网页制作软件,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制作网页,而且能方便地设计和管理网站,很适合入门学习。

我们先学习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站的首页。

二、新课教学

任务一:认识FrontPage2000

1、学生探究:用以前学过的打开软件的方法,在“程序”中找到并打开“FrontPage”。

2、师引入:FrontPage与Word的操作非常相似,请同学们用鼠标试探FrontPage网页编辑窗口界面上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各按钮的作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与Word窗口有哪些异同。

3、抽2~3个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展示FrontPage界面并辅助说明。重点指出新建、保存、插入、预览等菜单或按钮的位置和功能。

4、学生练习:打开一个已经做好的网页,试探一下三种编辑视图模式按钮的效果。(教师事先下载一个简单的网站首页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操作)

任务二:制作网站首页

1、师引入:在我们动手制作网页前,我们应当考虑好网页的布局和内容,个人网页的布局就像办小报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大胆地进行设计。(教师利用广播展示几个风格不同的个人主页,让学生注意观察主页的内容版块布局)

抽生回答:你觉得网站首页应当包含哪些图、文内容?你能形象地描述以上网站的布局样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网站首页的一般内容:网站标题、网站图标、导航栏、水平线、网站主题介绍、作者及电子邮箱……” 常见的网页布局有:“国”字型;“匡”字型;“三”字型;“川”字型;封面型;Flash动画型;标题与文本型;框架型……你能指出老师展示的这些网站属于哪种布局吗?你准备选择哪一种布局方式来设计自己的首页?

2、练一练:新建一个网页,根据上节课自己拟订的网站设计方案,在空白位置输入网站名称、栏目名称、主题介绍、作者姓名等内容。

3、仿照word的操作,利用格式栏中的工具按钮,设置改变文字效果,师鼓励学生在设计时要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小组内交流:我是怎样使文字格式更美的。

4、保存主页文件 教师指导学生保存时,首页应保存为index.htm或default.htm,保存的位置是上节课所规划的网站文件夹。任务三:美化网页(见P80 12-11)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网站首页做好了吗?向大家介绍你的首页中都做了哪些内容?你对自己作品的哪一方面最满意呢?小组互评网站首页。

第13课 网页制作技巧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表格的创建、合并、拆分的方法,以达到布局合理;

2、掌握对表格整体与单元格背景与边框的颜色设置,能初步制作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格;

3、掌握超级链接的含义与使用

4、掌握网站的发布

二、教学重点:

掌握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超级链接的使用和网站的发布

三、教学难点:

掌握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超级链接的使用和网站的发布

四、教学过程:

一、通过展示几个学生自己制作的优秀网站和网页,复习网站首页设计的几个模块,同时体会表格在网页设计的独特作用。1——引入: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制作一些精美的个人网页发布在网上,上节课我们已经用Dreamweaver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网页,但觉得和自己在网上所见的网页相比相差太远,如何才能制作好具有个性特色的网页呢?今天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表格工具来制作一个精美的网页。

2——首先我们还得先回想一下网页首页的四个共有的模块:

教师总结:

1)徽标(logo)和网站的名称:一般位于左上角,是一个形象化的标志,其作用类似于商品的商标。

2)首页大标题(banner):一般放网站主题词或图片,商业性的网站放置广告条。

3)导航栏:就像一本书或杂志的目录一样,但比书籍或杂志的目录更为重要,因为书籍我们可以一页一页的从头向后翻,而我们的网页却不可以,只有有了清楚、明晰的导航,才能让浏览者知道自己身处网站的什么位置。

4)版权和联系方式:一般放在网页的底部,主要功能是版权声明和听取浏览者的意见或建议。

学生:思考问题

3——黑板上给出了几个在全国获奖的中学生网页作品,4个同学一组合作学习,快速浏览其中2—3个,网站地址如下:

http:// 博客中国 中国博客网

五、Blog的管理

1、常规管理

· 选择模板:一般而言,Blog服务网站都为用户提供很多模板,以老师的博客为例,在管理中心的左侧选择“博客管理”中的“我的模板”,在右侧选择“模板选择”,在提供的众多模板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点击“使用模板”按钮即可。

2、Blog分类:分类对于Blog的内容检索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添加的日志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在“我的日志”中选择“类别管理”。

3、发表日志:直接点击“新建日志”,在右侧的编辑区输入相应的“日志标题”、“日志内容”、“上传图片”等选项,点击“发布日志”,大功告成。

10.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十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是第一课至第六课,试题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本次试题题型分别有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综合探究题答题五部分组成。

二、试卷分析

1、卷面分的分析

这次考试卷面满分是100分,全级最高分为100。抽样检查,从卷面得分分布情况,反映出学生对课本基础内容掌握比较牢固但不善于知识灵活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知识内容的灵活运用。

2、答题情况分析

①选择题。本题主要仍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本大题在考生的答题中,错最多的是第2、11、15、16、18、19、21题,主要错误是学生审题不清,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靠和对课本名言警句理解不够透彻,知识点间容易混淆。

②非选择题。简单题答题和综合探究题情况比较好,答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很好的记忆点,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分析说明题仅次之,尤其是第一、三问。第二问大部分学生对问题没有理解清楚,造成答非所问。辨析题以评析性题考查,大部分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提高。解题思路的指导、训练还不到位。评析性试题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最大,得分最低。

三、改进建议

1、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积极性。研读课

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统领教学工作。

2、平时教学要寓教于乐。研读课程标准,要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特别要在复习性教学阶段,要在领会课程标准的思想后,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重点突出。

3、4、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指导学生熟悉教材,识记重要知识点,尤其是列入中考考点的内容,要及早重视。

5、6、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能力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学生的发展,对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乃至解题答题能力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身体力行之上,教学只是学生发生这种作用或变化的“催化剂”。平时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在复习性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一些学习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养成“知识问题现实性追问,现实问题知识性关注”的良好习惯。强化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以及根据材料生成答案的能力。

11.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篇十一

一、了解学生差异, 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还没有固定的教学体系。从学科的知识层面来看, 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普及性, 它的要求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但从现有的评价方式来看, 目前还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具有选拔性的评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 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有原因有三个:一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资源因素;二是家庭中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因素;三是由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因素造成的。

从调查情况来看, 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确实很大, 即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程度的初始差异性很大, 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不便。而从学生结构来分析, 学生分成三部分, 其结构形态和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 它不是呈菱形结构, 而基本上呈桶状形态。而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小高考考科目, 即小高考是通过性考试, 一般不难, 而从历年的小高考来看, 它的难度在逐步提升。我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讨论, 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初期的教学大都是在形象的比喻、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进行的。

中期教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既是对第一阶段教学效果的检验, 又是为最后阶段的冲刺做准备。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 根据第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和小高考大纲要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制作相应的练习题库; (3) 加强检测。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 动手进行实践较多, 学生有事可做。

在最后阶段主要抓好学生的模拟练习和考试系统的熟悉操作, 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对小高考的题型和分值分布有一个大概了解, 根据综合性练习的结果找出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 进行加强性训练。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任务中, 而不是靠教师的压、吓、吼等非常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 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分层教学

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受到先天因素、基础知识、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明显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 进行分层教学。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以任务形式提出,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讲—练—学操作实践完成任务,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以《高中信息技术》中第三章网页制作为例, 首先, 提出任务, 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目标, 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所处环境相结合, 设计了一个基础任务:制作一份宣传自己班级或学校的网页。在这个任务中,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只要求其完成最基本的网页制作中表格使用、图片插入、文字输入、背景设置、设置超级链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 我要求学生完成前面基础要求的同时, 使网页的设计排版合理优美, 体现班级或学校特色, 有两层以上的超链接, 对于表格、下划线、图片进行一定的属性设置, 能插入滚动字幕或站点计数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完成以上任务后, 在网页中做一个特效, 同时将完成的网页上传至网上。其次, 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允许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在此阶段, 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最后, 任务评价。在完成任务后, 由学生推荐比较好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点评。

三、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 体现了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法。小高考也体现出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 不适于死记硬背的形式。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 必须让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掌握, 对于发给学生的每一个任务, 最关注的应该是完成后老师的评价,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果不进行评价和反馈, 那么这个任务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只是学到了部分知识。因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 可以发现许多好的东西, 有些是老师无法想到的, 应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树立信心。我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将其完成的每个任务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 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 并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 学生触动很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了, 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 一种收获的喜悦,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也不会觉得计算机课枯燥乏味。

四、加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使学生不仅能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 而且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把学生学过的各学科的部分知识, 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以各学科知识为背景资料,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任务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良好。同时, 把其他学科知识引入信息技术教学, 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技术性”,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对学生来说, 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 拓宽了知识面, 对于老师来说, 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累经验, 从“技术”的权威角色中走出来, 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排头兵”。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课程,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因此, 需要我们不断摸索, 不断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摘要:作者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 阐述了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做法, 力求通过探索高效的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12.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十二

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物理学科参加考试人数56人,最高分96分,最低分28分,90—100分段8人,80—90分段19人,60—80分段15人,及格人数42人,60分以下差生14人,优秀率14.3﹪,及格率75%,平均分71.6分,二、试题评析

本次考试考查了初中物理八年级1-3章的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声的现象、物态变化。从总体看,本次考试的试题与初中物理教学相适应,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和改革,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的理念。从本次考试的试题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物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情景中,灵活多变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本次考试的一大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物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次考试试题很多小题来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时刻都在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观察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物理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体验过程与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是新课程的理念。

三、学生情况: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但学习方法还不够灵活,基础参差不齐,课堂听课状态一般,学习兴趣、气氛不浓等原因,造成优秀率不高,及格率偏低,差生率极高。还有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上指导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也是直接导致本次考试分数低的重要原因。

四、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试题共4个大题,29个小题,题型有单选、填空、实验探究和综合应用等题型,完全按照中考的模式进行出题。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基础题偏多。

2、失分原因:学生大多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存在死记硬背现象,个别学生审题时粗心大意,作题不够规范等。学生普遍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对一些基础问题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3、受数学计算题解题方法的影响,学生在解题步骤中不带单位,且不进行单位换算。

五、典型错误及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严格遵循教学大纲,以教材为依据,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2、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

3、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着重学生实验分析,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良好的成实验能力。

上一篇:快乐的学科节周记下一篇:是非题哲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