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论文

2024-08-24

经济专题论文(精选8篇)

1.经济专题论文 篇一

《中国经济专题》报告论文

题目: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

11经济学三班

组员:张炳贤111041358

叶子通111041349

吴汝基111041311

郑舒仰111041386

报 告 日 期:2014年6月18日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企改革的现在和未来——国企改革的成果是什么?怎样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本文通过国企三次改革热潮的回顾,反思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铺开国企改革原因,论述三个论点进行深一步探讨;进而指出国企改革的任务和趋势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至今,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 “国企垄断”是事实还是谬误? 一个时期以来,围绕“国进民退”的争论,热度越来越高,这表明国企改革还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有待破解,任重而道远。

在历史时空坐标系中考察国企改革的成果,可以看到:第一次企改高潮的特点是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最典型的例子是“中策现象”;第二次企改高潮实现了从“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的转折,政府对国企的支持也由后台(金融)走到了前台(财政),由间接变成了直接;第三次企改高潮“大国有”战略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华丽转身,垄断地位日见巩固,其强大之势不可逆转。“大国有”战略更多地被人们理解为“国进民退”的继续从而成为当前国企改革争议的热点,显示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毋庸置疑,反垄断与去行政化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建立职业化和规范的经理人制度则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关键,需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表明哪些该进、哪些该退。

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将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主要围绕着国企改革展开。通过放权让利、利改税、拨改贷、承包制、租赁制、抓大放小、有进有退、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等等,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最后定为政企分开,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撤销几个工业部,还权与企业,这就抓住了国企改革的要害,是国企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国企改革第二个里程碑。撤销几个工业部只是实现国企改革的第一步,国企改革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应当对继承原来部的行政垄断权的大企业继续进行改革。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标准。为了贯彻“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方针,在“有进有退”的标准上应取得共识。因为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结论会做出不同决策,其影响甚大。目前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定量标准”,一个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定性标准”。

国企改革的成果是什么,怎样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 这两项内容决定了国企改革的现在和未来,也就决定了它的历史方位。当前对于这两项内容的解答各异且颇有争议。在历史时空坐标系中考察国企改革的过程及其生存的环境,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第一次企改高潮出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后期,集中表现在县及县以下国营、集体经济大规模改制,其突出特点是“退国进非”。九十年代前期延续了这股势头,而且纳入了很多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自此,县及县以下几乎没有了国有经济。这个时期企改的特点是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最经典的例子是“中策现象”。

而此前,所有制的基本格局还是“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它控制着几乎所有的资源和产品、生产和消费,因此,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很难展开。八十年代改革以此为突破点,在流通领域打开了缺口,即放开一部分国有部门控制的资源和价格,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价格的“双轨制”。这样,计划控制的资源在计划外流通就有了“名份”,并源源不断地从国有部门流向私营企业、流向了自由市场。另一手,则是采取沿海开放政策(从1984年开始),鼓励外包和出口,将需求直接跟外需对接。甚至还鼓励“两头在外”,即只在国内加工,而货源和订单两头都在外,事实上已成了一块“飞地”。这样,外贸部门从生产到销售都独立于国内需求、国内市场和宏观形势的制约,相反地,它还左右了宏观形势。从上述两方面入手,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最终被捅破,同时,促进供给、繁荣市场的目的也达到了。

第二次企改高潮,出现在九十年代末产业结构调整时期。1998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产业政策明确提出“退二进

三、抓大放小、重组改制,下岗分流”,这个时候才真正使得“九五”时期提出的“两个调整、两个根本性转变”落地生根。1998年之后的国企“三年脱困”攻坚目标是真正在啃硬骨头,一批老国企被收购兼并,大量职工分流下岗。当时社会对于这项产业政策的导向,普遍理解为“国退民进”、“退国进非”,一些地方也是这么做的。为此,还发生了著名的“郎顾之争”(2004年),引起公众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关注。国务院为此叫停了MBO。2009年的“通钢事件”标志着“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的转折,此后“国进”之势有如破竹,“民进”受遏制,再无地方政府胆敢把钢厂卖给私企老板。私企甚至一路落荒而逃。

几乎就在这一刻,国企吹响了重组的集结号。2003年组建国资委,以集团化重组控股国有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从2005年开始在以后6年时间里,国企纷纷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经营方式越来越灵活,而企业的控制权仍然有效地掌握在国资委手中。事后来看,这种“以退为进、有退有进”策略不但没有减弱国企,反而使其变得更为强大。国企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迅速好转,成为竞争中强势的一方。无论是产业的重要性、集中度还是规模,都是重量级的数一数二的人物,甚至在世界五百强中也越来越多地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前后两个阶段国企判若两人,旧貌变新颜。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面对外需不足所采取的对策是全力

扩大内需,重点是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两年内新增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由此,政府对国企的支持也由后台(金融)走到了前台(财政),由间接变成了直接。国企大举进入钢铁、采矿、汽车、医药、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成为有市场定价权的企业“大鳄”。充实的外汇储备以及“走出去”战略也引导着企业在国际投融资市场上变得更加活跃。由此,国企发展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次企改高潮“大国有”战略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华丽转身,垄断地位日见巩固,强大之势不可逆转。1998-2008年是重要转折期。此前,是“外贸+制造业=外汇”的外需型增长方式,外贸空间决定GDP增长空间、国际经济形势决定国内经济形势,外贸部门很有优势,而内需并非重要的因素,为了吸引外资促进外贸,实行了内外有别政策,甚至对内歧视,我们有时称之为对外资、外贸企业的超国民待遇。这个阶段,国有企业的优势也显示不出来,甚至有一个阶段还处在效益危机和私有化预期中。

1998年和2008年两次大的外来冲击,使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逆转。第一,迫使总需求的重心由外需转向内需,两次冲击都大规模地扩大内需,这种政策上的转向是非常明确的。2003年之后做出的一系列举动,也是这种趋势性反应。如取消农业税、对农业补贴、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2008的这次外汇储备危机,从“外汇是金”变成了“外汇泡汤”之后,这种外向型增长方式承受了巨大的美元国债损失。正是迫于这种极端严峻外需形势做出了重大改变,实现了战略重心的转移,即从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和外部需求转向了以国内需求和民生工程。第二,国有企业的地位日渐上升,甚至如日中天。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上市有了新的融资平台,还因为它获得了扩张性财政的巨大投入和订单,再加上它原来占据的垄断地位,使得它如虎添翼,更为强大。

为什么要改革? ——国企低效率及其解释。

原因一:委托代理问题。个体私营企业:所有者就是经营者,有足够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好;规模较大的股份企业:所有者大都已不能自己经营企业,必须委托一个有才能的人经营管理企业,我们说产生了“所有权” 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时所有者必须确信,经营者必须有能力并且有积极性,为自己赢得利润,尤其不能谋取私利这个问题表面上很容易解决:一是平时对总经理进行严格监督。二是当企业经营好时,所有者(股东)给予经营者(总经理)奖励;经营业绩不好时,给与惩罚,或干脆解雇,这样经营者就有足够的激励。

但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比如:没人监督:股权分散,老板太多,如许多上市公司,持有股票的人很多,每个人只持有很小的股份,每个股东都想,其他股东会监督总经理,我就不管了;但每个人都想这样“搭便车”,结果是没有人去监督总经理;监督失效:总经理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企业了如指掌,有时候谋取私利甚至腐败,外人无法发觉;更有甚者,企业经营不好,可以造假账,让股东以为企业经营很好。股东和外部监管者(比如证监会)由于不能掌握企业的所有信息,很容易被蒙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更复杂。全国人民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委托政府——人民的合法代表管理国有企业;政府进一步委托国企领导人经营国有企业,形成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考虑政府内部存在上下多个级别,每多一层委托-代理关系,监督难度就增加一点,代理方损害委托方利益的可能也就增加一点,最终国有企业的发展就可能完全违背其最终所有者和委托人——人民群众的初衷。

原因二:政策性负担

国有企业经营不好时,既有可能是总经理能力不够、积极性不足、甚至腐败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历史负担造成的——问题是对一个具体的企业,很难做出区分,于是造成:①能力不够、积极性不足、甚至腐败的总经理可以搬出“历史负担沉重”的理由,不能被及时发现或被处罚、解雇。②原本有能力、有积极性、不腐败的总经理会想,如果经营不佳甚至腐败,我也不会受到处罚,因此有可能变得消极、甚至腐败;因此,政策性负担加重了委托-代理问题,使我们对国有企业经理很难进行真正的、有效的监督。

原因三:总经理权威问题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想经营好企业的,也有能力,但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权威和行政资源,比如:私营企业的老板或总经理认为某个员工、中层、甚至高级管理人员能力不够、热情不足时,可以:减薪、降职、解雇,但一个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很难具有如此高的权威和行政资源,顾虑较多;成功的私营企业一定有一个融洽、和谐、紧密合作的领导团队,但国有企业的某个副总或书记可能就是上级派来监督总经理的,合作困难。

其他原因:如政企不分,政府干预过多;国企领导人选拔考核任用制度不合理;年薪太低;国有企业所属的行业结构不合理;虚职太多;人才流失; 国企改革的任务与趋势:主要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其前提是去除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这样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可以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推行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去除政策性负担。但仅仅去除政策性负担还不够,关键要建立起一整套机制,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有足够的激励经营管理好企业,为股东服务,就像私营企业主对待自己的企业一样。除此之外,这样一套机制还要协调好股东、总经理和职工、债权人、政府等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我们称之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 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 以有限责任为特征, 以公司为主要形态的新企业制度。它包括主要内容:(1)独立法人制度。独立法人制度, 即企业法人确立财产支配、处置、使用权, 使企业做到有人负责, 有能力负责, 企业的独立财产是其行为能力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构造的企业法人, 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支配、处置、使用权, 国家以出资者身份拥有财产。企业经营中形成的利润和资产增值归国家所有。(2)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改

制成有限责任后,即建立有限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制度一是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 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企业破产清盘时,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 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3)严谨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严谨, 完整的组织结构,它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 企业的权力机构, 监督机构, 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 并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特别权力机构, 强调发挥整体功能的共同作用。改革后, 在我国公司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一种重要和有效形式。(4)科学管理制度。目前, 从克服我们现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发, 必须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主要是对企业的运营机构设置, 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人员考核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进行改革, 建立严格的科学的责任制度体系。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有它的基本特征。即: 产权明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第一, 产权关系明确。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成为享有民事权力, 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第二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 依法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照章纳税, 对国家承担资产保质增值的责任。第三, 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 即资产受益, 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等权力。企业破产时, 国家和其它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负有限责任。第四企业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如果长期亏损, 资不抵债, 应依法破产。第五, 建立科学的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 相辅相成的科学经营机制。

[1] 白丽/陈紫燕,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改革的探讨[A],《前沿》,2006年第五期

[2] 桁林,大国有战略下国企改革的任务与趋势[A],<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十期

[3] 桁林,对国企三次改革大潮的反思,中国发展观察,2010.05

[4]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A],理论探讨,2011年第二期

[5]曾明强,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社科纵横》,2005年02期

2.经济专题论文 篇二

草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一是由于海拔高, 气候严寒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 中国草地完全有别于世界上的其他草原, 很多国际经验难以发挥作用;二是中国草地与民族地区高度重合, 草地发展不好, 必将加剧社会矛盾, 破坏民族和谐与国家稳定;三是如果不及时遏制目前草原沙化的势头, 未来有可能在中国西部和北部出现大面积草原沙漠化, 让中国丧失生态屏障的保护, 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生态安全。因此, 草地发展是涉及中国生态安全、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与政治稳定的重大课题。遗憾的是, 对这一重大问题, 学界的关注明显不够, 草地发展政策与现实管理极易受偏颇看法的影响。有两类偏颇的观点常常令人不安:一种是极端保护主义, 倾向于牺牲当地农牧民利益来保护草地;一种是极端经济观点, 为维护地方发展而顾不上保护草地。这显然都是错误的。但是, 对于如何协调和处理生态安全、民众生计、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的矛盾, 现有的研究太少, 或者说很少发出声音。为促进对中国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本刊特辟“草地可持续发展”专栏, 专门讨论草地可持续发展问题, 交流以社区为主导的草地管理经验与实践案例, 介绍草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与研究成果, 为中国草地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与行动指导。敬请大家踊跃投稿。

3.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篇三

例1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解析 解第(1)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内容。从“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和历史学家李洵的观点可以总结出,许多士大夫通过科举来振兴家业。“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结合徐阶从事纺织业的例子可以看出,士大夫家主要通过发展工商业来致富。

第(2)题的解答技巧应该从审题开始,找到关键词——“江南社会风气”,那么材料中有关社会风气的描述内容就是答案要点, 如“导奢导淫”“伦教荡然,纲常已矣”“好讼致穷”,将它们的意思意译出来即是答案。

第(3)题是开放性问题,难度稍大,需要有机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首先从“既是”“又是”这样的问法来看,策略上一般都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即解释促进与阻碍的具体内容。促进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阻碍方面,材料只揭示了不利于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现象——热衷于购地消费、奢靡成风;追根溯源本质在于自然经济下重农抑商观念影响,不可能扩大再生产,这就需要结合课本知识。

答案 (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例2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解析 回答此题的前提是要读懂材料中文言文的大致含义。其次,同学们要知道整个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前提。

第(1)问主要考查对宋代商业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考虑。

第(2)问考查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的掌握。根据材料一、三、四可以从货币、市场、商业城市、市民生活、商人群体的出现等方面作答。

第(3)问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到了必修3中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的知识。主要考查对商业发展、思想、文化的联系的理解。同学们可以从市坊限制的打破、理学的出现、市井生活、宋词的出现等方面作答。

答案 (1)增加财政收人;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例3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材料提到交通路线,但未体现十分发达,主要目的是反映商品流通的繁荣,故排除A项;只提吴越,未涉全国,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体现为雇佣关系出现,而材料没有看出雇佣关系,故排除D项。

答案 B

例4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这首诗的大意。“粜”的意思是卖出的意思。前一句的意思是二月卖出新丝,五月卖出新谷,C选项正确。“丝”代表手工业,“谷”代表农业,所以D项正确。材料中“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急救,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所以A项正确。B选项,材料中未提及。

答案 B

例5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的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 明代虽然实行海禁,但是不能完全说明没有民间海外贸易,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古代中国政府历来推崇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史料描述的是明代的海禁政策,与D项无关,排除。

nlc202309030734

答案 C

【思路点拨】

复习中国古代经济这一专题时,同学们需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方面来复习。农业是我国古代的立国之本,我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把它视为本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耕作技术和水平的进步,公田制逐步转变为私田制,集体劳动逐步转变为个体农耕。至此,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以及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变革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春秋战国之前都是官营手工业,所谓“工商食官”。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到魏晋时期受到摧残,到隋唐得以恢复发展。明代中后期,在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式和特点,与手工业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组织,不计成本,产品供应宫廷,满足贵族需求。为了制作质地上乘的手工业产品,工匠不断钻研技术,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但不利于规模生产和扩大影响;民间手工业兴起较晚,产品的使用对象下移为普通大众,需求量较大,商品化程度高,这促进了商业繁荣,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二者的差别是出题的一个关键点。官营与民营的力量对比,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大致是官营逐渐失势,民营后来居上,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最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解这一变化过程应该是同学们解答相关题目的基础。

关于中国古代的商业,其发展的大致脉络是掌握具体知识之前提,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很早,早在商朝就有很多人从商。商业政策的转折点在战国时期,之前大体上顺其自然,之后主要是遏制态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来,国家推崇“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但当时的从商之人仍然很多,商人地位也比较高。秦以后的重农抑商力度加强,汉代的大商人与国家争利,受到统治者的压制,政治地位相当低下,所谓“士农工商”,此后历代,商业基本上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然而,商品经济发展毕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治阶层的导向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到唐、宋、元时期,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元代海外贸易也较为发达。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各种因商业而繁荣起来的城市越来越多。此外,整个古代具有对外贸易性质的商业活动基本上都由官府控制,厚往薄来,不计成本。

中国古代大多数统治者推崇“重农抑商”政策,即农业为本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末业。明清的统治者们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以及东南沿海外敌侵扰的情况下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这种政策不仅减缓了商品流通,而且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近代一直落后于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此,对商业的忽视成为中国逐步落后的重要原因。

本专题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上题目多以文言文材料的形式承现,读懂材料就显得十分关键。一方面要求同学们要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关于文言文的阅读,同学们不需要逐句逐字的翻译,只需明白关键字词的意思,以及整句或整段的大致意思就行。如:“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如果不理解“粜”的意思,对于整句话理解都很困难。从构词法上看,“粜”是由“出”和“米”构成,直观的意思是把米放出去,那当然是“卖”了。这样才能顺利理解本句话的意思,从而顺利作答。另一方面需要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将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相关知识点对应起来,知道考什么,然后再归纳总结出答案,这也是新课改高考一向推崇的理念。此外,在解题过程中审准题干内容,合理排除干扰信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切过往皆成历史,对历史知识的考核也会涉及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放宽视野,勤学习,多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日积月累之后自然水到渠成。

【专项训练】

1.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需要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唐诗《田家》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

A.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场面

B. 农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

C.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D. 唐代重农抑商的政策

3.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的传奇故事。晋商、徽商等商帮在明清时期活跃的根本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明清统治阶级一改以往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安徽、山西等地有悠久的经商传统

D. 安徽、山西在明清时期农业欠发达,转而发展商业

4. 明代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

A. 江南地区已是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 原因是因为明政府实行重商主义

C. 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江南地区农业经济衰落

5.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 民贵君轻 B. 重农抑商

C. 固民安邦 D. 闭关锁国

6.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工商业在西周占有重要地位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工商业在西周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7.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反映了(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依然很强,没有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部分劳动产品 ④商品经济已经代替了自然经济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B. 宋代宽松的经济政策

C. 统治者完全改变过去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宋代都城打破坊市分离格局

9. 中国有位皇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通过阅读史料我们可得出( )

A. 通过工商业致富是不义之举

B. 统治者倡导重农抑商的政策

C. 统治者认可工商业所带来的利益

D. 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思想本质一致

10.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nlc202309030734

A.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 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 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 土地私有制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11.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明代松江地区高度商业化

B. 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松江地区商品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

D. 表明松江地区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2. 王士祯《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

A. 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 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C. 注重多样化经营

D. 注重买田置地

13.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宋代草市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B. “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C. 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D. 宋代蜀地经济发展落后

14.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国家的税收制度有重大变革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5. 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

(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

(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

(1077年)&2021.3&5117.2&28∶72&]

A. 北宋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B. 北宋工商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C. 北宋商品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D. 北宋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16. 汉武帝时期,创造了开隧洞竖井施工的井渠法,这种办法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被称为“坎儿井”,井渠法是在修建哪一段河渠时第一次采用( )

A. 郑国渠 B. 龙首渠

C. 漕渠 D. 白渠

17.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精耕细作,这离不开人们对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下面哪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最晚( )

A. 耒耜 B. 耦犁

C. 耧车 D. 曲辕犁

18. 清初地主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财”,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 小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C. 不少农民成为雇佣工人

D. 手工工场规模受到限制

19.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男耕女织④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20.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

B. 生产力的发展

C. 土地私有制出现

D. 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制,……最有条理,城中有几坊,每坊各有墙围如子城,然一坊共一门,出入六街,凡城门街角有武侯辅,卫士分守,日暮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成阵,坊市门皆启。

——《朱子语类》卷九十

材料二 唐初,崔某饮酒归而犯夜,被武侯执缚街头。次日晨,长安令刘行敏遇而释之,因而作诗嘲曰:“崔生犯夜行,武侯正严更。蹼头拳下落,高髻掌中擎。杖迹胸前出,绳文腕后生。愁人不惜夜,随意晓参横。”

——李昉《太平广记》

材料三 大历二年(767年),唐代宗下诏规定:“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如有犯者,科违救罪,兼须重罚。”

——王溥《唐会要》

材料四 入宋之后,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规定:“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五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猪胰胡饼、和菜饼……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通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总结出唐代“市”的特点。

(2)通过阅读材料四、五,结合所学总结出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

(3)结合所学,请总结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2.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自给自足的国家,然而这并没有使它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失去联系,中国自古就有对外贸易,并且处于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政府规定,私商未经政府许可而与外商私市者处以重刑。公元前121年,匈奴王浑邪王等贵族和长安商人私自贸易被汉武帝诛杀的汉商达五百余人。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面至。

——《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公元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颁布诏令:“可因诸舶番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续文献通考》

材料四 推动这个新的王朝(指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指闭关锁国)的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指满洲人)征服以后的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些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在后世中有无类似的情况,请举例。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中国的对外贸易之路线,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

(3)材料四中马克思对于闭关锁国的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有什么特点?

4.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篇四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程恩富代表提出应该从产权、分配、调节和开放这四个层面或关键词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内涵,而且必须加强党中央对改革的统筹领导。也有代表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完善创新驱动理论与机制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当前,一是要完善创新驱动内涵的研究;二是要建设和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三是要切实完善企业创新机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动,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各种技术与标准联盟,促进企业、产业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是资源高效配置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资源能源约束日趋严峻和国民财富增长日趋迫切的情况下,切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5.经济适用房转让协议专题 篇五

甲方:身份证号***217202

4乙方:身份证号 ***087

甲方因购买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鸿基西湖春天小区35号楼3单元8层西北户房屋,需向乙方借款600000元(陆拾万元),同时约定待该房屋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所需条件时,将该房屋产权转让与乙方。甲、乙双方就该房屋转让、借款事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向乙方借款600000元,月利息为2分,借款方式为;甲方向银行按揭贷款180000元由乙方按银行规定的还款方式替代甲方还款,其余借款以现金方式借出给甲方,二、待该房屋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条件后,甲方须协助乙方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产权过户至乙方名下。

三、乙方支付给甲方现金30000元(叁万元整),做为欲转让房屋产权的转让费。支付方式:本合同成立时,乙方支付现金15000元(壹万伍仟元整);待该房屋所有权权属变更登记、产权过户至乙方名下时,支付剩余15000(壹万伍仟元整)

四、因甲方买房的全款均由乙方所出借,甲方自拿到该房屋钥匙时起,同意乙方无偿使用、占有、居住、管理该房屋。由乙方确定该期限。

五、协议第二条约定的所附条件成就时,即房屋(鸿基西湖春天小区35号楼3单元8层西北户)已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上市出售要求时,甲方必须协助乙方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将产权过户到乙方名下。否则;1,逾期不办理,按照日5‰支付滞纳金,同时仍履行协助过户义务。2,若因甲方原因导致无法办理该产权变更登记,乙方无法实现取得该房屋所有权的目的,甲应向乙方承担此房屋总价款(以甲方与开发商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为准)的50%的违约金,同时归还借款600000元且按照约定借款利率支付600000借款利息。该利息自2011年1月23起算至还款日至。

六、协议第二条约定的所附条件成就前,乙方不得提前催要借款,所附条件成就后,合同目的完成,乙方取得房屋所有权,乙方基于借款600000万及利息的债权灭失。

七、该合同条款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对双方当事人的近亲属有法律约束力,其近亲属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有的义务,双方有义务告知自己的近亲属及与之所交往的人。

6.经济专题论文 篇六

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国务院正式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7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城市群将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夯实产业基础,建设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力争到2030年,实现向国家级城市群的战略性跃升。国务院正式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强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把保住一泓清水作为不可突破的底线和红线,坚持陆海联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建设好蓝色生态湾区。材料二:《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材料三:雄安新区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四:国务院出减税大礼包

2017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减税措施,推出6大减税举措,预计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税负3 800多亿元,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后劲。

中考预测

1.2017年春晚,由张信哲等歌手演唱的《歌从漓江来》,演唱的立意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让广西山歌的音韵显得格外唯美动人。这启示我们()①要保护漓江,共享绿色发展

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③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保护自己的家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总理的表态与部署()①表明蓝天保卫战是2017年政府工作第一要务 ②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必将彻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④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意义,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A.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B.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C.疏解北京的落后产能

D.增强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4.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立足华南辐射全国,首届2016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于2016年7月15~17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举行。这表明()A.我国积极加强能源对外开放 B.我国资源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C.我国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国家 D.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5.简答题

背景材料:中国将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届时,将有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代表以及总共1 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届时,除了领导人出席的圆桌峰会以外,还会有一个更大范围的高级别会议,以及围绕“五通”,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平行召开6场主题会议。北京将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带一路”也将继续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体现了什么观点? 

(2)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开放合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关系?

6.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17年3月10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湖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大会在长沙召开,部署全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指出,发展精细农业亟需“互联网+”提供新支撑,促进农民增收亟需“互联网+”提供新动力,加强农业市场监管亟需“互联网+”提供新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亟需“互联网+”提供新载体。会议提出,要精准把握“互联网+”现代农业“+”什么、怎么“+”,以系统的思维、有效的路径、务实的举措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互联网+”的认识。

材料二:近年来,某村村委会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带领全村村民凭着“宁愿苦干,也不愿苦熬”的坚韧,或聘请专家指导科学种植养殖,或开店铺、网店经商,日子越过越好。土地流转后,该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下设种植公司、养殖公司和投资公司,探索出“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用经营企业的思路来经营农业。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拒绝把有机蔬菜输送到国外市场。后来,又探索出“工业+现代农业”集团化经营发展模式,创建了水泥厂、塑料化工厂等。村民都称赞说:“浓烟滚滚来千百金银,废水流流出万般财富。”如今,该村80%的村民收入达到小康水平,村里兴建了高标准学校和老年公寓。村民都说:“只要高收入,管他啥技术。”人们几乎都不再参加技术培训,而是沉浸在幸福之中:吃着新鲜蔬菜,住着明亮的别墅,揣着入股的红利,开着私家轿车,真可谓其乐融融。(2)该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成功经验?

(3)结合我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说说该村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7.综合探究题

浩荡春风起,千年大计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刷爆了朋友圈,而且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围绕这一热门话题,某校九(1)班正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1)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对于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权威人士和学者认为,重点是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2)权威人士和学者的上述建议体现了教材上的哪些观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晓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敏感地区,紧邻“华北之肾”白洋淀,其开发建设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

(3)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对此,你有哪些好建议?

专题四

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1.B 2.D 3.C 4.A 5.(1)①一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②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③竞争合作求双赢,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发展的步伐。

(2)①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②处理好坚持对外开放与维护自身安全的关系。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③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6.(1)①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激发活力;②网络改变生活,科技推动发展;③现代改造传统,促进行业提升等。

(2)①该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走弯路;②该村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③该村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①该村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②该村应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③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7.(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③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创新是我国缩短差距、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

7.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篇七

【考点分析】

考点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1)市场调节。

①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②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市场秩序。

①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第一,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第二,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第三,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例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除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解析:选B。市场化定价就是让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打破垄断,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①正确;市场化定价可以使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④正确;市场化定价不一定会造成涨价或降价,因此其生产规模不一定会扩大,②③错误。

【归纳拓展】

区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侧重于逐利心态导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盲目性:分散经营→信息缺乏→盲目决策→供需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侧重于经营决策与市场供需形势不符。

滞后性:价格变动→闻价而动(增产或减产)→市场变化(时间差)→事后调节→供需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侧重于经营决策的调整落后于市场信息的变化。

考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③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

(2)科学的宏观调控。

①原因: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的需要;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②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2012年,某国司法部起诉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指控其涉嫌合谋操纵电子书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令消费者遭受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2015年,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开出了4.5亿美元的罚单。该案例说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②企业和社会组织均以盈利为经营目标③法律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解析:选D。企业操纵电子书价格,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而不是滞后性,①不符合题意;社会组织并不都是以盈利为目标,②错误;司法部依法起诉商业垄断行为,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利用法律手段调控市场的表现,③④正确。

【归纳拓展】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人们把市场调节比喻为“无形的手”,把宏观调控比喻为“有形的手”,它们都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考点3: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主题: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②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第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四,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3(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量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本题要从消费和产业发展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有利于制造出性能更优、数量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来说,这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对产业发展来说,既要从汽车业自身发展来分析问题,又要从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来分析问题。

答案:对消费的影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归纳拓展】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助于牢牢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2)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

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考点4: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消极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例4(2016年天津卷)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年伊始,中资企业的几笔海外并购令人瞩目,并购的领域侧重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既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借助中国企业的关联渠道,特别是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

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材料中的相关语言转化为经济学术语。从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中资并购侧重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影响力的企业;并购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使被并购企业扩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前三个信息体现了对我国的影响: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品牌竞争力,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对外幵放型经济水平;第四个信息是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双方加强合作、互利共蠃,推动经济全球化。

答案:①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②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③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归纳拓展】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考点5: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非歧视原则是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要求:第一,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惠、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第二,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第三,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第四,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例5(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截至2015年,我国已签署并实施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遍布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意义主要在于

①改变我国对外交往方式,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②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③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提高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④推动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解析:选D。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有利于这些国家或地区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经济,②④正确;自贸区并不会改变对外交往的方式,也不可能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①与题意无关;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③错在“引领”一词。

【归纳拓展】

(1)我国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①要有规则意识,增强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法规,积极应诉。②树立新的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大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把营销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优化出口贸易的结构。③企业要通过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自觉抵制低价竞争,实施名牌战略,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④企业要坚持市场多元化的原则,努力拓展国内市场,在巩固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的国际市场。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相关保障制度,实行有理有度的保护。

(2)我国不断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经济意义。

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开放朝着拓展深度和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经济危机的挑战。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旨在

①降低商品价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②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转变政府职能③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市场竞争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当前,我国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和土地。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据此回答2~3题。

2.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

3. 从供给角度看,化解产能过剩的恰当举措有

①注重产品质量,生产优质产品②促进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③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④借助网络技术,扩大市场需求

4. 针对粮食主产区地力透支、土壤退化等问题,农业部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东北某地试行粮豆轮作。

然而,目前仍在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使玉米的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大豆,农民大多不愿实行粮豆轮作。由此可见

①加强宏观政策间的协调才能达成最佳的政策目标②农民种植意愿调整取决于农产品之间的收益对比③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5.2016年以来,我国部分企业成本太高,投资信心不足,投资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针对这一经济形势,国家应采取的举措是

①保持适度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②增加财政结余款,壮大财政实力③实行结构性减税,稳增长调结构④提高存贷款利率,加速货币回笼

6. 下图反映了近几年中国第二、三产业在GDP增长中贡献率的变化状况。照此趋势,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二产业产值持续下降,国际竞争力将会不断下降②以中国为对象的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增长将出现下滑③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④中国金融服务、保险、旅游等行业迎来更好发展机遇

7. 目前,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

以下各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宏观政策要稳——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②产业政策要准——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使群众有更多满足感、幸福感③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者潜力④社会政策要托底——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结合起来

8.2016年4月8日,中国和瑞士两国一致决定建立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把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同瑞士的创新优势相结合,支持两国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开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创新合作,深化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医药等领域互利合作,此举有利于

①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海外并购步伐③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④提高我国创新水平,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9.2016年6月6日,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宣布以2.7亿欧元对价,购得国际米兰俱乐部70%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首度控股欧洲顶级豪门足球俱乐部。而在此之前,以万达、乐视、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各大企业集团也加速布局体育产业,在国际体育市场上“各显神通”。我国企业加速布局国际体育市场的意义在于

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抵御风险能力②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③加快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1 0. 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国家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不仅给中国等WTO成员自身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对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环境也产生巨大影响。

这启示我们要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②优化进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③创新驱动,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④珍惜和利用世贸组织赋予的权利

二、非选择题

1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时代,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指出,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材料二:G市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选择行政权力相对集中、工作内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技术运用有一定基础的市交管局和住建局两家单位作为试点,全面启动“数据铁笼”计划。围绕可记录、可公开、可分析三大目标,数据铁笼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用数据化的方式全面记录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化系统涵盖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各类管理业务,权力运行过程被全天候、多维度监督,真正实现阳光运行。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知识,解读我国实现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目标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借助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服务贸易具有知识含量高、资本和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等特点,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综合效益愈加显著。

材料一:2007-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材料二:某网站就“如何推动服务贸易规模与质量双双提升”进行了调查,以下为四位网友的观点:

甲:“应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减少碳排放量。”

乙:“要加大财政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投入。”

丙:“可以提高服务贸易进口关税,降低服务贸易出口关税。”

丁:“需逐步降低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外资和民资的准入门槛。”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这一趋势的综合效益。

(2)你赞同哪几位网友的观点?请分别说明理由。

专题四

【创新演练】

1.D 2.B 3.A 4.A 5.C 6.D 7.B8.D9.A 10.C

11.(1)①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增长。③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有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①政府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②政府要“用数据管理”,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用大数据记录经济形势和调控效果,对经济政策适时、适度地实施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③政府要“用数据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的活力。

12.(1)2007-2015年期间,除2009年外,我国服务贸易保持了较大的增速,服务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外贸结构,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而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赞同网友乙、丁的观点。加大财政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投入,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和出口竞争新优势;逐步降低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外资和民资的准入门槛,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优化服务业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

8.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篇八

1. 资源意识

资源意识是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经济生活复习中的一条主线。资源意识在本专题复习中体现在:在什么经济制度下配置资源、如何促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如何节约资源实现科学发展、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国内国际资源。

2. 注意区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①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是指商品生产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利益,它会导致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的产生。商品生产者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小矿主只顾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等都是市场经济自发性的表现。

②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是指单个商品生产者没有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信息和长期发展趋势而作出盲目决策。“跟风种地”、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等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③市场经济的滞后性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它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 市场秩序

①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②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第一,依赖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第二,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第三,从主体看,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维护。

因此,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信用经济、竞争经济。

4. 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计划(如“十二五”规划),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杠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保护价、税率调整)。它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间接调节。

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如合同法,劳动法等。包括经济立法、经济司法。

行政手段指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审批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直接、迅速的特点。主要包括行政审批、许可和直接对市场主体进行处理(如查封假冒伪劣产品)。它具体涉及: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特别许可证、公交、通信的收费标准等。

重点提示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经济手段主要用于解决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主要用于解决市场秩序问题。市场对资源的调节是直接的,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对资源的调节一般是间接的。

5.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协调是指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是指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6.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怎么办)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7.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原因

①必要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②重要性: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①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③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④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

从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从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⑤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8. 归纳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面临两个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

2. 坚持一个指针:科学发展观。

3. 结合两个手段: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

4. 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国际。既要扩大内需,又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目前,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的“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在全国深入推广,效果显著,获得了老百姓们的广泛欢迎。推广“家电下乡”( )

①直接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 ②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能够促进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④可以扩大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误区提示 该题易错选①。误认为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解题技巧 “家电下乡”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不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调节。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B项。

正确答案 B

例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 )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误区提示 该题易错选③。误认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nlc202309032159

解题技巧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因此,③④都是市场经济的共性。

正确答案 D

例3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

A. 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 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 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 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误区提示 该题易错选B项,误认为只要涉及到价格就是经济手段中的价格政策。

解题技巧 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公共交通的收费标准,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C项属于法律手段,D项属于行政手段。A项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价格政策)。

正确答案 A

例4 下列做法属于宏观调控行政手段的是( )

①2009年8月18日我国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国家发改委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各地招标采购的药品零售价格不应高于指导价 ②政府开通价格举报电话 ③今年国家将提高水价以促进节约用水 ④政府临时价格干预 ⑤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⑥信息产业部发放3G牌照 ⑦购买1.6升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 ⑧2009年10月1日,我国实施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

A. ①②③④⑤⑧ B. ①②④⑤⑥⑧

C. ②④⑤⑥⑦ D. ①③④⑤⑥⑦⑧

误区提示 不能正确地区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容易错选A、D项。

解题技巧 题干③属于经济手段(价格政策),⑦属于经济手段(税收政策),①①②④⑤⑥⑧均属于行政手段。(请参看本专题重难点提示有关宏观调控手段的相关知识),故选B项。

正确答案 B

[【考题预测】]

1. 2011年H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到2016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H省推进三网融合( )

①就要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促进H省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 ③发挥了新兴经济对H省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④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2. 为了鼓励居民和单位采用节能灯,国家财政对居民购买节能灯补助50%,对单位大宗采购节能灯补助30%。这是国家运用 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 ( )

A. 经济 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B. 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C. 行政 以政府的强制力为坚实后盾

D. 财政 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3. 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观察家们普遍认为,这将是中国为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难题而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再次向外界释放出开发西部的重大信号。西部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实现新超越,必须( )

①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品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②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参与企业经济活动 ④发展附加值高、消耗低的高科技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由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例如,冰岛正面临全国性破产风险,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这大致相当于包括儿童在内的每名公民身负20万美元债务;9月底以来,英国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个人宣布破产,每天平均有104户人家被迫变卖房产还债;巴基斯坦经济的种种数据显示,国家也正面临破产的危机。这告诉我们( )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③经济全球化会带来“风险全球化” ④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这是中国商务部会同中国4家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在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上播放的广告片的镜头。广告片呈现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传达了“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主题和理念。该广告片的推出( )

①展示了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的事实 ②有利于宣传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③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认知度 ④说明打造中国产品形象,政府是关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列措施中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 )

①着力探索经济发展规律 ②以经济建设为核心 ③创新发展理念 ④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为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国务院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等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需要( )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④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2011年3月11日,世贸组织发布裁决报告,支持中方有关主张,认定美方对中国产钢管、复合编织袋等产品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与世贸组织的规则不符。中国诉美“双反案”的胜诉启示我们,作为中国企业应该( )

①熟悉并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③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保持贸易平衡 ④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 )

①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②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③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认为通货膨胀了,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说严重的通货膨胀来了。事实上,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通胀形势仍较为严峻。2011年9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9月CPI涨幅达到6.1%,超过去年11月份的5.1%的当年新高。同时,物价的轮番上涨使民众生活成本显著增加。

与“涨”声一片对应的是政府的调控不断,从2010年5月的“打击投机”到2010年8月的“投放储备”,从2010年11月的“国十六条”到2011年4月的“ 央行年内二度加息”,多部门“补贴、限价”的联控旨在给“菜篮子”“米袋子”减负,保证基本民生需求。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回答:

(1)阐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调控物价的。

11. 材料一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但低排放的新能源车却没有这么辉煌。以杭州为例,杭州机动车持有量从2000年的39.6万辆一路飙升至2010年11月份的170万辆,但截至2010年8月,杭州运行的新能源车只有369辆。

材料二 据2010年北京车展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不少厂家已经或准备进入新能源车的研发与生产。对于新能源车的购买可能性,有七成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或有可能,具体要看价格和性能,只有两成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太可能或根本不可能。

材料三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2011年8月,国家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央财政下拨千亿元分批投入新能源车发展,并通过税收、购车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支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2)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还只是蹒跚起步,但前景看好。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12. 材料一 第十五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于2011年4月在西安召开,本届西洽会的主题是“深化区域大合作,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西部大开发的方向。

材料二 随着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开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进程得到大大推进,国家从2009年起陆续出台的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

(1)结合材料一,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如何建设一个新西部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2)请你谈谈国家陆续出台区域发展规划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上一篇:乡镇党委书记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下一篇:难忘暑假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