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

2024-08-28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10篇)

1.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 篇一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

工作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5分)

1、在教学后,通过测试检验学习结果,评定成绩,这是一种(A)。A 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2、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学研究能力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B)。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难以预测

3、在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以哪种方式为主。(B)A函授制 B班级制 C学徒制 D探究制

4、“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这句话出自(D)A卢梭 B斯金纳 C裴斯泰洛奇 D华生

5、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C)

A经验丰富 B接受研究生教育 C具有专业职称 D从教历史悠久

6、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B)A思维 B定势 C习惯 D跳跃

7、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素养,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考试成绩(C)

A必然降低 B不变 C应该相应提高 D很不稳定

8、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室

10、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能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C)A螺旋效用B螺旋效用C蝴蝶效应D互动效应

11、现实中教育教学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B)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

12、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

A程度 B效果C效度D信度

13、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所熟知的(D)A上课B总结C备课D活动

14、从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行动这一过程最关键的环节是(A)A教学设计B备课C调研D访谈

15、在校本研究中,教师应该是研究的(B)A工具B主体C对象D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6、下列哪些行为会扼杀师生的创造力(AB)

A路径依赖 B功能固着 C发散思维 D探究学习

17、校本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即(BCD)

A为了教学 B在教学中 C通过教师 D学生是研究主体

18、教学经验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AB)A积累丰富的经验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历程 B经验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大部分问题 C经验决定一切 D经验都会带来正效应

19、学校校本研究的主体应该包括(BD)

A教育专家 B教研人员 C大学研究人员 D学校骨干教师 20、哪两种情况会对经验性教学的教师“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BC)

A教师的经验被其他教师否定

B按照经验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没有完全解决教学问题 C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遇上了自己没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他人经验”

D学生家长给教师出难题

21、下列哪些行动标志着中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AB)A追踪某个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B借鉴“他人经验”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C将顽皮的学生交给政教处“教育” D依照经验解决日常教学问题

22、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AB)

A探究学习B合作学习C灌输学习D我讲你听式学习

23、一个好教师的三个主要评价标准是(ABC)

A受到学生热爱 B让学生对所教学科感兴趣,爱学习C让学生有成就感 D与学校领导处理好关系

24、校本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ABCD)A问题 B设计 C行动 D反思

25、关于校本研究中的“课题”论述正确的包括(BD)

A多半是“自上而下”产生的 B往往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C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 D是“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N)

26、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师讲了多少。

(Y)

27、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

(N)

28、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马上凭借经验解决问题,就是最为典型的教学教研。(Y)

29、当教师专业化水平高的时候,执行教学研究就相对容易。(Y)30、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15分)

31、【案例】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问题: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1)探究

性学习概念: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 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 的“探究式”教学方法。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 了新的时代内涵。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 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 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 “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

2.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 篇二

如何实现教学有效管理以至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呢? 我们的建议与实施意见如下. 除了应该积极地用教师的主动教学行为去引导,去监控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外,教师还应该用适当的教学技能与方法主动地去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是主动地实施教学行为和主动地组织教学过程,积极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动认识与有效设计的条件

1. 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 1) 以教师自身的期望,正确定位角色,教学过程充满效率感,对学生负责,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己能够成功教学. 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所学内容,教师积极主动反思,适当时重复教学; 如果常规的课程材料无效,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寻求或自己设计别的材料.

( 2) 能够给予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明确每个环节的目的与任务. 教师把大部分可利用的时间用于主动教学,而不会浪费时间开展活动. 用于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活动的时间比那些没有专注于教学目标的教师的学生的时间要多得多. 而且,积极设计活动,让学生不仅记住而且理解了重点,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使用它们的方法.

( 3) 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与组织有序且持续稳定,能够把课堂组织成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利用小组管理的方法,这样就最充分利用了学生听课和活动的时间; 能够把课程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难度降到最低,让学生取得持续进步,教师积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保持课堂气氛愉快,友好, 被看成是热情的,具有支持力的教学者.

( 4) 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是主动教学的自愿行为,同时能够主动掌握教学,对每一节进行积极教学———演示技能,阐释概念,讲解作业,指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必要的讨论,不是期望学生主要从课本获取知识. 主要强调事实和技能,也强调概念和理解,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教学设计,然后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并掌握知识的机会,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进度,并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和弥补教学,确保每个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1) 教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预设是否到位? 是否留有生成余地? ( 2)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有否突破? ( 3) 学生参与面是否广? 参与度是否高? ( 4) 问题是否及时得到反馈? ( 5) 目标是否高度达成? ( 6) 教师的素质智慧能否抓住和处理课堂生成?

综合来说,教师的主动教学设计行为就是从学生活动的参与度、教学过程的有效度、内容本质的展开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举例与分析

1. 只有当教学方法成为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时 才有效.

有调查数据显示: 80% 的教师是完全按照或基本按照“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参考书怎样要求就是怎样”的思想去备课的. 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即为实现教学目标积极设计有效的师生交流,学生学习等课堂结构中多种因素的相互协调发展的方式与方法,使其成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包含内容.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例如,初中八年级数学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的课前设计如下.

( 1 )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 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 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分析: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及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实施与调动的过程,能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分析: 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指导数学学习和解题,往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数学思想方法不是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而是渗透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之中的. 这就要求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有机地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这里,教师把自己置于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时地进行总结提炼.

总之,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或误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生成和创新,教学的随意性增加. 我们要坚持从优化教学设计着手,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解决好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目标实现问题. 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从学生掌握的可能着手,研究、确立和落实“三个起点”: 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起点,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将视线落在学习上处于中下层学生身上; 二是课堂教学起点,充分考虑中下层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努力实施分层教学; 三是确定过程控制的起点,抓好每一次的阶段质量抽样检测,并将中下层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 四是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整理;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综合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动教学行为是在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对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之时,多次或偏重于研究学生学习的行为与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之间的有效匹配,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及积极性调动等.但是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主动性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那么具体到初中数学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教师的主动教学行为,以至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主要阐述的话题.

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 篇三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从普遍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进步或得到了发展。在课堂中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从以上的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笔者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融合了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了以下的界定: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社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能力,结合学生所就读专业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要求,分析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使不同数学基础的中职学生在数学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二、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对改变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促进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顺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需求,是本轮中职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能把教师从大容量灌输知识和学生低效率学习的疲劳中解放出来。能将教师和学生都从应试教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课堂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2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中职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就业前教育,是一种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需要的教育模式。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积累,能力得到最优发展,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非智力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学有效与否是与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学艺术和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如果不断地倡导和鼓励教师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那么教师也会不断地重视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三、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1备课注重备学情

由于中职学生的入学情况差别极大。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课堂学习领悟能力、数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因而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然后从本课的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人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备课中还应备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方法。只有在上课前备足了学情,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使课堂教学取得成效。

2教学过程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专业对教材重新组合,进行生活化教学。为实现有效教学,要着力在课堂导入、例题教学、课堂练习这几个环节上做到生活化。例如在讲授《用二分法求方程f(x)=0的近似解》这节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二分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笔者应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猜数游戏。请一个同学在1~100中任意选取一个数,记在心里。其他同学来猜他选取的数。在猜数的过程中,同学们明白了,只要采用取中间数的办法,快速缩小范围,就能很快地猜出来。这种处理方法既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思维认识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轻松、愉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师生能够做到关系融洽、心灵相通,就能较好地促进教学。因此我们要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样的理念来鞭策自己,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充分与学生展开交流,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对学习的成功感渴望较强烈的特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正确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更要注意不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多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4.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篇四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教材分析

《夜莺之歌》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自称“夜莺”的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主要通过学生抓住词句分析)

3、学习小夜莺热爱祖国的品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通过对小夜莺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分析小夜莺的形象,从而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流程 介绍背景

(一)初读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理解个别词语的含意课堂上,要更注重在文章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的运用)

(二)再读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课上,要更注重阅读方法的运用,注意抓住重难点词语分析)(三)细读

小组读,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主要抓住几个句子和词语的分析:)

如语言上:A“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B“人?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C“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主要抓(唱、叫、甩、打、弯、拾、踢)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抓住语句体会)(四)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七、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课件的设计配合学生的学习进程

5.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 篇五

——教师的知识储备既要专又要博

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刘军山

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比如说,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在教学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等。我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的认识。

一、教师应该成为他所教学科领域的专家

按照初中教师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我们专业知识的深度定位在大学本科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就达到了本科层次。其实,要真正达到本科学术层次,毕业后不经过三年五年边工作边学习的刻苦深造,我们在本科学来的那些知识也就随着年复一年、忙忙碌碌的教学生涯慢慢地还给了我们的老师,最后只剩下很多老师感叹过的“叫什么就是什么水平”的那一点点看家本领了。理想的做法是,应该把本科或大专毕业参加工作视为学习的新起点,一方面把大学学过的知识重温一遍,巩固住,并在此基础上把它们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就是把涉及初中、高中的专业知识向横向拓宽,越宽越好,越宽我们使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就是成语“深入浅出”的道理。只有知识深入到一定程度,当然这个深还同时

包含着宽,我们才能在传授知识的时候用浅显的语言,用学生能理解的知识,在学生丝毫没有感到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下就把知识学会了而且会应用了。现在有很多老师抱怨有些课不好讲,难度太大,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其实,这就是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既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深度也没有拓宽到应该达到的宽度的典型表现。教师知识的储备用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或是一条河的水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我们在哪一个学术层次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在哪个层次上。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成为我们所教学科的学术专家,小学有小学的专家层次,初中有初中的专家层次,高中有高中的专家层次------,所谓的专家层次就是我上面谈过的知识深度真正达到本科层次,知识的宽度达到最大化,这是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保障。

二、教师的知识储备除了深和宽之外还要博

教师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宽度是教好学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具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就能胜任教学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一位教师的非专业性知识也是优秀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必备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我们教师的非专业性知识一定要广博。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位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钻研到一定深度和宽度的话,那他的课外知识一定是很广博的,因为他一定是一位爱读书的人,而且个人的兴趣会十分广泛。一位爱学习的教师总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新人、新事、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吸取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只有这样我们

教师才能在课上传授知识,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根据当时即时情景的需要恰到好处地、自然而然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趣闻、增进了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听你的课、愿意跟你交流、愿意向你吐露心声。。。

教学无小事。老师们可以想一想,对于正在增长知识的初中生来讲有什么知识没有用呢?要想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在他们感受不到困难的情况下把知识领悟、学懂并且能够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必需既要专又要博。有的教师可能会有疑问:一位教师知识的深度也有、宽度也够、课外知识也丰富,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终身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他能教好书、育好人吗?但我要反问的是: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终身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他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钻研得足够深、足够宽,又怎么可能利用点滴的时间去博览群书,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呢?

6.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 篇六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苍山县职教中心是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专,现在正在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然而,在笔者从教的十多年里,发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变得越来越差,特别是英语学科。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继而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最终放弃。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1)学生本身基础差,有的学生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写,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而且在英语学习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错误,错误地认为英语与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觉得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2)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导致教师厌教,工作缺乏成就感,所以,英语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刀切”、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出现一种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会出现“相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甚至于相同评价标准”等的作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因而感到课堂乏味,进而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课堂效率差、两极分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我校老师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并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英语分层教学是以我校教学现状为背景的教学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它的有效实施能为我校英语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现实意义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等,所以,他非常重视因材施教,有时同样的问题孔子对不同的学生就会作不同的回答。

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3、“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它对教学

质量影响的达成度有50%),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对教学质量影响的达成度达到25%),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4、“智能差异”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因此,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进行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2、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学生互帮互助,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原则、分组方法、实施方法、评价方法、实验效果、制约因素等,建立班级分层次教学模式。

五、研究内容: 构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出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一套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案集,具体总结出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1)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组(2)如何搞好对教学目标的分层(3)备课如何分层(4)教师的授课如何分层(5)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6)作业布置如何分层(7)作业的批改如何分层(8)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9)课后辅导如何分层(10)教学评价如何分层,这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性和全面性,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分层教学模式》的有关资料,了解目前各地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

2、调查法

(1)深入课堂教学调查并分析有关该课题实施现状及与教师座谈。(2)对学生在该课题实施中进行问卷调查。

3、实验法 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校与对照校的对比研究。

4、分析法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学习结果、总结取得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方案提供信息和方法。

七、实施遵循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此原则是就开展实验的观点而言的。

在英语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此原则是就实验的对象而言的。

在英语分层教学实验的实施中,学生始终处于动态参与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所以要求教师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使教学的各环节落到实处。

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在策划阶段进行方向、目标引导;在准备阶段进行示范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点拨、答疑等引导;在评价阶段要当好评委。这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立足课堂、教材原则。此原则是就实验的形式和内容而言的。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甚少,故课堂40分钟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成绩的好坏。开展分层教学,仍以教材、大纲及课标为依据,按其设立的不同目标,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

(4)客观性原则。此原则是就实验的全过程而言的。

在实验的全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实验,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要边实验边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又要及时将总结出的理论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再论证并进一步升华、拓展,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使实验的结论具有客观实在性。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苍山县职教中心对口升学部13级学生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我校拥有健全完善的科研制度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学校有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有课题研究的有关制度及奖励方案,大大激发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的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并全力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制度支持,保障研究的设备设施、时间、资料、经费。

2、该课题组是一个“素质好、水平高、功底厚、能力强”的科研集体。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是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有教科研室主任、市级优秀教师、市优质课一等奖。相信在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3、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课题组主持人的论文《分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已发表。整个课题组成员已经开展了认真的理论学习、广泛的交流研讨,进行了初步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努力积累有关的资源素材和教学案例。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4年1月1日)准备筹划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信息资料,查阅文献,现状调查,制定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培训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调查和了解,理论学习阶段。(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科研知识培训与自主学习相关文献的学习;(2)各个案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出实施计划;

(3)对学生进行实施分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拟出对策。

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14年1 月2日——2014年6 月30日)实施实验阶段 主要工作:设计研究;论证性研究;评价研究。(1)学生分层个案分析,课内分层实施汇报;

(2)个别班级分层对照,回顾总结研究内容、过程、方法,形成阶段性成果;(3)学生对分层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4)加强实验的组织管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要始终不渝地不间断地按既定的阶段和步骤开展此项实验,并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阶段成果:课题小节,中期报告。第三阶段:(2014 年7 月1日——2014年7月20日)完善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整理资料,教育统计,撰写论文,经验总结,召开结题会。(1)对分层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思考,全面总结,提炼完善;(2)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3)研究成果汇总,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最后成果:课堂展示、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案例。

十一、组织领导 课题负责人:

赵冬梅:大学,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开题、总方案、实验总报告的编写及理论的总结(执笔)。成员:

顔荷卿:大学,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本课题理论依据、监控、课题指导。张 洁:大学,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分层、实施、资料收集、案例分析。郭昌伟:大学,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分层前后数据对照、成效调查。

十二、课题研究预计的成果

(一)实验研究报告

(二)论文

(三)实验案例

(四)形成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六)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艺术和教研能力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参考文献:

[ 1 ]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胡兴宏主编,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

[ 2 ] 罗文军:《英语分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3]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刘电艺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5] Gordon Dryden Jeannette Vons: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上海三联书店

[6 ] 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次教学的优化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9期 [7]、马爱贞、王兆红“谈英语中的分层教学”《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8] 席玉虎 主编 《全国英语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上下集

7.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 篇七

一、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的灵魂, 更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三方面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三大目标是相互统一的, 缺一不可。知识技能是学生要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而过程和方法, 强调学生理解接受的过程, 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 关注过程与方法, 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真正形成。三维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学生的表现, 过程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提升,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而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变得更加重要。

如何才能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首先,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原有水平,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新的知识蕴含在熟悉的事物之中, 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 这样, 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加令人满意。其次, 在教师设计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时, 要明确本节课中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 了解哪些数学事实和历史, 理解相应的数学定义, 并且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原理和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本身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堂是数学学习主要场所, 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 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观察、发现、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同时, 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面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 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 并且在此过程中思考, 讨论, 这样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从而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的同时, 要注意要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乐学, 乐思, 并且在思考中提高能力, 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 因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过程中引入多媒体, 学生们会非常形象的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并不像通常教师在黑板上演示那样, 角度不明显, 难以想像出二面角平面角的位置。再如在讲解线面关系的时候, 也能够将抽象的图形立体展示出来, 便于理解。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东西与学生们动手操作相结合,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 数学源自于生活的, 而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应用于生活,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 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实践, 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例如线性规划问题、概率问题以及其应用于分期付款问题、工资扣税问题等, 都是与我们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我们身边的数学引入数学课堂, 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强调数学教学的实践意义, 使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三、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包括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智力水平。注重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与学生平等, 相互尊重,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交流中来, 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教师教授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实际水平影响着教师教学效果, 只有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已经学会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的主要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过程, 设置提问的问题, 才能够达到教学结果有效。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亲自示范, 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 使学生能够熟悉整个掌握知识的过程, 对新知识不再陌生, 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便很自然地突现出来, 学生有到成功的追求, 会从新知识的获得中体验到愉快的心情, 因此, 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学生是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在教师示范这一过程结束后, 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们一起, 共同探究, 共同思考, 帮助学生们向正确的方向理解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且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思路, 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正面回答, 不能扼制学生的提出新见解的思路。学生学习的动机需要教师的激发, 有经验的教师就善于激发学生们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会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 引发学生们的提问, 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教师在传授新课程的过程中, 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要将解题的思路贯穿始终,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创设平等、自由、和谐, 学生之间相互接纳, 相互交流, 相互探讨的学习气氛, 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合作,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够仔细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 从而对学生提供指导, 提供教师应起到的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多肯定学生, 学生对这一学科就会有信心, 从而喜欢学习。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要经常对学生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评价,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摘要:有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等方面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8.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试题 篇八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练习、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使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使学生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课堂上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施有效教学,那么教师该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达成汽车电工电子教学的有效呢?

一、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教学。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即时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有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有效教学包含具体的含义。第一,有效教学是基于预设教学方案的教学。第二,有效教学是重视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教学。第三,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教学。第四,有效教学是重视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反思的教学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汽车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策略有其独特性。

二、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策和谋略。有讲授策略、组织课堂讨论策略、提问策略、创建课堂坏境策略、激励策略、组织课堂讨论策略等。

三、汽车电工电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有效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构建三维的的有效教学环境

优良的课堂环境以温暖、支持、令学生愉悦等为特征,这样的环境鼓励学生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怜悯和完善感。

1、构建民主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百家争鸣,涉足冒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倡导学生课堂质疑,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追问。

2、创建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

合作的课堂是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场所 。

3、构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心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一切帮助,确保学生有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为学生组织并呈现广泛的、高质量的、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有效的认知示范,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支架,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在《楞次定律》课堂教学中,我事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条形磁铁插入与拔出电流方向为什么不同?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创建这样的有效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去猜想、探究。

(三)实施在精心备课基础上的有效讲授。

精心备课即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等,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有效讲授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讲授,具有明确的目的,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注重学生的体验。

1、课前研究教材和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备知识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编选与组织教材精要的内容,决定呈现教材的先后顺序,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信息;总结教材内容,摘要学习要点,示范并指导学生整理学习要点,提供导学材料。

2、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楞次定律》课堂教学中,我把楞次定律作为教学重点,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作为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先后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猜想、分组讨论等方法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很形象地化解了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教学难点。

3、课堂利用旧识学习新知

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扫清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比如,在讲解“分压式稳定工作点的偏置放大电路”时,可先复习电工基础知识中的分压原理及电位与电压的关系,再说明电子电路的分析经常运用近似估算这一特点。这样静态工作点计算等一些复杂知识就能迎刃而解。

4、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即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在自感教学中,我适时地引入日光灯电路,让学生明确镇流器是应用自感原理产生高压激发荧光粉发光的;在互感教学中,引入汽车点火电路,是应用互感原理产生高压而实现点火的。不但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就感,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发学习的动力。

(四)恰到好处的有效提问并倾听。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有效教学必须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重任就由讲授、提问转向倾听。教师为分解难点提出有效问题,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当提供提示。不仅要倾听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更要倾听学生对自己的提问。

1、创设愉悦的情境。

营造适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氛围和空间,创设一个平等温暖、充满善意、毫无威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将学习的快乐与科目连结。

2、抓住提问的有效时机。

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问题,在学生进入探寻问题的状态时,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注意适当的选择问题。

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表面活跃或过多指向课堂组织的提问,不做无效提问,要精选问题,如:选择清晰明了的问题让学生容易回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乐意回答;选择促进教学的问题让学生为断地探寻新知识面等等。

4、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课堂的教学提问通常有四种:“师问—师答”、“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有效提问的最高境界“生问—生答”,所以高明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解答,教师不断地逐一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逐渐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五)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必须设计一些练习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1、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应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又要有利于知识点间的联系,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2、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差异、思维空间的不同等,因此设计练习要“因材施练”即不同的学生练习的问题难易程序不同,使每位学生都尝到练习成功的喜悦。

3、练习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生活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学生会亲切感。如课后布置学习任务:上网查阅楞次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汽车电路中用到互感原理的有哪些部位、汽车蓄电池供电情况上怎样的等等。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学生个个都乐于完成。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思考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通过反思,才能唤醒自我、检验自我,从而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1、思得。

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教学设计的成功之举和闪光点,也会有未曾料到的随机得意之作,还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精炒之笔,学生的创造性见解等,这些都是教师的智慧结晶和点滴经验,平时要加以捕捉,经过日积月累,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素质和驾驶课堂教学的能力。

2、思失。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一个高明的教师上课都难免有缺憾,作为一名教师每节课教学结束之后,都得回顾教学过程,反思重难点的突破情况、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等。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加完美。

3、思改。

教师通过教学中的得、失分析,思考造成“失”的原因是什么,以后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通过学生的反馈,学生欠缺哪些基本技能,如何补救,教学设计如何修改、完善更为科学合理。

总之,汽车电工电子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教师必须认真深刻地理解有效教学的概念,准确把握教学策略,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精心地有效备课和有效讲授,提出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并不断进行教后三思,真正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就能创建有效的教学课堂,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忆宁.《汽车电工电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沈舷.《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9.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篇九

永福县第一小学 余幸琼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让个性尽情彰显。洒下的是辛勤的汗水,陪伴我们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如果走进我们的课堂,您会看到学生们无拘无束的发言,看见一朵朵绽放的“花”。

关键词:个性 阅读教学 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屡见不鲜的就是教师在一步步实施自己的教案,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顺利地实施教案,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所预定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基本局限在教师设计中,这样的阅读只会泯灭孩子的个性,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如果说我们的阅读教学缺少什么,缺的就是如何让语文滋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享受课堂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让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中提高。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语文是有声的艺术,不是静寂的符号,学语文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学生通向文本深处的桥梁。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小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课堂不能滥竽充数,不能空手赶集,不能依赖老师和同学,应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1.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是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观书贵疑”,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大脑“消化”,变为自己的“血肉”,才能学有所长。例如,在教学《蚂蚁的救助》一课是,刚开始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语速可快可慢,声音可大可小,作到有层次地读,也可以自己读,也可以结伴读,但要求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学生初读课文后,马上理解了课文层面上的内容意思:蚂蚁为什么要救助?蚂蚁在什么地方救助?蚂蚁救助的结果怎么样?

2.精读领悟

由于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悟”要进行梳理、归类;对于重点句、段的领悟,还应根据学生的“悟”度,引导学生悟后再疑,读后再悟,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悟”的质量。如:《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爬呀爬”一词,不仅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路程远,还为文后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埋下伏笔。另外,通过引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摇、拨水”的词义,知道小鱼的尾巴有它自己的用处,所以不能借给小壁虎。

3.诵读感悟

诵读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境界,读起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如:学完《飞夺泸定桥》的“夺桥”这一部分后,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他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中,可让人感悟到他们对红军战士英勇善战,顽强战胜敌人的那种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已有深深的领悟。这样诵读于口,领悟于心,有助于学生想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味气势,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

二、在阅读中彰显学生个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接近尾声时,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个题为“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以“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你又想做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让学生自择观点、自由说话。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甚至把《十万个为什么》、《科技博览》等书也搬到了课堂,旁征博引。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以外,还对文本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入,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尊重学生个性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阅读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鼓励学生求同的时候,更应鼓励学生求异!师与生、生与生,融为一体,实现零距离接触,沟通无障碍。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所以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经常询问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的感受。蹲下来听一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一评课,对我们应该很有好处。学生经常问我老师你能读读吗,老师你能背下来吗?刚开始时我觉得不自然,可时间长了,就觉得很自然,没什么了。反而对我的背功大有帮助。还真得感谢这帮孩子们,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1.找到课文与生活的结合点,把学生带入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幅总理画像,一段哀乐,就能把学生带入沉痛之中。

2.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桂林山水》可以组织学生为桂林设计广告语活动;教学《田忌赛马》时可以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赛马现场直播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落花生》时设计辩论:是做苹果一样的人好,还是做花生一样的人好? 3.生活语文的介入,如公园文化、街道文化、网络文化、社区文化、商场文化、家庭文化、寝室文化等等。一位教师组织学生上街学语文,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新思路。

四、读写链接,实现创造性阅读

学生在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文本交流,与同学、老师乃至生活的对话,会有很多心得体会。这时,若能创造平台,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出来,通过学生写的读书笔记、随笔、小说等文章,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改写、仿写、故事新编等写作训练拓展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将阅读欣赏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写出来。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我相信:个性化阅读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一定会使学生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五、在语文演练中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学生融入了自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无疑会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感悟。如教《笋芽儿》一课时,笔者试着对文中的角色进行小组朗读表演。表演“春雨”的同学眉飞色舞地读着,“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他们边读边俯首摇着另一名同学,原来那一名同学是“笋芽儿”。春雨还告诉我:“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所以春雨的声音要读得轻轻的、柔柔的。”“轰隆隆!轰隆隆!„„伴随着粗重的男嗓子,扮演“雷公公”的同学居然用小拳头捶起桌子来。有个同学说还要敲得重一些,因为书上说“重重地敲”。接着,“笋芽儿”趴在桌面上,揉眼睛,伸懒腰,看四周,那神态真是活灵活现。而接下来的“扭动”、“钻”更是惟妙惟肖。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们已深入到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真切地体会到他们的情感和心理,体会到如何去表达,如何去表演,他们的语感也在这种情境中得到提高,得到强化。再则,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使学生借助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如教学贺知章的《咏柳》一课时,让学生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柳美景画出来。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感受到春日柳树翠绿晶莹的颜色美、轻柔美。此外,教师可以课文为“例子”,组织对课文进行改写、补白、续写等形式的小练笔,也还可以采取设置“班级图书角”、评比“阅读之星”、为学生开列推阅读书目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指导。

10.论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 篇十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全球中小学和高校中逐渐地被使用。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翻转课堂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氛围。翻转课堂的实施涉及视频的制作课前的各项准备等多个环节,翻转课堂的实施的还在于教师。本文针对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几点策略。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近年来在全球中小学中使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涉及到许多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翻转课堂的优势,并且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

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在翻转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利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为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通过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萨尔曼·可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超过5600万人次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如果说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主要用于学生的学习辅导。从2007年春开始,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2009年可汗辞去基金公司分析员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可汗学院”的建设与管理中。由于可汗学院的卓越贡献,2009年可汗学院荣获微软科技教育奖。美国多家媒体对该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可汗学院受到了比尔·盖茨基金会和谷歌公司的捐赠与赞助。2011年3月,美国“TED”(即技术、娱乐、设计)大会主持人比尔·盖茨给予了可汗高度的评价,认为“可汗模式”预见了教育的未来。目前,可汗学院免费网上课程在脸谱网上有7000 多人注册,在推特网上有 2900 人注册。截至 2012年6月30日,可汗在 YouTube 的频道已吸引超过 2.1 亿人次观看。其视频资源涵盖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经济和计算机等十几个学科。可汗还在洛斯拉图斯学区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验。实验表明,学生在翻转课堂环境中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效果更好。课堂翻转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迅速风靡全球。

二、翻转课堂的优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①它主要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视频的录制、网络自学、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随着近年来翻转课堂在国际教育界日益走红。翻转课堂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局限

传统课堂教学并非坏的教学形式,它依然是传授知识概念的良好形式。然而传统课堂最大的局限在于教与学必须发生在特定的时间(课内的 40~50 分钟)及特定的地点(教室)。假如,某位学生刚好在这一时段很忙,必须参加训练、比赛、演出或做义工等,那他便无法按时去聆听教师的教诲。还有一些“困难学生”,指那些由于身体特殊原因不便频繁地来往于学校和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翻转课堂可以让他们坐在家里自主学习,直至学会为止。所以,翻转课堂突破了时空局限,可以支持繁忙与困难学生的学习。而使用翻转课堂模式课程内容是异步传授的,它就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其次,因为课程内容是异步传授的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步调获得观看和检查材料。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亦可自由控制。

(二)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结构,促进积极学习

教学结构是在某环境中展开的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目前,常见的教学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依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它并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教学结构。翻转课堂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由“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等等。教学结构在翻转课堂的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特点。翻转课堂是对教学结构形式的又一重构。关于积极学习,传统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使用传授课程内容的讲授模式。学生是一种被动学习的角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相关的挑战就是积极学习的缺乏;而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以课内作业、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学生在鼓励同伴讨论的试验环境中学习,他们能利用相互解释概念的优点;从而强化、巩固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从积极学习对比消极学习的观点来看翻转课堂模式起到了将消极学习从课堂中抽离,而将其推向家庭、图书馆或其他时间,而把积极学习推向课堂。

(三)翻转课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有不同,传统教学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则在课前通过视频控制来进行分层教学,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翻转课堂改变课堂职能;传统课堂,教师必须全力组织利用好课内的 45~50 分钟时间来对学生讲解教学所规定的内容。学生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进度,教学的效果也就会受到影响。课堂翻转后,课下学习、堂上交流、课堂教学的目的及控制策略发生了改变。再次,翻转课堂更加注重了交互。翻转课堂课前交互包括教师与视频教材的交互、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视频的交互;课堂中的交互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等。与传统呈现教学内容、提问、讨论等交互形式相比,翻转课堂提升了课堂互动的数量与质量。

(四)翻转课堂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

由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早期它离不开可汗学院视频录像。教学资源的支持,后来随着它的崛起,翻转课堂又吸纳了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与特点而网络在线课程除了强调在线学习社区以外,还特别关注网上与教学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广泛搜集,有效利用与研究开发。②翻转课堂的开发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使用,全球的教学资源可以相互使用,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

翻转课堂的实施包括课前教师制作视频、学生深入自学、课堂教师引导、教师学生交流互动等多个环节。不难看出,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角色与能力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新模式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知识,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来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思想理念。翻转课堂中,如何制作教学视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支持学生学习、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都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新的教学特点。1.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传统课堂,不少教师大多借助传统教具老三样(书、粉笔、黑板)进行知识传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停留在 PPT 课件上,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 中,音视频编辑及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必不可少。实施翻转课堂,将知识以微课程的形式通过网络让学生观看,并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师除具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制作教学音视频和电子课件、通晓网络发布技术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可视化教学的能力。2.关注教学方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统一讲”,学生“集体听”,教师用“一个版本”对所有对象进行授课,忽视了不同个体的能力差异,这就导致传统课堂的集体授课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③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此外,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同,提出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他们可以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其他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翻转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习方式的变化使教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3.关注教学结构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知识传递”与“吸收内化”两个阶段组成。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而“吸收内化”则在课后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知识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以视频格式为主的微课程,还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

(二)提高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微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的引导者及现代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者。④因此,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国外成功经验,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提高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1.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合理运用

目前部分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这使得他们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往往 “心有余而力不足”。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国家和学校政策允许下,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2.努力提高微课程设计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教案设计是否成功,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的微课程是实施整个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把握住微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第一,重视微课程的整体设计策略在微课程设计的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微视频制作工具与网络发布平台及技术。第二,重视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认识到微课程与传统课堂讲授的不同。在录制教学视频时,一方面,传统的优质课、精品课长度一般在 40~45 分钟,而翻转课堂中的视频是 10~15 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将最核心的内容讲完;另一方面,教学视频中不存在师生互动,只有教师的单向传授,这需要教师考虑视觉效果,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突出和强调主题、重点与要点,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第二,重视微课程单元的检测设计通过对微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检测习题,在每一阶段微课程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

翻转课堂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建立在课前微课程教学完成的基础上,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并不是单纯的讲解,而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总结与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进行微课程学习后完成单元检测的结果,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将之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置为符合学生兴趣的题目,在课堂上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提倡协作探究的模式,协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专长等,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探究性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适时地作出决策,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及评价的能力对于学生经过协作学习之后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内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围绕在学生身边,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引导者、辅助者,相较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的时间大为增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捕捉学生的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如一对一辅导、小组指导等。4.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有着崭新的教学规律,而对于新规律的发现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根据翻转课堂的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从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到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对新的教学规律加以研究,不断推进翻转课堂的发展。5.重视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无论信息技术还是教育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一次学习,受用终身”的观念,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各种新理论、新技能,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教师的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新的学习技能,以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训。首先,培养学生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技能和获取信息的技能。主要包括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技能,通过网络接收教师微课程的技能,进行网络信息检索的技能,获取网络信息的技能,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创新、发布的技能,等等。其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的微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相应的检测也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能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而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最后,培养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是个体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获取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在翻转课堂上进行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办总结下一篇:单亲家庭孩子常见的六大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