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热报专业

2024-07-11

韩国留学热报专业(共5篇)

1.韩国留学热报专业 篇一

1体育专业留学生对民国女子体育的贡献

1 . 1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的体育思想

20世纪20年代,自然体育之风刮入中国,我国当时的留美体育专业学生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赫更生等人是这种体育思想的主要传播者,他们均师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自然体育大师威廉士,受自然体育理念的感染至深,他们回国后通过著书立说、发表文章、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等方式对自然体育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传播。自然主义主张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角度出发来提倡体育,认为体育认为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应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使每一个国民都成为健全的、愉快的和有价值的公民,同时强调必须普及处于弱势的女子体育,达成男女体育之均衡发展,方能最终实现普及全民体育的目标[1]。自然体育还主张健康美的体育思想,他们认为我国女子体育不发达的重要原因是受到封建习俗中“病态美”的观念的影响,因此提出摒弃这种错误的审美观念,而提倡女子的健康美。这种来自欧美的思想在当时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成为民国时期的主流体育思想,它对女子体育朝向科学化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从德国归来的程登科、萧忠国等留学生等人,提出为国家而体育、为民族而体育的口号,主张效仿德国法西斯,推行体育军事化以铸造全体国民健壮的身体来解救国难的民族主义体育思想。他们指出“今后的目标,应以民众化、普及化,御侮抗敌、复兴民族为出发点,设不如此,则不足以取消‘东亚病夫’之讥而符合民众体育之真义”[2],并强调体育救国人人有责,指出凡属中华民国的国民,都应当享受的一种体育活动的训练[3],女性作为国民的一份子,当然也不例外。他们特别强调女子的国民之母地位以及女子体育对于整个民族健康的重要作用,认为“要雪国耻、收失地、强民族,女子要出一半的力”[4]。民族体育思想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挽救国家危机现实需要的积极回应,因其合国情性和极具时代特征性而广为传播, 对女子体育的普及和女子体育人口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 . 2极力倡导和普及女子体育

1.2.1从女性本位的立场

留美学生张汇兰和高梓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较早出国留学又获得较高学历的女性,在她们的体育思想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本位意识。她们呼吁女性获得解放,提倡男女教育平权,指出体育为教育的一环,是补智育、德育和社会教育之不足的一种教育[5], 应该让全国妇女同胞皆有机会接受体育的教育。她们强调女子体育是国民强健、民族复兴的基础,因而要从整体上提高国民体质、复兴整个民族,首先要普及女子体育,即“予每个人以相当之机会, 在德智体群方面,有圆满之发展,使成强健之国民”[6]。她们认为我国女性积弱不堪及女子体育不振原因在于我国妇女受到了传统礼教、病态美及缠足等封建习俗的束缚,因此她们强烈呼吁妇女体育应受特别的尊重与保护,渴望在开展女子体育的过程当中,不再受到传统习俗的束缚,并通过普及女子体育使女性获得自由、平等的权力并塑造女性健美的身体。其次,她们还强调开展女子体育须达到社会道德训练与抒发情感陶冶性灵两种目标,以谋求女子全面的发展,体育既然是教育的、科学的,那么它必须能帮助造成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训练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种种妇女[7],其思想的科学性可见一斑。她们的这种女性主义思想观念在当时男性本位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也体现出了女体育人的社会价值。

1.2.2从国家和民族的立场

在西方先进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国人意识到要洗掉“东亚病夫”之耻辱,达到强民强种以强国的目的,必须从根除国民体质的劣根性入手。而女性作为国民之母,其身体强健与否不仅关系到她们自己的命运也严重影响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提倡和普及女子体育势在必行。自然体育学派认为应该把体育重要性和真正的意义灌输给国民,吴蕴瑞专门撰文分析了女子体育的重要性,他强调女子对家之责任为治理家事,对国之责任为助长生产,对民族之责任为生育强健之小国民,此数责任之负担而欲期有贡献于家于国于民族者,端赖体育[8]。民族体育思想则提出体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健康,而应当是每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尤其是在灾难重重的国度,要从速改进全国人民的体质,达到全面健康的程度,然后才配的上谈体育救国[4]因此普及女子体育,关注女子健康是体育救国急不容缓的工作。他们通过分析指出女子身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是国民的体格,间接影响的是国家的存亡,因此得出女子体育的重要,甚至比男子更为重要[9]的结论。虽然民族体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女性的体育参与,增强了女性的身体素质。

2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2 . 1参与体育方案制定

留美体育学者郝更生是中国最早主持和制定体育法规的人, 他在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体育督学一职期间,为民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其寓女子体育于游戏中并服务社会的理念促成了他在女子体育法规方面的特殊贡献。例如:1932年郝更生同吴蕴瑞、袁敦礼等人共同起草了《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使当时女子体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制度基础。也是在1932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体育会议上,张汇兰受邀为体育方案整理委员,在会上她提出女子体育应该依据女子身心所能及的范围而规定,不能以男子的眼光为准则,同时基于健康和教育的意义,她建议女子体育应根据女子的生理规定其运动范围,其体育指导员也应以女子最为合适[10],这些都对民国女子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导航作用。

2 . 2引进女子体育运动项目

民国时期的体育留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引进与开创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例如德国体育留学生袁浚在李四光夫人的支持下率先在武汉大学创办女子游泳项目,这在当时封建意韵犹存的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改变了人们对于女性的保守思想观念,从此女子游泳项目逐渐传播开来。1933年回国任教的程登科目睹国内女性体质孱弱,有感于德国女子体操运动的普遍发展,在中央大学女生中开设垫上运动和器械体操,也一度动摇了人们对女子参与体操的落后看法,并引起了许多女学生的运动兴趣,随后许多学校也纷纷开展体操项目。女子体育项目的陆续引进和开创不断完善和发展了民国的女子体育。

3结语

民国时期的体育留学生为民国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为民国女子体育事业做了较为全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妇女解放,提升和引导了女性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健康观念,为民国女子体育的科学转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今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摘要:民国女子体育在我国女子体育事业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打破了旧传统对中国女性的束缚,开创了近代女子体育发展的先河。彼时的体育专业留学生作为一个新型的高端知识分子群体,为民国时期的女子体育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留学生们在女子体育思想的传播,女子体育的普及以及女子体育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他们的行为实践推动了民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与进步。

2.韩国留学热报专业 篇二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随着社会对韩国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各高校先后设立了不同规模和层次的韩国语专业,而且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韩国语教育也在向纵深的层次和领域进行发展,但是目前现存的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韩国语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各层次的培养方案不够完善,各层次间缺乏连贯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目前现存的本科与专科层次的韩国语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韩国语专业本科层次培养方案

为分析目前韩国语本科层次培养方案,文章参考了延边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韩国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同时,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其教学计划进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培养目标方面

各本科高校韩国语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即培养具有扎实的韩国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外贸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方面

各高校基本趋于一致,本科层次的基本业务要求达到:

⑴系统掌握韩国语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⑵熟练运用中韩两种语言进行交际,了解对象国的基本国情。

⑶具有第二外语和计算机(包括用韩语系统进行处理)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⑷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⑸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3. 毕业学分要求方面

在中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教育,所以按照本科学生教学层次的要求,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所查找的几个学校的韩国语专业中,长春理工大学韩国语专业要求学分相对较高,其他各院校韩国语专业本科层次毕业学分基本在160学分左右。除公共基础课程外,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一般要求在90至100学分之间。达到本科层次的毕业要求后颁发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书。

4.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各本科院校除了开设教育部要求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综合各院校的开设课程来看,韩国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基础韩国语、中级韩国语、高级韩国语、韩国语视听说、韩国语泛读、中韩(韩中)翻译理论与实践、韩国语写作(韩国语应用文写作)、朝鲜韩国概况、韩国语语法、韩国(朝鲜)文学史、贸易韩国语。为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各本科高校还纷纷开设了种类繁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诸如韩国艺术、韩国文化、语言学、韩国影视欣赏、词汇学、民俗学等方面的课程。

5. 培养模式

各本科高校,纷纷采取了3+1(或者3.5+0.5)的模式办学,即学生在本科4年中,有一年或者半年在韩国采取研修的方式攻读,比如山东大学韩国语专业就是采取的这种形式。还有就是采取与国外院校合作采取2+2合作办学的模式,在国内攻读2年,在韩国攻读2年,不过此类办学模式在招生过程中较为开放,生员质量相对较低。

以上对本科院校中韩国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在各个培养环节上,本科层次的培养方案相对一致。对于个别出现的问题将在第四部分中进行详细阐述。

三、韩国语专业专科层次培养方案

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为中韩经济和文化交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雨后春笋般地设立了各式各样的韩国语专科专业。通过借鉴辽东学院的韩国语专科培养方案及山东外事翻译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等院校的专科层次韩国语专业的培养方案,总结归纳如下:

1. 培养目标方面

培养具有较强的韩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坚实的韩语言基本功,并具有较强的韩语交际能力,能够从事适应生产、服务、贸易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方面

⑴具备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语音、语调正确,语法概念清楚。

⑵认知词汇6000—7000个,其中熟练运用3000—4000个。

⑶全面了解韩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⑷掌握计算机(包括运用韩国语处理的)相关软件的操作技巧,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⑸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3.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专科层次的韩国语教育除了开设教育部规定的两课及教养学科除外,还会开设基础韩国语、中级韩国语、韩国语会话、韩国语听力、翻译技巧、经贸韩语、韩国概况、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程。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交际语言学、韩国文化以及韩国艺术等的专业选修课.

4. 培养模式方面

相对于本科层次的韩国语专业教育来讲,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在校学习2年半,最后一个学期采取实习的形式。有的学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2+1的模式,即在国内读2年,最后1年在韩国研修或者实习,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申请到国外插班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

四、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培养方式的对比分析

通过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概括总结,可以看出对于韩国语专业来讲,本专科因为教育的层次不同,所以采取的培养方案也有不同,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将同过列表的方式进行对比。表格中只列举两个层次间的区别之处,对于相同处不再逐一列举。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⑴本科层次对韩国语水平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而专科层次更加侧重于应用性。

⑵韩国语专业本科和专科层次的教育上,还没有达到学分的过渡性,特别是在专科层次的韩国语教育在学分建设方面相对落后,会影响专科层次学生继续教育阶段的学习,同时也给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⑶在课程设置方面,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韩国语的选修课门类还有待于进一部完善和丰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全国只有延边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的韩国语专业选修课内容比较丰富,但就整体而言相对滞后。

⑷除在表格中所列对比内容之外,笔者在研究各高校培养方案时发现,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除了课程设置和学时有些区别之外,其他内容趋于一致,缺乏各自应有的特点。

⑸尽管各高校,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专科层次都针对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设计了特色的课程和方案,但是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方面仍然做的不够,缺乏深度。例如:大部分学校开设了贸易类以及经济类韩国语课程,但是社会是由各个领域所构成,韩国语的教育还没有深入到其他领域中去,这依然是值得探讨的内容之一。

五、问题解决方案

针对在第四部分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以下几点对策便于参考:

⑴本专科高校建立统一的学分认证体系,便于同专业的本专科间的学分转换和认证。

⑵不断完善本专科层次韩国语专业的选修课制度,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应注意引进不同研究方向的韩国语专业教师。

3.韩国留学热报专业 篇三

关于教材的选用问题, 理论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John Mc Murry编著的有机化学基础 (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该教材由国外高校优秀教材审定委员会推荐使用, 适用于医学、生物、制药和农业等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或教材。我校的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 开学时间为10月中下旬, 理论课程教学时数为32学时, 实验教学时为26学时, 教学周总计为8周,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根据医学专业的需要和教材编写内容, 制定教学大纲, 优化和精选教学内容, 适当压缩传统的官能团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加大生物分子---氨基酸、肽和蛋白质以及类脂和核酸, 增加新陈代谢途径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丰富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关于实验教学的内容, 作为有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涵盖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学习、有机物官能团性质鉴别和简单有机药物制备三个层次, 主要内容包括有机物熔点、沸点、折光率和旋光度的测定方法 (提勒管法测定熔点, 简单蒸馏测定沸点, 阿贝折光仪和旋光仪测定折光率和旋光度) ;糖类和氨基酸的鉴别;阿司匹林的制备等;教材为教研室自行编写, 面向留学生和本科生双语教学。

在早期的留学生教育过程中, 有机化学教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流问题, 随着教师队伍的整体英语口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语言的障碍已不再是主要的问题, 现阶段尚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将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精练地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我校留学生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和教育体制, 但都有一定的有机化学课程基础,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 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宜采用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方式进行, 基于课时数和教学周数的限制, 在有限的时间段内,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高中 (或大学预科) 已经学习的知识,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同时对新增内容——如立体化学基础、生命科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有机化学在医学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相当多的留学生在国内没有经历过化学实验教学的训练, 因此缺乏基本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选择既能体现有机化学学科特点又和医学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一些实验, 同时难度不能太大。对学生教学要求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对有机物性质的认识和其同结构的关联性上, 因此设置了前述的三个方面实验内容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有机化学作为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程, 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疾病病理和如何用药物预防、诊断和治疗, 涉及到生命有机大分子的运行规律和药物有机小分子的作用机制, 学习有机化学在医学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 有机化学课程测重于介绍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是后续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课程的重要支撑课程之一, 和生命科学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 以及生命机体活动中的有机化学变化, 是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内容。

摘要:本文总结了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有机化学教育教学经验。从学生来源、教师、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介绍分析了有机化学教学的过去、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为有机化学的规范教学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4.韩国留学热报专业 篇四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科学合理的培养临床医学留学生是我院开展国际化办学、促进师资建设及提高医学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留学生课程设置既不能完全根据本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安排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又也不可以完全单纯以学生考取本国医师执照为目的授课。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调整,我院临床专业留学生教育将两者有机融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即在达到国际化医学要求的前提下,开设了汉语、临床医学汉语等中国文化课程,同时加大了临床见习力度,增加了临床见习学时数,将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相结合,使留学生更好地深入和胜任临床实践学习。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授课

为了能够了解国际上医学发展现状与成绩,鼓励来华留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留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我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授课。1.邀请国内外境外教师、客座教授等专家学者为留学生开展医学讲座等内容,使留学生面对面与专家学者在专业知识上沟通、交流。2组织留学生参加学校各种形式的国际医疗学术会议。在学校和附属医院召开国际研讨会期间,积极组织留学生参加。例如: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ICGEB) 2011肿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讨会;中美加齐齐哈尔医学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暨腹腔微创和妇科宫腔镜技术继续医学教育会等国际会议等。定期为留学生开设医学讲座,拓宽留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留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管理与考核相辅相成

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整,要做到两手抓,相辅相成。主要体现在:1.在课程考核内容上,要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以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为基础,尽量保持与南亚地区国家职业医师考试科目和要求一致,与国际接轨顺利衔接。2.考核中,注重日常学科知识的训练与积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做到笔试与实践相结合。3.试卷答题形式上,改变以选择题占大部分分数的考试形式,加大论述、病例分析、口试考核比重,以此实现留学生课程考核的科学性。

四、严把临床见习、实习关

临床见习、实习是来华留学生走上医师岗位前的关键学习阶段,我院在临床医学来华留学生教学工作中,自留学生大二时期加入了大量的临床见习课时,分别在学院三所直属附属医院见习、实习,学习效果和秩序情况良好。在留学生见习、实习期间,要制订带教方案和安排留学生岗前培训,指派临床教师指导,制订留学生教学讲课计划和留学生导师指导记录册;配合留学生见习医院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留学生见习生的管理,另外,对留学生见习和实习进行中期检查,强调带教的规范性与示范性,为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南平, 刘先哲.留学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8) :724-725.

[2]应丽君.留学生中医学本科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02 (3) :11-13.

[3]马兆明, 李艳芬.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6) :620-621.

5.韩国留学热报专业 篇五

关键词: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

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指标[1]。随着国内全英文专业建设的完善, 降低了留学生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汉语门槛,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就读。近年来,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 已经成为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2]。按照上海交通大学规划, 留学研究生约占我校研究生人数的10%左右, 每年达到数百人的规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作为我校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学院之一, 每年招收国际研究生数十人。随着国际研究生规模的增长, 提高全英文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的迫切性

目前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也有少量来自国外知名大学的优秀生源, 但是大多数留学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与国内学生相比较为薄弱。在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招生的初期, 我校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吸引国际留学生就读, 在留学生数量达到一定比例之后,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留学生生源素质。一方面, 在目前国内研究生招生人数暂时无法获得突破, 每位研究生导师每年国内学生招生人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 能够使国际留学生成为国内生源的良好补充。另一方面, 全英文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也必将推动国际化研究生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院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首先, 在招生阶段, 把好留学研究生的“入口关”是提升生源质量的有效途径[3]。我院通过设置资格审查和面试小组面试环节, 并突出导师的主导作用, 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专业背景, 使得留学生研究生的招生更规范。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与国外高校合作或国际交流的机会, 扩大留学研究生的招生宣传规模, 吸引优秀国际生源申报我院。留学研究生的奖学金体系, 也是吸引优秀生源的有效手段, 我校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留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设立, 结合中国政府奖学金和上海市政府奖学金, 为留学研究生建立了完善的奖学金体系。

其次, 在培养阶段, 国际学生的培养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设置, 但是最终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与国内学生趋同化。一方面, 针对留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的现状, 我院为留学研究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 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进一步推进全英文专业建设, 打造精品全英文课程, 为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服务。全英文专业课程并不仅仅针对国际学生, 而是把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合班教学。一来可以整合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 二来能够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4]。同时国内学生也可以通过合班教学提高自身的英语沟通能力[5]。另一方面, 对留学研究生和国内研究生趋同化要求, 即在过程管理中严把质量关。我院严格按照研究生管理规范的统一要求, 在学生入学后按照学分要求制定培养计划, 在第一学年完成其学分的修读。在第三学期, 博士由导师组织, 硕士由学科统一组织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开题报告会由至少3名本学科专家参加论证, 开题报告包括拟定的学位论文题目;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等。开题报告会通过后一年左右, 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并且, 学校为了加强博士生的管理, 今后还将推行学位论文进展年度报告制度, 即博士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按自然年进行年度报告。在年度报告中须详细阐述论文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并以书面形式上交给学科。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 确保留学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顺利推进。除了在学习和科研进程中加强过程管理, 学校还推广了奖学金生每月签到制度, 旨在确保留学生的在校时间, 并结合奖学金年审制度, 建立有效的奖学金优胜劣汰机制。

除此之外, 我院在留学研究生管理上实行宽严结合, 既实行严格的管理, 又通过举办留学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增进国内外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各种交流活动增强了留学生的归属感, 丰富了留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

随着留学研究生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规范, 全英文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留学研究生。学校又适时推出了优秀留学研究生的评选, 目的是使优秀学生在更多留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作用, 推动留学生间共同发展及良性竞争。

再次, 在留学研究生毕业阶段, 我院国际研究生同样参加国内的学位论文盲审, 只是由于毕业论文是全英文的, 在送盲审时需另外提供中文摘要, 以便盲审系统派送相应的评审专家。在毕业要求方面, 博士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一致, 即发表SCI影响因子单篇达到3, 或累计达到4的论文。对于硕士, 我院国内硕士生的要求为发表一篇国内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而全英文专业研究生因为完全没有汉语基础, 所以发表国内北大核心期刊的要求显然不适用, 学术论文只能选择发表在SCI期刊杂志上。如果SCI论文一时难以发表, 和国内硕士生一样, 我院也为国际硕士生开辟了“无论文专家答辩通道”。所谓无论文专家答辩, 即少数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 在通过外审专家评阅, 并通过专门的专家答辩会的基础上, 可在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下, 申请学位。答辩学生的导师不能担任专家答辩会专家, 且答辩会实行一票否决制。今后, 随着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还可尝试毕业论文的国际化评审, 即聘请国际专家评阅毕业论文, 且论文评审和答辩都采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 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前期加强过程管理, 我校全英文生物学专业已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留学研究生, 但是数量和质量上与国际一流高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管理机构设置、配套机制、管理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尚待加强。为了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品牌全英文生物学专业, 并实现留学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谭伟红.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比例和结构上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 2016, (2) :33-37.

[2]杨大伟, 杨升荣, 刘俭.新时期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 2016, (5) :97-101.

[3]强百发.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1) :44-47.

[4]吕卫东.工科院校全英文授课培养留学生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9) :131-132.

上一篇:令人着迷的大海作文下一篇:第一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