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024-07-21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精选8篇)

1.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篇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凝神聚力,加快“三化”进程,增收节支,跨越发展,打造清廉、高效、和谐校园大讨论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努力构建清廉、高效、人文、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按照《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系统关于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凝神聚力,加快‘三化’进程,增收节支,跨越发展,打造清廉、高效、和谐开发区”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崇廉敬俭为宗旨,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以强化素质教育为目的,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立足学校实际,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校园廉政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创建清廉、高效、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机构 组 长:付丹萍 副组长:李婵

胡秋梅

成 员:张萍芳

张岑

各班主任等

三、廉政、高效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1、紧密结合争先创优活动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1)充分利用端午节、劳动节、七一等喜庆节日,开展崇尚廉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公共场所悬挂横幅,将廉政文化融入其中。

(2)充分发挥广播、校报、宣传橱窗、校务公开栏等传播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活动内容、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事迹。

(3)在显要位置设立党纪条规警示标语口号,时刻提醒师生敬廉崇洁,使广大师生得到廉政的教育和熏陶,真正起到廉政文化育人、廉政文化规范人的作用。

(4)开展“一把手”带头讲廉政课、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履行监督职责并自觉接受监督的“三带头”活动。

(5)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的高尚师德。

(6)将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师德师风教育的范畴,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制止乱办班、乱补课、体罚学生以及向学生家长变相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将廉政文化的精髓融入良好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

(7)结合上级工作精神,以“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2、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团队工作,开展全员动员、全体参加的反腐倡廉活动。

(1)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安排周

四的法制教育午会课一学期至少一次专门讲“反腐倡廉”;

(2)合理安排,组织学生观看 “反腐倡廉”录象片,谈体会、写感受。

(3)结合学校中心工作,举办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等。

(4)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团队活动,使清廉之风吹遍家庭、社会的每个角落。

3、抓实学校管理,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有力的保障。(1)学校要抓实抓严教学督查,发挥学校督查的指导和督促作用,及时纠正一些高校课堂的因素。教学过程督查要做的“实”和“严”。“实”,指督查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讲究实效,将平时督查作为学期末上报综合评估的唯一依据;“严”,指应严格要求,对教学常规是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严格执行标准,严肃对待出现的问题,从严提出整改要求,不搪塞,不宽容。

(2)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秩序,确保建设用足课上40分钟的。严格考勤,严格执行后可制度,严格控制坐讲,严格杜绝课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学校实行巡课制度。

(3)学校要加大教学设备的投资,为教师上课提供有利条件。一是确保现有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维修电教、农远设备;二是购足备齐教师教学必备的教参等教学资料和最实用的教具如小黑板等,小黑板要确保每位教师一套。

4、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解决课堂是普遍存在的低效问题。

(1)各科针对课堂上低效因素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会,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教研员的引领作用解决问题。如语文学科开展低年级写字专题研讨会,解决学生识字写字耗时多,效果差、数学潦草的问题;开展作文教学研讨会,解决课被遗忘,学生写作能力差的现象。数学学科开展口算、算术比赛,以解决学生算理的问题;常识课利用目标教学,开展当堂达标,减轻学生负担,以提高常识课的成绩。英语学科则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主题开展专题研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它们走在高效课堂的前沿。一是骨干教师执教公开课,为全镇教师作出示范,从而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二是骨干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以带动教师们积极解决低效问题,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6、落实大集体备课制度,为开展高效课堂搭建平台。导学案是骨干教师智慧的结晶,使用教师只要认真研读,用好导学案,也能上出精品课,实现高效的目标。所以落实大集体备课制度仍是解决低效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措施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高品位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转变和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及人

文精神的优秀人才。因此,各部门要增强对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强化措施,注重实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穿新课程理念,将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

3、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教务处:主要负责抓好师生风纪、教风建设、道德规范,并积极主持开展高效课堂进校园工作。

德育处:主要负责抓好师生风纪、思想建设、文化氛围、道德规范和年极、组、班的廉政文化活动。并在各种社会实践和庆典活动中突出廉政建设的内容。

总务处:主要负责抓好校园环境建设、美化绿化,搞好各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校工会:主要抓好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职工开展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按规定搞好校务公开,引导教职工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切实搞好民主监督。

总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改进的过程,构建廉洁、高效课堂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不懈的发现问题,持之以恒的解决问题,才能创建廉洁的校园文化,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2.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篇二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实验, 虽然不能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 但毕竟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 比如在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 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这些突破, 是思想进一步解放、敢于冲破传统禁锢的结果。

其一, 敢于直言“人的价值”

“生本教育”的基石, 就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在这里, 学生不再被看作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 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 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与此相对应的, 做教师的基本准则, 就是要相信学生、赞美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甚至是“有困难, 找学生”。

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被赋予如此崇高的、无可辩驳的主体地位。这使他们桀骜不驯的生命本性, 不再受到束缚。他们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 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生本教育”下的学生, 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惊人的学习效率,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解放, 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而“生本教育”, 正是解决了这个动力问题。

如果不从心里敬畏生命、不打算依靠生命, 那么任何活动与讨论, 任何高科技手段, 都只能成为花样和摆设;任何教育教学改革, 都不可能彻底。

其二, 敢于坚持民主的精神

“生本教育”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 是自由讨论。一个学生只要言之有理, 就会获得老师与同学的尊重和赞赏。这需要一种民主的精神。

透过现象看本质, 很多教育问题的出现, 是由于缺乏民主。不少教师抱怨他们的学生不爱阅读, 课堂上不肯积极发言。其中的原因, 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因为如果只是在口头上重视阅读、鼓励发言, 而事实上却对学生的独立观点加以冷嘲热讽, 使之失去了取得成就感的机会, 学生怎么能不从心里产生抗拒呢?

其实, 为人师者能站在讲台下面欣赏学生的表演, 比起亲自上阵苦教苦讲, 需要更大的气度。因为他需要走下讲台, 把它让给学生;他需要放下身架, 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

其三, 敢于直面现实

“生本教育”之所以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是因为它不回避中考、高考,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成为改革的一大成果。近些年来, 教育理论空前繁荣, 而实践却难以摆脱乏力的现状。原因就是某些理论一放到现实中, 就与现行制度产生尖锐矛盾, 于是, 这样的议论不绝于耳:只要高考制度一天不改变, 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脱离了现实的改革, 只能高置于书斋之上, 却不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需要搞清楚的是, 我们的改革, 不是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是针对取得成绩的途径。学生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 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我们反对的是“满堂灌”、是“题海战术”, 是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的成绩;而对于建立在热爱学习、积极探索基础上的优秀的学业成绩, 我们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成长在前, 成绩在后。“生本教育”下的学生负担轻、效率高、学习高度自主, 他们令人羡慕的学业成绩, 是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任何成功的改革, 不仅需要正视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更要有与现实接轨的勇气和智慧。“生本教育”实验, 以其思想的解放和实践的突破, 让我们看到了未来, 看到了希望。

3.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篇三

关键词:解放思想 职业教育 发展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社会就业率、提高群众致富本领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做好职业教育工作,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实现技工教育的发展梦。

一、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必要性

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基础,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随着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推进以及辽阳市人力资源保障扩面工作的深入实施,人社部门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在思想上率先解放、敢于解放,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新招,注入新动力,开辟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多年来,辽阳市人社局依靠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积极实践着“人人生活有保障”的梦想,为辽阳职业教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氛围,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解放思想重在落实

1.加强学习

解放思想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一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二要持之以恒,在学习中努力增长才干。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时时关注国家的政策方针;还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2.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职业教育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在工作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3.勇于实践,敢于转变

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思想跟得上,工作抓得紧”的理念,要将学习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面对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考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排除畏难情绪,认真学习总结,勇于实践,敢于转变,积极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解放思想的主要途径

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职业教育工作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放思想。

1.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解放思想,推进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深入开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力破解难题,发挥辽阳技师学院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优势,大力宣传和普及《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教学研究,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扩大《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面,及时疏导、化解劳资矛盾。同时,督导学生与就业企业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促进《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2.站在服务民生的高度解放思想,推进学生就业工作深入开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道。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创业,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着辽阳社会和谐的大局的实现。辽阳技师学院实施的学生就业创业工程,重点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学生仍存在就业能力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等问题,还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企业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是加强推介就业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大就业培训工作的力度,提高学生技术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积极参与就业创业。

3.站在提高部门能力的高度解放思想,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教师修养。教师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1)岗位职责明确了教师身上的责任,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过程中教育人、塑造人。教师的学识水平、工作态度、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修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完善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生存、做好人生设计。

(2)教师必须博学多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现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要求教师及时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掌握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教师知识的更新不仅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增进个人修养,也能为学生的求知、求学更好地服务。

(3)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积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焦虑。职业学校的学生多由于没有考入高中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迫切需要老师的关爱、理解与指导,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习观,掌握技能,从而更好地规划人生。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成为学生朋友与知己,使师生心理沟通更有效。

(4)教师还应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工作思路 篇四

高三年级部

2012.1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工作思路

高三年级霍常宝

通过对省市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讨论,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只有听话才能出活,坚决跟党走,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百年老校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今后在教学上做到有章可循,管理上做到科学合理,作风上做到严谨踏实,策略上讲究低耗高效。我们坚信:常规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一件平常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常,就能够创造奇迹。

一、课堂教学和年级部管理中坚持生本理念

坚决贯彻生本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实施高三复习课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讲练结合,要防止满堂灌、上课简单对答案、没有重点要点的错误做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严防三个误区: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要在复习讲授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加强训练、运用,要让学生对所讲所练的内容进行思考,领悟、消化、反思、订正。注重把握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该讲就讲,该舍就舍,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教学次序上说是先学后教;从教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要加强练习与测试,要使练习数达到一定的量,但要防止题海战术。练习测试要及时批改,认真统计分析,讲评突出重点,重点学生力求面批到位。在训练或检测中做到“读和做,缓说破——促进学生感悟,开发潜力”,感悟是举三反一,学习的知识由厚到薄的过程,感悟是学生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支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感悟与训练相结合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鼓励感悟是最优化的学习之道,同时感悟学习本身就伴随着兴奋感,当学习者解事物间有意义的联系、理解它的实质、弄清事物的真相,学习就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因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入学生感悟环节,使感悟成为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感悟。

在建设生本课堂的同时,年级部还将生本理念运用于日常管理之中,继续坚持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年级部日常管理,实行班级轮流值周制;学生活动组织,实行学生会统揽制——学校里所有学生能做的事情,全部由学生自己负责组织管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责任感、道德心、规则意识等都得到培养。

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自主发展,确立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方能激扬他们内在的生命成长力量。学生可以获得分数与素质提升的“双赢”,教师也将获得幸福美满的教育人生。此发展路径需要学校领导的智慧和胆略,更

考验其心态和信念。

二、深化、细化学生管理模式:励志教育和全员育人导师制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内驱力

励志教育和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还是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高三阶段我们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励志教育和全员育人导师制,具体如下:

1.学生励志体系。励志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成长。根据积极心理暗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潜意识理论,根据态度和价值转化的“顺从-认同-内化”过程,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让学生在自我的肯定中,生命自觉励志行动。

2.导师育人体系。导师育人体系,以导师为工作中心。在育人实践中,由于学生处在一个积极向上、天天向上的氛围中,处在肯定和赏识的环境中,自然是很好的以自信心教育为主的励志教育,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也要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前者的主要做法是“夸”,后者的主要做法是“批”。对于这两个字,导师要认真把握,夸是夸学生人好做的事也好,批是批学生做得事不对(人依然好)。夸对人,批对事。告诉学生,做事情要负责,违章必罚违法必究。

3.唱励志歌曲。以班主任为工作中心,以中午课前5分钟为阵地唱励志歌曲。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激励学生生命自觉,给每位同学充分发展空间,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育人抓的好,成绩自然好。让学生“燃起激情、树立自信,成功习惯养成训练,最后取得高考成功”。

4.出励志版面。在楼道悬挂白板,各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期励志版面,既鼓励自己又鼓励同学,形成良好的楼道励志文化。

5、把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与培优扶中抓目标生工作紧紧结合起来。实行科任教师重点学生负责制。遵循“先查病,后治疗,再进补”的原则,做到“三补五多”,即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

三、珍惜荣誉,服务母校

作为年级部主任的我工作如履薄冰,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一种爱的作品来完成,努力构建抓细节、重实效的年级部管理团队。共同的理念是年级部师生间的粘合剂,以共同的目标为细节、以美好的愿景来感召,才能将年级部师生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理念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到多大。我们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作为我们教师的愿景。“为学生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明天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这些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内化为一种觉悟,一种境界,外显为一份责任,一种使命。学习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方式。向老教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为让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落地生根,在教师学习中我们强调案例学习,明确目标、找出差距,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加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检查。落实检查就是执行力,落实检查就是对各备课组工作作风的一次全面检查,让勤奋工作的老实人不吃亏,让能干事、干实事的老师脱颖而出。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走群众路线。在年级部学生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将纪律、卫生督查常规化。

四、坚守职责,不断进取

5.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调研报告 篇五

一、太平镇发展概况

太平镇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便利的地理优势、一定基础的工业经济及中心镇的优惠政策,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在推进中心镇建设近5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发展的全局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上来看,一是全镇经济总量较小、支柱产业不强、财政压力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仍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新挑战,社会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四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五是中心镇建设项目推进缓慢,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推进难度大问题制约着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太平镇作为广州市第一批中心镇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这就要求必须解放思想,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用新的视角和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领导方法,不断增强太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二、找准切入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

解放思想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解放思想必须从太平的实际出发,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阻碍镇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上,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围绕和谐发展解放思想,解决发展的方向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抓好发展,创新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生态优先”的路子,是从化市委、市政府的最新理念,经过多年来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太平已经站在新的战略起点,完全具备了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基础和条件。“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思路正好为我们今后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契机和支持。太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和区位优势,这些都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省、广州市、从化市对中心镇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实现镇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太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努力保持和发挥好太平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是全面建设太平特色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太平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总的来看,太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还有些地方仍存在相当普遍的“短视”现象,不能很好地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惜破坏环境以追求经济发展。为保持太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意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谋求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

(二)要围绕民生解放思想,解决发展根基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太平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并逐步完善惠及全镇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继续优化教育布局,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水厂升级改造,提高饮用水质量;关注弱势群体,继续关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就医难问题,确保低保金足额发放;落实农村低收入家庭居住危房情况调查工作;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继续完成村级卫生站的建设;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进一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创建“平安太平”,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集体上访的群众性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6.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篇六

近日,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县委宣传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的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的重要性

1、解放思想关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解放思想是人类不断突破现有消极反动的、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束缚,不断向上飞跃的发展过程,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解放的程度、作风转变的深度、观念更新的力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速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两次思想大解放,助推了改革发展进程,人们的思想逐步跟上了改革的形势,扩展了国际视野,增强了现代意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如果思想解放了,就能够大胆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去克服短视行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结果截然不同。

2、000000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解放思想。近年来,000000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十二个坚持”和“四个换位”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生态立县、招商

兴县、企业强县、牧业富民”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创了经济持续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气日益旺盛的喜人局面。县委、县政府立足我县实际,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制定了科学的发展战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更加符合客观实践的发展要求,符合经济规律,实现了全县经济快速增长,保持了社会稳定。这说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的重要性。

3、000000的加快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发展是无止境的,发展也是有比较的。虽然我县的经济发展在不断取得进步,但也看到了发展中存在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工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财政窘困,资金调度困难,“吃饭”与“建设”的矛盾突出等一些困难和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000000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同时,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矛盾仍然存在。如果我们思想落后于形势,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必然滞缓,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要缩小000000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需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

二、我县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使000000广大干部群众对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坚定了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加速发展进程,不断缩小差距的迫切要求。但在如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解放思想的认知存在一定盲区。一些干部群众虽然认识到解放思想对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如何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怕出乱子,怕担责任,对解放思想的理解不深不透,不会解放。

2、忧患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些干部认为000000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县委能够立足县情,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县城经济必将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快速发展,不需要再对比发达地区找差距,没有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这是忧患意识不强、自满心理存在的表现。

3、敢于解放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别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观念过于保守,固步自封。

4、创新发展的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一些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创新发展的方式单一,贯于财政资金搞建设,依赖性强,缺乏创新意识,表现在对县委、县政府的依赖性过高。

5、作风转变有待于进一步加快。一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较少,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为群众解决问题有推逶现象,行政效能不高,不符合科学发展。

三、我县在发展过程中应破除的思想障碍

1、应破除“害怕解放”的思想障碍。有些干部认为解放思想是领导层的事情,对自己来说认为没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领导指示做就行了,拒绝解放。解放思想就应该强化领导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制定科学发展思路,探索科学发展途径,而不是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领导责怪、怕同事嘲笑,有很好的建议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也不想说、不敢说,这就阻碍了思想的解放,也阻碍了发展的进程。

2、应破除“即得利益”的发展障碍。解放思想应要避免满足现状。坚决抛弃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维持局面、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强化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以思想解放促进观念更新,以观念更新促进思路创新,以思路创新促进工作创新。

3、应破除“官本位”作风障碍。发展需要优化环境,优化环境首先就要转变作风。转变作风就应该先破除一些“官本位”作风障碍。要摒弃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的意识,要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推诿扯皮等工作作风。

四、我县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的途径

1、要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的保证就是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打牢思想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首先就要加强理论学习。

2、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努力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增

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作风和新的方式方法去开展各项工作。

3、要坚持务实的作风。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的根基,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立足于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把事业推向前进。讲究工作方法,坚持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

4、要树立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一切都是以发展为目的的。解放思想为的是统一思想,为了是发展。以促进发展为前提,立足县情看发展、千方百计谋发展、尽心竭力抓发展,从而赢得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分享发展成果。

5、要把握转变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从大局出发,要有长远的目光;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提高能力,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发挥领导带动的作用。

6、要抓住工作的重点。一要抓住解放思想、优化环境这个重点。解放思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应从优化环境入手。要从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识,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环境经济,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求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000000一直致力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打造了资源优势、特色品牌。但发展没有终点,优

7.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篇七

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贡献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 确认了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作用,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推翻和消灭旧剥削制度和私有制度, 从束缚生产力的旧制度下把生产力解放出来, 建立起平等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 这是革命, 所以,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如何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否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解放”?如何“解放”?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首次提出要进行全面改革, 用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并以惊人的胆略称其为“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根据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 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 要形成能够真正具体体现这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各种体制, 必须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所以,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 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改革, 所以,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初在南巡讲话中, 邓小平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 讲到了改革的革命性质, 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因此, 在邓小平看来,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它们都服务于一个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即当旧的经济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 就必须对旧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

(二) 全面、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用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构想

邓小平指出:为了发展生产力, 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以解放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同时不改革政治体制, 就不能巩固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进行,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所以必须对我国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以解放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对发展生产力的阻碍,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与此同时, 邓小平还倡导推行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以解放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潜能, 实行科教兴国和科技兴国战略。最后, 邓小平还积极主张思想观念的革新, 以摆脱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计划经济对人的束缚, 并且通过体制的调整而改变维护旧体制的传统思想观念, 从而为不断解放生产力打开新的思路, 消除大力解放生产力的思想障碍, 并由此引发思想上的解放和理论上的突破, 为解放生产力创造有力的思想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看来, 改革的对象与任务决定了改革不是原有体制个别方面, 个别环节的调整, 而是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和局部调整, 而是传统体制的彻底更新。我们的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体制, 是对旧体制的革命。通过对原有体制根本的、深刻的革命, 将消除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对生产力的束缚, 从而大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邓小平对长期争论不休的市场经济是不是必然姓“资”和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以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做了一个十分明确、透彻、精辟的回答。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思想, 是邓小平在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观察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探索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是把在计划经济模式束缚下的生产力解放出来, 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由、自主对统制和命令的革命, 实现了高效率对低效率的革命。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 把改革的目标定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市场经济强调分散决策, 自主经营, 会形成对计划经济体制中的高度集权和政治体制中的官僚主义、权利过于集中等弊端的共同冲击, 使改革形成的合力朝一个方向冲刺, 以利于动摇乃至打碎传统体制的稳固结构。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 也是人们民主、平等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以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 有利于形成经济、政治、观念的递进式改革的推进顺序, 有利于对传统体制诸方面弊端的各个击破和改革的循序渐进。 (3) 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的推进, 必然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 进而引起传统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化, 实现政治体制的制度创新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以及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 最终实现邓小平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意图。

(二)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在过去, 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 一般都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看作是分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的贡献在于他不再把计划和市场看作制度性范畴, 而是看作体制性范畴, 它们不是某种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能说市场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的,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 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此同时, 邓小平又提出, 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普遍采用的调节经济的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是对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概括。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首先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否则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 如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具有硬的预算约束, 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秩序;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市场的开放性;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等。从运行规则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没有实质性差异。所以, 邓小平认为,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支配劳力、调节经济的手段, 是建立社会化大生产基础的商品生产发展所客观需要的, 其本身并不带有社会制度的性质。所以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相似”。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学习, 大胆借鉴, 引进和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的经验、方法、形式、规则和手段, 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的保障

四项基本原则的保障作用首先体现在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既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现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头一条就是务必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础上,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达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还特别强调,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 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可见在邓小平看来, 在改革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邓小平认为, 根据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历史经验与现状,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 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 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 产生一批百万富翁, 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 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 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之所在。因此, 过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今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而社会主义的发展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行的, 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四项基本原则的另一个保证作用是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没有这样的环境, 在今天什么建设、改革、振兴中华都将成为空话。在这一问题上, 邓小平始终保持着异常清醒的头脑和警惕的心理, 他期待着中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也担心中国政局的动荡, 所以邓小平反对动乱的意志一直异常坚决, 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告诫国人:“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既然稳定压倒一切, 那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十分必要的。人民民主专政不仅是维护祖国和人民安全的强大力量, 而且也是维护安定团结、保障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始终从发展生产力这个基本观点出发, 去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 以发展生产力为契机, 去把握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科学技术、四项基本原则、国际环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 发展生产力的理论, 既如一块巨大的磐石, 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根基, 又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 发展生产力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它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 也可以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发展生产力理论。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行动的旗帜。在其包含的丰富内容中, 邓小平一直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理论的奠基石, 并围绕这个中心来构建整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理论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产力,改革,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 1993.

[2]列宁.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72.

[3]斯大林.斯大林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7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91.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95.

[6]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8]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8.林业生产力的大解放 篇八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江西、福建等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场涵盖我國百分之七十国土的重大改革由此拉开序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范畴上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在本质上是农村改革的延伸,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在进程上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其方向和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在地理分布上,农村涵盖了山区,林业的主战场在山区。在产业划分上,林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因为: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对集体林地一直没有涉及产权制度改革这一重大问题。现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实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没有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农村改革是不全面的、不彻底的、不完善的,必须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全面推进,以全面解放和发展整个农村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认真地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图、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来促进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上会对别的地区包括平原农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非常好的示范。同时,对于缓解我国木材供求的紧张局面、最终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的增长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整个农林牧业、大农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大农业的要求来看,矛盾和差距还是非常大的,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来调动广大林农积极性,实际上等于为国内林产品的供给创造了一个不竭的源泉。另外,林权制度改革及其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其它方面的改革,为推动整个农村改革的深入,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集体林权改革进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如何认识、深化农村改革构成一个清晰的蓝图。

林改的核心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应该说这是一次受物权法保护的利益调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江西省进行了“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使农户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林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三定”工作较为粗糙,没有进行实地勘界,有山无证、有证无山,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的现象普遍存在。2004年,江西省在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在坚持山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明晰产权、分山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广大林农对林地有使用权、转让权,对森林、林木有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江西省85%的林地都是集体山林。林改中,江西要求把集体经营的山林根据村民意愿分给农民,每宗林地都由专业人员上山勘界勾图、输入电脑,再确权发证。

通过这些举措,林业体制改革真正实现了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让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林改为培育充分竞争的林业产业市场奠定了基础。这种竞争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建立林权依法有序流转的平台,就可以通过农民之间或农民与企业之间的林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林业适度经营规模的形成;通过采伐权的流转,促进林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通过林木资产抵押功能的利用,促进林区产业结构的提升。 同时,更加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其它产业和环节转移,促使各种生产力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应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上一篇:国考报名条件下一篇:转正申请书书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