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食教学设计

2024-09-18

看月食教学设计(共10篇)

1.看月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4个。

2、 联系前后文理解比喻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了解月食的成因,知道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2、 了解月食的现象和成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示题,读题。

2、 说说你对“月食”有哪些了解,或你想了解些什么?

3、 小结板书:月食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有月食?

二、 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发生月食时会有怎样的现象?用“--”划出。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用“~~~”划出。

2、 交流。

月食现象。

(1) 指名说,评议。

(2) 出示:

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

慢慢的,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

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

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

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

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

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a. 默读,结合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b. 小结:比喻句用的十分恰当,是按月食的经过写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不能调换顺序。

c. 指导朗读--男女生读--看图片引背

d. 学习生字:镰、钩、铜(用形声字记忆)

月食成因。

(1) 指名交流(当月亮……又会亮起来的)

(2) 自读课文,看图片,想想月食是怎么回事?

(3) 请同学上台看图片介绍。

(4) 指导朗读。

3、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天狗吃月亮是不科学的)

分角色朗读1、6节。

4、 有人说吃了鱼子会笨,打喷嚏是有人想你……

你有什么想法?同桌交流。

四、复习拓展。

1、 复习字词。

2、 读课外书,用科学方法介绍某一种自然现象,

如:打雷、下鱼、彩虹……

[看月食 教案教学设计]

2.听《看月食》有感 篇二

参加了扬州聋校开展的“新课程新理念暨主体性教学活动”,收获多多,感想多多,其中感受最大的要数听黄丹丹老师的《看月食》了。黄丹丹老师讲的《看月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她娴熟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设计的内容及呈现的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她充分利用课件的动态性、直观性、可塑性进行教学,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她用激情揭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天地中遐想„„

听黄丹丹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极大享受。那浓郁的感情色彩,那精湛的口头语言,那潇洒的动作手语,无不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由此,我想到: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立于大潮之颠。

黄老师的《看月食》这一课,使我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动态,明确了课改理念下的备课和上课,分辨出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责任和义务。

3.看月食作文 篇三

夜神急了,推了推他一把,把他推下了山,顺手一拉黑被子,于是,夜幕降临了。

太阳公公还依依不舍地留在天边望著人们,不肯离去。夜神急了,推了他一把,把他推下了山,顺手一拉黑被子,于是,夜幕降临了。我搬了条小凳,坐在院子里,大概你还不知道我要干啥吧?告诉你吧,今晚有月食。

嘿,快看,快看!月亮升起来了,一轮金黄的圆月像面镜子,发出柔和的光芒。一个淡淡的黑影在晃动,这是月宫的“工人”又在伐桂花树了,我仿佛隐约听见了伐木声。十几分钟过去了,月亮仍是圆圆的,一点也没有变。突然,她的圆脸右边闯进来一个黑东西,竟把月亮右边的脸揭去了一块皮,还渐渐侵蚀进去了。月亮的.缺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了,后来变成了一把大梳,又变成了弯弯的镰刀。这时候,巨大的天幕上增加了闪烁的星星,月亮的脸越来越瘦,越来越小,像是饿久了的孩子一样,瘦得皮包骨了。月亮连镰刀也不像了只剩下细细的半个指环。

哼,黑东西的野心也太大了,得寸进尺、大耍无赖!小星星瞪着眼,都有一肚子火,它们抗议着,可抗议有什么用呢?最后黑东西还是把月亮整个儿吞没了。天空顿时黯然失色,小星星的眼睛冒着火。大概已是子夜时分了,黑东西好像发觉“众怒难犯”似的,把吞进肚里的月亮一点点儿吐了出来:先是牙丝儿,然后成了镰刀,成了小船,成了鸡蛋,成了月饼。

4.看月食作文 篇四

我搬上凳子,坐在院子里,你还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吧!告诉你,我要看月食!

十几分钟过去了,月亮没有一丝变化,还在广阔的天空上挂着。正在我等的不耐烦准备走时,突然,她的圆脸左边闯来一个黑东西,竟把月亮右边脸的一层皮给揭去了,还渐渐侵蚀了月亮。月亮的缺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了。接着月亮变成小船再又变成镰刀了。一会儿,连镰刀也不像了,只剩下半个戒指那么一丝丝大了。最后那个黑东西把整个月亮吞没了。

5.《看月食》观后感 篇五

有幸亲临“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精彩的朗诵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尤其是那一堂堂清新质朴、诗意高效的课堂教学,令每一位观摩者仿佛随心徜徉在美丽的林荫道上„„

印象最深的是上海选手金蓓玲执教的《36 看月食》这节课,重体验、重训练、重实效,通过实实在在的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向作者学习表达,积累文本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让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识字教学应凸显年段,注重语境中识字。

学生进入二年级,已能够熟练拼读字音,但仍存在个别字音的混淆。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课堂察微适当纠正强调,复习巩固。在基础拼音技能复习基础上,识字的重心应放在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上。如“眨”字的教学,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学生交流圈划出“表弟表现”的第一句句子“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学生将将“zhǎ”误读成了“zhá”。金老师及时发现并请其它学生纠正。学生读出表弟眼睛“一眨一眨”说明他“半信半疑”,体会到表弟的担心,同时也理解了“眨”在句子中的意思。

这让我想起,二年级上册《20 送小蚂蚁回家》中的 “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这句句子中的“眨着眼”表明星星看到睡莲、萤火虫、蜻蜓帮助小蚂蚁非常赞赏、高兴。一年级上册《37 荷叶圆圆》“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句句子中的“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运用拟人的写法说明小水珠的晶莹透亮。二年级上册《语文快乐宫5》中的小诗《一株紫丁香》“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这句句子中的“眨眼”说明夜已经很深了。这些句子中的“眨”与表弟眼睛“一眨一眨”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其实,“眨”字典中只有一个意思“(眼睛)闭上立刻又睁开。”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因此只有结合语境才能真正理解每个字的实际含义。

二、朗读指导应建立常规,注重扎实有效

朗读是要以理解为基础的,在理解后将自己体会到的意思通过读表达出来。听了你的朗读,听者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你所传达的意思,这种用声音表达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朗读。

如指导“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这句话的朗读时,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金老师通过引读让学生理解表弟“眼睛一眨一眨”就是因为他“半信半疑”,接着追问到:“半信半疑就是——”。学生讲出字典中的意思“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金老师继续追问——那表弟相信什么?又怀疑什么?学生联系了上文奶奶的话,进行诠释,表弟相信天狗吃月亮,怀疑敲锣能吓跑天狗?狗在月亮上?狗能吃月亮„„?

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学生自然而然在“眼睛”后稍作停顿,并将“一眨一眨”、“半信半疑”读慢而且重读,读出了表弟的半信半疑、担心的语气。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朗读作为一种声音表达,是以读者声音形式变化的一项高级技能,有一套科学的规则作为支撑,有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轻重、快慢、特征高低规则。这种规则的建立要靠停顿、重音、语调、快慢这四个要素。而针对低年级孩子年幼、奶声奶气、表达能力弱的特点,停顿、重音这两个要素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套指导学生学会停顿、重音的教学常规十分必要。

三、阅读教学应关注表达,注重语言训练

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月食成因的科学道理,这一科学常识的掌握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应把引导学生把这一原因说清楚,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金老师为每位学生制作了两个简单的道具,一个黑色的圆纸片,表示地球,一个黄色的圆纸片,表示月亮。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练习说话:“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课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需逐字枯燥讲解,学生在动手操作演示中就全明白了,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老师通过引读,帮助学生清晰了作者是运用了“慢慢地„„接着„„最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将月食的形成过程写清楚的。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理解科学道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达到了最佳状态。

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可在教学空间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可取得多重实效。

6.《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篇六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 执教人:魏其美

教学时间:2013年3月20日 教学班级:敖溪小学六年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模拟实验和现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细致观察,激发学生探索天文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进行模拟实验,比较完整地说出日食与日食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

将形象的实物模拟实验与抽象的图像资源有机整合,比较准确地知道日食与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

学生用材料:手电筒、记录表等。

教师用材料:图片、课件、实验演示器材。教学过程:

一、导入探究:

1、视频导入。

学生观察说说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提问:你见过这一奇特的天文现象吗?是什么原因形成这种现象的呢?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日食的神秘面纱(板书:日食)

二、新知探究

(一)研究日食的成因

1、播放日食的图片,学生观察,感受日食的美。

2、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了这一现象的呢?请你大胆地推测一下。

3、汇报交流结果。

4、谈话:有人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根据学生推测结果而做变动)。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5、先让学生畅谈证明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6、提问:采用哪些物体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学生说)

7、老师演示三球仪。(介绍三球仪)引导学生回忆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的关系。(强调地球和月亮的运行方向或学生做动作)

8、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1)、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2)、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写下你们的研究结论。

9、师展示记录表,集体评议。

10、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1)我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生示范模拟实验)

(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太阳、月亮、地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

11、教师小结,并有机演示“日食”成因课件。

(二)研究月食形成的原因

1、谈话:同学们,我们明白了日食的成因,你知道自然界中还有其它类似“日食”的天文奇观吗?(月食)

2、出示月食的图片。

3、“自然界中神奇的天文现象还有很多,月食也是其中的一种”。你能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呢?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5、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在记录表上画出月食发生的示意图。

6、指名表演,集体评议。(带解说)

7、教师小结。

三、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日食和月食)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自由说)板书设计:

日食 : 太阳 月亮 地球

和 在同一条直线上

月食 : 太阳

7.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 篇七

1、激趣生疑。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大声读题三遍,提出三个问题:

(1)你对月食和日食知道了哪些?

(2)你对月食和日食不知道哪些?

(3)对月食和日食你想知道哪些?

之后,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反应不太热烈,只有七八个学生举手(可见学生课前未搜集太多的资料)。第二个问题,学生觉得很突然,只有三四个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但第三个问题(其实只是第二个问题的另一种问法)学生反应强烈,有二十几个学生举手。我让学生依次说出,相继板书在黑板上,归纳起来大体有十多个问题,比较集中的是:月食和日食是怎么形成的?一年能出现多少次?月食和日食会不会同时出现?月食和日食什么时候能看到?月食和日食是什么关系?

2、参与探究。面对这些问题,我进一步反问学生:“大家该怎么办?”学生一致说:“看课本自学讨论。”我顺势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学习教材P40~P42页的内容,可以边学习边讨论,边讨论边研究,边研究边讨教,边讨教边记录。孩子们这时学习热情很高,,大家很快进入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情境之中,我则重点在巡视中指导解答孩子们研究中的疑点。不知不觉2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有的在一起争议,有的默默地在书上画着各种并不美观的图示,有的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十万个为什么》翻来翻去……气氛很热烈。

3、新闻发布。为了让学生展示研讨成果,我让各组选一代表谈本组的意见和观点,进入汇报交流环节。这一下各小组更热闹了,各组纷纷踊跃举手,争着第一个发言。第一组同学讲自己亲眼所见月食的情景,形象真切。第二组代表重点讲解了日食形成的原因,还把妈妈见过日食的经历讲了出来。第三组同学不仅解释清楚了月食的成因,而且还动用教师提供的投影片在屏幕前绘声绘色。第四组同学边讲解月食成因,边在黑板上画图示范……可以看出,大家都学有所获。

8.看月食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2、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

三、教学准备

课件、材料包

12、手电筒

12、科学记录单

12、大小圆纸片

1、篮球

1、小地球仪1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

在2500多年前,有两个小国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将士们尸横遍野,老百姓哀声载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泰勒斯预先知道有天文现象要发生,便扬言上天反对战争,某一日会使太阳消逝。到了那一天,两军正在酣战不停,突然,光芒四射的太阳被一个黑影遮住了,黑影从太阳的西缘渐渐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天色一片昏暗,仅有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双方士兵将领大为恐惧,于是停战和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据考证,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一次天文现象。

2、大家肯定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吧?(揭题并解释“食”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二)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

1、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从左下方向右上方的顺序看,观察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2、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师: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据我所知,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师:还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三)日食模拟实验

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分小组指定模拟实验计划:多种方法的讨论

(1)你会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什么材料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A、大小不同的圆片:大圆片代表太阳,小圆片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B、皮球和投影机:投影机代表太阳,皮球代表月球,人代表地球。C、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2)如果以手电筒、大小球作为实验材料,怎么来做好这个模拟实验?(方法指导: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1)(课件出示记录单)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将日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

A、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生示范模拟实验)

B、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C、日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

D、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E、日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四)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阅读P54材料

(五)了解月食

1、出示富阳去年发生的月食图片,介绍月食的基本情况。

2、推测:发生月食的时候,三个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呢?(生说师画)

3、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3)月食发生时是什么农历时候?

4、这个模拟实验大家能做吗?请大家课外完成。(记录单仍要设计)

(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互相解惑后,可再播放《日食和月食》录像及相关资料,解开学生部分疑惑。

3、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

9.《日食月食》评课 篇九

《日食和月食》教学体会有以下特点

1、秦老师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叙述当时发生的现象,导入新课,一开始便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勇于表现的心理。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探究之中。

2、秦老师对教材琢磨得比较透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做出较理想的解释而且能迅速的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中来。

3.在教学中,秦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去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适时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秦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推测,通过播放视频和模拟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日食发生的原因,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4、秦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对视频的播放和实验的演示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照顾到全体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这节课中的问题属于黑匣子问题。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单凭学生的想象和老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这堂课秦老师借助问题、图片、学生的生活经验、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视频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日、月食的形成原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动手、团结合作的能力。

建议 :

1、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对操作方法不正确的学生给予适时纠正、并给予指导。

2、在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时应及时表扬,而且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要多一些,不仅仅限制在语言。

10.看月食课文原文 篇十

吃过晚饭,爸爸对我们说:“咱们看月食去。”他拉着我和表弟出了门,来到河边。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他刚说完,爸爸就指着月亮说:“快看!”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时,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发生了月食。等到月亮转出地球的黑影,它又会亮起来的。”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表弟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看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月全食过程中月相的变化和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科学,讲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朗读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叫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

1、一份多媒体课件。

2、三球仪及投影片。

3、生字词卡片。

4、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通过谈话导入

新课。

1、师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看看他是谁?

(借助多媒体,出现动画张衡:小朋友们好!还记得那个数星星的孩子吗?没想到我长大后真成了天文学家。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们见过月食吗?想知道什么叫月食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月食吧!

2、师板书:16

看月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过渡:那么到底是谁在哪里看月食,看见什么了?请小朋友

1、跟课文录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现生字词,进行正音。)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讲读第一、第二段

1、自读课文一二段,。指名读第一段,你知道什么?

2、女生读第二段,师问:奶奶是怎样认识月食的?

(个别读有关句子)

3、妹妹相信奶奶的话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能读出有点信又有点不信的语气吗?

讲读课文第三至六段

过渡:奶奶说的对不对呢?月食到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三至六段。

1、现在我们跟着妹妹一起到河边去看月食。(媒体出现又大又圆的月亮)这时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呢?默读第三段,哪句话写此时的月亮?找出来读读,指名读,齐读。(媒体出现“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谁能把月亮读得更圆更亮?

看到这么美的月亮,妹妹怎么说的?找出句子读读。

过渡:妹妹刚说完,月亮就怎么了?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2、(媒体出现课文第四段),自读第四段,小组讨论月食中月亮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⑴个别读第四段,并结合课文中句子的描述月亮变化,句子中词语渐变。(请学生上台贴图板书演示月亮变化的形状)“大玉盘—→咬去了一块—→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⑵再读课文,(媒体演示月食中月亮形状的变化,文字与图同步出现,由学生讲述,教师操作。)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⑶月亮变化快吗?指导朗读,由快——慢。(一读认识形状变化,;二读从“慢慢地、接着、一会儿”等词语中知道月亮不是被一下子吞掉的,而是渐渐变化的。三读,连起来知道这就是月全食的`现象。)

3、指名读第五段,妹妹看到月亮没了,她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来读读。月亮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让天狗吃了吗?爸爸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自读,男生齐读。)

⑴爸爸告诉我们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媒体出示爸爸说的话)指名读爸爸的有关话,红线划出“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

⑵再次指名读爸爸的话,学生上台借助三球仪演示。

⑶媒体演示月食过程,齐读爸爸的话,指导读出亲切教导的语气。

4、媒体出示一段填空练习。(机动)

转到了的中间,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上,就叫月食。

学习第六段

1、媒体出示第六段,默读课文第六段,奶奶和爸爸的话到底谁对?你怎么知道的?

2、这一段也写了什么?媒体出示课文第六段,男生读第四段,女生读第六段,分组讨论,请学生说说月亮变化有什么不同。

老师板演月亮变化的过程箭头,齐读第四第六段。

3、对比填空练习(机动)

月食开始了,慢慢地,月亮成了一般,接着,像,像,像,一会儿,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接着,像,像,像,天色也。

4、学生边读边看媒体演示月亮复原。齐读四六段。

学习第七段

过渡:看了月食的经过,听了爸爸的话,妹妹明白了吗?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

四、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师围绕板书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媒体出现张衡动画,问:小朋友,这回你知道什么叫月食了吧!希望你们从小刻苦学习,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人成为像我一样的天文学家的!

五、板书设计

用图画画月食变化经过

19

上一篇:室内装饰施工工程验收下一篇:我的梦想小学三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