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2024-09-21

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11篇)

1.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XX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调查报告

一、XX县基本情况:

XX县下辖12个建制镇26个乡,共906个行政村,总人口近90万人,县城驻地为上塘镇。2005年全县GDp为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财政收入12.33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18元。

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1、建制镇:我县已经在12个建制镇设置13个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处理当地镇建成区和附近部分村庄生活垃圾,同时与各地镇政府一起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12个建制镇日产垃圾约700T。目前,在大若岩镇已经实现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其他镇进行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推广垃圾填埋场防渗处理技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村庄:全县26个乡的村庄以及建制镇部分偏远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焚烧和堆肥为主,绝大多数村庄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产生的垃圾量还不多,还可以采取焚烧和堆肥方式处理。我们正在编制的环卫专业规划已经将26个乡全部纳入其中,以后将采取村收集、乡运输、乡镇集中处理的模式。

我县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普遍存在未做到分类收集、运输设备落后未封闭运输、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处置工程设施简单等问题,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三、目前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1、建制镇:我县各个乡镇已经建成的排水系统多为雨污合流,近几年在沿江乡镇的管网建设中均采用雨污分流,近期准备建造瓯北和上塘两座污水处理厂。山区乡镇排水管网还采取雨污合流。由于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所有建制镇的雨水和污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

到目前为止,瓯北镇已建成污水泵站2座和排污管11.8公里,完成投资2200万元,其中2005年建成污水管4.6公里,污水泵站2座。上塘镇2005年已建成污水管道3.9公里,累计投资400万元。

2、村庄:大部分山区村庄未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人粪尿作农田施肥;少数村庄在生态村建设中,尝试采用每村建一处生活污水处理池的作法,处理到一定程度后,再排入地表;如:大若岩黄潭村、表山乡岭外村、渠口乡珠岸村等,但由于资金、技术问题,处理程度参差不齐。

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永嘉县目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好氧型(表山乡表山村、花坦乡花三村、渠口乡中方村、大若岩镇黄潭村和大若村)、厌氧型(大若岩埭头村、表山乡岭外村)、生物(植物)型(渠口乡珠岸村、石拄村)。

生物型处理方式:利用附近池塘的自然条件,采用生态塘技术对该村的分散源污水进行治理,通过生态塘的健全生物链进行生态循环并逐步分解转移水体内的污染物,从而使生活污水水质得到处理,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对下游水体造成影响,并营造一种城乡水体生态景观。这种处理模式投资小见效快,但也毕竟处理能力有限,长远效益还有待考验。

好氧型处理方式:生活污水经标准化粪池,经过初次生物厌氧处理后自流入接触好氧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中挂有生物膜,在鼓入一定比例的氧气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生长在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消化降解;接触氧化池出水再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夜经标准排放口排放,污泥回流至化粪池及接触氧化池循环硝化。该种处理方式效果较好,但投资规模较大,在农村建造好氧型处理系统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财力和技术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目前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均能有序管理,但是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问题将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白色污染越来越多,人粪尿作农田施肥处理越来越少,都直接排放地表,严重污染环境。由于楠溪江中上游系国家级风景区,又是沿江60万人民加上乐清经济发达区域生活用水水源地,这问题不引起重视,及早解决,今后会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2、建议:

(1)由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村庄分布比较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在技术和资金上是不大现实的。建议生活污水处理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建议以乡为单位,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办法以前,建议生活垃圾作无害化填埋处理。

(2)花坦乡珍溪村的“庭院自净处理模式”,在开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建议上级部门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多做不同尝试,取得先进经验,再做进一步推广。

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关系到我县“十百工程”和“生态县”建设的成败。要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当地乡镇政府、当地村共同配合,在财力、技术、政策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积极吸取各地先进经验进行大胆的探索,推广成功经验,淘汰失败的落后的经验和技术,才能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nb

sp;

XX县XX局

二○○六年六月十三日

2.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一、金华市区中小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我分析了学生对上音乐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的问题,音乐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分离,学生缺少音乐参与体验,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剥夺了学生体验音乐、表现与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音乐学习必须与获得音乐记忆,形成音乐经验与能力同步进行。其次,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至关重要,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反之会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在调查中,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特征是:知识渊博、能力良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一视同仁,平易近人、富有耐心。学生不喜欢的教师,主要特征是:知识面窄、能力差,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偏爱、不公平,教学态度差,不尊重学生。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综合素质,要不然会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

(二)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教材中的音乐不感兴趣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传统民族音乐。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年级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喜欢,对民族音乐也不感兴趣。调查中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相对较少,流行音乐比较多,加上民族音乐的改革和创新落后于市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多,所以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给学生去思考、体验的少,尤其是欣赏课表现的更为突出。有些教师缺少音乐理论的钻研和对不同年龄段没有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了解,将音乐课上成一言堂的理论、技能课,降低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教育不够被重视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精英教育的倾向,其结果只能是培养精英,而大部分学生遭淘汰,成为教育的失败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近几年,由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开始重视开放性、创造性,但中学很多学校还是以封闭性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枯燥无味;教学过程被简化成了应试,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升学,他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通过艺术的修养来培养人格这一重要内容被忽略了。

二、对于金华市区中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调查问题对策研究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把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创造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美的音乐实践中感知音乐、理解、表现、创造、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是时代发展的象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流行音乐的飞速发展、让学生获得最时尚、最前沿的音乐,所以学生更喜爱流行歌曲。这一点是值得肯定、也是必须面对的。对流行歌曲要采取引导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有选择的去欣赏,并从中了解人生、理解人生、把握正确的生活航道。

音乐教师应以音乐课堂为主并结合不同的音乐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把民歌进行创作改编成流行音乐的旋律、曲调、节奏、演唱形式等,这样既增加了流行音乐元素又不失民族音乐本色。另外,还可以由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家乡民歌展示会等,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热爱之情。

(二)注重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掌握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创造条件。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态度和音乐审美趣味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的。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审美态度和了解音乐审美趣味的阶段性,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在可以有意识地与学生自由对话,和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心灵互动,与学生交流各自的欣赏习惯,音乐爱好等。例如:在教学中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创编。使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化音乐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快乐的心绪,使学生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艺术美感。

(三)加强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

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让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目前课程改革、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方面的关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改变音乐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作为中、小学校长要切实重视和关心音乐教学,在教学上要加大投资软硬件设施。如:保证必备的音乐教学设备,有计划的让音乐教师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保证。重视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提高业务、学历深造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教研活动,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

3.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北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达到672万吨,并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近几年,北京的垃圾处理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本市垃圾处理方式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进行卫生填埋,填埋的很大部分是没有实现分类的原生垃圾。这样下去,不仅浪费土地、浪费资源,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建立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应该纳入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以推进。

一、北京垃圾处理工作的管理和发展

1.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全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672万吨,其中城八区垃圾年产生量463万吨,郊区垃圾年产生量209万吨。截至2008年底,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十五”末期(2005年)的81%提高到94%,其中城八区无害化处理率从95%提高到99%,特别是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46%提高到85%。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已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

目前,全市共有垃圾处理设施23座,其中转运站6座,填埋场13座,综合处理厂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1.04万吨/日。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的比例分别为:90%、8%、2%。

2.圆满完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申奥承诺

《北京2008》奥运申办报告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资源化率达到30%。奥运会期间,奥运场馆100%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率达到50%的目标”。

在奥运会期间,奥运场馆全部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产生的生活垃圾共6386吨,其中可分类回收利用的餐厨垃圾、纸、塑料等共4688吨,资源化率达到了73.41%。全市有155家奥运场馆、奥运签约饭店和部分社会单位的餐厨垃圾纳入规范收运和处理,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多吨。奥运村的餐厨垃圾实现了源头就地资源化处理。

3.垃圾分类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经过几年的持续推动,2007年,北京市在党政机关及窗口单位进一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全市1520个中央和地方的在京党政机关及窗口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约占总数的92%。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2255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开展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涉及人口470万,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了52%,资源化率达到了35%。

4.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成效

2007年,北京市下发了《关于深化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改革的意见》。一是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将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责任全部下放到区县。二是按照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统一垃圾处理费用标准,理顺垃圾处理经费管理机制。三是按照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垃圾产生区向垃圾处理区缴纳经济补偿费的机制。运行机制改革后当年,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石景山垃圾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城区垃圾增幅减缓。2008年,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石景山垃圾产量与2007年基本持平,接近零增长。运行机制的改革用经济手段促进了各区县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

5.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重建工作取得成效

2006年开始,北京市按照“规范站点、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原则,进一步增加回收站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回收站点4802个,固定站点2464个,占52%,流动站点2333个,占48%。其中城八区有1430个(固定915个,流动515个),占全市回收站点总数的30%。各区县纳入回收公司统计的从业人员11507人,城八区有4822人,占回收从业人员的41%,从业人员95%为外地来京人员。2007年全市再生资源回收量374.72万吨,交易额58亿元,同比增长51%和50%。

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1.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

随着北京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产生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持续上升。到2008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672万吨(不含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和可回收物),日产生量1.84万吨,比2005年增长135万吨。

垃圾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北京市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数量(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之和)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1536万,2006年达到1715万,比2005年上涨12%;2007年达11768万,比2006年上涨3%。二是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已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垃圾产量随之增加。

针对部分群众对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存在的疑虑,特别是对二恶英问题的疑虑,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垃圾焚烧技术的正面宣传工作,用科学数据和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做法,宣传群众,取得共识,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顺利推进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8.加强信息公开、社会宜传和培训教育力度

为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政府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可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考虑建立并公布“垃圾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容器包装占垃圾总量的比率”、“最终垃圾的构成”等信息,使民众能了解相关情况,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加大对宣传和培训教育的资金投入,拓宽宣传途径,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

果。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报纸、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开辟宣传专栏,制作宣传手册、宣传画等,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活动。

发挥街道、居委会、物业、社区的作用,鼓励民间团体、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建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让垃圾分类入社区、进住户。完善中小学环境教材,加大对广大市民和青少年环境素质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改善的行为能力。实行垃圾分类、使市民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市政府要下决心长期抓下去,分阶段实现和达到新的水平,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贡献。

2.垃圾处理能力缺口较大

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已达1.84万吨,但是,现有设施设计处理的总能力仅为1.04万吨/日。全市垃圾产生量和设计处理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为确保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大部分处于超负荷运行,不但缩短了卫生填埋场的使用寿命,而且加大了垃圾处理的污染控制难度。

3.垃圾处理方式单一,技术含量和资源再利用率低

目前北京市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每年平均消耗500亩土地;而且由于居民生活垃圾中的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使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恶劣,恶臭严重扰民,成为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塑料薄膜不易降解,有毒有害垃圾污染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十一五”规划中的5座垃圾焚烧厂建设进展缓慢,焚烧和堆肥等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式的比例过低。

由于缺乏产业政策的支持,本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资源再生环节存在技术空白点以及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微利和无利用价值的废旧资源没有畅通的回收渠道;回收方式粗放,回收量严重不足;市民缺乏基本的回收知识;餐厨垃圾中经常混有不利于资源利用的物质等。

垃圾处理产业末端由外来人口无序销纳。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市有近20多万外地务工者从事这个行业。

4.垃圾分类的系统建设和运行体系尚未形成垃圾分类回收执行情况不乐观。市民实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大部分居民小区设置的分类投放垃圾箱形同虚设,混装垃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垃圾运输体系与资源再生企业尚未形成直接的供求关系。由于缺乏宣传和监督,居民家庭中基本没有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单独存放。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和电子垃圾也没有相应的收集处理办法,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到的各系统的设备、设施仍处于不配套、不完善、不衔接、不到位的状况,难以适应号召全市人民“实行垃圾分类”后处理工作的需要。

5.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少,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本市垃圾处理实行城乡分割的处理体制。环卫机构改革后,农村垃圾

管理体制机制仍未理顺。农村地区现有非正规垃圾填埋场1000多个,大多以就近简单填埋为主要方式,而且管理力量薄弱。农村乡镇一级,有的没有落实垃圾管理人员,有的在垃圾管理方面专业化知识水平欠缺。特别是对垃圾终端处理未做长远考虑,这是本市农村地区垃圾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亟须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研究区域统筹的新型管理体制。

6.政府部门之间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

垃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性和广泛性,涉及部门多,涉及人员杂,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末端环节。目前,本市生活垃圾收集工作由街道、居委会、物业等有关部门负责,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由市市政市容委负责,废旧物品回收、再生资源利用工作由市商务局负责,有毒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负责,电子垃圾由发改委负责,医疗垃圾由环保和卫生部门负责。在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链条中,各部门职能尚未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上述分工,市民大多数都不了解,难以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给予配合。

三、对北京市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垃圾处理是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具有关系民生的公益性质。实施垃圾分类,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垃圾处理水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树立垃圾全程管理的理念,制定“垃圾分类”规划目标

市政府在注重北京市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处于社会生产生活末端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建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垃圾管理体制,在运行机制上要有所创新。要分别制定城市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绿植有机类垃圾、医疗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处理的规划目标和分阶段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资源性废弃物,要制定细化分类标准和投放办法。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达到和实现建立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水平。

2.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建立城乡统筹的垃圾管理体系

成立市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构,加强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力度,建立完整的垃圾分类收运、销纳体系。使垃圾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分工更加合理,管理更加专业,效果更具互补性。

改变郊区农村地区垃圾管理力量薄弱的现状,在农村乡镇一级,配备落实垃圾管理人员,提高他们垃圾管理方面专业化知识水平,加强农村地区垃圾管理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工作。(来源:互联网)

推广门头沟区王平镇等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户分类”经验,尽可能将灰土、可堆肥垃圾就地处理,减少垃圾排放量。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从现在开始,对农村地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制定治理计划,编制治理方案,投入治理资金,要确保水源保护

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优先治理,彻底消除对地下水和大气环境污染的隐患。

3.从两头做好垃圾“减量化”工作,开展“零”排放试点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将垃圾管理重心前移,研究从生产、流通、消费到垃圾的产生、中转运输直至末端处理过程中,各环节的垃圾减量措施。

制定并严格执行“限制产品过度包装,限制一次性用品的提供和使用”的相关法规,引导和鼓励采用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逐步建立在各种包装物上注明包装物回收方式和再利用方式的制度,指导公众合理、科学地处置包装物。制定生产者承担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处置的实施办法,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包装回收”业务。政府应率先推行“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倡导全社会减少浪费、使用再生产品等绿色生活方式。

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垃圾“零”排放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大力推广。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市政府决策议事日程。

4.从餐厨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入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餐厨类有机垃圾是填埋场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的主要成分,已成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关键问题。当前,应加大餐厨类有机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力度。针对餐饮业、单位食堂、居民区等不同情况,尽快开展对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同时在现有垃圾分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标准。对居民餐厨类有机垃圾、包装垃圾、电子垃圾、日常生活中纸塑混合垃圾等其他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和投放,政府要提出明确要求。

5.创新收运方式,提高和保护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创新收运方式,为市民实行垃圾分类创造条件。改变垃圾分类工作在很多地区仅流于摆放“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垃圾仍然混合袋装投放的情况。为推广垃圾分类的实施,可在居住小区设立“可回收垃圾收集日”、设立“社区可回收垃圾收集便民服务电话”,调动街道、居家委会、物业公司、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环卫企业等单位的力量,宣传和发动居民按照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定时、定点、定种类”专项回收可利用的垃圾资源。

针对当前城市生活垃圾中电子垃圾激增的情况,政府要公布明确的回收办法,建立相应的销纳体系。对不可变卖或低交易价格可回收物,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建立回收再利用渠道。

尽快制定改变市、区两级环卫作业队伍传统垃圾混合收集运输方式的实施办法,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垃圾作业模式。

通过行政许可,规范垃圾收运服务主体,扶持和发展具有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收运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收运,逐步建立规范有序、适度竞争、监管有效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体系。

6.完善政策法规,用行政、经济和科技手段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和制定,从各环节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在政策机制上,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垃圾源头减量、实行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同时要制定政策,对按标准要求进行分类投放的单位和市民给予奖励。

要加快研究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收费管理体系,逐步实现计量收费。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单位的垃圾收费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垃圾排放单位、垃圾收运服务主体的行为监管力度,建立规范有序、运行有效的收运和处理秩序。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本市在餐厨类有机垃圾微生物资源化处理、垃圾堆肥、垃圾焚烧发电、热能利用和污染控制、垃圾填埋场臭味和渗滤液处理、电子垃圾拆分等处理技术的科技含量。支持技术先进,符合卫生、安全、环保条件的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7.下决心加大投入、加强协调、加快推进焚烧发电厂建设

目前北京市以卫生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难以持续,亟待改变。随着本市垃圾成分的变化,垃圾热值不断提高,适合于焚烧处理的纸张、塑料、织物等垃圾的比例不断提高,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由于垃圾焚烧发电被列为生物质能源,也可以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

建议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基础上,加快规划中焚烧发电厂的建设速度,要提高污染控制标准,消除和减少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增加垃圾焚烧比例,减少垃圾填埋量,缓解本市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实现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部分群众对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存在的疑虑,特别是对二恶英问题的疑虑,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垃圾焚烧技术的正面宣传工作,用科学数据和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做法,宣传群众,取得共识,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顺利推进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8.加强信息公开、社会宜传和培训教育力度

为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政府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可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考虑建立并公布“垃圾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容器包装占垃圾总量的比率”、“最终垃圾的构成”等信息,使民众能了解相关情况,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加大对宣传和培训教育的资金投入,拓宽宣传途径,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报纸、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开辟宣传专栏,制作宣传手册、宣传画等,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活动。

发挥街道、居委会、物业、社区的作用,鼓励民间团体、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建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让垃圾分类入社区、进住户。完善中小学环境教材,加大对广大市民和青少年环境素质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改善的行为能力。实行垃圾分类、使市民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市政府要下决心长期抓下去,分阶段实现和达到新的水平,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贡献。

针对部分群众对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存在的疑虑,特别是对二恶英问题的疑虑,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垃圾焚烧技术的正面宣传工作,用科学数据和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做法,宣传群众,取得共识,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顺利推进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8.加强信息公开、社会宜传和培训教育力度

为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政府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可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考虑建立并公布“垃圾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容器包装占垃圾总量的比率”、“最终垃圾的构成”等信息,使民众能了解相关情况,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加大对宣传和培训教育的资金投入,拓宽宣传途径,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报纸、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开辟宣传专栏,制作宣传手册、宣传画等,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活动。

4.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目前情况

目前,新昌县生活垃圾的收集网络基本实现全县覆盖,每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0万余吨。生活垃圾由环卫处收集后,近二年运至将作头、长远岗垃圾填埋场处理。我县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1个,在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个,五都污水处理中心1个,在建污水处理中心1个。

1.绿夏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从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私营企业,成立于1999年(原为新昌县西山精益五金厂和重庆沃地利复和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浙江新昌沃地利公司”,后该公司更名为浙江绿夏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开始,该公司利用“高温高压水解”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包括焚烧、制肥、回收利用等方式),总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37.62亩,总建筑面积13500㎡,日处理规模300吨生活垃圾。绿夏公司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具有减量化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等特点,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我县生活垃圾处理走产业化、市场化、无害化路子开创了先河,也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和肯定。县政府按处理生活垃圾65元/吨的标准补助给该公司,从2006年1月起补助标准提高到75元/吨。2008年1月起补助标准提高

到105元/月。后因环保要求提高、废气处理达标难、肥料销售难等问题,2011年绿夏公司停产进行技术提升改造。现因技改失败等原因,于2014年该公司宣布破产。

2、将作头、长远岗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建设启用于1996年,占地面积约108亩,库容量约为130万立方米,最大填埋深度约为60米,分将作头、长远岗两个山岙。按当时的准卫生填埋标准进行管理作业,对填埋的生活垃圾进行铺平、压实,并覆盖土壤或渣土、喷洒消杀药水等以减少臭气的干扰和蚊蝇的滋生。一直使用至2003年绿夏公司运营后封场暂停使用。后为解决绿夏公司残渣处理、减少对下游的污染等问题,2009年投入约2500万元,对该填埋场进行整治改造,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主要实施了清污分流工程、垃圾坝及防渗工程、导气设施建设工程、调蓄池、支路建设等工程。同时,综合考虑绿夏公司的废水处理问题,在离该场14公里外的五都村建设了污水(渗沥液)处理中心,收集到调蓄池的污水利用密封吸粪车运至该中心处理,采用物化+生化+膜过滤工艺,设计处理量为200m/d,出水按三级标准排放并纳入城市污水管网。

整治后的将作头、长远岗垃圾填埋场作为我县的应急填埋场投入使用。2014年,因将作头山岙库容已饱和,按国家现行标准投入约800万元实施了封场工程,较好地控制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二、下步整改计划

1.加快完成长远岗、将作头污水处理中心建设。目前,长远岗、将作头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采用 3 辆 10 吨密封式吸污车运送至五都渗沥液处理中心处理,运输成本高,雨季污水外运存在很大困难,且现绿夏公司已破产。为彻底解决渗沥液处理问题,我县决定在长远岗、将作头填埋场场址内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4800万元,占地约10亩,处理达标的污水排至新党校门口。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已进入招标程序。2015年6月前动工,年底前将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5.金华市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概况 篇五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提升泵站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组成。目前,金华市区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共有4座,分别是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金华市婺城新区临江污水处理厂、金西污水处理厂和金东污水处理厂,上述污水处理厂已相继建设投产。目前规划总处理规模为14万m/d。其中,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和金西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后金华市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5万m/d。

一、城市污水的性质

金华市区的4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城镇生活污水和部分允许进网的工业污水的处理任务,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氮(N)、磷(P)等指标,目前,金华江流域污染物超标也是上述指标。

二、金华市区污水直排的主要原因简介

1、金华江市区段截污纳管工作滞后,市区段还有许多排污口没有将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2、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特别承担用户与污水干管连通任务的支管以及干管建设严重滞后,致使大量污水无法收集到污水总管内。

3、雨污混接现象严重,大量污水通过雨水管流入金华

33江。

4、城市标准化排污口规划、建设、实施等工作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5、城市污水纳管工作职责不清,严重失责,各污水排放户随意纳管现象严重,污水纳管的审批、验收等管理处于瘫痪状态。

三、建议整改措施

1、在市区推行标准化排污口建设。

2、严格截污纳管审批、验收等管理工作。

3、在市区开展截污纳管工作,对雨污混接、错接等现象进行彻底排查。通过1—2年的工作,彻底解决城市污水直排现象。

6.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篇六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本次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所谓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其物理性质又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可回收物以及无法分辨的混合物。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各地政府治理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

1、垃圾处理情况:一是垃圾产生。目前我市城区主次干道清扫面积约为240万平方米左右,小区清扫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城区日产生活垃圾150至180吨左右,夏季高峰时期最高日产生活垃圾达200吨以上。二是工作职责。根据职能配置,城管局和姜堰镇共同负责城区环卫作业,其中姜堰镇主要承担背街里巷及居民小区的保洁工作,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和所有垃圾的清运、处理工作均由我局环卫处负责。三是经费。垃圾处理经费由政府财政投入和生活垃圾收费两部分组成,财政每年投入240万元,收费每年400万元左右,而城区环卫处正常运转费用每年近800万元,经费缺口较大。

2、垃圾处理流程:生活垃圾的处理通常包括垃圾的收集、中转和最终处置三个环节。目前城区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随时投放方式收集。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住宅区内的垃圾容器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用保洁车、果壳箱和垃圾桶收集;沿街单位、店铺和住户的生活垃圾在袋装后摆放到指定地点定时收集。随后,各收集点垃圾由环卫工人使用人力三轮车装运至垃圾中转站,经中转站集装密封或压缩后由机动车辆运至垃圾处理场,经过机械推平、压实、再消杀,最后覆土,力求实现卫生填埋处理。

3、垃圾设施建设:自1999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以来,我市环卫投入不断加大,生活垃圾设施建设也逐年好转、逐年优化。城区现有各类垃圾收集容器1023只(座)。其中,垃圾房433座,果壳箱400只,垃圾桶190只,与城市规模基本同步,初步满足城市建成区群众生活需要;城区现有5座垃圾中转站,其中3座集装吊装式,2座为压缩式(根据环卫专业规划和我市实际需要,城区应设置垃圾中转站9座,数量偏少,档次较低);现有垃圾运输车6辆,大部分年久老化,超年服役;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姜堰镇前堡村,占地面积为55.5亩,于1999年6月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检查验收前建成运行,总投资140多万元。设计填埋容量为15万吨左右,设计使用时间3年,目前早已过了使用期,且根本达不到无害化的标准。

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常用方式和我市的具体进度 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越显凸出,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纵观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无害化卫生填埋是基础性的常规措施,大部分城市均采用这种方式;无害化垃圾发电和垃圾堆肥处理是更为科学化的处理方式,能够充分实行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技术逐步成熟,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施。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环卫工作,环卫投入逐年加大,环卫水平逐年提升,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投入难以到位,我市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明显滞后。当前,我市全面推进“五城同创”活动,申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均有明确规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为第一“入场券”,不达标的将“一票否决”,显而易见我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五城同创”工作的软肋。特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蓬勃开展,城乡垃圾统筹处理势在必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到城区处理将使垃圾日处理量骤增至500吨左右,这是对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严重挑战。从当前的创建任务和长远发展来说,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我市一项紧迫工作,必须抓紧进行。

应该说,我市已充分意识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于去年底提出新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构想,确定了“立足于建,辅之于送”的总体原则。作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主要职能部门,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履行自身职能。一是大力添置垃圾箱(房)。按照环卫专业规划要求,结合居民区、街道人口密集度统筹设置垃圾收集容器,严格实施环卫设施建设与建筑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新建小区、街道均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收集容器,确保方便群众生活。二是优化中转站建设。为解决中转站偏少与中转效率偏低的矛盾,今年春节前,我们通过技术改造,改变原有的中转方式,在高家园垃圾中转站集装吊装式的基础上改造为压缩式,该中转站已在春节前投入使用。压缩式与集装吊装式相比,中转运输量比以前增加了40%,具有降低运输成本、减轻作业噪音、提高垃圾中转效率等优点。同时,根据市规划调整,我市原磨具厂中转站将拆除迁移至三水大道原城西批发市场北侧。目前已完成前期土地划拨及一书两证的申领,预计在9月底前建成运行。三是做好新建垃圾场规划工作。我们今年春节前组织专业人员利用一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姜堰城区周边镇村,按照生活垃圾场选址标准,初步提出在沈高境内新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用地建议,并多方学习调研,在比较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拿出我市新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初步方案。该场计划使用年限为12年,预计一期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左右。

三、关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关系到“五城同创”活动的整体推进,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大局,关系到我市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着眼超前谋划,着手机制调整,着力自主实施,全力推进我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一是突破资金瓶颈,启动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拟在今年6月前,完成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规划设计等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协同有关部门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力求在争取国债资金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拟订专项优惠政策,发动兄弟部门招商引资,积极寻求实施高科技含量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我局正与深圳绿色动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初步接触洽谈,该公司已派人来我市进行市场评估调查,我们将继续跟踪对接。三是落实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事宜。积极与泰州市、如皋市等地政府联系,加强与相关城市城管同行的沟通对接,洽谈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协议,计划利用泰州、如皋现有垃圾场的优势,确保解决我市短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保证“创模”验收顺利通过。四是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体系。出台新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办法,进一步理顺征收渠道,加大征收力度,特别是强化社区收费工作,保证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率大幅提高,缓解环卫经费不足的矛盾;五是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进程。做好沈高、溱潼、娄庄等镇城乡垃圾统筹处理试点工作,构建市镇一体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指导各镇建设配套环卫设施,研究出台垃圾有偿处理办法,明确各镇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缴纳方式,拓宽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筹措渠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7.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县确定了X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现讲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拔高抓的层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江苏、浙江和我市的于都县、全南县等垃圾分类先行地区学习取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XX为组长,副县长XX为副组长,X个有关部门、各乡镇乡镇长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印发了《XX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乡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组织召开全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县分类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月会议,分析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规范分类标准,健全抓的措施

我们借鉴先进地区和县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分别采取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和“两分法”,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里清运车收集,就地填埋; 对纸张、金属类等可回收物,由农户或村保洁员收集,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 对电池、电子类有害垃圾,每10天由村保洁员上门回收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回收,送市清运车收集,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居民小区,对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制肥厂发酵制肥;对可回收物,由居民或小区物业收集,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有偿回收;对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一月上门收集一次,统一送市里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置;对其它垃圾,环卫部门逐日收集,送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单位实行“两分法”,即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逐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的规范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长效制度,完善抓的机制

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地见效,我们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4000套共10000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在三路九街的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示范带动机制。县城选取3个居民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关单位、2个医院、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学校共20家和12个乡村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对各示范点,试点期间先期赊欠一部分垃圾分类设施,向小区和住户发放,确保分类投放硬件配置到位,示范先行,积累经验。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年底计划以5%的比例评选小区(村)住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监督考核机制。推行“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主干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乡村两级干部及各小组长履职情况纳入考核,工作好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履职较差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8.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正当全州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省政府督查组莅临我州,对我州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对督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促投资保增长抓落实百日调研督查活动的通知》要求及安排,现将怒江州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如下:怒江州城镇由4个县城,县城以下建制镇5个和20个乡集镇组成,形成以州府六库(泸水县城)为中心,兰坪县、福贡县、*县为骨干,建制镇和乡集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怒江州城镇基础设施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至今仍没有一座完善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提出到2012年全省县以上的城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目标要求,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赵志勇同志为组长,州政府副秘书长和州建设局局长为副组长,州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监察、审计等为成员单位的两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监督检查,各县人民政府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负责项目的实施。我们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和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项目能够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9.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自从市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会议,成立领导小组,采取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建立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镇长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建设、环保等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工作。

二、我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环卫队伍、建设队伍、执法队伍,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经费由财政所负责。

三、镇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镇辖区内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清运工作,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考核。

四、各村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由村主任具体负责环境卫生工作,村委两名委员为环境卫生监督巡查员,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清扫、分类收集工作。

五、各村按照每100户设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了保洁人员,已经开始了清扫卫生工作。

10.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污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从4月份开始我校组成专题调研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采取实地察看、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重点走访了王坟镇的20个村,与112位村民进行了座谈,就我市的农村垃圾、污水的处理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特别是结合我镇实施的生态文明镇建设,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在我市尚未形成。

(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三)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我市还是空白。

(四)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还处于试点阶段。

(五)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垃圾、污水处理的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垃圾、污

水的处理问题成了纸上谈兵。如按照现行的“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置”要求测算,一般沿海地区农村垃圾收集成本约为30─40元/吨,转运费用约为35元/吨。垃圾的处置成本也颇为昂贵,一般焚烧1吨垃圾需花费100元左右,填埋1吨垃圾也需要70元左右。以仙溪镇为例,一年用于垃圾收集、运送和处置的各级资金投入就需130万元。

(六)管理机制尚需理顺。一是执法主体有待明确。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重发展,轻环境。一些领导干部在搞经济建设、抓工业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没有把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二)重城镇,轻农村。长期以来环境整治的重心放在了城镇,很少虑及农村、山区。

环卫设施建设得不到重视,农村环境整治不够重视,垃圾、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处理。

(三)重应急,轻长远。

(四)农村自身的不足。一方面,众多农民环保意识差,不懂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如我们到一个乡镇调查,看见沿溪堆放了好多垃圾,在与村民的座谈中问到什么是处置垃圾最好的处置方法时,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发洪水,洪水一来,溪边的垃圾就被冲干净了。另一方面,目前我市许多行政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内公共事业资金缺乏,对配备保洁员,建垃圾池、填埋坑及进行村庄整治力不从心.四、几点建议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昭示了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的必然性,群众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的紧迫性,农村生态环保要求凸显了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建议:

(一)尽快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所

(二)加快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

(三)尽快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市为主、乡村为

辅的污水处理机制

(四)搭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元融资平台

11.金华市区模具行业调查报告 篇十一

一、我国模具的发展历程

我国铸造模具工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艰辛历程,直到1976年仍处落后状态。自1977年以来,由于我国机械、电子、轻工、仪表、交通等工业部门蓬勃发展,对铸造模具需求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供货期越来越短。因此,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对铸造模具工业高度重视,将模具列为“六五”“七五”规划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派人出国学习考察,引进国外铸造模具先进技术,制定有关铸造模具国家标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得铸造模具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并某些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第二汽车制造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为日本五十铃厂制造了高质量大型铸造模具,赢得了良好国际信誉。

1980年上海已能制造一模400个型腔大型热固性塑料封装模,这种铸造模具要求形位误差小,表面粗糙度小于0.1um。随后,家用电器大型复杂塑料成型铸造模具也陆续试制成功;平均刃磨寿命达400万冲次、毛刺0.5um以下硬质合金级进模也被攻克,这种6工位转子片生产用铸造模具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制造出了10多个工位精密级进模,以及精度难度都较高塑料成型铸造模具,并通过消化引进技术,研制微米级精度多工位级进模多型腔塑料成型模。此外,铸造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也开始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个时期,铸造模具工业才真正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国铸造模具生产厂点达到了6000多家,职工人数约30万人,生产铸造模具约80万套,标准模架16万多套,我国铸造模具工业已初具规模。

最近几年,不断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设备,零件测绘方面,一般不再用拓印法、样板法,而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激光扫描仪等先进测量设备测量技术,测绘零件不仅准确、迅速,而且可将所测数据图形直接输入计算机,建立各种文件,显示零件三维模型二维图形。设计方面,由于CAD普遍应用,许多企业工厂已经甩掉了图板或正甩掉图板,等三维造型软件大力推广,不仅可为CNC编程集成提供保证,还可以设计时进行装配干涉检查,保证设计工艺合理性。加工方面,数控机床广泛使用不仅保证了铸造模具零件加工精度质量,而且以高切削速度、高进给速度高加工质量为主要特征加工技术,比传统切削加工效率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一些上规模、上水平铸造模具厂不断涌现,一些无技术、无水准、设备简陋手工作坊逐步被淘汰出局,使我国铸造模具工业又有了长足发展。

金华市现有模具企业300余家,销售额约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销售额达9000万元。市区模具企业单体规模小,研发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配套及主导企业带动协作能力不强和产业经济总量低是其主要现状。

模具市场集生产、研发、市场于一体,有别于一般的市场和工业项目。新建的浙中模具城首期计划引进12家模具企业,着力解决市区模具企业不能解决的部分技术难题和填补一些产品空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230多家企业进行入驻签约,已进驻185家,有一般纳税人企业16家,集中了市区约70%的模具企业。

二、中职模具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方面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课程与企业脱节,在工作中,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能坚持在岗,主要原因是吃不了苦。据模具企业领导反馈,中职专业的毕业生最好在校内要开展岗前培训,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意识。调查表明,模具企业对模具专业工人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中职毕业生往往动手能力不足,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不能满足工厂的要求。最好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内容能够跟工厂挂钩,以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好地与工厂衔接。

(二)学生方面

模具专业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学习,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故教学效果有限。当今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平时家里娇生惯养的比较多,学生的职业、就业意识不够浓厚。

(三)教师方面

在我校,从模具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度缺少,大多是从数控、机械专业改行的教师,对模具行业的认识度不高,下企业调研不足,只能照本宣科,使得学生所学的模具专业知识跟不上企业现状的发展,导致学生毕业后跟不上企业的工作要求。

目前,我校已充分认识到这一不足。我校目前采取送教师外出培训、鼓励教师下企业调研、课程改革、引进模具师资等措施,一方面使教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将纯

数控专业要逐步往模具专业方向引导。

三、企业模具人才需求分析及对中职专业建设等的相关建议

(一)企业模具总体情况分析(设备、产品、规模、)

(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岗位需求、人才现状和今后需求、能力需求)

(三)企业模具岗位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和教学建议

(四)中职毕业生对企业模具能力的分析以及教学方法内容的建议

四、中职学校模具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调研问卷分析)

(二)课程方面(调研问卷分析)

四、模具课改的建议

上一篇:规范游艺娱乐场所管理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下一篇:atp的主要来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