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试卷练习及答案

2024-07-24

高三物理试卷练习及答案(精选4篇)

1.高三物理试卷练习及答案 篇一

10月24日政治基本概念测试 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等重大问题都得到政府的高度关切。这是因为:()

A.社会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B.扩大就业和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

1、人们的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下列经济现C.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象中,属于经济活动消费环节的是()D.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A 小杨在商店购买了一双皮鞋B 上海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8、“抓斗大王”包起帆及其领导的团队研发的“散货自动化装船系统和卸船系统”

C 宝钢集团改进技术推出钢材新品种 D 受金融危机影响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 达到了现今国际最高水平,大大提高了上海港口的生产效率。这一智能化设备和工

2、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艺技术的研发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要素除了“资本”和“劳动”外,还不可缺少()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因为()A 人口和土地B 土地和科技C 管理和土地D 管理和科技

A 科学技术可以对其他生产要素起组织、连接、整合作用

9、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科学技术是构成社会生产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A 工业化和信息化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C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B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C 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D 信息化为工业化提供物质基础

到近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GDP总量反映的是()

10、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把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能有蓝的天和清的水、是否仍有A 一国(或一地区)人民的富裕程度 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是否可永续发展纳入了当代人的视野。这说明经济可持续发B 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展观念()

C 一国(或一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A、既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也是对我们当代人如何才能更好发展的一种思考 D 一国(或一地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有形产品的价值总量 B、是当代人的作茧自缚

4、“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说明()C、考虑了子孙后代的发展能力,必然会限制当代人的经济发展活动

①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 社会生产是经济活动的目的 D、更多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因此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③ 土地是构成社会生产最重要的推动力量④ 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

11、面对历史罕见的西南地区特大旱灾,财政部紧急安排5000万元特大抗旱补追溯到土地 助经费,支持云南、广西做好抗旱工作。这笔经费取自于()

A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 A 社会积累基金B 社会消费基金

5、美国可口可乐中国分公司在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应()C 社会补助基金D 社会生产基金

A.计入美国的GDPB.计入中国的GDP

12、近年来,钟点工市场兴起,城镇居民家务劳动逐步走向社会化。这表明()

C.计入中国的GDP,也计入美国的GDPD.既不计入中国的GDP,也不计入美国的GDP A 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B居民生存消费比重增大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C居民自给性消费比重增大D居民商品性消费比重增大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说明()

13、我们要学会合理消费,所谓“合理消费”强调的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来安排自己的消费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平均支出衣、食、住、行、用等各项消费

C.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将食物消费的比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D.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在既定的消费水平下,不同的消费项目之间作出恰当的安排和调整

7、近年来,民生问题被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位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1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收入分配改革目标直

1指“从国富到民富”下列经济指标能直接反映这一目标的价值追求的是提高()A GDPB GNPC人均GDPD 生活质量

15、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外语培训班特别是英语培训学校越办越红火。据统计,现在全国颇具规模的英语学校已经有500家,每年大约有300多万人学校外语,中国公民学习外语已成为一种时尚。材料中的消费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B.发展资料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D.物质生活消费

16、丰田汽车由于片面追求生产能力的大幅扩张,导致质量控制体系的脆弱以及产品质量的下降,引发全球范围的“召回事件”。这说明()A 资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 B 经营管理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 C 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D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的规模与质量

17、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微博用户爆增至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己悄然到来。有人说,“我的微博我做主,从此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种观点()

A.正确。政治自由是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B.正确。我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都受法律保护 C.错误。自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D.错误。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18、2011年l0月21日-23日,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在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村长”论坛,被称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盛会。在我国,村长是()

A.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 B.村党支部书记,由村党支部党员直选产生

C.基层政权组织负责人,由村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D.村民委员会主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19、2011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引导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

A.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B.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C.说明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D.是中国共产党履行文化职能的表现20、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等。这表明()

①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质询权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①③21、201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将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B.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C.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提到,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住寺僧尼4.6万人,**300余名,藏传佛教特有的**转世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辩经、受戒、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开始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公民的信教自由得到充分的保障④引导信教群众提高素质并树立科学世界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23、2011年,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某政治学习小组就“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必要性”问题进行讨论。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讨论主题的是()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4、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D.人的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25、《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

学寓意的是()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6、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波折性的统一

27.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28.“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29.“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0.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2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实践决定认识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部分:简答题(31题8分 32题 10分 33题 7分)

31、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 会议审议了代表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由选民直接训局的代表应当以多种形式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请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回答上述规定的合理性

32、材料一:上海是滨海都市,海洋经济比重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一。“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建设。注:现代海洋经济是指: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注:发达国家各涉海产业的比重5:47:48

(1)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2)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加以说明。

33、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口密集的都市,也有人迹罕至的地方。科学家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这个“新大陆”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呼吁世界各国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第三部分:分析说明题(34题,15分)

注: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政府投入400亿资金刺激农

村消费市场,采取此项措施后,农村消费增幅在2009年首次快于城市,达到了15.5%(1)根据表格内容绘制中国美国消费率比较柱状图(3分)(2)运用唯物论的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12分)

35、第四部分:论述题(20分)

请结合表1和表2材料,论述增加农民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题纸

第二部分:简答题

3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在人民普选基础上产生,是国家权利的直接行使者。人民代表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也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人民代表能否行使好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人民代表以多种形式向人民报告履职情况,是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的重要方式,能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好手中权力。

32、(1)材料表明上海市在我国的海洋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着力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同时,从表中可知,上海的海洋产业中2000年和2012年总体上结构更加合理(2分),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2分),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比重还应有所增长,第二、三产业的结构仍可进一步合理化。

(2)分析材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部分,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考虑陆海统筹,立足上海经济建设的全局,考虑经济的整体发展。发展是事物前进性的趋势,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产业结构上看,上海市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要看清困难,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海发展海洋经济,既要符合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符合上海的情况。(考生应选取2个以上的知识点展开论述,言之成理给分,每个知识点3分,原理1分,论述2分)

33、(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类活动。(1分)人类活动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建造人口密集的都市,但同样依然存在着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且人类活动也会带来挑战和威胁,垃圾“新大陆”就是对无视规律的惩罚。(2分)

(2)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就是承认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矛盾,共同为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1分)

(3)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在应对气候变化时,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各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考虑普遍性的同时考虑到各个国家发展的特殊性。(2分)

34(1)画图要求:标题(1分)、横坐标、纵坐标、刻度(1分)、、图例(1分)(2)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2分)分析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近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是针对我国我国消费率偏低做出的决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2分),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基本要求(2分)。政府采取措施刺激农村消费,体现了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分),而农村自1978年以来消费率的增长首次快于城市,则充分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2分)

35、思考过程:

一、读懂图表——表1反映:1995-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逐年下降,且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额占全体居民消费额的比重也逐年下降。表2反映:水稻品种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比重偏低,农产品加工后可以增加附加值,但我国还比较低。

二、思考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1、根据图表1,农民收入增加,能够促进农村消费,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2、根据图表2:水农产品不适应市场需要,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低,这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原因。3.根据表1表2,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繁荣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4、增加农民收入途径:(1)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水稻(粮食)的品种结构,生产优质粮食;(2)根据市场需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注:以上角度都可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意义论述过程中的分论点,若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不死背教材中的现成结论,也可酌情给分;若考生能根据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答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可加分,但笼统照搬教材上“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结论,则不加分;若考生能根据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延伸出“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可加分,但笼统照搬“发展乡镇企业”的结论,则不加分。加分项目可酌情加1-2分。

答案示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重要意义。

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的供求加工情况看(参考表二),农产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经济要发展、农民收入要增加,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加工中可增加附加值不足的因素,增加农产品品种,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加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从表一的数据来看,我国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对生产有巨大反作用,通过刺激消费,发展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具有了一定的保障。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占全体居民消费额的比重不足50%,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为此,国家通过制定“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拉动农村消费,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体现了消费的拉动作用。

综合图表

1、图表2,不难发现,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多种多样,这些手段都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着力发展农业科技,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一方面使农产品供给符合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通过农业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例如,我国农村地区着力发展农产品的再加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初级农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类罐头、饮料产品,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总之,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发展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

2.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算 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C.混合物品 D.剩余物品 E.计划物品

3、国债属于()

A.财政范畴 B.税收范畴

C.信用范畴 D.财务范畴 E.流通范畴

4、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的内容有()A.文教科卫事业费 B.行政国防费

C.工交商等部门事业费 D.社会保障费用 E.财政补贴

5、转移性支出包括()A.固定资产投资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事业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E.捐赠支出

6、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

A.税收收入 B.国债收入C.企业收入 D.规费收入 E.国有资产管理收入

7、税收的特征是()

A.强制性 B.公平性C.无偿性 D.固定性 E.简便性

8、属于商品税的具体税种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C.营业税 D.关税 E.财产税

四、简述题

1.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第一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流转税的性质及特点?

4.决定财力和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6.公共需要具有哪些特征?

7.影响国防费开支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包括哪些? 2.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2、纳税主体为()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3、税收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市场交易的即期价格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6、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A.财政收支平衡 B.国际收支平衡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D.充分就业

7、“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

8、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9、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10、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实行过的预算管理体制有()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E.分权制

2、财政赤字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表现为()A.扩张需求 B.促进经济增长

C.形成通货膨胀 D.增加收入 E.形成收入再分配

3、从理论上讲,下列哪些情况下,财政赤字不会引起总需求扩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A.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B.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C.出口>进口 D.出口<进口 E.私人储蓄=私人投资,且出口=进口

4、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增加就业 E.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5、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公共产品 D.社会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波动

6、公共物品可的提供方式可采取哪几种()

A.政府生产,政府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提供)C.政府生产,私人提供 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E.政府生产,一部分由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一部分由市场提供(交费使用)

7、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E.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8、下列具体支出中,能够体现国家政治职能的支出项目是()A.行政管理费 B.文教事业费 C.国防费 D.社会保障费用 E.财政补贴

四、简述题

1.简述瓦格纳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法则。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3.现代国债的功能是什么? 4.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5.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6.简述“拉弗曲线”的政策涵义。7.简述政府预算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2.论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预算的起止时限为()

A.元月1日-12月31日 B.4月1日-次年3月31日 C.7月1日-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次年9月30日

2、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A.政府 B.财政部 C.企业及行政机关 D.财政工具

3、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

A.中央地方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利润划分

C.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划分 D.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划分

4、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的正确方法是()A.(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B.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C.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D.(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

5、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6、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7、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9、税收客体是指()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10、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D.商品增值额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财政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类型具体包括()A.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

2、国债规模包括()

A.历年累积的国债总额 B.历年已清偿的债务总额

C.当年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E.按计划准备发行的国债总额

3、编制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A.公开性 B.可靠性

C.计划性 D.统一性 E.性

4、分级包干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A.加剧地方投资,导致经济过热 B.加重重复建设

C.加剧中央干预 D.加重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 E.扩大地区间贫富分化

5、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公债C.投资 D.补贴 E.公开市场业务

6、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

A.路灯照明 B.煤汽管道泄漏

C.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 D.农药化肥的运用带来的农作物增产 E.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

7、文教科卫支出属于()

A.投资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E.生产性支出

8、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购买支出 E.转移支出

四、简述题

1.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是什么?

2.试分析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3.简述税收的替代效应。

4.试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内容。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是什么?

6.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有何经济分析意义? 7.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2.计算哈伯格三角形面积

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2、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3、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4、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

A.发行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 B.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5、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划分上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C.地方是否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划分

6、所谓“硬赤字”是指()

A.通过发行国债弥补的赤字 B.通过向国外借款弥补的赤字 C.通过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弥补的赤字 D.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的赤字

7、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8、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9、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10、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A.经济发展水平B.技术水平

C.价格水平D.分配制度和政策 E.经济体制

2、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

A.从量税 B.从价税C.价内税 D.价外税 E.共享税

3、我国实行比例税率的税种有()

A增值税B.企业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 D.营业税 E.消费税

4、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发行率 D.还本付息率 E.国债换手率

5、我国分税制中的共享税是()A.增值税 B.消费税

C.资源税 D.关税 E.证券交易税

6、从财政与银行的关系看,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存在于()

A.财政扩大支出,企业与个人减少支出 B.财政扩大支出,银行减少贷款 C.财政扩大支出,银行扩大贷款 D.财政扩大支出,私人增加储蓄

E.财政扩大支出,私人扩大投资和消费

7、公债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A.排挤效应 B.替代效应C.货币效应D.收入效应E.支出效应

8、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物品是()A.纯公共产品 B.混合产品 C.私人产品 D.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 E.私人企业生产的产品

四、简述题

1.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

3.如何理解所得税的性质与特点? 4.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5.简述国债的偿还资金来源。

6.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7.简述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论述税收的替代效应并用图示之。

习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价值中的()

A.C部分 B.C+V部分 C.V+M部分 D.C+M部分

3、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

5、发行国债使民间货币转移到财政,并通过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称作()

A.排挤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D.支出效应

6、我国现行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7、社会经济总体平衡的目标是()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货币收支平衡 C.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D.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8、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9、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

10、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

A.失业问题 B.公费医疗 C.教育收费 D.住房商品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国防支出 E.外交支出

2、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A.非竞争性 B.非盈利性

C.非排他性 D.强制性 E.无偿性

3、下列能正确反映价格变动与财政收入相互关系的表述有()A.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使名义财政收入增加,实际财政收入也增加 B.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减少 C.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增加 D.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减少

E.价格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不变

4、衡量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有()

A.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C.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企业所得税占企业实现利润的比重 E.企业纳税额占企业收入的比重

5、增值税的类型有()

A.生产型 B.收入型

C.消费型 D.积累型 E.累进型

6、按国债的流动性不同,国债可分为()A.自由国债 B.强制国债

C.可转让国债 D.不可转让国债 E.无息国债

7、实行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是()

A.经济发展存在阶段性 B.宏观经济存在波动性 C.公共需要的受益范围有层次性 D.国家计划的缺陷性 E.国家政权有级次性

8、公共支出的主要内容有()

A.行政国防支出 B.文化科教支出

C.社会公益事业支出 D.财政投资支出 E.社会保障支出

四、简述题

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

5.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6.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分析意义。7.简述国债的发行方式。

五、论述题

1.如何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并试画出各自的社会需求曲线。2.论述税收的收入效应并用图示之。

习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 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2、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

3、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4、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

6、教育需求是()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7、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D.公积金

8、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9、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A.销售收入 B.营业收入 C.纯收入 D.级差收入

10、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二、多项选择题

1、转移性支出包括的内容有()

A.基本建设支出 B.社会消费性支出

C.文教科卫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E.财政补贴支出

2、研究和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是()A.投资规模要适度 B.投资时机要适当

C.投资结构要合理 D.投资观念要更新 E.要讲求投资效益

3、下列表述符合“税收支出”含义的有()A.税收支出是将税收取得的收入用于特殊项目的支出 B.税收支出是特殊的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是政府给予纳税人的税收优惠而形成的财政收入的损失 D.税收支出是将税收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困难企业和居民的补助 E.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支出

4、下列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类别是()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税式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E.财政补贴

5、拉弗曲线说明的经济含义包括()

A.高税率会有效增加财政收入 B.高税率会损害经济发展 C.高税率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 D.低税率是税制设计的最佳选择 E.高税率取得的税收可能与低税率取得的税收相等

6、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曾出现过()A.加法 B.减法

C.乘法 D.扣额法 E.扣税法

7、国债的发行方式有()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E.综合方式

8、从财政政策乘数原理分析可以得出的政策指导意义有()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有成倍扩张 B.增加税收使需求成倍缩减

C.减少税收使需求成倍扩张 D.平衡的财政政策不具有扩张效应

E.增税的同时也增加等额的支出,同样有扩张效应

四、简述题

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2.简述教科文卫支出的必要性。3.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4.简述国债的发行条件。

5.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有哪些? 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7.政府投资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税式支出有哪几种形式?

2.分析“暗补”且购买数量无限制的补贴对需求的影响。

习题一答案

一、AAACD BBABC

二、AB,AC,AC,ABC,BDE,ABCDE,ACD,ABCD

四、1.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第一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答:这种混合物品的提供可以考虑采取两种方式来提供:一是市场提供,即通过向使用该物品的消费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弥补成本;(2分)二是由政府提供,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提供该物品,免费供社会公众使用。(2分)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这要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1分)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答:(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1分)(2)参与上的强制性;(1分)(3)制度上的立法性;(1分)(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2分)3.如何理解流转税的性质及特点?

流转税是泛指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流转税有下述四方面的特征:(1)课征普遍;(1分)(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2分)(3)实行比例税率;(1分)(4)计征简便。(1分)

4.决定财力和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国家政权的结构。一般来说,单一制国家的财力和财权的集中程度要高于联邦制国家。(1分)

(2)国家的性质与职能。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基础,国家既是政权机构又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代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力和财权的集中程度,通常要高于资本主义国家。(2分)

(3)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中央政府财力和财权的集中程度普遍在逐步加强。(1分)(4)国家的经济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其制约。(1分)

5.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答:特点:(1)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1分)(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1分)(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产业和领域。(1分)

范围: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分类,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挖潜发行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非生产性支出主要是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2分)6.公共需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1)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1分)(2)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享用;(1分)(3)享用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1分)(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2分)

7.影响国防费开支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1分)、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2分)、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等因素决定国防支出水平。(2分)

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包括哪些?

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按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类型,其松紧组合有四种形式,各有其不同的配合效应:

(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策支出规模,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来影响和拉动社会总需求。这种“双松”政策配合的结果,能够比较迅速地激发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但要注意实施过程中往往容易带来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货膨胀。(3分)

(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压缩政策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这种政策的组合效应,会有效地制止需求增长过猛和通货膨胀,抑制经济增长过热势头,但可能带来经济的滑坡,失去增加。(3分)

(3)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松的财政政策,有助于克服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的货币政策能缓和松财政政策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这种政策的配合,可以在保持经济一定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这种政策组合的长期实行,会造成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对汇率和国际收支产生不良影响。(3分)(4)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限制社会集团和和个人消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能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种政策的组合,能改善资源配置,并有助于资金积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加。但如果松紧掌握不好,货币政策过松,难以抑制通货膨胀。(3分)2.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答:(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2分)

所谓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资源运用效率较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2分)

资源配置也就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缺陷,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具体表现在:

第一,市场对满足诸如行政、国防、司法、公安等纯社会公共需要是无能为力的,而这些部门又是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第二,市场原则是等价交换,它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而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具有外部效应,它是一种社会公众的集体需要,每个人享受的份额无法精确计算,即使收费享受也难以和每个人享受的相对称。就这个意义说,财政是一种模糊经济学。

第三,市场经济只有具备充分的竞争条件才可能达到效率配置的最佳状态,即使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也不具备这种条件。

第四,对于非竞争性产业、耗资大而周转慢以及起主导作用的产业的投资,也要由财政提供社会公共需要来保证。

因此,只有市场配置和财政配置相结合,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财政的配置职能正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三)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3分)1.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在部门之间配置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及其合理化程度。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及其调整,主要是依靠两个途径:一是调整投资结构,二是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及资源使用结构(企业的生产方向)。财政对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和调节,也是通过两个相应途径,采取两个相应的手段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投资结构,如增加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相应减少对加工工业部门投资等,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制定财政、税收政策和投资政策,来引导和协调社会资源的流动与分配,达到调节现行资源配置结构的目的。

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其原因不仅在于历史的、地理的和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而且还在于市场机制导致资源往往向经济发达地区单向流动,从而使落后地区更落后,发达地区更发达。从整体上看,这样不利于经济长期均衡稳定的发展。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财政分配,即财政补贴、税收、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等手段,实现资源在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

3.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政府部门是指分配与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凡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均称为非政府部门。财政在这方面的职能作用,主要是通过它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集中的比重实现的。而这个又取决于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提供的社会共同需要规模的大小。而社会共同需要的规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经济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政治、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所支配的资源,即财政资金规模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调整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要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便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一项内容。

(四)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应遵循的原则(3分)

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使之符合高效资源配置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政府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而政府投资结构和保证重点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4.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对生产性投资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非生产性项目要以最少费用原则达到同一目标。在组织收入要降低成本等。(五)执行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工具(2分)

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有财政收入手段,如税收、利润上缴;有财政支出手段,如投资、补贴;有国债、政府预算等。

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税收、公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和政策,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习题二答案

一、AABAA CBDAC

二、ABC,ABC,AD,ABCDE,ABCDE,ABE,AB,AC

四、1.简述瓦格纳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法则。

答: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本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3 分)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1分)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1分)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2分)(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2分)(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1分)3.现代国债的功能是什么?

答:(1)弥补财政赤字;(2分)(2)筹集建设资金;(2分)(3)调节经济。(1分)

4.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答:(1)调节投融资功能;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不仅支持了国家建设,而且还可以利用基金向个人融资,解决个人资金不足的问题。(1分)(2)平衡需求功能;社会保障支出能自动地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变化情况呈现出反方向增减变动,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2分)(3)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垂直性分配和水平性分配手段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1分)(4)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是保护劳动力再生产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之一。(1分)5.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答:(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1分)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不过是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2分)

(3)总量平衡中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说属于市场行为,也就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2分)6.简述“拉弗曲线”的政策涵义。

答:(1)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1分)(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1分)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即表现在图中的A点,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也就是最佳税率;(1分)另外,画出图形2分 7.简述政府预算的原则。

答:(1)公开性;(1分)(2)可靠性;(1分)(3)完整性;(1分)(4)统一性;(1分)(5)性。(1分)

五、1.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答: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通过对收益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3分)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4分)

(三)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工具:(1)税收;(2)转移支付;(3)购买性支出;(4)各种收入政策。(5分)2.论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答:(一)财政补贴对需求的影响 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这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两种形式(明补和暗补)来说明。所谓“明补”,是对于政府给消费者因产品涨价所损失的购买力提供的现金补偿的一种俗称。特点:

(1)它是直接把补贴金发给消费者;

(2)它不是通过降低补贴品的价格,而是通过增加消费者的收入,让他们按原来的价格去购买更多的商品。(2分)

从图中可以看到,实行“明补”后,预算线(价格钱)的斜率不变,但收入上升了,所以使预算线向外平移了,由原来的KL外移到K/L/,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1在S点相切,S较之于原来的消费者均衡点Q是一个代表着更高满足水平的均衡点。与S点相对应,消费者对E的消费量从原来的OM上升到ON,对于Z的消费量从OF上升到OG;这说明,消费者在得到“明补”后对于两类商品的购买量都会上升。(3分)

“暗补”是无限制的实物补贴的一种俗称,它是消费者以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购买商品时所得到的补贴。(2分)

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政府对E实行了补贴,亦就是降低了E的售价,居民用同样多的货币就可以买到更多的E,从而使KL线位移至KL/,这表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提高了。现在由于存在对E的“暗补”,预算线KL/与无差别线U1在R点相切,与R点相对应的消费量分别为对ON与OG,这表明在暗补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两类商品(补贴品与非补贴品)的消费量都增加了。(3分)(二)财政补贴对供给的影响

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这一作用是通过改变企业的产品价格,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

习题三答案

一、AAACC BDADA

二、AB,ACD,ABDE,ABDE,ABCD,ACDE,BC,DE

四、1.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是什么?

答:(1)政府干预的公正性并非必然;(1分)(2)政府某些干预行为的效率较低;(1分)(3)政府干预易引发政府规模的膨胀;(1分)

(4)政府干预为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1分)(5)政府失灵还常源于政府决策的失误。(1分)2.试分析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答:(1)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这两类费用纯属社会财富的“虚耗”,因为,行政活动和国防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从而与生产性劳动相对立。就此而论,这两类支出越少越好。(1分)(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国防保护了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安全,行政活动维持了生产与生活的秩序,因而,用于这两类活动的费用又不是在“虚耗”社会财富。(2分)(3)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消费则是产品的实现,而且,若无消费,生产不仅是一种无内容的概念,而且也不能正常进行。行政活动和国防活动,正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完全吸收掉同期的产出时,行政费和国防费的增加,有增加消费和支持生产的作用;而当社会的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供给不足),增加行政费和国防费,则有通货膨胀的效果。(2分)

3.简述税收的替代效应。答: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1分)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1分)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1分)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2分)4.试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内容。

答:“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1分)

从收入方面来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圧。对合理的预算外收入,不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取消现行各执收单位自行开设和管理的各类预算外资金过渡账户,改为由财政部门委托的代理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该账户只用于预算外收入的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2分)从支出方面来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2分)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参与GDP的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它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需求的形成。(2分)(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1分)(3)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中央银行。6.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有何经济分析意义?

答: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经济分析意义:⑴两者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及收入的再分配的影响不同;(2分)⑵两者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的效益约束不同;(2分)⑶两者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不同。(1分)

7.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答:(1)调节投融资功能;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不仅支持了国家建设,而且还可以利用基金向个人融资,解决个人资金不足的问题。(1分)(2)平衡需求功能;社会保障支出能自动地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变化情况呈现出反方向增减变动,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2分)(3)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垂直性分配和水平性分配手段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1分)(4)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是保护劳动力再生产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之一。(1分)

五、1.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答:

(一)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含义: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达到充分就业,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3分)

(二)财政的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必要性:主要源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能自动实现,因为总需求水平是由无数个消费者、企业等各个成员所决定的,同时各个微观主体的决策也是有赖于许多其他难以预测的因素,因此,客观上需要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社会需求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3分)

(三)稳定与增长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2)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3分)

(四)、执行稳定职能的主要工具:(1)预算收支政策;(2)内在稳定器;(3)财政收支政策。(3分)2.计算哈伯格三角形面积。

答:画图4分

F D

C S/ P/

P A B S D

O Q

ΔABC的面积为税收的超额负担。在无税时消费者剩余ΔFPB的面积,税后消费者剩余ΔFP/C的面积。税收收入为矩形P/PAC的面积.(2分)

P/=(1+t)P SΔABC= AB·AC ΔP=AC=tP

需求曲线DD的弹性为η,η=

AB=ΔQ=η··Q=η··Q=η·t·Q SΔABC=η·t·Q·tP=t2·η·Q·P

ΔABC叫哈伯格三角形。(整个推导过程6分)

习题四答案

一、AADDB DCDBB

二、ABCD,CD,ABDE,AB,ACE,CE,ACD,AB

四、1.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答:这类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2分)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1分)不过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对大多数混合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2分)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答:

(一)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1)社会补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社会公平功能。(2分)

(二)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1)调节投融资功能;(2)平衡需求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3分)3.如何理解所得税的性质与特点? 答:(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4.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答: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图形2分)

该曲线的重要意义:

(1)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1分)(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1分)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即表现在图中的A点,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也就是最佳税率。(1分)5.简述国债的偿还资金来源。

答:(1)增加税收;(2分)(2)发行货币;(2分)(3)动用历年结余——设立偿债基金;(2分)(4)借新债还旧债。(2分)

6.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答: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2分)(2)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无沦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是在中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阻碍经济的发展。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但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会趋于下降。(2分)(3)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7.简述政府投资的必要性。(1分)

答:(1)政府投资是克服市场在资金配置中所存在的某些“失灵”表现的必要手段。(1分)(2)政府投资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2分)(3)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条件下,政府对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资,还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2分)

五、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无效或缺乏效率。(2分)(1).在垄断条件下市场失灵;(2分)(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2分)(3).存在外部性条件下市场失灵;(1分)(4).市场本身的不完全性;(1分)

(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偏好不合理问题;(1分)(6).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市场失灵;(1分)

(7).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1分)(8).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公平分配问题。(1分)2.论述税收的替代效应并用图示之。答: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4分)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食品征税而对衣物不征税,改变了纳税人购买商品的选择,其最佳点由P1移至P3,这意味着纳税人减少了食品的购买量,相对增加衣物的购买量,从而改变了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也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下降。(4分)画图4分。

衣物 I3

I1

A

P1 PO

E B 食品

习题五答案

一、DCBBB DDBBB

二、ABCE,AC,BCE,AE,ABC,CD,ACE,ABCE

四、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本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3 分)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1分)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1分)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2分)(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2分)(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1分)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答:(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1分)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1分)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1分)(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1分)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1分)4.简述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

答:(1)社会补偿功能。社会保障的补偿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具有鲜明的扶贫特征。社会保险的直接功能就是对劳动者在其生命周期遇到各种失去收入的风险后,进行的一种补偿,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2分)(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保障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1分)(3)社会公平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其资金的筹集和待遇的给付,把一部分高收入的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生活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手中,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2分)

5.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第—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分)第二个层次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2分)第三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心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厂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的问题。(2分)6.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分析意义。

答: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经济分析意义:⑴两者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及收入的再分配的影响不同: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分)⑵两者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的效益约束不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1分)⑶两者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段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而微观经济主体在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显然,它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2分)7.简述国债的发行方式。答:(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确定的发行条件推销国债的方式;(1分)(2)公募拍卖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推销国债的方式;(1分)(3)连续经销方式:这是一种推销机构受托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并拥有较大灵活性的国债发行方式;(1分)(4)直接销售方式:是一种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谈判出售国债的推销方式;(1分)(5)组合方式:是一种综合上述各种方式的特点而加以结合使用的国债推销方式。(1分)

五、1.如何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并试画出各自的社会需求曲线。

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印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带来的利益;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2分)以下文字说明各2分,图形及说明各3分。

纯私人物品:

(1)商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数量之和(2)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纯公共物品:

(1)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 2.论述税收的收入效应并用图示之。答: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3分)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的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3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3分)图示3分。

衣物

I1

A

I2 P1 C

PO D B 食品

《财政学》试卷-6-答案

一、ABBAA DBDCA

二、DE,ACE,BCE,CDE,BCDE,ABE,ABCDE,ABCE

四、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答: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称之为“搭便车”现象。(2分)

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迥然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如按率征收或定额征收,但是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每个人的纳税额与他对公共物品的享用量是不对称的,不能说多纳税就可以多享用,少纳税就少享用,不纳税就不享用。相对于市场买卖中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言,纳税人负担与公共物品享用之间的关系缺乏精确的经济依据,带有模糊数学的性质。(3分)2.简述教科文卫支出的必要性。

答:(1)首先,这几类支出都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如果由市场提供会产生市场失灵,导致这类产品提供不足;(12分)(2)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来源于教育;(2分)(3)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以及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有必要政府进行卫生方面的支出。(2分)3.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答:商品课税有下述四个方面的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以上每点各1分)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但由于商品课税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1分)4.简述国债的发行条件。答:国债的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的国债及其与发行有关的诸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1分)(1)国债的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1分)(2)国债的利率;(1分)(3)国债的发行数额;(1分)(4)国债的还本及付息期限。(1分)

5.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有哪些?

答:(1)增加税收;(2分)(2)向银行借款或透支;(1分)(3)发行国债。(2分)

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答:(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2分)(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2分)(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1分)7.政府投资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1)政府投资不能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造成扭曲和障碍;(2分)(2)政府投资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2分)(3)政府投资要着眼于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增进。(1分)

五、1.试述税式支出有哪几种形式?

答:(1)税收豁免: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2分)(2)纳税扣除: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2分)(3)税收抵免: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2分)(4)优惠税率:乃是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1分)(5)延期纳税:指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1分)(6)盈亏相抵:指准许企业以某一的亏损,抵消以后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已纳的部分税款;(2分)(7)加速折旧: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1分)(8)退税: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1分)

2.分析“暗补”且购买数量无限制的补贴对需求的影响。

答: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政府对E实行了补贴,亦就是降低了E的售价,居民用同样多的货币就可以买到更多的E,从而使KL线位移至KL/,这表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提高了。(3分)

3.高三物理试卷练习及答案 篇三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镰(liǎn) 埋(mái)怨 结(jié)子

C.莞(wǎn)尔 焖(mèn)菜 竹篁(huáng)

D.胡诌(zhòu) 茶峒(tòng) 傩(nuó)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 悲悯 硬扎 黑黝黝 B.滨水 挪移 弛名 荧火虫

C.甬道 逢场 烟杆 草荐 D.笼罩 碧溪岨 翘起 大拇指

3.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与现在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B.她便同祖父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C.(老船夫)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D.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4.选词填空( )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 放肆 娇 埋怨 浮 B.照 惬意 焦 怨气 飘

C.染 大胆 怒 反感 流 D.漂 烦恼 怨 害怕 升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 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 说个笑话给你听。

③她 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

A.无可奈何 信口雌黄 确实 宣告

B.无能为力 口若悬河 似乎 报告

C.无可奈何 信口开河 似乎 奉告

D.无能为力 滔滔不绝 仿佛 忠告

6.对下面各语段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天真纯洁性格。

B.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是环境描写,为祖孙俩夜晚讲故事渲染安宁静谧的气氛。

C.“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D.“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的爱情的关心。

7.翠翠曾三次请求祖父不要再渡船。回来陪她,祖父都没有答应,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翠翠是女孩子,爱撒娇,祖父了解她的脾气,所以没回来。

B.祖父觉得翠翠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了,所以仍旧驾船。

C.老船夫一心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理会他的孙女。

D.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是竭尽其职的一种表现。

8.暮色之中,翠翠坐在溪边,“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杯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孤寂的环境中,翠翠满腔心事,却又无人能与诉说,内心苦闷。

B.翠翠青春萌动,情窦初开,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却不能理解青春少女的情怀。

C.翠翠内心波动与人们悠闲过渡,形成巨大的反差。

D.翠翠担心渡船因烟火而损毁,危及爷爷的安全。

9.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 )

①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②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我就来,我就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阅读测试题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供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1.黄昏到来,边城温柔、美丽、平静,翠翠心中却凄凉、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杜鹃叫个不息,啼叫令人悲愁

B.热气蒸人,各种气味令人烦闷

C.生意人杂乱声音,使人心里烦乱

D.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无法表达。

2.在寂寞难耐之下,翠翠想离家出走,表现了怎样的心态?

答: 。

3.节选文字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 。

参考答案:新课标第一网

基础知识题

1.C 2.B 3.A 4.A 5.C 6.C(应是“语言描写”) 7.D 8.D 9.A

阅读测试题

4.高三物理试卷练习及答案 篇四

1—5 DDACB6—10 CBABD11—15 CDCCA16—20 BCDBA

II.完形填空

21—25 BCACA26—30 CBADB31—35 DCBAD36—40 DABBD

III.阅读理解

41—45 CCDAB46—50 DCADA51—55 DBBDC56—60 CBACD

61—65 FEBAD

IV.短文改错

Dear Mr.Black,I’m Li Hua,have deeply

are very friendly.They do what they can ∧ help me and encourage me to study hard.Wheneverto askedBesidestoowithfriends

I’whose

culture and gained a lot of knowledge.Best wishes!

Yours,V.书面表达Li Hua One possible student version

Dear Mr.Hans,I really regret to say that I cannot attend the lecture to share thoughts about Frog by Mo Yan in your apartment this Saturday afternoon, and I a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express my deep regret.The reason for my absence is that I have to meet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Australia at the airport this Saturday afternoon.The plane is due to arrive then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re-arrange my time.It is really a pity that I will miss such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share my thoughts with you about Frog.I wondered if you could send me a summary of the discussion next Monday, for I believe it will be very interesting.I promise to return it quickly.I’m truly sorry for my absence and hope you will accept my apologies.Thank you!

Yours,Li Hua

上一篇:输血的护理措施下一篇:五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