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水落石出故事

2024-09-04

成语水落石出故事(12篇)

1.成语水落石出故事 篇一

【汉字书写】:水落石出

【汉语注音】: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强调到一定的时侯自然清楚,指的是最后的结果。

【水落石出的意思】:落:降落;水退落下去,石头便露出来;原形容冬天的自然影色,现比喻经过调查研究,到了一定的时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真相便会彻底的暴露出来。

【水落石出的近义词】:图穷匕见、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水落石出的反义词】:冤沉海底、匿影藏形、沉冤莫白;

【水落石出的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被贬到黄州(现湖北黄冈县)的时侯到黄州的赤壁游览了两次,分别写了《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两篇著名的作品。“水落石出”便出自《后赤壁赋》。那是十月的一个夜晚,月光皎洁明亮,苏轼跟两个朋友借着秋风一起到城外游玩,他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吟诗作歌,兴致被这漂亮的夜景勾起,快乐得无法形容。这时苏轼想到如此却景色没有酒来助兴实在是一大遗撼。当他赶回家里时妻子拿出他为苏轼藏了许多时间的美酒。苏轼非常高兴,拿了酒回到朋友身边,在赤壁的岸边登上小船游玩起来。苏轼看见江水东流的声章在寂静的夜晚特别清脆,岸边一座座陡峭的山峰屹立着,江水往下飞落使水下的石头露了出来,《后赤壁赋》便是苏轼在这次游玩后写出来的作品。

【水落石出例句】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於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於舟行岸移之时,尽黜谗诬之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捕快说:‘虽不敢明查他们,也得暗里留心,就是拿住之后,不替他们声张出来,也有个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造句】

在这之前他对妻子的外遇还是半信半疑,后来在一些事实面前这段婚外情终究是水落石出了。

股市里总有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这些消息给投资者不同的猜想,但每次消息水落石出的时侯行情基本上都过去了。

2.成语水落石出故事 篇二

落石是山区中常见的灾害之一, 具有突发、快速、频繁、随机性等特性。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面积为山区, 是世界上受落石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作为一种主要的地质灾害, 落石严重威胁着我国山区居民生命财产、工程建设、矿山以及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 对落石的影响因素和各个阶段的运动轨迹及落石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由于落石的影响因素很多, 并且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相互作用, 这对落石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杨海清[1]考虑落石形状对落石运动轨迹的影响, 将落石近似成椭圆形。杨仲元[2]利用数值分析手法计算了危岩落石在沿坡面的完整运动路径。考虑落石为多边体的非质点刚体, 利用刚性的回转运动建立非质点的运动方程式。韩俊艳[3]在分析滚石运动形式的基础上, 简化斜坡滚石运动模型, 从运动学角度出发, 推导出一套计算斜坡滚石运动特征的方程。张龙[4]在野外试验的基础上, 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通过数据统计,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势因素分析。叶四桥[5]为厘清落石形状、块度大小和运动模式对其运动特征的影响规律, 进行了112块落石现场试验;以落石形状、质量和运动弹跳次数为变量, 统计分析了水平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的变动规律。本文从模拟试验的角度出发, 研究落石形状及落石体的大小对落石运动的影响, 寻求落石运动的敏感因素, 进而为建立落石计算方法提供实验数据。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场地

本次实验为模拟试验, 场地选择为一块木质长方形板, 上面浇筑混凝土, 使表面呈粗糙状态, 模拟坡面的沙石和杂草。

1.2 试验岩块特征

试验所选的落石块体为校园里的石块和实验室里面的标准形状的石块。试验前将其分类、修整成不同质量、不同形状的块体。将其作好编号, 并详细测量其质量尺寸及形状指标。完成试验的石块一共有80块。其中近球块体30块 (图1) , 片状块体有25块 (图2) , 不规则棱角块体25块 (图3) 。

1.3 试验方法与步骤

详细测量试验坡段的仰角和长度, 以坡面的中心线为纵坐标, 垂直于中心线的断面作为横坐标。做好试验准备和安全防护工作以后, 根据落石的质量、初始状态、坡面粗糙程度、坡面运动形式以及造成的危害性, 将崩塌落石分为三大类:其中按质量分为大石、中石、小石;按初始运动状态分为转动式、滑移式和坠落式;按坡面运动形式分为滑动式、坠落式、自由飞落、碰撞跳跃式和滚动式;按照各种不同的分类, 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 进行多组实验, 测出落石的碰撞点、最终停止点、偏移量, 记录了实验数据。

1.4 落石运动的偏移特征和试验结果

如图4所示, 采用Azzoni等提出的偏移指标定义落石偏移比为:

式中, D为落石停止点的偏移量, L为等效坡长。

1.4.1 落石的形状对偏离比的影响

落石最终的停止点的水平距离, 计算出偏移比, 可以反映不同形状的落石在坡面的运动能力, 即落石的威胁范围, 这些主要的参数是对落石防治与否的依据, 也是防治工程设计范围的主要因素。从图5可以看出, 所有的落石偏移比的平均值都在0.13以内, 其中立方体和近球体落石在0.1内, 不规则体、片状体、圆柱体在0.1~0.3之间。而且落石最大值的偏移比不超过0.3。总体而言, 偏移比不管是最大值、最小值还是平均值, 立方体和近球体的落石偏移比比较小, 而且没有一个落石超过了0.25, 其中近球体的偏离比最小。而不规则体、片状体、和圆柱体的偏离比比较大, 且变化区间也很大, 说明抗“干扰”能力较弱, 同样的坡面会产生更大的横向偏移。

统计结果说明: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 落石的形状与落石的横向偏移有直接关系, 立方体和近球体的偏移比较小, 不规则体、片状体和圆柱体的偏移比较大, 且变动区间也很大。可以得出随着落石的长宽比的增加, 落石的偏移比越大。对于片状体, 落石越扁, 运动能力也越差, 即发生的偏移比也越小, 可以得出, 越扁平的落石, 其威胁能力越小。而形状不规则的落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形状越是不规则, 产生横向的偏移越大, 这说明在实际的防护工程中,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落石岩体应该采用范围更大的防护措施。

1.4.2 落石的质量对偏移比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 所有的落石的偏移比的平均值都在0.13以下, 且落石的偏移比都在随着质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在4 kg以上的, 落石的偏移比基本上都在0.1以内;质量在8 kg以上的, 偏移比都在0.1以内。

统计结果说明, 在有巨大的落石灾害威胁的建筑物下面, 由于偏离比比较小, 应设置较为安全、经济的防护系统。但对于公路以及铁路的隧道路口, 由于车辆本身的速度特别快, 小的石块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所以应取较高的偏离比。

2 结论

1) 落石的形状对落石的偏移比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其中立方体和近球体的偏移相对较小。形状越不规则的落石, 在相同的条件下, 偏移比越大, 因此实际的防护工程中,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落石岩体应该采用范围更大的防护措施。

2) 落石的质量越大, 其相应的偏移比越小, 质量巨大的落石, 偏移比都小于0.1。

3) 试验中所有的落石的偏移比均不超过0.3, 但在实际的山区落石灾害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 可采取更大范围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海清, 周小平.边坡落石运动轨迹计算新方法[J].岩土力学, 2009, 31 (11) :3411-3416.

[2]杨仲元.道路边坡危岩落石运动路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10, 27 (1) :34-38.

[3]韩俊艳, 陈红旗, 杜修力.典型斜坡滚石运动的理论计算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0, 54 (4) :92-96.

[4]张龙, 雍睿, 倪卫达.滚石运动特征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1, 18 (3) :17-21.

3.用成语水落石出造句优选 篇三

1、无论如何,最近在一批瑞士科学家仔细检验过这位法国皇帝的裤子后,这个谜团似乎总算是水落石出了。

2、这件无头公案,经过一番调查,事情真相总算水落石出了。

3、他觉得,如果他死前未能对它有充分体会,未能弄个水落石出,那他就会失去一切。

4、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

5、任何事情都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理智的对待它吧,这就是你不够诚实的真相。

6、我心想哪我都敢去,我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利利有点担心,我说: “你在医院等我,我没事。”

7、多与知情者协作,一定能将悬而未决的事查个水落石出。

8、你既然是无辜的,将来事情一旦水落石出,就会还你清白,何必担心?

9、如果你这么说,我就有责任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

10、为了与我上述的保证一致,不管调查结果如何,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做到执法必严。

11、我们的`祖先奉行这样一种方针:哪怕是最隐秘的罪恶也要查它个水落石出。

12、这事别有蹊跷,我非得把它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13、我当时非常好奇,想要弄清楚,所以我就拿定了主意,跟坡勾提先生弄一个水落石出。

14、通过祈祷,我们在寻求帮助和指引;通过冥思,我们清空了头脑,这样答案就会水落石出。

15、他发现自己想一口气读完,看个水落石出才罢手。

16、似乎不可能确切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想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的。

17、“水落石出”原是描写长江的景象,形容江水下落,被淹没的石头就显露出来。

18、只要我们知道了他是谁,整个事情就水落石出了。

4.短篇成语故事_小学成语故事 篇四

晋末高僧竺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因此被逐出庐山,他流浪到苏州虎丘山讲法,顽石都为之点头。

【解释】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1.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2.小学生成语故事演讲稿

3.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4.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5.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

6.精选短小幽默故事

7.孺子可教的历史故事

8.精选成语故事100篇

9.退避三舍的故事

5.四字成语故事-牝鸡司晨成语故事 篇五

牝鸡司晨典故:唐太宗是个英明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国家繁荣昌盛。他的妻子长孙皇后十分贤惠,因此得到太宗的器重。一次,唐太宗和皇后谈及国家大事,太宗想听听皇后的意见,皇后推辞说:“‘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

听谗信佞,残杀忠良,驱逐正士,播弃黎老,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惟家之索。”◎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冰山难靠成语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tuan)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汗流浃背成语故事

6.铁路棚洞落石冲击力分析 篇六

山区铁路,山高谷深,川大流急,傍山靠崖,地质复杂。线路侧上方斜坡上,巨大的岩体因长期受风化或地震的影响突然脱离母体,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急剧向下倾倒,对既有铁路运营带来极大的危害。

钢筋混凝土结构棚洞、明洞是进行防护的较有效办法,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能给抢修和加固争取时间。

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规定了明、棚洞顶覆土厚度和坡度,也设定了控制结构设计的最终的覆土厚度,但是,对于落石的冲击作用未做说明。铁二院主编的隧道设计手册,对落石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方法,但似乎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别,某些论文对此进行了阐述。为使结构检算全面完整,需要能找到一种较实用、可靠的计算办法。

2 设计实例

某线,一边靠河、一边傍山,山上时有落石和溜坍,因此采用悬臂式棚洞对铁路线进行防护。防护断面见图1。

2.1 设计参数

假设有1m见方的石头从约20m的高度滚落,石头密度取2500kg/m3,重力加速度取10m/s2。

如果不计滚动中的能量损失,且假设是竖直向撞击,则石头落下撞击前的竖向速度是20m/s。

顶部填筑平均厚度2m的中等塑性黏土,土体性能参数见表1。

2.2 概念分析

石头如果不损坏棚洞顶的钢筋混凝土,棚洞顶土的厚度是2m,石头撞入到棚洞顶土体最多2m,假定此时石头速度减为零。不考虑能量损失,根据冲量定理及牛顿定理,石头在撞击棚洞顶土体一瞬间到速度减少为零时,共需时间0.2s,平均冲击力为280k N(28t)。

如果只进入土体0.4m,则撞击时间为0.04s,平均冲击力1280k N(128t)。

2.3 按照隧道设计手册计算

隧道手册的公式:

式中,T为冲击时间,s;h为填土厚度,m;γ为泊松比;ρ为密度,kg/m3;E为填土弹性模量,kg/m2。

式中,Q为落石的重量,t;V为撞击时的落石速度,m/s;g为重力加速度,m/s2。

按上述公式计算,石头在土体里反复作用时间为0.257s,冲击力的大小为194k N(19.4t),进入土体深度0.679m。

这个结果和概念分析有些矛盾。因为0.2s,理论上石头刚好击穿2m厚土体,其阻力至少有280k N(28t);而手册认为只要194k N(19.4t)的力就可以在0.7m的深度将石头完全阻挡住。有关文献[1]认为,手册计算的冲击力偏小,这里可以得到证明。

2.3 使用FLAC3D建模计算

这里,运用FLAC3D软件建模对上面的分析进行验证。模型如图2所示。

2.3.1 计算模型说明

除钢筋混凝土棚洞按弹性体计算外,滚石及填土均按摩尔-库仑模型计算。

图中蓝色区域为棚洞顶棚,钢筋混凝土结构,厚按1m计,10m宽,9.9m长;红色区域为填土,2m厚,长宽和顶棚一致;绿色区域为滚石,1m见方,按花岗岩设置。填土按照中等塑性黏土计算,材料参数见材料特性汇总表。

坐标体系见图中X、Y、Z轴及原点。在X(5.7,6.7),Y(0,10),Z(-0.01,0.01)范围内的节点Z方向约束;在X(9.89,9.91),Y(0,10),Z(0,1)范围内的节点X、Y、Z三方向均约束;参考实际情况,洞顶填土,在X、Y两个方向均水平约束设置。为使得计算方便,没有模拟立柱,在相应位置使用竖向约束代替。靠山处山体与顶棚钢筋混凝土固结。

计算中,对石头的竖向位移及运动速度、系统最大不平衡力、棚洞顶板位移、棚洞顶板悬臂根部的竖向及水平向应力均进行了监控。计算使用的材料参数见表1。

2.3.2 计算结果

结果显示,落石最大深度0.31m,约0.08s就完成了这个过程,而结构最大应力发生在0.05s时刻。再次证明,手册计算结果作用时间过长,导致冲击力偏小,对结构设计安全不利。计算结果见表2。

计算也表明,石头不是一次减速到零并达到最深的位置的。石头速度变化见图3。

石头在0.006s左右就完成了一次从20m/s下落减速再加速到11.21m/s的过程。从记录来看,减速没有到零就再次加速了。见石头位移轨迹图4。

结合两张图片,石头的位移实际是这样的:先受到土体的弹性抗力,不断下落同时不断减速;突然土体出现塑性破坏,弹性抗力消失,在重力作用下,石头继续加速,并继续下落,达到11.21m/s时,又重新减速,位移达到最大的0.31m时,下落速度降为零,石头才在土体的作用下开始反弹。

2.3.3 小结

隧道手册的计算方法非常方便、好用,能很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非常收益。如果能在手册的基础上,对计算方法进行修正,使之既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又方便实际操作,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3 对隧道手册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用FLAC3D计算时,本文舍弃了最大不平衡力的结果,没有去查找实际最大撞击力。这是因为如下原因:

1)最大不平衡力发生的具体位置很难监控到的,并且,这个力是发生在某个点上,而撞击是作用在一个面上,撞击力是整个作用面上节点力的积分。这个真实作用面非常难以控制。同时,所谓最大不平衡力时,落石的运动速度及撞击深度也极难控制。

2)几乎在瞬间,最大不平衡力就极速减少到了一个稳定值,并很长时间不收敛。从隧道手册的计算公式来看,在撞击过程中,冲击力在土体里的经过扩散才作用在结构上,存在一个时间差;并且,结构的类型不同,对不同部位产生的效应也不同。要分析清楚每种结构的最大效应,按照通用公式几乎不可能。

因此,根据最大不平衡力来分析结构安全的可能性不大。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控制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冲击力,使之满足结构安全需要。

本文首先计算出速度第一次降低到零、同时冲击深度达到最深时的时间段,再运用动量定理,不考虑能量的损耗,计算冲击力的大小。这个思路与隧道手册的计算办法一致,有利于修正工作的进行。

3.3.1分析思路

参考隧道手册公式中的变量,继续采用上面的FLAC3D模型,分别计算以下几种情况,冲击作用下的最大深度及相应的时间。从而得到最大深度和不同参数的相对关系。

1)其他参数不变,分别计算用砂土、橡皮、高塑性、中等塑性、低塑性黏土作为填料,厚度均为2m时的情况;

2)其他参数不变,用中等塑性黏土,分别计算填料厚度在2m时,不同速度作用下的情况;

3)其他参数不变,中等塑性黏土在20m/s作用下,分别计算填土厚度由2.5m减少到0.5m的情况。

3.3.2计算结果汇总

情况A,冲击深度和填土材料体积模量的关系,横轴为体积模量(MPa),竖轴为冲击深度(m),见图5。

结果表明,冲击深度和体积模量可以用一个负向的二次曲线来表达,冲击深度和体积模量的平方根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情况B,冲击到最深时作用时间和初始冲击速度的关系,见表3。

结果显示,冲击到最深时的时间和初始冲击速度几乎没有关联,这点和隧道手册计算时间的公式是一致的。

情况C,冲击最大深度(m)和填土厚度(m)的关系,见图6。

结果显示,冲击深度与填土厚度为二次曲线关系,和填土厚度的平方根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3.3.3修改公式

式中,K为填土的体积模量,Pa;其他参数与上面公式相同。冲击力的公式不变。

分别按修改后的公式、隧道手册公式、使用FLAC3D软件计算后修正计算后的结果见表4。

实际上数值软件可以直接算出棚洞结构最大应力,无需计算石块的冲击力。但是,为了对手册公式进行修正,提取了当石头冲击到最深时的深度和对应的时间。

前面也阐述过,因为这个时间不是一次冲击的结果,实际包括了减速再加速又减速到零这么一个过程;同时包括了能量的部分损失,按这个冲击时间计算冲击力可能还不够安全。

也不应采用结构应力最大时的时间作为冲击时间,因为有个延时传递过程,这个时间应该比实际冲击力作用时间长,对冲击力的计算也不够安全。

为此,按照最深的深度值,不考虑能量损失,按照动量及能量守恒定理,反算出冲击时间,及冲击力。表4可以看到,这时的冲击时间T2明显小于T1,也小于结构应力最大时的时间,从概念上应该是偏于安全的。

修正公式计算出的冲击时间是和T2比较匹配的,基本都更偏安全些,得到的冲击力也适度偏大,对结构检算是偏安全的。

本修正公式的结果参考了文献[1]的一些观点,从表4可以看出,冲击力是原隧道手册计算值的10~20倍。

4 结论和建议

1)按照隧道手册的公式计算,其结果的确偏于不安全。冲击初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冲击作用时间和填土的体积模量及填土的厚度有关;同样土质的情况下,冲击作用时间和冲击初始速度关系不大。

2)表四的结果也指出,黏土作为填土缓冲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其他材料,结构顶填土应尽量采用黏性土,这个特点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要求的完全吻合。个人建议,如果不能全部填充黏土,顶部黏土厚度至少不少于0.5m。

3)随着科学手段的发展,应该尽可能采用数值分析软件来直接计算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在大量分析计算的基础上,也可以改进已有的简化计算公式,做到既安全也不浪费材料。

4)由落石冲击对棚洞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联想到列车脱轨时,如果撞击到棚洞立柱,则也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参考文献[2]的分析,建议在设置棚洞的铁路线上增设护轮轨,尤其在曲线上,这样对铁路能起到更充分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四桥,陈洪凯,唐红梅.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59-64.

[2]蒋树屏.山区公路大跨度异型棚洞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铁道部第二设计院.铁路工程技术设计手册《隧道》[K].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8.

[4]TB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5]何思明,沈均,吴永.岩土力学,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结构动力响应[J].2011(3):781-788.

7.四字成语故事-礼贤下士成语故事 篇七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李勉传》。

唐朝有一个名叫李勉的人,他是皇亲。李勉为官清廉,以善用人而闻名。他奉命巡查州县官吏政绩时,发现一个名叫王徹的人很有才华,便让他代理县令的职务。

不久,王徹遭到权贵的诬陷,唐肃宗颁下诏书,要李勉处死王徹,李勉没有马上逮捕王徹,而是连夜上奏章,请求朝廷赦免他。

肃宗接到奏章后,免去王徹死罪。但是,李勉也因执行圣旨不力而被召回京师受罚。

李勉进京后,向肃宗面奏王徹是无罪的,现在要任用的,就是像王徹这样正直能干的人。肃宗了解了全部情况后,对李勉坚持正义、保护贤才的做法予以肯定,授他为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少卿之职,并任命王徹为县令。王徹到任后,为官清正,办事公道,很受百姓爱戴。朝中人也都称赞李勉能识别和爱惜人才。

后来,李勉担任节度使,听人说李巡、张参这两个人相当有才学,便请他俩来辅助自己办理公务。李勉并不因为这两位名士是自己的下属而摆任何架子,而是始终以礼相待。凡有宴饮,总要请他们出席。

不幸的是,李巡、张参两人不久先后去世。李勉非常怀念他们,每逢宴请宾客时,总要设两个空位,照常摆着酒菜,就像他俩还活着似的。

不仅是对李巡、张参那样的贤才,就是对普通士兵,李勉也是以礼相待,爱护备至,所以在他手下当差的人,都愿意为他尽力。

后世对李勉的品格和为人十分推崇,特别是对他尊重有才德的人,有礼貌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的品德,更是长久地称道。

礼顺人情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丞相孔光府里有个府吏,叫卓茂。在一次坐车外出时遇见一个人,这个人硬说给卓茂拉车的马是他丢失了一个月的马。

卓茂心想:“这马我已经使用多年,怎么会是他的呢?”但性情宽厚的他没有吱声,把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回去,走了几步,回头说:“以后要是发现这马不是你的,请送到丞相府。”

过了几天,那个人果真把马给卓茂送回来,原因是他的马已经找到了,并真诚地向卓茂道了歉。

卓茂后来到地方上做县令,一天,有人来报告卓茂,说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是他向你索要的么?”卓茂问。那人说不是。“是你托他办事,他收受的么?”那人又说不是。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我送给他的。”

卓茂很纳闷问:“这不是你情我愿的吗?那你要告什么?”

那人说:“法律不是禁止官吏收受老百姓的东西么?”

卓茂说:“人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有仁爱,懂得互相敬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礼、义相维持的,法律禁止的是索贿受贿,而你送米肉是属于礼,礼是合乎人情的(礼顺人情)。”

头破血流成语故事

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上,见一群和尚正打着号子把满载瓦木料的车子推上陡坡,而有两个道士在旁边监工,悟空感到奇怪,便装作道士上前询问叔父的下落。

道士说:“你去沙滩上查看,哪个是你叔父就放他回去。”

行者来沙滩上,和尚们见了忙磕头。行者说:“别怕!我不是道士也不是监工,是寻亲的。”

和尚听说来寻亲,个个出头露面,巴不得被认作亲戚放回去。结果没有认到叔父,行者回去见了道士却说:“这五百和尚都与我有亲。其中一百是左邻、一百是右舍、一百是父党、一百是母党、另一百是我的知交,你把这五百人放了。”

道士说:“那些和尚是国王御赐,若放一二名还得在师父处递了病状,然后补个死状才成,怎么说都放的话!”

行者见道士不放和尚,便从耳朵里把铁捧取出,迎风捻了捻,晃了晃,越晃越粗、越长。猛然照道士脸上一刮,打得那道士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众和尚见此情景慌了手脚,连声喊:“不好啦,不好啦!打杀皇亲了。”

8.四字成语故事-目光如炬成语故事 篇八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南北朝时,宋国有位大将叫檀道济,金乡(今山东济宁)人,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军事家,做到太尉(相当于宰相)。他随宋武帝伐秦国,随宋文帝伐魏国,屡建奇功,威名极重;不仅国内的老百姓尊崇他,敌国也对他十分敬畏。皇帝见他威信日高,便对他怀疑起来,后来藉故将他杀了。

当檀道济见到差官持了皇帝的命令来逮捕他时,愤怒气极,张大了眼睛,两道目光像火炬般射出来,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命人拿出酒器,一下子喝了一斛(古量器,十斗为一斛,此处形容其多也),饮毕,便将头上束发的布带解下,掷在地上,大声道:“嘿,这是你自己毁灭你的万里长城!”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演绎出成语“目光如炬”,形容非常愤怒,也用以比喻见识深远。

东海王鲔成语故事

【出处】《燕书》:东海有巨鱼,名王鲔焉。不知其大多少,赤炽曳曳,见龛赭间,则其鬣也。王鲔出入海中,鼓浪贲欠沫,腥风盖然云。逢鳛、鲣、鱼丕,必吞,日以十千计,不能餍。出游黑水洋,海舶聚洋中者万,王鲔一喷,皆没不见。其从雄行海间,孰敢向问之者?泝潮上罗刹江,潮退胶焉,矗若长陵,江滨之人,以为真陵也。涉之,当足处或战,大骇,斫甲而视,王鲔肌之。乃架栈而脔割之,载数百艘。乌鸢蔽体,群啄之,各饫。夫王鲔之在海也,其势为何如?一失其势,欲为小鱦且不可得,位其可恃乎哉!

东海里有一种大鱼,名叫“王鲔”,不知道它的身躯有多么大,在水面上只见有赤色的火苗子一排排地拖延着,现出赤红和土红混合的颜色,原来是王鲔的鳍毛。王鲔出入于大海之中,掀起巨浪,喷射出泡沫,一阵腥风盖天而来,好像灰蒙蒙的云雾。只要碰见白鱼、泥鳅、鲣鱼和鲂鱼等,必定会把它们吞掉,一天要吃上万,也不能填饱肚皮。王鲔出游到黑水洋,海船聚集在大洋中有上万只,王鲔一喷水,它们就沉没不见了。王鲔放纵而神气地游行在大海间,谁敢对他干预一下呢?

涨潮的时候,王鲔窜上了罗刹江,退潮的时候被搁浅了,身体笔直耸立着像一条长长的土山,江边的人们还以为真的是一条土山呢!徒步走上去,脚踩的地方突然一阵颤动,害怕极了,便用锄头砍破表面的硬壳,王鲔的肌肉就露出来了。于是用竹木编成了架子,登上栈架把它割成一块一块的肉,装载了数百只大船。一群群乌鸦和鹞鹰飞下来盖满了王鲔的尸体,一齐啄食,饱吃了一顿。

唉,王鲔在海上呀,它的气势有多大!一旦失去了气势,想要当个活蹦乱跳的小鱼他都不可能了,势位是可以依靠的东西吗?

作者借王鲔在海中的气势,比喻封建统治阶级在位者的覆灭,是颇有警戒意义的。他说:“德称其位者,恒下卜(对人民关怀体恤);反是,则骄(骄横),是何也?德则虚(谦虚),不德则盈(自满);虚则能容(宽恕容人),盈则覆(覆灭)。理也!《传》曰:‘君子以虚受人。’又曰:‘日中则昃(zè,日西斜)’,可不信夫?”

历史上一切以权势地位骄人的统治者,平时肆意横行,不可一世;而一旦失势,常会人头落地,到那时想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是很困难的了。清人梁树珍在评论这则寓言时,举出李斯为秦始皇相的史实说:“如李斯为相,声势炎炎,位何如之?及后临刑时,顾谓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上蔡东门,逐狡免,岂可得乎?’遂相向而泣。噫!位安可骄人哉!”历史上残害人民的暴君,其势位要比李斯更为煊赫,但他们的可耻下场,又有哪一个会比李斯的结局更好一些呢?

厉王击鼓成语故事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楚厉王曾通令,遇有国家危急的情况,就打鼓为号,通知老百姓来防守。有一次,厉王喝醉了酒,误把鼓咚咚地敲起来,老百姓大惊,纷纷跑来。厉王派人去阻止他们,说:“我喝醉了酒,跟周围的人闹着玩,胡乱打一阵鼓。”老百姓解散回去了。

过了几个月,真的发生了紧急情况,厉王拚命敲鼓,老百姓再不去救援。

9.成语水落石出故事 篇九

1 落石形成条件

落石的形成或发生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1)落石的来源,即边坡上必须要有潜在落石体,通常称为危岩或危石,此为发生落石的必要条件,主要取决于边坡地质特征;2)使这些落石发生崩落的诱因,这主要是一些外部作用因素,可视为落石发生的充分条件。

从边坡岩土构成特征上讲,存在潜在落石的主要有两类边坡:一类是受节理裂隙等非连续面切割的岩石边坡,另一类是堆积物边坡。一般而言,节理裂隙可能是形成岩石边坡潜在落石最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张性节理区发生失稳和落石的可能性通常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做稳定性评判时需对岩体结构特征进行最详细的调查,包括节理组的走向、倾向及倾角、连续性、间距、张开度、壁面特征及填充物特征等。常见的堆积物主要有崩坡积物、受构造作用抬升的洪积物和冰积物、坡面泥石流堆积体等,其显著特征是在这些堆积物中常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岩块存在,通常称为孤石,与其周围的土体或砂砾等相互伴生,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外力破坏了其稳定就可能发生落石。

2 落石特征

2.1 落石规模

落石可能是以单个落石或者落石群的形式发生。边坡危岩发生失稳时,通常是以落石群的形式瞬间同时发生的,其运动过程中通常保持相对的整体性。到达坡脚时也堆积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单块落石时是一块岩石落到坡脚,也可能是其运动过程中撞到其他岩石,引发更多岩石在很短时间内各自分别落下并在坡脚分散堆积。较大规模的落石群因各岩块间的相互冲撞,通常运动速度较低,但整体质量很大;而单块落石运动轨迹较少受到其他落石的碰撞干扰,通常具有较高的速度和较为剧烈的弹跳,但一般质量较小。

2.2 落石几何特征

对坡脚既有落石或坡面危石的几何尺寸和性状在进行测量和估计时,首先应关注典型落石性状,通常可将其划分为球形、板块和条状三种,其次测量岩石的三个主轴(x,y,z)的尺寸,最后确定岩石容重。利用这些资料估计岩石重量及其惯性矩,误差一般在实际数值的10%左右。落石的几何特征让我们知道潜在落石特征、可能的运动特征及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类型。

2.3 落石轨迹及频率

清楚落石的开始和最终位置有助于识别落石的运动轨迹,从而进一步确定用于落石分析的边坡横断面几何形态和坡面特征,通过对落石轨迹的观察分析,根据落石在坡面上的撞击位置和止落位置、落石撞击树木或其他障碍物的情况,可以得到落石轨迹方面的信息,从而对确定拦截类防治措施的设置位置极其重要。

落石频率通常能够通过落石历史记录获得,但对于无历史记录或新开挖的边坡,只能通过观察现场条件来粗略估计。一般可按照表1对落石频率进行分级。

3 SNS主动防护

3.1 SNS主动防护系统特点

1)充分利用柔性材料的易铺展性和高防冲击能力,通过系统的开发和大量的现场试验形成了适应各类坡面地质灾害防护的系统化技术,通过定型化的均衡设计实现了系统产品的标准化和最优化,并便于工程质量控制和工程量的准确计量。2)充分利用高强金属材料的质轻和易加工特点来实现系统的轻型化、部件生产的工厂化和积木式部件安装,以尽可能简单的机具、最短的工期和最少的劳动力来实现施工安装和维护的简单快速化,从而解决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传统防护措施施工困难、进展缓慢的长期难题;并充分利用系统的柔性和施工布置的灵活性来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因开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对边坡稳定性的危害,以及对其他作业和周边建筑物正常运营的干扰,可以同步或超前于土石方主体开挖工程的施工,即能实现逆作法施工或平行作业。3)充分利用系统的开放性来减小系统的视觉干扰和保护原有植被及其生长条件,并给实施人工绿化提供了可能,以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护坡加固作用和绿色植物的环境绿化美化功能,将工程治理与环境保护和改造融为一体。4)充分利用技术成熟、性价比良好的金属涂层防腐技术,采用热镀锌钢丝绳和钢丝或锌铝合金涂层钢丝来确保系统较长的防腐寿命,必要时只需更换少量部件即能延长使用寿命。

3.2与传统防护方式的比较

SNS主动防护系统与传统圬工防护系统比较,具有其自身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能够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坡面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方,一般出现在位置偏僻或地形复杂的高山陡坡,将施工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比较困难,施工场地内的材料运转更为困难,要求建筑材料尽可能便于运输和搬运。2)野外施工环境艰苦且复杂多变,施工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可实施性,要求尽可能少的施工机具和尽可能少的作业人员,进行快速化施工。3)既有边坡常常凹凸不平,稳定性不足,不允许通过大量开挖来平整坡面,因此施工时要求地形具有极强的灵活适应性,尽量少开挖或不开挖4)边坡防护应做到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原有植被及其生长条件,保持边坡绿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要求防护系统造价经济,且具有足够的工作寿命,后期维护方便,修复简单易行。

4结语

SNS主动防护系统作为一种标准化、定型化的柔性防护系统,其设计工作主要是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坡面潜在灾害特征、施工条件、工期要求、邻近建筑物运营状况、后期维护条件、投资控制、景观要求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选型和现场布置设计。该防护技术具有的柔性、开放性、对复杂地形的良好适应性及其安装迅速简便的特点,有效克服了传统圬工防护的施工复杂、工期长、造价高等缺点,既能快速有效地达到防护的目的,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又能不破坏原有植被及其生长条件,达到绿化、美化边坡的效果。因此,主动防护系统必将在工程实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贺咏梅,阳友奎.崩塌落石SNS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选型与布置[J].公路,2001(11):14-19.

[2]叶正权.SNS系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1(4):79-81.

[3]周迎庆,阳友奎.滑坡文集(14):治理边坡地质灾害的SNS柔性防护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四字成语故事-明哲保身成语故事 篇十

这则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尹吉甫是周宣王的一名大臣,原名兮甲,字伯吉甫。由于他担任尹一职,后人称他为尹吉甫。

当时西周常受到一些异族的骚扰,宣王就派他和另一名叫仲山甫的大臣去讨伐。二人合作得非常愉快,齐心协力,共同御敌,巩固了周王朝的边疆,功绩卓著。在合作过程中,尹吉甫发现,仲山甫这个人非常有才能,对君王特别忠心,因而对他很佩服。

后来,宣王命令仲山甫到齐地筑城以抗御外族。仲山甫虽然知道齐地的条件很差,但他还是欣然受命,立刻前往。临别之时,尹吉甫写了一首叫《民》的诗赠给仲山甫,对他的德与才予以赞扬。

上面提到的就是其中的四句。这个本来为褒义的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成为贬义词。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用的“明哲保身”就是一个贬义词。

穷兵黩武成语故事

陆抗是吴国丞相陆逊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的著名将领,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统率五千人马。孙皓做了东吴国君后,任命陆抗为镇军大将军。当时东吴朝政腐败,孙皓残暴骄奢,滥用酷刑。陆抗多次上书劝孙皓改善政治,加强国防,以巩固国家,但孙皓总是置之不理。公元272年,陆抗奉命率军讨伐叛将步阐,在吴晋边境和晋军对峙。陆抗与晋朝大将羊互派使者往来,表示友好。孙皓听说后,十分不满,派人责问陆抗为什么不出兵攻晋。陆抗向孙皓上奏:“现在朝廷不采取富国强兵、发展农业生产、整顿政治、安抚百姓的措施,反而任凭诸位将领追求功名,用尽所有的兵力,战争不止,致使耗费的资财数以万计,士兵疲劳至极。这样敌人的国力没有削弱,而我们自己倒像是重病了一场。”陆抗还提出吴晋两国实力悬殊,现在应该停止用兵,增强国家实力。但孙皓不听陆抗的忠告,最终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沉鱼落雁成语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11.四字成语故事-纪昌学射成语故事 篇十一

成语读后: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整天把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

纪昌学射感悟

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还表现了纪昌虚心听取师傅的教诲,勇于吃苦,善于学习的精神,努力学习。

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因材施教,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本文阐述了无论学什么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从学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训练的道理;同时说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文中飞卫要纪昌掌握的要领是:1.尔先学不瞬。2.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名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好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纪昌是一个勤奋好学,有恒心和毅力,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人。

12.成语水落石出故事 篇十二

1 概述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落石工作防治的研究,并且投入了巨资,为改善运营条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了以护、顶、锚、喷、拦为主,排水、土石体改良、植被绿化为辅的工程防护措施。传统的整治方法以浆砌片石、喷混凝土护坡、锚固和浆砌片石拦石墙等最为常见。

SNS柔性防护网是以钢丝绳为主要特征构件,以覆盖的形式对山体松散部分施以压力来防护危石的装置,简称为SNS柔性防护系统。该防护网功能的实现,是以锚杆和支撑绳固定方式将钢丝网绳和格栅覆盖在具有潜在地质灾害的坡面及山体上,从而实现坡面加固和限制落石运动范围的一种工程措施。

太原铁路局地处黄土高原,铁路沿线大部分处于河谷及山地,山区深堑地段限界窄小,风化剥落严重,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由于线路点多线长的特点,加之运输任务繁忙,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进行防护治理非常困难,而且防不胜防,长期以来威胁铁路的正常运营。太原铁路局管辖内北同浦、太岚、石太、太焦线、南同蒲,因山体陡峻,风化、切割特别严重,崩塌落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现已做了大量的棚洞工程,每米投资近2万元,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费用昂贵。而地质灾害本身具有的随机性、多发性、区域性要求起码在落石区段应该连续布置防落石棚洞或拦石墙、拦石网等,当山体开挖面高度超过50 m,线路中心与边坡距离较近时,挡石墙等方案就无法实现。如果废弃危险地段,修筑绕避线路是很无奈的选择,需付出巨大的投资。

鉴于以上的情况,利用瑞士生产的SNS柔性防护网对山体落石实施防护,尽最大限度来解决铁路线路边坡崩塌落石病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 采用柔性防护的原理及可行性论证

2.1 SNS柔性防护网的原理

假定在山体崩塌表面一定深度内是稳定的,锚杆稳定于山体内,再把钢丝绳与锚杆相连接;然后拉紧钢丝绳网使其产生张力,把将要下滑的石块约束起来,从而达到主动防护的目的。整个系统的传力过程为“钢丝绳网→支撑绳→锚杆→稳定地层”。其中锚杆与锚杆间的支撑绳构成固定结构。

2.2 可行性分析

2.2.1 地质条件分析

以北同浦线轩岗—长珍间184 km处为例,该处线路纵断面向太原方向为13‰下坡属于半填半挖路基,右侧紧邻山体,且山势陡峻,线路与山体距离不足6 m。堑坡高20 m~50 m,修筑该线时由于大爆破,新鲜岩面裸露,个别地段已风化成碎块末状。边坡为1∶0.75,基本岩层走向为水平方向,最大倾角不超过5°,大部分倾角为0°,岩石成分为泥质砂岩、页岩和泥灰岩。现场挖探后确定坡面强风化层为0.6 m~0.8 m范围,超过0.8 m后岩石依次为弱风化层及稳定岩层,风化范围坡面裂隙中填充物较多,风化的形成主要是气温、冰劈、结晶膨胀所致。在184.525 km~184.575 km范围内落石部分块状滚落较多并有两次较大落石中断行车并砸坏接触网杆。此处采用钢丝绳锚杆有足够的锚固段,因此选用柔性防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2.2 经济条件分析

184.525 km~184.575 km这50 m防护网的造价约为28万元,该处若采用棚洞造价约为100万元,该处若采用挡石墙则无法拦住50 m以上的落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挂网后风化填充物逐渐堆于网后,待稍多时采用回装草籽袋装的方法,可以绿化该处山坡,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价值,而这恰是片石防护和棚洞防护都做不到的。

2.2.3 施工条件分析

按传统的支护、拦截等方法,由于特殊的地形不适用,施工难度大、作业困难影响行车或成本高等原因,此处病害一直未解决,多年来只能采用人工看守雨中巡视的办法,由于防护网是先钻孔后挂支撑绳再挂防护网这样分片积木式拼装,使现场工艺十分简单,一般作业人员能迅速掌握要领,无需供电配合,只要具备空压机和吊链就可以向无限高的山上铺设,人多时可以平行作业,人少时可以集中作业,适合于山区崩塌落石的整治。

3针对北同浦线184 km工点对锚杆锚固长度进行分析与计算

所有柔性防护网内的松散体在其失去稳定后都要受到网的约束,这是个弹性受力过程,而固定柔性防护网的锚杆是受力最大的唯一部件,其所受的力是靠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的抗拔力来平衡的,因此锚杆的质量和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是整体结构稳定的关键。经试验证明:在半岩质地层中,锚杆的抗拔力取决于砂浆与周围地层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北同浦线184 km整治范围的试点属泥质页岩,其抗剪强度为0.147 MPa~0.230 MPa。

如现场钻孔直径为50 mm,孔周长为5×3.14=15.7 cm,每块(4×4)m2钢丝绳网有4个锚位,锚位间距离为4.5 m,假设(4.5×4.5)m2范围内岩体在0.8 m厚度内脱落或滑动时分析计算的锚杆长度如下。

3.1 满足约束部分岩体脱落时锚杆长度计算

根据现场勘查,该处边坡沿边坡高度和水平方向,每块(4.5×4.5)m2为一计算网格块,网格块下滑力∑F计算如下:

各岩质的天然容重r和内摩擦角φ由《铁路工程地质手册》查得。各层岩体重量Wi=(0.8×4.5×hi×ri×103)kg,各层岩体下滑力Fi=Wi×sinφi

由计算可知,第V网块所承受的下滑力最大,故选第V网块为最不利情况计算锚杆长度,设锚杆长度为L,

FV4L×15.71.47L19681.904×15.7×1.47=213.20 cm,取215 cm。

上式中4L表示每块网格块由4根锚杆共同来承担。

考虑风化层钻孔深度为215+80-20=275 cm,上式20是安装支撑绳时预留孔口凹坑的深度。

3.2 满足岩层软弱面位于锚杆附近考虑滑动稳定时锚杆长度的计算

根据现场观察发现在坡顶厚80 cm处存在宽10 mm的裂缝,雨季位于泥灰岩层处有少量水从坡面渗出,故确定泥灰岩层为软弱层。第Ⅱ,Ⅴ单元的泥灰岩层位于锚杆附近。下面以第Ⅱ,Ⅴ网格单元块为最不利情况计算。

因岩层倾角为5°,假设滑体背面垂直,由于雨水浸湿,软弱层的摩擦系数及粘聚力有所降低。

取滑动稳定系数K=1.3,平衡滑动体的下滑力面上应有的总阻力外,尚需锚杆提供的力为:

Ⅱ网格单元体:23 461.66×1.3-20 458.4=10 041.758。

即:10041.7582L×15.71.47L217.55cm,取220 cm。

Ⅴ网格单元体:23 773.41×1.3-21 942.11=8 963.32。

即:8963.322L×15.71.47L194.19cm,取220 cm。

上式中2L表示当网格单元块滑动时主要由下部2个锚杆来抗滑。

考虑风化层钻孔深度为220+80-20=280 cm,根据以上计算,为统一起见现场钻孔深度取280 cm,均小于300 cm(产品提供的深度),满足要求。

4 对钢丝网支撑绳的抗拔力试验

现场对5组12处支撑绳随机进行了抗拔试验,具体情况如下:试验时钻孔ϕ50 mm,孔深2.5 m,平行于岩层水平方向,钻杆为ϕ16 mm,钢丝绳为ϕ16 mm,绳卡紧固扭矩49 N·m,锚固砂浆标号为M20,水泥为大同硅酸盐525号,砂浆粒径为2 mm,含泥量为2.8%,机械注浆,21 d后拉拔。

5组抗拔数据的平均值为61.6+61.4+61.0+62.3+61.05=61.46kN,每一根锚杆所需的抗拔力为50.0 kN,实际抗拔力大于所需抗拔力的18.6%,可以满足最不利条件的需求。

5SNS柔性防护网材料的选择、检验、现场挂网及布孔

5.1 钢丝绳的材料选择及检验

1)钢丝绳符合GB/8918的规定。

2)编网用两根钢丝绳交叉联结点的固定材质为Q235的专用钢质“+”字卡扣,厚度不少于2 mm,并电镀锌,镀锌厚度不少于8 μm。

3)铝质接头套管长不少于5 cm,外径不少于3 cm,厚度不少于3 mm。

4)编成的钢丝绳不得有断丝、脱丝现象。

5)用机器生产网片,交叉点处抗错动强度不得小于0.5 kN,抗脱落强度不得小于14.5 kN。

6)抗错动强度检验条件,每批不超过200张,每批随机抽样4张检验。

5.2 现场挂网及布孔

根据该面积布孔156处,孔深为2.8 m。

6 综合技术效果

1)防护网的积木式部件安装十分方便,重量轻、体积小、安装速度快、现场作业简单,并最大限度地适用于各种地貌,减少了大量刷方工作。

2)保护原有植被及生态条件,同时为人工绿化即袋装草籽提供了水土条件。

3)热镀锌钢丝绳有较长的防腐性能,寿命可达30年~50年。钢丝弹性受力可随岩体脱落的重力进行调整分配,从岩块失去稳定一开始就约束了它们,避免了巨大冲击力的问题。

7 注意事项及结论

7.1 注意事项

1)SNS柔性防护网纵横向支撑绳的安装及钢丝绳网的缝合要有一定的预张力。

2)在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浮石时务必仔细,以免施工中落下伤人。

3)钻凿锚杆孔清孔要务必干净,绝决不能留下过多的石粉在孔内,以免影响锚固强度。

7.2 结论

通过在太原铁路局北同浦、石太线等处的使用收到良好的效果。该防护不仅能用于山体崩塌落石防护,还可以充当爆破防护,具有高安全性、灵活适应性、效果好、植被破坏少、有益环境保护、使用寿命长、承载力大、质地轻、材料零件少、外观积木式、便于运输、现场安装方便、用工少且大大减少了养护维修工作量的特点,现已推广于全国各地山体崩塌落石防护的使用。

摘要:从现场实际出发,以有效整治铁路线路边坡崩塌落石等病害为目的,介绍了太原铁路局北同蒲线、石太线上等处使用SNS柔性防护网技术的施工方法,并总结了其综合技术效果及施工注意事项,值得推广。

上一篇:小班幼儿观察笔记下一篇:档案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