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线条的魅力》陈玉凤

2024-07-23

教学设计《线条的魅力》陈玉凤(共5篇)

1.教学设计《线条的魅力》陈玉凤 篇一

整堂课总体感觉不错。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在新授部分加入了音乐游戏,我就在思考如何让课堂也能像音乐一样此起彼伏呢?

《线条的魅力》导入我本打算以细铁丝变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千变万化的线条风格,如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但一时找不到适合的铁丝,我就让学生以已有的印象经验来回忆、感受不同形态的线条,并给不同的线条取名字。没有将线条视觉化,结果学生在理解上跟老师的引导上有些出入。比如线条有直线、波浪线、曲线、弧线、长城线等都能想到,但在线条长短、粗细变化上没有考虑到,有些同学还与数学上的概念混淆,如射线、线段、延线等。“直线是没有端点的线”,这句话是对的,但在绘画上不需要这样考虑的,也就是没有必要争论的。

在欣赏线条作品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线条组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很会联想,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但对“感觉”一词理解不够,这时应该是找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第一感受,如或坚强、或挺拔、或温柔、或紧张等。

课堂练习是给我们的陶罐装饰图案,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组合出一幅有韵律的画面。我发现四(5)班的学生在绘画能力上普遍比较弱,一个陶罐的.外形画的歪歪妞妞的、不对称等。

美术课缺少视觉体验,也是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得到直观化,很难发挥想象。

2.教学设计《线条的魅力》陈玉凤 篇二

线条可以说是进行美术创作的敲门砖。每个人都会画,都能画,但是要想还原造型原本的状态,勾勒出造型的内在精神,可不那么容易。比如目前很多学生喜爱的动漫插画,这一绘画类型由于其中涉及到的人物造型、背景比例、透视以及绘画工具的多样性,更适宜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接触学习简单的透视理论,并重视线条的练习。对于孩子们来说,线条的绘制以及用笔的操控能力,都是需要慢慢训练并进行反复练习的。

大部分学生在画画时由于缺少对线条的练习,画出来的线条时而抖动、时而毛糙,有时画错了还喜欢反复地去描线,造成画面的混乱。出现这种种问题往往是由于平时练习少、勾线比较粗心不够严谨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提高勾线能力和质量,画出漂亮的线稿呢?

首先,如果勾线时出现线条抖动或者不封闭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线条加粗的方法来解决。这里说到的加粗指的并不是把先前勾好的线条描的同样粗,而是勾线时可以带点粗细变化,用以增强造型的立体感。其次,要是画面中线条出现反复描边,一般是由于同学们在线条画歪或画坏的时候想要进行弥补而又没有补好,这时建议大家将错就错,不要反复描边,否则会欲盖弥彰。当然,勾线描边时画错、画出格都是非常正常的,那么我们如何去补救呢?比如,可以在画出线的地方设计一些道具或装饰图案,只要发挥想象力,这些画面上的缺陷都能得到改善,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在教学中,第一我特别强调绘画时胆子要大,“手”和“心”都要放松。只有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绘画时才能表现出所看、所想、所感。绘画是自由而充满创意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在纸上游走,不必过于拘谨。越是担心画错,越是容易画坏。授课时我的原则便是,宁愿画坏了,也不要停下自己的画笔。勾线的意外也是人之常情,出现意外只能通过技巧去弥补,但是游弋驰骋的内心不能停下脚步。另外,绘画时身体与手腕也要放松。俗话说坐有坐相,坐的舒服才能画得放松。手腕在绘画时可以随着画的造型变换姿势,有利于画面细节的表现。

第二,要注重强调线条的变化。我认为画面是有生命的,而这需要“线”来完成。线条的粗细变化使得画面充满活力,张弛有力充满弹性的线条将角色勾勒完全,活泼灵动。无论临摹还是进行原创手绘,都要特别注意线条变化的处理。在造型绘制时,通过对其前后关系、透视关系的简要分析,学会手绘用笔与长线条的拉线方法。

第一步,在铅笔绘制线稿时,下笔轻,少擦,一定要注意整体铺开画。注意画面构图与角色结构,画一会可以退远一点看一下是否有问题。绘画是要有整体观念,时不时看一下整体效果。一般不是太建议抠画细节,但是如果这方面比较在行,那也不必拘泥于形式。构图和谐、画面完整的作品往往看着更舒服,更协调。

第二步,也是我在处理线条时不断强调的关键点,即线条的转折处理。处理这一步工作时往往需要换笔,想要画出细节丰富、层次分明的效果可以使用针管笔。针管笔的笔头类似针管,笔头大小最细可以达到0.05,一般可用于勾画人物睫毛、眉毛等细节。根据所画细节选择不同笔头的针管笔,不建议一支笔从头画到尾(铅笔打稿同理)。线条转折处一般选择弧线的中间位置或两端进行加粗,加粗时耐心、细心。线条的变化直接影响画面的最终效果。线条的加粗宜在转折处,以增加立体感。切忌不要每一处都加粗,否则起不到效果。这个步骤完成后可以与之前那幅对比一下整体效果。为了方便进行对比,可以在1、完成铅笔初稿,2、针管笔完成初步勾线,3、线条转折处加粗,4、整体造型外轮廓加粗,这四个步骤分别拍照记录,查看深入效果。一般来说,线条的转折加粗是关键,如果这一步完成得好,线条的加粗看起来自然饱满,完成上色后整个造型的立体感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当然,整体外轮廓的加粗是一个可选项。有的同学完成第三步后就上色,效果也能凸显。另外,也有同学在完成初步的定稿勾线后跳过第三步,直接进行轮廓的加粗,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个人建议是,线条转折处加粗的粗度尽量不要超过外轮廓勾线的粗度,否则会影响画面效果。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在哪里加粗,也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喜好与对画面的感觉。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进行练习来提高手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线条的魅力全然在你心中,靠你的双手去呈现。恬静的、奔放的、亦或是严谨的、自由的,你勾勒出什么样的线条,便带给观者截然不同的美。绘画之路没有捷径,每个热爱绘画的人都将永远漫步在这条人生路上。

摘要:线条是绘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绘画时最先要完成的部分。在一幅绘画作品中,线条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优美流畅的线条可以传达出画面的人文精神,体现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表现出事物造型的完满状态。因此,线条的绘制及其状态是极其重要的。

3.教学设计《线条的魅力》陈玉凤 篇三

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三课。

二、教材分析

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称为线条,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韩北屏在《古城废墟·帝王坟》中写道:“侥幸保留下来的片段彩绘,色彩鲜艳、构图美妙,线条熟练。”历史上对于线条的描绘远不止这些,在几何概念上,线有长度,有方面和位置,不同方位的线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把几何学上的线条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就可以描绘出一个形状或是空间的立体结构,在平面上利用线条的方位和阴影打造立体效果。在平常生活中,线经常被用来描绘女性的肢体轮廓,或婀娜动人,或自由流畅。有高度的线条给人一种渴望和奋发向上的情感;水平线条代表宁静、放松;而对角线和斜线则更具活力;向上弯曲的大曲线则是振奋向上的状态,有鼓舞人心的意义。在绘画中,线条是最朴素的老师,她教会我们如何运用线条来表现或苍劲飘逸,或儒雅古拙,或栩栩如生的造型。在本课的教学中,旨在教学学生线条的知识,初步掌握各种线条的画法,认识不同线条的造型,掌握线条组合的规律,最终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存在的线条,通过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线条的美感、特征和视觉效果;通过学习直线、曲线、折线、虚线、实线等不同线条的形状变化,了解各种线条的实际运用价值,培养学生用笔、造型的能力。

2.通过学习简单的明暗相间的关系,画出简单的明暗对比画。

3.通过观赏大师的作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会画家在作品中抒发的不同的情感特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通过尝试、欣赏、分析,感受不同线条的特色,加深对线条的认识,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体会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对比关系。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和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并用线条描绘出实物,锻炼自己对于线条的绘画能力,体会线条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1.提问环节

在正式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热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激活课堂学习氛围。如:“你们都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条?像汽车的轮廓是不是由不同的线条组成。”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把美术和实际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我认为要把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越密切,其教学质量越可观。

2.观赏环节

上课时可以播放有关人体曲线美,生活中的线条美的视频,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线条的艺术。如:播放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的《月光》,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发现人体的曲线美。还可以在用实体演示线条的变形,如:用一根铁丝进行各种变形让学生感受到线条的形态变化。学生们通过自己大脑构造的景象千变万化,如何将这许多的构想连接到一起,成为课堂教学的灵活动力呢?我认为通过实物演练可以让学生有“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感觉,使学生的思考都趋向一点,让教学进行得更顺利。

3.互动环节

(1)集体讨论生活中所见过的线条

比如:在家里看见的门窗板凳是由哪些线条组成的,能在自己的纸上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生活的线,比如:电线、毛线、蜘蛛丝等都是什么形状的。

(2)观看视频中不断变化的线

如果让学生独自观看视频中变化的线,观察线条的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平常所忽略的线条吸引,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线条的兴趣。

4.学生作业设计

在对学生讲解线条的有关知识并让其进行互动过后,对线条的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就是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个主题,比如:生活中的线条,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发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不要拘泥于细节,把自己所思所想甚至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可以画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学生的思维局限,充分打开想象的空间,美术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不用着重要求学生的绘画能力,而是培养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让其在以后的美术课中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5.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对线条的学习,小朋友们对于线条有怎样的初步认识?大家组织讨论一下,然后选出小组长进行代表发言。通过不同学生对线条的认识深浅,可以对下次教学进行改进,中间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和别人画作的优缺点,优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又有哪些?可以对学生发放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将小朋友们的画作整齐地贴在墙上,大家选出自己心中最漂亮的作品,献上自己的小红花。通过作品评选把课堂推向高潮,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产生自豪感,对于今后的学习有着很积极的作用。之后,把最优秀的作品选出来,让小作者说出自己对于如何作画,怎样构思的想法让其他学生感受思想,了解自己的不足。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以让学生在认识、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线条为基础,通过自己观察和临摹感受线条的形态变化,绘出如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等不同形状的线条;了解线条的各种形态和变化特征,通过观察视频,认识生活中的线条应用,找出自己看见过的线条实例,并用画笔描绘出来。其次,通过临摹作品,学习线条的对比关系,能初步掌握线条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绘出简单的明暗对比面;另外,就是运用不同的方法,敢于大胆创新,不受教学的束缚,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大胆发挥想象力,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描绘出自己的东西来,感受线条及美术带给自己的无限遐想和魅力。最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按照教师的例子,进行临摹最后展览评比,选出自己心目中最棒的作品再通过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

4.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 篇四

《线条的魅力》这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欣赏大师的艺术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尝试用不同的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画家微妙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先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犷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

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教学,我感到作为教师功夫要下在课前,因此课前我对本课的教材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做到理解到位,并结合新课标精神、教育新理念,对教材深挖,以求达到美育的真正目标。因为我想作为美术学科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美术本身的韵味之中,美术这门艺术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就应该在课上淋漓尽致。

5.舞动魅力线条 畅游纸艺世界 篇五

一、教师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指导策略

在活动区中,任何主题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活动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活动区活动的开展和活动质量。

首先,教师应把幼儿的需要作为投放材料的基点。在材料投放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还要了解幼儿潜在的能力水平,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共同需求,还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和特有的学习风格。材料是否丰富、有趣、可变,对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及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响。科学区中水的浮力、有趣的哈哈镜等,数学区中的拼图、变成一样多、有趣的图形宝宝等对幼儿就充满了诱惑,幼儿玩的兴趣很浓。但仅仅丰富而没有变化的材料也难以长久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区域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例如,一些幼儿对走秀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创意纸艺区”利用废旧物品或者美工区的材料,自己设计并制作服装,让环境贴近幼儿生活,富于情景性,以重新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

其次,要给幼儿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探究性操作活动,多让幼儿拼拼、摆摆、剪剪,真正放手让幼儿活动起来,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操作活动中萌发,这样有利于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探究性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并考虑材料的不同维度,如,纸张就有大小颜色、质地、硬度等之分,而且不同材料有不同组合方式,能够鼓励、刺激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

最后,教师在区域活动应给予恰当的指导。要多给幼儿一些正面的引导,多表扬幼儿,适时指导。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深度了解,适时介入

何时介入,以何种方式介入,对教师如何指导游戏来说则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做出一定判断,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可以在尊重幼儿游戏意愿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分配角色、安排情节等。

自从我班创设“创意纸艺坊”以来,每次区域活动这里都挤满了孩子,有的孩子因为动作慢或者其他原因没有玩到“创意纸艺区”而心情不好。比如,有一次孩子们为了要进这个区而争抢,谁都不想退让,争吵越来越凶,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朱博源小朋友很不情愿地让给了姚佳殷小朋友。事情虽然解决了,却留给我很大的思考: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玩到这个区角呢?于是,我在这个区角旁边的空地延伸一块,在制作材料上面又增添了一些,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也避免了拥挤、争抢的现象。

(二)观察细节,个体差异

教师要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来抓住能够反映幼儿活动水平的表现。无论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成功,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因为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都存在个体差异。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姜雨欣选择了“创意纸艺区”里的剪房子,从篓子里找出剪刀和纸,认认真真地剪着,一会儿一座桥剪好了。接着她想剪小树,在快剪好的时候,手抖了一下,姜雨欣翘起小嘴,还好,树没有全剪坏,她松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儿后,其他小朋友都剪好了,拿在手上互相欣赏,她还是接着往上剪了起来,剪到最后,花纹剪得太精细,还是剪坏了。“哎呀!真是太可惜了。”她无精打采的样子。“不要紧的,说明你刚才剪得很细致了,已经成功了,要不你再剪一次,看看这次能不能不破?”我鼓励她说。“好的。”这次,姜雨欣更加小心了,终于剪好了“桥”和“树”。她高兴地喊道:“老师,你看,我剪好了!”“你可真厉害呀!我真为你的成功而高兴。”在剪坏的时候,看着她失望的神情,我心里想她或许要泄气了,为了及时地“预防”,我介入了她的活动,我先告诉她“虽然剪破了,但并不算失败”,然后再用提出建议的方式让她向自己挑战,看看能否超越自己刚才的成果。这样,她很快就接受了我的建议,在整个过程中能一直坚持到最后,这一次她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因为中途失败而懊恼,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对于某一方面能力弱的幼儿,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降低游戏的难度,让幼儿体验成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技能,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能力。教师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做小教师,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活动,同伴间沟通更容易,更方便提升能力,在能力弱的幼儿得到帮助的同时也能让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活动评价,提升价值

每一次的活动后的评价对于提升幼儿的活动水平和活动经验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评价,幼儿知道活动中怎样解决问题,教师也能了解幼儿活动的实际水平,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换区域材料。

有的评价幼儿可以自己说,这样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有的评价可以教师说,帮助幼儿为下一次区域游戏做铺垫,也能在评价的同时将一些知识技能传递给幼儿。

上一篇:到新单位报到表态发言下一篇: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