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中班

2024-10-26

幼儿数学中班(精选10篇)

1.幼儿数学中班 篇一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以下“中班数学游戏大全”能让幼儿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学习,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幼儿上中班了,可是对数字、数学一点都不感兴趣,这让很多幼师为此而万分苦恼。别着急,幼儿天生都爱玩,在玩中学数学能让幼儿觉得十分有趣,自然就喜欢学数学了。为此,学前谷小编为您整理了“中班数学游戏大全”,供您参考。

1、盖印章

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

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

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出“轰隆隆„ 轰隆隆„ 呜 „”,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

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

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6、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7、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

10、数客人 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它的好朋友来做客。看看,都有谁来了呢?”(有小老虎、、小熊猫、小猴„„)一共来了几个小伙伴?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2、3 „„)“总共来了几个客人?”(一共来了9个客人。)

1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戏

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13、找妈妈

玩法: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14、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1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16、撒数块

玩法:请幼儿将各色小数块撒在画有大圆圈的纸上,然后数一数,各色数块在圈里、圈外各有多少?并进行插卡记录。

17、小青蛙爱玩耍

玩法:师幼共同扮演“青蛙”,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教师引出里、外标志卡,再次玩游戏,当教师随机抽取里、外标志卡时,幼儿看标志快速地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巩固辨识里、外方位及标志卡。

18、过河寻宝

玩法:场地布置成一条小河,起点放三个圈,终点放一个百宝箱,孩子连续跳三个圈,家长手里拿着钥匙跟在其后面跳到第二个圈里,拿起后面的圈递给孩子,孩子把圈放在前面跳进去家长跟在孩子后面,直至河对岸,家长打开锁,孩子取出“宝物”,举起来,快者胜。

19、看谁投得快又准

玩法:起点放置海洋球,终点和距离终点两米的距离拦两道皮筋,孩子站在起点,家长站在终点的皮筋后面。孩子每次拿两个球,跑到第一条皮筋处向家长手持的小筐中掷球,时间为一分钟,筐内球多者胜。家长可以向左、右、后走动,不可向前移动。20、炸碉堡

玩法:起点放置一块草坪,草坪上一尺拦几条皮筋,终点放一个圈,里面有一个手榴弹。家长在终点两手拿碉堡,藏在碉堡后面。孩子从皮筋下面匍匐前进过草坪后,拿起手榴弹投向碉堡,投中后,家长把碉堡放在地上,孩子跑到家长处,家长抱起孩子,快者胜。孩子要站在圈处投掷,投不中家长不得放下碉堡。

21、戴花环

玩法:起点放置一块草坪起,隔3米拦一条皮筋,家长站在皮筋后两米处的圈内,终点放一面小旗。孩子戴花环,手脚着地爬过草坪、钻过皮筋,给家长戴上花环,家长领着孩子跑到终点,举起小旗,快者胜。22、8的分合法

玩法:每组5名幼儿,一幅棋盘,每位幼儿一套1――7的扑克牌,每名幼儿持一粒不同颜色的棋子,将各自的棋子放在起点,按照自己的标志次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掷出数字几,就向前走几步,如果走到没有图案的格内,就让下一位幼儿掷旋转六面体;如果走到有图案的格子内,就大声说出图案的数量,并向其他幼儿提问该数字和哪一个数字合起来是8,然后与同伴一起从自己的数字卡中拿出相应的数字卡,拿对的幼儿向前走一步,拿错的幼儿原地不动,看谁先走到终点,谁就在城堡的最底层插一面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彩旗。游戏反复进行,谁的彩旗第一个到达城堡的顶端,谁就取得胜利。

23、捉迷藏

玩法: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当兔妈妈发出口令,例如,请小兔子藏到比5多1的数字下面藏好,幼儿便迅速躲藏到有数字6的大树下面,反复提问进行游戏。

24、贴‘蝴蝶’

玩法:请幼儿站成人数相等的4路纵队。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排头幼儿迅速跑出,跳过3个胶圈,钻过拱门,跑到墙壁前,在盘子中找出得数为8的一块彩色拼图贴在墙壁上,再从两侧直接跑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然后站到队尾。如此依次进行,以最快把“蝴蝶”完整拼出的队为胜。

25、找朋友

玩法: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中一半是7以内数组成的其中一个形式,另一半是7以内数;音乐响起,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后,大声说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如:2和5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最快找到朋友的幼儿获得小红花先离场。

26、‘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与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27、母鸡’”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28、撒树叶

玩法: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然后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多少,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29、瓶子宝宝排队

玩法:以每条跑道为例:高矮不同的塑料瓶子4个,分别用色纸装饰瓶身,如眼睛,嘴巴等。放在对面的一桌子上。幼儿从起点处跑至对面,把桌子上的瓶子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序排列好,再返回起点处冲线,以排队排得对又快的幼儿为胜。30、小小统计员

玩法: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31、开火车

玩法: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 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32、送信

玩法: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33、小剧院

玩法: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34、找小动物

玩法: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请几名小朋友蒙上眼睛,到前面来摸一个小动物,睁开眼睛后说出什么小动物的家住在第几层楼)。

35、蝴蝶找花

玩法:10名幼儿扮花儿,3名幼儿扮蝴蝶。音乐开始时3只蝴蝶在10朵花之间飞舞,音乐停止时,蝴蝶停在任意一朵花后。要求幼儿根据蝴蝶停的位置,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蝴蝶停在第几朵花后。

36、坐火车

玩法: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37、排队

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38、小鸭吃鱼

玩法:在纸上画上要求的各类型鱼,然后剪下。把这些纸鱼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是个小鸭鸭,饿肚子了,想吃这些小鱼,小鸭想,我一样一样地吃,比如先吃长鱼短尾巴的,再吃长鱼长尾巴的,就这样,一样一样地吃,并且边吃边数”(把纸鱼拣到一纸盒内就算吃了)。

39、玩纸卡

玩法:先做好三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游戏开始,三人围坐,明确游戏规定,第一个拿出卡片的让后面拿出卡片的少几多几,必须执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说:“比我卡片上的数必须多3,”那么后拿的必须照办,如先拿的是5,后拿的必须是8,游戏开始后,轮流先拿三次(当然可灵活一些,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时,大人故意拿错,问孩子对不对、再向下进行。40、堆豆顶一堆饼干

玩法:在桌子上堆三堆糖菜豆,堆与堆之间距离稍大一点。如三堆菜分别是6、7、9颗,让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两堆或三堆饼干,其数目之和等于上面那堆菜豆数。如第一堆菜豆是6,让孩子下面堆三堆饼干,应该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摆完,如都对就把菜豆拿开,再用饼干堆成不同数目的三堆,在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还可反过来,堆六堆菜豆,下面变成两堆菜豆一堆饼干,达到数的分解与组合。还可加上书写,6=1+2+3„„

41、钓鱼

准备: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

玩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或者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42、大色子棋

玩法:幼儿利用泡沫地塑,按1-20的顺序先拼搭好棋盘,在用色子玩游戏,既可以进行序数排列,还可以进行倒数、奇数、偶数的玩法。

43、替换

玩法: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44、快乐电报

玩法:将幼儿分成红绿两队,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45、走飞行棋

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看看哪队先到达终点。

46、占“棋盘” 玩法: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结语:中班幼儿适合玩的游戏越来越丰富了,像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幼儿教师要用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游戏,也可以将音乐、美术、体育等领域的游戏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喜欢学数学。

2.幼儿数学中班 篇二

关键词:活动设计,主题内涵,活动目标,主题经验

本学期我参加的中班中心组着力于探索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二期课改对幼儿数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掘生活中丰富的数学资源, 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就是情景与主题、知识点的匹配以及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徐苗郎老师说:“不同于以前一定要孩子掌握某些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思维能力, 比如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在这里知识成为一种载体。”在一课三研的实践探讨中, 我们不断总结经验, 提升理念, 从而完善我们的教育行为。

一、挖掘主题内涵, 寻找与生活中的数契合的内容

“找座位”这个活动来源于“交通工具”这一主题, 其中的一个分支开火车。在这个主题中, 幼儿观察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 体会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了解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简单常识和规则, 并学着遵守。看似没有什么与“数”紧密相关。但其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其中一定蕴含着数学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乘坐交通工具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对号入座的问题, 而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 其包含着对应、排序、空间感知等许多数学的内容。

“找座位”这个活动, 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生的问题, 我们发现孩子身边的数学,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数学经验, 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 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确立活动目标, 教育目标指向性明确具体清晰

活动的目标是整个活动的灵魂, 教师在组织活动中一定要心中有目标, 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 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 因此, 在数学教育中, 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在制定目标时我考虑主题目标和领域目标两个方面, 然后在实施中再作调整。在反复研课的过程中, 我们对“找座位”活动的目标进行了修正, 使之更具体, 更有可操作性。一研时, 我的目标为:

(1) 认识火车票, 尝试根据座位号对号入座。

(2) 体验坐火车的规则和过程, 感受坐火车旅行的快乐。

大家讨论提出, 对于第二条目标, 是契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和主题经验需要的, 而既然是一个数学活动, 目标肯定要指向幼儿的数学经验, 数学活动的目标要更为严谨, 更为明确, 才能够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 帮助幼儿提升数学经验。对号入座是一个过程, 在目标中要体现在这个过程之中, 幼儿能够获得什么?感悟什么?目标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 而不是空泛、笼统的。

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中班数学领域的教育要求, 虽然对应车票找座位看似简单, 但其中座位的排列方式是一个挑战点, 在找座位的过程中需要孩子自己去推理、判断。在实际的模拟车厢中找座位和平面的操作教具对孩子的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 更需要他们对空间位置的认识。要适合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 我确定的这个活动目标是:

(1) 尝试根据车票对号入座, 感知数字与实际位置的对应关系。

(2) 体验坐车的规则和过程, 感受坐车旅行的快乐。

活动的目标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所以通过这个目标, 很容易看出活动的重点落在了“对应”上———理解车票与位置的对应关系, 而活动的难点就是幼儿能在模拟车厢里找到自己的座位。

三、合理设计环节, 在情境中推动幼儿发展

围绕教学目标,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 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 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数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幼儿对数学经验的有效探索。

所以在设计环节时既要明确自己设计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是什么;又要理清层层深入的环节脉络;还要让幼儿有兴趣愿意参与进来。我以“激趣→理解→实践”三个大环节来有效地达成目标。

1. 仿真情境, 激发热情

在模拟情境中学习, 就是要借助模拟情节, 将目标巧妙地转化为情境本身的内容和规则。整个活动贯穿在去杭州旅游这一情境中, 开始以旅游乘坐的交通工具, 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再以猜猜说说车票为引线, 引出大家一起坐车旅游的情节。

在整列车厢的摆放上也考虑到幼儿从PPT到模拟场景, 如何让幼儿感觉真实的在车站找车, 又能够把在PPT中感知理解的东西运用到模拟场景中去, 我们在时间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反应做出了调整 (见表一) :

(1) 把全部向前的座椅调整为面对面, 更贴近真实的车厢。

(2) 调整车头的位置和车厢里座位号, 让场景中的车和PPT中的车感知方向和位置一致, 贴近幼儿习得的经验。

在车票的解读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播放乘务员的录音来解释介绍车票上的信息;在幼儿理解座位号的环节, 我则带入了教师找座位的情境;在幼儿自己在模拟车厢内找座位的时间, 我轻轻地播放乘务员的乘车须知还配上了悠扬的背景音乐, 让幼儿仿佛置身在真实的车厢之中;最后还有作者车游西湖的环节, 首尾呼应。孩子们像正在去杭州旅行一样, 沉浸在去旅行的情境中, 自主求知和探索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2. 搭建阶梯, 小步递进

幼儿感知、理解、习得数字概念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的逐步递进的, 这决定了活动的过程安排必须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育活动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 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 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在组织活动时, 我根据幼儿身心特点, 不断地调整环节, 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序”, 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二环节是幼儿理解座位号和实际位置的关键环节, 通过三次实践, 不断尝试细化再细化。 (见表二) 就像在一个较大的落差前, 给幼儿搭建一个楼梯, 同样的高度, 要用多少台阶, 才能让幼儿爬上去?台阶过少, 幼儿就很费力, 只有多给幼儿几个台阶, 才能使幼儿更好地走上去。

我用PPT逐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在一次次为教师找座位的过程中, 逐步加大难度, 给幼儿提供台阶, 小步递进, 帮助幼儿从一维到二维、从实际感知到按规律推测、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 感知车厢、座位的空间位置, 理解车票上的座位号, 了解找座位的方法, 让幼儿在有梯度的教学活动中经验提升、能力得到发展。

3. 参与性强, 乐于实践

幼儿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是来自于幼儿的行动, 他们是通过活动, 通过参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我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 让幼儿自主、独立、愉快地参与活动, 体会数字在乘车时的实际应用, 探索数字的规律, 获得数学经验。在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的说和做为主, 在幼儿相互讨论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提升, 在动手和动嘴的过程中, 把动作内化转换为思考方式。

参与实践操作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我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 多次调整以适合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加大幼儿的实践机会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充分让幼儿实践 (见表三) 。第一次幼儿从平面到立体, 在过程中幼儿难免有困难, 找不到自己的座位, 这时我请幼儿相互帮助。

有的我用语言提示引导, 在幼儿都坐好后我采用教师一一检验的方法, 第二次幼儿找座位, 幼儿有了第一次经验, 所以我重在幼儿成功的体验, 幼儿第二次使用的时间明显减少, 我就请幼儿自我检验和相互检验, 根据座位号背后的票号检验自己和同伴坐的是否正确。幼儿即参与了实践又参与了检验, 再一次巩固了自己习得的数学经验。

四、整合多种经验, 在活动中提升主题经验

幼儿的经验是相关联的, 整合的经验更适合幼儿, 在情境中巧妙整合各种与主题相关的经验更能突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这个活动融合了序数、序列、对应、推理、空间方位等数学知识, 同时也融入了认票、认座、遵守乘车规则做文明小乘客、上下车注意事项、旅游看风景的体验等许多和交通工具和出行有关的主题经验在内。

把“学数学”变为“用数学”, 让幼儿在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 感悟数学在生活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不仅能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和技能, 还锻炼了思维能力, 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的正确选择和把握, 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活动在主题中的价值, 既明确了主题中可整合的数学经验, 又使幼儿在数学活动探究的进程中获得主题经验的提升。

3.幼儿数学中班 篇三

一、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活动方案时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组织和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已有发展水平。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水平。如果设计的活动高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那么这个活动很难“同化”到孩子的知识结构中;如果设计的教学活动低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或者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无效的。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亦如此。

2、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数学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在活动设计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个学年甚至是这个学期,幼儿需要掌握理解哪些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哪些是比较容易让他们接受的,哪些是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教师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根据正在进行的主题进行设计。

3、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经验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探索,操作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己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既要考虑到他们的即时需要、他们的兴趣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又要使他们在经过活动中的思考和探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明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现在可以具体落实到活动方案了。一般在教学活动方案中会出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材料和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

(一)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确活动的教育方向,引导活动过程的设计。在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上,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目标等三个方面来制定。认知目标既数学方面的需要幼儿理解或掌握的目标;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既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及爱思考会主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目标;操作技能的目标既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比如会摆弄材料等。在设计原则中已经提到,数学是自成体系的,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已有经验进行设计。比如在《我来做围巾》中,我们设计了目标1、探索用实物测量物体面积的方法。2、体验用数来解决问题的快乐。在小班我们的孩子已经认识了各种形状,并且知道一个正方形(手工纸)可以通过折叠变成两个长方形或者四个小正方形,但是用小的面积测量大的面积没有尝试过。考虑到幼儿有这个折叠手工纸的前期经验,因此设计的目标1,这是认知目标。对于目标2,让孩子们知道数学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是情感目标。当然还有一些隐性目标,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教师是引领幼儿步入数学殿堂的引路人,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将直接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的设计方案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是行之有效的呢?

1、各个环节架构围绕目标,层层递进。

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老师心中要铭记这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大目标,在活动中可以化成哪些小目标,这样每个环节围绕一个小目标进行,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最终达成大目标。比如在“我来做围巾”中第一环节让幼儿说说见过的围巾及其形状,巩固了所学到的各种形状并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小熊开围巾店需要小朋友帮助的情景,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用实物测量面积的方法。通过第二环节,小朋友开始疑惑:同样面积的布为什么两个朋友量出来围巾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这样自然过渡到了第三个环节,让孩子们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从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即角对角、边对边的剪裁才是最节省布料的方法。这个环节也是幼儿自我检验、自我纠错的过程。

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环节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这些环节是否能达成活动目标,各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还要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数学经验是否能迁移到生活中去。“数学基础知识来自于现实生活” ①所以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环节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孩子的知识迁移,看看他们是否会把这些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

2、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是孩子以游戏情境为主。心理学家指出探索、操作和活动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中班的孩子能一下子接受吗?答案是否定的。“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计划,应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去探索、自由的操作,并由儿童来发现。” ②因此我们在确定了环节的架构后就要考虑每个环节中的设计各种情境,让幼儿游戏和操作。中班的孩子动手和整理能力还不是很强,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方便操作的材料,如:在“我来做围巾”中,先以小熊要送围巾给朋友,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参与的情景吸引幼儿,再通过围巾模板,在“布料”上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作品完成后,教师又引导孩子发现:同样的布做同样的围巾,怎么会做出来的围巾数量不同,逐步引导幼儿发现角对角,边对边的裁量方法最节约最科学。这样,在情境游戏中,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当然,数学活动的目标可能在一个教学活动中100%的达成,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目标延伸至日常活动中,让孩子在生活中加以巩固。

参考书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金浩主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幼儿中班数学课教案 篇四

[教材简解]:

《找好朋友》通过找好朋友的形式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相应的经验,并说出“谁和谁是好朋友”,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数学操作活动,懂得在朋友需要的时候要相互帮助。

[目标预设]: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相应的经验。

2.幼儿学习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

3.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2.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设计理念]:

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孤僻,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不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通过这节数学活动“找好朋友”,让他们在学本领的时候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懂得了互相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设计思路]:

《找好朋友》小班孩子很怕孤独,他们能感受没有朋友是那么的孤独,有一个或几个好朋友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这节课通过孩子对好朋友的情感来完成数学操作活动,通过“手拉手的图案”体现好朋友的意思,既形象又生动,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集体活动请丁丁小朋友上台和老师做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小朋友一起念儿歌:

“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好朋友,我们小手拉小手。”

老师:老师和丁丁手拉手,我们两个是好朋友。

我们还请来了很多的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这些小客人今天遇到了一个问题,他们找不到他们的好朋友了,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教师一一出示雨鞋、拖把、锅、洒水壶、伞、镜子、水桶、梳子、花、桌子、椅子、茶杯、被子、热水瓶、床、勺子。小朋友一一指认,简单说出名称、用途。

师问:它们是来干什么的?(找朋友)教师出示大的挂图,上面画许多“大手拉大手”的手形图。看看什么和什么是好朋友?让它们手拉手。幼儿上台找好朋友贴在“大手”上。

(二)操作活动老师出示操作纸,上面是“小手拉小手”的图案。

师:纸上也有许多小客人,它们也要找好朋友。

幼儿一一说出名称。(画笔、牙膏、脸盆、篮球架、羽毛球、榔头、笤帚、花瓶)教师出示篓子,它们的好朋友都在小篓子里,请小朋友帮忙,将它们的好朋友找出来放在它的旁边,让它们手拉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朋友正能干,这么快就给他们找到好朋友了,让我们一起看看对不对,一起说说,什么和什么是好朋友。学说完整话.

拖把和水桶是好朋友;脸盆和毛巾是好朋友;桌子和椅子是好朋友……

2.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谁和谁还是好朋友?

三.评价表扬找得又对又快的幼儿,按要求整理物品,奖励表现好的幼儿。

四.结束部分

这些小客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们非常感谢小朋友。那么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啊,请你找一找,好吗?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存在,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好不好?告诉他们,谁和谁是好朋友!

1.【最新】幼儿中班数学课教案

2.幼儿中班数学课教案

5.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活动 篇五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活动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竞赛用的物品——星星、气球、贴纸等,活动场地布置左右边上挂东西。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

(2)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3)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4)竞赛游戏:“听口令”。(选择自己喜欢的手环颜色,然后找同样颜色的队坐下。)A、把手环戴在右手。

游戏规则: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B、全部都对了,得一颗星,有错不得星。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边、右边。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总结

6.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 篇六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马红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四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且能够很好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利用废旧的纸箱、海绵纸自制的道具“魔术箱”和“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老师带幼儿做手指操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小朋友们,今天早晨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你们猜猜看是谁打给老师的?猜不到,那老师告诉你们是魔法王国里的国王打给老师的,他邀请老师带领我们小朋友去魔法王国做客,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四种几何图形。

(一)游戏1:摸一摸“魔术箱”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1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圆形,幼儿仔细观察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启发幼儿说出)

2.教师再念儿歌,当幼儿摸到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三角形宝宝是一样的。游戏反复进行。

3.总结: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坐小山立的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二)游戏2:魔法棒变、变、变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两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游戏3:给小动物找家

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啊?(小鸭子)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幼儿给小鸭子建一个家。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活动结束。

天也黑了,我们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开起小火车回家喽。

7.幼儿数学中班 篇七

“假日小组”是幼儿自主选择同伴组成小组, 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 在家长陪同下共同进行的小组性活动。“假日小组”成立不到一学期, 已开展了两次活动。

“假日小组”活动之一:周末聚会

1. 组建“周末聚会”小组。活动前,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选择周末聚会地点, 经过自由推荐和举手表决, 幼儿最终确定了五个聚会地点。然后, 幼儿自由报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聚会地点组成小组, 并以聚会地点命名各个“假日小组”, 分别为“中山公园组”“爬山组”“富源广场组”“沙滩组”“五四广场组”。

2. 制订小组活动计划。“周末聚会”小组成立后, 教师分别组织各个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聚会的时间、内容、物品的准备及其负责人, 并用图画和符号进行记录。例如, 下图为中山公园小组的聚会计划, 包括具体的聚会时间、聚会地点、活动内容、小组成员、各成员需准备的物品。

各组完成周末聚会计划后, 孩子们都急切地盼望周末的到来。周五离园前, 班主任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家长会, 向家长详细介绍聚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通报了各小组成员的名单, 并解读了每个小组的活动计划。会上, 教师还介绍了班级幼儿的交往现状, 指导家长在聚会活动中不要干预幼儿之间的交往, 而是注意观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特点和问题, 顺势引导其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式方法。

“周末聚会”活动赢得全体家长的赞同, 家长会结束后, 家长们自动留下来, 分组聚合在一起。研读孩子制订的活动计划, 商讨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并纷纷表示十分期待这次活动。

3.“周末聚会”活动如期举行。活动过程中, 家长以照片、录像等方式记录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情况, 如友好的交往言行、矛盾冲突及其解决的方法等。

4. 组织活动分享, 提升交往水平。周一到园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各个“周末聚会”小组用照片、图示和符号等方式制作了信息报“快乐的周末聚会”。在此基础上班级组织了“周末聚会”的分享活动, 用意在于提升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意愿和技能, 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分享与同伴友好交往所获得的愉悦情绪。如中山公园小组的时畅小朋友说:“我把我的棒棒糖分给大壮、阳阳一起吃, 他们很开心, 我也很开心。”教师还选取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例如大壮不经过允许就去抢骑同伴的自行车;果果带的滑板车不让别人玩;豆豆想和大家一起玩赛跑的游戏, 但不知道参与的方法……通过讨论, 帮助幼儿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 如自己的好东西应该与同伴分享;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可以轮流玩;可以用请求或交换玩具的方法加入同伴的游戏;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应该用协商、和平的方式解决;勇于表达对同伴的关心, 等等。

“假日小组”活动之二:我是小主人

“周末聚会”活动后, 不仅幼儿之间更加认同、接纳和亲近, 家长彼此之间也更加熟悉了,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幼儿之间相互邀请做客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发动了第二次“假日小组”活动——“我是小主人”。

借助周末聚会活动的经验, 班级幼儿的好朋友之间迅速形成假日活动小组, 并通过协商, 确定了本组第一次做客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给予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更多关注和帮助。如有一位小主人是不善交往的泽泽, 活动前, 教师与泽泽妈妈进行了沟通, 协商引导泽泽学习当小主人的方法。待客准备时, 妈妈和泽泽共同商量需要的水果和食品, 并一起去购买。在妈妈的协助下, 泽泽自己准备了待客的玩具。周末, 程子航、李泽一、桐桐和张俊涛如约来到泽泽家做客。泽泽热情地款待小客人, 他还拿出自己最珍爱的大型汽车轨道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耍。事后, 小客人都对泽泽这个小主人表示满意, 泽泽自己也很开心。泽泽有了当小主人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后,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以往少见的主动和自信, 和同伴的互动越来越多。

在“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分享中, 孩子们运用绘画、拼摆、泥工等多种形式, 表现自己当小主人或小客人的情境以及和好朋友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快乐体验。

第一次“我是小主人”假日活动结束后, 孩子们自发地组成小组, 协商决定了组员之间轮流做小主人的次序。常常会听到有孩子说:“昨天, 小朋友到我家做客了, 我们在一起……”

8.中班幼儿剪纸课程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幼儿剪纸;兴趣;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01-001

剪纸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我们把剪纸活动作为班级特色来进行研究,是因为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的形成,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1.利用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教师除了要为幼儿营造—个宽松、平等、和谐、家庭式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外,还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首先我们请幼儿欣赏了民间剪纸大师的剪纸艺术。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然后幼儿现场尝试剪纸,让孩子们观察纸在小小剪刀下的变化,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然后,通过在环境中布置剪纸氛围,如教室的墙壁上、走廊上、窗户上,我们都贴上或悬挂着各种剪纸作品,将幼儿熟悉的事物,如水果、花草、小鸟等通过剪纸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在欣赏中激发起对剪纸的乐趣。

2.利用游戏让幼儿学会剪纸的方法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经验的自主积累和能力的主动发展,注重教育策略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运用新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不断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自主习得方法。

中班孩子年龄小,幼儿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协调,力量也不够,所以使用剪刀有困难。在手指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妈妈,中指是姐姐非常熟悉,我灵机一动,编成小儿歌:“小剪刀,向前伸,两个山洞竖起来,上面山洞爸爸钻,下面山洞妈妈姐姐钻进去,小剪刀和宝宝乐开花。”儿歌一念,小朋友都特来劲地做起了手指钻山洞的游戏,在做的过程中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握剪刀的方法。

3.利用主题活动渗透剪纸活动

在课程探讨中,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遵循幼儿已有经验,选择性地组合和运用教材,自主地调整课程内容,构建不同的主题课程,使班级主题课程的构建体现个性化。

在主题活动《我找到的春天》中,我们注意挖掘与剪纸相融合的活动,同时考虑到现在孩子正在练习使用剪刀剪直线,我们将原有课程进行了一些调整。如绘画活动《美丽的郁金香》中,我们改变了幼儿用绘画形式体现“郁金香”,而是引导幼儿将红色纸沿直线剪成简单的长条,粘贴成郁金香的花束,比绘画形式更能表现出花束的绚丽色彩。在泥工《春天的花朵》中,我们将不同颜色的纸剪成不同的条,粘贴在一次性蛋糕盘四周成花造型,展现了花瓣的奔放。在《快乐的六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剪窗花、制作“彩链”等,挂在教室门口,活动室墙上等,表达自己节日的快乐心情,使剪纸活动更具趣味性,不断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4.利用区角活动给予幼儿创造空间

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日之功、一招之力,而必须经过幼儿长久的自身实践操作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而区角的作用,正好满足幼儿的这一需要。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使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自由的操作空间,可以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尽情张扬。因此,根据幼儿需要,我们创设了“剪纸乐”活动区域。

在区域里,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供幼儿自由剪一剪。如在“新年到了”主题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打扮我们的活动室。有的幼儿制作“窗花”,有的幼儿制作“彩链”,有的幼儿制作拉花,还有的粘贴鞭炮等。在制作“新年彩蛋”中,通过亲自尝试,幼儿利用了不同的装饰方法,有的剪成直线粘贴在蛋壳上,有的剪成圆片贴在蛋壳上,有的剪成“流苏状”给鸡蛋穿上了“裙子”,还有的剪成简单的水果、动物等造型贴在蛋壳上,幼儿对不同的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乐此不疲,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关注有差异的孩子。周媛宝宝剪纸比较流畅,当别的孩子练习剪直线条时,我们就为她提供了剪曲线的材料。徐乐宝动手能力比较差,还不会用剪刀,我们就耐心地指导他学习使用剪刀。通过区域中的个别指导,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指导的不足,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重视多种资源的利用,让资源共享

在开展本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幼儿园、家庭以及多媒体等多种资源的利用,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综合多种教育因素,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选择,作为班级课程的基本资源。

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到处都有剪纸作品,我们在散步时会引导幼儿一一欣赏,介绍每一幅剪纸作品的名称和故事。当家长了解我们的剪纸课程后,很多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剪纸信息,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剪纸氛围,达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6.课程活动后及时反思,不断提升教育行为

在每次的课程活动后,我们都要进行及时地反思,对孩子有价值的活动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做到自己与自己对话,进行自我质疑,进行自我解惑,不断梳理自我教育行为,在反思的过程中调整课程,提升自己教育行为的有效性。

在制作“彩链”时,我示范将彩链按照“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的顺序进行依样排列,可是当幼儿操作时却没有按照颜色的顺序进行制作,作品是“惨不忍睹”,孩子们也失去了制作的兴趣。反思这个活动,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我不当的教学行为有关。首先,孩子还没有具备将四种颜色进行依样排列的能力,要先选择两种颜色进行交换排列。另外,孩子制作彩链还有困难,尤其是一环套一环的粘贴方法有难度,那么,我们可否只先要求幼儿能够将圆一圈一圈的连起来,这是制作的难点,而不要先要求孩子按照颜色的顺序进行粘贴呢?当孩子熟练操作后,可以再提高要求,进行依样排列,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过反思,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我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没有要求孩子进行多种颜色的依样排列,孩子们大胆制作,虽然颜色没有有序排列,但五颜六色的彩链同样将我们的活动室打扮得美丽、热闹。

9.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九

执教者:李红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盒子,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今天,米老鼠来我们幼儿园做客,米老鼠他特别高兴,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盒,引入主题

二、教师出示实物

1、老师展示盒子——大盒子里面套小盒子

师:让幼儿按箭头的方向把盒子摆一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2、第二份礼物——雪花片

师:让幼儿观察雪花片

雪花片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大小一样,都是圆形; 颜色不一样,有蓝色,白色。。

师:可以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

幼儿:三个黄色三个红色

四个黄色四个红色…..三、动手操作

让幼儿小组合作探索排列雪花片,师巡回指导。

四、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五、第三份礼物——正方形卡纸

请幼儿每人折一顶帽子,记住自己的颜色

师:可以按什么规律排呢?

幼儿:红——黄——蓝

黄——蓝——红

听老师的口令按箭头方向排列 活动延伸:

10.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十

1、使孩子们同过观察,比较,表演,游戏等活动认识1――9各数的相邻数。

2、通过学习相邻数,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表演的乐趣,对美的欣赏,对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1、交代游戏规则: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表演,蝴蝶到处飞舞,唱到一半的时候,每只蝴蝶做一个花心,身上的数字和花心的数字是相邻数的小朋友,数字娃娃就做花瓣,手牵手把花心围起来。音乐完了,就从头再玩。

2、大家玩游戏。

七、结束。

1、放打雷的音乐。

师:呀,要下雨了,我们到蘑菇下躲雨吧。免的挤在一起,你身上的数字和蘑菇上的数字是相邻数,你就进去躲。

2、大家都躲在蘑菇的下面。(放下雨的音乐声)。

3、关掉音乐。

师:看,雨停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蝴蝶、数字娃娃再见吧!

上一篇:沙盘游戏用途分类下一篇:2016财务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