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共8篇)
1.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教材 篇一
东兴酒店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教材
一、基础知识
1、酒店的含义:
略
2、酒店的特点
酒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出售的商品是时间、空间、服务!
A、酒店的生产受到限制---定时、定量!
B、不能储存、不能搬运、随时光流逝或消失!
C、不能选择价格、不能保持恒定的价格!
D、生产不受优惠-----水、电、税、人员工资等!
E、所提供给宾客的商品-----不仅要重视其实质、同时也要注重服务与享受!
3、酒店出售的商品:
是---------时间+空间+服务+享受
4、酒店的管理方针:
A、待人以礼、宾至如归、柔和中外款客之道、集其精华、发扬光大、创
立自身酒店之精神、真正使宾客得以亲尝我们酒店款客之浓情美意!
B、推动本地酒店业、本着创先河之志、使本地酒店业更加进步发展、我们对酒店一花一草的管理都要细致严格、(事无巨细)因为我们深信、只有严格的管理和正确的经营宗旨、酒店才能得以顺利发展并成功!
C、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挖掘以及培养是现代酒店发展并保持的关键、同时、酒店业需要的是一群:团结的、有事业心的、守纪律 的、优质酒店从业人员、同时酒店一定要给予这些人员一个能从分发 挥其自身潜能的场所、让所有的管理人员能真正发挥其自身才能!
4、酒店的有形设施、无形资产:
A、有形设施:场地、设备、家俬!
B、无形资产:服务、感觉、行为!
酒店的有形资产一定是通过无形的服务体现出来的!
C、素质:iq+eq+aq
人员的服务态度、表现在:热情、和蔼、面带微笑、服务要迅速、敏捷、工作程序化而准确无误、着装大方、高雅宜人、礼节礼貌、语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服务技巧、以及综合知识构成我们人员素质!
二、影响酒店生意的因素以及如何保证酒店生意如日升天
1、一般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A、天时:本地区整体酒店的构成、档次、规模、以及政治因素!
B、地利:我们酒店的地理位置、交通、停车、以及宾客的地域饮食文化!
C、人和:消费群体的饮食取向、本酒店人力资源的建设培养以及发展
2、酒店因素:
A、地理位置:规模、档次、定位、环境、交通、停车、安全
B、出品质量:质=优质度、量:价格或档次
C、环境卫生:酒店自身对卫生的认识度
D、服务质量:服务意识+销售意识+宾客满意度+完善的管理体系
3、影响管理的因素:
A、政治因素:政策以及消费群体的变化
B、决策因素:董事会的管理以及经营决策、市场的定位
C、管理体系:是否直接有效、享受工作体系的建立
D、人员素质: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运用
4、基础管理的重要性:
A、员工是基础、干部是关键
B、卫生、服饰、基本之行为规范的合理建设
C、员工后顾之忧的减少办法
D、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
5、酒店成功的基础
良好的位置+优质的服务+合适的价格+良好的政策+适时的销售办法+事宜的管理办法+享受工作的员工
6、长久不衰的经营良策:
A、准确的市场定位
B、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准确应用(人尽其才)
C、酒店运转程序的标准建立及运用
D、管理环节的直接以及实用
E、服务素质的高雅以及适俗
F、酒店氛围的合理布局以及安全建设
G、适时的营销企划方案以及实施过程的跟踪
H、创立酒店自身的企业形象!
三、中层管理人员在酒店中的角色
1、中层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
主要任务:尽其所能、力使员工在服务素质以及产品质量方面使宾客满意度最大化、宾客满意是我们员工的成绩、而推动员工达到上述目标的人员就是我们中层管理人员。
2、中层人员的基本要求:
A、首先要得到团队的接纳、同时对团体忠心、愿意合作、尊敬团队所有成员、建
立团队的归属感!
其中:中层的工作知识+对团队的帮助度+自身行为品行+决策性以及平衡群体之能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层的基本能力。
B、中层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尽其所能让员工【自愿】的工作
C、中层必须能在酒店机构中以团队代表出席酒店会议并解决实质问题
D、中层必须了解酒店的日常决策以便更好的督导本部门之工作同时尽其所能让
本部门工作符合酒店政策以及规划
E、中层必须能修正下属的工作错误以及调整不周到服务体系能力、发现下属的错误要及时教育并纠正即时改善工作
F、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周旋于其他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家人、朋友以及员工之间、从而获得各个方面的合作体系、并合理收集各方信息和意见、目的是提供最家的服务为酒店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3、在酒店中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务
A、对酒店高层负责
B、计划以及指派工作、达到酒店目标
C、协助有潜质的员工提高其工作兴趣、同时达到他们的目标
D、使用并保护酒店之器具和设备
E、支持管理部门的决定并给予意见
F、与员工保持密切关系
G、运用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H、执行公平的政策
I、动员以及监督员工在生产质量上达到酒店标准
J、努力使员工对酒店忠心
K、对入职员工安排培训辅导训练
L、如果发现工作环境、工作程序、政策、工作方法、预算案需要改善调整必须通
知上级主管领导
M、在工作中改善个人与上下级关系同时具备积极性
N、接纳员工意见以及谅解其感受同时要认识到每一名员工都应该享受被尊重。
4、夹心阶层:
四、酒店的基本管理功能以及组织原则
1、基本管理:
A、酒店最根本的制度、包括:员工手册、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质检标准、财务
制度以及部组管理制度
B、酒店是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如果没有一定基础的规章制度和运行规范进
行指导、酒店就不可能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转、酒店管理必须从基础管理抓起
C、基础管理制度不在多、而在科学、适用、此基本制度是实践的产物
2、酒店的基本功能:
计划、组织、领导、策划、评核、沟通、联系、平衡、协调、拓展
3、如何使员工做到自动合作的基础:
A、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合适的人际关系双方沟通
B、协助以及支持员工执行其任务
C、在一定的情况下满足员工的个人欲望
D、努力培养员工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尊重和信任
E、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信任
F、执行严明的纪律
G、管理人员自身要严格正直
H、合理的使用权利与制裁
五、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
1、有礼貌
2、有礼仪
3、有效率
4、心甘情愿
5、站在宾客的角度----把服务工作做到宾客开口之前
6、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用辛勤的工作弥补设施设备的不足
7、站在业主的角度-----开源节流、争取效益最大化
8、牢记:5w+1h
Wherewhatwhenwhywhohow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干、为谁干?如何干好!
六、相随心升----“口”乃心之门户!
七、“学”“思”“体”“悟”
八、心态归零!
赵炳信2012.5.21 待续:成本控制
2.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教材 篇二
1 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安全培训机构性质大致分为三类: (1) 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安全培训机构; (2) 以安监系统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的安全培训机构; (3) 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的安全培训机构。这种分类方式决定了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90%以上, 各方面人员素质较高, 但是,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1 素质参差不齐
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年龄差异较大, 有的刚刚大学毕业, 虽然文化程度较高,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 但是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思考能力较弱等;也有年龄稍大些的老同志, 虽然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但是, 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慢 (比如计算机操作) , 有“倚老卖老”的情绪存在等。
1.2 非安全专业居多
从事安全培训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大多不是安全专业毕业的, 因此, 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比较欠缺, 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以提高专业素质。
2 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提升目标
结合目前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 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2.1 责任心要强
安全培训工作与参培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它关系到参培企业的生产安全。安全培训工作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因此, 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原则性, 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2.2 专业素质要高
安全培训需要基层管理人员前期进行调研、中期组织教师课程策划、后期与参培学员座谈, 并反馈相关的信息等。同时, 安全培训工作必须依法依规培训, 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了解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培训规范, 对企业的工作现场、设备等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以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
2.3 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参与安全培训的报名、开班、考勤、上课、座谈、评估和考试等环节, 需要与参培学员、教师、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还需要处理好多种意外情况。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保障各项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2.4 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各类信息的采集、编辑均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安全培训工作也不例外, 报名表、考勤表、考试试卷和课程资料等基本都实行电子化管理。尤其是当前全国正开展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工作, 更加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 以提高工作效率。
3 队伍素质提升策略
3.1 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是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制度体系不仅要包括培训计划、督查落实制度、经费保障制度, 还应包括奖惩制度、升职挂钩制度等。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激发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责任心教育
责任心强不强事关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前途。可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教育的方式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以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比如开展主题讲座、组织演讲会、参观学习、举办反面案例教育等活动。
3.3 专业知识学习
专业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两方面: (1) 组织理论学习。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培训规范和基础安全知识等内容, 可采用自主学习、集体学习、请专家讲座、送出去培训等方式。 (2) 组织实地调研或实习。在专业教师或一线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 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安全技术水平等。
3.4 工作场景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安全培训报名、开班、考勤、上课、座谈、评估、考试等环节, 训练基层管理人员组织协调、应急处理的能力, 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之后,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利用“以老带新”等方式来规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 矫正不良行为和习惯。
3.5 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
通过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项目训练等方式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让他们也能设计、策划一些实用的小软件, 方便安全培训管理。例如利用Excel表格的嵌入语言, 开发一些表格自动转换软件、批量添加数据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安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制度建设、责任心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工作场景模拟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升等方式打造一支执行力强、专业性强、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基层管理人员队伍。
摘要:安全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安全培训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着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的效率。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要直接参与并主导整个培训过程, 而安全培训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决定了基层管理者应熟悉、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计算机基础操作等知识和技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安全培训基层管理者的素质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并从制度建设、责任心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工作场景模拟训练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阐述。
3.浅谈高职教材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篇三
一、高职教材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问题
教材管理不仅是组织教材供应,还要编制学院教材建设计划、组织教材评价、宣传推荐精品教材、开展教材研究和教材管理研究、研究计算机管理软件在教材管理上的应用等,这对教材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教材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意识不强
不少人对教材管理意识淡薄,包括一些领导都认为教材管理就是收发教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管理手段落后
教材管理人员(含系部负责教材的教务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大批地扩招,学生数猛长,导教工作量倍增和效率低下。
3.管理要求不清
教材管理人员大多数对教学管理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工作被动应付,尤其在教材征订过程中反映比较明显。
二、高职教材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素质
1.懂业务
教材管理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教材管理人员必须要懂教学。教材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包括:(1)掌握教材征订流程和征订流程中各环节工作要点;(2)熟悉教材库盘库流程;(3)具有教材进出库账务处理的能力;(4)能与师生进行良好的沟通;(5)能为来访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2.善沟通
教材管理需要广泛与人沟通。纵向沟通是与主管领导主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寻求领导支持,还要注意听取服务对象的反映,重点是学生对教材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横向沟通是与系部主动交流,寻求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收集老师对教材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3.重服务
为教学服务是高职教材管理工作的宗旨。热情、礼貌、耐心、周到是教材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断进取是教材管理者的风范;深刻理解管理就是服务的含义,把师生当顾客,不论职位高低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以礼相待、一视同仁。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热情、周到的服务会赢得老师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4.抓效率
效率来自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运用。教材管理人员要提高效率,第一,要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能及时准确把领导的意图贯彻到管理过程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教材管理信息化就是教材管理智能化的过程,包括教材库存数字化、查询自动化、空间虚拟化、选用、评价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把教材管理人员从教材信息的收集、整理到教材选用、汇总、征订、进库入账、发放、结算,包括教材评价等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节奏加快,工效提高,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
5.思进取
教材管理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岗位业务能力训练和接受再教育,不断进取。不断探索高职教材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教材工作空间,增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材管理的能力。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校内培训等方式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高职教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6.勇创新
创新就是进步,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高职教材管理人员必须解放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管理创新。从旧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彻底改变传统教材管理模式,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教材管理中的新问题。
三、高职教材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养成的思路
高职教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以为教材管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外围环境,即要强化制度引导,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热情,全方面创造条件。同时,高职教材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刻苦努力,结合工作实际,训练服务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和锻炼研究能力,促进良好素质的养成,参见图1。
1.强化制度引导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包括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强调建立一套切实可行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对于营造环境,规范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教材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予以保障。在科学合理实行岗位分工基础上,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范围和应达到的具体要求,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举止。建立激励机制、考核制度。定期对岗位职责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实现长效管理。
2.营造学习氛围
教材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专业素养。首先,有条件的可以分批脱产或半脱产,系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也可以自学,进行充实提高;其次,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走出校门去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再次,定期培训更新知识,学习教育管理理论和教材管理条例、岗位职责,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提高对教材服务工作的认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最后,为探讨教材管理新思路,鼓励教材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创新比赛。]
3.激发创新热情
时代在发展,教改在深入。教材管理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与时俱进。我们需要更新观念,用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探索新模式,寻求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管理创新。教材管理人员要重视创新能力培养,首先,要从管理观念创新开始,强化以人为本意识,遵循教育规律,一切为教学服务;其次,管理制度的创新,一切从有利于教学出发,及时清理或修改不利于教学的管理制度;再次,管理手段的创新,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能够准确、迅速地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检索、分类和储存,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4.训练服务技能
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管理技能训练的途径有以下几个:(1)实施“青蓝工程”,新老结对帮带。年轻人要诚恳、虚心、勤奋、好学,长者要主动关心年轻人成长。通过情感的沟通,彼此间建立好感,为技能的帮带铺平道路。(2)提倡“能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各不相同,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对解决现实中的棘手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我们应该虚心请教,把别人的经验学到手,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增长自己的才干。(3)进行岗前培训。帮助新人弄清岗位职责内容和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质量要求;培养新人勤俭、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了解本岗位在本部门乃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与他人或其他部门间的合作;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为尽快进入角色打下良好基础。(4)参与技能大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从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管理策划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苦练基本功;通过参赛,不仅可以提高基本技能,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5.加强继续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已经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之一。人才市场千变万化,给教学管理、教材管理不断提出新要求,管理人员仅凭经验和过去所学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个人或组织发展、提高的有效途径。首先,领导要改变以前对管理人员只用不培养的做法,创造条件,鼓励管理人员在岗学习进修,引导他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本职工作,学习相关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提高职业素质,如参加培训,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技能,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打下基础。其次,教材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岗位要求,将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生,使学习即生活的理念变为现实。既充实自我,又能适应形势变化,继而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6.锻炼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的繁荣,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和锻炼教材管理人员的研究能力。首先,要定期组织教材管理人员学习管理规范,结合教材管理实际情况进行研讨,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年度分析报告,代替以往的年终总结。其次,教材管理人员主动参与研究。一是研究国际国内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新趋势、新理念;研究兄弟院校在教学管理、教材管理、教材建设方面的新做法和新经验;二是研究行业和企业对用人标准有哪些新变化、对教学内容有哪些新要求;三是结合本校实际,研究教学过程及教材管理方面存在哪些新问题、了解师生有什么想法和新希望。通过研究,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适合本校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达到高职教材管理工作最佳效能之目的。
无数事实证明,素质决定质量。要提高教材服务质量,提高教材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是关键。教材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学院、部门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机制、制度等全方位创新,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健康向上的氛围,在工作和生活中耳濡目染,促进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4.安全管理培训教材 篇四
管理干部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
举办单位:安全监察部
教育培训中心
2004年08月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概念
1、劳动保护的概念:
广义:对劳动者的一切权利和利益的保护。
狭义: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
2、安全生产的概念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或将这些因素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安全生产的任务是保护企业的人、财、物的安全。
3、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在我国通常把劳动保护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等同起来,两个概念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可以通用,涵义不完全一样:
劳动保护:是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其工作的范围:包括实现安全生产,预防职业危害,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和实行女工及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
安全生产:除了劳动保护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包括对企业财、物的安全保障。
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安全生产的意义:
1)加强安全生产,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防止职业危害,保证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的和重要的政策;
2)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3)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社会安定的需要;
4)加强劳动保护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的迫切需要;
5)安全生产是现代化管理企业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安全生产原则
1、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要求各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要坚持“五同时”原则。
1)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
在生产建设中,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必须善于安排安全和生产。越是生产任务忙,越要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搞好。否则,就会招致工伤事故,既妨碍生产,又影响安全。这是生产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如何理解安全和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生产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所谓矛盾性,首先是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与生产的矛盾。要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时,就要增加支出,或影响生产进度。所谓统一性,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后,改善了劳动条件,职工就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劳动热情,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没有生产活动,安全工作就不会存在;反之,没有安全工作,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这就是安全与生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道理,也就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
2)“五同时”原则:企业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坚持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
否决权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各部门)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要求对企业(各部门)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
安全否决权原则还体现在:建厂、投资、施工、投产等各方面。
3、坚持“三同时” 原则:要求一切生产性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和标准,并做到“三同时”。
“三同时”:是指凡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坚持“四不放过” 原则 国家要求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时实施“四不放过” 原则。
“四不放过” 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
五、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安全生产管理有宏观和微观安全生产管理的两种理解。宏观安全生产管理是大安全概念,即能体现安全管理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微观安全生产管理是小安全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安全管理活动。
2)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从广义上讲:一是预测危险、采取措施、避免伤害;二是制定规程、规定和各种办法措施;三是告诫人们认识危险和防止灾害。
具体的讲,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是:
1)贯彻国家及上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定和制度,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制定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生产机构设备和设施达到本质化安全的要求,保障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各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4)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不安全、不卫生的各种因素。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革、设备更新换代,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遥控操作,使劳动者不接触危险、危害因素,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可能性。
5)采取劳动卫生技术措施,与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作斗争,使劳动者免受尘毒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危害。
6)搞好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劳动者有适当的工余休息时间,使劳动者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生产活动。
7)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对妇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8)对所属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素质。9)对所属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按职责范围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
10)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
第二节 安全生产其他名词术语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的,是企业和职工在生产活动中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2、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4、目标:组织制定的为激发员工安全卫生表现行为、并预期必须要达到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的、要求和结果。
5、职业安全健康: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组织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制度、程序、过程和资源。
7、危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8、安全:免遭不可接受的危险的伤害。
9、可承受的危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将危险降低至接受的程度。
10、三个同步:“三个同步”的指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部发展、同步实施的原则。
11、安全标志:安全标志是指操作人员容易产生错误而造成事故的场所,为了确保安全,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标志。目的是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标志不能代替安全操作规程和保护措施。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安全标志应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
12、“三定”:对安全大检查查出的问题按定人、定事、定期限原则督促整改。
13、三宝防护措施:指的是现场施工作业必备的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
14、安全五查:查领导、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15、作业性违章:指在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国家、行业以及集团公司所颁发的各项规定、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违反保证安全的各项规定、制度及措施的一切不安全行为。
16、装臵性违章:指工作现场的环境、设备、设施及工器具不符合国家、行业、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及反事故措施和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规定及技术措施的要求,不能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一切不安全状态。
17、指挥性违章:各级领导直至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许可人、设计、施工负责人,违反国家、行业、技术规程、条例和保证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劳动组织与指挥的行为。
18、管理性违章:从事电力设计、施工、物资、生产工作的各级行政、技术管理人员,不按国家、行业、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关规程、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的行为。
19、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
20、夏季四防:防风、防雨、防火、防暑降温。
21、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2、安全电压: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取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规定是: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500HZ)电压有效值50伏。
23、三级教育 第一级:入厂教育。新入厂的职工(干部和工人)或调动工作的工人以及新到厂的临时工、合同工、培训和实习人员等在分配到车间和工作地点以前,要由厂劳资部门组织,安全部门进行初步安全教育。其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本厂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企业内部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一般的机械电气安全知识,入厂安全须知和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经考试合格后,再分配到车间。
第二级:车间教育。是指在新职工或调动工作的工人在分配到车间后进行的安全教育。由车间主管安全的主任负责,车间安全员进行教育。教育内容有本车间的生产概况,安全生产情况,本车间的劳动纪律和生产规则,安全注意事项,车间的危险邻位,危险机电设施、尘毒作业情况,以及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三级:岗位教育。是指由工段、班组长对新到岗位工作的工人进行的上岗前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有工段、班组安全生产概况,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应知应会,岗位工种的工作性质、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工作地点的环境卫生及尘源、毒源、危险机件,危险物的控制方法,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灾措施和安全撤退路线。
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工人经专试合格,领到安全操作证后,方可独立进行操作。没有经过三级教育并考试不合格者绝对禁止独立操作。
24.定臵管理:指通过科学的物流设计,使车间或岗位现场,从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臵规范、醒目,符合安全人机工程要求的一种设备放臵方法。
5.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材 篇五
安全生产管理
培训教材
编制: 王书现
手机:139687623
41一、安全生产和安全技术概述
在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下矿井,就有水、火、瓦斯或冒顶的威胁;化工生产,就有中毒、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机械加工,也有绞辗、刺伤或触电的危险。例如,电子工业的生产,要用到各种气体(如三风五气)、化学材料(包括三酸两碱和剧毒、放射品)和各种机电设备(包括高电压、高频率、强电场、强磁场、强光源、强辐射等装置)等,存在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因些,做好安全技术工作就是客观的要求。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如不重视或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工伤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政治影响。美国某化工公司提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的企业口号是有道理的。
1.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消除事故以及减轻工人繁重体力劳动,保证生产安全而采取的各种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
2.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为了消除生产中引起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技术上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的总称。它主要是解决如何防止和消除突然事故对于职工安全的威胁问题。不同行业的工厂所要经常解决的安全技术问题是不相同的,分别都有详细的规定。但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一般安全须知;
(2)电气安全技术;
(3)机械安全技术;
(4)受压容器安全技术;
(5)气体安全技术;
(6)化工和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二、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造成生产不安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的原因:
1.领导者的责任。
2.生产过程的客观原因,如:
(1)生产设备、仪器的防护、保险及信号等装置缺乏或不良。
(2)设备、仪器、工具及附件或材料等有缺陷;车间或班组无总电源、总气阀。
(3)生产工艺本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工艺规程有缺陷。
(4)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不合理。
(5)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缺乏或不良。
(6)事故隐患未暴露或还未被发现等。
3.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工作地通道不好,材料、半成品、成品混堆,工作场所过分拥挤或布置不当,地面不平,有障碍物存在或地面过滑。
(2)厂房或车间平面或立体布置不合理,未提供紧急出口,或出口不足。
(3)工作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造成由视觉失误引起动作失措。
(4)工作地有超标准噪声,引起工作情绪烦燥,无法安心工作;温度、湿度、空气清度不符标准。
(5)有毒、有害物品在班组存放超定额或保管不当,无急救或保险措施。
(6)厂房年久失修,厂区污染严重等。
4.个人的责任:
(1)未很好的学习操作方法、技巧和规程,未按规程操作或工作技术不熟练。
(2)劳动保护用品未使用或使用不适当。
(3)生产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工作情绪不稳定。
(4)工作责任心不强,自由散漫,工作时闲谈或不认真。
(5)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时打闹、嬉戏。
(6)没有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长期加班,精力不集中。
(7)工作中互相配合不好。
(8)不执行岗位责任制,串岗、漏岗。
三、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1.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
一般分为思想、法规和安全技术教育三种主要内容:
(1)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选取典型事故进行分
析,从事故的政治影响、经济损失、个人受害后果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2)法规教育,主要是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条例、本企业已有的具体规定、制度和纪律条文。
(3)安全技术教育,包括生产技术、一般安全技术的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的训练。其内容主要是本厂安全技术知识、工业卫生知识和消防知识,本班组动力特点、危险地点和设备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电气安全技术
和触电预防;急救知识;高温、粉尘、有毒、有害作业的防护;职业
病原因和预防知识;运输安全知识;保健仪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
理和正确使用知识等。
专业安全技术训练,是指对锅炉等受压容器,电、气焊接、易燃易爆、化工有毒有害、微波及射线辐射等特殊工种进行的专门安全知识和技能训练。
2.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级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等形式。
三级教育:在工业企业所有伤亡事故中,由于新工人缺乏安全知识而产生的事故发生率一般为50%左右,所以对新工人、来厂实习人员和调动工作的工人,要实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其中,班组安全教育包括:介绍本班安全生产情况,生产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各种防护及保险装置作用,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和操作注意事项。
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可以结合本企业本班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如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安全交底会、事故现场会、班组园地或墙报等方式进行宣传。
四、安全技术必备知识
1.如何防爆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加强管理,消灭跑、冒、滴、漏、避免可燃物漏
入空气而达到爆炸限度。
(2)防止产生火花。防爆区的电机、照明应采用防爆型;避免因接触不良、绝缘不良、超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或着火;正确铺设避雷装置;检
修照明采用安全灯;避免机械性撞击。
(3)防止产生静电。工作人员要穿棉布工作服,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
工作服和塑料底鞋。
(4)严格遵守防火制度。严禁在生产区吸烟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防爆区内装设电热设备。
(5)配备安全装置。如装上报警器、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有些设备
和管道上可安装防爆板,安全装置要按规定维护核对,处于良好状态。
2.如何防火
为防止火灾,除采取上述防爆措施外,还需做到:
(1)加强各种可燃物质的管理,大宗燃料应按品种堆放,不得混入硫化物
和其它杂质;对酒精、丙酮、油类、甲醇、油漆等易燃物质要妥善保
存,不得靠近火源。
(2)采取防火技术措施,设计建筑物和选用设备应采用阻燃或不燃材料;
油库和油缸周围应设置防火墙等。
(3)配备消防设施,厂区要按规定配备消火栓、消防水源、消防车等。生
产车间应配备必须消防用具,如砂箱、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氯溴
甲烷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材要经常检查、定期更换,使之处于良好状
态。
(4)开展群众性消防活动,既要组织专业消防队也要建立群众性防火灭火
义务消防队伍,并通过学习和实地演习,提高灭火技能。
3.如何预防触电
防触电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管理、严禁违章作业。
(1)各类电器设备,包括电焊机、照明、家用电器等的选用和安装要符合安全技术规定,保证设备的保护性接地或保护性接零良好。
(2)电气设备要定期检修,并作好检修记录,及时更换老化或裸露的电线;
及时拆除临时和废弃线路等;待接线头要包扎绝缘。
(3)健全电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章和责任制度,严禁违章作业,严禁非专业
人员擅自操作或修理电器设备。
(4)
(5)对电器设备的修理作业,要拉断电源和穿戴绝缘衣物。组织职工训练,掌握对触电者的急救措施和技术。
五、事故处理知识
事故处理是指包括事故发生后的紧包处理,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采取措施及处分有关单位和人员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职工伤亡的范围
职工伤亡事故的性质按与生产的关系程度分为因工伤亡和非因工伤亡两类,其中属于因公伤亡的事故包括:
(1)职工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伤亡。
(2)职工为了工作和生产而发生的伤亡。
(3)由于设备和劳动条件不良引起的伤亡(含不在工作岗位)。
(4)在厂区内因运输工具造成的伤亡。
生的伤亡等。(5)在生产区域外因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或在其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发
这些因工伤亡事故范围,只涉及统计分析问题,不作为劳动保险的依据。
2.伤亡事故的分类
根据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多人伤亡事故四种。
轻伤事故:受伤后歇工一天的事故;
重伤事故:受伤后要经较长时间医治,受伤致残,造成有后遗症的事故;死亡事故:事故发生的当时死亡或抢救和较长时间,医治无效死亡的事故;多人伤亡事故:指同时伤亡三人及三人以上的事故。
3.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
事故往往具有突然性,因此在事故发生后要保持头脑清醒,切勿惊慌失措,处理失当,一般按如下顺序处理:
(1)首先切断有关动力来源,如气源、电源、火源、水源等;
(2)救出受伤、死亡人员,对重伤员进行急救包扎;
(3)大致估计事故的原因及影响范围;
(4)及时报告和呼唤援助的同时抢移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防止事故扩
大和减少损失;
(5)采取灭火、堵水、导流、防暴、降温等措施,使事故尽快终止;
(6)事故被终止后,要保护好现场。
4.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对于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目的是:找出原因,查明责任,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6.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心得 篇六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们创造了一次学习提高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次班科长管理人员培训班,我想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下我对本次培训班的感受,即“精”、“实”、“全”;“精”在行程精心安排、课程精益求精;“实”在授课老师真情实感、内容注重实际;“全”在知识覆盖一应俱全同时学员听课全神贯注。通过参加这次系统而全面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精”课程精心安排,精益求精;培训的目的是对于班科长管理人员岗位的较色认知,做的时间不一样,如何去定位这个角色,承担这个岗位的职责,管理的知识和管理的技能的传授,从而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
1、管理人员角色认知及职责,李霞为我们讲述了小组长岗位的的基本知识,对这个岗位的角色认知。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是做一个目标性的管理人员,不是保姆。对员工要会关心,会帮助,会要求!
2、业务运营指针运用与分析,数据部主管通过公司业务和指针给我讲解,让我们学会如何用数据分析业务,让我们的重视数据也我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职场新态,刘总监给我们的讲解了积极心态、将军心态、感恩的心。而且用了很新颖的授课方式,我们的听课激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4、合格班组长的塑造,刘总监以理论加实践的案例给我们的分析,让我们很快的接受到知识。
二、“实”授课老师真情实感、内容注重实际。原本以为一些简单的管理知识,可以给我们的老师讲解得实在丰富,在老师们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们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到这些陌生的管理理念。
三、“全”这些课程有比较系统的做为班科长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管理理念,不一样的是管理理念的中有加入有有效的管理工具,对于这些有效的管理工作都有一门专门的课程让我们更深入的去学习。管理中要有数据做为支撑,我们学习到了指针;会分析我们还要会和话务员沟通,那么沟通课程就是增强我们的沟通的技巧;会议是很好的任务下达分解激励人心的手段,会议的经营让我们如何去开展更有效的会议。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心态,都说心态决定一切,如何去自我激励和影响别人,用积极的心态一切都会不一样。
四、“全”在知识覆盖一应俱全同时学员听课全神贯注。整个培训都贯穿着学习管理知识,如何通过一些办法能使我们的管理知识学以致用。
7.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教材 篇七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培训效果
伴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和进步, 医院感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 基层医院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不够, 加之基层医院在硬件条件及医护人员观念的限制, 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1,2]。通过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实施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后, 医护人员对于院感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提高,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随机选取我院输液室的14名护理人员及相关科室的14名医生共28名医护人员为观察对象, 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前、后的院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
1.2 培训方法由我院针对医护人员进行为期5周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首先, 从思想上使其认识到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的重要性, 先对选取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针对其不足的地方, 制定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 (第1周进行) ;重点加强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监测和管理、抗菌药物、隔离技术、职业暴露、手卫生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第2~3周进行) ;再次对相关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进行评估和考核, 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加强学习, 相关考核结果和其业务绩效挂钩, 以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 (第4~5周进行) , 保证学习质量。
1.3 考核指标对开展医院感染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进行考核, 相关考核试卷由7个方面组成, 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表明其院感知识掌握越好。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开展医院感染培训后, 在消毒灭菌知识、监测和管理知识、抗菌药物知识、医疗废物知识、隔离技术知识、职业暴露知识、手卫生知识和总分等均与培训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医疗卫生课题,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均可称为医院感染, 其可以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还给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3]。
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医院感染预防知识, 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院感染的制度职责不健全, 相关组织机构缺失, 基础设施薄弱, 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 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相关培训工作不到位, 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这些原因导致基层卫生单位医院感染管理效能低下[3,4]。首先, 要使医护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知识的重要性, 笔者针对医护人员开展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先通过了解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掌握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通过加强院感核心知识的学习, 且通过考核发现其掌握薄弱的地方, 再次进行针对性的加强, 使其牢固掌握相关院感知识。此外, 掌握院感知识也是业务能力一个方面, 我们将其和医护人员的业务绩效挂钩, 以促进其重视, 进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实施为期5周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后, 医护人员对于院感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 值得其他基层卫生单位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袁雄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 (10) :1734-1735.
[2]黄敏捷, 许静, 赵亚茹, 等.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护生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 (6) :608-609.
[3]廖木生, 廖羽.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 29 (2) :143-144.
8.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教材 篇八
一、分类管理的政策法律依据
一是早在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设想。2000年《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再次将建立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从高检院《检察人员分类改革框架方案》中提出的设想来看,检察人员分类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依据职位分类原理将检察院的职能和相关工作细化分解,设置职位。突出检察官办案核心,弱化行政色彩。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2008年全国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把检察机关建成人员分类科学合理,各类人员数量配比适当,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有效,各类人员的招录、任用、培训、考核、工资福利、退休、辞退等管理规定、办法、制度健全,符合司法属性和检察工作规律、特点,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检察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激发,形成检察官队伍职业化,检察干部人事制度充满活力,检察工作高效高质,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的。
二是在《公务员法》颁布以后,公务员法中规定“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将检察官和法官纳入该法调整对象之中。而根据检察官法规定,检察机关现有人员除了检察官,还有书记员、司法警察、有关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这些在检察官范围之外的人,除非按法律对其另有规定,均应适用公务员法。公务员法还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这些规定为检察机关实行人员分类管理确定了一定政策和法律依据。
二、分类管理的模式
要对基层院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必须先对现有人员进行职位分类,所谓职位分类,就是把检察院中常任的所有干警的职位,按照其工作种类和业务性质的不同,横向划分为若干类别和职级:再对各类别的职位按照其工作难易、责任轻重、所需干警資格和条件等因素,纵向划分出若干个高低不等的职级;在对各类别的职位分级的基础上,再将各类别的职级加以比较,划分各个类别的统一职级等。依据现有的基层院的人员所担负的职责不同可划分为: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警察、检察技术人员和检察行政人员。根据各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进行人员选拔、考核、培训、升降、奖惩、确定工资待遇等管理活动。
1 检察官类:包括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主要由受过高等法律专业教育,有较高文化(大学本科)和专业知识水平及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精通检察业务,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符合检察官条件、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职业检察官组成,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主要通过他们来履行。检察官的一切权利义务由检察官法调整规范。
2 书记员类:书记员应可分为不同等级,由文化水平较高(一般要有大学专科以上),熟悉检察业务及诉讼规则,受过专门训练的政治强、业务精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根据检察官的指令和检察工作需要,在检察长统一领导下协助检察官办理司法文书。管理诉讼档案、文书档案,处理诉讼杂务,负责办案记录等。书记官的权利义务由书记官条例来规范。
3 司法警察类:此类人员应由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受过警察业务专门训练的司法警官组成。他们根据办案需要担负司法文书送达、现场勘验保卫、协助搜查、押解、看管暂留嫌疑人等任务。这部分人员的权利义务受警察法和司法警察条例调整规范,享受警官职级待遇,按警官警衔序列任命和罢免。
4 检察技术人员序列:这类人员不授检察官职衔,应按国家同类专业技术人员对待,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序列,享受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经济待遇,职称由国家人事部门考试、考核、评定。
5 检察行政类:此类人员还可以细分为行政领导类、行政管理类和行政事务类。这部分人员任职条件和权利义务受国家公务员法和劳动法调整规范,他们不行使检察权,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中的国家公务员。
除此五分法外,也可以依据检察人员所在职位的性质,将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事务官和检察行政官三大类别。此种划分方式将书记员、司法警察和检察技术人员调整,建立检察事务官职务序列:将在检察机关中从事人事、财务装备和检察行政事务管理的人员归类为检察行政官。按照行政公务员模式进行管理。
三、分类管理构架设想
现阶段要合理配置检察人员,结合基层检察院工作实际,应当建立适合基层检察院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对检察机关人员进行分类改革,应当依据职位分类原理,将检察院的职能和相关工作细化分解,设置职位,然后根据各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将职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不同类别岗位的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并都可以在本类别中晋级晋职,当然也不排除跨类别晋职和交流。
一是以权定岗。用于解决检察官岗位的确定问题。将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务犯罪侦查权、逮捕权、公诉权、诉讼监督权等检察权,运用检察专业知识对管辖的客观事实进行查明、证明,做出法律判断,并具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岗位,以及内律机制中以监督制约检察权行使为主要职能的岗位,确定为检察官岗位。其余为非检察官岗位。
二是分离检察行政人员。用于从非检察官岗位中分离出检察行政人员岗位。检察权的行使针对或集中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书记员和法警协助检察官完成具体诉讼活动中的特定任务,如制作讯问笔录、搜查、送达等。而检察行政人员为检察官职权行为提供的后勤保障,如通讯、交通等,一般属于事务性服务而非诉讼协助。并比照检察人员待遇解决好检察行政人员、书记员的专项津贴。
三是因人定岗,最密切归类。用于解决职责多元化的岗位或人员的归类问题。对于身兼数职即一人多岗的,应当以最密切联系的岗位归类。首先确定各岗位的类别,再确定该检察人员的专业、专长、工作经验与各岗位联系最密切的因素。最后,按照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与各因素具有最密切联系(暂时无法由他人替代或替代明显不利)的岗位。确定该检察人员的归类。
四是专业含量优先。在检察权当中。要求专业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公诉权。根据司法实践,作为公诉人,主要应当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基本的法学知识并应精通刑事法律。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知识积累。3、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5、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雄辩的口才。因此,应当将公诉权交付给符合上述要求的主诉检察官及其助理检察官。在检察机关内部的人才运用上,公诉人的选择应当优先。其次,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在相当部分是依靠办案实践来学习法律的检察官队伍中,熟悉民商法、行政法的检察官实在是屈指可数。因此,民事行政检察权的配置也需要优先,才能分配给最能接近这项专业要求的检察官。再就是能够指挥侦查,突破涉案公务人员心理防线的侦查人才,应当作为侦查部门的主办检察官或助理检察官。在这些专业含量高或者业务量大的岗位上,要改变单纯强调增加数量的作法,应当是质量优先。兼顾数量。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教材】推荐阅读:
基层生产管理培训心得感想07-23
基层管理人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06-17
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情况调查表09-14
合规管理基层10-27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管理06-22
基层央行民主管理08-09
基层党委选举管理办法07-16
基层管理者的职责08-27
基层民主管理浅谈09-07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课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