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土地利用管理办法

2024-09-11

公司土地利用管理办法(共7篇)

1.公司土地利用管理办法 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 37 号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20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 长孙文盛

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

(1999年2月24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 2004年10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修订 2006年11月20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监督和考核,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

前款规定的新增建设用地量,包括建设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第三条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二)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

(四)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五)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 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包括:

(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

(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包括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

(三)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前款第(一)项规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为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增设控制指标。

第五条 土地利用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

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等情况确定。

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依据国务院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确定。

第六条 需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重点建设项目拟在计划内使用土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由行业主管部门于上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前,按项目向国土资源部提出计划建议,同时抄送项目拟使用土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发展和改革部门。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提出本地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应当于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前报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在相关省、自治区的计划建议中单列。

第八条 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的计划指标建议,编制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草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审定后,下达各地参照执行。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后,正式执行。

第十条 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只下达城镇村(包括独立工矿区)和由省及省以下审批、核准和备案的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下达地方,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直接核销。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解,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下达。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分解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分解下达计划指标时,对国务院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应将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独列出。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分解下达城镇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应当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原则,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安排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

第十二条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独立选址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得混用。没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的,或者没有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按非法批准用地追究法律责任。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应当不低于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确定的指标。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

因特殊情况需增加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定。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台账管理,在建设用地审批的规划审查过程中确认并根据批准情况及时核销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并按月上报,作为计划执行跟踪和监督的依据。

第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于每年九月份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并形成报告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六条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评估和考核,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监测数据为依据。

土地利用计划以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为考核。

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下一计划编制和管理的依据。

对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当年下达计划指标的,扣减下一相应的计划指标。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余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同意后,允许在规划期内按要求结转下一使用。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公司土地利用管理办法 篇二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可见其珍贵性。土地问题一直存在, 特别是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 是有着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我国人口基数大, 而土地资源有限, 这样就造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土地的管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土地管理, 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保障发展及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 而且, 它能缓解我国土地需求矛盾, 加强土地管理, 并且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 进而建设节约型社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提高用地效率调整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 从而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投入。城镇建设应尽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集约利用土地, 减少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镇建设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好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随着经济建设发展, 人们对土地利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使之能够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土地优化配置原则,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作用下有效的抑制其因随意性、盲目性儿造成的行为失当, 也促进了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零土地技改”和“无土地招商”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可行方法, 此方法在很多县市已经被推行,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各地实践情况的借鉴, 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能够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措施:

2.1 加大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

迸一步加大对储备未供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 排查实际情况, 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 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处置开发利用, 从而节约大量土地资源, 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全面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情况。对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闲置满2年的土地, 坚决进行无偿收回;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 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临时使用拍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征收土地闲置满1年不满2年的土地闲置费。对闲置房地产用地特别是超过2年的, 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出台的管理办法征缴增值地价。

2.2 实行优先使用储备土地战略

在各类项目用地、建设用地选址时, 国土、招商、规划等部门及乡镇 (街道、开发区) 引导项目优先使用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储备未供土地。提高储备土地的供地率, 加快批而废弃、未供、闲置土地的盘活工作。对当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必须达到80%以上, 往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要达到50%以上。依法进行处罚因项目投资不到位造成耕地撂荒的、土地闲置, 坚决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2.3 加大闲置土地挖潜力度

提高土地利用率, 利用迁村并点、建设农村住宅集聚区和旧城改造等形式, 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对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土地应努力盘活, 对闲置企业、乡镇旧址, 撤并学校的存量闲置土地进行复垦挖潜, 盘活闲置土地, 为一般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加速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城中村”建设, 为新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空间。

2.4 加强土地管理, 优化供地结构

对生态环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入产出率高的节能型项目, 以及拆迁安置和农民小区、重点急需项目, 优先供地;原则上不单独对投资额小于300万元的工业项目供地, 生产经营场所的获得采取租赁标准厂房或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强化用地审核监管, 项目的落户、竣工、验收, 实行全过程管理, 新建用地的项目必须充分消化企业现有闲置土地, 在项目立项审批、核准、备案时, 把企业现有闲置土地面积一并核算为用地规模, 坚决核减投资强度与容积率达不到要求的供地面积。

2.5 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制度

首先, 改革土地的供给与出让方式, 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应引入市场机制。进行集约经营, 将以供给决定需求的方式替代以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避免工业用地的低成本无序扩张。

制定严格的土地储备制度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这个制度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又一有效方式。城市土地的利用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政府应该对土地市场进行适当的管制, 来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实现, 土地储备是管制土地市场与政府调控的有效手段。作为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和置换城镇内部低度利用的土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途径的统一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也能够规范土地市场、解决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2.6 整合用地, 挖掘潜力

集中开发研究、中试、推广、生产区域, 整合现有土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选择最有利的产业发展集群模式,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提高土地利用率。

2.7 多维发展, 拓展空间

土地集约利用应该放眼未来,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地面上的建筑高度, 通过科技技术向地下要空间。借鉴其他立体开发模式。如在一幢多层建筑中安置几个或几十个工厂或车间, 即将平面方向上布置的厂房, 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起来, 形成工业大厦或工业综合体。高新区基本上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 适宜于布置立体化标准工厂。另一方面, 向地下空间拓展, 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成功经验。

2.8 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模

严格控制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 准确定位城镇的发展方向。根据产业优势、特点诸要素, 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政策, 确定城镇准确的发展定位。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人口聚集所需的用地、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所需的建设用地, 从而确定合理的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对项目用地进行科学规划, 切实控制建设项目的用地数量。在对建设项目的用地进行规划过程中, 不仅应该考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 还应该注重节约土地资源。

结束语

对于地少人多, 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 有限的土地资源必须要进行集约使用,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 土地集约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土地, 作为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 只有加强土地管理, 调整用地结构, 走土地集约化得道路, 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才能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 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形势严峻, 城市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枯竭等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 而就目前而言, 最敏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 进行经济转型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 加强资源矿产区土地的复垦及其整治工作, 继而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构建激励机制用以土地的集约, 并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以上这些就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集约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土地集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3.土地利用冲突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篇三

关键词:土地利用; 利益冲突; 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0 前言

中国频繁暴发的土地利用冲突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难度加大、违法用地普遍存在,导致依法管理土地形式严峻、农民集体与政府征地冲突日益加剧、现有土地利用冲突管理手段不足等,都是造成我国土地利用冲突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日趋重要。

1 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驱动力及原因

土地资源的多宜性和土地供给的有限性是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长则是冲突发生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土地利用冲突受到经济、政治、政策和机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自然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内部因素;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社会经济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外部因素[3]。相比内部因素的不可变性,外部因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 各级政府规划理念的不同导致的土地利益分歧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由于在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上不同而产生土地利用冲突,主要表现为指标数量的控制和扩张之间的矛盾。中央政府要求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以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为原则,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相比征用土地的成本而言盘活城市存量土地的成本太高,地方政府更乐意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中央政府基本国策,而地方政府普遍认为发展二、三产业经济产出效率高,而对耕地的保护积极性不高。

1.2 集体主体界定不明确导致土地产权模糊

我国《土地管理法》、《承包法》中规定我国的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所谓的集体指的是集体经济组织,而我国没有一部法律对集体经济组织有明确的描述和界定,其存在性与合理性都受到置疑。由于集体主体在法律中概念的模糊使得其土地所有权的实施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其主体功能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农民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的公共建设也跟不上。

1.3 土地征用法律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强加于农民身上

我国法律限制了集体组织和农民转让土地的权利,采取国家经营土地市场的方式,政府行政垄断了土地的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而什么是“国家利益”却没有任何具体的界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征用集体土地时,一般由政府通过低廉价格从集体手中征得土地再以高额的出让价格出让。整个过程中农民既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甚至连最基本的土地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丧失土地后面临着失业和无社会保障的困境使农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被政府的行政权力强加于农民身上。

2 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方向

土地是是农业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利用冲突存在的根源在于各利益集团追求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如何协调这种利益冲突就需要在制度上来指导,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城市地区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其权利所代表的是国务院。实际上,各项土地管理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中央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所共同承担的,而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对各级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4]。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的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和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需制定更详细土地产权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政策,明确土地确权登记的范围、程序、条件、时限等完善政策支持;尊重确权主体地位,发挥自主作用;保证协同推进,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土地依法有序流转、设立土地交易平台、加大配套服务等创新措施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2.2 统一土地市场,健全土地监督惩罚机制

土地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土地市场进展十分缓慢,使得城乡独立、分离运行,无法提高市场化程度。因此,健全土地监督管理体系任重道远。首先,强化社会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监督。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过程社会公众参与新机制,增强重大决策过程的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公众协商型编制、管理和监督体系[5]。其次,通过法制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公检法、纪检监察、工商、城市规划等部门联合的土地执法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力度。同时,运用3S等高科技手段动态监察,有效预防地方政府违法利用土地,避免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

2.3 严控“占补平衡”,强化用地指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地方政府一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合法争取农地非农化指标和减少耕地与基本农田规模,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非法突破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克扣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使得更多土地违法行为出现[6]。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需要“占一补一”,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于新增项目用地,要严格限制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格执行各项指标,对超标准用地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

2.4 规范用地合理布局,开展土地综合治理

随着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加快,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城市人口大量往城郊区移动使得城市面积快速扩大。因此,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规范用地行为,使其完整统一,进而形成城市和农村相协调、产业群和农田相衬托的新格局。根据土地编制规划,严格依照规划进行综合整治,另外要整合资源,实施高标准建设,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类与环境的相融。

3 结语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地区之间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 土地利用冲突在不同区位、不同时间的表现不一样。因此,在分析冲突在具体区域的表现形式、发生冲突的原因、土地利用冲突的驱动力、跟踪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与发展变化的同时开展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健全土地交易市场机制,规范土地利用制度势在必行。为建立起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向良性方向演进,最终使土地利用冲突得以缓解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1] 谭术魁. 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8,22( 4) : 4-10.

[2] 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3):106-115.

[3] 贾生华,陈宏辉.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战略性环境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2,20(2):209-213.

[4] 李名峰,曹 阳,王春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 6) : 10-12.

[5] 刘志坚,欧名豪. 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成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6( 3) : 7-12.

4.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管理整改方案 篇四

根据《》精神,为全面落实工业园区存在问题整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推动整改工作全面落实,决定成立*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二、整改任务

(一)针对工业园区违规设立和超范围建设,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涉及工业园区违规设立方面

整改措施:将高沙窝工业集中区核定面积区块合并纳入*工业园区,不再保留高沙窝工业集中区名称。

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工信和商务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涉及工业园区管理不规范方面

整改措施:坚持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局、国土局、住建局、工信和商务局、环林局、安监局、消防大队八部门联审制,强化入园企业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对用地企业投资达不到立项投资强度或规划建设规模,存在圈而不用或造成土地闲置浪费问题的,由工业园区管委会会同发改、工信、国土等部门加强监管和实施处罚;对土地闲置*年以上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国土局

配合单位: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住建局、环林局、安监局、消防大队

完成时限:*年*月底。

*.涉及工业园区超范围建设方面

整改措施:对超出原公告范围的面积,按照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国土资源厅整合核定的区块和面积提请自治区人民ZF审批,具体面积以审定的面积为准。

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住建局

配合单位: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国土局

完成时限:*年底*月底。

(二)针对规划面积过大,整合方案不利于统筹管理的问题

*.涉及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过大,超过实际需求方面

整改措施:按照自治区空间规划、*县空间规划和区、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编制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和范围。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提请自治区人民ZF审批。

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住建局、国土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涉及工业园区区块过多,不利于统筹管理方面

整改措施:将*工业园区和高沙窝工业集中区整合,保留县城区块、高沙窝区块,青山、惠安堡区块从园区撤销,作为独立工矿区。

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国土局

配合单位: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住建局、环林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三)针对园区投入产出相对不足,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的问题

*.涉及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方面

整改措施:按照修订的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合理确定用地结构。工业项目原则上必须进区入园,严格核定工业项目用地面积,掌握好供应时序,确保工业用地一经供出,能够及时开发利用,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制度,探索完善土地资源取得和退出机制。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引导入园企业利用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改造加层厂房,进一步增资扩股、扩大生产,增加土地开发强度。加大土地批后监管力度,建立土地利用台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督促企业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收回、转让、退出、租赁等形式,加大闲置和低效用地处置工作力度。

牵头单位:国土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住建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涉及工业园区投入产出偏低方面

整改措施: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延链增链,建链补链。引导宁鲁石化、金裕海化工、深燃众源等油气化工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拉长产业链,增强核心竟争力,推动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中能北气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建设氦实验基地,恒汇鲁丰与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建设精细化工研发基地。对洗煤、机械设备加工等企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存量产能,进一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升优质增量。

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信和商务局

配合单位:发改局、科技局、国土局、国税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涉及工业园区批而未供土地较多方面

整改措施:对批而未供土地进行核查,摸清园区批而未供土地的面积及原因,采取项目调整等措施消化使用批而未供土地。

牵头单位:国土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信和商务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涉及工业园区综合容积率不达标方面

整改措施:对容积率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的用地企业进行调查核实,督促其采取追加投资、增加建设面积或核减土地面积的方式进行整改,促使容积率达到国家标准。对综合容积率不达标的企业,在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时,优先使用企业原有土地,增加总建筑面积,提高容积率。

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国土局

配合单位:工信和商务局、住建局、发改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四)针对重招商轻监管,存量建设用地盘活难的问题

*.涉及存量建设用地盘活难度较大方面

整改措施:全面摸清园区“僵尸企业”的数量和欠税等情况,落实自治区促进“僵尸企业”转型转产盘活税收政策,降低土地转让成本,促进“僵尸企业”土地资产的盘活利用。积极采取强制退出、协商回购、兼并重组等措施,促进土地资产盘活利用。

牵头单位:国税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国土局、住建局、工信和商务局、财政局、法制办

完成时限:*年*月底。

*.涉及企业擅自建设非立项项目方面

整改措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工业园区内已有的工业项目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对污染物排放、能耗限额、安全生产达不到相关行业强制性标准,以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依法依规督促其退出。

牵头单位: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

配合单位:环林局、国土局、安监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年*月底。

(五)针对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

整改措施:明确园区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煤化工及油气化工下游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主导产业:主区(县城区块)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区块一(县城区块)发展油气化工下游产业,区块二、区块三(高沙窝区块)发展煤化工及油气化工下游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行差异化发展。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精准招商、专业化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牵头单位: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环林局、国土局

完成时限:*年*月底。

三、整改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月*日至*月*日)。

对照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责任部门、整改目标。

(二)集中整改阶段(*月*日至*月*日)。

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间节点要求,分类采取措施,对整改任务逐宗整改销号。

(三)总结上报阶段(*月*日前)。

各牵头单位分别于*年*月*日和*月*日前,将整改结果报国土局,由国土局汇总形成整改报告,经县ZF审定后,分别于*年*月*日和*月*日前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切实增强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整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工作衔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督查,确保实效。

各牵头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不打折扣地抓好工作整改落实。ZF督查室、国土局、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定期对整改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及时通报整改工作落实情况,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整改工作。

5.国土局领导土地利用管理会议讲话 篇五

我们这次全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6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年的工作任务。会上,各地交流了去年一年土地利用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思路,市局利用处也就全市去年面上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意见。

一、对过去一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开局之年,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经济发展用地为立足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市场化改革,主动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积极探索土地利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圆满完成了2006年的各项任务,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过去一年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亮点”。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2006年,我市各地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形势下,努力搞好用地保障工作,共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总量4734.87公顷,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工作进一步规范。去年,我市经营性用地坚持了集中供应、公开交易、有效监督等制度,没有发现一起违规违纪现象,从而确保了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全市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825.公顷,总成交价款215.6亿元。

三是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成效显著。全市有8个县(市)、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工业用地238.11公顷。由于部署早、行动快、认识统一,去年我市开展这项工作的县(市)、区的数量和公开出让的土地面积均在全省前列。

四是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共处置闲置土地256.98公顷,征收土地闲置费193.17万元,收回闲置土地241.16公顷。同时,通过低效厂房改造利用新增建筑面积229.3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标准厂房项目351个、总建筑面积420.39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到1.05。

五是市区新一轮基准地价顺利实施。市区基准地价及片土地级别调整工作成果通过国家、省验收组的验收,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由市政府发文公布实施。县的基准地价调整方案也已通过市级验收并报省厅待批。

去年我市土地利用工作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我们面对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的新要求,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依靠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委向作出辛勤努力并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的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信心

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我们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准确把握有利和不利因素,积极主动应对,是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加强土地调控的新要求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市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对矛盾上:第一,资源保护与用地保障之间的矛盾。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提升的发

展阶段。今后土地需求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但目前我市无论从用地空间来看,还是从耕地占补平衡来看,潜力已十分有限。随着土地供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将越来越大。第二,粗放低效利用与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之间的矛盾。从全市实际用地情况看,用地单位粗放低效利用土地与国家要求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之间的矛盾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重外延扩张,轻空间利用;用地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共享度低;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产出率低。

在看到困难和矛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国务院先后就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等发出了多个文件,还召开了一系列全国性会议进行部署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放到整个经济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加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土地利用工作的最重要的支撑。二是加强土地调控管理的政策体系越来越健全。从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土地政策,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土地管理从严从紧的方向更加清晰,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国家出台的这些土地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重点从调整利益机制、健全法律机制、完善责任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对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严格土地管理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以最严格的制度管理国土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已逐步形成广泛的共识,我们的工作环境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土资源形势,既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影响国土资源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一是运用土地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严格执行房地产土地供应计划,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用地供应,控制和禁止高档住宅、别墅用地,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二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同时对物流仓储用地,非政府投资的科研设计用地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用地,以及营利性的公用设施、福利机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用地也实行“招拍挂”出让。各级要把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切实做好存量土地利用文章。按照“眼睛向内、立足挖潜”思路,做足做活做好存量土地文章。各地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前提下,通过对低效厂房的改造,设法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场地实施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从而破解土地紧缺的难题,保证重大项目用地。

(三)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1号文件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做好这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改善农村村民居住条件,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是一个难解之题,也是一个必解之题,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

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土地利用管理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当地政府的安排,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在城区和镇区周边推行多层、小高层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取消“一户一宅”配置宅基地;在中心村实施联排联建,倡导建设农民多层住宅;在边远地区新建农民住宅严格按村庄规划组织实施。

二是认真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本着尊重民意、得益农民的宗旨,在深入基层搞好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对建造多层、小高层的村民住宅,根据村民意愿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项目用地报批时,通过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国有划拨或出让方式供地,待房屋建成并安置到户后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以便村民多余安置房可依法流转。同时,进一步规范村民宅基地流转条件、区域、范围、主体和方式,保障农村宅基地依法、合理、规范流转。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切实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土地利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从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同志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加强土地利用业务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土地利用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政策上把握不准的地方不要自作主张,要多研究、多请教、多向领导汇报,以免糊里糊涂犯了错误。同时,作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基层同志创造参加业务培训、政策研讨、以及外出考察的条件,以达到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水平的目的。

二是要切实抓好土地利用管理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执行执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老老实实办事,明明白白做人,努力形成政令畅通、执法严格、服务优质、廉洁勤政的良好作风。我们这次全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6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07年的工作任务。会上,各地交流了去年一年土地利用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思路,市局利用处也就全市去年面上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意见。

一、对过去一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开局之年,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我们这次全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6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07年的工作任务。会上,各地交流了去年一年土地利用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思路,市局利用处也就全市去年面上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意见。

一、对过去一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开局之年,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经济发展用地为立足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市场化改革,主动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积极探索土地利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圆满完成了2006年的各项任务,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过去一年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亮点”。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2006年,我市各地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形势下,努力搞好用地保障工作,共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总量4734.87公顷,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工作进一步规范。去年,我市经营性用地坚持了集中供应、公开交易、有效监督等制度,没有发现一起违规违纪现象,从而确保了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全市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825.07公顷,总成交价款215.6亿元。

三是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成效显著。全市有8个县(市)、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工业用地238.11公顷。由于部署早、行动快、认识统一,去年我市开展这项工作的县(市)、区的数量和公开出让的土地面积均在全省前列。

四是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共处置闲置土地256.98公顷,征收土地闲置费193.17万元,收回闲置土地241.16公顷。同时,通过低效厂房改造利用新增建筑面积229.3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标准厂房项目351个、总建筑面积420.39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到1.05。

五是市区新一轮基准地价顺利实施。市区基准地价及片土地级别调整工作成果通过国家、省验收组的验收,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由市政府发文公布实施。县的基准地价调整方案也已通过市级验收并报省厅待批。

去年我市土地利用工作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我们面对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的新要求,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依靠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委向作出辛勤努力并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的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07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信心

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我们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准确把握有利和不利因素,积极主动应对,是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加强土地调控的新要求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市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对矛盾上:第一,资源保护与用地保障之间的矛盾。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今后土地需求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但目前我市无论从用地空间来看,还是从耕地占补平衡来看,潜力已十分有限。随着土地供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将越来越大。第二,粗放低效利用与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之间的矛盾。从全市实际用地情况看,用地单位粗放低效利用土地与国家要求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之间的矛盾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重外延扩张,轻空间利用;用地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共享度低;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产出率低。

在看到困难和矛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国务院先后就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等发出了多个文件,还召开了一系列全国性会议进行部署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放到整个经济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加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土地利用工作的最重要的支撑。二是加强土地调控管理的政策体系越来越健全。从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土地政策,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土地管理从严从紧的方向更加清晰,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国家出台的这些土地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重点从调整利益机制、健全法律机制、完善责任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对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严格土地管理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

用国土资源,以最严格的制度管理国土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已逐步形成广泛的共识,我们的工作环境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土资源形势,既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影响国土资源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一是运用土地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严格执行房地

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土资源形势,既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影响国土资源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一是运用土地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严格执行房地产土地供应计划,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用地供应,控制和禁止高档住宅、别墅用地,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二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同时对物流仓储用地,非政府投资的科研设计用地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用地,以及营利性的公用设施、福利机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用地也实行“招拍挂”出让。各级要把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切实做好存量土地利用文章。按照“眼睛向内、立足挖潜”思路,做足做活做好存量土地文章。各地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前提下,通过对低效厂房的改造,设法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场地实施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从而破解土地紧缺的难题,保证重大项目用地。

(三)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1号文件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做好这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改善农村村民居住条件,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是一个难解之题,也是一个必解之题,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土地利用管理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当地政府的安排,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在城区和镇区周边推行多层、小高层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取消“一户一宅”配置宅基地;在中心村实施联排联建,倡导建设农民多层住宅;在边远地区新建农民住宅严格按村庄规划组织实施。

二是认真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本着尊重民意、得益农民的宗旨,在深入基层搞好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对建造多层、小高层的村民住宅,根据村民意愿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项目用地报批时,通过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国有划拨或出让方式供地,待房屋建成并安置到户后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以便村民多余安置房可依法流转。同时,进一步规范村民宅基地流转条件、区域、范围、主体和方式,保障农村宅基地依法、合理、规范流转。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切实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土地利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从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同志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加强土地利用业务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土地利用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政策上把握不准的地方不要自作主张,要多研究、多请教、多向领导汇报,以免糊里糊涂犯了错误。同时,作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基层同志创造参加业务培训、政策研讨、以及外出考察的条件,以达到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水平的目的。

6.全面提升土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篇六

当前,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我们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以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基本国策为遵循,以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为动力,以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土地管理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坚持保护资源守红线、节约资源促发展、以人为本惠民生、完善法制促公正,全面提高国土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力争在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推动广东土地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我们要紧紧抓住以下环节:

一要大力提高土地供给质量和效率,把土地单位面积产出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强化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差别化管理,推动土地有序有效供应,合理调整用地结构。

二要认真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切实守住耕地红线。

三要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根据国家部署开展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常态化,加大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全面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四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土地管理技术创新。

五要保持惩防并举的执法高压态势,强化对违法违规典型案件的查办查处,提升土地执法监察水平,完善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体系,做到“防”要“利剑高悬”,“治”要“铁腕重拳”。

六要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三项治理工作,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启动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七要严防涉土领域腐败,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强化制度防腐,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7.公司土地利用管理办法 篇七

关键词: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冲突创新

土地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建设的推动,无论是通过商品房的建设来推动国民经济或者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土地的建设利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年来,从各大媒体上不断的传来由于拆迁、征收、建设、使用所导致的当地居民、开发商、工程建设者、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有些甚至升级恶性的群体事件,严重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正视土地利用冲突,积极寻求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地利用冲突的概况

相比于其他的传统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其固有的特殊性。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冲突问题。

1.土地资源稀缺所导致的冲突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是适合发展的土地或者拥有发展条件的土地面积却十分有限,并且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使得我国人均的自然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而人均土地资源量也是十分有限,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

2.土地利用水平所导致的冲突

尽管我国近几十年来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一些领域与世界一流的水平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土地利用水平低就是其中的一项表现。我国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高能耗、低产值的产业。这些产业与新兴产业相比,取得相同的经济效益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这就必然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从而引起土地利用的冲突。

而且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且在环境保护领域加大了投入,然而由于土地利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的高污染企业由于技术有限或者利益驱使,缺乏有效的手段,使得周边农民的农田被污染,导致耕地无法使用,农民的基本生产生存条件受到影响,引起了严重的冲突。

3.城乡发展不均所导致的冲突

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城市化,使得全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缺少有关的经验,使得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出预计,而城市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需求使得原本紧张的城市土地更加的捉襟见肘。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日益严重的道路拥堵问题。

同时,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建设不断向农场进行拓展。但是农村的土地资源本身较为有限,过快的城市化进程挤占了农村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农民的基本的生产生活,而农村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也有着其特定的任务和使命,如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因此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冲突。

4.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冲突

由于土地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上土地开发所牵涉的环节众多,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牵涉到多方的利益。由于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土地的开发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强制拆迁、强制征地、补偿不合理等,这些都引发了严重的问题甚至是冲突。

二、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方向

土地管理制度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根本制度。经过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变化不断加剧的土地利用矛盾,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对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

1.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于那些产值低、能耗高的传统产业要加快其产业的升级和整合,对于无法进行升级的产业,要及时进行淘汰清理。而对于科技水平高的新兴产业,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帮助其快速发展。

2.明确土地产权的所有

土地产权所有模糊是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国家性质,使得我国的土体的使用开发有其相对的特殊性,土地产权不清,使得多方都想从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分得利益,从而导致严重的问题。明确土地产权的主体,使得土地的所有、使用、开发的流程更加规范,提高土地开发工作的效率,使得土地利用的各方的责任更加具体,从而防止越权管理、权钱交易的问题出现。

3.统筹城乡发展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乡发展的现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环境治理等多方向的问题,控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先进的管理手段,采用新技术及时解决交通,住房等基础建设问题。同时制定措施,统筹城乡的发展速度,合理合法的使用农村的土地资源,保护农民的基本耕地,使得农村可以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中扮演其应有的角色。

结束语: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对土地资源的依赖依然十分严重,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在我国土地的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必须注意的冲突。通过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冲突,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更加平稳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冷静,熊凌坤,杨君等.土地利用冲突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J].国土资源导刊,2013,(1):86-87.

[2] 杨永芳,刘玉振,朱连奇等.土地利用冲突权衡的理论与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171-176.

上一篇:2006年工作总结(经济技术开发区)下一篇:浅谈工业项目审批及发展方向