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城的作文

2024-08-10

历史长城的作文(精选12篇)

1.历史长城的作文 篇一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详文: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宫涅骄奢淫逸,自从得到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后,封为宠妃,整天沉溺于佳丽之中,朝政荒废。褒姒生性不笑,面对宫中玉宇琼楼,锦衣玉食,她毫无悦色。褒姒美艳无比,但整天愁云密布成为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们想尽千方百计始终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游骊山,佞臣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拙劣计策,幽王决意一试,遂命点燃烽火。

各路诸侯见烽火报警,以为京城出现敌情。迅速整装带兵而至。见君臣安然无恙,且游兴正浓,感到莫名其妙。问其原因,对方笑而不答。“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史记·周本纪》)。看到这种场面,褒姒忍不住一笑。看到褒姒终于开了笑口,而且笑时姿态更美,昏君乐得忘乎所以。风尘仆仆的诸侯终于明白,烽火报警,调兵遣将,原本为博宠妃欢心。

王命如山,无可奈何,只得怏怏离去。为讨褒姒再开笑颜,幽王故伎几度重演。后来褒姒生了儿子,幽王十分高兴,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废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同时重用善谀好利的奸臣虢石父为卿,国人怨声载道。申王后和宜臼把这些情况告诉父亲申侯,申侯非常愤概,毅然联合两个诸侯攻打西周。兵临城下,宫涅慌忙命令点燃烽火报警。屡受戏谑的诸侯以为又是昏君在讨好美人,按兵不动,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3历史宣告结束。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

古人总结这一历史教训时认为,“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经·小雅》)。并发出女色祸害之大,足以亡国的哀叹!他们还把“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台,以警示后来者引以为戒。认真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不难看出,西周从强盛到灭亡,有其自身的历史轨迹。它的灭亡与褒姒之笑无直接因果关系。美女褒姒笑的是昏君愚昧,佞臣丑陋。幽王荒淫昏庸,不爱江山爱美人;大臣阿谀好利,不为百姓为君主;举国上下人心所背,危机四伏,这才是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

正如史学大师郭沫若所述:“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发展,终于导致了宗周的灭亡”。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2.历史长城的作文 篇二

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12课筑起血肉长城》几个教学片段为例, 谈谈创设课堂情境的点滴做法和教学体会。

一、三奏国歌, 集聚学生的爱国情结

在学习《第12课筑起血肉长城》之前, 笔者开展了以“我眼中的抗日战争”为内容的相关调查, 发现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有这样的倾向:一是片面化, 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 在认识上有偏差;二是浪漫化, 有部分学生认为抗战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三是淡漠化, 很多学生对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民族耻辱感没有深刻体会。在这基础上, 笔者结合电视台经常播放的抗战题材影视剧, 再度审视教材, 整合教学内容, 探寻最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思路。

下面引用以“三奏国歌”为序的三个教学片段加以说明。

【教学片段1】一奏国歌 (播放国歌, 学生默唱) , 感受民族危难时刻的悲愤。

师述:1895年11月, 日军占领了台湾全岛, 1931年9月辽宁、吉林没了, 1932年2月黑龙江没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 狂妄的日本侵略者狂妄地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谁来说一说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都做了些什么? (略)

师述:当你们看到这样一幅幅惨无人道的画面, 当你们看到我们的同胞就这样被日本人蹂躏的时候, 你愿意做亡国奴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面对敌人, 我们只能选择战斗……有一首歌, 我们如此熟悉, ——听, 它响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聆听 (播放国歌, 学生默唱) 。

师述:这振奋人心的国歌, 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 (屏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片段2】二奏国歌 (播放国歌, 学生起立同声歌唱) , 感受筑起血肉长城的执着信念。

师述:国难当头, 中华儿女站起来了, 爱国将领、留学生、儿童、港澳同胞、海外华侨都站起来了。全体中华儿女, 不论年龄、身份、职业, 不管身在何处, 都站起来了。 (略)

我们, 也站起来了! (播放国歌, 学生起立, 同声歌唱)

【教学片段3】三奏国歌 (播放国歌, 学生全体立正, 放声高歌) , 感受万众一心胜利前进的民族自豪。

师述: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在和平年代里,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得到了传承, 并发扬光大。

同学们, 无论你身处世界上哪个国度、哪个角落、哪片天空, 只要唱起我们的国歌, 都会向世界传递一个民族的最强音……唱国歌! (播放国歌, 学生全体立正, 放声高歌)

当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先后三次在教室内响起之时, 学生好像一下子穿越了那时空的隧道, 身临其境地来到了那个庄严、神圣的场面, 从悲愤、执着, 进而到自豪, 从默唱、起立同声歌唱, 进而全体立正, 放声高歌。课堂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发出了来自内心的, 最真实的呼唤,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对话细节, 寻找“历史人”心灵踪迹

如今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历史”部分不再以系统学习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 而是着力于向学生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 唤起学生对祖国、民族的自尊、自豪之情。

下面以P105认识抗战人物《英雄杨靖宇, 长活在人间》的教学片段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片段4】

师:《英雄杨靖宇, 长活在人间》这一故事的哪些细节深深震撼了你的心灵?

生1:高寒、缺氧, 在粮食、服装、药品完全断绝的恶劣环境下, 坚持同日军日夜激战, 最后只剩下7个人……

生2:身患重病, 衣服破烂不堪, 直到最后实在跑不动了, 壮烈牺牲……

师:如果说野菜还能勉强吃下去的话, 那么树皮能吃吗?棉絮能吃吗?

生:不能!

师:一个人要把树皮和棉絮吃下去, 那是件容易的事吗?

生:非常困难!

师:那么, 是什么力量让杨靖宇将军吃得下这些东西呢?

生:为了活下去, 为了抗日!

师:让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材料吧!

日军的迷惑:日军根据连续追踪估算, 杨靖宇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食在5天以上, 能够在零下40多度的气温下存活并坚持战斗, 简直是一个谜。为解开这个谜, 敌人解剖了将军的胃, 发现胃里竟没有一颗粮食, 只有棉絮、树皮、草根, 在场的日伪人员无不震撼和胆寒。

师: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 一种中华儿女艰难负重的浩然正气与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片段4中, 我紧紧抓住野菜、树皮、棉絮以及日军的疑惑等细节来开展教学, 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杨靖宇是个杰出的抗日英雄……学生在与课本真真切切的对话中, 感受到了“历史人”的真实叙事和心灵踪迹, 感同身受, 走入了历史, 走进了真实的感情世界……

3.明代北京长城的历史沿革 篇三

关键词:九边;蓟州镇;昌镇;真保镇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07—02

一、明王朝修筑长城的背景

明朝对于长城的修筑,无论从规模、数量、技术等多方面讲,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明王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为九边或九镇。每镇设有总兵官领辖。《明史·兵志三》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明王朝推翻元朝建立新政权之后,元顺帝仍然占有东至呼伦贝尔湖,西至天山,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南至现在长城一线的广阔的领土,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明初与残元几次交战的失利,也使得太祖放弃了彻底消灭残元军事力量的想法,于是军事防御显得尤为紧要。《明史·兵志三》记载:洪武六年,太祖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听从了淮安侯华云龙的谏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于紫荆关及芦花岭设千户所守御。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并武、朔诸山谷间,凡七十三隘,俱设戍兵。九年,敕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烽堠百九十六处,参用南北军士。”修筑了北京燕山山脉到军都山山脉之间的关隘。至“靖难之役”,成祖登基,对于长城的防御更是重视,《明史·兵志三》记载:“然帝于边备甚谨。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隘口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武安侯郑亨充总兵官,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傍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重门御暴之意,常凛凛也。”永乐以后又先后放弃了大宁卫、东胜卫,明代整个防御线被迫南移数百里,至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带。而大同、榆林地区则基本上无险可依,只好多修长城。“土木之变”,长城的一些关隘和城堡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代宗即位后,立即下诏修复沿边的关隘。至武宗、世宗朝,明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弱,迫使朝廷在心理上加强了对长城防御的依赖,明廷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修缮和加固长城,原来不相连的关隘得以连接,至此,明长城全线相连,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二、蓟镇长城的历史沿革

蓟镇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是明代长城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提到:“蓟镇,为京都左辅。当大宁未彻时,与宣府、辽东,东西应援,诚藩篱重地也。自弃其地以与兀良哈,而宣、辽声援绝,内地之垣篱薄矣。嗣后,朵颜日盛,侵肆有加,乃以蓟州为重镇,建置重臣,增修关堡,东自山海,西近居庸,延邪千里,备云密矣。”可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明史·兵志三》记载:“蓟之称镇,自二十七年始。时镇兵未练,因诏各边入卫兵往戍。既而兵部言:‘大同之三边,陕西之固原,宣府之长安岭,延绥之夹墙,皆据重险,惟蓟独无。渤海所南,山陵东,有苏家口,至寨篱村七十里,地形平漫,宜筑墙建台,设兵守,与京军相夹制。’报可。时兵力孱弱,有警征召四集,而议者惟以据险为事,无敢言战者。其后蓟镇入卫兵,俱听宣、大督、抚调遣,防御益疏。朵颜遂乘虚岁入。三十七年,诸镇建议,各练本镇戍卒,可省征发费十之六。然戍卒选懦不任战,岁练亦费万余,而临事征发如故。隆庆间,总兵官戚继光总理蓟、辽,任练兵事,因请调浙兵三千人以倡勇敢。及至,待命于郊,自朝至日中,天雨,军士跬步不移,边将大骇。自是蓟兵以精整称。”《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记载:“明史稾曰:蓟之称镇,自是年始,昌平称镇,自三十九年后,总名蓟镇。”但蓟州境内长城防务的建立,则始于洪武初年,《明史·兵志三》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谕令各上方略。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永平府志》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发燕石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自英宗正统之后,北部蒙古族的势力得以较大的恢复,蒙古骑兵南下抢掠的次数越来越多,所以修筑长城的事屡被提出,《明史·兵志三》记载:“正统元年,给事中硃纯请修塞垣。总兵官谭广言:‘自龙门至独石及黑峪口五百五十余里,工作甚难,不若益墩台瞭守。’乃增赤城等堡烟墩二十二。”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蓟镇长城亦遭到瓦剌也先部的破坏。景帝即位后,下令修复长城,《明史·景帝本纪》记载:正统十四年“十一月癸未,修沿边关隘。”《临榆县志》也记载:“景帝景泰元年(1150年),提督东京军务右佥提督御史邹来学修喜峰迤东至一片石各关城池。”英宗重登皇位后于天顺年间多次命蓟、辽、宣、大总兵修城堡、边垣、台堑。《明史》卷一百八十七《洪钟传》记载:“(弘治)十一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备,建议增筑塞垣。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延亘千余里,缮复城堡二百七十所,悉城缘边诸县,因奏减防秋兵六千人,岁省挽输犒赉费数万计。” 《永平府志》卷四十二记载:“弘治中,蓟辽巡抚洪钟筑边墙,自山海抵居庸,凡二百七十余处。”蓟镇长城,较大规模的修筑,特别是在长城上砌筑砖石和修建空心敌台,多是从隆庆至万历初由戚继光所建。戚继光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被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次年朝廷中止练兵计划,命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明史》卷二百一十二《戚继光传》记载:“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乃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章下兵部,言蓟镇既有总兵,又设总理,事权分,诸将多观望,宜召还总兵郭琥,专任继光。乃命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而浙兵止弗调。录破吴平功,进右都督。寇入青山口,拒却之。自嘉靖以来,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督抚上其议,许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诏予世廕,赉银币。”《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一所载的空心敌台,全部注为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所建。《永平府志》卷三十引《国榷》中亦记载:“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夏四月,乙卯,增蓟镇,昌平敌台二百。”关于空心敌楼的建筑经过,修筑方法和用途等,戚继光在《练兵杂纪》卷六中记载如下:“先年边城低薄倾圮,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互不相救。士曝立暑雨霜雪之下,无所借庇。军火器具如临时起发,则运送不前,如收处墙上,则无可藏处。敌势众大,乘高四射,守卒难之。一墙攻溃,相望奔造,大势突入,莫之能御。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台头、副二名,专管台内军器辎重。两旁主、客军士三、五十名不等。五台一把总,十台一千总,节节而制之。”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一载:蓟镇长城又分为三大部分,即蓟州镇、昌镇、真保镇。(1)蓟州镇:东自山海关连辽东界,西抵石塘路亓连口,接慕田峪,镇界延袤一千七百六十五里。又分十二路镇守,为:山海路、石门路,台头路,燕河路、太平路、喜峰口路、松棚路,马兰路,墙子路,曹家路,古北路、石塘路。(2)昌镇:东自慕田峪连石塘路蓟州界,西抵居庸关边城,接紫荆关真保镇界,延袤四百六十里。又分三路镇守,为:居庸路、黄花路、横岭路。(3)真保镇:界自紫荆关沿河口,连昌镇边界,西抵故关鹿路口,接山西平定州界,延袤七百八十里。又分为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故关镇守。

嘉靖二十九年(1650年)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明史·职官志二》记载:“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嘉靖二十九年置。先是,蓟、辽有警,间遣重臣巡视,或称提督。至是以边患益甚,始置总督,开府密云,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兼理粮饷。万历九年加兼巡抚顺天等处。十一年复旧。天启元年,置辽东经略。经略之名,起于万历二十年宋应昌暨后杨镐。至天启元年,又以内阁孙承宗督师经略山海关,称枢辅。崇祯四年并入总督。十一年又增设总督于保定。”

参考文献:

[1]华夏子.明长城考实[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2]文物编辑委员会.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中国长城学会.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3]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续文献通考[Z],《四库全书》本.

[5]永平府志[Z],清光绪二年刻本.

[6]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Z],清光绪五年刻本.

[7]戚继光.练兵杂记[Z],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4.关于长城的历史背景 篇四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返回目录>>>

●长城的有关故事:

1、晾经石

在甘肃嘉峪关附近,有一块洁白的晾经石,传说是玄奘晾经的地方。 据说唐朝玄奘与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

从印度取经回来,闯过火焰山,涉过疏勒河,来到河西走廊。这天,天气特别炎热,烈日当头,如焚 似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更是热得无处藏身,石块被烤得滚烫滚烫。

好像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骑马在前,三个徒弟背着经卷紧跟后面,没走几步就个个被烈日烤得汗流 浃背,唇干舌燥,面红耳赤。

猪八戒实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师父道:”这天要热死人,还是找个树荫歇息一下再赶路不迟。“玄奘听后立即呵斥道:”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连棵草都不长,哪里来的树,还是赶快赶路要紧!“

八戒无奈,只得撅着大嘴,气喘嘘嘘地向前赶路,一边走一边向天上看去,只见天上蓝蓝的,一丝云彩也没有,顺便说了一句:”这会儿要是下一场雨该多痛快呀。“

不料。话音刚落,立即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师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汤鸡,经卷也全被淋湿透了。天晴后,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个好地方好把经卷摊开晾晒一下。

悟空一个跟头翻上云端,发现不远处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听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赶紧带师傅来到山上。

玄奘一看十分满意,并指着一块黑油油的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正是晾经的好地方,你们赶快打开经卷摊开晾晒,并令八戒看守经卷,不得有误。“

很快,经卷晾晒干了,师徒四人急忙收拾经卷,准备赶路。不料有几张紧紧粘在石头之上,怎么揭也揭不下来。没办法,只好抄录在别的纸上。

不久,这块晾晒过经卷的黑石突然变成白色。以后,人们便把这块洁白如玉的石头称为”晾经石"从此,这个民间传说就流传开了。

2、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

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

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返回目录>>>

●长城所带来的历史意义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秦汉时期,长城南北文化进行了空前的对话与交流,在长城沿线发现的秦权、诏版,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单于和亲瓦当,还有闻名遐尔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5.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典故 篇五

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但却更经不起推敲,检讨史籍,可发现这个故事并不是历史的真相。

史学家普遍认为孟姜女的原型是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杞梁也刚好对应传说中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无“城崩”、“投水”等情节。“哭”的情节出现在《礼记·檀弓》中,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而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

接着刘向《列女传》又加上“投淄水”的情节:“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6.泰安长城中学历史教研室2010 篇六

二、主要工作1.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及时传达学校精神,及时总结各备课组的工作。配合校教务处、教科所等部门做好教学、教研工作。2.加强备课组活动,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高三备课组要认真研究考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注意对高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做好高考研讨工作。开设高三历史复习研讨课,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选资料,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结合学校阶段性考试制度,认真出好每一次试卷,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对考后的试卷,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完善课堂教学。加强对希望生的培养和训练。高二备课组要结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重难点的突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研究学情和考情,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准备工作,认真抓好过关率,同时为高三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一备课组要狠抓基础,在此前提下,探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与方法积累,工作计划《泰安长城中学历史教研室2010---2011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3.认真完成听课计划,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各备课组长要跟进听课。青年教师不仅要认真听本组教师的课,还要去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课,本组教师要互相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迅速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使课堂教学模式走“模仿——创新——实效”之路,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师个个都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4.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至少上好一堂多媒体公开课。

5、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历史功能室作为主要阵地,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动手、互助合作能力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指针,搞好研究性学习活动。

6、组内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以“如何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为主题,探索高考、会考的绿色通道。及时交流,相互学习,将理论付诸实践。7.组织教育理论学习,撰写教研教学论文以“思想着的苇草”教师成长博客为主要平台,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综合提高教学能力,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同时总结教学心得,撰写教育教学博客。

三、具体安排时间具体工作2月1.召开教研组会议,传达学校要求,布置本学期工作,收齐教学计划和寒假作业,以备检查。2.制定教研室和备课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3.做好高三一模考试应考准备。3月1.高三组织一模考试,认真批阅和讲评。专题复习开始。2.高一高二组织月考及阅评工作。3.配合学校指导组做好听评课活动。4月1.召开教研组会议,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上半学期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2、高一高二做好期中考试及相关工作。

3、展开高效课堂模式的研讨,形成文件。5月1.召开教研组会议,由备课组长发言,总结各级部考试情况。

2、总结前一阶段的听评课情况,传达学校要求。

7.历史长城的作文 篇七

从学习角度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我校实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钢铁长城》这课也不例外,导入后我首先明确目标,再让学生针对自主研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但学生没提出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我认为成功的是能结合时代出题,用海军阅兵仪式引入。第二我把本课内容制作成表格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掌握。第三就是升华本课内容和做些练习题。我认为基本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回顾,通过回顾和列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军队的创立、发展和壮大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是一直久经考验的坚强的队伍,是一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另外在课堂上如果能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果能够增加一些视频,课堂会更生动,教学资源也会更丰富。我想如果把阅兵仪式改在讲海军之前会效果更好些,因为这样就不会造成时间上的间隔,学生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另外在讲课过程中我给学生看的是图片,我想应该让他们看些视频,这样会更形象些。总之教学环节的组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组织教学,做到更完善。学生自读教材要有目的。

8.小学长城作文:登长城 篇八

北京之旅共三天,前两天我们先后去了天坛、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址、天安门广场、北京电视台这些地方,这些地方都很好玩。但真正让我憧憬和向往的地方是长城。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有幸来到了长城,长城果然名不虚传,它像一条缠绕在高山上的巨龙,气势非凡。登上长城,这里如仙境一般,云雾缭绕,山峦此起彼伏,长城随着山势像一条腾飞的巨龙。长城高低不齐的阶梯,将我们送往一个个烽火台,一处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如此壮观的长城都是古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是他们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心中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9.保护长城的作文 篇九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护长城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保护长城的作文 篇1

万里长城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它像一条长龙盘旋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可是,现在的它,正在强颜欢笑,正在遭受了人们的摧残与破坏,已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与雄伟。

随着参观万里长城的游客越来越多,给万里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例如:白色塑料袋、矿泉水瓶、果皮、纸屑等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万里长城的卫生。游客还在城墙上乱涂乱画,弄得城墙狼狈不堪,破坏了万里长城的美观。当地村民还在垛口处和通往万里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我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更可恶的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劝阻,在万里长城周围建了很多建筑物,挖土机还在隆隆作响,铲车还在来回穿梭,忙得不可开交,不惜破坏了万里长城周围的景色,加速了万里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站在万里长城上,扶着墙上的条石,耳边似乎响起了古代战争时的号角声,眼前似乎展现打战时气魄雄伟的场面。万里长城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和岁月的沧桑,至今还巍然屹立在我们面前。它以雄伟与壮观的景象吸引着无数前来参观的游客。它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所以,我们要保护万里长城。只要游客少扔一些垃圾,万里长城就会多一份美丽。因此,我要向大家呼吁:请大家保护我们古老的万里长城吧!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我相信:只要你我的努力,古老的万里长城会永远雄伟壮丽的屹立在中国这辽阔的土地上。

保护长城的`作文 篇2

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智慧和才干凝结成的,万里长城历史悠久,但也有是令人担忧,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公民。

我会把万里长城上的垃圾捡一捡,这样可以让万里长城每日有污染;我还要告诉那些人不要乱扔垃圾,也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而且我还要用纸巾擦干净,在进入万里长城的门口立一个牌子,在牌子上写,“亲爱的游客们,欢迎来到万里长城,但是请你们不要乱人垃圾,也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更重要的是,要告诉随便在万里长城旁建建筑物的人:你们这样随便建东西公家是不愿意的,而且还给万里长城带来了不美观、协调,所以请你们马上拆除。

万里长城是多么美丽,可是那些不讲文明的人,给万里长城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我们要从小学生做起,做一个优秀的小公民,保护万里长城人人有责,并且还要保护其它建筑物和其它美丽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也一定要负起责任哦,做一个优秀、文明的小公民哦!

保护长城的作文 篇3

大家都知道长城,可是有想过去保护它吗?

大家知道长城很长,有一万三千多里。大家也知道长城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可是大家却没想过去保护它。

这是因为人们到长城上去游玩,只顾着自己开心,喝完的矿泉水瓶,随便这么一扔,就走了。如果每天扔十个,一年之后就扔了三千多个。请大家想一想,三千多个塑料瓶堆在长城上,人们还敢去游玩吗?大家要保护环境,垃圾不要堆在长城上,会让长城显得不美观。

我真不希望看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条万里长城被污染得不成样。

10.美丽的长城作文 篇十

在去长城的路上,远远地,就望见了它,它蜿蜒起伏,一眼竟望不到尽头。近了,近了,这时它的身影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它高高的,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侧过脸看,它又像一条永无止境的弯曲的路,通向远处的地平线。别有一番悲壮苍凉的韵味。

我们顺着石阶往上爬,因为平时缺乏锻炼,爬了没多久,就气喘吁吁了,又努力地爬了大约数百个台阶吧,终于爬到了第一个烽火台,稍站在烽火台上往下看,寒风吹过底下的林海,树林好像变成了一片广阔的海洋了。稍停片刻,我们又继续往上爬,爬第一个烽火台时,我们还有心思欣赏长城两边郁郁葱葱的小山似的树林。可是,长城的台阶是一级比一级陡,以致我们爬到第五个烽火台就不敢爬了,只好慢慢的下了长城。

当我又回到长城脚下时,再看看这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庞然大物,它仍然在寒风中屹立着。看着这宏伟壮观的长城,我心里充满了由衷的敬畏。它,花费了几代人的心血呀,同时也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灵魂!

11.美丽的长城作文 篇十一

“长城”如同一条长龙,卧藏在深山之中,是古时候秦始皇命令老百姓们做的一道坚固的防护墙,防止敌人进攻。“长城”用的是砌成的大石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我到过那个地方照过相,往下看去,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传说男孩子登上长城,就是男子汉,女孩子登上长城,就是女中豪杰,所以,我十分庆幸自己就是男子汉!

虽然长城经历了沧桑,但我相信,中国人的心永远不会老!

12.历史长城的作文 篇十二

一、导课方面

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方式很多,但新颖独特的导入却很难。在上《钢铁长城》这一课时,我考虑了很久,怎样才能让这节课的导入特别,不仅一下就能吸引学生,而且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呢?想了很久,我决定从题目入手,利用古代修筑的万里长城引到今天的钢铁长城。在课堂上我说:“同学们?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军有哪些兵种吗?武器装备又如何?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我很惊讶,他们懂这么多?随便叫了几名同学回答非常好。我很高兴,接着说:现在解放军兵种有多少?武器装备如何?你们想知道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想到,我的情绪被学生调动了起来。我看见听课的.老师也冲我露出微笑,是对我导入的肯定吧。接下来的课,我讲的得心应手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课后,反思“我们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通过这节课使我意识到老师真的不要小瞧我们的孩子,课堂上他们才是主导。同时也意识到导入对整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一定要特殊关键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学生学习的习惯问题,“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部分同学长期形成了不学习,或静不下来的习惯,一方面影响别人学习,另一方面还影响自己的成长,然这部分同学是非常聪明的,只是由于家庭原因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引导不到位,造成这部分学生成为了“问题学生”,可我们不断地强调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可工作做在什么地方呢?可能也要引起我们重视才行了!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在欣赏中启发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上一篇:学校防汛抗旱工作方案下一篇:县商务局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