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害怕的事作文

2024-09-01

一件害怕的事作文(共12篇)

1.一件害怕的事作文 篇一

一件让我害怕的事300字作文

三年级时,发生了一件让我想起来就后怕的事情。

那天上午,从家里出门上学时就有些晚了,再加上妈妈的唠叨就更晚了。于是,我飞快的下楼,在车库取了自行车就上路了。骑着骑着发现前面十字路口有个红绿灯,往前一凑发现刚好是红灯,前面是长长的车队,我看了看手表,还有几分钟就要上课了,迟到了学校可是要关门的呀。想到这里,我骑着车子从两辆车的缝隙间挤了过去。可是红灯怎么还不变成绿灯啊,我急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我直接就闯过去了。刚骑到马路的中间,就听到汽车的鸣笛声,接着就是急刹车声。妈呀,一辆车子差点就撞上我了,我吓坏了,急忙推着车子走到路边。真悬啊,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心开始“砰砰”乱跳。

还好,没有迟到。可我走进学校后想想刚才的经历开始后怕,万一那辆车没有刹住车,万一我没来得及躲,万一……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现在每每想起这件事还让我感到后怕,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闯红灯了。

2.一件害怕的事作文 篇二

所谓“情趣态作文”, 就是从诱发学生的真情童趣入手, 注重学生体验, 注重读写结合, 注重内容新异, 注重指导情趣, 注重实际效能的一个作文体系。其中的“态”字, 指的是整个作文教学中, 教师始终要让学生处于一种有情有趣的学习状态中, 而教师则要努力“促情激趣”, 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志趣, 最终达到提高作文质量与教学效益的目的。

“情趣态作文”的四要素是:导情趣、促体验、触心灵、乐写作。“情趣态作文”的五个“注重”是:教学内容注重情趣化、教学方法注重情趣化、教学手段注重情趣化、教学语言注重情趣化、教学评价注重情趣化。

张志公先生指出:写作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现象, 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 必须按规律办事。在“情趣态作文”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 我一直探寻关于作文教学的规律。下面以《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作文导写课为例, 阐述如下。

一、情趣体验规律

“情动于中而发于言”, 作文是儿童心灵的宣泄, 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没有心灵触动, 让其无病呻吟, 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情”与“趣”的体验。由于“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 造成学生与生活距离越来越远,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常常熟视无睹。为了使学生作文易于表达, 乐于表达,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到生活中的“情”与“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情趣态作文教学不主张开门见山进行审题、构思、选材的指导, 而主张让学生充分感知作文题材的有关情境, 情感上产生共鸣后, 再让学生表达, 这种表达将有“内驱力”作动力, 学生将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正像田本娜教授所讲:学生作文, 需要一定的情感因素, 要使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愿望, 愿意去写, 方能写好。那么, 情趣体验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 千方百计诱发学生的真情童趣。

蔡元培认为:“教育事业, 从积极方面说, 全在唤起趣味。”在情趣态作文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真情与童趣。一方面可以从“情”出发,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精心选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激发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从“趣”出发, 引导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并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作文导写课中, 教学伊始, 我就让学生回忆在学过的课文中, 在电视、报纸、书籍中, 所看到过的令人感动的故事或事情。这其实是从阅读体验入手, 引领学生回顾、交流“感动”, 为整个作文教学定下了基调。

然后, 教师精心选择了歌颂人间真情的《被角》一文, 在略带伤感的音乐声中, 饱含真情地朗读给学生。故事触动着学生的心灵, 牵动着学生的情思, 他们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 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浓浓的亲情。

再有, 在整堂课中, 教师根据“感动”这一教学主题, 在教学语言上努力做到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并以情感为纽带, 激生情, 启其疑, 引其思, 使学生总处于一种“情感浸润”的状态,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当堂体验后要“趁热打铁”当堂实践。

根据人的心理特征, 对刚刚发生的事情体验最强, 记忆最深, 感情最浓, 兴趣最大, 所以抓紧这个时候让学生诉说或动笔写作, 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反之, 同样课上动笔练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去完成, 学生感情已经淡漠, 兴趣已经消失, 这样便很难再写出情感真挚、生动感人的作文。

在《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中, 学生听过《被角》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后, 下一个教学环节马上让他们仿造例句, 把心中的“感动”凝为一个句子;在此基础上, 又让学生把自己那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交流;最后, 付诸笔端, 组织学生写出“感动”一文的中心段落。这样, 学生在感受“感动”的过程中, 由说到写, 在情感激荡中吐露心声, 此时写出的文字最具感染力与生命力。

总之, “情趣态作文”注重营造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 追求情意融融、妙趣横生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当然, 这并不是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煽情与快乐, 而是着眼于对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引导和深度体验, 使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水平, 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直接情感与兴趣, 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二、多维互动规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的互动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任务的完成,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对课堂教学互动规律的探讨势在必行。

1. 在多维互动中形成强烈的“耦合”。

“情趣态作文”在教学方式上主张多维互动, 通过多维互动“促情激趣”, 从而使课堂中的师生总处于一种有情有趣的学习状态之中。

“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学习资源间的互动, 对这三种互动进一步细化, 就可以衍生出多种互动类型, 多种维度的互动均会在一节课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所以我把它们称之为“多维互动”。在教育中, “耦合”可以理解为教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共同发展的过程。“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这正是情趣态作文教学的特点, 因此, 我们说情趣态作文教学具有耦合性。而且多维互动中彼此影响愈强烈, 耦合就愈强, 就愈利于学生认识水平及各种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如何增强师生、生生间的“耦合”呢?其关键是远离平衡态。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写道:“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 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 (从主体的角度看) 、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表现为活动。儿童的认识来源于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 建构起认识的图式。如果一个事物能纳入已建构的图式, 称为“同化”;反之, 如果一个事物不能纳入原有图式, 就要调整改造已有的图式, 称为“调节”。主体能再现客体, 客体符合主体结构, 这种状态就是“平衡”。当系统处于平衡态和近乎平衡态, 即使是开放系统, 系统的自发趋势仍是回到平衡态, 而不会达到新的状态。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 才可能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所以, 只有通过远离平衡态的新的活动, 才能建构起新的图式, 从而经同化、调节又达到新的平衡。如此循环往复, 认识不断深化。

基于上述理论, 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创造性地教学, 不断变化教学, 教学顺序要多样化, 教学设计要新异化, 让学生远离平衡态, 总能和教师与教学资源间保持强烈的耦合。其次, 教师要尽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多组织学生在一起讨论、探究、操作、表演……增强学生间、学生与课程资源间耦合的强度。

2. 利用“软”指导, 促进师生互动。

情趣态作文教学中摒弃“硬”指导 (生硬地教授写作方法) 、无指导 (在无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布置写作) 、空指导 (只提写作技巧的要求而无阐述) , 提倡“软”指导。具体讲:一是指导贴近学生发展水平, 注意结合习作实际;二是指导方式自然多样, 重视边导边练, 重视师生合作互动, 经历指导过程;三是指导重视鼓励, 宽容失误, 表扬夸张尚不过分。这样的软性指导更利于师生的互动, 学生更易于接受。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中, 学生讲述自己的感人故事, 教师结合学生所说及时评点, 并且最后根据学生所说的故事, 自然而然地归纳出写作的方法——道出真感受, 更感人。

生:我讲的故事也发生在冬天。那天, 妈妈骑车驮我去上钢琴课, 我心里有一百个不高兴, 心想:大冷天的, 停一次课有什么了?非让我挨冻。下课的时候, 我才发现, 刚才又下了大雪, 被自行车压过的路面走起来滑溜溜的。我急切地盼望着妈妈的到来, 可等了很久, 那熟悉的身影也没有来 (师插话:那熟悉的身影也没有出现) 。我心里开始抱怨:大雪天的, 怎么还不来接我?突然, 我发现前面的拐弯处围着很多人, 出于好奇, 我小心地踏着雪走了过去。挤进人群, 我惊呆了。 (说不下去了, 沉默了片刻) 原来是妈妈摔倒在雪地上, 她正艰难地试图爬起来。我一下子冲过去, 看到妈妈那痛苦的表情, 我哭了。我哭着说:“妈妈, 您摔哪儿了?疼不疼?”一边说, 我一边把妈妈扶到路边。我心里难受极了, 妈妈一定是怕我等着着急, 车快路滑才摔倒的啊! (抽泣) 这时, 妈妈从怀里掏出一个暖水袋递给我, 轻轻地说:“怕你冷, 我特意回去给你灌的。” (泪水夺眶而出) 那一刻, 所有的埋怨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爱最爱最爱我的人, 我好幸福。 (很多同学受到感动)

师: (深情地) 你的故事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面向全体) 同学们, 你们发现了吗?她在叙述事件的同时, 还道出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先是埋怨, 然后是难受, 最后是感到幸福。所以, 在捕捉到动情点, 进行细致描写之后, 我们还要道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样更能感动他人。 (板书:道出真感受, 更感人)

生: (齐读) 道出真感受, 更感人。

三、全程评价规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 语文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 就要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在情趣态作文教学中, 经过多年实践, 我认为应该遵循全程评价的规律。

作文指导包含字、词、句、段、篇等诸多内容, 而其中规范学生的语言, 使其通顺、准确又是最重要的任务。试想, 学生所写的语言连最为基础的流畅、清楚的要求都做不到, 何以提高作文整体质量。

在情趣态作文教学中, 从“启课”导入, 到创设情境, 指导说话, 动笔练习……均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规范语言, 形成语感。这便是“全程评价”。

例如:学生汇报自己感动的故事。

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 (师插话:先交代时间和环境, 很好) 吃完早饭的时候, 妈妈拿着一件棉衣给我披上, 说“孩子, 今天天冷, 把它穿上”。我说:“不用穿了。”然后妈妈说:“乖孩子, 穿上吧!今天外面天冷。” (师插话:可以不说“然后”) 我望着妈妈那慈爱的脸庞, 眼睛湿润了。 (师插话:这句话说得生动)

师:当时你为什么不想穿呢?

生:我想, 家里很暖和, 外面一定也不冷, 所以不穿。

师:在你执意不穿时, 妈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妈妈并没有着急, 而是牵着我的手, 一起来到阳台上。这时一阵刺骨的寒风吹过来, 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妈妈还告诉我, 每天早晨, 她都会在我起床前, 站在阳台上先感受一下气温, 然后安排我穿衣的多和少。 (师插话:多么细心的妈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回到客厅, 妈妈亲手给我穿上棉衣, 还为我拉好拉链, 整理好衣领…… (师插话:这个细节说得太好了)

师:穿上妈妈给你准备好的棉衣, 走在冰冷的街道上, 你除了感到温暖, 还有什么感受?

生:走在冰冷的街道上, 我感到浑身暖暖的, 还感到妈妈的爱就像这件棉衣一样包裹着我, 是那么温暖, 那么—— (师插话:朴实。说得多好啊)

师: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生: (略)

师:你捕捉到了最动情的情节, 讲得十分动情, 打动了老师和同学们。

3.害怕的事作文 篇三

该来的总会来。爸爸妈妈嘱咐了我几句话后,便匆忙走了。顿时,屋子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男孩呆呆望着深红色的防盗门。不知过了多久,屋外刮起了大风,纱窗呼呼作响,好像魔鬼的叫声;窗帘前后摇摆,好像魔鬼的身影;门咣咣不停,好像魔鬼的敲门声。我吓得毛骨悚然,脑海里浮现出各种恐怖的画面,直冒冷汗。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轻轻地挪到自己的房间,看到书桌上的随身听,我有了主意。我戴上耳机,放大音量,闭上眼睛,趴在桌上,跟着旋律唱了起来,心情顿时好了许多。不知唱了多久,屋外传来一阵熟悉的敲门声,妈妈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门,恐惧立刻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4.害怕的事作文 篇四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我4岁那年。那时候的我怎么可能懂得世上没有鬼呢?一听到“鬼”这个字,我就不敢不听妈妈的话了。夜晚来临,火红的太阳朝我们挥挥手,到西边去了;可美丽的月亮却不见踪影。天空就这样被乌云占领了……

由于听了妈妈的话,晚上我总是睡不好。我翻过身问妈妈“世界上真的有鬼吗?”

“如果你很乖,鬼就不会出现。”妈妈说。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稳了点。可到了深夜我都没睡着。忽然,风大了起来。4岁的我还以为鬼来了,马上把呼吸减轻了一半。窗子也被风吹开了,这时的房间里静静的,而且静得可怕!只能听见爸爸妈妈的呼吸声,原来爸爸妈妈都睡着了,只剩下我在听外面的动静。

这时,我听到走廊里有脚步声,还以为是鬼来了!我吓得直哆嗦,立刻钻进了被窝,再也不敢出来了。可谁知,我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我才得知脚步声是奶奶的。我也暗自庆幸:幸好我4岁没上幼儿园,不然我早就迟到啦!

5.害怕的事作文 篇五

坚强的人依然坚强,胆小的人,从此也变得坚强。------题记纵使前方荆棘密布,我也绝不退缩。纵使身处黑暗环境,我也不再害怕。

纵使一路无人同行,我也可以走到最后。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没有害怕,没有悲伤。拥有的只有坚强和快乐。小时候的我曾一人呆在家里,那时的我看到父母离去,一直以为是他们把我忘家里了,于是一直哭,哭到他们回来,从此,我变得有些内向,胆小,不敢一个人呆在黑暗的地方。渐渐地......我上了学,认识了一些好朋友,我们每天在一起,谈论一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慢慢地......

我发现我不由自主的打开了心房,并发生了改变。我变的开朗,活泼,好动。但当我一人在房间睡觉时,总是把屋门关紧,把头缩进被子里,就那样昏昏沉沉的睡觉。上中学后,我发现我的胆小正潜移默化的消失掉,现在的我也敢一个人睡了,也不会再去想那些令我害怕的“妖魔鬼怪”了。因为现在的我相信科学。世界上永远没有鬼,有也只有胆小鬼。哪怕恰似风中残蝶,我也要用羽翼去搏击风浪,使我从此不再害怕。哪怕命若天定,我也要破了这个天,使我从此不再害怕。地上的枯树冒出了新芽,而我也从此不再害怕

6.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篇六

一、拨动情弦, 情动辞发

小学生的情感是纯真而丰富的。童心幼稚, 真心实意, 蕴藏其间, 像一座未经开采的金山。教师是一位开发者, 只要合理开发、利用, 就能挖掘学生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宝藏;教师也是一位弹奏者, 只要拨动学生的琴弦, 学生才就能情思泉涌, 让优美的文字在笔下流淌。

强烈的表达欲望是写作的无穷动力。所以, 教师应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让学生“乐于表达”, 以致于“欲罢不能”。要想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 让学生思想的骏马自由驰骋;其次赋予写作对象以情感, 选取的题目要带有情感;再次满足学生实际需要或心理的需要, 使学生写得情真意切。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理想》时, 曾这样做:教师先出示三毛的《拾荒记》一段话, 描写三毛小时候的理想是拾破烂, 并叙述拾破烂的乐趣, 接下来要学生猜猜教师的理想,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有说是当舞蹈家, 有说是当运动员, 有说是当老师等。老师说:“你怎么猜也猜不到, 老师来告诉你们, 但有一个要求, 你们不许笑。”教师说出他的理想是小店的售货员, 同学们顿时明白, 原来理想也可以这么普通, 原来理想是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 也不一定是什么科学家等。“接下来你们也要说说自己的理想, 但有一点要说真话。”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 学生无拘无束地谈着自己的理想, 真正到了“情动辞发”的地步。有一个女生说:“我的理想是当家庭主妇, 看着丈夫、孩子吃着我做的饭菜, 我感到很幸福。”有一位男生说:“我的理想是当法官, 当同学吵架的时候, 最终谁胜谁负必须由法官来裁决。”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一篇篇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诞生。

二、采经典之花, 酿造甜之蜜

写好作文需要有积累, 写好作文需要有底蕴。唐诗宋词、童谣名著等经典博大精深,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营养, 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经典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多元的解读、巧妙的构思, 源于生活, 又超越现实, 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每一部经典之作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每位学生读之、欣赏之、长期熏陶之, 都能有所启迪, 增加学生的“文人”气息。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我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篇经典美文, 每月看一本书, 并在班上“开展《经典阅读小报》评比”“好书推荐”“古诗词诵读”等比赛。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心灵受到浸润, 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经典诵读在日积月累中让学生具有丰富的储备。如有一位学生写《我的母亲》不仅写出对母亲的爱, 而且能用上“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诗句;当写与明月有关的文章, 学生也情不自禁用上“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这样学生文章增色不少, 出现了经典优美的音韵、巧妙的修辞、生动的语言、周密的谋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常诵读必会受到熏陶、感染, 变成自己的能力。

三、走向生活, 充实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才有美丽的语言, 才有生动的文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 都来源于生活实际, 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仔细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 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如《写给地球妈妈的一封信》, 学生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地球妈妈怎样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 人们怎样无情地破坏环境, 环境又怎样逐步走向恶化, 有这样的观察、感悟, 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在体验中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春天到了, 可以让学生去捕捉春的气息。为让学生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让学生书包背在肚子上, 并小心呵护着, 然后写作《妈妈我想对你说》, 这样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就此出炉。在种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投入地参加, 尽情地体验, 从中积累了独特、真实的作文素材。

此外, 教师可让学生尽情地游戏。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 学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 能够想人之所未想, 言人之所未言。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就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绘童心, 露童趣、叙童乐, 就能写出实在的事物、丰富的想象, 抒出真情实感。

四、抓住契机, 加强训练

习作就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学游泳的人单单知道游泳的技巧是不行的, 不下水游泳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同样, 光知道谋篇布局的技巧而不去习作也是不行的。习作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在不断运用与练习中才能有所突破。因此, 我抓住一切机会, 训练学生的表达的能力。每天课前五分钟, 我让一位同学说:今天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 或有所感触的人和事,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一篇课文教完, 让学生续写, 或模仿本文值得借鉴之处, 或写他们喜欢的主人公来到我们中间等。这样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课后我以六人为一小组成立一个小小文学社, 我给他们每人发一本漂亮本子。每一周我给他们定一个主题, 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每人在这本子上写一篇。第一位同学写完, 第二位同学必须针对他写得文章提出优点与建议, 然后以此类推。要求写作的同学必须写出真情实感, 评析的同学必须合情合理。期末把它装订成一本书, 收藏在我们班上的图书柜。这样学生都兴致勃勃, 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五、发现亮点, 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带来的喜悦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情感力量, 增强学习信心。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 教师要善于抓紧住这一点, 在作文教学中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 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 多鼓励学生。哪怕一个准确的标点, 一个生动的词, 一句真情实感的话, 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浅谈

冯棪 (河北省邢台市逸夫小学054001)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面对如何教好学生, 如何胜任这份使命, 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摸着石头过河”“前进中摸索, 摸索中前进”, 根据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 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开学初, 我浏览了下新书, 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尽可能地体现编者意图, 在备课时, 认真研究课文, 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去追踪作者的思路, 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备课是关键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步骤, 只有备好了课才能有可能教好课, 要想让学生认真学习好一篇课文, 教师首先要读懂、读透本篇课文,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 并能够准确分析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中心思想。而所有的这一切, 都需要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参,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

一个富有新意的好的导语是课程成功的一半, 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 导语在一堂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 如何才能设计好一堂课的教学导语呢?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课程需要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导语, 教师在进行导语设计时要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展开;要根据教学大纲, 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切不可没有重点, 华而不实, 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反而会让学生听得不知所云。2.导语的设计要简明、概括。导语不应该是长篇大论, 导语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是很低的, 切不可冗杂繁琐。教师在进行导语设计时要注意言简意赅, 语言富有概括力, 抓住课文的实质要点和核心内容, 从而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3.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又有趣味性的导语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三、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闪光点”

儿童在课堂学习中, 在教师的启发或同学之间的启发之下, 常有智慧火花的闪耀。我们把这种智慧火花的闪耀称为“闪光点”。儿童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闪光点是十分可贵的, 它是儿童自我努力、积极思考、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标志。此时的鼓励性评价, 作用有三: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三是儿童的长处和能力, 常常是在鼓励中得以强化的。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只要我们不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 那么是随处可见的。如我在教“官”字时, 提问:“这个‘官’字怎么记?”一个学生回答:“这个‘官’字, 上面是宝盖头, 下面那个东西, 像我们家里的双门电冰箱。”学生的回答, 实在是太精彩了, 我充分肯定学生“善于联想, 善于发现”的闪光点, 实行鼓励性评价。又如, 在鼓励。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同时, 我还成立奖励制度。每次学生习作中有准确的词语或生动的句子, 我都会拿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被选上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换取一颗星;整篇文章写得好可以上班级成果栏, 被选上可以换两颗星;一个学期获得十颗星的同学, 可以评上写作之星。每位学生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在每次习作中都是字斟句酌、多一课堂上, 我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找出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 班上几位学生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这时, 我及时地评价:“大家看看这三位同学, 他们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 这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学习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方法。”这时, 更多的学生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圈划。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 不仅仅表现好的学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励, 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所以, 教师应当好伯乐, 当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伯乐。

四、巧妙运用语言, 注意鼓励性语言的多样性

对小学生的进步、成功, 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进行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 我就会用如下语言鼓励:“回答得很准确!”“回答得好极了!“回答了太漂亮了!”“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多么精彩的发言啊!”有时学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就用惊讶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 你的回答会这样精彩!”“你的回答, 比老师想的还要好, 真不简单!”有时我会把一些学生的思考问题予以归纳, 要求全班同学集中学习。而当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时, 我不是先对不正确的部分评价, 而要首先予以鼓励:“这个问题, 答对了一半, 也是一份进行贡献。另一半, 还要再想一想。”“你读得真准确, 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 我也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 如“动了脑筋, 但答案有误。”“敢于积极发表意见, 非常勇敢。但考虑问题的思路错了, 要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学生, 平时极少发言, 偶尔举手发言, 又可能出错, 我的评价更要着重鼓励主动发言的行为, 而不要在发言质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 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 不能放任自流。当然, “严”也不能严得过度, 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 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 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 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 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总结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应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不断学习相关理论, 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向40分钟要效益;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 一如既往, 再接再厉, 把工作搞得更好。

次修改, 以期望被选上。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向各种刊物投稿, 当学生的习作被发表, 学生是多么的激动与自豪。

7.害怕的事作文 篇七

深夜,无风。我爬上窗台,安静地坐着。这个时候最适合想起什么,可是我忘记了。只是脑海里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在晃。这时,你出现了,在微弱的白光中露出暖暖的笑容。我记住你了,一个会发光的孩子呢!你说,你是天使。

我提着灯笼在黑夜里穿行。冷风吹过,灯灭了。无际的黑暗将我重重包裹,恐惧深深扼住我的喉咙。我惊慌失措地低头,却看不见脚下的路。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要继续前进或是。我想,我找不到方向了。

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在眼前浮现,或无奈或悲伤或哂笑或叹息,而我只能呆呆地站着,挪不动脚步,任凭邪恶的黑暗在心底蔓延。我开始哭泣,用愚蠢的泪水稀释内心的恐惧。

忽然,我的手被另一只手握住。冰冷的指尖触及温热的手心,一股暖意从指尖一直传到心底,慢慢地扩散,化开了心中的坚冰。大大的手掌将我的手连同那颗破碎的心紧紧包住。我抬起头,看到了暖暖的笑容。我笑了。目光勇敢地穿过黑夜,我看到了隐藏在边缘的光明。

白色的光散发着白色的信念,暖暖的笑容,大大的手,似曾相识。是你。

紧紧跟随眼前的白光,坚定,幸福地走下去

8.害怕的事作文 篇八

我害怕近视,可是我近视。不知是天生的,还是……反正只记的好象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戴眼镜了,那时大约一年级了,是在一次体检中发现的。现在我仍戴眼镜,哎,讨厌眼镜,害怕近视……

我害怕体育,可是现在考体育。不知为什么,我只把它视为天意,这是什么天意啊。记得在一次同体育课上,老师万分严肃的说,从我们前一届的同学开始恢复考体育的制度,希望同学们重视啊!有人立刻大呼:不幸啊!我已没力气喊了只是麻木地站着。

我害怕喧闹,可是没有安静的角落。连我自己也奇怪,怎么回这么敏感啊:有一次英语考听力,我的同桌一直在桌上弹橡皮檫,结果我和她狂吵架——我说她害我,

还我只做一半就听不见了,她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我的心从来就容不下杂闹的

声音,所以我总是躲避热闹。

我害怕比较,但是总有人拿我做比较。妈妈最爱说的是人家的孩子……我不懂她怎么就没一点自责的精神,都是她教育我的。其实现在知道这是一种逃避的态度,一种放任……

生活中不是只有顺心事,而有些事,更是我们无法躲避的,所以无须害怕,它们迟早会来,不是吗?

9.一件害怕的事作文 篇九

从这一认识出发, 针对小学生作文的现状, 我们就必须倍加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着力改进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指出, 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对自己、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如何设计我们的习作教学, 并通过实践努力达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上述目标呢?

优秀青年教师朱萍对此做了可贵的探索。譬如, 在《记一件感受深的事》的教学中, 她做了如下的设计、安排:

实录1

师:同学们, 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着许许多多的事情, 它们带给我们酸、甜、苦、辣不同的心里感受。请大家回忆一下, 在你的记忆中哪件事给你的感受最深, 是让你觉得很难过的事, 难过得你直想哭?是让你觉得很难为情的事, 当时真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是让你觉得特别害怕的事, 紧张得你大气不敢出一声?是让你觉得左右为难的事, 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是好, 还是让你十分开心的事, 乐得你手舞足蹈?简要说说是什么事, 它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曾经经历过一件很为难的事情。那是一个周末, 我和爸爸逛商场时看见个小偷, 我很想支持爸爸把他逮住, 但又担心爸爸受到坏人的伤害, 因此我不知道怎么办是好。

生:我感受最深的事情是这样的:上周三上体育课时, 我不小心把脚给扭伤了, 那种酸痛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

生:我在暑假里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 这件事让我无比高兴。

……

师: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就记一件感受深的事, 学习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先后以“拔牙”和“打针”两件事作为全班学生共同讨论的话题, 组织学生通过个人观察、领悟、回忆、梳理,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习如何体验、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这部分的课堂教学实况参见实录2、实录3。)

最后, 教师鼓励学生具体回忆各自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 通过多种方式, 让学生无拘束地自由表达, 展示个性。

实录2

师:生活中的事情给我们的感受太多了, 刚上课时同学们就谈了不少令人喜出望外的、让人十分委屈的、使人非常苦恼的……你们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吗?下面老师请大家分4人小组交流, 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把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后有什么感受、什么想法说清楚, 注意听听别人是怎么表达的。

师: (引导集体交流) 在刚才的小组讨论中你是否发现某个同学的感受谈得特别真切, 想推荐他讲?或者你想听听别的小组的哪位同学发言?当然你也可以自我推荐。

生:那是个周末, 爸爸带我逛商场。在卖钟表的柜台前, 我们突然发现人群中有个小偷正把手伸向一个阿姨的口袋。我吃惊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心想:这小偷真坏, 一定要叫爸爸把他抓住送到公安局!想着, 我轻轻拉了拉爸爸的衣角。爸爸先是一愣, 后来也发现了那个坏蛋, 立刻想冲去抓住他。可就在这时, 我又犹豫了:电视里常常播放那些坏人身上都带着匕首之类的东西, 要是爸爸冲过去一定会受伤的, 那可怎么办啊……

生:我往靠背椅上一坐, 理发师就给我围上围布, 拿起梳子, 启动电推剪, 开始给我理发。只听见耳边“嗡嗡”作响, 像有一架直升飞机在我的头顶盘旋。顿时, 我脖子后面感觉少了东西, 碎头发掉下来一些, 有点痒痒的, 直想用手去抓……

师: (微笑着) 这节课我们在一起交流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和在这件事中的独特感受。透过这些, 老师感受到同学们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深深地为你们的真情而感动。下节课我们就把它写下来, 老师盼着读你们那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

点评

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学生自由表现独特的心灵感受。

从实录1和实录4中, 我们看到, 在朱萍老师的这节作文课上, 学生思维活跃, 情绪高涨, 表达活泼流畅、感情真挚, 个性鲜明, 富有生活情趣……这样的状况确实令人欣喜, 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种思想、感情和词语。”朱萍老师在这次写作教学中, 鼓励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事, 表现自己的“心灵感受”“独特感受”, 无论“酸、甜、苦、辣”“难过的、难为情的、害怕的”“喜出望外的, 十分委屈的, 让人苦恼的……”什么感受最深就写什么, 写什么都行!前文说过, 不同的人, 个性不同, 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也各不相同。而个性是写作的灵魂, 展示个性是写作的动力。朱萍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自由选择感受深的事, 说真话、吐真情, 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 充分调动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积极性, 使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兴趣。

可以说, 朱萍老师这节课成功的首要原因正在于她认真地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个性, 引导学生珍视并努力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切体验。

实践和研究表明:在写作教学中, 像朱萍老师这样引导, 不仅有利于使学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 认识到自己感受和体验的价值, 获得成就感, 激起习作欲望, 而且, 可以让学生通过习作充分张扬个性, 有助于学生观察力、感受力、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实录3

师:同学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感受的事, 有位同学对拔牙这件事有很深的感受, 他对拔牙的感受是害怕、紧张。所以, 在习作中, 就很清楚具体地表达了自己是怎么害怕、怎么紧张的。你们拔过牙吗?没拔过牙的是哪些同学?你能想象出拔牙是什么滋味吗?想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表达的吗?今天, 我们先不急着听他的表达, 先看看当时的情景, 看看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怎样产生紧张、害怕的感受的。拔过牙的同学可以再次跟随这位同学回顾自己拔牙时的情景和感受。

师: (播放无声录像) 现在你就是这位拔牙的同学了, 走在去拔牙的路上你会怎么想?进了医院看见医生了, 你又会有哪些想法、哪些感受?当医生拿着银光闪闪的拔牙器具走向你时, 马上就要拔你的牙啦, 你又怎么想?注意, 现在你就是他了。

生: (推测想象拔牙的感受:或点头, 沉浸于自己拔牙的感受中;或善意地微笑, 笑录像中的孩子那么害怕拔牙;或捂着自己的小嘴巴, 脸上显出害怕的神情……)

师:想听听这位同学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亲身感受吗? (录像声画同步播放) 请大家边看边听边思考:听了这位同学对拔牙时感受的叙述, 他那种紧张、害怕的感受你们能体会到吗?他在拔牙前看到了什么, 是怎么想的?拔牙时那种害怕的感受是怎么产生的?怕成什么样?拔牙后呢?又是怎么想的?

生:他在和妈妈去医院的路上就很紧张了, 进了医院的大门, 他更加心惊胆战, 恨不得往回跑。

生:当他看见为自己拔牙的是个年轻医生时, 就在心里暗暗叫苦:这么年轻的医生, 也能给人拔牙?医生拿着银光闪闪的拔牙器具走向他时, 他吓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生:当医生安慰他时, 他心想:你别把我当傻瓜, 不用说拔, 就是看了也觉得恐怖。我才不上当呢!

师: (小结) 是呀, 这位同学抓住了自己看到、听到什么后心中的感觉、内心的想法, 就把对拔牙的感受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了, 真好!我们有的同学也拔过牙, 感受跟他不一定相同, 只要你也能清楚地表达, 同样行!

点评

活用范例启发, 引导换位领悟如何表达亲身感受。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运用范例, 发挥范例的“原型”启发功能,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通常做法是, 引导学生先学习范文, 弄清范文的内容和写法, 再模仿范文练习写作, 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写作方法。

朱萍老师在实录2的教学活动中却一反常习, 独辟蹊径。她不是引导学生先学习范文《拔牙》, 而是先播放《拔牙》的无声实况录像, 引导学生或通过观察想象 (没拔过牙的学生) , 或通过观察回忆 (拔过牙的学生) 进入“拔牙”的情境和“拔牙”者的角色, 体会拔牙时的感觉、想法和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 教师再播放那位“拔牙”同学的作文, 让学生通过阅读 (听觉的、视觉的) 领悟他“紧张、害怕”的感受是怎样逐步产生、如何具体表达的。

朱萍老师这样活用范例, 是具有心理学和写作学意义的。

写作心理研究指出, 感受, 就是接触了现实生活受到影响而引起的心理反应。生活中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感觉, 不同感觉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如欢悦、喜爱、紧张、害怕等等。心理反应与感觉的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感觉不断积累, 产生强烈的感受, 感受的反复冲击, 会引起激动的情绪, 情绪常充满变化曲折而表现得比较复杂, 所以需要进行梳理, 理出感情发展, 捕捉感受变化。这对小学生来说, 并不是十分容易的。

朱萍老师让学生进入情境, 心理换位, 通过观察回忆、推测想象, 经历了“拔牙”时紧张害怕的感受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观察所得的感 (知) 觉不断积累, 产生了仿真“拔牙”的心理反应。当学生带着这种种“感受”和阅读范文的欲望, 认真学习范文《拔牙》时, 就不仅能“以心比心”地真切体会到“小作者”拔牙时的感受是什么, 怎么产生的, 而且能从中领悟到如何把感受梳理清楚、表达清楚。朱老师对范例的如此活用, 使范例不再是供学生“依样画葫芦”的机械模仿生吞活剥的“样”, 而是真正发挥了范例的“原型”作用,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弄清内心感受与文字表达之间的关系。无疑, 这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表达感受能力的发展。

实录4

师:拔牙是我们不少同学没能经历过的, 刚才我们通过看录像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孩子, 推测想象了拔牙时的感受, 还学习了小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感受的。我们也能这样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在事情中的感受吗?为了便于讨论, 我们先找一个大家都经历过的都有较深感受的事来讨论讨论吧!比如, 打针, 大家都经历过吧?打针这件事, 你有什么感受?同样的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回忆一下, 说说打针前后、打针时你分别有什么感受, 心里怎么想。好好想想, 说的时候要能让我们体会到你当时的感受。

生:记得那是三年级时我们班打预防针, 同学们排队来到医务室门口。我满不在乎, 心想:打针有什么好害怕的。看到班上有的女同学紧张得大气不敢出一声, 我觉得好笑, 心里暗暗想:等会让你们这些胆小鬼看看我的吧……

生:医生把针刺进我的膀子时, 我紧紧闭着眼睛, 头扭向窗外。我不断对自己说:“坚持, 坚持, 坚持!上次妈妈带我去的那个公园景色多美啊, 那么多种菊花竞相开放, 有的我见都没见过呢!”我努力想着令自己愉快的事情……

生:许多没打过针的同学纷纷问我疼不疼, 我安慰他们说:“不疼, 一点都不疼!打针时就感觉像被蚂蚁轻轻咬了一下一样。”

师: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的这些感受都是最可贵的, 因为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的心灵所真切感受到的。写作文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这些感受是很重要的、不简单的。做到了, 你的作文也就成功了。

点评

精选典型话题, 组织回忆讨论, 学习表达独特感受。

在实录3的教学活动中, 朱萍老师精选“打针”作为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的典型话题, 对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 培养学生表达个人感受的能力,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叶圣陶说过,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的实质就是作者从自己头脑储备中提取信息, 形成内部言语, 然后加工整理, 把它输出形成外部言语的过程。因此, 可以说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已经认识了的事物, 是自己以往的见闻和感受。按理说, 小学生头脑里储存的信息 (见闻、感受) 虽然比成人少, 比成人幼稚, 但用这些信息习作还是足够的。然而不少小学生不善于回忆、选择、表达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到作文时就为内容而头疼了。学生缺少这些能力, 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去解决它。

朱萍老师选择“打针”为典型话题, 正是“对症下药”。其一, “打针”, 每个学生都不止一次经历过, 也几乎每个人对此, 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学生乐于回忆, 易于回忆。以“打针”为话题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积极投入。其二, 对“打针”的感受与对“拔牙”的感受, 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在学习范文《拔牙》之后, 紧接着讨论“打针”, 迁移的规律在这里产生了神奇的作用, 学生从范文《拔牙》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很快应用在对“打针”感受的表达之中。其三, “打针”是生活中的常见事情, 以此讨论, 能打开学生思路, 有利于启发学生从自己见闻感受的储备中选取习作题材。

写作心理研究指出, 感受生活总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因个人个性不同, 感受就不一样。正因为每一个人对现实生活都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才会写出千变万化的各具特色的文章。即使对同一生活事件, 每个人写出的文章也都不会一样。朱萍老师以“打针”为共同话题, 不但便于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 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交流面, 而且, 更有助于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打针”时各具个性的感受, 领悟上述的道理。从而, 更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 作文时更努力清楚、具体地表达个人的感受。从这一角度说, “打针”的讨论实质上也起到了“原型”启发的范例作用。正是由于朱老师设计、组织了对拔牙和打针的讨论, 使孩子们在一节课中经历了一个以提高选择提取信息能力、梳理表达感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发展过程。

此外, 从这节课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体会到, 朱萍老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要满腔热情地感受生活, 对生活要富于感情, 要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灵敏地、广泛地感受生活, 努力做到看、听、想, 把眼、耳、身、脑等都调动起来, 主动去摄取生活, 获得感性材料, 丰富自己的感受, 使得胸中具有一个情、声、色、味俱全的立体客观世界。这对培养学生珍视并表达个人独特感受, 展示并发展学生个性有着重要意义。埒

10.我最害怕的事作文600字 篇十

记得小学一年级要打预防针,我们全班按照号码顺序排队到健康中心,我看到有三个护士阿姨在帮前一班的小朋友打针,看到他们手按着臂膀走出来,我很害怕,心跳得很快。突然里面传出小朋友哭的声音,我听了更紧张,心里七上八下,班上有些同学打完针走出来,我赶紧问他们痛不痛?很奇怪他们每个人总是勇敢的回答:“不痛”!我听了有点不相信,心里紧张的感觉依旧挥之不去。

护士阿姨叫我先把袖子云鹄矗等一下比较方便打针。啊!可怕的一刻来了!轮到我打针了,阿姨把我拉过去,我看见护士阿姨拿着一支又粗又大的针管,我害怕的想逃走,阿姨按着我准备打针,我像一只毛毛虫扭来扭去,两位护士阿姨赶紧合力抓着我,安慰我说不会痛,像蚊子叮一样,另一位护士阿姨快快的把针插进我的手臂里,我感觉到一阵刺痛,忍不住哇哇大哭!打完针,护士阿姨一边叫我不要哭,一边把棉花轻轻的放在打针部位上面,那种凉凉的感觉很舒服,慢慢的我就不哭了。

11.我最害怕的事作文500字 篇十一

一天,我去朋友家玩时,忘记了时间,已经九点了,该回家了。当我下楼梯时,突然感觉背后有人在跟着我,可往后一看,一个人也没有,顿时,我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身穿白衣、披头散发的女鬼。

想到这,我赶赶紧跑下楼梯,离开了这里。当我走在路上时,天经全黑了,树叶的声音沙沙作响,好像一个千年老妖在施展法术。好不容易来到了小区里,离家已经很近了!我看见了一双绿色的眼睛,那眼睛是谁的?是拥有血盆大口的吸血鬼?还是身穿白衣,披头散发的吊死鬼?还是青面赞牙的食人鬼?

此时,周围是如此安静,连我的心跳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时“绿眼睛”现出了原型,原来那只是一条大狼狗。我仍然心有余悸的想那它会不会将我撕成肉块。我心里这么想着,越来越害怕,撒腿就跑,一溜烟回到了家,终于逃过了大狼狗的追杀。

12.害怕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篇十二

打开记忆的大门,许多事情让我难以我难以忘却 ,可让我最深刻的是那件事。

二年级的寒假,我来到老家----湖南。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微风如同妈妈的手般抚摸着我的`脸,花朵在风中跳着华尔兹,远处还有隐隐约约的高山,让人留恋忘返。

一天晚上,姐姐带着我去看电影,在看电影时,姐姐突然问我:“我有事要先回去,你能自己回家吗?”,我正沉浸在剧情之中,无意识地点了点头。电影放完后,我才回过神来,懊恼地拍拍头,看着这一片乌黑的小道,无奈地踏上了归途。

那时,我非常爱看《名侦探柯南》这部动漫,刚刚走了一段路,我就想起了《名侦探柯南》里面的剧情。现在草丛里会不会藏着一个尸体?会不会有人拿着枪瞄准我的眼睛?我立刻僵直了身子,如同机器人一般,迈着步子,一时威风好像变成了狂风,在对我笑着,花朵好像沾满了鲜血,对我诉告着一起杀人案件。美丽的小河和宽广的土地在我眼中已经变成了暗杀现场,小狗的“汪汪”声已经成为被害者最后的惨叫……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有了亮光,我才发现手心里已有了汗,而小腿却僵硬地不能动了。这时,不知哪家的狗又叫了一声,我又吓得扑进了妈妈的怀里……

上一篇:某物流公司实习总结下一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