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设计

2024-07-11

麋鹿教学设计(精选8篇)

1.麋鹿教学设计 篇一

麋鹿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等10个生字,掌握“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认读:榜、棕、孕、匿、厄、沛、衍

读词: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5.读一读: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意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建议大家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涂”:与“除”、“徐”比较。

“捷”:右边笔顺是横,横折,长横,横,竖,短横,撇,捺。“繁”:“敏”+绞丝底(敏的第四笔是横折,没有勾)“殖”:与“值”、“植”比较。“孕”:“乃”盖住下面的“子”。“匿”:若+三框,三框的横最后写。“输”:与“偷”、“喻”比较 [意在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语文能力]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麋鹿,姿态奇特,命运坎坷。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

二、学文:

(一)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想象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练习读。指名读。

(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意在给学生一个静静的场,自读自悟。〕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作为大丰自然保护区的讲解员,你如何向来宾介绍麋鹿?

(三)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1 “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令人奇怪,还有同学担心今后这些麋鹿会不会有“销声匿迹”的可能。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3 研究麋鹿的过去 ⑴人为因素:

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

补充:麋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特大的洪水带来的灾难。

得出研究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⑵人为环境因素:

古时候,人们为了多种庄稼,把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许多麋鹿被迫远离家乡。

适宜的生活环境:气候、温度、以及沼泽地带的湿地环境。得出研究结论: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麋鹿生长的必要条件。⑶社会因素: 可恶的是国外侵略--外国人的发现和撰文介绍是麋鹿从国内移居国外的导火线。也是麋鹿再次遇难的重要原因。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

“导致麋鹿坎坷命运”的原因不但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更有社会因素。

得出研究结论: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意在通过学习课文,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总结: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作业:

1.把你知道的珍惜动物介绍给大家。

2.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板书: 麋 鹿

外形奇特 命运坎坷

《麋鹿》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珍惜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经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野生动物的重视。对于麋鹿,它可以说是中国特有,再加上现在最大的麋鹿群又在江苏大丰,很是值得学生详细了解,为此我采用了“小讲解员”的学法。在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麋鹿的珍贵,假设有一些游客来请你做介绍的要求。在学习了外形和生活习性之后就让学生来介绍,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练习,对上台的学生进行指点。从而让学生对麋鹿有清晰的了解。学生们对野生动物感兴趣,采用收集资料法,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

1.学习2-7小结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2.指导学生课前收集麋鹿资料,课上学当小讲解员,练习抓住要点介绍麋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理念] 富有情趣、突出自主、强化实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感知“麋鹿的生活天堂”

在上课之前我们随便聊聊,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

2、小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4、最后处理“四不像”

预案:* 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他们生活的环境要联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资料提供的,黄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为麋鹿的回归打下伏笔。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贵的一个原因。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或者说:麋鹿就让他在外国呆着贝,干吗要让它回来呢?)

1、你们可以先看书,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说些什么,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来交流一下。

2、班级交流

3、总结:麋鹿传奇--重用、与姜子牙有关 灭绝、与国家被列强欺负有关 国外、与人们喜爱才生存下来 回归、与国家强盛有关

4、听说2008奥运会也选中麋鹿作为吉祥物,这就更体现人们对麋鹿的热爱。你们能说一下为什么专家们一致推荐麋鹿为吉祥物呢?

三、深化延伸,升华感知

1、学到现在,老师有一点还不明白,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

2、引导学生尽可能说,然后教师补充

四、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来想大家介绍麋鹿。

1、要求:

请你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或者是外宾,或者是老师介绍麋鹿。(课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也可以综合讲。

2、自己练习:

3、同桌练习:

4、班级交流

五:总结课文: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六:作业:把你向人们介绍的关于麋鹿的演说稿用笔写下来。板书设计: 11 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习性: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找麋鹿特点,出示图片使学生对麋鹿外形有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读,练习讲解,当众讲解。针对如何练习讲解,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同座互练,指名上台讲,评论,再请学生上台讲,评比。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兴趣摆在首位,对于学生能力采取了不断地锻炼,这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增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从麋鹿的命运让生说体会,使学生体会到野生动物的不幸命运,再加上补充的说明,使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念增加。

教学内容:第三段和第一段。(传奇经历和大丰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生活)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并学习讲解员介绍。

教学准备:课前补充资料(关于麋鹿)。投影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麋鹿的奇特外形和生活习性,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呢。

(1)板书:“传奇”,齐读。

指名说说“传奇”的意思。(离奇,不同寻常或令人惊叹)(2)麋鹿有哪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呢?自读课文。出示投影: 要求: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个词或一句话,并在后面加上惊叹号)

2读自己找到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3)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麋鹿,而在汉代以后竟销声匿迹了。相机板书:3000多年、汉代后、销声匿迹

指导朗读:你的感受是什么?哪个词最有神秘色彩?(销声匿迹),指导理解这个词(隐藏起来,神秘失踪)对麋鹿的销声匿迹我们感到怎样?(神秘、惋惜之类),怎样读出这种体会,自读后指读。

小结过渡:这是传奇经历之一,还有之

二、之三吗?

第二,1865年在北京出现,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夺,麋鹿在国内又一次匿迹。

相机板书:1865出现、1900国内绝迹

(出示投影)指导朗读:侵略者干了哪些勾当?(盗、杀、抢),当你读到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话。(出示挂图)是啊,这么温驯、柔弱的麋鹿竟也逃不过侵略者的魔掌,作为中国人的你读到这段话,你心情怎样?(痛心、气愤等)怎样读出你的感受?自读后重点名读。重点词体会:盗、惨遭厄运、杀戮、几乎绝迹等。让我们记住麋鹿这段血迹斑斑的经历,记住这段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齐读这一部分。

小结过渡:这是传奇之二,还有吗?

第三,麋鹿在异国他乡漂泊、繁衍,到1986年,才返回故乡。相机板书:1986回归(出示投影:从此……--茁壮成长)在海外的生活书上用了什么词语。指读后齐读: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联系前文,哪些地方写的是麋鹿的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指名读。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麋鹿流落国外近大半个世纪,在新中国的努力下,麋鹿结束了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回归祖国、回归自然。读了这一部分,作为新中国的少年,你觉得怎样?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这种感受。(自豪、欣慰等)指读。

(4)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欺凌,以致麋鹿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在新中国国家富强了,经过努力,麋鹿也返回故土,看着这位海外归来的游子,想着他们坎坷的经历,你想说些什么?

(对照挂图说话)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评价:说得真好。齐读这一句。

2、练习讲解麋鹿的传奇经历。指导:上节课同学们

学习讲解员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不但课本上有的讲得很精彩,还结合了自己搜集的或老师分发的资料。可一个优秀的讲解员不仅会指着麋鹿介绍外形和生活习性,还要能讲出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上节课一样,请同学们对照板书,结合课本和补充资料,自己先练一练。

再讲给同桌听,请同桌指导一二。

指名讲传奇经历。(1-2人)适当鼓励,评议。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讲解非常精彩。是啊,今天,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下面我们就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在看一看。

要求:自由读第一段,你觉得麋鹿回归故土、回归自然后的生活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指名说后重点理解为什么是“理想场所”(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等),对照挂图,说说:这里真可称得上麋鹿生活的(天堂、乐园、家等)

我们真的为麋鹿回归祖国、回归自然获得新生感到高兴,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三、写话。

今天我们学习了《麋鹿》这篇课文,了解了麋鹿昨天、今天和明天,对这种珍异的动物产生了非常亲切的感觉。(出示投影)现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在挑选吉祥物,有人就提议用麋鹿,你能帮麋鹿写一份推荐材料吗?写出你的理由。师范说“美猴王”被推荐的理由。

开头:尊敬的北京奥委会,我建议用麋鹿做北京奥运的吉祥物,学生写话,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自己写的话,师生评议。(或课后完成)

板书:

11、麋鹿

3000多年、汉代后、销声匿迹 传奇经历 1865出现、1900绝迹 1986回归

2.麋鹿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能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走近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你们知道吗, 麋鹿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1. 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根据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 读第一遍, 读准字音, 将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2) 读第二遍, 标出自然段, 划出生字词, 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读第三遍, 想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课文层次。

指名读“自读要求”。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2. 检查自读情况, 给课文分段

(1) 课文里的生字都会读了吗?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2) 试试看, 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小黑板上的这段文字里边了, 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听明白了吗?好, 开始。

(3) 有不会读的字吗?可以请教一下。

指读第一段文字。

理解词义: (1) 读完了第一段文字, 看看第二段话中有四个字组成的一个词语, 它的意思跟漂泊他乡的确意思相近, 但同时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 谁来说说这个词? (颠沛流离) 跟他一起读。 (一生带读) 特别要注意要把它记住, 再读———。指导书写“沛”:这个词语中的“沛”字我们该怎样记住它呢? (强调右半边是一横加上一个“巾”字) 师板演。请同学们把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练一遍, 特别强调“沛”字的写法。 (2) 这里有两个字, 它经常跟山和水结合在一起, 这两个字读——— (跋涉) 齐读、再读、男生读、女生读。跟山和水结合在一起就是——— (学生来承接) 。

3. 理清课文脉络

(1) 下面,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 请你读出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 明白吗?

(师在黑板上板书“外形”) 谁来读? (生读“麋鹿俗称‘四不像’, 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2) 非常准确, 而且这个顿号读得特别好, 抑扬顿挫。再写一个。

(师板书“传奇经历”) 看清楚啦! (边写边说) 谁敢读?

(3) 板书:生活习性。想到读哪一段?第二段。预备读。

(生齐:读“麋鹿胎生, 孕期长, 生长慢, 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4) 同学们, 读到这里, 你发现没有?老师写的这段话跟这整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用几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精读课文第二段

课文已经读通、理顺了, 让我们和麋鹿再走近一些。

(1) 课文中是怎么总体形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呢? (指名读———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 (指名说一说) 。

(2) 用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外形奇特?圈一圈、画一画, 然后交流角形、尾巴、蹄子。教师引导体会蹄子宽大的作用———引读麋鹿蹄子宽大, 行动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 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3) 小结写法: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 然后从角形、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作文中, 写一样事物时, 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 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齐读朗第三自然段

6. 引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麋鹿自然繁殖力低

(1) 师引读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生接。

瞧, 麋鹿像我们人一样, 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 多么有灵性的动物呀!而且它每胎产一仔, 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再齐读第四自然段)

(2) 这段话写了什么呢?

(3) 指导朗读。

7. 迁移练说

(1)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介绍, 了解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特点和它奇特的生活习性, 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麋鹿, 假如你就是一只麋鹿, 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假如你是姜子牙, 你骑着麋鹿上天庭, 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呢?如果你是饲养麋鹿的饲养员, 你又会怎样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你的麋鹿呢?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 小组交流介绍。注意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

(2) 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近麋鹿, 了解了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近麋鹿的传奇经历。

8. 当一个小讲解员, 向家长或是其他同学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附:板书设计

麋鹿 (四不像)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3.麋鹿教学设计 篇三

南海子 为麋鹿而生的一片水

在北京的南五环边上,有一片深深浅浅的湖泊沼泽,这里因为一种特殊的动物而名声响亮,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在北京的家——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苑里用原生态的方式散养着100多只麋鹿,它们有着传奇的身世。几百年前,它们就是南海子里资深住客。后来到了清朝末年,麋鹿因为兵荒马乱,数量在中国越来越少,仅存的几只被传教士带到了欧洲,饲养在了英国的乌邦寺动物园,就这样,麋鹿当了一百多年的海外华侨。1985年,麋鹿重新回归,20几只又重新选择住在了麋鹿苑。

麋鹿苑因为麋鹿而得名,这个好理解,但南海子这个名字就需要追问一下了。众所周知,“海子”是古人对“水域”的昵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城里的中海、南海、北海、什刹海,这些曾经都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海子”。但是它们的的确确是片水面,这南海子麋鹿苑充其量算是个动物园,为什么它也叫“海子”呢?

话说南海子这个地方,历经辽金元明清,一直都是皇家猎苑。辽金的都城在现在的莲花池附近,离这里不算太远,这里自然就成了“城市后花园”;而元朝时,这里叫“下马飞放泊”,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元朝皇帝的活动项目:骑马、飞鹰、游水泊。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当时的南海子确实有水,而且足够人们进行游水活动的;于是,明朝管这里叫“南海子”,并且把这里增补进了“燕京十景”,取名“南囿秋风”;清朝更加重视了,把这里更名为“南苑”,是皇家专属的游猎度假村。

皇帝围猎对动物的要求非常高。动物太少,跑半天没猎物,没劲;动物太多跟动物园一样,也没劲。动物太凶猛,伤了皇上不行;动物养得太乖,没了野生的乐趣也不行。在南海子里,麋鹿并不是唯一的住客,更不是皇帝唯一的猎物,园子里还有老虎、梅花鹿、黄羊等不少飞禽走兽。古代的宫廷画师很多都以南苑围猎作为题材,把动物画得栩栩如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这里是先有南海子,后有麋鹿,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以前南海子的水很丰沛,水深有五六米。六十年代的时候,当地人每年都能打上来一万多斤野生的小鱼。在八十到九十年代期间,由于南海子上游的涞水水源永定河断流,再加上周边环境的过度开发,这一系列的海子不是干涸了就是被污染了。

1985年,曾经背井离乡、远赴欧洲的麋鹿重返中国,但麋鹿苑的糟糕环境却令人堪忧。90年代中期,由于南海子这片湿地的污染和干涸,所以麋鹿几乎都生活在了干地上,它们的营养状况差、繁殖率低、死亡率高。更为严重的是,周边的非法垃圾场的存在,造成每年都有麋鹿因为误食塑料袋而死亡。

2008年,麋鹿苑重新整饬湖底,在原有干枯的湖盆上开凿了弯弯曲曲的水路,同时截断了污水,引附近水厂处理过的中水,重新为麋鹿造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海子。因此,现在的南海子这一片也算是为麋鹿而重生了。

麋鹿百年之后重新回归,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家的感觉,南苑恢复了几百年前波光粼粼、芦花飘荡、水草丰美的一派景象。可咱们北京有北京动物园,那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都有自己一片小的天地,为什么单单麋鹿的待遇这么高呢?

麋鹿 怎么都来跟我抢地盘?

为什么古今的人们都选择在南海子养麋鹿呢?这就跟这种动物的一种特殊习性有关系了。

麋鹿在古时候和大熊猫一样,都是中国的特产。早在春秋时期,史料里就有关于麋鹿的记载,在长江南北都有它的踪迹,古时候出土的麋鹿骨头和猪骨头数量差不多。《北齐书 李绘传》里写道:“麋有四足,走便入海”,这“海”指的就是海子湖泊。

麋鹿和一般的鹿有一个区别——会游泳,所以它喜欢在湖泊沼泽一带生活。而择水而居的这种生活习性,恰恰和人类一样,于是人类跟麋鹿抢地盘的事件时有发生,获胜的肯定是人类。于是麋鹿的生活圈越来越小,以至于到了元明清,野生的麋鹿几乎绝迹,北方仅剩的一些被围进了南海子,从而成了最早一批被保护起来的濒危动物。

虽然南海子是皇帝围猎的地方,麋鹿也是射猎目标之一,但明清两朝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猎杀麋鹿、偷吃麋鹿肉要受八十鞭刑。于是那时候的南苑,也成为了最早的麋鹿保护区了。

咱们往往只看到南海子给麋鹿提供了不错的生活环境,却很少意识到,恰恰是麋鹿为咱们保护下了南海子这片特殊的水域。说它特殊是有原因的,因为南海子不是普通的海子,而是一片湿地。究竟这湿地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湿地有一个雅号,叫做“地球之肾”,它有着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如今的南海子麋鹿苑利用湿地的这种优点,利用芦苇、荻花这些挺水植物等几道天然的湿地净化系统,使中水为麋鹿提供清洁、安全的水源。

南海子不仅是麋鹿的家,野鸭、天鹅甚至是周围的鸟类都不约而同的把这里当成了栖息地。在北京城的南边有了这样一片水域,对于人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处公园、一道风景,更是北京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麋鹿有的人可能没听说过,但“四不像”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是早有耳闻,其实这“四不像”就是麋鹿的外号,可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

四不像 都是自然惹的祸

“四不像”这个名字如今已经跟麋鹿画上了等号,不过它可不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民间叫法,而是在麋鹿出国之前被临时编出来的。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一个秋天,一个叫爱尔温·大卫的法国人在南苑发现了一种自己从没见过的动物,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叫大卫的博物学家,当时看到的正是全世界仅存的一群麋鹿。因为麋鹿只在中国出现过,外国的科学家从没有见过,所以大卫买通了当时看守南苑的軍士,以20两白银的价钱买下了一对鹿骨和鹿皮。当时大卫操着不流利的中文问军士:“这种动物叫什么呢?”不耐烦的军士哪儿研究过动物学,胡乱说了一个名字:“这个,这个叫四不像。”可大卫就当真了,后来他在西方发布消息说,发现了新物种,一时间引起了轰动。按照外国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规矩,麋鹿的英文名字就叫“大卫鹿”了。

nlc202309032052

麋鹿长得怪全世界都知道,可它为什么会与普通的鹿区别这么大呢?其实一切都是自然惹的祸。麋鹿,角似鹿非鹿,一般的鹿角分叉是向前长的,这样才更有攻击力,而麋鹿的角分叉在主干的后面,就跟人梳了一个大背头一样。这是因为麋鹿要经常在水边的芦苇荡里穿行,这种鹿角的长法不容易勾到植物;脸似马非马,因为它生活在湿地,为了便于在水里捞水草,同时眼睛还能够露在水面上观察四周情况,保持警惕性,所以它的脸很长;蹄似牛非牛,这全是为了在水边沼泽行走方便,这样的蹄子在河边行走,如履平地,甚至在游泳的时候当蹼来使用;尾似驴非驴,这则是为了防蚊,麋鹿的尾巴非常长,能够长达膝盖以下,湿地多蚊蝇,所以到了夏天就看出来了,它用长长的尾巴不断地驱赶蚊蝇。

无论是哪种特殊的长相,原因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适应自然的选择。正因为麋鹿依水而居、选湿地为家的特点,才让它们在自然的选择之下慢慢地长成了“四不像”。

法国人大卫当年听信了南苑的军士随口编的一个名字也不足为奇,好歹这个人是在园子里当差的,没理由连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这个军士,因为在清朝后期,麋鹿这种动物的名字已经因为乾隆皇上的“博学多才”变成了一桩说不明、道不清的公案了。

制造混乱 乾隆皇帝的麋鹿论文

乾隆皇帝是南苑围猎的常客,一向自恃博学多才,没事儿也写一些动物科普文章,彰显一下自己的才华。乾隆二十七年,他就率先发表了一篇研究麋鹿的论文《鹿角记》,批驳古代的观点。在《礼记·月令篇》里有这么一句“仲夏之月鹿角解;仲冬之月麋角解”,意思是一般的鹿在夏天脱角而麋鹿要到冬天才脱角,但乾隆皇帝却说:“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

到底谁的研究成果正确呢?其实麋鹿真正的脱角时间在农历十一月,也就是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很显然古书上得记载一点错都没有,反而是乾隆皇帝错了。不久之后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耿耿于怀,五六年之后的一个冬天特意派人到南苑视察,果然发现了冬天脱落的角,这只角如今就收藏在麋鹿苑的博物馆里,上面还有乾隆皇帝特意写下的另外一篇科学论文《麋角解说》,专门澄清自己的错误,“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意思就是知识无穷多,身为皇上也有疏漏,得活到老学到老。人们常常因为这句话夸赞乾隆皇帝知错能改,但殊不知,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本質,反而把当时的科学界搅得越来越混乱了,此话怎讲呢?

乾隆皇帝在文章里特意说了,“月令之误,误在以麈(zhǔ)为麋,而不在冬之有解角之兽也”,意思是我当初是说过错话,可古书月令错的更离谱,脱角的这种动物应该叫麈,可古人却把它认为成麋了,大错特错。为了宣传科普知识,乾隆皇帝还特意颁布诏令,全天下都去改古书里的错,这种冬天脱角的动物统一叫做麈。实际上乾隆皇帝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麈”指的并不是某一种鹿,而是指麋鹿群里的鹿王。结果这种冬天脱角动物的名字彻底混乱了,是鹿?是麋?还是麈?大家彻底迷茫了。在清朝后期,麋鹿到底叫什么更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混乱。

4.《麋鹿》教学设计 篇四

一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找准词,用线在书上画出生词所在的句子。读通句子。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读熟课文。

二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并分层

2围绕课题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板书:生活习性、外形特点、传奇经历)。

3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这篇课文写了麋鹿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传奇经历)。

三教学生字

4教学生字。重点是“沛”的指导。学生会把“沛”的右边写成“市”。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课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30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真不错。你们知道他的坐骑是什么了吗?(板书麋鹿)

1课文围绕麋鹿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二精读课文

1为什么麋鹿外形奇特?麋鹿长什么样呢?默读2、3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1)理解“更”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了解麋鹿的样子。画出相关的句子,勾画出作者介绍的角,尾巴,蹄子,毛色。想想作者介绍的顺序。(从上到下,再到整体)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读描写麋鹿外形样子的句子。出示驯鹿的图,让学生仔细看图,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大多答是麋鹿),请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想想这是不是一只麋鹿?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不同之处。

4)老师小结: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它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来写,现在我来告诉人你们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

5)老师出示真正的麋鹿的图。让生再说一说麋鹿的样子。

2麋鹿的外形与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相关的说明知识如列数字,比较说明等)

师小结:麋鹿奇特的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3第二节介绍的麋鹿的外形奇特,第三小节再写是不是多余了呢?(让学生知道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写作知识)

4让学生向解说员一样,介绍麋鹿。

5由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低,所以数量少且珍贵。读读第四小节,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过渡:麋鹿不仅外形独特,而且身世也极富有传奇色彩,戏剧性的发现、悲剧性的盗运、乱世中的流离、幸运中的回归,让我们可喜可悲可叹可怒。

6请默读第5、6、7小节,用——线画出让你喜怒衰乐的句子。认真读读。(师在指导学生在读中悟)

7让生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

过渡:旧中贫穷落后,任人欺凌,以致麋鹿在海外漂泊不定,滇沛流离,现在在新中国,国家富强了,麋鹿返回了故乡,你想对麋鹿说什么?

8齐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理想的放养的地方?

通过课文的第二到第七自然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作者为何还要写第一段呢?

5.课文《麋鹿》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麋鹿一课属说明文范畴,它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明白文章要点,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文章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知识,理解基本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上课时学生在老师发引导下根据教材与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交流、学习,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学生们通过网络论坛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思想,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交流的氛围特别浓厚。通过展示与交流,学生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策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成功。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复习生活环境,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生活环境。)

3、麋鹿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关键的词语。)

(二)、了解外形、生活特点:

1、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学课文,从书中找找描写麋鹿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句子,体会一下麋鹿的外形奇特在什么地方?再感受一下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还可以点击网络资料看看,体会体会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找到了哪些生活习性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出句子。并指名学生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的内容。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出麋鹿的生活习性,

3、交流完书本上了解的知识后,再指导学生说说从网络上了解的资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既让学生了解麋鹿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习途径。

(三)了解传奇经历

麋鹿的经历传奇在什么哪儿?请学生从书本中找出有关的词语,进行讨论。主要要求学生自学,并从书本语句中找出关键词语,再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概括麋鹿的传奇经历。学完书本语句后,指导学生读读网上拓展三(关于课外有关麋鹿经历的资料。)再指导学生说说你从网络资源中了解到的有关资料,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与解说的能力。

(四)总结课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提问后不要学生急着回答,而是一改常态让学生打开网上博客,上传自己的感想,这样同学之间就有互相学习的`机会,差点的学生也能清晰地明白其他学生的想法供自己学习。

六、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生活环境。

3、麋鹿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4、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环境的舒适?

二、了解外形、生活特点:

1、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自学课文,从书中找找描写麋鹿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句子,体会一下麋鹿的外形奇特在什么地方?再感受一下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

3、指导交流:

(1)、麋鹿的外形奇特在什么地方?

(学生读出句子,找出关键的词语说明麋鹿外形的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它集中了四种动物的特点。

体重250千克左右:体重重

角型各枝尖指向后方:独一无二

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来。

蹄子宽大

毛色变化

(2)、你找到了哪些生活习性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出句子。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说体会。

(3)、用一个词语概括它的生活习性,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与众不同、教师板书

(4)、你从网上了解到什么知识?

三、了解传奇经历

1、麋鹿的经历有什么特点?

充满传奇色彩

2、“奇“在什么哪儿?从书本中找找有关的词语。

3、交流:你从哪儿看出它的经历传奇?

4、读读网上拓展三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用一句话表达

四、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打开网上博客,上传。

3、指名交流。

(七)、板书设计:

17、麋鹿

生活环境舒适

外形特点奇特

生活习性与众不同

经历传奇色彩

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关键的词语。

可以点击网络资料看看,体会体会麋鹿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特点。

6.《麋鹿》教学反思 篇六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达到这一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三个自学指导:

1、默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麋鹿的生活怎样?

2、自读2-4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3、认真阅读5-7自然段,勾出关键词,并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围绕这三点自学指导,通过让学生自主读文、交流、检测来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我感到不足的是课堂气氛没有学其他课文时活跃,可能是说明文本身的文体特点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吧,也可能是学生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听课,而感到有些拘束,怕回答有错,不敢贸然举手发言。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将会成为我今后在课堂上的努力方向。

7.麋鹿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课始“味”已出

师:同学们, 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挺多, 而且很难认。所以这节课, 我先要检查一下你们这篇课文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 会读了, 你们有信心通过检查吗?

生:有。

师:我把生字结合到这段文字里了 (指多媒体) , 请你自己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 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麋鹿胎生, 孕期长, 生长慢, 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 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 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之时, 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 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 由于饲养得法, 麋鹿生长良好, 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 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 经过长途跋涉, 回归故土, 回归自然。至今, 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师:能读下来吗?这里有一个字特别难读, 它的意思是“超过”。

生:这个字念“逾”。

师:你在平时看到过这个字吗?

生:年逾古稀。

师:同学们, 年届70就是古稀之年, 年逾古稀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年龄超过了70岁。

师:还有两个字经常与“山”和“水”一起用, 这两个字念什么?

生:跋涉。

师:“跋山涉水”缩简一下, 就是“跋涉”, 爬山趟水的意思。

师:这里有一个词, 和漂泊不定意思相近, 但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 这个词读什么?

生:颠沛流离。

师:我再继续检查, 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 请一个同学读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 (板书:外形)

(生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和这个词对应的段落。 (板书:传奇经历)

(生读第三段)

师:请你们一起来读和这个词对应的段落。 (板书:生活习性)

(生读第二段)

师:你们觉得整段话和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这段话是整篇课文的浓缩。

生:我觉得这段话概括了整篇课文。

生:我觉得这段话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从你们的回答来看, 你们已经掌握了“主要内容”的概念, 那么谁可以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再简洁一点。

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课始, 蒋老师没有因要上大课 (第八届“灌河潮”大型教科活动) , 也没有因学生是高年级的而将字词教学“忽略”, 而是根据文本特点———字多, 根据学生的实际———难理解的词语、读不准的字音多, 安排了一段概括介绍麋鹿的文字, 让学生去读。接着, 蒋老师采用了以“义”寻“词” (根据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找相对应的词语) ,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语境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此, 既降低了难度, 又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最出乎人意料的是蒋老师板书概括段意的词语, 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段落并思考出示的整段话和这篇文章的关系。这样便将概括介绍麋鹿文字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识字、释义、感知文本, 概括大意。语文味、儿童味就在这“读”“寻”“联”中初见端倪。

二、课中味正浓

师:看来, 你们都读懂了麋鹿, 如果, 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 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

生: (齐) 能。

(多媒体出示“驯鹿”图)

师:你觉得它是麋鹿吗?

(有学生说是, 有学生说不是。)

师: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 你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

生:因为图上的这种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师:我首先要表扬你们有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的意识, 但是你们认错了, 图中的这个动物, 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 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 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 并再读一读这篇课文, 请你们从文章中寻找出它不是麋鹿的理由, 找到一条, 简要地记录一条。

(生开始读、寻找)

师:老师建议你们不要讨论, 自己独立观察、寻找、辨析。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书上写着“站着的时候, 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而这头鹿的角就是指向前方的, 所以我认为它不是麋鹿。

生:书上写着“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而这头鹿的尾巴像兔子尾巴一样几乎没有, 所以它不是麋鹿。

生:书上说:“麋鹿蹄子宽大, 行动轻快敏捷。”但这头鹿的蹄子好像并不是很大。

师:你能注意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由于麋鹿蹄子宽大, 横渡长江, 易如反掌。

生:麋鹿的生活环境是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 但是, 这幅图里, 林不茂, 草也不丰。所以, 这不是麋鹿。

生:书上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 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 毛总是偏棕色的, 但是图上的这头鹿却是灰色, 因此它不是麋鹿。

师:同学们, 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 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 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 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 想看真正的麋鹿吗?

生:想。

师:可以给你们看, 但有一个交换条件, 你们看了以后, 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 行吗?

生:行!

师:这就是麋鹿, 请你在座位上练一会儿。

师:谁愿意上来试试。

生:各位游客, 欢迎你们来英国, 更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贝福特公园, 来贝福特公园, 就一定要看看麋鹿, 你们看, 那就是麋鹿, 它的体形很大吧,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呢!它的角也很长, 站着的时候, 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 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再次感谢你们来贝福特公园参观, 谢谢。

师:掌声鼓励, 讲得真是好, 但是现在讲解员很难当啊, 因为很多参观者要提问, 如果面对参观者的各种提问, 能从容应对, 那这个讲解员才算得上是高级讲解员, 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生:纷纷表示愿意。

(一男生上台)

师:听说麋鹿喜欢生活在湿地环境中, 那么它身上哪些特征和湿地环境相适应?

生:这位先生, 麋鹿的尾巴比较长, 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 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 因此它可以水中跋涉、游泳和寻找食物,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 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听说麋鹿身上有许多鹿中之最, 你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

生:麋鹿的角型在鹿科动物中是最独特的, 它站着的时候, 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而驯鹿的角尖指向前方。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蹄子也可能是鹿科动物中最宽大的, 行动轻快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

师:刚才我在麋鹿群旁边看到一块牌子, 上面有几句古文, 能帮我翻译吗?

(多媒体出示:海陵县多麋, 千百为群, 捕食草根, 其处为泥。麋, 牡者有角。麋喜泽, 冬至解角。麋似鹿而色青黑, 大如小牛。)

师:各位讲解员, 如果我现在问你们, 麋鹿和驯鹿的区别在哪里?你能说吗? (生:能。) 是啊, 读书不能死读书啊, 要活学活用。同学们, 记住, 描写一样事物, 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

蒋老师第二板块教学:深入研读, 辨别形象, 互动交际是颇费心机的。如果我来教, 一定是让学生读课文, 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而蒋老师先巧妙地给学生一个参照物———驯鹿图, 先让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在“文字”中求证:它究竟是不是麋鹿。这等于给学生一个“诱饵”, “诱”他们去观察, “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读书。“这种发自学生内在的需要”———“我”要弄清它究竟是不是麋鹿, 驱动着他们去读书———“我”一定要好好读书, 要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老师建议你们不要讨论, 自己独立观察、寻找、辨析。”蒋老师的提醒, 意在为学生营造一个静静的读书“场”, 一个细细品味的“场”, 一个静静思考的“场”, 可以想象当时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场景:孩子们时而睁大眼睛盯着“驯鹿图”, 时而一字一句地读课文, 蹙眉凝思。这样的“静”定能生“慧”:学生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 学生的论证是有理有据的。“最是沉静最热烈, 语无声处听惊雷。”这样的课堂与时下多为“喧嚣”的课堂相比, 有“悠然见南山”之妙。

如果说给学生一个“诱饵”, “诱”学生读书, 让语文味、儿童味渐渐弥漫开来, 那么让学生充当讲解员、高级讲解员、翻译等角色则让语文味、儿童味更浓。蒋老师这样的安排是有梯度的:让学生当讲解员, 解说麋鹿的主要特点;当高级讲解员, 从容应对参观者提出的有关麋鹿的问题;让学生当翻译译几句古文。难度一步步加深, 但始终咬定了“语言”没放松。教师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多个情境, 其“醉翁”之意不在“角色”, 而在乎“语言”, 在乎“思维”。这是一个不断激励学生认真读书、积累语言、活化语言的过程, 也是一个锻炼学生胆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浓浓的语文味、儿童味在这“解说”“翻译”中尽显, 而“抓住事物的特征去描述”这一描述方法的渗透如“春雨润物”显得无痕。正如蒋老师在课上所言:“是啊, 读书不能死读书啊, 要活学活用。同学们, 记住, 描写一样事物, 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

三、课尾味弥留

师:同学们, 麋鹿就是这样一种珍奇动物, 但它的命运却十分坎坷。 (配合幻灯教师范读课文有关段落) 听了它的传奇, 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老师当场能解答的就当场解答。

生:我想问, 汉朝的自然环境应该比现在好得多, 为什么麋鹿在汉朝的时候会销声匿迹呢?

师:因为汉朝的统治者把麋鹿看作皇权的象征。他们不允许麋鹿生活在民间, 只允许它生活在皇家园林里。就因为这样, 汉朝的麋鹿被大肆捕杀, 数量直线下降。

生:1865年, 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我想知道是谁发现的。 (生议论纷纷)

师:你为什么特别想知道这个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麋鹿的人是谁呢?

生:因为他向全世界介绍后, 数十头麋鹿被盗往欧洲, 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的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 有的被杀戮, 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 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师:你把麋鹿惨遭厄运的原因归结于这个人的介绍, 对吗? (生答:是。) 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叫大卫, 是英国的传教士, 也是一个动物学家, 他发现麋鹿后惊喜异常, 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 所以在国外, 麋鹿的正式学名叫“大卫鹿”。

生:为什么其他地方的麋鹿相继死去, 而英国的麋鹿却生长良好?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来推测。

生:我想是因为英国的贝福特公爵非常喜爱这18头麋鹿。

师:是的, 毫无疑问, 贝福特公爵非常喜欢这群麋鹿。当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他陆续把麋鹿运往世界各地。他也曾经想运往中国, 但是当他得知中国也在战争, 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生:因为那个人知道麋鹿的习性, 把它们放养在适合它们习性的地方。

师:可想而知, 乌邦寺动物园是什么样的环境?

生:潮湿, 有很多沼泽。

师:是湿地环境, 对吗?所以麋鹿生长良好。你们看,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来解答我们自己的问题。当我们了解麋鹿之后, 再读课文的相关段落, 相信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多媒体出示一串词语:惊讶、悲伤、高兴、忧伤、愤恨、感动……生读相关段落3分钟, 发言。)

生:我觉得很愤恨。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 有的被杀戮, 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 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生:我很高兴, 因为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 39头选自英国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 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这39头麋鹿可以回到祖国来, 我很高兴。

生:我觉得很欣慰。因为是我们人类使麋鹿销声匿迹, 而我们人类又把麋鹿保护起来了。

生:我很感动, 如果没有大卫、贝福特公爵这样的外国人, 麋鹿有可能已经绝迹。 (其他发言略)

师:我们的讨论已经涉及战争, 涉及环保。我和刚才一位同学的忧虑相同:麋鹿还会迷路吗?咱们课下再接着讨论。

对于麋鹿传奇的经历这一部分, 蒋老师处理得很大胆, 在老师配合幻灯片范读课文有关段落后, 让学生听了麋鹿的传奇经历之后, 自由向老师发问。这样的“自由”会滋生出许多“神奇”。孩子的小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这种思考、发问恰恰是最可贵的。

特级教师张康桥说:语文教学要走向发展“儿童可能性”, 而思考正是儿童可能性的家。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内核是其精神生命的品质, 而它的标志就是思考力……不关注独立思考的语文教学, 只能是一种“寄生的教育”, 无法培养出学生完整的品性和健全的大脑。由此可见蒋老师的大智慧。这种民主、宽松的“土壤”, 该有多少好奇的种子在萌发呀!学生的问题涉及战争、涉及环保, 大多直抵人心、切中要害, 引人深思。而教师时而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 时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如:“为什么其他地方的麋鹿相继死去, 而英国的麋鹿却生长良好?”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在让学生结合课文推测贝福特公爵是什么样的人、乌邦寺动物园是什么样的环境中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已悄悄地将善良、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最令人叫绝的是在学生的情感呈奔涌之势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串词语:惊讶、悲伤、高兴、忧伤、愤恨、感动……让学生读相关段落3分钟后发言。从学生的清楚、流畅、个性鲜明的发言中, 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看到了说明文教学的魅力, 看到了蒋老师的人格魅力!至此, 语文味、儿童味已浓得化不开, 它已渗透到每个听者的肌肤里, 渗透到每个听者的灵魂里。

“麋鹿还会迷路吗?”蒋老师结课时的幽幽一问, 意味深长、令人心颤。麋鹿是否迷路, 关键在谁?答案不言自明。就这样, 《麋鹿》一课给孩子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感悟]

从蒋老师的课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 巧创情境, 让说明文教学多点“儿童味”。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课要体现儿童味。即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 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 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实现。而说明文教学更要有儿童味。

学生不喜欢上说明文教学课, 说明文文体的限制因素毕竟不是主要原因, 关键是我们的方法出现了问题。如果每一次说明文教学我们都像蒋老师那样善于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 “诱”孩子去亲近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 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那有谁不爱学说明文呢?

8.不逃跑的麋鹿 篇八

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经过长久的进化,这对猎手和猎物竟可以进行复杂的交流。麋鹿向狼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强壮,以求平安。面对不远处的灰狼,一些麋鹿会小跑或快步走,这两种动作比正常的飛奔要慢,却都会大量消耗体力。它们是想以此来告诉狼,如果我真想跑的话,你是追不上的。但是,狼群也进化出一种神奇的能力——追逐,来分辨麋鹿是否在虚张声势。直到麋鹿体力不支,自己得手。

除了一直被狼群追赶的麋鹿,还有一些竟然悠闲地生活在狼群的领地里。但灰狼们却视而不见,不去捕杀。

为什么这些不逃跑的麋鹿反而容易在与狼的对决中生存下来?这其实是一种勇气和习惯的较量。麋鹿身体强壮,并长着长角,从力量对比上讲,如果狭路相逢,麋鹿往往能与狼僵持好几个小时,再用上角,它们也同样能威胁到狼的生命。所以,在面对不逃跑的麋鹿时,狼是充满戒心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追赶正在奔跑的动物,是狼在生存过程中形成的本能。这仿佛是一种诱惑,让它们难以抗拒。所以,那些奔跑的麋鹿永远是它们的目标。

因为恐惧奔逃,麋鹿被灰狼猎杀。如果麋鹿能在灰狼面前保持淡定,不去逃跑,凶残的灰狼反而会不知所措,没有了猎杀的冲动和欲望。

(摘自《青年博览》)

上一篇:中国科技大学mba中心下一篇:勇担社会责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