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2024-06-18

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共8篇)

1.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一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摘要】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理财环境中,特定的理财主体通过有效地组 织安排财务活动,正确的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准 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理财主题的财务活动是否有效,财务关系是否协调。本文着重阐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最佳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生死命脉,一个企业要想很好占领市场或蒸蒸日上,首先,需了解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然后加以剖析,做出最佳选择。

1.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他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因为财务目标的制定直接决定了各种财务决策的选择。

1.1 财务管理目标是连接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运行理论的纽带:一方面,财务管理目标是根据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的客体、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特点等基础理论确立,体现了基础理论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它又对财务管理程序、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组织等运行理论起导向作用,引导着财务管理运行理论的发展。

1.2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的桥梁: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基础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剖析且是很有必要,但它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当中去,形成实用性理论,以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另一方面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集中表现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指导,而这正式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功能所在。

然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体现的。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2.1.利润最大化目标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创造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企业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企业财务

1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比如:把工资压倒最低限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费用,可以从材料采购、生产效率等方面着手;还有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开支等等。企业是一个追逐利润的经济实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本质所在,当利润达到最大化时,企业的价值也达到了最大化。但是,该 目标在以下方面有所欠缺:(1)没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比如,今年 200万的利润和10年以后的同等数量的利润其实际价值是不可比的,10年间还会有时间价值的增加,而且这一数值会随着贴现率的不同有所不同;(2)没考虑风险问题。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同等利润值在不同行业中的意义也不相同,比如风险比较高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相对较小的制造业无法简单比较;利润的变化可能意味着风险的同时变化。例如,一个每股收益为15元的传统企业,尽管其每股收益上升到20元,然而该公司可能依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投资对象,因为其经营活动固有的风险增长的更快;(3)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利润指标通常按年计算,因此企业决策也往往会服务于指标的完成或实现。另外,利润最大化的障碍是它的关键变量即“利润”几乎不可能准确计算。因为利润有很多不同的经济学和会计学定义,每一个定义都有各自一系列的解释。应该看到,利润最大化的提法只是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2.2.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

股东权益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东。企业的经营管理应代表股东的利益,只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创造最大权益上的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目标更容易量化,易于考核。同时,这一目标也存在一些缺点:(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因其股价无法向上市公司股价一样随时准确获得;(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有些企业外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其股票可能还在走红;(3)它强调的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所以,综上所述:目前采用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也不符

合我国国情。

2.3相关者权益最大化目标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行为影响或可影响企业行为的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与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权益的组织和个人。根据他们与企业的关系可分两大类:一是直接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等等。二是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但与企业没有商务关系,企业又必须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利益主体,如:社区,政府,社会团体,大众传媒和各类专门利益集团等。现在企业核心理论是契约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它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生存发展必备相关要素等问题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财务目标作为企业目标的一个子集应具备有企业目标的特性:唯一性和明确性。然而,唯一性和明确性是衡量财务目标的基本标准,也是财务目标必须满足的条件。在上述相关利益中,仅是直接利益相关者就涉及到六个,更别说大量存在的间接利益相关者团体了,在不否认众多不同利益团体之间可能存在一致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团体间大量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如果一个目标包含过多的内部矛盾,那么其明确性就无从谈起,在实际工作的财务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有需要某个具体的相关利益集团价值和总体的相关者利益价值之间进行衡量、取舍、而这一决策过程本身就很难把握,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本身就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一个模棱两可的目标不可能作为现实中的财务目标。由于不同的利益团体的利益要求存在大量的矛盾和不可避免冲突,企业决策者衡量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缺乏定量性的目标的过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从而很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可操作性。这样会使目标本身应具有的作用被彻底否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终损害这些相关者的利益。

趋利避害,当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所有者权益和相关者权益不能统筹全局时,我们不得不去寻找另一出口,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

3.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理论依据

传统上,人们都认为股东承担了企业全部剩余风险,也应享受全部的经营收益。而职工或债权人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设定中往往被忽视。事实上,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职工以及企业上下游关系人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利益的满足和实现也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因此应全面考虑。

企业价值通常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是用买卖的方式,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二是通过其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流量的现在价值来表达。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假定条件下,它可以表达为股东权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论依据是财权流理论,该理论认为理财目标是确定理财本质、理财主体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过程依赖性。任中信教授认为价值是理财学基本的核心概念,价值管理师理财的重要特性,而“利润”只是反映了价值的一部分。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观点认为:投资者建立企业的重要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和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评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依据不是企业已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利益集团,而置其他利益集团于不顾,不能将理财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来讲,股东权益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从理论上来讲,各个利益集团的目标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应当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3.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具体体现

(1)明确了理财主体为企业组织。理财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经营权和财权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体现为理财主体财富的增长,然后,企业价值最大化恰好满足这一要求。

(2)体现了理财本质即价值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之所以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因其具有广泛性及综合性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取决于理财本质即价值管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财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中的利益都只是企业的一部分。

(3)符合财务目标唯一性的特性。企业财务目标作为企业价值的导向,必须是唯一的,理财目标应明确理财主体,体现目标特性,符合理财活动的规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理财目标的特性和财务活动的规律,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理财目标的现实理想选择。

3.3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的意义

一般认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如下优点:首先,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反映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从而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问题,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鼓励政策等。其次,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克制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过去或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且预期未来现金性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再次,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方向。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有利于克服因片面追求利润而产生的短期行为,有利于获利期限结构的优化和风险投资项目的组合决策,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的配置。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对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对于投资人来说,随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在息税后净利润趋向最大化,有能力以现金或股票形式分派股利,这样也就实现了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实现了投资人的利益;第二,对债权人来说,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和现金流入,企业偿债能力提高,能够及时足额清偿债务,从而得到债权人的信任,为企业提供可靠资金打下了基础;第三,对国家而言,企业拥

有足够支付偿债能力,及时缴纳各种税金为国家税收提供了保障;第四,对企业内部职工而言,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其主动范围内可增加工资、职工福利、改善职工生活,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五,对社会而言,一个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应该是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自觉承担各项社会责任费用,积极筹资“三废”处理装置,从而履行对社会的责任;第六,关心客户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等目标,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会增加企业风险,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而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再只强调企业当前微观利益,更注重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协调一致,更讲究企业信誉,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更注重企业产品的质量与售后服务,以保持企业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4.总结

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效果上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均优于其他财务管理目标。尽管该目标目前还未得到所有企业认同和采纳,但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将最终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导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浩、郭丽江:关于财务代理人制度的探讨[J] 财经研究 2001第10期

[2]陈学义:对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J]会计之友2005年第11期

[3]徐波: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J] 上海会计 2004年第10期

[4]张国华、翟春凤: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目标的理性选择[J]财会月刊2008年10期

[5]黄亿红: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J]财会月刊2008年10期

[6]李凡:在轨转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2008年10期

2.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二

一、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

(一) 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

在满足生

非现场审计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提升非现场审计技术支持力度

非现场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非现场审计数据的获取和加工处理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非现场审计信息平台。例如, 工商银行从2005年就开始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审计信息系统”。在经过详尽的业务系统调研和业务数据研究后, 工行开发的“审计信息系统”业务覆盖范围较广、信息数据较全, 基本满足非现场审计需要;内审部门建立与科技部门的日常沟通机制, 保证系统提供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引入功能强大的工具软件SAS Enterprise Guide (以下简称EG) , 有效实现了数据的异地存取和分析处理。经推广使用, 该系统目前已成为工行内审部门非现场监测最基础、最重要的

□文/许敏

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 不断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不同来源的资金, 其可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和资金成本的大小都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在筹资时不仅需要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而且需要考虑到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的高低, 财务风险的大小, 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 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

(二) 企业投资管理的目标。

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提高投资报酬, 降低投资风险。对于新增的投资项目, 一方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报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以便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权衡, 不断提高企业价值, 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

(三)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合理使用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 不断提高资金

技术和数据平台。

非现场审计少不了要用到一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软件。好的工具软件, 不仅要功能强大, 而且要操作便捷、易于掌握,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才能提高非现场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目前, 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用的EG就是一款功能齐全且应用门槛较低的工具软件, 用户无须编写代码, 仅通过使用鼠标的点动、拖拉等简单直观动作, 就能调用许多功能模块, 进行数据的存取, 运行复杂的查询、执行数据分析功能, 编写基本报表和统计汇总, 并使用高质量的图形展现产生的结果。同时, 各部门还能在EG中异地共享已固化的非现场模型及成果, 效果很好。

四、充分交流, 共享非现场审计成果目前, 工、农、建等大型商业银行都成

的利用效果。企业的营运资金是为满足企业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 资金周转越快, 就越是可以利用相同数量的资金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获得更多的报酬。因此, 加速资金周转, 是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重要措施。

(四) 企业利润管理的目标。

采取各种措施, 努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 合理分配企业利润。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努力挖掘企业潜力, 促使企业合理使用人力和物力, 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经营成果, 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实现的利润要合理进行分配, 它关系着国家、企业、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在分配时, 一定要从全局出发, 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企业所有者利益和企业职工利益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

二、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了内审部门, 各家银行内部又成立了规模、数量不等的内审分局或分部。经过几年的运行, 从打基础到逐步规范, 从探索到发展, 非现场工作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在对审计项目的支撑方面也取得了很好成绩, 但银行之间、银行内部分局 (分部) 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沟通并不多, 不利于成果的充分利用。其实, 银行间业务大同小异, 一个案例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很多非现场技术和思路都可以分享。商业银行内审部门可以通过行内和系统内的交流学习、相互邀请专家讲课、具体案例讲解分析、定期进行非现场成果总结、编写《非现场审计案例汇编》等方式, 以实现成熟思路和分析模型共享, 达到相互促进、提高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南京分局)

目前, 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最流行的观点有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一) 关于公司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点。利润最大化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 认为利润就代表了企业所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 则企业创造的盈余越多, 就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二) 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 股东认为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 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报酬, 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 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 股票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价格表示, 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 反映了每股盈余的大小和取得时间;它受企业风险的影响, 可以反映每股盈余风险。

(三) 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与价值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 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可知, 报酬与风险是呈比例变动的, 所获得的报酬越大, 所冒的风险也就越大。而风险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利能力。因此, 企业的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三、主要财务管理目标观点比较分析

(一) 公司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家以往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指标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是, 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公司利润最大化, 一是没有考虑利润产生的时间因素, 而投资决策者必须要考虑时间价值, 对于相同的现金流入来说, 时间越早的价值越大, 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却不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容易引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导致公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二是没有考虑利润产生的风险因素, 容易引发经营者“铤而走险”, 使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或财务困境;三是没有考虑利润本身的“含金量”, 容易引导发经营者只顾追求会计利润而忽视现金流量, 使公司因现金流量不足而陷入困境。因此,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充分考虑了利润取得的时间性问题、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获得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大小等影响财务决策的关键因素。其优点有: (1) 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风险因素。风险的高低, 会对股票的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2) 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价格会影响股票价格, 预期未来的利润对其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3) 股东财富最大化比较容易量化, 便于考核和奖励。但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一, 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 而事实上, 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 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 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 多种影响因素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 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而且, 中国的证券市场远远不像美国的证券市场那样发达;其二, 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 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

总体上来说,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 证券市场还不完善, 国有资本仍占垄断地位。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股票价格和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股票市场上投机过度。因而, 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值上并以此作为理财目标, 不能真实反映财务业绩评价的客观性, 因此无法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

(三) 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 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 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 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关心职工利益, 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 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 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 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 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 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 还要重视客户利益, 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讲求信誉, 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 以上利益相关者都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 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 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 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 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 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 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 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 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 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比较可以看出,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最适合我国的一种财务管理目标。在我国, 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 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 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 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既不合理, 也缺乏现实可能性。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 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因而, 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显得更为科学。

提要自审计的“免疫系统”论提出以来,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对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进行阐述。本文主要探讨国家审计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同, 从本质上分析我国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关键词: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实现机制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我国西周时期出现的“宰夫”, 到现代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源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出现了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出现分权制,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牵动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条主线, 它使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分别沿着各自的轨道不断前进, 为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注入了制约机制, 审计理论的发展在两百多年中, 不断地扩充增长。中国审计的力量发展, 也紧密地和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审计的职能也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新的时代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向, 给审计的职能赋予了新的含义, 审计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

一、免疫与免疫系统功能

但是, 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 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种。其中, 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最具代表性, 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 但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上的。企业是社会的, 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 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 而且表

免疫是一个医学术语, 意思是免于疫患。医学中最早引入的免疫概念, 是指患有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会对该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天然耐受现象的发现, 使得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免疫学也因此从传统的抗感染免疫概念中解放出来, 进而发展为生物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借以维持机体稳定性的生物学概念。人类对于自身机体免疫系统在免疫识别和监视以保持内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免疫系统目前被定义为人类和脊椎动物体内必备的防御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与免疫有关的基因组成;它们通过免疫应答反应, 执行免疫效应, 最终达到维持自身稳定。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其作用是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从而达到识别和排斥外来异物的生理功能。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无可取代的, 它的力量非常强大。通常而言, 机体免疫系统有三个功能和作用:一是保护, 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二是清除, 清除新陈代谢和消灭病毒后的废物, 处在苗头中的病毒, 都必须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三是修补, 免疫

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更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所以, 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 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 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 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 国家审计与机体免疫功能比较。从普遍的意义说, 国家审计的功能主要是监督约束作用、查错纠弊作用和批判揭露作用, 规范国家财政资金收支使用的合法效益性。但要真正实现如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实现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借以维持经济社会稳定性的“免疫功能”还有一定的距离。通过表1可以看出, 国家审计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很多的相似性,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些不同点。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 两者都有子系统, 在整体上发挥着保证经济健康运行和机体稳定的全局性和建设性作用。但两者在功能方面有异同, 国家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是一种客观公正的经济评价活动, 不受外界干扰。但机体的免疫系统一方面具有内生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特异性。 (表1)

(二)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国家审计除了查错纠弊、预警防范、规范管理等这些作用外, 用“免疫系统”理论来认识审计监督的作用, 国家审计还应发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机制

□文/裴文华1卫静静2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财务与会计, 1999.3.

[2]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J].财会月刊, 2001.20.

[3]栗利玲.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4.5.

3.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三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制定;实施

一、企业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风险控制原则

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但同时也必须控制经营风险。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在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任何投资项目都有一定的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可能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考虑投资报酬的同时考虑投资的风险。

2.利益协调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要求企业协调、处理好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识和技能分配、按绩分配等多种分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营造一个内外和谐、协调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有关利益集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3.适宜性和普遍性兼顾原则

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适用范围。策略性财务管理目标需随着企业发展变化而调整,企业寿命周期也可以分为筹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时期策略性财务目标应随之变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这种方式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股东的财富只能依靠专家评估,所以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二、目前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

1.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该观点强调应站在股东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以及每股盈余的风险。

2.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如果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应将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的观点

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施

1.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企业处于财务管理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如筹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筹资成本、筹资方式等产生直接影响;投资过程中,要受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限制和约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使企业必须搞好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2.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预算管理就是为适应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根据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决策,使财务管理从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转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设定的预算管理体制,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编制全面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严格考核,从而最优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这样使现有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控制,在企业内部形成控制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点联动,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传播和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及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加之在新的世纪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膨胀。这些都使得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和应对的能力,加强风险理财观念,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尽量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赵思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制定原则与措施完善之我见[J],现代科技信息2010(2)

4.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篇四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却不尽人意,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中,其现代企业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得以体现。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财务部门只是会计核算部门,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忽视其管 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应用和贯彻。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独立性。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而同样是国有企业的邯钢却步入良性循环,蒸蒸日上。为什么!因为邯钢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创新,创立了一 套“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并把这种“成本控 制”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当作一项核心任务。邯钢的“成本控制”经验有两大 要点:一是成本控制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每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都有帐可查,有人控制。邯钢经 验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出来的,是财务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去。这种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观念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投资成本等诸方面,这是我们学习邯钢经验得到的重要认识。如何从成本控制入手,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问题以及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1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资本市场相对完善的环境下,企业还要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要追求最大利润,只有“开源”和“节流” 两条途径。所谓“开源”,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从市场需求出发制订企业营销策略和 营销计划,再通过营销引导生产,去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企业扩大市场占有额,增加收入的目标。而所谓“节流”,就是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成本最低化、收入最大化”构成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成本控制,就不可能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是走过弯路的,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控制缺乏深刻认识,不能从战略高度来考虑成本控制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的分配是在“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原则的引入和繁荣,财务管理才得到应有的重视,成本控制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应用。

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在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和企业职工持股使企业的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投资决策中的成本控制——当好参谋 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何决策都有成本控制问题,这一点极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为企业盈利 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及时作出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这是决策的机会成本。如果此时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 是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不能赚到100 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决策的成本就是200万元,企业经营决策要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为投资活动往往要动用企业大量经济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把好企业的投资决策关,当好企业的投资决策参谋,在企业的投资中搞好决策成本控制。投资是指投放经济资源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 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分有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来分有战略性投资和战术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分出来的,其实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别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既可能是一项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我们在考虑投资决策时,从成本控制度出现,要把好以下“四关”。

第一是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企业经济行为,要以经济规模为依据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很多企业的投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投资,主要是从“政治”出发、根据“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老首长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这种投资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非经济行为的投资行为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行为,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把企业拖跨。这种投资方式据调查占到投资决策失误中的40%以上,可见其危害性之大。另一种严重的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企业决策者本人素质差,企业决策机制不健全,不按经济规律就独断专行靠拍脑袋作出的决策。

第二是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投资决策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在作出决策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否则不能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要依托市场,结合企业的经济资源和自身实力,要按国际惯例办事,遵循经济规律,不可把可行性分析做成“可批性分析”。特别是对外投资,不但要分析市场,还要分析投资合作方的资信、竞争力、合作目的的等诸方面的因素,投资协议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是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不同种类的投资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管理程序,要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具有良好管理模式的企业,应对投资管理程序作出规定并且使之得到贯彻执行。投资管理程序的设置有利于企业减少投资决策失误,降低投资决策成本。

第四是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在事前进行收益与风险的比较,否则不能进行投资决策。不能单纯从生产便宜出发或从非经济行为出发来作出投资决策,这样的投资决策不是科学的投资决策。投资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赚钱。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分析,进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收回,这样的投资才是成功投资。财务管理在投资管理方面就是要确保这一点。

3资金成本控制——管好用好资金,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障企业资金运作安全 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是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如何管好用好资金,这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钱就找财务部门要,平常不注意企业效益,不注意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不注意财务风险,不积极组织货款回笼。等到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就想方设法去银行贷款,这时就不顾资金成本了。这种企业不可能把资金管好,也不可能有好的效益。二是盲目投 资,不顾量力而行的理财原则。这种企业往往竭泽而渔,缺乏长远考虑,战略规划,片面强调做大规模,增加投资,而置自身的经济实力与融资能力于不顾。最后必然是不堪重负,资源枯竭,资金周转不灵。三是不讲信用。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这种企业往往想尽办法向银行贷款,不管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资金周转,得到资金后就挥霍浪费,然后再想尽办法赖债。这实际上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是企业管理中的不智行为。

纵观以上种种行为,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企业缺乏财管管理的基本战略和原则,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而不是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资金。好的企业管理者,要明确企业理财原则,维护企业信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运转的基础。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不仅要保证资金供应正常,还要狠抓资金成本控制,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为此,企业财务管理者要注意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制定融资策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必要的生产经营以及投资活动筹措充足的低成本的资金。财务监督成本控制功能 企业的成本控制要藉着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来实现,否则成本控制就会成为一句空 话。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计划管理等等,邯钢经验就是典型的预算结合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不管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根本着眼点是要加强财务控制力度,财务管理部门要负责把好控制关,企业内部机制也要着眼于财务控制力度的加强,不能把控制的责任全部推到财务部门去,而要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制定管理措施,包括考核和激励机制、决策模式、投资控制程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财务监督的功能,把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此处,从战略管理的成本控制角度考虑财务监督也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保证。随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特别是财务监督的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 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自我红束机制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财务监督职责。企业则应为财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履行财务监督职责的环境,保护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监督的积极性和个人权益。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总监委派制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保证企业资产增值保值,防止资产流失风险。这也是一种战略高度的成本控制策略。

5.浅谈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目标分析 篇五

关键词:企业成本;企业目标;企业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竞争,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之间、各产品之间、现有产品和新产品之间的竞争,涉及设备、技术、人才、推销、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企业成本管理应始终服务于企业目标

任何一项管理行为,都将服务于一定的对象。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应始终服务于企业目标,即获利。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其受到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共同影响,众所周知,利润=(单价-单位成本)*销量,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产品,在单价、销量相同时,成本低的企业获利一定是最多的;在利润、销量相同时,低成本企业的卖价一定低于高成本的企业,也就是说低成本的企业有条件低价售出产品以占领市场。因此,低成本理念是每个员工都应该具有的,只有树立低成本理念,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加以实施低成本、高质量和高产量的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才能始终服务于企业目标。

二、低成本理念应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一种无形的精神,那就是共同的价值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该树立低成本理念,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拓展思路,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降低成本的可能,问题的关键是在你做事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地把企业的利益放在心里。虽然做事往往有制度,制度也固然重要,但制度是强制人达到标准,理念、意识却能引导人超越标准。因此,低成本理念应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企业成本管理重在实施

一个企业,没有执行力,一切事情都是空谈。首先,要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下去,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至关重要。但是,再好的方案如果贯彻不好,或者没有执行力,那企业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益。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实施和监督,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其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在成本控制系统中,奖励制度应该规定明确的奖励办法,让被考核人明确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业绩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恰当的奖励制度将引导人们去约束自己的行业,尽可能争取好的成绩。奖励制度是调动人们努力工作、以求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手段。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奖励制度的不完善问题,或者说是制度的不细致、不明确。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来不被人们重视的一些小事,只要细细的算一算,其数字是惊人的,这又何止是一个数字,这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比如,在采购过程中,假设某种原料年需求量60万吨,产品单位消耗为2,000KG/吨,在价格上每吨比平均市价少1元,1年可节约采购成本60万元,吨产品可降低成本近2元,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要企业的奖励制度到位,这样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年降低采购成本又何止这60万元;同样的道理,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增加企业效益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总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规模的扩大,我们应该细化管理,注重规模效益和成本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在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不断增加企业的效益。

四、企业成本管理应不断创新

6.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 篇六

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7月21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而教学目标是否正确,不仅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关,也与

学生的个性、能力、需要有关。在目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要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因为:

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个性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是统一的,重要的是,教学时间是统一的。这样,对某些学生来说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目标。因此,让程度、能力、学习速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孔子说,“因材施教。”其“材”不一,其“教”也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为所有的学生制定同一个目标,势必会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项目一般分为语音、词汇、交际用语以及对课文的要求。教学目标一般为熟练、理解、四会要求等。如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课本第86课中,教学目标为熟练应用词组和交际用语6个,理解、熟悉课文。这些教学目标应在一课时内完成。而英语的特点是熟练和记忆,其过程都需要时间,因此,在45分钟内按此目标来规定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一课时是可以达到的,对学习能力差些的学生来说,即使完全利用一课时,要完成所有这些目标也相当困难。在达标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因要顾及的东西太多而最终无一能够达标。一旦这些学生忙碌一节课之后无所收获,将会使他们丧失信心,长此以往,将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

相反,在第89课中,教学目标为四会生词3个,三会生词2个,熟练掌握句型1个。这个目标对能力差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基本可以达到,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就很富余了。长此以往,将产生轻慢心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发掘学生的潜力,失去培优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为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学有所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目标。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为依据,将全班分为强、中、弱三组,在课堂上明确告诉三组学生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上述第86课,我要求强组学生完全达到所有目标,中组学生熟悉课文、四会生词6个,弱组学生只要求三会所有生词,理解课文大意。这些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用一课时都可以达到,时间既不局促,也不很宽裕。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明确自已能够达到的目标,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并且会因教师的理解和信任而产生学习动力。第89课,我为强组学生制定的目标不仅是生词和句型,还要求他们能够自已造句,做出类似的句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有所得,努力之后有所收获。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妨按学生的能力适当提高或降低,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耕耘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好范文”版权所有

按以上观点,课堂教学的结果是每个学生都完全有效地利用了45分钟,从而达到了各自不同的高度,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目标。那么,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是否其它层次目标不再要求呢?不是的,可以利用作业和课余辅导使他们尽可能达到更高一级的目标。

7.浅谈项目管理中质量目标的制定 篇七

产品质量是直接体现着人们的某种需要和满足程度, 产品的质量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且还会左右国民经济的发展, 产品质量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 是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是国家民族素质的体现。

在当前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时代,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意识就是企业生命的灵魂。首先, 企业必须具有高度的质量责任感, 在产品质量上以对国家、社会及用户承担责任;其二, 企业必须具有质量危机感和紧迫感, 要高速发展经济就要大幅度提高质量, 落后了就要挨打和受剥削;其三, 企业必须具有质量荣誉感, 努力追求生产优质产品成为全体职工的精神支柱;其四、企业必须具有质量道德感, 要使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质量道德观。企业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质量意识, 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目标。

2 质量目标的制定

综上所述,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那么产品在生产准备过程中, 质量目标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是因为,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有了质量目标, 作为为之奋斗的项目群体便有了方向, 便于目标的实现,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取得较好的社会信誉打下群众基础。质量目标制定将主要参照以下几点。

2.1 遵循国内外现行政策法规、规范规定

企业应及时收集有关国内外关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等资料, 以不抵触其现行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规定为准则, 制定有效的质量等级目标。

2.2 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前提

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信誉, 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前提下, 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只有把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优质服务做为企业目标的根本, 企业才有可能得到社会承认并取得不断的发展。

2.3 以提高项目质量成本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率为出发点

能否以最低的质量成本最大限度的实现质量目标, 是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质量目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的原则。这就要求在确定质量目标时, 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影响质量目标的一切因素。在此基础上, 应设计出非单一目标方案, 通过对照、比较、论证, 择优选用。

3 限制因素分析

在制定目标过程中, 如果对于影响完成既定目标的因素了解得越多, 越透彻, 则选出的目标方案自然就越实际可靠, 执行时阻力也越小, 达到目标的概率也越高。所以在制定目标时, 对于有影响力的限制因素, 诸如业主的要求、项目自身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等, 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从项目的实际出发, 对其影响的因素进行足够的分析。

3.1 所制定的质量目标要适用

所制定的质量目标必须是适用的。若目标水平选择过高, 项目群体经过努力无法实现, 这样既加大了质量成本, 又挫伤了项目群体的积极性, 还有可能使企业在社会信誉方面受到损害, 确实不核算;若目标水平选择过低, 虽可能降低质量成本, 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但从企业持续发展方面来说, 这种有限的经济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 它不符合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 同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后劲, 因为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企业应不断挖掘市场, 不失时机的推出适应动态市场的动态质量产品, 这样才能顺应市场的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3.2 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或组成部分, 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针对每个项目在制定自己的质量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自己应尽责任和义务。依照上述思想和原则的指导, 就一般情况而言, 制定质量目标应采取以下步骤。

3.2.1 掌握必要的信息情报

即全面收集、调查、了解、掌握项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资料, 作为确立质量目标的依据。

3.2.2 拟定目标方案

即在对情报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 提出目标方案, 拟定非单一方案, 以供比较、鉴别和选择。

3.2.3 评估目标方案

即对拟定的目标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限制因素分析。分析实现每个目标的各项条件是否具备。

(2) 综合效益分析。对每一个目标方案要综合分析该方案所带来的种种效益, 包括企业的与社会的效益。

(3) 潜在的问题分析。对实现每一个目标方案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困难和障碍, 应作出预测, 并确定问题发生概率的大小。

3.2.4 选择最优方案

即在评估目标方案的基础上, 从非单一方案中选出相对最优的目标方案。在方案优选过程中, 应全面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 必要时对原方案进行修改补充或设计新的目标方案。

4 质量目标的控制原则

4.1 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

建筑施工产品是种特殊的产品, 投资大, 使用年限长, 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也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建筑产品业主是施工企业的用户, 同时也是施工企业存在的基础, 其需求应放在第一位, 因此, 在质量控制中应自始至终地以此原则指导工作, 确保达到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4.2 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由于施工项目的特殊性, 应尽可能地做到主动控制, 在质量控制中加强事前计划、预测、采取有效措施, 注重施工准备, 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强调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对可能产生质量通病或质量事故的部位、工序, 应事前做好预防措施。

4.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所有工作的执行者, 应从提高人的技能水平、管理水平、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着手, 从根本上对施工质量掌握主动, 在施工前加强有关人员的培训, 施工中加强监督管理, 使质量受控。

4.4 严格规范职业道德原则

施工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是企业信誉的基础之一, 也是施工项目质量的保证条件之一, 要求职工注重科学、遵纪守法, 遵守规范操作规程, 以产品质量的保证作为衡量作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准绳。

4.5 坚持质量标准, 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在质量检查、控制中不凭感觉, 不凭经验, 而以准确的实体质量, 用确凿的数据反映质量水平高低。

4.6 持续改进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应坚持自检与互检, 并接受系统外部的客观检查, 在检查中不断发现问题, 改正错误, 总结经验, 在过程中使施工质量与工作质量同时得到持续改进, 得到一定跨越性的提高, 从根本上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 结语

8.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八

关键词:目标管理法;科研项目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45-02

所有的科研项目都是以一套特定而相互联系的任务计划为前提的,通过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某一特定的科研目标。而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活动,就像广义上所说的管理活动一样,是指通过相关的管理专家,即现实中的管理工作者,对项目的整个实施完成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监督控制,以确保整个科研项目的连续进行过程中各方面的策划、检测等工作有效进行。而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管理活动的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活动有其独有内涵。首先对于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进行一门管理科学,而这则是一门需要有明确逻辑和具体步骤构成的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学科。

虽然表面上看,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只需要依照一定的管理程序即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首先,对于管理工作者来说,如何将管理学中的知识步骤与科研项目具体结合就是一个难题,因而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它所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知识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而门外汉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掌握。正是因为科研项目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以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盲目套用的弊病,因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已经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来,学会对科研项目的整体过程进行全方面的动态管理监督。下面,本文将对应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做一个简要分析。

1 传统意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按照普通管理办法套用,以部门和单位为中心,进行指令性的管理指导。虽然这种传统层面的管理方法对于多数企业单位来说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具有科学性的特殊意义的科研项目,则在管理力度与深度上有所欠缺。

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在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的欠缺性,我们可以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最注重的往往是人与物的安排,而对于科研活动来说,还必须投入对于科研发展各个阶段的管理分析活动,在不同的科研阶段,管理的中心应当是不同的。其次,传统意义中的管理时间重点往往是项目开展的前期,即认为只要掌握了项目的初期人力与物力的安排,那么后期的具体项目实施便不会遭遇过大困难,但是这一点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是不能套用的。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一般是按照一份科研计划进行的,而科研计划往往是比较理想化的科技设想,所以整个科研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可以说其可预测性是很低的,因而需要管理者在跟踪管理的过程中,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研究方向(不排除中期更改研究方向的可能性)而具体实施管理

活动。

2 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后的现状

众多科研项目的管理者意识到了传统层面上的管理方法的失效,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发现了目标管理法,因而开始将其引入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而现今许多研究者发现目标管理者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来说有一种超乎意料的合拍性。

2.1 目标管理法简介

所谓的目标管理法是由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所提出的一种现已被广泛应用的管理办法。在目标管理法的具体操作中,管理者需事先将项目目标进行详细设定与分解,从而在之后的项目实施中以其为评判标准,完成可靠的监督检查。不同于一般意义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法还引入了奖惩手法对项目成员进行激励管制,即当员工在项目的每一阶段完成了规定的任务量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反之则是受到一定的惩处。实行目标管理法时,理应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依次表示在目标管理法中,所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具体详细的、可以衡量的、可以完成的、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有明确截止日期的。

2.2 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目标管理法为科研项目提供的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即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目标层层分解的方式,以确保项目的各个阶段在控制范围内得以实施。而目标管理法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步骤可分为如下四步:

2.2.1 确定工作范围:只有将科研项目的整体项目工作范围进行确认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工作。在确定工作范围的时候,管理团队应当事先邀请专家来对该科研项目进行初步判断,如果该科研项目本身存在不可实施性,那么就应当停止,如果该项目被验证是可行的,那么也应由专家给出初步的工作意见,再结合具体的项目工作计划来确定工作范围。

2.2.2 制定进度计划:制定工作进度可以说是整个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的最重要一步。因为在利用目标管理法进行项目管理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据原定计划进度对实际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考量,从而及时给出项目管理意见。正如上述所说,在制定进度计划的时候,同样要考虑到SMART原则,即要保证所制定的进度计划是具体详细的、可以衡量的、可以完成的、与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有明确截止日期的。

2.2.3 监督检查:当具体的工作范围和进度计划被确定下来之后,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就需要跟随着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管理监督。在管理者对项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也需要在一定的情况下负责协调问题,包括人际关系、资金资源等项目实施中可能遭遇的瓶颈问题。为了对整体科研项目进行详细记录,管理者需要按照目标管理法的宗旨,及时对进度进行详细记录,撰写进度说明书,并通过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的问题,以便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或者说以便对项目人员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进行及时的奖惩行为。

2.2.4 变更控制:当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不可解决的难题时,整个项目就可能面对变更,即项目管理者需要重新针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出新的计划进度书,并制定新的工作范围,相当于将目标管理法的步骤重新走一遍。虽然变更行为可能造成整个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延长以及产生成本增加等问题,但是如果管理不以变更控制的行为对科研项目进行纠正,那么该科研项目则可能陷入完全瘫痪,甚至作废。除此之外,项目管理者还必须保留每一次的变更控制记录以及前后的进度计划书等

资料。

3 结语

科研活动是事业单位本身进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之路,而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只有科研活动进行得顺利,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才不会一味地依靠外来技术,而本国的科技实力也能借以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地位。而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科研项目的整体管理活动中来,就是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并能够借由管理机制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活动成果判断,这是对于科研活动的优化过程,也是对于提升企业、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王伟.科研管理的复杂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2:

14-19.

[2]丘磐.科技项目管理之知识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03:17-22.

[3]卢游杰.现代项目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2004.

[4]付光玺,郭亮,刘正.科研项目年度综合测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4:51-52.

上一篇:选举执行董事、监事、经理股东会议决议下一篇: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