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2024-09-20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共9篇)

1.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专题调

研报告

为进一步总结**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镇妇联对全镇展开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优势,创新基层组织新形式让“半边天”闪耀新农村。

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创新发展,有效促进妇女工作与农村工作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半边天”作用,****妇联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组织,促进妇女工作与农村工作结合。

一是积极成立各类妇女协会和“两新”组织,使其成为妇女基层重要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农村各种协会组织、“两新”组织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我镇成立了以妇女为主体的刺绣协会1个,“两新”组织4个,同时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其他各类协会、组织、团体等。我镇妇联组织在适应新形势下,不断积极探索、创新、拓展农村妇女组织形式,推动妇女工作的延伸和组织功能的实现。

二是实现“妇女之家”全覆盖,建立制度促成效。我镇妇联按照中央党建共建创先争优视频会议精神,以“三个共建”为抓手,把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镇实现“妇女之家”全覆盖,并设制度上墙,努力在服务妇女工作上创先争优。我镇29个行政村的“妇女之家”建成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妇女之家”成为农家女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课堂。今年

年初以来我镇各村的“妇女之家”经常利用农闲时间,结合本地特色对农村妇女开展了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村蔬菜病虫害防治、村棉花种植技术等各种培训

活动在各村的“妇女之家”全面展开。同时,村的“妇女之家”还开展劳务外出培训招聘会,共培训农村妇女人。村依托“妇女之家”,利用多媒体开展远程教育、还邀请法律工作者为农村妇女讲解维权法律知识。并根据妇

女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农村妇

女的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村“妇女之家”组织

农村妇女成立社火团,开展秧歌比赛、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既丰富了妇女业余文化生活,也陶冶了她们的情操。

三是助力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提升妇代会主任在村上的影响力。妇女进村“两委”是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民主

管理、民主决策的最有效途径。我镇经常组织妇女主任学习,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等活动,学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业务知识、法律知识、新农村建设知

识等,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能力,增强妇女主任的自

身优势,为妇女主任进入村“两委”提供“本钱”。全镇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妇女占28%。

二、充分发挥妇联职能,关爱帮扶妇女中的弱势群体。

妇联是妇女的娘家,是娘家就有娘家人的情怀,有娘家

人的挚爱。尤其是对妇女中的弱势群体,我们更应该加倍爱护和支持。

去今年四月,镇妇联组织干部深入29个村,展开了专题调研工作。调查对象涉及全镇40户单亲家庭,31 户单亲母亲家庭,并对全镇10户单亲贫困母亲家庭进行了家庭信息统计,对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单亲贫困母亲家庭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调查中发现,由于单亲母亲生活压力大,部分单亲贫困母亲对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出现迷茫状态,以及对异性的不信任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镇妇联开展对子女学习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帮扶活动,点燃单亲贫困家庭的希望。我们对在校单亲学生成绩优异的给予奖励和支持,对成绩一般的孩子给予重点指导和帮助。

三、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创新维权手段。

为进一步拓宽妇女维权工作渠道,探索运用人民调解手段化解涉及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民事纠纷,更好地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去年3月我镇建立了“妇女维权站”成立了****妇女维权人民调解小组,小组成员由妇联主席、综治办主任、司法所副所长、法庭律师、计生办主任组成。今年以来,我镇共调处各类相关纠纷6件。

我镇“妇女维权站”主要受理来信、来访;妇女群众因婚姻家庭纠纷、妇女、少年儿童的抚养费、赡养费纠纷;妇女的劳动保障纠纷、其他民事纠纷以及接受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案件。纠纷调解适用人民调解程序,使用司法部统一制作的调解格式文书,其调解协议书效力与其他人民调解协议书等同。在坚持依法调解的原则下,我们本着“娘家人”的责

任感,情法互动,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在调解工作中,尽量给姐妹多一点温暖,多一点解决矛盾的力量支持。我们发挥人民调解作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手段,为需要法律帮助的妇女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我镇着力探索传统的妇女维权方式的新转变,创新妇女调解工作机制,不仅改写了传统的妇联信访工作,而且发展和延伸了妇女维权工作载体,初步尝试到妇女维权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履行妇联组织的职责和义务,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点滴贡献。

四、情系妇女发展,推动妇女创业增收。

让妇女小额贷款惠及“半边天”。为将妇女创业低息贷款和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妇女,我镇妇联多次与镇社保所、镇农村合作银行单位和部门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研究探讨,结合****实际,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今年我镇共有27名妇女享受贴息贷款,总共放贷金额为102.5万元。预计年底可为贷款妇女增收10%。贷款妇女主要讲款项用于种养殖业,巴润古尔村妇女魏红霞贷得8万元,不仅扩大了已有大雁养殖规模,还承包了鱼塘,开起了农家乐。(增添)

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劳务创收。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发展经济及地方政策积极引导下,许多妇女也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社会劳动,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自身素质,她们中有的带动妇女姐妹成立打工队共同致富。今年7月,***村的带领着名妇女组成打工队前往***乡抢摘枸杞子。**红花片

番茄酱厂。现今各村每户的年轻人都在外务工,这些外出务工妇女,除能解决自身生活问题外,还可以基本解决3口之家的生活问题。对没有耕地贫困家庭而言,一人外出打工,家庭两年能脱贫。

2.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工会作为党领导的重要群众团体,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贯彻“组织起来、促进发展,依照法规、切实维权,协调关系、构建和谐”的工作主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营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一、目前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一)国有企业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具有的优势

一是职能优势。工会组织在企业健康发展中始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按照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精准立位,维护员工权益科学占位,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主动进位,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摆位。二是协调优势。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工会在促进企业与员工个人提升目标、企业管理体制与民主管理体制有效对接等方面,具有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组织优势。一直以来,在国有企业中一大批具有丰富工会工作经验的专职工会干部,广泛联系职工群众,为工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建立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思想认识的不到位;二是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三是工会工作缺乏有效性。

二、转變观念,提高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社会结构转型、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需要。工会组织应在企业与职工群众之间架起沟通、协调的桥梁,建立起双方平等对话的平台和平等协商的机制,强化“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一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以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工会应该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协调职工与企业的利益矛盾,协调职工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协调职工群体内部的利益矛盾,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传统优势,通过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国有企业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强化职能,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一)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夯实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一是要积极推动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二是要增强工会组织工作活力,深化开展“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建设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以协调劳动关系为重点,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推进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重点,成立劳动关系协调和仲裁委员会,并代表职工与公司签订了《集体合同》及其三个附件,从源头上参与维护职工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同时坚持扎实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工诉求代理网络机制,实行职工代表联系制度,保障了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以强化民生保障为关键,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首先必须把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抓起来,解决好。济南水务集团工会积极参与公司薪酬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依法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分享企业和社会发展成果;其次,打造工会帮扶品牌,通过结对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法律援助等活动,推动送温暖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三是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活动,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建议,使之成为党了解民意、政府改善民生、工会深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3.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三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书文

2011年3月28日

尊敬的金主席、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中共桐庐县委,对省市妇联领导在百忙之中来桐莅临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妇联郑荣秀主席就新形势下我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妇女群众工作作了具体汇报。应该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妇联组织建设和党建带妇建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使我县的妇联和妇女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下面,我结合座谈会要求再作一简要汇报:

一、强领导,真正让妇女工作有位。始终把妇女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落实县委研究妇联工作制度。县委常委会每年2次以上听取县妇联工作汇报,并在讨论涉及全局性尤其是有关妇女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都邀请县妇联主要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制定事关妇女切身利益的政策时,也都事先征求县妇联的意见。二是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始终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同步组织实施,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儿工委办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社会支

—1—

持、群众参与的妇女儿童工作格局。三是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把“党建带妇建” 工作纳入对县管领导班子的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2010年,又将来料加工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的新农村建设考核;将“庭院整治”纳入对乡镇(街道)的精神文明考评内容,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和“党建带妇建”责任制的落实。四是落实工作保障。逐年加大对妇联工作经费的投入,从2006年的6.5万元逐年增加到2010年的29万元,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经费由2006年的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9.8万元,并根据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正在落实包括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内的“一馆三中心”建设。同时,全县13个乡镇(街道)中,符合要求的 9名妇联主席全部享受了副乡镇级工资待遇。

二、拓渠道,真正让妇女干部有为。始终把培养使用妇女干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大使用力度。合理设置女干部的选拔标准和条件,目前,全县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面为100%,35个党政部门女干部配备面68.57%。中层干部中,72个乡镇和部门有女干部161人,占21.2%,实现 “一村一名女干部”。同时,创新选拔方式。去年,首次开展了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职位的竞争性选拔,择优任用了3名“80后”女干部,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后备建设。把女性后备干部作为一类进行定向选拔。2010年,全县各单位推荐的489名后备干部中有女干部149

名,占30.47%。三是注重培养锻炼。把女干部培训统一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安排一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并列为主体班次。2006年以来,先后有289人次副局级以上女干部参加培训,42人到征地拆迁、审批代办、外派招商、信访接待等岗位挂职,有38人参加全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妇女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断提升。

4.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对妇联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妇联作为广大妇女利益的代表者和权益的维护者,要抓住机遇更好地处理妇联组织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倾听和反映妇女的呼声和意愿,最重要的是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

一、提高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各级妇联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要着力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在政府主导下主动履行承接职能。妇联是在政府主导下的重要社团组织,既不能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能,也不能甘当局外人、旁观者、放弃责任。应当做到承接到位不越位,协助有位不缺位,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支持下,主动承接政府交办的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责,实现有限的、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要处理好与其他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关系,在配合格局中积极履行基本职能。各个团体、组织所代表的利益群体间会有一定的交叉关系,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妇联组织要面向妇女儿童,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履行妇联基本职能为己任。对一些涉及多方面利益的问题,妇联组织必须注意从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视角参与,既防止大包大揽,也避免与其他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撞车”。三要处理好妇联组织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在协作中善于履行互补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管理,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也必然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力量。妇联要善于运用女企业家协会、女经纪人协会等组织,与企业、各种社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既为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又善于借资、借智、借力、借台,为妇女儿童享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争取有利条件。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也是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党中央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其核心要点就是政府要把部分具体的、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出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妇联组织具有的非政府、非营利、公益性、自主性等属性,决定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在政府、市场、社会发挥较强的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等作用。由此可见,妇联组织必须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妇联作为政府与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具有独特的社会资源和组织优势,在妇女群众与政府之间、妇女群众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协调,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利益关系相对和谐稳定。

妇联作为非政府组织,一贯坚持通过正常渠道和程序,通过参与政府的法律、政策的制定,监督其执行,保障妇女群众基本权利不被侵害,调动妇女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在推进社会和谐进程中共建共享,是促进和谐的积极力量。

纵观妇联多年开展的各项工作,其实质大多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关。所以,各级妇联组织要继续认真履行代表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责,畅通渠道、拓宽领域、主动作为,促进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政策体系的完善,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各个领域中真正得到落实,从源头上确保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权利和发展资源。因此,妇联组织是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

妇联组织要有效地履行职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首先要更新观念。妇联工作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要强化依法依规管理和服务的观念。一是树立在维护全体人民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妇女儿童的利益和为妇女儿童服务的观念。二是树立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和为妇女儿童服务的观念。

其次要建立配套机制。一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依托妇儿工委办公室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事劳动、体育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为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二是强化妇儿工委办公室的职能。明确规定妇儿工委主任由政府常务领导兼任。因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是政府主要的组成部门以及党委的有关主要部门。必须是常委的政府领导担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妇联作为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作用。

5.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五

一、各级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是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积极探索,用改革的精神主动做职工群众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创造了全新的职工群众工作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构建一个平台,打牢一个基础,完善六个机制”。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职工群众工作破解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整合职工群众力量,构建“建功立业”工作平台。各级工会认识到,科学发展、跨越(加快)发展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总钥匙。为此,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引导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和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标志,引领广大职工专心致志地投身“闽北建设我出力、跃升发展争先锋”、“保增长、促发展、求先行、作贡献”和“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创造“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标志,围绕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对职工素质提出的全面要求,在各行各业开展“五个一”“功臣杯”“职业道德双十佳”“职工职业生涯计划”“职工岗位成才自我达标”等竞赛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班组建设、诚信建设,广大职工学理论、学科学、学技术、学业务,比岗位技能、赛劳动成果,比职业道德、赛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地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职工技术素质提高,促进了我市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建设。我市发展态势向好,经济增长持续较快,从2004年起,全市GDp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全市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322.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8.7亿元。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取得这样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工会的作用功不可没。

---打牢职工群众工作基础,建立联系职工群众桥梁。各级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按照“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和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任务要求,我们突出抓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目前,全市有基层工会组织7433个,工会会员39.9万人,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和12个工业园区建立工会联合会,形成了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网络。通过深入开展工会工作“三级联创”“基层工会活力年”“双进”“双亮”“双爱双评”和党政工共建“职工之家”等活动,努力打造“有为工会、法制工会、活力工会、温馨工会”,夯实了基层基础,增强了组织的活力。

---完善职工群众工作机制,畅通沟通职工群众渠道。主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一是民意沟通机制。宏观领域,市县区全面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工会反映职工诉求、提出政策主张、参与重大决策的渠道更加畅通,从政策层面帮助职工解决具体问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在市县区得到确立,许多涉及职工与企业利益关系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微观领域,在企业推行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涉及职工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权益问题,在平等协商基础上通过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得到较好落实。二是民主管理机制。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厂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基本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探索民主管理路子,通过实行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厂务公开以及其它民主形式,在落实职工知情权、审议通过权和监督权等方面迈开了步伐。三是维权维稳机制。参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劳动关系预警预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全部落实,各项社会保险顺利接续。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广泛实施“安康杯”竞赛活动和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工作,为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作出积极努力。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倡导企业“向社会承诺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实施欠薪登记和追讨欠薪行动等,在维护职工和农民工经济权益方面努力发挥作用。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大多数劳动争议得到及时调处,一些复杂案件通过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工会参与诉讼程序得到妥善解决。强化职工信访工作,开通“12351”职工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职工求助、控告和申诉,共接待职工信访5484人次,为职工实现合理的利益诉求开启了“绿色通道”。各级工会秉持依法依规的科学维权观,努力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双赢”理念。主要牵头积极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局工作出发,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保岗位、保工资和“稳员增效”为重点,开展“共谋发展、共度时困、共创和谐、共维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指导企业、基层工会和职工三方签订《共同约定书》,在全力确保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是帮扶保障机制。面对利益调整中部分职工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觉担负起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了解、及时报告、及时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市县区总工会大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工会送温暖工程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帮扶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在党和政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泛实施“四大关爱行动”和“两节”送温暖活动,共为12364户困难职工家庭建立帮扶档案,筹集帮扶资金1367.36万元,走访慰问34629户次的困难职工家庭。广泛实施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通过政策参与、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开展山海劳务对接活动等,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6.2万人次,提供就业服务4万人次、实现再就业3万人。广泛实施“金秋助学”行动,发动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助学,共筹资255万元资助2452名贫困学生。各级工会还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协助政府落实“两个确保”,推动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关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通过帮助解决子女就学、基本保障等问题,促进“市民待遇”在农民工中落实。五是建立职工表彰激励机制。新近推荐和评选表彰7位全国劳动模范、8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7位省级劳动模范和102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50位市、县级劳动模范和290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县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工人先锋号”535个;省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工人先锋号”83个,全国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工人先锋号”10个。各级工会还进一步完善劳动模范生活困难补助、体检疗休养和进修培养等制度,为劳动模范办实事好事,组织各级劳动模范体检2578人次,选送238人次的全国劳模、省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北戴河、云南、湖北等地疗休养,选送336人次市劳模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省金鸡山工人疗养院休养。六是县级工会工作创新机制。各县(市区)总工会不断探索县级工会体制机制创新,工会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邵武“工会特派员驻企服务机制”;顺昌“工会主席维权流动岗”和“构建合理化建议推介平台,让‘金点子’资源共享”;浦城“维权联络协调机制”和“建立‘代行’机制,强化维权力度”;武夷山“学习借鉴创新项目精华,扎实推进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建阳“在主动维权中实施帮扶,在积极帮扶中依法维权”;政和“构建维权联动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等11个项目获得省总工会表彰推广。松溪县总工会“成立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委派工会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做法,得到省总工会领导肯定、全国总工会推介,在全市推广。目前我市10县(市、区)总工会已按照这一模式,完成选派工会陪审员工作,24名工会干部经过培训、考试、考核后,被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人民陪审员。

二、各级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及体会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主要是:

---坚持服务宗旨,当好职工贴心人。工会系统的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党员职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他们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发扬“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的两条腿”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及时掌握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困难职工做到心中有情、胸中有数、手中有策。

---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帮扶常态化。不断深化送温暖工程、困难职工帮扶、金秋助学、阳光就业等工作,做到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常态化帮扶,扩大工会帮扶工作品牌的影响。通过就业、助学等方面的帮扶,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家政服务工程”和“就业援助月”活动,推动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工会金秋助学资助范围。在开展物质帮扶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健全帮扶机制,推进帮扶长效化。积极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形成集推荐就业、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生活救助于一体的协作帮扶模式,为广大职工提供快捷方便、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形成寓困难帮扶、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及农民工维权于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加强帮扶体系平台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以市级帮扶中心为骨干,县级帮扶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规模企业和工业园区帮扶站点为基础,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的帮扶工作体系。构建以工会“三员一代理”为基础的职工法律援助机制。所谓“三员”,是指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劳动仲裁员和工会人民陪审员;所谓“一代理”是指工会法律工作者或帮扶中心聘请律师在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中作为职工方的代理人。通过“三员一代理”,工会参与劳动争议的调处,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帮扶工作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完善各项帮扶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帮扶社会化。推动工会帮扶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预算,使之成为党委政府扶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工会与财政、劳动、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联系沟通和协作机制,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形成工会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有机衔接,发挥工会帮扶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积极参与就业、工资、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积极反映广大职工的利益诉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全方位参与社会管理,开展职工群众工作,深刻启示我们:

一是要坚持创新机制。只有不断创新工会“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的新形式、新方法、新经验,才能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广泛组织职工。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劳动竞赛五年规划,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积极投身“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和创建“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三是要积极引导职工。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切实加强形势政策任务宣传教育,开展好系列庆祝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热爱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热情,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探索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运用教育、协商、示范、引导的办法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工作,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

四是要竭诚服务职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三个最大限度”的总体要求,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推动构建和谐企业作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等在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整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各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经验的调研,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类企业中形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浓厚氛围。

五是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集中精力抓好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两个“三年规划”的落实。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单位,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为重点对象,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使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增长和企业发展同步,实现体面劳动。

三、对工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职工社会心态反映社会现实,社会现实影响职工心态。当前,职工队伍中的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局面,处于多元、多样、多变的活跃期。这种状况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总体来看,当前我们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心浮气躁的“一窝蜂”,急功近利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盲目攀比的“奢华风”,狭隘极端的“偏执狂”,冷漠麻木的“看客”等不良心态也不时出现,有的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在有效把握职工心态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前职工的社会心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民谚、传闻、段子、网帖、微博、手机短信、流行词汇等来表达,也可以借助发型、服饰、聚会、娱乐等来表达,还可以通过消费行为、阅读方式等来表达。可以说,现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在无形或有形中折射出不同社会阶层、各个领域人群的心态。对此,应通过发挥政府、包括工会在内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的职能作用加以全面把握,借以增进对社会管理对象的了解,从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积极、准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职工社会心态,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

二是要在科学鉴别中明确管理目标。当前职工队伍中的社会心态复杂而多变,正反两面并存且相互交织。因此,对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把握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科学鉴别;又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作出及时研判。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本质,进而明确社会管理的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上流行的新词酷语、前卫举动、反传统现象以及调侃、逗乐、讽刺言行等反映职工社会心态的东西不能一概排斥、一味否定,而应本着实事求是、开放包容的原则,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评判其中的是与非、恶与善、美与丑。

三是要在积极引导中增强管理实效。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传媒业高度发达,传播手段丰富多样,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等的广泛应用,使得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新媒体等各种传播手段,信息爆炸、众声喧哗、观点纷呈,往往容易形成此伏彼起的舆论热潮,引发各式各样的热点问题,并对职工队伍中的社会心态产生深刻影响,使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强正面引导,抵制不良信息,让真实的民意、民心、民愿成为主流,让主流声音占据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从而培育和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对在特殊时期、特殊领域出现和特殊事件引发的职工社会心态,应注重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是要在改革创新中提升管理能力。当前体现在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一些信息传播手段和表达形式,蕴含着创新社会管理可以借鉴的内容。比如,很多反映职工社会心态的信息都是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网帖等新媒体形式来传播和表达的,这种传播和表达方式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契合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和接受方式。这启发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应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善于运用最先进的理念、最新潮的技术、最鲜活的话语、最流行的手法,以赢得最广泛的支持,获得最明显的成效。

6.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六

事务管理;应是男女两性平等参与、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妇女及妇女组织在社会公共

事务管理中的地位与参与程度,则是衡量两性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的组织架构、服务功能和参与方式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妇联要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转型期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更新理念,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完善架构,加强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面,提升参与层面,创新参与方式,建立新型运作机制,开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

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迈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的大政府社会,正在向市场经济为主、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小政府社会转变。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一个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要有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降低因社会急剧变革所带来的社会震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迫切需要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社会管理新机制与新模式。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社会运筹科学得当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人享有同等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男女的平等发展、协调共进,有利于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局面,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谐社会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是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互动合作过程中,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的活动。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维护、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消除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落脚点即在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是提供关涉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相关活动,是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其主要特性是公益性、多样性和阶段性。公益性,即是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多样性,即因公众对公共物品和服务质与量方面的需求偏好千差万别,决定了公共事务的种类繁多和公共管理的方式多样。阶段性,即公共事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标准。

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主体和手段都有所不同。在原始社会中,仅存在简单的社会性公共事务,社会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国家产生后,政治性公共事务产生并日益突出,政府成为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主体,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规范。至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公共事务内容和范围的大为扩展,复杂性的大为提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也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已日趋多样化。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之必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应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地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治理,应是男女两性平等参与、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妇女及妇女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地位与参与程度,是衡量两性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尺。

二、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妇女组织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中国的妇女团体是随着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应运而生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妇女组织中就已有部分以“提倡女学”、“力保主权”、“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发达女权参与政事”为宗旨。民国初年,相当部分妇女组织已冠以“参政会”之名,明确“以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为宗旨”。1913年4月,万国女子参政会中国部即已成立。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种政治性妇女团体更是

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并在历次重大运动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可以说,中国妇女组织的兴起,即是觉醒了的中国妇女要求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产物。

建立于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各级妇联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其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主要任务可分为对内与

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一是建立健全自身的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动员妇女投身于各项建设事业;二是教育引导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三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各项服务。对外,一是代表妇女参与各项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定,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的各项发展事业提供支持,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发展同世界各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和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规范。作为政治性社会团体的妇联组织,其机构设置、管理方式,也基本类同于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其基本职能和开展各项工作时,也主要是采用行政化的手段。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级妇联组织实际上是在以行政管理部门的身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而且,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不同的才智特征已被社会平等、平均的运行规则所磨平,男同志所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一样能够办得到,妇女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和男性一样同工同酬,妇女享有与男性同样多的发展机会。这就为妇联组织顺利履行其基本职能提供了现实的客观条件。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进入转型期,妇女原本享有的社会地位和各种权利的保证,已在利益驱动的经济社会中逐渐失落,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被动地位也充分暴露出来,无论是在社会政治参与、劳动就业,还是在婚姻家庭,妇女的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在全国妇联权益部2002年所作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调查》中清晰显示出:女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的比例偏低,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明显存在着男强女弱的现象;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不平等对待较多,女工劳动保护规定不落实的问题突出;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损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问题仍较严重。

客观现实表明,当前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现实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之有效的行政参与和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之需要,妇联自身的组织架构、服务功能和参与方式也已面临着重大挑战。

首先,从妇联自身的组织架构来看,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其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尤其因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更增强了妇联的“政社不分”之特征,各机构之间也呈现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之弊端。作为社会团体,妇联的机构设置本应是为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但现实情况却是因受行政机关编制之制约而设立,部室合并、职能交叉、工作互含、政社不分的现象突出,致使本属社会团体的妇联组织,事实上却在担负政府行政部门相关之职责,致使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失位与缺位,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自身的机制创新与应有功能之发挥。

第二,从妇联的组织服务功能来看,因受“政社不分”组织架构之影响,今年来虽组织网络覆盖面宽了,但工作缺乏渗透力,工作与多种职业的女性社会团体联系紧密度还不够,尚未具备其很强的号召力。妇联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但其日常工作与活动则主要是通过各级地方组织开展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各界妇女群体,服务手段主要是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发展、维护权益、扶贫济困等。各团体会员虽已涉及各界各阶层,但因受妇联自身组织架构、人员编制的制约,与部分团体会员彼此之间尚未形成优势互补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且因目前女性社会团体组织阶层分层多,辐射作用还不够强,尤其是部分外企的白领女性、民企的女职工(未建工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女性从业人员、外来妇女还处在组织外围。因而,妇联作为联结全社会各界妇女的组织,其应有的组织网络和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加以开发和拓展。

第三,从妇联的参与方式来看,因受“政社不分”组织架构之影响,实际上还是以行政参与为主,社会参与为辅。就近年来妇联交流的工作经验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参与方式:一是妇联协助政府直接管理妇女儿童事务;二是妇联代表妇女向党委政府提供调研内参和社情民意,提出涉及妇女儿童政策的对策与建议;三是在各级人大、政协提出有关议案、提案和建议案;四是创办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维权站(岗)、再就业咨询服务站等各类公共服务产品;五是通过建立实事项目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这些间接的参与方式表明,目前妇联的参与还是以协助政府管理为主,自主参与为辅,因此真正进入决策参与的层面力量还有限。应该说,参与决策过程与监督政策制定才是保障女性权益的根本。但是,因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比例偏低,而且女性自身对于政治参与权利维护的方式还缺乏学习和训练,导致许多直接关系女性发展与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颁行,实际上都还是在缺乏女性充分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的。

应该说,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妇联为了忠实地履行其基本职能,已是尽其所能,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因现实社会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原有优势也已在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要真正发挥代表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应该具有的组织、参政、监督和教育等功能,就必须更新理念,拓宽思路,建立新机制,创出新模式,为构建一个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各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而进行必要的变革,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内罗毕提高妇女地位前瞻性战略》中指出:“对妇女真正实现平等,与男子平等地分享权力必须是一项主要战略”,要求各国政府和政党应该加强努力,以促进并确保妇女在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担任高级职务方面取得平等。和谐社会,是男女平等分享权力的社会,是人人共享的社会。女性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因素。经济政策的主导权力来自于政治权力,女性只有参与决策过程与监督政策制定才能保障权益和改善处境。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状态。妇联只有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准确定位,理顺关系,完善架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和需求日趣多样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群众性自治组织大量涌现,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建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群众团体,应在机构设置和组织体系上努力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社不分”状况,理顺与各政府部门的关系,以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政府系统内设立专门掌管妇女事务的妇女部或妇女局之经验,推动目前附设在各级妇联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成为真正意义上之独立行使职权的政府行政部门,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妇联能够“政社分设”,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也使某些政府部门失位和缺位现象不再出现。妇联应依据工作需要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合理设置机构,以避免各机构之间的职能交叉,并根据社会群众团体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具有的非政府的职能开展工作。此外,妇联还应在目前政府主导型的合作关系基础之上努力培养自身的自主性,以能朝着与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型的、平等型的合作关系的未来方向发展。

第二,妇联应加强自身的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和工作渗透,与各种女性社会团体建立紧密型的联系,以提升自己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目前我国妇女在社会构成、职业分布等方面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化的特点,但现有的各类妇女组织都存在辐射力不够强、工作渗透里不够等问题。妇联应在现有的纵向组织体系基础之上,与各类自下而上的妇女组织横向构建合作型组织网络,形成以妇联为核心的,与其他各类妇女组织平等互助的合作型的组织网络体系,要大力发展壮大外围组织即:各种行业协会、柔性妇女组织和妇女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妇联工作的有效力量。要增强妇联组织的包容性与开放度,提升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妇联真正成为我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妇女组织。对于各类妇女组织来说,依托妇联也能够实现资源获取、业务指导等方面的帮助,从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妇联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女性社团成员的参政培训,使她们掌握政治参与和权利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式,以提高广大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觉悟与技能。

第三,妇联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参与层面,拓展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作为自上而下的非政府组织,妇联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和群众资源,这正是妇联的资源优势之所在。为有效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妇联应以推动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政策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努力提升参与层面,拓展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以增强妇女对决策过程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妇联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合理比例,努力通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划》推动其实现,以使更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决策参与层面,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妇联应在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权益受损、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等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案,并努力促进人大、政府制定、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切实维护妇女应有的合法权益。

第四,妇联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工作任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开创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尤其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妇女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因此,建立科学的工作运作机制已是刻不容缓。妇联应适当参照借鉴国外ngo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工作任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将妇女工作分解成逐个项目,落实资金、落实人员,严密部署,以保障工作有效、顺利地运转。探索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首先,须从项目的立项、规划、实施到评估以及全程的监督,设计一套严密的程序,同时要确保资金到位、专业人员配套。其次,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通过承接政府项目实现自我发展。妇联应深化与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和国际组织委托,妇联承办、落实的工作机制。再次,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可吸纳一大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形成志愿者网络,创新妇联与专家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与妇女ngo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对妇女工作实行项目化系统管理,既是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也是深化妇女工作的过程。妇联可充分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宣传的、自治的、项目的等各种手段,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是妇联组织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赢得社会认可、提高组织声望的重要途径。

7.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七

一是围绕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推进教育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人才。首先,发挥“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引种、实验、推广、培训的作用,组建“女能人科技致富报告团”和“科技专家讲师团”,架起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桥梁。其次,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面向失地失业妇女开展巾帼科技致富远程教育培训,为广大妇女提供农业技术、销售等信息,提升农村妇女转移就业能力。第三,面向基层妇联开展培训,大力抓好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建设,推广“妇代会 协会”的模式,大力开展“双培养、双带动”工作,把女能手培养成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走脱贫——致富——共富的新路子。

二是围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推进家庭文明创建,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文明。首先,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以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和谐为目标,开展“文明和谐行动”,大力建设和谐家庭,重点推进廉洁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和谐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其次,实行“新农村文化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巾帼文明队”,大力开展农村妇女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

8.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八

不断提高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__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参

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以发展激发活力,以维权促进公平,以协调整合资源,以服务凝聚人心,以宣传扩大影响,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构建和谐新__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各级妇女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贯穿在妇联工作的始终,切实将广大妇女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区委的决策上来,增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突出发展主题,激励广大妇女为建设和谐新__建功立业

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妇女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广大妇女为推动__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功立业。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妇女素质。深入推进“百万家庭学礼仪”政府实事项目,围绕“百万妇女学习行动”,积极推进“百万家庭学礼仪”、“百万家庭学法律”、“百万家庭学健身”、“百万家庭学技能”等活动,通过区巾帼教育培训中心、“__网上人家”网站、社区学校等载体,以礼仪知识、法律法规、技能等为主要内容,扎扎实实地开展分层分类培训,计划完成2.5万人的学礼仪培训目标,切实提高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

(二)促进妇女就业,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区促进妇女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巩固区“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项目实施成果,以35岁以下失业青年女性为重点,积极挖掘就业岗位,提高失业青年女性上岗率。完善就业服务,扶持妇女创业,完成市妇联下达的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推荐上岗的指标任务。加强女性就业援助员队伍的管理,发挥就业援助员在促进社区妇女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三)加大宣传教育,服务女性人才成长。组织举办处级以上女干部座谈交流活动,加强党政机关女干部的联系联络。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进行男女平等国策宣传,开展大型咨询服务活动,表彰一批市、区“三八”红旗手(集体)。紧紧依靠街道综合党委的作用,积极探索“两新组织”中的妇女工作;进一步完善“菁菁”俱乐部的运作,不断扩大网上会员招募;建立区女企业家活动室,策划组织创业女性、女企业家联谊交流活动。

三、维护合法权益,努力为广大妇女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紧紧抓住广大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凝聚人心、促进公平、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工作,切实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完善区贫困母亲儿童援助基金的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基金”捐赠月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赠资金,不断扩充“基金”规模。继续加强“基金”的制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及时掌握社区困难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运用“基金”开展形式多样的帮困助学活动。充分运用“__网上人家”网站“爱心捐赠”平台,切实为贫困妇女儿童献爱心。

(二)实施妇科普查实事项目。开展4000—5000名特困妇女的免费妇科普查工作,并分析普查结果,对妇科重症妇女进行跟踪服务,加大对妇科普查率的监测力度。

(三)推动维权工作社会化、专业化。发挥区法律援助中心、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广泛开展法律咨询和服务活动,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健全区女子禁毒沙龙工作制度,开展交流研讨等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在部分街道试点创建婚姻家庭、反家庭暴力维权工作站,完善预警机制,定期推出典型案例,交流工作经验,完善各项管理。开展区公、检、法、司女干部联谊活动。

四、立足社区家庭,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抓住社区和家庭两大阵地,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立足家庭和谐,带动社区和谐,推进社会和谐。

(一)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市“十一五”家庭文明建设指导计划,以“五学五家”和楼组创建工作为抓手,继续深化“三五工程”建设,设计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提高群众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开展2006—2007年度“文明家庭”、“文明楼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三五工程”的内涵与外延,积极探索文明家庭和楼组创建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和机制。

(二)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结合社

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区第十二届“十佳”自强不息好少年评选活动,激励自强队员不畏艰难,发奋努力。联合区教育局等部门举办第九届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开展第十届家庭教育工作评选表彰活动。以区新梅“QY”儿童发展中心为平台,发挥亲子学苑、亲子俱乐部的作用,积极开展亲子教育指导活动,为社区广大家长传授家教新理念与新方法。

(三)努力开发社区服务项目。对社区妇女群众和家庭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在推进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参与社区管理,探索开展家政、维权等社区服务项目,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

五、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促进__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认真落实区妇女儿童“十一五”规划。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规划宣传,按照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实施各项指标任务。积极筹建“__区妇女儿童发展指导中心”,为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能力建设,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务实高效的群众组织,切实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把社区(街道)、镇妇女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社区大党建格局的组织设置、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重视对各类妇女团体的团结引导,探索覆盖不同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利益群体的妇女组织形式,构建以基层组织为主体、其他妇女组织为支撑的社会化、开放式的组织网络。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各级妇女干部的培训力度,开展各类理论、业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切实增强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整合社会资源、表达和维护妇女权益、开发和凝聚妇女人才等方面的能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注重调研,把握新形势下各类妇女群体的特点,改进工作方法,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及时帮助妇女群众排忧解难。

9.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篇九

一、以“双学双比”为着力点,推动农村妇女投身生产发展

“双学双比”活动是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的特色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勤劳致富。面对新形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妇联组织要协调社会各界创新、深化“双学双比”活动,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妇联组织要积极推动“科技致富工程”的实施,把引导农村妇女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尽快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农村妇女在转产和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她们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引导农村妇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围绕创优质高效农业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与农妇结科技对子,做好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农妇增收致富提供社会化服务,让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村妇女尽快增收致富。

二是引导妇女走出家门谋发展,依靠转移致富。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一种较好形式。继续深入推进“妇女大转移”行动,坚持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并重、转移与就业同步,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妇女培训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妇女提高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巩固和发展输出、接收基地,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大对农村妇女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使广大农村妇女顺心、放心、安心外出务工。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三是开展巾帼扶贫,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积极探索扶贫的新方式、方法,帮助广大农村贫困妇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加快致富步伐。开展手拉手扶贫活动,即:为贫困妇女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帮助引进一个致富项目、传播一项实用技术、解决一个实际困难,为广大贫困妇女排扰解难,帮助她们发展生产。积极争取金融信贷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为贫困妇女解决生产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

二、以家庭为切入点,推动农村妇女建设高质量的生活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阵地,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妇联组织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会通过法律程序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以小家促大家,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一是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将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融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成员实践活动中,充实内容,完善机制,增强效果。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基层妇女组织要制定具体的评选细则,层层开展评选表彰。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评选内容,进一步规范家庭自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挂牌表彰的程序,不断提高评选质量和群众的参与度、认知率。

二是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家庭成员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家庭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抓好“学习型家庭”创建,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教育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法律、科技、优生优育、家庭理财等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家家学习”的浓厚氛围,争当“学习型家庭”。围绕家庭美德的主题,在农闲与节假日期间组织农妇家庭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开展健身活动和农家趣味体育活动,举办家庭卡拉ok大赛、家庭才艺展示、家庭演讲会、家庭装饰品制作展览和家庭烹饪比赛等活动,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增强她们自觉抵制邪教和黄、赌、毒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使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

三是要加强家庭平安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女性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送法下乡、送法入户、宣传咨询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家庭成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宣传活动,及时化解各种家庭矛盾和纠纷,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和谐家庭环境。参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禁赌、禁毒、帮教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以提高素质为落脚点,推动农村妇女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一批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目前在农村,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因此,强化妇女素质教育,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妇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是加强宣传,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为农村妇女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以健康的、先进的文化舆论感染人、教育人,消除对女性落后的、低级趣味的、歧视性的文化传播,逐步形成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支持女性的良好氛围。与有关部门合作,以评选表彰活动为载体,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种、养、加等各行业优秀女能手的典型事迹,以表彰激励妇女,以典型带动妇女,展示新时期农村妇女的新形象,发挥女能手在农村妇女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妇女能力。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妇联组织应整合社会资源,紧贴农村妇女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新需求、新变化,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抓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增加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教育、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和观念的教育以及加工业、服务业中农村妇女易于掌握的实用技能、技术培训,使农村妇女在发展和投身新产业时,能有知识储备,减少畏难情绪。在培训范围上,既要重视培训受益妇女面的扩展,又要重视提高培训的层次,有计划的培训一批在农村经济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妇女专业人才。在培训方式上,要因地制宜的丰富培训方式,在依托各类学校培训阵地的同时,还要加大送科技下乡的力度,通过发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示范户、巾帼科技志愿者队伍采取“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女能手巡回讲演、图片展等形式,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村妇女提供有效的服务。

上一篇:快乐五一祝福语下一篇:德育与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